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精选8篇)

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篇1

关于四川简阳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战

略环境分析报告

姓名:杨洪伟

学号:201108061115

班级:人管11-3

学院:商学院

企业外部环境是对企业外部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的总称。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战略分析可以找出外部环境为企业所提供的可以利用的发展机会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外部发展所构成的威胁,并以此作为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限制条件。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需要餐饮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相应的菜品和服务,而且是通过差异化经营策略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要,提高顾客满意率从而建立顾客忠诚。餐饮企业之间的竞争极为惨烈,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提高餐饮企业顾客忠诚度。现在我们就对餐饮业的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并进一步得出其公司的SWOT分析和相应的一些建议。

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集餐饮、火锅底料生产,连锁加盟、原料配送、技术开发为一体的民营企业。自1994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以其自然朴实的服务、真诚热情的待客之道,融合“川人川味,蜀地蜀风”的文化特色,取得了迅猛发展,在竞争惨烈的火锅餐饮行业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海底捞从四川省起家,16年来,成立50多家直营店,四个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个原料生产基地,成为了中国火锅连锁行业中的标杆企业。

一、对海底捞的外部环境分析(PEST):

1、政治环境:

1)法规完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法制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在鼓励各类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加大了法律法规建设的力度,先后颁发实施了《公司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一些法律法规,为海底捞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2)发展机遇:随着我国推行国民旅游计划,国内旅游蓬勃发展,消费者意识在逐步成熟,使适合工薪阶层消费的休闲市场和节假日市场更加活跃。同时扩大内需已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也是今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长远立足点。这个政策的实施将释放大量的消费潜力,促进诸如海底捞等餐饮企业的发展。

3)政策支持:2010年五月一日起施行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申请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要求,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餐饮也经营的门槛不断上升,不仅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而且可以减少海底捞这种经营很规范的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的阻力。

2、经济环境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好的宏观坏境的支撑,外部经济环境稳定、经济平稳增长、价格水平适当、各经济指标平稳协调,将为火锅行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2)品牌经济发展:在品牌效应方面,海底捞已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它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竞争焦点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重心已经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竞争的焦点已经逐渐从商品生产转向服务。“服务至上”的海底捞将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中握得先机。

3、社会环境

1)餐饮新格局:我国餐饮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竞争,形成了当前的多种经营模式,合理的格局,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这一格局的核心和主流,也是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底捞在传承火锅文化的基础上,正好适应了现在这个趋势,做到了在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2)需求多元化:中国人口众多需求旺盛,而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追求品牌店、特色店和名牌餐饮企业的势头更加明显,个性化特色经营突出,品牌、特色餐饮深受亲睐。天然、绿色、健康餐饮等新型的餐饮都会更多的金融人们的生活,餐饮业的多元化发展进程将不断加快。

4、技术环境

海底捞在门店配置了各种现代化设备,员工通过全自动化触摸屏机器的操作进行订单操作,保证工作简单且可操作性强,员工能够拥有更多的精力为客户服务。同时,海底捞在北京、上海、西安和郑州四地建立配送中心,为各地的门店服务,并由麦当劳全球物流合作伙伴美国夏晖公司为中心提供规划、建设、管理咨询服务。

二、对海底捞行业环境分析:

1、新进入者的威胁:中国餐饮市场前景广阔,就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该行业,强占市场,加剧竞争激烈程度。火锅店的进入障碍相对较小,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设备。中国是一个餐饮大国,餐饮业众多,对新进入者,原有产业不会有太大的反应,进入、退出障碍都比较低,竞争压力大。公司在这方面需做出自己的特色,占据有利地位。

2、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现有竞争者之间采用的竞争手段主要有价格战、广告战、引进产品以及增加消费者的服务和保修等。海底捞在火锅行业有众多势均力敌的竞争者。例如:小肥羊、东来顺等。海底捞的外送服务相对于其他火锅的观望经营模式比较有竞争优势。

3、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海底捞有自己的四个大型现代化物流中心和一个原材料基地,原材料实行后向一体化,公司属于全国连锁的大型企业,对原材料需求大,提升了自己议价的能力。部分蔬菜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降,对企业有利。所以供应商对企业的影响相对来说较小。

4、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海底捞的战略指导思想就是服务差异化,对顾客提出的合理化要求都尽量满足,比如:服务员会为等待就餐的顾客主动送上扑克牌、跳棋之类的桌面游戏供大家打发时间,还可以来个免费的美甲、擦皮鞋等等细致入微的服务。在产品上,公司会经常推出新的产品,产品非常有特色,味道独特,特色突出,且味美价廉。在价格方面只要合乎情理,没什么问题。

5、替代品威胁:餐饮企业主要有肯德基、麦当劳、华莱士快餐类以及各类酒店、自助餐等,他们都有貌似的服务,如肯德基、麦当劳的标准化生产流程,24小时营业,顾客将根据自己的喜好、消费时间安排、方便性和价格等考虑消费场所,海底捞有自己的特色,也就相对的有一部分忠诚顾客,加之公司的服务差异化,也就很有吸引力,所以替代品就不会对公司市场占有率形成大的影响。

三、海底捞内部资源及核心竞争力能力分析:

现有四个大型现代化物流个大型物流配送基地分别设立在北京、上海、西安和郑州,以“采购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仓储标准化、配送现代化”为宗旨,形成了集采购、加工、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供应体系。位于成都的原料生产基地,其产品已通过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无公害,一次性”的选料和底料熬制原则,严把原料关、配料关。

公司发展至今,已成为海内外瞩目的品牌企业。中央电视台二套《财富故事会》和《商道》曾两次对“海底捞”进行专题报道;湖南卫视、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等电视媒体多次进行报道;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等多国主流媒体亦有相关报道。

十九年来历经市场和顾客的检验,成功地打造出信誉度高,颇具四川火锅特色,融会巴蜀餐饮文化“蜀地,蜀风”浓郁的优质火锅品牌。

核心竞争力

1、海底捞在服务上发挥了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来确保海底捞服务方面的竞争优势,所以突出服务作为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一、服务过程。海底捞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从消费者尚未进的迎接、代客泊车,到就餐过程中的点餐、服务,再到消费者交款、送别、帮客提车,甚至消费者离之后的后续服务,都能从头至尾保持着统一、高质量的服务。

第二、服务内容。海底捞的服务理念总括为:热情、高效、细致、贴心。比如,在海底捞排队等候时,可以享受海底捞独有的增值服务;对于那些竞争对手也能提供的服务,海底捞会做得更加细致。

第三、服务价值。在海底捞,消费者能真正找到上帝的感觉。海底捞能给消费者造成超出预期的心理感受,不仅由于前面海底捞的服务理念深人人心,服务内容设置丰富,更主要的是服务执行到位。海底捞能打造出超出预期的服务价值感受主要源于:服务人员的态度好;服务响应速度快;服务有统一标准。

2、海底捞的员工管理,围绕着服务流程,做到相互匹配。

第一,执行力。海底捞的员工的执行力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认真敬业吃苦耐劳。海底捞的服务人员对待消费者都抱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始终如一地保持微笑。

第二,主动性。海底捞的员工不仅执行能力强,能够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还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海底捞的员工在与消费者接触的过程中,发现那些不完善的地方,会马上提出更好的意见。另外,这种主动性还促使员工去做一些看起来纯粹是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

第三,忠诚度。在海底捞,员工对企业有着很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高忠诚度导致海底捞员工的离职率很低,大概低于10% ;高忠诚度导致员工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把企业的良好发展当作是自己的职责尽心来做,从而创造让人有口皆碑的海底捞服务。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得出海底捞的SWOT分析:

S(优势)

(1)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

(2)经营规模不断扩大。71家直营店,4个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个原料生产基地。现拥有员工14000多人。

(3)物流供应体系的完善。(4)获得荣誉称号。

(5)品牌效应。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好火锅自己会说话”的良好口碑。

W(劣势分析)(1)经营单一化。

(2)连锁经营方式有弊端。海底捞的连锁方式是“师傅带徒弟”。(3)公司直营开店,不加盟。“一锅一锅买,一店一店开”。(4)价格劣势。价格高出同行业平均水平30%左右。

O(机会分析)

(1)近十年来中国经济更以每年递增10%左右速度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

(2)一大批新的城市人口、流动人口出现为餐饮业产生了新的顾客,促使餐饮业必须快速发展。

(3)工作节奏加快,客观上给家庭劳动,特别是家庭厨房社会化提供了要求,给餐饮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4)中国餐饮龙头企业发展不佳,集中度不高没有舞起来。反面来看,这给餐饮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5)火锅作为一种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方式,越来越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在大众饮食结构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

T(威胁分析)

(1)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越来越严格。(2)同行业的模仿。

(3)政府对于本地企业的保护。

(4)火锅行业大量崛起了一批新型企业。比如自助火锅等。

四、建议

通过对海底捞餐饮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及SWOT分析,海底捞餐饮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战略。

1、增长型战略

1)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占据更大消费市场。2)继续以优质的服务占据火锅行业龙头位置。3)将海底捞连锁开到全国各主要城市

2、转向型战略

1)扩大平均店面面积,争取能给更多的顾客提供服务。2)开展新的培训方式,培养优秀经营人员,增加店面,占据更大市场。

3、多样化战略

1)严格把控食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2)尽快扩大市场范围,全国范围内经营。3)进行产品创新,可以尝试快餐式火锅。

4、防御型战略

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篇2

一、税收筹划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 法律环境。

税法, 即税收法律制度, 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征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是广义的税收“法律”的简称, 即不仅包括税收法律, 还包括税收法规、条例、决定、通知等。它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 是实现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的法律保证。税法是调整人们经济利益和收入分配方面的重要行为规则之一, 规定了纳税人和征税机关在税收征管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税收筹划的基本技术有很多, 企业要充分理解税法的相关规定,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税收筹划, 随时关注国家税法和相关政策的动向, 掌握好“度”的界限, 决不能因为筹划而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这样就会违背了税收筹划的初衷。

税收法律制度作为贯彻国家权力意志的杠杆, 不可避免地会在其立法中体现国家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导向意图, 会在公平税负、税收中性的一般原则下, 渗透税收优惠政策, 如不同产品税基的宽窄、税率的高低, 不同行业、不同经济事项进项税额的抵扣办法, 减税、免税、退税政策等。因存在税收优惠政策即税式支出, 使某种税在实际执行中的差异造成了非完全统一、非中立性的税收法制, 无疑为企业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财行为, 即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客观条件, 企业可以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实现税收筹划利益最大化。

税收征管过程中征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也是企业所面临的很重要的税收筹划外部环境。如果其整体素质和执业水平较高, 能够做到严格依法监管、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公平高效, 保证税法在具体执法环节及时、准确到位, 形成良好的税收执法环境, 就会促使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 而不是进行偷逃税等违法行为。偷逃税行为不仅会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失, 更会为企业带来被税务机关查处而遭遇惩罚的风险。相反, 若是执法标准不一, 弹性空间大, 违法也不会受到惩处, 纳税人就不会煞费苦心的采取有成本的税收筹划。

(二) 自律环境。

税收筹划市场的健康发展会对税收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促进税制的完善和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国外成熟的税收筹划市场, 其拥有的不仅是成熟的市场群体和筹划意识, 更重要的是整个纳税筹划行业存在行业自律性组织进行自我监管;拥有众多专业报刊, 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辅以一定的资格认定制度, 为行业入门设置较高的“门槛”;多年经营形成了优胜劣汰机制, 留下的都是具有较高信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从业人员。这些都是我国市场需要借鉴学习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尽快成立由行业资深人士、学者、专家和企业界共同组成的行业自律组织, 定期举办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 增加行业期刊和报纸的出版, 扩大税收筹划的影响, 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实践氛围, 同时积极与国外同行交流学习, 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促使税收工作和纳税筹划步入一个新台阶。

(三) 职业保险。

税收筹划虽然不是法律所禁止的, 但也不是法律明文规定允许的, 它是在税法规定的边缘性操作, 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税收筹划可以称得上是把双刃剑。毕马威就因为“滥用避税产品”招来不必要的官司。因此风险转嫁问题也是企业税收筹划面临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的责任保险出现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20世纪初,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形成独立的会计师责任保险。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 注册会计师保险已被许多国家列入强制保险的范围, 如澳大利亚对税务代理行业推行的是强制保险制度, 法律规定从事税务代理的机构必须投保责任保险, 目前保险费率一般为3‰。我国的责任保险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职业责任保险的推出, 仅是最近两年的事情。2000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适时开发的国内第一款注册税务师执业责任保险产品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为以后的大力推广奠定了必要基础。但是, 职业保险的推行还任重道远。职业保险的出现使得出现赔付问题时保险公司可以承担一部分经济责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无所顾忌地进行税收筹划。

二、税收筹划内部环境分析

(一) 会计师事务所环境。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接受企业的税收筹划业务, 注册会计师从客户的利益出发, 代替纳税义务人设计可替代的或不同结果的纳税方案。因此,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水平、法律意识也会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一个考虑因素。注册会计师不应为利益所驱动, 要严格执法, 遵循税法的规定, 制定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 才能真正帮助企业达到节税的目的。安然的财务丑闻就是在安达信事务所的推动下, 一步一步的形成的, 安达信事务所因此也遭到了毁灭的命运。另外, 毕马威也因为兜售避税方案而使政府税收减少, 在同意支付4.56亿美元给政府后, 才避免了销售非法避税方案给客户的刑事指控。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 会计师事务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会改变工作方法, 减少业务程序, 从而减少税收筹划成本, 这样会导致职业质量下降, 从而引起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不满。更有甚者, 为了迎合客户的要求, 编制虚假发票和原始凭证, 通过“伪税收筹划”欺骗税务机关和社会公众。因此加强注册税务师的素质培养也是税收筹划的重要环境因素。另外, 当纳税人因税收筹划问题引起行政诉讼时, 相对于税务机关, 纳税人会成为劣势方, 为保护纳税人利益, 税务律师人才也是必须的。

(二) 纳税人环境。

纳税人环境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层以及财会人员进行税收筹划所面临的因素。可以分别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 内部管理层。

在现代企业环境中, 公司的出现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为了实现股东与管理层目标的一致性, 管理层激励措施被广泛应用, 业绩与绩效的挂钩, 使得管理层为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而竭尽心力。越来越多的经理人员意识到税收筹划的好处, 纷纷加入到税收筹划的行列。但是, 税收筹划不是简单地利用税法的漏洞, 而是做到有法可依, 事先筹划、事中安排、事后总结, 最终达到筹划目的, 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增强依法纳税意识, 也就是胜任能力、政策水平。管理层作为企业的经营者, 其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体现更为明显。管理层做出指令, 下面的会计人员依令行事, 某一决策的失误往往会导致“满盘皆输”的后果。因此税收筹划时要慎重, 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纵观全局。同时, 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也很重要。如果高层对税法理解偏差, 不能区别合理与违法的税收筹划, 就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因为税务违法是要承担责任的, 包括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处罚。不管是哪种处罚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另外职业经理人的名誉也会受损。

2. 财会人员。

企业财会人员在进行税收筹划时, 不仅要了解熟悉税务机关的程序, 更要具备税法、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并全面了解企业的投资、经营等活动, 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 在既定的方案下严格执行。同时要注意税法与会计对同一交易业务的不同处理。另外, 环境总是在变动之中的, 这也要求税收筹划人员关注国家税法动态, 从而及时调整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 不能用过时的税收政策指导企业的税收筹划, 因为那样可能会造成违法行为的出现。作为会计人员要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 遵循税法, 不能只是接受指令, 而不去运用自己的职业判断。

当前我国汽车出口外部环境分析 篇3

近几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能力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自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形势不断恶化。本文从当前我国汽车出口的外部环境分析入手,概括出目前我国汽车出口所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若干措施建议。

一、当前我国汽车出口形势

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井喷式发展后,中国汽车出口在2008年高台跳水,迅速滑入低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我国汽车出口64.4万辆,同比增长7%,但增速回落达68%。进入2009年,我国汽车出口环境依然不断恶化。今年前6个月,我国出口汽车16.06万辆,累计创汇金额23.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8.22%和52.84%,其中商用车出口10.67万辆,乘用车出口5.3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了49.33%和41.99%。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单月汽车出口均呈同比下降态势,且降幅均超过50%。其中,2月份出口1.7万辆,下降66.8%,为2007年以来单月出口最大降幅;而6月份出口3.34万辆,环比上升9.21%,但同比仍处于下滑态势。在出口品种方面,1~6月份,我国小轿车产品累计出口3.93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69%;货车产品累计出口8.97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67%。在出口企业方面,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实现整车出口近2万辆,出口数量位列全国第一,而奇瑞则以1.5万辆的出口成绩占据乘用车出口的榜首。非洲和东盟依旧是目前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上半年我国汽车主要出口国家是:阿尔及利亚、越南、叙利亚、利比亚和伊拉克。其中前5个月,我国对非洲和东盟出口汽车4.6万辆和1.4万辆,两者合计出口占同期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49.4%,但销量分别下降24.5%和70.6%。

二、当前我国汽车出口环境问题分析

1.全球汽车市场表现低迷,需求不旺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两大主要汽车市场美国与欧盟的汽车销量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美国去年汽车销量为1320万辆,降至近27年以来的最低,大大低于往年平均销量1600万辆左右的水平;欧盟去年的汽车销量为1471万辆,比上一年下降了7.8%,也创最近15年以来的最低。进入2009年,欧美各国的汽车市场大多依旧需求低迷。今年1~5月,美国汽车销量下降了36.5%;而欧盟15国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5%,除了德国因为受到本国政府出台多项购车优惠政策的刺激,销量上升了22.8%外,其余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英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分别同比下降了27.9%、1.4%、42.7%和14.7%。

此外俄罗斯、东欧以及拉丁美洲等我国主要汽车出口市场汽车消费能力也大幅下降。根据欧洲商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字,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9%,自今年4月以来已经连续第三个月降幅超过50%。而同期的东欧十国整体销量同比2008年下降了27.9%,仅有波兰、捷克和斯洛文尼亚三国销量有小幅度的上升。在拉丁美洲,巴西和阿根廷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和33%。

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一步增加出口难度

各个国家对于本国汽车产业的贸易保护措施也是我国各出口企业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当国内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改善贸易状况,必将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从而直接影响了我国汽车出口。俄罗斯在过去几年一直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市场,但是在2008年11月,俄罗斯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15%,且每辆车身不少于5000欧元的高额关税。后又决定于2009年1月至9月期间,临时提高汽车进口关税,将进口汽车以及3年以下的旧车进口税调整为30%。在此重重阻碍之下,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俄罗斯数量骤降95%,去年上半年曾在俄罗斯创下1.4万辆销量的长城汽车今年同期在俄罗斯仅仅卖出了14辆。此外今年以来伊朗、哈萨克斯坦、越南、几内亚等国纷纷大幅度提高汽车进口关税,也造成了我国汽车出口量的萎缩。

3. 遭遇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多

凭借着低成本优势,我国的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量逐年上升,这给各国的汽车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危机感。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工业,防止中国汽车的崛起,他们必然会出台种种阻碍措施。然而由于世贸组织贸易自由化原则的限制,通过关税壁垒来遏制中国车进入国际市场已不现实。所以他们将目光放在了中国汽车所共有的一个最显著的弱点——技术含量低下。因此,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始成为我国汽车贸易的障碍。

2009年,欧盟开始实施欧Ⅴ排放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柴油轿车每公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不应超过180毫克,比目前标准规定的排放量减少28%;颗粒物排放量则比日前标准规定减少80%。届时,所有柴油轿车必须配备颗粒物过滤器。而且从今年开始作为汽车产品进入欧盟市场门槛之一的Euro NCAP碰撞测试将增加对主动安全装置包括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安全带提醒装置及车速限制装置的测试评估。美国政府也于日前公布了将在美国全境适用的新汽车燃油效率标准,新标准规定到2016年将汽车的平均能耗从目前的每加仑汽油行驶25英里(1升汽油行驶10.6公里)上调到35.5英里(15.1公里)。而从今年3月份开始,俄罗斯将对来自非1958年日内瓦协议国进口的汽车提高安全标准,而中国恰恰不是1958年日内瓦协议的签署国。由于我国在汽车生产技术特别是在环保、安全和节能领域与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有很大的差距且往往很难达到欧美国家所制定的苛刻的技术标准,而中东和南美国家又大多采用欧美所制定的标准。所以各国汽车市场进入门槛的每一次提高,都将迫使我国汽车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改进技术,而这样将大大增加生产成本,进而削弱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

4. 我国远洋运输发展滞后

由于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主要集中在北非、东欧、东南亚、中东和中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因此远洋运输占据很大比重。与一般的水路运输方式相比,滚装船运输具有装卸效率高,对码头要求低,更能保证汽车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交货期更有保证等优点,和集装箱运输方式相比,它的运输成本至少可降低20%~30%。但是我国在滚装船运输方面不具备优势,使我们处处受制于日韩海运企业,不仅运输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运输费用也大大提高。不公平的运费和运费带来的额外关税严重影响了我国汽车产品的价格优势。

5. 印度汽车业成为新的竞争对手

印度汽车产业是近几年国际汽车领域崛起的一支新军。汽车出口一直是印度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印度政府希望印度汽车能够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其《汽车发展规划(2006~2016年)(草案)》中提出:到2016年,把印度发展成为世界第7大汽车制造国,同时还要保持第四大卡车制造国的地位。目前,印度本土汽车制造商塔塔已经在印度以外的市场四处出击,在中国汽车已经开拓的中东、非洲等市

场上,印度汽车同样以低价格的优势,与中国汽车展开了直接的竞争。另外印度政府也鼓励在印度建厂的跨国公司实现出口,目前在印度设厂的现代汽车、日产汽车等企业都制定了相当规模的出口计划,现代汽车的出口量和其在印度本地销售量已经达到了均衡的程度,2008年现代汽车在印度本地化生产汽车的出口数量达30万辆。

在汽车出口方面,印度是否能够成功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并将印度变成制造基地,还受到印度工业基础差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印度的汽车出口战略十分明晰,就是与中国争夺出口市场。

三、克服我国汽车出口不利环境的措施建议

造成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市场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所以要想克服眼前不利的出口环境就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努力。

1.构建信息平台

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必须对产品出口市场有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尤其是出口地市场对这些进口的汽车产品的一些技术方面的法规、标准及其他硬性要求,否则必将遭遇技术贸易壁垒。而这些信息又是零散的分散的,这就需要国家的相关部门能够为出口企业提供一个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使企业在这里能够对出口国的相关信息有更多的认识,尽可能的避免遭遇壁垒,当然企业也应该通过更多的渠道加强对出口市场的了解。2008年11月,商务部在北京举办重点汽车出口市场政策法规宣讲会,来自中国重点汽车出口市场包括阿尔及利亚、南非、越南、伊朗、乌克兰、叙利亚、埃及等七国及中国的专家就上述七国和欧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市场、政策、标准法规及认证制度等进行了讲解,并回答了与会代表的提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准确定位市场

目前,发达国家的汽车品牌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国际市场,这就给我国汽车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汽车出口企业就要通过对国际市场的调查及对市场的敏锐度来找出自己的细分市场;要依据各个市场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出口规划、明确的主攻方向和下一步发展的具体目标,避免盲目出口和出现国内多家汽车企业挤一个市场的无序竞争现象。

3.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是我国汽车出口产品最大的缺陷。而我国汽车的产业成长过程中,长期采用技术引进的创新方式使我国汽车产业产生了极强的创新惰性和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缺乏自主开发技术的意愿与能力。这一状态迫切需要得到改变。但是要形成自主开发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汽车企业在主观上应该加强控制品牌创新“主导权”的意识,应该有在同国外企业合作时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意愿。这是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其次,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要杜绝使用而不研究的情况。应充分利自身科技力量对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逐步提高产品开发能力。

4. 采取积极的海外营销策略

在当前全球汽车市场需要低迷的情况下,要想吸引国外消费者的目光,我国汽车企业就必须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当前我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品牌价值不高,市场认同度低,难以获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我国汽车企业应该走出国门,站在国际化的平台上多多展示自己,通过积极参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品展示会、赞助国际体育赛事、在出口地市场组建营销队伍以及加强与国外汽车制造商和营销商的合作来提升自己的品牌,推广自己的产品。

5. 支持保险业及远洋运输业的发展

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篇4

1.人口统计因素:年龄、性别、家庭生命周期、教育状况、收入水平和民族。

2.经济环境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国民生产总值GNP(收入)、可支配收入。

3.竞争环境因素:产品形式竞争品牌

品类竞争产品或服务

属类竞争可替代品

预算竞争争夺可支配部分

4.政治法律因素:去适应

5.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社会文化、价值观

6.科技因素

这些因素多半是企业无法控制的。

外部微观环境分析:

1.市场:存在需求的人或企业

购买力

购买行为

2.供应商

3.营销中间机构

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1.财务:负债系数、偿债能力、利润率、股东投资回报率、融资能力

2.人员:管理经验和专门知识、教育和培训水平、人员流动率、动机和态度、人员技能、创造性和企业家资质、管理层和工会的关系、领导技能

3.研究、开发及设计:预算、创新的成功、新产品创意率、设计的专门知识、技术的专门知识

4.工程和生产:生产计划和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序、工厂厂龄和特征、灵活性、生产的单位成本、采购和供应

中国制药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篇5

最近几年,中国的制药行业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经历了关、停、并、转。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制药企业每年以 10%的速度递减,虽然制药企业的数量在快速减少,但市场规模却在不断扩大,总量在不断增加,说明企业数量的减少正是我国制药企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制药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新医保制度也不同程度地影响药品销售。如何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提升自身的利润空间是摆在制药企业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客户的竞争,因此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制药企业,提高企业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

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难点在于整合厂家、经销商和零售终端等的营销资源以及增加销售额、减少应收账款、缩减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回款以及库存信息的及时共享。

目前,制药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这种现象制约了制药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竞争的能力,此外,制药企业药品管理严格、业务处理环节复杂、开发新的制药产品及渠道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制药企业的管理们。

面对问题,制药企业关键是要加速从“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转变,迅速建立信息化,采用先进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来挖掘客户信息深层次价值,为客户提供优质个性化服务,实现管理职业化、技术信息化,企业上下一致达成客户服务个性化、信息一体化的经营理念。

1.1.2 国内药品销售模式及市场营销特点

制药药品销售模式根据产品分为新特药、普药、OTC、保健品等模式【7】,见表1所示。

制药企业的组织架构大多采用矩阵组织结构,有统一的市场部、销售部、客户服务中心,根据销售模式和产品的不同划分产品线或品牌线经营。

医药产品市场营销的特点

1、医药产品的同质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医药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药品越来越多。客户对医药营销服务的针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 1 药品销售模式一览表

销售模式 目标客户 销售特点

1、新特药模医院和医生 医药代表进行医院推广和医生教育,有式 商业公司配合进行销售,其销售过程比

较漫长,但是收益比较稳定,其关注的问题在于市场占有率及增长、在重点医

院客户中的占有率、重点推广产品指标的完成等。

2、普药模式 其他制药公司 委托其他制药公司进行终端操作,追求

利润与效益,其关注的问题在于总体销

量、总体费用、每个客户每笔交易的利

润等。

3、OTC模式 消费者 强调通路概念,OTC与处方药最大的区

别在于,前者以消费者为中心,后者以

医生为中心。OTC药品必须通过市场营

销手段进行推广,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细

分,寻找出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分析

其消费心理类型,并针对不同的消费类

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定位和宣传策略。

4、保健品模消费者、药店和超类似于 OTC 模式,但是其终端大多在式 市 药房通路、超市商场专柜。

2、医药服务的同步性:客户在购买药品的同时需要为其提供使用的咨询服务,产品的购买和咨询具有时间上的同步性。

3、医药服务的超前性:在医药服务行业,最为普遍的就是个性化需求表现的特别突出。在产品上市之前的市场调查、客户需求调研、以及把握客户的消费心理,满足客户的人性化消费意识等服务性工作非常重要。这就体现出了医药服务的超前性。

4、医药营销盈利的不合理性:目前药品营销的高利润、销售方式和机构的垄断性,对提高客户满意度构成了较大的阻碍。因此如何通过与客户的交流理解消费者,使价格与客户满意度之间建立起合理的互动关系,将成为制药企业盈利的关键。

1.1.3 CRM对我国制药企业的意义

通过对制药行业特点的分析可以得出,实施 CRM 对制药企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首先从客户的角度看:客户需要高质量的服务,企业所做的一切都必须让客户满意,满足客户需求。公司不仅要提供给客户优质的产品,而且应在售前、售中、售后提供全方位的咨询个性化服务,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完整的客户信息,数据中分析出关于客户的知识,通过客户的反馈提出行动计划。这个程可使企业更直接地面对市场、面对客户、面对客户需求,并提供满意的服务。

其次从制药企业内部看:销售需要更及时、更准确的客户资料及反馈、支持决策、并努力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而这些也需要使用全面的客户管理工具来支持。

随着制药行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销售系统人员流动频繁。以往公司花费大量资金建立起来的客户资源通常掌握在医药代表手中,他们一旦离开公司,公司不仅损失巨大的客户资源,而且后来者又不得不重新对客户进行

资源投入,造成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大量增加,因此应努力将客户资源转变为真正的公司资源。

没有真正掌握客户资源的企业是非常危险的,销售管理层、甚至一个销售代表的更迭都可能给整个企业的销售带来很大的波动。因此可以通过把掌握在医药代表手中的客户资料录入企业的CRM 系统中使之成为公司的资源,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他们的离职而出现的客户资源的流失以及由其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客户关系管理(CRM)正是推动企业在销售活动中不断地加强和强化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有利武器。但是,承认客户关系重要,还并不等于承认要上CRM系统,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位在制药行业中实施过多个 CRM 项目的专家认为,如果一家制药企业能够成功应用 CRM系统,销售额可以增长 8%-10%

【8】。

目前,很多制药企业都存在现有系统严重不足的问题:

1、各个系统成为“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重复记录。如财务软件、销售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系统各自独立;财务软件数据与销售系统中入库和发货产生的应收、应付款不能信息共享。医院代表、药店代表、超市代表等销售人员的人事变动、职位升迁在销售管理系统中不能及时更新。

2、软件功能相对落后,操作繁琐。

3、新功能需要扩充。业务系统目前仅在公司总部,操作没有延伸到各分处;缺少对客户的管理和跟踪服务等。

4、系统需要重新整合。各个数据库数据不统一,系统界面不统一,运行环境不统一。

接下来,分析制药行业实施 CRM 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制药企业实施 CRM的价值点:

(1)客户信用问题。CRM 严格按照客户级别等级、信用等级,类似银行信用制度的监控体系的应用,可解决制药企业一直存在的最大问题—客户 信用问题。

(2)产品管理。制药行业产品的管理异常严格,尤其是 GLP、GSP、GMP等认证制度的要求,CRM系统对此有一个全面的管理。

(3)价格灵活应用。制药行业的价格很复杂,既要顾及顾客,又要符合国家有关法令,同时要考虑企业本身的市场情况,所以,CRM 系统需要提供灵活的价格设置。

(4)客户信息的动态获取。客户信息的动态获取对厂商来讲越来越重要。CRM 为此要提供多种接触渠道,并分类汇总、分析、分配、管理等。

(5)竞争管理。制药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其他任何行业,并且很多时候是表现在复杂的流通渠道过程中。CRM 系统对竞争产品、竞争厂商的全面管理,无疑能大大帮助厂商参与市场竞争。

(6)销售过程控制。制药企业销售黑洞是销售过程控制的最大障碍。为此,CRM 可以根据制药行业流程,对销售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7)客户服务及时响应。客户的满意不仅关系到满意度、再销售和信誉度等问题,对于制药行业来讲,甚至会导致法律事务的产生。CRM 通过提供自动化服务功能,做到实时、自动、准确的响应客户的服务请求。

人才招聘网站外部环境分析 篇6

一、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企业宏观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 政治体制与政治的稳定性• 经济体制• 产业政策• 投资政策• 反垄断法规

• 与重要大国之间的关系• 地区关系

• 世界性公约,条款• 财产保护相关法律 • 劳动保护法• 公司法 • 合同法• 行业竞争法

• • • • • • • • • • • • • 政府的管制和管制解除政府采购规模和政策政府补贴水平特种关税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特殊的地方及行业规定进出口限制税法 专利法

环境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地方政府相关法规行业公约

(1)国家大力支持

随着网络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竞争力已经成为国际综合实力,国家对网络经济的重视程度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要高,随着过信息产业部、国际电子商务协会等信息机构的建成,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对高新企业的优惠政治促进网络企业快速发展。

(2)行业发展自律

2005 年首届“中国网络招聘行业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就业促进会、人事部、中科院的领导 以及国内众多招聘网站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等自发组织,为了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反对恶意竞争,参会人员共同签署了《中国网络招聘行业科学发展规约》,进一步完善招聘行业发展体系。

(3)地方行业法规

为规范和完善人才网络招聘,促进人才网络招聘行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人才网络招聘行业的服务质量,各地方招聘行业协会出台行业法规,如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起草了《上海市人才网络招聘行约行规》等。

2、经济环境

• • • • • • •

GDP及其增长率贷款的可得性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消费(储蓄)倾向利率水平及预期汇率 及其波动预期 通货膨胀率

• 规模经济

• • • • •

消费模式

失业率及其趋势劳动生产率水平证券市场状况

商业周期的所处阶段

• 进出口增长情况及其趋势• 不同地区和消费群体间的收入差别

• 价格波动

(1)人才竞争成为市场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国家、地区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只靠资本投资和规模经济等传统方法,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企业对人才重视达到新的高度,如何招聘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2)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中国网络市场的服务深化

根统计,2007 年中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440 万家,中小企业主要由公司和注册的个人经营者组成,值得注意的是,今后公司的增长率比个体经营者的要略快,主要是因为经过2004年到2006 年的火爆以后,每年新产生的个体经营者的数量会减少,同时,发展较好的个体经营者会变成公司。中小企业的兴起为社会提供大量基业岗位的同时,也为招聘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3)城市化人口规模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农村到城市,从中西部到东部,再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巨大人口流动潮。人才求职求职市场随着人口流动变得更加活跃。

3、科技环境

• 国家对该领域科技开发的投资和支持重点 • 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

• 该领域研究开发费用总额• 该领域重要技术拥有者 • 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 • 专利及其保护情况

• 技术更新速度与生命周期

4、文化环境

1.21世纪是一个电子信息化的时代,目前百姓对于网络也越来越熟悉,百姓使用网络来聊天,交友,查资料,玩游戏,网购等等;电脑也变成了家用电器,人们从最初的不懂互联网到,现在涌现出众多互联网界的大亨。人们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知识进步,推动了互联网创新和社会进步。

2.在国家良好的政策下,国务院不断大力的推广互联网发展业,使互联网发展得突飞猛进。从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四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份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穿越长城,走向世界)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再到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日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到今天整整十六年的光阴,在这十六年的时间里中国人不断的刷新互联网网民数量记录,现在中国网民的数量早已超过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一了。

3.在如今高标准的生活方式下,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从而慢慢告别传统的书信传达信息的方式,而转向环保,快捷,安全的互联网,随着人们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对互联网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互联网在中国的更好更强地发展 4.随着网络年龄结构的年轻化,互联网行业应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网络上对青少年不利的东西尽量摒弃,国务院近段时间在整治互联网市场上做了很大的动作,但是其目的是为还给互联网一个整洁的世界,履行国务院应负的责任。最后,每一个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它们常常具有高度的持续性,这些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沉淀,通过家庭繁衍和社会教育而传播延续的,因此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一些次价值观是比较容易改变的。每一种文化都是由许多亚文化组成的,它们由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念体系及共同生活经验或生活环境的群体所构成,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态度、爱好和行为,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不同的消费行为。

5、社会与物质环境

• 人口总量及结构 • 生育率与死亡率 • 性别比例• 特殊利益集团数量• 结婚与离婚数量• 人口出生、死亡率• 人口移进移出率• 社会保障情况 • 人口预期寿命

人力资源角度的外部环境分析 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部环境,职责

组织作为环境中的一个主体, 需要随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只有了解外部环境, 与外界环境中的其他主体有共生的机制, 才能实现生存和发展, 下面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的角度, 分一般环境分析、具体环境分析及信息获取渠道三个部分对外部环境分析进行论述。

一、一般环境分析

所谓一般环境, 即指对环境中任何主体都会产生影响, 而不是针对特定组织的环境要素, 这其中与人力资源相关的要素共有以下几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薪酬水平、劳动法规、社会心理及舆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

1.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对组织而言是最基本的外部环境, 作为组织的必要构成部分, 缺少劳动力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正常运转。而评价劳动力市场不仅要关注劳动力供给的数量, 还要关注其质量、结构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 不仅要关注供给, 还要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 本文认为, 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目前行业内的从业人数, 随着分工专业化的加深, 越是职业化程度高的劳动者, 对职业的忠诚越高于对企业的忠诚, 因此这部分人就成为了优质的潜在劳动力供应者, 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能够了解行业内职业人员的总体状况及变动的可能性, 以便为组织吸收优质劳动者, 同时防止组织内优质劳动者的流失;二是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员, 这其中大学毕业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每年相关专业大学生的人数、学历层级及地域分布等是企业预估劳动力供应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面对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招聘, 要根据他们的特点, 把握好时间节奏和招聘的方式, 如果招聘行动时间过晚或采取了毕业生不易接受的方式, 将因此丧失一批人才;三是要关注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和结构差异, 不论是目前的行业从业人员还是新进入市场的人员都存在这样的差异, 比如同是项目管理人员, 是否全程参与过一个项目就成为一个关键的质量指标, 而同是学习软件工程专业, 是擅长JAVA语言还是C#语言就造成了结构上的差别, 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相关外部环境分析时要有所侧重;四是要关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 加入时间轴, 动态的考虑相关要素对企业而言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未来三至五年由于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增加趋势, 及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带来的就业范围扩大趋势等, 都是做劳动力供给需要考虑的事项。

组织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获取适当的劳动力, 而其他主体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对此产生影响, 所以也有必要进行分析, 例如某跨国企业决定退出中国市场的业务, 由此会带来对该业务人才的需求的降低,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 同行业的企业就面临相对充裕的人才供给, 可以因此调整人力资源的相关政策。

2. 市场薪酬水平的分析。

市场上薪酬水平的分析是环境分析中的重要部分。组织都希望以较低的成本吸收、使用优秀人才, 但在节省用工成本的同时, 必须注意到组织薪酬水平的外向竞争性。因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买卖双方, 狭义上讲, 用人单位通过付出薪酬来购买劳动力, 而劳动者则出卖劳动力换取薪酬, 虽然这个市场的建设存在着缺陷, 但仍需要出卖的劳动力与薪酬是等价交换的关系, 否则就难达成稳定的交易。这要求组织对劳动力市场上的薪酬水平有一个了解, 再结合自己的战略定位设定相关制度。需要注意的是, 薪酬水平不仅要看工资、奖金等形式, 还要综合考虑各种福利、津贴等形式, 换言之, 要以劳动者能感受到的收益来评价市场薪酬水平。例如某应聘者年薪12万, 但每月有一定数额的用车、通信、饮食补助, 由公司提供停车位, 且不定期的发放各种消费卡, 此时他感受到的薪酬水平比只有固定年薪工资12万还高, 公司单就薪酬水平讲, 对他是没有吸收力的。

3. 劳动法规政策方面。

劳动法规是组织受到的诸多法律规范中的一种, 具有强制性, 又因与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 影响面大, 是组织运营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劳动合同法》出台对企业的影响, 该法规对劳动合同签订及期限、试用期、经济补偿金等诸多事项的规定,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及管理方式提出了规范的要求, 一旦管理不到位, 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此外, 诸多地方性的政策法规也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及时掌握, 例如医疗保险报销制度的变动、外来人员的用工制度、社会保险的跨界流动问题等等, 这不仅是企业规避法律风险的措施, 也是为员工贴心服务, 使其更好发挥作用手段。

4. 社会心理及舆论方面。

社会心理及舆论并不像薪酬或法律等刚性的环境要素, 它对企业的影响可大可小, 且其形成和发挥作用的机制也不像其他要素那样清晰, 但如果组织没有注意到这个要素, 就可能处于不利的竞争环境中。这其中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富士康在2010年五个多月的时间内连续发生12起跳楼自杀事件, 一时间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事后回顾整个事件, 12连跳有深刻的社会心理因素:高强度的重复工作, 收入与理想的差距, 工作生活条件造成的心灵空虚感、忧郁情绪的蔓延及交叉印证带来的情绪加强等等, 这些社会心理不仅存在于富士康员工身上, 而是社会中一大批青年的共同心理现象, 富士康公司没有注意到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因此成了这种现象的第一个实例, 不仅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 也极大的损伤了公司的美誉度。而事件本身也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一部分, 引起了人们对用工方式、体面工作的思考, 站在富士康之外的企业角度讲, 如果不注意这一舆论倾向, 并采取相关措施, 也会重蹈覆辙。

5. 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全球化的一个特征就是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 人力资源要素也不例外。对于组织而言, 不仅会遇到自身利用全球人力资源的问题, 还会涉及到与其他组织内多样化人员进行交流协作的问题, 这与组织全球化的程度, 法律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异、全球化管理人才的供需、多元化员工的管理等有着密切关系, 需要组织进行关注。

二、具体环境分析

所谓具体环境, 是相对于一般环境而言的, 它是特指组织所处的竞争环境, 本节借鉴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思想[1], 认为组织需要对购买者、供应商、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生产者等五个市场主体进行分析, 因为这些主体是组织决策的限制条件, 会对组织的协作、竞争、战略定位等决策行动产生影响。从人力资源角度讲, 应该分别从这五个主体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例如, 大型汽车厂商等与供应商有深度协作的组织, 制定战略时必须考虑供应商有无足够的人员数量及人员素质予以保证,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组织就需要变更战略, 或者寻求有足够人力的供应商, 或者要求现在供应商做人力资源战略方面的调整, 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缓冲, 为了不影响组织战略的实现, 在战略制定时就将其考虑进来是明智的。除此之外,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范围的竞争态势是值得注意的, 换言之, 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考虑这五个市场主体。

三、信息获取渠道

外部环境分析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 可以借鉴竞争对手情报分析的相关理论方法, 就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 本文认为有公共信息渠道、人际沟通渠道、招聘渠道、专业咨询机构渠道等四个。

1. 公共信息渠道。

公共信息是最易获得的, 但也意味着它的价值不会太大, 这个渠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年鉴, 专业协会及相关专家发布的行业性报告、专题研究, 及个别公司主动披露的信息等, 这是较直接的信息形式, 除此之外组织还可以通过搜集社会新闻中的各种线索, 综合分析得出有用的信息。

2. 人际沟通渠道。

此渠道是通过各种会议、展览、交流活动等形式及个人的人际关系来搜集信息, 与公共信息不同, 这种渠道中的信息虽然也是公开的, 但需要通过沟通来获得, 对搜集者的交流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3. 招聘渠道。

招聘渠道是正常招聘流程的副产品, 是通过向应聘者寻问前顾主的情况来搜集信息的, 例如通过寻问应聘者在前工作单位的职级水平、下属人数等问题, 来推测此单位的人员数量及结构关系, 又如通过询问其期望薪酬或目前薪酬水平来推测此单位的薪酬水平等等。

4. 专业咨询机构渠道。

借助专业咨询机构进行信息的搜集具有准确高效的特点, 但同时成本也较高。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咨询公司的主业不是信息搜集, 而是做管理咨询、招聘外包等业务, 但为了开展工作它有机会接触到“圈内”企业的很多内部信息, 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它就成了信息的富集地, 在信息网络中拥有了独特的地位。这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信息搜集的渠道, 同时也提示组织在与这些机构打交道时要注意把握分寸, 保守组织秘密。

除了信息搜集渠道外,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获取手段的道德问题, 因为某些信息获取的手段与商业间谍、欺诈、盗窃行为之间的界线并不十分清晰, 如假装成记者向竞争对手询问相关问题, 购买竞争对手的内部通讯录等等, 这需要组织根据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作出判定, 以免产生组织成员在道德上的危机[2]。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篇8

摘要:外部环境分析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宏观环境以及行业与市场环境。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创新,实现战略目标与措施的有效调整,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文章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为例,对“十五”、“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国移动依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战略创新的历程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战略创新的影响。

关键词:外部环境;企业战略;创新;影响;案例分析

一、 引言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适应未来环境变化,对自身发展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当前,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变得越发复杂、动态多变,企业战略制定及其实施管理变得越发困难。外部环境的动态多变,使企业不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只专注于单一的战略,相反,企业战略有效期被压缩,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战略更新和变革,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定位,以确保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企业战略创新已逐步成为国内外战略管理研究的热点。例如,有些学者研究了企业战略创新的动因和必要性,并探究了企业战略创新的本质内涵;也有学者研究了战略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此外,有研究表明,战略与环境动态性的匹配调整,能够更好地抓住顾客偏好和竞争突破点,赢得长期竞争力,等等。本文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环节分析,从外部环境变化的视角,研究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战略创新的影响,并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为例进行分析。

二、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环节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建立完善的愿景和使命,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发展目标、决策并对其进行实施与控制的过程。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环境的变化主动变革战略,并坚定不移地推动战略的有效执行。总的来看,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分析、制定、实施、评估与控制等一系列环节。

战略分析是战略制定的前提。战略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能力分析两部分,内部能力可看作是广义的发展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竞争环境等。而内部能力涉及企业文化、组织与流程、产品与研发、销售与渠道、市场运营与服务、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人员、成本、投资等多个不同维度。通过对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和竞争对手发展动态进行全方位监测,加以前瞻性思考和分析,能够了解企业发展的外部压力与动力;通过内部能力分析,能够清晰了解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状况(优势与不足),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为企业相关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战略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战略加以选择的过程。要对企业发展给以清晰的战略定位,确定哪些事是必须要做的,哪些事是要放弃的。在明确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应提出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目标。目前市场环境变化普遍较快,企业战略要能够及时反映时代和环境的特点,要在企业核心理念(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清晰地描绘企业将要竭尽全力进入的事业,使整个组织有一种目标感。企业战略定位要遵循差异化理念。差异化就是如何能够做到与众不同。波士顿顾问公司的奠基人布鲁斯·亨德森认为:任何企业想要长期生存,必须通过差异化而形成压倒所有竞争者的独特优势。勉力维持这种差异化,正是企业长期战略的精髓所在。

战略实施就是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也就是说,以实现战略目标为目的,明确战略实施方案,同时,将战略方案进行分解,形成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战略实施计划,明确战略实施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并明确每项具体工作的责任部门,使其变成可操作、可考核的工作计划,推动战略得以真正落地执行。

战略实施评估是战略管理的重要控制手段,是进行战略目标调整和战略方案、战略措施等滚动制定的基础。有效开展对战略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可以清晰认识企业的战略思路是否合理,企业组织是否具备必要的能力来执行它,拟订的战略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企业的长期成功。

通过对战略管理的基本环节分析可以看出,内外部环境分析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基础。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环境(内部能力与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外部环境则往往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化。系统地分析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企业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强化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预警,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 影响企业战略制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

战略选择理论认为,战略更新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制于外部的环境力量。权变学派指出,企业能否运营成功取决于对环境适应效果的好坏。企业的所有竞争优势能否得以延续,就在于企业能否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制定符合环境要求和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以追逐新的竞争优势。

宏觀环境是影响企业供求的主要因素。宏观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也应随之对其发展战略加以调整与创新。宏观环境主要采用PEST(Political - Economic - Social -Technological)分析方法,即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企业发展不可避免要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它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的运作效率,这其中又以政策法规(如产业政策、行业监管政策等)对企业的影响最为广泛,最为实际,对企业战略的制定最具指导意义;在经济方面,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经济条件等,如人均可支配收入、劳动生产率、消费模式、税率、通货膨胀情况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定位。社会经济条件、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较大影响,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方面,如文化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教育水平、风俗习惯、人口状况等社会因素,以及地区或市场的地理、资源、生态等因素也影响着企业战略的确定。这些因素与相关产业的市场发展情况密切相关;此外,企业发展战略还要考虑到企业产品相关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研发能力、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指出,技术变革是竞争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所有能够改变竞争规则的因素中,技术变革属于最显著的一种因素,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所必须着重考虑的。

行业与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战略措施制定的主要因素。基于市场竞争分析,可以了解市场容量和市场增长情况,了解行业内有多少竞争者并预测市场变化的情况,等等。由此,可更好地调整企业的发展目标及战略举措。通常可使用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模式、波特五力分析法(五种力量分别为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3C”(Customer、Competitor、cost)方法分析行业与市场发展环境。其中,SCP框架是基于行业表现、依靠行业结构和行业经营这个假设建立起来的,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范式。在常用的静态SCP模型基础上,考虑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因素,如政府部门政策或者规则改变、生活方式或体验的改变、技术创新与突破等等,可以建立动态SCP模型,以便更清晰地分析行业结构与行业表现。通过波特五力分析,可以发现企业所处的地位,以及如何防御五力的冲击,或者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它们。通过“3C”分析,可以清晰了解客户需求及购买产品的动机、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与成本、为满足客户需求的成本情况、为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的成本情况、如何保持成本优势,等等。通过行业与市场环境的分析,可以制定更为有效的战略举措,促进企业更好地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四、 基于外部环境变化进行战略创新的必要性

管理大师波特教授指出,企业应根据对环境的分析来确定自己的战略。战略专家明茨伯格也强调企业战略必须随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的重要性。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企业来说是最活跃、最不可控的因素, 环境动态性会导致企业行为的变动,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复杂的动态环境对企业战略选择及绩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外部环境变化进行战略创新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任务。战略管理担负着企业战略研究、制定、分解、执行及评估的重任,要善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应与时俱进,调整或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业务领域、顾客、技术、市场等进行全新的设计和考虑。

(2)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增强竞争优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提升核心能力的关键在于企业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依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战略创新,重新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寻求新的发展需求增长点,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及控制系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并形成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

(3)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解决企业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企业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当企业现有战略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时,就需要推进企业进行战略创新。也就是说,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战略层面重新确定客户群体,重新确定自己的价值实现路径,重新决定企业的竞争策略等等,由此确保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五、 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为例,对该公司从“十五”、“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创新的相关情况加以简要介绍,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对该公司战略创新的影响。

1. 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情况的简要分析。从“十五”(2001-2005年)、“十一五”(2006-2010年)到“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中国移动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宏观环境方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环境总体形势向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通信市场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技术方面,从“十五”期间开始,以宽带、分组交换模式的IP骨干网取代电路交换网作为核心,成为网络演变的主旋律。“十一五”期间,通信信息与媒体服务等产业的融合趋势加快。到“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及其与工业化的融合和三网融合带动新一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宽带、3G 、LTE和云计算等技术日渐成熟并广泛应用。行业环境方面,“十五”期间,新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挂牌成立,促进电信业从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转变。“十一五”期间,《电信法》的出台使电信行业监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电信市场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电信管制逐步强化,到“十二五”期间,电信管制更加严格。此外,“十五”期间,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电信行业竞争范围、手段与层次发生了变化。到“十一五”期间,电信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型IT公司已经涉足通信领域。到“十二五”期间,通信产业结构呈现出移动替代固定加剧、宽带化进程加快、3G市场快速成长三大发展趋势。电信运营商在传统领域及新领域均受到严峻挑战,“被管道化”趋势明显。三网融合带来的广电、电网等构成基础通信领域的潜在进入者。物联网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行业应用迅速增长,等等。

2. 企业战略创新的主要历程。“十五”、“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电信企业外部環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中国移动的发展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相关分析,中国移动不断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演进,分别确定了“服务与业务领先”(“双领先”)、“新跨越”、“可持续发展”为这三个时期的发展战略重点,以确保企业实现基业长青。

“十五”期间,中国移动主动与世界一流通信企业对标,找到存在的差距,努力“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公司将自身定位为“移动通信专家”,不断锻造企业核心能力,积极实施“服务与业务领先”(“双领先”)战略重点。在服务领先方面: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针对目标客户群,突出差异性,使服务始终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在业务领先方面:围绕业务创新,努力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业务,创造高价值的技术先进的产品,使业务始终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

“十一五”期间,中国移动进行了战略创新演进,提出了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战略重点,从“移动通信专家”到“移动信息专家”的更广领域的战略定位,以及从“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到“做世界一流企业”的更高层次战略目标。推动企业努力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其中,成为移动信息专家方面:不断扩大移动通信的信息提供份额和生活服务份额,长久保持移动信息专家地位和领先优势;做世界一流企业方面:使企业具有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领先的运营效率,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确立行业主导地位,全面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中国移动持续进行了战略创新演进,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铸就国际领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移动改变生活”的战略愿景。公司致力于构建国际领先的创新机制,国际领先的核心能力,国际领先的业务与服务。在同行业中保持国际领先的发展速度,国际领先的运营效率,国际领先的管理水平,并拥有和谐有利的生态环境,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移动改变生活”,满足移动化、宽带化和信息化的市场需求,保持公司价值增长,铸就国际领先企业。

六、 结束语

基于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变化的系统分析,来优化与创新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不断提升发展能力、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由此,才能使企业战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效抓住发展机会,努力规避发展风险,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例如相关政策、产业、竞争、客户和技术等)的变化越来越快,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必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高度敏感性,及时掌握外部环境发展趋势,进而对发展战略思路不断加以调整,持续推进战略创新,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艳梅.战略更新的概念界定与必要性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58-61.

2. GINSBERG A.Measuring and Modeling Changes in Strategy: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Direction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8,9(6):559-579.

3. 曹红军,王以华.动态环境背景下企业动态能力培育与提升的路径——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软科学,2011,1(25):1-7.

4. 陶茜.环境动态性、制造战略选择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商业时代,2012,(28):76-77.

5. 王翔,李东,张晓玲.企业战略更新路径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结构学派的视角.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

6. 王翔,李庆华,项保华.共同演化视角下的企业战略更新引擎机理研究:主体及其角色.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1).

7.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南开大学学位论文,2010.

8. 高遐.“军民结合”战略实施的制度环境与组织变革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1.

9. 王鑫鑫.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1.

10. 江成城.供应链动态能力及其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研究.暨南大学学位论文,2011.

11. 李烨.动态环境下企业业务转型与持续成长研究.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05.

12. 王翔.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理论和实证研究.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6.

13. 李大元.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持续优势.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8.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常态下江苏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研究”(项目号:14JD002)。

作者简介:李东(1961-),男,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王茂祥(1967-),男,汉族,江苏省句容市人,博士,東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站博士后,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正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管理。

上一篇:4.23全民读书日国旗下励志讲话稿下一篇:三会一课制度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