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局三万工作总结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信局三万工作总结(共4篇)

经信局三万工作总结 篇1

襄城区经信局

区经信局“三万”活动工作组自3月中旬入驻包点村——余家湖枣林村和李刘集村以来,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为主题,通过开展“七送”(即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信息、送项目、送服务、送温暖)活动,着力解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着力探索构建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而实现“六大”目标,即机关干部与农民群众感情大增强,干部综合素质大提高,工作作风大转变,农民实惠大增加、基层干部精神大振奋,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紧紧围绕“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认真做到“三同”、“五送”、“六不准”,将座谈调查、走访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有机结合,共召开座谈会8次,发放调查问卷236份,收集意见和建议123条。通过“面对面、心连心、手牵手”,基本掌握了驻点村干部群众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工作对下基层做到了严守工作纪律,对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切实做到了“六不准”:即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不准抹牌赌博和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准层层搞陪同和迎送。[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队开展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迅速入驻,掌握村情。3月14日全区动员大会召开后,襄城区经信局工作队即赴余家湖枣林村和李刘集村组成3人驻村工作组,第一时间入驻村开展工作。一是集中各村村组干部召开“进村入户”活动痤谈会。使村组干部了解到“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作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是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同人民血肉联系采取的实际步骤;二是深入各村与村组干部见面,相互熟悉,并通报联系方式,便于今后开展工作;三是着重了解各村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各村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广泛宣传,争取配合。为了争取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户支持配合,工作组在了解各村的基本情况后,就驻村入户活动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工作。采取开群众会、入户交谈等形式,向农户宣传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重点宣传干部驻村入户帮助农民增收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工作要求,使他们了解工作队为何而来,驻村入户要干什么。通过宣传,使广大农户进一步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更加体会到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户生产、生活的关怀之情,也使他们对工作队员的到来和所开展的工作给予热情和支持,为工作组开展工作打下了群众基础。

(三)深入基层,访查民情。工作组进驻伊始,情况不清,工作、生活条件还不理顺,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员沉下身心,带着感情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坚持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党委政府的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作为了解重点,把群众的所盼、所想、所望作为努力的方向,保证每周有一到两天在每一个村都能见到工作队员的身影。通过召开座谈会、找村民代表面对面谈心的方式详细了解社情民意,虚心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掌握村民的一些实际想法和具体要求,广泛征求发展农村经济的良策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具体办法,掌握详尽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农户和村民代表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向村组干部进行通报,有利于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三个月来工作组共走访调查943户,3000多人次,撰写民情日志50余篇。做到了两个全覆盖。

(四)精心组织,填报问卷。问卷调查工作是进村入户的重要环节,是各级党委了解农村基本情况和农户诉求的重要途径,工作组按照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三项措施”,确保入户调查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组织全体队员培训,吃透调查方案。由参加全区培训会的工作队长对全体队员进行了培训,使每个工作队员对问卷的调查范围、抽样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以及调查方式和填报说明有了详细的了解,并就调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明确;二是合理抽选样本,初步确定调查对象。按照随机等距抽样的原则,工作组把所负责区域的四个村所有农户按自然顺序进行排队,根据每个村的大小和小组分布情况,初步确定了每个村民小组进行问卷调查的农户数量,保证了所抽调查样本的代表性;三是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问卷调查的质量。4名工作队员是一个整体,都负有入户调查的工作任务,为了保证问卷调查工作如期完成,工作组采取分工到人的方法把36份调查问卷分发到每个队员手中,由队员自己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调查顺序和时间,并对问卷的调查质量全权负责,充分确保了问卷的调查质量。

(五)全员参与,助推春耕。5月4日,襄州调查队结合目前农村春耕生产情况,采取“领导班子带队,全体干部参与”的方式,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包驻村,与农户面对面,送政策,访民情,帮助农户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助推春耕生产。全体队员对2个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深入到田间地头,向农户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户面对面的交流,真实了解春耕生产中农户的所思、所忧和所盼。对缺技术、缺劳力、缺水抗旱等有实际困难的农户,工作组与村组干部进行了的沟通,采取驻村干部和亲朋邻居相帮的办法,优先解决他们春耕生产中的“三缺”问题。

(六)倾听呼声,排忧解难。工作组结合工作实际,集中解决了一些农户急难愿盼的实事、好事。如:这些年,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包括经信局联系的驻点村——余家湖枣林村的乡村道路已经实现硬化,完成村村通的初步目标。但村民家通向主路的道路大部分还没修通,门前道路未修通的住户一下雨村民出门就会十分困难,因而村民对修通户户通的道路的要求和期望十分强烈。经我们和相关人员与市区乡村道路建设管理部门联系和协调,市乡道所终于答应今年给枣林村争取了一千米的修路指标,这是很不容易的。指标下达后,工作队又多次联系市乡道所请他们早日开工,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5月1日,修路的队伍终于开进了枣林村。经信局工作队三名队员也和村民一样非常高兴,与村干部一起帮助修路人员联系修路的起止路线、地基处理、与村民的相关问题协调等。5月15日,一千米的道路顺利完成,村民交口称赞,工作队的几名队员也为十几天的辛苦感到高兴。在工作中,协调解决矛盾也成了工作组的任务之一,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工作组对4个村辖区内出现的群众纠纷作了调解,其中有邻里矛盾、婆媳矛盾,干群矛盾等,在细致宣传和耐心解释下,各种矛盾均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没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走访两个村的基本情况

1、余家湖枣林村:全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共333户村民,合计1233人。村里现有788.86亩土地。当前有一部分拆迁还建点设在枣林村,主要占用三组的耕地,共占用89亩土地。因此,枣林村实有耕地700亩左右。1233名村民中,60岁以上村民125 人,70岁以上村民52 人,党员26 名,310 人出去打工。留守儿童19 名,空巢老人6 人,病残孤老人 25 名。村里无集体企业。村里有两名高建筑的公司老板,一个在四川,一个在十堰,资产均在千万以上,也带了不少村里村民到工地上开工程机械,带动他们发家致富。有一家民营养殖户——一峰养殖,年收入40 万元。通村公路已经修通,50%的入户路修通,义务教育率100%,惠农政策落实率100%,新农合普及率100%。

2、余家湖李刘集村:全村共有四个村民小组,共610户村民,合计2258人。村里现有1300亩土地。2258名村民中,60岁以上村民286 人,70岁以上村民95 人,党员42 名,平时有450 人出去打工。留守儿童9 名,空巢老人9 人,病残孤老人17 名。村里有70-80户村民经常种有经济作物麦冬,近几年的麦冬收益还不错。村里无集体企业。通村公路已经修通,40%的入户路修通,义务教育率100%,惠农政策落实率100%,新农合普及率100%。

三、两个村近年来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我们走访的两个村,都距离襄阳市区的距离不太远。枣林村在207国道旁边,交通便利。李刘集村因为离汉江较近,土地为沙土地,适应种植经济作物麦冬,对村民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近几年随着国家税费的减免、经济作物市场行情好转等因素的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有很大的提高,农村面貌也较前些年有不小的改善。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老百姓谈起现在的各种变化,均给予充分肯定,而对于当前开展的“三万”活动,绝大多数村民都表示欢迎和期待。

1、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多,农民得到实惠,也促进了种粮的积极性。大家对近些年国家取消各种涉农税费,给予农民各种补贴,农民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实惠,因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当前农村土地抛荒的情况几乎不再出现。绝大多数的村民参与了新农村合作医疗,看病现在也更有保障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应该说,近几年是农村的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得到真正实惠的几年。而且农村取消了义务教育的学费和书费,加之农民对儿童教育越来越重视,义务教育入学率以及受受教育程度均有提高和改善。

2、农村的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村民直观的感受就是这几年收入有很大的提高,家庭环境有很大改善。但也有不少村民觉得近几年变化不大,但只要你向他提出几个细化的问题,比如家里新增了几件电器、生活的质量是否有较大提高、家里是否新盖或则改建了住房等问题,他马上承认,要从这方面来参照考虑近几年生活确实有了较大提高。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的进步。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枣林村和李刘集村均通了公路,通过各种方式大部分村民实现了户户通。现在农村的网络也通了,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联系。有的村民利用网络联系这两个村,几乎每家村民的房屋均是两层三层的小楼,还有少部分设计成功能完善的别墅的样子让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都很羡慕。

4、老百姓收入大幅提高与多种经营有很紧密的联系。在我们驻点的两个村——枣林和李刘集村,近几年老百姓的收入均有很大的提高,这当然得力于国家好政策,但更与村民从事多种经营有关系。现在农村年轻的村民除了有特殊情况的,大部分在外地打工,随着近几年劳务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这些打工者为自己的家庭创造了更多的收益。李刘集村的沙土土质适应种植经济作物麦冬,近几年麦冬价格逐步走高也推动了村民的收入的提高。枣林村的村民随本村建筑老板出去到工地上开挖机或从事其他工作都有不错的收入,开挖机一个人大概年收入达5-6万元。可以说,农村的土地是他们生活的基本保障,而多种经营收入、打工性收入才是他们生活改善真正的推手。

5、农村治安状况良好,村民的精神面貌新。我们发现,两个村共7个组每个组的村民几乎都是一个姓,比如枣林一组几乎都姓陈,二组姓胡,三组姓王。大家都是近门的亲戚,邻里关系较为和谐。加之老百姓都认识到改善生活最终还要靠自身的努力,争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发财了我不嫉妒反而要更努力争取超过你。说到国家政策大家交口称赞,说到致富奔小康大家都有信心。

6、农村对子女受教育的问题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说到农村子女上学问题,很多报道都反映农村小孩上学困难。原来很多村里学校都取消或归并了,有很多留守儿童等等。其实现在的村民普遍对小孩教育特别重视,有条件的都要争取小孩到更好的学校去读书。他们几乎都相信孩子只有读好书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哪个人家里出一个甚至两个大学生那是非常荣耀的事。我们在李刘集村调查摸底发现不少的家庭有孩子考上大学、个别学生甚至考上研究生。

四、村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和解决出路

在走访中,村民也反映了一些较为集中的困难和问题,希望这些问题能够收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部分村民的用水问题。枣林村三组因附近的水源——西部山上水库被火电厂占用作为堆放煤渣的场所之后,临近的枣林村三组村民生活用水变得日益困难,每家机井水量小而浑浊,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枣林村三组村民迫切希望解决用水问题,要求尽快实现通自来水。

2、村里有不少因各种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村民(年龄过大、病残孤老人)的老有所养、社会救济的问题。希望农村社会养老尽快推开,覆盖到更多的乡村。在当前希望相关部门更多关注当前农村低保和社会救济的公平性和接受监督的问题。

3、土地流转中的纠纷问题。因各种原因和不同情况,有一些村民在前几年或因年老多病、或嫌种地费用高把自己的土地借或租给别人种,这其中又未签订合同。农业税取消后,种地的村民又不愿再把土地还给原地主人,为此形成纠纷。这样的问题在李刘集村要严重一些。

4、占用村集体土地款项的发放以及财务公开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在枣林村反映突出一些。前几年至今,枣林村附近山上的水库被火电厂占用的补偿款、历次建设占用的村集体的土地的补偿款的使用途径以及财务公开的问题。

5、村集体的经济薄弱缺少资金造成一些公共设施建设如道路、文化场馆建设滞后的问题。我们驻点的这两个村目前都没有成型的集体经济,为此村集体的一些大家都明眼看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因为缺少资金得不到解决。比如户前道路修理、娱乐设施的修建、等问题。

6、留守儿童和病残孤的帮助、扶持问题。留守儿童其实已经是一个引起了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但现在好像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农村的一些真正的弱势群体入高龄村民的帮助和扶持还需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

6、其他一些个性的问题。比如治安、村民盖住房、历史遗留等问题。有些问题并不具备共同性,但他照样涉及相关人员的利益,如果没有有责任心的人员来处理就得不到解决。

五、我们的想法和建议

1、尽快增大农村养老的覆盖面,降低新农合的报销门槛和提高报销比例。现在南漳已经在进行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收到广大农民的热切欢迎。希望能尽快推进到更大的农村区域。尤其是那些真正的弱势群体特别希望能够收到阳光政策的普照。在这些政策落实之前,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农村低保和社会救济制度,使之更规范,能接受大多数村民的监督。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我们驻点的枣林和李刘集村都还没有通自来水,户户通道路工程也没有实现。这还是在城市的郊区的农村。说明政府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方面还做得很不够。

3、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村级基层两委会组织是与农村直接联系的基层组织,他们的工作直接与村民打交道,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做好农村工作意义特别重大。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心和方式均较前几年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发现,农村基层组织近些年有弱化的倾向。我们联系的两个驻点村也有不少村民反映村两委会班子发挥作用不明显,个别村干部在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等方面受到村民的质疑和不满。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采取更加有效的激励、保障、监督措施。

三万活动是各级党委、政府探索解决农村问题的新途径、新手段,我们将以饱满的人情投入其中,希望可以为解决农村问题反映具体情况,带来有益的思路,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区经信局三万活动工作队

2011年5月25日

经信局信息公开工作总结 篇2

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开政府信息是政府部门的一项法定义务。今年以来,我局按照法律法规及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以行政权力为重点,以政务公开为原则,以电子政务为载体,按照推动权力规范、透明、廉洁、高效运行的总体思路,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完善公开制度,强化公开监督,经过探索和实践,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实现有序进行。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2年工作开展情况

2012年,在市政府信息中心的业务指导下,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加大硬件建设力度,认真做好政府信息的收集、归类、公开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协调。我局结合工作实际,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各位副局长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同时在每个科室、每个直属单位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政府信息公开有关事务。从而使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到了有领导分管、有机构负责、有专人承办,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合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保障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高效运行,推动了我局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公开内容。按照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要求,对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时间等进行明确,及时上传部门工作动态信息,及时进行各类局工作信息的公开、更新和维护,本各类适宜工作的文件都已经上传公开。其中机构设置、主要职责、领导分工、办事程序等都根据新的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更新,凡涉及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适合公开的内容,如全市工业、招商和重点项目服务月专报等,均按规定的时间节点等进行了公开,提高了相关企业技改、培训、及用地信息的社会知晓度。

(三)丰富载体,公开形式多样。我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形式的多样化建设,利用局门户网站、建德新闻网、建德日报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做好政府信息的公开工作。一是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把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进行建设,在局门户网站上设立了公示公告、经济动态、重点工作、政策法规等多个专栏,全年共发布信息90余条。二是积极在建德新闻网投稿,扩大部门工作动态的公开力度。今年以来我局组织承办了多次全市经济和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会议及相关培训,并对每次的会议和培训都进行了总结和系列报道,投稿至建德网和建德日报进行刊登。三是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2012我局未接到申请公开事项。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由于政府机关职能转换,各方面工作都尚未稳定,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工作落实情况也还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我局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相关的工作机制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创造性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方法还不够多,信息公开形式仍须不断拓展等。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探索政府信息公开的新办法、新举措,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不断发展。

(一)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建设。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机制、协调机制、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详细规范,使信息公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并定期对我局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与评议。

(二)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针对部分信息栏目的信息量差别较大问题,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信息报送监督检查,完善内部约束激励机制、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三)不断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在发挥好互联网、报纸、媒体等公开形式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一些公开信、宣传单等适合基层群众特点的新形式。

(四)加强培训,进一步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力。保证公开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全面,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局将以全体工作人员为对象,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格式的培训,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技能,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

(五)切实强化检查监督。进一步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保不发生泄密等违规问题。

2011年经信局工作总结 篇3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面对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工业兴市”大旗,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打造工业园区平台,做好中小企业服务工作,认真履行经信工作职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区工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1-11月,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8.99亿元,同比增长65.7%,占年计划95.93%,超目标任务4.26个百分点;增加值52.86亿元,同比增长37.95%,预计全年完成 210亿元,同比增长52.07%;工业增加值预计全年完成58.8亿元,同比增长绝对额22.4亿元。

(二)工业经济主要运行特点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呈现运行特点如下:

1、支柱产业拉动增长。全区五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177.66亿元,同比增长66.22%,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94%。专用汽车

及零配件继续作为拉动全区工业增长的引擎,实现总产值94.48亿元,同比增长50.31%,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50%,可实现年初确定的产销百亿元产业目标;农产品加工仍然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实现产值41.36亿元,同比增长76.99%;纺织服装、化工、电子工业分别完成产值13.82亿元、21.46亿元、6.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1%、155.77%、94.8%。三行业工业经济总量偏低,但发展势头迅猛。

2、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区40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7.19亿元,同比增长68.37%,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72.59%。有39家企业同比增长;中盐银港、三得利肥业、奥马专汽、大力专汽、华丰生物、荣盛隆食品、力神专汽等12家企业增幅在100%以上;三友食品、东神化工、金龙集团、方正能源等19家企业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过亿元企业35家,其中:10亿元企业1家:三友食品(13.99亿元),5亿-10亿企业10家:全力机械(9.23亿元)、三环铸造(6亿元)、神农生态(6.2亿元)、程力专汽(9亿元)、厦工楚胜(6.05亿元)、金龙集团(5.18亿元)、中盐银港(5.31亿元)、三得利肥业(5.68亿元)、合力专汽(5.41亿元)、华丰生物(5.59亿元);2亿-5亿元企业12家:重汽华威、盛星机械、奥马专汽、大力专汽、方正能源、江南特汽、新中绿专汽、荣盛隆食品、金银丰食品、力神专汽、神绿车轮、正佳微生物;1亿元企业12家:神马齿轮、晖宏兴布业、东特汽车、泰晶电子、电源厂、利康药业、东正专汽、六和新欣、随通机械、金力车辆、同和诚印务、悬架弹

簧。

3、主导产品产销两旺。全区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81.18亿元,同比增长64.53%。列为重点监控的18个主导产品有16个产品产量同步增长。其中,生产改装汽车43866辆,同比增长14.5%;铸件27.04万吨,同比增长24.1%;电子元件142059万只,同比增长99.24%;服装342万件,同比增长45.53%;饲料45803吨,同比增长38.69%;人造板38.1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9.27%。

4、园区产销利税同步增长。一区三园投产企业134个,固定资产投资121.99亿元,就业1.67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56.17亿元,同比增长77.94%;主营业务收入128.053亿元,同比增长68.37%;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85.39%,实交税金1.98亿元,同比增长40.36%。园区集聚功能进一步加强,各项指标增势强劲。

二、今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履行部门职能,把握经济运行发展变化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变经济波动为发展机遇,以工业经济增长促进全区经济增长,今年以来我局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更完善、更系统、更科学的运行工作机制,从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多角度把握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发展变化。

一是反复、及时研究新情况新变化。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导向;密切关注土地、资金、环保、能源要素政策及供求动向;密切关注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关注产品市场状况;密切关注出口市场及贸易关系的变化。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市各类扶持政策。

二是及时收集企业动态及经济运行动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跟踪监测分析,做到事前分析和超前研究,及时分析并协调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握运行走势,摸清具体原因,提出对策措施。

三是注重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分析研究,为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提出科学准确的依据。

(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保持经济总量持续放大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通过“催生、扶持、培植、打造”等手段发展市场主体。按照1亿元、5亿元、10亿元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把全力机械集团、三友公司、重汽华威公司、程力集团纳入第一方阵,重点打造成产销过10亿元的航母型企业,把三环铸造、厦工楚胜、金龙集团、三得利肥业、奥马专汽等10家企业打造成年产销5-10亿元的旗舰型企业。把江南专汽、金银丰食品、荣盛隆食品等40家企业培植成年产销1-5亿元企业。经过努力,规模企业实力得到快速发展与提升,已呈梯型发展态势。2011年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47家,净增规模以上企业35家;到2011年底全区年产销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到193家,其中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4家。

(三)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以自主创新为战略抓手,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转型。面对科技发展的大趋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和主攻方向,推动我区工业产业发展走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我局积极为中小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2011年申报国家、省级工业项目资金489万元,其中厦工楚胜150万元、江南专汽100万元,三友食品80万元,神农生态45万元,荣盛隆43万元,东特防腐71万元。2011年我区9家企业再摘随州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分别是:

1、二等奖3个:(1)厦工楚胜:多功能全天候路面清扫车的研制及产业化;(2)泰晶电子:环保型高温无铅SMD音叉晶体谐振器的技术应用;(3)重汽华威:超低型挂车的研发与量产工艺研究。

2、三等奖6个:(1)全力机械:盘式制动轮毂技术开发及产业化;(2)程力专汽:供(充)气照明车的研制;(3)三环铸造:低合金高热疲劳强度制动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4)合力专汽:智能、高效道路栏杆清洗车的开发与应用;(5)世力达生物科技:天然β-胡萝卜素油悬液的溶解工艺条件研究;(6)力神专汽:车载传送带卸式散粮运输车的研制及产业化。

二是以产业集群为战略支撑,提升内涵促转型。我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大产业链延伸和大项目运作,相继形成专汽和香菇两大产业集群,打造出独具

特色的区域品牌。目前,铸造业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之中。为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1年度我局积极开展香菇产业集群申报工作,将三友(随州)食品有限公司冷链物流园申报为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项目。该项目建成实施后,形成年产干制食用菌系列产品15000吨,脱水蔬菜5000吨,精制生鲜果蔬产品5000吨的产量,并形成冷藏15000吨农产品的冷藏能力及相应的配送能力,满足随州及相邻地区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同时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四)全力打造项目和园区建设,深挖工业经济发展潜能

一是大力引进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区政府“双百行动”办公室、“百日攻坚”办公室都设在经信局。我局加强对工业重点项目(包括工业技改项目)实施情况监控与督查,定期通报开工建设及投资进度,同时积极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力促项目早落地早投产。2011年,曾都区500万元以上新上、技改项目共计105个,计划总投资57.24亿元,截止到12月底,实际到位资金28.0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59个,计划投资42.06亿元,实际完成16.74亿元;技改项目46个,计划投资15.17亿元,实际完成11.34亿元。目前,105个项目中已建成投产项目45个,实际到位资金17.09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新上工业项目14个,总投资16.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9.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07亿元,已完成投资进度的8个。1000万元以上 6

工业技改项目19个,总投资8.8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11亿元,已完成投资进度的17家。

二是全力推进园区建设,把发展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与开发区和镇(办)联系,加快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当好参谋,提好建议,合力攻坚。鼓励各镇(办)因地制宜,适时建设特色园区。洛阳镇转变思路,在突出旅游兴镇的同时加大工业兴镇、强镇力度,工业、旅游两手抓,两手都取得了新成就,形成经济中心区与城乡一体化、立体式经济模式。截止2011年11月底,曾都一区三园规划面积72276亩,建成面积19690亩,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21.99亿元,入驻企业13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6.17亿元,同比增长77.94%,占全区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82.63%。

(五)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力促经济发展增速提质

我局始终肩负区政府所赋予的职能和重托,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把为企业服务摆在重要位置,在推进全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稳步推进传统服务项目,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1、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服务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断加大投融资服务,促进银保企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完善信用管理,提高融资能力。今年组织举办中小企业融资讲座及银企对接 7

会一次。我区4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对接,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9月17日至18日,由副区长石琳带队、区经信局组织,我区15家企业组团参加“第七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洽谈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区产学研活动向纵深发展。参会人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为企业产品研发、高校对接、人才竞争搭建了较好的平台。

3、认真参与筹备并组织我区企业参加“中国(随州)专用汽车发展论坛”。我区参展企业、现场参观企业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企业风貌、整洁干净的企业环境和饱和的生产状态,最新最具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迎接各级领导、专家和学者的检阅,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展示了专汽之都的良好形象。

4、抓人才培训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一是积极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的多种形式合作,实施培训工程,以适应我区五大产业对各类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的需求。今年与劳动局、会计局、统计局联合培训专业人员1000名以上。组织省委党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陶良虎来曾都区进行高端讲座1次,区直各部门及企业家共400人参加,取得较好效果。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企业人才素质,增强了发展的软实力。二是开展首届“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评选活动。自2011年3月下旬开始,历时数月开展首届“十大经济风云人 8

物”评选活动。经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投票、组委会严格评审,评选产生出曾都区“全力”杯首届“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和9位提名奖获得者并于2011年9月29日晚举办盛大的颁奖文艺晚会。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区经济工作者更好地肩负起经济建设的重任,为振兴曾都经济再立新功。

5、主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认真开展“双百”活动,着力为企业办实事,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抓好生产要素的协调与服务。区经信局多次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电力协调会,努力协调好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的供应和劳动力的组织,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抓好行业清理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2011年7月中旬开始,我区开展汽车行业整顿规范工作,集中整顿规范汽车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区经信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参与,牵头组织检查规模以上企业,各镇、办、管委会组织检查规模以下企业,并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集中整治,从而逐步规范汽车行业生产经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净化“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市场。

(七)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工业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我局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深 9

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工作,全年共组织开展了四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强化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八)抓好企业改制煞尾工作,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一是认真解读领会中宣部、文化部文政法发【2011】22号文件精神,指导我区文化系统单位改制。我局多次参加区政府协调会议,对电影公司、花鼓剧团等单位改变事业单位性质过程中的具体事宜以及改制后的走向提出建设性意见。目前电影公司改制经过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工龄认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等程序进入资产拍卖安置职工阶段。花鼓剧团改制工作已全面启动并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二是化解矛盾,耐心周到做好亚通公司、神马齿轮等改制企业职工上访工作。今年处理亚通公司职工大型群访3起以上,并按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带领上访人员赴京按正规程序上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三是协调处理了木材公司改制遗留问题和伤残军人等多个上访群体维稳问题。

(九)组织落实各项活动,强化机关效能建设。

一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把握目标要求,创新活动载体,把创争活动与全局正在开展的行之有效的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基层企业党组织在履行职责中创先进,引导 10

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争优秀。二是狠抓“三个”强化,促进“三个”转变。以狠抓“三个”强化的落实,促进“观念、作风、发展方式”地有效转变。三是积极开展“城乡共建”和“三万”活动。按“全覆盖、增感情、转作风”,“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要求,把“三万”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更扎实的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助推毛家棚村的发展致富。2011年度区经信局把农田灌溉用水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帮扶,支援该村水利建设资金5万元,并采取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清淤、修复当家堰40余口,使该村水利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四是扎实开展“洁美随州”活动。成立专班,制定包保路段责任方案。责任到人,工作措施到位;严格纪律,狠抓落实,确保责任区环境整治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经过扎实整治,包保街巷及门前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五是开展“三评两查”治庸问责。各科室按照职责、时间与进度制订具体的工作规划。局党委把各科室工作规划制成《工作手册》,定期召开通报会,对重要事项的推进、日常工作落实情况、工作效率等问题进行问责。全局以“三评两查”为动力,努力创先争优,实现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六是以“十个一”为重点,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六型机关创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组织、老干工作检查”、“ 专项治理”、“综治维稳”、“四访促和谐”、“结对帮扶”、“计生达标”等活动,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 11

好局面,我局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三、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在创新思路和创新工作模式等方面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2、长期以来,由于我区特殊资源禀赋和历史沿革,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工业转型相对滞后,传统产业比重偏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主导产品居于产业链上游,价值链末端,导致工业经济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而呈现大起大落的局面。调结构促转型任重道远。

3、工业用地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项目落地。土地无法落实,配套设施不健全,新建项目迟迟无法实施。

经信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篇4

今年以来,经信局紧紧围绕“狠抓落实、大干快上”的工作总基调,以“工业强市”为主线,突出有效投入,全面实施“两改两创”、“退低进高”、“机器换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全市工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生产经营总

体平稳。实现工业增加值263.24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10%。实现新兴产业增加值66.6亿元,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新增规上企业157家、亿元企业26家、超10亿元企业1家。工业强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强市考核得分92.4分,比一季度提高24分,成效明显。

二是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61.28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现代化技改投入**亿元、设备投入103.93亿元,分别占工业投资比重73.3%和64.4%。115个市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99.1%;已竣工60项,竣工率51.7%;完成投资**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49%。

三是内资引进有效推进。引进市外内资项目230个,实到市外内资94.34亿元,完成目标的**%,同比增长31.11%;实到市外注册资金35亿元,完成目标的115.53%,增长6.51%。其中引进工业项目103个,实到市外内资54.52亿元,完成目标的**%,同比增长51.32%;实到市外注册资金23.69亿元,增长50.64%。

四是节能降耗成效明显。据初步统计,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规上工业合计用能254.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1%,全面完成能源双控目标。

五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园区新增开发面积1125亩,新增基础设施投资6.37亿元。濮院针织产业集群顺利通过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动态考评,石门皮鞋产业成功创建省产业示范基地,屠甸工业区入围转型升级乙级园区。

六是“两化融合”进展顺利。新增“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6家,其中巨石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桐昆集团被认定为省总部型企业“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培育企业。

七是“退低进高”扎实推进。完成腾退工业低效用地1793.7亩。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项目34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1个、级项目5个,减少COD排放31.4吨/年。13个项目已实现“进高”,总用地489.2亩,总固定投资13.37亿元,亩均投资273.3万元。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工业强市”为主线,努力营造工业发展氛围。

一是抓队伍建设,强化服务能力。出台《违反效能建设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开展干部业务培训、理论学习和普法教育,提升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在全局营造争先创优、创建一流经信部门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规划制定,明确发展方向。结合工业强市建设,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为新兴产业和大企业明确发展方向,着力做强化纤产业、做大新材料产业、做特机械装备产业,引导资源要素向新兴产业项目倾斜。

三是抓政策引导,突出导向作用。围绕工业强市建设,出台《年工业强市建设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大两改两创、有效投入、平台建设、企业培育等工作力度,完善工业政策体系。同时,及时做好政策的兑现工作,进一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四是抓目标分解,强化责任考核。下发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对工业强市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综合评价等进行分解。强化部门与镇街道的联系对接制度,各镇街道、开发区建立了规模企业联系制度,实行责任包干。

五是抓运行分析,加强预警监测。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对全局性问题、共性问题的调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测性和有效性。制定有序用电方案,深化有序用电工作,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六是抓舆论宣传,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日报》、《日报》、《今日》等主流媒体加强宣传,定期编制《经信动态》、《市工业经济综合运行情况》、《市“退低进高”简报》等,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全市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以“两改两创”为抓手,努力引导企业提档升级。

一是推进“创新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召开管理创新推进会,深化管理创新服务活动,42家企业参加了试点,提高管理水平。举办企业高管研修班、“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论坛等,企业反映良好。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新增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37个项目列入省工业新产品开发计划,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计划,3项产品列为市装

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

二是推进“机器换人”,提高企业发展效益。出台《市“机器换人”“1+1”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机器换人”为载体,推进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提高生产率和投资效益。加快推进100个“机器换人”重点项目建设,全员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三是

推进“节约集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四节一利用”为重点,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对企业节能、节水、节材及资源回收利用项目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及时掌握企业用能动态;36个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项目有序推进,300多个清洁生产方案有效实施。

四是推进“两化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调整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引导企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创建“两化”深度融合试点。

五是强化企业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优化联审联办、模拟审批和服务代办,提高审批效率。结合“四联四强”建立领导联系企业机制,加强企业走访,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470多项,解决率达88%。深入开展“五项治理”和“三查”企业减负专项活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六是强化企业培育,加快提档升级。建立中小微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出台企业培育规模升级奖励政策,引导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优”方向发展,加快企业提档升级。搭建银企合作桥梁,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累计提供贷款担保10.4亿元。深入实施“双百工程”,在“撤地建市30周年”企业评先中,我市企业一举摘下“功勋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家”三项桂冠,数量居之首。

(三)以“有效投入”为重点,努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一是抓源头控制,提升投资质量。完善项目准入评估管理办法,提升工业投资项目整体质量。组织召开工业投资项目准入评估会议30次,共有348个项目进入评估程序;通过项目320个,准入通过率92%,总投资229.89亿元。

二是抓项目推进,提升投资效率。围绕项目“开工、竣工、投产”三个节点,加强项目跟踪联系,充分利用市级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制度和重大事项现场办公集中协调机制、职能部门跟踪服务机制、领导督查机制、项目集中开工等五大机制,高效能、针对性地解决项目推进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狠抓项目推进。

三是抓平台建设,提升承载能力。集中要素资源,以五大平台为重点,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启动濮院等一批创业基地规划建设,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加快工业设计基地建设,与**传媒学院签订工业设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高工业设计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水平,濮院320创意广场被命名为“市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四是抓招商选资,提升产业层级。围绕“产业配套”,突出招大引强选优,密切加强与重点商会、招商机构的联系,挖掘信息和资源,抓住上海家纺博览会、萧山投资项目对接会等时机,重点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带动型、基地型大项目、大企业开展招商,大力支持浙商回归,鼓励浙商创业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层级。

五是抓“退低进高”,提升倒逼机制。深入开展绩效调查,对全市4156家工业企业数据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并结合企业用地、产出、税收、能耗、排放和用工等综合得分情况分成ABCD四类,在用电、用地、项目审批、税收等方面拟采取差别化政策。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针对低效企业集中开展“十剑联动”、“百日攻坚”和“千企提升”三大整治行动,实现低效企业的倒逼提升。

**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要求

**年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我市党代会精神,以建设长三角新型工业城市为目标,以工业强市为主线,深入实施“工商强市”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攻坚克难、提质增效年”活动,围绕“经济改革激活力、工业强市领发展、有效投入增潜力、两改两创提素质、退低进高强保障、四换三名增效益、转变作风强服务”七大重点工作,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倾力打造工业的升级版。

二、主要预期目标

1.工业生产性投入:确保增长15%。

2.引进市外内资:确保80亿元,其中工业市外内资46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增长15%。

4.规模以上工业十一项经济效益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得分。

5.企业培育:新增规模企业100家以上,其中亿元企业10家。

6.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0%以上。

7.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10%以上。

8.单位GDP能耗下降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9.新兴产业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三、重点工作

(一)深化经济改革,激发转型活力。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转型升级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简政要减得干净、放权要下得彻底”的原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和前置条件,提升审批效率;深入开展“企业减负”,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税费减免政策,严格规范各类收费行为,助推企业轻装上阵;突出有效投入的引擎效应,完善项目准入评价体系,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全程服务;突出招商选资的支撑效应,完善招商体系,强化“产业链”招商、“零土地”招商,推动“招大引强选优”;突出主平台的示范效应,以五大平台为重点,集中要素资源,加快平台建设,提高平台承载力、产出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突出二次开发的倒逼效应,完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推进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分类实施倒逼提升、落后淘汰和转型升级。

(二)推进工业强市,引领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强市建设,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为主线,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重点,以强化平台建设、有效投资、龙头引领、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向创新驱动、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方向转变;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为主相结合,坚持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促进,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信息化相融合,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三)突出有效投入,增强发展潜力。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完善项目准入评价体系,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全程服务。实施“机器换人”重点项目160个,推广一批“机器换人”重点装备,树立一批“机器换人”示范典型,引进一批“机器换人”专业人才,培育一批“机器换人”智造企业,实现换企业、换产业、换增长方式的目标,力争设备投入占生产性投入的60%以上。突出产业招商,进一步加强优质资金的考核考评,引导平台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开展招商选资,引进更多优质项目,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有利时机,重点面向上海开展对接,力争取得新突破。

(四)实施“两改两创”,提升产业素质。深入实施“两改两创”“456”专项行动,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进、指导服务等途径,实现“四提四增”目标。督促各镇街道、开发区研究制定实施细则,细化量化各项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推进责任制;深化完善“两改两创”配套政策体系,加大对“两改两创”的扶持力度等。重点加快引导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提高盈利能力;加快推进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加快“两化”融合,推进“机联网”工程建设,着力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引进培育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队伍。

(五)加快“退低进高”,强化要素保障。着力加快制定配套政策,落实能源“双控”责任体系,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制定差别化电价、水价等相关政策,增加高能耗企业的生产成本,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运用财税杠杆,取消低效企业财政优惠政策和税收奖励,促使其退出或提升。着力把握“联动、攻坚、提升”三大环节,实施以“十百千”为主要内容的“退低进高”专项行动,为新兴产业腾用地空间、用能空间和环境容量,力争全年腾退低效用地1500亩。开展“十剑联动”,切实加大对列入提升计划但拒不制定和实施整改方案的企业,以及实施工作不到位企业的联动倒逼;开展“百日攻坚”,重点对推进工作中困难较大,难度较高的企业和项目集中攻坚;开展“千企提升”,通过企业综合排序,选出千家企业,分类别开展三年提升行动,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亩均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水平。

(六)实施“四换三名”,增加企业效益。积极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和“电商换市”,着力培养名企、名品、名家。以保企业、稳基础为主基调,完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加快企业提档升级,深入实施企业培育“双百”工程,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土大企业大集团把优质项目投在本地,稳心留根,做大做强;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指导,积极推动重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品牌创建和培育,争创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创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工业产品;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水平,培养一批懂管理、敢创新、能创业的优秀企业家。

上一篇:物流发展规划下一篇:小小幸福推普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