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区经验交流(通用8篇)
当前,我市上下,借势而动,凝心聚力,后发赶超的干事创业激情空前高涨,作为**市城市中心的**办事处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干”字当头,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充分利用**办事处地处**市政治中心,**片区旧城改造和州经济开发区重要结合点的三大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积极拓展“提高便民服务质量、共驻共建和谐社区”这一永恒的主题,使**办事处在**市城市管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中“满怀信心,奋力攀高,创造后发赶超”“匀”速度,发挥其名符其实的“办事”作用。
一、树立“三大”发展观
——以人为本发展观。以人为终极目标,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提高便民服务质量观。以党建为抓手,围绕“安民、便民、康民、乐民、和民、助民”服务为内容,切实解决广大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同时还要抓好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文化艺术、科学知识的教育,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共驻共建观。通过多种形式营造社区建设的氛围,坚持互惠互利,整合资源、成果共享,构建逐步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机制,把社区共建逐步推向制度化阶段,真正形成有关部门配合、社区交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管理的运行机制。
二、致力于“二大”提高
——提高社区硬件服务功能。用2至3年的时间,通过“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房开开发建一点、上级补一点”的四个一点,力争把现有社区的办公业务用房提高到300——500㎡左右。
创造条件完成东山社区、大西门社区、便民服务工程、居家养老的亮点示范打造,加大跑上跑下的力度,落实平桥社区、钓鱼台社区的临时救助站,提升广惠社区“和谐社区”的建设,推进东山社区、大西门社区“和谐社区”和平桥社区省级“充分再就业”创建。把东山社区发展成为广惠辖区的计生、远程教育、文化、体育和一站式服务的示范社区,以点带面。
——提高服务和办事的能力。抓党建,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和提升制度,强化素质,倡导爱岗敬业,倡导服务产业化,以居家养老、家政服务、联办技能培训等,培养社区服务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加快“二个”进程
——加快推进理顺街道体制进程。不断完善办事处机构设置,寻求解决事权不明、责任不分。
——加快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在社区服务中,引进市场导向,寻求公共资源配置,培育社区服务的自我发展机能,造就内在的发展动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好的服务。
主要抓好五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整体推进,做大东山社区金鑫家政和平桥惠民家政的微型企业。
四、主要措施
1、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能力。通过学习,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后发赶超,推进跨越落实到街道、社区党组织,植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头脑,增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心一意求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科学发展理念来促进各项工作的素质能力。
2、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措施。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在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等事关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上形成共识。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工作的重要任务,把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建设和谐社区作为工作着力点,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在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中推动街道、社区科学发展。
3、做好基层民生工作。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推进以就业服务、劳动保障服务、救助服务、卫生计划生育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流动人口服务、安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完善低保覆盖面,对生活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落实医疗及社会保障救助制度,严格兑现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贴和优待标准。实现社区群众需有所应、困有所助、难有所帮,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
4、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基层基础意识,大力推进街道、社区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和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完善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提高街道、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街道、社区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石。
今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实施, 标志着人民调解工作从此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多年来, 人民调解为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被国际社会誉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经验”。
目前, 天津市人民调解三级网络建设有了大幅提升, 在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上有了新的拓展, 为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建设“平安天津”做出了积极贡献。天津市红桥区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调解组织遍布街道、网络健全, 调解干部扎根基层、面向群众的优势, 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 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矛盾纠纷的潜在因素,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使人民调解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
大胡同:万商云集调解护航
红桥区大胡同地区是天津市大型商贸集散地之一, 辐射华北、东北等地, 商贾云集、人流集中, 每天商品成交量巨大, 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处理不好, 极易产生群体性事件。为此, 红桥区司法局在该地区成立了大胡同商业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
多年来, 大胡同商业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了大量纠纷, 调结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促进了商城的繁荣。商贸区的矛盾纠纷主要表现在市场主办方与商户之间、经营者与顾客之间、经营者相互之间。其中, 商品质量纠纷大致占60%, 合同纠纷、债务纠纷、不正当交易纠纷占40%。这些纠纷大都具有突发性、分散性、流动性等特点, 必须及时调解。
案例1
一天, 商户汤某急匆匆跑到调委会, 气喘吁吁地说:“有个顾客无理取闹, 赖在我店里不走, 还‘装死’, 我没法经营了, 你们快帮帮我吧”。调解员接报后, 立即赶到现场。发现顾客杨某紧闭双眼, 脸色苍白, 嘴唇发紫, 神志恍惚, 当即断定是顾客心脏病发作。于是, 立即找来速效救心丸, 塞到杨某口中。不多时, 杨某的病情得到缓解。原来, 杨某在一星期前到汤某的店中定做了一套窗帘, 当时双方将窗帘的尺寸、款式在订单上进行了约定, 杨某交付了全款。杨某取走窗帘回家试挂后发现窗帘的款式与自己想象的效果不太一致, 便来到汤某店中要求退货。由于窗帘的款式、尺寸与当时订单上写得一致, 汤某不予退货, 双方发生口角。
调解员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 首先认为商户汤某在此次事件中没有过错, 理应不负任何责任。但考虑到杨某家庭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 调解员苦口婆心反复做汤某的工作, 从而使双方握手言和:杨某重新选一套与原窗帘同等价格的窗帘, 再适当交一部分手工费;汤某收回原来的窗帘。
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上下贯通左右联动
目前, 天津市在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司法所设立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 逐步在区县一级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红桥区是天津市区第一个成立区县一级调委会的城区。红桥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了适应调解工作发展变化的需要, 还于今年3月在全市率先聘请了一批专业化、专职化的人民调解员, 这是天津市首批由法律工作者组成的专职化人民调解员, 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完善了人民调整队伍结构, 很好地适应了化解矛盾纠纷的需要。此外, 红桥区在10个街道办事处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由司法所长出任调委会主任, 司法助理员和其他法律专业人士担任调解员。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域在不断延伸和拓展。在企事业单位、社区服务点以及区域性组织、行业性组织, 人民调解网络正在加快构建。在红桥区, 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网络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物业管理纠纷中的作用, 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物业纠纷调解模式。区司法局选聘了137名物业调解专职干部, 同时吸收社区民警、业主委员会成员、物业企业代表、律师及其他专业人士参与调解。2010年, 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快速高效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妥善化解交通事故引发的社会矛盾, 红桥区司法局、红桥区人民法院、交警红桥支队成立了红桥区交通事故联合调解室, 与同时挂牌的区人民法院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共同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三加一”交通事故联合调解机制, 即: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 外加巡回法庭。调解室聘请了法院退休的老法官和司法局专职干警作为专职人民调解员, 法院派出的巡回法庭与调解室联合办公, 协同完成交通事故纠纷的调解工作及调解案件协议的确认和对接诉讼等工作。到目前为止, 共调解交通事故纠纷23起, 成功率在90%以上, 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案例2
前年岁末, 三条石司法所将一起因拆迁引起的房屋纠纷移送到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红桥区同义庄大街随着西站改造以及京沪高铁的建设, 面临着拆迁。纠纷的产权人和居住人两家均是在同义庄生活了近百年的老街坊。据居住人讲, 自己的祖父在上世纪30年代与产权人建立了租赁关系, 在解放前夕曾用粮食换取房子的永久居住权。解放后虽没有再交房租, 但房子的几次大修、落地重修、历年的土地税等均由居住人承担。面对拆迁, 产权人一方认为拆迁款100%归属自己;住房人则认为, 自己是住房户, 在此居住了四代, 拆迁补偿应全归本人。
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后, 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调解原则, 反复对双方当事人进行疏导、解释、规劝,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终于使双方逐步达成了谅解, 拆迁补偿款的分配也从“三七开”到“四六开”, 再到后来的“五五开”。通过调解, 既解决了房屋权属问题, 产权人得到了一定的经济补偿, 同时也保证了房屋使用人居者有其屋, 从而消除了不稳定的隐患。为了将好事办好, 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还与拆迁办进一步协商, 由拆迁办协助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监督调解协议的履行。
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双调联动息诉罢讼
在红桥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区司法局聘用了首席人民调解员进驻法院立案庭进行诉前调解, 与司法调解 (诉讼调解) 无缝衔接。“双调”联动, 使一些剑拔弩张、箭在弦上的纠纷, 在诉前被调解, 没有成为官司。当事人到法院起诉的, 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认为案情简单, 争议不大的民事纠纷, 建议当事人首先选择联合调解。当事人同意调解的, 立案庭将案件移至联合调解委员会调解。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不予受理的, 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 立案庭也及时将案件移至联合调解委员会, 由联合调解委员会做好息诉止纷工作。对于调解不成, 当事人要求诉讼的, 联合调解委员会及时与法院立案庭联系立案。自联合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 共受理调处纠纷148件, 纠纷调解率100%, 成功率达89.6%, 通过调解有19起纠纷当事人打消起诉念头, 自动撤诉,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法院的诉讼压力。
案例3
一天, 一对年逾八旬、婚龄近60年的老夫妻杨大爷和罗大娘来到红桥法院要求离婚。征得双方同意后, 在区联合调解委员会由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共同调解。老两口没有子嗣, 随着年龄增大, 身边需要有人照顾。2007年, 杨大爷一个朋友介绍自己的女儿屈女士服侍杨大爷老两口的饮食起居。罗大娘对屈女士的照顾心存感谢, 曾送项链、戒指等物表示感激。杨大爷则许愿将来把自己现住房送给屈女士作为报答。在此问题上, 老两口意见不统一, 后来竟导致老两口动手, 引发八旬老太法院告老夫。在调解员耐心疏导和规劝下, 老两口终于和好如初。
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 又称诉讼外调解, 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 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解决民间纠纷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 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人民调解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调解制度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法院调解, 亦称诉讼调解, 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 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二是行政调解, 是指在具有调解纠纷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对纠纷进行调解的活动;三是人民调解。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传达贯彻国侨办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辽宁省社区侨务工作,表彰先进,部署今后工作。这次会议会期一天半时间,但内容充实丰富。
国侨办领导百忙之中,亲临会议,体现了上级领导对辽宁省侨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程司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阐述了适应侨务工作社会化趋势,深入开展社区侨务工作和把为侨服务落实到基层的必要性。他在讲话中强调社区侨务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归侨侨眷的桥梁;是宣传侨法和思想教育的阵地;是维护权益、为侨服务和开展侨务信访工作的平台。桥梁、阵地、平台作用,让与会者耳目一新,把对社区侨务工作的了解、认知、感悟引领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面,指导性很强,将推动辽宁省社区侨务工作更好发展。国侨办领导亲临辽宁省社区侨务工作会议,也是对基层侨务干部的关怀、鼓舞和鞭策。国侨办领导充分肯定了辽宁省社区侨务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对辽宁侨务工作的极大鼓励。
这次会上,有4个单位大会发言,11个单位书面材料交流,会议代表还在东港桥东社区和纤维福春六社区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有了这些互动平台,大家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路,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目的。
会上,辽宁省侨办对几年来在社区侨务工作中涌现出的18个先进集体、13个先进个人予以表彰,为全省树立了学习榜样。
一、xx市“和谐拆迁”的主要经验
(―)坚持首抓查违拆违,全面奠定拆迁基础
xxxx年以前,xx市违法建设相当严重,遇有房屋拆迁时,群众便大肆搭建违法建筑,一夜之间“握手楼、隔夜房”遍地开花。xxxx年上半年,xx开始对违法建筑进行集中整治,通过“先期调查摸底人大建章立制加强媒体宣传”等措施,将违法建筑查处权交由地方政府,并发动全社会对违法建设公开举报检举菖造强大的舆论攻势和氛围
在拆迁工作中,xx市坚持“先拆官后拆民、先拆公后拆私”的原则xx,通过一年的努力,共拆除违法建设xxxx万拼,并实现了零冲突、零补偿目标,为后期“大建设”和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
创新两级管理体制,提高拆迁工作效率
在大建设的配套改革中,xx市按照“权利下放、重心下移、高效便民、责权统一”的原则,实行“征地拆迁两级管理体制,即:将原市建委拆管办负责的拆迁行政许可、行政裁决和拆迁信访维稳等拆迁管理职能移交由各区建设局行使,市拆管办负责对全市拆迁工作进行宏观行业管理,通过职能移交和区级政府扁平化拆迁管理模式的构建,一方面,有利于市拆管部门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全市拆迁工作的大局要点上来;另一方面,通过明确各区拆迁责任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各区、街道和社、村居委会在拆迁工作中的基层群众优势,从而形成拆迁工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良好局面一,(三)
安置拆迁“公开透明”,有效缓解群众矛盾
由于市场评估的货币补偿款无法在市场上购买到合适的住房,xx市在拆迁安置方式上主要采用实物安置统一修建安置房,确保群众住有所居,很好地解决了被拆迁人的住房需求,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拆迁矛盾,与此同时,在拆迁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补偿公平公正,并创立了“三榜公示、两级证照审核”制度,即对被拆迁人住房和人口情况分别在村(社居委会)、乡镇(街道)、区(xx晩报)进行张榜公示,每榜公示x天,并先后由区和市组织建设、规划、国土、房管、公安、财政、监察、审计和建设投资公司等九部门对每户拆迁补偿情况联合审查,确保依法补偿、公平补偿。
这项制度的全面实施月无保证了全市拆迁政策的一致性,又充分保护了干部队伍,保证了拆迁工作顺利推动。
(四)政策制定“让利于民”,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在安置点的选择上,以交通相对便捷、周边配套完善的地块为主,安置房的标准则按照花园式的小区设计,安置房小区内部基础设施按照“利民、便民”的原则,由各区政府负责建设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落实。二是对异地安置户按照一定比例增加安置面积并免收增加面积价款xx,三是安置房全部规划为高层或小高层,公摊比例按照xx%和xx%进行控制滲余公摊面积由各辖区政府承担,有效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四是按拆迁安置住房面积的x%配置商业用房,相关建设费用经审核后纳入小区开发建设成本,由市、区两级政府各承担一半商业用房建成后一律交由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对外出租经营产权办在国资委名下经营收入用于弥补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费差额、二次供水增加的水费、电梯运行费用等,余额累积作为拆迁恢复小区的后期维护费用,五是原拆迁房为出让土地的被拆迁人在上市交易安置房时免收土地收益。并明确大建设拆迁安置房办理房产证时免收房屋登记费和手续费,计入大建设成本。同时,免收印花税和工本费,由市建设投资公司统一支付x六是符合拆迁安置政策的回迁面积和政策性增购面积因套型原因增加x%以内面积的免收业主房地产交易契税,由市建设投资公司统一支付,二、xx模式的几点启示xx模式的成功,证明了和谐拆迁的现实性,地方政府在征地拆迁中应积极借鉴xx经验,有效预防、化解拆迁矛盾真正做到“征地拆迁一片、安定和谐一片”。
(―)统一政策标准补偿安置“公开、公平、合理”
严格执行政府出台的补偿安置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擅自提高或降低补偿标准,不能单独设立与征地相关的补偿、补助和奖励项目。
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或省(市)政府批准的征地范围实施征地拆迁,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扩大征地范围,部分征地项目因施工需要确需扩大用地范围的,需报地方政府同意一,在征地过程中,寸征地拆迁面积、补偿安置标准、补偿安置金额等问题,要及时进行张榜公布,实行阳光操作xx。
征收补偿的政策制定应公平合理,大多数拆迁纠纷中,补偿是否公平成为争执焦点,由于土地一级市场由国家垄断因此集体土地的征收补偿缺乏可作标准的市场价格,公平补偿不能局限于土地或房屋的价值,还应该考虑搬迁费用、临时安置费用、企业停产停业的损失、被拆迁人家庭的特殊困难以及搬迁给工作、生活帯来新的不便等因素。
(二)严格征地程序,做到程序“透明、规范、合法”
政府应“及时清理与废止侵害被拆迁人利益的地方性规章制度加强征地拆迁和行政补偿方面的立法”叫征地拆迁要依照法定程序和《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征用土地公告办法》亲见范公告张贴和文书送达程序,做到征地程序合法、档案资料完备。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拆迁安置房建设
统一征地住房安置方式,严格执行规定的住房安置方式即统建优惠购房和货币安置住房。对适用地方政府发文件的征地项目住房安置维持现有模式不变对有可能适用新征地政策的提前用地,要提前排查及早矫正,待新政策出台后,可按以下方面予以规范:一是在安置方式上采取统建优惠购房和货币安置住房两种方式,货币安置价格应与购买商品房价格基本一致,二是可采取在招拍挂的环节上设置条件,要求在其所拍得的土地上修建的房屋,提供一定比例的房源统筹用于征地拆迁安置。
严格“三统一”和“四落实”制度,“三统一”:一是统一修建主体。征地农转非安置房统一由地方征地办组织修建。二是统一安置房建设标准,要从造型、户型、景观、配套等多个方面超前规划,提升建设档次,安置房小区的建设标准不得低于普通商品房xx,三是统一安置房性质避免因产权性质差异造成稳定问题。
“四落实”:一是落实安置房选址;二是落实安置房建设资金;三是落实安置房开工、竣工和安置时间;四是落实安置房责任单位,拆迁完毕后安置房未落实选址、规划意见和建设资金的,不得进行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土地,不得发放划拨土地决定书。
加快已选址安置房进度控制安置房规模,一方面加快经济适用房、安置房、统建房的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并安置入住;另一方面,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集中修建的安置房小区规模不宜过大,以免大量被征地农转非人员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造成信访隐患,每个安置房小区总规模控制在x—x万话左右防止形成新的贫民窟,引发社会稳定问题。
规划建设适度超前,全力降低过渡户数,对规划的征地项目,要根据规划建设时序从“早建、多建、快建”出发提前做好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譬如xx市xx新区“两规”已获批准应当按照拆建匹配的原则先建后拆,至少也要边建边拆逐步减少过渡户口,若能达到先建后拆,可以促进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以节约大量过渡费将低征地成本。
加强组织领导,主重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要成立区县安置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地方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的统筹协调二是要明确规划、国土、征地办、园区、镇(街)等部门在安置房建设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将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后纳入目标考核;三是在安置房建设手续的办理中,各相关部门要特事特办,快事快办,全力推进安置房建设进度。
(四)坚持以人为本纟隹护群众根本利益
正如xx一个主要领导所说,“在拆迁工作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把握好、维护好被拆迁户的利益,让他们不仅利益不受损,而且还能享受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果、旧xx实现和谐拆迁的法宝就是以人为本;主重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大建设始终,按照快施工、快收尾、快决算、快移交的要求,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和复建点工程建设大幅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和大建设被拆迁居民的居住水平赢得群众普遍的拥护和支持;在大规模开展路桥、水环境治理等大建设工程的同时,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了一批水、电、气、热、公交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大大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动感口。
——道东街道华油社区创建和谐示范社区经验材料
自2013年年初以来,道东街道华油社区立足辖区实际,紧紧围绕争创“全国和谐建设示范社区”的目标,立足社区建设为民服务这个关键,重点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为抓手,以完善社区服务为核心,以健全组织机构为保证,狠抓“育民、乐民、为民、帮民、便民”工程,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初步构建了政治民主、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化振兴的新型社区,并于2014年10月31日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建设示范社区”光荣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成立组织机构,构建争创保障
道东街道党委高度重视社区建设,自2013年2月份社区完成服务大厅装修并正式投入使用后,道东街道党委会正式提出华油社区争创全国和谐建设示范社区的目标,并成立了以街道党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班子人员为成员的争创工作领导小组,选派3名副科级干部常驻华油社区指导创建工作。按照创建目标要求,制定了创建活动方案,确定了阶段性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并对创建的3个大项91小项的内容逐一进行梳理,分解任务,将创建内容分配到具体人员,限定工作完成时限,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人,做到有目标、有责任、有压力。同时街道党委实行周工作调度机制,华油社区实行日工作调度机制,具体梳理每项工作完成情况和安排布置下一步工作任务,为开展争创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完善软硬件建设,夯实创建基础
在争创工作中,我们在综合服务楼设立了市民学校、社区党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乒乓球室、棋牌室、书画室等服务活动场所,配置了健身器材等育活动器械。同时开通了社区网站,拍摄了社区宣传片,建立了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立了社区微博、一站式服务大厅、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规和章程,制定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共驻共建联席会议及居民会议议事制度等各项制度49项,共整理档案42盒,为开展争创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实行共驻共建,形成争创合力
在争创工作中,我们充分挖掘和发挥辖区各类资源,主动搭建社区建设的实践平台,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变成自觉行为,形成政府牵头、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强大社区建设合力,推动了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2013年,积极加强与华美物业的协调,就争创工作多次召开共驻共建协调会,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华美物业的协调下,建立完善了社区居民会议、民主评议、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协商议事、重大事项民主听证、在职党员报到、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接受社区居委会指导和监督、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进城务工人员参与社区管理、社区与驻区单位
照料、心理辅导、生活救助等特色服务。目前,社区通过爱心联系卡、为民服务袋、服务热线、社区网站、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向居民提供近40项公共服务;社区建有社区志愿队伍5支,500余人,占社区人口总数的10%,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二是发展特色文艺团队。成立了社区文体协会,创建并发展了社区健身队、腰鼓队、舞蹈队等11支文艺团队,共有1100余名群众参加,占社区居民总数的25%,开展的文艺汇演、趣味运动、朗诵演讲、书画展览、老年健身表演、群众健身等活动,居民参与率达80%以上。三是开展邻里文化活动。突出“邻里亲、邻里乐、邻里学、邻里颂”四大主题,组织开展了邻里公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20余次;开办文明道德课堂、社交礼仪讲座、邻里厨艺比赛和道德文艺演出活动10余次;评选“文明楼栋、和谐楼门、文明家庭、文明居民”等先进各10个。同时,在小区治安防范、人民调解、流动人口管理、小区环境整治等方面,我们都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为争创全国和谐建设示范社区赢得了广大居民的鼎力支持。
五、加大外部宣传,增强社区认知度
因华油社区起步晚,外界影响力小,对此,华油社区在做好各项创建工作的同时,还开展了全国减灾示范社区、省全民健身示范社区、沧州市生态宜居示范社区、沧州市廉政教育示范社区、沧州市民族和谐示范社区、沧州市绿色示范社区、新华
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前沿阵地,是居民群众共同的家园。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如何将社区党建与社会管理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道新课题。近年来,宜城市委科学把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的新形势,在全市大力推进以“服务、自治、共享”为主题的“社区家园”建设活动,切实以社区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发展。
一、背景和意义
当前,宜城市也处在跨越发展、弯道超越的重要关口,城市人口、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和城市基层组织正迅猛发展、深刻变革,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加突出、服务居民群众的任务更加艰巨,但全市不少社区还存在着组织不够优化、队伍素质偏低、服务设施薄弱、工作机制简单、经费保障难落实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社区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了社会管理的整体推进。社区建设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和党建工作的综合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宜城市委顺势而谋、乘势而动,提出了以“服务、自治、共享”为主题的“社区家园”建设活动,要求以加快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加快社区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关键,以扩大居民自治为动力,以推进联动互促共享为根本,以“三有一化”(即有人有钱有场所、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为重点,扎实推进社区“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社区党建和社会管理新格局,构筑富裕、民主、和谐、美满的“社区家园”,为促进宜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主要举措
(一)以加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为窗口,拓宽服务领域
近年来,宜城市委、市政府倾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将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规划统筹建设。通过因地制宜采取“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划转调剂一批”等办法,全市80%的社区工作用房面积达300平方米以上、居民活动场所达400平方米以上。按照推进“七个体系”建设的要求,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部达到“20个一”的标准,即:一个场所、一个标识、一套标牌、一面国旗、一个公开栏、一个文体活动场地、一个服务大厅、一个服务指南、一个服务电话、一个说事室、一个办公室、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远教站点、一个文化娱乐室、一个图书室、一个市民学校、一个档案室、一个爱心超市、一个卫生室、一个警务室,社区服务条件明显改善,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更多层面需求。
宜城市还把创新社区服务的领域和方式作为推进社区服务的根本来抓。一是扎实开展“阳光便民服务”。把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与市、街道办事处服务中心对接,将就业、救助、社保、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实行“一口受理、一站式办公”,向居民公开有关政策依据、办事流程、办结时限等。二是全面推行政务代理服务。各社区借鉴村的做法,由社区代办员代替居民到市、街道办理有关公告服务事项,方便群众。还通过社区干部轮流坐班、街道公务人员预约办理、志愿者上门服务等形式,切实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三是精心打造15分钟“生活圈”。集结部分社会力量在社区兴办日用消费品连锁店,给居民提供超市、家政、中介、维修、生产资料配送、保洁等便民利民服务;利用互联网、局域网、宣传栏、发布会等社区信息平台,为群众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生产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让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实现“日常需求不出社区”。四是大力开展公益性服务。积极培育社区社会中介组织、打造社区志愿者队伍,切实解决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低收入家庭、外出务工家庭等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通过各种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使居民在承担或接受自我服务、互助服务、志愿服务过程中,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强化社区意识,增强社区归属感、认同感。
(二)以开展“六个归区”活动为平台,推进民主自治
一、深入对话内涵, 提升“交流”品质
在对话过程中, 教师该如何发挥作用使对话内涵深入呢?通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和研究,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教师促进对话的深入。
1. 适度调控, 把握对话方向
科学课堂中对话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 需要教师因势利导, 机智地对待课堂的生成, 对学生的交流进行适当的引导, 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正确的方向。在科学探究的对话中, 我们常常会碰到学生双方观点相异, 争执不下时, 教师必须决断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如果可以把两边的观点各取其长合二为一的, 教师可以综合两者意见, 得出双方都能接受的结论;如果只有一方观点比较正确的, 教师要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让错误的一方接受;如果双方观点都不对, 教师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教师作为对话的“一方”, 必须有自己的观点。我们提倡“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不是说教师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完全顺从学生的观点, 有时也可以请学生再做一次实验, 甚至重新设计一个新实验试试。
2. 适当引领, 促使对话深入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趋于表面, 深入思考的主动性不够。心理学表明,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大致处于复合思维和前语言思维的层次上, 会出现语言思维障碍, 出现对话内容与实际操作迷路的问题。心理学还指出:在科学学习中, 不正确的、幼稚的语言和思维只能在感觉器官、思维和情感同时并用的基础上, 通过与师生、生生互动发展来完成。如果教师任凭学生回答哪里算哪里, 在研讨时单往结论看, 会使对话处于目标不明确的状态, 会极大地扼杀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造成学生猜测答案、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的现象。相反, 如果教师能把握学生的特点, 充分相信孩子们的潜在能力, 抓住学生的一个个思维点, 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 就能使研讨层层深入, 从表面深入到本质, 从具体概念向核心概念进一步靠近。
二、提高对话层级, 提升“交流”品质
老师的语言, 在对话中, 特别是在关键问题的引导上, 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师可以在与一个学生的对话中,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以用几句话甚至一句话, 引发全班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因此, 小学科学教师如果能灵活地运用好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 就能帮助学生建构并明晰相关概念。
1. 提炼“引导语”, 理清对话脉络
一个好的引导语, 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思考的问题, 扩大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建构科学概念;而一个失败的引导语, 往往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导致课堂上出现交流内容“不知扯到哪里去了”的现象。如三年级上册《研究纸》这一课, 我在展示课上听到A老师是这样上的:
师: (出示一张纸) 打印纸大家都认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纸。
师: (引导语) 如果给你一张白纸, 你估计你能发现它的多少个特征。
生: (开始有点呆愣, 然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 我估计我能发现5个。 (教师予以表扬, 并写在黑板上)
于是学生就开始纷纷举手发言:10个, 30个, 25个……
师: (引导语) 那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研究这张纸呢?
学生讨论了两分钟。
生:用放大镜看一看。
生:对着阳光看一看。
生:看一看它的边, 听一听它的声音。
……
再来看B老师是怎样上的:
师: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体之一, 纸有哪些作用? (学生说各种纸的作用)
师: (引导语) 今天我们不是来研究纸的作用, 而是着重来研究纸的特点。 (出示一张白纸) 给你这样一张白纸, 允许破坏, 你能利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 眼、耳、口、鼻、手, 来观察它的特点吗?怎么观察?
学生:用手摸一摸是不是光滑;用耳朵听一听, 纸摇动的时候发出的声音, 撕纸的声音;用鼻子闻闻气味;尝一尝纸的味道……
同样的课, 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A老师的课, 学生的思维完全没有被展开, A老师的第一句关键性语句“如果给你一张白纸, 你估计你能发现它的多少个特征”是没有难度、不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 学生完全可以瞎猜。第二句“那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研究这张纸呢”切口又太大, 可以用来作研究的方法太多了, 教师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反而找不到恰当的方法。该看什么?怎么看?要不要用到其他方法?科学概念无法建构, 更无法明晰。B老师的导入环节只有一句关键性语句, 前半句“今天我们不是来研究纸的作用, 而是着重来研究纸的特点”就解决了一般课堂中出现的“纸的作用与纸的特点”混为一谈的问题。后半句“给你这样一张白纸, 允许破坏, 你能利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眼、耳、口、鼻、手, 来观察它的特点吗?怎么观察”, 学生就非常明确教师要他们做什么, 通过什么方法做, 连观察的范围在无形中也给了学生启示。学生在这样的启示下, 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了, 马上联想到我们的感官可以做哪些事情, 今天可以把这些研究方法运用到研究纸上来, “纸”这一概念的内涵就得以明晰。
因此, 科学课上的引导性语句, 教师在备课前是要经过反复斟酌的。提问要有针对性, 切口相对要小一些, 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回答无从说起, 与教师的要求相差较远。少用一些“猜想一下, 它有哪些特点”“你打算怎样来观察”“怎样来做实验”这类定位太高的语言, 而应改用那些对于学生有确切指导作用的语言。
2. 充分挖掘“矛盾点”, 提高对话层级
追问是科学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弄懂弄通模糊点, 教师往往在一问之后再次提问, 穷追不舍, 直到学生正确理解为止。当然, 追问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模糊点, 进一步掌握理解问题的方法。但是什么时候该追问, 这是考验教师智慧的一个细节, 也是提升对话层级的关键。教师的适时追问, 能充分挖掘矛盾点, 提高对话的层级, 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同时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三、提升对话文本, 促进“交流”严谨
文本是重要的教育中介,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其具有的意义毋庸置疑。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再单纯是为了掌握知识, 而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 在知识环境中促进成长。文本也不应当只局限于教材或书本, 任何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文字形式的文本内容, 都是学生需要对话并且值得对话的。与严谨的文本对话, 也会促进学生表述和交流的严谨性。
1. 借助数据, 让交流有理有据
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还处于直观形象阶段, 必须有直观并富有冲击力的证据放在面前, 才能帮助学生交流研讨、思考, 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因此, 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汇总数据, 并借助直观的数据变化, 进行对话分析。学生通过设计实验, 反复测量得到结果, 如果不深入挖掘就非常可惜。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收集数据, 并从数据中找到规律?应引导学生有规律地改变条件, 以便从中发现规律。如教学《测量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时, 如果能引导学生在一幅折线图上把数据呈现出来, 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的变化趋势, 学生就能较直观地理解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直至接近环境温度为止这种变化规律。
2. 依托板书, 让交流形象明了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思维轨迹和活动有结构的体现, 它不仅展示了课堂中重要、精彩的内容, 方便了师生对本课的回顾小结, 而且能很好地展示一堂课的思路、知识点中的逻辑联系, 这对帮助学生通过交流建构科学概念很有帮助。讲究的板书实则是一幅富有理性的思维导图, 是一节课的思维流程, 是核心概念形成的流程图。
一师生交流不和谐的表现和原因
1缺乏“以生为本”的理念,师生交流呈现单向性和压制性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和管辖的对象,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用各种法则去规范要求学生,把学生一些不经意间的行为一概斥为“越轨”,甚至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教师讲的话学生听不进去,教师要求的事,学生不认真去做,师生交流不畅甚至中断。
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于教师缺乏“以生为本”的理念。我们强调“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是,现在的学生与我们那个时代有哪些差别、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欢迎怎样的教师,教师想过吗?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年龄差异、生长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由此产生认识和情感上的偏差。因此,教师只有建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心态去想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使学生产生温暖感、满足感,才能开启交流的闸门。
2消极对待学生,师生交流呈现对立性和不信任性
面对学生的解释或申诉,有的教师由于既成印象或标签原因不愿意听,以至产生对立情绪,互不理解,互不信任。于是,背后辱骂教师者有之,给教师起绰号者有之,与教师对着干的有之。
心理学告诉我们:决定你对人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不是这个人及其言行本身,而是你对这个人的认知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就是说,你怎么看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看待你。所以,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传递健康美好的信息,以此影响他们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并以积极的暗示引导学生敢说敢干。
3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师生交流呈现冷漠性和隔阂性
有些教师或由于工作忙或认为学生可以自我管理,很少走入学生中间,主动与学生谈心更少,因此不知道学生渴望什么、需要什么;学生由于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而不愿和教师交往,见到教师也不愿打招呼,甚至躲着走。
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角色,都相信训斥的力量。然而众多的实例告诉我们,无论道德说教还是知识性的解释都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学生怎样适应学校里的各种复杂要求如人际的拓展、价值观的形成等,必须依靠其自身的内在需求、同学的积极影响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只有在实际行动中尊重和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才能顺畅交流。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正比例函数一样,随着亲师性的增强,双方能爆发出强劲持续的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
二促成师生和谐交流的教师策略
1积极回应学生
在校园内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对你说“老师好”,有的老师假装没听见,有的尴尬地点点头,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是交流的机会。当遇到一些平时表现不活跃、表情不自然的学生时,我会主动和他打招呼“同学,你好!”,使他觉得教师在关注他;当有学生说“老师好”时,我会微笑回答“你好”,使学生觉得平等和受尊重;当进入宿舍,我会询问生活上的困难,了解个人的爱好、特长等,使身在异地的学子们感受到教师真切的关怀,愿意敞开话题。
人总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关爱。教师的一句回应,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和教师之间没有距离,有一种亲切、平等的感觉,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师生的心会贴得更近,情感会更深入,交流与沟通亦更深刻。
2平等对待学生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当仁不让于师”,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教师尊重、理解、关怀学生,学生便在心灵深处回应,师生间的平等人格关系才能建立,才能推动师生沟通的顺畅。
碰到学生问问题,我总是与他一起站着讨论或到她的座位处讲解,处理学生问题时,则与学生在办公室坐着谈话。教师自觉放下身段,师生“平起平坐”,促膝谈心,站在他成长的角度指出在思想、行为等方面的不足或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提出适合学生自身情况的建议,这种做法既考虑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又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师生的感情更加交融,交流更深入持久。
3暗示激励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学生不是没有优点,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心去发现,找到沟通话题,并及时表达欣赏之意,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
男生3000米长跑是块硬骨头。身为班干部的顾同学没有尝试过,担心跑不下来,作为班主任的我多次找他耐心交谈:“你体质不错,我相信只要坚持一定能跑下来。对你没有夺奖牌的要求,你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就不行呢?只当给自己一个锻炼和超越的机会。”在比赛时,顾同学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顺利跑完全程,并得了奖。看着奖状和比赛时的照片,顾同学激动地说:“连父母都不相信我能跑完3000米,还是老师和同学给了我机会,使自己超越了过去。”鼓励的语言、赞赏的口吻,帮助学生树立了成功的心理定势,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师生友谊将更为长久。
4倾听了解学生
虽然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但是现在的学生会遇到许多新的困惑或问题需要教师帮助指点。如果单凭表面的举止是无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表达意见,做一位专心的听众,使学生认为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事愿意来找你商量,这必将促进师生的和谐沟通。
一位学生干部遇到了工作中的困惑:同学对他的想法有时有保留意见,甚至认为他有些独断。我首先请他坐下静静地听他诉说,然后对他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接着与他一起从多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引导找出良好的工作方式和改善问题的对策,使他解除了思想包袱、心情恢复了平静。专心倾听学生诉说,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能减少解决问题的时间,利于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进而建立成功的师生关系。
5爱心引导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出的方向迈进。只有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恋仰慕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我班有位脑瘫学生,终年坐在轮椅上,但是热爱学习。于是我身先垂范,经常弯下腰与他交谈或推着轮椅上的他去晒太阳,从笔谈到口谈,对他含糊不清的语言能听懂一大半,同学们也从教师的示范中理解了爱的内涵。接着教师将他以前努力学习和获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使大家对他产生了敬畏之情。同时,组织召开了主题班会,号召学习他“身残志坚”的精神,同学们自发结成了学习、生活的帮助小组,推着轮椅到操场、背着上六楼机房,五年的学习生涯,爱心接力从未间断。每年的春节和教师节,我总会收到他的新春祝福和问候。
6微笑感染学生
在人际关系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常带三分笑,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
教育需要微笑。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不再严厉呵斥,而是在了解具体情况和摸清该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微笑着循循善诱:既给他保留了面子,也使他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自我认识,产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想法。当今的高职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对教师严厉的硬性说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友善的气氛、平常的谈话会更有效。
课堂需要微笑。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胆子较小,他们愿意当旁观与聆听者,而不愿意当表演者,他们把掌声给了别人,失去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我事先策划、微笑引导——使学生突破第一次,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对自身有了较客观的评价,同时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集体对他们的关心和友爱,从心理上感到满足,为进一步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沟通之上。教师只有“以生为本”,尊重、理解、热爱学生——用你的关心态度、人格魅力和教学实力吸引学生,才能实现沟通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
参 考 文 献
[1]海姆·G·吉诺特.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冯阳,周呈奇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2]叶玲.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3).
[3]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M].上海:开明出版社,2000.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推荐阅读:
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09-07
和谐社区11-30
推进和谐社区06-07
构建安全和谐新社区11-29
和谐社区创新管理思路07-11
和谐社区美丽青岛作文11-29
“和谐社区评选活动”策划方案05-24
实施五大工程 建设和谐社区11-04
创文明社区建和谐家园10-05
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平安和谐发展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