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擀面说明文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做手擀面说明文(精选10篇)

做手擀面说明文 篇1

做手擀面,需要准备适当的面粉、和面盆、擀面杖等。我首先把手洗干净,撸起袖子,开始了制作手擀面的第一步——和面。把面粉倒在面盆里,再往盆里倒适量的水,边倒边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看着面粉成絮状后,就用手来回揉,不一会儿,就揉成了光滑的面团儿,可我的手上却沾满了面,好不自在。这时妈妈告诉我,揉面的最高标准是要做到三光:一是面光,二是盆光,三是手光。听了妈妈的话,我揉的更带劲了。

然后便是擀面,在面板上撒上些干面,再将揉好的面按用手按成饼状,用擀面杖在面团上来回擀,每擀一个回合,要把面转一转,因为这样擀出来的面圆,在擀的同时还要加些干面粉,防止粘连。不一会儿工夫,一大张薄薄的面皮就出来了。

接着就是切面,把擀好的面皮来回折,折成四指宽,折叠过程中也要撒干面粉,折好以后就可以切面了。这时妈妈又叮嘱我:“切面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做到切的均匀,这样才好看。”妈妈先给我演示了一番,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左手四指弯曲按在面上,右手拿刀,仔仔细细地去切,争取把每根面都切的差不多宽,切好后抖掉面条上多余的干面粉,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这项“大工程”即将竣工,最后一步——煮面。把水烧开,就下面,开上两滚,面就熟了。我还做了酱汁调味,忙了一下午,当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面”端上桌时,我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如果不是亲身实践,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杰作!尝一口,啊!真美味!

手擀面经典散文 篇2

我喜欢面条,物美价廉,营养丰富,而且可以做成多种口味,西红柿鸡蛋面、牛肉面、炸酱面等等……且省时,效率高,适合我们这样的上班一族。家里人也都属于典型的北方人,一家人酷爱面条——手擀面,平时在一起吃得最多的就是西红柿鸡蛋面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面条可以买现成的或在市场上买回面条自己煮了吃,但心里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妈妈做的那一碗手擀面。

妈妈经常讲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发烧到了四十度,皮实的我照样玩耍,可是父母担心,便找来医生要给我看病打针,执拗的我吓坏了,跑到床上,钻到最里面的旮旯角,就是不出来。好说歹说,还是不行,妈妈只好强行将我拉出来,抱在怀里打针完事,最后哭闹不停的我在一碗面前止住了哭声,抽泣中吃下那时人们在得病时才会吃到的汤面。这件事妈妈不知讲了多少遍,每次我都眼泛泪花专注地听妈妈讲下去,并不时地提出一个个不一样的问题来迎合妈妈。也就是从那时起,妈妈就知道我爱吃汤面。

再长大些,隆冬时节,从冰天雪地里跑回来,冻得通红的小手捧着一碗热乎乎的面条,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暖融融的汤面,心里美滋滋的,既能暖身又能饱胃,别提多高兴了。

家里做饭基本都是妈妈承包,可是手擀面就不同了。父亲几乎不下厨房,但是和面还是拿手的`。一盆面,一碗水,先用手指沾水淋在面上,搅拌,再淋水,再搅拌,反复进行,面粉慢慢变成一团团的絮状,然后用力揉在一起,一块面团就揉好了,盖上布,醒着。父亲经常说“软饺子硬面”,手擀面关键是在和面上,面要和得硬一点,嚼起来才有劲,筋道。

醒好的面团放到宽大的面板上,父亲经过反得揉搓,然后在擀面杖的碾压下,慢慢变成一张大大的圆圆的面皮,再晾上一小会,然后,把面皮对折后,再层层叠加起来,有手掌宽。接下来,切面条是妈妈的拿手戏,只听得“笃笃笃”“笃笃笃”,菜刀与案板的接触,发出连续而有节奏的声音,均匀整齐的面条就切好了,然后,妈妈从中间抄起面条,在空中用力一抖,随着干面粉落下来,一根根粗细均等的面条听话地排列在面板上。

那时候,月供面粉并不能敞开了吃,还有粗粮搭配。手擀面就是那时候给了我一直到现在都不能忘却的记忆,由母亲擀制做成的稀面条,每次都是妈妈碗里面条最少或没有,只有菜、汤以及泡进去的玉米面饼子。那时的母亲很瘦,高高大大的个子只有百十来斤,母亲干着最重的体力活,吃着最差的饭菜。每每想起来都觉得愧疚,都是我们姐弟几个不懂事拖累的。每次吃饭时父亲都说,紧紧让让吃不了,争争抢抢不够吃。从那时起,在家里,绝对不会出现争抢的场面,也算是不是家规的家规吧,现在我们的孩子们也都懂得这句话含义。

那时候冬季蔬菜品种很少,西红柿更是见不到。因此在夏季,西红柿大批上市时,妈妈买下很多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开水烫一下,把皮剥下来,切成细条状,塞入一个个的瓶子里,这也是我们姐弟三个最热衷于做的事。装好瓶后,再经过高温蒸煮,密封好,冬天吃的时候掏出来,跟新鲜的一样,西红柿味道一点不减。

总忘不了冬季,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那温馨的画面,总会让人心里暖暖一动。一家人每人端上一碗手擀面,“吸溜吸溜”吃得煞是痛快。吃在嘴里,鼻子也抢了先,先闻个痛快。深吮几口面汤,烫烫的,香香的,面条顺着喉咙流下去,顿时浑身暖暖地,于是埋头苦吃,迫不及待地把一根根面条送入嘴里,流入胃里,畅快淋漓,忘不了儿时的快乐与贪婪,完了,拍着鼓胀的肚皮大叫,好吃好吃。这个时候,父母就会看着我们笑盈盈的。

今天是周日,寒风凛冽,我带着冰冷的温度回到家,妈妈问想吃什么饭?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就手擀面吧。

妈妈还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不急不慌地和面擀面,做卤,煮面,看着妈妈忙忙碌碌,有条不紊,井井有条,不一会,细长的面条就下锅了。

吃着妈妈亲手做的手擀面,回味悠长。父亲看着我们在一旁说笑,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父亲一直是这样,话不多,但每句话都说在点上,没有多余的话。父亲自从生病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里,虽说在慢慢恢复,灵活的右手只能作为肢体的一部分存在着,只是偶尔被动的活动着,不能再像从前的父亲那样吹吹拉拉,写写画画,父亲再也不能为我们和面了,我再也吃不到父亲和的面,母亲擀的面条了。吃着吃着,我再也吃不下去,泪水模糊了双眼。

平生出一个念头,我要学做手擀面给爸妈吃,让爸妈吃到我亲手做的手擀面!

回到家,我自己就试着和面,想着爸爸怎么和面,我努力让面硬点再硬点,我要学做最好吃的手擀面。

手擀面可真是个技术活,平时看着面团在妈妈手中转来转去,在擀面杖的作用下一点点变大变薄,轻松自如。可面团在我手中就是不听使唤,尽管非常小心,可擀出来的面片还是中间薄边上厚。这才真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啊!无奈只好求助。妈妈说,擀面时两手力道要均匀,要经常翻转面皮,不能擀起来没完没了。薄厚不一的面吃起来口感会不好的,薄的熟了,厚的还欠火候。果真如此,低头吃着自己做的手擀面,眼泪叭嗒叭嗒往下掉,手擀面真的太难了。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我怎么连手擀面也做不好,想让父母吃到我的手擀面就这么难吗?

接下来时间里,手擀面成了我的家常饭,经常出现在餐桌上,但总也吃不出妈妈的味道,连孩子也说,没姥姥做的好吃,差得远呢。我只好继续咨询,妈耐心地说着,仍然是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怎么做卤,加什么佐料,什么时间加,怎么煮面,面条什么时间出锅,我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就又是漫长的试制过程,在我看来很难的手擀面做起来竟也是得心应手了,偶尔咂咂嘴,感觉也有点像模像样了。

又是一个周日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做起了手擀面。看我竟然如此熟练地做着,妈在一旁笑眯眯地说,难吗?不难吧。我忙说,不难不难。妈又说,那怎么会天天吃手擀面,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烦的。我趁机问,怎么每次都没妈做的味道好呢?妈笑着说,近似轻描淡写般,没啥,用心做就好了。

是呀,用心!用心为家人做饭,这么多年,妈妈一直用心地为我们做饭,哪怕只是一碗手擀面。

都说世界上最好吃的饭菜都是来源于妈妈的味道,因为妈妈用心尽力为孩子们做着最可口的饭菜。爱吃的,不一定是昂贵的,但那味道永远是唯一的。

原来做饭就是这么简单,用心二字,全部包含其中。用心,这么多年来,妈妈的饭菜如此香甜,如此让我回味,只此二字。哦,我终于读懂了,妈妈的爱已融在锅里化在碗里。

奶奶的手擀面随笔 篇3

手擀面,顾名思义,就是手工擀制的面条,老家人并不陌生,我擀面条的技艺是跟奶奶学的,先向黄盆里舀两瓢面粉,再一手往面里细细倒水一手搅拌,把面拌成面穗,方可和面,水要少放,面要和硬,冷天用温水,和好的面团三光,即手与盆底不粘面,面团油光发亮;擀面,将面团放在面桌(或面板)上,压平,用擀面杖卷面擀制,一杖擀毕,松开,转另一边卷上再擀,反复多次,擀好的面形似一块圆的台布,铺在桌上;切面,将面布叠成条状,右手握食刀,左手四指弯曲贴紧面皮,随切面的刀锋往后挪动,或粗或细,看你技艺或需求,待面条切完,用手抄起一把,一抖,似乎抖着一条羊肚手巾。时下,小镇出去开面馆的,手擀面、刀切面、小刀面如果正宗,工序盖出于此。

早时,吃奶奶的手擀面,多以杂面为主,单是粗粮面不能做,只有掺些小麦面才行。那时就是不懂,麦面自然能做各式各样面食,又好吃,何不多种些小麦?后来慢慢才知道,种小麦受到种子、肥料、生产力等因素的限制,其实生产队每年种的小麦也很多,就是打不出多少粮食,相反,粗粮如山芋、高粱、豆类等的适应性就强些。奶奶是持家能手,窘困平淡的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像山芋干面、高粱面、黄豆面,戗少许麦面和好,揪成面记置一块白布片上拍薄,放上韭菜或其他馅料,布带面皮一合,便是大型的菜饺,或蒸或贴,配以辣椒姜蒜汤,也能大开味蕾;春天到夏季的野菜,或蒸、或炒、或拌、或做馅,总是我家餐桌上的佳肴。麦面面条只有过年和麦收季才能吃到,我喜欢麦收季,能闻到麦香,从田野到村庄,从磨坊到锅灶,处处弥漫着麦香味。麦季,人们割麦的、挑麦把的、打场的,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齐上阵,小学校也要放十来天忙假,抢收抢种。傍晚收工回来,奶奶早把做好的.手擀面,成在黄盆里,端在门口的碾盘上,挨着佐以一钵舂好的辣椒蒜瓣,我一顿能吃两海碗(一种大碗),下面前,揪一把南瓜叉头,滴几滴油,入锅煸一煸,加水烧开下面。那面条筋道、爽口,瓜头滑嫩,汤不糊,那面条的麦香味辅以瓜的清香,氤氲在门口院落,闻一闻都能解去一半疲劳。

高一作文记忆中的手擀面 篇4

您对我的爱,如冬日尘封的阳光,永远映照在我的心灵上空,映照在我的人生之路上。

——题记

在我记忆里,外婆是一个“魔法师”,无论我想要什么、吃什么,她竭尽可能的满足我。哪怕我只是随口一说,外婆也总是“听者有意”。原本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可直到那天我才发现这之中的艰辛与来之不易。

“外婆,我想吃手擀面,你为什么从来都不做手擀面给我吃呀?”我不满的说道。“嗯——你想吃手擀面是吗,要不你先出去玩,等到晚上就可以吃到了!”外婆自信的答道。看着外婆自信满满,我心中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我似箭一般“飞”了出去,把一切事物都抛到了脑后。

我满怀期待地走出门去,期待着那手擀面的到来!也许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我没有听从外婆的指挥,仅在外面玩弄了一会儿便蹑手蹑脚的偷溜进了家门。我本以为外婆早已准备就绪,可没想到外婆却在她房间桌子前面“发起呆”来,我悻悻的嘟囔道:“外婆还老说我的事永远是第一位呢,原来都是假的。”我愤懑不己的走出了房门,想从依靠上网找到一丝慰藉。

“咦,我的电脑呢?那可是我最心爱的电脑呀,谁拿走了?”我忧虑地说道,说着便开始四下寻找起来,最终我把目光定格在外婆的房间,我的电脑竟然在外婆那儿。一股怒火充斥在我的心头,刚准备发牢骚时,只见外婆戴着老花镜,用那标准的“一指禅”在吃力的按动键盘,她打得不是别的,而是六个大字——手擀面的做法。那六个大字似一把把利刃一样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心中的怒火早已在须臾间被浇灭。我恍然大悟,不禁为刚才自己的所思所想歉疚不已——外婆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呀,她为我奉上的美味不过是她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与查询所获得的成果罢了。看着外婆鬓角的白发,几颗晶莹的泪珠便在我眼眶里打转。这时,外婆突然回了头,我只得假装强笑,匆忙跑出了房间。

到了傍晚,外婆把她那成果交给我品尝,看着那期待已久的手擀面与外婆期待的眼神我吃下了第一口面,一尝我便无语了,这那是手擀面呀,又干又硬,如嚼石灰,简直是难以下咽。可看着外婆渴求的眼神,我也只得强笑着说:“好吃,真好吃。”听到这句话,外婆笑了。知道这时我才知道,我的一句赞美竟会让外婆如此幸福与欣慰。

做粽子说明文 篇5

每到端午前后,人们总是会制作它。那么美味的肉粽子,它是怎么包出来的呢?包粽子说上去很简单,做上去却很难,非常的讲究。我找到了全家最会包粽子的外婆,向她请教。外婆一边准备材料一边为我讲解:青青的箬竹叶洗洗澡,白白的糯米泡个澡,再请出“压轴大王”——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小王子,用酱油和料酒为它按按摩……

材料准备就绪了,我们就开始包粽子。拿出两张绿油油的粽叶,伸一个懒腰,就对折成了一个可爱的漏斗,白嫩嫩的糯米迫不及待地哗啦啦唱着歌流淌到绿色t里面,找个舒服的位置躺了下来,快乐地催促着“五花肉小王子”快点儿来作伴,“五花肉小王子”还有点儿不情愿离开他的兄弟们,白嫩嫩的糯米便紧紧地环抱着它,安慰着它,粽叶可等不及了,赶快折过去,棉线一绕,打一个漂亮的结,就这样一个美味又端正的粽子包好了。我光是看着外婆包,口水就已经流了三千丈了。外婆好像早已看穿我的心思,笑眯眯地说“思齐,早就煮好了一锅,你快去看看吧!”我连忙跑到厨房打开锅盖,翠绿的粽子你挨我挤的,粽叶的清香夹杂着五花肉的肥美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鲜又粘,美味极了。

做月饼说明文 篇6

金九月饼(Kim Koo moon cake)是中国十大月饼品牌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月饼是一种汉族节日食品。产自中国月饼之乡—广东省吴川市,由吴川人郑金九先生所创。金九月饼款式主要有:伍仁金腿大饼(特大饼)、伍仁酥皮金腿、伍仁叉烧大饼、蛋黄白莲蓉、莲蓉豆沙等几种月饼。

金九月饼是中国十大月饼品牌之一,出自于中国月饼之乡--吴川[1] ,由吴川金九大酒店创始人郑金九先生所创立。对于月饼的制作,金九大酒店始终坚持选料上乘、精挑细作的制作方案,在小小的月饼里面,始终浓缩着吴川人民的乡情与自豪,更是让广大的中国老百姓体会到吴川人民的智慧与真诚。

每临中秋,和广大中国百姓一样,吴川人民也同样盼望着和家人团聚,但是有一点是吴川人民特有的情怀,那就是金九月饼。对于吴川人来说,中秋,无论是一家团聚,还是千里思念,都会想尽办法品尝一下那藏着浓浓乡情的金九月饼。

做汤圆说明文 篇7

过了一会儿,妈妈揉好糯米粉,准备好芝麻馅从厨房出来了,她把一大团糯米粉掰成了一个个小粉团。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米粉团用手压扁了,再往中间放进一块芝麻馅,然后搓了起来,我搓呀搓,搓呀搓,可是汤圆不是这里破就是那里露馅,补也补不好,结果我做的汤圆就象一个脏兮兮的鹌鹑蛋。原来做汤圆也是不那么容易的。妈妈耐心地对我说:“别急,你先看我做一遍。”说完,妈妈就给我演示了一遍。

第二次,我先把米粉团搓圆了,再用手指把它按压成一个碗状的,接着,把一块乌黑的芝麻馅放了进去,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合龙,再用手搓呀搓,这次,我做的汤圆又白又圆,成功!

做台历的说明文 篇8

翻开台历的第一页,就会看见五个可爱的福娃,每一张纸代表一个星期,上面都会有一个漂亮的福娃。这一星期是第七周,上面的福娃是“晶晶”,下一星期是第八周,上面的福娃是“欢欢”。

每一张纸的背面都会印着一段航天知识,还有照片,有的是卫星照片,有的是火箭照片,我还知道“东方红一号”是中国首颗人造卫星;“长征一号”火箭是运载第一颗卫星上天的火箭;“实践一号”是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返回式一号”是返回式遥感卫星,而且这些卫星都是中国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呢!

我非常喜欢这本台历,喜欢得爱不释手,我每天都要在上面记天气预报,有时候还会读台历上面的知识。

做青团的说明文 篇9

今天是清明节,早上起来,我看见桌子上放着几个绿色的小团子。就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说:“这是清明节家家都会吃的食品——青团。”“为什么要在清明节吃青团啊?”我疑惑不解地问。爸爸却说:“清明节吃青团是有故事的,你到网上去查吧!”

于是,我打开电脑,查起来。原来,在太平天国时期,有一位太平军首领被清军追杀,有一位耕地的农民急中生智,上前把太平军的衣服脱下,在他身上抹些泥浆后叫他躺在地里。自己又继续耕地。晚上农民回到村子边看见有许多清军在村子里站岗放哨。他想这个太平军还在地里,如果送面食或米粉一定会被清军识破,而他自己只带了米粉。怎么办呢?突然,这位农民不小心摔到了艾草丛中,身上顿时变得绿油油的,他灵机一动,拔了一大把艾草,回到家中,把艾草挤出汁后,放入米粉中搅拌,最后煮成一个个丸子。清军看到这些绿油油、黏乎乎的东西,不知道是吃的,就让他走了。第二天早上,这位太平军顺利地逃走了。为了感谢青团的救命之恩,首领回去后,每到清明便吩咐士兵吃青团。

我拿起青团一看,绿绿的,咬一口,可口而细腻的红豆馅就出现在我眼前了,满口留香。我爱青团,爱那有着历史意义。

小学做馒头作文说明文 篇10

爸爸的创意,就是把馒头里面放上了切碎的豆芽菜,还附上了一些芝麻,糖什么的,特别的好吃。

可是,这个过程,诞生的却满是艰难的。

原因很简单,就是其实爸爸原来根本就不会蒸馒头,一切的一切都是按照书上的内容现学的。

爸爸先是学怎样发面,学会了发面之后,才开始正式学做馒头,这一天,我刚写完作业,看见以前从来不进厨房的爸爸突然进了厨房,还像模像样的扎上了围裙,我于是就对这个问题感觉很好奇,我就开始围着爸爸转悠,发现爸爸开始和面了,可是他一不小心,把面盆险些倒扣在地上,原因就是爸爸和面的手劲太大了。

“爸,你小点劲,要是把面盆扣地上,看妈妈回来不收拾你的。”我在一旁提醒爸爸道。

“知道知道。”我爸爸这人特识劝,于是就稍微放松了一点劲,又埋头苦干起来,可是,不一会儿,爸爸又把脸上弄上了面粉。而且下意识的用沾满面粉的手一擦,又弄得扩大了面积,几乎满脸满身都是面粉。

这一下可把我笑坏了,我一边拿毛巾给爸爸擦拭着面粉,一边说,爸爸,馒头没做完,你怎么率先变成了馒头。

“哎!”爸爸见此情景也是无奈的笑着,然后叹息道:“为了给你们做个馒头,我容易吗?”

给爸爸擦拭完面粉,爸爸又照着书本开始研究怎样蒸馒头,别说,爸爸的手真的很巧,头脑也算聪明,第一次蒸馒头,蒸出的馒头那是又大又喧腾,再加上爸爸的一些创意的渲染,馒头里夹上了豆芽菜,附上了芝麻,放了些糖,啊,蒸出的这种创意馒头啊,我大大的咬了一口,真美呀!真好吃呀!

创意馒头出锅了,巧的是妈妈也下班回家了,爸爸见此,不禁对妈妈一阵显示。

上一篇:我的课余生活作文300字 骑单车下一篇:挫折的记叙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