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推荐8篇)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1

数控车项目工作总结

2012年5月10日,由贵州省教育厅主办,省机械工业学校承办的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加工制造的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赛历时四天,我校共派了两名选手参加了数控车项目的比赛。在本次大赛中我担任了数控车项目的指导教师,经过数控参赛指导小组的一致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训练阶段

在选手选定方面,根据数控项目组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情况,以本届市技能大赛为前提,确定2名同学培训。我们认真调查,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实例以及相关资料,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材料计划。由于学生在前期培训过程中加工速度较慢,不能合理安排加工工艺,尺寸计算能力较弱,对刀具性能不熟悉,对CAXA数控车2008软件不能熟练掌握;因此,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实际操作技能迫在眉捷。我们对两名参赛选手进行重点培养,实行理论和实践并重,主要内容有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CAXA数控车2008软件操作,典型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及编程操作、华中数控车床的操作,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等。这种培训任务重,时间紧,基本针对熟练工进行培训的。对于我们来说,很有些难度。培训老师既有分工,又相互协调,配合默契,效果显著。竞赛前的一周都在进行刀具准备。除了补充购买一批新的机夹刀片外,还手工刃磨了近二

十把刀具,为竞赛进行了全面的准备。由于对竞赛使用机床不了解,所有的刀具都进行了切割再加工,这个方面可以说是准备不充分。这一点希望能在以后的竞赛中吸取教训,考前对设备要进行全面的熟悉,并且要提早熟悉,这样准备可以更充分。

然而在实际培训中,刀具远远不能满足两名选手练习,再接到工量器具清单时更是大吃一惊,清单不明不白,没有确定尾座莫氏套筒几号,内切断刀没有指定刃磨多长,镗孔刀不知刃磨多长,有些量具我们根本没有,时间紧迫,我们只好根据我校实际,尽量把工、量、器具准备好,以保证选手能够顺利参赛。在9号下午熟悉场地时,我们发现电子手轮和同学们平时操作的有些不同,CAXA数控车软件为2011版(我校为2008版,比赛规程为2008版)。在培训过程中大家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吃苦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竞赛过程中

5月10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早上11:20进行了CAXA数控车2011版软件比赛,赛前对一些关键问题再次对选手进行强调,13:20比赛结束,一名选手提前做完,另一名选手也顺利完成比赛,领导和老师对他们进行安慰。下午14:30我校两名选手进行了数控车实操比赛,结束后老师及领导对选手进行了安慰,问其感觉如何,均表示不怎么行,加工过程中设备冷却管堵塞,导致刀具崩裂,监考老师来处理时把我的零件弄倒了,并有碰坏痕迹。另一名选手说点坐标计算没有计算出来,计算出来后已经没有加工时间了。在短短五个小时内,选手要加工出一个在制造行业里有较高难度的配合零件,即完成从图

纸分析,工艺路线拟订,手工编程,输入程序,装夹调整、对刀、加工等工作。确实难度较大。本次大赛各位参赛选手都沉着冷静,一丝不苟,充分展示了各自娴熟的技艺和一流的操作水平。各学校的技能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竞争日趋激烈。

三、不足之处:

1、练习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加工效率低,应试技巧和对竞赛中突发情况的处理技巧还有待提高。

2、对参赛所用机床不熟悉,使加工速度下降。竞赛既要求精度,又要求速度,大部分参赛选手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速度跟不上,有一小部分由于对机床不熟悉,用一到两个小时甚至一大半的时间装刀、对刀。还有些机床本身精度较低,根本无法保证加工精度。

3、没有指导性的竞赛资料,与其它院校沟通不够,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历年各地区数控车床操作工竞赛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训练。

通过本次竞赛获得了一些经验,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也包括应试技巧方面的,我将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在此感谢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

总结人:张后方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2

该校的专业建设从被动到主动, 专业整体实力逐渐增强, 专业建设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明显提高。

1.1 专业结构

学校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及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针对区域经济状况、各产业、行业的需求与市场发展以及社会就业情况, 指导专业建设, 编制专业建设规划, 制定适应性强、有专业特色的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 使专业设置更符合市场需求。

1.2 办学规模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贴近市场, 合理设置专业, 学校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重大转变。近三年, 该校在校生平均人数达4563人。

1.3 就业

学校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 形成了以校长挂帅, 就业 (实习) 指导中心牵头, 各专业教研室负责具体实施的一套完整就业服务体制。学生就业率96.67%、“双证”率95.01%、“订单培养”率30.7%、就业稳定率72.3%、专业对口率80.53%、升学率15.66%。

1.4 教学质量

学校创新办学模式, 聘请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共同分析、研究、探讨人才需求与培养过程的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更新实施方案, 建立以市场规律、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相结合办学模式, 形成办学特色。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近年来, 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一、二、三等奖100余人次,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1.5 校企合作

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成立了以行业主管部门为指导, 相关企业高层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等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 共同拟订《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制定了由校企双方认定的《校企合作协议》, 建立校企合作监督考评机制, 聘请企业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与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与各专业对应的校企合作单位。

1.6 师资队伍

学校制定师资培养规划,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各类执业资格考试, 取得国家承认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执业资格证、专业技能考评员证。

1.7 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六个大类十九个专业配备有49个实训室及相关场地, 各实训室设施、设备先进齐全, 满足教学的需要。校内设备总值2452.63万元, 生均值5757.35元。

1.8 数字化校园

学校已形成覆盖全校1675个信息点的多层网络。建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宿舍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实习管理、教师管理和图书等管理系统, 搭建25个实训管理和2个专科考试平台。拥有教学用计算机2651台, 61个教室安装47寸平板电视, 可播放18套电视节目, 有专业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语音多媒体教室35个, 有同步教学闭路电视系统, 可独立传送20套教学节目, 所有教学区域接通互联网及扩音设备。

2 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 专业课程建设整体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 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度参与课程改革的力度和成效还需进一步加强, 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标准完善还需进一步努力。

(2)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双师型”教师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能工巧匠、企业专家进校任教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

(3) 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校企一体,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办学机制创新还有待加强。

(4) 在社会上能够叫得响、立得住的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还不够多。

(5) 学生和家长对未来发展需求的多层次性, 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在应用上必须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6) 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不断加大, 原有的教学模式和纯学科性知识必然使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加, 学习效率下降, 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3 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遵循中职教育和人才市场的规律, “以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 以教学改革为核心, 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 以注重提高质量, 努力办出特色为宗旨”。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重点, 全面加强专业建设;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 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 系统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 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立足贵州, 面向国内外;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 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 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努力实现将我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学校的奋斗目标。

4 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巩固强化现有专业, 充实内涵, 提高实力;努力寻求与其他专业的合理交叉, 扩展新设专业的发展空间, 办出特色。在办学的承接与变化上, 既讲究专业建设的稳定规范, 注重一贯性, 又讲究灵活性与机动性。以适应社会需求, 保证就业率, 跟进专业的发展动态, 提高专业水准。在发展进程上, 立足实际师资水平与办学条件, 处理好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 目标明确, 分段进行;打好基础, 稳步求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寻求专业建设的重点突破。

(1) 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 科学合理地完善和优化专业体系, 逐步形成专业优势, 以培养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较强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型才为目标, 以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 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 开展专业建设, 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2) 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充分考虑专业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积极调整和优化现有部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对市场经济需求旺盛的专业要做大;对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要做强;对竞争力不强且贡献力不足的传统专业要加以大力改造和调整。

(3) 坚持协调发展, 重点突破的原则, 突出抓好重点专业建设, 走教产相结合的道路, 增强专业发展后劲, 使学校专业结构更加合理, 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 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4) 加强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 增强已设专业的竞争力。根据学校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和办学条件, 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及有关要求的指导下,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支撑条件和关联度, 积极慎重地分批增设部分新专业。

5 专业建设思路

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的职业教育新观念, 加强基础, 优化结构, 增强优势, 协调发展, 突出特色。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 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课程体系;根据课程体系, 开发特色教材和教辅资料;根据课程设置, 培养及引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建设和改造实训室;根据培养目标,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反馈结果,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1)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 以就业为导向, 以观念转变为前提, 努力探索富有中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 贯穿能力培养一条主线, 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

(4) 强化实践教学, 建立校企合作、教产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及技能实训室的功能, 形成校内、校外实训两大保障体系。

(5) 加强中职教育规律研究,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获得突破。

(6) 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7) 以质量求生存, 建立起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 保证教学质量。

(8) 建立“一书多证”培养体系, 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获得2—4个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6 建设目标

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需求, 结合我校现有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以重点专业和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 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采取有重点、分层次、滚动建设的办法,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建立以商贸、旅游酒店服务类为主, 财经、信息技术、文化艺术、教育类协调发展, 数量适宜、门类较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专业体系。

6.1 专业发展格局

(1) 计算机类专业在保持现有专业格局的基础上, 增加计算机应用规模, 适度发展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速录, 加大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力度。

(2) 电子技术类专业在原有专业格局的基础上, 适度发展制冷、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等专业群建设。

(3) 财经类专业在基本保持现有格局的基础上, 适度控制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招生规模, 适当发展金融事务、保险事务等专业。

(4) 商贸类专业在保持原有专业格局的基础上, 适度发展客户服务, 加大房地产营销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力度。

(5) 旅游服务类专业要与其它专业进行整合, 开发会展服务与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 加大中餐烹饪专业建设力度及相关专业群建设。

(6) 艺术设计类要在原有专业格局的基础上, 与其它类专业整合, 避免相近或相类似专业重复设置, 适度开发网页美术设计等专业群建设力度。

(7) 加大教育类专业建设力度, 开发相关专业群。

6.2 专业发展规模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贴近市场, 合理设置专业;实施取证教学, 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实施个性化与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体系, 拓宽专业内涵, 活化专业方向, 巩固和加强基础优势专业, 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操作型、技能型专业, 扶持和发展新兴交叉专业, 适度缩减专业数量、拓展开发专业方向。

6.3 专业发展目标

重点建设电子商务、酒店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专业, 重点扶持发展计算机动漫游戏制作、中餐烹饪、网页美术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等行业特色和优势明显的专业, 努力打造学校优质品牌专业;在保持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做精商贸类专业;适当扩大艺术设计类专业, 商贸类专业结合房地产、旅游行业需求做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与省内同类学校相同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建成10个校级重点专业, 6个校级特色专业, 6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示范专业。

7 建设的任务和内容

7.1 调整专业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

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资源配置是职校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是一种投资最少、见效最快的专业建设, 也是科学发展观在专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 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 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专业设置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可变性与学校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关系。根据现有专业及条件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 努力形成以龙头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的专业群, 拓展边缘专业, 形成独特的专业体系及专业特色。

严格遵循专业建设五步骤即:建立信息渠道, 开展市场调查, 开展课程开发, 进行专业设置分析, 组织专业教师培训, 进行“专业开设”、“专业发展”、以及“专业调整”等专题论证, 使专业建设做到了有的放矢。

专业调整要以优化资源配置和做大做优专业为目标, 对老专业要通过撤、扩、并扩大规模, 最大限度地避免低层次的重复设置;同时,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学校条件, 前瞻性地开发一批新专业。通过调整, 使各校的专业设置既各有侧重, 优化资源配置, 又达到一定的均衡, 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 为做大做优专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7.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市场需求, 能力为本, 工学结合, 服务三产”的办学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 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校、行业、企业联动办学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学校、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四位一体联合办学, 共同研究商讨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实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四大主题:在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形成能力板块;以岗位核心能力为核心, 构筑主体的专业人才能力结构系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善于合作的精神, 安心在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决心, 铸就专业人才的思想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使他们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 打造专业人才的精神和物质保障。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 方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每年定期召开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制定新专业培养计划和老专业的调整方案。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主线, 设计培养方案, 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 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将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贯穿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根据生源多样化制定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人才培养方案。

7.3 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促进课证融通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 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要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扩大选修课程和增强适应能力的原则, 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校本教材建设工作。专业课程要把专业职业标准内容充实进去, 充分考虑把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贯穿始终。

7.4 创新教育内容, 促进教学改革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产业发展规划、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 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建设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体现学校特色和水平, 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品牌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注重调动企业、行业的积极性, 深入企业调研, 吸纳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从“以就业为导向”体现课程特色, 划分“专业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素质拓展学习领域”三大模块, 从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上着眼,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突出职业能力, 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改进教学方法, 推行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 采用案例式、情景式、角色扮演式等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 改革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7.5 改革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 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它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按照社会需求评价学校的办学, 动态适应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全面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制度, 把技能考核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内容, 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 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 形成性考核占70%, 终结性考核占30%。形成性考核包括职业行为养成、项目作业、平时测评;终结性考核包括技能综合、期末考核, 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即组织保障有力;制度齐全、教学规范;监控方法科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科学, 实行“3434”管理, 即加强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全面性管理 (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 、全员性管理 (全体师生参与教学质量管理) 、全程性管理 (加强对教学工作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 ;做好教学质量“四结合”检查: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检查与指导、自检与互查相结合;教学质量“三结合”评价:过程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网上评教, 四级评分:教务科占20%、教研室主任占35%、同行教师占10%、学生占35%、分别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分, 客观公正, “学生主动学、教师热情教”, 激发办学活力, 促进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

7.6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产教结合

学校实训基地建设, 以培养具备基本职业素养和较好专业实践技能的人才为目标, 体现以人为本与职业本位相结合,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职业本位与专业建设相结合, 工学相结合,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 形成以职业素养、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特色、有示范性、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 坚持工学结合, 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规范实训基地管理, 保障实训基地高效运行。

实训实习设施是实施专业教学的必要条件, 首先抓好实训实习设施的达标建设, 既要加快建设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 也要努力建设与学生就业相衔接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和高效性的要求,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要尽量与就业基地建设相配套。

7.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专业教学团队

教师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体, 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和专业的发展潜能。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要大力实施“以人为本, 人才强校”的战略, 不断推进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提升和优化, 奠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坚持人才强校, 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 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着力推进“双师型”+能工巧匠型+行业专家型的教师团队建设,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创新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 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抓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进修提高、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技能, 通过老教师传帮带、观摩教学和基本功培训等方式,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着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足够数量的师资队伍, 支撑学校改革发展。

树立一批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学名师”, 以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中;围绕专业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调整并充实培训内容, 采取各种培训方式,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大引进力度, 充实师资队伍;挖掘社会教育资源, 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7.8 充分发挥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加强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 最终也必须通过社会来检验。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同时, 学校要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听取企业对人才需求、专业建设的意见。要建立专业预警机制、专业自我调节机制和毕业生跟踪制度, 及时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及时改进教学工作。

在开展全日制教学的同时, 要拓宽办学路子, 利用现有的师资、场地和设备, 针对社会需求, 大力开展社会培训, 要把发挥专业的社会功能作为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衡量专业建设好坏的—个重要标准。

8 建设措施

8.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专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 树立创新意识, 深化改革, 不断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注重办学效益, 推进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 找准定位, 把握发展方向。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为出发点, 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 明确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内容改革, 重视专业技能课程, 扩大选修课程, 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 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中真正体现专业的交叉和融合。

8.2 加强组织和领导, 保障专业建设的全面推进

专业建设是在学校总体办学指导思想和规划的指导下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的整体性、综合性工程, 涉及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 必须加强组织和领导, 成立学校、教研室二级领导小组,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组织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监控和保障专业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

8.3 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

学校要加大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确保各专业建设和重点建设专业及项目配套经费的及时到位。学校通过各种渠道, 力争获得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 尽可能提高专业建设经费占学校总支出的比重。建立开放联合的专业建设机制, 组织一些有良好发展前景、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专业与社会、企业进行联合建设, 加大建设步伐。通过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 提高专业的自我造血功能, 增强专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8.4 完善制度, 严格管理

完善学校专业建设的各项管理和规章制度, 明确学校、教研室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 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 使专业建设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确保专业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 特别是重点专业、新专业建设的检查评估制度, 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 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8.5 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

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布局,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8.6 建立健全专业设置、调整和退出机制, 巩固、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教研室应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结合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和本教研室现有条件, 每学年在规定时间内申报新专业, 报学校同意, 开始进行新设专业的建设工作。对社会需求小、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差、缺乏社会竞争力的专业进行撤并、关停。

摘要:专业建设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 它肩负着为行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职责,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 也是职业学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中职学校内涵发展、上台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社会声誉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常规和基础性工作。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竞争的加剧, 专业建设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得到显现。

关键词:中职教育,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闫春荣.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三融四化职场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施.指教论坛, 2010 (15) .

[2]陈秋梅, 冯鹏义.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版, 2009 (4) .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创新探 篇3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催化剂,不断的注入到教材中去,确保教学的内容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这样才能真正地带领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另外,在教学计划上要做必要的调整,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的思想,冲破专业的限制,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基础课的基础上,加入专业课、选修课以及跨专业选修课,保证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围绕市场需要的课程的编排。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建立多媒体教学环境,配置录音——幻灯组合教室环境、录音——电视——投影组合教室环境或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搜集大量有用信息,广泛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指导实践操作。

(二)继续加大实践操作力度

多进行实践操作活动,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品德的培养。单一的理论学习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应提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的机会。课程设置就要在实践方面有所加强,多强调技能的培养,着重在实践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理论中认识实践。如:基础会计课程中,讲授会计凭证的同时,就让学生动手填制会计凭证,这样学生有一种亲身感受。对于知识的掌握,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另外,在学校中开展合适的校园文化活动,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修养,展示其他方面的才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不仅肩负着理论教学的任务,而且还要担当起实训指导、专业技能培训等任务,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不失时机的推出政策,培养一些本身基础较好,且理解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自己通过外出深造和转岗的方式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学校还可以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进行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教师人人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合理体现“個性化” 教学模式

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创新”。要大力提倡教师创新,结合自身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策略、方法、技术等,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个性能力发展的独特领域。根据课程设置特点教师可运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授导型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研究过程和方法能力为目标的探究型教学。例如:教师要用赏识教育,给残障学生单独上课、引导他们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鼓励他们克服身体上的不便,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给理解力稍差一些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及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他们平时通过多阅读书籍提高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具有特色。

(五)全面展示教师的管理艺术

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要更多的体现出“人性化”,不能照搬过去的传统管理模式,突出 “以人为本” 的理念。在与学生日常相处时要注重感情投资,处事要采用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不倚。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完善的时期,对学生要经常鼓励,不要轻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要全面的掌握,才能做到“对症管理”。例如:去年放寒假的时候,由于受雪灾天气的影响,交通中断,有一些同学暂时回不了家。教师及时与每个同学的家长取得联系,临时组建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教师互帮互助二三个学生,照顾他们日常生活。嘘寒问暖,让他们在寒冷的冬日感受到了温暖。今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可能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同学,教师应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投入到学校的大集体中,让他们在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关爱。教师的管理需要“刚”的一面,这就是约束;同时也需要“柔”的一面,这就是激励。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教师管理才能更上一层。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篇4

一、提出实习意愿,填写实习意愿登记表;

二、认真阅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实习手册》;

三、办理实习手续:

(一)由学校统一安排的实习生:

1、参加实习动员会;

2、根据学校发布的企业用工信息,学生自愿报名;

3、学生参加企业面试;

4、录取后,填妥实习生登记表(见附件1);

5、签订有关协议(见附件3),并填好离校手续单(见附件4);

6、统一赴实习单位实习。

(二)自己落实实习岗位的实习生:

1、学生或家长自己联系落实实习单位;

2、提出实习申请,填写实习申请表(见附件2);

3、办理有关实习手续(如附件3),并填好离校手续单(见附件4);

4、经学校允许后离校。

四、返校报到:

1、新学期报到时,随带学费、实习生报到反馈表(见附件5)、学期考核成绩(见附件6)、个人小结及有关材料(如照片等)。

2、参加毕业典礼。注意,在毕业典礼前半个月请所在单位将实习鉴定表(见附件7)、实习成绩评估表(见附件8)寄回学校就业处或由管理教师带回。

就业办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学生毕业实习管理办法(节选)

第一节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条 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专业思想、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市场需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发展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

第三节 实习组织形式

第三条 在落实实习单位时,考虑到部分学生的家庭或社会优势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采取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己(或家长)联系等多种渠道落实学生实习单位。

第四条 要求自己安排实习单位的学生必须先由学生(或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家长签字,经学校审核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离校实习。

第五节 管理与职责

第十条

严格把关实习单位。要维护学生切身利益,保障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就业办要对实习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包括学生的基本待遇、住宿、交通、保险、试用期限、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等),实习生人数较多的企业,要事先进行实地考察。

第六节

安全措施与职责

第十三条

实习前要加强对实习生的安全教育及相应的安全培训。要求实习单位为实习生提供必要的劳动安全保障条件。

第十四条

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对学生实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就业办报告并向实习单位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五条

要求实习生参加有关保险(高危工种实习生必须办理人生意外伤害保险)。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其子女共同做好遵纪守法、安全教育等工作。

第十六条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全力做好救援工作,并及时做好事故处理协调工作。

第十七条

层层签订学生实习安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

第七节

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

第十八条

实习结束后,实习学生必须写好不少于800字的实习总结报告,填写好实习鉴定表,并经实习单位(或部门)鉴定盖章后交给实习指导教师或班主任。

第十九条

专业部或班主任依据《南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实习鉴定表》和《南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实习成绩评估表》,对每一位实习生进行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实习考核评定结果存入学生个人档案。

第二十条

实习生不得擅自变动实习单位,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变动实习单位的,须由学生书面申请,家长签名,班主任审核,报就业办批准,并重新办理有关实习手续。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因违纪而被实习单位中途退回或未经同意擅自变动实习单位的,视作实习成绩不合格。

第二十一条

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予毕业,作结业处理或缓发毕业证书。

第八节

奖励与处分

第二十二条

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表现、工作情况及单位实习鉴定、个人实习总结等方面的总和,每年评出15-20%的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生必须是实习成绩优秀者),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

第二十三条

实习生如严重违反《实习生实习制度》和有关规章制度,将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相应处分。

毕业前处分未撤销者按结业处理。

第九节

就业推荐

第二十四条

学校安排学生实习时,要尽可能地安排到有招聘意向单位进行实习,做好实习安排的同时,做好学生就业推介工作。

第二十五条

学校在推荐毕业生就业时,必须遵循学生与企业的意愿,同时做好学生与企业双向双择的宣传组织联络服务工作。

第二十六条

做好就业信息采集与发布工作,就业培训处通过企业来电来访、企业走访、市内外举办的各级人才(劳动力)招聘会、媒体招聘信息等途径做好就业信息收集工作,并将收集到的信息筛选、分析、洽谈,在校内宣传窗向学生进行宣传。

第二十七条

做好学生应聘报名工作,并组织学生进行应聘面试。

第二十八条

指导学生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包括安全协议)。第二十九条

鼓励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实习生实习制度

第一条

上班制度:

1、实习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作息制度和劳动纪律,服从实习单位工作安排。

2、严格遵守实习生守则,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不做与学生身份不相符的事,违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3、不准擅自离开实习岗位,有事离岗需经班组长或师傅批准,返回岗位应向班组长或师傅报告,同意后方可上岗。

4、必须听从师傅指导,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爱护各类仪器、设备,如发现故障或异常现象,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和师傅,未经允许,不得任意拆卸或启动,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5、爱护工具、量具,节约原材料,认真做好所在岗位的设备保养,做好实习场地和工位的清洁卫生工作。

6、在工作场所内,不准嬉闹、奔跑和大声叫喊,上班不准离岗,不准打嗑睡、干私活、看小说或参加非单位组织的其它活动。

7、尊重实习单位领导和师傅,服从安排,服从分配,安心本职工作,虚心求教,刻苦钻研业务,提高操作技能,争取尽快达到顶岗作业的要求。

8、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实习单位有意见应及时与实习指导教师联系,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学校就业办,由学校与实习单位负责协商,实习生不得直接与实习单位发生冲突,无理取闹。

9、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保密制度,不得将技术或商业机密泄露,维护实习单位利益。

10、严禁与社会人员的不正当往来,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不进入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吸烟,不喝酒。

第二条 考勤制度:

1、按学校规定的实习时间期限和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对实习生进行考勤。

2、事假在三天内或病假在一周之内由实习单位批准;事假超过三天或病假超过一周由本人或家长请示学校批准。事假要有家长证明,病假要有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含病假条,药费单,诊断证明书),凡未请假或请假未准及超过假期时间规定的,均以旷课(旷工)论处,旷工一周及以上或累计十天及以上,取消实习资格,并作退学处理。

第三条

寝室制度:

1、实习学生不得在外任意租房住宿。因特殊情况要求租房的,必须由家长出面办理租房手续,经班主任同意后报学生处备案。由此产生的后果,学生家长自负。

2、严肃就寝纪律,注意作息时间,就寝时间不得吵闹,大声说话,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3、无故不得晚归或不归宿,不得随意留宿外来人员。

4、爱护宿舍内的一切设施,不准乱拆、乱搬、乱拿公物,损坏公物要赔偿。

5、保持室内外整洁。宿舍内所有用品摆放整齐,被子按要求折叠,不准乱扔垃圾,乱泼污水。

6、节约用电、用水,严禁私自接线和使用电炉、电热棒等不安全电器,严禁烧火取暖。

7、各寝室设寝室长一人,负责本室的管理工作,安排值日生,督促本室人员,讲文明,守纪律。

8、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寝室门要及时上锁,贵重物品妥善保管,手机、现金必须安全存放。

9、严禁吸烟、喝酒、赌博、打架斗殴;不看不健康的书刊、音像。

10、休息日回家要向寝室长办好请假手续,填写好请假条。第四条

返校制度:

1、每个学期,实习生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返校日及时返校,办理该学期报到注册交费手续,因特殊情况,学生本人不能及时来校报到,请家长按时代为报到,否则,视作自动退学处理。如有上一学期补考科目的,必须学生本人来校报到。补考缺考按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2、实习结束后,所有实习生返校,进行实习总结、评比,召开毕业典礼,颁发毕业证书。

3、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如有考证任务的,必须返校参加学校组织的应知应会考试,无故不参加考试者作缺考处理,不予补考。

第五条

实习行为规范:

1、认真参加实习、勤奋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努力完成实习任务,真正把生产实习作为培养锻炼自己的良好机会。

2、文明守纪,礼貌待人,听从师傅指教,虚心向老职工学习,努力做到“三勤一热爱”,即勤脑、勤手、勤脚,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

3、同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团结。

4、注意仪容仪表,不穿奇装异服,衣帽整洁。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染发。除工作需要外,严禁佩戴饰物,不浓装艳抹。

5、多向师傅学习,提高技术、技能,不计较实习报酬。

6、刻苦钻研业务,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坚持写周记(一周的学习、生活、体会、小结)。

7、严格履行实习单位的财务管理手续,做到日清月结,如有损坏丢失,要照价赔偿。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篇5

| 德育在线首页 | 德育管理 | 队伍建设 | 德育研究 | 住校生管理 | 奖、助学金 | 德育成果 | 德育活动 |

您现在的位置: 芜湖市职教中心首页 >> 德育在线 >> 德育管理 >> 正文

专 题 栏 目

没有任何专题栏目

最 新 热 门

2009年禁毒教育主题校会

感 恩 的 心5„

感恩的心4 感 恩„

感恩的心3 感恩的心2 感恩的心

国 家 助 学 金 助 我 成„

综合高中081班先进班级申„

微 机 073 班先进班级申„

最 新 推 荐 [组图]市职教中心开展法„ [组图]市职业学校第九届„ [组图]红五月艺术节展板„ [图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 [组图]职教中心师生同乐„ [组图]德育工作研讨会 [图文]“珍爱生命、拒绝„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

作者:教育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1 更新时间:2008-4-30 上午 08:44:19

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各地各学校应制定出《大纲》实施细则和具体实施计划,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大纲》是根据《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在总结多年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各地各学校要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大纲》,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各项工作;要制定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人员特别是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贯彻执行《大纲》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各地各学校在贯彻执行《大纲》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大纲》的内容,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创新。

二○○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一、总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德育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立志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努力学习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合法权益;遵守校纪校规和职业岗位规范。

6.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7.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德育内容

1.民族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创新精神的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教育;

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保护环境的教育。

4.遵纪守法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

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

四、德育途径

1.德育课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其他课程教学

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

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学校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各地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5.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与德育紧密结合,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管理育人。学校各项服务工作都应体现德育功能,全体服务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优质服务,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实现服务育人。

6.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

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团校和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

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共青团、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学校要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因地制宜开辟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

7.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8.家庭与社会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均应履行关心、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助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加强社会文化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管理,配合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工作,打击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区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和街道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机关、部队、企业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的内容与标准以本大纲为依据。评价由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

1.学校德育工作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评估工作中应注意听取学生、用人单位的意见。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师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学生品德评定

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

六、德育的领导与管理

1.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德育目标要求与教育内容,针对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需要,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以及实施情况的评估制度和办法,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党组织要发挥德育的监督保证作用。全体教职工都要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并落实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

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德育工作。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规划,有计划地培训学校的校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水平;培养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专长和造诣的管理者、优秀校长(书记)、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和研究人员;切实解决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3.德育工作的经费与物质保障

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投入的范围,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管理和日常德育活动两部分。教学、管理经费投入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日常德育活动经费投入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用于学生和德育队伍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学校应把建设适应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德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德育科研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的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建立德育研究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要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探索德育规律,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与实际工作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

中职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

——教育部职成教司负责同志就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答记者问

2004-11-0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教育部日前制定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大纲》,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同志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谈谈制定颁布《大纲》的重要意义。

答:首先,制定颁布《大纲》是教育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大措施。《若干意见》的制定和颁发,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这项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党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制定颁布《大纲》,是教育部党组在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

第二,制定颁布《大纲》将有力地促进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曾先后于1988年、1994年、2000年专门就学校德育工作制定过一系列重要方针和政策。最近,在继《若干意见》之后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先后下发了《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对普通中学和高校的德育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这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如何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制定出这类学校的德育大纲,一直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普遍的要求,也是教育行政部门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制定颁布《大纲》,是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大纲》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构建,有利于职业教育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

问:《大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大纲》由总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评价、德育的领导与管理等6部分组成,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第一,《大纲》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二,《大纲》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大纲》还特别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第三,《大纲》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和途径作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主要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五项内容。在这些内容里面,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特点,专门列入了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等。《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实训、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第四,《大纲》对德育评价和领导管理提出了要求。《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由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大纲》规定工作原则,要求由学校根据《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结合社会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制定测评办法,组织测评工作。《大纲》还对德育的领导与管理作出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等项规定。

《大纲》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紧紧围绕做什么样的人规定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和鲜明的时代感。二是从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出发规定德育的内容和途径,体现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规定德育的重点和方式、方法,体现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四是从基层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规定德育的评价和管理,体现了尊重基层创造性做好德育工作的精神。

问:各地各学校应采取哪些措施,贯彻执行好《大纲》?

答:首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地和本学校的实际,制定出实施细则和具体实施计划,把《大纲》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落到实处。要认真按照《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德育内容,积极探索德育途径,做好德育工作的督导与评估,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德育工作的条件保障。

其次,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结合学习贯彻《若干意见》,认真学习《大纲》,掌握《大纲》的各项规定,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各项工作。在贯彻执行《大纲》过程中,还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大纲》的内容,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创新。

第三,要制定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人员特别是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贯彻执行《大纲》的自觉性。教育部将以实施《大纲》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为主题组织举办培训班,培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教研人员、职业学校校长和德育骨干教师,深化德育课教改。各地也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和德育课教改工作。

文章录入:王志庆 责任编辑:王志庆 上一篇文章: 活 动 申 报 制 度„

下一篇文章: 关于班主任聘用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讨论稿)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注册会员 |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管理登录 | 帮助信息 | 联系我们

芜湖市职教中心、芜湖市旅游学校;芜湖应用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职教信息中心

关于2011全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6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局、教育局,省直各有关部门人事(干部)处: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1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晋人社职字[2011]31号)文件精神,现就2011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完善中职学校职称评审机制,着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和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规定的目标,根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为适应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机制,我省将积极鼓励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中从事专业(工种)技能的教师,由单一教师系列职称向同时具有本专业(工种)相应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转化。同时,学校向企业(社会)招聘的编外教师(能工巧匠),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和中职学校职称任职资格条件,经本人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并出据双方聘用协议,允许其按规定程序申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增加学校“双师型”教师比重。对担任班主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优秀教师,学校要在职称评审的评价推荐上给予体现。职业高、初中2010年之前所聘中学一级教师可根据教学工作需要,申报参加高级讲师评审,中学二级教师可申报参加讲师评审,不必再进行同级转评。

二、拓宽中职教师职称评介空间,科学合理地分类选拔人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普遍按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两类划分,为适应专业教师要具备相应实践技能的要求,真正实现中职教育“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培养模式,专业教师必须强化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今后,专业课教师参评高一级职称,要提供每年不少于30天到企业(工矿、农场)、田间的实践经历,或具备所承担课程相同或相近的职(执)业资格。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培养目标,对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职称结构比例进行科学设定,经主管部门批准后,逐步引导教师向合理结构过渡。社会力量举办(非公经济)的各类中职学校教师,只要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和中职学校职称任职资格条件,可评审相应的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三、突出实用和技能业绩成果,降低论文与科研成果要求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以培养学生专业(工种)技能为出发点,从今年起,对中职教师参评高一级职称,降低论文与科研成果要求。参评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将作为主要评价因素。在具体操作上,年均课时、技术指导、技术推广效益等从数量方面体现;取得的成果、做出的贡献、社会和同行的认可评价程度在质量方面体现。为此,中职学校必须把好本校参评教师的材料关,学校校长承担材料客观真实的第一责任。如发现并核实参评教师有任何造假舞弊行为,该教师三年内不得参加高级职称资格评审,并通报批评。同时由主管部门追究校长的责任。

四、时间安排

7月15日至25日为今年省教育厅职称办接收材料时间,9月上旬安排评审。

各主管部门、各中职学校要严格执行省物价部门批准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收费标准,严禁任何形式的乱收费。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基本条件》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基本条件

一、评审范围

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师范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培训中心、职业高、初中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评审等级及类型

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高级实验(实训)师、实验(实训)师、助理实验(实训)师。

三、评审条件

(一)高级讲师

1、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

期间,考核在称职及以上。

2、学历、资历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后,受聘讲师职务2年及以上。

获得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讲师任职资格,并受聘讲师职务5年及以上。任讲师期间取得合格的本科及以上学历至2011年底不满5年的,讲师任期须满7年。从事地方戏曲、舞蹈及其它特殊专业(工种)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取得讲师任职资格并受聘讲师职务5年及以上。

负责学生就业培训、就业指导的老师以及长期驻厂(企业)的带队指导老师,学校的考核为合格并且最少有一次为优秀者,符合学历、资历条件可以按规定的任职年限晋升。

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担任班主任工作者。

不具备上述学历、资历条件,特别优秀的教师可按破格条件申报评审。

3、外语条件

任现职以来,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古汉语、医古文)考试,取得B级及以上合格证(成绩合格通知单),或当年(含上一年)省级补考成绩合格通知单。符合晋人职字〔2007〕45号文件规定的免试人员,须提供有效证件。

4、计算机应用、教师资格条件

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4个以上模块合格证书。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高中)教师资格证,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5、业绩成果条件

A、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

任现职期内,系统的讲授过一门以上课程,专任教师年授课在320课时以上;兼职教师年授课在160课时以上;校级领导年授课在100课时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教学水平较高,参加教学赛讲教师本人获全国二等奖及以上、省一等奖;或指导的学生参加文明风采大赛、国家其它竞赛获全国一等奖;或在本校教学评价中,在同级职务人员(20人以上)内被评为第一名,并提交一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或教学文章。

(2)教学成绩显著,获得省(部)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并提交一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或教学文章。

(3)教学业绩突出,获得市级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并提交两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或教学论文。

(4)在教学研究方面有成果和创新,提交三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或教学论文。

(5)参加过省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统编教材、教参编写工作,承担的编撰任务已经完成,同时教材、教参已公开出版使用(附原件或任务批件);或编写已交付使用、公开发行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独立完成5万字以上);或自编校本教材,经学校组织审定(附学校审定意见)在全校同学科使用、效果良好(本人5万字以上)。并需提交一篇答辩论文。

B、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教师

任现职期内,系统讲授两门以上课程(含实验、实训、见习课),年授课时数平均在300课时以上;兼职教师年平均课时在150课时以上;校

级领导年平均在100课时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比赛指导学生获省一等奖或国家二等及以上的教师;或教师本人参赛获得省二等奖,国家三等奖及以上;或本校教学评价中,在同级职务人员(20人以上)内被评为第一名,提交一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专业(工种)技术或教学文章。

(2)获得省、部表彰的优秀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 或获得市级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并提交一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工种)技术或教学文章。

(3)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或在教研与生产结合方面成绩显著,获得市级以上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称号。并提交两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工种)技术或教学文章。

(4)在教学研究、专业技术研讨方面有较高理论水平或发明创新,提交三篇以上CN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论文。

(5)参加过省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统编教材、编写教参工作,承担的编撰任务已经完成,同时教材、教参已公开出版使用(附原件或任务批件);或编写已交付使用、公开发行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独立完成5万字以上);或主编校本教材经学校组织审定(附学校审定意见)在全校同专业使用(本人5万字以上)。并需提交一篇答辩论文。

(6)科技开发成果通过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的鉴定,被推广使用后,取得明显社会、经济效益。为单位年创收5万元以上;或为当地企业、农、牧、渔业、第三产业,培养培训(指导、传授)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受到县级以上部门表彰奖励。提交一篇答辩论文。

(7)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与经验,获得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并提交一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工种)技术或教学文章。

6、破格评审条件

不达晋升高级讲师规定的学历要求,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工龄满20年、或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龄满25年的可破学历评审;不满规定晋升高级讲师任职年限,只比规定年限最多提前两年可破任期评审。不允许学历、任期双重破格。破格申报评审高级讲师的业绩成果条件是:近5年考核至少有一次为优秀的基础上,满足相应评审类型规定条件中的任意两条。凡属破格申报评审的,要求在省高评会学科评议组的述课、答辩成绩为双优秀。

(二)讲师

1、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在称职以上,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年及以上者优先。

2、学历、资历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可初聘为讲师。

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助讲任职资格后,受聘助讲职务2年以上。或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初聘为讲师。

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助讲任职资格,并受聘助讲职务4年以上。

从事地方戏曲、舞蹈及其它特殊专业(工种)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取得助讲任职资格后,受聘助讲职务4年以上。

以传技、艺为主,在本专业岗位工作满15年以上,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学历水平,取得助讲任职资格后,受聘助讲职务5年以上。

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担任班主任工作者。

3、外语条件

任现职以来,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古汉语、医古文)考试,取得C级以上合格证(成绩合格通知单),或当年(含上一年)省级补考成绩合格通知单。符合晋人职字[2007]45号文件规定的免试人员,须提供有效证件。

4、计算机应用、教师资格条件

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3个以上模块合格证书。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高中)教师资格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5、业绩成果条件

独立讲授一门以上基础课或专业课程,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年平均授课不少于320课时。兼职教师年平均授课不少于160课时。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教学大赛获省二等奖、市教学大赛一等奖及以上,或在本校教学评价中,同级职务人员(10人以上)内的第一名,或省级教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2)取得经国家统一组织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相当的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证书,与本人所从事的教学业务专业相同或相近,经考核胜

任教学工作。

(3)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实验室建设、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工程和工艺流程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学校奖励二次以上,或市级以上表彰一次。

(4)任期内获得市级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省优秀班主任。

(5)钻研教学业务,探讨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在CN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文章一篇,或自己撰写的教育教学研究报告、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案例(反思)二篇(1500字以上)。

(6)参加过省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统编教材、教参编写工作,本人撰写部分在一本书完成一个完整篇章,或自编已交付学校使用、效果良好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2万字以上。

(三)助理讲师

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经教学考核合格,可初聘为助理讲师职务。

(四)高级实验(实训)师

1、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在称职以上。

2、学历、资历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受聘实验(实训)师职务或从事实验(实训)工作2年以上。

(2)获得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实验(实训)师任职资格,并受聘实验(实训)师职务5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后,取得实验(实训)师任职资格,并受聘实验师职务6年以上。

3、外语条件

任现职以来,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古汉语、医古文)考试,取得B级以上合格证(成绩通知单),或当年(含上一年)省级补考成绩合格通知单。符合晋人职字〔2007〕45号文件规定的免试人员,须提供有效证件。

4、计算机应用条件

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4个以上模块合格证书。

5、业务成果条件

主持一个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工作,完成一门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实验或实训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全国组织的技能、技术比赛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得一等奖;或本人获得国家三等奖及以上,省一等奖;或省级主管部门授予高级技师,任期考核有两次以上优秀。提交一篇答辩论文。

(2)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三等以上奖(额定的获奖人员)。提交一篇答辩论文。

(3)在技术创新、技能传授有突出成果,获得省(部)级技术成果鉴定或获得相应技术项目资助、奖励。提交一篇以上本专业学术论文。

(4)参加编写已交付使用、公开发行的通用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其中独立完成3万字以上),或自编已交付学校使用、效果良好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参考资料4万字以上。提交一篇答辩论文。

(5)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工种)学术文章三篇以上。(6)符合或达到专业课教师晋升高级讲师规定条件中的任何一条。

(五)实验(实训)师

1、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在称职以上。

2、学历、资历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2至3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初聘为实验(实训)师。

(2)获得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助理实验(实训)师任职资格,并受聘助理实验(实训)师职务4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后取得助理实验(实训)师任职资格后,受聘助理实验(实训)师职务5年以上。

(4)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取得助理实验(实训)师任职资格,受聘助理实验(实训)师职务5年以上。

3、外语条件

任现职以来,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古汉语、医古文)考试,取得C级以上合格证(成绩通知单),或当年(含上一年)省级补考成绩合格通知单。符合晋人职字[2007]45号文件规定的免试人员,须提供有效证件。

4、计算机应用条件

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3个以上模块合格证书。

5、业绩成果条件

独立承担一门以上实验(实训基地)课程的教学任务,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保养,每年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经国家统一组织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相等的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证书,与本人所从事的专业相同或相近,经考核胜任工作。

(2)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工程和工艺流程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学校奖励二次以上,或市级以上表彰一次,或参加及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市级二等奖或省三等奖及以上。

(3)任期内获得市(厅)级表彰的先进教育工作者、省优秀班主任。

(4)钻研业务,在CN期刊发表本专业(工种)技术文章一篇,或自己撰写的实验(实训)报告、案例二篇(1500字以上)。

(六)助理实验(实训)师

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可初聘为助理实验(实训)师;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实验(实训)工作3年,经考核合格,可初聘为助理实验(实训)师;中专毕业,在实验(实训)室岗位工作满5年以上,受聘实验(实训)员职务满4年,可晋升为助理实验(实训)师。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7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为适应市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不是一项随意的活动,而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原则的精心设计的活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是指师生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教材、设备、工具),在特定空间(教室、车间、实验室)和时间(40分钟、45分钟等)持续活动的一种主要培养技能的有目的的活动。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既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是一种培养技能的活动,在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中出现了不断加大专业课的教学,砍去了很多文化基础课,但是我们忘记了“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后,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重专业课轻数学课表面上看有助于专业课教学,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它会给专业课的教学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对于专业课牵扯到的计算,学生无法理解和解决,其他知识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另外数学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内容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方法、思维的应用。数学可以使人的思想“纪律化”,能教会人们合理地去思维。即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能够使人的思维正确敏捷。数学成绩好坏体现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高低,数学基础影响学生的理解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基础差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连贯性,学习专业课时理解慢、条理性差、分析问题能力低下,不利于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

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做法更突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美国的职业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它很重视普通教育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英语、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认为这些知识是搞好职业教育的基础”;又如德国的职业教育中有一个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的实科中学,其开设的课程有很多,但“在这些课程中,数学和自然科学特别受到重视”;再如日本,其“中等(职业)教育的突出之处在于坚持严格的要求,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和智力的训练”,而数学正是基础学科。所以,我们说:尽管是中等职业学校,但是数学课是不容忽视的。专业课的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学也存在着依赖性。

二、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现状

教师方面:首先,数学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其次,数学教师以会考作为教学目标。他们一没有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二缺乏专业课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的往往只是教材中的知识,思考较多的是“教什么”和“怎样教”,想的较少的是“为什么而教”。所以我们的学生经常问:“老师,我们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老师,我只学专业,不学数学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学校都安排专业课不是更好吗?”而专业课教师普遍反映:“数学都不强,专业课能强到什么程度呢?”,“每次涉及数学问题都要放慢速度自行介绍。”特别是机械课教师反映:“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欠缺”,财会教师反映:“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等等。

我们能否加强数学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能否以专业课知识为背景改进数学教学?能否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促进专业课教学?

教学对象方面:从生源的客观上说:随着“普高热”的不断升温,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出现了下滑。为了生源的数量,在中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标准,也没有达到中职学校的原则上规定的招生条件来读书的(比如说春季班)。生源的质量:总体上说中职学生是一个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一方面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综合素质较差,有的学生自卑、偏执、不服教育。另一方面他们的学业基础较差,尤其是文化基础课中的数学课。从生源的主观上说: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复杂,有很多学生认为来中等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习技术,为以后就业做准备,这部分学生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忽视数学课的学习;但也有较多的学生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无奈被动地在学校“混日子”,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和积极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我们能否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迁移到数学上来?能否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专业课的特点?

数学教材方面:(1)从2005年秋季开始我市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为消除学生初中带来的“数学恐惧症”并更好的衔接初中和中职数学教学的内容,降低了教学起点,增加了方程和方程组等内容。这些做法似乎是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事实上它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果:对基础好的学生它失去吸引力(因为他们本来就已经掌握了),对基础差的学生它更没吸引力(因为又要学习初中那些可怕而又令人厌烦的东西)。(2)数学教材内容很少和专业课程联系。数学教材内容和专业课之间缺乏联系使得数学教学更显得抽象、枯燥,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难、厌、怕、弃”的现象。(3)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学校专业课课程安排存在矛盾,数学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与专业课的要求不太符合。这使得数学知识的教与学滞后于专业课的应用,不能有效、及时为专业课提供服务。比如08级的机械专业学生在高一的第一学期就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要求学生会看图、识图,具备一定的空间立体感和立体几何知识,然而立体几何却安排在高二选修课的第三章中(在我市的数学教学安排中,一般要高二第二个学期才学到立体几何)。这样学生学习机械制图时不仅空间概念薄弱,立体几何知识缺乏,而且会感到相当的吃力。

我们怎样才会让增加的知识内容吸引学生?怎样让好学生不认为是在上无聊的复习课,差学生不认为又是在上枯燥可怕的数学课呢?能否在数学知识中融入专业知识弥补教材的不足?

三、数学课程的内容在各专业或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机械专业、模具专业、数控专业:向量(平面向量、空间向量的基础部分(*))、立体几何(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简单性质介绍,简单几何体的性质、面积与体积计算)、三角函数(加法定理的应用、解任意三角形)、平面解析几何(建立方程和曲线的关系,会利用坐标法解决简单问题、圆锥曲线的方程、坐标轴和旋转、极坐标(*))、微积分初步(*)(极限的概念、导数及导数的应用)。

电工电子课程:向量(平面向量的计算、空间向量(*))、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正弦型曲线及物理应用、解任意三角形)、复数(复数的计算、复数的三角形式(*))等。

计算机专业:方程、集合、数理逻辑(*)、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数列、计算方法、矩阵(*)等。

会计专业:不等式、集合、逻辑用语(*)、函数、数列、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统计初步、数据的收集、排列、组合和概率初步。

物流专业:不等式、集合、逻辑用语(*)、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数列、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初步。

注:1.以上标(*)都是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内容没有包含的;

2.以上涉及的内容很多是高二选修的,如平面解析、几何立体、概率初步、复数等。

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计算机专业对算法的要求高一些,机械专业对三角函数和几何的要求高一些,而会计专业对数列、统计、指数、对数要求高一些。然而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材不分专业的实行“统一”,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顺序也不分专业的实行“统一”。这两个“统一”怎么可能满足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内容、难度和深度的要求呢?

四、中等职业数学教学要从各方面着手为专业课服务

数学教师上:首先,树立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职业教育的专业分工,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具有服务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要牢固树立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从教学原则到教学内容都要切实做到为专业课服务。其次,数学教师只是拥有扎实的数学文化基础是不够的,还需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一方面数学教师经常上不同专业的班级,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呈动态发展趋势,专业变动大、课程改革频率高,专业课的变动就会引起数学需求的变动,许多数学教师正是由于对学生的专业课缺乏了解,在教学中与专业课联系很少。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不断补充专业的新知识,以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

数学教材上:加强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适用”和“够用”为原则,共同探索开发校本教材。数学教材知识的内容、难度和深度必须因人因专业而异,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不同专业的教学目的、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如:机械专业、模具专业、数控专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男生,而会计专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女生。)来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征和专业课程的需要,一、对数学教材知识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增删(可参考上面“数学课程的内容在各专业或专业课程(针对我校所设的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二、对数学教材各知识内容的深浅度作适当的调整;三、对数学教材内容的顺序加以整理,进行重新组合;四、以“实用”和“为专业服务”为原则,把简单化的数学还原成实际专业背景下的有趣的具体应用问题,让数学在专业课中“原形毕露”。简单地说,不同专业的数学要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教材。因此我们可将数学分为:机械类数学、会计类数学、计算机类数学等,以便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更好地为各专业服务。

课程安排上:数学课程的安排应对专业课有支持性。它的安排要先于专业课,使学生先掌握数学工具和方法,以利于专业课学习,如果数学教学经常落后于专业课教学,就会失去其作用,就会进一步动摇数学这门课在学生中的地位,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切实安排好数学课的时间,对学好数学有一定的帮助。

数学课堂教学上: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课堂上我们虽然一味口头式、理论式地强调它的重要性和存在,但事实上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听到”、“看到”、“摸到”数学,没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它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存在于我们的专业中。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每个知识点中渗入专业课的必备知识,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数学课堂教学不符合学生的爱好、专业和心理,或过于艰深,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或过于平淡,破坏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则很难推动数学课堂教学。如会计专业:数列求和公式可从社会上各种贷款方式和还款方式的组合及选择说起;计算机专业:坐标方法可从Excel说起;机械专业:平面几何的点、线、面可从模型展示说起。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必须为专业课服务。我们将数学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地融合起来,以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有目的地做事情,并在用中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为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运用所学数学去做事情,实现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增强信心,消除初中学习失败的阴影,从自卑中走出来。

参考文献

[1]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67,347,360.

[2]职业教育研究.2008,9,10.

[3]庄西真.论职业学校教学的系统设计.职教论坛,2008,5(下).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浅谈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G711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国家重点发展工程。在校生大都是低分入校,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差,但能力并不异于众人。可是为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素养并不乐观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大方面原因:

一、家庭

家庭教育的完善与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今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多为95年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良好,家长长期的溺爱、包办,使这些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虑后果,没有自我约束和纪律的性格。学生文化底子薄,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厌学情绪严重,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挫折就后退,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而家长教育思想守旧,方法粗暴,简单,部分家长只顾挣钱,不过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需求,不配合学校教育,将孩子的教育 “全托”给学校。

二、学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告诉我们,培养一个健全的人需要持续不断生成性的正确教育。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存在着虚设的嫌疑。死板的教学、无实效性的教育与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之间存在着矛盾。德育内容空洞,理论性、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排斥、反感,不愿意上。中职学校生源招收困难,让学校把 “一个都不能少”奉为宗旨,溺爱、迁就学生,不自觉的就放松了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和约束。

中职学校中担任德育教育的老师,法治观念不强,缺乏德育专业理论知识,仍停留在过去的理论学说基础上,使德育只浮于表面。部分老师缺乏工作热情、敬业精神、实践创新精神,不能够深入到学生当中,不屑于思考和分析学生当前的状态以及调查研究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甚至不愿投入精力在课堂的教学上,这样无意义的德育教育只能是在做无用功。

三、社会

社会媒体宣扬的不良观念会严重扭曲部分学生的价值观。

学生在校接受的是公平,诚信,爱国,友善的高尚道德情操教育,而在社会、媒体上看到的是拜金、享乐、腐败等不正当现象,巨大的反差蒙蔽了学生的心智,导致学生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勾结成伙,到处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找寻存在感。社会中只看升学率的固有思想,对中职学校的技术教育不削一顾,重智轻德,学校迫于压力狠抓教学,将德育放置脑后,从而导致学生越来越难管,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社会思潮的牵制下停滞不前。

面对重重阻碍,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保证中职学校德育的正常进行,提高德育水平?

一、家庭方面

(一)家庭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配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高人一等,却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是人最早接受的教育。家长应当改变 “学习好就是一切 ”的教育思想,学习感受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思想与情绪的变化,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杜绝不良习惯的养成,并且配合学校进行德育教育。

(二)分析指导家庭问题,家校合力助德育。

家庭在养人的同时还需育人。对于有家庭问题的学生,家长应多与学校联系,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家校同时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互相指导,家校抱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履行各自的责任,步调一致,劲往一处使,通力合作才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不仅成材,而且成人。

二、学校方面

(一)中职学校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坚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遵循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实效性、针对性、可行性、吸引性的展开德育工作。

(二)发挥班主任与德育老师的重要德育地位。

培养一批观念新,理论知识雄厚,具有创新精神,整体素质高的班主任和德育老师是学校德育的关键。班主任、德育老师与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交流,相互信任,才能深入学生内心,解决各类问题。班主任与德育老师要共同加强自身修养,以身垂范,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传与教育,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才能胜任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

(三)德育教育应受到全员重视。

中职全体教职工都负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责任,校内党政,共青团干部、班主任、德育课教师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发挥各德育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增加教师对自我的认同感,更新教师的德育知识与理念,谙熟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认识到德育课程的重要性,做到全员德育教育。

三、社会方面

(一)媒体的舆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机制,能使整个社会道德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因此,大众媒体应当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不可为了博眼球,扭曲事实,宣扬稀奇古怪的言论。媒体应自主净化网络,祛除消极颓废和不法言论,依法关闭极端论坛,发挥媒体的道德认知、道德引导、道德评价、道德监督功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媒体环境。

(二)利用媒体,创设魅力校园文化。

开设有关传媒审美和积极价值观宣传的德育课程,增强学生对传媒信息的辨析、过滤、抗扰能力,学会合理有效地使用媒介。推荐著名且经典的影视、戏剧、音乐、文学等作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形成健康的审美。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QQ群,微信,论坛等交流媒介,建立在线德育沟通系统,虚拟网络的轻松氛围能让教育者更容易抓住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并重点解决。通过举办美术、摄影、才艺比赛、校园风景等网络栏目互动且丰富学生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三)媒体管理应当逐步规范。

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制定一部统一的、根本性的法律法规,保证立法的科学性、严格性、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不规范媒体的无良行为无处可藏。催促媒體自身建立职业道德评议组织,提高媒体和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自律意识和行为,使媒体的自我发展需要和互相监督结合起来。让媒体的管理规范化,确保媒体服务的高质量。

四、总结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重要内容,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升职业素养,狠抓职业教育技能,才能培育出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冯凌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之我见》北方机电工业学校, 07500

上一篇:社区居民告示范文下一篇:规划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