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期末练习二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期末练习二(精选7篇)

五年级数学期末练习二 篇1

一、填空题。

1、用字母abc表示出:乘法的分配律×(+)=×+×,梯形的面积公式S=()×÷。

2、3.584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保留整数约是()。

3、7.6×0.43的积是()位小数,19÷34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

4、460×0.29=46×(),3.578÷0.56=()÷56。

5、两个因数的积是6.38,如果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是()。

6、仓库里有货物58吨,又运来6车,每车a吨,用式子表示现在仓库里货物是(+)吨;当a=8时,现在的货物是()吨。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底边是8厘米,这个三角形的这条底上的高是()厘米。

8、58千克花生可榨油29千克,照这样计算,每千克花生可榨油()千克。

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4米,高是2.5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10、在()里填上>、<或=。

1.7÷0.9() 17×0.90.56×0.98()0.561.67÷0.99()1.67

11、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2、一堆圆木,堆成梯形状,下层12根,上层7根,每相邻两层差一根,这堆圆木共有()根。

13、蓝天小学全体同学参加公益劳动,各年级捡白色垃圾的情况如下表: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你认为用()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二、判断题。

1、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0.78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78小。()

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6、3.96和4.02保留一位小数都是4.0。()

7、O一定比2m的值大。()

三、选择题。

1.大于3.6而小于3.7的小数()。

A、有无数个

B、有9个

C、一个也没有

2、某小学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a人,五年级有b个班,每班45人。()表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A、4+45ab

B、45a+4b

C、4a+45b

3、34.5除以5的商减去8与0.2的积,得多少?正确列式是()

A、(34.5÷5-8)×0.2

B、34.5÷5-8×0.2

C、34.5÷(5-8×0.2)

4、下面各数中,无限小数是()

A、0.525252

B、2.0525252……

C、0.618452763

5、下面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A、5×7=35

B、x+7

C、3×2+x=22

6、下列算式中与99÷0.03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9.9÷0.003

B、990÷0.003

C、9900÷30

7、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

A、都比原来大

B、都比原来小

C、都与原来相等

8、5.995保留二位小数是()

A、5.99

B、6.00

C、6.000

9、两个( )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完全相同

B、面积相等

C、等底等高

10、下面算式中,乘号可以省略的是()。

A.4.5×1.2

B.3.7×a

C.7.5×1

D.5.6+x

11、在小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商()。

A、不变

B、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C、扩大10倍

D、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

12、用4、5、6三张数字卡片任意摆出一个三位数,如果摆出的三位数是单数小芳赢,如果摆出的是双数小明赢,()赢的可能性大,

A、小芳

B、小明

C、无法确定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53-0.3= 0.2×0.7= 0.63÷0.9= 4.5÷0.9= 3÷0.6= 1-0.01= 1.4-0.9= 0÷3.7= 1.2×4= 3.9×0.01= 1.25×0.8= 2.5×2×0.8=

2.用竖式计算。(第3小题第4小题保留两位小数)

7.5×0.24= 8.84÷1.7= 5.61÷6.1= 14.2÷11=

3.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9+0.56+6.1+0.44= 5.5×13.3+6.7×5.5= 10.01×101-10.01= 0.8×(12.5+0.125)=

4、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期末练习二 篇2

一、生活知识匮乏, 关键信息抓不准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 回到生活中去”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 明确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认真贯彻这一理念。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由于学生生活知识的匮乏, 往往不能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 不能抓准关键信息, 许多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例1:电子秤显示0.725kg, 单价是25元/kg, 张师傅实付多少元?

正确解法:0.725×25=18.125≈18.13 (元)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46位学生将结果写成了18.125, 占总人数的64.7%, 只有11位学生正确写成18.13, 占总人数的15.5%, 另有14位学生完全算错。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合生活实际“元、角、分”保留两位小数, 题目中“实付”两字也提醒学生需要结合实际。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平时教学中虽然强调过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即“四舍五入”的方法, 但是日常的练习题中多已明确告知学生需要保留的位数, 不需学生自己判断, 而此题保留位数是隐含的信息, 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二是生活知识缺乏, 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偏弱, 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实付”这一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二、思考不深入, 数学思维周密性不够

数学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数学思维实质上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 它具有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并且主观意识较强, 所以, 在数学思维上会出现思考不够深入, 思维不够周密的问题。

例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厘米, 它的两条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12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38人发生错误, 占总人数的53.5%。发生错误的学生大多认为面积有两种可能性, 即为80平方厘米或者120平方厘米, 原因在于认为题目中的高没有说明具体对应的底, 那么两条边都可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但是, 若以12厘米这条边为底, 高为10厘米, 斜边为8厘米, 这样就不可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也就是说, 上图中左边的所谓平行四边形是不存在的。因此,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只能选择8厘米这条边, 面积为8×10=80平方厘米。这一错误的产生说明学生思维的周密性仍然不足, 虽然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 但没有进一步去推敲这两种可能性是否一定存在。

三、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尤为重要,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不但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还要学会分析题干之间的联系, 学会综合考虑问题, 找到“中间量”, 通过等量代换或转化的形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显然, 从习题的错例中不难看出学生数学转化与代换的能力仍显不足。

上图中ABCD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三角形DOC的面积比三角形AOE的面积小8平方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正确解法:三角形ACD的面积为10×10&#247;2=50 (平方厘米) , 根据等底等高的性质, 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 三角形DOC是公共部分, 所以三角形DOE和AOC面积相等,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0+8=58 (平方厘米) 。

错例分析:该题两个班错误的共有16人, 占总人数的22.5%。大多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找到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这一隐含信息, 所以不会做。此题考查学生等积变形和面积转化的思想, 其实在平时练习中也有过类似的题目, 因此, 学生对于图形面积之间多几与少几的转化方法并不陌生, 只是这题需要先利用等积变换知道三角形AC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CDE的面积, 再通过转化和代换来求出阴影面积, 比平时的练习多了一步等积变形, 特别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中的转化与代换能力。

四、审题不清, 易上干扰信息的当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 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所谓“审题”, 就是弄清题目内容, 弄清已经知道什么, 要求 (求证) 什么。所以审题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学习的水平。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 并且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 特别容易犯审题不清的错误, 也容易受题目中无关信息的干扰。

例4:一瓶可乐售价2.50元, M老师买了K瓶, 付了50元, 可以找回 () 元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 下面的数中, K可能是 () 。

选项: (1) 任何数 (2) 15 (3) 25

正确解法:找回 (50-2.5K) 元, K的范围是0<K≤20, 并且取整数, 所以只能选择 (2) 。

错例分析:这题两个班中错误的有17人, 占总人数的24.0%。集中错误发生在学生将M老师当成M个老师去计算了, 即 (50-2.5KM) 元, 属于审题不够清晰, 不能分辨信息的有效性。这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字母表示数, 因为该知识点上新课时已经接触过类似题型, 变化的只是M老师这一干扰项;而K的可能性范围在课堂上的类似题型中也有过辨析, 而本题中考查学生不仅要知道范围, 还得知道这个数只能是整数, 其实是考虑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因此, 看学生错误的高发点, 作为教师也需反思,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 尤其是在例题教学中,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开阔审题思路, 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审题步骤和方法,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题 篇3

d€"Dn y€"恥 c€?xi€醤g chu€"Dng li€醤 g€鄌 ji€?

( ) ( ) ( ) ( )

t€閚g xi€"^ j€靚g y€#3ng h€髇g w€"^i s€?j€靚g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众志成( ) 斩钉( )铁 不容争( )

励精图( ) ( )断丝连 安然无( )

三、选词填空。(5分)

望望 眺望

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2.他们回头( )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宣布 宣读 宣告

3.毛泽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4.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5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四、下列语句中不含反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B.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C.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D.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五、按“开国大典”举行的顺序给下面的句子排序。(5分)

(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 )乐队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国旗,礼炮响起。

( )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

( )毛主席在群众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阅兵式开始。

六、仿写句子。(4分)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七、依据提示填空。(8分)

1.《泊船瓜洲》一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其中的“ ”字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最后确定的。

2.张籍的《秋思》中最能体现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颜真卿说的“ , ”都是劝告年轻人的名言。

八、读下面的这段话,回答问题。(12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 。

2.梅花有什么样的秉性?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画上横线。

3.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

B.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C.这句话赞美了梅花不畏风雪飘香开放的特点,也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4.外祖父的这段话赞美了 和 ,他也希望“我”做 的人。

九、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20分)

蚂蚱的价值

在农贸市场尽头,长年守着一位卖菜的女人。人们经常见到她的女儿,八九岁的样子,扎一对冲天小辫,粉嘟嘟的小脸,很乖巧,很可爱。小女孩常常把作业本摊开在水泥台面上写作业,偶尔也会帮妈妈招呼一下顾客,稚嫩并且认真的声音,常常引得买菜的人开心一笑。

今天她没有写作业。她低着头, 地玩着手里的一个贝壳。我跟她聊天,她告诉我作业在学校里已经写完了,刚才她还去海边玩了一会儿呢。“你看,你看!”她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我捡到的,多么美丽的贝壳!”

贝壳不但非常漂亮,而且极其稀少。本市一些小作坊常把这种贝壳稍作加工,钻个孔洞或者涂上油漆,就可以卖到二十多块钱。女人夸小女孩很能干,小女孩高兴地咧开嘴笑。

我在女人那里买了些菜,临走以前跟小女孩开起玩笑。我说:“把贝壳卖给我吧。”小女孩歪着脑袋想了想,说:“好啊,好啊。”她又松开一直紧握的左手,我看见她的手心里有一只绿色的蚂蚱。“这只蚂蚱也卖给你。”小女孩说,“这是我在海滨公园的草坪边上抓到的,费了好大劲呢!”

我说:“行,贝壳和蚂蚱我都买了,你开个价。”

小女孩想了很久,然后认真地对我说:“贝壳一块,蚂蚱五块。”

我笑了: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她分不清手里的两样东西,哪个更值钱。于是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好看的贝壳只要一块钱,而一只随处可见的蚂蚱却要卖到五块钱呢?”

小女孩歪着脑袋,天真地望着我。“因为贝壳是我捡来的啊,没费一点儿力气。我赤了脚在沙滩上走,一下子就捡到了。”她骄傲地昂起头, 地说,“可是蚂蚱不一样啊!它很调皮,总在蹦。我费了很大劲儿才抓到它……”

原来这样!对小女孩来说,一种东西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它的稀缺程度,而是取决于得到它的艰难程度——得到越是艰难,那么理所当然,它就越有价值,就越值钱。

我花掉六块钱买下了小女孩的贝壳和蚂蚱。临走前我对小女孩的母亲说,这个小女孩长大以后,可能成为哲学家或者经济学家。

转过街角,我回头再看,小女孩还站在那里咧着嘴笑呢。

1.短文中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生机勃勃 得意洋洋

B.兴致勃勃 喜气洋洋

C.兴致勃勃 得意洋洋

2.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小女孩 和 的描写,表现了小女孩 的心情。

3.下列对第三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急于收购贝壳的迫切心情。

B.表明贝壳外形漂亮,数量稀少,很珍贵。

C.为后文“我”不理解小女孩把贝壳低价卖给我作铺垫。

4.第七自然段写到“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她分不清手里的两样东西,哪个更值钱”,从中可以看出,“我”认为 更值钱,是因为 ;小女孩认为 更值钱,是因为 。

5.下列是对第十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我”对小女孩的同情。

B.表达了“我”对小女孩的赞美。

C.表达了“我”对小女孩的讽刺。

十、习作。(30分)

以“后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因做错了事后撒谎而后悔;可以写因和要好的同学吵了嘴,影响了友谊而后悔;可以写因粗心大意,错怪、冤枉了别人而后悔……

五年级数学期末练习二 篇4

姓名:

完成质量等级【

】家长签字

教师评价【

一、填空:

1、水受热后,()会增大,()不变

2、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3、许多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受冷时体积会()我们把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如:(铜球受热)、(水加热)、(空气受热)。

4、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因此,铁桥都架在()上。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物体的()的传热方法叫()。

6、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

7、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会();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这说明热水比冷水()。水在变热过程中,如果水温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

8、水、空气、铜和钢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多数物体都有的性质)的结论。

9、常见的物体都是由()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有关。

10、(气体)都有()的性质,(固体)也有()的性质。

11、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的,例如()和()这两种金属就是的热缩冷胀;水在()情况下是热缩冷胀的。

12、热总会从温度较()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的一端。从温度

()的物体向温度()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

13、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设计的。

14、热传递主要通过()、()和()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太阳的热是通过()传到地球上的。

15、在做(液体的热涨冷缩)实验时,我们发现试管口的气球皮()了,我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

()。

16、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的。

17、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18、空气是一种热的。

二、判断:对的请在括号里打“√”,错的请在括号里打“×”。

()1、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2、多穿衣服会使人感到暖和,这是因为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3、把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它会浮起来。

()4、所有的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冬天电线杆上的电线绷得紧,夏天电线就比较松弛是热胀冷缩的缘故。

()6、铁轨之间留有缝隙是了为节约钢材。

()7、把刚煮熟的鸡蛋浸入冷水中,再剥鸡蛋的皮更容易。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9、空气是一种热的良导体。

()10、两手相互摩擦不能产生热。

()11、锅用铁制成,锅柄用塑料或木头制成,因为铁、塑料、木头都是热的良导体。

()12、传热能力不同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

()13、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重。

()14、寒冷的冬天,水受冷膨胀能造成自来水管破裂。

()15、所有的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6、把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它会浮起来。

()17、两手相互摩擦不能产生热。

()18、为了增强热传递,电饭锅全部是利用容易传热的材料制成的。

三、选择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①

加快

减慢

不改变】

2、下面物体是热的良导体的是()【①

塑料勺

木勺

钢勺】

3、下面物体有热缩冷胀性质的是()【①

空气  ②

锑】

4、冷水加热变成热水后,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

【A.体积不变重量减轻

B.重量不变体积增大

C.体积增大重量减轻】

5、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A.液体也有热胀冷缩

B.厂家为了节省原料】

6、试管里的水在受热后,试管口的气球皮()

【A.瘪下去了

B.没有变化

C.鼓起来了】

7、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运动()

【A.加快了

B.减慢了

C.不变】

8、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人开水里烫一下,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的原理是()

【①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气体的热胀冷缩

③固体的热胀冷缩】

9、密封的小塑料袋中装一些冷水,密封水袋会慢慢地从热水底部浮到水面,是因为()

【①

小塑料袋中的冷水受热体积膨胀增大了浮力

②小塑料袋中的冷水受热后重量变轻了

③热水受冷体积缩小增大了浮力

10、铜、铁、铝等都是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它们的导热性能()

【①

都相同

存在差异

没法确定】

11、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

【①

一般】

12、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

【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冬天和夏天拉得一样紧】

13、吃火锅如果把金属勺子浸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无法用手直接拿,是因为热()

【A.传导

B

.对流

C.辐射】

14、水在()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A.4℃以上

B.4℃以下

C.5℃】

15、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

【A.快

B.慢

C.一般】

16、太阳的热是通过()方式传播到地面上来的。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17、冬天人们多穿衣服的原理是什么()

【A.衣服能为人体提供热量

B.衣服能提高人体温度

C.衣服能阻止人体热量的散失】

18、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会()。

【A.下降

B.不动

C.上升】

19、为了使整个房间更暖和,暖气片要安装在房间的()。

【A.下方

B.上方

C.中间】

20、冬天,假如你的钢笔帽拧不开了,你想怎样解决?()

【A.把钢笔放到热水中

B.把钢笔放到室外

C.把钢笔放到冰箱里】

21、下列关于锅的几个部分,需要传热快的是()

【A.锅把

B.锅身

C.锅盖抓手】

22、厨房内的厨具中,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多用()的材料制作。

【A.传热能力强

B.传热能力差

C.金属】

23、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24、把液面高度一致的三个圆底烧瓶和细玻璃管的连接装置,分别放入三个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中后,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发生了变化,请你推测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的是()

四、看图填空

请用以下材料:“热水足量、常温水足量、冰水足量、1只小锥形瓶、3只烧杯、1个气球”

列出实验计划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过程

:1、小锥形瓶上套上气球。

2、将套上气球的小锥形瓶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变化。()

3、将套上气球的小锥形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变化。()

4、将套上气球的小锥形瓶放入装有冰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变化。()

实验结论

五、简答

1.为什铁路上的每根钢轨之间都留有一定间隙?

答:。

2.在不锈钢杯和塑料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哪个杯子中的热水会凉得快?这是什么原因?

答:。

3.冬天里自来水管或水表常常冻裂,这是为什么?

五年级数学期末练习二 篇5

姓名:学号:成绩:

1、一个工地,第一天运进32.5吨石子,比第二天的4倍多0.5吨,第二天运进石子多少吨?

2、一个运粮队,5辆车共运粮食22.5 吨,照这样计算,要运粮食118吨,至少需要几辆车?

3、红星小学五年级有学生2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列方程解)

4、一桶食用油连桶重9.5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5.5千克。如果每千克食用油

3.20元,这桶食用油售价多少元?

5、小轿车的速度是摩托车的1.5倍,小轿车行驶300千米需要4小时。摩托车行完这段路需要多少小时候?

五年级数学期末练习二 篇6

一、知识根据地。(28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模拟练习题;1.3米-100厘米=()米 6米+49米=()米

2.你喜欢的乘法口诀是(),你能根据这个口诀写出两个不同算式吗?(3.(1)上面一共有()个。

(2)根据图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4.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7,列成算式是(),读作()。

5.小丽在图画本上画了☆☆☆和一些○和△,其中○的个数是☆的5倍,○有()个,△的个数是☆的9倍,△有()个。

6.在 里填上+、-、、或=。4○9=36 34〇45 16+20○35

40○4=36 22○2+2 28+8○83-8

7.()里最大能填几?

()65()9 30()

8.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支彩笔长10()妈妈身高1()62()

9.数一数,试一试。(2分)

右图中有()条线段,一共有

()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10.小明昨天写了29个大字,今天写了47个大字,两天大约写了()个大字。

二、是非审判庭。对的在()里画,错的画。(5分)1、8+8+8=38=83()

2、有三个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6次手。()

3、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4、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90。()

5、这是一条线段。()

三、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

①有关 ②无关 ③不能确定

2.一个三角板上有()个直角。

①1 ②2 ③3

3.()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F的样子。

分)(3

四、数学高速路(25分)

1.口算.(10分)

67= 99= 36= 26= 83+4=

36+4= 87= 22= 9+57= 34+9=

56= 18+60= 93= 55= 38-18+25=

41-2= 69= 85= 72= 75-3=

2.用竖式计算。(12分)

67+32= 46+28+23=

96-54= 82-37-12=

3.估一估,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50大,在它下面画(3分)

。12+49 78-29 13+28+15

五、我是小画家。(7分)

1.画出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用给出的一点画直角,并写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3.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称轴(只画一条)。

六、我会观察,我会猜。(3分)

七、素质加油站。(13分)

二年级课外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

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组别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 数学组 作文组 绘画组 乐器组

1、每格代表()人。

2、()组人数最多,()组人数最少,两个组相差()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计算。

八、生活万花筒。认真审题,仔细分析,下面各题你一定不觉得困难。

1.小明的妈妈有100元钱,她在下面的衣服中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她应该付多少钱?

2.周日,小明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的儿童票是每张5元,他们一共花花了多少元?带30元去,买票的钱够吗?

3.小明今年8岁,爷爷今年72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9分)

⑴爸爸今年多少岁? ⑵爷爷比爸爸大多少岁?

4.我买5个杯子。我买1个茶壶和7把剪刀。

(1)请你估计一下,大约要付多少元?

(2)该付多少钱?

(3)如果 付100元给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钱?

八年级(下)期末强化练习 篇7

A.-15 B.15 C.- D.

2.如图1,在Rt△ABC中,AB=BC=4,D为BC的中点,在AC边上存在一点E,连接ED、EB,则△BDE周长的最小值为( ).

3.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D∥BC,DE⊥BC,垂足为点E,连接AC交DE于点F,点G为AF的中点,∠ACD=2∠ACB.若DG=3、EC=1,则DE的长为( ).

4.小华的数学平时成绩为92分,期中成绩为90分,期末成绩为96分,若按3:3:4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则小华的数学总评成绩应为( ).

A.92 B.93 C.96 D.92.7

5.等式 成立的条件是 .

6.一个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的菱形,顺次连接它的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面积是 .

7.如图3,已知矩形ABCD,AB在y轴上,AB=2,BC=3,点A的坐标为(0,1),在AD边上有一点E(2,1),过点E的直线与BC交于点F.若EF平分矩形ABCD的面积,则直线EF的解析式为 .

8.如图4,菱形OABC的顶点C的坐标为(3,4),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顶点B,则k的值为 .

9.某班同学在希望工程献爱心的捐献活动中,将省下的零用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有15位同学捐了20元,20位同学捐了10元,3位同学捐了8元,10位同学捐了5元,2位同学捐了3元,则该班同学共捐款 元,平均捐款 元,其中众数是 元.

10.如图5,在Rt△ABC中,∠ABC=90°,∠BAC=60°,D为AC的中点,以BD为折痕,将△BCD折叠,使得C点到达C1点的位置,连接AC1.求证:四边形ABDC1是菱形.

11.甲、乙两地距离300km,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如图6,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的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E表示轿车离甲地的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图6

(1)线段CD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 h;

(2)求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上一篇:中考热点作文素材:财富下一篇:电动车鉴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