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监测

2025-0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程测量监测(精选10篇)

工程测量监测 篇1

监测简报 [厂房]2017-105 号(岩锚梁爆破振动监测)

批准:

审核:

编写: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荒沟蓄能电站监测项目部 二○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1 1、、岩锚梁爆破 振 动监测

本次爆破振动监测是在厂房第Ⅲ层开挖过程中开展的。在开挖前,在临近开挖面)岩锚梁上按设计要求布置 5 个测点,通过监测岩锚梁质点振动速度来检验厂房第Ⅲ层爆破参数的合理性。

本次爆破测试于 2017 年 11 月 28 日进行,测点距爆心分别为 30m、18m、7m、31m、55m,各测点观测的波形见图 1.1~图 1.5,质点振动速度整理成果见表 1-1。

图 1-1

1#测点典型振动波形图

图 1-2

2#测点典型振动波形图

图 1-3

3#测点典型振动波形图

-图 1-4

4#测点典型振动波形图

图 1-5

5#测点典型振动波形图

表 表 1-1

爆破质点振动速度测试结果整理表 编号 测点 高程((m)

爆心距(m)

振速 V

((cm/s)

RQ3 / 1 

备注 #1 165.35 30

2.24 0.121 竖直垂向 #2 165.353.57 0.202 竖直垂向 #3 165.35

14.31 0.519 竖直垂向 #4 165.35

2.34 0.117 竖直垂向 #5 165.35 55 2.62 0.066 竖直垂向

2、、结论

(1)爆破振动波形图显示,各段振动影响未见叠加,其时间间隔与实际爆破分段相符,说明网络连接正常。

(2)爆破振动的持续时间约为 0.5s;各测点主振频率不尽相同,一般随着爆心距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变化,爆破振动频率衰减正常。

(3)各测点的质点振动速度随爆心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符合正常的衰减规律。本次测得#3 测点质点振速最大,测值为 14.31cm/s,大于爆破质点振动速度安全允许标准值(7.0cm/s),其他 4 个测点振速值均小于爆破质点振动速度安全允许标准值(7.0cm/s)。3、、建议

工程测量监测 篇2

1.1 基坑工程监测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对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进行严格的计算, 然后设计合理的支护方案、确定适当的施工方案, 但并不是所有的施工问题都可以避免。而且因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稳定、设计出来的参数也会随之变化、施工过程中可变化的东西有很多,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所计算得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也随之变化, 所制定出来支护方案及施工方案也就不那么合理了, 所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最近几年, 我国已经发生几起基坑工程失稳事件, 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所以经研究表明对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基坑周围邻近的建筑物和土体进行方位的监测是必要的, 在监测之后才能对基坑工程现有的安全性稳定性研究周围环境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出现异常情况时, 能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抢救维护、改进调整, 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1.2 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

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有很多, 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 检查验算所使用的参数是否合理, 检验前一步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可以用来调整和确定下一步施工参数, 这样就可以指导基坑支护和开挖施工;

2) 保证基坑支护结构本身、周围土体以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在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中, 要避免土体过大变形而影响邻近建筑物的稳定, 还要密切关注周围管线管路的渗流等问题;

3) 通过大量的监测积累经验, 应用反推法推演更接近事实的情况的理论, 为基坑支护结构和开挖提供更有利的依据。

在实际基坑工程中, 在基坑破坏前, 在基坑侧壁的位置上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变形, 在建筑早期基坑工程施工失稳现象常见且严重。目前随着人们在施工过程中越来越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种事故越来越少。但是, 基坑支护结构的本身的过大变形导致其周围相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破坏还是经常发生的。因此, 我们对基坑监测的目的也在此, 通过监测结果及时的调整施工方案, 使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下去, 由于监测方案的实施,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破坏后果。

2 基坑工程监测的要求

基坑监测的要求如下:

1) 基坑监测是在基坑支护设计阶段根据基坑开挖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 包括监测的项目和内容、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监测频率和监测数值以及报警值;在基坑结构开挖之前必须要解决整体的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其监测方案包括: (1) 监测对象; (2) 监测目的及方法; (3) 监测报警值; (4) 监测点的布置; (5) 监测周期等, 而且要及时将这些数值反馈给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

2) 基坑工程监测项目需要根据具体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和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来确定, 基坑工程的监测不但是对基坑支护结构本身进行监测, 而且要对基坑周围环境以及邻近建筑物进行监测;

3) 基坑工程监测所得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可由量测元件的布置安装、监测仪器的精密程度以及负责监测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来保证, 测得的监测数据的记录必须是原始数据, 没经过允许, 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调换、删除原始数据, 同时基坑工程在开挖前至少要被监测3次;

4) 在基坑工程开挖前要设计好各类监测的表格、报表等。所记录的表格和报表要真实可靠, 对监理得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记录, 对监测的结果要汇总及时的提交给业主, 监理单位, 施工、设计单位等相关单位, 然后备份一份存档, 对于表中记录的原始数据不给随意更改, 如有异常可以标备注;

5) 在监测过程中, 要及时的整理和呈报数据, 绘制相关的曲线以及各类平面剖面图;

6) 基坑工程开挖施工中的对监测内容和结果, 应根据当时所在阶段的设计要求提交相应的报告。在基坑开挖结束后需要提交完整的监测结果报告, 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

(2) 监测内容、项目和监测点的平面、剖面图;

(3) 监测方法和所使用的监测设备;

(4) 监测结果的处理方法及各类曲线;

(5) 监测结果评价。

根据建筑基坑的规范要求, 对基坑工程的验收必须以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稳定为前提。

3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3.1 监测元件的布置与安装

在支护结构里设置的测斜管, 按照基坑工程对防止变形的要求, 正常情况下,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为:大概每隔5米布置一个监测点, 测斜管插入的深度与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入土的深度相同, 而且要在远离基坑大概30米的地方设置基准点, 而基准点的数量至少为2个, 并且要设置在影响范围内。基准点要按照它的安全稳定程度定时量测它的位移与沉降。

基坑监测点的布置与安装除了要满足对基坑支护结构本身的监测外, 还要对基坑周围以外的1-2倍的开挖深度范围内的有关的物体进行有效监测。

对于地下管道线路的测量有两种方法, 分别为直接和见解法。所以对地下管线的监控的监测点的布置也有两种方法:1) 直接法就是将监测点安装在地下管线上;2) 间接法是将监测点安装在靠近地下管线的底面的土体中。为了研究管道的纵向弯曲的受力情况时, 必须用间接法。大型基坑工程的沉降量监测点应该布置在墙角、桩体等外形比较突出的部分, 监测点之间的距离应以能反映不同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为宜。

在我们实际的基坑工程中, 要依据具体的施工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所引起的应力场、位移场分布情况, 要注意分清主次, 抓住重点, 对于关键部分的测量要有的项目配套, 测量数据要与当地的工程概况所得的参数相一致。使基坑支护设计与基坑开挖的实际工程施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保证基坑本身以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稳定, 根据基坑监测结果及时的调整和优化设计施工。

3.2 监测项目报警值得确定

在基坑工程监测过程中, 所有的基坑工程监测项目都要根据实际的工程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 事先确定所监测项目的报警值, 用来判断受力状态和位移是否会超过一定的范围, 以此来确定该基坑工程是否安全可靠, 是否需要相应的调整施工方法来优化原有的设计方案。一般来说, 每个报警值都由两个部分组成, 分别为总允许变化范围与单位时间内允许变化的范围。就我国目前情况看, 监测项目的报警值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指标和判断标准。相关规范规定, 基坑监测项目报警值应该以所监控的项目的相关规范要求以及基坑的支护结构的设计标准和要求确定。现在我们国家在实际的基坑监测工作中, 一般根据以下的几个原则确定:

在满足基坑设计计算要求情况下, 报警值要低于基坑设计的计算值;要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 要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稳定要求, 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满足基坑监测对象的相关部门提出要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综合考虑经济因素。

因此, 当监测值大于等于报警值时, 基坑工程监测部门应提交书面报告, 供相关人员在相应工程施工时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利民, 曾马荪, 陈耀光.深基坑工程周围建筑及围护结构的监测分析[J].建筑科学, 2000 (16) .

[2]赵延林.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影响因素[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 .

工程测量监测 篇3

关键词:深基坑 工程测量 监测

当前,基坑支护设计尚无成熟的方法用以计算基坑周围的土体变形,施工中通过准确及时的监测,可以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有利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或减轻破坏性的后果。

一、深基坑施工监测的特点

1、时效性

普通工程测量一般没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基坑监测通常是配合降水和开挖过程,有鲜明的时间性。测量结果是动态变化的,一天以前(甚至几小时以前)的测量结果都会失去直接的意义,因此深基坑施工中监测需随时进行,通常是1次/d,在测量对象变化快的关键时期,可能每天需进行数次。

基坑监测的时效性要求对应的方法和设备具有采集数据快、全天候工作的能力,甚至适应夜晚或大雾天气等严酷的环境条件。

2、高精度

普通工程测量中误差限值通常在数毫米,例如60m以下建筑物在测站上测定的高差中误差限值为2.5mm,而正常情况下基坑施工中的环境变形速率可能在0.1mm/d以下,要测到这样的变形精度,普通测量方法和仪器部不能胜任,因此基坑施工中的测量通常采用一些特殊的高精度仪器。

3、等精度

基坑施工中的监测通常只要求测得相对变化值,而不要求测量绝对值。例如,普通测量要求将建筑物在地面定位,这是一个绝对量坐标及高程的测量,而在基坑边壁变形测量中,只要求测定边壁相对于原来基准位置的位移即可,而边壁原来的位置(坐标及高程)可能完全不需要知道。

由于这个鲜明的特点,使得深基坑施工监测有其自身规律。例如,普通水准测量要求前后视距相等,以清除地球曲率、大气折光、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等项误差,但在基坑监测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前后视距可能根本无法相等。这样的测量结果在普通测量中是不允许的,而在基坑监测中,只要每次测量位置保持一致,即使前后视距相差悬殊,结果仍然是完全可用的。

二、基坑测量中的仪器

适应基坑监测的上述内容和特点,具体测量中采用了很多新型的测量仪器,介绍磁性深层沉降仪和测斜仪等设备。这些新的设备及其技术特点是传统的工程测量不能涵盖的。

1、深层沉降仪

深层沉降仪是用来精确测量基坑范围内不同深度处各土层在施工过程中沉降或隆起数据的仪器。它由对磁性材料敏感的探头和带刻度标尺的导线组成。当探头遇到预埋在预定深度钻孔中的磁性材料圆环时,沉降仪上的蜂鸣器就会发出叫声。此时测量导线上标尺在孔口的刻度以及孔口的标高,即可获得磁性环所在位置的标高。通过对不同时期测量结果的对比与分析,可以确定各土层的沉降(或隆起)结果。

2、测斜仪

测斜仪是一种可以精确地测量沿铅垂方向土层或围护结构内部水平位移的工程测量仪器,可以用来测量单向位移,也可以测量双向位移,再由两个方向的位移求出其矢量和,得到位移的最大值和方向。本文介绍加拿大RockTest公司产RT-20MU型测斜仪,其仪器标称精度为±6mm/25m,探头精度为±0.1mm/0.5m。

三、基坑工程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内容有:①灌注桩顶部冠梁水平位移;②灌注桩倾斜检测;③邻近建筑物和道路水平位移及沉降;④地下水位监测。

1、灌注桩顶部冠梁水平位移监测

在每段钻孔灌注桩顶部冠梁纵向每间隔5~8m布设一个监测点,即J1~J75共75个测点。测站点设在基坑开挖深度两倍距离以外的冠梁监测点延长线上,CZ1~CZ3共3个,测站点采用长1~1.5m的15mm钢筋打入地下,地面用混凝土防护。基坑开挖初期,每隔2~3d监测一次。随着开挖进程的增加可1d观测1次,当位移较大时,每天可观测1~2次。

2、灌注桩倾斜检测

根据灌注桩的受力特点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拟在A—A轴、E—E轴灌注桩的外侧布设测斜管,每个轴设3个测斜管,即CX1~CX6,共计6个。测斜管埋置深度一般为2倍基坑开挖深度。

用高精度测斜仪进行监测,并根据围护结构在各开挖施工阶段倾斜变化,推算出围护结构沿深度方向各测点水平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正式测试前应对测斜孔进行连续观测,取其稳定值作为初读数。

3、邻近建筑物和道路水平位移、沉降的检测

外墙设A1~A5,计5个观测点,外墙设A6~A10,计5个观测点。在邻近道路上设F1~F24,共24个观测点。邻近建筑物和道路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的控制点在基坑边2.5~3.0倍开挖距离以外,水平位移控制点后方向可更远一些,该工程设CZ4~CZ9共6个测站点。水平方向位移观测采用小角度法,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测量。

4、地下水位监测

在四周的降水井的外侧布置水位观测井,SW1~SW11共设11个。观测井内设水位计,用以监测坑外地下水位的波动情况。在各类监测中设预警值,例如水平、垂直位移>5mmPd或累计值>80mm时须及时报警,以便快速处理。

四、建议及对策

1、坚持分层分段开挖与支护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边坡破坏有一个从局部开始,逐渐扩大的过程.首先产生局部破坏的部位为突破点.当某部位土体应力达到或超过其强度时,突破点开始破坏,并引起周围土体力学性质的变化和临近部位应力的升值,使破坏面扩大。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使基坑深度日益增大,边坡也越来越陡立(一般在80~90°)。目前各种边坡稳定的理论计算模式都是在60°左右建立的,与陡立边坡的初始受力状态有较大差异。边坡开挖后,破坏了原自然土体的三向受力状态,在开挖面附近产生一个高能区。其中一部分能量传给周围土体,一部就成为使土体变形的动力.对近于直立的边坡,若一次开挖深度太大,积聚的能量就很大,有可能成为破坏的突破点而产生塌方.所以施工中必须控制开挖面的长度与深度,并进行快速支护,使支护尽早发挥效能,达到控制和消灭破坏突破点的目的.

2、支护结构的革新

(1)从结构受力改变结构形式。闭合拱圈挡土、连拱式基坑支护,都是将平面结构改变为空间支护结构,利用拱的作用,一方面减小土对桩的侧向压力,另一方面将结构受弯变为拱圈受压,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特性,降低了工程费用。

(2)从施工方法上改变。桩墙合一地下室逆作法,是将基坑支护桩和地下室墙合在一起,将地下室的梁板作为支护,从地下室顶往下施工,地下室外墙也施工.它的优点是节约投资,在地下水丰富、不易降低水位地区,尚须作防水帷幕。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管理指南 篇4

(征求意见稿)总则

1.1为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管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制定本指南。

1.2本指南所称工程监测,是指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一定的测量测试仪器、设备,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地下水和周边环境及工程围(支)护结构等的变化情况(如变形、应力等)进行经常性地量测和巡视观察,并及时反馈监测成果的活动。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包括施工监测及第三方监测。

1.3本指南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监测及第三方监测的管理。

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管理除应遵循本指南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监测技术管理与预警要求

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工程围(支)护结构的变形、应力,工程周边环境的位移、倾斜、开裂,岩土体位移、土压力变化,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等。

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项目及其控制指标应当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说明。其中工程周边环境的监测项目及其控制指标应当经专家论证后确定。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方案,应当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及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监测范围、监测对

象、监测项目、控制指标、监测频率、监测方法、测点布置平剖面图、监测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配备等。

2.4工程监测的基准点应布置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之外的稳定区域,并保证其埋设稳固、可靠。

工程围(支)护结构监测点应在围(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及时布设;工程周边环境监测点与岩土体、地下水监测点应在施工之前埋设。

基准点、监测点应当按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埋设,并清晰标识类别、编号、保护要求等信息。

2.5基准点、监测点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并定期巡视。发现基准点、监测点受到破坏,应及时恢复或补救,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有效性。

2.6监测点埋设并稳定后,应至少连续独立进行二次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2.7监测数据应当根据施工进度,严格按照监测方案中的监测频率要求及时采集,保证监测数据真实、连续、准确、完整。

2.8监测报告可采用日报、周报、月报、快报等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施工进度、监测数据及变化情况、巡视观察信息、分析结论及处置措施建议等。

2.9监测过程中应当综合分析监测数据及巡视观察信息,发现工程安全状况异常时应当进行监测预警。

2.10 监测预警的级别按照险情或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由大到小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2.11 监测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应当由各地根据工程特点、建设规模、建设管理能力和经验、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具体确定。施工监测管理

3.1施工单位应明确施工监测负责人,配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监测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及仪器设备。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对施工监测工作全面负责。施工监测负责人、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应当对其签字的施工监测成果负责。

3.2施工监测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签字,并报送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后实施。

3.3施工监测实施前,施工监测负责人应当将施工监测方案向施工监测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4施工监测应当严格按照施工监测方案、有关技术标准及监测管理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3.5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整理、分析施工监测数据和巡视观察信息,作出分析评价,编制施工监测报告,反馈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

施工监测报告应当经施工监测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

3.6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监测数据和巡视信息或监理、第三方监测反馈的预警信息,对工程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发现达到预警状态应立即向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第三方监测管理

4.1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委托有相应勘察资质的工程监测单位开展第三方监测工作。

4.2监测单位应当设立项目组织机构,配备与承担工程规模相适应的监测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及仪器设备。

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对第三方监测工作全面负责。监测技术人

员、作业人员对其签字的第三方监测成果负责。

4.3对重要工程周边环境及关键工程结构部位,第三方监测宜与施工监测同点位、同时段监测。

4.4监测单位编制的第三方监测方案应当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经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实施。

4.5第三方监测实施前,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当将第三方监测方案向监测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6监测单位应当严格按第三方监测方案、有关技术标准及监测管理要求开展第三方监测工作。

4.7监测单位应当及时处理监测数据和巡视观察信息,作出分析评价,编制第三方监测报告,反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合同约定的其他单位。

第三方监测报告应当经监测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签字。

监测单位对第三方监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4.8监测单位在分析监测数据和巡视观察信息的基础上,对工程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发现达到预警状态时立即反馈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并根据需要采取加密监测布点、加大监测频率等措施。监测监理

5.1监理单位应当编制施工监测监理实施细则。

5.2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监测方案,检查监测点的埋设和保护,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实施施工监测。

5.3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未按监测方案实施施工监测,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情况严重的,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监理工作报告 篇5

商洛市二龙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建设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二龙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部

二○○四年九月

报告编审人员

审定:

校核:

编写: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

一、工程概况

二龙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位于秦岭北麓的长江二级支流——丹江上游,南距312国道1.7KM,东距商洛市中心4KM,交通便利。该水库是一座以防汛、发电、灌溉为主兼养殖等综合性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高63.7m,坝顶长152m,其中坝中溢流坝段长60m,左右端非溢流坝段长92m,坝顶宽7m,坝顶高程771.70m。水库总库容8100万m3,有效库容3800万m3。

二龙山水库工程1973年10月建成,1975年正式蓄水运行,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工程设施逐步老化,存在坝体多处裂缝渗漏、左坝肩漏水、泄水底孔闸门破损变形不能正常使用、坝下游冲坑日益加深上延、库内泥砂淤积严重等病害问题,影响水库的正常运用和效益发挥。为了确保水库的防汛安全,充分发挥水库工程的正常效益,经省计委批准对二龙山水库工程进行除险加固。

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共划分为三个标段:Ⅰ标段为溢流坝段基础处理及溢流面裂缝处理。Ⅱ标段为新建左岸泄水排砂底孔、右岸泄水排砂底孔改造、大坝坝面防渗处理、左坝肩帷幕灌浆、中控楼及环境改善。Ⅲ标段为大坝安全监测。二龙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2480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债资金1700万元,省厅补助200万元,地方筹资580万元。工程总工期为2年,工程建设单位(业主)为商洛市二龙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土木建筑研究设计院、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大坝监测分所为工程设计单位,陕西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为工程监理单位,商洛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为工程质量监督单位,商洛市二龙山水库管理处为工程管理运行单位。

Ⅲ标段大坝安全监测工程由西安交大华腾光电有限公司公开投标,以126.1万元中标承建,合同工期为2004年4月6日至2004年6月30日。Ⅲ标段大坝安全监测工程于2004年4月6日开工建设。大坝安全监测工程改造主要包括大坝位移变形监测、坝体接缝及裂缝监测、渗流量监测、环境量监测、大坝自动化系统监测;分别对大坝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渗漏、沉降、扬压力、上下游水位等进行自动化监测,并配合人工比测校核;数据自动化系统对大坝的在线控制、离线分析、安全管理、数据管理、预测预报、工程文档资料测值及图象管理、报表制作、图形制作等日常大坝安全测控和管理的全部内容进行收集整理、智能分析,获得反映大坝工作形态的有关信息,提供给各级管理部门进行安全评估,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坝安全。

二、监理规划

1、监理机构大坝安全监测工程的监理工作由陕西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公司主管经理分管此项工作,二龙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有工程监理部,授权总监理工程师一名,全权负责整个工程的监理工作,三标段大坝安全监测工程由监理工程师牛伟同志具体负责现场施工监理工作(监理机构、监理人员履历表附后)。

2、监理规划的编制:二龙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监理部监理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

① 业主与承包人签订的承包合同; ② 业主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委托合同;

③ 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文件、施工图纸、设计变更;

④ 国家建设部、水利部及有关部门颁发的行业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及水利部颁发的有关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等。

⑤ 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业主发出的有关书面批示和意见。

同时,本项目监理部明确项目质量标准,制定了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岗位的职责及工作守则,本着“守法、诚信、独立、公正”的原则进行监理工作,以维护业主和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

3、监理细则

根据监理规划的要求和Ⅲ标段的实际情况,监理不在Ⅰ、Ⅱ标段制定施工进度监理细则、工程支付监理细则、施工安全监理细则、文档管理监理细则、建筑材料和质量检验细则、砼工程监理细则等13个监理细则的基础上,Ⅲ标段制定了大坝安全监测项目施工监理实施细则,使工程监测在工作中按规范规定程序操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4、工程施工的主要任务是监测仪器设备的埋设与安装,在监理过程中监理检测采用的主要方法有:①对承包施工单位的进场材料、设备和仪器,必须有合格证、有相关部门复检合格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合格后才能使用。②对仪器埋设安装等隐蔽工程进行旁站监督。③对施工过程进行巡查抽查,每道工序认真检查验收把关。

监理工程师采用经纬仪、水准仪、测斜仪等精密仪器对其安装埋设的仪器加以校对,保证每件仪器都能安装到位,符合设计要求。

三、监理过程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①Ⅲ标工程开工前,监理部购来《砼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等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组织项目监理工程师进行岗前培训,对Ⅲ标工程的招、投标及合同文件进行详细的学习。研究熟悉施工图纸,对图纸存在的问题提出书面意见报建安单位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建议建设单位于2004年4月29日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进行设计技术交底,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并行成会议纪要。

②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1996,对Ⅲ标工程进行工程项目划分,将Ⅲ标段大坝安全监测工程划分一个单位工程、5个分部工程、95个单元工程,并将工程项目划分情况书面上报建设单位与工程质监单位审定批准。③根据监理规划要求,结合Ⅲ标工程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编制“二龙山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规范工程施工行为,保证工程质量。

④认真审核控制开工条件。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开工申请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等认真审查,确认符合招投标文件和承包施工合同后,各项开工条件完全具备,由总监理工程是由签发开工令。

2、质量控制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具有的高度精密性、重要性等特点,意味着本工程质量的好坏对今后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监理部在Ⅱ标段工程施工

建设中质量控制为:监理质量目标达标率98%、关键工序旁站率100%、检测仪器设备率定率100%、设备安装准确度95%。项目监理工程师从仪器设备进场进行检验,共检验仪器的出场合格证、检测报告单

份,合格率达100%。仪器安装时共签证仪器安装验收单

份,保证每个仪器都能按照规范进行安装。安装成功率达98%。仪器安装好后进行现场调试、联机调试,通过上报的调试报告来看仪器的性能、稳定性、数据的可靠性、全面性等综合优良率达95%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对环境要求和日常大坝安全数据观测。仪器设备调试运行质量评定为优良,软件及试用期检验质量待调试后确定。Ⅲ标段大坝安全监测工程共划分为5个分部工程、95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优良83个,优良率87.4%;5个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优良4个,优良率达80%,本标段整体单位工程评定为优良工程。

(二)、进度控制

Ⅲ标段大坝安全监测工程,合同工期为

天,即4月6日-6月30日。监理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质量原则下进行进度控制,采取方法如下:

1、根据合同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月计划、周计划。

2、根据月计划逐步落实每个仪器放样、钻孔和安装时间,对延误工期进行加点加班。

3、对工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赐予协调解决。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加之连阴雨天气使工期延迟46日之久,监理部于7月16日召开监理例会并下发工程监理指令,要求施工单位更换设备加赶工期,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于8月15日野外工程全部竣工,工程仪器设备进入试运行阶段。

(三)、投资控制

Ⅲ标段大坝安全监测工程总投资126.1万元为总价承包,监理工程师按照工程投标文件、承包合同规定的程序原则、监理细则编制 的工程量支付方式对已完工程经监理工程师质量评定验收后,进行工程量支付,设计变更属合同外工程,凡合同外工程项目必须先审报,经业主以书面形式批准后,才能施工和计量支付。

(四)、合同管理

监理工程师对Ⅲ标段合同认真组织学习,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照合同条文规定程序进行。做到公正、客观的督促合同双方按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责任、义务,按规定程序进行工作,维护双方权益,保证工程能顺利进行。

(五)、其它

工程测量监测 篇6

1 深基坑形变相关理论

从影响深基坑形变的因素分析,主要包含支护类型与参数结构、工程开挖深度、地表荷载、施工方式与周边环境,以及深基坑所在的水文地质环境。从其形变因素来源而言,其监测的主要内容即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与垂直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与裂隙监测、土体深层位移测定与地下水位监测等。深基坑一般作为一级安全等级,依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指标,其水平位移测量中误差不大于 1. 5mm,垂直位移测量中误差不大于 0. 5mm,数据采集的中误差不大于 1/10 形变允许值。通常作为深基坑监测重点的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多采用小角法与极坐标法。其中,小角法利用基坑边线构建测量坐标系,测定监测点与测站夹角与距离 D,判定各期累计偏移量,中误

2 工程实例概况与监测方法

本文以福建省某基坑开挖项目为例,探究其监测的基本方法与工作流程,并对所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现有某场地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场地东北面为闽江,西面为南江滨东大道,场地东南面为空地。本基坑监测工作自 2013 年 06 月 26 日始到 2014 年 10 月 13 日终,基坑靠近堤坝一侧的安全等级为一级,工程重要性系数取 γ =1. 10.其余位置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重要性系数取 γ = 1. 00.基坑支护结构型式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 + 土钉墙组合支护,局部位置采用工法桩悬臂支护。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基坑图纸要求,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对以下内容开展数据采集工作: 围护坡顶水平与沉降位移、深层土体侧向位移( 测斜) 、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和裂缝变化监测。

实际监测过程中,共沿基坑外周边边坡顶部共布置 37 个竖向( 水平) 位移监测点,采用精密水准仪( 全站仪) 定期对基坑坡顶的竖向( 水平) 位移进行观测和分析; 沿基坑周边地表共布置 55 个沉降监测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定期对周边地表的沉降进行观测和分析; 在基坑周边布设 15 个测斜孔。其中 X1 - X3、X7 - X15 号测斜孔孔深 18m,X4 - X6号测斜孔孔深 24m,采用美国 Sinco 公司生产的测斜仪定期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沿深度变化的水平位移变化进行观测和分析; 开挖场地共布置 4 个水位观测孔,采用水位仪定期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的水位变化进行观测和分析; 对基坑周边建筑与地表裂隙情况,定期巡查并测定相关裂隙状态。

★ 浅谈龙开口水电工程基坑废水处理建筑工程论文

★ 基坑工程钻孔桩施工技术研究建筑工程论文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器材的配备有哪些要求?

★ 建筑工程材料复验报告填写要求有哪些?

深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 篇7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深基坑开挖工程越来越多, 由此带来基坑本身、周围环境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深基坑开挖现场监测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监测工作既是检验基坑设计理论正确性和发展设计理论的重要手段, 同时又是及时指导正确施工, 避免基坑工程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因此, 必须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 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土体和相邻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1,2]。

1 深基坑监测的基本要求

(1) 监测工作必须是系统的、有计划的, 应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文件执行, 这类技术文件应包括监测方法, 使用的仪器, 监测精度, 观测周期等。对于测点的布置, 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而定。

(2) 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的。数据的精确性由监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观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在监测中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指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物上的观测点, 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 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 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 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 使所监测的变形更真实。

2 监测方案设计[3]

2.1 控制点设计

控制点是整个监测的基准, 所以在远离基坑, 稳定、安全的地方布设, 一般在距离至少大于两倍基坑深度的地方布设。每次监测时, 均应复查控制点本身是否受环境影响或被破坏, 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准确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采用从整体至局部, 逐级控制的方法, 首先设置布设首级网, 其内布设次级加密网。控制点的埋设, 应以工程的地质条件为依据, 因地制宜进行, 均采用强制对中观测墩, 对于自由等边三角形所组成的规则网形, 当边长在200 m以内时, 测角网具有较好的点精度。

2.2 围护结构的监测

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的监测。在围护墙顶设置水平位移观测点兼作沉降观测点, 测点采用钢筋桩预埋在桩顶上, 钢筋上刻上十字丝作为点位观测用。对于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 铟钢尺, 每次测量应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合方法进行检验和平衡误差, 闭合差应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来确定。水平位移监测主要用全站仪, 每次观测时采用正镜倒镜坐标, 取平均值。

桩体的水平位移, 通常采用测斜仪测量, 侧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取基坑降水之前, 连续三次测量无明显差异之读数的平均值。将围护桩在不同深度上点的水平位移按一定的比例绘制出水平位移随深度变化的曲线。

2.3 周围土体系统的监测

监测内容为围护墙体外侧和内侧主动土压力及被动土压力, 坑外土体水平位移与沉降, 坑内土体的隆起。沿基坑的周围布置土压力监测点, 垂直于基坑的开挖面埋设土压力盒, 位置最好选在同基坑开挖深度相当的坑外土体中。土体系统的水平位移可用围护墙体的位移代替。基坑隆起的检测点则应按基坑的形状和基坑面积均匀布置。

2.4 地下水位的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 首先必须测取水位管口标高, 从而可测得地下水位初始标高。在以后的工作进展中, 可按需要的周期和频率, 测得地下水位和地下各土层标高的每次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对于地下水位沉降的报警值, 应由设计人员根据地质水文条件来确定。

2.5 相邻环境监测

建筑物变形监测包括沉降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和裂缝监测等部分内容。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同上。路面、管线沉降监测:城市地区的道路与地下管线网是城市的命脉, 其安全与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因此做好它们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在绘制基坑工程环境关系图时能及时了解市政管线的走向、阀门位置等情况, 并标注在环境关系图上。周边道路的过量沉降将导致道路的破坏, 必须监测其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发展情况。

2.6 监测期限和频率

自围护结构施工开始至地下室侧壁回填土完毕, 根据工程工期进行安排, 基坑监测时间与基坑施工保持同步。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测初始值, 此初始值是计算变形量和沉降量的起始值, 观测时应特别认真仔细, 并连续观测两次, 没有发现异常的话取平均值作场地变化较大时, 应提高观测的频率, 间隔时间不超过1 d;当大暴雨或基坑荷载条件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 应连续进行观测。

3 工程实践

3.1 工程概况

陕西省西安市某基坑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土钉墙”的支护结构, 经过验算, 可以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基坑北边为五层住宅楼, 距基坑相当近, 最远处不超过4 m,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 如果基坑发生大的变形, 必然会对住宅楼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直接影响到住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由于基坑较深, 基坑北侧采用“护坡桩+一层预应力锚杆+一道冠梁”的支护形式, 为保证住宅楼及基坑的安全性,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 按照设计方案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住宅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监测, 尤其把对支护结构的监测作为重中之重, 变形观测点布置在冠梁上, 共设置十个观测点。基准点共设置三个, 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 三个基准点布置在基坑东侧高层建筑的楼顶。变形监测点和基准点的的具体布置见图1。

3.2 监测结果

开始进行变形监测时, 监测频率为1天/次, 变形基本稳定时为4天/次, 当变形发生突变时, 可适当的增加观测的频率或进行连续的观测以保证基坑的安全性。

在预应力锚杆的施工过程中, 位于基坑两边上的2号和8号两个观测点的位移经历了从平稳到突变。2号点从3月25日开始变形值开始变大, 其中3月26日变化量突增, 日变化量达9.2 mm。我们立即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 从现场情况来看, 并没有产生明显的裂缝, 2号点周围的土体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 到4月2日, 2号点的累积变形量达到17.4mm。从实际情况来看, 2号点没有受到任何扰动, 附近也没有施工, 其变形量不应该发生突变, 后来经仔细察看, 2号观测点遭到人为破坏。由于预应力锚杆的施工和8号点基坑底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8号点从3月26日累计变化值开始变大, 到4月8日达到5.3 mm, 从4月9日变化量突增, 日变化量达到3.1 mm, 并发现8号点附近有微小裂缝, 此后一直进行跟踪观测, 直到变形稳定, 并不断向项目经理报告监测结果, 在报表时标出不安全的警示标记, 向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施工单位及时采取了有效的补救措施对8号点进行了加固, 遏制了裂缝的开展和侧壁的位移, 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到4月18日, 预应力锚杆全部施工完毕, 各观测点的变形值均有所回弹并基本都保持稳定状态, 监测值均没达到预警值。在基坑监测期间, 基坑一直处于施工状态。

4 结 语

我国的深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深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技术设计在具体实施时, 应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新情况及时调整, 力求获得更大的监测效果。该基坑在施工过程中除2号观测点遭到人为破坏后, 及时发现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8号测点超过预警值外, 其余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均未达到预警值, 基坑是安全稳定的, 该监测方案基本合理, 能解决基坑监测中的特殊问题, 能达到监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建学, 郑仪, 王原嵩.基坑变形监测及预警技术[J].岩土工程学报, 2006, 11 (28) :1889-1891.

[2]郭栋.基坑安全监测与信息快速反馈[J].岩土工程界, 2000, 3 (8) :41-44.

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方法探讨 篇8

关键词:深基坑监测;监测点布置;观测频率;预警指标;工作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多种大型建筑工程层出不穷,从而导致深基坑开挖的深度逐渐加深,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利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减少对周围建筑以及地下各种管道等造成的不利影响。鉴于此,本文对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监测工作相关问题综述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当中,加强对施工工程的监测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止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深基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做好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对监测技术的要求较高,并且需要监测的内容非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深基坑的巡视检查。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和监测单位都要进行配合,严格对基坑内外进行巡视检查。另一方面,利用仪器对施工中涉及到的各種位移、倾斜等问题进行监测[1]。

二、监测工作需要的相关指标的确定

要想更好的完成工程施工的监测工作,需要合理的布置观测点、并确定观测频率以及预警指标。首先,观测点的布置。在对工程进行开挖之前,需要对可以监测的项目进行至少两次观测,并将观测值作为初始值。在设置观测点时,需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以及观测的内容来具体确定。其次,观测频率的确定。观测的频率和基坑开挖的深度相关,一般情况下,当基坑开挖深度为5m时,需要每隔一天观测一次,超过5m并小于10m时,需要每天观测一次,而当深度大于10m时,需要每天观测两次。观测频率并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观测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根据相关的要求以及长期的实践经验,来对报警指标进行确定,只要出现威胁整个工程安全性的信号,就需要进行危险报警[2]。

三、监测工作方法分析

(一)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建立科学的深基坑工程监测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流程

一方面,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做好施工监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根据实际监测工作的要求,购买健全的设备仪器,如高精度测斜管、钢筋应力计等。2.根据要求制作水平位移以及垂直沉降观测点的标记和基准测量点。

另一方面,建立科学完善的深基坑工程监测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流程。由于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单纯的依靠单个的监测单位是无法对整个工程的监测情况进行全面掌握的,监测工作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深基坑工程监测管理体系。首先,需要成立一个由建设各方人员组成的监测小组,为做好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其次,需要根据实际的监测工作的要求,对各个工作岗位和各个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从而保证各个管理人员都可以顺利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质量,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再次,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实际的监测工作状况,来制定监测小组的工作制度,制定各项管理工作的细则,保证各项管理工作都可以真正落实到位,以提高工程施工监测工作的质量。最后,相关的监测人员一定要提高责任意识,认真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监测,一旦监测点出现报警值则需要让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处理,防止发生严重的工程事故,保证施工的安全性[3]。

(二)加强对各种仪器设备安装阶段的监测工作

1.加强对测斜管埋设的监管。对于测斜管的埋设需要使用随围护桩钢筋笼进行,并且要保证测斜管的管槽和可能出现的最大水平位移方向平行。在利用观测管进行观测时,需要自下而上进行,一般情况下都是每隔1m设置一个观察点,对观测点的数值进行读数时要尽量提高读数的准确性。另外,还需要绘制深基坑工程的水平位移曲线,以便可以对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深度土体的位移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41]。

2.合理确定观测点。想要观测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需要将观测点设置在支护结构的顶端。对于基坑周边坡顶的观测点需要设置在维护结构的外侧。另外,对于立柱沉降水平的观测需要使用精准的水准仪进行观测,观测点设置在支撑结构的顶部。

3.通过埋设钢筋应力计来监测工程的支撑轴力、维护结构内力以及混凝土内支撑。想要对围护结构内力进行监测,需要在基坑的4各剖面分别设置两个钢筋应力计传感器,相邻两个传感器需要间距3米,所有传感器都需要竖向设置,而对于其它各个方面的监测也需要确定监测点,然后设置相应的钢筋应力计。在埋设钢筋应力计时,施工单位需要主动的配合监测单位,保证可以进行准确的监测。另外,对于各种仪器设备,需要注意保护,特别需要注意在焊接钢筋应力计时要防止对钢筋应力计造成破坏。同时,为了保护各种监测仪器可以正常工作,需要将电线进行涂抹,从而提醒所有的相关人员注意包保护[5]。

4.钻孔埋设。在设置水位观测孔时,需要采用钻孔埋设方式,钻孔的直径以及观测管的直径、管底标高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以及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确定。在观测孔埋设完毕之后,需要立即对观测孔进行洗孔。

结语:

总而言之,在深基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止出现严重的工程事故,以提高施工的进度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建设单位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加强对施工的监测工作,对于在工作中发现的任何隐患问题都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深基坑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顾翔.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及支护施工的常见问题[J].科技风,2011,(2):171.

[2] 田金国.关于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及支护施工的常见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8):863.

工程测量监测 篇9

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边坡变形监测模拟试验研究

边坡的`变形监测是研究边坡稳定状态的重要方法.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模拟监测了边坡的变形,该方法具有非接触、设备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近景摄影测量用于边坡变形监测具有较好的精度.

作 者:张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系,西安,710055;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县,610521刊 名:交通科技英文刊名: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3)分类号:U4关键词:

工程测量监测 篇10

项目情况说明

本项目是在浙江省已有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基础上,再建设和完善116个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其中新建56个,改造完善60个。其中湖州市新建13个站点,含长兴县3个,分布于长兴港、杨家浦港、合溪港等各主要入太湖河口。其中长兴港水质自动站(东经:119º58’ 34”、北纬:31º01’15”),杨家浦港水质自动站(东经:120º00’46.5”、北纬:30º59’57.6”),合溪浦港水质自动站(东经:119º56’55”、北纬:31º03’1.7”)。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设备购置、站房及辅助设施建设,同时建立配套的质量保证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管理控制系统、综合查询分析系统、数据发布系统和运维管理系统。

该项目规划总占地997平方米,该项目规划中合溪港站占地面积298.91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长兴港站占地面积396.4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杨家浦港站占地面积301.6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项目的主要建设依据是《浙江省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完善工程初步设计》及批复,项目长兴县的建设内容符合《长兴县中心城区空间协调规划》。

其中每个站点所需电力为6千瓦,自来水每天2立方米,可从站点所在村庄接入。废水主要为管道反冲洗水等,单个站点污水产生量约700吨/年,该部分水较为清洁,对环境无危害;噪声主要来自室内微型机械噪声和泵站等,噪声源强较低,站房平时门窗封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影响。

该项目的建设将全面提升我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监测能力,为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环境监管能力、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制度提供技术保障,并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以及环境监测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上一篇:防毒防尘设施管理制度下一篇:国培研修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