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教学感想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十一月教学感想(共11篇)

十一月教学感想 篇1

日期:2014-11-30 来源:虹桥外国语学校 教师:杨明明

“今年的秋天不一样”这本是一句风靡一时的广告语,但是对于我而言,今年的秋天的确不一样。

六月的毕业典礼结束之后,我由一个学生转化成了一名教师。在虹桥外国语学校,我真正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脚踩讲台,手拿粉笔„„

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进入了教室,心里多少会有些紧张。面对着学生们稚嫩的脸庞,我感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我的信任„„“上课”“老师好”同学们集体起身行鞠躬礼„„说实在的,相比于刚刚从教的我,也许年龄可能跟他们自己的哥哥姐姐年龄相仿,如此深深的一躬,让我感触颇多,同时也让我瞬间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随着他们徒步太子冢,出了学校,孩子们的心灵才真正插上了翅膀,飞了起来„„他们放声大笑,开心拉歌„„此时此刻,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欢喜与激动,相信虹桥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全班26名家长基本上全部出席。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正如一位家长所说的那样,很少有时间能与父母相处。在班主任白老师精心的策划组织下,不少家长被班主任的一片肺腑之言所感动,纷纷说出了自己对孩子的心声,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我知道,我们七三班的家长会是有意义的,是成功的„„

„„

十一月教学感想 篇2

后“茶馆式”教学在本刊的连载已有十期,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本期我们将刊出后“茶馆式”教学中基于文化认同的学校教学管理,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对学校管理的认识出发,阐述后“茶馆式”教学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此外,我们还将本次后“茶馆式”教学观摩的经典课例及教师反思一并附录,以飨读者。

我校推进后“茶馆式”教学是一项几乎关联到每一个教师和每一天教学的大事,推进顺利与否不仅决定于这种教学的本身,还必然涉及与其相匹配的学校教学管理。本文试图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对学校管理的认识来阐述后“茶馆式”教学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一、后“茶馆式”教学的学校管理难度

新课程推进十余年来,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上海与全国一样出现了许多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策略、模式、方式和方法,这里略加分析。

一是有“以学论教”“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等多种课堂教学理念。“以学论教”,有一定歧义,一种理解为以学生的学来研究教师的教;另一种理解为以学生学会的多少来判断教师教的优劣。“为学而教”也有一定歧义,一种理解为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另一种理解为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忽略了在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发展。不会产生歧义的恐怕只有是“以学定教”。然而,对以上这些课堂教学理念的分析,不会影响课堂教学转型的总趋势判断和核心理念建构,即过去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现在不但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二是有“学材”一说,有人把目前的教科书全部称作教材,为了让学生先学,学生在某些地方有困难,就要求教师把目前的教科书全部改写成“学材”,改写成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材料。其实,上海在上世纪60年代就出过一整套数理化等学科自学丛书。为了编写这套自学丛书,汇集了当时上海在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比起这套教材,可能今天很多学校编写的所谓“学材”很难超越。也有人认为,自己编写“学材”更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其实不然。就在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之间也有差距,同样的“学材”,有人看懂,有人看不懂。教科书既是教材,更是“学材”。本班学生,如果在先学上有较大的困难,可以用提示、问题、资料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先学。今天的教科书是给教师看的,更是给学生看的。但是,编写“学材”的意图值得肯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先学。

还有“学案”一说。提倡者认为,过去教师教学设计都是“教案”。因为提倡“以学定教”,所以要求教师从过去写“教案”到现在写“学案”。应该说,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其实,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叫什么名称,教与学也分不了家,“教案”和“学案”,两个名称都可以,称“教学案”可能更加完整,其目的是希望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情。对于“学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教师把“学案”几乎变成了学生的习题集,那就走入歧途了。

目前,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法。如杜郎口中学提倡“预习展示、反馈达标”,泰兴市洋思中学提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许多教师也到这些学校去观摩、学习过,但往往只看到了形式,没学到本质。如有人去参观了杜郎口中学,注意到集中于教室周围的黑板,回到自己学校也在教室墙壁周围装上黑板。这样照搬形式,收效自然甚微。其实,以上列举的这些教学的本质依然是关注学生的学,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后“茶馆式”教学认为:“学材”“学案”“学习设计”以及全国有影响的教学,虽然出现的名称不同,改革的侧重面不同,出现的模式、方式、方法不同,但发展的方向趋同。在“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下,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或多、或少,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用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试图颠覆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从以学科为线索的逻辑结构变成以学生的学为线索的逻辑结构。例如,这些教学法一般都强调学生先学。其实,这就是以学生的学为线索的逻辑结构的前提,正是符合了“最近发展区”阐述的第一个发展水平:“学生能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交给的智力任务。”然而,往往又以一种教学模式来涵盖所有的课堂教学,这样会出现四个问题:1.怎样适合学科特征?2.怎样适合学段特征?3.怎样适合课型特征?如数学中有概念课、练习课、复习课,物理和化学中有实验课,语文课中有作文课等。4.研究性学习怎样进入?哪些值得用“书中学”的方式?哪些值得用“做中学”的方式?这样,必然会产生的问题就是:一个教学模式带来的优势是操作容易,但无论哪种模式一定也有它的适用范围,用一种模式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后“茶馆式”教学从改变课堂教学设计逻辑结构的高度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但是没有确定某一固定的教学模式。自然,操作性就远远不如前者,期望后“茶馆式”教学能像办连锁店,那就完全没有可能了。对教学管理,特别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必然会造成更大的难度。

二、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

成思危先生认为,20世纪是由经验管理进化为科学管理的世纪,21世纪则是由科学管理进化为文化管理。纵观学校管理的发展历史,为适应不同历史时代的要求,也曾经出现过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过程。

首先是经验管理。学校的经验管理是伴随学校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管理者凭借经验和权力来进行管理,其特征是管理手段行政化,管理方式具有强制性,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忽视理论预设,缺乏科学性。

其次是制度管理。学校的制度管理模式是20世纪初在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人的管理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是借鉴了企业的科学管理。但在实践中又常常会把学校的科学管理演变成制度管理,认为现代的科学管理就是制度管理,把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画上了等号。这种管理模式过于强调标准化而忽略了人的灵活性和复杂性,过于强调制度的刚性管理而忽略了文化的柔性特征,过于注重了某一方面的高效率而忽略了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人作为主体在管理中被弱化,在学校管理中出现“物本主义”“事本主义”“管理主义”的倾向。

最后是文化管理。学校文化管理是继经验管理、制度管理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学校管理。它不是对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的简单否定和取代,而是一种整合和超越。因为科学往往是对经验的归纳与抽象,制度也往往是对经验的一种提炼。同样,文化管理不可能不包含管理者的经验,文化管理也离不开必要的管理制度。然而,从学校的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却是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管理就是通过组织文化的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来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文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试图实现特质与精神、理性与价值、个人与整体在管理中的事例与统一。对学校而言,文化管理即以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为人生幸福奠基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创造独树一帜的学校文化,将个人的发展与团体的发展并联接通,形成共同愿景。

学校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对课堂教学管理也存在三个层面。经验管理,表现为学校的领导以自身的学科教学经验就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管理的依据。制度管理,表现为学校领导已有一定的归纳与提炼,对课堂教学已有了制度层面的要求,如规定学校领导一周听几节课,要收备课笔记等。通常这种管理方式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但往往过于宏观,教师不知如何操作,或者过于统一,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全校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学材”等。文化管理有了学校一致的课堂教学改革价值观,也有统一的操作的要求,同时又给予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教学智慧的空间,努力向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方向努力。

三、后“茶馆式”教学必须基于文化认同

后“茶馆式”教学是从段力佩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它继承的不是八个字的教学模式,而是“茶馆式”教学的最核心的内涵。一是颠覆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从以学科体系为线索,变成以学生的学为线索;二是以“议”为核心,强调教学的对话。对话包括与自身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客观世界的对话。同时,后“茶馆式”教学又有三点发展:一是教学的方式更加完善,从“书中学”一种学习方式,变成“书中学”与“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并存;二是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不确定读、议、练、讲、做等方法的用时,不拘泥读、议、练、讲、做等方法的完整,不规定读、议、练、讲、做等方法的顺序,但强调“学生先学、引导暴露、共同解疑”;三是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即以提高教学的效能为导向,且效能强调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同时,提出了与此相匹配的两个关键干预因素:一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二是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毫无疑问,这样的后“茶馆式”教学,既有十分严格的“法”,又给授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留有了很大的教学智慧发展空间,即教无定法。

后“茶馆式”教学确定了学生先学,但没有规定怎么先学,这样,教师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先学的时段。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上。课上还可以分段进行,即一次先学,也可以多次先学。如果课上多次先学,既可以是内容的划分,也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层次要求的划分。

先学的方法。可以是先读,也可以是先练、先议、先做等。如果是一堂教学的练习课,完全可能是先练,然后议,之后是讲。当然,这里的练,可以是一次练习,也可以是分次练习。

先学的用时。后“茶馆式”教学不作具体规定,完全由教师依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基础加以确定。

先学的形式。学生先学可以是学生个体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学生群体通过讨论之后完成,也可以先个体,后群体,从而综合地完成。所以,后“茶馆式”教学的学生先学,也可以是在最近发展区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上,也可能已经进入了最近发展区的第二个发展水平。

先学的方式。可以是“书中学”的方式,也可以是“做中学”的方式。

先学的辅助。先学的辅助又是多方面的,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识字不多,怎么“先学”?所以,一开始主要是教学生怎么先学。如何识字,如何记字,如何写字等。同时,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如何开展讨论,如学会倾听,学会发言,学会归纳等。这样教我们的学生怎么先学还可能出现在各年级的一些起始学科上。如初学物理,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物理实验的设计,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有的不是起始学科,但是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也应该教我们的学生怎么先学,如小学四年级时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再如教科书的内容有的学生可能看不懂,后“茶馆式”教学没有要求我们教师去编写“学材”,而是结合教科书,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引导、资料等。

同样的,引导暴露、共同解疑也必然是多方面的。这样,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后“茶馆式”教学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教学。因此,推行后“茶馆式”教学,如果停留在制度管理的层面上就显得远远不够。它必定是建立在教师对后“茶馆式”教学的文化认同基础之上。

不同课堂教学的改革定位,可能就有不同的课堂教学管理。确定一种教学模式,确定一套固定的教学课件,操作自然容易,完全可以实行制度化管理。但后“茶馆式”教学不处于这个层面,需要的一定是文化管理。这里有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但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照相机有各种级别,第一代“傻瓜机”,操作最容易,因为这一代“傻瓜机”只有一种模式,操作最简单,使用、管理最方便,推广也容易,可以类似工厂化的机械操作,什么都能拍,只是在许多场境中效果不理想。第二、第三代“傻瓜机”就有多种模式的设定,适合的场境也在扩大。当然,专业的摄影师一般都不会用“傻瓜机”。课堂教学远比照相机的使用要复杂得多。后“茶馆式”教学仍在不断地探索中,或许今后也会出现教学模式,但这个教学模式一定不会只有一个,而是多个,同时还要阐明适用的年级、学科、课型和学习方式等必要的条件。

四、推进文化管理的若干方法和途径

这里从几个推进的过程谈起。

1. 全校教师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的撰写

我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设计的采集,要求每一个教师交一份自己认为符合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我校把它们汇编成册,并发给每位教师。每收集一次,由学校校长、副校长作1~2次点评,发现闪光点,指出问题,谈出学校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期望。这样做到了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交流。

2. 所有行政人员参与教研组、年级组校本研修活动

这种做法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关键是行政人员(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在校本研修中的地位与作用,如果仅仅只是个旁听者,意义不大。因此,我校把行政人员参与教研活动作为取得进一步文化认同的必不可少的平台。

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要到我校听课,我校决定由中学数学组开设其中的一节课。由于我校要求人人都上公开课,按序排队,以这样的要求,上课的是初一年级组的陈老师。当时学校已经临近学期结束,按正常的教学应该上“实数运算的复习”。我校的校长、副校长两次参加了数学组研修活动,经过讨论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我校已上过相当数量的数学公开课,但还没有上过数学运算的复习课,有难度,但不改变教学内容,迎难而上。

2.学生的基本学情是无理数的基本运算已经掌握,但是会出各种不同的错误。这其中有粗心的原因,更有基本概念没正确把握的原因。

3.可以用两种不同的逻辑线索进行设计,一种是由教师出5道典型的实数运算题目,由易到难排列,一道道讲,当然其中也可以插学生的回答、学生的议论,主要还是教师来讲。另一种是教师出两张试卷,尽可能反映出学科要求和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做一张,小组议一张,大组讨论一张;再让学生做一张,再小组议一张,大组讨论一张。这恰恰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逻辑结构,一个是学科的逻辑结构,另一个是学生学的逻辑结构。经过讨论,教研组一致认为选用后者。

教学观摩结束之后,佐藤学给予很高的评价,市、区教研室的学科专家也给予很高评价。教学的成功既有授课教师及教研组的努力,也有校长、副校长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大家结合具体的教学,进一步统一了对后“茶馆式”教学的认识。

写作教学之感想 篇3

感想一:要想训练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认识作文的重要性,我指导学生说:语文学得好不好,就看你的作文写得怎么样。教育学生明确训练作文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就为写好作文作了铺垫。

感想二:写作有了兴趣后,接着让学生多看书(课外书包括课文)多记,好的课文当然要熟练地记下来,又要从书中勾画出好词好段落,争取读熟背会,再摘录到摘抄本上,这样写文章就有了基础。

感想三:在这里同时布置学生每周写三则日记和一则周记,不管他写的内容怎么样,字数要一页左右,并且作业要整洁。另外,老师要不定期地批阅,最多不超过一周时间,目的:这种作业给学生留点自主轻松的余地。

感想四:在训练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以教科书为重点,在授课中,抓住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落深入理解,把好的修辞手法展现出来,让学生去探讨感悟,并且能举一反三,熟练应用。学了生字,引导学生扩词,多多益善,并且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词说话。再把说的话进行描述,如:动作前面加上恰当的词,这样句子就变得具体形象,勾画事情时用上关联词语,使句子更生动、更精彩,这就体现了我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语文教学法宝。

感想五:写文章也好,写句子也罢,都离不开内心思想,每一句话、每个动作,都是由自己的心思表现出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比如:作者写一个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时,是喜出望外,专心地听,怕记不住还写下来。可写另一个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时,垂头丧气,她耳朵在那听,眼睛还在注视其他。所以,在写作之前,立意要鲜明,然后围绕“你”的意思来写内容。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再加上优美的词汇、恰当的修辞和生动的语言,文章就会更精彩,更有骨头。

十一月教学感想 篇4

“十一黄金周”对于我们早已不陌生,我看到好多报纸都在披露外国媒体对此的兴趣并不降温,好象借此了解现在的中国似的,突然想到自己也从来没有发表过对自己的祖国节日的见解,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应该带头关心下属于自己的文化东西,以此来认清当前时势,好为以后振兴中华而打好思想根基。

“从热闹中感受发展,从拥挤中看到挑战!” 整个世界就是这样评论我们中国黄金周的,那我也从这开始讲。

一、从热闹中感受发展,相信大家应该有目共睹近20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如今的我国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也感受到身边的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而且我们也在追求精神生活,黄金周的由来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我国政府同时也意识到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加注重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和“八荣八耻”就是例子,人民的利益已经成为第一要务,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美德。同时,我国也充分利用黄金周的契机:使其旅游产业尽快成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家乐的兴起就是旅游业带动。

二、从拥挤中看到挑战,“人满为患”的由来就可以看到旅游景点面临的情况:面对蜂拥而至的人群,导致了旅游交通苦不堪言,同时人群所遗留下的垃圾大大地破坏了自然等等。其实,我国在巩固“黄金周”的经济方面,已经下了很大的努力,就拿政府下大力度发展基础设施、交通、物流以及旅游服务等,但也看到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毕竟我们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国家,看看黄金周的拥挤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挑战,也要相信政府的能力。说起这,我想到了一个自己国庆期间到兵马俑遇到的事情:那天,我和几个朋友参观完陈列厅出来时,顺手把一张刚才门口发的传单往垃圾桶一扔。就在此时,我们几个听到“看看人家大学生哥哥多懂事,你怎么能把东西乱扔呢?”,就回头一看,一个中年妇女正对一个小孩子指着我们说着。只见那小孩好像懂事似的,忙慢跑过去把不远处的一张传单捡起来,对着他妈妈把单子丢进垃圾桶,然后向我们微笑,好像是跟我们说他也做到了。对此,我们纷纷伸出大拇指,也向他们母子微笑了一下就走开。经过这事之后,我还对那句“大学生哥哥”的称谓记忆犹新,但仔细一想才发现到其中的原因:因为就我看来,先是在黄金周的人群当中,学生人数差不多占半数,而学生人群中又以大学生为主体,再则大学生可是祖国的未来,将来就是祖国的主人,更应撑起保护家园的大旗,争做第一先锋,为中华之强大而作为。所以,我在此也号召大学生不仅应该在黄金周期间作为旅游者的榜样,而且更该在每天的生活中处处有种意识,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人民一个好榜样。

以上就是我对“十一黄金周”的一点浅谈,以此向党组织作思想汇报,还望党组织给以指导,有改正的地方,我当认真总结和对待,力争做一名出色的大学生的带头人。同时,也希望各位朋友能给我多提意见,我会认真听取,并在实际行动中给予答复.汇报人:xiexiebang

十一月份教学反思 篇5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接触,有些学生会认读,并掌握本单元所要求的内容,有些同学对钟表的知识不会,在课堂中学生是第一次认识钟表与时间因此,在本节课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问你们喜欢水果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水果,数出你喜欢吃的水果,好不好?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有让学生抓花生米先估数,再数数,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如同学数水果数量时,及时问你是怎么数的?除了一个一个的数外,还可以怎样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我在教学整时的认读时,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了几个特殊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互相认,小组说,主动探索,发现规律。这样的设计及有意识的板书,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相对容易的发现看整时的方法,同时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为半时的学习作好铺垫。

十一月教学反思《狼和小羊》 篇6

福鼎市实验幼儿园 肖娅

故事《狼和小羊》是一个适合中班年龄幼儿表演的文学作品,文中的角色人物个性鲜明,故事主线清晰,排比句式较多,易于让幼儿巩固其中生动的对话,表现动物们的心理特征。故事的趣味性强,动作也比较丰富。我将这个文学作品几次研读后,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完成目标。本阶段已经是第三次指导了,在前两次的基础上,幼儿对故事内容比较熟悉和理解,对话也基本能掌握。我将本次的游戏目标鼎为:

1、在多次感受和学句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表演。

2、基本上能掌握语言表现手段,学会做动作,并注意语气的区分。

3、学会利用辅助物布置场景表演。

在活动的开始时,我让幼儿先复习了故事,并重点讨论几个角色的对话和动作应如何表现。学说对话及动作,要求咬准字音,做出动作和表情,重点练习动物的律动,咬准字音。在幼儿加以练习几次之后,我出示一些辅助物,如用一些丝带来替代小河,大树、房子等背景图。让幼儿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表演,促进幼儿情绪的流露,尽快投入到故事的表演当中去。在幼儿的表演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完整地复述对话,也做出了相应的动作。有一组孩子还为了如何更好地表现角色,还停下来商量起来。我去一听,原来几个来帮助小羊的动物朋友为躲在哪里犯愁,开朗说:“我把这把椅子当成是灶台吧,我躲在旁边。”卢婧说:“我们要安静一点,要不就被老狼发现了。”。。。幼儿的表演虽然不是很流畅,但是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故事作品当中去了,把自己当成了一只小羊、小狗和老狼。孩子们的表演也感染了我。

分析与反思: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方法上强调:“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总而言之,他非常强调”做”的重要性。他从学习的原则上说“事怎样做就须怎样学”。教学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合一”在这里并非等同,而是相和、统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的说明”。学教和做都统一于生活,学教和做要相互依存,没有学教也不可能有做,没有做,也就没有学教。学教是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工具,做是学教的中心和基础,三者是实现一个人创造性教育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个教育理论十分受用于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在语言领域中,一味地讲故事已经不能够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而要利用和调动孩子丰富的生活经验,所有学的东西都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合理的运用和支配。

在本阶段的游戏活动中,我为了让幼儿能有所提升地表演文学作品,并掌握其中的语句和动作,我没有让孩子死记硬背,而是一同与孩子商量讨论,自己利用辅助材料来创设自己所需要的空间背景,自己商量角色的走向,为了更好的融入到角色中,让幼儿在表演中反映现实生活。幼儿在这么多情景的牵动下,非常自然和谐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小班化英语教学的实践感想 篇7

一、在环境设置上力求要有特色, 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首先, 教室的环境设计是以适应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 让教室变的不在是教室, 我让学生的课桌根据实际需要随意摆放, 经常变动, 既有小组式的集中摆放, 又有分散式的摆放, 在空间的上使学生感觉到不受约束, 有利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其次, 我把讲台设置在教室的一个角落, 而不局限于孩子中间和孩子之外。让教室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讲台。其他电教、生活设施也要围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这一主导思想, 让学生看着舒服, 用着愉快。

二、教学力求要有特色,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实践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小班化教学为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满堂灌”, 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传递方式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活动互动等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展。

(1) 课前参与教学。“课前参与”是通过一些预习任务的布置, 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使学生不仅知道预习, 还要知道预习什么, 更要获得“怎样预习”的技能, 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在日常教学中我通常会注意这几点:

(a) 预习常规:如在文中划出新词、听录音或标出音标试读、晨读要求、或按要求调查、收集课堂讨论或活动的材料。

(b) 预习导学:如要点设立、引导学生看书思考;难点辅导, 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等。

(c) 预习自测:学生对预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课前心理准备: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一上课时, 第一步就把这些问题抛给各个小组, 让他们通过讨论把在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组内和组之间的研讨解决, 不能解决的再由教师点拨。

(2) 开展小组竞赛。通过开展小组间的竞赛, 才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动力资源。让学生人人参与, 个个动起来。

(3) 课外拓展训练。英语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展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

如:英语角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规划, 里面有各种英语有关的画刊、报纸、书籍, 学唱外语歌曲, 观看外语大片, 制作小手工, 做游戏;举办手抄报评比, 确定主题制作手抄报, 并在学校橱窗展出。

2、鼓励教学——让英语“乐”起来。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金矿。”小班化教育中有限的学生人数, 充足的教师资源为教师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也让能够对每个学生进行及时、恰当、有效的评价变成了现实。小班化教学中及时有效的评价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 从而挖掘学生的创新激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实践中我还注意分析学生的个性, 分析潜能没有发展的原因, 调动内因, 让学生自己对自己不满, 自己和自己“打架”, 在“打架”中不断发展自己。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那些成绩平平, 在集体中毫不起眼的学生, 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身手的机会, 显露才华的舞台, 使他们建立起自信, 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合作教学---让学生“活”起来

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它凸显的是同伴学习以及团队成长的重要性。我们的合作教学如何在课堂上让合作学习发挥其最大作用, 这不仅仅是“合作”这个指令那么简单, 也不只是仅仅是几个学生围坐一起这么直白, 它虽然只是一种教学方法, 但其操作内容却很深远。

(1) 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挥”即小组成员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经验知识, 为完成小组任务自由地发表看法、见解和观点。比如学习films时,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在组内讨论, 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说出他们喜欢的国内外影片, 然后开展小组间竞赛。竞赛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自由地说出各自知道的影片, 并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归纳出来。

(2) 让学生轮流发言。这一方式是指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小组任务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教师就“Why do we protect the wild animals?”这一中心问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 然后组内轮流发言, 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 相互补充, 得出更好、更多的答案。之后开展小组间竞赛, 评出优胜组。

因此,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 都能得到鼓励是每一位老师值得一试的方法, 给孩子以更多的爱心与耐心, 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情境教学——让思维“跟”上来。

利用小班化优势, 发挥好英语教学中的情意效应, 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怎样才能发挥好英语情况效应, 激活课堂, 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创造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而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小班化模式为外语教学中创造趣味性情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更给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舞台。

例如我在9Aunit 3时, 针对这一单元主要内容为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一主题, 我设定了这样一个情境:将全班24人分为4大组, 分别创设:Family members, Friends, Teachers and students, Neighbors四种情境, 让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设计各组的characters (角色) , 并设计出各角色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展示出他们的困惑所在。在这一活动环节中, 学生们都兴致勃勃,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努力把他们的问题设计得最有吸引力的。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们既预习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学习了如何根据情境编对话, 也体现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式教学之感想 篇8

——苏霍姆林斯基

一、探究式教学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

曾经亲临现场听到一位特级教师这样来上高一地理中的《水循环》。

多媒体展示问题

1.水循环有哪些环节?

2.水循环的原动力是什么?地球上的水会有用完的一天吗?

3.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吗?

4.水循环为什么能缓解不同纬度间的收支不平衡?

5.海洋水循环很大,为什么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

学生分组看书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师:哪位同学可以上来画水循环的示意图?并写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学生主动上来画图,刚开始模仿书上,画得很具体。

师:你能更加简练地表达水循环吗?

生:……

师: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黑板上画的作品?

生:……

师:说得很好,你能上来补充修改吗?

【分析】

这堂课感觉轻松,同时探究氛围贯穿全场。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师时刻尊重学生

一开始看到授课者的问题,感到欠条理,问题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后来才知道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书本自己提出来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水循环》在高一地理中难度不大,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能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还能从中体会环境保护的情感,如珍惜、节约水资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教师的信赖、期待、鼓励、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

2.适时的学习评价

这位特级教师经常在课上使用这样的语言,“你真了不起”“你的见解很独到”“大家再考虑考虑”“有没有不同意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挠得学生心中痒痒,思维一直处于亢奋状态,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只要从旁稍加点拨,学生便心领神会,不时还能有出乎意料的精彩表现。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处于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自由创造的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教师强大的驾驭探究式教学的能力

这堂课从传统的环节来说,没有明显的过渡,也没有教师的侃侃而谈,但依然能看出教师深厚的基本功和专业积累。整堂课以学生的问题为串联,教师只在学生普遍存在疑问的重难点上拓展提升,不断引导学生自己来获取知识。如水循环的示意图,让学生自己概括画图,并进行评价,不足之处继续让学生来补充修改。在讲人类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中,联系生活拓展了省运会就用了技术干扰降雨。黄土高原地区为了改变下渗环节,挖了“鱼鳞坑”,教师还画出示意图,这充分体现了教师渊博的知识面。

【案例二】

同行推荐了一套省获奖的优秀课件,怀着忐忑与欣喜的心情,上了高一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

师:我们丹阳也种水稻,大家如果想知道水稻在中国哪些地方可以种植,要先了解哪些信息?

生:水稻生长的条件资料;中国具备这些条件的地方。

课件展示:图1:水稻生长所需的光、热、水条件

图2:中国年太阳辐射分布图

图3: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图4:中国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

师:为了简化研究步骤,以上哪两幅图可以不做分析?

生:“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因为1月我国多數地区气温较低,水稻无法生长,除了南方少数地区。还有“中国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因为中国大部分区域光照符合水稻生长。

师:图3中,水稻生长需年降水量大于700 mm,中国哪些地方符合?

生:黄河以南,东北。

师:图4,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哪些区域不可以种水稻?

生:青藏高原,天山,东北部分地区。

师:把图3和图4叠加,中国哪些地方可种水稻?

生:中国南方普遍可种水稻。

展示:中国实际水稻分布图

师:和刚才的理论图相比,有共同点吗?请大家说明什么是影响水稻分布的主导因素。

生:气候。

师:大家仔细观察,实际图和理论图相比有哪些不同点?说明哪些因素也影响水稻的生长呢?

学生讨论。

师:刚才大家讨论了水稻生长的区位,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社会经济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还有技术条件。

【分析】

1.体验成功

本课的思路是分析案例—推理结论—学以致用。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就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并进行积极思考,并且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共同探讨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进行辩论和对话,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部分学生表述一个问题,其语言的准确性、通俗性真是恰到好处,令人拍案叫绝,老师也受益匪浅。

2.反思失败

(1)学生方面

本课的前半段课堂十分热闹,到后来冷清不少。原因是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非常薄弱,虽然经过初中会考,但多数是临时记忆,高中已忘得差不多了。部分学生对中国地理区域知识相当陌生,要跟上课堂节奏很困难。学生长期在教师“一言堂”的氛围中,一下转入自主探究,适应了。

(2)教师方面

首先,本人备课还是不够充分细致,没有事先布置难易适中的预习任务,课堂问题也没有完全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其次,首次尝试这种教学方式,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欠缺。

二、对探究式教学的看法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对于进行课堂探究式教学,本人有以下一些浅显的想法:

1.培养教师正确的观念

传统教学某些观点认为只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书本知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都是可行的,甚至可以直接把结论给学生。地理教师要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特别是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职业能力,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仅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需在关键处加以指导或点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合作探究还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构建民主和谐的关系,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能看作是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的和不断的建构;也不能看作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了的,因为客体只有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能被认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则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十一月教学感想 篇9

大班主题活动《秋天的畅想》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许多的变化叶子变黄了果子熟了。而这些自然界的变化也正是教育引导孩子的良好时机。围绕“金色的秋天”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在秋季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学习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乐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通过散文诗《秋雨》《秋天真美丽》让幼儿初步感受秋天的美,音乐游戏《秋天》让幼儿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节奏和初步表现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孩子们还各自从家里带来了各种种子食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幼儿了解了秋天是一个丰收、收获的季节。

在孩子们初步认识秋天来临后我们还带领幼儿去秋游带领孩子们走进田野观察田野里的农作物及农民的劳动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秋天的认识回园后孩子们运用了丰富的画面记录下秋游的所见所闻并能大胆用语言讲述。在快乐的秋游活动中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身体。我们还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忙收集落叶、种子开展了美工区——“树叶创意画”“种子贴画”等虽然作品稚嫩却无不表达了对秋天美的感受。

安团实验学校十一月份教学总结 篇10

安团实验学校十一月份教学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安团实验学校十一月份教学总结一、好的方面1、课堂教学多数教师能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做到精讲多练。课堂上能时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严格。2、作业批改能一如既往,做到快速高效,有等级评定、批改日期、二次批改,作业讲评有记录,辅导学生积极、主动。3、积极充实博客,对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部分教师的博文值得学习,如夏校长针对行风评议进行了反思、卞雄老师针对期中考试进行了反思、高主任针对趣味运动会进行了反思、刘淑芳老师的农村老年音乐教师有感、苏艳丽老师参加《湖北省第八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的学习感受等,老师们可以登录学校博客网教育教研栏目学习。4、各教研组均开展了集体备课,网络集体备课的探索模式已经形成。5、体育组积极参与上级活动,苏艳丽老师的“三个一评优”课案获得省二等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二、推门课反馈本月推门课活动得到各位领导和教研组长的高度重视,均听了课并上交了书面小结。各位领导反馈意见如下:1、亮点:小学理科组刘延菊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活学活用”,师生互动,当堂检测效果好;小学文科组刘春玲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特色。教师首先教给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熟读--揣摩--品读”,然后指导学生按此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思路清晰,尤其是“读”的特色明显,反复读有利于学生弄懂文意,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悟、去感,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了提升,听课的领导均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有特色的文言文教学课,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有效、高效;中学文科组王平老师执教的短文两篇,作为老教师,教学思路开放,课堂上还位于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尤其是学习小组长领头,组织学生讨论做的成功,我们能看到每位学生均能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此节课上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均得到培养,我相信这节课上每位学生均学有所获;中学理科组的实验教学,教师均能充分创造条件,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再就是一课一测效果明显,能达到快速高效目的。2、整体感觉:(1)高效课堂在逐步实施,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2)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地深入,并体现在课堂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还主动权给学生,大多数教师均能做到一课一测。(3)在听课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引起老师们的重视:A、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纪律,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上来,有的老师在组织教学环节上重视不够,本月23号我和德育室袁主任查课堂教学时,初中部只有八年级、九(1)班效果良好,其他班级均有学生在下面开小差。B、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师传授知识点不能繁杂,师要善于梳理,把握教学重难点,做到胸有成竹,让学生在一节课上真正有所收获。C、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在讨论中,有的学生只当听众,指望别人发言,缺乏提取有用信息、归纳整理结论的.能力,要让学生懂得怎么学,包括如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等,对学生“授之以渔”,师才能教得轻松愉快,学生的能力才可以得到提升。D、反映有的老师不愿接受推门课。三、教导处抽查情况反馈1、作文备课和单元检测情况;本月抽查语文教师的作文备课和英语组、理科组练习课检测评价课,结果显示:语文组大作文均能达到5次以上,有范文指导,学生作文均能全批全改;练习课检测评价课每位教师均有,但大多数不达标,单元检测只考了2~4次,反映在期末复习时用,这与上级领导主旨相悖,既然是单元检测应一单元一检测。2、博文推送:只有少数老师未推送或推送非原创日志。3、网络教研:(1)发帖跟帖及时,各教研组集体均有体现。(2)个别教研组集体备课未及时定案和小结。(3)集体备课仍然流于形式,表现在部分教研组集体备课初案和定案均没有三维目标和课时说明,部分教研组不清楚集体备课流程,可在学校博客十月份教学小结中查阅。希望各教研组在十二月份的集体备课中进一步完善。四、努力方向1、把握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效率,倡导一课一测,单元测试及时跟上,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向。2、教学反思认真撰写,真正能为教学服务。3、各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既要按流程完善网络教研,又要让该活动真正起到教研的实效性,4、多关注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学生离我们最初设定的目标可能偏差甚远,生生差异也越来越大,老师要及时调整心态和教学策略。5、公开课每位老师每期至少一节,各教研组要合理安排。安团实验学校.1129

语文教学的几点感想 篇11

[关键词]语言思考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13

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每每听到一些教师抱怨课堂上学生不专心听讲、考试成绩不好等,笔者也有同感。这不由得让人深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作为国语,学生的种种表现不正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吗?其实,语文课用心去教还是有所收获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想和体会。

一、丰富词库,锤炼语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是一名语言教师,教学时合理组织语言极其重要。因为纵使自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可授课时语言啰嗦累赘,索然无味,这样的课堂怎能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趣,难免会使课堂低效,甚至沉寂无味。如若一位语文教师授课时语言华美,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这不仅给学生带来听觉盛宴,激起其听课兴趣,而且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便在无形中得到提高。讲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教学重点之一便是品味精彩的语言。如描写荷花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可见文本语言本身就很美,故品读时就更需要分析其语言美。上面这段话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可见,优美的语言是语文课较其他课独有的优势,如不能把它们充分发掘出来,又怎能体现出语文课的魅力呢?当然,教师想要通过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并非易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扎实备课,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使自己在语言表达上游刃有余。

二、独立思考,质疑答疑

新课改实施后,很多语文教师改变了授课模式,采用合作探究的授课方法,即学生四人或多人一组互相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授课虽改观了课堂沉寂的现象,活跃了课堂气氛,但亲身体验后笔者感觉这样授课其收效并不良好。因为学生互相讨论虽然引出了自己的观点,但不乏人云亦云者,而且课堂主要集中在“听、说”上。而从多次考试阅卷来看,学生组织的答案先不论答对与否,就所写句子而言,要么错别字极多,要么不够精练,这些问题必须在平时的练习中解决。因此,笔者在讲课时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动笔练习,让学生做到真正地动脑、动笔、动嘴,让课堂收到实效。如讲到诗词,教学的重点不仅是赏析诗词内容及诗人情感,而且结合高考专题设置成题目讲练结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笔者的教学设计是解决两个问题: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描绘的田园生活有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虽然课堂上鸦雀无声,可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思考,积极作答,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质疑答疑。将“听、写、说”融合于一体的授课模式既避免课堂流于形式,又让课堂收到实效,也为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后,则要通过点拨、启发、引导,帮其释疑、解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远比教学生知识更重要,新课改就是要赋予教学更多思考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注重细节,滴水穿石

荀子《劝学》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这一名言中便知积累的力量,这也正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虽然语文要靠积累尽人皆知,可做好这一点,教师却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在高一时笔者便要求学生准备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以备三年之用。在讲解每篇课文时,笔者除了讲解文本必要的知识外,还会结合高考要求拓展延伸课外知识。而延伸的内容要求学生记在笔记本上以便随时温故知新。如讲到《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涉及许多成语: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如累卵、纵横捭阖。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概括刘兰芝的形象时,从秀外慧中、外柔内刚引申出外圆内方。《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不仅引出“久假不归”这个成语,而且强调这是常被误用的成语。成语题是高考考查的题型,所以积累成语是笔者从高一开始就抓的重点之一。在讲《苏武牧羊》一文时,以苏武在北海牧羊十九年的故事拓展出两个十九年的故事,即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用时十九年,三个十九年的故事整合在一起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在《陈情表》一文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其中“拜、除”为古代官职任免之词,而高考文言文考查的一般是人物传记,常考到这些实词。在本课笔者拓展延伸的内容便是古代官职任免之词:拜、除、擢、迁、举、调、累迁等,并且强调了这些词的重要性。结合高考,注重积累,长此以往,自然会起到积土成山,滴水穿石之效。

总之,语文教学要践行大语文观,注重积累,锤炼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社区科普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怎样教小学生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