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共10篇)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篇1

研究课题鉴定成果概况

课 题 名 称: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批准号:

GS(2010)Z045 课题鉴定证书号:GSGB【2013】J005 课题负责人:张旭东

所在单位:

金昌市金川区第一小学

课题组参与人员: 姚兴瑞 刘婷娟 杨兆光 王文君 李其霞 张 莉 杨永涛 武功颜 张海生 顾秀文

鉴定等级:优秀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让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构建新课堂,我们结合本市区小学实际,根据自身条件,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多方论证,精心选题,确定《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有效学习策略研究》上报为省级课题,2010年10月被省教育科研组批复立项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

三年多来,经过课题组成员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我们对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有效学习的策略、教师的教学手段、有效学习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模式、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下面将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即合作学习纳入语言学习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民工进城打工创业,他们也渴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城里孩子所能得到的优质教育,这就造成了城市学校班额太大,再加上学生层次不齐,给我们教育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很快适应和扭转这种局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提出了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有效学习策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在大班额环境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尤为重要。

2.我市教育现状的需要

截至目前,全市原有的162所完全小学已调整为142所;20所独立初中调整为16所,撤并了中小学24所。虽然通过集中力量办较大规模的寄宿制农村中小学,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后,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农村中小学生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对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

距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的力度还是不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跟不上广大农村家长对高质量学校的需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将孩子送往城市学校读书。目前我市农村学校生源越来越少,班额越来越小,老师过剩。相反,城市学校生源越来越多,班额越来越大。如何解决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质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3.我校实际情况的需要

我校在金昌市范围内是一所比较特殊的城市小学,说特殊是因为我校属城市小学,但是区属职工的子女少,而来自金川区宁远和双湾两镇和外来进城打工的子女多,虽学校各年级都增加了班级,还是满足不了源源不断增加的学生,每个班级学生都在60人左右,这样学校班额大、学生多,班级人数远远超过了正常班级人数的要求。一个专职的小学英语教师要负责的有近三百五十个学生,甚至更多。在英语课堂上,一方面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如果还依然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进行教学,在长期“齐步走” “一言堂”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简单的分组进行个别的合作学习而已,教师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内难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鉴于此我们提出了 “大班额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题,结合本校的实际,力争以其作为深化并打造我校英语特色学校的着力点,借他人肩膀,加自身努力,希望能在小学英语课教学这块领域,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学习兴趣与态度及认知水平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提供依据,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实践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总是有高低之分。老师面对这些学习效率不同的学生终归于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等等。其实,这类解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它们过于笼统。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础”好起来。我们从事本课题研究就是希望培养学生在英语课上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把握好学习的方向,减少学习的盲目性,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快形成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四、课题的基本概念界定

1、学习:作为结果,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作为过程,指个体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

2、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

3、有效学习:什么是有效学习呢?很简单,有效学习就是那种善于优化我们的学习环境以达致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

五、研究的目标

通过合作研究,拟达到以下目的:

1、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其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通过应用研究,探索一套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

3、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六、研究的内容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的内容:

1、小学英语学科有效学习中课堂情境的设立。

2、小学英语学科有效学习中学习策略的建立。

3、小学英语学科有效学习中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

有效学习的策略模式构建是解决有效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的拟创新点。

(三)具体研究内容有:

1、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情况、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2、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家长对英语教学开展有效性学习的态度、认识及对孩子学习习惯等的关注程度。

3、设计“有效学习成绩”评价表”

4、建立健全家校合作联系卡

5、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6、建立智多星卡评价表

7、建立社会教育联系网络:即:课外家庭合作小组。由“居委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学生”五级代表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组成。

8、建立课外家庭合作学习小组。专门设计一个星期的表格进行检查和反馈。主要有以下的小组形式:

(1). 帮学结对小组。(2).住址就近小组

七、课题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和分散学习,利用网络和有关课题书籍,充实自我,吸取精华,提升科研能力。

2、学校建立督导小组,定期上示范课,研究组成员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赛课活动。

3、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修养,本期各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4、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讨、交流和实践活动,组员之间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课题组根据课题开展定期总结。

5、完善课题专题学习网站,每位成员认真完成各块资料,随时上传课题文字资料、图片等。

八、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定位在应用性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归纳整理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措施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小学英语教育实践中。先在我校部分班级中开展研究,在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后再逐步滚动到我校所有班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路线,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等方法。

(三)技术路线

根据行动研究的路线,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我校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制定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再评价反思;之后进入第二个研究循环:新问题——计划——实施——评价反思,总共设计三个研究循环。

九、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与单因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工作:(2010年3月)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3年5月)

(一)、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12月)

⒈对目前小学英语状况作调查与分析,找出起点,把握研究的各种动向。

⒉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作研究借鉴用。

⒊研究现有的英语课题研究模式与方法,提出自己的实验假设,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⒋组织本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二)、中期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2年12月)

⒈按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验中对学生的英语素质进行跟踪调查,作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⒉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作方式。

⒊定期作好阶段性工作总结,对实验效果做公正合理的评价,及时反思实验中的存在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

成果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

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

十、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严格按照课题的计划来开展教育教学和研讨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高效课堂模式,并在全校和金川区进行推广,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数学教学无可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2)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3)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 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

(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课堂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力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规矩意味着什么。(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5)、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一四六”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低年级有效创设教学情景的课堂教学模式等。

(五)、促进了学校发展。

1、形成了较好的教科研氛围。在课题实施的三年中,开展教研活动80余次,其中市级公开示范课15节,研讨会8场,校内研究课60余节,并协助教研室承担了市优质课评比、教坛新星评比、新课改教师培训,名师献课两次,市级1次,区级1次,送教下乡4次,课题汇报课8次(每学期两次)等大型教研活动。

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张旭东撰写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巧借突发事件,为课堂增色》发表于2011年第五期《教育与探索》和《金昌教研》。杨永涛论文《关注教学细节,构建生命课堂》在全国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中分别荣获甘肃赛区一等奖,论文《让小学英语课堂绽放生命的美丽》在金川区教育局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刘婷娟撰写的论文《如何有效的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获金昌市教育教研活动一等奖。张旭东先后5次参加了市区举办的各种比赛,均获得一等奖,在2012年代表金昌市参加的甘肃省英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姚兴瑞老师在甘肃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杨兆光老师在金川区高效课堂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论文撰写,多篇论文在金昌市获奖,6人次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7篇在案例评比中获奖,从2010年12月开始每年举办一次金川区英语文化周活动,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三年来,学生在各类英语竟赛中获奖.有18名同学在”全国少儿英语风采大赛”金昌赛区获奖,有2名进入省级决赛,有19名同学分别获全国英奥一,二,三等奖,张恬和梁艺佳同学获“全国小学生英语书信大赛”甘肃省二等奖。

十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张试卷定升学的今天,如何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观念与做法,如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阶段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形成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是一个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3.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篇2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具体方法如下:

(1)巧问激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结合课文特点,适时地巧妙设问,就可造成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浓厚兴趣参与学习,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求真知。如在学习《蚂蚁和蝈蝈》一课中,我让学生说说蚂蚁和蝈蝈是怎样的小动物,蚂蚁和蝈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课文为什么以“蚂蚁和蝈蝈”为课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在小组合作中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2)情境激趣。人的情感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创造教学立体情境,诱发学生情感共鸣,情感也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就能激发学生的学文兴趣。如教学《小池塘》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小池塘的美,在欣赏小池塘景色的同时,配上优美的钢琴曲,学生在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中朗读,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

(3)活动激趣。有趣的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我认为寓教于乐的方式也同样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文兴趣。表演活动备受小学生喜爱,教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让学生扮角色表演。

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强化过程意识,不仅重视教学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在这过程中,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在“诱导”和“点拨”上下功夫,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教学的主体。如何诱导呢?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有效提问,关键要把握提问的“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寻找问题的切入点。

(1)在课文题目处提问。别小看一篇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表情达意、提示主题的突出作用。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应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1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五角星?2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3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什么样的?4为什么会看到苹果里的五角星? 这样在课文教学伊始,在揭题、解题环节做足文章,把题目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教学资源“做大”“做强”。

(2)在难点处提问。教材中的难点是学生思维受阻,停滞的地方。抓住难点切入,就能循序渐进,化难为易,通思路,理脉络,突破难点。如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的理解是该文的难点。在教学时,我考虑到学生的因素,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松树真的比大松树高吗?小松树为什么能看得远?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它心里会想些什么?正是围绕教材的难点来提问,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容易多了。

(3)在空白处提问。课文的空白指的是作者在作品中有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它能够使读者产生审美情趣,具有“言虽尽意未止”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根据作者已经描绘的内容去补充课文的空白,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合理设定课堂容量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容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容量的确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要符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实际,具体课文具体对待。例如《爱如茉莉》一文,我把教会学生运用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写人物,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等作为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文章选取的是生活中的细节,表达的是如茉莉般看似朴素平凡实则真情涌动的情感。这节课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咀嚼,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这样安排,学生既学会了品味词句,感受语言意蕴,体味文字传达的感情;也学习作者从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入手表达感受的写法,能在阅读中关注细节描写,在写作时灵活运用。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有效性策略

现阶段,英语已经成为十分普遍性的语言,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使用,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对英语的教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其教学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而已,而是在英语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在现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大部分还只是针对英语知识的教学,在相应的德育教育方面还需要进行加强。

一、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教育,除了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之外,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十分重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采取引导的方法,不能强制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是要在教育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文明的课堂中学习知识。另外,在教师进行英语教育的同时,要与学生及时进行互动,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让课堂始终保持一种娱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不要把自己当做课堂的领导者,而是要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相处,同时教师也要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体,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学的同时,给学生学习上的帮助。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言、德育观念的树立上还处于养成时期,因此,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能够对学生的德育素养造成影响,例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雅词语,让学生听到并进行模仿,例如“shit”“damn”等不雅词语。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育的同时,要具备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对小学生要有宽容心,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德育素质进行耳濡目染的渗透。例如,教师在讲解单词发音的过程中,要对单词发音的方式以及技巧进行详细教学。比如单词“thank”,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发音,将舌头位于上排牙齿和下排牙齿之间,然后送气,从而进行正确的发音。通过详细的教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进行正确英语发音的自信心,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全面培养。

二、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场所主要还是在英语课堂中,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固守传统,要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针对周围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地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渗透。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互相进行监督,不仅对自己负责,同时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下,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在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以此进行德育素养的提高。

除此之外,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通常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运用具体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建某种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个“正常的家庭晚餐”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对其进行角色演绎,将自己最真实的感情进行表述,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要享受生活,热爱家人,教师在教学的最后,也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的形式,比如让学生给家人制作祝福卡片,勇敢地表达对家人的爱意,从而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进行渗透。

三、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对于德育教育的相关能力

现阶段因为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在教学中进行道德素质的渗透也逐渐深入到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道德素质教育。教师在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对自身的道德素质教育能力进行提升,树立自己在进行德育教育方面的榜样。在进行英语教育的同时,善于发现学生身上优秀的道德素质,在教学的同时,合理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加强自身管理,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雅的英文词汇,让学生进行模仿。另外,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对其错误的行为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结束语

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的教育过程中,除了要树立自身为人师表的教育形象之外,在工作的同时,要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负责任。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将基本的德育素质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渠璐.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J].考试周刊,2013,67:121-122.

[2]许倩.小學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学子(理论版),2015,20:27.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篇4

摘要:体育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十分喜欢的课程,但实质上并不是如表面上的光鲜,他们喜欢的是体育课上的自由活动,也就是爱玩什么,玩什么;爱干什么,干什么。他们不想要教师的组织与干预,甚至不想学习教师教授的内容,这样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真正了解小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现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教学实践与探索,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通过研究与实践提出几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研究与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老师如何开展有意义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使教师转变思维,努力使他们在基础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充分预设,提高体育教学准备工作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预设的有效性。

实际上,教学预设就是过去所说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备课。备课就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同时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以前强调不备课不能进课堂,现在仍然要做到不备好课不进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如果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因此,我们在课前要从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需要出发,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从小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教学。

2.教学必须关注生成。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往往会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就是必须关注的生成性内容。关注生成,就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其实生成的问题原来就存在,以前我们讲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师应提高体育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目中有人的问题,都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都是如何充分发挥小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体育教师对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谈不上选择的。了解体育教学方法不能只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方法,还应该了解体育知识传授的方法、发展个性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等。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才能根据体育教学的不同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因此,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应在对体育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根据体育教学的不同情况,从中选择那些最能发挥其独特性能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吃透教材,通过目标引领内容

教材分析具体细致是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潜能。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小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如教学快速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跑时的方法可以采用新颖花样多的形式。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小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演示法等。

4.注重激发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小学生进行兴趣浓厚的活动,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再愉快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和学习和锻炼。

三、合理选用场地器材是生成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前奏 合理布置场地和使用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它不仅能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小学生的练习欲望,促进小学生学习。但是,一堂课要用什么场地、器材?用多少?怎么用? 1.因地制宜,因材设计

教材是场地设计的依据。因此,在设计场地时,一定要根据课的任务、内容、教法的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场地。但设计的场地必须具有实用性、高效性,能真正为教学服务。

2.一物多用,一用到底

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的要素之一,是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的必备条件。同时,器材的数量、质量及功能又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合理使用器材,提高器材的使用率,努力做到“一物多用,一用到底”。同时,器材的摆放应考虑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拿到所需要的器材。

3.认真检查,保证安全

为保证课的顺利实施,课前我们必须要检查场地器材是否完好、安全,器材数量是否充足,保证教学的安全、有序。

四、注重评价方法与语言艺术

课堂学习中,不是每一个小学生在整堂课都能够畅通无阻的,因此在课的进行阶段和课的结束阶段,都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及时提出学生练习中动作的优缺点。要时常以“表扬式”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其树立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对动作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蹲踞式起跑“各就位”时像紧压的弹簧;“预备”时像拉满的弓;“鸣枪”时像离弦之箭等。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学环境开阔,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要求体育老师不仅要用适当的模仿动作和富于表情的手势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用充满活力、铿锵有力的语言艺术去感染、鼓励、吸引小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要使教学的生命得以延续、得以扩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构建,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着眼点,创设充满生机、充满创造的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中国教育报2004-5-25日第6版 2.刘小红、李军兰:《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四种策略》,中国学校体育。

3.章永生:《教学心理学》,河北出版社。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篇5

一、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因而出现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的家庭构成复杂,学习基础普遍较薄弱且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活动最主要靠的是在校时间。学校在过去的发展中,狠抓教学,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得很累,不辞辛劳,往往依靠延长时间补偿教学;学生学得更累。但是教学效益并不高,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教学质量。针对本校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在新课程关于有效教学理念和策略的指引下,学校提出了“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而且,当前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在全国基础教育范围内开展得比较成功,有很多课题研究成果值得借鉴。

三、课题研究假设

本课题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一)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体系,在行动策略研究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全面夯实学生“双基”,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科研,重构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努力使自己朝名师方向发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持续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师资保障。

(三)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有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缩小班级差异,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发挥“科研为教育生产力”的作用,全面推动学校发展;运用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教学,建构课堂教学有效新模式。

(四)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学习方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 通过实验,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的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理论方面进行学习方式的系统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搞清如何利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算。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编排的体系。并且注意加强应用题与小学数学其他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以及计算教学的体系,各个学段计算教学的关系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在应用中理解算理、在应用中掌握算法、在应用中掌握运算顺序、在应用中掌握运算定律、性质。通过调查法了解本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提出转变课堂教学策略的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2.进行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验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益 3.进行学生在实践反馈中的的实验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因此即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

(二)关注发展

1、学生基本学力,个性品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学生情感态度等品质的发展

(三)关注过程:

1、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知识形成的过程

2、学生思考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上通过课堂教学及对学生的测评进行全面的考察了解教学效益

五、实验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由实验教师组成,理论研究部分由课题组负责人包新华、负责。问卷的调查和组织由包新华、马婷负责,实验部分包新华、马婷、朱东武负责。

六、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验的步骤

1.撰写研究和实验方案(2007年9—12月)

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的收集、培训由包新华、朱东武负责课堂教学及学生现状的调查、分析由马婷负责。

2.实验的实施和总结(2008年3月——2008年9月)(1)实验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从2007年秋季季学期开始到2007年暑假,实验老师可边学习边实践。积累经验、总结问题。

(2)2008年8—9月,实验小组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一学期来的实验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写出下学期的具体实验计划。

(二)实验的方法

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现有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新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对照,在同一个年级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计划在一年的时间发表和出版相关的论文和著作,指导实验老师的实验工作。使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及学生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个新的发展和提高。

包新华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篇6

课题的论文

数学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单单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工具学科应用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紧密地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学习数学知识不光是学会了一门知识更是学会了一种生活生存的本领。学好数学对于学生意义重大对于国家来说利国利民,做为一名教师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好数学教学工作。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常常被看做是基础知识工具知识是为以后初中高中大学以至于更高层次的数学研究做准备的,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很关键很重要。

那么如何去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呢?如何在数学启蒙阶段让学生有个好的数学习惯和基础?如何让学生对数学充满了热爱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呢?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我们更应该去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工作,新课标的学习之下我们认识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是关键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真正感兴趣了,学生才会主动的积极的热情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学生学的轻松教师也教的轻松,往往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棒的。学生的兴趣是靠教师趣味、智慧的语言激发的肢体动作感染的、动手操作引领的、恰如其分的情景(境)渲染等,这些方法我们叫做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它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十分重要,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兴奋剂。可以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带着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去学习。因此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就显的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打造高效课堂。

近期我的微型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开始了,通过最近和小组成员进行收集、整理、学习相关资料,并进行了研讨和实战教学。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小学数学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是我自己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的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法。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的谈话来导入新课。比如:在讲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之前都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都知道了一个一个地数10 个1是10,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 是100。让学生用数字接龙的方法回顾这个知识点。今天我们就突破一下对数的认识看看1000以内的数我们怎样去数呢?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呀。看看谁能用最聪明的方法来数1000以内的数。虽然是几句简短的语言交流其实已经画龙点睛地把本节课的内容呈现出来了,并为学生的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实践动手操作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后又服务于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在这种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的动手操作中去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探索欲望真正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后利用动手操作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创造思维来导入新课,那么学生会真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比如:在“克和千克”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把收集好的各种商品标签拿出来整理一下,哪些标签上的质量单位(重量单位)是克或千克并让学生去试着读一读。然后让学生猜一猜物品的重量(物品和相对应的重量标签进行搭配)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最后拿出电子称和台称让学生把准备好称重的东西拿来称一称说出重量。这样的开课导入开启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欲望,紧密地联系了生活实际。整堂课学生都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并会生成一些更有价值的收获。

三、小故事导入法。数学知识往往就是和数字打交道,时间久了学生会觉的枯燥乏味。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对他们来说非常的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奇妙无穷。因此,我根据课型的需要往往会利用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来渗透我的新课调住了学生的胃口,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效果还挺不错的。比如:在讲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时。“从前有个猴妈妈它有四个猴宝宝,它们一起快乐无比地生活着。春天到了猴妈妈带着它的四个孩子一起去野外摘桃子,不一会就摘了12 个桃子大家看着粉红的桃子都十分高兴都馋的直流口水迫不及待的都想吃。这时猴妈妈就犹豫了,怎样才能平均地分给四个孩子呢?(公平、公正、公开的去分)“12个桃子分给四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呢?”同学们谁愿意帮帮这群馋嘴的小猴子呢?乐于助人的小朋友将获得智慧星哦。接着经过思考后学生的表现都是争先恐后的回答,并让学生借助于道具来分一分。一个趣味智慧的小故事就能让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涌动、进入探索知识的热潮中去,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篇7

1.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 而且这种文化主要寄托在汉语文化的学习中, 语文是表现汉语学习的主要科目, 它能够把汉字、遣词造句及写作等诸多学习内容呈现在语文学习中, 旨在给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他们充分掌握中国汉语文化。 通过对小学语文的学习, 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完善自己, 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 还可以使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精髓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并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 使小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学好语文对他们的未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只有加强小学语文的学习, 才可以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汉语知识, 才能够识字造句, 才能够解读语言方面的难题, 为今后的各种事物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与中华文化的强烈撞击, 只有学好小学语文, 他们才能够更好地解读中华文化, 才可以在中华文化更加绵长的学海里乘帆破浪。 小学语文是小学科目中的主要科目之一, 所以要看清楚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这样才可以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更加关注。 老师应该认清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因为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可以帮助他们融入这个社会, 使他们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科目。

2.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所在

2.1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意识不足。

一些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认识不足, 盲目地面对小学语文的学习, 往往会因为小学语文的外在形象, 对小学语文充满恐惧感, 他们会因为小学语文陌生的汉字和无趣的组词造句而感到更加困难, 这就加剧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 使小学生不能在语文课堂上跟随着老师一起更加热情地学习语文。 因为小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不同, 会在语文学习中出现行走困难的局面, 所以一旦发生学习困难的情形, 在之后的语文课中, 他们就不难以融入语文课堂学习中, 如此就会引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陌生, 影响教学效果。

2.2老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老师是小学语文的主要引导者, 所以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成效, 主要取决于老师的努力。 但是出于老师传统守旧的原因, 使老师找不到创新的方法, 依然利用以往的教学方法, 如此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肯定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这样只会让小学生在乏味枯燥的教学状态中运行。 学生需要有一个十分有趣生动的课堂面貌, 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小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但是老师的教学模式根本没有改变的途径, 就只会依照传统进行,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学效果。

2.3老师的教学没有创新性。

教学必须时刻保持与时俱进,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逐渐创新, 对教学方法、 教学状态及课堂秩序等都要进行良好创新。 创新能够改变语文教学状态, 使小学生更加充满热情地学习语文知识, 使整个语文教学充满动力, 使语文教学激情四射。 如此便可以体现有意义的语文教学, 使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更加适合师生。

3.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 . 1 加强小学语文学习的宣传, 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

教师应该加大小学语文的宣传力度, 使小学语文的学习深入人心, 使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能够被小学生熟知, 这样小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对小学语文肃然起敬, 如此引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热情, 使他们能够更加努力学习语文知识。 同时增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 使他们将心态放正, 尽心尽力地学习语文知识。

3.2改变课堂模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要学会动脑筋思考更多有关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 使教学充满乐趣, 使教学效果更加轻松自然, 这样就会吸引学生更加愿意学习语文知识。 在老师的不断努力下, 可以使教学方法时刻充斥变化性, 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热闹, 比如说多和学生互动, 多举办语文知识相关的竞赛等, 这样就能使课堂氛围活跃, 如此便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 还可以运用讲述故事的方式使课堂充满魅力, 将语文知识编成故事进行讲述, 将语文知识的学习穿插在故事当中, 但是要注意区分主次关系, 毕竟语文课堂不是故事会。

3.3培养老师勇于创新的精神。

老师应该具备创新观念, 时刻审视自己, 时刻对自己的课堂讲授进行反思, 然后通过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 随之就是要有创新思想, 通过自己的创新思想使教学更加生动, 更加具有魅力。 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创新, 只有对语文课堂进行创新才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才可以使语文教学显得更加形象化, 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

小学语文的学习关系小学生的未来, 所以老师一定要注中小学语文的教学, 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具有魅力, 还要增强小学语文的有效性, 故而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改革, 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同时使教师时刻充满创新意识, 通过这些努力便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具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 2014.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篇8

语文阅读的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语文阅读的训练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开发以及性格方面的形成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一、课堂上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语文老师仍旧处在一个权威的位置,对于学生的阅读方向有着一定的影响性,学生阅读的内容和兴趣方面被老师所影响。这造成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被削弱,自主参与的精神和意识被打压,缺乏主动的阅读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还影响到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对于文学的理解也容易流于表面化,而成了语文教学程式化下的思维僵化的机器。

二、阅读课的设置流于形式化,缺乏师生的交流

在新课标中,提倡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关系,教师采用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将课堂的气氛教给学生。但是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使阅读课的交流互动流于形式,采用学生之间分组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这并无益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表面上,大家在积极的互动探讨,但是这种形式化的倾向没有老师的知道,对于学生的疑问也没有给予合理的解答,使阅读课程的效果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应该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开始阅读教学。不妨对学生的阅读自由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大,但在阅读过程中给学生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的阅读过程得以充实,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自己也得到提升。学生在课堂上效率的提高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成功之处。在课堂上还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分别饰演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角色,去设置情境,启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受。

四、寓教于乐,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篇9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白驹镇中心小学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收集资料、组织讨论、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论证,论证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所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研究

1、教学目标的缺失

课堂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教师靠着自己的经验在备课,没有很好地研究学生的基础,出现教师本位现象;也有的教师只考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方法,出现内容本位现象,这两者都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单一,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

2、学习环境的缺失

作为外语教学的英语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小学英语现状却不乐观,表现在:课堂学习环境缺失,教学过程中缺少学生可接受性的心理环境,不能体现学生主体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学习环境缺失,家长虽然重视英语,但不懂英语,学生缺少会话和运用语言的环境。

3、活动意义的缺失

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活动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而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的为活动而活动,具有娱乐性,却脱离了教学目标和内容;有的为内容而内容,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缺少方法和策略,所以活动失去了意义。

4、教学评价的缺失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与评价的方式密切联系,但综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现状,有则片面单一,仅以学生的书面测试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有的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检测目标是否落实的方法和手段。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1、课前准备的有效性策略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教师备课既要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又要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所以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和学生预习的有效性策略是我们所要研究的。

2、课堂操作的有效性策略

课堂操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教学资源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如何提高单词、句型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探索和研究课堂操作的这一系列有效性策略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3、课后反思的有效性策略

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研究方式。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尝试课后反思的有效性策略,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有更为清晰和深入的体悟。

二、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使课堂教学改革所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作为教学一线的小学英语老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有比较客观的了解的,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确实存在两个“倾向”的现象。

(一)、课堂呈“娱乐化”倾向

从学生用书来看,卡通味过浓,学科味不够,书上有卡通绘画、歌曲歌谣和各种游戏等等,内容丰富多彩,但是缺少准确的发音教学,学生学来学去就是没有入门;从课堂教学目标来看,教师只是取乐了学生,而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英语课堂上老师准备大量的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课堂教学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演演,课堂气氛是很活跃,场面是很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呢?课堂教学忽视英语教学的本质,而一味追求表面形式,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轰轰烈烈,实质上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二)、课堂呈“知识化”倾向

随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现在几乎所有的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但是许多学校英语教师配备不足,英语课时安排不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只是教教单词、练练句型,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互动,几乎没有交流的机会,一节课跟读下来,学生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也有许多学校是比较重视英语教学的,每周安排三节英语课,有专职的英语教师,但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英语仍然处在“副科”的位臵,目前也缺乏检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师平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也只求让学生能跟、能读。“授之以渔”是课堂教学的智慧所在,真谛所在。有这样一个例子,教师教学单词“stomach ache”,课堂上这个单词从教师口中出现了36次,动作示范了也有20左右,学生跟读有25次,但课后老师问学生“胃痛”用英语怎么说,学生回答“a stomach”。像这样只灌输知识而缺乏学法指导的课,教师教的再累也是低效的、无效的。

当然造成低效课堂教学的原因还有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有学生学习环境不足(如:大班化,专用教室,教学媒体)的问题等,都困扰并直接影响了课堂实效。但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娱乐化、知识化的倾向是导致低效的最为直接的因素。所以,我认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它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学活动:加涅的教学设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都提出有效教学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英国朗曼出版公司于1993年出版了一套有效教师丛书,其中的一本就是《教学即沟通》,也提出有效教学理念中关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迄今为止,有关有效教学著作中或多或少提到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2、教师特征: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斯蒂文思、卡特尔等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3、教学技术:美国学者布兰斯福特同时指出技术并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不恰当地使用技术会阻碍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自2012年1月开始至2012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月-2012年2月)

1、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与任务;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0月)

1、课题组修订研究方案,调整实际操作;

2、定期召开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反馈与交流信息,研讨和切磋方法,强化目标落实;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指导课题研究;

4、逐步完成有关论文,力争公开发表,召开中期研究成果研讨会,做好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编著出版研究成果:论文与教学案例等;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结题。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加强对英语课题实验的管理和指导,做到英语教研机构健全,英语课题研究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分工合作,相互促进。

2、抓好过程的管理,保证研究的规划化,及时进行小结,记录完备,资料完整。

3、加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特别是能否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研究的质量。

4、及时请教有关专家,为课题有效实施提共保证。

5、不同阶段,用不同方式评价英语课题研究工作的紧张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通过综合、反馈、分析,形成英语语言交际教学研究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预期 1.探寻一系列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促进我校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论证报告、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

2.教师研究过程中的公开观摩课、课件等。

3.教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总结、研究报告等论文以及优秀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篇10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总 结 报 告

这个课题的研究即将结束,通过全体数学组成员的努力,我们全体组员受益非浅,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了认识。从课题申请提出后,我们本着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最后再对科研活动进行总结,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于2011年11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制定申报、立项工作;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课题组成员对相关文献理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科研计划、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实方案。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全面进入课题实验,各教师按照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实验,积累数据和案例的阶段;2013年9月份分析整理资料,数据,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阶段。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我校力求通过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对典型的课堂教学的实例的探讨,来研究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策略,让教师在课堂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更加会学、善学、乐学,学得有效。

我校开展“农村地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具体研究确定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优化策略。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很多的,它应当包括:①教师对所任学科是否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②教师能否熟练地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去组织课堂教学;③教师是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一心一意地投入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探索之中,把新教育理论、新技学方法积极地运用于课堂教学;④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如校舍条件、教学设备(包括电教设备、实验仪器等)、图书资料等;⑤学校教育管理的水平是否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提高学校人、财、物的综合利用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只有从多角度去研究问题,才能收到实效。坚持大胆创新的原则,将优化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寓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把提高教和学的效率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来解决。

开展本课题意在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最终通过实践验证而形成优化本校课堂教学实效的具体策略。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的影响,对我校教师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对课题研究现状的了解情况

课程改革以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有集体形式的、有个人行为的,也有以课题组出现的。还出现了课堂教学环节方面的论文和著作。例如:关于提问、讲解、合作学习等等。我校的课题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包括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的软硬件、以及学区内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的。符合学生、教师、学校地发展需要。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行为有效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教师的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在加深,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改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校课题《农村地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在教育科学有效性研究中立项。通过课题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学习,通过各种研讨课,以及组织教学设计比赛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的提高。

1、抓住重点,有效制定研究计划

在每学期的期初制订执行课题方案的实施活动计划,体现在学校课题组的教科研计划,并纳入学校总体的教学教研计划中。计划的制订围绕课题方案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来组织人员,安排课题研究活动。确保计划拟定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以学定教,有效丰富理论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的研究的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全体教师广泛学习有关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种材料,形成一定的学习制度。每周的周三进行科研专题学习以及每学期课题组还要举行1—2次专题讲座活动,并要求每位成员认真做好记录,深入开展讨论。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我们还重视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带着课题(问题),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培训、学习的成员归来后除作专题汇报外,还要上一节汇报课。

3、模拟创新,有效开展课例研讨

课例研讨是开展课题研究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科研课题实施过程的重要表现。我们的做法是:首先通过集体备好课,课题实践课的设计要突出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操作要求等,集体备课做到“五落实”,即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发言人的落实。其次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体现课题研究的精髓,学生学习动机、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学法等要素的有效运用。

4、注重过程,有效进行阶段总结

我们每一学期都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书面的形式汇报每阶段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情况,以便能结合实际做出合理的调整,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涵。有利于课题研究者理清研究思路,有利于课题的过程管理,也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态度和研究风气。“努力+坚持=收获+提高”。只有春的播种,夏的耕耘,才有秋的收获,通过“农村地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逐渐提高,许多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专业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逐渐成长起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稳中有升,参加学科竞赛比赛获市级教学能手1人,县级教学能手2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涌现出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教学案例;参与实验的教师不断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撰写了一定数量的案例和论文。有2人参加教学技能竞赛获县级级奖励,有16篇教学论文或设计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五、在课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主动学习的意识只在个别同学身上有所显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2、教师过多地进行了知识性的传授,对于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的程度不够。

3、教师没有很好落实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4、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欠缺、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很不适应。

改进措施:

1、对《实验课程标准》开展再学习活动,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解读《标准》,以便其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要使每位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他们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3、切实处理好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之间的关系,课堂上不搞“一刀切”。将分层教学、分层训练与课程改革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4、今后要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好实验教材,将教材内容与本地条件,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相结合。

5、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得到解决,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组工干部爱岗敬业优秀事迹材料下一篇:感恩党我奋斗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