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及说课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及说课(精选9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及说课 篇1

开安中心小学 吕秀平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验情感,从愉悦到被误会时的难过、伤心、愤怒,到最后误会消除的幸福,快乐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难以避免的,关键在于积极寻求消除误解的良方。

2、坦露心声,自己总结办法。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误解,误解了别人后学会正确处理。

3、运用办法处理误会,深化情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和交际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

教学重点 难点:坦露心声,自己总结办法。运用办法处理误会,深化情感。培养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分发给学生“误会”调查研究报告表,让学生在课前写一写在日常生活中被别人误解的时候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七彩镜】(创设情境,感悟认知)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首先请欣赏歌曲《叮叮铛》,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歌声,充满了欢笑,也荡漾着幸福。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像阳光般充满希望,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比如:彤彤今天就遇到了委屈?那么当我们被人误解时,怎么办呢?这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来学习《当你被人误解时》(板书:“当你被别人误解时”)你们有信心吗?

(二)心理短剧表演

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心理剧“彤彤的委屈”。边看边思索以下问题。

大屏幕出示问题:

2、想一想彤彤为什么很委屈?

彤彤的心情怎么样?那你觉得她该怎么办呢? 误会常常会给别人带来痛苦,造成伤害,所以我们不能随便误解别人,一定了解情况再下结论。那么当我们被人误解时该怎么办呢?在小组内讨论办法。指名汇报:

1、向对方解释,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

2、心地坦然,冷静处理,不闹情绪。

3、让事实说话,不要采取极端的行为。

4、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矛盾就容易解决了。

5、不要怀有怨恨,应该宽宏大量,做一些补救工作。

6、选择适当的方式化误会为理解。

7、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8、学会倾诉。

……

教师小结:大家的智慧真多,这么多办法。【童心广场】(亲身体验,寻找办法)。俗话说,牙齿和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也就是说两个很亲密的人,也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关键在于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宽容豁达,有海纳百川之胸怀。现在老师想聘请你们做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你们愿意吗?那好,现在我们班级的心理咨询热线开通了!可以拨打8905181,谁愿意第一个打进我们的热线,来咨询。

其他同学可以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被别人误解的经历?在当时有什么感受?你当时怎么做的?

同学们互相说误会经历,和解决办法。老师引导,点拨。【直通车】(知识延伸,指导实践)

同学们,课上到这,大家一定收获不小,在生活中,每个人考虑事情的方式和角度不同,所以误解他人或被他人误解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看你怎样解决。现在误会消除了,天依然那么蓝,日子依然那么甜,生活是还是那么美好,阳光依旧那么灿烂,即使生活中偶尔有不愉快的小插曲,只要你有健康意识,只要你肯想肯做。事情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别忘了面对误会时(再次回顾板书)愿他么能够帮助我们化解生活中的不快,让误会少一些,快乐多一些,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永远是朋友。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快乐飞翔

最后送你们一句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误会自消。

《当你被人误解时》说课材料

说理论、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有关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传递着新课程理念,关注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规定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在现今社会中,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免不了被人误解和误解他人。误解对人的心灵创伤非常之重,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因此而失去一个要好的朋友、亲爱的老师,使同伴、亲友、师生之间关系遭到破坏。如何指导小学生正确面对误解,掌握被别人误解后的处理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五年级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时期,对于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意气用事,不能替对方着想,相互不理解,或者不知道怎么办,甚至很多人默默地憋在心里。也有的采取极端行为,如果不把矛盾扼杀在萌芽之中,也许会酿成严重的后果,青少年的犯罪比率是比较高的。这无疑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我上了这节《当你被人误解时》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

想通过谈话法、探究法等各种办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帮助、辅导,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当被别人误解时要用正确的办法化解误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身心愉悦、健康发展。

上这节课目的在于让孩子在亲身的体验中,在彼此的沟通交流中,掌握一些处理误会的交往技巧,并培养孩子换位思考和反思自我的能力,这也是本文的重点。

依据小学心理实验课题《在活动体验自主探究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我精心地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心理辅导范畴,因此我在开头就用暖暖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如此的美好,唤起学生对美好的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让学生有幸福感。但是尽管美好的生活也有不和谐的音符,生活中常常会产生误会。然后用心理剧折射生活现象(彤彤被老师和同学误解的心理剧)反映问题。让学生们发现问题、理解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人都有可能被误解,误解时不必气愤,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了解化误解为理解的几种常见的办法。

让学生感受到误会是美好生活中的小插曲,是平静心海的几朵浪花,大海因为有了浪花,才波澜壮阔,景色无比壮观,我们生活中跳跃了挫折的音符,才能让我们用最美的旋律去奏响生命的乐章。使同学在身体成长的同时,心灵也在成长。童心广场中让学生开设心里咨询热线8905181(亲身体验,寻找办法)。

当孩子们说自己的委屈时,得到了倾诉,得到了帮助,明确了办法。并形成资源共享。这里作为重点的落实和突破难点的环节。最后让学生感受到误会消除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阳光的心态。现在的孩子 我行我素,不尊重他人,所以随时都能发生误解别人的现象。听了:“心理咨询师”们的辅导,我感觉这节课上的有价值。

此时此刻,我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这样的效应根源何在?要是过去,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接受思想。就不会像现在,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师生平等的关系。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及说课 篇2

一、新课标下说课存在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过程, 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无处不在的信息文化形态及其内涵, 构建与信息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价值观和责任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说课在受到广大教育部门及教师重视的同时, 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下, 教师在说课过程中, 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思想认识不够透彻, 无法很清楚地将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体现在说课过程中, 甚至有的教师的说课只是对教材的复述, 不能以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 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最终目的, 课堂设计随意性大。教学方法的选择不靠任何依据, 不能有效地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联系起来。对学情的分析也比较笼统、含糊, 在对学生不甚了解的情况下, 去安排教学过程, 选择教法与学法, 使得整个课堂没有任何秩序可言。

说课应该是教师反思自身行为、探索教学存在问题、明确教学努力方向、积极教学实践智慧的方式。应将说课看作是实施行动研究, 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对新课标下的说课活动重新进行审视。

二、说课的含义

说课是教师主要用语言对自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说明的教学行为。它作为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基本构成, 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延伸与扩展, 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智慧的重要手段和桥梁。

说课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隐性认识显性化, 即将教学中的思考、设想、假设、理念等外显出来, 使听者了解教学者的设计意图等;二是显性行为隐性化, 即将教学中一系列行为加以解释与说明, 给出理由, 说清思路。两者紧密结合, 构成说课的主体。

三、说课的意义

(一) 说课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说课不能是对教材的简单复述, 它要说明本课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 要指出本课教材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说课教师不仅要说明“怎样做”, 更重要的是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这就要求说课教师在准备说课的过程中, 不但要有实践经验, 而且须有理论指导。所以, 教师必须站在准确把握本学科知识体系的高度来审视教材, 同时要学习教育理论, 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强化, 而且有助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很多地区的经验已经证明, 说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 说课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 是当今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认知和评价的思维过程。说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促进教师反思的效果。在说课中, 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分析对象, 对自己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分析, 将显性课堂行为背后的假设和思路呈现出来, 这本身就是教学反思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运用, 使得教学反思有了具体的依托, 可以使教学反思切实落到实处。

(三) 说课有利于形成教师研究共同体

素质教育需要“科研型”教师, 更需要教师研究共同体。说课可以加大科研力度, 有利于先进经验的传播, 有利于教师的成熟和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在活动形式上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能有更多的人参与, 提高了效率。然而在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有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 对于这些难题, 很多并不是某个教师个人可以解决的, 需要通过教师群体的努力来达成。通过说课, 使得大家将分析的焦点转向某一个需要共同研究的问题上来。说课中教师对问题的提示, 更容易引起其他教师对解决问题的这样或那样的建议, 使说课成为教师群体共同探究问题的平台。

(四) 说课可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理论研究者以及教育实践工作者, 正在逐步达成这样的共识:没有课堂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 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实现。说课不必面对学生, 在说课的过程中, 各种新理念、新思想、新设计、新手段都可以展示出来, 不用担心哪些不合理的地方会对学生产生副作用, 经过同行的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共同论证, 能形成较为成熟的、有较大成功把握的教改方案, 这种经过论证的教改方案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 又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说课这一形式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可逆性, 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步伐前进。

四、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

(一) 说教材

说教材包括分析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与前后教材的联系、阐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素质教育为指针,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符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其中, 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在说课中, 说目标占着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一般从三方面来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 说学情

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 对将学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教师应对自己任课班级的学生情况作基本的分析。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制定教学组织措施、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准确把握。教师在说课时, 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也反映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三) 说教法

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实质就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与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 使教学的基本要素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与作用, 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选择教法和学法, 教师应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特征和适用范围,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等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要注意所选择的教法学法应符合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有利于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 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 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四) 说过程

说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是说课过程中的重头戏。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 都应该按照课程的组织顺序、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来。教学过程大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实践→教师总结。

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 不同的环节需要设计不同的学习过程。但不管哪种类型的学习内容都应该包括指出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采用哪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何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 (如练习、合作、讨论、辩论、探究等等) 。而且不管哪种形式的学习内容都应该说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生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

五、说课案例

以《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为例说课。

(一) 说教材

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第二章第四节, 属于信息获取的范畴。本节课是对第二章中前三节内容的拓展, 旨在让学生对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了解网络数据库也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 体验丰富多样的网络数据库, 并学会正确评价从各种网络数据库中获取的信息。不仅为我们后面学习数据库知识打下基础, 也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取信息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2. 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及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

(1) 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网络数据库, 体验网络数据库的丰富性和可靠性。

了解网络数据库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

(2) 能力目标

选择合适的网络数据库提高信息获取的针对性。

正确评价网络数据库。

能自行摸索研究更多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网络数据库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体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丰富性和可靠性, 能选择合适的网络数据库以提高信息获取的针对性。

(2) 教学难点

及时、客观、公正地评价丰富多样的网络数据库。

(3) 教学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网络数据库, 而且网络数据库类型繁多, 形式多样, 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联系密切, 所以体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丰富性和可靠性、能选择合适的网络数据库以提高信息获取的针对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涉世尚浅的高中学生来说网络是新奇的, 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盲目性, 所以及时、客观、公正地评价丰富多样的网络数据库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 说学情

学生之前学习了第二章前三节的内容, 对搜索引擎等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对即将学习的网络数据库都了解甚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

(三) 说教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使用搜索引擎搜集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但是对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了解甚少。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范例教学法、体验法及自主探索法。

1. 范例教学法

教师示范某一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的过程, 这一网络数据库应该是典型的范例, 学生能从这一典型的范例中获取一般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2. 体验法

学生结合教师的示范演示, 亲自动手操作, 去体验各种网络数据库的使用, 从而掌握操作的要点、掌握数据库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

3. 自主探索法

学生在结合教师的示范亲自体验之后, 对数据库的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新知识的机会,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

(四) 说学法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应该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 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恰当的指导。

(五) 说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教师机上打开Mapbar, 找到齐国故都临淄区的电子地图, 演示地名的查询、地图的缩放、测量距离、搜索交通路线等等。演示操作的整个过程, 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自己生活的城市这么突兀地呈现在计算机上, 这个所谓的电子地图还能给我们提供这么多的方便, 那么电子地图是怎么实现的呢?引出问题,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而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范例教学使用网络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

知识铺垫:什么是数据库?

在前面学习搜索引擎的时候我们介绍过, 每一个搜索引擎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在支撑。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数据库中的资源被有效地分类和标识, 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精心的组织, 存取的效率比较高。

示范两大类网络数据库信息检索的操作过程:

演示1:在K12教育资源库中检索信息。

演示2: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检索信息。

演示完毕,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网络数据库的检索过程与全文搜索引擎、目录搜索引擎的搜索过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将新旧知识相结合, 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加深记忆。

3. 围绕“齐国知识知多少”体验多姿多彩的网络数据库

我们生活在齐国故都临淄, 脚踩齐国的土, 头顶齐城的云, 那么大家知道在我们这片土地孕育了多少国君吗?大家知道齐国时期在天文、军事等方面有什么成就吗?提供给学生几种网络数据库的网址, 根据刚才教师的演示, 在课堂上亲身体验使用网络数据库检索信息的过程, 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掌握操作要点, 加深对网络数据库的认识。

供学生检索使用的网络数据库网址有:

Mapbar:http://map.mapbar.com/芽null

K12教育资源库:http://k12.ksedu.cn/

中国国家图书馆:http://www.nlc.gov.cn/GB/channel1/index.html

4. 布置任务, 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我们在这个部分依旧围绕“齐国知识知多少”这个主题布置任务, 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去探究任务, 最快完成任务的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本组的探索过程。小组代表演示之后, 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这种合作加竞争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还可以提高教学实验操作的效率,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如今的临淄作为齐国故都、足球起源地, 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地。那么, 如果我们要为临淄旅游做一个专题网站, 需要收集很多的材料。

布置任务:

任务一:用网络数据库检索齐国历史博物馆、足球博物馆、中国古车博物馆、姜太公祠、东周殉马坑等的相关图片。

任务二:合理安排旅游线路。

任务三:查找景点周围的旅馆, 解决旅客的吃住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参考材料, 如一些相关网络数据库的网址,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获取信息的盲目性。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进行巡视, 并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 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用自己学到信息技术技能实实在在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堂。

5. 组内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导评

通过组内自评与小组互评, 学生可以借鉴别人操作过程中的优点, 发现自己操作过程中的不足, 进一步对网络数据库的操作和使用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在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进行导评, 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通过组内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导评, 达到互相沟通、学习、转化, 促进共同提高。

6.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网络数据库

因特网中的网络数据库是多姿多彩的, 它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网络数据库之间差异很大, 各自的适应对象不尽相同, 我们要学会及时、客观、公正地对它们进行评价, 那么, 大家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这些网络数据库呢?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发言, 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网络数据库的诸多方面。

7. 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学生的提问,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通过小结, 点拨实质, 突出难点, 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柜架。

课后教师应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其中包括:教学效果、教学启示及本节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等。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说课的变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石红梅.关于教师说课的探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07) .

[3]李子荣.谈谈如何说课.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3) .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及说课稿 篇3

授课年级:五年级 授课教师:李维忠

一、说教材

本次课授课年级为五年级,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五年级学生属于水平三的范畴,则本次课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在原来已掌握的翻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翻滚能力的内容。根据课标的要求,本次课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前滚翻的作用和意义——保护自己;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前滚翻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 精神。

根据以上的学习目标本人确定了本次课的学习内容为:

1、学习前滚翻的方法;

2、前滚翻接力;

重、难点。重点:翻滚时的低头、团身。难点:团身收腹、动作连贯。口诀:两臂撑垫成蹲撑,两腿蹬地快低头,团身滚动像圆球。

二、说学情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奇。这样的天性应该予以保护,而不是抹杀,由于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是对事物的注意而引起的感情状态,是出于对某些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所以说要想保持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设计出能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好奇的教学情景。本次课我主要通过提问一些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诱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通过自主练习、学生展示、老师指导纠正、翻滚接力跑等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法

1、自主练习:上课时前提问学生:我们怎么才可以低头看到天呢?学生们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老师根据这些回答汇总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前滚翻。接着老师简要地介绍翻滚的种类,有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等。下面同学们根据原来学过的翻滚动作自由练习,自由组合,多人一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展示:小学生天生爱表现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是他最大的荣誉,所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动作,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3、教师讲解示范:教师标准、完整的示范动作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小学生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天生的好表现致使他们敢于模仿,乐于模仿,而且并不在乎模仿的对错、好坏,追求的是一个“乐”字。

四、说学法

1、体验: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自主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造:学生想象力丰富,在练习中通过各种不同的练习方法来加深翻滚动作的技能。如学前滚翻教学时,采用不同方法使学生明理前滚翻技术的内在,并能通过完成翻滚动作,创造出新动作。

3、展示:通过学生的个体展示,使同学们直观的获取多种的翻滚方法,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欲望,更为有利学生掌握翻滚动作。

春酒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家醅、挑剔、煨炖、一马当先、顾名思义”等词的读音与词义。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诗意,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是本堂课的核心。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2.合作品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刚刚过去的2007年春节还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也许我们的耳畔还回响着春节的鞭炮声,也许我们还沉浸在与亲朋好友的相聚时光中„„那么有哪位大胆的同学能告诉我们——他在春节里最喜欢的一件事或场景,请用一句话叙说。(本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大胆参与课堂发言的勇气,也在锻炼学生的即席发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在为深入理解与体会课文意蕴而做铺垫。)

师评说学生发言,并巧妙导入正题。那么,今天我们来听听一位八旬老人是怎样叙说她童年时在春节里最爱干的事。让我们共同走进琦君的《春酒》。(投影课题)

二、作家简介 以课件投影为主。

三、检查预习,正音释词。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重在字词点滴积累,数量要少而精,尽量以书本注释与练习中列举为要,若在朗读中遇到不明字音,师则在黑板上随时明确更正。

家醅(pēi)炮制(páo)挑剔(tī)枸杞子(gǒu qǐ zǐ)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四、师生共同用情读文,整体感知文意。

注意思考投影中的几个问题。(师设问要讲究,难度上要有层进性,逻辑上要有目的性。)

1:文章写了过春节的哪些事?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春节好吃的东西很多,我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吃春酒”体现了邻里间怎样的关系?

3:什么情况下“喝会酒”?(用文本语言回答)从课文中你了解故乡人那些品质?

4: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五、品读课文,佳句赏析。

1.请同学研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意在培养学生专注的能力,品词赏句的能力。)

2.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请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教师巡视)3.师事先精心挑选好几个细节的例子。若学生提出,顺水推舟,点拨赏析;若学生未说出,则相机抛出,做到自然。

(1)母亲得意(兴奋、自豪的外露)地说了一遍又一遍,(语言的重复,说明母亲热情、无私、朴实、富有耐心)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得到表扬后的害羞、兴奋、自豪)。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2)不仅是酒,„„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两个“总是”与“还”极言母亲善始善终,心地无私。“笑眯眯”说明母亲善良淳朴、诚心热情。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母亲的品质犹如春酒那样芳醇)

(1)我是母亲的代表(写出女儿在母亲心中的地位,极富爱心,母女情深。)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母亲的代表,当然名正言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彻底抛开了初一至初五的那些“拘束”。说明民风淳朴。))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吃得跟“小猪似的”不好吗?为什么要说“蜜蜂似的”呢?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地吃,蜜蜂似的快活地飞来飞去。写出“我”的憨态可拘。),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吃得填满了肚子,伸长了脖子,这还不算,还得尽量多带一些回去,典型的“多吃多占”。真有那么馋吗?看看下文“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已经不稀罕了。”看来“多吃多占”的主要原因是“气氛之热闹”,小孩子不就是爱凑热闹吗?一句话活现出当年的童心童真。)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机灵顽皮)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对我的动作描写,突出八宝酒的魅力之大。)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亮晶晶”凸现了阿标叔的什么特点?勤快,乐意为酒会增添欢乐的气氛。)呼呼呼地点燃了,(叠词“呼”连用,最能表现出“吃十二碟”的喜洋洋的氛围。三字连读应短促有力。)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多么淳朴的乡亲!)

点燃的仅仅是煤气灯吗?还有暖暖的人心,还有对这种热闹氛围和融洽关系的热爱。

4.文中的人物描写很生动,写了哪些人物?

各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对谁的描写最出色?(此题为机动,若时间有限,可略去)

六、课文小结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纷纷涌上心头。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为逝去的、进行的美好时光“摄影”吧!同学们都坚持写周记或日记就是很好的练笔。

七、拓展延伸 1.仿句填词。

春酒有一种民俗的味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酒有一种__的味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酒有一种__的味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小小的白船儿,„„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2.类文赏析——两首课外诗。(见课件:《月之故乡》、《乡愁》)3.再次引用琦君的语言点旨。

投影显示:“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八、布置作业(三选二做)

1.搜集并整理与酒、思乡主题有关的诗句及名篇,写在摘抄本上。

2.写过春节时让你怀念的细节。

3.推荐课下阅读:琼瑶的《剪不断的乡愁》、萧乾的《枣核》、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

九、结束本课

播放歌曲《九月九的酒》,在优美的旋律中再次唤起思乡的高潮,在呼应主题与课题中结束此课。

附 板书设计:

追 忆

风俗味

春酒 思母味 思乡曲 童年味

难 忘

《春酒》教学反思

人们常说:经历是人生一大财富。我想:经历过,并深刻地去反思其中的得失,汲取经验,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生活、工作,才真正算是人生一大财富。这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比以前有进步。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配合也很积极,课堂气氛热烈,融洽。回过头来思考这节课,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作为初二学生,对于生字词仍还处在积累阶段,如果淡化了字词,学生的字词积累就不够,语文的基础知识也就不牢。比如“如法炮制”的“炮”和“煨炖”这两个词的注音,学生虽然预习了,但不到位,所以就出错了。作者介绍,它属于语文的文学常识的内容,了解了作者,有利于把握作者的风格,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时加大积累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上,我较为巧妙地把二者有机地融于课堂中,使语文知识得到落实。

2、创造了轻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导入部分,通过显示大量的过年图片:贴“春”字、贴“福”字、放鞭炮、挂灯笼„„熟悉的场景,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回忆,学生的话匣子随之打开,讲过年的情景时津津乐道。欢乐的氛围随“图片”而“潜”入课堂。在品读细节阶段,我都给了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们个人的感受和独特见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位学生找到了这一句“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但在朗读的过程中却把“偷偷”这个词读掉了,我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就此因势利导,问“如果把偷偷去掉好吗,为什么?”这一问立即调动学生发言的激情,马上就有学生给出了满意的答案。于是我又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再次调动学生的回忆,课堂气氛因而更加热烈。

3、情境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成为本节课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思乡这一主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体会毕竟是不深的,让学生感受情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通过感受主题美,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然后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对思乡的古诗的积累,让他们再次感受思乡的情感,十四五岁的孩子很容易被情绪感染,从而完成情感教育。

总体上说,这堂课还算是成功的,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够完善,需要改进。

1、时间分布还不够科学。在品读细节环节上,所用的时间稍微有点多,因为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小,因而有时老师又重复说一遍。这样既耽误了时间,又显得老师说的太多,所以在朗读这个环节读的太少,最后还有一个听《乡愁》的环节不得不删掉,古诗部分本来是让学生先说,然后展示,再齐读一遍,但由于已经下课,所以齐读也删掉了。如果我再上这堂课应该说在时间的调控上将更为合理、有效。

2、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开发不够,对学生学习的方式的指导有待加强。课堂上,对学生不够放心,仍是我讲得多些,很多地方没有放开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学生的思维也还没完全打开。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很单一,尽管也有自主探究的方式的运用,但学生仍以回答问题为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没落到实处。如果再有机会上这样的课,我想我会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开发,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时效性、主动性进行指导,真正贯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透视本课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教学不仅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需要新思想、新理念的支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认知结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现代教育技术,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编写的精神,创造性开展,;更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大胆付之于实践,勇于尝试,努力创设一个能促进学生学习,师生互学,和谐交流的平台,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

《春酒》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春酒》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这篇文章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加深对我们民族的感情。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意蕴。

本文所体现的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具有醇厚、优美的意蕴,另外,新课标对阅读技能方面的要求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有用心地读,以读激情,以情促读,入境入情,才能体味到文章的意蕴。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本文的人物善良、亲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本文的情境,氤氲着淳朴厚道的人情之美;语言真挚、平易、典雅、蕴藉,可谓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味,在品读中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课前预习,查阅生字词,搜集关于思乡之情的作品,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自主研读、理解、体会,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互相交流,达到知识的互补和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标中提到,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本文所展示的一幅幅民俗人情画,都深深地感染学生,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丰富他们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单元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本文文字浅显但意蕴深厚,需要学生朗读感知。理解文本首先要理解语言,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来领悟情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意蕴。

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就这篇课文而言,它充满童趣而略带淡淡的乡愁,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内涵与素质。八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难以理解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四、说教法

读书法和美点寻踪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初读、听读、研读,每一次读,都提出不同要求,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浅入深。在研读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细节、词语、句子进行赏析,并要求有感情地读出来。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说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地预习,搜集有关资料,为上课作好准备。教学中,初读、听读、研读、积累、作业设计,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而后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激趣导入

1、展示画面,在喜庆的音乐声中,老师背诵一首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然后引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过年的风俗也有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琦君去她的家乡浙江温州,尝尝那里的“春酒”。而后板书课题。(以一首年味十足的童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情境。)

2、请同学介绍作者琦君,老师补充

(学生了解文学常识,为理解作者感情作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你最喜欢的词,最喜欢的句子。用简洁的文字说说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2、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预习情况,为学生理解文本打下基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出最喜欢的词、句子,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这一环节,为后文品析语言作铺垫。同时,教给学生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概括文章记叙的事情,可以理清全文脉络,帮助理解课文。)

(三)、听读课文,浅尝春酒

听教师配乐朗读,要求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你从春酒中品出了什么?

板书:童心酒 母亲酒 乡情酒。

(让学生通过听读,产生共鸣。音乐犹如催化剂,渲染出浓郁的思乡氛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极易调动起来,思维火花也能得到尽情地迸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顺势概括出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并板书下来。)

(四)、研读课文,细品春酒

端起最爱的那一杯春酒,细细地品,说说你的感受。

句式参考:我端起___酒,品出了___,你看(听)___ 提示:

1、品喜欢的细节。

2、尝精妙的词。

3、读浓情的句子。

(通过自主研读,品细节、说人物、谈感情、读句子,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探讨,而后合作交流,使他们始终兴致勃勃。提供品味的角度与方式,使学生有的放矢,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一板块我设想学生将会提出一些细节问题,如:课文最后一句“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意义,以及关于当地特定俗语“十二碟”、“分岁酒”的理解等等,都作好充分准备。)

小结:一杯甘醇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此时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吗?齐读最后一段细细体味。板书:家乡味,思乡情

(在学生已初步领悟作者思乡之情后,教师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 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调动积累,拓展迁移

古往今来,这根思乡的弦不知被多少心灵拨动,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句子?。

(新课标要求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这一设计可以巩固以往知识,扩大知识面,还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七、说作业设计

如今,年味越来越淡,让我们追溯年的渊源,进行一次探究之旅。你可以作如下尝试:

⑴可以搜集有关春节的诗词、对联。

⑵也可以探寻“春节的起源“,搜集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关于“春节的起源”的研究报告。

⑶还可以以“我家乡的春节”为题写一篇妙文,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单元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到实践中去学习语文,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童心酒 春酒 母亲酒 家乡味 思乡情 乡情酒(这一板书是紧紧围绕教学流程逐步完成的,教学思路明晰,环环紧扣,推动课堂教学次序进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简明、形象、直观,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九、教学设想

首先,以朗读为主线。从初读感知,到听读浅尝,到研读细品,环环紧扣,由浅入深,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逐渐深入。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也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的教学思路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无论是初读课文、品味语言、积累名句,还是作业设计,都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搭建了一个个平台。一般性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难点问题,合作探究,有层次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再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初读文章,注重个性化解读;品读文本,尊重个性化体验;综合实践,体现个体差异。

剪贴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漂亮的剪贴画”,探索“任意形状的裁剪”、“复制”和“粘贴”等工具的使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1、使用“任意形状的裁剪”、“复制“粘贴”工具。

2、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预设: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用“画图”程序制作漂亮的剪贴画。

二、探究新知

1、提出疑问。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说说做剪贴画需要准备什么样的材料? 生:„„

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师:我们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做出精美剪贴画? 生:„„

师小结:准备的材料有彩色的各种纸、笔、剪刀、粘水、橡皮等;制作过程是先画,再剪,然后粘 师:提醒:制作前要设计好剪贴画的内容

2、课件展示学习任务

师请学生小组讨论以老师提供的主题设计作品内容,并将自己的设计内容写在本子上。

生讨论并记录,教师适时点拨

3、准备材料

请学生尝试根据剪贴画的内容在“画图”中画出彩纸

提醒学生准备剪贴画需要的纸包括裁剪的纸和用来粘剪贴画的纸。学生试操作:在画布一边画出自己需要的彩纸。

4、裁剪图形

1)教师示范用“任意裁剪工具”剪出大树的树干,让学生从感观上感知“任意裁剪工具”的功能。

提醒学生使用“任意裁剪工具”的要领:要连续画出裁剪的图形,2)找学生尝试为教师的大树剪出树叶,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这个工具的功能,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学生尝试制作剪贴画,教师走近学生,主动和学生交流,并给予适时的点拨、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4)初次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优点,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5)学生南完善自己的作品 6)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给予评价

三、交流 谈谈你的收获? 板书: 漂亮的剪贴画 设计 准备彩纸 剪、贴图形

任意裁剪工具

复制

粘贴

《漂亮的剪贴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6课制作漂亮的剪贴画,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材料进行再组合、再创造。

在每项活动中,教材都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尝试、积极操作,使学生在活动中、在创作中熟练使用计算机画图软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积极实践,勤于动脑思考,勇于自己解决问题。

二、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我采用活动激趣、实践贯穿、同伴互助、教师指导的教学方法,让他们真切、快乐的在活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漂亮的剪贴画”,探索“任意形状的裁剪”、“复制”和“粘贴”等工具的使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使用“任意形状的裁剪”、“复制“粘贴”工具。

2、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将“漂亮的剪贴画”教学设计流程如下:

一、直接导入:

二、探究新知

1、提出疑问。

A 请大家思考一下,说说做剪贴画需要准备什么样的材料? 生回答,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B 我们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做出精美剪贴画? 生回答

师小结:准备的材料有彩色的各种纸、笔、剪刀、粘水、橡皮等;制作过程是先画,再剪,然后粘

师:提醒:制作前要设计好剪贴画的内容

2、课件展示学习任务

师请学生小组讨论以老师提供的主题设计作品内容,并将自己的设计内容写在本子上。

生讨论并记录,教师适时点拨

3、准备材料

请学生尝试根据剪贴画的内容在“画图”中画出彩纸

提醒学生准备剪贴画需要的纸包括裁剪的纸和用来粘剪贴画的纸。学生试操作:在画布一边画出自己需要的彩纸。

4、裁剪图形

1)教师示范用“任意裁剪工具”剪出大树的树干,让学生从感观上感知“任意裁剪工具”的功能。

提醒学生使用“任意裁剪工具”的要领:要连续画出裁剪的图形,2)找学生尝试为教师的大树剪出树叶,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这个工具的功能,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学生尝试制作剪贴画,教师走近学生,主动和学生交流,并给予适时的点拨、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4)初次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优点,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5)学生南完善自己的作品 6)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给予评价

三、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说课 篇6

本人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所以对小学高年级教材比较熟悉。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也教过了不少,但是以前的教学目标设计比较简单,大概就是读熟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至于教学效果,只要学生能背诵默写古诗,能解释诗句意思,回答诗句中心思想就ok了,所以这次试以新课程三维目标来设计三维目标。作为一次尝试而已。

2、采用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节课我采用“学教并重”的模式进行教学组织,1、教师激情导入,剖析课题,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2、学生查找资料(学生能找到资料的途径可能有限,不可能有多大效果),通过读诗,小组讨论,发言交流,跟老师一起归纳总结等系统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3、选定的教学对象的特征分析。

我班学生认知起点比较低,优等生并不多,所以学习目标还是主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这是起码的教学公平。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以“听”的方式进行,这是从一年级开始以来逐年形成的方式,为了改革这种传统方式,所以这节课要注意抓好小组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在小组内发表意见,相信坚持小组合作学习,会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以往被动接收式转变为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来。

《辉煌的成就》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教育、体育等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

二、能力目标:培养、提高学生搜集资料以及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从小立志,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

教学要点:

1、了解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勇于探索。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录音带,走进新时代,歌唱祖国。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不平凡的一年,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灾祸连连,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凭着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雄厚的实力顶住了这些灾祸。随后,29界奥运会在我国北京出色举办,神七顺利发射成功。我们的祖国值得骄傲和歌颂。

播放《歌唱祖国》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说出听歌曲后最想说的一句话。

教师总结:建国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等各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辉煌的成就》这一课,通过学习交流,看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导入本课的课题:辉煌的成就。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感悟。

1、课前以小组为单位,你们搜集了很多课内、课外表现祖国辉煌成就的资料。教师板书。农业(一组);工业(二组);科技(三组);国防、外交(四组)。

2、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比赛。汇报比赛规则:汇报的资料具有概括性和说服力;展示形式较新颖;全员参与,表达完整、清楚;每个小组汇报限时5分钟,不宜过长;小组成员都要注意倾听别人发言。(基本上符合要求的小组就可获得一面小红旗;在我们讨论交流的每个环节,表现出色的同学可随时为小组获得积分,所以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机会为本组获得小红旗。(可投影)有没有补充的意见?没有的话我们就开始交流。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农业。

① 农业小组汇报:我国农业方面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

② 第一位说明什么?

小结:我国的农业从白手起家,逐步走向兴旺,农业战线成果辉煌。

③第一小组给我们展示了丰富的农业资料,你们有什么收获或体会吗?

有条件的话教师可放录像带解说加深印象。

小结:我们如今的农业一改昔日面貌,现在的农业使用机械化,讲科学,不仅追求高速发展,而且向立体农业进军。农、林、牧、副全面开花,农业战线成果辉煌。(小结、板书,并对第一小组表现进行评价。)

4、工业。

①工业小组汇报:工业方面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

②我国如今在钢、煤、油、电的产量居世界第几位?

③让学生听了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小结:工人阶段在党的领导下,在一片废墟中建起厂房,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迅猛,有许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工业战线成果辉煌。(小结、板书,并对第二小组表现进行评价。)

5、科技:

① 科技小组汇报:我国科技战线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明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以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为例,说明现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生汇报不出, 教师可适时补充资料: 杂交水稻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粮食增产,而且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我国以博爱的胸怀把这一先进成果奉献给了世界,袁隆平这位世界上很多人广泛熟知的“杂交水稻之父”也多次奔赴海外传授技术,让杂交水稻开始造福全世界更多的人。袁隆平先后应邀前往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埃及、澳大利亚等国家讲学、传授技术,把福音传给全人类,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丰收的喜悦。越南杂交稻的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杂交稻比常规品种增产40%以上。由于大面积、大幅度增产,越南一跃成为仅次泰国的第二大米出口国;印度20的杂交稻面积达840万亩,平均亩产370公斤,其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仅200公斤;美国年的杂交稻面积为80万亩,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比当地良种增产20%以上,他们计划在20将杂交稻的面积推广到800万亩左右……,国外杂交水稻推广面积达约200万公顷。 由于袁隆平成功地闯过了一个个杂交稻的科学禁区,他被当之无愧地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国际上这样评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杂交水稻是在脱离了西方这个所谓农业科学源头的情况下,自己创造出来的一项成果……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1995年10月,袁隆平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5月11日,袁隆平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心中还有两个心愿要实现,其中一个就是“要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从现在的3000万亩扩大到2亿亩,增产的粮食要多养活1亿人口。”)(投影片)

② 小结:同学们通过读书、调查信息收集,深深地感到我国科技事业繁花似锦、硕果累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小结、板书,并对第三小组表现进行评价。)

6、国防、外交:

①“国防、外交小组”汇报调查的情况。

②学生听后说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小结:现代化的`海陆空军事装备筑起一道钢铁长城,捍卫祖国的安全。“一国两制”打开回归之门。“香港回归”中英双方政权交接仪式、驻港部队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图片,令人欢欣鼓舞。我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以崭新的姿态,成为世界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小结、板书,并对第四小组表现进行评价)

7、体育、教育。(教师采用抢答的形式交流学习)

体育:① 孩子们,激动人心的年奥运会在我国刚结束不久。我们似乎还能听到雄壮的国歌声响了,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睢身着运动装的健儿又登上了高高的领奖台,他们多么激动!同学们你们知道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得了哪些荣誉?(51金、21银、28铜,金牌数第一,总奖牌数100第二,仅次于美国110,历史性的突破。)教师可出示有关体育发展的历史资料。(投影片)

②体育战线还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③ 小结:

体育健儿们在各种比赛中一展雄风,佳音不断,他们为我国体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我们崇敬他们。

教育:①现在我们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呢?(九年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②教育战线还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8、了解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解放五十多年来,我国为什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为什么能振兴?师板书:党的领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三、拓宽视野,理论联系实际,深化观点。

1、祖国在腾飞,祖国在巨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家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请各小队派代表将你们搜集的信息给大家汇报。

学生姓名

家用电器

家用现代化交通工具

家庭人员职业情况

家庭年收入

2、填表讨论。填家庭有关数据并讨论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这与国家的辉煌成就有什么联系。

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国富民强。

四、启发立志,再创辉煌。

1、当我们讨论交流到这,有什么话对祖**亲说吗?

2、小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同时又明确了自己肩负的重任。是呀,你们是跨世纪的人才,祖国人民在期待着你们,愿你们从小立志,用你们的热情与创造,智慧和勤劳,去攀登二十一世纪的高峰,去创造祖国辉煌的明天。

五、拓展延伸。

让我们满怀报国之志,挥洒爱国激情,以豪迈的步伐走进新时代吧!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结束。

附板书:

十 辉煌的成就

农业 百业振兴

工业 发展迅猛          党的领导         从小立志

科技 硕果累累          艰苦奋斗         再创辉煌

国防 钢铁长城          自力更生

假如--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年级 篇8

——张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会认6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汉字。

3.能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课文内容,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树立乐于助人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题

同学们,假如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假如来造句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如吧。

(板书课题:

10、假如)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初读课文,用言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问学生:你们平时是怎样把一篇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有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怎么办?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这首诗共有三小节,指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也相机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4.指导识字。

学生圈画生字,自己初读,并想办法记忆字形。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认读词语。

寒冷袭击觅食哭泣快乐叹息

三、再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想想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

四、个性化阅读,体验情感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多读几遍,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师生对话交流。

4.在学生谈阅读感受之后,让他们带着情感把喜欢的那一节再读一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后再读,以求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5.小结,激发情感。

作者希望用马良的神笔画一个太阳温暖冬目的小树,想画一些米粒喂养饥饿的小鸟,想画出一双腿让残疾的西西能快乐地奔跑,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想对作者说一句什么话呢?

五、拓展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1.启发学生: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送给谁?帮他解决什么困难? 3.学生自由表达,老师适时地从学生的语言、价值观、情感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

六、作业布置 1.完成生字词 2.背诵课文。

小学二年级《假如》说课稿

——张静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篇目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假如》。课文可分为两课时,我现在要进行 的是第二课时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开篇导语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 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点 出了本单元的专题是关于爱的,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主要在于 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假如》是一首充满童 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 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 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 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 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 的认知水平,本课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由于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 把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在着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那就是学生能理解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 流利,读出感情,从而在朗读中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师生接读、整体悟读等。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感悟和教师的启发,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一学段小 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 的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激发同情 心、爱心,关爱他人、关爱生活。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 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了以 下的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以“教——扶——放”为主线,以“对话式”阅读教学 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为辅,努力为学生营造一 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 成功的喜悦。

2.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 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 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 识和进取精神。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读—说说—议议— 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 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五、说学生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想象力丰富、有趣的特点。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 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 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 语言。

六、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我创设了几个提问的形式的情境运用,即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促动了他们学习课文 的欲望。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应使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习拥有一种游戏的感觉和求知的兴奋。

2.换位体验,激发情感 如在学习《假如》第一节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小树冻 得发抖这种情境,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淡淡忧伤的音乐中,轻 轻地叙述: “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 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正在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 暖如春,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在我叙述中,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身子也随小树颤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让学 生表演“缩着身子,轻轻地叹息”这一动作,学生在表演当中,不知不觉地有效复习了“叹息”“缩”这些新字词。通过换位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要帮助小树的强烈愿望,和作者的 情感产生了共鸣。此时,已扣动了学生的“情弦”,学生读起来 有滋有味。

3.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口。语文课上的读,是最 古老也是最现代的教法。李镇西老师说永远不要放松语文的读。在这堂课上,我搭建了诵读感悟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 同要求的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 学生在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品味字词,感悟文字后 的情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朗读指 导上的教学行为诠释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因此整堂 课下来,书声琅琅,语文味十足。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及说课评课 篇9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学习对象 四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多元理解感悟童话《去年的树》;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激发阅读新美南吉写的童话的兴趣。教学媒体

(图片、音乐)“树叶”卡片。课前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教学流程

板块一读故事,讲故事,整体感知。板块二读故事,交流感悟,多元理解。

1.默读故事,勾画、反复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想想:为什么感动了? 2.全班交流:学生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3.学生结合“鸟儿寻找树”的相关内容填写“交流卡”,多元理解。(1)学生自由读相关内容,写“交流卡”。交流卡 我读懂了: 我的疑问:

(2)师生结合“交流卡”自由分享读书收获。(3)集中交流、感悟。

4.结合故事结尾,学生换位体验,感情朗读。板块三拓读童话,口头编故事。

1.阅读童话《白蝴蝶》(PPT 出示前半部分)。2.对《白蝴蝶》的后半部分进行想象,口头编童话。3.发现《白蝴蝶》和《去年的树》的相似之处。

板块四简介作者并推荐童话,激发阅读兴趣。1.简单了解作者。

2.推荐新美南吉写的其他童话。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间大教室真是不一般了,这个地方叫什么呀? 生:百年大讲坛。师:有不一样的?

生: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坛。

师:这是我们北京大学为了庆祝建成一百周年而修建的。在这个舞台上有很多优秀的人发表过精彩的演说,而且呢,很多优秀的节目在这里演出。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你心情怎样? 生:非常激动 生:非常自豪。生:有点紧张。

师:来一次深呼吸,还紧张吗? 学习过程:

师:今天上课的内容叫做? 生:《去年的树》。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五个人举手,看来有一定难度,我们准备准备好吗?翻开书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的什么?接着讲的什么?最后讲的什么?

生:学生自由读书。

师:好,轻轻合上书。下面我们就用接龙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既然是讲故事,就是不改变故事的大致内容,自己组织好语言,我来开个头吧。我们要讲的故事叫做《去年的树》。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谁来接着讲──

生: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鸟儿唱。

师:你说得挺好,你要是大方点,会说得更好。生: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鸟儿唱。师:接着讲──

生: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天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小鸟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我发现你把这篇课文读得很熟呢,还加上了自己的感情。接着来── 生:他回来找不着书,就问树根,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你知道吗?树根说:伐木工人把它砍倒,运到山谷里去了。师:好的,第一次寻找没有结果,继续──

生:然后鸟儿飞到山谷里的工厂里,对门先生说:门先生,你知道我的好朋友树在哪里吗?门先生说:它在工厂里面切成细条条运到村子里卖掉了。师:我想给她补充一点:切成细条条── 生: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师:然后讲什么你知道吗?

生:那个鸟儿向村子里飞去,在一盏煤油灯旁边坐着一个小女孩,她问小女孩:她知道火柴在哪儿?女孩说:火柴用光了,火柴点燃的灯火还在那里亮着。师:就剩下灯火了,谁来把故事结尾讲完?

生: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鸟儿唱起去年的歌给灯火听。唱完后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师:好,真好。刚才呀,讲故事的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自己的感受融进了故事里。其实呀,不管是讲,是读,是听,这个小故事都感动了无数的人的心。请你们再一次翻开书。默读课文。这次请大家把那些让你感受深刻,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内容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疑问,简单地记录在卡上。开始。生:默读,勾画,记录。

师:如果写好了,可以把勾画的内容读一读,觉得差不多了,可以找到你的朋友交流交流。

师:到你们朋友那儿去交流一下。

生:找自己的朋友交流。

师:刚才我加入了这个小组的讨论,我觉得很有收获,我带着自己的想法去,但还没来得及说,同学们在滔滔不绝交流自己的感受。好,通过刚才的交流还有没有不能解决的疑问,或者你觉得这个疑问很有必要和大家探讨探讨。来,你说。生:为什么鸟儿会对着灯火唱歌呢?

师:你的意思是灯火不是树,对吗?(边说边板书)还有吗? 生:鸟儿为什么要先看一会儿灯火,然后再唱去年的歌给灯火听呢? 师:为什么要看它,也就是他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对不对?还有吗? 生: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看灯火?

师:两次看灯火你都注意到了,跟刚才提的差不多,看来待会我们要对结尾好好品味一下。(对另一生),来,你说。

生:我想知道就是鸟儿唱完歌,会想些什么?

师:还是对鸟儿看灯火的想法,会想些什么?你来──

生:我觉得树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树根跟树应该是同一个人呀,树根为什么说是他被砍倒,而不是我被砍倒。

师:哦,他说树根跟树是一体的,也许我们把树分成几部分,就像我们在学标点符号的对话一样,把嘴对鼻子说,眼睛对嘴说,它们之间是单独的部分。我的想法啊。还有没有?

生:就是为什么它看了一会灯火不直接飞走呢?

师:同学们看来主要两个问题在这儿:一个是他为什么要对着灯火唱歌,一个是他对着灯火他想些什么?很好。我们很把问题放一下,看能不能随着交流的深入解决一些,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师:好朋友,我记下来。他读懂了树和鸟儿是好朋友。生:鸟儿非常珍惜他的好朋友树。

生:我读懂了鸟儿为了给树唱歌这个去年的承诺,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从这里看出鸟儿很守信。

师:守信,而且提到了一个承诺,诺言是不是。还有吗?

生:伐木人把他砍倒运到山谷里去了,就说明这个人类破坏环境,这个树后来就

变成灯火消失了。师: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生:就是说破坏环境,让很多动物失去了友情。

师:看,以前我们提到伐木都是讲破坏了环境,今天他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了伐木破坏友情。真好,再说一下。

生:我读懂了鸟儿和树之间的友情很深。

师:他们之间的感情,我们用一个词来说:是友情很深厚是吧。体会到了是友情吗?或者我就写个情,你同意哪一种?还是友情?好。同学们,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看,一个小小的故事,我们读懂了这么多的东西,真棒!我想问一下,还有哪些同学也感受到鸟儿和树之间的友情。这么多,说说看,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我是结合有篇文章,我发现鸟儿飞到很多地方问树在哪儿。

师:他不停地寻找树,你觉得是友情的一种表现对吧。还有,不同的地方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生:就是鸟儿为实现诺言不惜一切代价,立即向山谷飞去„„飞到村子里,看出鸟儿为实现诺言不惜一切代价。

师:你谈到诺言,正是有这份友情,他才坚持不懈地寻找。好,再来。生:我和他的地方是一样的,是两人友情很好,树不见了,鸟儿才不惜一切代价去找。

师:既然说到友情很好,很深厚,相信还有地方能让你感受到。

生:还是那个地方,就是说他见谁问谁,你知道树在哪儿吗?特别着急,想见到树。还有他两次盯着灯火看,第一次呢,他想,这是我最后给你唱歌,我把我的诺言遵守了,希望你能珍惜这次。第二次他看就是觉得我们俩以后不会再见面了,希望你能珍惜。

师:孩子,你读懂得真多,而且你把刚才有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都已经解答了。生:我从第一自然段感受到,鸟儿天天给树唱歌。如果他们友情不是很深的话,就不会天天给树唱歌,树也不会天天听。师:发现没有,他强调一个词,什么? 生:天天。

师:这友情是一天天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的友情需要培养。还有哪儿感觉到他

们的友情?

生:还有从第五自然段,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他的好朋友树来了。如果友情不是很深。他干吗来找树呢?

师:是,你说得很好,是,文章的处处渗透着他们的友情,而且还有一处非常明显,就是他们分手前的那一次对话,我请一对好朋友读这一次对话。生:两学生读分手时的对话

师:他们的对话让你感受到什么?你说。生:他们对话非常真诚。

师:哦,你说到了真诚,有没有一点难舍呀?那我想问树是谁?那我问你啊(问刚才朗读树的孩子。)你看森林里这么多树,你真的相信鸟儿说的话吗?为什么? 生:我相信,因为以前的日子里,鸟儿天天都会给我唱歌,所以我相信鸟儿的话。师:你说到他们之间的这种信任。再请一对好朋友来读。生:一对好朋友读对话。

师:多么深厚的友情啊,鸟儿说了,他答应树,明年春天一定要回来唱歌给树听,我们把答应别人的话叫诺言,从哪些地方你们感受到了鸟儿他是守信的,是信守诺言的?你来说。

生:我是从第五自然段,春天又来了„„鸟儿是信守诺言的,春天刚来,他就到这里来找他的好朋友树。师:来,继续。

生:还有从第5自然段一直到17自然段都讲的是小鸟找他的好朋友树,最后实现了他的诺言。他找不到树了,他很着急就说明鸟儿特别想承诺自己的诺言。师:他注意到了鸟儿寻找树的经过,其实刚才那位同学也是这样在谈,而且他还谈到了心情。你们发现了没有,作者在写鸟儿寻找的过程非常巧妙,主要是用了三次对话,第一次是对── 生:树根。师:第二次── 生:门

师:第三次── 生:小女孩。

师:现在请你一个人分别扮演这四个角色,读一读这三次对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开始吧,可以不读旁白。生:读这三次对话。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每一次小鸟问树在哪里的时候,他都是用焦急的心情和语气来谈的,他在想,他的好朋友树到哪儿去了?

师:她体会到小鸟每一次心情都很焦急。可能我们体会到这心情会有些微妙的变化,每个人的感觉可能不一样,听听他的── 生:而且,他会每次都比上次更着急。

师:他说的是下一次比上一次还要焦急,肯定还有区别,来── 生:我知道为什么,第一次──

师:咱们现在不说为什么,就说你体会到什么。生:他一次比一次着急,最后特别着急伤心。

师:好,在着急的心情上还多了一个伤心。来,你──

生:树别做成火柴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全忘了,就是想见到那棵树。师:说得真好。谁还想说?

生:我的好朋友树都变成火柴了,我还能给他唱歌吗?非常伤心。

师:觉得自己心里没着没落的是吗?好了,自己许下的诺言没办法实现,刚才同学们体会到鸟儿的心情微妙的变化,有焦急的心情越来越强烈,有复杂的心情在变化。但是,有一样没有变,大家都知道,你说── 生:他说过的承诺。生:他渴望找到树的决心。

师:有一样没变,他一定要找到树。刚才同学们都体会得非常好,还有体会到其他吗?假如说,去年的树要拍成动画片,要四个人用声音表达心情,你能吗?就地四个人一组练习练习。

师:来,我们先请一组,看看他们的声音能不能展现不同角色的不同心情。来,请你们起立,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倾听这三次对话,想象鸟儿寻找树的经过。准备──

生:四位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同学们,睁开眼睛,他们的声音塑造的角色怎么样? 生:一点都不着急。师:你觉得谁不着急? 生:鸟儿。

师:你觉得他这个角色演绎得不好,是吧,要不要跟他挑战一下。谁来挑战。其实,我客观评价一下,这个同学很不错,非常投入,他自己的体验和别人不一样的,应该说很不错的。请坐,谢谢你们。生:又一组同学分角色读三次对话。师;怎么样,掌声鼓励。

生:树根的对话,他应该伤心一点。生:门太骄傲了就是。

师:你的意思是门显得有些冷漠,是吧。他见多了,就无所谓了。刚才这一段我们就过去了,同学们用声音表达不同角色时非常好。鸟儿停在了灯火前,刚才有同学问了,鸟儿为什么对灯火唱歌,灯火又不是树,你们有想法吗? 生:灯火是树变成火柴点燃的。生:灯火是用树的躯体点燃的。

生:树已经消失了,但灯火是火柴点燃的,鸟儿给灯火唱歌,就是为了纪念那棵树。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还有同学想说,请保留你们的想法,随着我的描述,一起走进故事的情境中。(配乐)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鸟儿如约而至,来找他的好朋友树,然儿,树不见了。为了寻找到去年的那棵树,鸟儿从森林飞到山谷,从山谷飞到森林,鸟儿不停地寻找,现在,他停在了油灯前,油灯里是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睁大眼睛,唱起去年唱的歌儿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同学们,想象一下,看着灯火,鸟儿在想些什么呢?先自己说一说。生:自己说。

师:好,哪只小鸟把你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我想到了,树非常可怜,被烧成了灰烬了,没了。

师:你是树的好朋友吗?我有点怀疑啊。还有谁说?

生:我睁大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觉得树怎么变成火柴了呢?

师:这样说,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真的是树吗?你已经变成了火柴了吗?你在频频点头,我这样说可以吗?来,接着──

生:接着我唱起去年唱的歌给灯火听,然后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知道当你燃烧的时候,这就是你生命的尽头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唱歌了,你可要认真听,等到化为灰烬的时候,你就什么也听不见了。接着,我就对着灯火唱了一会儿,唱完了歌,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唱的好吗?这可是你最后一次听我唱歌了,我唱得好吗?我就飞走了。(掌声)

师:你真棒!充满了深情。还有同学想说吧

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们又见面了,我们要遵守咱们的诺言,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的歌,唱完了歌,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唱歌了,我就飞走了。虽然我们见不着面了,但是我能遵守诺言,我很高兴。

师:真希望飞走的鸟儿的生活会像以前一样快乐。好了,同学们,看看你们的想法已经有了,这两个问题在同学们的表述中好象已经有了答案,如果你不满意,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朋友们商量。刚才都是你们的感受。你们瞧,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我,在读到这个童话时,有这样一个发现,鸟儿和树的人称代词是不一样的,树是单人旁的他,鸟儿是女字旁的她,所以啊,我读的时候感受和你们还有些不一样,以后等你们长大了,再读到这个童话,不知道有怎样的感受?好了,我们来看另一篇童话。合上书。

(听不出来,只能猜测,大概投影在放一个童话故事。)

师:想象一下,百蝴蝶会说些什么,一会儿我们听听同学们能编出哪些结尾来?开始。

生:自编故事结尾。

师:来,把你们编的结尾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白蝴蝶跟着红气球一起上到天上,红气球说,好蝴蝶你别跟着我,再上去,你就没有氧气了。可白蝴蝶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师;哦,选择了永远在一起。这是他编的结尾。

生:这个蝴蝶就跟着气球一直往上飞,树上掉下一个东西把气球砸爆了,蝴蝶很伤心。

师:这真是个悲惨的结局。有不一样的结尾吗?

生:白蝴蝶跟着红气球飞上了天空,飞出了地球,看见了无数星星。

师:(学生笑)童话可以想象的,他们看到无数的星星,一起过着快乐的日子。再请个同学来。

生:白蝴蝶和红气球一起往上升,气球被挂在树枝上了,他们永远在一起了。师:他选择的比较圆满的。我们来看看作者原本的结尾。白蝴蝶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他也是要跟着红气球,不管他去哪里。师:两个朋友,友情之间永不言弃是吧。生:他们两个也是分不开。

生:白蝴蝶像鸟儿一样,红气球像树,鸟儿在不停地追着树,白蝴蝶也永远跟着红气球。去年的树,鸟儿也是要永远和树在一起。师:说得真好。你再说。

生:蝴蝶和鸟儿一样要遵守诺言。

师:现在,我们要认识一下这两篇童话的作者了。知道是谁吗? 生:星美南吉。

师:星美南吉是日本著名的童话作家。他被称作日本的安徒生。但是这个天才不满三十岁就去世了。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请一个女同学来读:

生: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都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就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星美南吉的童话,他已经得到了永恒的生命。非常有意思,明天我们就要放元旦假了。如果你们没有别的安排,请走进图书城,上网,走进星美南吉的童话,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例研讨

香港王清凤老师说课(香港保良局蔡继有学校)

大家好,很高兴可以参加这么隆重的盛会。我简单说一下我教学的设计,没有怎么准备(笑:呵)。

其实我想说《去年的树》这是一篇每个人看了都会为之动容的一个童话。好像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词藻,也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小鸟和树之间的友情是那么地真,在那种淡淡的忧伤当中又带着甜甜的希望。所以我就有一个冲动,设计了一个真情对话廊,我希望让树和小鸟再见面再重逢,再倾诉他们心中的衷情。所以在第一个环节,就是创设了一个叫真情对话廊。

我想不到北京的孩子都很棒,他们都把自己带入了角色,把内心的情感趁这个机会表现了出来。小鸟历尽辛苦,千回百转才找到了变为灯火的树。我在想,小鸟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它的承诺,做一个有诚信的人。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它心里面牵挂着那棵树,心里面想着它的朋友,所以那是出自一段对朋友的关怀,所以,有了第二个环节。

让孩子聊了诚信之后,我就在想,怎么样让孩子对友情有更深入的理解呢?嗯,就有第三个环节:与友情对话,让孩子从不同的故事当中去体会一下怎么样与朋友相处的,怎么样才是友情的真谛。

今天早上跟小朋友们聊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比我还好,他们可以聊出很多很好的发自他们内心的感想。有的我可以一直回应,但有的我觉得自己回应得还不够。有时候真情的流露,就会让我们有一种冲动,很想把它写下来。那我想孩子也应该跟我们一样,所以我就加了一个叫“向朋友表白”的环节,希望他们趁这个机会也跟朋友表达一下,所以那个环节叫“向朋友表白”。

最后,在结尾的时候有点匆忙,其实,我想带出的一个意念就是说: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事物其实都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很微妙的,需要我们大家的关注跟关怀,我想这个世界是很和谐很美好的。那么这是我整个教学设计的意念。

今天第一个上场很紧张,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到后来慢慢好一点点,自我感觉。因为我想到了台下有很多好朋友,想起了香港的朋友,也想起了赶来为我加油的刘校长,还有昨天晚上帮我剪了差不多50只小鸟的赵老师,还有陪

着我剪了好多苹果的老师,还有从香港陪我一起来的我们的老师,多位老师们,他们有的甚至是体育老师、音乐、英文老师,他们都愿意陪我们来,为我们加油,还有看到好多香港的同伴们为我加油,感觉很温暖,还有遇到很多台港的老朋友,心情都很温暖,真的。虽然北京真的很冷,但我感觉这个冬天真的很温暖。谢谢大家!

可能有些地方需要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澳门梁怡安老师说课(澳门望厦区庇道学校)大家好,我们是来自澳门的。

我们今天早上的课之前已经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会配合戏剧的教学呈献这个教学的活动,这个课我们一般会花一到两个课节去研读那个课文,就像传统的我们以前的课堂上的,然后再利用一点时间去在教学中间去做一些小道具、一些面具啊,然后准备一些东西,然后再让他们开始投入课文里面的那种感觉,然后再利用第三个课时,就是今天早上所呈献出来的,然后利用戏剧的工具,然后去让他们去更深入地了解那个课文,譬如说我们比较重视就是情感的教育嘛,因为我们不想让学生太过严肃去面对,我们通常比较喜欢给他们一种欢乐的,给他们一种游戏的感觉。因为,打个比方吧,语文的教学本来就追求,简单来讲就是追求真善美嘛,嗯,但是我觉得戏剧的揭露可以把这种真善美提高到另外一个层次,为什么这样讲呢?真的话,我觉得情感在游戏里面,在他们用身体用自己的语言演出的同时,能够能很真诚的表现出来,这个是我看到小朋友他们一种很真实、很实在的一种地方。

第二点就是善,我觉得本身童话里面提出来的都是一种善良的一种道德的一种教育,但是你通过戏剧演出的话,其实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情况这种情境,我觉得这种方式是有一种道德的教育。

最后一点就是美,可能文字上的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才能不一样嘛,就是我们讲的多元智能的部分,但是如果透过戏剧的表演,我们可以更容易提升他们的审美观,有美的眼睛、有美的心灵去观赏这个世界,去读这个文字,然后去想象一种比较美的一个世界的观念吧,这个希望的观念。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用戏剧的教育来配合我们这个比较传统的语言语教育的想法。

其实我们早上用的那种戏剧的教育是一种叫(Drama in Education,简称D-I-E)就是一种应用的戏剧,因为戏剧本身分很多种,比较说有技聊的,也有一些在教育上用的。今天早上我们用的是教育上的戏剧,这种戏剧本来是流行在英国的,叫我们旁边的这位专家来讲一下好了,关于戏剧的教育的话。

(对不起,我不是专家。)(笑)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因为在外国,尤其是英国、美国、欧洲这些地方很流行一种叫D-I-E,Drama in Education就是戏剧教育这个方法去学习,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多元智能的方式下学习,这些简单。像我们早上玩游戏,跟学生玩游戏,跟他们用角色扮演这个方法,让他们了解感受课文,这些样。

另外还要讲一下有关多元智能的部分呢,为什么戏剧教学的介入可以体现他们这些方面呢?我们可以看一下,从选角,从他们制作一些小道具,这些小道具是我们自己做,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让他们自己来做,我们做很多视觉的元素,有些同学可能唱歌比较好的,可能对音乐比较有感觉的,可以去配音,有一些同学利用我们的引导,然后他们来培养他们逻辑推理的能力,比如说接下来情况要怎么样啊?他们可能会慢慢地推理出来,然后接下来就是一些技能像团体啊社交啊还有创意的技能啊,还一些所谓内省的技能,这些都可以那个戏剧的团体就可以体现出来的。这个部分是从小学开始是比较重要,因为中学的教育比较重视都是比较理性一点的,比较科学一点的,或者是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关于小学的教育,我觉得如果在他们小时候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我觉得是比较重要,这是我个人来讲的,我希望他们从游戏当中能学到一点,能够面对自己不愿意面对(的),因为有时候我觉得中学生感觉好像跟小学很大分别,好像失去一点东西的感觉,所以我看到他们的排练,我觉得很感动,另外就是北京的小朋友真的很让我们难忘,我们的分享,到现在好像差不多了,谢谢。

台湾黄敏老师说课(台湾台北市吴兴国小)

各位喜欢教育的好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台湾的老师。既然是好朋友,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

我简单说一下,其实在设计这篇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先讲一下可能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理念:一个是这个作者他以节俭的文字来描述这个情感这个故事,所以我们就在想,因为是节俭的文字,所以它背后有很大的空白处,很大的想象空间,那怎么带出孩子在这些空白处的一些自己的想法,或怎么样让他有,能够走入作者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里面,这是其中一个我们想达到的理念。第二个是台湾有一句俗话,就是太聪明的妈妈会有笨笨的小孩。就是妈妈太能干了,小孩子就什么都不会。那我自己就把它推论到:老师大概太聪明了,太能干了,学生大概就不会。所以我尽量做的工作就是穿针引线,尽量把时间、机会都留给孩子去想去说。这是主要的两个理念。

那基于这个理念以后,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刚开始我们做的一件事就是想让孩子自己透过他自己的想法,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一些故事的细节还有内容。因为作者其实讲得很简单,但是孩子在写作文,或者是我们平常在教孩子写作的时候,我们很怕孩子都太空泛,太抽象了。我跟这个朋友很好,好到多好?非常好。非常好到什么程度?就是好得不得了。他不懂得怎么写得更具体,所以我们希望让他借由这次的机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可以懂得,唉,其实我们可以描写一些具体的相处行为,让他加进这些细节进去,这是第一个想做的。首先要在这个部分,其实我们希望借由孩子彼此的对话,彼此的呈清,让他理清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不要轻易下承诺,或者当你承诺了以后,就要有坚强地意志去做到。那这些想法,我们希望是孩子自己能够体会出来,引发出来的,而不是我们来教给他的。这是那时候我们想做的。

那孩子有彼此不同的想法意见是我们最乐于看到的,那我觉得北京的孩子真的很厉害,他们自己能够看到这一点,也能够借由自己同台之间的对话,他们能够达到他们的体悟。那我觉得这部分,我希望做的只是一步一步在他们借由文本这个媒体,借由故事这个东西,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中的去学到这些概念,还有我们想让他达到的情感引发或学习策略。简单报告到这里,谢谢。

大陆卢静老师说课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老师们下午好,再过五分钟,我就彻底轻松了,所以我会非常高兴地来讲这五分钟的内容。

主要是想讲两个内容,两点。第一个是我对这个童话的一点认识,这个童话的特色,我想用一个文学评论家那说的一段话来说,他说:这个童话故事非常简单,简单到连三岁的幼儿也能听懂,然而才高八斗的大学问家也为之动容。而且我有一个朋友,是儿童文学博士,他曾经对我说他读了这个童话以后,断了他写童话的念头(有听课老师笑),然后我自己每次读到这个童话的时候,很奇怪,读着读着我就会慢慢发呆,然后就会想很多很多很多,然后就会觉得它有很多让你的情感升发点。我在想,作为一个成年人有这么多的东西,作为四年级的孩子,到底会是怎么一个状态呢?总之我在想,这个童话它为什么那么迷人?我现在没有找到一种很好的解释,也许有的东西根本不需要解释。

第二点我想讲的就是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因为要上这一课,我就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办公室的一个老师听,讲给她听呢,然后问她感受。她说一种淡淡的忧忧的感觉,心里觉得堵的慌。然后我又讲给她八岁的女儿听,小女孩就说:我很难过,我心里像堵着东西一样。我感觉她母女俩很同心的。又讲给一个朋友听,朋友说她想起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她觉得非常落寞。然后还有一个成年朋友说,去年的树,题目很哲学。讲给一个小男孩听,他说人类不该砍树。那我问过很多人,每个人都是随口说出的第一感受。人是个体的,不管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他的感觉自然是有区别的。我们的文学作品的解读要符合人性,所以应该是多元的。我就把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作为重点,作了一些具体的尝试。比如说运用那个“交流条”,“交流条”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自由交流个人的感悟。课堂上学生的,他确实还写出了一些东西,确实有感悟,我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在课堂上用这个“交流条”,因为一旦写东西就会花时间,有的时候花了时间以后,所起的效果如果不大的话,就会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可是后来我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用“交流条”,有两点:学生他交流到最后,有可能把最初的一些想法忘掉,而随大流走了;第二点有这么一个“交流条”进行提示,更利于学生的表达,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我觉得部分学生会养成抓关键词,然后就是抓重点的

思维习惯和能力。另外,在课堂上,我也想将个人的一些感受加进去,原因很简单,在文学作品面前,我也是个学习个体,我也对这个童话有个人感悟,并且愿意将这种感悟传递给别人。所以,我愿意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乐趣。

那么,虽然文学作品需要多元解读,但有的东西,有的根本东西还是共通的。比如说读者都会被这个故事感动,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读者,我个人认为还是一种情,不管是孩子们认为的友情,还是我认为的爱情。这种情很简单,单纯,认真。我甚至鸟儿对树的那个,鸟儿那个角色很像我看的《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他就那么单纯,就那么简单,就那么执着。所以,我觉得文学作品再多元解读它也是有一个魂的,但是有朋友提醒我,你千万不可以把这个魂用自己的语言解剖出来,如果说白了,理清了,就没意思了。有些东西含蓄一点,有空间更好一些。最后想说的是,今天上午听了三节不同地方的课:香港、台湾、澳门,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我觉得有些东西需要我下来还慢慢地思量,向你们多学习。另外,我自己“当局者迷”,还有就是希望能够其它的专家、老师、同行给予我点拔、指正,谢谢大家。

《去年的树》,是一篇日本童话,在2007年底北京举行的两岸四地语文教学观摩会上,两岸四地的老师同教了这篇课文,分别演绎了各自的语文课程理念。这四个个性鲜明的课例,让我们看到两岸四地同属中华文化圈,语文教学有着共同的文化取向——和而不同,多元共生。

一、价值取向的和而不同

(一)和

1、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导向上,“学生怎样思维”以及“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一直是语文课程论所关心的问题。四节课都体现了“为思维而教”的教育目的导向。四节课都能引导学生真正进入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以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使教学成为一个探究的过程、发现的过程,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问题的理解。比如,大陆的课着力于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元理解童话的内蕴;台湾的课体现读中学写,学习如何补充细节把事情写具体;香港的课则凭借探讨小鸟的心情指数了解故事的脉络,并加以复述,培养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澳门的课把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2、在精神层面(人文性)的价值取向上,两岸四地的老师都把人类的普适价值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点。比如,大陆是理解文本蕴涵的友谊和诚信,台湾则是凭借文本对朋友、守信及牺牲奉献等概念与行为做深入的探讨;香港则是透过课文的学习,了解“诚信”的可贵,进一步从不同有关友谊的故事中,领悟朋友的相处之道,并能从生活中挖掘例子加以说明;澳门呢,则是透过角色的扮演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以多元学习型态进行“真、善、美”情感教育,并感受童话的寓意。

3、在文本解读的价值导向上,都重视“意义还原”和“意义生成”的融合。从文本语言入手,了解文本蕴涵的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

(二)不同

北大著名教授杨伯峻说:“‘和’如五味的调和,八音的和谐,一定要有水或酱醋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长短、徐疾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两岸四地的文化导向的“和”,是在差异中体现的。在价值取向上,大陆更重视文本的作用,台湾更重视生活经验的参与,香港则主要把文本作为一个引子,而去完成“朋友”主题的教学,澳门则更重视身体语言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策略的和而不同

(一)和

四个课例教学策略的文化取向,一是开放,二是对话。

1、开放。两岸四地的课,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语文教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开放,通过向生活世界的开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使课堂教学资料更加丰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增强,学生的收获,不仅有来自对文本的理解,还来自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激活和深化。

两岸四地的课,也都体现了教科书文本向课外阅读文本或其他课程资源的的开放。比如,大陆的课引导学生学习同一作者的其他童话,丰富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作品的感性认识;台湾的课引导学生学习体现友情的《我喜欢你》的诗歌,深化学生对友情的感性认识;香港的课则以“朋友”为话题,学习三篇短文,从不同侧面丰富对朋友内涵的的认识;澳门的课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肢体向文本开

放,用肢体语言帮助理解课文。

2、对话策略。四个课例的对话策略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有效利用课堂提问把教学地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的内容,把老师必须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的内容。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老师把握好问题的适当难度,问题针对每个学生,关注答问之后的反馈,关注提出的问题是真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大陆能引导学生提出和梳理问题,然后在交流中逐步引导解决;台湾、香港则主要由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解决。

(二)不同

在对话教学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上,大陆运用了朗读教学法、问题情境法和交流卡。用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小鸟寻找树的心情变化,用问题情境法,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领会小鸟与大树的情谊,小鸟的诚信,用交流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台湾则主要运用了与生活世界相联系的方法和填补课文空白法,引导学生理解大树与小鸟的情谊,比如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和朋友的情谊,再来想象小鸟和大树的情谊;比如,要理解饯行承诺不易,就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寻找大树的艰辛;香港则主要紧扣“朋友”主题,先引导学生理解小鸟和大树的情谊,然后对朋友的内涵做多方面的探讨。澳门则是在前面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戏剧表演法,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两岸四地的语文教学研讨,已经举办六届,六年来的相互观摩切磋,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的融合,在语文教学的价值导向上,香港的课也体现从语言入手。比如从理解小鸟的心情指数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在师生关系的把握上,大陆的课也体现了教学过程就是是师生交流、沟通的过程。

上一篇:房地产营销管控下一篇:2022以感恩主题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