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小时代》的电影观后感(精选11篇)
说电影糟糕的人,一个重要的理由是说它的批判性不足,甚至于上升到价值观落后的层面。说电影成功的人,以郭敬明的粉丝为代表,认为电影迎合了他们的口味,而且票房上非常成功。
其实两种观点不见得是针锋相对的。如果承认文化应该是多元的,那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也应该是多元的。可以说《小时代》批判性不足,但它最起码没有赤裸裸地说教。一部电影肯定会折射某种价值观,但不能反过来以某种价值观来轻易评判一部电影,除非它超出了底线。在这个精神迷茫而又难于整合的时代,《小时代》是现实的某种折射,很难用对与错来评判。
同样的,《小时代》票房的成功也并不能说明这部电影有多好。相反,作为类型片,作为粉丝电影,它有太多不到位,或者说应该学习借鉴同类电影的地方。这部电影与好莱坞同类电影差距很大,更重要的是,连一些基本的成功套路都没有遵循。
接下来就《小时代》来详细地说一说“批判”,以及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是一个文艺批评术语,最初指作品批评现实,但不会指出应该怎样改变现实。按照这个标准,好像很多文艺作品都可以带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帽子。
但如果真的这样,“批判”可就太轻松了。批判现实主义最初是从文学理论来的,那我也借文学理论来说。
自由主义文学,可分为反乌托邦、批判现实主义两种类型。反乌托邦文学排斥整体之主义的宏观建构,认为这样会使人最终失去自由。批判现实主义则是直接批判不自由的现实,而且涉及对造成不自由的体制的解剖。反乌托邦文艺作品是呈现问题,批判现实主义文艺作品则是直指造成问题的深层原因。
内地绝大多数作品,可以说只到了反乌托邦的层面。比如批评《小时代》的周黎明,同时说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好,因为有批判性。殊不知,从王朔早期的小说,到给冯小刚的电影编剧,以至于电影的呈现,都是反乌托邦文艺作品的代表,离所谓的批判,真还差了几步。
次年暑假,在广播上偶然听到一首歌,慵懒的午后,一个完全陌生的声音传入耳朵:“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唱这首歌的,是早两年“哼哼哈嘿”的歌手周杰伦。
十年前我们追的男孩,前者开始写而优则导,后者开始唱而优则演。
一、郭韩的十年之变
急速成长的这十年里,曾决然地对商业化的郭敬明充满鄙夷,也曾在专辑《我很忙》过后质疑周杰伦的江郎才尽。启蒙我用华丽词句写作的郭敬明曾是年少时的偶像,但现在的我肯定不会在众人面前承认是他的粉丝。与之相反,早已过了追星年纪的我却仍旧会像个小粉丝一样去买周杰伦的新专辑,去看他的演唱会,去影院支持他的电影作品。
所以,允许我先为渐行渐远的“偶像”郭敬明说几句话。
不够宽容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郭敬明,需要表现出足够强硬的姿态,借用炫富献媚的手段成就自我,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唯有那么做,才能在巨人堆里立足生存。相对于拥有“文二代”背景的韩寒,我更欣赏他的一腔孤勇,所谓时势造就英雄,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备受争议的商业化在本质上并没有那么不堪,任何一个公司的创造者,都需要对旗下的员工负责,特别是文化产业。他的手下都是相轻的文人,感性而又情绪多变,如果自己不足够强势,根本抵抗不了市场经济的层层浪涛。
所以换个角度想,偶像韩寒更多地只是成就了他自己,而郭敬明不仅用他的勤奋成就了自己,还成就了现在活跃在青春文学这一块的团队。
两人的分界线在于一个随性自由,一个踏实奋进;两人的交合点在于对责任的自我定义,一个延续着传统文人针贬时事的道义,一个顺应着时代潮流自我包装成娱乐大佬。
二、再说回周杰伦和郭敬明
周杰伦开启了音乐的新时代,以才华为利剑,谦卑为盾牌,从早期刻意扮“酷”到现今愿意去表达“爱”,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歌迷粉丝,他都不吝谢词。郭敬明开启了文学的新时代,用满身扎人的刺自卫软壳的躯体,从出道时的自卑矫情转变为如今的强势犀利,他谁都不爱,只爱自己。
比周杰伦唱得好的歌手大有人在,比郭敬明写得好的作家同样数不胜数,但他们却能在各自的领域以胜利者的姿态屹立十几年。由此可见上帝是公平的,今天红得发紫的这两个人,混娱乐圈的不高大帅气,混文学圈的被批抄袭起家。而背后,一个曾很长时间睡在公司的地板,另一个也曾迷失在上海的高楼和人群之中。
没有太多交集的两个人,几乎又是在同时“交手”。郭敬明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小时代》,票房一路高歌;面临转型期的周杰伦也将自己的第二部电影《天台爱情》成功送上。
心底而言,我并不希望执笔书写文艺的小四,变成现如今居高临下的世俗商人,更希望他能像最初时,满心想的、憧憬的,都是如发生在浪漫天台的爱情故事的唯美诗人。另一边,我知道周超人还将在他的小时代里继续飞行,只要他不嫌弃,我会尾随到他60岁演唱会那天,带上如我现在这个年纪的我的孩子,告诉他:“老爸跟这个人跟了整整三十多年,现在他老了,我也老了!”
郭敬明的处女作电影《小时代》用它的超高票房和巨大争议,为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划下了一个火热的终结符。虽然很多人看后纷纷议论:看不懂这部电影到底拍的是谁的“时代”?但毫无争议的是,这部电影一定是郭敬明自己的时代……小时代1.0 小镇平凡少年脑子 是他不自卑的唯一理由 当我向同事炫耀,要去参加《小时代》发布会见郭敬明时,他回敬我的是:“你这种身材(身高160cm,体重3位数),在小四面前就是个庞然大物!”当小四出现在我眼前那刻,我深深感觉同事的用词有不及无过之。那感觉怎么形容?就是相亲时碰到瘦弱的男生,我习惯用“一根皮带绕腰一圈半”来形容,那小四绕3圈应该没问题……当然,更多人喜欢戏弄他的“海拔”。比如,发布会后,网络媒体这样描绘他和杨幂的合影——“郭敬明仰视杨幂”“两人身高似差一头”;一家影院在《小时代》上映前做了个广告板,写着:如果身高低于郭敬明的1.50米,可半价看片;有人更损,爆料郭敬明其实,是1.47米……这样的身高会不会成为他童年时期的噩梦?郭敬明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小时候身体弱,个子小,有点自卑。”而他四川自贡小镇的出身,和在化学工艺厂当技术员的父亲、在银行做普通职员的母亲,显然不能弥补他身高的缺陷。那么,少年时期的郭敬明是如何度过的?自卑、孤僻、受人欺负?答案恰恰相反。“我从小学到初三,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名。因为成绩太好,我一直是学校的宠儿、老师的宠儿,大家都围着我,所以就没那么自卑了,反而是享受这种荣耀感。”显然,脑子好成了郭敬明唯一但足够分量的扬眉吐气的理由。他的写作天分也早在他少年时期就展现了出来。他从小喜欢读书,足够大的阅读量让他的文字功底不断增长,成了班上作文写得又快又好的那个,这自然倍受老师鼓舞。老师越表扬,他对写作的兴趣越浓厚。这种良性循环下,小学二年级时,郭敬明就尝试着投稿。1995年,升入初中的郭敬明开始广泛阅读名家的小说和散文,包括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1997年初中二年级时,他在全国公开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处女诗作《孤独》,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10元稿费和样刊。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让他的创作激情陡增。从此,他除了自由写文章外,还参加了一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值得炫耀的是,写作上的分心并没有影响他保持年级第一的好成绩。之后,郭敬明开始在文学网站“榕树下”以 “第四维”为网名发表文学作品,这也是日后大家称呼他“小四”的由头。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和他一样的文学爱好者。一次在书店买书时,郭敬明翻到了一本“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精选集,便决定参加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他一连写了十几篇稿子,陆续寄给主办方。一个月后,郭敬明收到了该杂志社邀请他去上海参加决赛的通知。2001年,郭敬明奔赴上海,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2年,郭敬明再接再厉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一文获得一等奖。连续拿了两个新概念一等奖后,郭敬明名声鹊起。同年,他的第一部个人散文集、短篇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开始在市场上发行。随后, 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10年间,文笔忧伤、风光无限的郭敬明,不知影响了多少年轻人……小时代 2.0 都市畅销作家 努力 是他证明自己的不变筹码从最畅销的小说作者,到福布斯名人榜最小的进榜者;从新生代作家,到成立自己的图书策划工作室;从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涉嫌抄袭的官司败诉,被判赔偿21万元,到至今仍拒绝道歉……这10年来,每走一步,郭敬明都像最当红的影视明星那样,引来无数关注和话题。但他似乎很少受到外界的影响,即使面对争议也鲜有回应,不管别人说他抄袭也好,说他不过是“披着作家的外衣”也罢,郭敬明始终强调,自己热爱写作,也拥有写作天赋。他默默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牢牢地抓着每一个机遇,迸发出着更大的人生能量。骂战也丝毫没有动摇他对自己的认知,他曾表示:“我对待批评的声音,已经很理智了,争议面前,我自己会有选择地看待,因为你很明白你想走哪一条路,你很明白哪些声音是对你有用的,哪些声音是完全没道理的。人家讲的真正有道理的,你听进去、改掉,我觉得就可以了。”这一切争议唯一起作用的是,让曾经的脆弱少年逐渐变得强大——脑子足够聪明,说话足够有条理,举手投足间越来越流淌出强大的自信,这几乎是所有跟郭敬明打过交道的记者对他的一致评价。如今的郭敬明在媒体面前,已完全不会因为他的身高而自卑。对于那家拿他身高做卖点的影院,他的态度是:“我知道做那个方案的是该影院的一名实习生,可能就是好心办了坏事吧。我自己无所谓,我习惯了被调侃,这真没什么大不了。”有时,他甚至会聪明地利用这点当做新闻话题。比如,5月22日的发布会上,《小时代》的女演员集体穿高跟鞋出场,让郭敬明成为全场最低点。群访时,记者问杨幂、郭采洁,穿这么高的鞋子有没想过导演(郭敬明)的感受?还没等杨幂她们说话,郭敬明就抢过话茬儿,开始笑着讲故事:“她们从来不会考虑这一点。上次录节目,郭采洁穿了超高跟的鞋去,我问她:‘今天是要坐着录节目吗?’她毫不在意地回答我:‘没关系哦,待会我们站着,导演你可以站在梯子上一起接受采访好了。’”故事说完,全场一片欢乐。郭敬明绝非那种大大咧咧,对什么都不所谓、什么都能拿来开玩笑的性格,相反,他敏感,尤其在乎自己的形象,每次出来必会化妆。但他能拿身高开玩笑,这从某种层面说明,他已经拥有了连软肋都不会被人击垮的强大。然而,一个人不会随随便便成功,郭敬明成功背后的努力也曾获得了不少人的钦佩。他曾说:“人们看到的都是我成功的地方、运气很好的地方,看到我的销量,而我背后的努力别人是看不到的。创作《小时代》这些年,我没有恋爱,没有旅行,生活是工作,工作也是工作。以前我的一位长辈跟我说,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有他成功的道理,不可能是凭运气,不可能莫名其妙就成功了,一定是做了别人没有做的事情。” 郭敬明说,任何时候,他都没有办法懈怠下来,如果谁偷懒,他会看不下去,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这个处在风口浪尖的国内最畅销的“80后”作家成功了。10年一晃而过,郭敬明也早已不是曾经的那个青春文学作者,而是转型成了集作家、编剧、导演、出版商于一体的身价数亿的商人……小时代 3.0 争议新晋导演奢华 是他个人生活的真实再现今年6月27日,郭敬明将自己的小说《小时代》搬上了大荧幕, 随后引发的网络骂战再一次让这个年轻人处在了华人世界的风口浪尖。争论之一就是在那些公知眼中,郭敬明以及他的作品倡导着的奢华物欲的价值观——电影《小时代》里,奢侈品牌密布每一个场景角落,穿在了一个个俊男美女的身上,令人眼花缭乱。宫洺对喝水杯子的在意,顾里对穿着细节的考究……容貌、名牌、欲望,年轻人心底最在意的东西在这里交织、撕扯,青春的情感也迷失其中。书中铅字所描绘的物质世界,真的被郭敬明在大银幕实现了。6月26晚的首映发布会上,主持人问还在上大学的男主演柯震东:“你的大学生活和电影里一样吗?”他摇摇头说:“不一样不一样,电影里太奢华了,我的大学生活很朴素的,每天背个双肩包去上课。”就连杨幂、郭采洁这种在演艺圈混了好些年的“老江湖”,也连连感慨,从未见过如此奢华的片场。事实上,这些都是郭敬明本人生活的写照——在他位于上海市中心上亿元的宅邸里,从KENZO的玻璃茶几,再到男助理那露出Calvin Klein边边的内裤,出现在他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物件都透着做工的精良和品牌的价值。这一切让不少观影的成年人感叹:这是郭敬明和他的时代,我们看不懂。小时候的郭敬明,家庭条件在当地算是中等,虽然优异的学习成绩给他带了别样的自信,可是,这一切自信在他来到上海后戛然而止。在上海,他看到了美好和动人,也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在富有的同学面前,再跟整个上海的大环境一比,他觉得自己成了一个穷人,自卑感油然而生。他说过:“大学的时候我尝到什么叫穷,所以我一定要享受更好的生活。而且我真的不介意标签,我就是很物质。”有人说,这些经历或许是促使如今的郭敬明价值观的改变的原因,导致如今的他,无论走到哪都西装革履,妆容精致,身前身后围着一群男助理。他所看得到的世界,都在围绕他而转动。而且,他也把他喜欢的物质世界写进了小说里,也拍进了电影里。采访中,郭敬明承认自己很虚荣很浮夸,但他也很直白地表示,每个人都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自由,只要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为什么不能花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我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花在了衣服和包包上,为什么就成了挨骂的人呢?比起那些为了炫富而炫富的富二代,比起郭美美,比起很多贪官污吏,难道我不更诚实吗?”面对记者,郭敬明如此总结自己的价值观。本刊记者 黄思维 陈业雷图片提供 《小时代》剧组
nlc202309031636
2) 没有物质的感情就像一盘散沙,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3) 你给我一滴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所有的海洋。
4) 如果等待可以换来奇迹,那么我愿意一直等下去,是一年,抑或是一生。
5) 你之所以说着钱不重要,那是因为你从来没有过过没有钱的日子,如果今天我只是个领着援助金的学生,你顾源还会爱我吗?
6) 正所谓人上有妖,妖上有怪,怪上还有精。
7) 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地努力着。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它们变成无边黑暗里的小小星辰。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8) 破坏关系的最好方法就是听信谣言。
9) 如果今天我只是个只领补助金的学生,你顾源会爱我吗?
10) 它们像温柔的风一样抚摸过去,又如巨大的铁锤重重砸下。
11) 表情如同一个高级妓女告诉我她不卖!
12) 他漆黑的头发遮住了年轻偶像的面容,也遮住了他对这个世界巨大的失望。
13) 青春不留白,闺蜜永如前。
14) 你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就改变了方向,你被失望拖进了深渊,被疾病拉进坟墓,你被挫折践踏的体无完肤,在这之前,在这世界末日天翻地覆之前,让我陪在你的身边。
15) 当我沉睡在被窝里的时候,当我为爱情心花怒放的时候,当我无聊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局肥皂剧的时候,他们喝光了新的一杯咖啡,揉揉眼睛,继续新的事情。他们握着手机在沙发上稍微闭眼休息一个小时。
16) 圣诞节期间的上海,好像整座城市都是洒了金粉一样。
17) 我相信,如果我们的朋友里,还有人能完成这样一个类似深入虎穴再在老虎脸上踩上两脚的任务话,那么一定只能是南湘。唐宛如也不行,唐宛如会直接把老虎踩死。
18) 你们都给我听着!我先把丑话说在前头,我顾里从小到大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别人把生日蛋糕往我脸上抹。你们听听,你们想想,这是多么恶俗的行为!别以为这是什么fashion的事情,所以,无论是谁,无论是谁我都会用这把刀把他的血放满这个游泳池!
19) 有人想要得到,就有人会失去。就算我不拿,别人也会拿。
上海大学中文系毕业,是文科中的佼佼者。现担任《M.E》杂志执行主编宫洺的私人助理。喜欢文字,重视友情,性格温和,没有主见,有时候有点孩子气,一直以来觉得自己是一个小人物,很佩服好友顾里和同事kitty。从高中时与简溪恋爱,后来因简溪的出轨与其分手,与周崇光(陆烧)相恋。
顾里 演员 郭采洁 配音 郭采洁
林萧的好友,一位会计系的美女,另外一个专业是国际金融学,在四年里面修完了双学士,有着A++的不败成绩,目标是做注册会计师。集中了天下所有女人的理智、冷静、残酷于一身的女人,语言刻薄,追求奢侈。在小时代4中后来患上子宫癌,为了不连累顾源,与席城发生关系。
周崇光;陆烧 演员 陈学冬 配音 陈学冬
爱打游戏和写书,喜欢林萧,是宫洺的弟弟(宫洺后母与她前夫的儿子),在家里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只有哥哥宫洺一直对他很好。有胃癌,认识林萧时已发展至晚期。小时代4整容后的陆烧与林萧在一起。
南湘 演员 郭碧婷 配音 郭碧婷
曾经获得很多美术方面的大奖。美貌属于天生丽质型的自然美,不施脂粉也完美无瑕,美得像一个谜一样。相貌是林萧、顾里、唐宛如等女性中最出众的。在小时代4中成为宫洺的助理,到北京发展。与席城分分合合。
唐宛如 演员 谢依霖 配音 谢依霖
是一名有着健硕肌肉的国家二级羽毛球运动员。暗恋卫海,曾在大学时期留下不少的笑点及经典台词,是林萧梦中养的宠物鹌鹑——如如。作为一名运动员,却希望可以成为琼瑶剧里那些柔弱娇滴的女主角,总是能够发出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小时代4中因争吵毁掉嘴唇,后来被整容医生修复。是最富有喜剧色彩的人物。
宫洺 演员 锦荣 配音 锦荣
——题记
《夏至未至》是我看郭敬明著作的第一本书,每次轻轻翻阅这本书时都会回想起里面的内容微微哀凉……
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大雨里潮湿的回忆,所有的香樟,所有的眼泪和拥抱,所有即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所有繁盛而离散的生命,都在那个夏至未曾到来的夏天,一起扑向盛大的死亡。整个世界只剩下一句有一句哽咽的呼唤在小声的重复着——陆之昂你在哪儿啊……
陆之昂,你在哪儿……
我累了,找不动了,你出来吧……
你不要消失不见啊……不要不见啊……让我找到你吧……
不要离开,你已经离开那么多年了,你好意思再离开一次么……
陆之昂,我站累了,你在哪儿……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哭了。就算到现在,我依然深受感触。因为,小司那样安静、那样淡定、那样干净的人,这样不顾形象的在大街上寻找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哭了。
那些高大的香樟像是从小在自己的梦中反复出现反复描绘的颜色,带了懵懂的冲撞在眼睛里洋溢了华丽的转身。立夏觉得浅川应该是没有夏至的,无论太阳是否升到最高,可是这个城市永远有一半温柔地躲藏在香樟高大的阴影下面,隔绝了尘世般闭着眼睛安然呼吸。
陆之昂,这天使,即使自身正承受着痛苦,却仍要用自己微弱的光去照亮周围的黑暗,去温暖身边冰冷无爱的心。想起他被捕抓的时候,他乞讨的时候,才发现曾经的那个爱笑的男孩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他为了友情,为了小司,付出得太多太多,所以,他已经忘了自己,忘了自己对立夏的感情,他的悲痛,没人能理解。当陆之昂流下眼泪,当他泣不成声时,一切都戛然而止了,时间回到了那个香樟茂盛的盛夏,那个没有忧伤,没有痛苦的时刻。但每个人都清楚,大家已经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放声大笑了,他们经历的事情太多了……流年未亡,夏日已尽。种花的人变成了看花的人,看花的人变成了葬花的人。
时光究竟带走了多少个无法丈量的年华,以至于在回首时,弥漫的大雾几乎隔断了天;时间像水一样慢慢地从每个人身上覆盖过去。那些潮水的痕迹早就在一年一年的季风中干透,只残留一些水渍,变化着每个人的模样。可是有些时候我们蒙住眼睛就可以欺骗自己,世界很黑,很安全。告诉自己习惯了就好,想要快乐就不要把世界看的太澈透!
作家郭敬明在《小时代》一书中,采用全新的叙述笔调,加入大量时尚元素,随处可见轻松搞笑的对话和内容,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令人扼腕叹息。将当代青少年,大学生甚至白领的生活和感情娓娓道来,更多的却是对整个时代的观察和思考。
《小时代》这本书给我印象很深,故事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这座风光而时尚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个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生,先后经历友情、爱情、乃至亲情的巨大转变,是一部当下时尚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一个宿舍朝夕相处的四个女生,开始了找工作、实习的忙碌生活。面对生存的巨大压力,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不断发生着让她们措手不及,不知如何面对抉择的事情。
我们的爱、恨、感动、伤怀,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无限遥远的未来;我们呼朋引伴的草绿时代,我们促膝长谈的慢慢长夜,都被灌录在那固定长度的那片胶片里,随着机器的读取,投影在黑暗中的幕布,持续放映,主演们在幕布上悲欢离合,观众们在黑暗中用眼泪与他们共鸣。我们仅仅是这个庞大时代的小小碎片,无论有多么起伏的剧情在身上上演,我们彼此聚扰、旋转、切割、重合,然后组成一个光芒四射的巨大玻璃球,我们是微茫存在,折射出心里每一丝憧憬和每一缕不甘。但生活永远不是连续剧,它永远有着猜不透的剧情。
就这样从初三到高二,最小说看了三年,身边的朋友换了两拨,小时代看了两部终于还是弃了。小时代就像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第一眼美女,刚一看觉得和那些湿哒哒的青春校园小清新故事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因为它很超前。结果看久了发现这本书就像一本奢侈品普及教程一样,情节都乱来了,毫无意义。
看了电影不得不佩服郭敬明真的很厉害,能把一本毁三观的小说拍得还挺励志,电影里四个女孩的相互扶持让我都摸一把泪。但其实小说里面才不是这样呢,南湘是个无害的小白兔吗?顾里会脱了鞋在高架上跑吗?宫洺会写小卡片给林萧吗?小说在拼命告诉我们,大都市是个熔炉,把我们全部烤化,而电影里努力居然是可以是梦想成真的。就像那天看到个影评,它说:你可以说小时代拜金奢靡拍得不好,什么都可以,但就是不能说它三观不正。确实是这样,郭敬明这部电影三观很正,看过的人一般都挑不出骨头来,所以说他真的很会把握普罗大众的心理。
昨天看到个朋友发个微博说:看天涯小时代影评笑尿了,四娘能把前十篇影评逼得全是差评,真厉害啊哈哈。我知道她没看过小时代,也不会去看。豆瓣上有个好友挺有意思,那天他发了个广播:我妈说没有查阅过历史就不能说钓鱼岛到底是不是中国的,这是客观;我妈又说了,滚,钓鱼岛就是中国的!这是立场;现在我要说,小时代打一星,这就是立场。我同意,立场和客观可以分立。但如果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那么立场成立吗?或者有意义吗?
周黎明先生在微博上各种批判小时代哦,那天他说了个大多数郭粉要想过上电影里那种生活,只能去找老东西当小三小四小五,才能实现。当时我就震惊了,这话也太难听了吧,我不是郭粉一听都来气。郭粉们大多数是初中生,看到有人说自己喜欢的作家,喜欢的小说和电影,他们除了愤怒,除了骂人根本毫无抵抗能力,而且他们说的话有人听吗?和加V的学者公知影评人相比,他们的抵抗太薄弱了,他们可能连有逻辑性一点的文章都写不出来,只能在评论里于事无补地骂傻逼,被屏蔽。这让我想起《少年维特》里面何韵诗唱的:你为何话我常在镜前投诉,温室里长高,从来没能力杀出新血路。榴莲族们顽固伤人,草莓族们只能挣扎着然后被定型,毫无余地。
最开始是得了新概念一等奖,但让郭敬明红起来的是好像是某年10月刊《萌芽》上的那篇《幻城》,当时觉得写得真好啊,感人,唯美,紧凑,呵呵……在那时的萌芽论坛上这篇小说讨论得热火朝天。然后看到长篇《幻城》,以为写得还行但不如短篇,后面接了一个古龙小说般的故事,但这本书火了,后来听说内容和日本某漫画高度重合。再后来《梦里花落知多少》大火,没出书前班上居然有人把每期《萌芽》上的连载复印下来钉在一起,然后说是抄了《圈里圈外》,也看了,说实话,郭改得确实更贴近学生群体读者,但是大量雷同是必须承认的,不道歉还装得很委屈挺没皮没脸的。再之后看过《夏至未至》和半本《悲伤逆流成河》就没看他写的任何小说,觉得已经很烂了,不知道是他越写越烂还是我的审美开始发生变化。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丫的说“没看过他的书就没资格说不好”和“这是我们的时代你老了看不懂”的人都算了吧,我看过他的书可能不比你们少。还有,哥觉得自己是还很年轻的,就算成了你们口中的老,小朋友们,你们也会长大的嘛,到时候再看看45度仰望天空泪流满面是个什么傻逼样子。
《小时代》(包括1和2 )要说价值观有多大问题其实倒也未必,虽然电影里充斥着对物欲没有遮拦的向往,对物质的展示总带着一种不漏声色的得意洋洋,虽然里面的人物除了不停穿梭于各类精致美好的器物之间好像没干太多其他事,但你也很难说这是一部赤裸裸的表达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电影,就像一些人说的,追求美好的生活并没有错,而且,郭同学的粉丝们甚至可以辩称,里面展示的种种物欲只是某一种励志,因为人物都只在坚持这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再说了,人物的命运还是很惨的,你怎么就只看到那些名牌没看到人物的努力、倒霉和可怜呢。
抛开对电影叙事上的欠缺不谈,来看看这份梦想和希望吧,电影通篇都没有告诉大家这些梦想要如何实现,会有什么样的困难,里面主角们的成功都是因为家里本来有钱或碰到已经有钱的,再加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光鲜靓丽的俊男美女,与其说这是梦想,到不如说是幻想,考虑到这部电影的目标观众主要是十四到十八左右的初高中生,这份幻想更只是一个供少年人做梦的美丽肥皂泡罢了。而那些自以为的悲惨和忧伤,那些好像有多了不起的痛苦和悲情,大概也只能在这个年龄段得到共鸣,因为这个时候的人比较容易产生某些奇怪的情绪,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绪,也是喜欢放大痛苦兼有轻微被迫害妄想的情绪,可能有些人的这种情绪会一直保留,比如我的那位朋友,但大多数人到后来就会明白,这样的情绪是多么的空洞和浅薄。
当然,制作这样的文化商品也不是不可以,高高在上的票房和郭敬明的畅销小说都说明青少年市场有强大的需求,毕竟,年少时,谁又不喜欢做梦呢。可能只有等到他们慢慢长大开始走上社会,发现现实生活并不像曾经的梦幻那么美好,甚至有可能四处碰壁,才会慢慢梦醒。
从“折纸”、“青木”、“刺金”这三个名字的变化,其实是一种层次的转变,即表明《小时代》里的人物在经历了更多的挫折以后,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而且也显现出这个时代正变得越来越坚硬。作为《小时代》3.0版的《刺金时代》,如同两部前作一样,提供给人的依然是靓丽精致的角色、简单明快的剧情和漫画式的喜感,呈现的仍是一场华丽的少女梦,以时尚青春来嫁接生活悟道,渴望着名利与爱情兼容并包。尽管这梦并不真实,影片有着十分清醒的目标观众,主创们加持的巨大粉丝效应,精致而成熟的商业类型片风格,以及在档期选择的上精明,这三者相加足以保证该片会有真实可观的票房成绩。
严格意义上讲,该片只是一桶唯美精致的爆米花,贩卖着时尚青春的童话,在纯视觉的层面上,凭借不错的摄影技术,至少给看客在观感上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愉悦,镜头之下杨幂、郭采洁、郭碧婷这些极度养眼的美女,柯震东、锦荣这些帅气非常的俊男,以及她们和他们穿着漂亮昂贵的服饰的场景,对于少男少女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磁吸作用。尽管
与《小时代》前两部相比,《刺金时代》的欢乐画面明显减少,整个影片也略带悲调,至于在剧情内容上明显加重了故事的复杂性,原有人物之间不但情感深度的互动再次加强,新鲜角色的加入,也使得固有人物关系有了全新的走向。影片由四姐妹奢华无比的罗马假日来开大幕,随后周崇光之死的悬念引发人物命运的巨大转折,而闺蜜之间开始在利益的诱惑之下陷入反目危机。就是在这种危机与悬念的双重作用之下,故事变得立体化,让人物情感得以饱满显露。
同样一群姐妹淘,同样做梦在大上海的时尚屋檐下,但是这些人在《小时代》三部曲里的爱情与友情、事业与际遇,在三部片子中有着三种的不同面貌加以呈现。如果说《折纸时代》是越单纯越快乐的纯真美好。《青木时代》则是刚步入社会青涩过后的黑色成长,到了《刺金时代》明显有了残酷现实的刺痛,那些可贵的情感已被利益的诱惑之下,被贴上了背叛、怀疑等各种标签,这些人紧紧拥抱的背后是深深的情感裂痕,爱与恨、痴与怨已经深入到了一种足够将金子刺穿的的程度。
具体说来,片中故事里的时代姐妹花,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干着欺瞒闺蜜的行为;顾里为了家族利益,刻意向林萧隐瞒周崇光诈死的真相;南湘为老妈还赌债,不惜出卖顾里窃取合同的计划的求得金钱。林萧为求自保,竟然不告知顾里公司做出的不利于后者的决定,即便傻大姐般的唐宛如也学会了用谎言骗人。好在影片结尾,留下了一种温暖,在一场内讧过后,珍贵的情谊驱使她们完成了情感上的救赎。
我所被感动的,并不是顾里的富家生活,林萧的奔波忙碌,也不是南湘的被友情和爱情所带来的伤痛及无奈。而是,她们的友情。高傲的顾里肯放下尊严为林萧道歉。虽然,这友情也总是会破裂。背叛过、分离过。却永久的系在了一起。四个大学相遇的女生,住在一间宿舍,一起说笑着。何想着,自己的友情,是否有一天,也会这样,背叛过、分离过,但最终却是友情如初。而且,我也被顾里的沉着冷静、大胆被触及。她学的是金融系。身为富家子弟,又是那样被父亲宠着,虽然经常很奢侈的买许多东西,但学习总是如一的好,也很有商业头脑。在她过生日那晚,父亲因她出车祸而亡,也被南湘把酒泼在她身上,被后妈指责,还有些许人指责她。换个角度考虑,如果是我,早已矜持不住一人逃离了。而她,却只是说着,扛着,一直没有泪滴落下,在这个纷乱的世界,相信,除了顾里,再很少有人这么坚强了吧。
还有林萧,很单纯,去应聘时,受别人的冷眼,也很傻,没有化妆便去应聘,还摔了一跤。也很顾及朋友。性格温和,有点迷糊,软弱又不失可爱,而且工作也很卖力,不容易被打败,坚持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