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及随访预约管理

2024-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及随访预约管理(共6篇)

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及随访预约管理 篇1

对出院后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是医院密切联系患者的桥梁和纽带,使医院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人民,是对医疗服务的有益补充,把健康教育贯穿于走访的全过程,通过对出院后患者进行追踪性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临床医疗效果的追踪观察,而且有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中的健康问题,特别对慢性病患者有现实意义。

1、我院实行电话随访与走访、来院随访相结合,对特殊并认定期登门进行健康教育及身体检查,帮助患者建立自我健康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健康保健意识及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沟通理解能力及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及家属的康复保健主观能动性增加,康复管理依从性提高,系统及专业的康复保健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2、为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的知晓度,我院首先更新观念,提高护士素质,树立健康教育意识。护理工作者必须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及健康保健知识,掌握行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学等,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相关护理诊断和健康教育知识。各科室建立相关专业健康教育处方。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一、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健康教育的言词不要过于专业化,应通俗易懂,不失时机地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尽快地掌握所讲的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早日得到康复。

1、手术或外伤患者的健康教育: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情况、愈合程度、心理状态、家庭状况后,再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伤口的卫生、营养及饮食、康复锻炼及注意休息等,并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和联系电话。

2、慢性疾病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用药情况、心理状态及家庭状况后,再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用药、饮食、肢体功能锻炼指导以及增强抵抗力的方法等,并告知患者联系电话。

3、产后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了解生产过程和母子健康情况、家庭状况后,再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营养及饮食、室内温度和湿度、乳房的卫生、喂奶的方式、婴儿的保养等,并告患者联系电话。

4、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特征的改变(如各器官的反应性和敏感性减退,新、老疾病的困扰和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变化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产生焦虑、孤独、忧郁和失落、怀旧等心理特征)和文化素质水平的不同,采取亲切性、礼貌性、保护性、艺术性、通俗性语言进行交流,了解和满足患者需要,及时获得其临床和心理资料。详细做好出院后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肢体功能锻炼方法以及学习、生活方式的指导。

5、住院期间,根据不同病情,培养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锻炼,及时给予病人详细而具体的自理指导,以达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并使病人懂得疾病的危险征兆及防止复发的知识,如消化性溃疡病病人,病愈后,除了调整饮食外,还应观察大便的性状,提高自我观察、自我诊断的知识。

二、主管医师医患联系卡发放制度和出院病人随访

为适应医改新形势,加强医患沟通,进一步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及时收集患者意见和建议,达到为患者提供延伸服务、密切医患关系、提升诊疗服务水平的目的,使医疗服务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经医院研究决定在临床科室推行主管医师医患联系卡发放制度和进一步做好出院病人回访制度,现将临朐县人民医院关于推行主管医师医患联系卡发放制度和出院病人回访制度落实的意见下发各临床科室,望认真落实执行。

1、主管医师医患联系卡发放和出院病人回访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举措,让病人出院后仍能接受健康教育,让病人充分感受到我院人性化的“售后”服务,使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情感温暖。方便病人及家属,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一举措不仅能够化解许多医疗投诉和潜在纠纷,而且有助于使患者成为“回头客”,提升医院、科室和主管医师的知名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科室、各主诊组应高度重视,派专人负责,把工作落到实处。

2、主管医师医患联系卡各科室自行设计,医院统一制作,主管医师医患联系卡印有住院病人所在科室医师办公室的电话、主管医师联系电话、医院投诉电话等,患者入院时发放,病人住院期间可以随时与主管医师沟通病情和了解治疗情况,出院病人可就日常护理、疾病预防、用药等问题向医生进行咨询。医生可根据病人的咨询对病人进行“远程指导”。如个别危重病人出院后遇到紧急情况,医生接到电话后,便带上抢救药品、医疗器械等,到病人家中进行诊断治疗。

3、回访以电话回访为主,上门随访为辅,对住院病人出院1个月内由主管医生进行回访,回访主要内容为:病人身体的恢复情况,对在我院住院期间医疗服务满意情况及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建议,提醒患者下步注意事项,回访率要求达到100%,科室建立回访登记簿,医院不定期抽查回访情况。

4、主管医师医患联系卡发放和出院病人回访工作将作为医疗质量考核和精神文明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三、出院患者预约管理制度 为了积极推行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医院特制定出院病人预约制度。

1、门诊部保证电话预约通畅。全面掌握专家门诊出诊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预约,解决其就医需求。

2、预约时需核实(复述)患者实名身份信息。

3、预约采取分时段,尽可能满足患者就诊需要。

4、预约成功后应告知患者相关就诊注意事项。

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及随访预约管理 篇2

1 临床资料

2007年3月-2008年3月, 电话回访我科出院患者1 082例, 男634例, 女448例, 年龄13岁~73岁;其中急性阑尾炎300例, 大隐静脉曲张282例, 肠梗阻221例, 肛周脓肿103例, 外痔96例, 斜疝80例。

2 实施方法

2.1 建立出院患者回访登记本

建立规范的出院患者回访登记本, 内容:出院日期、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治疗方法 (手术/非手术) 、联系电话、回访日期、健康教育内容、反馈意见、回访者。患者出院前1 d, 由责任护士认真填写出院回访登记本, 核实联系电话, 告诉患者回访日期。

2.2 回访方式

患者出院后1周内由责任护士通过电话注明, 另择回访日期, 回访率达95%以上。

2.3 回访责任护士条件

由工作10年以上护师承担, 同时具有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且表达能力强者。

2.4 回访内容

回访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出院的治疗方案提出相应问题, 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 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 回访完毕及时详细填写回访记录, 并将回访情况及时反馈给主管医生。

3 结果

电话回访给患者提供伤口护理指导931例, 饮食指导1 021例次, 服药指导982例次, 心理疏导723例次。

4 讨论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是一种经济、快速、实用、患者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 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的有效手段[2]。利用电话回访对患者实施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体现了护理模式的转变, 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及时掌握了患者对健康的要求及心理反应, 有的放矢地进行宣教, 解决了出院患者的后顾之忧, 使其出院后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及时帮助与指导, 促进了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吕安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

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及随访预约管理 篇3

【关键词】 冠心病;电话随访;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53-02

据WHO统计,每年死于冠心病(CHD)的患者高達1200万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4,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杀手”[1],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危重症之一,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许多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得到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病情康复很快。但患者出院离开病房以后,随着时间的推延,对医生护士的嘱咐将逐渐淡忘,依从性降低,成为当前出院患者的较普遍的现象和健康教育的重点。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是利用电信工具,在护士、患者、家属之间直接建立互动关系,在了解病情的同时,关注疾病的转归,对患者实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护理干预,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及预防保健紧密联系在一起,可满足患者个体化的护理需求,得到患者的欢迎。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2011年在心血管介入科治疗出院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50),2组平均年龄(62)岁,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绞痛、心肌梗死例数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一般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由专职的护理人员建立医患联系卡,单独保管,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及时记录患者疾病的信息,为患者随时提供电话服务。电话随访的内容包括: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是否遵从了出院时的健康指导;提供防病治病知识及心理生理支持;指导患者合理运动;提供健康的饮食指导,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急救意识。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再次住院率。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见表1-3)

本研究显示,在观察组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再次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为其提供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3 通过对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发现了不少的影响因素

3.1 话号码登记有误 电话号码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随访效率。

3.2 随访人员 随访人员的语言、语气会影响到电话随访、陌生的声音也会影响到随访。

3.3 访内容 随访内容不切合实际也有一定的影响。

3.4 随访时间 随访时间和打电话的时间对随访也有一定的影响。

4 讨 论

通过随访调查可以看出,出院病人进行电话随访,病人很满意,也确实起到加强沟通,促进护患理解和信任的作用,提高了病人对医院、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促进了病人康复,但也可以看出有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提高随访效果。

4.1 为了提高随访效果要做到准确联系保证随访效率及随访的连续性,电话随访最关键的是要电话联系要准确,希望病人真实地填写电话内容,最好能与病人直接联系;要熟悉病人,保证随访内容的针对性,每次随访责任护士都要有计划、有目的,随访前要熟悉病人的治疗情况,查阅病人相关资料,以便随访时有的放矢。要因人而异,确定随访时机和时间,对于一些特殊病人、有工作的病人、农民、都应该根据其不同的作息时间安排好随访时间,对于病情较重、放弃治疗的病人应尽早随访,间隔要短,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给予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要强化服务,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取得病人信任。最好是患者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因为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熟悉患者病情,在住院期间已与病人建立信任,随访时病人愿意与之沟通。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强化服务意识,改善随访态度、语言、语气,改进随访技巧。

4.2 通过电话随访有助于促进患者对健康指导的依从性。患者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医嘱、指导的服从或遵守[2],表现在患者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患者的依从是治疗有效性的基础。依从性低是当前出院患者的较普遍现象和保健重点,有人认为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3]。当患者出院离开病房以后,随着时间的推延,对医生护士的嘱咐将逐渐淡忘,依从性降低。护电话随访有助于促进患者对健康指导的依从性。护理电话随访能维持其对治疗的依从态度,使之继续较好地遵守医嘱。调查显示,100%的患者不同程度地遵从了出院时的健康指导,说明电话随访能督促患者遵从健康指导的内容,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有报道约84%的患者表示愿意接受随访和健康教育[4]。这种对出院随访的认识反映出患者与医护人员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意愿,使冠心病的治疗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更大的改善,真正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从而使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4.3 通过电话随访,可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诊治方法和相关研究进展,提高患者急救知识。因此,患者急救意识的提高,早诊早治能降低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4.4 通过电话随访,可对冠心病出院后患者的再住院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戒烟:吸烟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可使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5]。因此护理人员定期电话随访,积极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使患者思想上高度重视,主动放弃吸烟和减少被动吸烟,使生命质量提高,可减少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②控制血糖:糖尿病使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嘱患者及时监测血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节饮食。③控制血压:高血压可使CHD的机率增加,特别对有家族史的患者。④控制体重:应控制每日的饮食总热量,维持热量平衡,保持适当体重,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⑤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钾、镁,其中的纤维素不但能减少胆固醇的摄入,且能防治便秘,从而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⑥低盐低糖饮食: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应低盐饮食,每日的食盐摄入量<6g,不吃或少吃咸菜和腌制品。高糖饮食可引起肥胖和高血糖,两者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降低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相当于有效作好冠心病的二级预防,降低了再住院率。

4.5 电话随访可以给患者合理的运动指导和有效心理支持。运动锻炼是许多心脏病患者康复计划的基础,并可降低患者抑郁症状,降低死亡率。运动时间一般为20-30min,运动频率每周3-5次,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和兴趣功能状态而定。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是最有效心理支持常见的心理障碍,并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他们了解心理因素与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6]。教会他们使用想象疗法,音乐疗法和肌肉放松各种疗法。减轻心理负担并积极于家属沟通,使家属了解心理健康对疾病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自身价值,利于患者,降低心血管病时间发生率。

4.6 电话随访有助于患者加深对护士角色的认知。电话随访这种形式,发挥了护士善于沟通的特点,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才能和人文素养,树立了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使患者对护士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扩大了护士的内涵,提升了护士的形象。

4.7 對心血管病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的意义。心血管病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反复发作性、易发生突发事件等特点。对出院后的心血管病的认识,从而也有效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宁,熊英.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01-803.

[2] 刘琳,岳淑英,李金丽,等.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30-332.

[3] 刘贤臣.论患者的依从性.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8,5(4):327.

[4] 王银玉,姚必风,刘红梅,等.手术患者出院后随访与健康教育.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40-341.

[5] 赵光红,曹青.女性心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3,38(10):778-780.

出院患者随访的PDCA持续改进 篇4

为了积极推行医院倡导的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医院特实施出院病人随访制度。

P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发现存在存在问题如下:

(一)随访不及时

(二)随访病人不完全

(三)随访信息漏填

(四)随访方式单一

(五)随访内容简单

(六)随访率不达标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总结如下:

根据以上所分析原因制定整改的目标及措施 D 实施措施

1办理入院手续时有关工作人员应要求病人详细填写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业、联系电话等项目。

2.随访医师应认真填写随访患者登记表,详细询问病人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并做好记录,同时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3.随访方式除了常用的电话随访外,还可以通过接受咨询、上门随诊、书信联系等方式来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

5.“出院患者随访服务”不仅询问患者出院康复状况,还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医风综合满意度评价,征求患者对医院和室医疗服务及医德医风的意见建议。

6.回访获得的患者对医务人员提出有具体内容的表扬或者批评,按医德考评细则分别给予加分或减分,作为医德总评的重要依据。7.随访时间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要而定,治疗用药副作用较大、病情复杂和危重的病人出院后应随时随访,一般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或疾病恢复慢的病人出院2-4周内应随访一次,此后至少三个月随访一次。

8.科主任加强本科室随访工作的监管与督促。医务科应对各临床科室的出院病人

信息登记和随访情况定期检查,确保随访率不低于80%。C阶段(出院患者随访工作检查)1.将出院患者随访登记本制订成册,科室留档。

2.定期开展科室质量管理会议,抽检随访病历,并找出其中的不足,同时修改,并记录。按季度做统计,列出常犯、易范错误,重点注意,修改。

3.质量小组每月记录出院患者随访管理总结报告。A(出院患者随访工作效果自评)

经过以上的整改,我科出院患者的随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随访内容丰富,并且使得随访率提高到90%以上。

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及随访预约管理 篇5

一、住院病人出院指导

1、主管医师提出,经科主任或上级医师同意病人出院即开始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出院指导第一责任人是主管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和责任护士也具有相应的指导责任。

2、认真做好出院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3、针对不同疾病做好相应的诊疗常识,康复知识进行指导宣传。针对慢性疾病发作期的就医治疗方法,稳定期巩固治疗进行技术指导。

4、主管医师对病人出院时的疾病的康复情况进行说明进,出院后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治疗的方式,治疗的疗程等进行说明。

5、主管医师对病人出院后休息的时间,复诊的期限,及生活、工作、情绪、复检、康复等进行指导。

6、上级医师、科主任、责任护士进行职责内的,有利于病人彻底康复,减少复发,增进健康及康复中重大问题进行指导。

7、病人医嘱出院,护士严格执行出院医嘱,按照出院病人工作流程协助病人办理出院。

8、科室建立出院登记本,记录患者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以便进行随访和指导,同时将科里的电话及责任护士姓名留给患者,有事便于联系。

二、住院病人出院随访

1、出院随访分科室跟踪随访和院级抽查随访。患者出院即建立随访档案, 由科室主管医生(护士长)在病人出院后一周进行随访,医院职能科室相关人员在1月内进行随机抽查随访。

2、电话随访、入户调查两种随访形式。首先进行电话随访,对电话无法进行随访的进行入户调查,均无法联系到病人的列为失访,即停止随访工作。

3、主管医师作为实施随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应详细填写病人姓名、住院号、出院诊断、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业、联系电话等项目,并告知病人主管医师联系电话。病人出院一周内,由主管医师主动对每位出院病人进行跟踪、随访,确保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满意。科主任作为科室随访总负责人,对随访工作负有监督管理责任。

4、医院安排职能科室负责院级随访工作,在病人出院1月内进行,随访的比率达到

30%以上,对随访的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热情的回答病人提出的疑问。相关人员每月向分管院长提交随访汇总分析材料。

5、出院病人随访主要内容:

①、了解出院病人的康复情况,是否能按医嘱正确服药,指导病人继续康复训练,进行健康教育。

②、对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满足病人的健康咨询要求,并提醒病人根据病情来院复诊及告诉复诊办法。

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及随访预约管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高血压患者均为我社区服务站治疗康复并出院的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82例, 女性68例;年龄最小42岁, 最大60岁, 平均年龄 (55.6±3.28) 岁。所有入选患者的判定均遵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且患者均积极配合本研究的各项工作, 如问卷、随访等。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7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出院后只行医师要求的复查;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宣传教育, 具体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护理、按时用药和定时复查、生活方式的改善。两组患者都进行家庭随访, 于患者出院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一次, 随访1年, 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询问及合登记。

1.3 效果评价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复查情况、血压变化、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等进行评价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方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当P<0.05时, 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情况

由表1, 研究组患者于教育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明显降低 (P<0.05) , 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与研究组教育前无显著差异 (P>0.05) 。

2.2 依从性调查

由表2, 研究组患者依从性较对照组高, 且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而研究组患者的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作用

3.1.1 心理护理

因高血压患者多病程较长, 反复入院出院和药物服用, 易引起患者的逆反心理, 长此以往, 患者对治疗与康复的信心备受打击。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增强患者主动配合进行出院后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全面讲解有关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知悉并达到深入了解; (2) 教会患者一些自我心理调整和体重状态调整的方法; (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好感与信心。本组研究表明, 通过心理护理, 研究组患者对于高血压知识的认知显著优于对照组, 这也间接影响了患者服药情况和不良生活情况的改善, 是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原因之一。

3.1.2 按时用药与定时复查

嘱患者按医嘱坚持服用药物, 避免漏服, 以便保持平衡的血压状况, 防范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降压操作必须在医生指导下[3], 不可见到血压下降就立即停药, 见到上升就立即服药, 这样易造成血压反复波动, 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还可能引起不良症状而造成严重危害。将常用高血压药物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向患者说明, 以减少患者在服用过程中的疑虑, 同时应使患者全面知悉服药的相关注意事项。另外, 要注意复诊时间。根据本组研究表明, 研究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对用药更加关注, 用药和复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因为患者用药规律, 血压控制平衡, 也使得研究组患者的血压获得明显的下降。

3.1.3 生活方式的改善

肥胖、高油脂、烟酒、浓茶等都是高血压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应当尽可能改善患者过去的不良生活习惯, 以达到更好的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全面康复的效果。健康宣传教育通过细致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高血压危害, 使患者从自身和心理认识到减肥、低盐、科学饮食、戒烟戒酒、少饮浓茶、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4]的益处, 从而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稳定血压的效果。本组研究表明, 经过健康宣传教育的患者, 其生活方式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也为血压的平稳和减少并发症提供了保障。

3.2 小结

综上, 健康宣传教育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出院患者的依从性,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对于血压的有效控制和降低也起到积极作用。因而对高血压出院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宣传教育十分必要[5]。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随访健康宣传教育对于高血压出院患者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出院后只行医师要求的复查;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宣传教育, 通过随访对血压变化情况及依从性作出记录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于教育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明显降低 (P<0.05) , 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与研究组教育前无显著差异 (P>0.05) ;研究组患者依从性较对照组高, 且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而研究组患者的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健康宣传教育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出院患者的依从性,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对于血压的有效控制和降低也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家庭随访

参考文献

[1]林景枝, 杨俐萍, 杨凤兰.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25 (5) :258-259.

[2]岳风仙.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 2010, 40 (7) :90-91.

[3]李桂秋.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8) :121-122.

[4]郑茹凤, 陈洪艳, 李晓梅等.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J].中国中医药资讯, 2010, 2 (17) :277-278.

上一篇:外汇新规实施下一篇:中学国庆节放假前安全教育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