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人生智慧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佛教的人生智慧(精选4篇)

佛教的人生智慧 篇1

《心经》介绍

《心经》,具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它和《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

《心经》在佛教中属于般若系经典。按天台宗对《般若经》的判摄,称为通教。所谓通者:具有通前与通后的意义。“通前”是说它与阿含教的关系,阿含经典对存在现象的透视:指出了苦、无常、无我;当然也讲到空,但不是很深刻,唯有到了般若经教,在阿含的基础上才把空的教义推向极致。“通后”是指《般若》与《华严》、《涅槃》、《维摩》等经的关系,般若经教所揭示的缘起性空,是大乘一切经教建立的理论基石。如实的把握般若中观正见,对于学习经教,指导修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经》与其他经典不同,一般经典都具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三部分;而《心经》唯有正宗分,于是人们便怀疑《心经》的独立性。当代佛学界学术权威印顺法师在《般若经讲记》中就作了说明:印老以为奘公所译《心经》,是从六百卷《大般若经》中单独录出的。在《大般若经》中有《学观品》,此品中有与《心经》完全相同的文句,是佛陀直接向舍利弗说的。《心经》是《大般若经》中最精要部分的内容,古德为易于受持,特摘出流通。

《心经》在中国有众多译本。方广昌先生编的《般若心经译注集成》中就收集了十八种,现在教界流传的是玄奘译本。至于本经注疏自古以来有百来家,可见此经传诵之盛。

【人生的大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本经经题的全称。在佛教的典籍中,一部经典的题目,有时往往正是这部经典画龙点睛的内容所在。因此,在学习经典时,首先一定要注意到这部经典题目的内涵。

先释般若,般若是梵语的音译。佛教经论的翻译有音译和义译的两种方式,音译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的。就如般若一词,在汉语中没有相应内容的概念,所以采用音译。这就是玄奘三藏在译经过程,制定有“五不翻”的规则,其中说到般若以尊重故不翻。

般若是梵语的音译,我们显然无法从字面上依文解义。那般若是什么呢?古德为了人们理解的方便,有时也译般若为智慧,但它又不同于世间的智慧,世间的智慧是有限的,是夹杂着烦恼的,是有缺陷的,它不足以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而般若智慧则不然,它是无限的,是清净的`,是圆满的,它能通达宇宙人生真相,彻底的解脱人生烦恼。

般若对于我们生命的改善有着至关的重要性,没有般若,人就会产生两种困扰:

一、认识上的迷惑:

人活在世上,总是在充满著迷惑的状态下生活著:既不了解自己,也不能真正地认识世界。试问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这个问题看来很简单,有人可能会不加思索的回答,“我”就是我。其实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你以为“我”是我,请问你究竟以身体为“我”,抑或是以思维为“我”呢?倘以身体为“我”,身体乃四大假合,四大解散,“我”在何处;如以思维为“我”,思维乃建立在经验及概念上得以延续,并无独立可言。足见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所以在西方哲学中的最高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也是人生的一大迷惑。记得有位西方哲学家曾经对人生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人生有如过一座桥,这座桥的桥头、桥尾、桥下都充满著云雾,人从一团云雾走向另一团云雾。是啊!以佛家的智慧来观看人生,我们从娘胎中生下来,仅仅是一期生命的开端,当一期生命完了,也并不是意味著生命的彻底结束,生命还会生生不已地延续下去,现世的人生只不过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段。因此,一个稍有思想的人,他不应该仅仅着眼于现在的生存,还应该关心“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这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命运。命运是什么?人生是否存在命运?假如有命运这么一回事,那命运是由什么力量决定的?对于这些问题,人们的看法往往也不一样:有人不相信人生存在命运,以为生命的发展没有任何既定的规律;有人相信人生存在命运,以为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在支配著我们的生活;有人以为支配命运的力量是来自于生命自身。有人相信命运不可改变;有人相信命运可以改变。然而,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因果报应也是世人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你说没有嘛?似乎世间万事万物各有因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说有因果吗?可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现象无法解释。比如有人作恶多端,生活却过得逍遥自在;有人行善积德,日子过得穷困潦倒。因而唯物论者倡导一生论,不相信因果报应;而各种宗教都谈因果报应。因果果有报应乎?

人为什么活着?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在我讲座中,这也是经常有人提出的问题。生存在世界上,有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活著,他们只知沿着前人约定俗成的习惯去生活:上学、找工作、成家、生儿育女、升官发财、享受欲乐,乃至一命呜呼。人类一代又一代的重复着相同的生活方式。说到人为什么活着,其实大多数人都对此很茫然,谈不上为什么。不过,我们假如要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当然还是应当关心:人为什么活着。

二、执着欲望带来的痛苦:

佛经称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是欲界,欲界的最大特点就在一个“欲”字上,可以这么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生活在强烈的欲望中。欲是什么?欲是生命内在的希求。有从生理上发出的,也有心理上发出的。因此,欲望有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这两个方面。欲望非常复杂,其表现的形式千差万别,在佛经中简单地归纳为五种,称曰五欲。即色欲,眼睛希望看到漂亮的颜色;声欲,耳朵希望听到动听悦耳的音声;香欲,鼻子希望闻到香味;味欲,舌头希望尝到可口的美味;触欲,身体希望接触到舒适的环境。五欲在佛经中有时另有所指:

(1)财欲,是对财富的希求。

(2)色欲,是对男女间欲望的希求。

(3)名欲,是对名誉地位的希求。

(4)食欲,是对饮食的希求。

(5)睡欲,是对睡眠的希求。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 篇2

据说大多数人会选择救多一些的人,换句话说,牺牲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小孩。但是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那一名选择停用铁轨的小孩显然是做出正确决定,脱离了他的朋友而选择了安全的地方,而他的朋友们则是无知的选择在不该玩耍的地方玩。为什么做出正确抉择的人,要为了大多数人的无知而牺牲呢?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 老人与孩子的故事

过去,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子里居住着一群人,这些人相互扶持过着艰难的生活,后来听说日本人要来了,为了活活命,他们决定逃到一个很远的村庄。

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们也不知道那么远的路,等待每一个人的是什么,他们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够坚持到目的地。但是他们知道,必须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艰难地上路了。

走啊走啊,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又累又饿,他们都没有多少力气了。很多人支撑不了已经慢慢地倒下了,还有一些人趁着自己还没倒下,就悄悄地离开了,因为他不忍心让大家看到自己死去的样子,而拖累大家。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队伍中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只剩下20多人了。这时候有一个老人,因为又累又饿,加上年纪太大,他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对其他的人说,我实在是走不动了,你们走吧,不要管我,如果管我,恐怕我们谁都活不了。大伙都舍不得丢下老人不管,可是大家明白,现在每一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如果再抬着一个人的话,所有的人都会死在路上。

最后大家只好留下老人,当大家正要走的时候,一个妇女把怀里的孩子递给老人,说:“这个孩子由你来带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跟大家走了。

到第五天傍晚的时候,大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整个队伍都欢呼起来,但只有那位母亲一个人跑到村口,朝来时的路上张望。

第六天中午的时候,那位母亲终于看到老人抱着孩子一步步地捱了过来。

学员分享:“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这一份沉重的责任使老人坚持下来。责任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坚强而勇敢,当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候,有的人突然不知道了什么叫害怕,因为他知道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他身上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佛教人生禅语 篇3

2. 佛与众生,唯止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

3. 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

4. 深潭月影,任意撮摩。清谈对面,非佛而谁。

5. 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6. 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无所念,一切处无心。

7. 职业易生比较心,事业易生功利心,而志业是启发人本具的爱心.良知,使人无所求的付出。

8.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吉祥经》释:布施是美德,帮助亲友,行为无污点,才是最大的吉祥。)

9.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10. 真正的平静不是你静坐可以几个小时不起,而是用一颗平和的心态看人间万象,听花开的声音。

11. .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里面,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12. 问大珠禅师:多么大算大?答:无边际。又问:多么小算小,答:看不见。问:大无边际,小至不见,究竟何处是?禅师反问:何处不是呢?

13. 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14. 执役僧有时把死鸡丢给野狗,没想野狗吃馋了来偷鸡,被防黄鼠狼的夹子夹断了腿,禅师: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念动灾星到。

人生四季精彩佛教禅语 篇4

2.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3. 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王国维《虞美人》

4. 当你心中有美时,从你眼中看到的世界将会不同。

5. 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

6. 漫漫长路无声无息,或许我们一生也在追寻,那又怎样,打破的宁静换回一生的威名,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千山暮雪天涯远,万古流长的亘古情怀,学智者接纳红尘纷扰,却置身事外,博得一份淡然。尽避曲终影自单,冷月残照孤星夜,沧海连天堑,南辕北辙的沦陷,不自觉反省饼往。

7. 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

8. 尸弃佛偈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9. 不经历几个天才和人渣,怎么当孩子他妈。不经历几次挫折和漏洞,怎么当女神老公。不经过几场期盼和等待,怎么当别人太太。一切的折磨,都是为了成佛。——刘同

10.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11.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12.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3.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14.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5.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6.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17.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上一篇: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下一篇:倡议书练习题及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