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发展科学保教(推荐7篇)
最近读了《着眼发展科学保教》让我受益匪浅、做工作中一定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帮助我们理解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正确方向,有效地指导我们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幼儿,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主要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进行解析。此外,还根据《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口语的发展。语言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主动与成人、同伴进行语言交流。不仅鼓励幼儿说,还要为他们多提供阅读机会和听的机会,锻炼幼儿集中听的习惯。
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与学习的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方面。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如小班的区角活动《娃娃家》的创设。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成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探索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正确的引导幼儿去自主的发现、观察和研究。不应该为了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强化灌输。我们应该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初步引导幼儿感知周围数学的存在,感受简单的数学概念。
艺术是我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应该从带领幼儿感受核心山生活中美的事物开始,让幼儿渐渐地去表现美、创造美。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理解他们表现美的行为,并适当的正确引导。
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幼儿的发展应该是多样性的,不拘一格,有个性的,幼儿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发展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感世界,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有时候让微笑和鼓励时刻伴随孩子,让他们拥有信任与友谊;有时候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并且力所能及的事,收获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有时候和孩子在草丛中、沙池里,一起尽情的嬉戏、玩耍、探究,既锻炼体魄,又增进感情……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同时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更要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将每一个教学过程当成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地学习中求得发展。
今天的学习也让我明白幼儿教育需要更深的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处,我们不能只根据《纲要》来指定我们的工作,《纲要》虽然比较全面,但也不能完全的停留在这里,我们需要是更多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理论和实际,再结合《着眼发展科学保教》中的细致性把我们的幼儿教育办得更好,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创造出一片美好的天空!
2015年12月15日
一、服务至上,创业立校的第一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责是为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而建立起来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从诞生伊始,就为县域内的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专业基本功训练、现代专业成长引领等方面提供着有效服务和有力支撑。近年来,学校继续牢固树立服务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提出“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教职员工都是服务员”的管理要求,坚持以服务好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成长为创业立校的第一要求。学校从班子成员到中层干部,再到普通教职员工,都围绕“让参培教师满意,让送培学校满意,让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满意,让社会满意”这“四满意”开展教学、管理及后勤等方面的良好服务,做到人人有服务任务,项项服务都落到实处。始终以适应参培教师的培训需求为第一宗旨。每次培训开展之前,严格要求提供教学服务的教师深入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第一线进行调研,了解原生态的课堂教育教学情况;走访参培教师,摸清他们的培训需求;认真宣传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要求,让参培教师及时了解组织的培训要求等,力求使培训服务能为参培教师切实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预防可能发生的错误做法。学校坚持以“培训即服务”的思想统领工作全局,为满足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需求和成长需要尽力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使受训者愿学、能学、学好,达到一定的满意程度,而且这种服务也是矛盾运动着的,即服务令受训者满意到不满意再到满意,以此推动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转型和优化发展。
二、优化服务,科学发展第一选择
国家、省、市、县、校各级教师培训形成一条满足教师专业需求和成长的服务链。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处在这条链的近末端位置,为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需要与成长所提供的服务更直观和直接一些,因此,必须把优化服务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选择。
优化服务需要把服务至上的理念更好地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中心是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和成长,优化服务需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安排和科学管理下深入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课堂、教师,研究教师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技能存在的不足,并据此确定好培训的目标、内容、标准、评价反馈机制等;优化服务更讲究培训形式与方法的优化;优化服务还应注重本县域与外县培训服务的比较与跟进等。如此,方能实现培训机构的各项服务能与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师的专业需求与成长需要相适应,从而推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校为了优化对县域内服务主体———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服务,锐意进取,开拓前进,先后采用“送教下乡”“菜单式培训”“互动式岗位素质培训”“现场采访式图书管理员培训”“‘情境+探究+交流展示’小学语文、数学有效教学研讨培训班”等,构建了立体型、多模式、开放化的培训服务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当然,优化服务还体现在培训资源的优化与优质的后勤服务等方面。为了满足受训者对前沿理论的需求,学校除了聘请本地德高望重的教师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外,还专门邀请省城名校名师为受训者提供适量的精品优质大课,受训者的参训费用、食宿等后勤保障也应充足而且服务要追求尽善尽美。这样,受训者便会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愉悦,从而真心投入追求专业成长和自身成长的活动中。如在我校举办的幼儿园师资、管理人员培训活动中,优质服务赢得了参训人员的一致好评,真正实现了“四满意”。
三、打造特色,团队服务保发展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优质服务作为自己的特色和“金字招牌”。这种优质服务不仅体现在机构教职员工个人身上,而且还必须上升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整个团队的主要特征。
首先,讲学习,重训练,出特色。把学习、训练与强能力、促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建立健全一整套严格的督学、考训机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练什么”的原则,每个季度对机构各部门进行业务考试、考核,一次考优给予奖励,首考不及格必须补考,再考不及格则予以待岗或降薪处理,并将考训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通过学习、训练,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可为县域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树立讲学习、重能力的典范,亦能使机构所有工作人员从中获得专业和自身的成长,达到“靠本事立岗,以能力上位”的目的,形成机构保持发展的重要特色。
其次,精谋划,细管理,出特色。县级教师培训需要针对培训对象的学段、学科及岗位性质等,精心策划,准备不同类型的培训,开发相应的培训项目。因此,机构整个团队要齐心协力地投入每个培训项目的实施活动中去,奉献出整个团队的优质服务。如我校在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全员岗位素质培训开始后不久,机构培训部团队就按照岗位素质培训实施程序与参训学员结成了“学习共同体”,随后,网上、网下迅速展开了基于知识的心智对话和教学相长活动。这与整个团队的精心谋划和全力以赴是分不开的。管理亦是服务,为有效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和自身成长,机构团队还必须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下功夫。机构要做好集中面授、网络远程学习辅导、送课下乡等不同时空领域培训各阶段工作的精细管理,并及时予以反馈,切实提高各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张贴学员培训情况日公示表、开展网络平台互动、创办培训简报等方式增强管理的严肃性并提高管理的系统化与信息化程度,科学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电子档案,形成教师培训的各种福利制度和惩处措施,从而打造出机构科学有效管理教师培训的显著特色。
第三,勤互动,多展示,出特色。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若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始终追求自身的服务与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需求和成长需要相适应,就必须使机构的团队服务与参训者的需求产生和谐互动并因此获得诸多成果,最后通过成果展示来引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每个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团队都必须辛勤地引发学员的参训意识与热情,让尽可能多的人投入培训活动中来,传统的“一言堂”培训模式必须向开放型、多元化模式转变,每一次培训活动都要注意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并根据受训者的需求、行政组织需要与培训内容要求进行培训成果的精彩展示,力求通过培训活动中的良性互动与培训成果的集中展示来引领受训者获得专业和成长的满足。
另外,由于现代教师培训需求的多样化与高位化,单纯一个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已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承担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的所有项目与任务。要想科学、有效地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工作,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还必须寻求上级及其他兄弟教师培训机构的帮助与联合,以便共同打造好一个强有力的教师培训团队,同心协力、诚心服务,将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只有如此,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才能获得科学发展,利用来自更多渠道的资源和力量,将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教育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摘要: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湖南省道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个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着眼服务大局,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稳步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对我校近年来在服务于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和自身成长方面所作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提炼出着眼服务大局,推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科学发展的一般做法和经验。
一、规范办园行为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
(一)宏观背景
1.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所谓科学发展首先就是要遵从科学规律,做到规范、有序地发展。学前教育只有遵从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幼儿为本,按照幼儿身心特点进行保育教育,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我省在2008年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全面调研,覆盖所有市,涉及上百所不同类型幼儿园,发现不少幼儿园教育逐渐变味,并非以幼儿为本,而是片面迎合家长,违背幼儿身心特点,进行小学化教育,这些显然不是科学发展,急需要从省级层面出台政策,加强宏观管理和引导。
2.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
一是教育部2009年5月在山东召开了规范办学行为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基础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我省认为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理应同步规范。二是教育部早在2000年2月就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明文规定,幼儿园不得使用幼儿教材和用书,这一文件是遵从学前教育规律,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正确规定,应该严格执行。
3.遵从幼儿园教育规律的需要。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对幼儿教育的任务、目标、原则有明确规定,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一是幼儿园的任务: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启蒙的素质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而不是重片面重视智育的教育。二是幼儿园的教育原则: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而不是单纯的教育,更不是单纯的、系统的知识教育。三是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体质、习惯、兴趣、智力、能力、情感、态度、性格、心理等方面,是全面的、多维的目标,而不是片面强调智力提升和知识教育的目标。四是实现保育教育目标的手段:因为目标是多元的,手段必须多元,就是遥通过幼儿一日各项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游戏、运动、学习等来实现,“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不可能通过“纸、笔、黑板、教鞭”来实现,不可能通过纸质教材、书面作业、测验考试来实现。
4.教育行风建设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教育系统行风建设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幼儿园乱用书、乱办班、乱收费、乱命名等行为成为媒体聚焦、家长反映、领导批示查处的热点,社会各界迫切希望采取措施,加强幼儿园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二)直接原因
1.小学化现象令人担忧。
小学化现象在民办园、小学附属园、学前班表现得尤其严重。一是一些幼儿园片面强调文化知识学习,提前教授小学的识字、拼音、算术、外语等,有的虽没有分科教学,但举办学习知识的所谓兴趣班、特色班、实验班,教学内容与小学相差无几,有的难度超过小学一年级,有的布置书面作业,有的甚至举行单元测验等。二是一些幼儿园活动室环境严重变味。有的幼儿园桌椅像小学一样摆放,摆着书包、作业本,墙上贴着拼音表、加减乘除算式、甚至英语单词和句式,渲染应试教育,活动材料、教玩具却少得可怜。三是小学化对孩子身心健康损害严重。孩子们的小手肌肉还没有发育好,就不得不费力地写汉字、英语单词,有的回家急得哭。短暂的童年在“纸笔和书本”上痛苦度过,从小就被关进了应试教育的牢笼。
2.幼儿教材四处泛滥。
很多幼儿园使用多种幼儿教材,如《蒙氏数学》、《阶梯英语》等,有的孩子一学期要用10多本教材,书包重量不亚于小学生;有的教材打着“操作材料”名义,蒙骗家长,其实仍是纸质课本;使用教材和课本,老师像教小学一样授课,孩子们却被禁锢在纸笔上,埋头认字、计算,过早地充当了“小学生”,无法游戏和快乐;同时,大量使用幼儿教材也抬高了幼儿园收费,有的孩子一学期教材费上千元,有的英语教材一套价格达2800元。
3.保教秩序比较混乱。
一是有的幼儿园热衷于举办特色班、兴趣班、实验班,如蒙氏班、外语班、珠心算班、扫盲班、神童班、拼版、识字班、彩虹屋、逻辑狗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大多都带有推销教玩具、教材、赚取培训费、加盟费的目的,如:蒙氏教玩具每套两万元,加盟一次需另缴加盟费一万元,蒙氏班已异化为赚钱的工具;有的英语兴趣班每个孩子费用达一万多元(超过一个人正常从小学直至上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费用总和)。幼儿园乱办班加重了幼儿负担,加重了家长的负担,也使幼儿园精力分散,不是用心在正常保教上,而是想方设法创收。二是有的幼儿园不具备举办双语、艺术教育的条件,却纷纷打着“双语”、“艺术”的旗号,有的甚至打着“三岁扫盲”的所谓智能训练中心旗号,夸大宣传,误导家长,抬高收费,一时间,幼儿园名称五花八门,名不副实,严重损害了学前教育整体形象。三是有的幼儿园置政策文件于不顾,不按规定收费,把教材、办班、参演等各种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作为提高收费标准的理由,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损害家长利益。
4.教师素质不进则退。
由于长期依赖幼儿教材,幼儿园变得像小学课堂一样,孩子捧着书“学”,老师拿着书“教”,老师们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习惯了“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一支教鞭”的小学化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游戏活动开展严重不足。有些老师感慨地说,上幼师时,学的是如何做游戏,到了幼儿园却是上课,久而久之,甚至不会做游戏了。有些教师在禁用幼儿教材后,才幡然醒悟,感慨“这些年自己不知不觉蜕变得不像幼儿教师了”。
5.经济利益引发腐败。
nlc202309040327
无论是使用幼儿教材,还是举办特色班、兴趣班、实验班,绝大多数都不是为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是为了经济利益。有良心的园长和老师们私下说“没有一本教材是为孩子着想的”,“没有一种班是对孩子真正有价值的”。由于利益驱动,各种出版商、教材编写人、教材经销商纷纷把手伸向幼儿园、孩子和家长,一时间有顺口溜叫“想赚钱,找幼儿园”、“想发财,卖教材”。教育部门个别人员也参与征订幼儿教材和办班赢利,以获取出版社的经济利益、免费考察等回报。这些利益链的最终受害者是家长和孩子。
二、规范办园行为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1.取消幼儿教材,遏制小学化教学。
2009年6月起,我省相继出台了《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关于严禁使用幼儿教材等问题的紧急通知》、《关于坚决制止违规补课严格处罚违规行为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取消幼儿园幼儿教材。主要做法有:一是禁止幼儿园使用各类幼儿教材,把幼儿从课本和作业中解放出来;二是要求教师使用多种版本教学参考书、指导书,大量使用玩教具;三是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加强游戏活动,要求幼儿园增加各种游戏材料;四是在各班活动室建立图书角,添置符合幼儿园特点的幼儿图画书或绘本;五是禁止幼儿园进行识字、拼音、外语、计算等教学及布置书面作业、测验等,消除“小学化”倾向。
2.规范办班行为,维护保教秩序。
在取消幼儿教材的同时,我省先后在《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关于规范幼儿园办班收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安徽省一类幼儿园评估体系》、《安徽省民办幼儿园分类评估体系》等文件中,对幼儿园办班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有:一是规范办班时间,正常开园时间内必须把精力放在一日常规活动上,一律不得举办各类特色班、兴趣班、实验班,正常开园时间外,经过批准方可适量办班。二是规范审批程序,教育局对办班条件、师资、场地、内容、安全等把关审批,物价局审批收费。三是规定了禁止项,如:外语班、计算班、拼音识字班、蒙氏班等有小学化倾向、对幼儿身心健康不利或有争议的兴趣班、特色班、实验班均在禁止之列。四是禁止任何借办班推销玩教具、缴纳加盟费、培训费等的行为。五是规定参加各种班必须由家长自愿,幼儿园不得误导或强制要求。
3.加强收费管理,减轻家长负担。
从2007年开始,我省就对幼儿园收费进行了规范。三年出台三个文件:一是2007年省教育厅会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的通知》,严格实行“一费制”收费,除了保育教育费,只能代收伙食费,其他一律不得收取;二是2008年省教育厅会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出台了《关于核定全省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最高和最低收费标准通知》,严格执行收费的上下限额,最高每生每学期2000元,最低每生每学期200元;三是2009年会同省物价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幼儿园办班收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严格规范举办兴趣班、特色班、实验班的内容、审批程序、收费标准确定等。四是严格执行各类幼儿园收费实行公示制度,保证幼儿园收费政策透明。
4.规范其他行为,力求同步推进。
2009年以来,我省还对幼儿园办园其他方面进行了同步规范。主要有:一是规范命名。禁止幼儿园命名带有宗教色彩、迷信含义,禁止冠以国际、中国、双语、艺术、科技、蒙氏、神童训练、智能训练等字样,禁止夸大宣传或误导公众。二是规范招生。禁止幼儿园发布违规、虚假、夸张信息和广告,招生班额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禁止超班额。三是规范办学。在《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等文件中对规范办学进行了严格规定,禁止城区小学举办附属园、学前班,保障幼儿园按照自身规律独立办园,提高保教质量,同时,鼓励村级小学利用闲置校舍举办附属园,解决现阶段资源不足问题,加强村级小学学前班管理,引导村级附属园、学前班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四是规范参展。禁止幼儿园参加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主管部门、集团内部的除外)的参演、参赛活动及商业性参演、参赛活动。五是规范科研。禁止幼儿园参加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课题研究、教改实验(主管部门、集团内部的除外),禁止幼儿园通过加盟、入股等商业性运作手段,参加课题研究、教改实验等活动。六是规范合作办园。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接受其他机构、个人合作办学,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进行中外合作办学。
5.加强常规管理,保障政策实施。
一是全省“三步走”,分步推进:2009年6月份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动员部署,做到文件宣传覆盖所有幼儿园,所有教师;8月份召开召开各市教育局负责人会议,全面推开,各市县(区)制定方案和措施,市县有检查、指导方案,幼儿园有实施方案,12月份召开全省现场会,进行阶段小结,深入推进。以后每年每学期均定期检查,及时通报,省教育厅每年通报三期以上。同时,各市县(区)也同步建立检查和通报制度,通过开学综合检查、期中专项检查等。二是加强督查,全力推进。2009、2010、2011连续三年,每年厅领导班子成员均分别带队,分组对全省进行规范办学专项督查,各市县(区)分别同步开展检查,纵向查到底,横向查到边,每所幼儿园不留空白,每个班级不留死角。全省督查已成为每年常规工作,每次督查必有结果,每次结果必有通报,每次通报必有整改。三是突出重点,全面推动。以市区和城区幼儿园为重点,以省级一类园、市级一类园、优秀民办园为重点,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我省把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各项要求纳入《安徽省一类幼儿园评估体系》、《安徽省民办幼儿园分类评估体系》的指标,规定了数十项一票否决指标,促进省一类园、优秀民办园率先规范,推进城区幼儿园率先规范。四是关注死角,减少盲区。会同公安部门,按照“准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思路,对无证幼儿园全面排查,分类治理,促进无证园规范办园、科学保教。五是加强社会监督,在安徽教育网建立“规范办园平台”,方便群众举报,设专人及时查处纠正。六是建立规范办园“义务监督员”制度,从全省各行各业招聘了50多名义务监督员,利用暗访、调查等手段,加强对幼儿园规范办园的监督,发现情况,及时报告,省教育厅及时查处。七是利用督导、年检等多种手段,从2009年起,把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系统年度目标考核、教育强县考核、幼儿园年度检查等指标,健全长效约束机制。
nlc202309040327
6.注重理念更新,推动科学保教。
一是加强政策学习和宣传。在规范办园的政策出台初期,尤其是禁用幼儿教材初期,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面反映十分强烈,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不少难度,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省教育厅领导带头顶住压力,凡会必讲规范办园,统一认识,另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紧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等规章文件的学习宣传。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学习宣传要达到“三会”目标:广大幼教专干和教研员做到知晓内容,会指导,把精神贯彻执行到位,要求广大园长带头执行文件,会掌舵,要求幼儿园老师做到领会精神,会应用,把规范办园行为的文件精髓内化为保教行为。我省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国家级报纸上专稿宣传,在本省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新安晚报》上开辟专栏,组织高校、幼儿园、小学、教育部门专家撰文宣传。二是强化教师培训。采取“论坛+巡讲+讨论”:首先是每年举办一期大规模“幼儿园园长论坛”,邀请上海等地幼教专家作专题讲座;其次精选“游戏教学”、“环境创设”、“幼小衔接”、“教师专业化成长”等专题,组织专家分赴每个市开展“幼教专家下基层巡讲活动”,把政策宣传到每所幼儿园、每个教师;再次是在全省开展幼教理念大讨论,帮助广大基层同志认识幼教规律,统一思想认识。三是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全省各级各类幼儿园推进区角游戏、户外体育游戏、集体教学游戏渗透、幼儿自由游戏等游戏活动,对游戏时间安排、场地利用、材料投放、游戏设计和组织、游戏评价等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定期开展游戏检查、游戏观摩、游戏评比等,提高游戏水平。四是加强教研指导。充分发挥教研部门作用,建立分层教研指导网络,对幼儿园进行现场指导,分“城市幼儿园——县城中心园——乡镇幼儿园”三个层次,由城市省级一类园辐射县城幼儿园,由县城幼儿园辐射乡镇幼儿园。五是发挥家长委员会、幼儿园开放日、专题家长报告会等作用,多渠道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了解规范办园、科学保教政策的内涵,引领家长保教理念,最大限度地赢得家长理解和支持。
7.效果比较明显,获得社会认可。
我省规范办园、科学保教政策得到了教育部及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物价局、财政厅、出版社等部门的支持,更是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的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保教理念明显转变。园长、教师、教育部门管理人员对幼儿园教育规律加深了认识,幼儿园一日活动充分体现了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的思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共识,区角游戏、户外体育游戏等各类游戏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二是各项规范办园政策在全省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幼儿园的各类幼儿教材全部取消,命名、招生等明显规范,小学化得到明显纠正,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得到遏制。幼儿园环境更加美化、体现童趣和突出育人,场地利用突出了方便幼儿活动和游戏,桌椅摆放充分体现了幼儿园保教活动特点,一日活动安排体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更大发挥,广大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更加活泼和快乐,很多幼儿园都反映说以前幼儿怕上幼儿园,现在幼儿生病了都吵着要上幼儿园。三是家长的观念得到了科学引领,绝大部分家长对规范办园由反对变为积极支持,禁用幼儿教材已经被全社会普遍知晓和认同。以前家长要求幼儿园使用教材,如今时有家长举报幼儿园使用教材;甚至有良心的教材经销商也来电话支持禁用幼儿教材,说明政策逐步深入人心。四是幼儿和家长的负担减少。每个孩子每年平均减少教材费用在100-200元,全省每年减少教材开支超亿元(此项开支可用于添置教玩具和布置活动室图书角)。全省幼儿家长因停办各种盈利性办班而减少负担近2亿元(每个孩子每学期平均上各种班费用在500元以上)。五是社会反响较好。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每日电讯等媒体,以及本省主流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都陆续给予了报导和肯定。人民日报以“不能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高度肯定我省做法,中国青年报以“禁用幼儿教材是办园理念的回归”肯定我省做法,中国教育报以“禁用幼儿教材是负责任的举措”加以评论,新华社每日电讯更是发出“期待全国同步共禁”的呼吁。
三、规范办园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举措
主要问题:
1.我省规范办园起步于2009年,当时教育部没有关于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文件,上位依据缺少,实施阻力较大。今年初,教育部下发了收费文件、规范办园文件,为我省规范办园、科学保教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各省同步推进还需要时间和过程,规范办园的大环境仍然没有很好地形成,我省进一步率先全方位推进,率先吃螃蟹,仍会遇到其他省份遇不到的困难,有时会遭到议论和质疑,需要教育部从全国范围加大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推进力度。
2.小学教育配套政策措施还需要同步出台,小学教学计划应当适当放慢,尤其是拼音、算术、外语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应该建立在遵循由幼儿园向小学过度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上,充分体现幼小衔接的理念,避免家长担心幼儿入小学跟不上班,避免加重幼儿园小学化。
3.家长工作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除了幼儿园要长期大力做好家长工作,更需要相关部门、新闻媒体的配合,加大社会宣传,加强科学保育教育知识的普及,引导全社会科学保教理念的确立。
4.民办园管理是难点,民办园收费实行备案制,缺少法律制约,随意性较大,需要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条款。尤其是对无证民办园管理,教育部门缺少执法手段,需要其他部门加大配合和支持力度。
5.教师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广大教师从理念到技能都不能适应科学保教需要,要加大培养和培训力度,一方面需要从源头抓起,改革幼师招生和教学,加强理念更新和实践技能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培训覆盖面,加快培训步伐,改革培训内容和方式,从幼儿园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下一步举措:
一是加快事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尤其是公办优质资源紧缺问题,缓解入园难、入园贵,为规范办园、提高质量奠定基础。我省以实施《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学前教育扩大资源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为核心,以“实施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等若干国家级、省级项目为抓手,扩大资源,健全体制,强化管理,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二是加快学前教育相关配套法规和文件的制定,把学前教育纳入依法发展,依法规范,依法提高的法治化轨道。我省将结合贯彻教育部近期下发的规范办园、科学保教文件,出台我省进一步实施意见,重点抓好民办园、农村附属园、学前班的规范办园和科学保教工作。同时,加快《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民办园准入标准》、《民办园管理办法》、《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办法》等地方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把学前教育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我省还将加快出台核定教师编制的文件,建立高素质教师的补充机制,为规范办园提供队伍支撑。
三是强化政府行为,提高规范办园的力度。今年2月,春节后一上班,省政府就召开了全省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电视电话会议,把幼儿园规范办园进一步纳入基础教育规范办学同步实施,作为各级政府管理教育的应尽职责,加强督促。同时,我省将借承担“国家规范办学改革试点”任务的契机,把规范办园纳入试点范围,统一部署,统一要求。我省还将进一步把规范办园纳入对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教育目标考核内容、省教育厅对各市教育局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省政府对各市县(区)政府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内容,加大对政府行为落实的考核力度。
四是强化管理,建立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执行《安徽省一类幼儿园评估体系》、《安徽省民办幼儿园分类评估体系》,以评估促管理,促规范。进一步发挥教研部门作用,加强教研指导,在全省建立若干幼教教研实验县(区),把游戏教学、活动材料投放和使用、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活动的开展等作为教研重点,探索幼教规律,提高保教质量。进一步开展“幼教专家下基层”巡讲、园长论坛、保教成果交流展演等各项活动,促进园长和教师科学保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大督查和通报力度,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各项政策的执行力。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社会环境,形成社会合力。与省内主流媒体合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形成社会共识。发挥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作用,加强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合作,提高家园共育能力。
本学期,我园的保教工作在区教委和教管中心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认真执行工作计划,扎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以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保教质量为宗旨,以《纲要》的贯彻落实为突破口,以“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致力于教学和管理的改革,大胆尝试,真抓实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期保教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提高设施设备,改善办园条件。
为了规范学前教育,我们园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我园前后共投资近46余万元,建造门卫室1间,添置大小型滑梯2架,摇马6个,六人桌36张,幼儿靠椅250张,幼儿上下床50张,各类积木6箱,磁性黑板7块,各类教具5箱,电脑1台,打印机1台,电视机5台,影碟机5台,风琴5架,电子琴3架,消毒柜1个,饮水机6个,木制档案柜1组,教师办公桌4张,网线全部到园„„园内幼儿活动、生活用品班班齐全;教学设备、音像、文字读物一应俱全。这些设施设备的添置,大大改善了办园条件。
二、强化内部管理,从严治教。
1、加强学习,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坚持每周一政治、业务学习不间断,认真学习贯彻教育系统各项会议精神,学习《学前教育》、《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学法、用法蔚然成风。
2、狠抓师德建设,争创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幼儿满意的师资队伍。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纲要》,按照“师心要强、师心要爱、师风要正”的要求,塑形象、树师德,使全体教职工尽职尽责,乐于岗位奉献,作风一流的先进幼教工作者,受到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3、实施教师“再教育工程”。
①鼓励教师参加函授学习,岗位成才。本学期参加自修学习的3人。
②进行教师基本技能测试,强化在职业务基本功的训练。9月中旬开展了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10月下旬进行教师基本技能技巧测试,11月开展冬季亲子运动会。
③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观看专家讲课,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三、贯彻《纲要》精神,提高保教质量
1、教学创新,成效显著。(1)开展评教、评学活动。以《纲要》精神为指导,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意识,评选优质课。教学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2)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实践“快乐教学”,使幼儿学中玩,玩中学。12月份,全园各班开展家长半日开放活动,邀请家长参加该班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
(3)进行“美文诵读”的特色尝试,效果明显。全体教师结合我地幼儿实际,共同探讨,进行“美文诵读”的教育尝试。美文诵读培养了幼儿的思想道德观念,丰富了幼儿的情感,引导幼儿学会审美,利于幼儿健康和谐性格的塑造,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幼儿文学的潜移默化中,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明显变强。看到这些变化,家长喜在眉梢,特别是那些认为收费过高的家长现在大都认为价有所值。
(4)利用互联网,吸收借鉴其他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经验。
2、园内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10月份组织了“幼儿绘画比赛”,11月份进行了“亲子操比赛”。幼儿和家长们个个参与、人人高兴,进一步增强了孩子和家长的亲情互动,以及家长与幼儿园的凝聚力。
3、以安全为重点,全力做好保教工作(1)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各班教师与家长,幼儿园与各班教师、门卫、后勤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司其责。(2)积极预防冬季流感及其他传染病。我园在慈云镇卫生院的领导和医生的部署下,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流感预防及传染病活动。
A、坚持常规消毒制度。厨房和餐厅坚持每餐餐具、地面、工作台消毒;各班餐具、水杯严格执行专人专用的原则,坚持日日消毒;寝教室坚持一日两次消毒(午饭后、);活动区及玩具等一日坚持消毒一次。
B、坚持晨午检制度。每天教师在接待孩子时要检查孩子是否发热发烧或是否有其它不良症状,如果发现有发热发烧或其它不良症状的要尽量劝其在家治疗和休养。每天午睡后要对孩子进行检查。
C、坚持日报制。每天各班教师要如实向园长办公室汇报当天幼儿健康情况。发现有传染病的现象必须在发现后逐层向上级汇报。
D、请求家长的协助。我们在家园联系栏上提醒家长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勤换勤洗,勤剪指甲。要求家长给孩子每天带一袋板蓝根,老师负责引导孩子服用。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全园幼儿到园率为97%以上,大大保护了我园幼儿的健康。
(3)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以幼儿安全为中心,开展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开园以来,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4)举办安全常识讲座。
四、家园紧密联系,共同培育新人 1、12月份,我园分班召开家长会,相互探讨教子方法,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2、邀请家长参加我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举行“亲子游戏”,家长听课,评课活动,便于家长了解我园的教育教学情况。
3、利用“家园联系栏”,搞好每周的联系。向家长汇报一周的学习内容及孩子在园的表现,征求家长的意见,不断改进保教工作。
五、重视语言艺术教育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因此,语言培养就必须从幼儿抓起,我园为了好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故开展了美文诵读活动。美文诵读活动紧紧围绕感受诗歌的童趣和表现散文中的情景展开,让孩子充分感受散文中的想象和趣味,然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幼儿在交往中都要使用到语言,所以语言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让孩子想说、会说、大胆地说、能说出对人有礼貌的话,培养孩子的语言综合能力。
六、存在问题
1、有些幼儿卫生习惯不是很好,有待改正。
2、家园联系还有待加强。
3、教师及保育员的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4、教学设备有待完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虚心学习,积极改进,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为争创合格幼儿园继续努力!
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全纳幼儿园
——“十一五”以来鼓楼区学前教育工作巡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个重点是提高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我区学前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促进均衡、提高质量两大工作重点,深化幼教课程改革,加强教育质量监控管理,不断推动我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发展。
一、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根据《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福州市幼儿园保育教育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与监督,我们本着“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加强辖区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和质量监督的《幼儿园保育教育常规工作检查细则》,通过定期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主渠道,不断完善各类幼儿园的各项督评检查制度,如以两年注册换证及每年办园许可的年审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深入各类幼儿园进行保教常规性检查及现场指导,同时关注各类幼儿园不同的发展背景和个别差异,采用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督评方法,有效规范了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特别是一些设施不配套的幼儿园,通过多年来针对性的深入跟踪督促与指导,办园条件及园所的安全、保教设施方面得到了实效性的改进和完善,有效促进区域内公、民办学前教育事业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培训,铸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都对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为适应幼教改革发展的要求,提高全区幼儿 1
园教师的整体素质,我区在建立完善至下而上的园本教研培训制度的同时,扎实做好幼儿教师的全员岗位培训工作,切实把民办幼儿园教师岗位培训纳入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着力构建“学习、实践、研究”为一体的研训模式。近年来,我区采用“定点——集中式、基地——研讨式和纵向——跟踪式”的培训模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采取研训结合的方式,作到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提高,以专业引领、信息支持来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有效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不断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新课程实施提供高素质的人力支持。
三、推动示范园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为了有效促进我区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的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在认真开展省、市示范园的创建及等级换牌复评工作的基础上,并着重在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继续扶持、吸纳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信誉的通过创建评估区示范幼儿园,近年来,指导辖区内花巷幼儿园、部队总院幼儿园、融侨中心幼儿园、福大幼儿园、94816空军幼儿园均已高分通过省、市示范园的评估。目前辖区内辖区内有省示范幼儿园14所,市示范幼儿园7所,区示范性幼儿园3所。
为了拓展我区示范园资源优势的辐射面,我们定期组织各级示范园向省市区举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及“园本教研”“游戏活动”、“区域学习”等全园性开放观摩,通过省市示范园定期与各类幼儿园的开放互动研讨,总结、推广课改优秀成果,在吸纳先进的办园理念、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的、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与会园长、教师们更加明晰着优质教育的内涵,扩大我区优质资源的辐射面。
四、携手联动、实现双赢发展。
贯彻《纲要》精神,发挥公立省市示范园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实现幼儿教育的和谐、公平,我区08年2月部署并成立了以公立幼儿园为龙头的5个片区“公带民教研片”,正式启动公立园与片区民办园对口帮扶,开展实效性的联动教研,基本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落实、期末有总结,通过园际互换、跟班学习、支教示范、联合教研等形式传递先进管理经验和教育理念、针对性解决问题,促进了民办幼儿园教研制度的建设,有效帮助民办幼儿园规范教学管理,三年来取得实效性成果。
1、领导重视 明确定位
为了提高我区幼教公带民片区教研的时效性和长效性,区教育局切实将此项工作纳入教育工作的统一部署,在教育行政的部署导向下,明确了公立幼儿园的职责定位,放下思想包袱,充分认识到作为省市级示范性的公立幼儿园,有丰厚的优质的人力资源,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区域内幼儿教育水平的均衡、规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各公立园都成立了帮扶领导小组,加大了片区教研工作的实施力度,以园长为中心负责全面工作,由业务园长负责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组织实施教研活动,保证教研活动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2、深入调研 关注需求
为了更加有的放矢的开展“公带民”活动,各片区通过问卷调研、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下园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对民办园进行摸底,力图找到切入点,把解决民办园的实际问题、为民办园所的发展助力,作为“公带民”联片教研的中心工作。基于对民办园办园体制、生存状态、师资队伍和学生群体等方面差异的分析,提出了尊重差异的原则,重在用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搭建互促互学的平台。力求保证每月一次教研活动都有贴近需求的内容、轻松愉悦的氛围、自由随心的言路、心领神会的获得,从而带领片区教研组朝着正确的课改方向前行。
3、优化联动 牵手共进
在联动教研活动中,我们注重优化联动教研的方法,倡导“合作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发展。”让公办园和民办园同在一个 3
教研平台上,共同学习交流,和谐共进。
如期相约。开展以“现场实践活动”为切入点的联动教研,片区民办幼儿园轮流,每月到指定的幼儿园,进行以教师为主体的现场指导,使教研内容体现常态和真实,教研方式体现日常和多样,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点投入到研究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上。
联动集备。公立园的老师在区级集备中获益良多。为了帮助民办园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将公立园的集备成果,及时向各片区民办园辐射。在参与式培训的模式下,公民办教师融为一体,以大、中、小班领域教材为载体,进一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合作探究、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上,以年段为单位进行案例式的交流研讨,分享着来自不同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博采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此基础上,民办园的教师进而调整教案回归实践,在下一轮的教研会上交流反馈课堂实践的情况, 通过“学习——实践——辨析——思考”的系列集体备课流程,引领教师对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策略等方面的进行思考实践。民办园教师经过一系列集备,由原来的被动跟随,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并能积极大胆地就自己尝试的结果提出质疑,进行细致深入的研讨,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课题引领。五所公立园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中,也吸纳民办园教师参与,通过现场教学案例观摩、教学的反思、集体剖析研讨、教研组的点评、以及专家的现场引领,让民办园教师提升了理论、丰富了实践、收获着专业的成长。近年来民办幼儿园教师课题研究总结论文在区级评比中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可喜的提高和进步。如温泉幼儿园吸纳片区参与幼儿园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课题“幼儿园棋类游戏新探索”的交流研讨,在全园丰富多彩的棋类游戏观摩情境下的研讨,让民办教师更直观感受了解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真正感受到“在案例研究中促进了公民办教师的专业成长”。
骨干送教。五所公立园园长引领并组织骨干教师送教到民办幼儿 4
园,通过现场培训讲座、教学活动观摩,现场解答民办园教师提出的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困惑问题,将课改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或形成的优质资源,向民办幼儿园辐射、推广,夯实联动帮扶的成效。如2010年5月20日,温泉幼儿园园长、教师来到阳光国际幼儿园,和片区的民办园老师一起开展形式多样“公带民”园本教研活动。此次活动有温泉幼儿园王惠琴老师的送教观摩活动、阳光国际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展示活动、课后的研讨活动、自制教玩具交流等,温泉幼儿园三个年段骨干教师介绍、演示了幼儿园教师自己设计的符合各年龄段认知特点、兴趣特点的区域活动玩具。此次针对性、实效性的送教活动、让片区教师大开眼界,可谓分享多多、收益颇丰。
一课多研。为了促进民办幼儿园教研制度的建设,通过“一课多研”“同课多构”等互动研讨,把新的教育理念和课改精神融入园本教研之中,公民办教师平等交流、相互碰撞、提升认识,达到了共同成长的目的。如小柳幼儿园与片区红博幼儿园就大班绘本故事《小猪变形记》展开富有成效的多轮研讨。一研:向片区推荐绘本,全体参研人员分别对教材进行设计、说课。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甚至是实践,展开热烈的讨论,最终将教材的价值定位在情感主线上:即认识自我、做快乐的自己。二研:由我园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大家集中观摩研讨。三研:红博幼儿园教师执教跟进课。本次一课三研有效性体现在,为民办园教师打开了一扇窗。认识了经典图画书的魅力,意识到图画书阅读引领的重心不能偏差,体会到教师在早期阅读领域大有可为。还有花巷幼儿园与吉的堡幼儿园玉佩幼儿园的数学研讨、教工幼儿园与星海幼儿园的儿歌教学研讨、旗汛口幼儿园与融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研讨,温泉幼儿园与阳光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教学研讨都体现“公带民”“一课多研”的多元性、持续性,收到良好的成效。
4、展示交流 凸显成效
在“公带民联动教研”持续推进中,对公民办幼儿园的园长、教
师来说都是真切的互动和双赢,6月13日在旗讯口幼儿园举行了五个片区“公带民、联动教研”的经验交流暨教育活动展示,图文并茂的片区联动教研鲜活经验,再现了我区公带民片区教研的深入和扎实,融侨中心园、玉佩小金星幼儿园、红博幼儿园、阳光幼儿园、星海幼儿园现场展示的五个教育活动都绽放着成功的精彩,也赢得现场观摩教师最真切的掌声,收获着公带民联动教研的实效性。
五、开展五届幼教课改“新秀杯”比赛活动。课改锤炼、新秀辈出。为了最大层面搭建青年教师“展示、交流、研究、成长”的平台,我区以“立足教师基本功,凸现岗位大练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宗旨,开展了五届幼教“新秀杯”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通过幼儿园初选、片区评选以及全区总决赛三个阶段,来自鼓楼全辖区公立、民办、街道、部队以及省市直部门等五个大片区青年教师在层层选拔比赛中,以智慧诠释课改,以经典诠释智慧——精彩的内容、娴熟的技能、快乐的学习、有效的互动,实践着优质教育的内涵,更吸引着全区及八县园长教师争相观摩。在这平台上,长江后浪推前浪,又一批“新秀”博弈而出,尽显风采;广大教师广纳信息、博取经验,优质教育资源广为辐射。
六、开展早教实验、推进托幼一体化进程。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0-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的部署,我区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做好提高0—3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水平的途径的实验工作,在12所早教基地园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以组织建设为立足点、加强领导。
为了保障早教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区成立了以实验区早教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了《鼓楼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验工作方案明》明确成员的职责分工,在组织、参与和研究中做到计划有序、统筹协调、时间落实,积极参加省、市、及片区的早教工作会议,及时 6
传达最新讯息和精神,把好早教实验工作的方向,为基地园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政策层面的建议,帮助解决实验工作启动和推进过程遇到的问题,促使早教实验工作的顺利进展。
2、以分层培训为基本点,提供保障。
为了提高早教教研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区坚持分层培训,不断选送0-3岁儿童早期教育师资分期分批晋级培训,培养和充实从事0-3岁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师资队伍,09年区幼教专干和教研员带头并组织选送50名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高级育婴师培训,30几位教师参加省幼教培训中心主办的早期教育岗前培训,使教师较为系统的接受了早教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了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亲子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同时还组织基地园园长、教师分期分批到省内外的0-3岁早期教育机构进行参观学习与观摩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先进的早期教育经验。
3、以课程研究为切入点,提升内涵。
为了推动实验基地园有序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验工作,加强早期教育的科学性与专业性。我们在不断组织学习领会《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省内外的0-3岁早期教育经验,深入基地园及时了解实验工作启动与进展情况,现场观摩亲子园的教育活动,与园长和教师进行互动研讨,对0-3岁婴幼儿各个年龄段早期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了梳理。如小柳幼儿园1.5-2岁的亲子班的模块课程教学中(包括:亲子被动操、精细动作、亲子游戏等),就如何针对宝宝的个性特征、加强亲子活动中对家长的指导、增进亲子互动的有效性开展了多轮研讨,在吸纳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 7
念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丰富课程内容及指导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秩序感、专注力以及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等取得明显成效。目前,7所亲子园课程模式和辐射家庭的早期教育指导方式正朝着园本化、专业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4、以多元交流为合作点、推动发展。
以切实加强鼓楼区儿童早期教育实验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做好提高0—3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水平的途径的研究工作,我们努力“创建一个平台”---研究0-3岁儿童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定期组织基地园开展多形式交流研讨活动,学习借鉴当前国内外0-3岁儿童早期教育优质资源的同时,吸纳省、市先进早期机构管理经验和课程特色,总结推广我区早教基地园实践探索的阶段性经验成果,进行多通道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09年3月区内5所基地园在审议通过《鼓楼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验工作方案》基础上,进行了基地园早教实验的交流分享。
★09年7月组织14所基地园在旗讯口幼儿园进行了“基地园实验工作启动与进展情况的现场交流研讨活动”,并对早教实验工作中的“困惑问题”与“北片区”专家指导组领导面对面的沟通探讨,进一步明晰早教实验工作的方向。同时完成了《福建省儿童早期教育实验区基地园问卷调查》的资料汇总。
★09年9月组织了“沙龙式研讨”在轻松愉快的范围中,区内5所基地园园长们交流了早教阶段性工作、梳理了实验中的困惑问题、部署了推进性的工作、展望了政策面支持下新局面。
★09年12月组织基地园观摩温泉幼儿园的“亲子班”现场教学,探讨园本化亲子活动课程的构建模式及创新思路。
★10年6月组织早教基地园观摩了小柳、蓓蕾亲子园的教育活动,探讨适合0—3岁儿童发展需要的课程模式及家长指导策略,及时总结推广经验,通过多形式促进早教实验工作的落实。
★11年元月在鼓楼区“海西宝贝早教中心”开展早教亲子园的现场教学观摩暨全区省市示范园 “社区早教指导服务”经验交流研讨会,在专家的现场引领下,进一步明晰了早教实验推进的方向,总结推广新理念下社区早教指导有效性经验及成果,深化我区早教实验工作的实施进程,★11年3月25日在小柳幼儿园组织开展“鼓楼区省、市示范园0—3岁早教实验工作”专项调研,市教育学院兰贯虹老师对我区早教工作持续扎实的成效予以充分的肯定。
5、以社区指导为辐射点、拓展服务。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由于受社会环境、小学入学考试以及个别家长对幼小衔接错误认识的影响,诸多幼儿园在学前班或大班均提前进入了小学课程,依此来应对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和应试教育前移的社会现状,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逐年增强,给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小学阶段教学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环境、课程系统、作息制度等方面的全面衔接,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幼小衔接的问题有哪些?衔接教育的着眼点到底在哪里?幼儿园到底应该为孩子的顺利入学乃至终生成长,做好哪些科学的准备教育?在多年的衔接教育实践中,本人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
二、明确认识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1. 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在不少地区,幼儿园积极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却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衔接,形成衔接上的单向性。
2. 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有些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幼儿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而不关心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的培养;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而忽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3. 盲目的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拼音、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园、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4. 工作的表面性。
幼儿园和小学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如桌椅摆放形式、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上下工夫,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往往被忽略。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多只是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而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很少沟通。一些一直在幼儿园受表扬、鼓励的儿童,猛然听到小学教师的指令、批评就接受不了,甚至因此厌学。
5.“小学化倾向”的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片面需要,将小学的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这种做法不但剥夺了幼儿快乐的天性,而且使儿童在入学后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期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因此便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这就是幼儿园阶段超前的“小学化倾向”带来的恶果。
三、准确定位幼小衔接着眼点
1.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比较。
从教学时间上看:幼儿园教学活动时间最长不超过35分钟,小学为45分钟。
从教学形式上看: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属非正规学习;小学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是正规学习。
从教学内容上看:幼儿园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向幼儿传授粗浅的知识,小学教学则系统、抽象、严谨的传授知识。
从师生关系上看:幼儿园是每班两位老师加一位保育员,孩子们每时每刻都有教师、保育员伴随,随时解决其身边的困难;小学是一个班主任,几位科任教师,课间大部分是无教师伴随,学生有困难,往往需要自己去解决。
从以上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幼儿园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出现了“陡坡”现象,如何缓解这一“陡坡”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而缓解“陡坡”的必要手段就是在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增加一个环节——过渡期,从而减小“陡坡”带来的适应障碍问题。
2. 幼小衔接的两个阶段和两项内容。
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主要体现在小学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这两个阶段,即幼儿园大班的第二学期和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这两个半年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入学前半年主要是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入学后半年主要是做好入学适应性教育。因此,幼儿入学前、后的各半年是最有效的衔接阶段。幼小衔接就是要找到入学前准备教育的着眼点和入学后教育调整的着眼点。
3. 幼小衔接面临的两个困难。
研究证明,幼儿入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性适应困难两个方面。这是幼小衔接的两个主要内容即幼小衔接的着眼点。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读写和数学两方面;社会性适应困难则主要表现在: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两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学习适应至关重要,可以说,做好社会性适应工作,幼小衔接的工作就做好了一大半。在一定意义上,学习适应的衔接主要应由幼儿园和学校来做,而社会性适应则需要更多的家园配合。所以,家长们应了解更多的社会性适应的内容和方法,以便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教育。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
四、科学做好幼儿入学准备教育
幼小衔接的着眼点是解决幼儿入学以后的适应困难,即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开展全方位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
1. 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培养。
设计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这种教育渗透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如在游戏中培养遵守规则的习惯;加强良好的学习、礼仪和生活行为规范的培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学会收拾玩具、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逐步帮助幼儿克服丢三落四等不良习惯;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习主动接近老师,包括恰当地向教师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遇到困难和不舒服时敢于向老师请求帮助;学习中有不懂的能向老师提问,能够接受老师批评,有委屈能够说出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幼儿体质,等等,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做好社会性适应的充分准备。
2. 学习适应能力的培养。
学习适应能力的培养,我们应重点从学习的心理准备、能力准备和知识准备三方面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准备教育。
心理准备方面,我们设计了“小学是什么样?为什么要上小学?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能力准备方面,我们设计了“我会这样做,今天我值日,我能完成任务”等系列主题活动。
知识准备方面,我们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前读写、前运算”等方面的教学活动,提升幼儿学习适应能力,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另外,我们加大了大班的日常工作的管理力度。幼儿园设专人负责大班的教学指导,定期对大班教师的教学工作、大班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思;要求大班教师随时掌握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确保大班入学准备的教育质量,使每个幼儿都能顺利升入小学。
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衔接,更是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衔接;不仅有语言、数学能力的衔接,还要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的衔接;既要考虑到生理方面衔接,更要考虑到心理方面的衔接;既是智力的衔接,又是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衔接。因此说,只关注汉字、汉语拼音、加减法的提前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是不科学的做法。只有准确定位幼小衔接的着眼点,并依此开展有针对性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有效衔接教育,才能使幼儿入学后,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必须是全方位的,同时应注重智力与非智力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更应关注养成教育等终生受用的品质的培养,这种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成长才是更有意义的。作为成人,我们在对待孩子的培养教育上,应该把眼光放远些,千万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影响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幼儿教育本身的价值就在于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终生受用的优良品质。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抓园长教师观念的转变。一方面强化理论学习。通过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同伴互学、自主学习,帮助园长教师掌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和前沿理论,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强化教育实践。鼓励园长教师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用科学的学习观、课程观,不断优化一日活动组织形式,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抓幼儿家长观念的转变。办宣传专栏。各幼儿园在园所醒目处、人口密集的社区开办专栏,进行学前教育政策理念宣传。选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小学化”危害、幼小衔接等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免费向家长发放。办家长培训班。各幼儿园根据每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在家长培训班、家长学校中举办专题讲座、家长沙龙等活动,帮助家长更新育儿观念。搭建信息互动平台。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搭建家园沟通平台,引领广大幼儿家长、教师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观和儿童发展观,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引领社会自觉创设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组织家园活动。开展亲子运动会、“六一”游园、家长开放日、毕业典礼、家长评膳食等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增强家园间的了解与合作,帮助家长在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孩子在行为习惯、社会交往、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转变和成长,认识到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抓小学教师观念的转变。2014年,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小学零起点教学工作的通知》,督促小学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并与幼儿园进行有效沟通;要求小学教师严格落实课程标准,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不以学生的文化知识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为学龄前儿童顺利入学做好各项准备。
创设环境,将幼儿园建成适合幼儿发展的“幸福摇篮”
加强园所文化建设。一是明确园所文化建设内容。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各幼儿园提炼了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培养目标等内容,并在醒目的地方予以展示。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全市形成了完整的幼儿园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了教职工管理、教科研、安全、卫生保健等制度。在行为文化建设上,切实把规章制度的有形约束转化为师生的无形自律,将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物质文化建设上,为幼儿精心创设活动区、功能室、体验室,开设好家园栏,布置好主题墙,真正为幼儿创设安全、温馨、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凸显园所文化建设特色。在地域文化上做文章。立足本园实际,着眼地域特色,将潜江地域文化与园所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富有潜江地域标签的虾乡文化、水乡文化、农场文化等。在个性文化上做文章。各幼儿园注重提炼富有本园特色的主题文化,打造了独树一帜的绘本文化、采摘文化、木工文化、印染文化等,切实体现了“一园一特色,一班一亮点”的办园格局。
加强室内外区域配建。在室内外区域的配建上,潜江市坚持做到“四好”,即谋划好方案,组织好施工,监督好过程,凸显好效果。精心打造户外区域,做到“变好看的幼儿园为好玩的幼儿园”。一是高标准设计。各幼儿园精心设计环境创设方案,经市教育局审查合格后方可组织施工。设计方案包括大门、活动室、区角、多功能室、寝室、卫生间、走廊和过道、主题墙饰、玩沙玩水池、户外拓展等10个基本空间,做到了“四有一符合”,即有效果图、有操作程序、有资金预算、有工期安排、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环保材料。二是高标准施工。严格落实施工形象进度周报制度和两级包点督办制,各幼儿园每周上报施工形象进度照片,市督查组每半月到蹲点学区督办一次,质检部门定期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三是高标准环创。市教育局对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各幼儿园按要求科学规划和配建室内外活动区。在室内区角的配置上,三级幼儿园每个班至少达到了5个区角,二级和一级幼儿园每个班至少达到了6个区角,市级示范园和省级示范园每个班配齐7个区角。户外区域配置上,市一级以下的幼儿园至少配建了包括玩沙区、涂鸦区、种植养殖区、拓展区在内的四种以上类型的活动区,市一级以上(含一级)幼儿园配建了六种以上类型的活动区。
加强区域材料配置。途径有三:其一,专项资金购买。2015年以来,潜江市投入近800万资金,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采购区角玩具、大型户外玩具、桌凳、睡床等生活设施设备,配送给全市各类幼儿园。其二,组织赛事充实。通过举办全市幼儿园教师教玩具、区域游戏材料制作大赛,促进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材料配置上重创新、重质量、重内涵,提高了教师在区域材料的制作、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其三,利用废旧自制。
有效组织区域活动,科学实施区域游戏评价
将游戏纳入教学计划。一是纳入每周教学计划。全市幼儿园使用统一的教学计划表,明确了区角活动、户外活动的时间节点、活动名称和组织形式,保障每天室内区角活动不少于1小时,户外活动(含户外区域游戏活动)不少于2小时,切实保证了幼儿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做到室内区角与室外区域活动相互补充、有机结合。二是纳入教师备课内容。2014年以来,全市将区域游戏活动纳入教师备课内容,教师依据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区域游戏活动,在备课中全面反映区域游戏活动的活动主题、组织流程、材料准备、教师反思(活动结束后写)等,确保了区域游戏活动实施的科学性、实效性。
规范游戏组织流程。明确组织步骤。各幼儿园按照“游戏发起——游戏体验——评价整理”三环节规范开展室内外区域游戏活动。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分配每个环节的时间,保证区域游戏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80%的时间用于幼儿游戏体验。保障幼儿游戏权利。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低控制、少干预,尊重幼儿游戏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切实做到重过程、轻结果,真正将游戏的权力交给幼儿。
做好游戏观察记录。一要分工明确。在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过程中,主班教师关注个体,配班教师面向全体。二要细致观察。用眼、用理念去捕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呈现的典型行为,关注幼儿的游戏动机、游戏兴趣、合作意识、沟通能力、情感体验和对材料的操作方式。三要规范记录。利用“观察记录表”如实记录有价值的游戏过程和行为表现,通过案例教研、个案跟踪等多种形式,科学分析幼儿表现,反思教师行为。
加强游戏过程指导。全市各幼儿园教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切实做好区域游戏的过程指导,调整补充游戏材料。教师充分预设材料的操作方式及其辅助功能,从高结构到低结构分层投放,根据幼儿游戏进程和需要,对游戏材料的类型、功能和数量进行适时适宜的调整和补充,帮助幼儿突破操作瓶颈。做好角色介入。在幼儿兴趣倦怠期,教师能以尊重幼儿游戏意愿为原则,以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为目标,根据游戏主题营造情境,通过游戏角色的身份自然介入游戏,解决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遇到的材料不足、玩法单一、交往瓶颈等问题,积极与幼儿互动,有效推进幼儿的发展。
做好游戏活动评价。一是出台指导文件。2016年9月,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评价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区域游戏活动评价环节所涉及的评价对象、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二是规范实施过程。各幼儿园完善区域游戏活动评价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教师职责,确保区域游戏活动评价工作常态化、高质量开展。广大教师切实遵循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灵活运用引导式、分享式、总结式、表格式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区域游戏活动的目标设定、幼儿表现、教师指导策略、目标达成等内容进行科学、量化评价。三是保证实施效果。一方面形成了评价档案。教师在实施区域游戏评价过程中产生的“幼儿观察记录表”“区域游戏活动评价表”等资料,经过收集整理、数据汇总,形成了极具价值的评价档案。另一方面形成了研究专题。部分幼儿园在区域游戏活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提炼经验,梳理存在问题,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有研究价值的专题,有的已经作为课题立项。区域游戏活动评价的理论研究已成为潜江市学前教育工作的新亮点。
【着眼发展科学保教】推荐阅读:
立足本职着眼发展09-29
闭着眼睛画画优秀作文600字05-30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思想11-14
科学发展演讲09-24
安全科学的发展09-10
科学评价幼儿发展11-07
政治科学理论发展11-25
落实科学观实现公发展司协调发展06-02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1-16
强基固本 科学发展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