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思想汇报(精选8篇)
——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尊敬的党组织: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直到现在我的印象还十分的深刻。那就是伟大的毛主席写的《为人民服务》。如今,我对于主席所说的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行动宗旨是毛主席在1944年提出来的。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这一宗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和执掌政权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从古至今的历史充分地说明了不能为人民服务,就没有人民的支持和认可,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昌盛这一点。
毛主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经过这么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事迹的传扬。这让我充分认识和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明确了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它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所在,它也是中国共产党最优异的品质之一。
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本源所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 就始终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男主角保尔·柯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那就是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能够在死的时候对自己说:‘我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终身!’”这也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觉悟。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是时刻保持着这一宗旨的,没有为人民服务觉悟的共产党员是一个不合格的党员,他不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近几年的社会的,有许多的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比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许许多多国人奔赴灾区,以实际行动挽救着灾区人民的生命,各方援助此起彼伏。再比如,我国的许多干部,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家乡人民走向致富之路。还有我们的公安警察们,他们对各种犯罪分子的打击,给祖国人民留下了更多的安宁.......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它还是我们每一位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我们要养成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的习惯。仅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行动, 是不可能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 我在学习生活中的挑战难度明显增加, 我要在这些困难中不断地磨砺自己,是自己在今后的社会中适应能力增强。在学好我们应学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自我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会在我走向社会后不会让我迷失本性。我还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求索、在求索中前进,不断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认识。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锻炼、才能具有处理各种事物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解决在我今后生活中所要面对的一些难题,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共产党员言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合格,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是否先进,最根本的标准也就是这一点。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想我们的任务依然很艰巨,那就是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肩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肩负起民族的完全统一和人民大团结的使命。不同行业,不同身份决定着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多样性。无论是站在哪一个岗位,我们都可以为人民服务。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事都是好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上、职责上,从实际出发,运用自己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哪里有需要我的地方,我就奔向哪里。就像目前一样,我虽然只是一位大学生,但是我已经参加了许多的爱心活动。为贫困孩子募捐衣物、书籍,去社区给老人讲课,去旅游景区当志愿者,去照顾自闭儿童…….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但却也反映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勿为善小而不为,始终是我为人民服务的准则。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本质内涵及其发展
1944年9月8日, 毛泽东在张思德烈士追悼会上做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 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的总纲, 标志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全党的确立。从此,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它要求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同志之间, 要始终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特别要求党的领导和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做到3条: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毛泽东对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做出了正确的探索,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党同志为实践这一宗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 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精髓, 并强调“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而不是片面地、教条主义地或功利主义地理解。所以, 他能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代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在改革开放中判断的标准应该是“三个有利于”, 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中国第一次从人民利益目标层次上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此时的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让中国老百姓走出穷困, 共同奔向小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然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是邓小平对为人民服务思想内涵的贡献与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20世纪90年代的特殊国情, 又完整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 江泽民深刻指出, “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三个代表”的归结点是实现人们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反映了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为人民服务新的表达式。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在正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 认真总结中国发展经验后,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 进一步发展了执政为民,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和谐主要是指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3个方面的和谐。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集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核心。党的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还第一次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价值与行为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基点上,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对为人民服务的继承和发展。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中, “以人为本”是核心,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都是由“以人为本”派生出来的。“以人为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阐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 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手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方针决策, 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依靠力量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 始终相信群众, 紧紧依靠群众, 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 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 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 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 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 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 因此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 集中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 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使人民群众成为建设中国经济社会的可靠的主体动力。
(三) 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就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 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 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 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 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有所增加, 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当代体现和新发展
(一)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对为人民服务中“人民”概念的扩展
以往我们在为人民服务思想中所讲的“人民”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 是指广大的支持共产党执政的劳动群众, 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在建国以前, 对“人民”概念的如此界定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以表明共产党鲜明的阶级立场。历经半个世纪至今, “以人为本”重要理念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深化和具体化。此时, “人民”的范围就不再局限于“人民群众”这一含义了, 而是扩展为“所有的社会成员”, 包括了所有的社会成员, 是个人、群体和类的统一。具体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每一个人, 包括中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新社会阶层。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民”的一个新的界定。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整个社会全体成员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得到新的满足的发展观。因此, 坚持“以人为本”理应以社会成员, 以至人类为本, 这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性质及社会成员的共性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所以, 坚持“以人为本”, 把实现和保障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行为准则和最重要的价值标准, 这也就是我们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的根本原因。
(二) 以人为本中的“本”对为人民服务中“服务”提出的新标准
以往在为人民服务思想中所讲的“服务”内容与今天的情况也有了很大不同。“以人为本”的提出更加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当今中国, 我们党要服务人民,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单纯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式, 进而大力发展生产力, 创造出更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 从而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区别于毛泽东时期人们普遍认同与遵行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革命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以人为本”着重强调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这不仅是其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点的践行, 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化, 更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出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考查标准。
(三) “以人为本”中的“以”是对为人民服务中的“为”的实践主体的根本转换
为人民服务思想主要针对中国共产党人, 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 “以人为本”思想则更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当然, “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执政理念首先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但也是对全社会人们提出的倡议。它主张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所共享, 主张发挥每一个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主张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等。在这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出来。
(四) “以人为本”实现了坚持党的宗旨和倡导新的社会风尚的有机统一
为人民服务所倡导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党风, “以人为本”所倡导的则是更具普适性的新的社会风尚, 即倡导一种新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 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同时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权、维护团结、保护自然、共建美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新价值理念。“以人为本”还是建设和谐世界、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价值理念。
(五) “以人为本”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开拓了为人民服务的新境界
“以人为本”不仅是处理个人与人民, 人民与政党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 而且也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必须坚持的原则。任何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人, 都要尊重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都要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合理利用资源, 特别是从尊重自然规律的角度看, “以人为本”是有普遍性意义的。“以人为本”强调人对一切实践活动的主体性、主导性。因此, 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 更要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争取实现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人和自然和谐, 同样关键在人。它要求人们既要关心人类, 又要关注自然, 热爱自然, 实现人与自然的携手, 生物与非生物的共进, 过去与现在的统一, 现在与未来的对接, 时间与空间的协调。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 维护自然的平衡, 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无疑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应有之义。
“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 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置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中心地位和全过程, 作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基本要求, 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和其根本利益为本, 突显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当代的新发展。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也体现了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更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当代体现和新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继承,发展,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1966.
[2]、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1993.
[3]、江泽民文选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2006.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
[中图分类号] 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10-0005-03
共产党员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毛泽东等老一代领导人撰写过很多著作论述过这个问题,其中毛泽东的著作《纪念白求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为人民服务》等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一、1939年毛泽东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命题
毛泽东最早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命题是在1939年。这一年的2月20日,毛泽东在致张闻天的一封信中,当谈到儒家旧道德之勇时,他指出那种“勇”只是“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1]。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命题是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端正了自己的政治路线,结束了“左倾关门主义”,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倡导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将为人民服务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现实革命斗争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了。1936年12月党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又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做好了准备。当全面抗战开始后,党又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开辟和领导了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力量。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其政策重点由对外抗日转移到对内反共,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之后,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确定了以军事反共为主、政治反共为辅的方针。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当局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并把对国民党政府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方针,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统治集团中亲日派和英美派发生分裂,汪精卫亲日集团公开投敌,亲英美的蒋介石集团则继续留在抗战阵营中,但是,他们也表现出很大动摇性。1939年12月,国民党胡宗南部侵占了陕甘宁边区的淳化、正宁、宁县等五个县城和边境的十六个区;中国共产党从抗战大局出发,一再忍让,在对其谈判未果后,被迫自卫反击,坚决打退了来犯之敌,恢复了陇东大部地区。
为了捍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断挑衅,除了给予必要的军事打击外,从历史唯物论出发批判国民党的道德观,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先进的道德观也是非常重要的斗争手段。
二、毛泽东通过《纪念白求恩》对为人民服务思想
在理论上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表达
1939年2月20日夜,毛泽东读完陈伯达《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后,给张闻天写信表明自己对该文的几点看法,批判了“三达德”的糊涂观念。毛泽东认为,关于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以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以便与国民党的道德观(国民党在这方面最喜引孔子)有原则的区别。例如“知仁勇”,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基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知仁勇被称为“三达德”,是历来的糊涂观念,知是理论,是思想,是计划,方案,政策,仁勇是拿理论、政策等见之实践时候应取的一二种态度,仁像现在说的“亲爱团结”,勇像现在说的“克服困难”了(现在我们说的亲爱团结,克服困难,都是唯物论的,而孔子的知仁勇则一概是主观的),但还有别的更重要的态度如像“忠实”,如果做事不忠实,那“知”只是言而不信,仁只是假仁,勇只是白勇。还有仁义对举,“义者事之宜”,可说是“知”的范畴内事,而“仁”不过是实践时的态度之一,却放在“义”之上,成为观念论的昏乱思想。“‘仁这个东西在孔子以后几千年来,为观念论的昏乱思想家所利用,闹得一塌糊涂,真是害人不浅。我觉孔子的这类道德范畴,应给以历史的唯物论的批判,将其放在恰当的位置。”[2]毛泽东指出孔子提出的知、仁、勇“三达德”的错误实质和后人的胡乱解释,仅仅完成了对剥削阶级道德观的支离破碎的为其所用的拆析,这是远远不够的。毛泽东并不满足于此,他对这三个概念重新定义,进行新的唯物论的改造,创立无产阶级的道德观,为无产阶级所从事的现实斗争服务。于是,他以制定正确的理论政策释“知”,以“亲爱团结”释“仁”,以“克服困难”释“勇”,又加上做事“忠实”等,遂成别具一格的一家之言,提出仁于人民大众和勇于为人民服务的新道德观,第一次在道德观念层面使用“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第一次从道德观念上显示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1939年12月12日白求恩大夫由于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在河北唐县逝世。毛泽东得知白求恩逝世的消息后,极为悲痛。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发表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他在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认为这是一种“真正共产主义的精神”。此文也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在理论上较为明确的表达。毛泽东在文中深刻地指出:“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3]这种精神,对于整个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是极为需要的。毛泽东向全党同志发出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的号召。毛泽东认为,做到这一点,一切工作以这种精神为出发点,那么我们最后“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毛泽东这里由倡导“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进而阐发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含意是:共产党人如果有这种精神,并在实践中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从这种精神出发,无论他的能力大或小,都可以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同时有益于人民也是衡量每一个共产党人言行正确与否的尺子,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另外,还告诉人们白求恩这种为中国革命牺牲自己生命的举动中体现出的高尚精神,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精神动力。
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
文艺应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942年5月,延安整风运动正在开展,文艺界思想认识分歧较大。中央召开延安文艺界座谈会,毛泽东到会讲话,这篇讲话就是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文艺应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4]
在这里,毛泽东首先明确提出要解决的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这个问题。毛泽东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的问题。”[5]毛泽东认为,对于文艺为什么人服务这个根本问题,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们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在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潮流中,我们的文艺不可能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服务,而是为人民服务,为工人、农民、士兵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服务,即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要为工农兵服务,文艺工作者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而不是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立场上。也就是说,文艺是有阶级性的,我们的文艺必须是无产阶级性质的。而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即为政党的党性。刘少奇也曾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6]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文艺工作者,怎样才能将其立足点转向人民呢?只有在深入工农兵群众和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7]
其次,《讲话》阐述了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文艺应该如何为工农兵群众服务?先要正确认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毛泽东强调,所谓的普及与提高,都必须是基于工农兵基础上的普及与提高。概而言之,文艺是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的原料,经过革命作家的创造性的劳动而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艺术。在这中间,既有从初级的文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被提高了的群众所需要、或首先为群众中的干部所需要的高级的文艺,又有反转来在这种高级的文艺指导之下的、往往为今日最广大群众所最先需要的初级的文艺。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8]在毛泽东的表述中,再一次强调了文艺的价值指向——为工农兵而作,为工农兵所用。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的高度,赋予其新的科学内涵。
四、毛泽东通过《为人民服务》对为人民服务宗旨
全面、系统、深入地作了阐发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作了重要讲话。通过这次演讲,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中心思想是教导我们: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9]。要做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第一,必须正确对待生死问题,“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10]。第二,必须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批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第三,必须正确对待困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11]第四,必须正确对待团结友爱。“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12]所有这些,不仅仅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品格。毛泽东在演讲中还强调凡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人,不论职务高低,在其身后都要形成追悼、纪念的制度。从宗旨到制度,毛泽东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进行深入阐释,这标志着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正式形成。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所致的开幕词中明确告诫全党:“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13]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再次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4]
毛泽东在报告中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提到“宗旨”的高度。在论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时他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15]这个要求虽说是针对人民军队说的,实际上是对全党的普遍性要求。因此,党的七大正式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进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党的唯一宗旨写入党的章程,是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党的七大以来,在党章规定中,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坚持的惟一宗旨。
继毛泽东之后,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也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来反复强调。在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领导人的宣传倡导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人心,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共同认识并身体力行,形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良好的社会风尚。时至今日,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针。
参考文献:
[1][2]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3.162-163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9.
[4][5][7][8][9][10][11][12][13][14][1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5.857.857.863.1004.1004.1005.1004.1027.1094-1095.1039.
[6]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235.
本文为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研究”(批准号13ADJ002)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
敬爱的党组织:
我们党在七十五年的风雨历程中,披荆斩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继续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全党的头等大事。而对于每个共产党员来说,则必须自觉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能否做到这一点,看作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主要标准。
人生的过程就是取舍的过程,获取的同时也在割舍。尽管经济转轨了,竞争意识增强,但是我们党员千千万万不能忘记,我们整个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然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依然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儿女和英雄楷模,如刘胡兰,董存瑞,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他们遵循党的宗旨,前仆后继,为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奉献出青春和生命。伟大的人民总理周恩来,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劳而无怨,党而不私,他把自己的大智,大勇,大爱大德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民。
雷锋精神,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40多年过去了,雷锋精神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榜样在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事业上传承接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雷锋精神已经逐步演变成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其内涵也愈加丰富。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它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孔繁森、张鸣岐、李国安、徐虎等优秀共产党员,所以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就是因为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身体力行地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为党争得了荣誉。
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立足点和最终归宿,因而也是对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一方面,党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把学习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牢牢记住党的宗旨,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人多干实事,从点点滴滴开始关心同学,朋友,或是陌生人,帮助他们需要帮助的人排忧解难,在实践中去影响别人,带动别人,从而形成千百人的实践活动。正视艰难困苦,而不是惧怕它,并通过努力奋斗去改变现状,创造美好生活。做一个好人,能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此致
敬礼!
最近,我仔细阅读了《入党积极分子读本》,我对党的了解加深了尤其是对党的宗旨有所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了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一位党员的党性原则。我们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上,虽然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但也很容易滋生脱离群众,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等种种背离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的思想和现象。例如,如今许多官员不思为人民服务,反而贪污受贿,腐败堕落。回顾苏联的解体,很大程度是因为苏联共产党高层领导贪图享乐,脱离人民群众,最终被群众所抛弃。如今,我党大力反腐倡廉,可见腐败问题的严重性。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党的宗旨,提醒自己我们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不会被各种诱惑所迷惑。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正确地贯彻党地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维护和贯彻,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主义的工作中,而是要付诸实践,否则,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名空话。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当前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我们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这也是服务于与人民的一种方式,国家富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一定会提高。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各种利益问题。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一定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个人利益和党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保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反对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和现象,与腐败分子作坚决的斗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一名党员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个人的,它是用于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个人谋私的。当前我国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正因为如此,许多党员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这绝不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我们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为人民掌权、用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名党员,必须要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在实践中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于我自身,我更要牢记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让我更好地去为人民服务。
前些日子,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知道自己距离成为党员的梦想越来越近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时刻严格的要求自己,我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通过党校学习我对其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党*事业奋斗终身。
但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很多共产党员为了物质财富背弃了自己的理想,忘记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自觉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修养。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习惯和觉悟。很多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像徐虎、李素丽等,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该积极的参加志愿者活动,为希望工程等捐款捐物。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学生,不管我们的家庭环境如何,不管我们来自何处,我们都该主动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做出一些自己应做的贡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哪位同学遇到困难,我们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那么,从这些细小的身边事做起,在一点一滴中培养我们的觉悟,形成我们的良好习惯,不仅仅是我这一个人应该做的,而是我们广大的积极分子应该做的。
“两会”的召开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内容丰富,精神重要,我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自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
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但是我会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时刻要求自己,我会加强“两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把学习“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发杨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不断强化学习效果。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真诚的投入,为人民服务是忘我的付出,为人民服务是用生命注解的书……
一、强化职工的必备素质,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和工作中产生的新问题, 释疑解惑, 统一思想, 塑造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 以共产党员示范作用, 引导单位职工在为单位建设与发展付出奉献并取得相应劳动报酬过程中,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恪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引导职工从个体意识向团队意识转变、从过于谦虚向更加自信转变、从单打独斗向相互信任合作转变、从勤劳向高效转变、从注重关系向主动竞争转变。
理论水平决定着工作水平, 不虚心学习就难以认清事物的发展规律, 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也很难作出正确的决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在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 而工作任务和要求却越来越高, 很多政工干部都面临着再学习、再提高的问题, 老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综合协调统筹能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 而人都是有感情的、晓道
理的, 真正入心入脑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互动的, 不但要有组织者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 而且还要有职工自觉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 把两者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都达到相互交融, 相互贯通。这要求:学会积极引导, 而不是试图左右人们的思想;强调交流互动, 而不是单向灌输;解放人的思想, 而不是束缚人的思想。具体而言, 就是做到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把人看作权益的主体、实践的主体, 尊重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不断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创造性和参与热情, 把人看作能动的、有创造力的主体, 把外在教育引导与人们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人们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潜能。应培养人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判断, 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深厚的人文关怀, 让人们感受生命、体验美好、追求崇高, 让人们在感动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
三、以扎实能干的作风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转变。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贵在取得实效。应该看到,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那种动动嘴皮、走走过场和作风漂浮、流于形式的观念与做法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 必须着力培养良好的作风,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真正深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中,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了解人们的思想困惑、内心感受和实际困难。在此基础上, 认真总结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群众的需求, 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四、转变工作方式与方法,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工作方法要创新。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 研究探讨新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首先要以人为本, 就是要贴近群众实际, 贴近群众生活, 贴近实际工作, 摸准群众思想脉搏, 找准问题症结, 因地制宜, 因人而宜, 对症下药。要做面对面的思想工作, 推心置腹地与群众谈心交心, 创造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环境, 潜移默化, 循循善诱, 春风化雨, 寓理于情, 情理结合, 以情感的力量打动人, 以人格的力量感化人, 切忌教条化、概念化。要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 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帮群众之所难, 切实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 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 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五、创新动力机制, 构建保障体系。
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 振奋精神, 积极进取, 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认识, 坚定信心, 知难而进, 找准位置, 发挥优势, 变挑战为机遇, 变压力为动力, 为单位的改革与发展贡献才智, 实现个人奋斗价值。另一方面, 各级领导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和创造, 重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愿望和成长, 树立“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人才”的观念, 把一流的人才选拔充实到政工队伍中去, 关心这支队伍, 用好这支队伍, 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让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事业上有奔头, 工作上有干头, 调得进、干得好、留得住、出得去。
六、思想政治工作要在落实中创新, 在创新中落实。
一、创新思路,转变观念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一是在思路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必须冲破思维定势,由“唯书、唯上”向“唯实”转变。二是在内容上由单一性的思想教育向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转变,要适应中心工作的需要,跟上改革的步伐,注入时代的内容,拓宽服务的领域,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内部改革、机制转换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效应,使职工在“情”的激励下爱岗敬业,在“法”的约束下努力工作。(1)要深入进行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理论教育。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2)要认真提高好形势任务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分为国际形势教育和国内形势教育。(3)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贡献。(4)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增强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上,着重增强和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平等观念、自由和纪律观念、依法办事观念、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三是在形式上由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向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转变。一是由“小政工”向“大政工”转变,采取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责任指标,层层分解落实,与行政职责、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企业及科室、车间负责人,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负责人。在解决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时,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经济手段三管齐下,并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侧重。二是由单向灌输向双向沟通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论灌输的同时,要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加强与职工的沟通与交流,做到以情感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加强与职工感情上联系,通过过细的工作,让职工产生信任感、成就感、温暖感和舒适感;要注意把握职工的情绪,主动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要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用真诚的感情打动人。三是由“空洞说教”向“虚功实做”转变。具体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生产经营。让思想政治工作进车间,入班组,上一线,到现场,及时把握职工的脉搏,针对职工中出现的思想实际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引导职工做也本职工作;贴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由管理型变为服务型,不要把职工“拉出来”教育,而是主动“贴上去”服务;贴近家庭,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伸向每个职工家庭,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家庭,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
二、讲究方法,注重效果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想使其达到理想的效果,就需要一定的教育方法,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认识。一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理论联系企业发展的实际,联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实际,联系人们理想实际,才能把科学的理论变为人们的实际行动,形成自觉的认识和行为,才能在实践中坚信理论的正确性。二要典型示范,树立榜样,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只要我们注意引导,用典型示范,人们就会向先进人物学习,象先进人物那样去做。要树立先进典型,就要善于发现典型,实事求是地宣传典型。三要以行为感染人。教育者首先应受教育,只有教育者本身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高尚的情操、模范的行为,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以自身的行为和人格力量感染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才能做到心悦诚服,才能使思想教育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三、贴近实际,抓住主题
(一)立足根本,靠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经济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把经济搞上去。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辨证关系,着力加快企业内部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解决好职工的后顾之忧。
(二)掌握动向,靠过细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企业就是小社会,职工的素质高低不等,修养参差不齐。各级政工干部要增强工作的敏锐性、预见性,善于分析问题,把握动向,把工作做在思想问题萌发之前。在教育中,要有“三心”,即要细心观察职工的思想动向,要真心与职工交朋友,要用爱心关怀教育后进职工。
(三)利用载体,靠立体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进行思想教育必须有一定的抓手和载体,要适合职工特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的放矢地抓好思想教育。在党员中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活动,同职工结对子,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行动上影响,将职工紧紧围绕在党员周围。在职工中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分别对职工进行政治、技术、质量、品牌等方面的教育,自觉为企业发展分忧解难,为企业振兴出谋献策。
(四)抓住重点,靠正面激励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鞭策力。抓好多数中的少数,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一头抓标杆,树立榜样,另一头抓后进,采取重点帮助。二是情感激励。要关心爱护职工,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三是竞争激励。将竞争机制引入所有的岗位、工种,竞争上岗,奖优罚劣,为职工人尽其才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四是荣誉激励。对职工的典型,通过各种形式给予表彰奖励。
【为人民服务思想汇报】推荐阅读:
大学生思想汇报: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10-12
4月大学生思想汇报:学习焦裕禄为人民服务10-21
为人民服务教案(林莘)05-26
学为人民服务心得07-12
为人民服务教育网11-21
为人民服务课后练习题09-27
为人民服务的教学设计10-07
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2-08
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05-28
学生党员如何走群众路线,践行为人民服务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