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芍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观赏芍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精选11篇)

观赏芍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1

芍药褐斑病也称芍药红斑病,是栽培芍药中最常见的`重要病害。由牡丹枝孢霉菌引起,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枝条以及落地的病残株上越冬。

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经气流和雨水或风传播到刚萌发的新叶上,一般植株下部叶片最先感病,逐渐蔓延至整株叶片,感病叶片初期出现略圆型绿色针头状小斑点,严重时整叶焦枯,秋季病斑变黑褐色,焦脆,易破裂。

后期病斑背面会出现墨绿色霉状物,病害也浸染幼茎,在茎上出现紫褐色长圆形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慢,严重时也可相连成片。

防治方法:

1.秋冬季彻底清除病株病叶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栽植密度,以利增加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3.从开花至雨季结束每半月喷一次14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可基本防治病害发生。

观赏芍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2

一、猝倒病

1.猝倒病又叫卡脖子, 主要危害幼苗, 在1~2片真叶以前最容易受害, 病苗近地面的茎基部呈水浸状病斑, 以后变黄溢缩, 凹陷成线状, 随即折倒在地, 其叶片仍为鲜绿色。此病在苗床上多零星发生, 随后迅速向周围扩展而成片猝倒。环境潮湿时, 在病苗及附近土面长出明显白色绵状菌丝。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在腐殖质中腐生, 靠雨水或土壤中水分的流动传播, 气温15~20℃时繁殖较快, 所以在春季或冬季育苗时, 遇到阴雨或浇水过多、通风不良时, 会造成温床温度低、湿度大, 导致猝倒病严重发生。

3.防治方法

(1) 物理防治。选用耐低温的早熟品种, 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 温室选多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园土作床土。床土要充分曝晒。出苗后尽量少浇水, 浇水后注意通风排湿。

(2) 化学防治。幼苗发病后, 可用500倍的福美双溶液, 或800倍的多菌灵溶液喷雾防治。

二、茄子立枯病

1.茄子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 幼苗感病后, 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 以后变细溢缩, 茎叶萎蔫枯死。地上部白天萎蔫, 晚上恢复, 反复几次后才枯萎死亡。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立枯病菌在土壤中越冬, 可存活4-5年, 借雨水、土壤、肥料传播。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7~18℃, 高湿有利于发病。苗床温暖多湿, 通风不良, 幼苗徒长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 物理防治。床土要充分曝晒。出苗后尽量少浇水, 浇水后注意通风排湿。

(2) 化学防治。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或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三、茄子枯黄萎病

1.茄子枯黄萎病是土传病害,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冬, 可存活6~8年, 发病从下部开始, 先是下部叶片发黄, 逐渐变成黄褐色, 病叶由下向上发展, 切断病株的茎, 可见维管束变褐。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 带菌肥料、带菌土壤可借风雨、流水、人畜传播到无病区, 从根部直接侵入发病, 以后蔓延到维管束, 扩展到茎叶、果实和种子内。发病适温为19~23℃, 土壤潮湿或多雨、重茬、耕作粗放地发病重, 地势低洼、土质粘重都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蔓延。

3.防治方法

(1) 物理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整地时要施足基肥, 增施磷、钾肥, 冬季栽培时覆地膜可减轻病害。适时定植, 合理灌溉, 避免土壤湿度过大。

(2) 嫁接育苗防病。茄子枯黄萎病是土传病害, 目前还没有效果明显的药剂可以防治。传统的预防方法是轮作, 轮作周期为4~5年, 这对日光温室生产很难做到, 通过嫁接可有效控制枯黄萎病的发生。

(3) 化学防治。种子消毒, 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 或用种子量0.2%的50%的福美双或克菌丹进行拌种。土壤消毒, 定植前每666.7平方米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千克, 撒后翻耕15厘米。育苗时用50%的多菌灵消毒。

药剂只能预防, 定植后用50%多菌灵500倍液灌根, 每株灌药250克, 连灌2次, 或用70%的敌克松500倍液灌根。

四、茄子绵疫病

1.茄子绵疫病是茄子重要病害之一, 常引起果实大量腐烂脱落, 严重时烂果率高达60%~70%。绵疫病主要危害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 苗期染病, 在幼苗基部产生暗褐色水渍状斑, 溢缩或倒伏而死;果实受害, 下部老果受害较多, 先从果实腰部或脐部出现, 初期病部生有水浸状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厘米的凹陷斑点, 扩大后呈黄褐至暗褐色软腐凹陷, 很快蔓延到整个果实, 以后病部逐渐收缩, 质地变软, 表皮有皱纹。在潮湿条件下, 病斑上生有白色绵毛状物, 内部果肉变黑腐烂, 易与花萼脱离而掉落。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 可直接侵染幼苗的茎或根, 或经雨水冲刷反溅到靠近地面的果实上发病。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0℃, 高湿或连阴雨条件下发病较快。连作、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栽植过密、田间通风不良、偏施氮肥、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1) 物理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高畦定植, 以利于雨后排水。合理密植, 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及过量施用氮肥, 适时整枝, 及时摘除下部黄叶、老叶、病叶, 改善行间通风透光条件, 随时摘除病果、烂果, 将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 不要与茄科作物连作。

(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的甲托1000~1500倍液, 72%的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72%的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 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7~10天喷一次, 防治2~3次, 重点喷植株中下部的茄果及地面, 采用交替用药混合用药的方式效果更佳。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茄子上常见病害的种类和具体的防治方法, 以减少损失, 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水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篇3

关键词:水稻;病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82-1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从水稻纹枯病、稻恶苗病、稻瘟病、稻白叶枯病和稻曲病进行了介绍,供广大水稻种植户们参考。

通常来讲,对于水稻病害的预防要从选种开始,选种除了要因地制宜之外,一是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为主,这样可以降低将来水稻发生病虫害的几率,所以选种很重要;二是药剂拌种也很关键,同样是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再者后期的田间管理十分关键,要有一定的耐心,坚持关注水稻的长势和变化,遇到情况及时处理,这些都是防止水稻发生病害的关键。

1 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又有云纹病、烂脚瘟、花足秆等别称,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了水稻的抽穗率,使得水稻产量减少,纹枯病的发生主要是与稻田的环境有关,相比较而言,温度与湿度较高的稻田发生纹枯病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稻田,纹枯病主要是因真菌引起的。

对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首先要调理好稻田的环境,栽培合理,每季对稻田进行打捞菌核,随后带出田外深埋,可使用井岗霉素水剂,或是50倍稀释的25%三吐酮可湿性粉剂,150倍稀释的35%纹枯利可湿性粉剂每亩喷洒大约60公斤的药液,在喷洒过程中,着重喷洒水稻的中下部位。

2 恶苗病

恶苗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在水稻生长的任何时期都可能会发生,又称为徒长病,感染了恶苗病的稻苗会株间微微伸长,并且会影响到水稻的抽穗率。所以要尽量避免恶苗病的发生,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产量。

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予以清除,恶苗病的防治在对稻种的处理,可以使用50℃的温水以及1200倍稀释的15%401抗菌剂或者1800倍稀释的402抗菌剂对种子进行浸泡杀菌。也可以选择福尔马林浸种,将预浸后的稻种浸入2%福尔马林液中3小时,取出后用水洗净再浸种催芽。或者浸种:用55℃温汤浸种30分钟,灭菌效果较好。

3 稻瘟病

稻瘟病可以根据发病情况分成,苗瘟、谷粒瘟、叶瘟以及秸秆瘟等,稻瘟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和稻恶苗病一样能够在水稻生长的任何时期发病,对水稻危害极大,菌原是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余如水稻抗病性、气候、病菌异变等原因也与稻瘟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防治稻瘟病,首先要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选择2000倍的30%百克乳油稀释液对种子进行浸泡,时长为1~2天,或者采用每亩100克25%的三环粉剂或者100毫升40%稻瘟灵对水70公斤喷洒,对于防治稻瘟病有着不错的效果。

也可每亩用瘟扫净100~120毫升对水40~50公斤叶面喷雾,或用仙耙稻丰收40~50克对水15~20公斤叶面喷雾,也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60~75公斤喷雾,用40%的富士一号50~70毫升对水50~60公斤叶面喷雾。

4 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主要是由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通过水稻叶片的水孔和伤口侵入,在微管束内大量繁殖和扩展,从而引起系统性侵染。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故称白叶枯病。

针对地区在秧苗3叶期施药1~2次。在本田期,形成发病中心时可采用“发现一点治一片,发现一片治全田”喷药防治。药剂种类和用量,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100克以上药剂,加入50克“天达2116”,对水45公斤,混合喷雾,防效良好。也可用50%代森铵每亩100克喷雾(抽穗后不能用),代森铵属碱性,不能与“天达2116”混用。

5 稻曲病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防治方法,可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天及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喷雾防治,或在始穗前6天左右每亩用50%甲基托布津加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6 结语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害,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病害,提高水稻产量,我们要从种子开始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在水稻生长时期要及时地清理病株,科学用药治理病害,结合实际情况,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科学有效的治理水稻病害,才能保证水稻的高产增收。当然水稻的高产增收除了掌握一定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经营者的耐心和不辞辛劳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富莲.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53.

[2] 何忠全,张志涛,陈志谊.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西南农业学报,2001,17(01):110-114.

葡萄常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 篇4

1 葡萄黑痘病

1.1 发病症状

葡萄黑痘病又叫鸟眼病, 该病于早春葡萄发芽前后及开花后发生, 在多雨年份、果园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时发生为害较重。该病主要为害葡萄植株的绿色部分, 特别是幼嫩的部分, 如嫩梢、幼叶、花序、卷须、幼果等。幼叶感病后, 开始出现水渍状浅褐色圆形小斑点, 然后逐渐扩大, 病斑中间变成灰白色, 边缘暗褐色以至黑色穿孔, 或嫩叶皱缩枯死。受害严重时, 叶片常向下卷成畸形。花序感病后, 初现浅褐色病斑, 后变黑色, 严重时全花序或花蕾干枯或脱落。幼果感病后, 最初果面发生褐色小圆斑, 随后扩大, 中央为灰白色, 凹陷, 上生黑色小颗粒, 如鸟眼状。

1.2 防治方法

1.2.1 农业防治。

(葡萄所有病害的农业防治措施相同) 。

减少病虫源。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枯枝、落叶、僵果, 集中烧毁, 以减少病源;夏季修剪, 彻底清除病梢、病果和摘除病叶。

培育强健树势。多施有机肥, 合理增施磷、钾肥, 防止过多施用氮肥, 酸性土壤多施生石灰;雨季注意排水或地膜覆盖, 降低湿度, 清除杂草;合理负载, 增强树势, 提高抗性。

改善通风条件。及时绑蔓、摘心, 除副梢和老叶, 合理调节架面枝蔓, 使之分布均匀, 形成通风透光的树体结构。

1.2.2 药剂防治。

在落叶后至发芽前用3°Be石硫合剂+0.3%五氯酚钠 (PCP) 、25%别腐烂400倍液消灭越冬病源;在展叶期到果实着色前, 每隔半月喷1次1:0.5:2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 并兼治其它病害。

2 白粉病

2.1 发病症状

病菌侵害叶片、新梢、果实、卷须等所有绿色部分, 老器官不感染。叶片被害时, 叶表发生灰白色斑块, 上覆白粉, 病斑大小不等, 有时病斑上产生小黑粒点, 叶缘卷缩、脆硬、枯焦脱落。幼嫩新梢、卷须被害时, 覆盖白粉, 后期粉斑下面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 质地变脆而枯死。幼果感染时全布白粉, 严重时枯萎脱落, 果粒较大时果面覆盖一层白粉, 生长停止变畸形, 易发生纵裂而腐烂。

2.2 药剂防治

春季危害前喷3°Be石硫合剂, 可杀死越冬病菌;生长期喷波美0.2~0.3°Be石硫合剂、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喷1:1:200倍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 连喷3~5次, 均可控制危害。

3 白腐病

3.1 发病症状

白腐病又名腐烂病, 是危害葡萄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穗、叶片、枝蔓。一般靠近地面的果穗最先感染, 危害初期在小果梗或穗轴产生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 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先在基部变为灰褐色软腐, 随后全粒变褐腐烂, 果面上布满白点, 变成僵果悬挂在枝蔓上。叶片危害部位在叶尖、叶缘, 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 其上呈现深浅不同轮纹, 有时上面产生灰白色小粒点。新梢危害, 一般出现在有损伤的地方。感病初期呈水渍状红褐色, 边缘深褐色, 表现出不规则病斑。其上长出密生灰白色小粒点。严重时病部干枯, 并与木质部分离, 后期纵裂。有时因病斑上端产生大量愈伤组织而形成瘤状物, 使枝蔓上部的叶片变黄或变红, 直至干枯死亡。

3.2 药剂防治

为害前进行土壤消毒, 以清除地面上的病源, 一般用0.3%五氯酚钠加2°Be石硫合剂, 严密喷射, 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生长季从6月上旬开始, 每隔10~15天喷1次退菌特600~800倍液、70%百菌清600倍液或半量式200倍波尔多液, 连喷4~5次, 可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雨季喷药时, 可在配制的药液中加0.03%的牛皮胶或洗衣粉混合, 以提高药液的粘着性。

4 炭疽病

4.1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果粒和果梗, 为害严重时也能侵染叶片、卷须和枝蔓等。侵染初期, 果面上发生水渍状淡褐色斑点, 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 深褐色, 病部稍凹陷, 上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并排列成同心轮纹状, 在潮湿条件下小粒点分泌出粉红色粘胶状物。特别是在果实近熟期蔓延迅速, 病果逐渐失水干缩, 振动易脱落。果梗和穗轴被侵染后, 呈深褐色椭圆形或棱形凹陷病斑, 果穗生长受到影响, 严重时使果粒干枯脱落。病菌侵害叶柄、嫩梢, 病斑呈梭形, 深褐色, 空气潮湿时也出现粉红色的粘胶状物。

4.2 药剂防治

萌芽前喷500倍退菌特或3°Be石硫合剂+0.3%五氯酚钠, 具有良好效果;从果实始熟期, 每隔10~15天喷1次0.1%代森锌或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50%退菌特或75%百菌清液500~800倍, 连喷3~5次, 即可控制病害发生。

5 霜霉病

5.1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 也为害新梢、花序和幼果。叶片感染后, 正面出现不规则的淡黄绿色及淡黄色的斑点, 逐渐扩大呈黄绿色, 半透明呈油渍状。叶背病斑处出现霜状灰白色霉。病斑后期呈褐色, 病组织易脆裂, 叶片受害严重时焦枯脱落。嫩梢受害处, 一开始就出现水渍状病斑, 表面有白霉, 较叶片上少, 病斑纵向扩展较快。颜色由黄绿变为褐色, 受害严重时病组织扭曲, 直至焦枯。花及幼果感染后呈深褐色, 并产生白色霜状霉层, 不久便干缩脱落, 成熟果不为害。

5.2 药剂防治

在为害初期用160倍半量式波尔多液或25%甲霜灵1000倍液每半个月喷1次, 共喷3~4次, 有显著的防病效果。此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 防治效果也很显著。

6 褐斑病

6.1 发病症状

褐斑病又名斑点病, 在多雨年份发生较严重, 造成早期落叶, 严重影响产量和树势。此病仅为害叶片, 为害初期, 首先在叶脉间形成多角形或近圆形小斑点, 以后逐渐扩大。病斑中央为黑褐色, 边缘红褐色, 背面可变为深褐或黑色霉状物, 后期病斑连成一片, 严重时病叶干枯破裂, 以致早期落叶。

6.2 药剂防治

观赏芍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5

一、水霉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鱼苗感染时,背鳍带有黄泥状的丝状物,鱼苗浮于水面,行动呆滞,体表黏液增多。成鱼感染时,感染部位出现灰白色棉絮状物,分枝多而纤细的菌丝可深入到损伤或坏死卵膜、皮肤及肌肉。因伤口腐烂、食欲减退、体质衰弱而死亡。

此病病原为水霉菌感染鳜鱼而引起,在鳜鱼受精卵、苗种和成鱼均可发生。孵化用水混有杂物,遇水温较低,致使鱼卵受损而感染;苗种和成鱼,主要是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和晚秋最为流行。

2.防治方法:①孵化用水经60目尼龙筛绢网过滤,以防杂物进入,保持良好水质,用0.2%食盐水和0.2%碳酸氢钠泼洒。停水5分钟后恢复流水。②鱼卵感染时,可用20~30毫克/升亚甲基蓝浸浴5~10分钟。③苗种和成鱼,注意拉网、运输勿伤鱼体,已患病鱼体用3%食盐水浸洗10分钟,效果很好。

二、烂鳃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鳃丝腐烂发白,鳃片表面尤以鳃丝末端黏液较多,有黄色的腐烂物附于鳃丝边上。严重时软骨外露,鳃盖中央被腐蚀成透明小孔,俗称“开天窗”,体表充血发炎。病鱼常独游水面,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食欲减退,体形消瘦而导致死亡。

此病病原为鱼害黏球菌感染鳜鱼所致。此病在全国各地都会流行,全年均发此病,水温在20℃以上开始流行,每年4~10月,水温在28~35℃时最为流行。该病发展迅速,在短期内可形成死亡高峰。

2.防治方法:①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②水温在15~20℃时,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鱼种15~20分钟,可防此病。③用25毫克/升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药三天后更换1/4~1/3的池水。④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2~0.4毫克/升,两天后全池泼洒0.2~0.3毫克/升碘制剂一次。

三、肠炎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不摄食,体色发黑,浮游于水面,肠道有气泡及积水,病鱼的直肠至肛门段充血红肿,严重时整个肠道肿胀,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

此病病原为肠型点状单胞菌。病因常是鳜鱼吞食了带肠炎病的饵料鱼而受感染,或因饥饿后又饱食而引发该病。

2.防治方法:①加强鳜鱼的饲养管理,不要让鳜鱼时饥时饱。选择适口饵料鱼,一般为鳜鱼体长的50%~60%,以防过大饵料鱼擦伤肠腔诱发鱼病。②将鳜鱼池和饵料鱼池的水体进行消毒。水体消毒可用0.4~0.5毫克/升漂白粉化水或0.1~0.2毫克/升二氧化氯或0.2~0.3毫克/升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每半月消毒一次。③饵料鱼投喂前用10%食盐水浸洗进行消毒处理,并清除病、残、弱饵料鱼,消灭传染源。④给饵料鱼投喂药饵大蒜素,每100公斤饲料添加大蒜素0.1公斤,连续投喂5~7天。饵料鱼吞食药饵后再被鳜鱼吞食,使鳜鱼间接服药得以治疗。

四、白皮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发病初期,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随着病情发展,背鳍和臀鳍间的体表及鳍基部都呈白色。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头部向下,尾部向上,倒悬水中,与水面近似垂直游动,不久就会死亡。

此病有两种病原:白皮极毛杆菌和鱼害黏球菌。主要发生在鳜鱼鱼种阶段。流行季节为5~8月份,流行地区广,发病2~3天就会造成鱼死亡,病鱼死亡率较高。

2.防治方法:①拉网、过筛操作时注意不要擦伤鱼体,经过运输的苗种过塘前要先药物浸浴。②在发病季节,每月用15~2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遍洒1~2次。③全池遍撒强氯精(含有效氯90%),使水呈0.5~0.6毫克/升浓度。④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洗,隔天浸洗1次,3次见效。

五、爆发性出血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发病初期,症状主要表现在鳃盖及各鳍条、体侧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鳃丝充血,肝脏和胆囊肿大并有点状充血,肝表层深黄色或浅白色。肠内有淡黄色物质,后期出现眼下球和鳃盖充血,离群独游,缓游于水面,摄食明显下降,很快死亡。

该病主要是在环境不良情况下,鳜鱼由细菌感染引起,或先由病毒感染,继由病菌扩大蔓延。据实验表明,有的是在水体或饵料鱼体上寄生的车轮虫、指环虫、鳋类、水蛭类及棘头虫类等带菌者引起。爆发性出血病流行快,死亡率高,在夏、秋两季最为流行,在水温25~30℃条件下,有的发病池甚至会全池死亡。

2.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采用石灰粉与洁尔灭合剂或用福尔马林与石灰浆合剂消毒,既可以彻底除野,又可灭除细菌、真菌及病毒。②进苗种时,尽量使用本地优质的苗种。③加强饲养管理,在苗种放养之前,用应氏消毒剂或新品一元二氧化氯制剂2~3毫克/升浸浴15~20分钟。④投喂优质饵料鱼,并对饵料鱼进行消毒。⑤发病季节,每隔10~15天用生石灰20~25毫克/升全池撒施。⑥发病后,对饵料鱼投喂药饵,每公斤饲料拌病毒灵15克、恩诺沙星8克和维生素C5克,连喂5天为一个疗程。对鳜鱼池采取全池撒施百毒净或消净灵,连用两次,间隔1天,施药后5~6天,用5毫克/升的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调节水质。

六、病毒性肝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发病症状为病鱼不食饵料鱼,静卧或独游,鳃丝发白、缺血,体表症状不明显,或呈黄色,剖腹后可见肝脏苍白或黄色,肝细胞呈水泡状,胆囊增大,胆汁浑浊变黄,脾脏黑红色,无光泽。

病因是由病毒感染鳜鱼引起,全年都可流行。

观赏芍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6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发生特点;危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91-1

1 玉米大斑病

1.1 玉米大斑病发生特点

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及其他海拔较高的地区,主要对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进行危害,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灌浆不足,导致产量严重下降。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1.2 病害防治技术

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斑病的玉米杂交种,在缺少高抗品种的地方,可以种植丰产性好,抗性中等的品种。要及时控制菌源,秋收后及时清理田园,减少田间病株的存在,入冬前深翻地,促进带病植株腐烂。实施农业防治,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同其他作物进行套种,改善玉米田的通风条件,减少病害的发生。实施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抽雄期连续喷药2-3次,每次间隔7-10天。

2 玉米小斑病

2.1 玉米小斑病发生特点

玉米小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华北地区及河南等地易发生此病害。小斑病在玉米全生育期都可发生,植株抽雄后为病害高发期,叶片布满病斑而枯死。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重发病年减产20%-30%。

2.2 病害防治技术

种植抗病品种是当前控制玉米小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秋收后及时清理田地里遗留的病株,深翻土地,加速病株体腐烂或将玉米秸秆粉碎、腐熟,促使病原菌彻底死亡。施足底肥,生长中期追施复合肥,合理密植或实施田间套种方式,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实施药剂防治,所用药剂可参见大斑病防治方法。

3 玉米圆斑病

3.1 玉米圆斑病发生特点

玉米圆斑病在吉林、辽宁、河北等省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玉米圆斑病传播途径与大小斑病相似。由于穗部发病重,病菌可在果穗上潜伏越冬。大多数玉米品种对圆斑病表现抗病性,病害发生与少数品种的亲本感病有关。圆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破坏性极大,因此导致产量严重受损。

3.2 病害防治技术

种植抗病品种,多数品种具有抗病性,更换感病品种,能够有效控制圆斑病的发生和侵害。秋收后及时清理田地里遗留的病株,深翻土地,有效促进病株体腐烂,减少次年的病害发生。实施药剂防治,在感病自交系果穗冒尖时期,用20%三唑酮乳油500-800倍液喷施效果显著。

4 玉米瘤黑粉病

4.1 玉米瘤黑粉病发生特点

玉米瘤黑粉病在我国普遍发生,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由于病菌侵害植株的幼嫩部位,所形成的黑粉瘤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或导致空秆易折,造成30%-80%的产量损失。

4.2 病害防治技术

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可以选择种植发病轻或者不发病的品种。在病瘤成熟前及时摘除并深埋。秋收后及时清理田地里遗留的病株,深翻土地,加速病株体腐烂死亡。合理密植,并增施含锌硼微肥,控制玉米螟发生,重病田实施2年以上轮作。实施药剂防治,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2%拌种,可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5 玉米灰斑病

5.1 玉米灰斑病发生特点

玉米灰斑病在我国发生比较广泛,特别是辽宁、吉林的局部地区发生比较严重。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灰斑病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常导致叶片产生大量病斑而枯死,造成了严重减产。

5.2 病害防治技术

玉米秋收后,要及时清除玉米秸秆等病残体,深翻土地,促使遗留病残体腐烂,确保减少田间初侵染来源。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或耐病品种是当前控制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合理浇水施肥,促使健状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性。通过减低田间湿度,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9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

6 玉米丝黑穗病

6.1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特点

玉米丝黑穗病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普遍发生。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重病地区达60%~70%,损失惨重。20世纪80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6.2 病害防治技术

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应选用抗病品种在丝黑穗病常发病地区种植。药剂防治措施(药剂拌种和浸种)可采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60%敌菌灵(禾穗胺)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5%用药量拌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调整播期,提高播种质量,适当迟播,采用地膜覆盖新技术。及时拔除新病田病株,减少土壤带菌。

参考文献

[1] 王晓鸣,戴法超,廖琴,孙世贤著.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病虫害鉴别与抗性鉴定生物性病害. 2002:2-24.

观赏芍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7

1 观赏果树根部病害的发生特点及原因

1.1 观赏果树根部病害的发生特点

观赏果树根部病害的发生, 其症状可以分为根茎部腐烂和根部皮层腐烂。其地上部分的症状特点, 叶片放叶延迟, 色淡, 一般地上部分表现是叶片的色泽不正常, 植株矮化且叶形变小, 比较容易发生枯萎现象, 到最后会全株枯死;地下部分的症状特点, 在干基部的腐朽处生出了大型实体, 形成瘿瘤或者皮层腐烂[1]。整个的发病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幼苗只需要几天的时间, 并且从刚开始有症状的发生到枯死, 是随着年龄的不同所发生的变化, 大树能够延续数年, 而幼树只需要一个生长季就会枯萎。

1.2 观赏果树根部病害的发生原因

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源是引起园林植物根病的病源。侵染性病原主要引起线虫、细菌或者真菌, 具有传染性, 而且作为最重要的一类病源, 会存在于园林植物的根病。非侵染性病源导致的根病是不具有传染性的, 是因为施肥不当、有毒废水、土壤酸碱度不适、积水和空气污染等。这样的病源大多属于半习居性的微生物及土壤习居性, 有着非常强的腐生能力, 寄主范围也是非常广的, 当其定植下来便较难以根除。

2 观赏果树根部病害常见发生规律特点

2.1 观赏果树根部病害之线虫病

线虫病有着较为严重的危害性, 且在我国危害范围较广, 当其发生比较严重的时候, 容易造成树势衰弱, 导致落叶、枯梢, 甚至枯死。根结线虫和半穿刺线虫可引起根结线虫病及根线虫病。病源线虫如果在比较适宜的环境条件之下, 寄生于小根或者是嫩根, 其卵能够孵化成幼虫, 病源线虫在土壤中过冬, 是以雌虫和卵伴随着病根的, 从而致使成为了典型的根瘤, 其蜕皮之后发育成成虫, 是因为虫体会随着膨大, 之后继续繁衍。带病的砧木、苗木及带虫土壤, 就是线虫进行疾病传播的主要的转移载体, 能够传播此种病症的, 还有带有病源线虫的农具和肥料, 且灌溉和雨水也可以近距离的传播线虫。

2.2 观赏果树根部病害之白纹羽病

白纹羽病可能侵害的树木有梨树、枇杷、葡萄、樱桃、苹果、杏和李子等, 且其病症主要的分布在四川、江苏、山东及浙江等地, 当这些树木染上这样的病症, 就会引起植物枯死, 是因为在染病之后树势就会逐渐的衰弱。褐座坚壳, 无性时期属于半知菌亚门, 通常情况下属于囊菌亚门。当处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之下, 营养菌丝会在根状菌索或者是菌核长出, 其会渐渐地蔓延到粗大的根, 刚开始是对果树新根柔软组织的侵害[2]。当其远距离传播时, 能够通过带病的苗木进行转移, 健根和病根的连接是也可以进行疾病传播的。

2.3 观赏果树根部病害之白绢病

白绢病可能侵害的树木有梨树、葡萄、苹果和桃子等, 且其病症主要的分布在安徽、江苏、山东及浙江等省份。白绢阿太菌在无性时期的学名是白绢小菌核, 属于半知菌亚门, 通常情况下属于知菌亚门。其病菌在湿热的环境下, 可以产生担子的担孢子, 还可以形成菌核, 然而担孢子并没有太大的传染病菌的作用。当菌核过冬之后, 其对于植物的侵害, 就是在第二年长出菌丝之后, 病菌过冬时, 其菌丝体以菌核在土壤中, 或者是在病根的茎部。其所进行的远距离传播, 能够通过带病的苗木, 而在自然的条件之下, 在土壤中可以存活5~6 a, 菌丝的蔓延或者灌水和雨水的传播, 都是其近距离的传播方式。

3 观赏果树根部病害常的防治措施

城市的绿地系统比较容易发生危害, 难以将稳定平衡的生态功能建立起来, 是因为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而给根部的病害带来极大防治难度, 是因为在之前的基础上还加上了根部病害所具有的特殊性。

3.1 化学方法

对于病害防治的应急措施, 就是施用化学药剂。假如地上的部分有症状出现的时候, 可以将保护剂和抗菌剂涂抹在其上, 可以先将根部周围的土壤扒开进行检测, 在周围的土壤施洒药粉或者灌注药液。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 要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以及使用次数, 要注意合理科学的使用药剂, 要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要减轻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所以, 应制定合理的防治阈值, 以测报工作为依据, 避免盲目的滥施农药, 按照根部病害发生的规律, 正确选择施药时间。

3.2 人工方法

对腐烂病斑的刮除、对病瘤的切除及挖除病根, 是人工防治的最为主要的方式方法。人工方法可直接的破坏病虫栖息的场所、消除病菌以及直接的杀死害虫, 按照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是人为的防治措施行为[3]。

3.3 植物检疫方法

简单来讲植物检疫, 就是培育无病的苗木, 以及加强对苗木的检验。植物检疫是对已经发生的危害控制蔓延或者是消灭, 禁止某些危险的杂草、病虫害人为的传出或者传入, 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法律的形式。

3.4 防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学平衡, 它对于园林植物根病的防治有着独特的效果, 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及较长的持效期。生物学平衡, 可以促使每一个有着机体变化不定的群体密度, 可以在一定的限度范围之内保持, 这样的平衡可以调节比较稳定的生物群落的非生物和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环境的动态关系。

3.5 农业防治方法

合理修剪、加强肥水管理、选用抗病的砧木或者品种及做好排水工作, 就是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 其目的自然也是达到对防虫害的防治, 是通过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但有利于园林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及时消灭和清理病源, 并结合其他管理措施共同防治。

4 结语

观赏果树根部病害有着独特的发生特点, 特殊的环境, 而且根部的病害在早期不是特别容易被发现, 生理性根病和侵染性根病也比较的容易混淆, 也比较容易失去早期防治的机会。所以, 对于观赏果树根部防治, 生物的防治无疑是更适宜于根病发生的特点, 可以对其病害的发生进行早期的预防, 能够有效对园林植物根病的蔓延和发生进行控制, 有着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黄向东, 薛冬, 王书言.牡丹土传病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114-118.

[2]涂勇.果树主要根部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 2012 (10) :132-134.

观赏芍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8

1 出血病

1.1 症状

与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肠炎型症状极为相似。病鱼外观症状明显,口周围充血,肛门红肿。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后部接近肛门处充血发红,严重时整个肠道发红呈紫红色,肠道内部不溃烂,无黄黏液,但有血水。内脏大多数器官都有充血现象。鳃也充血或者出血,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鳃丝有明显的出血现象,但鳃丝边缘完整,不溃烂。在养殖过程中观察,鲟鱼得病后死亡率较高,与鱼体检查结合起来,可确定为病毒性出血病。

1.2 防治方法

鲟鱼病毒性出血病是对鲟鱼养殖危害最大的疾病,目前无合适的治疗方法,不像草鱼出血病可以注射灭活疫苗预防。对鲟鱼出血病要以预防为主,首先要保持养殖水体清新,溶氧丰富。日常喂养过程中,投喂的饲料必须满足鲟鱼的生长需要。可经常内服三黄粉等中草药制剂预防。若发病后,可外用三氯异氰尿酸、碘制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内服糖萜双抗等抗病毒的药物。由于一些抗病毒的内服药物在水产药物中并不多,现在渔业中使用的大多是从畜牧业甚至人用药品中借用,在使用此类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可能对水域环境和水产品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在鲟鱼商品鱼上市前一定要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

2 真菌性疾病

2.1 水霉病

2.1.1 症状

投放鱼种,在捕捞、运输过程中鱼体受伤后,伤口处生长着白色或灰白色丝状物,即为水霉病。鱼得病后,游动迟缓,摄食减少,最后消瘦而死。

2.1.2 防治方法

拉网、运输鱼种时要避免鱼体受伤;鱼体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 min,可预防或减少此病发生;也可用三氯异氰尿酸、碘制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浸泡鱼种,能够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鲟鱼发生水霉病后,用水杨酸、亚甲基蓝等药物浸泡治疗。

2.2 鳃霉病

2.2.1 症状

病鱼外观症状不明显,部分病鱼只是口周围发红、充血。仔细观察养殖池中的鲟鱼,可见病鱼在水面及池壁四周活动,鱼体颜色异常。解剖鱼体,内脏基本正常。镜检鱼鳃,在显微镜下可见鳃丝内部大量寄生树枝状的霉菌,病鱼鳃丝变为粉红色或者因失血完全变白,鳃丝边缘完整,无腐败溃烂的现象, 但鳃丝末端肿胀。用显微镜观察鳃丝,若出现以上症状,可初步断定鲟鱼患有鳃霉病。

2.2.2 防治方法

保持水质清新是防治鳃霉病的最好方法。工厂化流水养殖鲟鱼,由于是高密度和集约化生产,用水量十分巨大。为了生产的需要,大部分养殖场都用循环水养殖,在对循化养殖用水沉淀、净化不彻底的情况下,养殖水体有机物较多,极易滋生霉菌,鲟鱼用鳃呼吸时,霉菌就会附着在鳃部,发生鳃霉病。当鲟鱼发生鳃霉病时,立即把病鱼放入到清洁的池水中,并把所有的养殖水体用二氧化氯消毒处理。若用循环水养殖时减少循环水的使用量,在一段时间内用清洁地下水养殖,不再使用循环水。值得注意的是,小规格的鲟鱼种在水质较差的情况下易得鳃霉病,而鲟鱼规格较大时,得病情况较轻或者不发病。

3 肠炎病、烂鳃病

3.1 症状

肠炎病病鱼体色发黑,头部尤为显著,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严重时用手轻压腹部,常有血脓水流出。多数病鱼鳍基充血。剖开鱼体,可见腹腔积水,肠壁部分或全肠充血发炎,肠内无食,因肠粘膜溃烂、脱落而常含有许多黄色黏液。

烂鳃病病鱼体色发黑,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打开鳃盖,可以看到鳃丝腐烂,边缘发白,并附有污物。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鳃组织的病变,不是发炎充血,而是病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崩溃和“侵蚀性”出血。镜检鳃丝,可见鳃丝末端溃烂,鳃丝失血明显。

3.2 防治方法

肠炎、烂鳃病,是鲟鱼养殖过程中经常遇见的一类细菌性疾病,这两种病通常共同发生。在治疗时一般外用消毒剂,内服抗生素。消毒剂为二氯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碘制剂、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泼洒消毒剂时,最好把养殖池进排水口关闭,防止药物过快流失。内服抗生素的种类,主要是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等。内服药物的剂量一般以养殖鱼体的重量计,根据水温、摄食率,计算药物需求量。常规养殖鱼类内服药物的投喂疗程时间一般为7~10 d,但对鲟鱼疗程相对要长一些,需要15~20 d。内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经常调整药物种类,防止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4 寄生虫疾病

4.1 小瓜虫病

4.1.1 症状

鲟鱼全身布满白点,病鱼焦躁不安,取白点用显微镜观察,若可见虫体符合小瓜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可确定为小瓜虫病。

4.1.2 防治方法

用浓度为50×10-6~70×10-6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病鱼。

4.2 车轮虫病

4.2.1 症状

病鱼黏液较多,镜检鳃丝,在视野中若有大量的车轮虫寄生,可确定鲟鱼患有车轮虫病。

4.2.2 防治方法

车轮虫病的治疗可外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浓度为0.7×10-6;也可外用杀虫剂,同时内服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车轮虫病对小规格鲟鱼苗种危害较大,在生产过程中需及早发现,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小结

利用工厂化流水养殖鲟鱼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种类不是特别多,但危害一样严重,影响鲟鱼养殖的健康发展。据资料介绍,鲟鱼在自然生长环境中极少得病,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情况下,病害越来越严重。导致鲟鱼病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复杂,据分析,主要是养殖水体环境恶化、鲟鱼苗种质量下降、饲料营养不合理和饲养管理不科学等。因此,做好鱼病防控工作,降低鲟鱼病害发生率,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是保障当前鲟鱼养殖业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5.1 鲟鱼得病后治疗难度较大

鲟鱼为冷水性鱼类,最佳养殖水温为20℃左右,在此水温条件下,发生大规模爆发性鱼病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发生鱼病时,尽管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也不易完全治愈,零星死鱼一直会发生,只是死鱼的数量在减少而已。分析原因,可能是采取治疗的药物不合适。由于鲟鱼的养殖时间并不长,对鲟鱼病害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机理研究的不透彻,发病后治疗的药物采用常规的温水性鱼类的防治方法,可能不太适应鲟鱼等冷水性鱼类。下一步应加强对鲟鱼等冷水性鱼类病理学的研究,确定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5.2 保证鲟鱼养殖中投放苗种的质量

鲟鱼养殖病害越来越严重,苗种的质量下降是重要原因之一,说到底,由于鱼种质量下降导致对病害的抵抗力下降,引起鱼病大规模发生。现阶段,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为无序滥捕,鲟鱼的自然资源量日益减少,用天然水域捕捞的鲟鱼亲鱼进行人工繁育苗种的较少,已不能满足大规模鲟鱼商品鱼养殖的苗种需要。现在养殖鲟鱼的苗种大多由人工培育的亲鱼繁殖获得,由于部分或大部分为近亲繁殖,造成苗种质量严重下降。而近期鲟鱼苗种销售为卖方市场,苗种质量参差不齐,苗种的质量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提高鲟鱼苗种质量,提高对病害的抵抗力,鲟鱼苗种繁育场需加大对现有亲鱼的选育力度,比如采取从原产地引进亲鱼或者从不同的养殖区域挑选后备亲鱼,以防止人工繁育鱼苗时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

5.3 加强鲟鱼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

家庭观赏鱼常见病的防治 篇9

一、寄生虫性鱼病

1.车轮虫病。病原体呈球形、卵形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鳃部。当病原体大量侵袭鳃部时,由于鳃组织被破坏,使鱼呼吸困难,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即使换清水后仍不能恢复正常。此病主要危害当年金鱼。大鱼体上虽有车轮虫寄生,通常不会死亡。水温在25℃左右时,车轮虫大量繁殖,每年4~6月为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0.7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全池遍洒。3毫克/升硫酸铜浓度浸泡20分钟,0.5毫克/升敌百虫全池泼洒,用上述药物和处理方法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此病。

2.斜管虫病。病原体是鲤科管虫,病鱼瘦弱,体色较深,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使观赏鱼失去原有色彩。严重时病鱼的鳍条不能充分伸展开。病原体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破坏鳃组织,使鱼呼吸困难。此病是观赏鱼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在水缸和水质较脏的水池中。对当年鱼苗危害最大,最适水温12~18℃,当水温在25℃以上时,通常不会发病。3~4月份为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与车轮虫防治方法相同,3毫克/升敌百虫浓度浸泡15~20分钟。或将鱼移入室外水温高于25℃环境中。

3.小瓜虫病(白点病):病原体是多籽小瓜虫,病鱼、鳍条和鳃上有白点状的囊泡,严重时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和盖白色黏液,鳍条破裂,多数漂浮水面不动或缓慢游动,鳃组织被破坏。

此病是观赏鱼最常见病、多发病。从鱼苗到亲鱼都会患此病而大量死亡。最适宜繁殖、生长水温18~25℃,繁殖季节4~5月份。当水温10℃以下或上升至28℃,虫体繁殖即缓慢或停止。

防治方法:用4%~5%食盐浸泡15~20分钟。也可用3~4毫克/升敌百虫浸泡15~20分钟或将患鱼转入室外水温较高的环境。另外,治疗此病不能用硫酸铜。因为该寄生虫是嗜酸性,遇酸会加快生长和繁殖速度。

4.指环虫病。病原体是中型指环虫,病鱼瘦弱,初期呈现极度不安,时而狂游于水中,时而急剧侧游,在水草丛中或缸边撞擦,企图摆脱病原体的侵扰。

指环虫寄生在鳃部,破坏鳃组织,刺激鳃分泌大量黏液,呼吸困难,造成鱼体贫血。对鱼苗、亲鱼危害大。最适宜生长繁殖水温20~28℃,繁殖季节4~6月份。

防治方法:同斜管虫病。

二、细菌性病

1.烂鳃病。病原体是鱼害黏球菌,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丝边缘不齐。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坏死,有时被腐蚀成一个呈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边缘残缺不全。由于鳃丝被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

此病危害观赏鱼苗和亲鱼。最适水温20℃以上。水温在15℃以下病鱼逐渐减少。

防治方法:①强氯精(有效氯含量50%)0.3毫克/升全池泼洒或1.5~2毫克/升浓度浸泡15~20分钟。②聚维铜碘0.4毫克/升全池泼洒或1.5~2毫克/升浸泡15~20分钟。③3%~5%浓度的食盐水浸泡20~30分钟。④用中药大黄2%~3%浓度浸泡15分钟。⑤将大黄0.25公斤(干品)用5公斤3%氨水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

2.赤皮病(腐败病)。病原体是荧光极毛杆菌,病鱼体表面部分充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各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通常鱼体受伤或被寄生虫咬伤时易患此病。

防治方法同上。

3.竖鳞病。病原体是水型点状极毛杆菌,病鱼体表粗糙,部分或全部鳞片竖起像松果状,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存着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有液体从鳞基喷射出来。有时伴有鳞基充血,皮肤轻度充血,眼球外突,病鱼沉在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死亡。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观赏鱼,每年秋末至春秋水温较低时是该病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在早春水温升高后投喂水蚤或水蚯蚓等活饲料,增强鱼体抗病力,也能有效预防。①用3%~5%食盐浸泡20~30分钟。②用氯制剂和碘制剂浸泡和泼洒。

4.水霉病。病原体是丝水霉,病鱼体表或鳍条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菌丝,又称白毛病。严重时菌丝厚而密,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终至死亡,有时菌丝着生在伤口充血或溃烂处。最适水温15℃左右,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

治疗方法同烂鳃病。

治疗家庭观赏鱼鱼病应注意两点:其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其二,改变环境、提高水温、彻底消毒切断病原体等。一旦发病,首先杀灭鱼体寄生虫,而后杀灭细菌。上面介绍的烂鳃病、赤皮病,多数是由寄生虫侵袭受伤后,伴随着细菌侵入。

甜瓜常见病害及综合防治 篇10

四、甜瓜炭疽病

1.症状。该病在甜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中后期发病较重。叶片发病时,初为黄褐色圆形斑点,扩大后出现褐色或黑色晕圈,有时出现同心轮纹,干燥时易破碎。茎和叶柄上的病斑呈椭圆形、凹陷,生有许多黑色小点。发病严重时,叶片全部干枯,瓜秧枯死。果实受害后,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凹陷的圆形暗褐色病斑,病部常龟裂;多雨潮湿时,病部溢出粉红色黏质物,导致烂瓜。

2.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可用55℃恒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5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而后清洗催芽育苗或直播。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加强栽培管理,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发病初期,可选择喷施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000~2 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62.5%腈菌唑·锰锌1 000~1 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五、甜瓜白粉病

1.症状。甜瓜白粉病的特征表现是受害叶片上产生面粉状白霉,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2.防治方法。建议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科学施肥,合理密植,旱浇涝排,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可每667平方米用20%三唑酮乳油40~47毫升、10%世高水分散粒剂50~83克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120克,兑水喷雾。

六、甜瓜细菌性叶斑病

1.症状。甜瓜细菌性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蔓和果实。叶片上的病斑为黄色、半透明、圆点状或不规则状,有露水时病斑背面溢出黄白色菌脓,后期病斑焦枯穿孔,茎蔓、果实上的病斑呈褐色凹陷状,病部龟裂溃烂后溢出大量细菌黏液,可向果内扩展使种子带菌。

黄瓜常见病害的诊断及防治 篇11

1.1霜霉病的诊断 霜霉病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它只寄生在活的寄主植物器官内吸取营养,属活物寄生类型,不能进行培养。初发病时,病斑呈多角形,叶片病斑为黄绿色或褪绿,随着病情加重,色泽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发病后期,病部色泽为褐色,形成坏死斑,病斑对着阳光无透光。但是,黄瓜霜霉病色泽整个变化过程受大气温度的影响,温度低时病菌新陈代谢作用缓慢,病状轻,黄绿的色泽变化扩展慢;当温度在20℃~24℃时,病菌新陈代谢作用加强。因此,黄瓜霜霉病需要在叶片初发病时进行鉴定。

1.2霜霉病的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较抗病的品种有津研系列、津优系列等。如津春4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培育的第三代优良黄瓜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具较强的抗病能力;育苗地与生产地隔离,及时清除田间病株;选择地势较高,利于排水的田块,施足底肥,生长期适当追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结瓜前少浇水、勤中耕,提高地温,减少水分损失;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2.细菌性角斑病的诊断和防治

2.1角斑病的诊断 发病叶片上的病斑是多角形的,但病菌不是专性寄生菌,能够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培养,属兼性腐生类型。病菌从体外进入黄瓜叶片,将组织破坏致死后,才能摄取植株体内的养分,进行寄生生活。因此,坏死斑早期常在叶片上出现,初呈淡黄色,再变为黄褐色或灰白色,最后干枯、破裂,这种病斑色泽变化过程,反映了病菌的寄生性特点。此外,病菌在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也受温度的影响。诊断叶片上的病斑是否为角斑病时则应以中后期叶片病斑为主。

2.2角斑病的防治 种子消毒,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氯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4%次氯酸钠20倍液浸种,或直接用50℃温水浸种;选择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作为底肥,忌偏施氮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大棚栽培早春少浇水,多中耕,提高棚溫,早晚通风,降低空气湿度,缩短结露时间,加强田间排水。

3.炭疽病的诊断和防治

3.1炭疽病的诊断 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棚内湿度大时,病斑呈淡灰色至红褐色,外围晕圈黄色,略呈湿润状,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主蔓及叶柄上病斑是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严重时病斑连接包围主蔓,致植株枯死。

【观赏芍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荐阅读:

芍药植物作文06-27

观赏鱼调查06-30

观赏春节晚会四年级优秀作文06-02

上一篇:年度实验管理工作计划下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