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幼儿园管理工作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优化幼儿园管理工作(精选11篇)

浅谈优化幼儿园管理工作 篇1

吴 敏 敏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幼儿园内部产生良好循环的根本保证。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形象地道出幼儿园管理工作面广事杂。园长事务繁多,单靠园长一人管理全园工作,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很难保证提高幼儿园工作质量。那么如何科学规范管理幼儿园是广大幼教管理者探讨的课题。几年来,我们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管理的步骤、方法与措施,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园实际的管理思路,为幼儿园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思想进步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着眼于从思想、业务上提高教职工的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教育管理研究表明: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支好队伍,办出一所好学校。因此,园领导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深入学习幼教法规及《纲要》精神,经常了解,参与各种教研,教改活动及业务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根据幼儿园的工作实际,细化安排全园学习方案,明确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科学安排,环环相扣,坚持学习制度,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创造各种条件,利用一切机会,组织教职工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职工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开展寓教于乐的文娱活动,尽可能使每一位教职工感到幼儿园工作的愉快,进而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全面提高教职工为社会、为家长、为幼儿服务的宗旨意识。

其次,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一所好幼儿园就必须有一批好教师。因此,应重视抓好教师的在岗培训、学习,以教科研探讨为突破点,全面更新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采取以会代训、竞赛、观摩等多种形式,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知识学习,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组织教师听取专家讲座,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时代观,真正认识幼儿园教师的素质结构与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注重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应重视新教师的岗位练兵,对新教师的素质课、汇报课及时地予以指导和评价。

二、建立健全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制定,对完成幼儿园各项任务,建立正常秩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园领导应率先垂范,带头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给教职工做出表率,带动影响全园教职工的行为。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园领

导的自身形象和行为是无声的命令。

第二、美国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没有机构就没有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机构。比如,我园建立了以园长为核心的层级管理体制,设立三处一室,各处室职责分明,既分工又相互协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育人的有效方法,加强对各岗位人员的检查与指导,充分了解她们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及时调整岗位,采取两岗合一的办法,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发挥各岗位人员的优势和潜能,注重不同岗位人员的“心理调换”,进行换位思考,开展“假如我是园长”,“我为学园献点子”等活动,鼓励教职工为幼儿园管理出谋献策。定期召开教代会、工代会、民主评议会、园务会,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思广益,吸取教工的意见,让教职工参与制定“教职工绩效考评”,“教师教学考评考绩”的具体操作细则,全面修改补充《幼儿园各类规章制度》,尤其是审核细化考核、奖惩制度条例,并将工作情况与奖惩结合,保证其他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实践证明:只有以制度管人,让制度服人,人人服从制度的管理,幼儿园才能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轨迹远

行。

第三,计划是一切工作的起始和保证。为此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园工作

计划,做好计划的组织与实施,保证各项工作狠抓落实。应作到:工作总体计划与部门计划经统筹协调,相互衔接达成一致,最后定出每周具体工作安排,这是推进幼儿园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个阶段应灵活运用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以及新的幼教信息快速结合起来的方法,将科学管理幼儿园贯穿于工作之中,及时调整补充工作计划。比如我园在办公室协调各部门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使每周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正常开展,逐项抓落实,把各处室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反馈,并核实下一周的具体工作内容,这样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作的重复性、盲目性、随意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致力科研探索,提高保教质量

保教质量是一所学园立足于社会、参与竞争的基础。坚持以教科研为中心,全面拓宽科研领域,树立教学研究、教育研究、教学管理三位一体的意识,是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管理过程

中探讨的模式。

第一,全完善常规,实现常规的科学性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园建立“园一段─班”的三级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学常规的稳定有序。注重引入竞争机制,把早操、区域设置、户外活动情况等工作的评比展现出来,充分发挥“教研园地”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常规检查制度。采取行政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段长根据周目标及周重点对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检查,段长间的互评互查;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监督、检查,不断改进教

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常规是根基,科研是关键。在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切实抓课题研究工作,如,教研制度上建立大、小教研组和年段集体备课组交替学习的制度,保证每月一次全园集中的业务学习,一次以年段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学习,两次课题研究的学习以及班级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每个月不少于两次,真正做到专题研究和一般教学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并建立以教学研究为基础、教育科研为先导、教学管理为保证的现代教研方式。创立 “学科教研活动周”,“年段教育教学观摩活动周”的教学探讨方式,成立语言、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科游、角游等课题小组,注重培养带头人。在各学科课题组长的带领下,指导教师从选择课题到制定课题计划以至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做到有

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研活动,各课题组之间形成了一股听课、说课、评课的良好风气,每学期定期向全园教师提供公开观摩活动,展示课题研究进展状况和研究阶段成果。

第三,尝试“园本课程”开发,办出“语言特色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可见,尝试和研究“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现实表明:一个幼儿园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被社会、家长所接纳。我园尝试“园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是以语言探索为桥梁,整合其他领域教育的研究,在环境创设、课程安排及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突出语言特色,努力为幼儿营造学习语言的良好氛围。例如,各年段围绕本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语言教育计划,拟出语言发展的目标与发展重点。即小班侧重于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中、大班侧重于早期阅读和讲述能力的提高。在课程安排中增加一周语言活动的次数,教材内容以《省编》教材结合南师大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中的语言教材,选择内容新颖、富有童趣、幼儿喜爱的语言文学资料。全方位创建语言教育环境,建立“娃娃阅览室”,为幼儿早期阅读提供良好的学习天地,开设“小太阳广播站”,开展“语言艺术节”,为幼儿创设和提供想说、敢说、喜欢

说的条件、机会。

浅谈优化幼儿园管理工作 篇2

一、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保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 从思想上转变保育员对自己角色的认识。

很多保育员都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地位低下, 自卑感较强, 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园长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的保育员甚至戏称自己为“三把手” (拖把、扫把、抹把) 。 因此, 只有在思想上让保育员充分认识到保育工作的内涵, 才能切实提高保育员的素质。 为了改变她们的心态, 我园定期组织保育员进行业务学习, 列举日常工作中的实际例子, 让大家认识到保育员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也直接影响幼儿, 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 必须有保育员的积极配合。 保育员的角色在幼儿园工作中非常重要, 能当好一名保育员也非常光荣。

(二) 转变称呼, 提升保育员的工作地位。

一些保育员不是很看重本身的工作, 觉得这份工作在幼儿园里、在家长眼里、在幼儿眼里都远不及老师的地位。 为了提高保育员的工作使命感, 我们改变了以往称保育员为 “阿姨”的称呼, 而是尊称为老师, 将保育员定位为生活老师, 不仅要求保育员有为人师表的行为榜样, 提高自身行为规范, 更提升保育员的地位和对本职工作的光荣感。

(三)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1.争取机会, 让所有保育员都持证上岗。

首先幼儿园必须高度重视保育队伍的建设, 积极争取和把握各种保育员培训的机会。 我园抓住一切机会派保育员参加由晋江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保育员业务培训和上岗职业技术鉴定, 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保育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让保育员深刻了解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操作过程的规范要求。 通过培训, 我园所有保育员都持证上岗。 相对以前没有保育证, 持证后的保育员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上更为积极、主动。 她们现在不仅能按规章制度和一日操作要求完成保育工作, 而且能主动为幼儿园提高保育质量出谋划策, 甚至经常主动延长下班时间把学园、班级工作做好了才回家。

2.提高保育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虽然保育员已经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但职业道德水平还有待提高, 不良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我通过日常细致的观察, 把保育员的一些有违职业道德或不适宜的行为详细地记录下来, 在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中组织她们进行案例分析、 发表对事件的看法。 在对保育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及时纠正一些不良行为。 另外, 组织大家学习《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 不断提高保育员的道德修养。

3.提高保育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由于保育员再进修的机会很少, 因此保育员的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主要由点片区和幼儿园开展, “岗位练兵”成了幼儿园对保育员再次培训的重要手段。 我园常开展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保育员应知应会》知识竞赛、各种常规消毒操作竞赛和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紧急处理技能现场模拟操作竞赛等各种扎实有效的活动, 保育员们通过“岗位练兵”不仅练就了各项基本功, 而且在点片区各种知识竞赛和操作技能比赛中均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保育员们经过多次与其他姐妹园的比赛, 发现她们的学习欲望和集体荣誉感更强了, “岗位练兵”切实有效地提高了保育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二、重视培训与互动, 提高参教水平

(一) 重视培训, 提高参教意识。

为了提高保育员的参教意识, 我先从理论学习入手, 让保育员知道幼儿园的办园目标、 培养目标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等, 然后理论联系实际, 指导保育员学习一日保育操作常规并系统地培训保育员在活动中的保教工作。 如《户外活动的保教工作》、《游戏活动的保教工作》等相关内容, 让她们了解从总体上可分为开始、准备、结束三个部分的框架以后, 再进一步学习每个部分的具体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布置相应保教实践内容。 如在学习了《户外活动的保教工作》后, 同时布置早操活动的保育工作, 让她们完整记录下自己的一次早操保教工作, 并组织她们交流由后勤园长给予点评及分析各自不同的保教对策。

(二) 加强教师与保育员的互动, 提高参教水平。

通过教师与保育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提高保教水平, 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鼓励教师与保育员及时交流, 如:孩子身体不舒服, 双方交流引起重视, 加以关照, 等等, 针对幼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 保育员“参与幼儿活动”方面比较差, 在幼儿活动时保育员在旁边观看, 不知要做什么。 教师与保育员进行沟通, 再针对不同活动交给保育员一些不同任务, 启发保育员以不同身份介入活动。 教师利用平时具体工作情况与保育员沟通, 给予恰当的指导评价, 让保育员乐意接受。 为了让保育员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师的一些大型培训活动, 保育员也一起参加。 如:环境创造的培训、美术技能的培训等。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下, 保育员的参教技能得到较快提高。

三、立足实际, 改革创新, 提高保育质量

(一) 建立科学的职业化、标准化的保育员评估体系。

1.制定保育工作考核标准。

结合《纲要》和《指南》制定保育员日常操作流程, 细化保育工作的每个环节要求, 对日常常规工作进行量化, 如对保育工作目标、日常保育工作要求、一日保育工作程序等内容均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使全园保教人员实行保育工作有标准可依, 使之形成科学有序的操作系统, 达到保育过程的规范化、量化管理。

2.考核保育工作成效。

参照保育考核细则, 针对日常保教工作加强督查, 采取定时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 衡量保育工作成效。 如二次晨检, 教室内是否有幼儿可以取到的消毒液等不安全因素。 并如实记录各班保育情况, 每月公布检查结果, 实行奖惩制度, 保证保育工作有实效。

(二) 剖析案例, 取长补短。

经常发现同样的工作量, 有的保育员完成得轻松自在, 而有的保育员老是有做不完的活, 经常占用参教的时间做卫生工作。 经过跟班深入调查, 我们发现除了保育员每个人做事情的速度快慢不同之外, 更大一部分是因为有的保育员做事没有条理和章法。 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结合现代化技术, 运用DV对每个保育员做得较好的工作环节进行案例拍摄, 然后组织全体保育员一起分析案例, 互相学习优点, 直观明了地解决了保育员工作中的困扰。 由于是每个保育员的优点分析, 因此消除了保育员的排斥心理, 欣然接受别人的优点, 悄然弥补自身的不足。

浅谈优化管理幼儿在园一日活动 篇3

【关键词】幼儿;一日生活;稳定性;灵活性

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对时间的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要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合理的需求;既照顾到个体差异,常规要求又能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因时、因地灵活地运用。

一、一日活动时间表

有的老师认为幼儿园的时间没必要排得那么细,把几点钟干什么写得太细,反而禁锢了老师。如果班级在搞主题活动,很多活动时间应视内容和孩子的兴趣来定,而不是根据我们固有的时间表定。

有的老师反对,说那怎么行,不写清楚什么时候干什么,老师就没参照,根本无法组织活动。

两个活动时间安排到底哪个更合理呢?其实这两种活动时间安排利弊皆有之。第一种是比较大胆、创新的时间表,适合那些教学能力强、勇于创新、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师。新《纲要》允许教师建立相对稳定又有弹性的活动日程,但不是任何时间安排都可以弹性,它以不影响幼儿园的整体工作为前提。第二种时间表定的具体细致,非常便于教师执行。这种时间表比较适合教学经验不太丰富、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师,同时比较适合托小班的孩子。但在执行过程中不要过于刻板,把半天时间排得满满的,让孩子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各个活动不连贯而且仓促。

其实时间表只是一个参照,教师一定要随时观察孩子的需要,做出合理的安排,这才是最好的时间表。它能为老师管理幼儿的一日活动指明大致的方向,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刻板地执行它,否则会束缚教师、幼儿的手脚。

二、预设的活动

对于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如果部分孩子已经熟悉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例如老师在教授《小熊过桥》这首经典儿歌时,部分孩子说:“我学过了!我会了!”老师会说:“学过再学一遍,还有小朋友不会呢!”于是老师按照预定教案的程序,先示范朗诵,然后理解儿歌含义,再让孩子跟念若干遍。孩子们渐渐坐不住了,特别是那些学过的孩子。由于事先安排的时间是25分钟,老师不愿意提前结束,批评了那些不守纪律的孩子,教育大家要坚持到底,然后继续念儿歌。教师有没有考虑过,我们这样固执地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教学,孩子的学习效果会好吗?这是不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做不愿做的事情呢?这样的课要不要上?不上又如何打发剩余的时间呢?

其实,当发现孩子确实对教学活动失去兴趣时,教师不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相反,如果有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浓厚,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更能体现尊重与自主。

三、集体活动中时间的隐形浪费

一直以来,幼儿园比较强调集体性活动和统一行为,每日活动的安排和时间的分配强调统一、固定。这样一来便时常导致时间的隐形浪费和幼儿的无谓等待。特别在一些集体活动中,由于不同幼儿完成任务的速度不同,于是出现多数人等待少数人的时间浪费现象。例如在中班的美术活动中,常常有部分孩子先画完画,在那里无聊地等待,被老师告知:不能发出声音影响其他小朋友画画……其实我们忽略了幼儿的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安静静地一直坐在那里无聊地等待呢?因此,教师应改进活动的组织策略、变化教学形式,减少轮换、等待现象。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一日活动的安排,打破以往整齐划一的时间安排,使一日活动的管理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让先画好的孩子听听音乐,或者去图书角看看书等等,使消极等待变为积极等待。

四、一日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处理

在幼儿园里,不论是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时常会有突发事件产生。突发事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但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突发事件的性质来决定如何处理:或将其作为生成新的教育内容的契机,而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或另行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个别教育。这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的教育策略。

记得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两个孩子为争抢一个皮球打架了。我考虑到类似的争抢事件在幼儿园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正好有家长朋友也会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与人争执的事情。于是,我采取让大家参与讨论的方式来处理这一突发事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说得非常有道理。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纠纷发生的原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使孩子懂得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而且孩子们讨论完,师幼接着进行后面的活动。

浅谈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优化措施 篇4

【摘要】病历档案一般简称为病案,记录了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及其结果等,是医疗机构医疗信息的基本载体,属医药卫生科技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部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病历档案的价值日益凸显,它不仅可为医院科学、教学、医疗质量评估、医疗统计、医院管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也成为医疗纠纷和事故调查鉴定、保险公司核保兑赔、交通肇事及伤残鉴定、公检法部门办案、工伤职业病诊断等的重要原始证据。因此,优化病历档案管理对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和服务社会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医院管理对策电子档案问题

浅谈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优化措施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医疗技术及医疗相关信息技术也日新月异,医院档案的管理范围也从以往的传统的文书文档发展为多层次,多形式的档案模式,电子文档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新内容及新要求,加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医院档案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根本任务。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档案信息资源的创新与利用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得以迅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还相对的滞后,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医院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如何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线条多

医院档案管理一般由设在行政办公室的综合档案室负责,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等,由于医院历史的原因及医院行业管理的要求,医院的医疗病历档案由专门的病案室管理,而临床的一些x线档案、病理切片档案、检验检查档案、各种影像检查图文档案及一些日常网络办公产生的电子资料档案分属于各个业务科室自己管理,电子病历及一些医疗电子网络信息则由信息科管理,在一个单位内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现状,导致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线条多,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2、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意识和制度不健全

有些医院虽然建立了档案管理,但实际运行效果不够理想,不少部门人员档案意识较淡薄,一些人员经常把档案材料随意存在自己的办公室,不能及时归档,导致档案材料丢失或欠缺。平时单位组织的学习多与专业技术有关,很少组织档案管理方面的学习,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及认识均不够。同时,由于对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及范畴还不够明确,导致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相对落后,跟不上档案管理的需求。

3、电子档案管理不规范,缺失、损坏现象较普遍

由于医院的电子档案多头管理的原因。目前很多电子档案材料多由科室自行保管,缺乏统一和规范的管理,同时由于电子档案需要依赖计算机贮存,科室在日常计算机管理时对网络安全、病毒防范、权限管理、资料存贮和保管等方面均存在不到位现象,同时如何对电子档案进行规范地收集、整理、鉴定、归档及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等知识均十分匮乏,导致了电子档案的缺失和损坏现象较普遍。

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医疗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专业,目前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文化程度、医疗技术知识、医疗管理流程、电子信息技术、档案专业知识等方面均有待提高,在医疗人才培养中,多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方面的提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的意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档案管理硬件不能满足要求

医院的电子档案管理涉及科室面广,计算机在医院已广泛应用,部分科室已经实现联网,但全院网络统一规范管理还有待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需要的硬件投入不足,能够适合电子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对较少,导致电子档案管理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二、解决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病案管理制度建设

病历档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规定病历档案管理人员配置标准是三级以上医院100张床位需配置3名病案管理人员,每增加50张床位就需要增加1名人员。但由于病历档案工作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病历档案管理列入一般后勤管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000张编制床位的三级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人员仅10余人,编制不足,人员短缺,严重制约了病历档案工作的开展。医院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医院管理的议程,放在医院管理的重要位置。成立由主管领导牵头,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院感科、信息科、各临床医技科室等部门参加的病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以提高病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联系医院实际,明确病历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对病历档案的收集、整理、借阅等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各项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促使病历档案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强化病历档案内涵建设

医护人员的医疗记录是病案的核心,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反映病情演变经过和医疗的决策执行过程,反映医务人员良好的临床思维。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责任心不强,病历存在询问病情不详细、体格检查不全面、书写病历不及时、内容书写不完整、术语使用不规范、字迹潦草不清晰等问题。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病历质量教育,健全医院-质控科-科室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制,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把病历质量与科室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加强质量监控。同时,医务人员要强化三种意识来加强病案的内涵建设,一是强化质量观念和职责意识,明确注重病案质量不仅是对患者和医院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倡导用诚信、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病历书写,做到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病程记录及时,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诊断明确。二是强化法律意识,病历档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要有效杜绝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病历等现象的发生,保证病案的真实、完整、系统,保护医患双方利益,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三是树立标准化意识,严格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的要求,把握书写要点,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促进病案内涵建设,确保医疗服务优质高效。

3、重视人员培养教育,强化队伍综合素质建设

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病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病案的管理并不仅仅是文档的整理,而是综合了医院管理、档案管理、临床医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知识的一项复杂性工作。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的病案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只能做基本的整理、编目、首页录入、上架等工作,没有精力进行档案编研、信息开发与利用。而且病案管理队伍梯队不合理,年龄偏大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步伐。为了提高病案管理水平,要将病案管理人员的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加人员编制,使病案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既能

应对病案的收、编、管等日常基础工作,又可以对病案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开发利用,改变“重藏轻用”的现象,使病案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要着眼队伍建设,改善医院病案管理人才结构,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以专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在职病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深造,外出培训进修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加强病案管理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职业素养,有效预防和坚决抵制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

4、加大投入搭建平台,强化病案管理硬件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病案管理科学化的必备条件。目前,纸质病案仍然是主体,虽然已将病历的首页输入电脑保存,但原始实体占用的库存和归档的工序还是没变,医疗业务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病案,造成库房拥挤、安全性差、查找困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his系统的应用,电子病历的推广,病案电子存储成为现代化医院管理和病案管理的必然趋势。要加大硬件投入,为病案电子存储配置必要的软硬件设施,购置计算机、刻录机、扫描仪、缩微机等先进设备,对早期病历进行扫描建库,存入光盘,刻录一式两份,一份提供利用,一份封存保管,保证病案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同时,完善病案实体管理系统,设置防盗监控、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配置防尘、防虫、防磁等设施,延长病案寿命,维护病案的完整与安全。

5、严格管理环节,强化病案实体规范建设

对病历档案的收集、整理、复印、借阅等环节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是优化病案管理的基础。出院病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书写完毕,在患者出院后72小时内送交医院病案管理部门,对未能及时回收的病历要进行催缴。查收的每一份病历,要按照规定顺序整理装订,做好疾病分类编码,建立姓名、日期、疾病等索引工具,按照住院号及时上架。把好复印复制关,正确区分病案主观部分和客观部分内容,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需申请复印病案时,只能复印病案的客观部分,而不是全套病案。借阅病案时要严格履行登记手续,从病案借阅时间、借阅范围和借阅权限审批等程序进行严格管控,规范借阅行为。

浅谈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的优化 篇5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全面加速发展。党的上一代领导人更是将解决城乡一体化的问题提到了战略性的高度。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着眼长远、注重质量、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的挑战,加快调整和完善城乡规划制度,并对各项规划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成为重中之重。在城镇化脚步飞快前进的今天,城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部分城市城乡规划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更是暴露出当下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的一些不足。对此,本文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以及对当下主流思潮的研究,提出对于我国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的几点优化建议。

一、我国城乡管理模式

1.城乡规划法规体系

我国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组成。其中,作为母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各级各类的城乡规划法规和规章有强制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其他法律法规是它的进一步细致化和本土化的表现,为城乡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约束。

2.城乡规划行政机构体系

不同级别的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构成我国的城乡规划行政管理体系。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最高的主管部门,其他各地区的主管部门分别为建设厅、建委和规划局,各县市的行政主管部门是规划局或者规划科、室。各层次的主管部门的各种工作要向同级政府汇报,还有就是上层对下层部门具有指导和监督的职能,3.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其主要由法定规划以及非法定规划构成。其中,法定规划由城乡规划法中规定的城乡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以及各级城乡规划、一些专项规划等组成。费法定规划则包括概念规划、行动规划等,非法定规划不一定要经过审批。在实际的编制过程中,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鼓励编制部门因地制宜,进行创新计划,即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方法手段创新,不断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4.城乡规划审批执行体系

我国的审批制度是分级进行的,各项文件要经过分层上报,逐级下发。其中,各市级政府可根据城乡发展的特定要求,对城乡规划进行部分调节和完善,向同级人大常委会和原批准机构备案。像某些关于城市性质及未来趋势等城市重大方向性调整时,要开展规划修编。修编必须经过同级人大或者其常委会同意后,向原批准机关审查批示。

5.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有明确点明,我国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实施行政检查以及行政处罚制度。行政监察包括申请检查和依职能检查。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竣工验收后6个月内,向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报送相关资料。管理部门不仅要进行重要工程的完工验收,还需保证工程要按照当时上报的规划内容。做到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全程化监督,保证规划的正常、正确实施。

二、相对不足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城乡规划问题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很大反响。其中褒贬不一,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管理模式是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的。只有真正改进这些不足,才能让百姓放心,让社会满意,达到建设新城市、新农村的个方面要求。下面是管理模式的几点相对不足:

1.法规技术体系薄弱

这个问题对于中小城市尤其明显。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多变,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经济水平也参差不齐,在城乡规划时,应该具有符合总体科学理论、本地发展规律的更加细节化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控制。但是实际上,我国中小城市普遍缺乏这样一套详细的、精细的法律及技术规定,我国总体上并未形成强大完善的法规技术体系。这样的现状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引致了很多问题:管理方法的不一致、管理过程的不确定等,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乡发展的速度。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尽管我国已经意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也在进一步的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制度,但始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严肃执行的法定程序。

2.管理机制效率不高

这不仅仅是我国城乡规划管理所面临的一个困难,也是我国总体行政管理过程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到城乡规划管理,包括政府信息不够公开、机构设置不甚科学等方面。还有就是由于每项城乡规划都会牵扯到很多的行政机构,但是不得不说,一些结构部门之间的协调时存在问题甚至是难以执行的,部门之间的传递出现问题,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的效率,更有甚者可能会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期,酿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3.规划管理监督不完善

温总理在总结中国城乡规划工作时就指出,城乡规划监督的问题,、既有对规划决策的监督问题,也有对规划之行的监督问题。即我们上文中提到的,不仅仅要对最终的成果进行监督,也要对实施过程是否符合所做的规划进行监督。尽可能做到事前的预防、事中的管理以及事后的总结完善,对规划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监督和指导。尤其要监督和预防在此过程中人的利益驱动所做出的损害集体利益、挖组织墙角这类问题的出现。

三、改进优化

针对上述所提出的问题,笔者认为究其根本原因,一部分是由于是权利的失范,它主要由于人本身对于利益的追求冲动以及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达到进一步的完善。

1.完善法律法规,法治彻底代替人治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的体系,不断将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细致化、法制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制、法治,对城乡规划的各方各面进行指导。用强硬的法律来对人自身的自利行为进行有力的约束以及打击,避免部分人员在利益面前站不住脚,损害公众利益。一方面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加快法治进程,规定各类问题规范化、统一化的处理方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管理决策的不一致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高额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保证各级政府、各层部门真正从公共的集体利益出发,切实保证实际城乡规划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用法治彻底代替人治。

2.构建城乡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其应用已经扩展到了各行各业。我们的城乡规划管理系统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吸收科学先进的东西。构建城乡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一个高质高效的网络数据平台。不仅仅为实际的规划提供经验达到不同地区的有效交流与学习。更可以增加信息的公开度和传播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另外,大量信息的分析和整合可以进一步为我国整体的城乡规划理论研究提供素材,对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有重要意义。

3.完善公众参与体制

尤其在人们参政意识很大程度加强的今天,老百姓更加关注城市规划这种关乎民生的问题走向。公众参与已经成为人们的要求、社会的趋势。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法规刻不容缓。一方面可以通过听百姓的声音,看到人们的诉求及社会的需求,弥补规划的不足,进一步的完善城乡规划方向,建设老百姓心目中的完美城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公众参与加大信息的透明度,使公众监督成为有力的监督手段和监督媒介,加大监督力度,有效减少城乡规划中出现的不法行为,建设透明化强、参与度高的新城市局面,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

四、总结

浅谈优化幼儿园管理工作 篇6

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关系的处理是贯穿于物业管理活动始末的,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原本是精诚团结、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但现实中却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纠纷,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运用合理的手段,运用相关知识处理好关系、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企业服务品牌,最终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物业管理;交流沟通;优化关系

一、明确双方的关系

关于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物业管理条例》中已确认了两者是两个独立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业主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聘用物业管理企业,将物业管理项目委托给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物业管理企业则按照合同的约定为业主提供服务,其实提供的服务就是一种价值商品,业主要为占有和消费物业管理服务支付一定的费用,所以,两者是委托与被委托、服务与被服务、提供商品与消费服务的关系,也是一种互利共赢、共生共荣的合作发展关系。但是人们往往受旧的传统思想影响,在观念上使得双方原本平等关系的地位产生错位,部分业主采取了拒绝的态度,给物业的管理活动增加了困扰。因此,明确双方的定位,是处理好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关系的前提。

二、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关系紧张的根源

在现实生活中,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两者之间合作关系趋于紧张,本应该是和睦相处、互赢互利的两个主体却变成了对立的矛盾双方。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间的矛盾纠纷屡屡发生:一方是要求“收费”,一方是“拒缴”;一方是原告,一方是被告;一方坚守阵地,一方要求解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宣传不到位。

首先,对政策的宣传不到位。无论是业主还是物业管理企业,对物业管理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够。不少业主对于物业管理相关政策了解甚少,甚至一些业主委员会成员也不能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正确实施监督管理。而物业管理的从业人员对相关政策的学习也不够,把握政策的能力不足,靠经验管理,缺乏可靠的法律依据。

其次,对物业管理服务的范围、内容宣传不到位。许多业主在物业管理的概念上了解认识不多,许多要求超出了物业管理的合理范围。部分业主认为:交了物业管理费,物业就应对业主的一切损失负责,提出的许多高标准、全方位服务让物业公司无法做到。如:小区周围公交车等配套设施少;小区附近有歌厅,有餐馆,噪音大;物业雇用的保安应保障业主的人身安全等问题。因此,物业管理企业还是要通过宣传来缩小业主与物业公司间的认识差异。

2.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质量不到位。

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不规范,员工服务意识差。一些物业管理企业不按照约定履行合同,提供了质价不符的服务;一些物业管理企业一味最求利润,侵犯了业主的合法权益;一些物业管理公司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缺乏科学的管理能力,缺乏正确的沟通能力,缺乏一名物业管理人员应有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应急能力、法律水平等,这些都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质量。

3.物业公司缺乏执法权,政府相关政策滞后。

物业管理纠纷的深层次原因复杂,不少业主把对社会不良现象、违章搭建、拆迁政策、开发企业或者现行的相关政策等方面的不满转嫁到了物业管理企业身上。物业管理企业在业主与政府之间、在业主与开发建设单位之间、甚至在业主与业主之间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例如现在普遍存在的群租现象,物业只能对产权人和房客进行劝阻,通报房办,但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相邻业主们的不满和投诉,认为物业敷衍了事,恶性循环就导致物业费的拒缴。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水平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物业公司不再是简单的接受业主投诉、报修等工作,还要随时向业主传递服务中心的各项信息、搭建与业主互动的平台,向业主展示物业管理人员良好形象等工作。因此,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是物业管理的关键所在。

1.建立一个业主互动交流平台。

俗话说“通则不痛”,沟通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物业公司可采取建立社区服务网站、小区论谈、业主座谈会、定期拜访、满意度调查、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收集业主信息,了解业主的合理需求,并对及顾客提出的不满与意见及时的处理,了解业主对企业的评价和要求,经过综合分析,结合公司战略,从基本需求、期望需求、超期望需求等方面确定核心服务和支持

服务,最终实现公共关系目标。

上海“万源城”小区是一个物业服务标准五级的高层住宅小区,小区物业在日常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还建立了万源城居民的“惠民平台”,每一户居民发放一张会员卡,可以享受到定购蔬菜、水果、体检、健身、旅游等多方面的折扣优惠,从而让万源城的居民感觉到了不同与其他小区的服务,对物业的满意度提高了很多,小区的物业费收缴率每年都是在98%以上。这个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企业组织在开展一般性公共关系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自己特色的服务,开辟同业主联系的渠道,打造和树立企业组织的良好形象。

2.建立一套意见投诉受理机制。

建立《客户投诉处理作业规程》,从管理处到企业总部建立一个部门内部监督顾客投诉处理情况。做到“专人受理,限时办结”及时妥善处理业主各种投诉意见。而且在投诉时限到达时或投诉处理完毕后要对投诉客户进行回访,以便及时验证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确保管理服务工作质量。投诉事件的回访率应达到100%,同时,针对不同程度的投诉要安排不同的人员进行回访,以体现公司对住户投诉的重视程度。要处理好业主的投诉,物业管理企业要遵循一定的公关原则——微笑、理解、致歉、跟进、沟通、回复。作为物业管理行业,有投诉是正常的,关键是以何种心态去面对。很多情况客户的投诉是提高我们管理服务水平的动力。

3.建立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组建高标准管理队伍

目前,越来越多的物业公司认识到建立起一套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工作标准和服务程序,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能,每一类工作的操作步骤,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让每一个员工工作起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确保服务质量。

3.1专业化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先决条件。

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专业技能,因此,首先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员工管理是服务行业的核心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员工管理。通过抓好管理人才的培养,解决好“顾客对服务质量的需求和企业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管理人才的缺乏和培训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才能彻底解决企业发展问题。

3.2.规范化管理是增强服务质量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业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减少投诉的发生,应制定各种岗位的操作手册,各种应急预案以及质量监督体系等,并严格按照工作规程规范开展工作。对已经制定的管理体系要结合实际管理的项目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订,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

3.3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确立人性化服务观念,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把服务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物业管理企业开展工作时,将业主视为自己的家人来对待,这样使得业主不会觉得企业只是一味地在赚他们钱,而是认为花钱买方便、买时间、买温馨。而业主也视企业为自己的管家,相关的大事小事与企业商量,共同做好美化物业环境、解决日常问题等各项事务,从而让企业认为自己的提供的服务得到了回报,付出的劳动得到了尊重,从而倍加珍惜双方的感情和默契。例如一些温馨提示、无偿的便民服务等人性化活动,这些都已经在许多物业管理小区里得以证实,让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小区里的业主们和物业管理员,均感受到相互尊重、和谐融洽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并以此为豪。因此说,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性化活动的基础,而人性化活动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

3.4建立“爱岗敬业”的管理团队

物业管理企业要结合自己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和培训,建立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精业务、守道德、会服务的优秀团队。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个人素质方面的培训,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礼仪礼貌”培训,培养员工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是做好物业管理的一大优势。要让每一个管理员都能注重和业主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热情地为每一位业主服务,对一些不太了解、提出抱怨甚至投诉的业主,要主动上门与其沟通、交流。要不怕被业主指出缺点,学会感谢业主提出意见、给予改正和进步的机会,使业主从逐渐了解到最终理解、信赖公司。作为物业管理的从业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要做到政策清楚、管理有方,技术精湛、服务热情,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4、协调好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

其实,影响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间关系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由于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推行的时间短,尚处在成长和发展阶段。物业管理作为与百姓生活最密切的行业,出现问题也是难免的。

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正确处理与业主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应积极协调与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物业管理企业应当主动加强与行政管理部门的交流沟通,关注政策的变化,并积极服从、执行相关规定,配合行政管理。这种配合与服从,往往会为物业管理企业获得行政管理部门的理解、支持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协助、支持行政部门的管理,同时要借助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来加强与业主的关系,例如借助行政管理部门来整治违章建筑、取缔群租;在一些沟通会上,可以邀请行政部门的人员参加等等。

我相信,物业管理企业如果能一切以业主的利益为出发点,明确物业管理的定位,充分重视业主对企业的投诉,建立完善的投诉管理机制,切实运用公共关系手段处理在日常运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那么,企业的认知度、美誉度必然能大大提高。同时,还能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有利的、和谐的舆论环境,减少其在日常运作中的阻力,最终必能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久建.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林七七.物业管理公司业主投诉中的沟通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

[3]刘玉刚,柏静霓.我国物业的管理弊病追究[J].上海商业.2008(10)

长宁公安分局管理处彭菁蓉

优化幼儿园管理建构和谐优质园 篇7

一、强化领导素养, 提高领导效能

一所好的幼儿园必须有一个好的当家人, 而园长一人, 纵然有再大的本事也是孤掌难鸣。只有建立健全一支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才能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幼儿园集体要致力营造一个民主、团结、融洽、活跃的工作环境, 创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协调和谐的氛围。同时, 幼儿园各层领导要加强自身和人文素养, 提高道德水准, 不摆官架子, 与人相处时要有一种大气, 一种风度, 做到言行一致, 缩短与教师的“角色距离”, 减少“位差”。经常换位思考, 多以普通一员的身份与教师进行感情的双向交流, 真心实意关心教师的疾苦。

二、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水平

制度建设是管理的基础, 任何组织的管理都要靠制度来保障。制度同样是幼儿园管理的依据, 是所有幼教职工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我园根据《幼儿园纲要》的要求, 结合本园实际,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各种规章制度, 由园领导监督执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对事不对人, 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 严格遵守, 正人先正己, 只有自己做到了, 才能要求别人。尤其是在奖惩和年度考核方面, 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一碗水端平, 一视同仁, 杜绝好人主义。在遵规守章的理念下, 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 互敬互爱、互尊互让、互帮互助, 使我园形成了团结、奋进、和谐的园风。

三、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保教质量

教师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主力军, 是幼儿园发展必不可少的积极因素。因此,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是幼儿园管理的关键所在。我园对教师的管理, 做到:知人善任、培养提高、优化组合。知人善任——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保教工作水平来合理安排教师工作, 因才分工, 合理调配, 各显其能, 使教师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能快乐地工作。培养提高——教师管理工作要做到使用和培养相结合。优化组合——我们紧紧围绕能力互补、经验互补、年龄互补、个性互补的准则, 合理搭配教师, 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效能, 使我园的保教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美化育人环境, 愉悦文化氛围

俗话说:人是衣裳马是鞍。良好的环境对幼儿有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幼儿园的隐性课程。优美的文化底蕴和和谐的育人环境直接体现幼儿园的精神风貌, 对教师和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因此, 创设良好的园所环境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结合本园实际, 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求, 就地取材, 因园制宜创特色, 美化了环境和墙壁装饰, 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 使幼儿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活动乐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优化安全管理, 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 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 安全就是生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结合本园的实际,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和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层层签订责任书, 制定安全预案。园长作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认真落实幼儿园各项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分管领导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 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 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同时, 我们把安全工作贯穿于一日活动中, 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和演练。

六、优化家园互动, 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庭和社区的理解和支持。如何搞好家园共育, 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情感沟通、交流, 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 激发家庭关注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措施, 如建立了《家园联系册》, 各班教师根据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 认真按时填写。通过《家园联系册》让教师和家长共同了解孩子在家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 以及存在的问题, 以便共同帮助和提高。在宣传橱窗和班级门前建立了《家园双通道》, 让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 了解科学的保教观念、先进的幼教信息和本周的教学内容, 达到家园互动。定期召开家长会、亲子活动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 让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一起活动, 共同体验活动的乐趣, 增强亲子情感。

浅谈优化幼儿园管理工作 篇8

关键词:幼儿园;档案管理;规范整理

档案管理是幼儿园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档案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

幼儿园应高度重视档案工作的建设,要注重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档案资料,并使它更好地为幼儿园的教育及发展服务。

一、幼儿园档案的含义与作用

幼儿园档案是指幼儿园全部工作活动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纸、音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保教质量、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

幼儿园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应归档。

二、幼儿园档案管理的内容

1.上级文件类

2.各项工作计划

3.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学习会议制度、卫生保健制度、教研制度、安全保卫制度、作息制度、伙食管理制度、财务保管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交接班制度、家长联系制度等)

4.各项工作检查记录

5.各种会议记录

6.园内大事记

7.各种学习材料

8.上报的各种文字材料底稿及各种统计报表

9.保教人员业务档案

10.各班工作总结及园务总结

11.工作人员花名册、幼儿花名册

12.教师幼儿作品精选

三、我园进行档案管理具体措施

1.建立制度,规范建档

我园配备了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而且在幼儿园各部门都工作过的一名教师做兼职的资料员,并设立了档案资料室。

2.勤于收集,注意资料的真实性

档案工作的基础是资料的收集,而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工作的第一个环节,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保存原始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所以一切档案资料的收集都要从平时的积累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工作做起。具体地说:

(1)设照片档案及录像档案

照片、录像档案特有的记录方式及其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有着文字档案难以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真实地反映历史,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及各种活动的场面和细节,是进行各种教育的生动教材。

我园照片、录像档案具有以下特点:①按专题收集。幼儿园每组织一项重要活动,均精选出有代表性的照片,拍摄出完整的全过程录像,按专题进行归档,这样可以完整地记录一次活动的全过程。②注意收集底片和加注文字说明。以照片档案为例,我园的照片档案由照片和说明两部分组成。照片由文字总说明、照片目录以及照片存放栏组成,每张照片要有文字介绍并标注清楚其底片所在的页、号。每个专题要有案卷总说明,以文字形式表述此次专题活动的整体面貌。③注重提高拍摄水平。我园在购置了摄像机之后,没有匆忙上阵开拍,而是派专人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拍摄基本功。正式使用后,不仅要对每次拍摄的专题进行剪辑,还要分析成败,以求在实践中前进。

(2)档案材料的借阅管理

我园各类档案均配备借阅登记本,对一些保密性档案(如,会议记录)划定借阅人范围;对查阅、借用者照章办事,对借出的档案要填写借阅单(包括:借阅人姓名、借阅时间、案卷名称),并规定归还日期,逾期不还的要及时催要。

3.及时做好档案整理工作

档案资料在收集上来后,要及时地进行档案资料的整理分类,档案的整理就是对整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进行的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工作,对已经失去保留价值且很少利用的资料应及时清理,做到去粗取精。

4.充分利用档案,为幼儿园发展服务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作用。使大家能及时地获取信息,并从信息中获取、提炼、开发出有参考价值的东西,否则将成为死档。

我园十分重视档案工作的开发利用,以使它能更好地为教学及各项活动服务。

几年来,我园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不断学习探索中有了一定收获,并在规范、科学的管理过程中进行了创新。日后,我们还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使幼儿园有关档案和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利用,以促进我园整体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浅谈优化幼儿园管理工作 篇9

1、我国建筑成本管理的概述

企业管理多种多样,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管理、技术管理等,但是企业作为一个营利性的组织,所以,其中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管理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先期的成本规划和成本计算、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以及结束后的业绩评价。所以,成本管理是贯彻全过程的,在企业的整个运行中均要重视。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是在满足施工各项要求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管理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尽可能地减少各项花费,以取得预定项目收益的一种管理活动。施工方往往会在接受建筑项目之前,从施工人员的配置到材料的选定,做一个详细的成本规划、树立一个先期的目标。然后进行成本的计算,以便于将预期收入与实际利润相对比,发现下次可以改进的地方。在建筑过程中,还要时时地将计划中的成本与实际产生的成本进行比较、发现出现浪费的环节,以便于随时优化施工方案。最后,再施工结束后,对自己的工程建设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安全的标准,还要看是否在预定期限内完工、是否将成本控制到最低水平、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下次还可以从哪些环节进行改进等等。

因此,我们发现建筑成本管理体现了过程性、全局性以及实时性的突出特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建筑成本管理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纵向的全过程管理原则。以往施工方习惯性地将目光放在建筑成本管理的最终结果上,仅仅将最后的利润与预期的利润进行对比得出是否亏损的结论。但其实,要想将最后利润与预期利润的差别降到最低,必须实行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的实时的管理,贯穿各个环节、贯穿各个部门。这样一来,一旦出现浪费情况,随时解决问题,有时甚至可以将问题扼杀在萌芽期。2.横向的全方位控制原则。成本控制的主体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促进整个工程造价的有序、动态性管理,最后达成经济造价目的。

目前,我国的建筑成本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不能很好地运用目标成本预测法、成本因素分析法等成本控制方法,无论在工作人员的管理是机械材料的管理方面,都缺乏全局眼光、缺乏动态管理。

2、建筑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2.1是获取利润的保证

收益减去成本后就是利润。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均会进行利润的估算,所以,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就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利润。而只有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企业才可以为人才的培养、专业队伍的建设、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进行大规模地投资,如此一来,又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成本。循环往复,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

2.2是提高竞争力的保证

成本规划作为成本管理中最初始的环节,是吸引投资商的重要资本,所以,如果一个企业有着很好的建筑成本管理能力,就能将成本规划做到最优,从而吸引投资商的目光,在竟标中拔得头筹。所以,良好的建筑成本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让它们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2.3是提升管理水平的保证

缺乏良好的建设成本控制,会使施工人员缺乏大局观,只注意自己任务的完成进展、自负盈亏,并且茌完成自己的工作时,过于随意缺乏合同意识,缺乏协作精神,不利于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工作的衔接,会造成工期的拖延。所以,企业只有不断地完善对于建筑成本的管理,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才有利于提高企业以及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我国建筑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

3.1错误的成本管理观念

长期以来,一说到降低成本,人们就会想到节约。所以,受这种根深蒂固地思想的影响,企业形成了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成本管理观念,过分地强调节约,狭隘的只注重结果。很多企业无法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具有系统的、全方位的成本战略管理观念。这样就不利于督促各部门在各个环节做好成本控制,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

3.2企业人员专业素养

企业管理中的任何一项管理都离不开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建筑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既然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过程,就说明成本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包括第一线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设备维护人员、检察监督人员等等。所以,成本管理需要他们的密切配合,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节约成本,避免浪费,而不仅仅是成本核算人员的事。

3.3缺乏对合同的科学管理

建筑行业、施工企业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靠合同发生、维持关系。在建设成本管理中涉及的合同也是多种多样,如投资方与建筑承包企业间的承包合同、建筑承包企业与建筑施工企业间的劳务分包合同、采购部门与生产工厂之间的材料采购合同等等。我国建筑企业的合同意识较差、合同各方主体缺乏权利义务观念。没有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甚至造成工程返工,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我国建筑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4.1制度措施

茌市场经济中,制度是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为成本管理的运行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所以,一方面我们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如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内部对员工的奖惩制度等。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这些制度的执行力度,权责明确,将它们落到实处。

4.2技术措施

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技术方案的质量,提高建筑项目的质量。如可以采用新工艺节约能耗等。建筑项目有了技术的保障,可以避免不断地返工和维修,避免工期的无限延长,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耗材,同时可以保证建筑的质量。

4.3经济措施

采取经济措施管制工程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控制。所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就不能目光过于局限,应该关注影响成本的各个因素,如材料的选取、机械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专业人员的工资、安保措施的投入等等。根据市场价格签订合理的采购合同,并在材料验收中要严格把关。同时,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要进行详细的备案,以便查阅。

结语:

浅谈优化幼儿园管理工作 篇10

土建工程的管理应该在安全方面加大管理力度, 建立完备的监督检查体系, 排除一切不安全的隐患, 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引导和培训,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了能够充分的保障施工安全也需要具备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 确保施工的整个过程, 各个阶段都能安全顺利地开展。同时注意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在各个岗位能够各司其职, 充分做好本职工作, 当出现安全问题时能够高效快速的解决。

4.2 优化人员管理体制

施工人员是工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也是施工的根本。施工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综合素养不够、专业技能不符合标准的现象, 都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因此必须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增强其综合素养提高工作技能。优化人员的管理体制, 加强人员在工程各环节的作用, 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4.3 优化施工方案与技术的管理

在对工程进行施工时应该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以及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技术, 不同要求的工程对于方案与技术的要求也是有差异的, 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 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断进行指导, 对不符合情况的地方进行改进。

5 结束语

在本文中对影响土建工程管理的各项因素, 从人员、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施工的后果等方面都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于土建工程管理的各项内容也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优化人员的管理体制以及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入手, 协调发展使土建工程管理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陈翠云.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 (06) :140~141.

浅谈优化幼儿园管理工作 篇11

一、以人为本价值观念为引导

幼儿园是一种教育人、培养人的机构,以人为本的管理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而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关键的是提高教职工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

(一)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价值观

努力促使教职员工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本园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树立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奋发向上的意识,把为幼儿教育作奉献作为教职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追求。同时,要注意教职工个人的精神追求与集体的“精神文化”建设之间的和谐与互动。一方面要鼓励、提倡教师尊重自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主见。有自主、自动、奋发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教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共同的精神需求。

(二)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

教师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应该以高尚的、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熏陶年轻一代,成为儿童心目中良好的榜。

(三)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实现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幼儿园文化品位的重要条件。为此,一方面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统一的在职培训,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教师根据工作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进行自发的业余进修,真正落实和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以人文关怀价值为基础

(一)以了解为前提,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要了解教师的需求、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等等,要能切身去感受教师这一岗位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尊重、信任、依靠教师的基础上,重视和激发教师成就感的需要,做到依据教师特长特点,采取扬长避短的管理策略,尽量使每一个教职工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又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力互补、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得到发展。

(二)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和谐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在在执行幼儿园管理制度时,要尊重老师,老师有权利找领导反映情况,对某些事情做出解释,提出意见和建议,领导有义务耐心倾听,帮助她们排忧解难,听取老师合理化的建议。管理者要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宽容和大度,批评和指责的同时,也应该有安慰和倾听,给予教师相应的鼓励。这样,才能平息老师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形成正向合力,推进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三)以优质服务来构建教师发展平台

幼儿园管理者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点,把幼儿园管理构建成教师发展的平台,认识到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主体,要使老师们有主人翁意识、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多挖掘她们的潜能,为她们的发展做好服务。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幼儿园要努力为教职工创造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三、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为保障

幼儿园在制定一系列制度的时候要时刻考虑到制度是为教师的发展服务的,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事实上,也只有从以人为本出发来建设制度,才能使文本化的制度,内化为幼儿园全体人员的共识,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制度效能的最大化。

(一)上、下级有效衔接

制定管理制度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工作,它发挥着调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的作用。因此,制定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反映管理者和群众双方的意见,要上下结合,互相理解,共同认可,做到人人有责,事事有制。

(二)具体操作性强

管理者要根据教师的基本任务制定言之有物、行之有效的制度,不搞花架子,制定的制度要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如把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作为基本条例,在服务承诺中使用“不求家长办私事、对晚接孩子家长一个样”等明确要求的语言等。

(三)注重日常工作的细节

幼儿教育工作,看起来是小孩的吃喝拉撒玩学,虽然算不上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是细微、繁琐、至关重要的,只有把细小的事情件件做好了,才能确保孩子在园的健康安全,快乐成长。所以制度中要对涉及安全、饮食、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的细节加以关注。

(四)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人性化制度应该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制定的,出发点是让老师们快乐地工作,只有老师们快乐了,孩子们才能快乐,才能提高保教质量,所以管理制度一定要从有利于发挥各位成员的积极性出发,在制定制度时,要注意公平合理、一视同仁、奖罚适度,在制定考核制度时,以端正老师思想为主,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为重点,而不能让制度成为束缚教师的工具。

四、结语

总之,幼儿园的管理是一种创新活动,这些创新包含在管理方法、手段、思想、体制等内容中,幼儿园管理者如果能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去管理幼儿园,就会极大地发挥幼儿园全体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园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参考文献】

[1]姜素梅.试论人本管理原则在幼教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9(12).

[2]许明仙.强化以人为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7(03).

[3]欧阳朝元.现代幼教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J]音乐探索,2007(01).

[4]王旭东,丁建忠,张惠萍.川沙县幼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1(08).

上一篇:民族宗教政策答卷下一篇:《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