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才评价网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黑龙江省人才评价网(精选6篇)

黑龙江省人才评价网 篇1

资格的规定

人才中心[2013]69号

各电力人才评价中心、申报者及所在各单位:

为便于准确掌握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简称•评定条件‣)、各专业副高级资格评定标准(简称•评定标准‣),正确履行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程序,特对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明确规定如下:

一、计算现有资格取得年限、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或业绩成果取得时间的截止时间,以及履行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程序后其资格的取得时间,均以国网人才评价中心每年相应工作安排通知中所明确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即:申报)12月31日为准。

二、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一般应具备规定学历。“规定学历”是指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和有关实施办法中已明确规定的符合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本专业学历、学位要求(含后续学历,下同)。即评定或认定资格的规定为:取得中专学历认定员级、助理级资格,取得大专学历认定助理级和评定中级资格,取得本科学历认定助理级、评定中级和正副高级资格,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含单一学位或研究生毕业学历情况,下同)认定中级和评定正副高级资格。其中:

取得双学士学位可按硕士学位对待。即取得第二个学士学位后满2年或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同时取得双学士学位后满4年,可直接考核认定中级资格;取得中级资格后,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经积累达到•评定标准‣,可评定副高级资格;副高级资格满5年,可评定正高级资格。

三、申报评定副高级资格,不再受学历层次、年限的限制,采取申报者自取得本专业中级资格后,其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积累是否达到•评定标准‣的方法确定(详见附件1);申报评定中级、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继续实行在规定学历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的年限(以下简称:现资格年限)、工作后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年限(简称本专业年限)和取得现资格后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年限(简称资格后本专业年限)要求的方法确定,即:

“现资格年限”是指截止申报12月31日,本人现已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年限。

“本专业年限”是指截止申报12月31日,本人参加工作后所从事的与拟申报评定的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系列一致的专业技术工作累积年限之和。“资格后本专业年限”分为资格后本专业累积年限和资格后本专业连续年限。“资格后本专业累积年限”是指截止申报12月31日,取得现资格后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累积年限之和;“资格后本专业连续年限”是指截止申报12月31日,取得现资格后连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

四、符合申报评定中级、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规定学历和规定(现资格、本专业、资格后本专业)年限的标准:

1.关于申报评定中级资格。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助理级资格年限满4年,且“资格后本专业累积年限”满4年或“资格后本专业连续年限”满2年,可申报评定中级资格。

2.关于申报评定正高级资格。具备规定学历,副高级资格年限满5年,且“资格后本专业累积年限”满5年或“资格后本专业连续年限”满3年,可申报评定正高级资格。

3.关于双学士学位申报评定中级、正高级资格。对于获得双学士学位者,如果在现资格前取得第二个学位,则资格后本专业年限从取得现资格时间算起;如果在现资格后取得第二个学位,则资格后本专业年限从取得第二个学位时间算起。

4.关于军队转业干部和原公务员。对于军队转业干部和原公务员,属于首次参加资格评定的人员,其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须严格执行“本专业年限”基本要求:大专毕业后(含后续学历,下同)满7年、本科毕业后满5年,可直接申报评定中级资格;本科毕业后满10年、取得硕士学位后满7年、取得博士学位后满2年,可直接申报评定副高级资格(须实行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积累方法);本科毕业后满15年、取得硕士学位后满1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满7年,可直接申报评定正高级资格。

5.关于通过考试取得资格。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考代评”和“考评结合”)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执(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的中级资格(或相当中级资格)、高级资格(或高级评审资格),必须符合有关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的规定,即原报考中、高级资格时应具备规定学历和“本专业年限”(详见附件

2、附件3)。

五、申报者必需提交有效的外语“合格证书”和计算机“合格证书”或符合规定的“免试证明”(详见附件4)。其中,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请所在单位根据免试规定出具“免试证明”及相关证明材料。

六、在履行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的报名手续前,申报中级、正高级资格者要仔细研读所申报专业的•评审条件‣,认真对照进行自我评价,确信自己不仅符合•评审条件‣的“申报条件”(含本申报规定,下同),而且已达到了•评审条件‣的专业理论水平、工作经历与能力、业绩与成果的规定要求;申报副高级资格者要仔细研读所申报专业的•评定标准‣,确信自己符合•评定标准‣的各项规定要求。

其中,申报者必需按其申报专业所规定的数量要求,提交取得现资格后本人撰写的论文(已发表)和技术报告等作品(如电力工程高级工程师规定:“独立撰写2篇及以上技术报告”或“2篇及以上学术或技术论文”):

1.关于论文、论著。发表或经学术交流或经学术部门评选的“论文”或“论著”,申报时须提供书、刊的封面、目录(交流或评选的证书)和本人撰写的内容即可,不必将整本书、刊一同提交。

2.关于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应为申报者在当时完成专业技术项目之后,对完成或解决某项具体技术工作问题的报告,申报时须提供专业技术负责人的证明(或鉴定意见)。

七、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全过程须统一使用 “国网人才评价中心专业技术资格管理系统”,并一律实行“网上申报”。

1.“网上申报”须通过Internet网络完成。届时,申报者可在“中国电力人才网”网站()进入“2012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专栏”登陆“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系统”完成报名、信息填报、数据提交、报表打印等申报工作。2.“网上申报”采取在线报名及信息填报、初审、复审、办理报名及评审手续的程序进行。其中:完成在线录入并办理报名手续后,申报副高级资格者,须打印相应的各类鉴定表、评价表并与其他申报材料报经本单位初审、申报单位复审;申报中级、正高级资格者须打印•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初审表‣并将与该表中所提内容相应的证明等其它申报材料报经本单位初审、申报单位复审,即:

(1)中级、正高级资格申报者在“中国电力人才网”上确认其已通过复审并办理完成评审手续后,方可正式打印•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等各类表格并根据申报工作安排要求完善申报材料。

(2)中级、正高级资格申报者在提交申报材料时,必需按数量要求提交•评定表‣、•一览表‣的打印件,以及与打印部分完全一致的电子文件。

(3)中级、正高级资格申报者所提供的申报材料一律使用A4复印纸,其中,应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评定表‣须双面打印。

八、申报者选择申报评定的专业或行业一般应以本人所从事的专业为准,并对照各专业•评审条件‣、•评定标准‣的专业划分自主确定。对于一些不好归属的专业或行业,可按如下规定掌握: 省(市)公司中试所,特别是以调试为主和地区局(公司)设计所(室)的工程技术人员,可按所从事专业申报“电力工程”生产运行的相应专业;“工业工程”规划类专业一般适用于从事综合性、系统性总体方案的规划、设计及实施等工作的人员,省(市)公司及以上级别的设计院从事规划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仍按所从事专业申报“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的相应专业;工民建等专业可暂时申报“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专业;专门从事计算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可根据所服务的对象(专业)进行划分。

九、根据原人事部、卫生部、新闻出版署文件•关于印发†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卫人发„2001‟164号)、•人事部、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发„2001‟86号)、•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人发„2003‟21号)及•二级、三级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国人厅发„2003‟17号)的规定,卫生技术、出版专业、翻译专业的初中级资格不再进行评审,一律参加各地方政府组织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执业或职业)资格考试取得。

十、根据原人事部、审计署、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人发„2002‟58号)和•关于2007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7‟50号)文件规定,高级审计师、高级会计师一律实行考、评结合(即考试和评审)的方式进行评定。其中,高级审计师的申报者,须参加由各省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高级审计师考试和评审,其结果须由申报者所在地的电力人才评价中心报国网人才评价中心批复确认;高级会计师的申报者,须先参加由各省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高级会计师考试,再凭高级会计师考试合格证书(成绩),报名参加国网人才评价中心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

十一、根据国资委•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08‟95号)文件规定,及•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家电网人资„2008‟795号)文件要求,自开展2008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起,实行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定工作(申报条件详见•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管理实施细则‣)。

十二、“不受是否在职的限制”是实行评、聘分开的职称管理新办法后,准许流动人员及退休人员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的规定。即自1999年起,流动人员及退休人员经履行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程序所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仅表明其在评定该专业技术资格时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其在取得该专业技术资格后求职、受聘新岗位工作的条件之一。有关这部分人员申报材料的审查工作,由受聘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和各电力人才评价中心分工负责。其中,申报的前提条件为:

1.流动人员。必须是在企、事业单位受聘并有明确工作岗位,且人事档案关系已正式委托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进行人事代理或托管的人员。

2.退休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后,必须在企、事业单位受聘且取得新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并达到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评定标准‣的规定。

十三、关于“资格同级转评”和“资格跨系列高报”,根据各专业、系列的实际情况,从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角度出发,参照国家•人事信息代码汇编‣有关学科分类的规定,对各专业系列准入的所学专业和专业技术资格以及现从事的专业工作经历,明确如下:

1.电力、工业工程技术系列:一般须同时具备理工科专业学历和工程技术资格以及工程技术工作经历。若具备理工科专业学历但现专业技术资格为非工程系列,则现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年限要求为:“资格同级转评”须近2年、“资格跨系列高报”须近3年(全国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统一考试的系列、级别除外,下同)。

2.卫生技术系列:一般须同时具备医疗卫生专业学历和卫生技术资格以及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经历。若具备医疗卫生专业学历但现专业技术资格为非卫生系列,则现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年限要求为:“资格同级转评”须近2年、“资格跨系列高报”须近3年。

3.会计专业系列:一般须同时具备财会(含财经类,下同)专业学历和会计专业资格(含审计资格、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下同)以及财会工作经历。若具备财会专业学历但专业技术资格为非会计专业系列、或不具备财会专业学历但专业技术资格为会计、统计、经济、工程系列,则现从事财会工作的年限要求为:“资格同级转评”须近2年、“资格跨系列高报”须近3年。

4.统计专业系列:一般须同时具备统计(含统计类,下同)专业学历和统计专业资格以及统计工作经历。若具备统计专业学历但专业技术资格为非统计专业系列、或不具备统计专业学历但专业技术资格为统计、经济、会计、工程系列,则现从事统计工作的年限要求为:“资格同级转评”须近2年、“资格跨系列高报”须近3年。5.经济专业系列:一般须同时具备经济(含理工、财经、管理、法律类,下同)专业学历和经济专业资格以及经济工作经历。若具备经济专业学历但专业技术资格为非经济专业系列、或不具备经济专业学历但专业技术资格为经济、工程、统计、会计、法律和企业法律顾问系列,则现从事经济工作的年限要求为:“资格同级转评”须近2年、“资格跨系列高报”须近3年。

6.高教、职教、翻译、新闻、出版、档案、图书资料、政工系列和企业法律顾问系列:须专职从事相应系列规定的专业工作。若专业技术资格为非相应专业系列,则现从事申报专业工作的年限要求为:“资格同级转评”、“资格跨系列高报”均须近2年。

十四、其它要说明的问题

1.确实经过中央党校、各省(市、区)党校和境外院校规定学时、课时的学习(有学籍档案),所取得的学历、学位与国民教育学历具有同等效用,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中应予以承认。

2.根据国家教委和原人事部教学厅(1993)4号文件的规定,普通高等学校1970年──1976年入学的毕业生,“国家承认其学历为大学普通班毕业”。故这部分人员若具备规定的年限和能力、水平,可评定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3.具备专业不对口的学历,需取得两门及以上大专层次专业对口的专业课程自学考试单科结业证书,可申报中级、副高级资格。

4.申报高等教育专业,须提供教师资格证书。5.对于少数民族和长期在艰苦偏远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要求,可参照当地省级政府的统一规定执行(须提供当地省级政府有关文件的复印件)。

6.各•评审条件‣和•评定标准‣中所提“核心期刊”系指以北京大学出版的•最新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准。SCI收录或EI收录的文章需提供收录证明。

7.对于各•评审条件‣和•评定标准‣中规定的论文或技术报告等代表作品的数量要求,也可“灵活”掌握:如规定“论文2篇或技术报告2篇”或“论文1篇或技术报告2篇”,也可分别提供1篇;如规定“论文3篇或技术报告2篇”或“论文3篇或技术报告3篇”,也可提供论文2篇、技术报告1篇。

8.获奖的“主要贡献者”指:集体获奖项目,须是该项目排名靠前的第一、二完成人及主要完成(参加)者。若排名靠后,但确系主要完成(参加)者,须提供本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出具的正式文件。该文件,须后附第一、二完成人分别亲自撰写并签名的“证明书”。文件及“证明书”须表明在该项目中被证明人承担任务的内容、重要程度及排名位次和排名靠后的原因,以及其他获奖人员名单(如获奖人数超过15人,可仅列出前15人名单并注明获奖总人数)。

9.申报者须在申报时提交全部申报材料。各评价中心在复审工作开始后,以及整个评审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再补交或向申报者索要补充材料。

10.经查属实,对于谎报、伪造个人经历、业绩、成果和现资格、外语合格、计算机合格取得时间与实际取得时间不符,以及在申报材料中出现一切弄虚作假的申报者,国网人才评价中心将不仅取消其当的申报资格或评审结果,还将取消其下两个的申报资格,直至按规定程序暂停其所在单位下一的申报资格,并视情况进行通报批评。

11.外单位调入人员,其资格若为局级及以上单位评定或认定的,应与原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的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一样,具有同等效用,予以承认;否则,需履行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程序,重新评定专业技术资格。

12.关于委托评审。由其主管单位确定、不履行国网人才评价中心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程序全过程、仅参加国网人才评价中心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阶段的单位,属“委托评审”。“委托评审”须由申报者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单位人事部门向国网人才评价中心出具“委托书”。“委托书”中须注明委托评审专业系列、其参评单位(名称)及所在省(市、区)、委托评审期限(按);并在国网人才评价中心组织专业技术资格申报阶段,将全部委托评审材料直接报送至国网人才评价中心。国网人才评价中心仅将相应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直接函告委评单位。

附件:1.副高级资格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在线积分评定办法

2.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有关规定

3.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有关规定 4.关于专业技术资格对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的规定

国网人才评价中心

2013年7月19日

附件1

副高级资格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在线

积分评定办法

(试行)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申报副高级资格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和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电力科技进步与发展,根据中央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适应人才强企战略需要和人才成长规律,决定:率先在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定工作中试行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在线积分评定办法(以下简称:在线积分评定办法)。

一、总体方案

在线积分评定办法采取申报者专业理论水平积分、中级资格取得年限积分、技术资历鉴定积分和所在单位评价积分、评委专家在线评审打分等多维评价方式进行评定。

申报者自取得中级资格后,就可依据相应专业副高级资格评定标准(以下简称:•评定标准‣),在网上报名参加相应专业副高级资格在线积分,登陆“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系统”打印“技术资历鉴定意见表”和“所在单位评价意见表”;经所在单位审查、鉴定、评价、公示并经申报单位及主管单位(省级评价中心或网省公司等同级单位,下同)复审后,由申报单位人事部门登陆“申报或主管单位专业技术资格审查系统”,录入鉴定和评价结果并连同所有经鉴定和评价的纸质材料,报主管单位;经主管单位(须登陆该系统)复审并确认后,该系统将按统一规范的积分标准给出实际积分和汇总积分,实际汇总积分与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以及所需外语、计算机合格与否情况,并经百分制加权后得出定量加权汇总积分,加权汇总积分达标的人选方可进入评委会评审阶段;评委会评委专家在线审查申报者所有业绩情况(即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中级资格取得年限相关电子材料,下同),根据•评定标准‣进行相应评委会全体评委专家“背靠背”打分,形成被评者评委会定性评审平均分和定性评审分数线;按评委会定性评审平均分、定量加权汇总积分并乘以加权系数得出评定总分,评定总分达标者为评定通过名单,评定通过名单进行网上“公开审查”;“公开审查”无误后,由国网人才评价中心印发资格通过文件、制发资格证书并将通过资格评定名单转入“历年专业技术资格备查库”,由申报单位或主管单位使用“申报或主管单位专业技术资格审查系统”打印•评定表‣、入档。

对于加权汇总积分未达标或评定总分未达标(评定未通过)的申报者,其包括外语、计算机是否参考或通过在内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中级资格取得年限变化状况将随下一申报者在网上“在线积分评定系统”中以积分形式体现,本人可继续在线查阅自己积分情况,及时审视不足、确定努力方向,直至其加权汇总积分达标或评定总分达标。

自申报者报名参加副高级资格积分开始至取得副高级资格的评定工作全过程,将始终在公众监督下进行,以此充分体现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实操方法与积分标准

依据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和自2003年以来由评委会评审时执行的•评委打分标准‣,对其中专业理论水平、工作经历与能力和业绩与成果等内容进行进一步规范、量化,由此制定出•评定标准‣及其•量化积分标准‣。•量化积分标准‣主要按专业理论水平、中级资格取得年限、主要贡献和作品成果、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评价四部分内容确定并统一整定于“在线积分评定系统”中。将经相应组织审查、鉴定、评价、公示后的申报者该三部分鉴定意见和评价意见录入该系统中,该系统将自动给出申报者各项实际得分及其实际总积分。实操方法以及积分标准主要内容为:

1.专业理论水平积分。该积分标准主要按学历(学位)层次和专业进行量化。其中,所学专业对口与否,以各专业•评定标准‣“申报人员技术资历鉴定标准”和本•申报规定‣第十三条为准。申报者提供的学历(学位)证书须经所在单位审查鉴定。专业理论水平积分标准分值为:博士且专业对口30分;双硕士且专业对口28分;硕士且专业对口(含双硕士单一专业对口,下同)以及博士但专业不对口20分;双学士且专业对口、双硕士但两个专业均不对口18分;本科且专业对口(含双学士单一专业对口,下同)、大专及以下学历且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考试合格以及硕士但专业不对口、双学士但两个专业均不对口15分;大专且专业对口以及本科但专业不对口5分;中专及以下学历和大专但专业不对口0分。

2.中级资格取得年限积分。取得现资格后年限积分标准分值为:博士和双硕士且中级资格满2年或硕士和双学士且中级资格满4年或本科及以下学历且中级资格满5年50分;博士和双硕士且中级资格满1年或硕士和双学士且中级资格满3年或本科及以下学历且中级资格满4年35分;硕士和双学士且中级资格满2年或本科及以下学历且中级资格满3年20分;硕士和双学士且中级资格满1年或本科及以下学历且中级资格满2年5分;本科及以下学历且中级资格满1年0分。

3.主要贡献和作品成果积分。该积分标准,依据各专业•评定标准‣“申报人员技术资历鉴定标准”中“主要贡献”和“作品成果”两条相应条款进行量化。由所在单位“鉴定委员会”依据申报者提供的其使用“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系统”打印出的“技术资历鉴定意见表”和获奖证书、发表作品等材料,进行审查、鉴定并选择填涂、签字、盖章;由申报单位人事部门在“申报或主管单位专业技术资格审查系统”中录入鉴定结果并连同所有经鉴定的纸质材料报主管单位复审;经主管单位复审并确认后,该系统将给出主要贡献和作品成果的实际积分。

主要贡献和作品成果积分标准分值为:“主要贡献”达标18分、业绩突出者可增至46分;“作品成果”达标12分、业绩突出者可增至24分。

4.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评价积分。该积分标准,依据各专业•评定标准‣“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评价标准”中相应条款、专业进行量化。包括两部分,一是政治表现,二是申报人主要工作经历和能力。由所在单位“鉴定委员会”依据申报者提供的其使用“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系统”打印出的“所在单位评价意见表”进行评价并选择填涂、签字、盖章;由申报单位人事部门在“申报或主管单位专业技术资格审查系统”中录入评价结果并连同所有经评价的纸质材料报主管单位复审;经主管单位复审并确认后,该系统将给出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评价的实际积分。

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评价积分标准分值为:0~20分,无增分。5.实际汇总积分和定量加权汇总积分的关系。实际汇总积分与定量加权汇总积分的区别在于,是否包含了“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以及所需“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考试合格与否三个评价因素并按百分制加权计算。若三者均为“是”,则定量加权汇总积分等于实际汇总积分乘以百分制加权系数;若三者有一项为“否”,则定量加权汇总积分为0。其中,“政治表现、职业道德”由所在单位评价;“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考试合格与否以本•申报规定‣附件四•关于专业技术资格对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的规定‣为准。

6.评审委员会评审打分。评委会评委专家在线评审打分将根据申报者专业理论水平、中级资格取得年限、主要贡献和作品成果、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评价四部分鉴定和评价情况,进行在线审查并打分;“在线积分评定系统”将按统一规范的程序,计算并给出每位被评者的评委会定性评审打分结果。评委会定性评审打分结果乘以百分制加权系数,计入每位被评者评定总分。

评审委员会评审打分标准分值为:0~100分。7.在线评审后续工作。评定通过名单将进行为期15天的网上“公开审查”;主管单位接国网人才评价中心印发的资格通过文件和制发的资格证书后,须将各类鉴定、评价意见等纸质材料返回至所在单位留存至少3年。

三、鉴定委员会 为确保申报者专业理论水平、主要贡献和作品成果的真实、准确,须由申报者所在单位成立“鉴定委员会”并报主管单位和国网人才评价中心备案管理。“鉴定委员会”作为鉴定申报者专业理论水平、中级资格取得年限、主要贡献和作品成果和完成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评价意见等全部工作的权威机构,组成人员不得少于5人,主任原则上由单位总工程师或同级技术负责人担任;本单位人事部门为“鉴定委员会”的常设工作部门。“鉴定委员会”及其工作部门须对鉴定和评价结果的真实、准确全权负责。

“鉴定委员会”及其工作部门须在主管单位和国网人才评价中心规定的时限内完成鉴定、评价的全面工作。

附件2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有关规定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关于部分专业系列采取“以考代评”和“考评结合”取得专业技术资格(或评审资格)的有关规定要求,现将相关考试报名条件抄录如下:

一、高级会计师评审资格

1.符合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1986年4月10日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有关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职改字„1986‟第55号)。即:

(1)取得博士学位,并担任会计师职务2至3年;(2)取得硕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或大学本科毕业并担任会计师职务5年以上。

2.经省级人事、财政部门批准的申报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破格条件。

二、高级审计师评审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2年;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6年;

对虽不具备上述条件规定的学历、任职资格或从事审计工作年限,但审计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其破格报名条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人事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并报审计署、人事部备案。

三、中级资格 1.会计师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5)取得博士学位。

对通过全国统一的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初级资格的人员,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从事会计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总年限,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年底前。

2.审计师(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5年;(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4年;(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1年;(5)取得博士学位。

上述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是指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工程师等。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或学位;从事审计、财经相关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项工作时间的总和,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年底前。

3.经济师

(1)取得大专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2)取得本科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3)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5)取得博士学位。

上述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学位;从事相关工作年限要求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年底前。4.统计师

(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

(2)获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

(3)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获博士学位。(4)实行资格考试制度前,已担任统计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符合基本条件中规定的要求,如本人自愿,也可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

上述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从事专业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报名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年底前。

附件3

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有关

规定

根据原人事部•关于调整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人发„2002‟21号)及•关于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及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人部发„2005‟55号)文件规定,现将相关考试报名条件抄录如下:

一、取得法律类、经济类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5年,其中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3年;或取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7年,其中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5年。

二、取得法律类、经济类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1年;或取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5年,其中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3年。

三、取得法律类、经济类或相关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2年;或取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4年,其中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2年。

四、取得法律类、经济类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工作满1年;或取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硕士学位,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1年。

五、取得法律类、经济类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取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博士学位,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1年。

六、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但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经济专业技术初级资格,并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5年。

附件4

关于专业技术资格对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要

求的规定

按照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对专业技术人员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水平要求的相关条款,根据原人事部办公厅“国人部发„2007‟37号”文件•关于完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特对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所需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明确如下:

一、《合格证书》及考试成绩核发权限

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考试•合格证书‣核发认证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以下简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考试成绩与全国通用标准有效的公布单位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各省(市、区)人事考试中心或人事厅(局)。

二、《合格证书》及考试成绩的作用

(一)外语

1.证书类别。有三种:

(1)1999年至2005年期间,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考试所取得的•合格证书‣共有A、B、C三个等级,分为两类: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制、由各省(省级人事考试中心或人事厅、局)、部门(含国家电力公司)主办单位签发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合格证书‣,可简称为“国家合格证书”;由省(省级人事考试中心或人事厅、局)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考试成绩全国通用标准下调分数线并核发的、其内容标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符合本省(市、区)……”等字样的•合格证书‣,可简称为“地方合格证书”。

(2)自2006年(含部分2005年先行试点单位)起,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考试所取得的证明材料为•成绩通知书‣,也分为A、B、C三个等级。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印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和各省(省级人事考试中心或人事厅、局)签发的•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通知书‣,考试成绩的全国通用标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及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公布。

(3)自2009年起,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电力英语水平考试”所取得的•合格证书‣同样有A、B、C三个等级,由国家电网公司印发。

2.考试成绩使用标准。2006年及以后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考试,凡其成绩达到或超过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各级别全国通用标准,与“国家合格证书”作用相同,例:考试成绩达到A(B、C)级全国通用标准即为A(B、C)级合格,为便于掌握,本规定将其与“国家合格证书”,统称为“A(B、C)级通用标准”;凡其成绩小于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各级别全国通用标准10分(含10分)以内,与“地方合格证书”作用相同,为便于掌握,本规定将小于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各级别全国通用标准10分(含10分)以内的成绩与“地方合格证书”,统称为“A(B、C)级时效标准”。

3.有效期。依据考试级别和成绩确定:

(1)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考试,取得标明有效期为四年的A级通用标准,可长期有效;取得标明有效期为三年的B级、C级通用标准,在“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相应等级标准”规定的专业系列相应资格级别内可长期有效。

(2)参加2009年及以后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电力英语水平考试”,取得的A级•合格证书‣有效期为四年(截止日为取证的第四年年底);取得的B级、C级•合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截止日为取证的第三年年底)。

(3)参加2006年及以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的考试,如考试成绩达到本规定明确的“A(B、C)级时效标准”,其有效期截止日均为考试年第二年12月31日。

4.特殊规定。对于考试年年底前年满40周岁及以上,申报会计、经济、统计、新闻、出版、技校实习指导教师、图书资料、档案、政工专业资格的人员,如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未达到“A(B、C)级时效标准”的考试成绩,可作为评审委员会评审时的参考依据, 其有效期截止日为考试年第二年12月31日。

(二)计算机

1.取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4个模块的•合格证书‣,为终身有效。其4个模块为:

(1)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Internet应用(此项可任选一种)。

(2)Word中文处理、Wps office办公组合中文字处理(此项可任选其中一种)。

(3)Powerpoint中文演示文稿。

(4)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CAD制图软件(此项可任选一种)。

2.取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本附件第二条第二项第一款所列4个模块中的2个或3个模块•合格证书‣的,其有效期为:3个模块,4年(截止日为取得第三个模块合格证书之第四年年底);2个模块,3年(截止日为取得第二个模块合格证书之第三年年底)。3.取得国家电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水平考试”•合格证书‣,其有效期为:A级证,4年(截止日为取证的第四年年底);B级证,3年(截止日为取证的第三年年底)。

三、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相应等级标准

(一)外语

1.A级,适用于申报正、副高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2.B级,适用于申报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资格。3.C级,适用于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二)计算机

取得2个及以上模块或A级、B级合格证书,可申报各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

四、外语、计算机免试条件

(一)外语免试条件及范围

1.外语考试年年底前男同志年满50周岁,女同志年满45周岁。

2.取得外语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3.曾在国外留学并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

4.在国内取得硕士学位或取得大学外语六级考试合格证书申报中级资格。5.通过“全国工商企业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BFT)”中级者,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通过BFT考试高级者,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6.正式出版过译著,译文累计3万汉字以上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译文累计5万汉字以上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译文包括汉译外和外译汉)。

7.连续在国外学习、工作满2年,或经组织批准连续在国外进修满1年(需提供证明材料)。

8.经组织选派在援外、援藏、援疆、支边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者。

9.同级转评专业技术资格。10.申报卫生系列中医药专业资格。

11.申报各系列初级资格和初次确认专业技术资格。12.军队转业干部和公务员调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属于首次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者。

13.符合如下条件之一者:

(1)国家或省(部)级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政府特殊津贴、或省(部)级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的获奖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的“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

(2)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本专业项目奖)三等奖及以上获奖的主要贡献者。(3)网(省)公司级及以上单位确定(或批准)的“优秀专家人才”(须提供相应的批复文件和主管单位及本单位开展相应人选选拔工作的制度性文件)。

14.在少数民族和长期艰苦偏远地区工作的申报者,如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可以参照执行当地省级政府对专业技术人员外语的免试规定(须提供当地省级政府有关文件的复印件)。

(二)计算机免试条件及范围

1.计算机考试年年底前男同志年满50周岁、女同志年满45周岁。

2.取得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3.取得非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

4.参加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取得程序员及以上资格证书。

黑龙江省人才评价网 篇2

1.1 加大高级人才的引进力度

1.1.1 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级人才

高级人才是无国界的,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围绕其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等, 吸引一些高级人才来企业建功立业。既要吸引一批能跻身于国际领先或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技术带头人, 引进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掌握尖端技术的专门人才, 也要特别注意吸引能正确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高级管理人才来企业兼职或工作。同时, 要做好在省市内外就学的学生, 特别是国内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工作, 动员、吸引他们毕业后来企业贡献聪明才智。

1.1.2 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才

企业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 尽可能地制定一些宽松的优惠政策, 吸引高层次的海外留学人员来企业工作, 重点引进那些能够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学科发展的顶尖留学人员。

1.2 注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努力开辟引进各类人才的渠道

推行“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的“候鸟式”人才引进机制, 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来去自由”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满足企业创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候鸟式”人才引进的模式主要有:a.“项目”+”人才”, 以项目为载体带动人才聚集。b.建立专家组织。将本地人才和本地在外工作、事业有所成就的人员建立信息库, 通过他们推荐和介绍, 建立专家组织。c.技术合作, 鼓励人才“以智入股”。

主要措施:

1.2.1 在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中, 实施更加优

惠的政策, 充分发挥企业吸引和使用人才的主体作用, 加快引进一流的人才, 努力形成企业核心技术在人才规模、层次、结构和水平上的综合优势。在人才引进和开发资金的使用上, 要向核心技术的人才倾斜,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

1.2.2 积极实施特色人才聚集工程, 根据优势

特色项目的人才需求, 企业在实力允许的条件下, 集中一定的财力和物力, 建立研发中心和人才孵化中心, 形成人才的“蓄水池”, 实现人才优势与技术优势的相互促进。

1.2.3 充分利用选聘和科技挂职服务的渠道。

1.3 建立虚拟团队

虚拟团队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进行人员组合和资源配置的动态、柔性、高效协作的人力资源组织模式, 是团队成员跨边界 (时间、地点、组织) 的互动。为企业在跨越式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建立虚拟团队, 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人才资源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效应不能明显体现等问题, 是间接引进人才智力的一种方式。

2 建立企业创新人才的评价支撑体系

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导向的作用, 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科技人才从事创新的基本要求和行为框架, 它的某些指标明确了科技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及个体要求, 而另外一些指标则明确的对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某些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或结果。因此,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价系统的核心, 是一项科学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

具体而言, 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限制, 其指标的选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 效益型指标。效益型指标是用来评判科技人才创新行为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大小, 也就是说是科技人才通过创新行为的成果满足企业要求的程度。效益型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济效益指标, 二是社会效益指标。

第二, 效率型指标。效率指标是指用来评价企业为获得创新成果的效益而付出的直接成本、代价与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产出的价值之间的比例。效率型指标是为了判断企业需要以什么样的代价来获得创新的成功, 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 延时型指标。延时是指科技人才创新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连续性的过程, 一方面它可能由于效率等原因会被迫终止, 另一方面它的成果转化为效益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延时型指标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指标, 它表达了科技人才创新行为及其成果对未来影响的程度, 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程度。延时型指标是一种个性化指标。

第四, 风险型指标。风险型指标就是指判断这些风险因素的数量和其对科技人才及创新成果的威胁的指标。它是一种行为过程判断指标, 它的选取是为了识别和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的目的, 风险型指标的量化过程就是对风险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3 建立企业创新人才的培训支撑体系

黑龙江省企业在加大力度吸纳优秀人才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注重自身人才队伍的培训。在保证初级、中级人才供给的同时, 重点培育自己的现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我们应该努力构建一个面向创新人才开发和培育的培训支持系统, 加强企业科技教育与学术交流, 为创新人才开发和培育服务。

3.1 树立人才培训也是基础性建设的观念, 加大培训工作的投人

完善单位、个人两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人机制, 鼓励带薪学习。逐步强化企业在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继续开展学习型公司的创建活动, 设立企业继续教育基金, 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利用各种渠道, 鼓励企业依据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 联手建立科研、学术、培训基地, 组织高层次科技人员到国内外进行高新技术的中长期培训。

3.2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明确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着眼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和对科研创新人才队伍素质提出的要求, 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科研创新人才队伍的目标, 增强科研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进一步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抓紧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 明确各类人才接受和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3 拓宽人才培训渠道, 整合人才培训资源

积极鼓励远程教学、网络教学, 建立覆盖的教育培训信息网, 加快构建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自主化的人才教育体系。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 充分发挥黑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的培训资源优势, 打破人才培训的封闭状态, 实行开放兼容, 走联合之路, 努力提高各级继续教育的层次和质量。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与高校、科研院所互派技术骨干挂职, 加强沟通与交流, 使他们相互间及时了解科研成果和需求情况。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站、留学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 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吸引更多的留学生进站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

3.4 切实加强青年人才、高技能人的培养

建立和完善各类青年人才培训工作制度, 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制度, 充分发挥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 扩大培训规模, 提高培训质量, 尤其要重视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级技能人才的培训。同时在考核、培训、使用和待遇上营造有利于高级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杜谦, 宋卫国.科技人才定义及相关统计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4, 4.

[2]赵传江.创新型人才的个性特点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9.

[3]辛雅丽.创造性人才特征分析[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 8.

[4]易经章, 胡振华.科技人才测评指标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3, 3.

黑龙江省人才评价网 篇3

一、省内(家)

(一)杭州市9家

1、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2、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

3、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

4、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

5、杭州天堂伞业集团有限公司

6、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

7、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

8、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

9、华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二)宁波市5家

10、宁波富达股份有限公司

11、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12、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

13、宁波三A集团有限公司

14、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三)温州市5家

15、法派集团有限公司

16、美特斯邦威集团有限公司

17、红蜻蜒集团有限公司

18、瑞立集团有限公司

19、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绍兴市6家

20、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

21、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

22、绍兴市咸亨酒店有限公司

23、巴贝集团有限公司

24、浙江大东南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25、浙江洁丽雅毛巾有限公司

(五)嘉兴市5家

26、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7、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28、浙江省平湖市金力针织有限公司

29、海宁蒙努集团有限公司 30、嘉兴兔皇羊绒有限公司

(六)湖州市3家

31、金洲集团有限公司

32、浙江珍贝有限公司

33、浙江金三发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七)台州市4家

34、浙江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

35、飞跃起集团有限公司

36、浙江苏泊尔炊具股份有限公司

37、宝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八)金华市3家

38、浙江能达利集团有限公司

39、超人集团有限公司 40、王力集团有限公司

(九)衢州市1家

41、浙江001集团有限公司

二、省外(8家)

42、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

43、上海三枪公司

44、无锡小天鹅公司

三、外企(19家)

45、上海派克笔有限公司

46、耐克(苏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47、东芝(中国)有限公司

48、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49、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0、美国GM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1、吉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2、日本尼康株式会社

53、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54、本丽鸥有限公司

55、宝马股份有限公司

56、巴隆夏盖、奥迪股份公司

57、喜来登国际公司

58、波罗/劳伦公司

59、伊夫·圣·洛朗股份公司 60、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61、蒂则诺纺织工业公司

黑龙江省人才评价网 篇4

第一条 严禁停电作业不按规定验电接地。

第二条 严禁高处作业不正确使用安全带、不戴安全帽。

第三条 严禁未经工作许可即开展工作。第四条 严禁作业不按规定进行现场勘察。第五条 严禁作业不按规定使用工作(操作)票。第六条 严禁作业现场未做完整安全措施就进行工作。第七条 严禁作业监护人员(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同进同出人员)擅自离开现场。

第八条 严禁现场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第九条 严禁不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黑龙江省人才评价网 篇5

做事容易,有规章可循,一望见底,清清楚楚,最好是机器人管理,那就一切量化的一是一,二是二,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识做人就难了。我们常听到人说:做事容易做人难。在职场上,或者更准确说在中国职场上,可能会做人的重要性绝不比会做事的分量轻。从某种程度上说,学做人也就是要你用心体会潜规则。如此看来,掌握潜规则比工作本身还重要。不得不让人无奈。

在我们之前所做的两期潜规则的系列报道中,有专家曾明确表示:办公室政治不能归类到潜规则当中去。办公室政治应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学术上,这或许并无异议。但是在生活中,那些防不胜防的冷枪暗箭,那些摆不上台面的明暗交易,那些令人恶心的口蜜腹剑,我们不得不把它统统归类到潜规则中去。潜规则这个词或许是被大众错用了,越用越贬义,那就让它也随着大众的意思而彻底变负面吧。不是说人民创造历史么?那么人民改变一个词汇的性质也并不为过吧。

潜规则的核心是人事

广东劳动学会、广东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理事,广州号角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曾文先生对记者表示,潜规则在全世界都存在,不过中国公司的潜规则更多一些,除了制度还不健全,管理相对落后等因素外,这和中国几千年历史传统,人与人之间的形成的观念也都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公司里,潜规则常常围绕着人事关系,如老乡、同学等小圈子展开,办公室政治的核心,也可以说是人事。

曾文给记者举了一个案例,在广州开发区的一家小企业里,一共有5名员工,但是其中的三人拉起了山头,于是每年评选优秀员工时,这三人轮流做,就是另外二人的“少数派”则常年被冷落在一边。这就是一种内部潜规则的表现。

对于职场新人,曾文则告诫:最好不要参与办公室政治,因为你还不知道水有多深。但是由于潜规则的存在,长期来看,如果不适应公司文化或者潜规则,工作也很难开展。“小企业也是大社会,如果在一个办公室政治十分严重的企业里,想置身事外或洁身自好确实不容易。结局无外乎两种,要么被做为一种平衡力的存在而保留,要么最终被排挤出去。”曾文说。

选好自己的位置

帝王职业顾问首席顾问,高级培训师李见明对本报记者表示:潜规则在公司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没有一套特定体制机制,很难辨别谁是优秀的,谁是在做表面工作的。而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做表面工作、看领导眼色行事的得到赏识,被看作是“人才”;而一些优秀的做实事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认为做了就能得到领导赞赏的,往往会在这种潜规则下成为受害者。

不能适应潜规则,处理不好办公室政治的一个直接后果,可能就要属冷暴力了。

职场冷暴力据说是职业人感到受害最多的潜规则之一,冷暴力以一种无法言说的压力将我们孤立起来,让人感觉不寒而栗。

此前人才网也曾做过职场冷暴力调查,近七成(67%)被调查的白领表示自己曾经遭遇过职场冷暴力,而这一暴力的主要实施者是上司。遭遇职场冷暴力后,只有16.9%的人表示会积极寻找解决办法,38.1%的受害者表示自己会整日郁闷,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20.9%的职场人则以冷制冷。将近2成受害者则选择了黯然离职。

为尽可能防患于未然,求职时,求职方和用人方除了简历、背景等硬性指标考察彼此外,还应对公司文化,以及个人价值取向等软性指标进行考虑。

李见明先生告诉记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气质问题。首先要分清个人价值取向和兴趣在哪里,是否能够适应公司文化。每个人都有不可改变的潜在因素,关键是要选好位置,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公司文化。另外,职员要调整好一定的心态,一般来说即使是适合自己的公司,其工作如意度也只有80%,所以员工方面也不必过于急躁,应平常心对待。

对公司来说,李见明先生认为,人力资源招聘人才不能仅仅从外职业生涯入手(如学历背景、工作经验等)招聘人才要把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同等对待,内职业生涯包括个人性格特点、职业取向、兴趣爱好等。若只考虑外职业生涯,容易造成人员流失。

专家支招

面对防不胜防,无处不在的潜规则,尤其在显规则欠缺的条件下,职场人究竟该如何应对呢?记者通过收集专家意见并根据国内外公开资料整理了一些应对潜规则的套路。曾文表示,这些招数很好,可为职场人所借鉴。

1)换位思考,时时自省。

任何事情都有因由,遭遇冷暴力时不妨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学会自我检讨,防止同事对你产生敌意。很多时候如果你不适应办公室政治,不是因为你的同事有问题,而很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

2)努力适应

提高自身“免疫力”。同事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只是自己的假想。对他人的态度过分敏感,容易让自己受伤。倘若再回以同样的态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任何进入工作岗位中的人都会有对新的职场生活的憧憬和幻想,冷暴力会给我们泼一盆冷水,很正常,冷暴力不可能绝对消失。要有这个见怪不怪的觉悟。

3)积极应对

不要等着忍不住了才去解决,而是当自己在职场中第一次受挫,就应该积极考虑解决方法,至少要有一个积极应对的意识。主动沟通并积极沟通是尤为重要的,其实在冷暴力的战役中谁先主动谁就是胜利,并且这个沟通必须是积极的,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要开诚布公,就问题展开讨论。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不喜欢被冷落、被排斥,同样,别人也不喜欢。想避免办公室冷暴力,首先,不要让自己成为“施暴人”。

5)保持乐天

要知道,情绪是会传染的,快乐也不例外。在一个充满愉悦氛围的环境中,谁还有心情去搞小阴谋?坦然面对职场冷暴力,不反抗就是最好的反抗,在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前,我们先不去理会,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往心里去。永远保持自己的乐观心态。

6)思考双赢

利益冲突是公司政治的起因之一,我们知道有人赢就必然有人要输。我们担心别人赢,因为那可能暗示自己是输的那一个。事实上,这个世界并非如此。试着从“如何在同一情况下双赢”的角度思考问题,这要求你首先理解别人在这一情况里的利益,其次理解自己的利益,尽可能使双方都能接受和互利。

7)先去理解人,再求被理解。

黑龙江省人才评价网 篇6

黑龙江省在“十一五”期间建设“哈大齐”物流系统为主的全省物流网络,以哈尔滨龙运、新香坊、哈东和江北四大综合型的物流园区为中心,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大庆等地物流园区为节点,集散能力强、辐射面广、现代化的宏观综合物流资源网,使现代物流从基础设施管理体系、专业化水平与国际接轨。

1 黑龙江省公路货运枢纽基本情况

1.1 公路货运枢纽规划目标

(1)覆盖包括13个地级市及重要的城市节点,构建国际、省际和各区域快速货物运输系统;

(2)覆盖省内主要港口、机场及重要的铁路枢纽,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覆盖重要的开放口岸、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区域性的货物集散地,构建全省公路货物运输网络。

1.2 公路货运枢纽布局方案

采用“多因素定量计算为基础,关键因素筛选,综合优化调整”的布局思路和方法,确定黑龙江省公路货运枢纽布局方案,布局方案详见表1。

注:肇源货运枢纽包含在大庆国家运输枢纽中。

1.3 公路货运枢纽实施安排

黑龙江省公路货运枢纽的实体表现形式为公路货物运输站场,应由公路货运枢纽城市的交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确定枢纽城市货物运输站场的规模、数量与选址布局等,公路货运枢纽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批准后应及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公路货运枢纽总体规划确定的货运站场布局方案,有关主管部门应结合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合理制定站场建设计划,并按照交通部制定的“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适时开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1.4 公路货运枢纽建设重点

(1)继续加快我省8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

(2)建设鸡西、双鸭山、伊春、鹤岗、七台河和加格达奇6个区域中心城市的物流中心。

(3)配合“三年决战”重点公路建设,优先开展可实现高速公路网覆盖的38个货运枢纽建设,确保路站建设协调统筹。

(4)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为依托,开展剩余22个货运枢纽的建设,全面建成以公路货运枢纽为节点的全省公路快速货物运输网络。

2 公路快速货运系统运作及公路货运枢纽建设模式

2.1 公路快速货运系统运作模式

(1)货物受理及取货过程

首先,发货人将所运货物的品类、批量、体积、运输要求等通知受理点;受理点在接到货运服务要求后,利用苏州市发展成熟的货运出租车调度信息平台,指派货运出租车上门受理、收取货物并将货物送达货运站。

(2)发货站装卸分拣作业过程

货运站汇集并查验所收到的货物,利用站内装卸和分拣设施设备,按照货物的流向进行分拣处理,将同一班线的货物装入干线运输车辆。

(3)干线货物运输过程

干线运输车辆装载货物后,根据班线、班次等要求,定时定点由发货站将货物运送达收货站。

(4)收货站装卸分拣作业过程

收货站接到干线运输车辆送达的货物后,查验货物,并利用站内装卸和分拣设施设备,按照货物的分送区域进行分拣处理,将同一分送区域内的货物装入负责该分送区域的小型送货车辆。

(5)送货及货物送达过程

通过自身的经营网络或者选择的合作伙伴,利用小型送货车辆将货物送达收货人手中。

2.2 黑龙江省公路货运枢纽建设模式

实行“企业筹资为主体、政府适当支持”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按照总体推进、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努力加快公路货物运输枢纽建设。

3 各地市公路货运站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十几年的规划建设,黑龙江省货运站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交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货物运输生产的组织化程序和运输效率,而且对建立竞争有序的货运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客观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黑龙江省各地市公路货运站场发展并不均衡,现状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存在着以下几方面共性的问题:

3.1 站场建设滞后,布局单一,数量不足,建设理念有待更新

黑龙江省货运站场建设明显滞后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车辆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路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这种滞后不仅表现在建设进度上,也表现在站场的建设理念、建设水平和对运输需求的适应程度上。黑龙江省现有货运站场大多数为配货市场,而近年来运输市场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快速运输、城市配送、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运输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必须与上下各环节紧密结合,传统的货物运输企业不再是市场的主角,纯粹的运输活动盈利空间逐渐被压缩,新兴的物流供应商要求站场必须能够满足仓储、简单加工、配送等服务需要。

黑龙江省货运站场在总体布局上并不合理,缺乏宏观规划上的指导。黑龙江省的货运站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市区内,远离城区的县(区)及重要的乡镇节点,货运站场建设严重缺失,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货运站场在规划布局、规模、功能以及运营模式等方面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需求。

3.2 站场规模偏小,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黑龙江省现有的货运站场等级偏低,交易场占地面积普遍偏小,货运业还维持在松散经营的局面。进站企业以小户经营为主,以货运配载和零担运输等传统运输服务为主,无法形成高效的集约化经营体系,与发达地区和国外货运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货运管理、服务跟不上,缺少延伸服务,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3.3 设施设备不全,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黑龙江省现有的货运站场存在设施设备不全,设备陈旧老化的现象。此外,现有站场信息化建设也非常滞后,货运信息渠道不畅,货物运输组织还是依赖传统方式,“车找货”和“货找车”都是通过传统的实地寻求或者电话寻找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化水平的落后使得公路货物运输的运营效益偏低,行业管理难度较大,不利于货运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青龙,刘春林.黑龙江省道路货运市场发展分析.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11)

[2]王静波.公路快运企业网络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

[3]孙晓燕.论我国公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商场现代化,2005,(16)

[4]顾天鸿,李丽敏.综合运输体系概述.西部探矿工程,2008,(11)

[5]樊晓颖.我国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政策思考.中国商界,2009,(06)

上一篇:中外名人激励座右铭下一篇:投保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