质量体系毕业论文(推荐8篇)
(2010级)
专业班级:工业分析与检验103班学生姓名:张阳阳学号:20103050326 时间:2012年11月20日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Thinking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the key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using 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胡珊珊张阳阳王亭亭李琳琳陈倩薛孟杰苏晓龙(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邮编:450042)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邮编:450042)Hu ShanshanZhang YangyangWang Tingting
Li LinlinChen QianXue Mengjie
Su Xiaolong
摘要:为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物理系纳米光电子学实验室引入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实验室自身情况,制定了适合实验室自身管理的一整套
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4956(2008)10—0158—03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introduced into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by Beijing Key Laboratory for Nano-Photonics and Nano-Structure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and according to its actual condition, a set of rules suitable for laboratory management were made.These rules make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re scientific.Normative and Systemic.Key words : 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key laboratory management.高等院校实验室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1】。高等院校实验室既是教学实践的重要课堂,又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同时对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高科技人才起着重要作用。高水平实验室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验室除了在教学上要把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外,重要的是在科研工作中瞄准世界前沿热点,并立足于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
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系统,其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
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保证优秀实验教学和高质量科学研究的关键,实验室分成教学型和研究型。
传统的、经验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研究型实验室的管理。研究型实验室通常拥有大型设备,如何保证大型设备的操作安全并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为研究型实验室管理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探讨了研究型实验室管理的新机制。主要是实验室引进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在市政府的资助下,于2001年建成并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以纳米超薄膜、固体薄膜、纳米粒子、纳米结构、纳米固体材料及原子和分子团簇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功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化,着重于其光电子学、光谱学特性的研究。为平台开展学科交叉和融合是实验室的重要研究特色。本实验室拥有各类设备356台,总价值 951.82万元,其中单价大于10万元的设备有13台,最贵的设备单价在130万元以上。实验室除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等各类项目外,为使实验室研究水平始终处于学术前沿,并为学科与技术在纳米技术平台上实现会聚和融合,实验室拥有 “NBIC会聚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为使纳米及光电子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文化建设,还拥有“中国书画真伪鉴定中心”。
加强研究工作的匡际国内合作与交流,是本实验室工作的突出特点之
一。通过合作交流,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保证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实验室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建立了多层次、多方位的科研合作关系,开展了大量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一些令国内外学者瞩目的科研成果,吸引了一批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开展国际合作。目前已发表论文40多篇,被引用30余次,部分成果被翻译成英、日、俄全文或摘要转载。本实验室现已形成了定期举办“纳米超薄膜与纳米材料光电子和光谱学特性国际会议”(ICOSFM)的体系,已经举办过两届,获得了圆满成功。
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仪器多,特别是大型贵重仪器较多,安全管理难度大,力了保证大型设备的操作安全并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我们引人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2.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可行性【2】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 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ISO9000族标准并不是产品的技术标准,而是针对组织的管理结构、人员、技术能力、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文件和内部监督机制等一系列体现组织保证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研究型实验室引进ISO9000族标准,特别是对于仪器的安全操作,日常的规范管理更为重要。我们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结合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具体地讲,ISO9000族标准就是在以下4个方面规范质量管理。
(1)机构。标准明确规定了为保证产品质量而必须建立的管理机构及职责权限。
(2)程序。组织的产品生产必须制定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质量手册、质量体系操作检查程序,并使之文件化。
(3)过程。质量控制是对生产的全部过程加以控制,是面的控制,不是点的控制,从根据市场调研确定产品、设计产品、采购原材料,到生产、检验、包
装和储运等,其全过程按程序要求控制质量,并要求过程具有标识性、监督性、可追溯性。
(4)总结。不断地总结、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不断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呈螺旋式上升。
国内外已有一批学校通过了认证并取得明显成效,例如同济大学。开展第三方认证是政府转变职 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源于企业适用于教育。ISO对教育也有规定的,按照ISO9000——基础和术语中对产品的界定,产品是“过程的结果”。产品分为4大类,即服务业、软件、硬件和流程性材料。
(1)服务类:如金融、贸易、饭店、教育等。
(2)软件:如软件开发等。
(3)硬件:如各类产品制造业等。
(4)流程性材料:如供电、供水、供气业等。
教育行业作为服务归属于ISO9000标准39类产品中的第37类。教育行业的认证类别为M80,下面又细分为初等教(M80.1)、中等教育(M80.2)、高等教育(M80.3)、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M80.4.)。中等教育又分为普通中等教育(M80.21)和技术、职业教育(M80.22),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又分为培训驾驶学校(M80.41)和 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M80.42)。3.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应用【3】
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机构、程序、过程和总结4个方面规范质量管理,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从而建立一套有责(职责)、有序(秩序)、有效(效率)、高效(效率)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3.1机构管理
通过完善实验室的各级机构,加强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实验室设立了主任、副主任办公室,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主任、副主任办公室下设生活部、联络部、学习部、体育部4个部门分管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实验室还设立了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下设实验室技术部和实验室行政部。实验室技术部和实验室行政部分别设有一名主管,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技术和行政方面的工作。为了使实验室研究水平始终处于学术前沿并为学科与技术在纳米技术平台上实现会聚和融合,实验室设立了学术指导委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作为实验室的学术委员和顾问,其中中科院院士6名,国外知名教授15名。
3.2程序管理
由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具有法规性、惟一性、适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所以在结合ISO9000族质量体系编写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要体现实验室的特点。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文件化。实验室文件必须是实验室统一的。文件应便于执行。在文件的内涵上,既要分层又要相互协调。文件必须符合文件控制的要求,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对文件的完整性、覆盖性、符合性、操作性、协调性进行审查和完善。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制订了“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实验守则”、“实验室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并在原有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订“实验室开放暂行条例”,建立实验室维修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等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工
作更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这些制度均装订成框上墙,使进入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一目了然,让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
3.3过程管理【4】
过程管理就是根据在程序管理中制定的各项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实验室的人员及实验仪器实施各方面的管理
随着高等院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不断加大了对教学设施的投入。仪器设备尤其是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的最基本硬件条件。高等院校在旧体制下,仪器设备经常出现 闲置、重置的现象,浪费严重。实验设备使用率低是目前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实验设备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入才和产出高等科技成果的基建,每年都有大量研究生及本科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和训练。我们要发挥学生的长处,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实验室的工作中来。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让在读研究生作为仪器日常使用和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大型仪器购买前的调研和购买和的验收都有不同年级学生的参与,有利于学生对于仪器性能的了解。大型仪器正式使用前,实验室邀请仪器公司的专家对负责本台仪器的学生进行全面的培训,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增强我们的责任心。学生作为仪器经常使用和管理主要负责人,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高等院校在旧体制下,大型仪器都有专门的教师负责,但由于教师按时上下班,在教师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仪器将会处于闲置状态,大大影响了仪器的使用率。学生的时间相对宽松,学生作为仪器日常使用和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只要保证仪器正常运行,仪器随时都可以用,甚至星期
六、日,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利用大型仪器做自己的实验。为保证实验室仪器处 于最佳利用和最佳化状态,实行了岗位责任制,每次实验都要做到位的督促和检查,并持之以恒。
为保证好的实验环境,为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实验人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帐、卡、物” 相符的对帐系统。对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安放地点逐一有效地进行登记造册,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帐、卡、物”的核对、检查,确保其在使用或借出中无遗漏。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尤其是大型设备)必须认真填写使用记录,明确责任,减少没必要的人为损坏。管理上档次,实验的水平才能提高。
学生把实验室的公共药品柜进行了清理分类,贴上明显的分类标志,使药品管理井然有序,我们 及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提高了学生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在使用实验室过程中,容易出现不注意维护公共仪器、实验设备摆放凌乱、化学试剂乱拿乱放、试验结束后不注意断水断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组织相关人员每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使用仪器的培训。定期组织学生们开会,通报实验室的近期情况,好的及时表扬,不足的提出批评,并结合实际提出要求。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提高学生们 自我管理的意识,我们每周末都要求学生对实验现场和办公场所进行环境卫生的打扫,并由助管博士生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公布。
针对实验室学生多,管理起来有难度的实际问题,采取以研究方向划分科研小组,每一小组推选出一名优秀学生负责,同时在全实验室的学生中选出l一3名学生作为助管,参与实验室管理。直接对管理单元的负责学生进
行管理。他们把实验室的相关要求告诉负责的学生,并由这些学生布置到每位学生去执行。实验室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通报。这种工作方法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达到了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的目的。
3.4总结管理
为了不断改进实验室的管理,使实验室管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实验室定期召开有关实验室管理的会议,找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漏洞,总结补充实验室管理中一些好的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验室的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结论【5】
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实验室情况制订了适合实验室自身发展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实验室的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对高校实验室的各方面管理进行了有意思的探索。通过有意义的探索。通过完善实验室的各级机构,加强实验演示的各项管理。加强程序管理,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更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根据在程序管理中制定的各项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实验室的人员,实验仪器实施个方面的管理。不断的改进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室管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单立志,施汉昌,王锐.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创建世界一流的实验室〔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s1):49—52
【2】、何锡风,金永茂,安红.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的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1):109—110.
【3】、贺祯,刘新年,谈实验室管理工作(l).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87(1):48—49
【4】、郭丽冰,严优芍,曾宇.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2):39-40.
【5】、沈霖泉,钱建平。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与ISO9000标准(l).中国 建设教育,2007(12):12—15
三、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开发实践教学项目, 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通过校企合作, 引进、开发、改进大量实践教学项目, 将企业一线生产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依据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 经过教学转化和有序化, 赋予教学功能。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科学论证与专业研讨, 开发形成集“教、学、做”三位为一体的实践教学项目, 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 将模拟仿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与课程有机地融合。基于校企合作平台, 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模拟企业真实生产任务, 完成企业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仿真和虚拟软件的开发, 为各类工种的培训和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虚拟实训素材。将应用技术研究、模拟仿真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服务于课堂教学和企业技术更新改造, 共享教学资源。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以完成生产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目标, 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重视实践教学校本教材、实践教学标准与规范, 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交流平台或网站等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强调实践教学的职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实现岗位工作任务和教学任务“五个一体化”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实现岗位工作任务和教学任务“五个一体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学生与徒弟一体化: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教学目标, 基于企业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流程, 校外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同堂授课, 使学生与学徒融为一体, 使他们即能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能得到实践技能的训练。第二, 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一体化:实践教学多以典型产品或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 使校内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任务一体化。第三, 生产车间与课堂一体化:通过对实训室内外环境仿真企业建设、行业企业及岗位职业标准与技术标准的真实引用、企业管理理念的灵活引入, 使校内生产实训室成为融“生产、教学和技术研究”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室, 充识、专业知识的过程和总结;毕业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升华过程, 是毕业设计资料收集的主要分实现生产岗位和学习岗位的最大融合度。第四, 作业与产品一体化:在学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使学生提交的作业与企业工作岗位的任务一体化, 作业就是产品。第五, 技能鉴定与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一体化:依据学生阶段性实践技能训练计划, 通过引入各类国家职业标准与技能鉴定内容, 将技能鉴定与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融为一体, 以技能鉴定代替考核。
五、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新途径, 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建立信息反馈通道, 形成实践教学及运行管理信息库、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信息库、专兼结合实践教师资源库、实践教学项目信息库、实践教学管理信息数据库等, 以此构建实践教学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使实践教学的各种信息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反馈, 并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紧密结合, 形成闭环控制系统, 及时吸纳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及时调整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 不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浅谈高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现状与建设思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23-24.
[2]陈慧.借鉴ISO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3) :38-39.
[3]杨国辉.高校“弹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构想[J].时代教育,
[4]郗宏伟, 郭敬会.浅议高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3) :289-29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徐倩, 彭金璋, 杨晗.实践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与探讨[J].学园, 2010, (1) .
[7]谈晓明“.新双师”—————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J].鄂州大学学报, 2006, (5) :61-64.
[8]李秀兰, 周佳正.对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 2010, (26) .
[9]张千里.校内实践教学管理与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4) .
[10]周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西轻工业, 2010, (4) .
[11]贾丽.教学型高校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10, (5) .
士研究生, 就职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分院, 研究方向:实践教学管理、食品加工等。
途径。因此, 要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首先就要重视毕业实习, 组织好毕业实习, 对毕业实习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
一、设计的正确构思来自于实习
进行毕业设计, 常规的步骤是下达设计任务书, 学生查找资料, 完成开题报告, 进行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 最后答辩等。曾有一位这样的学生, 所做毕业设计的课题是“喷淋器工艺分析及注射模具设计”, 眼看时间过去了两个星期, 几经反复, 设计方案和相关参数总是确定不下来, 进展很缓慢。于是他带着问题到签约公司实习, 在公司里与员工一道正常上班下班, 先后经历了塑件注射成型和模具维修实习。在工作岗位上, 不怕苦不怕脏, 总是不放过每个特殊的细节, 认真观察各种塑料模具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特别对侧抽芯机构、浇注系统、推出机构等部件的构造和工作过程总是要弄个水落石出, 遇到不解之处缠着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请教, 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厚厚一本实习日记。实习结束时, 喷淋器的模具方案也出来了, 原来只字未动的设计提前了两个星期完成, 设计总评获得优秀成绩。这个学生在毕业设计研讨会上谈了自己的体会:实习前, 脑子一团乱麻, 总是理不出设计展开的头绪;实习时通过一观察二动手三总结, 灵感来了, 方案的构思也出来了;特别是通过产品质量分析, 对模具设计的要点更加清晰, 实习结束后就能轻松、独立、全面地进入设计了。
二、设计方案的正确性来自于实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系统学习学科知识, 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但许多实际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实践来丰富。比如关于冲压模具或塑料模具的结构组成, 学生可以把课本概念倒背如流, 至于“为什么这样设计”, 可能就被难住了;因为书本里没有现成的答案, 所学到的东西还是从理论到理论, 缺乏实践经验, 所以深层次的东西就不能回答出来了。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 《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课程考试取得了92分, 班级里排序第二, 进行毕业设计时所设计的某电器冲压模具方案却经历了推翻再推翻的过程, 设计组的同学都为他的方案迟迟没有落实着急。原来第一次的方案选择单工序模完成, 包括落料、冲孔、拉深三道工序, 模具结构虽然简单, 但面对大批量生产的前提时是不可取的, 生产率低, 质量难保证, 另外由于工件尺寸较小, 存在送料取料操作上的安全隐患;第二次的方案从效率上考虑采用复合工序完成:落料-冲孔-拉深, 但拉深时会把前工序的冲孔拉伸变形, 工件质量难以保证, 且模具结构较复杂。第三次的方案决定采用级进模完成。那么, 该产品的级进模的结构该是怎么样的呢?特别是卸料、推件等结构是采用刚性还是弹性, 排料方式是单排、双排还是斜排、直排, 至于定位是采用导正销定位还是侧刃定位或者是侧刃与导正销同时定位等, 心中无底, 一时拿不定主意。他把课题带到了实习基地边实习边研究,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考虑, 笔记本上画满了各种符号和草图, 毕业实习回来后, 他的开题报告第一个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赞扬。原来他在实习过程细心观察了工厂同类型结构的模具, 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详细对每套模具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为何这样设计?那样设计行吗?这个零件的作用是什么等这些问题他都虚心请教工程技术人员, 并记下了许多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的笔记, 把自己的设计与现场的模具类比, 并让工程技术人员找问题、提建议, 最后把模具方案定了下来:冲切口-拉深-冲孔-落料, 排样采用有利于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双排排样方式;定位采用侧刃与导正销相结合的定位方式, 定位准确, 保证了孔与工件外缘的位置精度要求, 推件结构采用刚性装置, 卸料结构采用弹簧装置, 且卸料板也采用导柱进行导向, 防止小凸模和侧刃在冲压过程受到侧向力作用折断。
三、设计工艺的合理性来自于实习
模具设计工艺包括冲压工艺方案制定和凸模、凹模的结构设计。工艺方案正确, 才能保证工件的质量;凸模、凹模的结构设计合理, 有利于方便制造, 简化程序, 提高模具寿命。如垫圈零件若采用级进工序冲裁方式, 其顺序必须先冲孔再落料, 否则无法得到产品。若采用复合工序方式, 还必须考虑符合边缘的最小尺寸要求, 以满足凹凸模的强度问题。对于有细槽、尖角的结构, 必须考虑镶拼结构。尽管现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可以实现细槽、尖角的加工, 达到很高的精度;但一旦磨损、开裂, 维修困难, 成本提高。课堂上阐述到这些问题时, 多半学生都是似懂非懂。实习时, 学生对这类问题观察得很细致, 许多学生的毕业设计就是在实习中得到了启发, 对易损部位、难加工的地方都恰当地设计成镶拼结构使其工艺性趋于合理, 与生产实际一致, 点评时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有一位学生设计的拉深切边凸模, 也采用镶拼结构, 把用于定位的凸台和切边凸模分开设计成两个零件, 工艺性变好了, 凸模可以通过磨削得到锋利的刃口;如果设计成为一体, 因受中间用于定位凸台的影响, 无法对凸模刃口进行磨削, 自然得不到锋利的刃口。毕业答辩时学生感慨地说:“平时学习虽然记住了概念, 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融会贯通, 在现实面前还是工艺盲。通过实习, 有条件与模具生产零距离接触, 特别是有工人师傅们的现场指导, 知识变活了, 现在不管遇到多复杂的冲压件都基本能把握好各零件的加工工艺性。毕业实习使我们提前认识了制造业的奥秘。”
四、设计图纸的高质量来自于实习
在设计的全过程里, 正确标注尺寸、正确标注公差等对学生而言属于最棘手的问题了。基准怎么取?哪些地方该标注尺寸公差?哪些地方该标注形位公差?公差值又是多少合适?粗糙度又是多少合适?等等。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是很难正确标注的。在实习时, 学生通过对照图纸和实物, 特别是有机会参与了设计部门的方案讨论, 在现场得到模具工程师的指导帮助, 进一步理解了关键部位和非关键部位、关键尺寸与非关键尺寸、重要面与非重要面的含义, 对尺寸及其公差标注、形位公差标注、粗糙度大小的确定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给毕业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如对上、下模座两平面间的平行度要求, 导柱与导套的尺寸公差、粗糙度要求以及圆柱凸模的固定部分与刃口部分同轴度的要求等, 都能正确地进行标注, 保证了合模时导柱与导套间的正确配合以及凸、凹模的正确工作等。近几届学生毕业设计的图纸在尺寸标注上都比较完整、规范, 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五、结束语
毕业实习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组织好毕业实习, 是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 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这一环节, 才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徐永礼 (1956-) , 男, 汉族, 广西贵港人, 副教研究与教学。
摘要:结合毕业设计组织毕业实习, 在生产现场的第二课堂里, 学生围绕着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请教、思考、整理, 充实了理论知识, 拓展了构思空间, 获取了设计灵感, 使毕业设计的方案、工艺、技术条件等更加合理, 进一步提升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摘要】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大学的最后总结,是增强、归纳总结与学习运用所学知识、探寻新知领域的重要一环,对提升本科生的全面能力与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立足于解决药学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剖析了目高等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具体原因,最终建立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为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开展提供规范指导。
【关键词】药学 毕业设计 质量保障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9-02
前言: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对本科生大学四年所学知识所进行综合考核的关键手段,,是查验本科生研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措施,也是检测高校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评估标准[1-2]。因此,寻求建立适应目前社会需求的药学专业毕业设计形式及质量保障体系对很多高等院校是非常必要的,对提高本科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3-4]。本课题组通过对我院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意图建立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为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开展提供规范指导。
一、毕业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
1.调查方法
(1)实习单位分类研究
将2006-2013年学生实习单位分为制药企业、药品检验、药物研发、临床医院、销售公司和高等院校等6类,统计分析各类实习单位之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差异,观察是否因实习单位不同,而引起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差异。
(2)平时成绩相关性研究
将药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所学全部学习成绩的平均值与毕业论文质量进行关联性研究,具体考察毕业设计与学习能力以及平时学习成绩是否相关。
(3)信息反馈法
采用问卷信息反馈法,拟出的问题有对毕业生实习遇到的困难、对毕业设计内容与实习单位的各种看法等。
2.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各类实习单位之间的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无明显差异,并且平时成绩的优劣也与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明显相关性,表明毕业设计的质量差异不是由实习单位的划分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导致的。而调查问卷的结果指出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质量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毕业实习时与本校教师沟通较少,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②所学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脱节,实习时缺少理论指导;
③实习带教老师对学生指导较少,且远离校园,缺乏有效管理。
二.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我院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1.指导教师负责制
对每个学生毕业设计内容按研究方面進行分类,然后分配给相关研究方向的学院教师,这样每个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都有明确的在校指导教师,这些教师负责指导其进行毕业设计,最终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2.QQ群和微信群师生沟通机制
借助QQ群和微信群工具的支持,研究指导老师与学生沟通机制,与毕业设计有关的问题及解答、相关资料的传阅、相关信息的发布以及视频交流等,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研究内容及进展;建立以QQ群、微信群和朋友圈为纽带,以院系教师为单元,老师学生及时交流互动机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疑惑问题,尤其是校外实习或培训学生,为毕业设计研究论文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3.研究适合目前毕业设计新特点的毕业设计管理方式
由于药学专业实践性强,目前就业形式严峻,出现了以校外为主的毕业设计新特点,研究毕业设计校外实习、校外培训管理方式;完善校内毕业设计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为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开展提供规范指导。
三、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的运行
本课题组将此管理制度应用于2010届药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并从毕业设计质量、实习单位评价和学生自身反馈等几方面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本项研究有效的提高了药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学生中获得好评,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机制在实习过程中起到了有问必答、有问速答的良好效果,甚至对学生在学校步入社会过渡期间的诸多心理问题进行了良好的辅导,同时消除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无归属感等。
四、展望
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是对药学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及学习能力的综合反映。本课题组根据作者学院药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问题,最终建立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为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开展提供规范指导。作者希望通过本研究保障药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提高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同时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Zhang, B.L, Zhou, S.Y, Huan, M.L. & Cheng, Y. (201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for pharmacy specialty students. Journal of Northwest Pharmaceutical. 29 (2). 199–201.
[2] Boying, G. Gregg, S. & Jon, T.N. (2012) Catalytic ring expansion of vinyl oxetanes: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dihydropyrans using chiral counterion catalysis. Angew. Chem., Int. Ed. 124: 5773–5776.
[3] He, W. Lu, L.H. Xin, C.Y. Cheng, S.K. & Sun, X.L. (2010) On how to improve graduation project of undergraduate pharmacy specialty. 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 18(1): 52–54.
[4] Zeng, Q.B. (2013) Some thoughts on gradution project of pharmacy undergraduates.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15(2): 160–162.
一、抓好两支队伍,形成整体合力
二、深化课堂复习,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我们亘古不变的主题。
(一)、归纳概括,条理知识
应该说,复习课,不是对所学知识再进行简单的罗列和机械的重复,而是在重温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脉络和结构进一步归纳概括,达到熟练、透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认识上有一个飞跃。如:在复习时教师可提示:本册教材你自己认为哪个单元学得较好,哪个单元有点问题?哪个知识点你还是感到困惑?让学生在复习前就做到心中有底。复习到某单元又可提示: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一单元里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主要围绕什么进行学习的?学生回答前可以看书和相互提醒,然后抽学生回答,再抽学生补充,由于把主动权放给了学生,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师生共同整理成知识体系, 这样通过归纳概括,有利于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二)、分类指导,查漏补缺
小学知识循序渐进,各知识间的联系密切。在复习时,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查漏补缺。具体地说,就是对所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并通过知识的串连性和连接点,将学生复习前零散无序、认识模糊的概念及题解纵横沟通,形成整体感知。
(三)、讲练结合,开阔思维
讲和练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也就是说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地让学生多做综合性的练习题、复习题,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思维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弄清每节复习课的目的作用,分清主次、难易、深浅,哪些题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哪些题还需要进一步点拨、讲解,哪些题需要多做多练,要做到胸中有数,运筹帷幄,精练、善练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形成全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自出一份试卷也是我们常用的好方法,自己出的考卷在同学中相互交流,让他们比比谁的考卷最受欢迎,最有水平,最后评奖,学生的兴致会很高。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脉络,以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新消化、理解与掌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抓好了以下三个环节:
1、有的放矢——点要害。复习课最忌讳的是题海战役,使学生不堪重负。要避免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必须钻进题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挑选典型性练习,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复习过程不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教学的过程,也不是抓几个重点、补几处缺漏、选几道练习、讲几个错例,把复习的过程变为书本知识再过滤的过程。复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旧”题也要“新”做。所以复习的范例应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同时要新而不偏、活而不虚,并且跳而可得。
2、分类讲解——找缺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建立了自己的错题集。所以找缺陷时就可以围绕错题集来复习。在复习课堂中,提倡学生之间横向交流、允许学生交头接耳、说话、下位,自由结合,互助合作,真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中有快乐,复习中有技巧”的哲理。
3、开放阅卷——重效率。改变传统的阅卷方法,将教师阅卷与学生自己阅卷相结合,将阅后集体评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而且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同一复习内容,对低层次学生,教师不仅改进教法,还指点学法,清除他们学习中的障碍,对学习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具体指导,即“牵着过河”;对高层次学生启发诱导,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不停地向新知识领域迈进,即“指导过河”,以求在课堂有限时间内,使每个学生都有所长进。
三、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共同教育。
营造全社会关心孩子的氛围。办好六年级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和家庭辅导。本学期开始,我们就增加了六年级家长学校活动次数,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家校紧密结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上下团结一致,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家校紧密配合,才能搞好复习,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以上只是我们的一点做法,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提要]
本科毕业论文是完成本科生培养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本文从文献搜集查阅、选题和写作水平等三个方面,分析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对策。
关键词:毕业论文;就业;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前提。本文主要从文献搜集查阅、选题和写作水平三个方面分析了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了毕业论文在文献资料搜集查阅、选题和写作水平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1、搜集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差。搜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是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可以帮助学生确立论文题目,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文献搜集查阅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主要通过网络搜索与论文题目相关的文献,搜集途径单一,搜集的文献资料有限,可能未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纳入论文的研究范围,造成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不能全面了解和把握,误认为某一问题或领域尚未被研究,使得自己的研究没有价值,变成了重复性的劳动;二是文献阅读不深入,容易以偏概全,误解别人的观点,没有达到通过深入分析和评述发现和确立自己选题的目的。
2、毕业论文选题不够科学。选题是选择和确立课题研究方向的过程,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性环节,是影响毕业论文整体层次的一个重要因素。毕业论文选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选题太宽或者过窄,选题太宽,范围大,面面俱到,容易写的很肤浅,缺少研究价值,选题过窄过小,工作量不足,难以拓展;二是偏好纯理论型的选题,多数学生认为实证型选题需要收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工作量和难度较大,而纯理论选题的工作量和难度较小;三是部分高校论文选题缺少学生参与,限制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学生缺乏选题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不完整,同时由于选题没有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能力,导致其对毕业论文缺乏兴趣。
3、论文写作水平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在写毕业论文之前,几乎没有系统的进行过论文训练,不知道如何从科研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安排、组织和设计,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科研文章,不了解论文的写作规范,把毕业论文写成了随笔、散文等类的.文章,论文结构缺乏逻辑性,语意表述不准确,语言不精炼,所列论据不能很好地为阐明论点服务。指导教师虽然从开题报告就强调论文格式要求,但部分学生的论文仍不规范,甚至存在语句不通顺、标点符号不正确等低级错误。
二、影响本科毕业论文影响的因素
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就业和考研因素、指导教师因素、管理和监控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1、就业和考研因素。大多数高校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学期正好是毕业生的求职择业高峰期。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理想的工作,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在了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和面试。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论文成绩尚未出来,无法进行考量,使学生放松了要求,精力投放不足。考研复试也安排在这个学期。随着各高校考研复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的增加,考研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复试做准备,严重挤占了毕业论文的前期时间,破坏了毕业论文的正常进度。
2、指导教师因素。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多,一个教师指导15~20个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更多,而指导教师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授课和科研任务,在一人一题,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相对比较集中的情况下,指导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全面掌握学生论文的写作情况,进行详细和深入的指导。另外,部分指导教师自身缺乏科研实践能力,缺少社会实践背景,对科研选题的原则、科研基本要求和程序等理解不透彻,实践指导能力不强,不能对毕业论文进行有效的指导。
3、管理和监控因素。虽然高校针对毕业论文出台和制定了相关条例和制度,但由于不太全面,或执行过程中不够严格和规范,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一方面对指导教师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没有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个别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内容没有理解透彻,未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去执行,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指导过程中理解存在偏差,致使毕业论文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另一方面对毕业论文质量没有提出全面要求,考虑到学生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对一些明显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论文采取迁就态度,成绩评判过松,毕业答辩时能放就放,答辩及格率基本是100%,导致学生认为学校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毕业答辩很容易通过,根本没有必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造成指导教师很被动,毕业论文成为一种形式和过场,没有达到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加强宣传,强调毕业论文重要性。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应加强宣传,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学校应提前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不是没有意义可有可无的,而是本科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它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认识到毕业论文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语言功底、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有效手段,对考研和就业都是很有帮助的,端正学生态度,从思想上提高其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2、选题的科学性、前沿性和创新性。选题应在符合专业培养的前提下,结合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生产实践,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和经济文化建设任务选择范围适度、难易适中的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选题的重点在于创新。选题时应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把握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选择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增加研究价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领学生走在学科的前沿。选题还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激发其研究热情,调动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责任心。毕业论文涉及面较广,要求指导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学校应加大对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勇挑科研重担,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学校应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和人格修养,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从事教学的动力和责任,增强教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指导教师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满腔热忱开展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教师应授予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培养其科研能力。例如,毕业论文写作前需要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指导教师不应把下载好的资料发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怎么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去搜集文献资料,培养他们搜集阅读文献的能力。
4、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监控机制。毕业论文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学校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毕业论文管理,建立更合理的评分标准,明确责任,理顺关系,抓好毕业论文写作的每一个环节,为毕业论文的质量提供有效制度保障。学校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对论文质量严格把关,杜绝迁就态度,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学校对毕业论文不重视,产生松懈和怠慢心理。建立检查和评优为动力的监控机制,对毕业论文进行阶段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质量控制。评出优秀毕业论文,对获得优秀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增强学生写作的动力和兴趣,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学校应积极寻找途径解决指导教师不足问题,可与科研单位合作,聘请一些科研人员承担论文指导工作,或者同提前上岗学生的就业单位进行协商,由单位中具备能力的人员承担论文指导工作,这样既可以部分解决指导教师不足问题,又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增加论文的应用价值。
5、提前毕业论文时间。为减少考研和就业对毕业论文的影响,学校可把毕业论文选题、联系指导教师、搜集查阅文献、准备调查研究、酝酿写作思路、拟草写作提纲等部分任务在大三上半学期就下达给学生,让学生在大三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还可结合课程学习完成几篇课程论文,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前做好准备,大四就可以结合实际进行调研,从容不迫地开始论文写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雅静,春.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毕业论文写作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14.
本学期,市教育局将继续对毕业班成绩进行质量验收。六年级毕业班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刻,其教学质量在小学阶段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这个阶段学生的成绩优劣与否,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于一个学校、教师来说,毕业班学生的成绩也是衡量其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鉴于此,抓好毕业班教学管理的工作尤显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毕业班成绩就成了摆在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了解情况,提高认识
我校2012年小学毕业班共4个,学生254人。通过上学期期末统考和第一次月考检测的成绩来看,成绩也不是很理想,有一定的偏科现象,语、数、英成绩不平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本学期要求毕业班老师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品质、有效学习等方面的教育,以促进学生语、数、英全面提高,要求教师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六年级教学质量
1、开好“三会”。要召开毕业班教师会、毕业班学生座谈会以及毕业班家长座谈会。让教师、学生、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配合、家校合作,共同完成毕业班的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结合实际,优化教学。要求各科任教师结合班级教学及管理的实际,从学习、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查、分析和总结等方面进行优化控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共促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毕业班教学资料的投入,尽力通过各种途径,为毕业班教师搜集和提供相关的复习资料,及时通报各班各学科在教学和复习中的经验和好的方法,要求毕业班老师之间加强合作,凝聚力量,变个人优势为团体优势,同学科之间多交流探讨。
4、坚持不懈地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各班级、各课任教师都要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加强补差工作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以爱为本,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意识,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体做法:①抓学困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采取低起点、小步子,鼓励他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②抓优生。加大训练,引导他们自学,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让他们向高层次发展;③抓中间生。针对中间生学校要求课任教师要集中精力抓好,对他们要因材施教,做到四优先:即课堂优先提问,作业优先批改,课外优先辅导,家庭优先访问;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努力使部分中间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进步。
5、狠抓课堂教学,强化复习意识。复习不是机械重复过去的练习,而是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抓规律,引导学生放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新的视野对知识进行再认识,开展新的实践活动。(1)要求教师努力改变过去理解和对待复习的做法,把复习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复习过程,恰当选择复习方法,充分发挥复习的集体功能,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扎扎实实地抓好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实”,如语文科,对字词句篇,标点等各种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的标准要清楚,在复习训练中要严格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其次,复习的过程要踏踏踏实实,严格指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能走过场。再次,要讲求实效。复习时间是有
限的,因此,每一节复习课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使学生每次复习都有所得、有所获。要求毕业班的教师在进行复习时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这给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教师重点提问那些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而不把精力和时间消耗在“是”或“不是”之类没有思维深度的提问上,从而消除了单纯的活跃气氛,引导学生更多地投入到深度思考中,从而逐步达到区教研室提出的有效复习的要求。(2)精选习题:渗透方法,形成能力。学校要求毕业班教师尽量不用现成的整套试题,而是提出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分析试题,将合适的题目组合在一起提供给学生用。
6、毕业班教学质量的监管。(1)认真开展教改教研活动。以教研促质量,以教改促提高。教研组经常组织毕业班教师,把近几年的小学毕业统考试题进行讨论、研究。让各学科教师明确统考方向和动态,加强信息收集和整理,及时把握当前的新趋势、新动向。设计模拟试题,加强相关训练。(2)注重毕业班的教学进度、毕业班教师配合情况及教学质量的管理的了解。要求每个毕业班每月必须召开一次有学校领导参加的班级工作会,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对学生提出阶段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从而真正达到对六年级教育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3)由教导处吴小平主任专抓六年级毕业班。
7、建立健全毕业班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向各毕业班要下达了目标任务,并要依据学校制定的毕业班教育教学奖惩制度进行奖惩兑现。
8、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所需物品要及时购买,教育教学相关资料及时补充,保证毕业班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以促进六年级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怀德一小
社会需求决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总量增加, 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岗位需求与专业设置结构性矛盾显现。毕业生就业质量数据体现了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办学质量, 为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数据参考。《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 要“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就业信息统计、分析和发布工作, 改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1]因此, 采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全面真实、可管理、能追踪的毕业生质量监测体系,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挖掘管理, 学校便可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质量等信息进行较为系统和客观的评价, 有助于掌握广泛、高质量的就业信息, 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拓宽就业渠道,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同时, 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就业去向的渠道, 帮助毕业生制定符合个人需求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的提升。
二、大数据概念
在维基百科中,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2]随着大数据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的加速进展, 大数据不断向社会各行各业渗透, 正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关于大数据的特征, 学术界一般认为大数据具有4V属性, 即数据量足够大 (Volume) 、数据种类多样 (Variety) 、数据增长及处理速度快 (Velocity) 和数据蕴藏价值大 (Value) 。大数据的价值往往呈现出稀疏性的特点;而IBM认为大数据必然具有真实性 (veracity) , 这样有利于建立一种信任机制, 有利于领导者的决策。[3]除了以上特征外,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相比, 大数据处理更注重在线特性。对于类型多样、数据分散的毕业生质量信息而言, 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处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三、监测指标
毕业生质量监测信息来源于学校、用人单位、社会需求和毕业生本身等多个方面。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 既要关注数据真实、客观独立的基本原则, 也要体现信息导向性和数据可操作性策略。同时, 在监测指标设计过程中, 还要注重体系结构全面、客观, 数据真实、有效, 过程可管理、可追溯。指标体系既包括毕业生就职信息及个人感受、用人单位满意度、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程度, 也要包含社会宏观评价指标。主要监测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就业率数据。包括“初次就业率”、“稳定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三方面, 直观表现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初次就业率反映一次就业情况, 包含毕业生就业协议、升学、参军、创业等类型。稳定就业率记录毕业生拥有三年以上工作合同或在现岗位持续工作一年以上的情况, 体现职业和岗位稳定性。就业对口率反映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匹配程度, 体现出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在专业上的认可程度, 以及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第二, 就业性质数据。体现就业方式和岗位质量状况等信息。包括就业单位类型 (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自主创业等) 和工作地域 (包括行政区及级别) 。第三, 岗位供需数据。突出体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程度, 由岗位供需比和专业需求相关度两个方面组成。第四, 满意度数据。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估, 综合反映社会认可度, 主要数据来源包括用人单位、毕业生、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对于毕业生而言, 重点关注薪资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满意度,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指标进行评估。
四、体系结构
毕业生质量监测体系主要由监测系统、分析系统和大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大数据管理系统可概括为: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五个工作流程, 为监测系统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数据获取及集成平台。监测系统收集数据并将整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分析系统以这些数据为基础,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合分析模型, 生成相应的统计及分析报告。
大数据技术对于多源数据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在广泛采集各类与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的基础上, 采用格式转换与自动识别技术, 对相关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结合模糊处理、语义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 在时间、空间等多维进行分析, 实现对毕业生质量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应用。
五、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为处理多层次多维度的海量数据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基于大数据方式对毕业生质量信息进行监测, 实现了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社会需求的跟踪管理, 为提高办学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通过分析信息数据的监测结果, 反映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形成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 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 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桂彬.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预警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6, 5
[2]罗丹, 徐鸿雁, 张诗雨.大数据环境下智慧校园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6, 9
【关键词】交通运输类 高职毕业生 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基本内涵
“就业质量”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一批拉美的经济学家首次提出。而国内对于就业质量的基本概念,比较认可刘素华的定义。本文选取交通运输类高职毕业生为对象研究其就业质量,通过文献的查阅发现,秦建国将大学生就业质量定义为:大学生所能获得的工作优劣及工作固有的特征满足大学生要求的程度。而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则是以大专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反映毕业生在初次就业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性范畴。
二、交通运输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问题分析
结合目前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现状,本人认为交通运输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从就业率统计现状来看
首先,高职毕业生就业种类繁多。有的有工作单位,但他不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有的没有工作单位,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去假签一个就业单位或是挂靠一个就业单位。而高校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要对所有的毕业生如实核对是不现实的。其次,统计指标重“量”而不重“质”,不能形成一定的体系。统计指标中涉及到业生的就业质量,而没有反映毕业生就业层次、职业胜任情况、薪酬水平、就业途径、就业满意度等一系列能够体现“质”的信息。
2.从就业评价现状来看
首先,高校的就业处是就业现状的评价主体。目前由教育部对社会公布就业数据,只是转发汇总的各高校就业数据,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数据统计过程中没有社会评价、媒体监督、第三方的专业调查机构参与,没有独立的、声誉较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参与和监督,这样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肯定缺乏可信度和真实性。其次,高校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应该从质量和数量两个维度进行。
三、交通运输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要解决交通运输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问题,首要的工作就是构建一个能相对准确衡量交通运输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体系,对目前交通运输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为了能客观体现就业质量情况,笔者对近三年河南交通职业学院的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从统计数据中发现指标设计重要程度如下(以下多数指标的数据以毕业生跟踪调查时学生回答情况为准):
1.就业率指标(30分)
初次就业率:指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当年的6月底之前)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大体趋势,人们习惯将其作为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前就业率:当前就业率一般是在一年后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时的就业率。经过一年的心理缓冲期和职业适应期,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趋于稳定,对自身所受的教育的质量也有一个深刻的反思。
2.就业水平指标(20分)
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方面可以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会造成专业人才培养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毕业生个人职业的发展。
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反映就业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所获薪酬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个人的素质。通过毕业后年收入、月收入等,能看出毕业生薪酬水平在整个社会中大致处于哪个层级。
离职率:离职率在此调查中指一年中离职的频率。过高的离职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个人职业发展来说都是一种时间和财力的浪费,应当避免,这要求毕业生在择业时做好个人规划,不能盲目選择。
3.职业胜任程度指标(20分)
岗位适应度:主要从心理层面了解毕业生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后的心理适应能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毕业生在学校所储备的能力和知识的充足程度。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组织的关系均有极大影响。从学校到单位,毕业生要面对不同的工作群体、组织氛围,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职业胜任情况:包括岗位胜任度、职业期待等方面,通过职业胜任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职业能力水平、职业目标和方向、职业发展潜力等。
职业发展空间:职业发展空间是指毕业生日后职业发展及职业晋升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毕业生个人的工作能力及发展前景。
4.满意程度指标(30分)
学生就业满意度:由于毕业生个人能力和背景的不同,对就业岗位及就业待遇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从而使他们对自己工作岗位选择的满意度也有不同的判断。
对母校满意度: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产品”,他们能直接感知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差距,他们对母校的服务质量最有发言权。因此,大学毕业生对母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措施的满意评价可以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高低、办学效率优劣的重要依据。
四、结论
【质量体系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11-2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探讨的论文02-20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论文12-11
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论文05-31
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07-23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教育论文12-30
质量体系评估07-19
质量体系感想01-11
教育质量监测体系10-3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