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课程大纲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文写作课程大纲(共9篇)

公文写作课程大纲 篇1

一、商务及公务文书写作的四要素

1.主旨:正确,务实,集中,鲜明

2.材料:收集要多,选择要严,使用要巧(案例,启发性的,范例)

3.结构:篇段合一式,分层表达式,分条列项式

4.语言:风格平直朴实庄重,表达规范准确简练

二、常用公文写作及公文格式要素范例

1.通知

2.报告

3.请示

4.批复

5.会议纪要

6、总结

8、邮件,短信

三、公文写作提高技巧

1.情感指数

A、计算你的情感指数-亲和力

B、“读者为尊”原则

2.“拒绝”公文的格式

A、三明治的“不”

B、带备选方案的“不”

C、委婉的“不”

3.树立形象-文章的正式程度

――应用“正式性指数”

4.把握公文的整体风格

――应用“游说矩阵”

5.增加紧急性

6.增加可信度

7.使行文简洁

8.采用积极的语调

四、公务及商务文书写作常见病例(结合工作实际)

1.公文结构层次序号错误

2.数字的使用错误

3.计量单位使用错误

4.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5.名称规范与译名的使用

公文写作课程大纲 篇2

一、课程大纲包含的要素

成果导向课程大纲包含两部分:第一部份含括A课程概述、B教学目标 (标注能力指标) 、C核心能力、D课程权重%、E教材大纲等五项, 成果导向课程大纲的这几个主要的要素是相互佐证、相互匹配的, 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

第二部份包括F教学方式、G学习评价、H进度表、I指定用书、J参考书籍、K先备能力、L教学资源、M注意事项等八项, 由授课教师根据专业需求进行专业拟定。

大学课程发展必须落实到课程教学, 而课程大纲是课程教学的导引, 有良好课程大纲才能有优质课程教学, 有优质课程教学才能有卓越大学课程。

二、成果导向课程———《实用电路分析》课程大纲案例展示

黑龙江职业学院电气工程类各专业学生的统整课程———《实用电路分析》课程于2015年已经进行成果导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下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按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探讨成果导向课程———实用电路分析课程大纲的开发及各要素分别描述如下。

(一) 课程名称

《实用电路分析》

(二) 课程描述

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善用电路基本理论, 选择电路分析方法, 解决电路问题, 形成分析电路的理性思维,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目的) 。通过连接实际电路, 借助常用电工仪表测量电路基本参数, 能检查分析并排除简单故障 (历程) , 以实现对电路的准确分析与计算, 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预期成果) 。

(三) 教学目标 (标注能力指标)

1.能善用电路基本理论, 分析电路方面的问题。 (DDd1)

2.正确选择电路分析方法, 准确分析计算电路。 (EDd1)

3.形成分析电路的理性思维,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BDd1)

4.准确连接实际电路, 借助常用电工仪表测量电路基本参数。 (EDd2)

5.能对实际电路检查分析并排除简单故障, 解决电路问题。 (EDd2)

6.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养成“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 (FDd1)

(四) 核心能力

沟通整合 (0%) 、学习创新 (15%) 、责任关怀 (0%) 、问题解决 (15%) 、专业技能 (55%) 、职业素养 (15%) 。

(五) 教材内容大纲:

1.识别常用电路元件。 (M1-DDd1)

2.明确电路的基本概念。 (M1-DDd1)

3.电路基本定律的应用。 (M1-DDd1)

4.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实例。 (M2-EDd1;M3-BDd1)

5.实际电路的连接与测量, 分析并解决电路故障。 (M4-EDd2;M5-EDd2)

6.电路分析方法的正确选择、实施、运用及评价。 (M2-EDd1;M3-BDd1)

总之, 黑龙江职业学院经过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成果导向课程———《实用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合理、按专业需求进行开发成果导向课程大纲, 课程教学进程采用反推设计的原则, 真正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明确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机会,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评量采用多元化的评量方式, 成果导向课程教学能够兼顾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 体现出学生的能力本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养成核心能力。黑龙江职业学院真正地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提高教师能力水平,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黑龙江职业学院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进行课程改革, 按照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提出以学生能达成的核心能力为目的, 按专业需求合理地开发成果导向课程大纲,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笔者以实用电路分析课程为例, 探讨按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进行高职学院成果导向课程大纲的开发思路, 以期为其他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课程大纲,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美国大学的课程大纲 篇3

【关键词】美国大学 课程 大纲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2009年7月,我们一行五人在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UNL)做短期访问学者,和该校的领导和专家座谈,观摩该校任课教师的课程。UNL成立于1869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型的世界一流综合型大学,在全美综合排名第86位,在公立学校中排名第40位,是60所北美顶尖研究型大学联盟(AAU)成员之一(美国公认的名校标准是看该校是否属于AAU),也是美国西部第一个开始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2000年美国大学联盟(AAC&U)启动了名为“渴望超越---高等教育全民化视野下的素质教育”。 UNL是被AAC&U选中参与改革试点的16所大学之一。经过长达9年的改革探索,UNL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以“目的性”(internationality)和“透明化”(transparency)为指针的新一轮教学改革。其核心理念就是构建“以成才进步为核心的教育”,强调“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极产品。”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目的性”和“透明化”,即学生和教师都要明确为什么要开设这些课程,开设这些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学好这些课程。因为我们在该校的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暑期第二个为期五周的学期的开始,所以我们能观摩到开学的第一、二次上课。每到一个新的任课老师的课堂,我们都领到了十多页纸的课程大纲,其内容之翔实丰富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 课程大纲的基本内容

1.1 课程名称和教师信息

这一栏目的内容包括:专业名称,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上课学期,上课时间,教师姓名、办公地点和答疑时间、电话以及电子邮件地址。

1.2 课程描述和教学目标

这是什么样的一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学到什么。比如说“写作与群体”这门课要分头讲述这门课有关写作的教学目标、写作过程、同伴的反应、修改与反思,团体的概念、在团体中进行研究以及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理解所面对的团体。

1.3 教材及教辅材料

有没有指定的教材,教材的名称,要复印的资料,网页等。

1.4 课堂要求及课程要求

一般包括出勤要求,听课规范,学术诚实三个方面。

1.5 辅助工具及教学支持

一般包括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辅助中心(每个学院都有面向全校所有人员的学习辅导中心),以及对残障学生的特别关照。

1.6 作业及课程考核评分标准

作业的要求包括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几次,每一次作业在平时成绩中的分值,交作业的具体时间。课程考核的评分标准包括分值的标准、平时成绩和课程总成绩之间的关系、百分制和五分制之间的转换、课程考核中的重要警示和提示等。

1.7 课程实施计划

包括本课程几个教学模块的时间分配,每一次课上课的时间、教学内容、阅读内容和作业。

1.8 教学策略

这部分包括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两部分。

1.9 课程内容的关键词/核心词库

罗列出本课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和使用的重要概念、观点和方法。

1.10 与指定阅读书目相关的延伸阅读书目

2 课程大纲的特点

2.1 清晰翔实,明确具体

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UNL明确规定,在教师的课程大纲中必须要明确地写明以下三点内容:本门课程要实现的学习目标;简要描述本门课程在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获取知识和技能方面提供了哪些机会;简要描述教师如何利用分层次作业来评价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我们手头拿到的三份课程大纲分别是“写作与群体”(A4打印纸14页),“非母语英语课程:教学与课程大纲”(A4打印纸9页),和“经典恐怖与科幻电影”(A4打印纸26页)。对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让学生第一次进入课堂就对这门课的内容、特点、要求有了清晰明确的了解;明白了该学什么,怎样学,可以从什么渠道找到对自己学好这门课有帮助的资料和手段;明确了作业有什么,作业的具体要求,做作业的方法和可以借助的辅助工具;明确了考核的内容、要求和手段;通过学习教学策略和关键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各项环节。学生在开课之初就对课程有了非常明确清晰的了解,避免了盲目,减轻了压力,指明了方向。

2.2 严格有度,操作性强

美国的大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即“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极产品。”在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视每一个个体学生在具体的每一门课程中的进步与提高,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协作,非常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

比如说课程考核要求,Dr. Reeves用了整整三页纸对考试项目和其占总成绩的比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出勤和课堂参与 (20%),阅读及读书笔记(10%),推荐一篇与本课程相关的通俗文章 (10%),写一份教案(15%),以及课程核心问题探讨(45%)----这一部分又进一步细分为核心问题课堂讨论(20%)和核心问题论文报告(25%)。对每一项任务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子都有非常细致的描述。比如有关阅读及读书笔记这一部分,学生“在阅读本课程教材《实践中的多语言教学》的同时,应当做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目的是帮助你记录下你在阅读本书时的反应,所以你也没有必要归纳总结章节的要点和作者的观点。与此相反的是,你应当把你自己对这本书的反应记录下来。也可以对教材中你感到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两句话进行评说。交读书笔记的最后期限是7月27日。”这一段话清楚地表明了做读书笔记的要求、目的,以及怎样做好读书笔记。学生看了以后自然会一目了然。

再比如到课率的问题,如果班级人数较多,那么每次上课前老师都不断强调要学生别忘了签到;如果人数不多,那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要点名;当然如果上课人数较少,老师每次做好到课记录即可。为强调准时到课,教师们都要求学生准点到课,如果晚到10分钟,即算一次迟到,两次迟到算一次缺课,早退一次算一次缺课,而且不论什么原因缺课都要记录在案,缺课六次课程不及格。

再比如怎样写课程论文的问题,Dr. Dixon用了整整两页纸讲课程论文的基本要求(每周一篇,每篇五页,打印成文,每周五上午上课前上交),内容(结合指定的阅读书目和下发的材料写出对每天观看的电影的反响,比如电影语言的运用,服装,道具,灯光,镜头转换等),教师的建议(每天写,每天写一页半;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个人感受),写作的格式要求(隔行;单页打印;至少写满五页),写作的格式要求(电影名称要下划线;电影名称、演职员名字等必须准确;语言规范(无拼写或语法错误,不得使用粗鄙低俗的语言)以及资料查找、网址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该做什么,怎样做,怎样才能算做好了。

2.3 宽严相济,注重过程

如何对课程进行考核,是教学理念的重要一环。通过这几份教案,我们可以看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如果学生能够重视学习过程的参与和提高,那么就会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充实提高。正如Dr. Olson所指出的那样,要“按个人的进步来评定成绩”。对写作作业的评价也不是简单的A,B,C,D,F,而是对一篇文章批阅三次—初稿,修改稿,定稿,每一次评阅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评语。

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在教师的许可下,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习的压力也不是很大,只要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完规定的作业就可以保证得到该课程通过所需要的学分,在考试前也没有必要去猜题和突击。

美国大学的课堂看似轻松,实际上课堂内容非常充实,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到课堂上来。比如,缺席课堂讨论或者在课堂讨论时对同学的发言不能做出高质量的反应,将被视为两次缺席。论文写作不得抄录,要学术诚实,要发表自己切身的感受和体会,而不是简单地总结人家的观点和论据。课后要主动和同学联系,搞好小组讨论,在课堂发言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哪些是小组某一个成员的观点。

3 教学的思考

3.1 基于“教学过程”的教学理念

大学的课到底怎么上,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让大学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怎样才能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学生的基础不一样,禀赋有区别,如果我们只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那么对那些起点低、基础较差的同学就不公平,也很难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那么为了解决这一点,就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的提高,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终极结果。所以美国的大学一直强调“过程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学过程”这一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怎样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有了这样一个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关注个体的成长与进步,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与提高,学生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认知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对自己越来越有自信,也就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满足。

“教学过程”这一教学理念,要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在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参与和提高,重视每一个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对学生的考核,要重在日常的学习,考核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3.2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学习主动性、学习自觉性的教学追求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即教会他们“怎样学习”。如果学生懂得了怎样学习,怎样利用现有的知识,怎样利用现代化的学习方法和手段,那么他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觉性就会不断提高,那么他也就具备了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知识和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既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细致明确的要求并坚持持之以恒。在美国的课堂上,总是能看到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索。

3.3 重视信息输入、协作实践的教学过程

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就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写出自己的读书报告。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立论有依据,又可以与各种思想交锋,相互学习。所以在他们的课程大纲中,都对学生的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要求。比如在“妇女与流行文化”的课程计划中,学生要在为期五周的一个学期内阅读八本书。

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的今天,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都离不开团队协作。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以“个人主义”为价值观的国家,团队协作精神仍是极为重要的行为规范和模式。只有在一个团队中,或者是在为实现某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这才是个人主义的核心内涵。所以在课程安排上教师安排了较多的集体讨论,课堂的论文宣讲,以及作业评阅过程中的伙伴修改等。这些活动强化了团队协作的观念,有助于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3.4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学实践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无疑会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安排了较多的电影演播、电视剧欣赏、网络片段学习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讲到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三部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同名电影的片段,通过观看,学生对怎样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有了多样的视角和体验。

4 教学实践与运用

4.1 因材施教,重视个体的成长与进步

在教学中,一定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重视个体的成长与进步。这既是教学的目的,更是教学的手段。大学是一种生活,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大学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阶段。要帮助学生,使他们在校期间有所学,有所得。不能一味地拿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课程的考试成绩也不能仅仅依靠学期末的最后一次考试,要把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联系起来综合考查。

4.2 严格要求,重视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上,更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明确了,学生就知道什么不可以做;要求具体了,学生就知道怎样才能做的更好;要求落实好了,也就解决了老师们普遍认为的学生难管的问题。具体到教学环节,就要进一步细化学生到课、听课、作业以及考试的方方面面。在每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利用第一次甚或是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把课程目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及考核要点等向学生讲清楚,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考勤和记录,学期结束前要向学生公布做到考核有据。

4.3 有章可循,重视遵章守纪教育和社会人的成长

大学教育,既要教学生做事,更要教学生做人,也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又取决于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学生要先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学会做事,学习也才能有长进和提高。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遵守学术道德,关爱弱势群体,认可多元文化,遵守社会公认的职业操守和规则。点点滴滴,汇成江海,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将是十分巨大的。

4.4 清晰明确,重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检查和考核

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在整个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有其重要的使命。教师应严格按大纲施训,完成大纲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对学生的考核,也一定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授课的内容,这样才能针对性强,达到考核的目的,促进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07.

[2] Rita C. Kean, Nancy D. Mitchell, David E. Wilson. Toward Intentionality and Transparency: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Process of General Education Reform.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er Review, 2008, Vol.10, No.4.

应用写作课程大纲总结 篇4

【论文范文】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应用写作是四川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文秘与档案管理专业、公关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根据公务或私务的需要,写作出既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又符合应用写作格式和要求的应用文。

2.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科研文书、专用书信等应用文体的格式和写作要求,学会比较熟练地写作这些应用文。

3.教学基本要求:

①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敬业精神;

② 熟练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应用文体的写作;

③ 掌握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的应用文体的写作;

④ 了解本教材涉及到的其他文体的写作。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应用写作是语文课所学写作知识的实践,因此,学好语文课是学好本课程的前提条件。本课程又是文秘基础课程的基础,它为文秘基础课程提供了文书撰写、文书处理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本课程还将为其他需要应用写作的学科提供知识的储备。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建议根据录音课讲授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面授辅导。面授辅导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2.教学形式:以音像主讲课为主,自学与面授辅导为辅。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多提笔写作,切实把写作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写作的能力。

各知识点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见大纲正文的“教学建议”部分。

四、特殊说明

1.教学媒体设置及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媒体设置有文字教材、教学录音带和学习指导书三种。三种媒体,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2.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本课程教学大纲本文部分系统地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和结构,提出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等方面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根据其重点程度,依次分为重点掌握、掌握、学会、了解等几个层次。

3.本大纲的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四川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有应用写作课程的文秘与档案管理专业、公关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等。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中等人才的学生,因此应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要局限于纸上谈兵。

第二部分 大纲本文

第一章 绪论

Ⅰ、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的性质、特点;了解应用写作的分类和写作要求。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应用文的性质、特点及作用

一、应用文的性质

二、应用文的特点

三、应用写作的作用

第二节 应用文的分类

一、按作者分类,可分为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

二、按使用范围分类,可分为通用文书和专用文书

第三节 应用文的写作要求

一、主旨

二、材料

三、结构

四、语言

Ⅲ、教学建议:可以适当补充介绍一点应用文沿革的知识;对应用文的分类历来分歧较大,重点介绍本教材的分类情况即可,不必在理论上作过多纠缠;介绍应用文的特点时,可与文学作品的特点对照,以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

第二章 公务文书

Ⅰ、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公文、通报、通知、报告、请示、函、批复、会议纪要的准确涵义、特点、用途及基本格式,了解各种公文的分类,熟练掌握通报、通知、请示、函、批复的写作,学会写作报告和会议纪要。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公务文书的性质和特点

二、公文的分类

三、公文的基本格式

四、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通报

一、通报概述

二、通报的基本格式

三、通报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第二节 通知

一、通知概述

二、通知的基本格式

三、通知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第四节 报告

一、报告概述

二、报告的基本格式

三、报告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第五节 请示

一、请示概述

二、请示的基本格式

三、请示的写作要求

四、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五、例文举要

第六节 函

一、函的概述

二、公函的基本格式

三、函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第七节 批复

一、批复概述

二、批复的基本格式

三、批复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第八节 会议纪要

一、会议纪要概述

二、会议纪要的基本格式

三、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Ⅲ、教学建议: 公文是本课程的重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掌握公文的基本格式,学会各种公文文体的写作。可搜集一些公文文件,让学员对照教材上的“公文的基本格式”逐项分析其对与错,学会正确的格式。

第三章 事务文书

Ⅰ、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事务文书、计划、总结、简报、会议纪要、调查报告的准确涵义、特点、用途及基本格式,了解各种事务文书的分类,熟练掌握计划、总结、简报的写作,学会会议纪要、调查报告的写作。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事务文书的性质和特点

二、事务文书的适用范围

三、事务文书的分类

四、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

第二节 计划

一、计划概述

二、计划的基本格式

三、计划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第三节 总结

一、总结概述

二、总结的基本格式

三、总结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第四节 简报

一、简报概述

二、简报的基本格式

三、简报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第五节 会议记录

一、会议记录概述

二、会议记录的基本格式

三、会议记录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第六节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概述

二、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Ⅲ、教学建议:可让学生联系工作、学习实际,练习各种事务文书的写作;调查报告的写作,可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

第四章 财经专用文书

Ⅰ、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财经专用文书、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的准确涵义、特点、用途及基本格式,了解各种财经专用文书的分类,学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的写作。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财经专用文书的性质和特点

二、财经专用文书的分类

三、财经专用文书的写作要求

第二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一、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概述

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

三、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第三节 市场预测报告

一、市场预测报告概述

二、市场预测报告的基本格式

三、市场预测报告的写作要求

四、例文举要

第四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概述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

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篇5

2006.3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商务英语写作”是英语专业专科商务方向的限选课程。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

二、先修课要求(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

“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先修课是英语专业专科基础英语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商务英语基础”和“商务交际英语”课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终结时,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熟悉常用商务英语文体。

2.能熟练掌握英语书信等商务文件的写作格式。3.能较熟练地运用英语商务书信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4.能结合各种实际情况,撰写用词语气都能较清楚表达写作者意图的一般商业书信等商务文件。

四、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商务英语写作的基础知识,商务英语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能,了解主要的商务英语写作类型,提高商务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为毕业后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涉外商务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习有关商务活动的实用语言材料和实际操练,学生应能独立撰写一般的英语商务函件(包括电子邮件)和简单的业务报告,意思表达清楚,用词比较准确,无重大语法错误。通过学习,学生应进一步提高基本的听、读、说、写、译的能力。

五、教学对象

“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英语专业专科学生。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4,课内学时72,每周学习一课,在一个学期内学完。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和安排

“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商业书信等商务文件的写作基础知识,包括商函、电子邮件、业务报告和会议记录等的格式、文体、语气、常用词语和标点符号等;基本的商务文件类型的写作技能,如一般商业函件、求职信、证明信、查证信、社交信、电子邮件、业务报告、会议记录和通告等。

按照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和学习内容,本课程拟选用由香港理工大学Graham T Bilbow教授编撰的《朗文致胜英文书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出版)作为教材。该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第一部分 商业书信写作基础

教学要求:掌握商务书信的基本写作知识和写作要求。

第二部分 商业书信写作

教学要求:各种商业书信的写法和形式、重要的表达形式,内容及格式等。第1章 查询信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第2章 复查询信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第3章 销售信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第4章 订购信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第5章 催款信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第6章 付款信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第7章 投诉信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第8章 复投诉信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

第9章 求职信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第10章 查证信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第11章 证明信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第12章 社交信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第13章 便签和电子邮件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写作句型。第14章 业务报告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格式和写作句式。第15章 会议记录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格式和写作句式。第16章 通告

教学要求:写作形式、内容和格式。

二、考核

“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1.形成性考核

“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成绩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以及参加小组活动和其他学习中心组织的活动的情况综合而定。除教材中的随堂练习外,还应至少布置三次作业,检查学生商业书信写作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2.终结性考试

公文写作课程大纲 篇6

1、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掌握文献检索与利用、资料信息获取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要求

课程论文选题必须在《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范畴内,针对目前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力求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课程论文设计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体现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论文要求论点正确、论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充分,层次清晰、语言通畅,格式规范。

论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

3、选题要求:

运用所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知识,结合当前经济金融运行状况,选择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论证。

4、评分标准:

论文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1)论文成绩≥90分。标准:论点正确、有一定创见性;论证严谨、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能紧密结合社会现实或对现实有启发意义;见解独特,对问题有深刻透彻的分析;格式规范且字数在3500字(含5000字)以上。

(2)论文成绩80-89分。标准:论点正确、有一定新意;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层次分明;论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问题的分析较为深入;格式较规范,字数在3000字(含3500字)以上。

(3)论文成绩70-79分。标准:论点基本正确,思路较清晰;结构基本合理、层次较清楚;有一定的见解,但具体思路尚有考虑不周之处;格式基本符合规范,但仍有个别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字数在3000字以上。

(4)论文成绩60-69分。标准:论点基本正确;结构有不合理部分,逻辑性不强;分析的不够深入、全面;格式规范尚可,但不足之处较多,字数符合要求(3000字)。

(5)论文成绩∠60分。标准:论点不正确;思路混乱、文不对题或有明显抄袭痕迹;格式不规范,字数严重不足。

5、格式要求:

见论文标准格式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高桂珍

公文写作课程大纲 篇7

一、《音乐课程标准》与原《音乐教学大纲》的差异

《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 是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对传统音乐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挑战。它提出了全新的理念, 全新的教育策略、方式、方法, 吸纳了世界先进的音乐教育研究成果, 与原《音乐教学大纲》虽同属音乐教育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却在课程性质界定、课程价值、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等进行了重大的变革。

1. 课程性质

《音乐教学大纲》以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作为课程的性质。这种表述忽视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本质特点, 而更多地从功利性的角度对音乐教育进行质的界定, 在一定程度上抹煞了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根本区别。

《音乐课程标准》则以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为课程性质, 一方面强调了音乐在人文学科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强调了音乐教育在塑造“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 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充分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这同时也是对音乐艺术本质特征和音乐教育特殊性的肯定与阐释。

2. 课程价值

《音乐教学大纲》对音乐课程的价值没有明确的关注, 几乎没有涉及这方面内容。而《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音乐课程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长期以来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过多地以科学的标准和枯燥的方式对学生“灌输音乐”, 使音乐教育偏离了它最擅长的对人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的影响, 过分强调了音乐的德育价值, 忽略了其审美价值。而《音乐课程标准》则对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挖掘, 强调了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 淡化其德育价值。

3. 基本理念

《音乐教学大纲》并没有对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行表述, 只是在其具体内容中有所反映和体现。它对音乐教学目的的把握和教学方式的指导, 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 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 以及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

《音乐课程标准》的10个基本理念给教师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教学思想和指导原则, 同时在教学方式上给教师指明了方向, 使他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同时, 这些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 “新课标”的理念体现着教育主体的变化、教育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和教育内容重心的变化。

4. 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大纲》把音乐教学内容简单分为唱歌、欣赏、器乐、识谱四个方面。这种划分对于丰富的音乐世界是非常局限的, 而且这种专业性质的划分有把音乐作为一门技术之嫌, 与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性相违背, 同时比较枯燥, 不利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这在一方面拓展了原课程领域的知识空间, 注入新的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新的学习领域。其中, 把欣赏拓展为感受与鉴赏;把唱歌、器乐、识谱纳入表现, 并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整合;增加了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两个新的领域。这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过于狭窄的局限性, 而且体现了一种新的内容划分理念, 即改变以往从音乐的专业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的标准, 从学生学习和能力发展的角度进行划分, 使音乐的知识体系彻底纳入教育的过程中, 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

二、《音乐课程标准》与《信仰宣言》的联系

《信仰宣言》 (Declaration of Believes for Worldwide Promotion of Music Education) 是国际音乐教育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 简称ISME) 的一项重要文件, 代表着音乐教育在国际范围内的趋向。《音乐课程标准》的开放性与先进性体现在与这份文件的密切联系上。

我认为, 在《信仰宣言》这份文件中,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11个观点中,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音乐教育应针对“所有学习者”, 即每个学习者在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享受音乐教育的过程方面都是平等的, 并且应被平等对待。

这一观点作为一种观念贯穿于《音乐课程标准》的始末。尤其是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第二是有关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 包括第4条“所有学习者都应该有机会在音乐知识、技能和欣赏上得到发展, 以促进他们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想象, 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满足, 升华他们的境界”;第6条“所有学习者都应该有机会根据他们的个体需求, 通过教育发展和完善他们的音乐能力”;第8条“所有学习者都应该有广泛的机会作为欣赏者、表演者、作曲者和即兴创作者积极参与音乐”;第10条“所有学习者都应该有机会发展他们的能力, 以理解他们所接触的音乐的文化背景, 对音乐及表演作出恰当的和批判的评价, 辨析和理解与音乐相关的审美问题”。

这几条反映的主要观点是:1.音乐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 还要给学生带来快乐和精神上的升华;2.音乐教育应根据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3.音乐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 使其充分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 这些观点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在“基本理念”部分,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正是强调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升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同时强调使学生树立“享受音乐、美化人生”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个性发展”则是强调把“全体学生的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强调的是受教育者参与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和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其次是在“内容标准”部分, 《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对原有“音乐教学大纲”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把基础音乐教育领域分为四个方面: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这表明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倾向:提升感受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强调受教育者在音乐教育中的主题地位。而在“实施建议”部分, 不管是教学建议还是评价建议, 都是对前面基本理念的展开, 体现了在音乐教育基本策略上的新的动向与调整。这些调整都与“信仰宣言”的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在音乐教育策略、方式上与国际的接轨。

第三是关于音乐学习的内容, 包括第9条“所有学习者都应该有机会参与他们自己文化的音乐、他们国家中其他文化的音乐和全世界的音乐”;第11条“在肯定全世界所有音乐的存在及其价值的前提下, 本学会认为, 全世界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文化之间学习的机会, 是值得庆幸的事业”。

这两条反映的是在音乐教育中应注重让学生了解多元音乐文化, 打破原有的西方艺术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教育模式, 同时使受教育者对自己文化的音乐了解并热爱。这在《新课标》的“课程价值”、“基本理念”、“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部分都有体现。这部分内容将在《新课标》与“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文件的联系部分作详细的阐述, 这里不再赘述。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音乐课程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及《信仰宣言》在内容上的比较与分析, 不难看出, “新课标”不仅对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和音乐教育方式进行了改革, 而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把国际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引进到我国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来, 实现了与过记得接轨。这些都清晰地表明了《音乐课程标准》的改革性、开放性与先进性。

摘要:本文对《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与《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促进全球音乐教育的信仰宣言》的内容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与分析, 试图通过这一角度, 对“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性、开放性和先进性进行透视与思考。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学大纲》,《信仰宣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

公文写作课程大纲 篇8

关键词:岗位技能,工作过程;教学大纲;建议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是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素质为主线设计编写的教学大纲,它适应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推动课程结构和教学环节的改革,使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更加强调实践的环节,真正突出职业教育的“技能”特色。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明确要求“技能素质”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对人才规格及其智能结构的具体规定,把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素质作为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某一职业领域的生产技术水平、了解该领域劳动组织结构、熟悉该行业就业环境的人才,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生产,缩短在企业的岗前培训时间。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更加强调培养目标中“技能”的分量。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并不等同于技能,技能是人们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执行一定生产活动的方式。技巧是一种反复练习达到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技能,技能和技巧只能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勤学苦练才能形成和发展,因而,岗位(群)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毫无疑问是职业教育的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是追求培养目标较“完善”的有效途径。普通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线,它要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它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素质为主线,它要解决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它追求岗位(群)技能的熟练性、完美性,这只有通过相对不完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相对完整的岗位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技术教育,才能更好地达到其预期的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更能体现培养目标的发展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生产技术工艺不断被企业采用,企业对技术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需要不断修订、不断完善。基于当地现有的大型企业在岗人员所必备的岗位技能为参考依据而制订出来的技能大纲就能显示出优越性,它能及时消化地区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使职业教育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地方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更能推动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的改革

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受到普通高等教育的束缚,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推进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的改革,能树立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以社会实践衡量人才的职业教育新观念,突破“学的越多越好”、企图以3年职校教育包揽学生终身、以成人高考衡量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要求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把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技能作为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的依据,实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能力的形成。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使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更加合理。为了使学生掌握岗位(群)工种的操作技能,在突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打破学科体系,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以学科为资源,把最必须的知识、必备的技能重新组织加工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素质为主线的几门专业(职业)课程,精简课程的门类,压缩理论教学时数,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而实践能力以“必备、会做”为准,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学为技能训练服务,形成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教材体系。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能够促进教学环节的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的实施会更加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岗位(群)技能纳入课程内容后,在促进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改革的同时,必然要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环节的改革,过去那种“先生讲学生听”的机会少了;先生操作,学生模仿的局面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的场面多了,身临其境的机会有了,再也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定理和公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会使教师的教学真正实现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变化,实现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职业岗位(群)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初步的业务能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能克服职业学校教师常常按照大学的方法来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做法,同时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高,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很好的机会。

如果教师按照技能大纲进行教学,他们就不可能只局限于某一本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他们会经常研究专业(职业)岗位技能,以职业教材为参考,先制定实验或技能训练的课题项目,后确定理论知识的内容。换句话说技能大纲会迫使教师岗位技能发生变化,会迫使他们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根据培养目标及地方经济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从事科研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的编写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是:

1,分析职业工作过程。主要是了解和分析该教育职业相应的职业与工作过程之间的关系。2,了解职业教育条件。主要是调查和获得该教育职业在开展职业教育时所需要的条件。3,确定职业行动领域。主要是确定和统计该教育职业所涵盖的职业行动领域的数量和范围。4,描述职业行动领域。主要是描述和界定所确定的各个职业行动领域的功能、所需的资格或能力。5,评价选择职业行动领域。主要是评价所确定的行动领域,以此作为学习领域的初选标准及相应行动领域选择的基础。6,转换配置学习领域。确定学习领域框架。7,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对各个学习领域进行扩展和描述。8,扩展描述学习情境。主要是通过行动领域定向的學习领域具体化来扩展和表述学习情境。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纲编写的基本思路是:

1,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准确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定位

《新闻评论写作》大纲 篇9

苏州大学编 高纲092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新闻评论写作》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

新闻评论在新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媒体的灵魂。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是:使自学应考者对新闻评论的有关现象及其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转化为在具体实践中应用和写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 本体界定

第一节 学科框架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学的定义

(二)新闻评论学的对象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学的定义 1. 识记:新闻评论学概念

2. 领会:新闻评论学与新闻评论写作学的关系

(二)新闻评论学的对象

1. 识记: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的几大部分 2. 领会:新闻评论学研究的系统性

第二节 新闻评论本体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三)新闻评论的地位与功能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1.识记:

(1)新闻评论的定义(2)新闻事实的定义(3)新闻评论与评论者之间的关系 2.领会:

(1)新闻评论与新闻事实的报道二者的关系。(2)新闻事实和重大问题的关系。(3)新闻报道的倾向性。(4)为什么不宜提“指导性”和“引导性”?(5)对广播电视节目中几人谈形式是否新闻评论的认定。

讨论:新闻评论的几种定义。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识记:新闻评论的五大特点 2.领会:

(1)政论与新闻评论的关系。(2)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与新闻性的不同。(3)思想性与政治性的不同。(4)为什么不能把“科学性”作为新闻评论的一大特点?(5)大众性的几层意思。(6)大众性与专业性的矛盾。(7)新闻评论中不一定要出现新闻事实。(8)有没有评论者的观点在,是区分消息和新闻评论的关键。(9)仅仅确立了观点,只能算“评”,只有讲了道理,才能叫“论”。(10)新闻评论的论理性与学术论文的区别。

应用:分析一篇新闻评论,说明新闻评论的特点。

(三)新闻评论的地位与功能:

1.识记:(1)新闻评论的地位。(2)消息性新闻报道中的竞争策略。

2.领会:(1)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在竞争中致胜的两大法宝之一。(2)新闻评论是大众传播媒体的旗帜、灵魂和眼睛。新闻评论对公众的影响。(3)新闻报道影响着人们想什么,新闻评论则影响着人们怎么想。(4)新闻评论的舆论导向作用与民众参政议政之间的关系。

(四)新闻评论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实现方式。

第二章 新闻评论史

第一节 产生的前提

一、考核知识点

新闻评论产生的前提

二、考核要求

识记:新闻评论产生的三个前提。

第二节 中国新闻评论史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史前期

(二)政论时期

(三)向新闻评论演进期

(四)成熟与完备期

(五)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评论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史前期

识记:

(1)邸报的产生。(2)以汉字刊行的最早的报刊。(3)首倡社论的报纸。

(二)政论时期

识记:

(1)我国最早的一批现代化报纸及办报目的。(2)王韬及其新闻评论。(3)我国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

(三)向新闻评论演进期

识记:(1)梁启超和《时务报》、“时务文体”。(2)新闻评论演进为独立新闻体裁的重要标志。(3)“三民报”。(4)报纸的四大部件。

(四)成熟与完备期

识记:

(1)无产阶级新闻评论开始在中国出现的标志。(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张中共中央机关报。(3)我国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有风格。(4)李大钊的评论。(5)邹韬奋的评论。(6)张季鸾的评论。

(五)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评论 1.识记:

(1)社会主义时期新闻评论的分期。(2)文革评论的特点。(3)“两报一刊社论”。2.领会:

(1)社会主义时期新闻评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2)新时期新闻评论向社会本位的回归。(3)新时期新闻评论在形式、风格上的新探索。

第三节 外国新闻评论简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外国新闻评论的史前期

(二)政论时期

(三)新闻评论的现代化时期

(四)无产阶级新闻评论史

二、考核要求

(一)外国新闻评论的史前期

识记:

(1)现在认为最早的“类报纸”。(2)手抄报纸和书简报纸的出现。(3)传单、鸭鸣报的出现。

(二)政论时期

领会:

(1)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2)当时报纸的主要职能是从事政治性评论,获取商业利润是次要的问题。(3)美国报刊在政论时期的发展。

(三)新闻评论的现代化时期

识记:

西方报纸的新闻评论类型。

领会:

(1)新闻与言论的纠缠。(2)没有了自由竞争的媒体,也就没有了意见的自由市场。(3)社会责任论不是对新闻自由的反动,而是强调媒体应承担维护公众获知新闻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权这一责任。(4)当代欧美广播电视评论在收视率的巨大压力之下出现的娱乐化和煽情化趋势。

(四)无产阶级新闻评论史

识记:

(1)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开端。(2)无产阶级第一个公开发表新闻评论的阵地。(3)俄国第一份公开出版的布尔什维克报。(4)俄布中央机关报。(5)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机关报。(6)前苏联大众新闻传播体系的显著特点。

第三章 创作主体论

第一节 创作主体分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创作主体的特点

(二)人格主体与代言人个人之间的关系

(三)创作主体分类及与评论文体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创作主体的特点: 1.识记:人格主体

2.领会:新闻评论的创作主体可分为人格主体和个人主体。

(二)人格主体与代言人个人之间的关系

领会:

(1)没有代言人主体的介入,所代的人格主体的意志就无法现实地被表达出来,而代言人主体的介入,又使人格主体打上了代言人主体的烙印,成为代言人所理解的人格主体精神,即成为双重主体的有机叠合。(2)代言者个人的能动主体性不是表现为对对象的主观改造和随意阐发,不是“六经注我”,而是借助这种能动性去深入对象,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是“我注六经”。(3)“我注六经”与个人风格化的关系。(4)群体精神意志的人格化要求。

(三)创作主体分类: 1.识记:

(1)体制内的三类创作主体。(2)国际评论。(3)党派主体评论的特点。(4)中国共产党党报新闻评论的鲜明特点。(5)我党新闻评论的重大使命。(6)团体新闻评论的特点。(7)体制外新闻评论创作主体的特点。(8)体制外新闻评论作者的类别。2.领会:以国家为主体的新闻评论对主体的特殊要求。3.应用:分析一篇新闻评论的口吻。

第二节 评论者的修养

一、考核知识点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二、考核要求

1. 识记:(1)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几大修养。(2)在法律问题上,新闻评论存在的两个问题。2. 领会:(1)社会的良心(2)为什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3)为什么要打好理论基础?(4)树立政策、法律、纪律观念的重要性。(5)为什么要打好知识根底?(6)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第四章 创作论(上)

第一节 新闻评论选题

一、考核知识点

(一)“选题”辨析

(一)选题的标准

(二)选题的来源

二、考核要求:

(一)“选题”辨析 1.识记:

(1)选题(2)命题(3)立论 2.领会:

(1)选题与对象的关系。(2)选题的相互联系的两种含义。(3)传媒的选题计划与评论员的选题方向间的关系。(4)选题与命题的关系。(5)选题和立论的关系。

(二)选题的标准: 1.识记:

(1)我党新闻评论的选题标准(2)选题的具体要求。2.领会:选题的重大与否与新闻事件的重大与否之间的关系。

(三)选题的来源: 1.识记:选题的几大来源。2.领会:

(1)“上面的精神”(2)“下面的呼声”。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立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立论的要求

(二)立论的过程

二、考核要求:

(一)立论的要求 1. 识记:立论的具体要求 2. 领会:

(1)立论的多种角度、选题的多个侧面,可以使论点不断翻新。(2)立论求新与求实的关系。

(二)立论的过程 1.识记:

立论过程的两个环节。2.领会:

(1)一篇评论的论点是评论者主体思维穿透力量拂过评论材料,对材料的内在逻辑加以寻绎的结果。(2)占有材料不仅仅是占有某则新闻事件,而是要广泛研究社会。(3)社会是处在不停的运行过程中的,事件也只有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才具体地标示出其价值意义,其意义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增值或增墒,没有恒定的意义存在。(4)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发掘取决于评论者对事件所构成的与社会生活的诸种关联的发现。3.应用:

找几篇选题一致,立论不同的评论。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考核知识点:

(一)标题的作用

(二)标题的要求

(三)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

(四)几种常见的标题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标题的作用

1、识记:新闻评论标题的作用

2、领会:标题的重要性

(二)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

识记:新闻评论标题和新闻标题的异同。

(三)标题的要求 1.识记:

(1)标题的两个根本性要求。2.领会:

(1)新闻评论的标题和新闻的标题要求不同。(2)新闻评论的标题不能要求做到准确、鲜明、生动。(3)不同的内容和风格要求不同的标题。(4)标题和文章内容、风格不一致,将造成一种讽刺、调侃和滑稽效果。(5)要求标题与文章内容和风格一致和要求标题具有吸引力是不矛盾的。

(三)常见的标题类型 1. 识记:三种标题类型 2. 领会:所列各种标题的特点 3. 应用;收集一些好标题

第五章 创作论(中)

一、考核知识点:

(一)“论证”辨析

(二)论证的要求

(三)相关的逻辑知识

(四)常用的论证方式

二、考核要求:

(一)“论证”辨析 1.识记:

(1)论点。(2)论据。(3)论证。(4)几类论据。2.领会:对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的要求

(二)相关的逻辑知识

识记:

(1)概念。(2)判断。(3)推理。(4)直言推理。

(三)常用的论证方式 1.识记:

(1)归纳论证。(2)演绎论证。(3)类比论证。(4)对比论证。(5)比喻论证。(6)反证。(7)归谬法。2.领会:

(1)各种论证方式的运演规则。(2)各种论证方式的真理性和局限。3.应用:用所列某一种论证方式创作一篇评论。

第二节 新闻评论驳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驳论”辨析

(二)如何进行反驳

二、考核要求:

(一)“驳论”辨析

识记:(1)驳论的概念。(2)驳论文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二)如何进行反驳

领会:反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即: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的逻辑过程。

第六章 创作论(下)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对新闻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二)结构安排原则

(三)新闻评论常用的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四)新闻评论的开头和结尾

二、考核要求:

(一)对新闻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1. 识记:结构的概念

2. 领会:结构安排要言之有序,做到纲举目张,以帅统兵。

(二)结构安排原则 1.识记:

(1)结构安排的两个原则。(2)评论三部曲。(3)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

2.领会:认识的过程就是事物自身结构逻辑的发现过程,认识的完成就是事物自身结构逻辑的显现。

(三)新闻评论常用的结构形式 1.识记:

(1)纵向结构。(2)横向结构。(3)评点式结构。2.领会:

(1)纵向结构显示了事理和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引导人们根据问题的前因后果的内在联系去认识事物。它逻辑严密,论证性强,用得好,能够深刻地启发受众对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获得智力上的满足。(2)横向结构能够使围绕论点的各个方面都展现出来,让人从较宽广的领域内获得一个全貌性认识。(3)各种结构形式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4)评点式结构以蕴含着内在逻辑性的圆融的事例本身去阐发道理,而不是把其中的逻辑筋脉单独抽取出来。它生动活泼,短小精悍,一针见血,不拘一格。

(四)开头和结尾 1.识记:

(1)“凤头猪肚豹尾”的意思。(2)开头的重要性。(3)“开门见山”在新闻评论中的两种含义。(4)几种常见的开头方式。(5)几种常见的结尾方式。2.领会:

(1)新闻评论的开头既要努力吸引人们去阅读正文,同时也是议论文共有的提出问题阶段或者叫引论阶段。不仅如此,它还决定着整篇文章的风格基调和展开方式。(2)新闻评论的开头(结尾)与新闻作品的开头(结尾)的不同。

3.应用:收集一些好的开头和结尾。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语言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与新闻语言相比的论理性、分析性。

(二)与一般议论文语言相比的通俗性。

(三)新闻评论语言的文采。

二、考核要求:

(一)与新闻语言相比的论理性、分析性 1.识记:分析性叙述 2.领会:

(1)新闻评论的语言是论理性语言,而不是叙事性语言。(2)正确看待述评中叙事因素的大量介入。(3)就像数学运算中的具体数字运算和使用代数运算一样,新闻作品中是具体的物体件数的展示,新闻述评是具体的数字运算,而一般的新闻评论则是由数字运算推导出代数运算程式。相对于数字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来说,数字已经抽象化了。(4)新闻评论的语言采取消极修辞方式,首先追求准确、鲜明。

(二)与一般议论文相比的通俗性

领会:弄懂以下几种关系:

(1)通俗化与专业术语的使用。(2)通俗化与表达的准确性。(3)通俗与形象化。(4)通俗与思想的精深。(5)通俗与庸俗。(6)通俗与语言规范化。(7)通俗的度与对受众的尊重。

(三)新闻评论语言的文采

1.识记:(1)语言的形式美感(2)字句炼到什么样子和是最美的。2.领会:

(1)如何增强语言的文采。(2)知识运用不当的表现。(3)文采对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第七章 报纸新闻评论

第一节 报纸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一、考核知识点

(一)报纸的传播特点

(二)报纸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要求

二、考核要求

(一)报纸的传播特点 1.识记:报纸传播的优缺点

2.领会:(1)报纸反映面的广阔性和丰富性。(2)报纸表达思想、展开论证的深刻性。(3)报纸的可保存性和选择性。(4)报纸传播公众解码的专注性。(5)报纸传播的弱点。

(二)报纸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1. 识记:报纸新闻评论的几个特点及要求。2. 领会:

(1)报纸新闻评论表达思想的深刻性。(2)报纸新闻评论“快”与“准”、“准”与“活”的矛盾。(3)论述的深刻本身就是“活”。

第二节 报纸文体分类方法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文体分类原则思考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文体分类原则思考

领会: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是对特定时空的新闻评论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对新闻评论进行分析把握的结果。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

领会:各种分类方法的特点。

第三节 代表编辑部的评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论

(二)评论员文章

(三)短评

(四)编者按

(五)述评

二、考核要求

(一)社论

识记:

(1)社论的定义。(2)社论的特点。(3)社论的几种变体。(4)社论写作的注意事项。

(二)评论员文章

识记:

(1)评论员文章的特点。(2)评论员文章的分类。

(三)短评

识记:(1)短评定义。(2)短评的特点。

(四)编者按语

识记:(1)编者按语定义。(2)编者按语分类。(3)编者按语的特点。

(五)述评

识记:(1)述评释义。(2)述评的特点。

第四节

不代表编辑部的评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时评

(二)杂文

二、考核要求

(一)时评

识记:(1)时评释义。(2)时评的特点。

(二)杂文

识记:(1)杂文的定义。(2)杂文的特点。

第八章 广播新闻评论 第一节 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考核知识点

(一)广播传播的优点

(二)广播传播的弱点

二、考核要求

(一)广播的传播优点。

(二)广播传播的弱点 1.识记:

(1)广播的语言特点、传播方式。(2)广播传播的优缺点。2.领会:

(1)广播对主持人的要求。(2)广播的群众性。(3)广播的“一次过”性质所带来的问题。(4)广播的私人性质。(5)广播的心灵性。

第二节 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一、考核知识点:

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和要求。(2)瞬时记忆。2.领会:

(1)对广播新闻评论提出的要求的道理。(2)广播口语并非生活口语,而是艺术化了的口语。(3)报纸评论可能更深地影响人,但广播评论却能更强烈地打动人。

第三节 广播评论的特殊评论形式

一、考核知识点:

(一)播稿式评论

(二)说稿式评论

(三)脱口式评论

二、考核要求: 1. 识记:

(1)广播评论的三类评论形式。(2)说稿式评论的三种形式。(3)对话式广播谈话要注意的问题。(4)录音述评包括哪些元素?(5)戏剧式广播谈话的概念。(6)座谈式广播评论要注意的方面。(7)口头评论的特点。(8)口头评论的局限。2. 领会:

(1)漫谈式广播谈话是一种拟态交流方式。(2)音响应是说理“锦上的花”、“琴上的弦”。

第九章 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节 电视的特点及其对新闻评论的影响

一、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的优点

(二)电视的弱点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电视的传播特点。(2)电视的特殊收看效果。(3)电视传播的弱点。2.领会:

(1)声与画之间的关系。(2)声画文三者的整合所产生的新的系统质。(3)电视是一种传播最直接、现场感最强的媒介。(4)客厅文化。(5)电视信息在时间之维上流动给电视表现带来的问题。

第二节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一、考核知识点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电视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2.领会:

(1)电视新闻评论选题忌空、忌大、忌泛,要进行“大众话题评说”。(2)电视新闻评论是众声喧哗中突出主持人的声音。(3)电视新闻评论长于对论据的形象展示,给人以证据确凿的感受。(4)电视评论中有声语言的主要作用。(5)电视新闻评论的主持人一方可以有哪些角色。群众一方又包括哪些角色。

第三节 电视新闻评论的几种模式

一、考核知识点:

电视新闻评论的几种模式

二、考核要求:

识记:电视新闻评论的四种典型模式及其特点。

第十章 网络及其它媒体新闻评论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特点

考核知识点:

网络传播的特点

考核要求:

1.识记:(1)网络传播的七大特点。(2)“第四媒体”称谓的来源。2.领会:

(1)多媒体化可从哪几方面来理解。(2)第四媒体与虚拟空间。(3)互联网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4)为什么说网络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5)超文本链接使每一个文本间只具有相关性,没有了结构的严密性。(6)在网络的多元化传播主体中,大众传播仍然占据着权威的位置。(7)为什么说网络传播中,反馈变成了互动?(8)网络传播对传者与受者概念的解构。(9)匿名化与网名化的矛盾。

第二节 网络新闻评论

一、考核知识点

(1)网络新闻评论功能不同的三大块。(2)网络原创性评论的特点。(3)商业网站新闻评论的核心竞争力。(4)商业网站新闻评论的特点。(5)对跟帖评论的认识。(6)各种评论的互补。

1.识记:(1)网络原创性新闻评论的几大特点。(2)商业网站新闻评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3)印刷媒体内容的网上存储有哪两类?

2.领会:(1)为什么说广播电视媒体信息的网上存储改变了其原有的“一次过”性质?(2)如何认识跟帖评论?(3)如何认识“板砖”与“灌水”?(4)我国的网络实名制是什么意思?

第三节 其他传媒评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书籍新闻评论

(二)杂志新闻评论

二、考核要求

1. 识记:书籍杂志新闻评论的特点 2. 领会:

(1)书籍是适合详细而深入地阐述某个主题的唯一的传播形式。(2)杂志介乎书籍和报纸之间,既有一定的时效性,又能将评论适当引向深入,版面大小正好适合于阅读,具有“相当深厚”的解释功能。

第十一章 接受及策划论

第一节 接受主体

一、考核知识点

(一)接受主体的大众性

(二)大众的主体性

二、考核要求

(一)接受主体的大众性

1、识记:

(1)“大众”的涵义。(2)大众的从众性。(3)“皮下注射论”。

2、领会:

(1)大众传播的接受主体与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不同。(2)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是如何产生的。(3)从变化快的世界中寻找不变的东西,寻找其背后相对恒定的意义,成为大众重获安全感的必然追求。(4)时尚和恐慌。

(二)大众的主体性

领会:(1)大众的主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接受”与“主体”的矛盾统一。

第二节 传播环境

一、考核知识点

(一)传播环境与传播

(二)新闻评论对舆论环境的适应

(三)新闻评论对舆论环境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

(一)传播环境与传播

领会:

(1)传播环境对传播的影响。(2)传播对传播环境的重构作用。(3)信息Ⅱ≠信息Ⅰ

(二)新闻评论对舆论环境的适应

1、识记:

(1)新闻评论如何适应舆论环境。(2)面对不同的接受群落,新闻评论可选择的办法。

2、领会:

(1)抓住了社会舆论的兴奋点,信息就可能保真并在信道中被强化。(2)为何要适时推出评论。

(三)新闻评论对舆论环境的影响

领会:

(1)评论不仅要做到择时而发,而且要做到有评择发。(2)评论者的社会责任感。(3)新闻评论不能跟着舆论走。(4)有评择发不是要对世界造成歪曲,而是要努力挖掘出生活的本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新闻事件。

第三节 新闻评论策划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策划的重要性

(二)新闻评论的媒体策划

(三)新闻评论的稿件配置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策划的重要性 1. 识记:新闻评论策划的重要性。

2. 领会:(1)新闻评论策划是媒体竞争的需要。(2)新闻评论策划是凸显媒体灵魂的需要。(3)

新闻评论策划是有效影响舆论的需要。(4)新闻评论策划是媒体版面语言与评论直接发言有效结合的需要。

(二)新闻评论的媒体策划: 1. 识记:媒体策划的几种定位。2. 领会:每种定位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三)新闻评论的稿件配置:

1.识记:(1)稿件配置的意义。(2)稿件配置的几种基本手段。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并进而提出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大纲对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作了扼要说明,并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这样做的目的是:(1)使自考应考者能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2)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3)使考试命题者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规范、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3.应用: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对问题进行正确的阐述和分析,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新闻评论学》,杨新敏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本门学科内容包括了有关新闻评论的各个环节:本体论、创作主体论、对象论、创作论、文体论、媒体论、接受主体论、新闻评论史,读者不难看出,这些环节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系统。首先谈的是新闻评论是什么,然后是新闻评论的作者,作者所面对的对象,作者占有对象后的创作过程,创作所使用的文章体式,作品完成后的传播渠道,接受作品的人,最后是新闻评论的发展历史。在课本中,考虑到没有专门的新闻评论写作学,而写作又是广大自考者在知识运用上的难点,所以,用了三章的篇幅。当今媒体对新闻评论的制约也越来越被人们注意到,不熟悉媒体特点,很难写出适合传播的评论,所以,媒体也分为两章加以阐述。本课本对接受的专章论述篇幅较少,是因为在各章中都始终把接受放在了首位,并不是因为接受不重要,恰恰是接受太重要了。全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应考者首先要系统学习各章,在对整个学科系统的完整把握的基础上再抓重点、难点。切忌孤立地看待每个问题。

2.把学习理论和应用方法结合起来。本课程的内容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自学应考者应当在学习有关理论观点的同时,多进行一些新闻评论的创作实践,这样,就会对理论有更切身的理解,真正使理论的指导作用得到发挥。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要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的发生,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

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素质和思想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的道路上。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核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提高和降低考核要求。考核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上一篇:区委书记调研报告下一篇:优化作业设计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