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长高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了解自己身高的变化。
2、能用响亮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长高的快乐。
3、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活动准备:
搜集幼儿出生时的身高、记录幼儿现在身高的小卡片、各种用品(a3大小的纸、较大型的积木、树枝、小棒、牙膏盒、瓶子、绳子……)皮尺、调查表(师生共同完成)、墙面上用颜色较深的绳子拉出一条离地面50厘米的长线条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自己现在的身高和出生时的身高。
1、师:前段时间我们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有多高?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身高。
3、师:你们都想来介绍,那可以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身高,然后把记录身高的小卡片贴在自己的名字旁边。
4、师幼一起观看身高记录表。
5、找一找班级里谁最高?你是怎么知道的?(提升一些比较高矮及高矮排序的方法)
6、师:这是你们现在的身高,(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可是你们知道自己刚出生时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二、比一比:分别选择幼儿熟悉的物品、自己和出生时的高度相比,体验自己在长高。
1、(出示皮尺)展示幼儿出生时的高度。
2、请幼儿选一样物品,和50cm比一比,是高还是矮?
3、交流幼儿比较的结果。
4、幼儿和出生时高度进行比较。
5、交流结果。
(1)你是怎么比的?
(2)50cm到你身体哪里? 6、小结:多吃饭、喝水,还要有充足的睡眠,多做运动,都能让我们长高。
三、想一想
1、你们还想长高吗?想长得像谁一样高?长那么高有什么用?
2、小结:只要我们注意营养,多运动,我们每个幼儿都可能长得比我们的爸爸妈妈还要高。我们长高了,我们也长大了,多好啊!
教学反思:
在开始小组合作动手的时候,经常闹矛盾,所以在让学生小组合作时,要特别关注,正确的去进行引导,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事情,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堂课总的来说还是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榆中县骆驼巷学校:张林
课题: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2.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教学设想:
1.在测量开始前,引导学生先复习长度单位并熟悉自己将要使用的测量工具,以便突出重点。
2.让学生在测量物体前,先估计物体的长度,这样可以突破难点。
一、学前导学
前置作业
估一估自己的身高。要想知道自己准确的身高要用的什么工具?准备好测量工具,试着量一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1.复习。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大约有多长呢? 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
2.同学们表现的越来越好了,你们在一天天长大长高,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身高呢?
(二)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
1.提出小组测量活动要求:
(1)测量内容:身高、臂展、跨一步的长度、教室门的宽度、窗户的宽度。每组进行完一项活动后相互交换测量内容。(2)活动结束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2.在测量活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活动中进行巡视、辅导。4.汇报测量结果。
6.通过观察身高统计表,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三、课后活动
下课后可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测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
师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伸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活动
1、测量身高。
师:
1、“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
2、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
3、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认识统计表。
生:分小组合作,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一边测量一边记录。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如何做的?
生: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交流心得,形成共识。
2、测量活动。
师: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
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周围的实际情况实地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生谈收获。
四、随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棵大树高12()。一本书厚4()姚明身高227()。一支粉笔长9()
2、判断对错
学校跑道长是200厘米。()小明一步的长度有3米。()课堂检测B 现在有一把20厘米长的直尺,请你想一想,如何测量出黑板的长度?你有几种办法?
五、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1、2、3、4题 附答案: 课堂检测A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棵大树高12(米)。一本书厚4(厘米)姚明身高227(厘米)。一支粉笔长9(厘米)
2、判断对错
学校跑道长是200厘米。(×)小明一步的长度有3米。(×)课堂检测B 现在有一把20厘米长的直尺,请你想一想,如何测量出黑板的长度?你有几种办法? 方法一:一尺接一尺量
1我会填。
17厘米-9厘米=厘米
37厘米+8厘米=()厘米
62米-24米=()米14米+27米=()米
55厘米+()厘米=1米31米-()米=13米
2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文文走一步的距离是75米。()
(2)一条线段长21厘米。()
(3)明明伸开的.手臂长一米。()
(4)小云的身高是123厘米。()
3在()里填上“﹤”“﹥”或“﹦”。
30米()31厘米90厘米()1米
14米+27米()50米64厘米+36厘米()1米
18米-16米()38厘米+27厘米
4解决问题。
小华小红小文
小红、小文的身高各是多少厘米?
小文比小华高多少厘米?
游戏目标:
1、感知音区的高和低,并用动作表现。
2、能按节拍模仿高人、矮人走路的姿态。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游戏准备:
1、高人与矮人的图片(附教学挂图)。
2、音乐录音磁带。
游戏过程:
1.想象高人与矮人的姿态:
(1)出示高人与矮人的图片,请幼儿观察讨论。
“矮人是怎样走路的?高人又是怎样走路的呢?”
(2)幼儿用动作表现高人和矮人的走路。
(3)幼儿相互观察、交流。
“谁扮的高人最高?谁扮的矮人最矮?为什么?”(他把手举高了;他踮起脚尖;他蹲着走;他弯下了腰;等等。)
2.听辨高音区和低音区:
(1)老师分别按高音区和低音区弹奏乐曲,引导幼儿听辨。
“你们听,这是谁在走(弹奏低音区)?再听听,现在是谁在走(弹奏高音区)?”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音区变化相应得动作。
“现在我们都来和音乐里的高人和矮人交朋友吧!听到高人出来了,就站起来和他握手;听到矮人出来了,就蹲下来和矮人握手。”
3.听音区变化改变走路的姿态:
(1)老师在中音区弹奏乐曲,幼儿按四分音符的均匀节奏一拍一拍的走步。
(2)老师完整弹奏乐曲三遍,要求幼儿用“小朋友走”(中音区)、“高人走”(高音区)、“矮人走”,(低音区)的动作分别对不同音区作出反应。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长高了】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多吃蔬菜》07-05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育教案例子02-05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健康教案:午餐时间10-09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运动》及教学反思09-14
幼儿园中班健康优秀教案《不怕感冒》11-23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摘果子》及教学反思09-26
幼儿园中班健康课教案《丰收乐》及教学反思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