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王国学案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蔚蓝的王国学案(精选7篇)

蔚蓝的王国学案 篇1

主备人:无锡市安镇中学

赵琛林

一、课堂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味想象的魅力;2.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怀,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课初热身:

1、创设情境:(课前播放音乐,上课时开轻,欣赏画面时再开响)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有没有同学到过大海,到过大海的举举手?请你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和感受(选举手的学生)很遗憾大部分同学都没到过大海,不过没关系,同学们将来有的是机会,今天老师先让同学们在画面中看看大海,请欣赏——(出示一组图片)同学们要用心去领会,看看你胸中涌起的是怎样一种情感。(看完后请没到过大海的同学谈感受)的确,大海以它独特的美令多少人心驰神往,如痴如醉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描写大海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

2、作者体裁简介,(1)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蔚蓝的王国》这一课,看书下注释1,了解作家,把有关作者的介绍划出来,读一读,老师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屠格涅夫的图片和资料,我们来看一下。(出示P4作者简介)

(2)散文诗介绍,P5,读一读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我们应该用心去体味,去感受,用情去朗读,去欣赏,因此朗读课文的时候要用舒缓的语速,用亲切、轻柔的语气,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三、课中互动:

(一)听读课文,掌握字词,配乐朗读,评点

1、我和同学们先一起欣赏一遍课文朗读,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停顿、语速、语气、语调和感情,一会儿我们再自己来朗读。(P6课文朗读,5分25秒)

2、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听得认不认真,生字会不会读了,同学觉得文中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啊?(学生说)老师也找了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词,有些还与同学们找的不谋而合(出示P7)请同学一个接一个往下读,每人读一个,读对了大家齐读两遍,要是读错了后面一个同学纠正。再一起每个读两遍。

3、看来字音都会读了,接下来看看停顿、语速、语气、语调和感情听得怎么样,老师想和我们班上两位同学来合作朗读课文,大家推荐两位同学(学生推荐),那我们来分一下工,老师读1-3自然段,这位同学读4-8自然段,剩下的由这位同学朗读。大家会听吗?听后会品吗?评点朗读也要从读音、停顿、语速、语气、情感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听到我们读的不够好的地方或读得特别好的地方用笔划出来,下面我们配上音乐来朗读课文。(P8配乐朗读5分钟以内)

4、大家来评点一下我们三人的朗读,相信大家心中一定有话要说。(学生点评,穿插朗读,好与不好的原因,读的好的学着也读一下,读的不好的应该怎么读,齐读)

(二)精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P9)

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我们看一下文中的内容写的是梦境还是现实啊?(梦,板书)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啊?(学生说,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首尾都出现这样的话,这在结构上叫?(前后呼应)在修辞上叫?(反复)

2、我们接着看一下,在文中有四个词最能体现蔚蓝的王国的特点,你找到了吗?(蔚蓝、光明、青春、幸福)老师把它板书到黑板上。

3、那么屠格涅夫在梦中的大海上,他看到了哪些景物?(P9点)找一找,把它划出来。

(学生找后回答:精美华丽的小船、宛似天鹅胸膛的白色的风帆、随风轻扬的小旗、无边无际 的、蔚蓝的海、愉悦地露着笑脸的和煦的太阳、像下雨似的飘洒白玫瑰花和铃兰花的晶莹明澈的仙岛、光艳夺目的璧玉宝石、醉人的芳香、头顶上回翔的五彩缤纷的长翼的鸟儿、珍珠似的浪花、甜滋滋的声音、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

4、画面上除了这些景物,还有什么?(P9点)(我、伙伴、我们都爱着的那个人)

5、(回到板书)我们来综合看一下,在优美的画面上有如梦如幻的海上仙境(板书:景),还有我的伙伴,大家都爱着的那个人(板书:人)老师把这些字都牵连起来,我们来看一下。(画心字)这个图案像一个什么字啊?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大家能不能看着这个图案,联系课文内容,把它解说一下。可以交流一下。看到这幅图案,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联系课文来看,这是屠格涅夫心中的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在充满着蔚蓝、光明、青春、幸福的大海上遨游,看到了如梦如幻的海上仙境,看到了大家心中都爱着的那个人。

6、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么屠格涅夫写这个梦是要告诉我们什么?(P9点)或者说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同桌讨论一下。(学生说)(表达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本文的蔚蓝王国难道仅仅是海吗?它还可以是……(学生回答)是啊,在作者和读者的心中它已经成了一切美好的代名词。

(三)品读赏析词句

1、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老师非常喜爱其中的第4自然段,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诵第4自然段,大家要边听边猜猜老师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处地方。(P10)师配乐读。

2、(读完后请学生猜)那么你认为老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啊?能不能想一想猜一猜老师的理由?(只要是美的事物大家都喜爱,老师的心理可能就是你的心理)如此美妙,如此梦幻的美景,老师能不喜爱吗?

3、同学们,在这篇散文诗里面,精美的句子、优美的画面俯拾皆是,它等着我们大家去寻找、去发现、去品味,赶紧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半分钟时间。然后把你喜爱的句子大声读出来,喜爱的理由说出来。提示:可以从词语的使用、修辞、感官和营造的意境等方面(解说一下)来赏析(出示)请大声自由朗读。

4、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和你每人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每人有几个苹果?如果每人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一下,每人有几种思想啊?那么我们就发挥集体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三、五排的同学向后转,四个同学结成一个讨论小组,把你喜爱的句子读出来,喜爱的理由说出来。好,请讨论!

5、我们找一个小组来交流一下。(视时间可多叫几组)(P11第2节比喻句图示)

四、课末回溯:(P12)

(过渡)同学们,这篇散文诗的语言晶莹透亮,风景如诗如画,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真是珠联璧合、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啊!老师想送同学们一首梦的小诗来结束本课的学习,齐读:都说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都说梦是可想而不可知的 但如果心中有梦 何不做个追梦少年不管路途如何漫漫修长 不管有怎样的狂风暴雨 暗礁险滩 请继续扬帆起航 美梦一定成真!

同学们正是初升的太阳,正是远征的新帆,只要心中有梦,只要扬帆起航,你一定会美梦成真!(放飞想象,欣赏经典(P13):下面让我们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精美的文章,放飞自己的想象,在屠格涅夫为我们营造的梦境尽情遨游吧!(播放动画))

蔚蓝的王国学案 篇2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蔚蓝的王国》是一篇散文诗,作者通过奇妙的想象,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梦境,表达了美好的情怀。这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散文诗这一体裁。本课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这种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品味其中的美感。

二.策略与方式:

从学生出发,将本文的教学设计成五个板块,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通过老师搭建的“支架”全程学习,也可以选择一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目标: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没有任务让学生随意放羊式学习。为此,我预设了一些目标:

(1)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品味诗优美的语言,感受梦幻的意境;

(2) 体会作者美好的情怀;

(3) 插上想象的翅膀,体味想象的魅力;

四.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板块:除了我创设目标外,作为富有自主创造性的学生可能还会达到许多非创设的目标,这因生而异。

同时我还适时对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学生朗诵的方法。

(2)[合作学习]板块:(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板块)

展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

导入———学生分组朗读(把学生的读书时间还给学生)———探究赏析、比较赏析(把思考的权利、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作业(把阅读感悟的机会,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3)[探究学习]板块

仅仅一堂课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学生课后探究就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去独立完成知识的巩固及拓宽,自己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就摆在我们面前。当然也不能毫无目的的探究,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纲要:

A、文学常识部分:1、散文诗的一般知识。2、推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精品文章《腊叶》。

B、作者作品:如介绍屠格涅夫散文诗集,及其其它作品。

C、比较阅读:想一想:《蔚蓝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多元评价]板块

教育面对全体。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对语言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欣然而来,都有所收获而归,这是我创设多元评价的出发点。

A、学生自主评价: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掌握以下目标了吗?

(1)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受梦幻的意境; (2) 体会作者美好的情怀; (3) 插上想象的翅膀,体味想象的魅力。

2、你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你曾经做过的梦吗?

B、学生相互评价:

1、分组进行诵读比赛,选出冠、亚、季军。

2、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出色。

C、教师问卷评价:

测试题:

1、既然是“我的伙伴”,为什么我却不知道“是些什么人”?

2、“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让没有生命的事物来倾诉爱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里的爱情指什么?

3、文段通过何种方式表现出了仙岛的什么特点。

(5)[在线讨论]板块

本板块意在通过网络平台,突破时空的限制,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学生的问题、建议中不断地完善教学,从而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及问题意识,以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总结与反思:

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能及时迅速地开拓信息渠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感知选择快速浏览能力,感悟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表达创新能力。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教育的空间将更大,更为深远。

《蔚蓝的王国》中的情感超越 篇3

屠格列夫晚年侨居巴黎,病痛的折磨和政治理想的破灭使他蓄积在心灵深处浓重的痛楚在一首首散文诗中如决堤般汹涌而出,《蔚蓝的王国》便是诗人对现实世界严重失望,渴求在自然世界里得到心灵的慰藉而“放胆地去幻游和梦想”②所创造出来的另一个理想世界,是他的精神家园。在那里,晚年的屠格涅夫沉浸在一种真挚的超脱般的情感中,完全忘却了自己。

一、自然之美的营构

屠格涅夫是公认的风景大师,他笔下的景物不仅具有优美的外在,还具备丰富的内涵。通过自然之美的营构来与其中蕴藏的超越力量对接,从而构建生存的自由境界,这应该是《蔚蓝的王国》的一大特色。

在自然之美的外在营构方面,屠格涅夫以纤敏的笔触刻画出景物的动态之美,用色彩的诗意变化预示人的思想情感。在“我们”看到的那些“晶莹明澈的仙岛”上,“岛上的碧玉宝石光艳夺目。——仙岛隆起的岸上飘来醉人的芳香;一些岛上像下雨似的朝我们身上飘洒白玫瑰花和铃兰花;另一些岛上忽然飞起一群五彩缤纷的长翼的鸟儿。鸟儿在我们头顶上回翔,铃兰花和玫瑰花同沿着平滑的船舷翻滚的珍珠似的浪花融合在一起,分辨不清了”,这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极具空灵飘逸、怡神畅思的美感效应和旺盛的生命意识,并且它不是激烈的、突发的,而是柔和的,有着一种诗意盎然的温和性。在屠格涅夫所营构的王国中,色彩的巧妙搭配别出心裁,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引起美的遐想。在无边无际的蔚蓝色中,风帆、玫瑰和铃兰花的白,细浪的金,仙岛的晶莹,碧玉宝石的光艳夺目,长翼鸟儿的五彩缤纷,点缀其中。心情的愉悦与画面的清新明朗相互照应,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感觉到作家欲借助自然之美来实现对现实人生的超越。

可以说,屠格涅夫笔下的自然之美融入了自我的感悟,具有极强的隐喻性,指向了精神内在深处对有限的突破和对无限的向往。当自然世界的一切色彩、声响、光影、姿态、气息都从字里行间散发出诗意的生命意识时,这个“充满着蔚蓝、光明、青春、幸福的王国”所指向的丰富哲理内涵和自然之景的描写水乳交融,表现出幻美空灵的审美品格和对生命存在之奥秘、真谛的颖悟静思。川端康成曾说:“广袤的大自然是神圣的领域,凡高岳、深山、瀑布、泉水、岩石,连老树都是神灵的化身。”而《蔚蓝的王国》是“永不衰败”的天堂,它所深藏的超越力量折射到生活的尘境中,景非原景,情非原情,交织出馥郁幽幻的艺术氛围。

二、幻想之舟的释放

梦境是想象的一种变化形式,是人的主观意识自由驰骋的天地。《蔚蓝的王国》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清新的海风,温柔的波浪,含笑的太阳,晶莹的仙岛——一个无边无际的幸福天国;光艳夺目的宝石,美丽芬芳的鲜花,翩翩起舞的鸟儿,甜滋滋的声音,近在咫尺的女神,更是一派仙景胜地。屠格涅夫这位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并不是梦幻世界的诗人,为何对梦幻形式表现出如此浓厚的兴趣?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借艺术化了的梦境来更好地释放现实情怀。

梦境是无序的,不确定性的,适合表现作者特定时期的心灵状态。风烛残年,异乡羁旅,病魔缠身,理想幻灭,生的信念与死的阴影笼罩着屠格涅夫,使他经常处在一种极为痛苦混乱的矛盾状态。此时借助梦的形态来调节现实中的自我,自然是最合适而便利的了。因此,屠格涅夫艺术化了的梦境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明显打上了现实主义的艺术烙印。作为梦境内容的“蔚蓝的王国”呈现的大多是丰富可感的形象,这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如此,表现梦境的外在艺术形式也较明显地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特征。比如,从外在结构形式的大致完整性上来看,“小船”的飘荡把人物置于特定的自然风景中,而景的移动变幻启动了人物的意识流,进而巧妙地衔接了情节。再比如,梦境中人物的主观情绪是确定的,这里的一切都被“我”极度的快乐和幸福感主导着:“天空本身也在和我们酬唱”“海洋也情不自禁地战栗起来”“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放大了的“我”,“我”的情感与所有事物相通共鸣。除此以外,那些象征性情景与画面、描述的写实性等都在时刻提醒我们,这梦的世界是具有鲜明现实性的象征世界。

但作家笔下的梦毕竟不是现实生活,始终呈现出明显的梦的特征。梦中有“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但“我”并未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些什么,而是在梦境的裹挟下被动参与着这场华丽盛大的演出。在海上,笑声是“有时”发出,吟诵诗句也是“突然”出现,这些都刻意弱化了主体的主动性,使行为的发生具有梦境的突发性和偶然性。还有一处,较为突出的说到驾驶小船的是“我们无忧无虑的心灵”,更是超越了日常生活的逻辑,但却符合梦境的真实。种种浓厚的梦的气息会让我们感到这依然是艺术中梦的世界,与现实保持着明显的距离。

《蔚蓝的王国》既有梦的真实感,又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使可感的形象在一定的非现实状态下被染上了较强的象征色彩,于这样的意象群落中,屠格涅夫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想象和精神愉悦,并将这种想象和愉悦背后所隐含的意旨,抵至人的情感深处——人类竭力追求的精神家园,诗意栖居。

三、心灵之境的皈依

晚年的屠格涅夫幻想着借自然的超越力量从社会的沉重枷锁中释放出来,这个如迷途孩童般的老人,对未知怀有极大的不安和恐惧,努力探寻着心灵深处的回归之路,渴望以最纯粹,最原始的方式保有对诗意栖居的展望。

从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努力借助自己在生命历程中总结、领悟出来的发自内心的爱来实现心灵之境的回归。这种爱包含着赤子之心,包含着纯真美好的爱情,还有对艺术真挚执着的追求。而在《蔚蓝的王国》中,我感觉到后者是作家寻求的最重要的皈依之路。文中有一处对海上奇妙环境的描绘,“……其中仿佛有女人的声音……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如果仅着眼于译文表面大而化之地解读,很容易将其理解为对爱情执着的追求。但我们不应忽视了原文,在原文中,“女人”和“声音”都是复数形式,从表达的效果来看,单数形式倾向于表现普通人对世俗之爱的美好憧憬,复数形式则更倾向于表现作家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屠格涅夫曾感叹自己在创作之路上辛苦前行却始终不能得到缪斯女神的青睐。作家在原文中选用的复数形式,理解成希腊神话中的艺术女神们更为合适。另外,在现代汉语中,“爱”和“爱情”是有很大差别的,但在东正教传统的俄罗斯文化中,却都用“любви”一词来表示。由此,这里的“爱情”最好理解为理想世界中艺术女神对他的眷顾,体现了垂暮之年的屠格涅夫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虽然看不见,但近在咫尺”,企盼能进入“永不衰败”的自由天堂。

有了这样的“爱”作为支撑的屠格涅夫,仿佛找到了精神的家园;但他又说“我看见过你……在梦中”,这就使他的努力带有了理想化的色彩,失望的挣扎和希望的追求不断交替,那一片蔚蓝的国度,那一个超越死亡的象征世界,成了屠格涅夫最后的皈依。

像别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屠格涅夫不是作为对自然浅尝辄止的欣赏者,他不仅追求着对自然诗意形态的描绘,而且能巧妙地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于万物。在《蔚蓝的王国》这首散文诗中,他渴望借着自然之美和幻想之舟这两扇翅膀,最终超越这浑浊的现实世界,找到心灵深处的归宿。

蔚蓝的王国课文原文 篇4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的散文是美丽的,他习惯在散文中用虚拟情景来抒写他的美妙理想与抽象理念,让他的散文显现出一种虚幻而又明丽的美。他在《鸽子》中编造了一个鸽子与暴风雨的美丽故事,用暴风雨的狂躁来反衬鸽子心底的安宁,抒写自己心底对宁静与亲情的渴望。他的《门槛》则用对一位女郎,即“一个圣人”跨过“门槛”的一种义无反顾的虚拟性描述,来表现自己对勇敢的献身者的崇敬与支持。而本文也是描述的这样一个梦中意境。

呵,蔚蓝的王国,蓝色,光明,青春和幸福的王国啊!我在梦中看见了你……。

我们几个人乘着一叶装饰华丽的小舟。一张白帆像鹅的胸脯,飘扬在随风招展的桅头旗下边。

我不知道我的同伴是些什么人;但我浑身都感觉得到,他们全都像我一样,是这样年青,快活,和幸福!

不错,我并没有看到他们。我眺望四周,一片茫无边际的蔚蓝的海,无数波浪闪耀着金鳞;头上,也是这样茫无边际,这样蔚蓝的海——在那儿,温 柔的太阳在运行着,宛然在微笑。

我们中间不时发出爽朗、快乐的笑声,宛若群神的欢笑!

忽然,不知从哪个人嘴里,吐出了一些话语。一些充满灵感力量,极其美妙的诗句……仿佛天空也在对它们呼应——而且,周围的海,也若有同感地在颤鸣……随后又开始了幸福的寂静。

我们快速的小舟,随着温 柔的波浪,轻轻地起伏。没有风推动它,是我们欢腾跃动的心引导它前进。我们想要到什么地方,它便像一个活的东西那样,驯服地急速奔向什么地方。

我们来到群岛,一群半透明的仙岛,各种宝石、水晶和碧玉放射着光彩。从突起的岸边,飘来令人心醉的芬芳;一些岛屿上,白蔷薇和铃兰的落英,雨也似的飘洒在我们身上。从另一些岛屿上,突然飞起了许多彩虹色的长翼鸟。

鸟儿在我们头上盘旋,铃兰和蔷薇消失在流过我们小舟两侧的珍珠般的浪花里。

跟着花儿,跟着鸟儿飞来的还有美妙悦耳的声音……。这里边好像有女人的声音……。于是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高扬的帆,船尾水流的潺潺声--一切都像在诉说着爱情,诉说着幸福的爱情!

但是她,我们每个人都钟爱的那个人,在那儿……在近旁,却看不见。再过一瞬间——瞧吧,她的眼睛闪烁着光辉,她的脸庞将露出微笑……。她的手将拉起你的手--并且把你引到千古不灭的乐土中去!

啊,蔚蓝的王国!我在梦中看见了你……。

屠格涅夫的散文是美丽的,他习惯在散文中用虚拟情景来抒写他的美妙理想与抽象理念,让他的散文显现出一种虚幻而又明丽的美。他在《鸽子》中编造了一个鸽子与暴风雨的美丽故事,用暴风雨的狂躁来反衬鸽子心底的安宁,抒写自己心底对宁静与亲情的渴望。他的《门槛》则用对一位女郎,即“一个圣人”跨过“门槛”的一种义无反顾的虚拟性描述,来表现自己对勇敢的献身者的崇敬与支持。而本文也是描述的这样一个梦中意境。

用虚设物境来寓情寓意,是本文,也是屠格涅夫的散文的一个特点。蔚蓝王国是一个蓝色的,光明的,充满着青春与活力的理想王国。它的外境世界是美丽的,它由蔚蓝色的大海托起、蔚蓝色的天空覆盖。四周是一片茫无边际的蔚蓝色的大海,无数波浪闪耀着金鳞;头上,也是这样茫无边际,这样蔚蓝的海。蓝天上,有温 柔的太阳宛然在微笑。蔚蓝王国就是一群岛屿,是一群半透明的仙岛。岛上有各种宝石、水晶和碧玉放射着光彩。从突起的岸边,飘来令人心醉的芬芳;一些岛屿上,白蔷薇和铃兰的落英,雨也似的飘洒。从另一些岛屿上,突然飞起了许多彩虹色的长翼鸟。鸟儿在头上盘旋,铃兰和蔷薇消失在珍珠般的浪花里。跟着花儿,跟着鸟儿飞来的还有美妙悦耳的声音……

蓝天,碧海,宝岛;还有水晶碧玉,花香鸟语。这就是文本中描绘的梦幻王国,比天堂还美丽。

《蔚蓝的王国》教学教案设计 篇5

一、激发兴趣、调动内存、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喜欢她吗?我也很喜欢大海。

师:谁愿意把你与大海的亲密交往的感受说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独特的体验。

师:今天,我想把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一首散文诗介绍给大家——(板书)蔚蓝的王国(提示草字头的写法、皿字底及独体字的写法)。关于屠格涅夫的生平,我把他整理成一首诗,有人愿意读吗?

有这样一位作家

他出身贵族

却以一个猎人的名义

写下了对农奴的同情

有这样一位作家

为纪念一个朋友的逝世

快乐地坐了一年的监牢

而监狱,却成就了他反农奴制的名篇

有这样一位作家

吟诗歌出道、洒随笔成名

而后又凭着多部大块头的小说

赢得了“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的封号。

有这样一位作家

旅居法国、病魔缠身

却在逝世前用了五年写下了

饱蘸激情的八十三篇散文诗

师:(接着读下去)虽然他已化作尘土,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思想和人格凝聚在他的作品里。阅读他的作品,就是在和文豪对话;学习他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彼此碰撞,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默读感知、概括内容、创境理解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下你从文中读出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然后全班交流。(提醒:读书手拿笔,“不动笔墨不读书”嘛)

师:《蔚蓝的王国》确实是一篇很美的散文诗,它是屠格涅夫整个生命和艺术的总结83首散文诗中的一首。不过屠格涅夫的小说可谓人尽皆知,而他的散文诗却知者甚少,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我提议把它拍成电视散文诗,好不好?为了拍好它,我们必须好好读一读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散文诗的布景、画面大致怎么设计?(有哪些景物呢?有几个画面?)【学生上黑板画】

三、精读课文,感悟语言,学会鉴赏

师:屠格涅夫描写如此神奇美丽的大海到底要表现什么呢?也就是这首散文诗的主题怎样来理解呢?谁来谈谈。最好要说出你的根据是什么?【板书:追求美好生活说、赞美活力青春说、歌颂甜蜜爱情说、慨叹人生易逝说……】

师: 不管怎样理解,这都是我们阅读的收获,只要言之有理讲得通就行,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有一点要明确,不同的理解就应有不同的朗读、不同的布景。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成《蔚蓝的王国》电视散文诗摄制组,请推选导演、副导演、场景布置、主朗诵人各一人。请小组讨论:你认为这篇散文诗该怎样来拍? (画面与课文的和谐、要不要添加辅助工具音乐、浪声等,读的人怎样来读)

师: (完成讨论记录)

讨论使思想深刻,合作促你我进步

组员姓名

发言态度

个人观点

1、积极;2、较积极;3、被动

1、积极;2、较积极;3、被动

1、积极;2、较积极;3、被动

1、积极;2、较积极;3、被动

主持人: 记录员:

月 日

师:散文诗是一个独立的文学样式,它有点像诗,具有诗的气质,又有散文的灵活。有人说:散文诗是散文和诗熔炼成的合金,结实、厚重,内涵丰富。又像是压缩了的弹簧,具有浓厚的激情和内在的力度。如果把这篇散文诗匆忙浏览一遍,那是不容易体会其中的精妙的。难怪屠格涅夫把这些散文诗寄到《欧洲导报》杂志发表时,他在序言里请求读者不要一下子把他们全部“浏览”完毕,而是建议“今天一篇、明天一篇”地慢慢细读。

下面发挥集体的力量,请同学们画出能触动你心灵的句子,在句子旁边写下批注。比如老师对这句感觉特好,我在句子旁边写到:“ ”两分钟后我们再来交流。

【教师的评价语要紧紧围绕想像做文章】

四、自谈收获、鼓励质疑、拓展延伸

师:还有哪些问题?

师: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师:【总结】

师:作业设计(以下作业只需选做其中的两项):

1、课后搜集关于“海”的`作品,并做适当的摘抄。

2、感情朗读《蔚蓝的王国》,灌录自己的个人“声片”。

3、把《蔚蓝的王国》改写成一般现代诗,体会散文诗跟一般现代诗的差别,可用摘句子的方法。

4、以“海”为话题,写一篇想像文,体裁字数不限,只求能代表你最高的想像水平。

5、读一读《海之梦》,读后写出你的体会,或者是改进的思路,可以寄信给他(来信必复),也可以发email:,还可以点击语文天地网百草原文学社在该文后点评。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蔚蓝的王国

梦中人 我 伙伴 女人(学生画出来)

梦中景 大海 小船 仙岛 花鸟(学生画出来)

梦中情 生活 青春 爱情 人生

附:我的新课堂评价语:

你的回答令我耳目一新。

你的观点与我产生共鸣。

你的回答使我们刮目相看。

佩服你深刻的发言。

为你独到的发言喝彩。

实验中学的学生,亚克西。

**班的同学不一般,声音比铃声还脆亮。

你的思想促使我有了新的想法。

蔚蓝的王国学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流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积累常用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动的语言、优美意境的营造。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体会写作思路、文章意境;2.通过跳读法、圈点批画法分析语言特点,感受作者寄托的美好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作者在文章当中寄托的美好感情。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在梦中遨游过大海吗?(没有)那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进入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梦中,去欣赏他梦中的那片海。大屏幕展示课题《蔚蓝的王国》作者是谁?(板书课题)

2.质疑自探

(1)出示学习目标:

流畅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音和义;

(2)朗读课文,质疑自探:

①有感悟的地方做批注,不懂的地方打标志;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明确任务

(1)自己的感悟收获与组员交流,自探没解决的问题放到小组里解决;

(2)教师补充交流问题:屠格涅夫的梦中有哪些人?你看到 了屠格涅夫梦中的大海的哪些景物?你能感受 到他梦中的情感吗?

2.分组学习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适时指导。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1.展示点拨

每小组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轮流),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如果和别的小组有相同收获,后展示的小组可以不重复。教师相机点拨。并补充作者介绍:要想难够深切地感受作者笔下的情感,我们就不能不去了解作者屠格涅夫,文学常识:屠格涅夫: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罗亭》等、他有“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之称,散文诗是屠格涅夫一生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里程碑,其成就和价值并不比小说逊色。他以真挚的爱心和诚实态度描写了种种美好的景物和快乐的人们,激情讴歌了俄罗斯的淳朴、善良的人们。表达了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

2.释疑巩固

(1)接下去请同学再次进入课文,去感受作者笔下蔚蓝的王国。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任务:请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或段落和大家一起分享。

(2)那位同学先无私地奉献出自己欣赏的内容并说出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

例、佳句一:用蔚蓝、光明、青春、幸福这此词语来抒发自己对大海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佳句二:2节我们几个人坐在一条精美华丽的小船上。白色的风帆鼓了起来,宛似天鹅的胸膛,帆的上面挂着几面随风轻扬的小旗。(展示图片1: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白色的船帆在大海上涨满风的情景„„。)

佳句三:①我只看到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海面上闪烁着金鳞似的细浪,„„(用金鳞来比喻在阳光的照耀下海面上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展示图片2)

②奇妙之处是“头顶上也是海”。(„„我和伙伴们处在一个上下左右都是蔚蓝的美妙王国之中了。)

③“和煦的太阳愉悦地露着笑脸”:„„太阳和梦中的人是心意相通的,都是那样的快乐。佳句四:“我们有时发出„„神仙的笑声!”:梦中人和神仙一样都是那么的愉快、高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2)作者笔下的海还是„„(安详的、神奇的、梦幻的、柔情的、通晓人意的、亲密的、知心的、„„)

(3)梦中的人又是怎样的:快乐的、幸福的、年轻的、高兴的、愉快的、神采飞扬、自由、无拘无束、高兴的„„。注:对于第二个场景中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只点评第一个场景中的内容。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刚刚感受到了作者梦中大海的神奇和梦幻;梦中人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其实作者的梦中还有一更美的地方,是那里呀?„„

场景描写体会: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仙岛上的某一个景物。

例①岛屿:(晶莹明澈的仙岛)“从远处看去,隐隐约约仿佛被红霞罩着”“翠绿色的岛屿”

②璧玉宝石 :〔岛上的璧玉宝石光艳夺目〕“闪闪发光的宝石”“晶莹剔透的宝石”“散落在草地上象星星”

③花 :〔仙岛隆起的岸上飘来醉人的芳香;一些岛上像下雨似的朝我们身上飘洒白玫瑰花和铃兰花〕“美丽的鲜花引来蜜蜂和蝴蝶在上面飞来飞去”“美丽的玫瑰花一开一合仿佛在象我们点头问好”“迷人 的花香笼罩着整个仙岛”“远处飘来一阵清香,犹如一曲悦耳动听的钢琴曲”(从嗅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描绘了仙境一般的美丽景色。)

④鸟儿:〔一群五彩缤纷的长翼的鸟儿。〕“鸟儿在岛屿上空盘旋仿佛也是留恋这美丽的景色”“鸟儿的翅膀就象一块飘动的云彩”(点评:从色彩的角度描绘鸟儿)

2.同学 们说得太好了,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屠格涅夫是怎样描述他梦中的仙岛的。(欣赏录音,画面不变)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和自己写的句子作比较。(让学生比较赏析)这位同学们你比较的是那一种景物描写?觉得文中语句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适时点拨体裁特点:同学们都能够感受到了这篇散文诗的语言的优美,散文诗是„„

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个独立的文学样式,它有点像诗,具有诗的特质和神韵;又有散文的灵便和自由。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小巧玲珑、晶莹透亮、语言优美、清新,行文自由、活泼、如行云流水。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小结检测

(1)填空题

《蔚蓝的王国》的作者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处的“蔚蓝的王国”是指________。作者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

①和煦——

造句:

②绝伦——

造句:

2.拓展运用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屠格涅夫通过想象为读者呈现了神奇而美丽的大海。想象是人类飞翔的翅膀,从神话传说中的嫦娥,中华民族就幻想能够飞天,而今我们的航天技术给东方巨龙插上了飞天的翅膀。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乘着飞船遨游太空你将看到怎样的一个宇宙。

板书设计:

蔚蓝的王国

梦中人我伙伴女人

梦中景大海小船仙岛 花鸟

梦中情青春快乐爱情 幸福

蔚蓝的王国学案 篇7

“学案”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浙江省金华一中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秋提出的。学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 学案提出的学理依据是什么?学案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是什么?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仍然需要思考。通过对学案研究文献资料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目前学案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更好地为学案的实践运用指明方向。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取样

2011年10月28日, 笔者在中国期刊网“社会科学Ⅱ”中以“学案”为题名, 对2001年至2010年的文献进行检索, 共检索到期刊论文225篇。剔除9篇文言文性质的论文以及随笔小文章后, 共计216篇。2012年4月29日以相同的方式对2011年学案文章进行检索, 共检索143篇, 剔除13篇重复和不合主题的文章后, 共130篇, 所以从2001至2011年学案文章共计346篇。本研究就以这346篇论文为研究对象。

2、分析单位

可以反映某一学术领域研究进程及深度和广度的指标有很多。笔者主要选取了以下四个视角来对学案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

(1) 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笔者对2001-2011年学案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整理, 统计了每年学案文献的数量, 并根据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 将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占论文总数的比例作为文献质量的指标。

(2) 研究内容和主题。笔者对论文标题主题词和论文关键词进行了词频统计分析, 以主题词和关键词的被提及次数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排序整理。

(3) 研究的理论基础。笔者通过逐一浏览论文内容, 对明确提及学案理论基础的论文进行了次数统计。

(4) 研究群体。以第一作者为分析对象, 笔者选取作者所属单位系统这一变量, 并将其分为中小学校、高等院校 (含科研院所) 、教育行政部门、其它部门。

4、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了EXCEL进行数据录入, 然后统计其百分比。

三、统计结果分析

1、学案研究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整体数量呈上升趋势, 非核心期刊占主要地位

如表1所示, 2001—2011年, 中国期刊网所刊载有关学案的论文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2007年以后论文数量急剧上升, 仅2010、2011年两年就有论文206篇, 占到论文总量的59.4%。同时, 从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来看, 共计35篇, 仅占论文总量的10.1%, 所分布的核心期刊也主要是面向中小学教育一线的, 理论层次不高。

2、学案研究的内容与主题

(1) 非核心期刊分析

1) 以实践操作研究为主, 忽视学案与教材、教案的关系研究

笔者从学案关键词和学科学案被提及次数两方面做了内容分析。关键词主要是依据文章题目和小标题出现的频次统计的。学科学案的文章,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文章以某一门学科为背景论述学案, 另一种是文章以几个学科为例论述学案。我们只对前一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3项学案关键词的被提及频率, 其中排名前三项是:学案设计、学案教学模式、学案教学的概念。排名靠后的有学案教学指导思想、学案教案的区别、学案教学的缺陷、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

(1) 学案设计学案设计是学案实施的重要前提,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实施的效果, 因此, 作为学案研究主要群体的一线教师, 会比较注重这方面的研究。

(2) 学案教学模式学案研究中, 学案教学模式也被重点提及。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 学案经过13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套程序化的学案教学模式。所以, 研究者对学案的研究已不再是单纯的学案概念、形式等的描述, 而是逐渐将其作为一种模式进行研究。

(3) 学案教学的概念学案教学概念是学案研究的基础, 是让读者了解学案其它相关内容的起点。因此, 许多的研究者对学案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

(4) 学案教学指导思想明确提及学案教学指导思想的为5次, 说明一线教师在进行学案教学时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很容易造成学案与练习题混淆, 使学案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方案。

(5) 学案教案的区别、学案与教材的关系、学案教学的缺陷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学案与教材关系被提及次数很低, 这说明研究者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思考比较欠缺。同样, 学案教学缺陷的被提及率也很低, 说明研究者对学案教学的缺陷还存在思考空白。

2) 学科学案研究特色突出, 语数外学案备受关注

注: (1) 只对以一门学科为例的学案进行统计 (2) 只对非核心期刊进行统计

从图1可看出, 英语、数学、语文三科学案被提及次数最多。说明在教学实践中, 这三门课程的学案使用率最高。而计算机、思想品德的学案被提及次数很低, 这可能与学案在这些课程中没有得到广泛运用有关。

(2) 核心期刊分析——学案理论研究非常薄弱

笔者通过分析得出, 核心期刊论文中的学案内容与非核心期刊基本一致。但学案教学理论依据和学案教学缺陷在核心期刊的文章里没有提及。而学案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很重要的, 如果一线教师不清楚其理论依据, 就会盲目仿效学案形式, 不能编制出真正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方案。同时, 对学案缺陷的研究也是不可缺少的。学案教学并不一定完美无缺。因此, 研究者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它。

3、学案理论基础分析——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验证

将建构主义作为学案理论依据的有10篇, 人本主义理论有5篇, 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尝试教学理论各3篇。

首先, 从学案特点和操作程序看, 将上述理论作为学案教学理论依据是不合理的。一方面, 许多导学案是教师自己对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和总结的结果。这种导学使学生不用再动脑筋去分析、综合、归纳, 就可以“饭来张口”吃到现成的。笔者认为, 学生并没有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知识体系, 整个过程是由教师替代。因此, 许多研究者将建构主义作为学案教学的理论支撑是不合理的。

4、研究群体构成与特征——研究群体比例失调, 中小学校成为重要阵地

通过数据统计, 中小学校的发文量最高, 占得百分比是74%, 说明学案研究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高等院校 (含科研院所) 发表数量占得百分比是20%, 居于第二, 以下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 (指不能归入所列举的部门) 。高等院校发表数量虽然居于第二, 但是百分比还不到30%。教育行政部门发表的学案文章很少, 说明该部门对学案研究的支持力度很小。

四、讨论与建议

1、多渠道提高文章质量

在教育科学领域, 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指标。论文的数量可以客观的描述学术资源的配置情况, 有利于研究者把握研究的方向。核心期刊的文章是学术界公认的高质量的文章, 所以核心期刊的比例成为评估文章质量的重要指标。从文章看出学案文献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是核心期刊文章比例很小, 这就使得学案研究的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提高学案文章的质量:选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篇文章的质量。课题制也是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课题制往往和科学基金制结合在一起, 可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因此, 建议建立学案课题制, 提高学案研究的总体质量。

2、加强文章的学理性研究

从学案研究内容上看, 研究者重视学案的设计、编写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对于学案与教案、学案与教材的关系及学案应注意的问题等研究较少。那么, 学案与教案、教材到底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值得研究者深思。笔者认为研究者可以紧扣学案与教案实施主体的不同以及发挥作用不同等方面来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要从学案是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方面理解学案与教材的关系。同时, 为了更好的处理学案与教案之间的关系, 可以在学案设计中加入学习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依据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 把目标分层展现, 设置简单易懂的低级目标和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高级目标。处理学案与教材的关系, 可以在学案设计中加入课本导读来分清学案与教材的关系。课本导读最好以问题形式出现, 而且具有层次性, 不仅有直接能从课本上找到的答案的问题, 还应加入分析总结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

学案应注意的问题方面, 笔者建议研究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研究, 对别人所做的学案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以了解过去研究者所发现的问题, 争取从更多的视角探讨学案问题, 避免对同一问题的重复研究。

3、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深层思考

从研究内容的深度上看, 对部分内容的研究还处于浅层次上。如学科学案的研究上, 研究者对学科学案的适用性问题关注较小, 基本上没有对什么学科更适合学案教学作出研究。而且对学科学案的特殊性问题也很少涉及。目前各学科学案的设计和操作研究还处于一般层次的研究上, 各学科的学案模式还是大同小异, 尚未真正体现学科特点。解决此问题, 研究者首先应该认识到不同学科特点的学案设计应该有所不同。其次, 研究者在设计学案时要针对学科特点, 设计不同类型的学案。

4、加强高校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合作研究

从研究群体的构成看, 中小学校成为学案研究的主要阵地, 而且以经验总结性文章居多, 这就导致了文章的含金量不高, 不能为学案的继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高层次、专业性的学术研究人员的参与能够提升相关研究的学理水平。所以, 高校研究群需要与一线教师合作交流。笔者认为, 高校研究者可以进行现状调查与实验研究并行, 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学案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策略。例如可以申请学案研究项目, 设定实验学校, 将现状调查与实验研究相结合, 揭示出现状背后的深层原因。

摘要:学案自提出后, 其思想顺应了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迅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 关于学案的许多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的。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 对2001年—2011年我国学案研究进行文献统计分析, 旨在弄清目前我国学案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案研究的建议, 以便研究者更好地进行学案研究。

关键词:学案,文献计量,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上一篇:支部创先争优总结下一篇: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