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污染问题整治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养殖场污染问题整治(通用7篇)

养殖场污染问题整治 篇1

为贯彻落实办(2012)号《污染专项整治方案》的各项工作,全面清理、整顿辖区内畜禽养殖场,保护生态环境,确保饮用水安全和区内河流水质好转,促进畜禽养殖场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场实际,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对辖区内养殖场(户)进行专项整治、完善配套环保设施,规范农场内的禽畜养殖行为,做好我场辖区内养殖场(户)的备案审批、配套环保设施和排污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以使我场区内的各养殖场(户)污染物的排放达到相关法律标准,保护我场绿色生态环境。

二、整治任务

(一)对养殖场(户)所进行逐一登记备案,检查各项配套环保设施及污染物排放、处理处置情况,对未经农场相关部门备案审批、没有必要的配套环保设施、对所排放的污染物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的养殖场(户)则由 相关部门做好清理整顿工作。

(二)积极配合市人民政府责令关闭或搬迁在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户)所。为了做好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户)进行的清理工作,由农场相关部门联合成立的行动工作领导小 1

组协调有关人员,组织实施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户)的核查工作,摸清禁养区内养殖场(户)的污染情况,配合市政府在禁养区组织实施的清理整治行动。

三、工作机构及职责

(一)工作机构

场成立由办等部门组成的 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项目办,日常工作由项目办负责。

(二)职责分工

1.***科

(1)协助市水务局等相关部门摸清场区内尤其是饮用水源地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户)的分布情况及污染物排放处理情况,协助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对场区内水质监督检测工作,联合综治办做好畜禽养殖场(户)整治、清拆前的调查、取证工作。

(2)协助市国土资源局对场区内畜禽养殖场(户)的用地备案工作,完善畜禽养殖场(户)用地备案手续,把好用地审批关。

(3)联合综治办协助市国土资源局对场区内畜禽养殖违法用地的依法查处工作。

2.***科、项目办

(1)协助市畜牧部门制定场区内畜禽养殖生产发展规划和总体布局,根据全市养殖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我场实际在场区内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准养区,并做好制定、完善禽畜养殖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工作。

(2)协助市相关部门把好场区内养殖项目的审批、治理等污染整治关口,对不符合养殖项目审批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在准养区和限养区做好畜禽养殖存栏总量控制、新建和扩建畜禽养殖项目控制等工作,从源头控制污染。

(3)对场投资建设的六队猪场排污配套工程(沼气工程)应做好招投标过程中的监督,并对相应的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做好工程实施前的审核工作。

3.***科

(1)**科应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联合行动领导小组内的其他部门协助市环境保护局对场区内养殖场(户)环保配套设施及污染物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养殖场(户)生产过程中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对未经农场、市相关部门审批、没有配套环保设施、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养殖场(户),应报请市相关部门对其予以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则报市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关闭。

(2)协助市环境保护局对场区内养殖场(户)在环境保护法律、规章制度方面执行情况的监督,督促业主依法完善相关环保审批手续,配套相应的环保治理设施。

(3)联合综治办协助市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对场区内养殖场(户)违法建筑物的清理、拆除工作。

(4)对场投资建设的六队猪场排污配套工程(沼气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做好建设后期的验收检查及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工作。

4.***办

(1)协助场国土科及市国土资源局对场区内畜禽养殖违法用地的依法查处工作。

(2)协助计划科做好此次专项整治的宣传发动工作,在较大的养殖场(户)区及一些道路旁悬挂一定数量的条幅和其它宣传标语,为场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养殖场(户)自觉清理整改,自觉配合整治行动。同时也要做好场区内养殖场(户)的思想教育工作,争取养殖场(户)的理解和支持。

(3)协助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和市畜牧局等相关部门对场区内禽畜养殖场(户)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及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取证,并及时通报查处情况。协助市相关部门依法对场区内的养殖场(户)违法建筑的清理、拆除工作。配合市公安局做好场区内养殖场(户)污染专项整

治工作,对妨碍执行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查处。

四、时间安排

(一)组织、宣传阶段(2012年9月):由综治办联合计划科在场区内较大规模的养殖场、主要交通道路和各街道两边以条幅和张贴公告等形式宣传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重要性,动员和引导场区内畜禽养殖场(户)自觉配合农场开展的养殖场污染整治行动。

(二)专项整治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由国土科、生产科、计划科、综治办和项目办等部门组成的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户)以及不符合环保及场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的养殖场(户),报请市人民政府责令其搬迁或关闭。对逾期未自行搬迁和清拆的畜禽养殖场(户),由养殖场污染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市相关部门依法对其进行严厉查处,吊销有关证照,对违法建筑物进行清理、拆除,供电、供水部门停止供电、供水;限养区内养殖场(户)实现禽畜养殖存栏总量控制,必须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对符合市及农场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的限养区、准养区规模化养殖场必须督促其限期完善相关审批手续和配套环保设施、消毒及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达标和减量排放。由养殖场污染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相关科室协助限养区、准养区规模化养殖场完善相关手

续;对未实现达标排放的将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将由养殖场污染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报请市相关部门对其依法实行关闭。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2月):由养殖场污染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禁养区内养殖场是否按要求搬迁或关闭,限养区、适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是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市的有关要求建设、完善污染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对场投资建设的六队猪场排污配套工程(沼气工程)是否按照招投标的要求做好规划、建设实施进行检查核实。

养殖场污染整治行动实行层级负责。养殖场污染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市政府有关生态养殖和整治畜禽养殖场的决策,保质保量完成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任务。国土科、生产科、计划科、综治办和项目办等部门应按照统一部署,密切配合,通过专项整治,建立控制畜禽养殖污染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0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环保整治方案

主送:市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办公室

抄送:领导

养殖场污染问题整治 篇2

8月8日, 太原市农委发布消息称, 太原市农委将联合太原市环保局, 对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污染展开治理。据悉, 到2015年, 太原市6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 9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此次污染治理以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五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为重点, 涉及太原市现有8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按照有关要求, 蛋鸡和肉鸡养殖场 (小区) 要采取干清粪、粪便全部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加强废物再利用;污水经过厌氧、好氧、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 要力争配备在线监测或视频监控设备, 实现处理后废水的回收利用。生猪、奶牛、肉牛规模化养殖场 (小区) 要采取干清粪方式, 建设废弃物储存设施, 无污水排放口, 努力实现粪便、污水等的完全农业利用。

按照有关要求, 2014年年底, 太原市5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将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 7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将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据测算, 此次涉及的畜禽养殖场, 其养殖量占全市相同畜种规模化养殖量10%以上。废弃物综合利用, 将作为太原市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养殖业生产的污染治理问题 篇3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

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带动了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使得畜禽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粪便和污水排放量剧增,已成为农村三大污染面源之一,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极大影响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如何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和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 宁远县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2012年,宁远县出栏生猪101.23万头、肉牛4.12万头、肉羊2.51万只、家禽824.66万羽、肉兔513.36万只;全年存栏生猪64.78万头、肉牛12.09万头、肉羊1.78萬只、家禽389.50万羽、肉兔142.62万只。全县实现肉类总产量11.26万吨、禽蛋产量1883吨,同比分别增长了7.88%和12.42%;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6.85亿元,同比增长21.29%;水产养殖面积3373hm2,水产品产量17988吨,同比分别增长了0.1%、18.34%;渔业总产值2.69亿元,同比增长6.13%;养殖业总产值达到29.5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9.8%,比上年增长0.3%。经测算,年产生粪便约91.43万吨,尿液约65.7万吨,大量污染物未经治理便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制约了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畜禽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来源于畜禽排泄物,表现为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污水、恶臭气体对大气、水体、土壤、动物与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1 对大气的影响

畜禽粪便及其分解产物进入空气中,引起空气原有正常组分和性状发生改变,超过空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养殖场产生臭气的主要有两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这两类物质可以分别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类,不会臭气产生臭气;但当这些物质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厌氧发酵便会产生臭气。

2.2 对水体的影响

未经治理排放的畜禽粪便对水体产生严重污染。当排入水体的粪便总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得水体原有功能受到影响,给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畜禽粪便污染水体的类型比较复杂,归结起来主要有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和生物病污染等3类。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物质大量繁殖生长,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酿成一系列综合性危害。畜禽粪便中有机物含量很高,高浓度的有机物进入水体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水体变黑发臭,严重威胁水生物的生存。此外,畜禽粪便携带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也会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2.3 对土壤的影响

进入土壤的粪便及其分解产物或携带的污染物质一旦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土壤的组成和性状便会发生改变,原有的功能被破坏。由于畜禽粪便产生量大,而且相对集中,局部地区的粪便量远远超过传统的1头猪和667m2耕地的种养平衡消纳量,造成土地富营养,农作物出现只长叶不结果的现象,直接影响收成。

2.4 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使环境中病源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人畜共患疾病约250多种,中国就有120种,其中由猪传染的约25种、由禽类传染的约24种、由牛传染的约26种,这些人畜共患病的载体主要是畜禽的粪尿排泄物。据化验分析,养殖场所排放的每毫升污水中平均含有33万个大肠杆菌和69万个肠球菌,造成猪(鸡)瘟、猪丹毒、皮肤病发病率增高。同时,畜禽粪便释放的臭气,如NH2和H2S也对人畜健康产生危害,可引起人、畜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也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和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对规模畜禽养殖业主进行培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同时,组织对相关部门和乡镇干部的培训,提高其认识,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要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乡镇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农业、畜牧、环保等部门是监管主体。

3.2 科学合理规划、选址、布局,有效控制污染面源

⑴养殖场地的选址应该符合动物防疫和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标准,符合环保的要求。为满足畜禽健康生长所必需的生活环境,场地的选址应该达到以下标准:①地势高燥,有缓坡(3%),易排污,背风向阳,面积充足,周围有足够的农田、果园、鱼塘,能够充分消化和利用养殖场的粪尿。②符合防疫和环保的要求。养殖场的选址应考虑到水源上游500m内无污染物、废弃物和生活垃圾,1000m内无饭店、居民区、公共场所与交通干线,3000m内无医院、养殖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和大型化工厂;猪场应远离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公害严重污染区及土地、城建、旅游规划区;交通要方便,电力要充足。③地壤结实,渗透性强,卫生指标合格。水源丰富,水质和空气环境质量较好,场区噪音应小于80分贝。④建场、征地、规划、设计应取得土地、环保、畜牧等有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⑵场区布局:场内布局要符合兽医防疫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以便于现代化生产操作。场区周围设围墙、绿化带或防护沟,场内根据地势高低和常年主流风向依次划分为生活管理区、饲养生产区和污物处理区3个部分,每区之间设围墙隔离。①生活管理区。应位于上风向和地势最高处。该区设大门,大门口设与门等宽、长4m以上、深20~25cm的水泥结构的消毒池和供人员出入消毒用的消毒室,区内设办公房、生活用房、饲料加工仓储用房和水电设施等,以为生产提供管理、后勤支持。②饲养生产区。设在生活管理区的下风或侧风向处,地势较高且有3%的坡度,以利于流水排污;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区内设各类畜禽舍和检疫室;区内人员、畜禽、物品的运转应实行单向流动,道路设净道和污道,且两道互不交叉。③污物处理区。设在距饲养生产区50m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此区包括兽医室、病畜禽隔离室、解剖室、化验室、贮粪场、氧化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④绿化带。绿化有利于遮阳、防暑、防寒、防风沙、防噪音、防疫病传播,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有利于畜禽健康生长。

3.3 把住源头,严格审批

在畜禽养殖场新建、扩建、改建上要切实把住源头,对禁养区一律不得审批,限养区无土地消纳能力的严格审批;审批项目时要及时通告环保部门,邀请环保部门参与。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新、扩、改建畜禽养殖企业不得开工建设,畜牧部门不得安排项目和资金补助;畜禽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4 采取多种技术措施,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

与工业废弃物不同,畜禽粪便是丰富的肥源,是宝貴的资源,它含有农作物必需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施用于农田后将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能促进农作物增产。目前畜禽粪便资源化技术还不够普及,致使畜禽粪便对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应加大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目前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主要有 5 种方式——直接还田、高温烘干制作肥料、沼气发酵、粪便饲料化和堆肥处理。我县的主要治理方式是沼气发酵、三级沉淀、雨污分离、堆肥处理。尽管畜禽粪便处理方法很多, 但根据各地区的经验, 经过沼气发酵和堆肥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是其中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案。畜禽粪便通过密封发酵、高温堆肥、沼气发酵和微生物等无害化处理后便可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适度规模的农牧结合,在农业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增加农民收入。

3.5 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畜牧部门要按照《畜牧法》要求,指导本地区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对本地区畜禽养殖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与定点,定期向环保部门通报布点和选址以及业主治理污染的情况;环保部门对本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监管,加大打击和查处环保违法行为的力度,经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的企业报经政府实施搬迁或关闭;国土部门在办理用地手续时,需征得畜牧、环保部门的选址意见后方能办理土地的划拨、出让、租赁等手续。

3.6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同时,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切实加大对畜禽养殖企业污染综合防治的资金投入,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以奖促治为辅”等综合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建议政府成立畜禽养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将养殖业污染治理列入政府实施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国家、省、市对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相关补助资金应设置兑现门槛,以养殖场污染物达标排放为标准,征得环保部门确认后方能给予补助;对治理效果显著的养殖场给予一定补助,以调动养殖业主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补助资金的作用,推动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7 严格考核,加强督查

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篇4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根据上级通知要求,我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娄庄镇政府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兽医站,兽医站工作人员主抓日常工作。同时,结合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制定了《娄庄镇人民政府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及时召开了村干部会议,安排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相关工作,从而确保我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为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通过广播、标语、召开群众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宣传50余次,发放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宣传资料200余份,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知识进行宣传。通过深入的宣传,取得了明显效果,群众对政府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积极支持。

三、防打结合,注重实效

由兽医站人员对全镇所有养殖场进行排查,共排查出37家养殖场没有粪污处理设施,要求建设和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储粪场和储尿池,并和他们签订了《治污设施建设责任书》。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养殖户自建治污设施,镇政府帮助争取县政府奖补资金102.8万元,用于奖补。通过努力,37家已全面完成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立足长远,建立机制

养殖场污染问题整治 篇5

嘉兴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2008~2010年)

为加快推进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08〕7号)精神,结合嘉兴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畜牧业生产及养殖污染治理现状

(一)畜牧业生产现状。

嘉兴市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全市陆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下辖南湖、秀洲2个区,平湖、海宁、桐乡3个县级市和嘉善、海盐2个县。全市涉农镇(街道)66个,耕地面积318.47万亩。2007年,全市工农业生产总值1585.18亿元,农业产值172.91亿元,其中畜禽养殖业产值58.50亿元,占农业产值的33.83%,畜牧业产量、产值均位居全省第一。2007年末,全市生猪存栏282.91万头,牛存栏3836头,羊存栏75.43万头,家禽存栏1798.75万羽,兔存栏67.01万只。牛、羊、禽、兔均折合成猪,全市平均每亩耕地载畜量为1.19头猪(详见附件一)。新丰等15个镇(街道)存栏生猪154.24万头,占总存栏的54.52%,平均每亩耕地载畜量超过1.5头猪,其中,南湖区新丰镇平均每亩耕地载畜量超过4头猪;嘉善县惠民镇、姚庄镇平均每亩耕地载畜量超过3头猪;南湖区凤桥镇、海盐县沈荡镇、西塘桥镇、于城镇平均每亩耕地载畜量超过2头猪(详见附件二)。嘉兴市畜禽养殖受传统影响,以小、散、多、密为特征,规模化养殖水平比较低。近年来,各地为削减散养,提高规模饲养水平,积极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已累计建成生猪养殖小区23个。但从调查统计情况看,2007年全市有生猪养殖户162976户,其中常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5686户,仅占生猪养殖户总数的3.5%,规模养殖比例为6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8个百分点。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

嘉兴市畜禽养殖污染以生猪排泄物和污水为主,牛养殖量很小,家禽、羊、兔排泄物作为优质有机肥料,全部实现还田利用,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

2001年,嘉兴市各级环保部门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4号令),组织开展了以“栅格式”沉淀处理为主要措施的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2005年根据省政府“811”环境整治行动的安排,嘉兴市各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开展了以“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沼气处理设施建设”为主的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畜禽排泄物经干湿分离后,干粪送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制作有机肥,尿液、冲洗水等污水经管道排入沼气池经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沼液还田;雨污分离后,雨水直接排入河道或收集后作棚舍清洗用水。同时,根据嘉兴畜禽养殖户多、规模小的特点,开展畜禽干粪集中收集处理,生产有机肥和复合有机肥的探索,形成了针对平原水网地带,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畜禽排泄物治理的“南湖模式”;开展生猪养殖场沼液通过管网输送到相邻水果、林木、蔬菜地的生态养殖治理模式的探索,形成了以平湖市林埭镇共和村潘建华养猪场为代表,就近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治理模式;开展生猪养殖场沼液经槽灌车运送到周边农田和水果、林木、蔬菜地的用肥调节池,按生产需要进行灌溉的异地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治理模式的探索,形成了以桐乡市石门镇陆家庄村生猪养殖场与殷家桥村千亩梨园配套的异地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治理模式;开展集约猪场猪粪用于生产生物有机肥,污水经管网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处理后,再经二级A/O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养殖废水达标排放的生化处理模式探索,形成了以平湖市新埭镇丁桥村明大牧业园为代表的集约猪场生态养殖模式。

近年来,通过省“811”工程和市、县政府实事工程实施,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成效明显。经调查统计,全市常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中已建有污染处理设施的3670户,占64.54%,已建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39个。畜禽排泄物对环境污染的程度明显减轻,再加上河道清於工程的实施,嘉兴农村的河道水环境已开始好转。

二、存在问题和差距

(一)存在问题。

一是养殖户主动治理的意识不强;二是监管乏力,违章惩治依据不足;三是治理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四是缺乏有效促进有机肥使用的激励机制;五是生猪养殖区域布局不平衡,个别镇(街道)畜禽养殖量超过环境容纳量。

(二)工作差距。

一是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仍有待提高。2007年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为85%,距省新“811”提出的95%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二是规模化养殖水平还需要提升。2007年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为65%,与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治理工作重心还停留在治理设施的建设上,建设与监管脱节现象较普遍,设施运行率不高;四是规模化养殖场治理方法单一,治理任务繁重,治理工程建设队伍力量与建设任务不相适应。

三、治理工作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坚持创业创新、改善民生、改善生态、富民强市;坚持治旧控新、疏堵结合、建管监并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推进畜禽排泄物治理,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在确保完成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要求,切实解决当前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是压缩生猪养殖总量。全市生猪存栏比2007年末下降8%以上,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在当地环境容量承受范围内。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下降3%左右(详见附件三)。二是切实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严格执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评价和“三同时”验收制度,执行率达到期100%,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动态数据库。

三是加快畜禽排泄物治理设施建设。提前完成新“811”规定常年存栏100头、牛10头以上养殖场(户)畜禽排泄物治理任务,确保完成省定常年存栏生猪50头、牛10头以上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2008年完成常年存栏生猪100头以上养殖场(户)的治理任务(其中南湖区完成常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场(户)的治理任务,为面上治理提供经验),2009年完成常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场(户)的治理任务(详见附件四)。

四是加快推进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统计口径按省定标准)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提高3个、3个和4个百分点(详见附件五)。

五是加快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建设。在养殖密集地区新扩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29个,对区域内生猪粪便收集率达到60%。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建成18个、10个和1个(详见附件六)。

六是加快推进规模化养殖。生猪规模饲养(统计口径按省定标准)水平达到75%。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提高3个、4个和4个百分点(详见附件七)。

四、治理方法和措施

(一)治理方法。

1.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法。

一是按雨污分离的要求,对猪舍进行改造,达到雨水与污水严格分离。

二是按干湿分离的要求,采用干清粪生产工艺,按浙江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593—2005)控制污水排放量;配套建设干粪堆积池,面积按养殖量和畜粪收集频率设计,并适当留有余地。

三是按能源生态型建设中小型沼气工程,采用地下池型,需建发酵池、后处理池(或沼液储存池)。按《畜禽养殖场污水治理沼气工程建设技术指南》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小规模户和农村散养户也可以建“栅格式”沉淀池,对污水进行处理。

四是按农牧结合的要求,每亩耕地不超过5头生猪,养殖场(户)与种植场(户、单位)签订沼液使用协议书。考虑植物用肥季节性,耕地就近配套的,在养殖场建沼液或粪水储存池,同时建设输送管网;异地配套的,在田头、地头建用肥调节池,配套沼液运输槽灌车。

适用于中小规模养殖和农村散养户,附不同类型养殖场生态养殖模式图(详见附件

八、附件

九、附件

十、附件十一)。2.干湿分离,畜粪集中处理法。

一是采用干清粪工艺。及时清除干粪,减少冲洗用水。二是封堵畜粪直排口。对猪栏进行改造,用漏空塑料挡板封住猪栏出粪口,防止畜粪直接进入污水管道。

三是配套建设畜粪堆积池(棚)。面积按养殖量和畜粪收集频率设计,并适当留有余地。

四是建设畜粪收集处理中心。按生猪存栏2~4万头配套1个处理中心进行设计,配备相应发酵槽(池)、翻料机、运输车。对收集畜粪进行生物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或复合有机肥。

五是建立畜粪收集队伍。畜粪收集人员队伍由处理中心负责组建和管理,镇(街道)财政和村级经济适当给予补助。适用于中小规模养殖场和农村散养户,附治理模式图(详见附件十二)。

3.工业治理,达标排放法。

一是按雨污分离的要求,对猪舍进行改造,达到雨水与污水严格分离。

二是按干湿分离的要求,在采用干清粪生产工艺基础上,采用干湿分离设施进行固液分离,降低污水浓度,按浙江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593—2005)控制污水排放量;配套建设干粪堆积池,面积按养殖量和畜粪收集频率设计,并适当留有余地。

三是按能源生态型建设中型沼气工程,采用地下池型,需建发酵池、后处理池(或沼液储存池)。或用沉淀法去除污水中的干物质。

四是配套工业治污设施,建设二级A/O生化处理系统,一级兼氧池进行有机物降解及氨氮硝化,二级兼氧池进一步完成硝化,经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适用于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附治理模式图(详见附件十三)。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环境保护监管,实施排污许可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嘉兴市畜禽养殖排污申报登记办法(试行)》和《嘉兴市畜禽养殖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严格实行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加快推进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停转迁。对已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分期分批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对新建、改建、扩建畜牧小区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2.优化畜禽养殖布局,人畜分居种养配套。按畜禽排泄量与外部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规划当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按照人畜分居的原则,与当地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相衔接,制订畜牧业特别是畜牧小区建设规划,切实安排落实小区和规模场建设用地。建立畜牧小区用地增加和农户养殖用地减少挂钩机制,对进小区的养殖户,其小区用地面积必须用其原有养殖用地置换。进小区后,原有养殖棚舍应予以拆除还耕或用于其它农业生产,不得继续用于畜禽养殖。严格小区准入与日常管理。坚决杜绝外来养殖户进入小区生产,严防养殖数量扩大。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协调发展。加快养殖业内部结构调整,缩减生猪养殖总量,重点是削减养殖密度区生猪总量,缩减散养比例。稳定家禽生产,大力发展兔、羊等食草型、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积极引导养殖户向菌类、葡萄、瓜果和花卉等生态高效产业转产。优化种植业结构,在高密度养殖区,有针对性地种植一些对畜禽养殖污水修复净化作用强的植物,如茭白、黑麦草和水生作物等,实现区域种养平衡及生态和谐。

4.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有机肥使用率。按照“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培肥地力、用养结合、保护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面积,扩展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的作物,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服务体系,针对土地有基质缺失的现状,在配方施肥中要突出有机肥的使用,每年每亩农田园地施有机肥1~2次(在春花作物收获后或水稻收获后),每亩1000~1200公斤,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桑园、果园、苗木基地可提高到2000公斤/亩以上)。

5.加强设施运行监控,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的监管办法,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重点区域水体及周边水体环境监测制度,掌握纳污水体整治前后水质变化情况,公正、客观、真实地评价整治效果,促进整治工作的开展(监测方案详见附件十四)。6.加强河道清淤治理,全面推进河道保洁。根据市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全面开展河道清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镇村河道为重点,每年疏浚约2000公里,力争到2010年,使全市镇村级河道普遍疏浚一次。建立健全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河道保洁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大力推广水禽筑塘养殖和离水旱养技术,启动家禽排泄物治理工作,在养殖密集区实施生态河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7.加快技术研究引进,建立后续服务组织。加强与浙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等科研部门协作,加快畜禽排泄物治理技术的引进、研究和转化,重点在畜牧业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技术、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沼液处理、沼气利用等技术方面进行研究,改变目前畜禽排泄物治理方法单

一、治理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及时总结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治理模式,引导并扶持畜禽排泄物治理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沼液、沼渣、有机肥推广使用,切实提高治理工作成效。

8.加快建立防治制度,确保治理工作成效。建立并健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小区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建立一场一档的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措施。开展建立村民自治监管体系探索,制订环境保护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管理,巩固防治工作成效,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目标考核。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都要建立行政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市整治领导小组详见附件十五),根据新“811”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本方案的要求,各县(市、区)抓紧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同时把存栏生猪50头以下的散养户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纳入村庄整治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落实好畜禽排泄物治理的各项措施。将治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政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防治工作责任。把畜禽排泄物治理作为经常性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在搞好日常监管的同时,组织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户的联合执法检查。

(二)明确职责,强化依法监管。各级农业经济、环保、财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水利、监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在规划制定、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示范引导、监督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地畜牧业生产基础、农业资源条件等,根据现代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编制好规划,提出畜牧业用地规划意见,优化区域布局,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按照《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的规定,做好辖区内规模畜禽养殖项目的审核工作。组织开展排泄物治理和综合利用设施的建设,指导养殖场户进行畜禽排泄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各级环保部门要依据《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嘉兴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规模化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加强日常抽查检测,定期公布检测结果。对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要求,依法界定用地性质。对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畜牧业用地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县(市)、镇(街道)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各级水利部门要做好河道清淤、河沟整治工作,全面推进河道水面保洁,在养殖密集区实施生态河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抓好工作检查、考核。

各级财政部门要确保财政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重点支持农业和公共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基础能力建设。专项治理资金要列入财政预算,按照省级督办重点环境问题整治工作要求,确保畜禽排泄物治理、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财政补助经费和专项整治工作经费的落实。

(三)明确重点,细化措施落实。综合考虑存栏和治理任务等因素,确定南湖区的新丰、凤桥、余新,秀洲区的新塍,嘉善县的惠民、姚庄,平湖市的曹桥、新埭,海盐县的沈荡、西塘桥,海宁市的长安,桐乡市的石门等12个镇(街道)为重点整治镇(街道)。各县(市、区)要突出重点,明确治理任务及进度,加强对重点镇(街道)的监督指导和政策扶持。重点镇(街道)要建立工作推进小组,镇长为第一责任人,镇领导分片包干重点村,并抽调人员成立整治办公室。重点抓好设施建设、处理中心建设及土地流转,“三沼”利用服务组织建设,治理进度每月上报等工作。要发挥村级组织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中的基础作用,村干部要分组包干,逐一落实规模养殖场(户)的整治方案,封堵直排口,提高畜粪收集率。要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建立村民环保自律机制,促进区域内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的开展。

(四)增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各级要加大对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对畜禽粪便及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要合理安排畜禽规模养殖用地,对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和畜禽排泄物处理与利用设施用地,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优先予以安排。要根据实施方案,测算所需资金,并制定具体筹措及补助办法。重点保障畜禽排泄物治理技术研究、引进、试点等工作经费,支持畜牧业生态养殖场、养殖小区和畜禽排泄物治理设施建设,鼓励利用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的企业,沼液、污水深度处理和沼液、有机肥使用单位和个人。对在畜禽禁养区划定之前已存在的畜禽养殖场,由当地政府决定限期关闭或搬迁,因关闭或者搬迁造成的财产损失,由财政给予适当补偿(资金测算详见附件十六)。

(五)强化监管,建立督查机制。一是建立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各县(市、区)要把本区域内畜禽排泄物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工作动态、工作成效、主要问题和意见建议,落实专人以信息、总结等形式每月一次向市整治办上报,突发事件等时效性较强的信息,要随时通报。二是建立整治工作领导联系制度和部门包干蹲点督查制度,领导小组下设指导督查工作组,负责对各地治理工作的督查和指导。三是实行区域项目限批制度,按照“先整治、后审批,先控制、后发展”的原则,对重点整治镇(街道)新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审批与污染治理进度挂钩,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新建项目全部限批。

(六)加大宣传,营造整治氛围。组织开展畜禽排泄物治理的舆论宣传,既要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又要宣传扶持政策、治理措施、成功典型。同时,要加强畜禽排泄物治理技术培训,把畜禽排泄物治理技术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利用村规民约,进一步提高村民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使畜禽排泄物治理成为广大养殖户的自觉行动。

相关附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市、县(市、区)环保局、农业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111号)和《浙江省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浙发改规划〔2009〕928号),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自2005年以来,通过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全省存栏生猪200头(牛20头)以上的7800多个规模场(户)得到治理,嘉兴市已基本完成生猪50头以上养殖户的治理,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生态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我省畜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畜牧业区域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变,局部地区畜禽养殖总量增加与环境容量、土地种植消纳的矛盾仍然突出;畜禽养殖排泄物仍然是平原河网和部分流域水环境的污染源之一;一些地区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养制度尚未全面落实,部分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与养殖规模不匹配、治理设施后续管理不到位。这些问题制约了畜牧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各级环保、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确保我省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明确总体目标要求,建立畜牧业生态化建设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农牧结合、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循环利用、控量减污”的原则,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以满足土地消纳能力和水环境功能区达标为前提,以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为主要途径,通过建立健全区域和总量控制制度、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等措施,大力发展规模生态养殖,提高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加快建立畜牧业生态化建设机制,促进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实现保障我省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

到2012年,全面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停转迁,全面完成存栏生猪100头(牛1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畜禽排泄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排泄物在种植业中得到有效利用,畜禽养殖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得到有效治理。太湖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5%。

三、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区域控制制度

(一)组织编制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各级农业部门要会同环保等部门,依据本地区畜产品需求增长及环境承载力、流域水环境容量、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禁养区规定,科学编制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设区市以上畜牧业发展规划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部门要会同农业部门做好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从空间、总量环境准入上优化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已进行环评的,区域内申报畜牧业项目的环评程序予以简化。

(二)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制度。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会同环保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规定,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范围,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告。

下列区域应当划定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禁养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水环境功能确定为I、II类水质水体的流域上游(含支流)两侧500米范围;城镇规划区内的敏感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上风向1公里内,城镇规划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500米内。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禁养区内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经划定的禁养区内现有各类养殖场要限期关停、搬迁,具体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名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并报上一级农业、环保部门备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关停、搬迁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予以损失评估及相应补偿。限养区内严格控制养殖规模,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应当限期治理,确保排放水污染物符合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排放标准;未经治理或未达标排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予以关闭。

2010年11月底前,各设区市环保局、农业局将所辖县(市、区)政府划定和调整后的畜禽养殖禁养区方案报省环保厅、省农业厅备案。

四、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畜禽排泄物减排增效

(一)积极探索推广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各地要将畜牧业生态化建设作为畜禽养殖减排增效的关键措施来抓,严格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采用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优先应用“就地结合、就地利用”的“零排放”模式,实现养殖排泄物全部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超过周边承载量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和专业生产区,应当在异地配套相应承载利用能力的种植业基地,建立畜禽肥水、沼液综合利用的中介服务组织,采用异地资源化利用模式;平原、丘陵地带的中、小规模散养密集地区,则宜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模式,畜禽粪便收集后发酵处理,养殖户一户或联户建立沼气池,沼液、沼渣收集后作肥料还田;积极引导散养密集区异地兴建生态小区或规模场,实现人畜分离,改善村庄环境;大型养殖场应创造条件,通过配套一定面积的综合性农、林、渔业生产区域,实现整个区域内资源循环、生态平衡。同时,积极鼓励各地创新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机制和发展模式,力争做到减排或零排放,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二)建立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制度。按照同区域“控量减污”的原则,根据畜禽养殖场资源化利用水平和土地消纳能力、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等情况,合理控制养殖过载区域畜禽养殖总量。水环境质量不能达到功能区要求,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超标且畜禽养殖过载的区域,当地政府要制定畜禽养殖总量逐年削减目标,不断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并积极采用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对未能完成削减任务的地区,暂停该区域内新增水污染物排放的畜牧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从2011年开始,新建、扩建、改建的猪(牛)规模化养殖场(户、小区),应削减一定比例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优先支持本区域内有条件发展的生态养殖场(小区)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配套建设生态化牧场。嘉兴市要积极探索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和排污权有偿使用机制,推进畜禽散养户关停并转,确保如期完成畜禽养殖总量削减任务。

五、切实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一)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环境准入制度。各地要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分级管理权限规定,严格执行新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户)环境影响评价的“三同时”制度。未批先建且已建成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处理,并在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及相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依法补办相关审批手续。

(二)加快推行畜禽养殖场排污许可及备案制度。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落实畜禽养殖场排污许可证制度。向环境排放畜禽养殖污水的规模化养殖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申领排污许可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快落实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制度,并及时掌握年存栏生猪100头以下养殖场(户)的名称、养殖地址、治理方式等情况,督促落实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措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必须按一场一档要求建立养殖档案,明确生产状况、排泄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状况。嘉兴等环境容量较小或农牧结合有困难的地区,要积极出台有机肥使用扶持政策,采用粪便集中收集处理和沼液深度处理、用槽罐车将沼液就近纳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等模式,实现畜禽污染物零排放或达标排放。

(三)切实加大畜禽养殖业环境执法力度。各级环保部门要会同农业部门,采取专项督查和日常性监督等多种方式,依法查处畜禽养殖场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2010年6月前,各市制定专项检查方案报省环保厅备案并抄送省农业厅,重点对“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已完成治理的规模场及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治理设施正常有效运行。省环保厅、省农业厅将组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专项执法检查,重点对年存栏生猪3000头以上养殖场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对未批先建、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不到位的规模化养殖场责令限期完成治理,并进行通报。建立有效的举报制度,发动群众对擅自向水体等环境排放畜禽养殖污染物的行为进行举报,强化社会监督。各地要逐步将规模化养殖场纳入环保部门监督监测的范围。

本通知所指的规模化养殖场,按照《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593-2005)确定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适用规模标准执行,其它畜禽按相关标准折算。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法规、规划和标准建设。省环保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研究制订工作,制定《浙江省生猪养殖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各地要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大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支持力度。省环保厅将在平湖等地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区域控制试点。

(二)严格责任考核。各地要按照畜禽养殖区域控制和总量控制的要求,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案。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各级生态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污染严重的区域实行挂牌督办,生态建设考核不得评优,并在生态示范创建中一票否决。

(三)强化政策扶持。各地要积极制定促进畜禽污染防治与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环境经济政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特别是对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在申请财政补贴、贷款、污染防治补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污染治理工作不积极、效果不明显或造成污染的畜禽养殖场(户),取消有关专项资金申报资格。

养殖场污染问题整治 篇6

2020年XX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实施方案

一、全面完成“禁养区”拆除及禁养工作

一是对前期禁养区内实施关停的x家养殖场的养殖设施进一步拆除,禁止出现复养。二是在全镇范围内再次摸排,坚决杜绝禁养区内出现新建养殖场。(整改时限:x月xx日前,具体包保方案见附件x)

二、全面完成“一场一策”治理工作

(一)规模养殖场整治再加压。对全镇规模养殖场进行再摸底,查漏补缺,迅速制定方案,启动整改。

x、严格按照规模以上养殖场的标准,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进行重新摸底,形成新的“一场一策”治理清单。对新增规模养殖场,要按照市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一场一策”实施的通知》要求制定“一场一策”治理方案。(整改时限:x月xx日前)

x、工作专班对照“一场一策”治理方案迅速组织实施,一方面确保所有规模养殖场均按照“一场一策”要求修建相应环保设施并高标准投入运行,保证无污水外排;另一方面督促养殖场做好周边环境的清理工作。(二)规模以下养殖场整治全覆盖。在前期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规模以下养殖场的“一场一策”治理工作。

x、对全镇规模以下养殖场进行全面清查,形成规模以下养殖场“一场一策”治理清单,对新增的规模以下养殖场迅速按照《关于加快推进“一场一策”实施的通知》中所附技术要求制定“一场一策”治理方案。(整改时限:x月xx日前)

x、工作专班迅速对照治理方案,组织开展督办工作,确保养殖场按照标准有效整改,对于房前屋后、群众投诉多、无整改条件的养殖场要坚决实施关停。(整改时限:xx月xx日前)

三、相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压实责任。整治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牵头下,由各班子成员分片区进行包保,各片区负责人要做好工作谋划,合理安排,加强调度,有效推进工作进展;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指导,做好跟踪服务,切实履行技术支撑的职责;各村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结合工作组织好村干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整治工作。

(二)明确分工,确保实效。针对禁养区养殖场养殖设施拆除、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养殖场“一场一策”整治工作的有关要求,形成包保方案,方案细化到户,责任明确到人,并明确工作时限,确保按时间节点全面完成整治工作任务。

养殖场污染问题整治 篇7

1 形成畜禽养殖环境整治合力

区环保、畜牧、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打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合力,促进部门之间地配合,提高执法能力。同时要求,养殖场作为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必须提高主人翁意识,严格按照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方式进行处置。

2 强化政策导向与调控,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在促进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鼓励加快适度规模的养殖发展,杜绝盲目扩大规模,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利用政策倾斜,通过项目带动,加速畜禽养殖标准化、粪污处理资源化进程。

3 坚持标本兼治,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和谐发展

区政府根据全区畜牧养殖现状,科学制订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要求新建养殖场必须经过环境评估,达到标准后方可进行畜禽养殖。积极鼓励规模养殖场配制有机肥生产设备,增加生产效益;小型养殖场建立沼气设施,发挥好沼液综合利用价值。

4 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

上一篇:秘书学平时作业下一篇:碘缺乏健康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