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梁祝赏析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交响乐梁祝赏析(精选6篇)

交响乐梁祝赏析 篇1

一)、呈示部、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结语

交响乐梁祝赏析 篇2

半个世纪前,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园里。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过程中, 何占豪和俞丽拿等人在当时成立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 以科研般的手段作积累, 这也为日后这部作品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和细节上的基础。小提琴被称为交响乐中“美丽的小公主”, 有着四条“会唱歌”的琴弦。不过, 韦尔汉根据巴赫咏叹调改编的“G弦上的咏叹调”, 以及帕格尼尼的罗西尼主题的《摩西幻想曲》, 都是在G弦单根弦上唱出动人的歌。这种创作技巧, 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何启豪的灵感, 并很快将二胡独有的滑指技巧, 融入到小提琴的演奏中, 并运用二根琴弦, 在技术上解决了小提琴演奏越剧曲调的问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体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集体创造的智慧。除了署名的何占豪和陈钢外, 其中很多感人的旋律和唱腔, 都是由当时的歌唱演员和乐师提供的素材, 而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民族化, 也同样出自于“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的共同努力。和声结构的互补, 一直是西方音乐相对东方音乐听觉更和谐更统一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过程中, 除了保持这种西洋式的音乐结构外, 更因为群策群力的成份, 而让它显得更丰富、更协调、更完美。

这首闻名中外的小提琴协奏曲采用奏鸣曲式, 取自于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 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现分析如下:

一、引子

音乐一开始, 随着弦乐颤音的缓缓流出, 演奏者以诠释出了优美、轻柔的旋律, 再由双簧管奏出主题音调, 这种过渡借鉴了越剧中的过门音乐, 把人们带进了空灵、柔美的旋律进行中。

二、呈示部

(一) 相爱

呈示部在一开始就在竖琴的伴奏下, 道出了几千年来永恒的爱情主题。这一部分的旋律特点不断上行又不断下行, 上行与下行不断交错进行, 一方面表达出了梁祝二人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与追求;另一方面, 仿佛又预示着这段感情并不会一帆风顺, 势必会历经挫折和磨难, 因此夹杂着一丝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 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 仿佛在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这一部分总体是美好欢快的, 描绘了梁祝二人相互间的欣赏喜爱之情。

(二) 连接部

连接部是小提琴独奏的华彩乐段。在这一部分, 乐队会停止演奏, 只留下小提琴独奏者充分发挥, 这是考验小提琴演奏者演奏技巧的一个关键段落, 难度较大, 也是众多小提琴演奏者纷纷挑战的经典乐段。它所具有的独特性成为了整部乐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 副部

副部是整部作品中最轻松、欢快的部分。第一插部采用活泼的小快板, 速度轻快, 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速度更为轻松欢快, 重在表现梁祝二人比肩同窗的欢乐时光, 幸福之情呼之欲出。速度是这一乐段表现的关键因素, 作曲家在此演奏者需采用轻快的速度、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来演绎活泼的情绪, 生动的景象。

(四) 结束部

乐曲采用惋惜的慢板, 与前面活泼欢快的旋律形成鲜明对比。作曲家在结束部巧妙地运用了两个休止符, 打造出了断断续续的效果, 细腻地描绘出英台面对前来送行的山伯感慨万分、欲言又止的复杂心情。

三、展开部

(一) 抗婚

这一部分在上一段慢板营造的梁、祝惜别氛围中, 突然闯进了大管和大提琴奏出的低沉音响, 并伴以震动人心的定音鼓, 夹杂着可怕的锣声, 似乎预示着不祥之兆将要发生。这是展开部的第一主题, 用低沉、震撼的旋律道出了封建势力的残暴。接着, 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 叙述乐英台的惊惶, 这是展开部的第二主题。

(二) 楼台会

曲调以越剧楼台会为创作素材, 讲述了梁、祝会面后互诉衷肠的感人画面。音调缠绵悱恻, 采用大提琴与小提琴两种乐器一唱一和, 种音色鲜明对比, 仿佛二人一问一答, 向人们展示了楼台会的动人画面。

(三) 哭灵投坟

独奏小提琴以散板的节奏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 将英台悲愤交加地扑倒在山伯的新坟前大声哭诉的场景展现了出来。此处, 小提琴吸取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 将英台悲痛欲绝的心情演绎到了极致。接着, 鼓、板、锣、钵齐鸣, 乐队以最强的力度将乐曲推向高潮, 将所有的怨恨、悲痛一并喷发出来。

四、再现部

再现部就是化蝶的部分, 乐队先以长笛以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 使音乐重新归于平静, 把人们从人世间的悲愤交加引向了理想的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下, 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难忘的爱情主题, 仿佛化为彩蝶的梁、祝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 诉说着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摘要:《梁祝》创作于1958年, 它是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也是中西艺术结合的经典之作。《梁祝》是很多人喜爱的小提琴协奏曲, 它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旋律有如一曲激昂的战斗号角, 又如一首如泣如诉的爱情悲歌。本文主要从创作背景以及乐曲结构上对《梁祝》进行了赏析,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参考文献

[1]李虻, 闫璇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J].琴童, 2009 (11) .

[2]张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与手风琴独奏曲《梁祝》之对比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 2014.

[3]仲军.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0 (4) .

[4]王芳.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解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J].希望月报, 2007 (7) .

[5]王冠.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中西结合方面的成就[J].大舞台, 2010 (10) .

[6]王娅娜.经典传奇之作——浅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性[J].东方艺术, 2009 (1) .

[7]付放晴.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J].贵阳学院学报, 2007 (24) .

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赏析 篇3

用音乐写故事——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赏析

摘要

倾听了多遍交响乐 童话《彼得与狼》,我现在想介绍一下这首很著名的故事音乐,以及创作这首音乐的作曲家,还有我听完这首音乐的一点想法,以及从这即将结束的选修课《欧洲音乐鉴赏》中所获得的收获。关键词 彼得与狼;鉴赏; 欧洲音乐 ;交响乐; 介绍

引文

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这首乐曲,因为这是一首很著名的儿童音乐,很多年轻妈妈也把它作为一首胎教音乐。它以明快生动的旋律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兴趣。说实话,在没上欧洲音乐鉴赏课之前,我是没听过这首音乐的,后来在课堂上听到了这首乐曲,一下子就被它轻松欢快的旋律给吸引了。课后就不停的寻找有关它的资料,还有一遍又一遍地听这首曲子。

《彼得与狼》及其作曲家的介绍

《彼得与狼》的作者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为儿童们写的,如童话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独唱歌曲《丑小鸭》以及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是普罗科菲耶夫于1936年春天完成的作品,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一部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同时也是前苏联音乐的典范作品)。这部作品内容生动有趣,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整首乐曲就是用音乐讲述了一个故事——

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

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很浅显易懂但又很有教育意义的一个故事,表达了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思想内容。很适合儿童的启蒙。既能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又起到教育的作用,从它创作以来一直都很受欢迎。

这首交响乐除了内容上很有特点,在演奏的乐器运用上也很有特色。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划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音乐技巧成熟,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全曲既有贯穿的情节,而又不是干涩地平铺直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段落不但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表达尽致的艺术魅力。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先队员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

曲中表示小鸟的主题音乐采用长笛高音区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使妈咪和宝宝犹如看见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唱着歌。(片段1); 表示彼得的主题音乐用弦乐奏出明快、进行性地音乐,生动地表达了活泼、勇敢的的小朋友彼得的机智形象。(片段2);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由与鸭子叫声相像的双簧管模拟。因此,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具有悲歌性,表达鸭子后来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惨命运。由于鸭子是善良可爱的,所以吹奏出的鸭子主题音乐也是优美动听的。(片段3);表示猫的主题音乐用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及塑造了小猫调皮捣蛋的形象。而低音区的跳音演奏则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神情(片段4);表示爷爷的主题音乐用浑厚、粗犷的大管徐缓地吹奏出较长的叙事音调,模拟了老人的唠叨,使妈咪和宝宝仿佛看到老爷爷唠叨样子。(片段5); 表示狼的主题音乐 用三只圆号来体现,从音色、音量和音调上,都有一种阴暗的感觉。妈咪和宝宝会感觉到这是反面形象的音乐。(片段6)。

为了使音乐更易于领会,富于独创性的普罗科菲耶夫别开生面地采用了交响

童话的新体裁,即一边用管弦乐队演奏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一边用富于表情的朗诵词,来解说音乐内容的情节。这部交响童话中有很多角色,如彼得、小鸟、鸭子、猫、大灰狼、老爷爷及猎人等。

精神的享受—我的收获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这首音乐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它。在此之前,我很少有有听类似的音乐,大多数时候听的都是流行曲。这首音乐带给我不同于现代流行曲的精神上的享受,它让我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来没有一首让我如此放松,忘却了所有的烦恼,纯粹以欣赏的心情来倾听完整首乐曲。这样故事情节性的交响乐让我觉得很新奇,听惯了各种腻味的现代流行曲,它的简单明快的旋律很珍贵。刚开始听,各种乐器模仿出来的动物声音就把我带入了一个单纯美丽的世界,有花,有草,有鸟叫声.......一切显得那么生气勃勃。我一遍又一遍 的听,仿佛进入到了彼得的童话世界,那一刻,心是那么平静,那么轻松,那么愉悦,凡尘中的一切污浊都被洗涤干净了。难怪它能成为很受欢迎的胎教音乐,我想每一个妈妈听到这样的旋律都能得到放松吧,而每个小孩听到这样乐曲都会快乐。这再一次体现了音乐是共通的,无论你来自那一个国度,无论你说的是哪一种语言,甚至无论听不听懂语言,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音乐都能带给人享受。

欧洲音乐鉴赏课的感受

《彼得与狼》只是这门课程的一次交响乐欣赏,除了这首童话交响乐外,我们也欣赏了其它很优秀的作品,如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命运的叩门声》、《历史史诗纪实——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祖国讴歌——斯美塔那交响诗“伏尔塔瓦河”》、《伤感的旋律——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芭蕾艺术的巅峰——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勃兰登堡协奏曲》........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很懂音乐的人,乐感也不强。当初选这门课程,也是基于想培养这一方面的素养。有人说,喜欢音乐,研究音乐的人都是高雅的,也可以说,音乐让人变的高雅起来。我本身是一个俗人,所以嘛,也来高雅一番了。淡出就是抱着这 4

命运交响曲赏析 篇4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欢乐颂》最为著名);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谩曲等。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于同个时代。

贝多芬生活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正是欧洲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交替的时代,受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影响,在他的祖国德意志,旧的封建邦主被拿破仑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而他的父亲是一个服务于科隆选侯的乐手,小时候就被父亲督促去学习音乐好子承父业。而他没有依附于某个亲王、公爵的宫廷,是一个独立的音乐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流派的创始人。《命运交响曲》创作于1805——1808年,与他完成《第三(英雄)交响曲》的时间相隔4年。在这4年中,他不但在创作活动中取得很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思想也逐渐成熟。当时正是贝多芬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他遭遇不幸的时期,但生活的磨练使他越来越坚强,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于是,他与命运英勇搏斗,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写出气魄恢弘,极为感人的《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音乐集中表现了贝多芬终生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欣赏完这部作品,我思索着,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命运,面对今后人生路上的坎坷与困难。

我们企盼人生旅途一帆风顺,然而现实生活并不都是那么尽人意,它是即有风和曰丽,又有惊涛骇浪;即有鲜花,又有荆棘。因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把握不稳前进的航向,人生旅途出现曲折或坎坷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坎坷有多少之分,深浅之差,大小之别而已。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如何对待人生坎坷的问题。

面对人生坎坷,不外乎三种态度:第一种是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像贝多芬一样)。这种人敢干向命运挑战,不怨天,不怨地,敢干抗争,愈挫愈强,百炼成钢,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第二种是消极颓废,自甘落伍,一旦遇到挫折,在困难面前,便全面崩溃,自轻、自贱、自暴、自弃。第三种是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这种人认为:祸福凶吉乃是天数,信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唯心论。于是逆来顺受,不抗争,不进取,麻木不仁,一句话“认了”默默的无所作为。

遇到坎坷不沮丧的人是没有的,只是有的人会由此永远不能振作精神,而有的人在暂时的沮丧之后,马上重整旗鼓,拿出更大的力量去解决困难。人生就是这样,它是一个不断奋斗,不断茫然,不断收获,又不断感到失落与不满的过程。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困难使人痛苦,人们不愿遇到困难,但是通过困难的磨练的确使人变得成熟,从这个角度讲,困难又不是坏事。“没有吃过苦就不知道什么是甜”,拜伦的一句名言“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通路”,说的就是这方面的意思。“患难见真情”,“贫穷出孝子”,这两句话也重点强调了在困难中可以表现出人的良好品质。我们无论是在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苦恼之中,都应该相信生活就是这样的,有时逢到好天,有时遇到风浪,只要你的舵掌得稳,人生的海洋通常都能安全地渡过而到达彼岸。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篇5

音乐是大自然开辟之初的一息,至万物纷繁不止的一股清泉。音乐家用心灵来谱写整个世界,亦用音乐来演绎整个世界。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悲凉而寂寞的,仅有能感知音乐的世界里生命才是丰富而多彩的。

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之后,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完美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

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可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最终,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谁是英雄?这是我们一向思考的问题。听了《命运》交响曲,我似乎明白了。英雄就是如此,永不放弃——永远战斗,尽管终究会死去。辉煌,铸就的不仅仅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里程碑。所以,一个英雄往往象征着一面旗帜。

英雄,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经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提高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经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梦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耳聋了。可是,音乐史也为他所改写——命运的身影被世界所关注。扣人心弦的前奏、不屈抗争的旋律、和缓缓倒下时的庄严,是不可超越的经典!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而贝多芬本人无时不冲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十分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期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从而,写下了《命运》。

此刻的人都很喜欢摇滚,《命运》虽不是摇滚,但它的震撼是摇滚乐难以企及的!灵魂的警醒,不是摇滚在昏昏欲睡时的嘶喊所能替代的………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赏析 篇6

在听这首交响曲之前,我看了一下创作背景,了解到,贝多芬热爱大自然,这首交响曲是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产生创作的灵感。贝多芬在总谱的扉页注上:“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这给我们感受这部交响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第六交响曲》描绘的是一幅对大自然,对农村生活的描写,我怀着一种期待之情,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田园之景。

音乐开头的部分,旋律是那么的轻盈,感觉就像是在深夜里听到的虫鸣,亦或是一阵飘渺的微分迎面袭来,那种温暖和清爽之感游荡在心间。之后的连续三连音就像是虫再叫,虫鸣声此起彼伏,在宁静的夜里缓缓向远处飘荡。在接下来的弦乐和管乐先后奏出,仿佛是在一唱一答,充满了和谐之美,在整个第一乐章中,那描绘的画面有的是在田野上漫步,有的是在溪边听小河的流淌声。就像贝多芬给这第一乐章所起的标题《初到乡村时愉悦的心情》,从这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愉悦和舒缓的心境。在第一乐章结尾处,又出现了三连音,这好像是作者在这悠然自得环境中那份愉悦心情的增强。

上一篇:写给女儿的箴言下一篇:学校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