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讲评(共8篇)
同学们学习时应按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蓝本,结合电大平台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学习时好需要参考其它学习资料,以增强对本课程的深入理解,但如与教材有矛盾的时侯,应以教材的内容为准。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根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此进行答案梳理及综合讲评。(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就某些问题参考教学辅导)
一、名词解释
一、广义的政府
是指依法行使国家权利的一切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1.行政制度
是指政府的机构与功能,包括政府的组织形式、组织程序、职权范围、官员的任免等。2.单一制国家
通常是由若干个行政区域单位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单一制国家实行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在法律上只是中央的分支机构。3.联邦制国家
是由若干个成员国联合组成一个统一国家,联邦政府是国际法的主体。联邦制国家的各个成员国政府则享有由宪法规定的自治权。5.委员会制
又称合议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一人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比较单一制和联邦制。
答:单一制与联邦制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其差别主要体现于权力在纵向上的分配。单一制国家实行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在法律上只是中央的分支机构。联邦制国家的各个成员国政府则享有由宪法规定的自治权。2.现代民主制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答:①宪法和法律均确认公民的民主权力和自由。
②许多国家其民主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议会制、普选制、两党制(或多党制)、文官制等政治制度。
③大多数国家的成文宪法都规定了政府的组织纲要,政府及其各部门权力的分配,各机关权力的范围,政府官员的任期、任命及选举方法,以及选民资格的确定和选民团体的构成。④实行“多数统治,保护少数”的原则。在选举中获得多数选票的政党为执政党,允许反对党或在野党存在,但反对党或在野党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和法律。3.比较内阁制和总统制。
答:内阁制起源于英国,是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制度。内阁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
总统制始于美国。在1787年,美国在制定国家宪法时,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的原则。通过选举来确定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还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具有极大的权力,同时又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4.简述法国的半总统制的特点。
答:①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在形式上设有两个行政首脑,经全民投票当选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掌握行政大权,政府还设总理。
②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谴责政府,当议会通过谴责案即不信任投票案或否决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总政策声明时,总理必须向国家元首提出政府总辞职。
③总统掌握实际统治权,成为国家机构的核心,他不对任何机构负责。总统除实际享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签署法令、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和外交决策等权力外,还享有下列特权:任命总理和政府部长,主持内阁会议,可以不经总理的附署直接颁布紧急命令,实行非常权力,发布总统咨文,相对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重要法案提交公民复决,解散议会及统率军队等。5.委员会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主要特点是:①联邦委员会由议会选举产生,不一定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党派联合产生。委员不得兼任议员,任期4年,可以连选连任。
②采取合议制,政府一切决定均有7人委员会合议决定。③不实行权力分立,不设总统和总理。
三、论述题
试比较法国半总统制与美国总统制。
答:①在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上,两国总统都由公民选举产生,但法国总统采用直接选举方式,美国总统采用间接选举方式。
②在总统与议会的关系上,两国总统都只对宪法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但他们又都与议会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③美国议会中的党派构成对于总统的执政过程并不产生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而在法国,总统所属的党派是否在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对于总统执政则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④在立法动议权方面,两国总统并无差别,但美国总统不仅拥有对于法律的搁置权,还拥有对于法律的否决权。
⑤美国实行严格的分权体制,总统不得解散议会,但议会可以弹劾总统。法国总统可以解散议会,议会虽然拥有对总统的弹劾权,但只有当总统有叛国罪时才能进行弹劾。⑥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总理是政府首脑。⑦在外交权和司法权方面,法国总统的权力相对更大一些。
作业讲评2
同学们学习时应按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蓝本,结合电大平台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学习时好需要参考其它学习资料,以增强对本课程的深入理解,但如与教材有矛盾的时侯,应以教材的内容为准。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根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此进行答案梳理及综合讲评。(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就某些问题参考教学辅导)
一、名词解释 1.责任内阁制
又称议会内阁制,内阁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在其首脑的领导下,决定并执行国家的内外政策,并向首相和议会负责的“责任制政府”。2.单选区简单多数制
一个选区选出一名议员,获得该选区本次大选简单多数(即在若干个候选人中得票最多)者当选。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但最后在下院的议席数不能反映各政党的真正的力量对比。3.枢密院
原是协助英王处理一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中央政府机构。自从内阁出现后,枢密院已失去了原有的职权。但在法律上,仍是英国的最高政府机构。4.影子内阁
是指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议会反对党组成一个准备上台的执政班子。影子内阁一般由下议院反对党领袖指定本党有影响的议员组成,有的由反对党全体议员选举产生。其任务是领导下议院中本党议员的一切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英国20世纪末上院改革的基本宗旨
答:上院改革的宗旨就是推进民主化。上院改革的总目标是使“第二院”比过去的“贵族院”更加民主、更有代表性。更加民主是改革的首要目标。更有代表性是更加民主的保障。2.英国首相的职权及与内阁的关系。答:
1、首相可以独自做出某些重大决策;
2、首相可以利用内阁委员会而摆脱内阁会议;
3、首相在内阁会议上可以操纵讨论。3.英国文官的工资制度的原则。
答:
1、比较平衡原则;即政府文官的工资要“同文官系统外的广泛可比工作的工资率,有一个公平比例。”
2、适应物价原则;就是文官的工资必须随着物价上涨而相应提高,以保证文官的实际收入不会下降。
3、定期提薪原则。就是各级文官的工资要按照工资等级逐步加薪。4.英国文官考试录用的程序
答:
1、考选机关首先要发布考试公告;
2、资格审查;
3、考试
4、录用。
三、论述题
试论述英国20世纪末上院改革的特点、意义及存在问题。
答:改革的特点:渐进性、有充分的准备、妥协性、争取各方的合作。
改革的意义:就英国来说,改革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就工党来说,改革巩固了它的执政地位;就布莱尔本人来说,改革有利于提高他本人的威望。
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就是目标与具体措施之间的矛盾;另一个问题是下一步改革的进度。
最后一题作为论述题,请同学们具体展开内容,这里例的仅仅是提纲而已。
作业讲评3
同学们学习时应按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蓝本,结合电大平台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学习时好需要参考其它学习资料,以增强对本课程的深入理解,但如与教材有矛盾的时侯,应以教材的内容为准。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根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此进行答案梳理及综合讲评。(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就某些问题参考教学辅导)
一、名词解释 1.直接预选制 就是由各党的党员直接投票选举各种职务的本党候选人,而不再召开州党代表大会推选。2.“夕阳法”
所谓“夕阳法”是指国会在批准成立一个新的机构或批准一个机构的计划项目时,规定了该机构或该项目的结束日期。在到结束日期之前,国会对该机构或项目进行审查,以决定它们是否继续下去。“夕阳法”能限制行政机构的膨胀,使行政机构无法拖延。3.市长议会制
是美国实行最早的一种市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分权原则,在组织结构上与州或联邦中央类似,实行立法、司法、行政分立。市长由选民选举产生,是市行政部门的首长。市行政机构的其他官员,有的由选民选举,有的由市长任命,有的由议会选举。市议会是市的立法或决策机关,行使州的立法权。4.委员会经理制
选民以全市为一个大选区,选举一个由5-9人组成的委员会。该委员会是市的立法机构,负责指定规章,决定政策,控制财政并根据市政管理的需要,聘请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市政专家为市经理。市经理领导和负责市的行政工作。
二、简答题
1.简述美国总统的权限。答:
1、任命官吏权;
2、外交上的权限;
3、国防和军事上的权限;
4、立法上的权限,包括劝告权、否决权和为人立法权。2.美国总统的助手和辅助机构
答:总统的助手和辅助机构包括副总统、内阁及白宫办公室等机构。
1、副总统;美国的副总统,除非总统发生以外而由他继任,否则并无实权和重要影响。
2、内阁;
3、总统办事机构;包括白宫办公厅、政策发展办公室、国家安全委员会、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经济顾问委员会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等等。3.简述美国的市级管理体制的类型
答:市长议会制、委员会制和委员会经理制。三种模式的概念分别要理解。4.美国各州之间的志愿合作关系有哪些类型?
答:订立州际公约或协议;建立各州政府委员会的固定组织;召开各州行政、议会或司法高 级官员的会议;州法律统一化。
5.美国联邦政府曾经采用过的考核制度的类型有哪些? 答:统一考核制度、行政考核制度、工作考核制度。
三、论述题
试论述美国国会对总统和行政机构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权力。答:(1)立法权。(2)财政权。(3)任命批准权。(4)弹劾权。(5)立法否决权。(6)“夕阳法”。(7)调查权。(每种权力应说明展开)
作业讲评4
同学们学习时应按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蓝本,结合电大平台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学习时好需要参考其它学习资料,以增强对本课程的深入理解,但如与教材有矛盾的时侯,应以教材的内容为准。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根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此进行答案梳理及综合讲评。(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就某些问题参考教学辅导)
一、名词解释 1.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它推翻了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2.幕藩体制
17世纪德川家康建立了由幕府和藩国共同统治的封建制度,称“幕藩体制”。在幕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幕府对他们实行交替参觐制度。大名仍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利。全国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6 各领主的土地均按份地由农民耕种,农民须交地租,履行各种封建义务。(红色字体作为了解)幕府对农民实行登记制度,在政治思想上进行严格控制。3.行政指导
指行政机关为实现所期望的行政状态而向国民施加的作用。日本《行政程序法》第2条规定:“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职权或其所管辖事务的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要求特定人为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指导、劝告、建议以及其他不属于处分的作为。” 4.知事
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拥有自治权。下设市、町、村。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红色字体作为了解)都道府县各级地方行政首长称为知事,知事不能兼任其他职务。5.研修制度
公务员的在职培训或进修,在日本称为研修。研修制度是为了增进现任公务员,或将要担任或升任较高级职位的公务员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二、简答题
1.日本内阁的组成部分。
答:2001年的改革之前,日本内阁由内阁辅助机构、总理府和12个行政省三部分组成。内阁机构调整后,内阁府直辖国家公安委员会(下辖警察厅),宫内厅,金融监督厅,负责综合调整、企划、大典、正式制度等。
2.战后日本中央政府对地方自治体监督控制的方式。
答:立法控制;财政控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指导和监督。3.简述日本20世纪末行政改革的内容。
答:20世纪末日本行政改革的内容。(1)改革内阁制度,试图解决日本现行内阁由“各省割据”造成的“弱势首相”问题,并实现政治家对官僚的控制。(2)将1府12省9厅按职能精简整编为1府12省厅。(3)以“官办到民办”、“从国家到地方”为口号,推进放松管制、地方分权等。(4)简化行政组织,压缩公务员的规模。(5)进行公务员制度改革。(6)妥善运用行政信息公开制度。4.比较英法两国议会制度的特点。
答:①法国的三级会议和英国议会几乎是同时代的产物,分别标志着法国和英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君主等级制时期。②断断续续的法国三级会议,由于时常停止召开,这个机构没能积累它的权力,甚至也始终没有形成系统可行的议事制度。
③法国不成熟的政党制度和议会制度,也与选举权开放过快有关。
三、论述题
如何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
答: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主要是:(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由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多、难度大,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将所有类型的题目都讲到,学生也不可能像初中一样有时间对某种题型进行重复练习,导致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从而使作业的完成质量较低。特别在一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了锻炼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眼界,作业的难度又特别大,于是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非常多。由于高中课时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将作业中的问题一一解决,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如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作业讲评的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终端的应用
多媒体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与学带来了新的机会。
1. 教师可以自行录播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程,上传到公共平台供学生下载。微课程的特点有二,一是每个微视频时长至多十分钟,主要用于讲授一个数学问题或“多题一解”的问题。具体地说,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因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或不能综合运用知识而出错的某道题,也可以将作业中几道类似的题放到一起做比较,仔细分析其中一道,其余几道同类的题学生也自然明白了。二是微课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首先,只要携带播放设备,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观看微视频进行学习,从而增加学习的机会和效率。其次,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观看方式。如有些学生对于某一个步骤理解有困难,就可以将视频暂停,自己思考,如果看一遍不理解,可以重放直到理解为止。又如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在课上分析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目,这其实对会做这道题的学生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所以教师应对每道需讲评的作业题分别进行录播,学生可以挑自己不会的题观看。
2. 建立班级数学学术交流的QQ群或微信群,充分利用群发送视频、语音、图片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解答学生不在校期间做作业时遇到的困惑,分享学生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的经典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群组织学生们进行互动,比如对于学生在课余时间提出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可以在群里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则在其中起到纠正、补充和归纳总结的作用。这种通过现代通讯终端进行教与学的行为增加了课余时间的师生、生生互动,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感情和兴趣,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同伴间教学的推广
青少年通常愿意听取和采纳同龄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规律,在他们中树立“学霸同伴”的榜样,从而调动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积极性。我曾尝试如下操作:每天早上到校及时批改作业,若发现学生作业中有一题多解或巧解等亮点就及时记录下来,并请来这些学生,让他们把解题思路向我叙述一遍,如其理解中有不正确或者不恰当的地方则及时给予纠正,然后在当天放学后抽出15分钟时间让这几位“小老师”向全班学生讲解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经实践发现,同伴教学收效明显,一来可以促使台下听讲的学生因欣赏或崇拜台上同学而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进而增加了班级的学习氛围;二来对于台上的学生来说,为了更清晰地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会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系统地梳理知识点,从而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在扮演“小老师”的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增加学科学习的自信心。这种学生间的交流让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进行交汇,收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效果,所以同伴教学可谓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对学困生作业的面批
针对逻辑思维能力弱,经常因概念理解不清而在解题中出错的学生,教师可以每天中午腾出一段固定时间对其进行作业面批。这样做,一来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心,增强其学科学习的自信心。我们经常听说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才华而喜欢上他(她)所任教的这门学科,从而努力学习,进步显著。可见,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二来在当面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充分暴露在教师面前,教师就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这是教师独自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所无法发现的。比如有些题学生做错了,当面交流讲评时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理解的偏差在哪里;有些题答案即使正确,教师当面找学生一问,发现其逻辑推理混乱,写作业时只是侥幸做对,所以当面批改并讲评作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学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最有效的帮助。
四、作业答案的张贴公布
只公布答案的作业讲评对学生的帮助不大,但将其作为上述三种讲评方式的补充很有必要。因为有些学生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喜欢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而且对于有些错误率较低、非典型的作业错题,教师也很少给出具体讲评,这时张贴答案就可以起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讲评
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传统的老师讲解方作业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对传统的英语作业讲解模式的改变极为必要。
一、传统的英语作业讲解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不符合现代的师生关系。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英语作业讲解模式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在课堂管理上则是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等级主义的基础上,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教学效果差,师生关系紧张的不良后果。
(二)不符合教学的一般任务。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作业讲解模式注重知识的传递,但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能力,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不符合学生的注意规律。一个人的注意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注意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事物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任何人的注意都不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20分钟以上,而传统的作业讲解模式单一并且毫无变化而言,因此,学生很难以高度的注意参与教学。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比教轻松的集中注意听讲,就要避免单调呆板,相反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
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英语作业讲解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英语作业讲解模式提倡形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独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合作互助的意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英语作业讲解模式的基本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其次,根据不同的作业种类,有时可在不提供作业的参考答案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相互校对并进行民主的讨论,最终达成一定的共识,产生一定的分歧与困惑。学生在没有参考答案的前提下进行的相互校对和讨论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
最后,由一组同学中的代表面向全班讲解作业,从而进行全班范围的校对和讨论,最终由老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在作业上的典型且集中的问题给予必要的辅导。毫无疑问,这样的英语作业讲解模式必定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因为它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
1.体现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1980年以来的课程改革大多数是对原有的不合理的、单一的课程结构,陈旧的缺乏理论深度的教材内容,以及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精神的旧的课程模式的改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改革取向还体现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讲授虽然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但主张教师能够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作业讲解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它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其次,它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在小组成员间的校对和讨论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程度进行适当的参与,积极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去。最后,它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知识的过程。
2.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
首先,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英语作业讲解模式,充分承认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由于小组活动的任务设置具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合作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同时,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具体设计教学形式和方法,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最终又是由老师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和困惑做出必要的辅导,这又承认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次,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作业讲解模式体现了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信任与尊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同时通过由学生讲解作业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备课笔记检查:亮点是备课课时足,备课环节完整。有的老师的备课态度非常认真,手写备课,书写整洁。当然通过检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备课中的不足之处,如:大部分教师缺少课后反思,有的反思流于形式,只有一句话,不够深入。
作业批改检查:从检查中可以看出,师生完成作业态度是认真的,总体情况较好。教师作业的批改率为100%,批改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打等级,有用评分,有用评分、评语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水平作出了公正而恰当的评价。不少老师采取基本一课一批的形式,让学生的作业格式正确,书写较好。说明我们老师平时还是重视抓作业常规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年级的方继承老师批改学生的练习册,订正工作很到位,学生的订正很仔细,很认真;五年级的吴胜兵老师批改次数较多。英语主要从练习本和练习册检查起,虽然孙雪芬老师带三个班,但每个班学生至少都有两套练习本,并且教师及时批改,纠错,看得出,批改量虽大但教师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以上是对本次作业备课检查的一个总结,可能看得还不够细致,存在一定得片面性,更多的好现象没有一次发现,但还是希望老师们能借助这次活动能对以后备课、作业有更深入地思考。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备课、作业检查总结
根据工作安排,教学处于12周进行了任课教师的备课、作业检查,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氛围。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低段语文
大多数教师能按学校的规定撰写教案。具体表现在:
1、所有老师都做到了按节备课,数量足,都做到了超周备课。
2、格式规范,书写整洁,如李颖、赵英英、郎卫军、周玉杰、阚书芝、蒋海艳、马春华、李艳华、方振华等老师。
3、内容充实,重、难点突出;能体现创新教育思想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在教案撰写中能看到课件的大致流程。
4、部分老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切实,针对性强,能真实地记录教学点滴,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起到了有效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如周玉杰、赵英英、马春华等老师。
5、本次教案检查中还发现,新调入的教师教案普遍写得认真规范,被评为优秀者的比例较高。
在检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概括如下:
1、个别教师存在不认真现象。有些教师平时写字非常漂亮,但在备课中体现不出来,略显潦草。有些教师的备课却显得匆匆忙忙,内容简单。
2、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不是很具体,针对性不强。教学过程设计难以体现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表明备课中没有对学生予以充分考虑。
3、环节有不齐全现象。有的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延伸与拓展、板书设计等没有填写完整,可能认为不是重要的环节就忽略了。
4、教学反思不及时,有后补现象,有的教学反思过简或干脆没有,无法体现对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在课后反思上,各位老师仍需狠下功夫去做,课后反思并不等于课堂效果反馈,要从这节课的得失去谈,应该侧重于教学技能方面。
5、有的教师原封不动地照抄教案书籍。
以上是对本次备课检查的小结,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备课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业检查
大部分教师基本上能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教学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适量布置作业,注重双基,形式多样,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良好。
1、学生作业的质量比较高,书写整洁、规范,给人的感觉比较舒服。
2、能贯彻落实新课标,明确目标,把握方向,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种类齐全,内容适量。
3、语文课堂作业既能重视基础字词训练(如形近字组词、补充词句积累等)还有阅读能力的训练(有写一段话的训练、小练笔、阅读答作等)这一点马春华老师做得很好。
4、作业能认真、及时批改,做到全批全改,有批改日期,批改比较规范。
5、老师还使用红花、笑脸对学生表示鼓励,适合低段学生年龄特点。
6、作业中教师能及时让学生改错,学生改错后,教师能及时复批改错题。然而,尚存在如下问题:
1、有的教师作业批改不规范,细节、步骤中的问题未纠正,一道大题只打一个对或错号。
2、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没有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3、对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要求不严,有的学生书写太乱。
4、缺少对学生作业的分析、评点;鼓励性评语较少。
5、学生出现的错别字教师仍未检查出并订正。
高段语文、音乐
备课:
大多数教师能按学校的规定撰写教案。具体表现在:
(1)从备课进度来看:通过教导处在各班学习委员中收集到的学科进度情况表来看,都是超前备课。
(2)从环节来看,教师在原有备课基础上,做到了认真备学生——学情分析。同时,教学后记比较以前更加深刻,更加实际。
如:王金茹、杨玉娟、陆春梅、所有音乐教师。
(3)从过程来看,绝大部分教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引导性。如:庞方、孙桂枝。
但在教案检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概括如下:
1、有些单元没有按课时备课,反映出教学的随意性。
2、教学过程设计难以体现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表明备课中没有对学生予以充分考虑。
3、有些教师教案撰写的格式不是很规范,书写潦草,只备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环节,项目填写不全。
4、有个别教师节次不足,有原封不动地照抄教案书籍。
5、作文讲评教案少见。
6、同备课组的老师使用完全相同的教案,缺乏个人风格。
7、有的老师教学后记过于简略,三言两语,没有起到真正的反思和促进作用。
二、作业检查:
大部分教师基本上能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学要求,适量布置作业,注重培养能力,形式多样;作业批改认真及时;有作业等次之分;有鼓励性批语或鼓励性图画标志;体现了作业等级的多元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良好。但是,尚存在如下问题:
1、有的教师作业批改不规范,细节问题未纠正,有的学生作业中一页中有好几个错字没有纠正。
2、对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要求不严,落实不够,有涂改和乱画现象。
3、对学生错误的更正要求不严格。
4、缺少对学生作业的分析、评点。
三、建议: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更好地熟悉和把握教材,更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因此,备课、写教案的环节不可缺少。语文教案要做到课课有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2、作业布置、批改、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师要用科学的头脑,精心安排、批改和讲评学生的练习,帮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决不能为了应付检查而丢弃了作业布置的合理性,作业选择的层次性,作业批改的精密性,作业评价的科学性。
数学
备课,备课力求完美。这次检查发现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1)多数教师都能超周备课。(2)书写较以前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抄袭教案的现象逐步减少。(3)备课从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4)集体备课基本能做到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
作业,本次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有等级有激励的语言。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更改。多数学生书写比较认真,格式比较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的备课过于简单,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教案中实用的语言欠缺,教学后记的质量不高,2位教师的教后反思没有跟进度。6年级3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把板书设计、课后回顾的地方给占领了,所以,板书设计、课后回顾没写
2、少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后学生的错题没有及时订正,有的没有及时批改。学生的书写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一年级作业量比较少。
建议
1、教师对学生进行干净、整洁的教育,不要在作业封面上乱画。
2、希望教师们在教后反思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让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英语
作业:
优点:作业次数都够,批改及时,有评价,作业量适中。
问题:有的学生作业写的不规范,作业的页面设计不美观,有的还有毛病并没有检查出来。例如:pen抄单词P应该占中下格,可是有学生占上中格,老师在批改时都没有改正。作业好的是杨春青老师。
备课:
量足,甚至有的老师基本要备完了,书写都很清楚,规范。有的老师项目齐全。
问题:有的老师项目填的不是很齐全,缺少反思,有的反思过于简单。有的老师备课准备中写到使用光盘,可是在备课中没有体现。备课较好的有毕娟、杨春清、邵丽丽、郑小芹。
科学、美术、体育
备课:
一、优点之处
1、大部分教师备课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有的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志出了不同的内容和需要突出的地方,使得备课内容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这方面突出的有等老师:杨永红 张丽艳等。
2、在备课过程中,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多方查找、引证资料,导入详细,能充分利用好手头上的参考书。特别是部分教师针对新接手的课程能积极查找、搜集多种资料,尽力上好自己还是比较陌生的课程。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课程,大部分教师能认真比较筛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努力尝试着确立最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备切合实际的课。如肖桂娟 朱艳辉等。
3、备课的完整性体现了作为备课者应有的认真负责态度。在检查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师能从目标的确立,到教学的重、难点,课文的导入,过程的安排,小结等这几个方面肯动脑筋,认真设计,整个过程的安排清楚、完整、得当、严密。能重视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几个环节的处理扣得较好。如吕希媛等老师。
二、改进之处。
在备课的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还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1、个别教师的备课基本是课本内容的提要的罗列,或是一些教学过程、要点的概括,缺少教学内容如何落实、实施的设计。有的缺少“学生活动”内容,个别教案还过于简单,设计意图没有写的不详细。
2、部分课教学目标的确立还缺少与学生实际的结合,实际与备课脱节,针对性不强,德育渗透比较生硬,原因主要:在确立目标时缺少考虑,导致教与学的脱节。教学过程中重点如何突出,难点怎样突破没有体现,个别教师可能在备课时就没去考虑哪些是重点部分以及应要花的工夫等这些问题。
3、有的教案书写稍欠规范。
三、改进意见
1、提倡教师抓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提倡教师敢于开发教材,创新使用教材。备课不一定要照书中的顺序,也不一定照书中格式,教师可以有自己的思路,3、提倡教师灵活渗透学法指导。从更高一点的要求来说,备课时要多考虑到培养学生学好某门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能力。让学生把这种学习、思想的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现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倡教师反思完善教案。上课后,如发现有更多好的上课思路、方法,应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使下次上课更完美。
优点:
1、大多数学生作业卷面干净整洁,学生书写干净、工整,书面涂沫现象少见。
2、教师评改认真及时,有等级、日期、评语,激励小标识。
3、学生重视纠错,很多老师重视再批改。
4、科任教师能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布置作业、科学作业,重视实验准备及观察,积累平时的发现,实验报告填写认真明确。美术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重视示范作用,指导细致。
不足之处:
1、个别教师作业,反馈不够及时,批改量不够,没跟上教学进度。
2、有的班级作业样数多、杂、缺乏系统性。
3、个别班级学生存在字迹乱,改正不及时现象。
四、简答题
1、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需正确划分哪些方面的费用界限?
考核知识点:成本核算的原则。
参考答案:为了正确进行成本核算,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费用界限:
①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②正确划分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③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④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⑤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生产费用的界限。
提示:为了便于费用的归集和产品成本的计算,必须分清费用界限。同学们在作答时,应注意前三个要点都是关于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问题,所不同的是:它们分别从应否计入、内容划分和各个月份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区别的。
2、请简要回答对辅助生产费用核算需要设置的帐户以及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考核知识点: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程序。
参考答案: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辅助生产成本”帐户进行的。该帐户一般按辅助生产车间、车间下按产品或劳务种类设置明细帐,帐户按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发生应记入该帐户借方进行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程序有两种,相应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设置方式也有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归集程序不同。
在一般情况下,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先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帐户进行单独归集,然后将其转入相应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从而计入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应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和“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帐核算。在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小、制造费用少而且辅助生产又不对外提供商品情况下,为了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单独归集,而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这时将产品成本项目和制造费用项目结合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
提示:同学们在回答此问题时,应该注意“辅助生产成本”帐户的设置及其帐户的结构;区分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大小、车间中制造费用的多少等情况,分别按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帐户、“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和只设置“辅助生产成本”帐户来进行归集两种形式处理。
五、计算及分析题
1、考核知识点:人工费用按生产工时为标准进行分配及核算。
参考答案:
解:(1)产品
名称
甲产品
乙产品 实际生 产工时 5000 9500工资分配 分配率 分配金额 20625 39187.50
福利费分配 分配率分配金额 2887.50 5486.25 直接人工费用合计 23512.50 44673.75
丙产品
合计 15500 300004.125 63937.50 12375014% 8951.25 17325 72888.75 141075
(2)会计分录
①工资费用的分配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0625
--乙产品39187.50
---丙产品63937.50
制造费用3000
管理费用8900
贷:应付工资135650
②按分配额计提福利费
车间管理人员福利费=3000×14%=420元
行政管理人员福利费=8900×14%=1246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887.50
--乙产品5486.75
---丙产品8951.25
制造费用420
管理费用1246
贷:应付福利费18991
提示:同学们在解答此问题时,应该注意:费用分配率及各受益对象应承担费用的计算确定;根据分配结果进行的核算处理。
2、考核知识点:燃料费用按消耗定额为标准进行分配及核算。
参考答案:
解:①燃料费用分配率=29000/(20×500+15×300)=2
A产品应分配燃料费=10000×2=20000元
B产品应分配燃料费=4500×2=9000元
②编制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原材料)20000
--B产品(原材料)9000
贷:原材料29000
提示:同学们在解答此问题时,应该注意:费用分配率及各受益对象即A、B产品应承担费用的计算确定;根据分配结果进行的核算处理。
3、考核知识点:辅助生产用的分配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及对分配结果的账务处理。
参考答案:
直接分配法:
(1)分配率
电费分配率=36400/(110000-10000)=0.364
修理费分配率=33600/(10600-600)=3.36
(2)费用分配
甲产品电费=80000×0.364=29120元
车间照明用电费=8000×0.364=2912元
管理部门电费=12000×0.364=4368元
合计36400元
车间修理费=7000×3.36=23520元
管理部门修理费=3000×3.36=10080元
合计33600元
(3)编制会计分录
①借:基本生产成本29120
制造费用2912
管理费用4368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36400
②借:制造费用23520
管理费用1008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33600
交互分配法:
(1)交互分配
①电费分配率=36400/110000=0.3309
修理费分配率=33600/10600=3.1698
②修理车间电费=10000×0.3309=3309元
供电车间修理费=600×3.1698=1901.88元
③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1901.88
---机修3309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1901.88
--供电3309
(2)对外分配
供电车间实际费用=36400+1901.88-3309=34992.88元
机修车间实际费用=33600+3309-1901.88=35007.12元
①分配率
电费分配率=34992.88/(110000-10000)=0.349928
修理费分配率=35007.12/(10600-600)=3.50072
②费用分配
产品电费=80000×0.349928=27994.30元
车间照明电费=8000×0.349928=2799.43元
管理部门电费=12000×0.349928=4199.15元
合计34992.88元
车间修理费=7000×3.50072=24504.98元
管理部门修理费=3000×3.50072=10502.14元
合计35007.12元
③编制会计分录
电费分配:
借:基本生产成本27994.30
制造费用2799.43
管理费用4199.15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34992.88
修理费分配:
借:制造费用24504.98
管理费用10502.14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35007.12
计划成本分配法:
①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电费
车间产品用电费=80000×0.345=27600元
机修车间电费=10000×0.345=3450元
车间照明用电费=8000×0.345=2760元
管理部门用电费=12000×0.345=4140元
合计3795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2760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3450
制造费用2760
管理费用414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37950
②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修理费
供电车间修理费=600×3.46=2076元
车间修理费=7000×3.46=24220元
管理部门修理费=3000×3.46=10380元
合计36676元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2076
制造费用24220
管理费用1038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36676
③实际费用
机修车间:33600+3450=37050元
供电车间:36400+2076=38476元
④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机修车间:37050-36676=374元
供电车间:38476-37950=526元
借:管理费用90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374
--供电526
提示:同学们在解答此问题时,应该注意:对于直接分配法,在计算分配率时,应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劳务数量扣除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数量,对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各个受益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对于交互分配法,应着重弄清交互分配后,对外分配的费
《现代管理专题》这一门课程系统介绍了现代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结合国内外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研究和介绍了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后企业管理发展的新特点、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战略联盟、企业信息化、现代生产管理的技术发展与模式创新、电子商务、人本管理理论、组织文化、博弈论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知识管理等内容,旨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员的现代管理意识、理念,掌握现代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下面就是对于平时作业的相关内容评讲,希望可以给同学们一定的指导价值。
注: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的黑色字体是作业的参考答案,蓝色字体是对于相关问题的阐述和分析,即解题思路。
题目:博弈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题思路:博弈论是一种游戏理论,其准确的定义是,一些个人、团队或者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参考答案:博弈的构成要素有:
1.博弈的参加者;
2.可选择的策略或行为集合;
3.进行博弈的次序;
4.博弈方的得益。
题目:什么是重复博弈中的“针锋相对”策略?
答题思路:值得指出的重复博弈中的“针锋相对”策略获胜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即博弈的无限次重复的。也就是说,对局者都与其这一博弈将永远持续下去而不会停止,如果对局的次数是有限的话,上述结论将不再有效。
参考答案:重复博弈中的“针锋相对”策略是指在无限次博弈的过程中,你的对手在上一局选取什么策略,你在这一局就选择什么策略。针锋相对的策略的确非常令人满意,它能利基对背叛施以惩罚。
题目:阻止市场进入的策略有哪些?
答题思路:威胁与承诺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垄断者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
市场的策略。
参考答案:阻止市场进入的策略有:
1.扩大生产能力策略(包括阻止生产能力策略以及承诺与可信性);
2.保证最低价格的策略;
3.限制进入定价策略;
4.掠夺性定价策略。
题目:企业的知识资源表现和特征有哪些?
答题思路:企业的知识资源是指企业拥有和可以反复利用的,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增长的一类资源的总称。企业的知识资源不像物质资源那样以实物资产形式或金融资产形式存在,它往往是无形的却又能够给企业带来财富。
参考答案:企业的知识资源表现为:
1.企业创造可拥有的无形资产;
2.信息资源;
3.智力资源。
企业资源的特征是:
1.企业的知识资源是无形的;
2.企业的知识资源可以反复利用;
3.企业的知识资源不会枯竭;
4.企业的知识资源可以充分共享;
5.企业的知识资源的使用不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
题目:开展和加强知识管理的意义?
答题思路:知识管理的实质是对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以实现知识共享。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加强知识管理的意义。
参考答案:开展和加强知识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有效地开发其知识资源,使知识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得到扩展;
2.有利于提供适当的工具和环境,促进员工同相关客户和工作伙伴进行直接或间接交流,从所处网络环境接受知识,形成“边干边学、在干中学”的终生学习机制;
3.有利于增加企业知识储备,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减少员工休假、离职而造成的损失;
4.有利于通过知识地图将知识和人联系起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降低知识扭曲;
5.有利于企业有效地利用其知识资源,促进和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题目: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化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答题思路:根据知识的可编码性对知识进行分类,可以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两者之间转化的主要模式。
参考答案: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化的主要模式有:
1.社会化过程;
2.外化过程;
3.综合过程;
4.内化过程。
题目:如何实施知识管理?
答题思路:为了更好的完成知识管理的任务,实现知识管理的目的,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应特别注意做好的工作就是知识管理的实施要点。
参考答案:知识管理的实施要点:
1.设立知识主管;
2.建立起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
3.营造有利于企业知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环境;
4.真正重视知识的价值;
5.建立收益递增网络;
6.通过企业内部网把员工联系起来;
课堂时间分配难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 课堂教学45分钟时间内,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可分为起始时区、兴奋时区、调试时区、回归时区、终极时区等五个时区 (如下图所示) 。在起始时区, 学生心理还没有调整到上课状态, 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休息状态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在兴奋时区, 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是学习的黄金阶段。在调试时区, 学生的情绪低迷、思维迟缓, 教师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到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回归时区, 学生的思维又开始活跃, 逐步恢复到较好的学习状态。在终极时区, 学生身心疲惫, 注意力不易集中, 思维处于抑制状态, 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调控。可见, 学生专注学习的时间在二、四时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两个时段, 将教学的重点内容展示出来, 及时训练和巩固,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依据五个时区学生的学习特点, 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引入新课、新知探究、强化巩固、总结拓展、课堂检测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的重要程度以及时间分配与五个时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惊人地一致, 只要在时间的长短上做适当的微调就可以, 这样教学过程安排十分科学, 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在实际教学中, 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就是上节课的课后作业讲评环节。但是, 无论是优课比赛、公开课, 还是观摩课, 一般都没有课后作业讲评环节, 其原因是, 上节课的课后作业与本节课的教学关系不大, 课后作业讲评会冲淡本节课的主题。更重要的是, 课后作业讲评的时间也比较长。通过一个星期对我校高一、高二物理新授课教学中课后作业讲评时间的统计发现, 每节课的课后作业讲评所需要的时间在6分钟~15分钟之间, 平均时间为8.7分钟, 约占课堂教学时间的1/5。这么长的讲评时间, 势必占用其他教学环节的时间, 影响这些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深刻理解, 技能没有训练到位, 使得学生的课后作业正确率低, 造成下节课的课后作业讲评时间更长。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针对这一问题, 有的教师将几次课后作业集中起来进行讲评, 虽然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但是又会引起新的问题, 学生的错误观点没有能得到及时的纠正, 知识和能力的缺陷没有得到弥补, 往往会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并且, 由于课后作业时间跨度较长, 学生对做错的题目已经没有印象了, 错误原因和错误思维已经忘记, 此时的错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道新题, 需要重新审题和思考, 浪费了有限的课堂学习的时间。如何解决课后作业讲评的问题, 使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更合理, 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
“微课”解难题
为了解决课后作业讲评挤占其他环节的教学时间的问题, 我们想到用“微课”破解这一难题。学校领导对此十分支持, 确定选两个班作为试点, 给予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支持, 在教学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增加了投入, 这也为学校即将建设的数字化校园和电子书包项目进行前期探索。
软件方面。学校与软件公司合作, 开发了适应我校实际的教学平台, 添置了专用服务器。该平台的作业板块具有作业分发、网上答题、答案提交、客观题自动批阅等功能。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后, 通过自己的账户登录平台, 在课后作业页面物理学科部分的答案位置, 输入选择题选项和计算题最后结果, 桌面会自动显示各题的正确答案和详细解答, 每一小题都配有教师预先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学生根据自己作业的错误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学习, 既可以仔细琢磨详细解答, 也可以选择“微课”倾听教师的讲解。现在发行量大的正规教辅资料既有纸质文本, 也配有电子文本, 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性地布置纸质课后作业, 对答案的电子文档只要进行简单的编辑就可以上传, 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对课后作业讲评的“微课”, 只有教师自己进行录制了。
硬件方面。学校两年前投资建设了数字化微格教室, 主要功能是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数字化微格教室的录播系统很先进, 有多个摄像头同时录制不同的场景, 如录制电子白板显示的内容、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 还能自动跟踪教师、学生的活动, 进行智能化录制和编辑。数字化微格教室是录制“微课”的理想场所。由于课后作业的讲评, 仅需录制教师讲评的声音和书写的文字与表达式, 不需要录制教师讲课的场景和表情, 所以用微格教室的录播系统和电子白板的录制功能就能满足课后作业讲评录制的要求。每次课后作业的讲评大约用20多分钟时间就能录制完成, 然后只需将“微课”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就可以了。当然, 如果需要进行实验操作, 也可以全景录制。
实践后的反思
运用“微课”讲解课后作业有诸多优点:一是可以重复学习。学生如果一次看不懂或不理解, 可以暂停或者重放, 直到理解为止。二是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存在着个体差异, 课后作业的错误因人而异,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错误题目的视频进行学习, 避免了教师课堂集中讲评时, 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的弊端。因为教师讲评的习题是学生的共性问题, 是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目, 这样做对的那部分学生也被迫听讲, 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 而少数学生做错的题目教师又不讲, 做错这些题目的学生可能就没有机会弄懂错误的原因, 造成这部分学生出现知识漏洞和技能缺陷。三是使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更合理。由于课后作业的讲评任务在课后完成了, 有效避免了课后作业讲评占用十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时间得到了保证, 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四是及时反馈。学生将作业提交后, 正确答案会自动呈现, 学生能及时知道自己作业的正确率, 对做错的题目也能及时弄懂。同时, 平台自动统计学生作业情况, 并将统计结果传输给任课教师,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情, 第二节课时可以用很少的时间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讲解或训练。
运用“微课”辅助学生学习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 通过“微课”订正课后作业, 需要网络和电脑, 对一些学生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 学校也需要增加不少硬件投入, 教师也要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 如何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学生长时间使用电脑进行学习, 对视力、心理等是否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微课”提供了技术保障, 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才刚刚起步, 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 它的优势远没有发挥出来, 需要我们去开发与研究。
摘要:新授课的课后作业讲评时间通常较长, 占用了教学过程其他环节的时间,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运用“微课”讲评课后作业, 可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也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课后作业,微格教室
参考文献
[1]谢金芮, 朱德全.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有效性解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 (4) .25-2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们意识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设计上来。当前,我们主要是关注数学新授课设计,而往往忽视了数学课中一种重要的课型设计——作业讲评课。这种课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师不断进行反思,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使作业讲评课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产生更好的效益呢?
一、设计理念——高屋建瓴
1.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作业讲评课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和掌握解题策略的全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的形成,从而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为此,教师在讲评时应根据学生作业的实际情况,巧妙引导,耐心启发,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获得数学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多元智能教学理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学生由于智能结构各异,其学习风格也有许多不同,成功的教学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教师不管学生智能特点差异,不管学生习题解答情况如何,从头至尾将习题一一讲解,结果教师累得筋疲力尽,而学生也收获不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这种用同样的要求、方式去讲评作业是不科学的、低效的。为此,讲评时教师应积极实行分层教学,多角度地分析,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把握原则——胸有成竹
通过作业讲评使学生能够做到纠正错误、扬长避短、丰富体验、开阔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上好作业讲评课,优化讲评效果,我们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及时讲评——趁热打铁。练习刚做完,学生的思维热度尚存,对习题相对熟悉,对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印象很深,也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作业情况。因此,作业要及时讲评。事实上学生做错的题目不一定不会做,很多学生看了做错的作业后很快就明白怎么正确解答了。学生通过自己的反省、领悟就能弄明白的题目,教师无需讲评。教师把作业批改完后,应及时发还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作业的情况,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这样也能使学生延续作业时的兴奋点。教师批阅完作业后及时讲评,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讲评更贴近学生的心理,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练习讲评时如果能针对学生学习的症结进行分析,切中学生在学习上的要害和薄弱点,那么通过讲评,就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因此,在作业讲评时,不要面面俱到,而要针对重难点有所侧重。有些习题要详细分析,如涉及主干知识或者具有典型解题方法的习题,而有些习题则可以进行一些简略说明。有些习题在设计时故意设置一些陷阱,使很多学生“上当”,只要适当提醒以引起学生注意即可。有些习题尽管出现错误的学生不多,但是如属于对概念和规律的基本解构的作业题不要轻易放过,要通过作业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讲评时详略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习题本身的因素,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在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注意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三、课前分析——有的放矢
习题都有不同层次的考查目标,仅仅满足于学生会做这些习题,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浅层次的,并不能完全发挥习题发展思维、启迪智慧的作用。要充分激活习题的思维含量,打造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师讲评前应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1.整体把握作业中的“面”。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必须及时批改完,整理好学生的答题情况,包括错误发生的现象类别、错误的人数。教师还要充分思考本次作业涉及哪些知识点,习题中蕴含了哪些思想方法,运用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解题时存在哪些障碍。区分基础巩固题和拓展提高题,以此确定讲评节奏。
2.及时捕捉作业中的“点”。
(1)错误率较高的题目。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错题最容易暴露学生思维的缺陷与不足,记录、分析、理性反思这些错误,可以让我们找到学生思维的“盲点”。学生出错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对概念和规律掌握得不够扎实,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导致对题意没有完全理解清楚,甚至对现实生活缺少感性认识不能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等。
(2)有利于思维提升的题目。有些题目思维内涵丰富,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精讲精评、小题大做,则能使其成为学生思维交流的平台,促进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同伴互助——不拘一格
作业讲评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性的教学活动,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能达到好的讲评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主纠错,自我反思,交流分享,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1.自评自改,独立反思。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此,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有些是学生造成的错误,让他们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哪些是做题时麻痹大意而造成的差错,哪些是看题目或写字潦草模糊造成的差错,哪些是自己真正不会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订正,在讲评时教师只稍作提醒,让学生从老师的批改情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他们在思考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同时提高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评互改,平等交流。对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希望得到外界的帮助。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将自己搞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巧用小组合作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进行互评互改时,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由其他同学指出错误原因及解决方法。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应适当进行巡视,对有创造性解题思路的学生进行鼓励评价,并引导学生选择最优的方法。
五、全班讲评——事半功倍
问题来源于学生,把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进行讲评,这一过程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灵活有效地选择多种方法来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剖析典型,一针见血。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断交流、整合信息的过程。作业讲评课更是如此,决不能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交流,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要重点剖析,就题论理,正本清源。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分析、讨论,再让学生汇报想法,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原因,查漏补缺,理清解题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五年级下册“圆”这一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将一个直径是8厘米的圆形纸片沿直径对折后,得到一个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3.14×8÷2=12.56厘米。分析错因:这里求的是圆周长的一半是多少厘米,学生对半圆的周长理解不清。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画出半圆),要求半圆的周长,应该包括哪两部分?很显然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弄清了半圆的周长包括圆周长的一半还要加上一条直径。正确结果是:3.14×8÷2+8=20.56厘米。通过分析,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2.分类梳理,构建联系。在练习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同类的题目,我们要进行分类讲解,使学生对练习中同类型的题目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在相关知识之间建构一定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总结提高。具体可按三种方式分类:(1)按照知识点分类,即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2)根据解题方法归类,即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3)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①过程分析错误;②思维定势的负迁移;③计算错误;④模型建立失当;⑤对概念的理解不透甚至错误等。
例如,五年级下册“圆”这一单元练习时,先分析填空题:在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尽可能大的圆。圆的周长是( )厘米。(图1)
■
图1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为要使这个圆的面积尽可能大,则直径要尽可能大,因为直径决定圆的大小,直径取最大值应和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所以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
再分析一道操作题:在一个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尽可能大的圆。圆的周长是( )厘米。画一画,算一算。(图2)
■
图2
这道题同样是尽可能大的圆,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在这里直径是6厘米,还是4厘米呢?学生通过观察和尝试画一画,得出直径最大值只能与宽相等,取4厘米,因此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接着教师又将上面两题进行了比较,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清晰的认识。
最后分析解决问题: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一个长是18厘米、宽是7.12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来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后,你有什么发现?一根铁丝的长度,既是长方形的周长也是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可以根据周长分别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最后求出三种图形的面积。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其次是正方形的面积,最小的是长方形的面积。
通过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将填空题、操作题里有关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知识有层次地罗列在一起,建立了知识间内在的联系。
3.变式训练,举一反三。在作业讲评时不能局限于“就题论题,浅尝辄止”,要透过题目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性、发散性讲评。力求通过对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对问题条件发散——“一题多变”;对情景发散——“一题多联”等方式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不仅可以巩固新知识、复习旧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找到在解题时应该掌握的最基本、最典型的方法。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如,六年级《数学》上册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六(2)班一共有40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男生有多少人?学生完成这道题无需费太大的力气,教师可以通过变式练习来拓展学生解题思路。如变式题1:六(2)班一共有40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男生有多少人?学生练习后教师接着又将此题改编如下:六(2)班一共有40人,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男生有多少人?这种将习题进行适度地改编让学生练习的方法,使这些习题的训练价值得以提升,如此举一反三的讲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和方法,对此类问题的解答就能触类旁通。
六、 课尾点评——竿头日进
1.不可小觑——养成习惯
讲评中还要关注那些因非智力因素影响而出现的错误,有些题目是由于学生自身粗心、漏做、抄错题目、计算错误等原因而做错的,这些都是教师在讲评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的方面。另外,多数学生总是急匆匆地做完作业就交给组长,根本不检查作业,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养成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的良好习惯。
2.授之以渔——做好总结
练习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问题,所以,练习总结非常重要。(1)总结经验:练习中主要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经常出现的,哪些问题是新出现的,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去解决;(2)总结解题方法:教师在讲完一些习题后,应帮助学生进行归类并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行成于思——完善提升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深刻反思:是钻研教材不深,驾驭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不当,还是工作态度不好等。教师在讲评后要养成深刻反思、吸取教训的习惯,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弥补,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数学是一门因思维的激荡与争辩而独具魅力的学科。优化作业讲评,无需光鲜的形式,教师的悉心钻研、潜心挖掘、智慧引领足以让它焕发出由内而外的美丽,努力让这种深层次的美丽促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厚实、高效,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是为师者应有的追求。
片段一 剖析典型
出示: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28,这两个数可能是( )和( )、( )和( )。
师:通过题中两个条件,你想到了什么?
生1: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
生2:已知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我想到了最小公倍数28就是这两个数相乘的积。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两个数的乘积是28,公因数只有1。接着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些数相乘的积是28。(教师板书:( )×( )=28)
生3:1乘28等于28。
生4:2乘14等于28。
生5:4乘7等于28。
师:我们找到的这三组数都符合题目的条件吗?哪些不符合条件呢?
生6:我发现2和14不符合条件,虽然这两个数的乘积是28,但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2,不是1,所以不符合条件。
师:说得真好,这道题我们应该选择1和28、4和7这两组数。通过刚才这道题的分析,说明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仔细。
【赏析】这道题错误率较高,很多同学都写了2和14这一组,没有考虑到这两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2,不符合条件。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对学生作业中典型的错误进行集体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根源,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片段二 分类梳理
教师出示例题:五(1)班的人数在40~50之间。如果每6人一组分组,能正好分完;如果每8人一组分组,也能正好分完。这个班有多少人?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生1:读了题中的条件,我认为这个班的人数既是6的倍数,也是8的倍数。
生2:是求6和8的公倍数。
生3:公倍数应该在40~50之间。
师:谁来找一找这个公倍数是多少?
生4:我找到6和8的公倍数有24、48、72……符合条件的只有48。
师:正确答案是48人,很多同学只是求了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而这道题显然是求40~50之间6和8的公倍数,所以在今后的解题中我们要根据题意来具体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师再出示例题:五年级同学做操,排成12人一队,还缺4人;排成15人一队,还是缺4人,五年级同学最少有多少人?
师:题中两种排法都缺4人,这里缺4人怎么处理呢?
生1:我们可以假设这4人没有缺少,排成12人或15人都正好。
生2:也就是求出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60,然后用60减去4等于56就可以了。
……
【赏析】讲评作业时,肯定会出现一些同类的题目,可能是相同的知识点,也可能是相同的解题策略等,把这些习题集中起来进行讲评,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化归意识,使他们感悟到这些知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从而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作业讲评时只做到就题论题是远远不够的。上面两道题都是运用了公倍数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讲评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掌握了解题规律,并适时进行总结,让学生通过一道题或几道题看出一类题的解答本质。
片段三 举一反三
教师出示例题:把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同样大小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剪出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师:剪成同样大小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正方形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你想到了什么?
生1: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4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
生2:要求正方形边长最长,就是求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生3:求出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生4: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6厘米。
师:老师把这道题的问题改变一下,问题是“剪出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理解这一问题的?
……
【赏析】作业讲评时要“借题发挥”,多角度地对原题逐步加以引申和发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对原题的问题进行了改造,提出了“正方形边长可能是多少厘米?”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教学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对知识理解更深刻,方法掌握更好,收到一题多变、一题多得、触类旁通的效果,更使学生的综合、抽象、概括、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城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作业1讲评】推荐阅读:
《言语交际》作业与讲评07-05
讲评课流程05-27
作文讲评10-08
如何上好讲评课05-24
学会做人作文讲评06-01
英语试卷讲评教案06-03
试卷讲评课反思06-04
讲评课活动小结09-30
岁月留痕作文讲评07-26
抓住细节作文讲评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