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 期末复习

2025-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 期末复习(精选6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 期末复习 篇1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妆:打扮)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胜日:好日子;光景:风光景物;等闲:随意)

2、清澈态度鲜艳橄榄花纹腹部赤褐色衬衫玲珑清脆疾飞注视泛着微波等待尽管机灵逃脱锐利蹬开叼起荡漾饲养陡峭打消念头绝壁启程特殊长途候鸟麻烦骤降几乎跋涉疲劳饥寒交迫濒临情况决定温暖广播呼吁立即料峭坚硬冻僵覆盖皑皑白雪救护僵硬在乎致谢载入湛蓝锋利裸露扩大一栋喘气黎明咆哮宽阔平坦突然挺立挺拔哨兵长久计划 沉重修改责备笔直弯曲不约而同赞叹高尚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3、亡羊补牢羊圈窟窿赶快已经后悔接受劝告从此南辕北辙奇怪提醒摇头盘缠硬要惊弓之鸟射箭郊外打猎仔细翅膀忽然悲惨愈合孤单失群使劲裂开痛快要求经常叮嘱端正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买椟还珠舍本逐末装饰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想赶集似的聚拢来。(比喻句)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比喻句)

二月春分似剪刀。(比喻句)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比喻)

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比喻)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4、赛跑疼爱排除忧伤持续安慰欺骗实话度过日月如梭虽然路线 狂奔暑假形容受益无穷用途将来假若检阅俱乐部商定鸦雀无声 截肢队伍沉默局面方便羡慕情不自禁盛大隆重街道人山人海 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议论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 不料既然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坚持不懈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5、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重复安静沉静恰恰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烦恼享受医院医生护士消息确认 输血血型是否草垫酒精掩盖制止拳头轻柔周围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开花十里香,桑树结果紫又甜。

松树四季披绿装,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奥秘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比较杀菌预防世界夜幕夜空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米老鼠赞叹敞开恋恋不舍新奇 功能教书 教室降落投降羊圈圆圈石缝缝补便宜方便重要重新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7、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假日背包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竖起费用心爱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晚饭 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 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牙齿琳琅满目诚恳栩栩如生沉甸甸语无伦次遗憾缝隙 弥漫闻名遐迩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头头是道蒸蒸日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8、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板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大盆金光四射云霞引导差异继续断开旅游旋转 凶狠恶狼科学照料归来破旧运载截断端正瑞士四面八方七嘴八舌成千上万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郁郁葱葱 异口同声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 唐 李商隐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 期末复习 篇2

一、认识——整体把握是前提

导学措施根据不同学段有所侧重, 通过单元导语、吐泡泡、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形式有机渗透、有序编排。黄色的提示性文字“小泡泡”作为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材的一大亮点, 大部分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提示语, 承载着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细细翻阅12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小泡泡的出现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各个年级下册为例, 小泡泡具体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吐泡泡编排的三大特点:第一, 吐泡泡频率随着年级上升呈递减趋势;第二, 五六年级课文中没有涉及吐泡泡, 而集中出现在综合性学习和课外导读;第三, “小泡泡”在二三年级课文中出现最为频繁, 往往成为课文学习的方向和拐杖。

但事实上, 小泡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此类教学研究薄弱, 许多教师对其编排意图不领会, 地位认识不深刻, 要求把握不到位, 或视而不见我行我素, 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或干脆将其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课外作业放任自流, 现状不容乐观。

二、思考———精心梳理是关键

面对教材中出现的许多小泡泡,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散落在教材角落的小泡泡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 提示型

每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在低年级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词句规律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以拓展。在出示具有同一规律的词句后, 均以吐泡泡的形式予以提示, 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寻找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如:“我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 (反义词构词方式) “我发现每组的第二句话……” (比喻修辞手法) “我发现同一个字的意思……” (同一字不同语境的意思) 这些小泡泡语言简短, 配以一个省略号, 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 激励学生读而思, 思而行, 从而总结、归纳有趣的语言现象, 揭示了遣词造句的规律, 强化了语文本体。

2. 任务型

“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没有标题, 只有学习伙伴的图片和泡泡吐出的文字, 因此, 这里的小泡泡其实就是给学生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学习任务。如语文园地二中“展示台”三个小伙伴分别吐出这样的话:“这是我写的关于保护环境的建议书。”“这是我设计的保护环境的标语牌。”“这是我们办的‘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这里虽没有提出要求, 但胜过明确的要求, 小泡泡充当了标题的角色。学生可以在建议书、标语牌和手抄报三者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设计制作, 既落实了本单元保护环境的主题, 也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

3. 理解型

这类小泡泡都随文出现, 有帮助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解词技巧的, 如在《亡羊补牢》文题下面, 吐泡泡:“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 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又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 在“输血迫在眉睫。”一句旁边, 吐泡泡:“联系上文, 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于无形中落实了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也有帮助理解句子、品味语言的, 如《七颗钻石》开篇描写人们焦渴难耐的情境时, 吐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

4. 疑问型

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中间和结尾, 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把握本文价值取向。这些疑问, 有些是学生读着文章油然而生的, 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 如《燕子》结尾“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有些是紧扣关键词句要重锤敲打的, 如《画杨桃》中“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有些是编者有意而为之的、在课文有悖常理之处引发学生矛盾冲突的, 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中“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这样不断用吐泡泡的形式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和路径, 学生不仅解决了疑惑, 也学到了质疑的方法, 而且活跃了思想, 发展了思维, 有助于培养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拓展型

《珍珠泉》文后吐出泡泡:“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旨在让学生仿照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而《一面五星红旗》文后吐出的泡泡“我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说……”则是让学生一吐为快, 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悟和收获;《可贵的沉默》一文, 在学生读懂应当学会表达爱的基础上, 文后吐出泡泡:“我也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更是联系儿童生活实际, 给那些天真纯朴的孩子布置了回报父母的实践作业。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的结尾, 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或练笔, 或交流, 或导行, 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宝贵资源。

三、实践——智慧引领是保障

针对小泡泡不同的导学功能,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 探索出相应的五种导学策略。

1. 整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本册教材中八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共有七个小泡泡, 都提示了构词规律和修辞手法。唯有“语文园地七”中的“我的发现”没有配以小泡泡。为此, 我运用迁移理论, 将多个“我的发现”进行整合教学, 提高了教学实效。

如: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 (没有吐泡泡)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前六个“我的发现”, 在小泡泡的提示下, 我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和规律?

生:我们发现了由反义词构成的词语, 有形声字、多音字, 有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还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一样。

师:这里没有小泡泡, 你能帮他补一个吗?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

师:真聪明, 你已经学会自己吐泡泡了, 可以当小编者了。大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这些词语都是AABC类的。

将八个训练点进行整合教学, 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能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的知识辐射到日常学习, 及时积累运用, 形成读写能力。

2. 前置———引领单元整组教学

有些小泡泡的提示语和单元提示语、课文导语紧密结合, 浑然一体, 提示整组课文学习重点, 此时可把它当作“大任务”, 放在一个单元开篇教学之前, 将其前置。

如:《夸父追日》文后, 吐泡泡:“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走进第八组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单元导语, 想想这组课文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师:是的, 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 我们要边读边浮现画面, 感受神奇的想象, 读出自己的感受。请看135页小泡泡, 希望同学们做学习的有心人, 带着这个任务,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积累真切的感受和学习的方法, 等学完这组课文后我们将进行读后感交流展评。

此法开门见山, 直击重点, 教学目标鲜明, 教学任务清晰, 使学生有的放矢, 避免了课文结束后重新梳理回顾。

3. 涵泳———探寻语言精妙秘诀

涵泳的“涵”是“沉浸”的意思, “泳”即游于水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指导、诱导、开导、教导、倡导涵泳,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涵”, 自由地“泳”。许多文本将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置于“小泡泡”中,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 揣摩表达方式的精准, 这些小泡泡往往是最佳语言训练点。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 在课堂上捕捉这些训练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推敲语言, 既丰厚文本的内涵, 也丰厚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

如:《荷花》一文写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吐泡泡:“‘冒’用得真好。”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

生:冒。

师:它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长、露、钻、冲、顶……

师:读读这段话, 想想怎么样长出来才算冒?

生:一下子、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喜气洋洋、满心欢喜、兴高采烈……

师: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 仿佛_______

生1:想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生2: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生3:想和飞舞的蜻蜓亲吻。

……

师:就这么一个“冒”字, 它不但把白荷花写美了, 而且把一池的荷花都写活了, 好一个神奇的“冒”字!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师:我们写文章就得这样, 反复琢磨, 不断推敲, 使词句不光优美, 而且传神, 这也是写作的秘诀!

上述案例中, 教师紧紧围绕小泡泡中的提示, 重锤敲击“冒”字。这样引导学生逐步体味“冒”所传达出的神韵, 思维训练和语言实践并重, 整个课堂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 学生不但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也探寻到了语言精妙的秘诀。

4. 追问———激活学生无限思维

本册教材的课文中共出现34个小泡泡, 问题式的小泡泡多达11个, 约占三分之一, 而且这类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中心和重点编排, 是学生思维的指明灯, 也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 要把这些问题作为中心任务, 深究重点, 不断追问, 及时跟进, 让学生困惑迎刃而解, 使教学目标不攻自破。

如:《燕子》结尾, 吐泡泡:“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啊!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这里的五线谱指什么?音符又是什么?

生:电线和停在上面的燕子就是五线谱。

师:难道仅仅是外形上像五线谱吗?

生1:燕子在跃动, 就像音符在跳动, 在演奏。

生2:燕子有大有小, 停得错落有致, 就像是音符。

生3:燕子是春天的音符, 正在唱春天的赞歌。

师:猜猜, 还有谁也在演奏着春天的赞歌呢?

生:小鸟、小虫、小鱼、风、小朋友、作者……

师:是啊, 我们也何尝不想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呢!让我们以读代唱, 一起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郑振铎的《燕子》文质兼美, 画面感强, 但不少学生在理解“五线谱”时存在着肤浅现象。文中的小泡泡将学生疑惑抛出, 通过追问, 激活了学生思维, 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 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春之画, 也水到渠成地感悟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喜悦之心。

5. 拓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不少课文中间和结尾处吐出泡泡, 一般用“我想对某某说……”的形式表述, 这其实是进行文本拓展最佳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利用小泡泡, 找准课堂的延伸点, 用口语、书面、实践等形式进行拓展训练, 最大限度发挥小泡泡的作用。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后, 吐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师:课文学完了, 我们看着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此时你站在小村庄的遗址旁, 看着被洪水肆虐过的地面和残存的树桩, 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请你用这样的句式写两三句话:人们啊人们______, (生交流)

师:的确, 这场灾难, 让小村庄的人们幡然醒悟, 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 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简短的提示, 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但不是每个提示都要求动笔, 除了拓展练笔,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劝说, 将阅读资源转化为口语交际资源。不同形式的拓展和延伸, 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 语言训练更富有新意和实效,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七年级(下) 期末复习指导 篇3

1. a bottle of

2. a little

3. a lot (of)

4. all day

5. be from

6. be over

7. come back

8. come from

9. do one’s homework

10. do the shopping

11. get down

12. get home

13. get to

14. get up

15. go shopping

16. have a drink of

17. have a look

18. have breakfast/lunch/supper

19. listen to

20. not…at all

21. put…away

22. take off

23. throw it like that

24. would like

25.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26. in the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27. on a farm

28. in a factory

Ⅱ. 重要句型

1. Let sb. do sth.

2. Could sb. do sth.?

3. would like sth.

4. would like to do sth.

5. What about something to eat?

6. How do you spell…?

7. May I borrow…?

Ⅲ. 交际用语

1. ——Thank your very much!

——You’re welcome.

2. Put it/them away.

3. What’s wrong?

4. I think so./I don’t think so.

5.I want to take some books to the classroom.

6. Give me a bottle of orange juice, please.

7. Please give it/them back tomorrow.

8.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9. Don’t worry.

10. I’m (not) good at basketball.

11. Do you want a go?

12. That’s right./That’s all right./All right.

13. Do you have a dictionary/any dictionaries?

Yes, I do./No, I don’t.

14. We/They have some CDs.

We/They don’t have any CDs.

15. ——What day is it today/tomorrow?

——It’s Monday.

16. ——May I borrow your colour pens,

please?

——Certainly. Here you are.

17. ——Where are you from?

——From Beijing.

18.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in New

York?

19. ——Do you like hot dogs?

——Yes, I do. (A little./A lot./Very

much.)

——No, I don’t. ( I don’t like them at

all.)

20. ——What does your mother like?

——She likes dumplings and vegeta-bles very much.

21.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I go to school at 7:00 every day.

22. ——What time does he go to bed in

the evening?

——He goes to bed at 10:00.

Ⅳ. 重要语法

1. 人称代词的用法;

2. 祈使句;

3. 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

4. 动词have的用法;

5. 一般现在时的构成和用法;

6.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用法

Ⅴ. 重难点讲解

1. That’s right./That’s all right./All right.

That’s right.意为“对的”,表示赞同对方的意见、看法或行为,肯定对方的答案或判断。如:

“I think we must help the old man.”“That’s right.”或“You’re right.”

“我想我们应该帮助这位老人。”“说得对”。

That’s all right.意为“不用谢”、“没关系”,用来回答对方的致谢或道歉。例如:

“Many thanks.”“That’s all right.”

“Sorry. It’s broken.”“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意为“行了”、“可以”,表示同意对方的建议或要求。有时还可以表示“身体很好”。如:

“Please tell me about it.”“All right.”“请把此事告诉我。”“好吧。”

Is your mother all right? 你母亲身体好吗?

2. make/do

这两个词都可以解释为“做”,但含义却不同,不能混用。make指做东西或制东西,do指做一件具体的事。如:

Can you make a paper boat for me?

你能为我做个纸船吗?

He’s doing his homework now.

他正在做他的作业。

3. say/speak/talk/tell

say:是最口语化的最普通的一个词,意为“说出”、“说道”,着重所说的话。如:

“I want to go there by bus,” he said.

他说,“我要坐汽车到那里去。”

Please say it in English. 请用英语说。

speak:“说话”,着重开口发声,不着重所说的内容,一般用作不及物动词 (即后面不能直接接宾语 ) 。如:

Can you speak about him?

你能不能说说他的情况?

I don’t like to speak like this.

我不喜欢这样说话。

speak作及物动词解时,只能和某种语言等连用,表达在对话中恰当使用词汇的能力。如:

She speaks English well. 她英语说得好。

talk:与speak意义相近,也着重说话的动作,而不着重所说的话,因此,一般也只用作不及物动词, 不过,talk 暗示话是对某人说的,有较强的对话意味,着重指连续地和别人谈话。如:

I would like to talk to him about it.

我想跟他谈那件事。

Old women like to talk with children.

老年妇女喜欢和孩子们交谈。

tell:“告诉”,除较少情况外,一般后面总接双宾语。如:

He’s telling me a story. 他在给我讲故事。

tell a lie 撒谎

tell sb. to do sth./tell sb. not to do sth.

Miss Zhao often tells us to study hard.

4. do cooking/do the cooking

do cooking 作“做饭”解,属泛指。do the cooking特指某一顿饭或某一家人的饭。cooking为动名词,不能用作复数,但前面可用 some, much修饰。从do some cooking可引出许多类似的短语:

do some washing 洗些衣服

do some shopping 买些东西

do some reading 读书

do some writing 写些东西

do some fishing 钓鱼

从以上短语可引申出另一类短语,不能用some, much或定冠词。

go shopping 去买东西

go fishing 去钓鱼

go boating 去划船

go swimming 去游泳

5. like doing sth./like to do sth.

两者意思相同,但用法有区别。前者强调一般性的爱好或者表示动作的习惯性和经常性;后者表示一次性和偶然性的动作。如: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but he doesn’t like to play football with Li Ming. 他喜欢踢足球,但是他不喜欢和李明踢。

6. other/others/the other/another

other表其余的,别的。如:

Have you any other questions?

你还有其他问题吗?

others 别的人,别的东西。如:

In the room some people are American, the others are French.在屋子里一些人是美国人,其他的是法国人。

the other表另一个(二者之中),常构成one…, the other…。如:

One of my two brothers studies English, the other studies Chinese. 我两个哥哥中的一个学习英文,另一个学中文。

another表三者以上的另一个,另一些。如:

There is room for another few books on the shelf. 书架上还可以放点书。

7. in the tree/on the tree

两者译成中文均为“在树上”,但英语中有区别。in the tree表示某人、某事(不属于树本身生长出的别的东西)落在树上。表示树的枝、叶、花、果等长在树上时,要使用on the tree。如:

There are some apples on the tree.

那棵树上有些苹果。

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

那棵树上有只鸟。

8. some/any

some和any既可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修饰不可数名词。但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some常用于肯定句中,any常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如:

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glass.

Is there any water in the glass?

There isn’t any water in the glass.

(2)在说话者希望得到肯定答复的一般疑问句中,或在表示请求,邀请的疑问句中,我们依然用some。如:

Would you like some tea?

9. tall/high

(1)说人,动物,树木等有生命的东西,主要用tall,不用high。如:

a tall woman 一个高个子妇女

a tall horse 一匹高大的马

(2)说一个不与地面接触的人或物的高时,要用high,而不用tall,比如人站在桌子上时,飞机飞上天时。如:

He is high up in the tree.

他高高地爬在树上。

The plane is so high in the sky.

飞机在空中这么高。

(3)指建筑物、山时用tall或high都可以,不过high的程度比tall高。

(4)high可作副词,tall不能。

(5)tall和high的反义词分别为short和low。

10. can/could

(1) can表示体力和脑力方面的能力,或根据客观条件能做某种动作的“能力”。如:

Can you ride a bike?你会骑自行车吗?

What can I do for you?要帮忙吗?

Can you make a cake?你会做蛋糕吗?

(2)can用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有时表示说话人的“怀疑”“猜测”或不肯定。如:

Where can he be?他会在什么地方呢?

Can the news be true?

这个消息会是真的吗?

It surely can’t be six o’clock already?

不可能已经六点钟了吧?

You can’t be hungry so soon, Tom, you’ve just had lunch. 汤姆,你不可能饿得这么快,你刚吃过午饭。

What can he mean?他会是什么意思?

在日常会话中,can可代替may表示“允许”,may比较正式。如:

You can come in any time.

你随时都可以来。

——Can I use your pen?

我能用你的钢笔吗?

——Of course, you can. 当然可以。

You can have my seat. I’m going now.

我要走了,你坐我的座位吧。

(3)could 是 can的过去式,表示过去有过的能力和可能性。如:

The doctor said he could help him.

(能力)医生说他能帮助他。

Lily could swim when she was four years old. (能力)当莉莉四岁的时候她就会游泳。

At that time we thought the story could be true. (可能性) 那时我们以为那个故事所说的可能是真的。

(4)could可代替can表示现在时间的动作,但语气较为婉转。如:

Could I speak to John, please?

我能和约翰说话吗?

Could you…?在口语中表示请求对方做事。如:

Could you wait half an hour?

请你等半个小时好吗?

Could you please ring again at six?

六点钟请你再打电话好吗?

(5)can的形式

只有现在式can和过去式could两种形式。能表示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两种时态,有时也能表示将来。所有其他时态(包括将来时)须用be able to加动词不定式来表示。如:

They have not been able to come to Beijing.他们没有能到北京来。

11. look for/find

look for 意为“寻找”,而find意为“找到,发现”,前者强调“找”这一动作,并不注重“找”的结果,而后者则强调“找”的结果。如:

She can’t find her ruler.

她找不到她的尺子啦。

Tom is looking for his watch, but he can’t find it. 汤姆正在寻找他的手表,但没能找到。

12. be sleeping/be asleep

be sleeping 表示动作,意思是“正在睡觉”;be asleep 表示状态,意思是“睡着了”。如:

——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 in the room? 孩子们在房间里做什么?

——They are sleeping. 他们正在睡觉。

The children are asleep now.

现在孩子们睡着了。

13. often/usually/sometimes

often表示“经常”,sometimes表示“有时候”,在表示发生频率上often要高于usually,usually要高于sometimes。这三个词表示的是经常性或一般性的动作或情况,常与一般现在时连用,常位于实义动词的前面,be动词、情态动词和助动词的后面,有时也可位于句尾。如果要加强语气,则放在句首。如:

We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我们通常放学后打篮球。

Sometimes I go to bed early.

有时,我睡觉很早。

He often reads English in the morning.

他经常在早晨读英语。

14. how much/how many

how much常用来询问某一商品的价格,常见句式是How much is/are…?如:

How much is the skirt?这条裙子多少钱?

How much are the bananas?

这些香蕉多少钱?

how much后接不可数名词,表示数量,意为“多少”,how many后接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如:

How much meat do you want?

你要多少肉呀?

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你们班有多少人?

15. be good for/be good to/be good at

be good for 表示“对……有好处”,而be bad for表示“对……有害”; be good to表示“对……友好”,而be bad to表示“对……不好”;be good at表示“擅长,在……方面做得好”,而be bad at表示“在……方面做得不好”。如:

Doing eye exercises is good for your eyes.

做眼保健操对你的眼睛有好处。

Eating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health.

吃的太多对你的身体有害。

Miss Li is good to all of us.

李老师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友好。

The boss is bad to his workers.

这个老板对他的工人不好。

Li Lei is good at drawing, but I’m bad at it.

李雷擅长画画,但是我不擅长。

16.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

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性的或习惯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也表示说话者的能力,还有自然现象;而现在进行时表示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构成方式为am/is/are/+doing)。如:

I do my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我在晚上做作业。

I’m doing my homework now.

我现在正在做作业。

现在进行时常与now, these days, at the moment 或look, listen等词连用;而一般现在时常与often, always, sometimes, usually, every day, in the morning, on Mondays等连用。

We often clean the classroom after school.

我们经常放学后打扫教室。

Look!They are cleaning the classroom.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 期末复习 篇4

(一)古诗。

1、《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妆:打扮。(2)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3)读了这首诗,我好象看到了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我想到了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树的枝条在翩翩起舞的样子。

2、《春日》唐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2)寻芳:游春,踏青。

(3)等闲:平常、轻易。(4)“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东风:春风。

(6)读了这首诗风我想作者在泅水河畔会看到盛开的迎春花,活泼可爱的燕子,翠绿的柳树等。

3、《七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二)课文

1、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见了(人们为了拯救燕子,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四处寻找燕子那种艰辛的境况)。

2、养羊人听了街坊的劝告,(修好了羊圈),结果(他的羊再也没丢过)。楚国人不听人的劝告,结果(他永远也到不了楚国)。这两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注意接受中国人的建议和劝告)。

3、大雁叫得悲惨,是因为(它受了箭伤,又孤单失群)

4、大家把视线集中在博莱克身上,是因为(博莱克是一名残疾儿童,但他的表现与其他一样出色)。

5、太阳还做了许多的好事,她让(小草更绿了),她让(小树更挺拔了),她让(森林更加茂盛了),(春天变得更加灿烂美丽),她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

6、电脑网络的功能真多,可以(迅速查找各种信息),可以(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网上购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篇5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一

1、通过梳理知识点,发现各单元内容与以前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2、复习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查漏补缺,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复习阶段得到不同的发展。

1、测量:

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并能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单位,同时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

2、万以内的加减法:

▲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和笔算的验算

3、四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5、时分秒: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进

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分数的初步认识:

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1、视学困生为“复习重心”。

2、复习着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适当提供思维性强的情景或习题,在保障所有学生达到基本学习要求的情况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3、精讲精练,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让学生用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简单计算等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二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提高计算能力,使其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归纳、整理和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合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期末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心态不太稳定,急于求成失误较多,集中体现在数与代数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生对草稿本使用不当,匆忙计算容易出错,个别学生还会将乘法和加法混淆,这个毛病让学生对于求平均数中,涉及到总数上千的数计算也容易错误。在解决问题中,一些学生往往对题目阅读和理解不够就匆匆下笔,导致失误,在比较灵活的面积问题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本学期两极分化现象也逐渐体现,优秀的学生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并且运用较为自如,还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网)中等学生知识较为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问题意识。后进生接受知识较慢,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稳定上下坡度较大。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

复习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加强。

复习关键:

启发、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学会分析、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加减的运算。

2、两位数与两、三位数的乘法;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的除法及混合运算

空间与图形

1、简单图形的的初步认识,了解其基本特征。

2、图形周长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面积意义的认识,能用自选图形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含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实践活动

人教版三年级期末复习资料品德题 篇6

2、学会真诚地关心别人、赞美别人,你也会得到(更多的赞美) 。

3、面对挑战,我们要勇敢地(面对) 。只有不断地(尝试 ),才能对自己更加充满 (自信)。

4、( 留心观察)、( 善于思考)我们就会学到很多东西。

5、学会真诚地和别人交流,把表扬当做(鼓励),把批评当做(提醒),用自己的(努力)获取他人的肯定。

6、自己对别人真诚的夸奖,可以让别人感到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快乐。

上一篇:关于海洋的观后感下一篇:录播室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