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

1.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2. 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深入体会句子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3. 再读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

1. 自由读一读这两组对偶句。

2. 在字数等方面感受对偶的规律,感受句子的节奏、声律美,鼓励学生积累。

3. 教师介绍《声律启蒙》,展示这本书中的其他对偶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三、互动平台

1. 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2. 集体讨论:从三位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3. 根据学生的回答,回忆总结《在急流中》和《把耳朵叫醒》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勾画并再读老师的话:“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多留意、细思考,就不会为习作时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结合平时的写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口语交际:应该录取谁

1.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中心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有条理地讲述理由。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语文明。

(3)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能与人交流商讨。

2.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职场应聘的一些故事,为这次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课前让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

3. 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1)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故事。

(2)引出口语交际的主题:应该录取谁?

4. 合作学习,辩论交流。

(1)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观点相同的同学,丰富自己的认识。

5. 集体学习,开展辩论。

(1)以“召开董事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

(2)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方,双方辩论。要求: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有自己的观点,辩驳有理有据,用语文明。

(3)看看谁的支持者比较多。学生推举出的“董事长”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学情以“人力资源部顾问”的身份进行总结,总结时以幽默的语言肯定学生在辩论中的突出表现,指出不足之处。要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向辩论的态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对辩论双方都要有客观的评价。

6.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习作百花园

与单元学习阅读教学重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转变成习作实践。

1. 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身边最感人的真实故事。

3. 由小组推荐学生全班集体交流。

4. 独立思考,自由表达。

5. 完成作文草稿,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

6. 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办“我身边的事”优秀习作展。

六、自主阅读园地

1. 自读短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 同桌或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解决疑难的问题。

3. 再读短文,体会文章情感。

4. 能将这篇短文讲给别人听。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2

师: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其中, 三峡就是我国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课前, 我们简单了解了三峡, 现在, 有一位三峡老爷爷特别想带我们去三峡游览, 他可是生在三峡、长在三峡的哟, 对三峡十分了解。孩子们, 就让我们跟随老爷爷的步伐, 一起去三峡看看吧!

播放视频:三峡风光 (1分钟)

【创设情境】

师:这就是老爷爷的家乡, 你们看到了什么, 它们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呢?

生1:我看到了很多山, 很多水, 山很高, 水很深。

生2:我看到了张飞庙, 还有丰都鬼城, 它们让我觉得害怕。

……

师:看来三峡真是名不虚传, 一个短片, 就让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那更何况是生在那儿、长在那儿的老爷爷了。可是老爷爷现在不在三峡, 他跟随三峡移民的大军, 离开了三峡。当我问他想对三峡说些什么的时候, 他饱含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 这首诗就是《三峡情》。

师:请孩子们齐读诗题。 (两遍)

师:看到这个题目, 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老爷爷的情况, 你有什么问题?

【从诗题和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 给学生的学设置疑问, 给教师的教埋下伏笔】

生1:老爷爷为什么要朗诵这首诗?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生2:三峡又不是人, 它怎么会有感情呢?

生3:三峡情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啊?

二、初读全诗, 学习生词, 初步感知《三峡情》

师:孩子们很会开动脑筋, 问题提得好, 带着这些疑问, 请孩子们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顺诗句, 并看看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自读。

师:一起告诉老师, 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四小节

师:哪位小朋友来读第一个节?其它小朋友要仔细听, 一会儿要做小小评论家, 来评评你同学的朗读哟。

【学生读评, 让学生学会倾听、评价, 纠正字音】生读生评。

师:这一小节里面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呢?

生:叶笛。

师:哪个孩子来帮帮她, 告诉我们大家叶笛是什么?

生:叶笛就是用叶子做成的笛子。

师:你很聪明, 知道用分一分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叶笛。 (展示牧童骑在牛背上用叶笛吹奏的图片)

生:竹篙是什么东西呢?

生2:竹篙就是用竹子做成的可以撑船的工具。

师:非常棒, 看来同学们见识很广, 来, 我们来看看竹篙。 (展示小孩子用竹篙划船的画面)

师:孩子们,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我们读通了第一小节, 让我们把竹篙、叶笛的意思读进诗句里面吧。

生齐读第一小节。

生读, 生评第二三四小节。

……

三、重组诗文, 指导朗读, 体会三峡景色美

师:刚刚看短片时, 同学们发现三峡有很多美丽的风光, 那你们知道老爷爷最留念三峡的什么风光吗?在诗中找一找。

生:三峡雨和三峡云。

师:请孩子们找找, 看看诗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三峡雨和三峡云, 把它们勾出来, 并想想它们是怎么样的, 老爷爷为什么会留念?

【学生自己重组诗文】

学生边读边做批注。

生:我勾了第一小节的诗句“三峡雨, 三峡云, 故乡的景, 故乡的云”我想正因为这些云和雨是故乡的, 所以老爷爷才这么想念。

师:说得很棒, 孩子们, 月亮啊是故乡的最圆, 星星是故乡的最亮, 这云和雨呀也只有故乡的才最值得留念。来,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读出留念之情。

生齐读。

生2:我勾了“细如丝, 柔如锦, 洁如玉, 白如银”我觉得那里的雨和云很洁白很干净。

生3:我也勾了这几句, 我觉得写得很美。

师:那你能从这些诗句里面体会到老爷爷的留念吗?

生:能, 因为它们都很漂亮。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漂亮, 这种留念呢?

生1:读得轻一些, 慢一些。

师:谁来试一试?

生1试读。

生2试读。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 (师示范读) 。

师:好, 孩子们, 请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 读出云的洁白如玉, 读出雨的细与柔, 读出三峡云、雨的美丽, 读出老爷爷的留念。 (师领读)

板书:风景 (云、雨) 美留念

【结合对文本的分析, 通过学生试读, 教师范读, 教师领读等多种方式, 在朗读中体会景色美, 感受留念情】

四、图文并行, 读想结合, 感受三峡生活乐

师:同学们, 天晴的三峡, 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下雨的三峡, 细雨蒙蒙, 云雾缭绕, 这一切都让老爷爷怀恋, 可是他更怀恋的是在这云里雨里的童年时光。孩子们, 找找, 哪些诗句写了老爷爷的童年生活?

生:齐读“从小爱在云里走, 口吹叶笛赶羊群, 从小爱在雨里淋, 手挥竹篙驾船行。”

生:老师, 为什么他们会在云里走呢, 他们又不是孙悟空?

生:他们为什么喜欢淋雨呢, 不会感冒吗?

师:孩子们很会发现问题, 来, 老师先给你们看看图片, 结合图片你来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展示云雾缭绕, 雨雾蒙蒙的三峡图片)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让学生直观了解三峡云雾缭绕的景致】

生1:是因为那里雾很多, 看起来像到处都是云。

生2:他们那儿下的雨很小。

生3:山很高, 高到云里边去了。

生4:雨下得很多, 他们要干活, 不能撑伞, 所以只能淋雨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哈哈…… (全班笑)

师:孩子们很会思考问题, 确实是这样的, 三峡云多雾多, 山又高, 所以经常像走在云里一样。而三峡雨水充沛, 细如丝, 洁如玉的雨, 淋起来啊还很舒服呢。孩子们, 请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诵, 边听边想象画面, 去三峡的云里面打个滚, 雨里面洗个澡吧。

【教师示范读, 学生闭目听, 边听边想象, 带学生进入情境, 真切感受三峡生活的快乐】

师示范读。

师:睁开眼睛, 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山羊在吃草。

生2:我看到了, 老爷爷在吹叶笛, 声音很好听。

生3:用竹篙撑船的一定很好玩, 我也好想试一试。

……

师: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师看到了这些:蓝天白云下, 小男孩正在快乐的吹奏着叶笛, 羊群们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吃着青草;细雨蒙蒙中, 小女孩正在悠闲的撑着竹筏, 绿水倒映着青山, 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孩子们, 你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1:自由自在。

生2:很快乐。

生3:很好玩。

生4:很美。

师:老爷爷就是这样自由快乐地长大的。板书:生活乐留念

师:带着这份快乐, 让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诗。

生齐读。

五、回味诗句, 深情呼喊, 领悟热爱思乡情

师:同学们, 三峡的云和雨是这么的美, 三峡的生活是这么的快乐, 可是老爷爷却离开了三峡。在他乡, 老爷爷常常独自站在山顶向着自己家乡的方向眺望着眺望着……孩子们, 你们觉得老爷爷会想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家乡。

生2:他会想他的叶笛、羊群, 他撑船用的竹篙。

生3:他会想三峡的云三峡的雨。

生4:他想回家。

……

师:他会想他是否还能吹响曾经吹过的叶笛, 他会想羊群是否还能听懂他的呼喊, 他会想曾经用过的竹筏是否还在, 他会想“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他会想:生齐读“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 (配乐) (读三遍)

【全文教学高潮, 三峡情的背景音乐和反复朗读加深孩子的情感】

师:孩子们, 老爷爷是想家乡, 想回家, 可是他毕竟已经离开, 你们觉得他心情怎么样呢?

生1:伤心。

生2:难过。

生3:后悔。

师:他为什么伤心难过呢?

生:因为他想家乡, 思念家乡。

师:请看黑板, 孩子们, 三峡云三峡雨让老爷爷留念, 三峡的生活更是让老爷爷回味无穷, 可是老爷爷却不在家乡, 那孩子们, 这三峡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老爷爷到底想说些什么呢?

【照应开头, 强调思乡情】

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板书思乡情

师:刚才有孩子说老爷爷会后悔, 是啊, 离开这么美丽的家乡是应该后悔, 可是老爷爷不后悔, 他说是因为三峡移民才离开的家乡。孩子们, 为什么因为三峡移民离开家乡就不后悔了呢, 老爷爷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课后孩子们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好了, 孩子们, 让我们带着对老爷爷最深最真的祝福,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祝福老爷爷平安幸福, 祝福天下所有离开家乡的人快乐美满。

【教师设疑, 学生自己领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六、欣赏歌曲, 背诵全诗, 再次感知《三峡情》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老爷爷感动了!他呀, 不是别人, 就是这首诗的一位作者, 他为《三峡情》谱了曲, 他要将他心中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传唱。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会唱的孩子可以一起唱唱。孩子们在优美的《三峡情》歌声中结束此课。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3

1.巩固学过的成语,体会成语的意思及感情色彩的不同,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2.积累各种谚语,体会谚语的含义,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3.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乐于用普通话文明地讨论交流保护青蛙的方法,能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能抓住要点。

5.认真观察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拘形式写下所见所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6.培养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有所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并在生活中运用。

难点:了解阅读方法,鼓励个性化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收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谚语,查找有关青蛙的资料。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读成语。同桌相互读。

2.抽读。

3.小组讨论两组成语的特点。(都是有关动物的成语。第一组:贬义;第二组:褒义。)

4.再读,感悟它们感情色彩的不同。

5.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动物的成语,并注明它们的感情色彩。

(2)全班交流。

6.全班齐读成语。

二、语海拾贝,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谚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检查,要求读准确。

3.小组内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谚语,组长做记录。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类似的俗语、谚语,并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集”中。

三、互动平台,学会方法

1.学生自由读对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读了这段话后的收获。

3.小组分角色朗读,找一找,勾一勾,议一议:有哪些读书方法。

4.全班交流阅读方法。

5.除了书上列举的阅读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阅读方法?

6.再读对话,把这些阅读方法记下来。

四、口语交际,自主表达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谈蛙”。(配乐朗读辛弃疾的《西江月》)

教师:同学们,听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说说你对青蛙的了解。

2. 小组内交流资料,互相补充,并选一名成员上台演说。

教师:青蛙对人类那么重要,可近几年来青蛙的数量却显著地减少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小组交流讨论:怎样保护青蛙?请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方案。

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有条有理,态度大方。其他同学专心倾听,认真思考。

3.小组间评比,相机指导。大家评议。语言要文明谦逊,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设计方案,抓住要点把意思表达清楚。

4.总结方案,深化话题。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家为保护青蛙出一分力,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和谐,更加舒适,更加美好!

五、自主阅读,培养能力

教师: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知道了青蛙是庄稼的朋友,是捕虫的能手,今天我们再走近青蛙,去了解一下青蛙。

1.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出示自读要求:

(1)想想文中介绍了青蛙哪些方面的知识。

(2)找出写有关青蛙知识的语段读一读。

(3)分组讨论文中介绍了青蛙哪些方面的知识。(青蛙的种类、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是两栖动物、青蛙的生理结构)

2.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

3.交流汇报。

六、习作百花园

出示图画。

1.仔细看。认真看图: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2.尽情想。看着图画,发挥自己的想象,构思自己打算写的故事情节。

3.大胆说。

(1)小组讨论写作方法,把握图画的重点部分。

(2)小组互相交流故事,注意倾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

(3)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自己的故事内容。

(4)全班同学进行评议。

4.认真写。

(1)自拟一个新颖的题目。

(2)把你想写的精彩故事写下来。

(3)师巡视,个别指导。

5.耐心改。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改。

(3)全班重点评议修改不同水平学生的文章。

6.品味读。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以肯定、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上的共性。2.自读俗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感知成语的意思。4.能主动、有礼貌、自然大方地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5.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6.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教学准备

1.学生注意观察新班级的教室布置,回忆同桌或新同学、新老师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老师对教材提供的情景进行录音。

3.学生搜集和整理自己在夏天里活动的纪念物,如图片、照片、旅游纪念物等。搜集平时积累的古代诗人和现代作家笔下的夏天。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有六个方面的练习。

“温故知新”有一项练习,再现了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旨在引导学生自读发现表示“说”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语海拾贝”编排了四句俗语,内容浅显,易读易诵。主要反映了秋天气候变化的自然现象,可以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增加一些有关健康的生活小知识。

“点击成语”安排了一个十分有趣但又含义深刻的成语故事。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愉悦并且懂得了道理。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说夏天”,话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都有话可说。

“习作百花园”是在学生完成了第一学段的学习后的第一次习作。这次习作为学生安排的作文内容是写一写升入三年级后,班里的新变化,新变化包括环境和人的变化,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感受和体验,能帮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自主阅读园地”选编了高尔基《给儿子的信》和两位作家谈写日记的方法、体会。为学生感受爱心的付出和学习写日记提供了感性材料,让学生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建议3~4课时完成。*“温故知新”体会表述人物的语言,可以用上不同的表示“说”的词语。让学生们读之后,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进行尝试。

*“语海拾贝”搜集了四句与秋天气候有关的谚语。学生通过熟读成诵,自然达到其义自见。把语言积累与了解生活常识、健康小知识融为一体。

*介绍了一个保护身体的小常识。冬去春来,寒气尚未退尽,不要忙着脱衣;秋天到来,暑气未尽,不要急剧添衣,这样做才不容易感冒。

*早上刮西风,夜里刮东风,第二天就是晴天。

*秋天,下一场雨就会降一点温,多下几场雨就会进入冬季了。*核桃、梨子、柿子分别在立秋、白露、寒露节气时才算成熟。*这个成语故事是一则寓言,内容浅显易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借助插图阅读,同桌分角色读,采取表演的方式来增强乐趣、加深理解。

*最后一句话点明了成语的寓意。

*“口语交际”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大家刚刚过了夏天,对夏天的感受、夏天里发生的事还记忆犹新,人人都有话可说。在这个话题中,兰兰、海儿喜欢夏天,小胖不喜欢夏天。他们都真实地交流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大胆地说说自己感受的夏天吧!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交流的内容引向深入。首先是表达对夏天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或有喜欢的地方,也有令自己不喜欢的地方;然后要用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学生产生分歧之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旨在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真正互动起来。

*抓住“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内容外,自己还有哪些发现?如好朋友的变化,自己新学了什么本领等等,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无拘无束表达。可以先说后写。

*“自主阅读园地”:学生自主阅读。刚开始,可以集中时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如独立练习,邀伙伴一起阅读„„教师从旁观察。发现阅读的好习惯、好方法及时表扬、鼓励,激发和保护每个孩子读书的兴趣。待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时间。教师把重点放在组织学生交流阅读的收获、体会、感受上。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付出是快乐的。

*读读作家对记日记的看法,就能发现记日记就这么简单。欣赏自己的日记,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作家的这篇短文告诉我们,日记的内容是那么的丰富,随处都有。

*记日记的好处这么多,真应该培养起记日记的习惯。*这两个片断的学习可以结合《日记两则》后的“小练笔”进行。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

2.自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探索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3.拓展练习,说说表述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表述说话的不同的词语。

二、语海拾贝

1.自读谚语,要读得正确、流利。2.互读检查,感悟意思。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谚语。4.拓展练习,交流搜集的类似谚语。(机动处理)

三、点击成语

1.自己练读,读得正确、流利。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有兴趣的,可以表演一下这个成语故事。4.教师参与活动,并做总结。

四、自主阅读园地

1.自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体会“给予别人永远要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

2.请写过日记的同学谈记日记的感受、体会。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短文。

4.交流读后的收获(针对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

5.鼓励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可背诵、可摘抄„„

五、口语交际:说夏天

(一)活动目标 1.能用普通话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夏天的感受。2.认真听人发言,能了解讲话内容。3.与同学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描写夏天景物的诗句、短文及图片。

(三)教学建议

1.质疑激趣,引出话题。

(1)展示文字材料、图片等,老师对夏天的景物进行介绍。(2)说一说,议一议: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3)老师总结引出话题。2.自读短文,感受夏天。

(1)读短文,说说文中谁喜欢夏天,谁不喜欢夏天,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集体交流,相互补充。3.小组互动,交流感受。

小组内相互说感受,听的同学专心听,边听边想谁的感受对你有启发,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4.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1)抽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2)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形成人人交流、人人互动的场面。(3)大家评议,谁的感受最令你满意,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六、习作百花园

1.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2.抓住“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内容外,自己还有哪些新发现(如好朋友的变化,自己新学了什么本领等等),先以小组为单位,口头习作,相互补充。

3.选取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独立思考如何完成习作练习。4.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5

1.了解形容词重叠后的表达作用,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心理、情感的四字词语。

2.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在习作中自觉运用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们,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言清楚流畅。

4.巩固边读边批写的读书方法,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搜集优秀的外貌描写片断、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同桌对比读这三组句子,纠正字音。

2.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带点词语有什么规律和特点,谈谈你的发现。(词语重叠后,所表达的意思加深了。)

3.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4.男女生对比齐读三组句子。小结:是呀,“认真”“恭敬”“痛快”重叠后变为“认认真真”“恭恭敬敬”“痛痛快快”让整句话在表达意思上程度加深,起到强调的作用,在我们平时说话和写作时,正确地运用叠词,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查字典,与同伴讨论解决。

2.说说每组词的共同特点和各组的特点。(共性是描写人物的词语。特点:第一组是描写神态;第二组是描写人物心理感受;第三组是描写人物的情感。)

3.用多种方式记住这些词语(抢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尽量读熟。游戏:我说你对。(老师或同学说词语的前面两个字,其余生说后两字。)

4.你知道哪些这类的词语,根据每组的特点说词语。可以小组搜集整理,集体展示。

三、互动平台

教师:刚才我们在语海拾贝中积累了不少描写人物神态、心理、情感的词语,接下来我们要与郝思、于蓝一起走进互动平台,共同探讨你印象最深的外貌描写。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同伴分角色对读、自由读),读通顺。

2.说说你在对话中懂得了什么。

3.把你读到过的课内外关于人物外貌描写的优秀片断介绍给大家。

小结:“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认清人物的外部特征,就可能有助于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读有关人物外貌描写的文章时,我们必须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然后再根据这些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去认识人物。

四、口语交际

教师: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他告诉我们“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大文豪莎士比亚也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那你爱读书吗?最近你都读过什么样的书?让我们一起分享彼此读书的收获吧!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引导学生明白向别人推荐书应介绍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和自己读书的体会。

2.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书。思考:我准备向同学们推荐什么书?怎样推荐才能使大家想读、爱读?

3.学生在小组内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组内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教师巡视指导。

4.向本组以外的好朋友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教师参与其中。

5.民主评选出数名推荐明星,请小明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6.教师出示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

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我身上所有优秀的品质都要归于书籍。--高尔基

7.课后延伸。

(1)向你的小伙伴或家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2)阅读同学推荐的好书并和同学交流读书的体会。

五、习作百花园

1.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讨厌的人,有你崇拜的人……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呢?今天先把你最崇拜的那一位介绍给大家。他(她)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还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的人呢?你崇拜他什么?为什么崇拜他?请你按要求写下来。

2.读题,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3.习作指导。

(1)分四人小组互议,交流,说说你准备写哪一个让你崇拜的人,他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崇拜。

(2)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学生的习作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3)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是怎样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他的性格特点的?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4)启发谈话: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4惫顾计鸩荩修改完善。

(1)创设情境,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崇拜的人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同学们一个一个来介绍。如果你们将自己最崇拜的人写下来给老师看,不就行了吗?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然后再起草,凡能在25分钟时间内完成初稿的同学可获得“耕耘奖”。(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表达的能力。)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对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没有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可以尝试修改。

(4)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a)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改得好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本次习作的“百花奖”呢!

(b)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c)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d)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e)评议“百花奖”。先分四人小组评议,再进行全班评议。

5.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启发谈话,激发评赏的兴趣。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断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对评赏得好的同学,老师将授予“浪花奖”。

(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3)结合评议意见,学生对习作进行再修改。

6.誊抄习作。注意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激趣引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批读文,其中学习了勾画、边读边批等方法。边读书边批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本册一单元课文《三峡之秋》,就对边读书边写进行了示范,你愿意运用这种读书方法吗?

2. 读课题,明白要求。

3. 学生自读短文,根据要求边读边批。

4. 学习汇报自己的批注,大家进行评议,对好的加以肯定。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6

1蓖ü探究发现规律,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2庇孟不兜姆椒ㄊ旒5组成语,并知道它们的意思相反。

3崩识列话短文,读中感悟语言的妙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4笨谟锝患剩号嘌学生的听说能力。讲述者做到自然大方,语言流畅,条理清楚;听众做到认真倾听,能提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5毕白饕求学生能把故事叙述清楚,语句通顺,逐步培养修改的习惯。

6庇醚Щ岬脑亩练椒ㄗ灾髟亩炼涛模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4、5。

教学准备

翻阅自己的照片,和父母一道回忆照片后的故事。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毖生读词语,体会其意思,知道这些词语都是用来表示动作的。

2毖生交流自己还知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背写词语,把自己还知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写。

二、语海拾贝

1毖生自己读成语,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些成语意思相反)

2鼻肽闼狄凰嫡庑┏捎锏囊馑迹你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说,也可以把两个词语进行比较,还可以举例来说明。

3北热记忆这5组意思相反的成语,可以同桌练习,也可以师生互问。

4痹擞贸捎铮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三、开心一刻

1弊杂啥炼涛模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毙∽榻涣髯约憾炼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相互质疑,解疑。

3鼻肽愣浴爸魅恕庇搿翱腿恕钡难孕薪行评价,从中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妙趣,并受到启示:我们平时考虑要周全,说话要得体。

四、口语交际

1碧富耙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生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它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随着时光的匆匆流逝,我们也一天天长大。感谢它--照片,为我们留下了多少精彩的瞬间,多么美好的回忆!一张照片,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张照片,背后就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老师出示照片,充满激情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乐闻趣事吧,请你讲给大家听听吧。

2毙∽榻涣鳎口语训练。

在小组里把自己照片里的故事讲给伙伴听,要求做到自然大方,语言流畅,条理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讲述者提问,或者提出修改建议。小组成员都讲完以后,请推荐一名讲得好的同学到全班交流。

3比班交流,故事比赛。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看谁讲得最清楚,看谁的故事最精彩。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

五、习作练习

1碧富埃赫掌里的故事真精彩!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仿佛看到了照片里的人、事、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让我们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吧!赶快用我们手中的笔把这些故事写下来。

2毖生起草,教师巡视点拨。

3钡闫姥生作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4鼻昂笏娜诵∽榛ハ嗬识两涣髯约旱南白鳎互评互议。

5备髯孕薷模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6碧苄醋魑摹@鲜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六、自主阅读

1毖生自读短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

2毖生再读短文,在认为是重点的词句处做上记号,用前边所学的方法抓住重点多读,多想。

3奔觳樽匝情况:抽生朗读课文,汇报交流共享。

抓住朱熹的话,让学生去朗读,体会。

4彼邓刀亮苏馄短文,你有什么收获?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搜集含有成语的诗句,主动地积累成语。

2.能关注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了解前后照应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

3.能自主阅读文章,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能结合自我实践,与伙伴交流心得体会,并注意相互借鉴,吸取经验。

5.能试着运用所学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描绘一处最喜欢的景物。

教学准备

1.搜集含有成语的诗句。

2.总结自己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准备交流。

3.让学生回忆自己欣赏过的景物,选择一处最喜欢的,准备习作素材。

一、温故知新

1.朗读诗句,抽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2.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学生再举出一些类似的诗句,教师也可准备一些包含成语的诗句。

二、词语拾趣

1.读例子,发现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做词语接龙游戏。

三、互动平台

1.读对话,说说《北京的色彩》和《我的百草园》这两篇文章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的,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2.讨论:说说《鸟的天堂》一文是怎样首尾呼应的。你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这样写过吗?

四、口语交际

1.以小组为单位,以“怎样学好语文”为题进行交流。2.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3.讨论:你对哪些同学的方法比较感兴趣?

五、习作百花园 1.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2.组内交流:介绍自己选择的美景。

3.教师提示:回忆学过的表达方法和自己积累的词汇,试着在习作中运用。4.拟写提纲,交流修改。

5.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8

1.归类复习,巩固学过汉字,能根据部首的表意特点进行识记生字.

2.巩固复习认读过的生字,能用生字组主词,积累词语.

3.辨别形近字,能正确地组词.

4.巩固对感叹号.问号.句号.使用范围的感知,能正确地使用感叹号.问号,句号,能说一句和他们 所表达斩语气相同的话.

5.读一读,画一画,正确使用数量词,能够根据事物选择合适的数量词.

6.读.背诵古诗《牧竖》.读中感悟中国的对子文化,诵读中积累词语.

6.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识字量.

重难点.关键

1.巩固复习会认。会写字词积累词语。

2.能正确地使用感叹号,问号,句号。

3.正确使用数量词,能够根据事物选择合适数量词。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类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能根据部首的特点进行识记生字。

2.巩固复习认读过的生字,能用生字组词,积累词语。

3.辨加紧形近字,能正确地组词。

4.巩固对感叹号.问号。句号使用范围的感知,能正确地使用感叹号,问号。句号,能说一句和他们所表达的语气相同的话。

5.读一读,画一画,正确使用数量词,能够根据事物选择合适的数量词。.

教学准备

相关的字词卡.挂图

教学过程

看一看,读一读。

1.出示课文中的三组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用字组词。

3.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字的共同点。

4.指名反馈。

5.教师小结:每一组的字的部首都相同。

6.学生讨论:这些汉字分别与他们的部首有什么关系?

7.学生反馈,教师总结,知道根据部首的表意特点进行识记汉字。

你还认识我吗?

1.教师:你们很棒,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认了不少的字,现在还学会了借助部首的表意特点进行识记汉字的好办法,现在,老师要接着靠你们的认字.组词本领。

2.出示文中的三组词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

3.读后,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后面的三个词语都含有第一个字)

4.学生读一读.

5.拓展练习.

比一比,组词语.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这一组,我们又交了不少长行像的汉字朋友,你们能正确区分吗?我年历谁的眼睛最好亮.(教师出示相应的辨析组词)

2.指名认读。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4.集体反馈后读。

四、读一读,说一说。

1.教师:小朋友,今天,你们表现得真不错,接下来,我们来看军道题.

2.学生自由读句子,明确要求。

3.指名反馈:读完这些句子。你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了吗?(举着例句说一句话)

4.读例句,知道例句的句式。(只要求学生能意会就行)

5.引导学生观察句子后的标点后,学生练习说游戏激励。

6.指名反馈,教师总结,让学生知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确地使用感叹号,问号,句号。

读一读,画一画。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中的几组词语。

动2.动手画一画,教师巡视辅导。

3.作品展示。

4.交流感想,谈体会:小朋友们,完成这道题,看着自己画的这幅画,你明白了什么或是 有什么想和大家说呢?(学生自由反馈)

5.教师适当地小结,鼓励学生多动手画一画,画下身边的美丽时刻,同时强调注意使用数量词语要恰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牧竖》。

2.读一读,初步了解对子,读中感悟中国的对子文化,朗读中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识字量。

教具准备

挂图

学一、学习古诗.

(一)复习《所见》,导入新课

1.全班齐背诵古诗《所见》

2.还知道《所见》这首诗主要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呢?(学生回忆,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和牧童也有关系,《所见》将牧童停住歌唱,想捕蝉《牧竖》讲的又是什么呢?(板书课题)

4.指导读好课题。

(二)观察图,感知诗的意思。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牧童的穿着.

(2)牧童在干什么?

(3)地点在哪里,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2.学生观察后,指名反馈,学生互相补充。

3.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古持的内容说出来。

(三)读通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

3.指名读,学生评议。

4.学生读,教师点评。

5.全班齐读,小组比赛读。

(四)指导背诵

1.学生交流怎样背诵。

2.指名反馈。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的内容,一边背诵。

4.学生背诵,学习伙伴互相检查。

5.指名背诵。

二、读一读,认识对子。

1.教师出示学过的反义词歌,让学生读一读。

2.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读的“读一读”句子和反义词歌很像,他们是反义词吗?我们读读看。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5.学生读后,反馈:是反义词吗?(不是)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表达)

6.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我发现你们隐隐约约的好象明白了点,其实我们今天读的在我们中国称为对子,这可是我国古代文化璀璨的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7,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读,读中积累更多的词语。

天地  方圆  严寒酷暑  春暖夏凉  云雾   霜雪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杨柳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三、自主识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认读生字。

2.小组间反馈认读生字的情况,小组互相学习。

3.指名反馈。

4.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生字认读的情况。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9

1.了解“拟声词”在表达中的作用,并学着运用。

2.积累富有哲理的名句,获得人生教益。

3.把握写读后感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

4.与同学交流看电影或看电视后的感受。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通读四个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感受。可去掉带点的词语对比体会。

3.带点的词都是模拟声音的词语,读起来铿锵有声,句子更形象生动。再读读小女孩的话:句子里用上一些模拟声音的词语,显得生动形象。

4.仿说几个句子。

二、词语拾贝

1.多种形式读成语。

2.自主理解词义,再交流。

3.说说从成语中你明白哪些哲理?

4.自主记成语,学习运用。

三、互动平台

1.分角色读题中几个人的对话。

2.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明白读书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可边读边批,也可写读后感。

4.交流归纳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四、口语交际

1.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革命影视片的内容或情节。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说具体、说生动。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从中学习别人好的表述方法。

(3)能接收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2.教学过程。

(1)读题,明确要求。

①这次口语交际要讲哪些方面的内容?

②回忆印象最深的影片或电视。哪部印象最深?说一说。

(2)交流,小组活动。

①自己打腹稿试讲。

②小组内个别交流,引发共同评议。

③针对组内交流情况,共同评议一部影片推荐到全班交流。适时引导介绍要具体、生动。

(3)总结评议。

五、习作百花园

1.教学目标。

(1)学习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重要内容。

(2)能抓住感动的一点,联系文章或生活实际谈感受。

(3)能把自己读书的感受清楚地写下来。

2.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在我们的学习中,许多课文令我们感动。哪些课文感动了你?

如果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浮想联翩,会感慨万千……我们说这也是“读出了自己”。我们把这种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感想叫做读后感。

(2)回忆“互动平台”学到的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在你感兴趣或感触深的地方仔细阅读,把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认真思考,然后写下来。

(3)指导写作。

①拟题。直接拟题:如读《七颗钻石》有感。

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珍惜生活--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②老师可以在方法、结构上进行引导,给以帮助。(介、议、联、应)

第一部分: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第二部分: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

第三部分:联(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感受。)

第四部分:应(总结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动的地方,总结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

(4)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5)习作交流,互评,老师点评指导。

(6)修改、抄写。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读全文,说说作者受到哪些感动?

2.结合互动平台。引导学生讨论这篇读后感中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受?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学生情况简析 本班有学生43 人,学生都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占大多数,都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为照看。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差,书写差,学习也缺乏主动性。

二、教材总体分析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共 9 个单元,其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圆、分数除法、比和按比例分配、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分数混和运算、负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总复习。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 个领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2)能合作探究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圆的周长、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4)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5)能利用方格纸等方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出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7)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8)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

(1)经历解决分数乘、除法,按比例分配,圆周长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采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一定说服力的说明。(2)经历探索圆的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感觉解决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在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性质。

3、解决问题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分数乘除法、比及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只是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努力寻找其他解决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的调查、访谈等活动中,从事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及有简单的评价、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经历整理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4、情感和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分数、圆、比等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探求这些知识的活动。

(2)能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与引导下,积极克服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探索出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乐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能发现学校过程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本期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3、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

4、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对学生进行“读书有用”的教育,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

四、具体措施: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决定这样做: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中尽量运用以下方法:直观描述法、情璄引入法、类比推理法、知识迁移法、实践操作法等,向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建立好师生错题库,以备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1

1. 展示课题。

2. 说说你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3. 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二、自学课文

1. 借助文中的注音与工具书读准字音。

2. 了解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 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是通过哪些段落了解到的?

2. 全班齐读第3~6段,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3. 指名读描写小筏子在前方时的段落,说说你认为那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反复朗读,积累语言,体会表达的感情。

(1)“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

(这里运用了比喻句。把远处出现的小竹筏比作小蜻蜓。小小的蜻蜓落在了水流湍急的江水里,处境相当危险,但它仍然在挣扎着向前进。这是在说划桨人的勇敢。)

(2)“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

(虽然困难很大,但她仍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江水中曲折前进。这可以看出划桨人不但勇敢而且相当镇定。)

(3)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把红包裹比作红杜鹃,突出她的美,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小结:通过第3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她在逆水前进,虽然面临着险滩、礁石和湍急多变的江水,但是她毫不畏惧,从容地面对。

4. 生默读第4段,思考:当小筏子到了大船跟前时作者看到了什么?(重点理解: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襁褓中的孩子正在酣睡)联系前一段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

5. 看到这一切,作者也有他的想法。齐读最后一段,勾画出作者受到的启示。思考作者受到的启示与他看到的感人画面有什么联系。

6. 同桌共同归纳对最后一段的理解。全班交流。

7. 文章重点是写事,为什么第1、2段用了不少的篇幅在描写景物呢?

8. 出示小黑板,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漩涡,一路翻腾着奔向远方。

(突出江水湍急,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伏笔。)

9.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四、总结全文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话。希望它就像作者心目中那簇不息的火苗那样,永远激励着大家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上一篇:演讲稿 -译文下一篇:典型人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