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会议讲话(推荐6篇)
一要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安。要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重要论述,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作为比泰山还重的责任,作为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可触碰的高压红线,以更强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狠抓安全生产,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强化依法治安思维,严格落实新的《安全生产法》,认真执行我市《关于实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加快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治理水平,有效防止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要把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实现安全与经济的双赢。
二要坚持不懈狠抓责任落实。各级党委要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安全生产要求贯彻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要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健全安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各级职能部门要落实直接监管和综合监管责任,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推动落实;各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牢固树立“生产再忙、安全不忘,人命关天、安全在先”的理念,大力实施“全员安全培训工程”,全面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切实做到安全投入到位、教育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通过责任落实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三要依法从严进行问责追究。要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四责”活动,着力形成人人知责、认真履责、个个尽责、严格问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新格局,要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煤矿、煤层气、道路交通、消防、非煤矿山和危化品、水库、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建筑施工、油气管道、城市燃气、特种设备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工作不力、麻痹大意的,都要一查到底,坚决追究;对查出安全生产隐患的厂矿企业,必须坚决整改到位;对每一起事故,都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通过强有力的手段真正让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起来,让各类企业和生产单位警醒起来。
四要强化宣传形成安全生产合力。要大力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要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和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强化广大人民群众避险减灾和自我防范意识。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大力报道安全生产先进事迹,曝光安全生产违法典型事例,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舆论氛围。
下面, 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意义
技术改造是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发挥效益的过程和途径, 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时期, 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 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六个注重”新要求, 提出全力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八项工程”,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在这一新的发展时期,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技术改造具有投资省、技术新、消耗低、污染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集约利用土地等特点, 通过实施技术改造, 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 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运用到现有产业, 必将更加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 降低污染排放, 推动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从资源消耗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省人口密度大、资源能源短缺、环境容量小,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尤为迫切, 刻不容缓。
(二)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新的历史时期, 省委、省政府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 现在的投资结构直接决定今后的产业结构, 只有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 才能最终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单个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是提升竞争力的微观过程, 累加到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上, 从宏观上看就是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企业技术改造, 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 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 才能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三)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表明, 凡是注重技术改造、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 注重产品质量和更新换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 不仅受到的冲击比较小, 而且还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反之, 那些技术装备陈旧落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低且不注重加强技术改造的企业, 一旦外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生产经营就会面临困境, 甚至关停倒闭。技术改造是将先进适用技术物化到具体产品中的根本途径, 通过技术改造, 引进先进技术装备, 采取先进适用工艺, 可以迅速转化创新成果, 有效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改善产品质量, 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总之, 技术改造既是工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和永恒主题, 又是当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的极端重要性,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创新思路办法, 健全体制机制, 把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企业技术改造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工业经济的主要任务, 是促进工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般加工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 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 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变, 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域。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 结合我省工业发展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 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攻方向,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加大投入, 优化投向, 完善政策, 创新管理, 推动技术改造工作由设备更新为主向对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整体改造转变、由单个企业的改造向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改造转变、由单纯的生产制造环节改造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改造转变、由对分散布点企业的改造向促进工业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改造转变、由对企业个体的支持向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支持转变, 由使用、掌握技术向控制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转变, 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更大贡献。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 在扩大技术改造有效投入上取得新突破。
大力拓宽融资渠道, 深入开展银企洽谈活动, 加大直接融资力度, 多方协调项目建设资金, 保障技术改造有效投入。继续实施“百项千亿”技改工程, 确保五年内开工重大技改项目500项, 竣工投产500项。通过大规模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业投资完成9万亿元, 年均增长16%;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超过8万亿元, 年均增长18%。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提高技改投入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投资比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总量“翻两番”, 年均增长30%以上;技改投资中设备投资的比重超过70%。
(二) 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上的载体作用, 推动企业转入内生发展、创新驱动的轨道。“十二五”末, 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突破1200家。在产业发展高端领域, 组织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 并通过技术改造运用, 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信息人才交流, 积极探索成果转让、联合开发、共建技术中心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用联合方式。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和创新成果转化“三大工程”,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 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围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 强化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技术引进结合, 组织关键技术攻坚, 实施一批重大成果产业化项目, 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壮大和发展水平提升;针对产业链中的重点环节、核心器件和关键材料,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引导企业向技术、产品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促进主导产业由大变强;以品种开发、质量提升、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为重点, 大力推动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结合, 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 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通过技术改造推进“两化融合”, 促进企业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 打造一批“智慧企业”。
(四) 在推进企业节能减排上取得新突破。
将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 根据我省发展实际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 提高淘汰标准, 主动和提前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落后产能和低端产品制造能力。在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电力等主要耗能行业, 大力组织实施锅炉 (窑炉) 、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 以改造提升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推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和产业生态链接技术推广应用。确保到“十二五”末, 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18%, 建成一批节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五) 在优化产业布局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技术改造与产业转移、企业入园进区、产业链延伸紧密结合, 提升产业集中度, 优化产业布局。把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结合起来, 支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 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广空间、更高层次上整合集聚, 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增强我省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和产业控制力。到“十二五”末, 全省超百亿的工业企业超过120家。实施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计划,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群, 建设一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
三、扎实推动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领导, 把其纳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 进一步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任务, 加强督查考核, 保证技术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改造联席会议制度, 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 把相关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工程或计划衔接好、利用好, 充分发挥其综合作用;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形成工作合力。广大企业作为技术改造的主体, 要积极开拓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的项目源, 形成前期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效一批的良性循环。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在投资规划、信息统计、专家咨询等方面的作用, 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作。
(二) 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 财政预算内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高端制造、公共平台建设、节能降耗等领域具有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并逐步建立起随财力增长不断增加的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落实好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抵扣、引进技术设备免征进口关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免税等优惠政策, 并针对新时期技术改造的新特点, 研究制订新的支持政策, 提高配套政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企业技术改造的内生动力。
(三) 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要本着提高效率、有利管理、方便企业的思路, 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管理, 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优质服务。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 加强调研和信息发布, 对工业行业逐一进行深入分析, 明确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技术, 强化对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指导。按照“动态管理、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 对重点技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和严格考核, 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四) 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煤炭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全市煤矿安全生产专题视频会议的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克难奋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全县煤炭产业科学安全发展。
煤炭工作首先要安全,安全才能生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清醒认识煤炭产业发展和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20xx年,针对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严峻形势,各级各行业管理部门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深入开展安全监管执法,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努力优化安全发展环境,促进了煤炭产业安全发展。全县累计生产原煤169.1万吨,同比增长4.6%;生产洗精煤29.7万吨,同比增长15.9%;实现煤炭工业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同比增长39.3%,完成目标任务7亿元的111.4%;上缴税费收入1.05亿元。全年煤矿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趋稳向好。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全县煤炭产业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转型发展步伐缓慢、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安全保障能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也不断凸现。一是煤矿产业增效困难。近年来,煤炭行业遭遇了“十年黄金期”后的“寒冬”,煤炭进口增加,库存高位,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煤炭价格大幅度下跌、原煤滞销严重。20xx年,全县现有24矿27对井,只有20对矿井处于半正常生产状况,7对矿井长期处于停产状态,因有效生产时间短,全县煤炭企业处于高成本、低效益、甚至负效益状态。二是煤矿生产力水平总体低下。部分煤矿安全生产采、掘、机、运、通五大生产系统和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不完善,机械化水平偏低,整体装备水平不高,既不利于煤炭产业的长远发展,也无法抵御市场风险。三是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煤炭开采技术和产业集中度低,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且产业布局分散,装备技术水平低,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循环耦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四是煤矿安全生产压力较大。我县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较差,煤层薄,倾角大,断层严重,现有小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较弱,部分煤矿主体责任不落实,个别部门、单位的领导重生产轻安全,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对安全生产工作消极被动应付,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体现在文件会议上,没有真正扑下身子抓落实。一些企业安全给效益让路,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识别危险要素、主动避险的能力较低,给安全生产工作埋下了极大隐患,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稍有疏忽,稍有懈怠,就会使安全形势出现波动,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希望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只有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才能谈得上发展,必须时时处处抓紧抓好,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容不得半点松懈。认真研究煤炭产业的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担负起的重要职责。各产煤乡(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清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担当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尽心尽责的态度,加快转变煤炭产业发展方式,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上见成效,推动煤炭产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为实现“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安全保障。
二、坚决守住煤矿安全生产“红线”
煤矿安全生产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政治问题,事关人民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对安全生产大检查作出部署。省市领导也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国家安监总局下发了《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治本攻坚措施,省、市也对贯彻落实“双七条”作出了具体安排。各产煤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各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好中央、省、市的各项部署,以遏制重特大事故攻坚战为载体,以落实“双七条”为重点,以强化责任为保障,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安全生产工作,过去实行的是行政负责制,现在实行的是党政同责。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不要把党政同责看成一个简单的要求,要变为具体的行动,实实在在地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放在主要领导的重要工作上来,时刻抓在手上,逢会必讲,不断强化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亲力亲为、亲自抓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县委会议每年至少研究1次,政府常务会议每半年至少研究1次,政府分管领导每季度专题研究1次,各产煤乡镇(街道)党政班子会议每月至少研究1次。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优先研究、优先安排、优先保障。要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重奖重惩。要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绩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要提拔使用,对失渎职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要严格问责。要统筹安排好本行政区域内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并加强督查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按照国家煤监局的标准和要求,市里已决定在全市产煤县(市、区)开展攻坚战,确保到2015年底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比前五年(2008—2012年)平均死亡人数减少50%以上。目前,国家煤监局正在全国50个重点攻坚县开展与矿长谈心对话活动,根据国家煤监局的安排,云南煤监局在全省所有煤矿中开展“千名干部与万名矿长谈心对话”活动。为认真组织开展好煤矿矿长谈心对话活动,确保实现全覆盖并取得实效,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曲靖市煤矿矿长谈心对话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谈话对象、范围和要求等。市政府分管领导、市煤炭工业局、市安监局、曲靖煤监分局主要负责人,以及我和县长都将作为谈话主体,与矿长直接进行谈心对话,请涉及部门和相关乡镇(街道)、煤矿企业按照统一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认真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明确监管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上下联动共同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按照“高瓦斯矿井不少于2人,其他煤矿不少于1人”的标准,向每个煤矿派驻监督员,24小时驻矿,每天至少下井检查两次,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报告上级监管部门。驻矿监督员是履行监管责任最基层、最重要、最骨干的队伍,但目前对这支队伍的培训管理、激励约束力度不够,加之驻矿监督员培训少、素质参差不齐,待遇也不算高,导致作用发挥得很不好。县煤炭工业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尽快拿出建立驻矿监督员激励约束机制的具体方案。要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工作模式,把监管力量放到厂矿、落在现场、沉在井下,切实加强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全县安全生产的监管、检查、督促和指导,每月不少于1次安全大检查,每旬不少于1次专项督查或抽查;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每旬必须开展1次安全大检查,平时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或抽查。要多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真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关部门要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主动承担安全监管责任。国土部门要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和矿权设置管理,严厉打击无证勘探、非法开采、以探代采、超层越界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安部门要切实加强火工用品的监督管理,公安矿监队伍要加强巡查监控,及时发现和报告违法违规行为;供电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用电的监管力度,禁止向非法企业、非法矿井供电,同时要保障合法企业、合法矿井安全生产正常用电;人力资源部门要强化煤矿用工管理,依法打击非法用工行为;住建部门要加强对煤矿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监管、资质监管;纪委监察部门要发挥监察职能,加强对各级煤矿监管部门履职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其履职到位。其他有关部门也要依照各自职责,认真履行相应的安全监管职责。
(三)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坚持依法办矿、依法管矿、科技兴矿、以科技保安全的意识,形成自觉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加强经常性的教育引导,认真组织学习《七条规定》,做到入脑入心,记得住、说得出、抓得实。要按照《七条规定》及《曲靖市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细则》的要求,逐项对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按照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的要求,严格整改到位,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规章和安全生产的纪律、规程,矿领导必须真正实现下井带班,并履行好职责。除了针对共性问题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外,还要针对每个矿井的特殊性和生产安全要求,制定符合各矿井实际的、管用的、特殊的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好、落实好。建立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配齐配强矿长、总工程师和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的副矿长,以及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要以人才达标、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重点,深入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考核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狠抓现场管理和隐患排查,强化对瓦斯、水害、顶板、火灾等隐患排查治理,严格实行自保、互保、联保责任制,以职工个人的安全保班组的安全,以班组的安全保矿井的安全。要加大资金投入,狠抓煤矿技术改造,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改善井下作业条件。要规范煤矿劳动用工管理,依法与矿工签订劳动合同,为矿工购买社会保险,严格落实工伤保险实名制。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定工时制度,保障矿工收入有所增长、按时发放,落实有关劳动保障制度,切实维护矿工合法权益。
(四)切实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煤矿企业要加速推进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步伐,统一生产、通风、安全监控调度,配备井下应急广播系统,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储备救援物资和器材,没有建立专职救援队伍的,必须指定兼职辅助救护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并加强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三、强力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煤炭产业是全县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载体,煤炭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全县经济总量的扩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全县煤炭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产业升级的转型期,煤炭产业发展各种短期矛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头绪繁多,工作任务很重。必须以煤炭资源整合为抓手,加快建设“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矿井,大力推进煤炭深加工和综合高效利用,通过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不断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努力构建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一)科学谋划煤炭产业发展。要把煤炭产业的安全、持续、健康发展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中之重来思考和谋划,吃透国家、省市有关产业政策,吃透我县煤炭产业发展现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以资源勘探为前提,以扩大产能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快重点煤矿建设和促进煤矿兼并重组为突破口,以“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生产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加快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煤炭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推进资源整合,优化煤矿结构。实践证明,大企业、大集团的介入能在资金、技术、管理上为煤矿提供充分支持和保障。要按照“资源资产化、企业股份化、区域集团化”的思路,加快推进煤矿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步伐,着力培育资金雄厚、采矿技术先进、加工增值效果明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在兼并重组中,在资源连续(连片)和技术允许的条件下,一个井田原则上只能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在其采矿权范围内,原则上只能设立一个生产系统。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保留矿井,要积极推行技术改造,提升其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对资源枯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矿井,要实施整顿关闭。对新建煤矿要严把准入关,严格执行国家准入政策,坚持建大关小。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减少矿井数量,提升矿井质量,建成一批大煤矿、组建一批大集团,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要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煤矿生产的科技水平。要强制推行正规采煤方式,抓好机械化推广运用、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煤炭安全生产自动化、信息化。要注重矿山生态保护,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新型矿区。
(四)推进煤炭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要加快推进加工企业技术进步、管理创新、节能减排,进一步提高煤炭产品洗选、焦化生产的能力和比重,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采用先进洗选技术开展煤炭洗选,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煤化工(煤制油、煤制甲醇等)、煤建材、煤电冶等一体化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洗中煤、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延长煤炭产业链,实现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转变。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各项政策,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转化加工步伐,完善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煤层气开发企业与煤矿企业合作,促进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
(五)优化煤矿企业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积极主动为煤矿企业排忧解难,在证照办理、年检、政策咨询、矿村矿群关系调处等各方面共同为煤矿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工作。针对当前多数煤矿企业存在的投入大、负担重、欠账多、资金缺等困难,要坚决制止各种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乱检查行为,切实减轻煤矿企业负担。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矿村和谐建设,针对一些地方矿村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积极化解矿村矛盾,维护煤矿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把专业人才配备作为评价煤矿企业安全水平的重要标准。畅通涉煤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各种涉煤问题。
2017年5月10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生产专项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和验收工作的通知》(鲁安委办发[2017]17号),和《##市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和验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彻底整改液氨使用安全隐患,严密防范各类涉氨事故发生,提升全区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能力和企业整体安全水平。
2013年6月3日,吉林省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氨设备和氨管道物理爆炸特大事故,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2013〃8〃31”液氨管道泄漏重大事故,造成15人死亡、25人受伤。这些事故的发生,给从业人员的生命和企业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触目惊心、教训深刻。今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排部署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验收工作,对此,省、市、区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贯彻落实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验收的工作要求。根据工作部署,下一步:一是开展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执法检查。按照 “一条线、全覆盖、专项检查、当场立案”的方式,组织安监、公安(消防)、质监等部门和涉氨制冷企业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单位),聘请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省、市级安全专家参加,由镇(街)、功能区相关部门配合,对全区所有涉氨制冷企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中严格落实“五个当场”工作制度,即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当场向企业负责人反馈;能够立即整改的,必须当场完成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当场下达执法文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涉嫌违法的,当场启动调查程序,对关键性、时效性证据进行采集和固定;属于简易处罚的违法行为,当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集中检查结束后,迅速落实行政处罚措施,充分运用“关、停、罚、促”等手段,并及时跟踪企业整改落实。
二是认真做好液氨使用专项治理验收。在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中,同时组织对辖区内涉氨制冷企业进行全覆盖验收,确保消除两类重大事故隐患(1.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作业场所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的空调系统。2.快速冻结装置必须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不得超过9人)。确保每一家企业进行验收,做到“一企一验收表”,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验收表还要准备上级的核查。
目前全区涉氨制冷企业5家。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全区个别涉氨制冷企业长期以来忽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落实安全主体 责任,对隐患整改有敷衍、抵触情绪,对监管部门下达的整改指令置若罔闻,不按要求进行安全投入、教育培训、设备设施和作业安全管理以及应急救援等问题依然存在,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不力、进展不快,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仍然需要继续深入。要力求通过这次专项检查和验收工作,提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推动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全区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专项治理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要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企业来完成。分析近年来的事故可以发现,大部分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企业领导不重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薄弱、安全设施设备不到位,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为追求经济利益,冒险蛮干、违规违章,甚至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造成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总责,这是《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实践也表明,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于主要负责人,凡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的、亲自动手抓的,安全生产工作就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和改进,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企业出问题,主要负责人首当其冲,既要承担道德上的 谴责,财产上的损失,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所以,作为企业负责人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安全职责,不要在安全上弄虚作假,搞两面派,要踏踏实实地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按照涉氨制冷专项整治工作的各项要求,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知识和能力水平作为涉氨制冷企业,安全工作怎么做、上级有什么要求,在座的企业负责人要做到心中明白。《关于进一步加强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鲁安办发[2014]83号)明确了8个方面装置设施的安全专项治理,《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技术指导书(试行)》(管四函„2013‟28号)明确了依法取缔关闭的情形(相关证照不全、存在重大全隐患无法整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和整改并限期完成的事项。《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对冷库的结构、制冷、电气和消防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要求。今天的这次会议,既是工作安排部署会,同时也是业务培训会,各位企业负责人要充分利用好今天的学习机会,为进一步抓好液氨使用安全专项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市安监局制定了《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和验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专项执法检查主要内容9项(⑴是否建立、健全使用液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⑵生产区与非生产区、氨制冷机房、冷库库房以及员工宿舍、办公室、休息室等设置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液氨管线是否通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⑶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是否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空调系统;⑷快 4 速冻结装置(螺旋、平板速冻机等)是否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不得超过9人,并按规范要求设置事故排风设施;⑸氨压缩机贮氨器或者液氨储罐上方是否按相关标准规定设置水喷淋系统,并按标准要求设置相应的围堰和事故水池;⑹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器(或者液氨储罐)、快速冻结装置、速冻设备加工间内等重要部位,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氨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以及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警示(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安全设施和安全联锁装置;氨制冷机房内是否按规范设置防爆型事故排风装置和应急照明设施,机房门口的适当位置是否安装人工启停事故排风机的控制按钮;⑺厂区内显著位置是否设风向标,作业现场是否配置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氨制冷机房是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至少1套隔离式防护服;氨制冷设备运行操作、安装与维修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考核并依法取得资格证书;⑼氨制冷系统液氨储量是否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否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0号》要求,是否办理备案手续。)、专项治理验收主要内容2项(1、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作业场所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的空调系统。
2、快速冻结装置必须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不得超过9人),希望各企业会后认真进行学习,仔细对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尽快完成整改,确保专项检查和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三、要摸清安全风险,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各位企业负责人要保持头脑清醒,必须搞清楚企业存在的所有安全危险危害因素,采取正确的措施对安全风险作出有效的控制,才能防止隐患的出现、预防事故的发生。各位企业负责人回去后,要对照国家标准,开展自查自纠活动,重点改造和完善涉氨制冷设施,同时落实好安全生产各项管理措施,确保涉氨制冷企业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一要建立隐患排查和整改长效机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可以请专家,也可以邀请安监部门上门服务指导,对发现的隐患逐条分析梳理,及时整改。二要加大投入(关键时候,你投入安全一分钱,可能会给你减少百倍的损失)。各位企业负责人要算好这笔账,安全生产才能使企业长期平稳运营。三要按照企业要求完善各项材料工作,包括责任制、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记录、隐患排查记录、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职业病检测和申报、应急预案等等。(内容很多,在这里不一一点到)
四、要扎实开展教育培训,做好事故应急救援
各企业负责人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安全管理知识和能力水平,还要保证你的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关键,你日日讲、周周讲、月月讲,自己讲不好就邀请专家讲,或者组织员工参加培训机构的培训,员工耳濡目染,就会按规程操作,按制度办事,安全意识和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同时,也要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工作就是为了不出事,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好,可以避免出现大量的事故,但是事故在一定时间内也可能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应急工作,平时备足应急物资,教育好员工,准备好应急措施。特别是要抓好应急演练,不要搞形式、走过场,要确保每个员工真正掌握事故发生时的正确处置程序,一旦出现问题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
同志们,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工作尚未彻底完成,任务依然繁重,请大家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从抓好涉氨制冷企 业专项检查和验收入手,认真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落实各项隐患治理措施,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坚决杜绝液氨使用事故的发生,为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作出贡献。
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
(2011年5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安排部署中央企业“十二五”时期和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这对于提升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推动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好转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刚才,淑和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的非常全面、非常到位。下面,我结合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持续保持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与“十五”期末的2005年相比,到2010年底实现了事故总量、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反映安全发展状况的主要相对指标“四个显著下降”。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继续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1月1日-5月15日,全国发生较大事故619起,死亡和下落不明2423人,同比减少93起、382人;发生重大事故22起,死亡和下落不明284人,同比减少7起、109人;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同比减少4起、152人。具体表现为“一杜绝、二下降、三稳定”,即杜绝了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工矿商贸和多数行业安全状况比较稳定,大部分地区安全生产状况比较稳定,“双节”、“两会”期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央企业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务院安委会和国资委重大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推进建立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安全生产业绩考核为抓手,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管理体系,在加强安全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在在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安委办、安全监管总局对国资委和广大中央企业为安全生产工作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国家队”,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
任和光荣使命,中央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更突出的作为。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安全生产领域各类矛盾、问题和隐患还很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部分企业规模扩张过快,管理层级过多,战线过长,环节复杂,存在压工期、抢进度、违规违章建设等问题,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发展速度的关系、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以更强的政治责任感、更严的规章制度、更高的标准要求,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由“明显好转”向“根本好转”跨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深入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努力承担好、履行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理所当然的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所有决策部署,国务院23号文件的各项要求和各项政策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安全发展能力的增强,最终也都要体现在企业。目前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已经十分明确,关键是下定决心,狠抓落实。下一步要努力做到五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企业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以敬畏生命、敬畏客观规律、敬畏法律之心来对待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履职到位。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在建立健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上狠下功夫,重点抓好三个环节:首先要健全和落实企业主要责任人安全生产负责制。其次要健全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分工负责要求和“一岗双责”原则,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第三要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约束。
三是规划和投入到位。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建议》精神和国务院23号文件要求,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计划,明确企业安全发展战略、中长期奋斗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以及安全技术改造、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配备采用等重点工程项目,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对安全生产规划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安全生产与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同时部署、同步推进。
四是基础工作和应急管理到位。重点突出两个环节:一是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例会、例检以及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风险分析、涉险事故查处,安全状态预警等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基本制度。二是要切实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作业现场带班制度,落实现场带班人员紧急情况下停产撤人决策指挥权。
五是培训教育到位。国务院23号文件把强化职工安全培训,作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一环,强调企业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企业“三项岗位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一律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国务院23号文件还就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以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能力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有这些,都必须得到切实认真的贯彻落实。通过狠抓落实、持续努力,逐步建立自身要求、自我约束、持续改进、切实加强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各个行业、各类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扎实推动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为到2020年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排头兵作用,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基础,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崇高的历史使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到中央企业视察调研,为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我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央企业,应该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装备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典范,做出行业排头兵的表率,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因此,提出以下五点希望: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发展。中央企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产经营跨行业、跨地区,表现出摊子大、战线长、环节多、领域广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始终把安全发展作为前提和保障,把安全生产摆在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主动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2、突出重点工作,狠抓薄弱环节。加强企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要突出重点工作,狠抓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等薄弱环节,注意发挥现场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时发现、控制、消除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确保员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一是对新建改扩建项目,一定要按照安全生产“三同时”的规定和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进行安全审查和验收;二是要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大合同工、外委工程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中央企业必须要做到全员安全培训。三是对国外工程项目,要严格管理,不能降低安全条件和标准。
3、加强安全管理,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煤矿要在2011年底前,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非煤矿山和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实现达标。希望中央企业能够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标准、稳步实施,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达标升级源动力;强化干部员工培训,提高达标升级的执行力;加强舆论宣传,扩大达标升级的影响力,率先实现达标升级的目标任务。
4、强化科技兴安,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进本质安全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的固有风险,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事故的损失,这是国内外安全生产经验和教训的实践总结,中央企业要在安全科技成果、本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努力推进矿山、化工企业及化工园区的本质安全化建设。
5、创新方法手段,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是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也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建立,将有助于推动实现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的目标任务,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从被动防范向基础管理转变,从专项整治向规范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预警预防转变,从行政管理向政策法规转变,从控制伤亡向职业健康转变。国务院23号文件明确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中央企业要在这方面创新探索,勇于实践。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山东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志恒, 济南军区司令部通信部副部长李广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主任廉凯作总结报告。
会议宣读了山东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关于表彰十一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并向7个先进集体和60名先进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证书;先进集体代表及先进个人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孙志恒在讲话中对全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 十一运无线电安全保障一是组织细、二是装备精、三是素质高、四是工作实、五是效果好, 可喜可贺。实践再一次证明, 全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广大干部职工觉悟高、素质好、能力强, 特别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有影响力, 是一支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管理队伍, 不愧为“空中警察”和“工人先锋号”的光荣称号。
他强调, 要学习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大力宣传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感人事迹, 激发大家知难而进、乘势而上的工作热情, 不断激励大家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革命斗志, 将全运精神和先进思想转化成干事创业、促进工作的自觉行动, 时刻牢记“空中警察”使命, 认真履行“电波卫士”职责, 努力完成好频谱管理、台站管理、电波秩序维护三大中心任务, 不断促进全省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再上新水平, 以新的优异成绩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廉凯在总结报告中指出, 全省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场馆无线电管理为基础、以赛事无线电安全为核心”的工作理念, 遵循“统一指挥、属地负责、科学防控、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 紧紧抓住承担十一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的难得历史机遇, 以高度的自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和坚决的行动来保障十一运会无线电安全, 全力以赴, 一条心作战, 一盘棋推进,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出色地完成了十一运会火炬接力传递、开闭幕式以及各项赛事活动的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 向全国人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满意的答卷, 在我省无线电管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开幕式CCTV主创团队向十一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赠送锦旗, 赞扬:“空中警察精益求精、保障全运再创辉煌”。闭幕式主创团队保利演出公司也专门向十一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发来了感谢信。
【企业安全会议讲话】推荐阅读:
企业安全专题会议记录06-10
企业安全生产大会的讲话稿07-20
食堂安全会议讲话06-07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05-25
乡镇食品安全会议讲话10-17
全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讲话07-02
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讲话10-27
县安全生产会议讲话稿09-22
企业消防安全标语07-10
县级供电企业安全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