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统计年报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3年统计年报(通用6篇)

13年统计年报 篇1

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修订的主要内容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2009年统计年报表的有效期至2010年6月,2010年定期统计报表的有效期至2011年1月。本文未提及修订内容的各项报表制度继续执行,所列文号改为“国统字„2009‟106号”。

根据修订后颁布的统计法,将报表制度前列示的统计法内容调整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统计标准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规定的批复》(国函„2008‟60号)精神,国家统计局于2009年第四季度开展全国城乡划分清查工作,并建立各专业统一使用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简称:《代码库》),于今年年底由各地统计局设

计管理部门向局、队各专业及有关部门提供。各地统计局设计管理部门定期对《代码库》进行维护。

1.各项统计调查基层报表表式中的12位“行政区划代码”标识名称改为“区划代码”,统计调查所涉及的区划代码统一从《代码库》中取得。

2.各专业统计中凡使用城乡分类的,需在基层报表表式中增加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标识,并从《代码库》中取得城乡分类代码进行城乡数据加工汇总。

农产品价格调查方案

取消“农产品批发价格调查表”(M704-1表至M704-8表)和“农民实际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情况”(M201-1表)。

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

1.“工业企业样本调查表”(B211表),增加“出口交货值”、“期末剩余订单额”、“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

2.“工业企业样本调查表”(B211表)、“个体工业调查表”(B214表)和“规模以下工业总量指标”(B411表),上报时间改为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

部分服务业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

1.“企业总量指标”(F301表)、“企业总量指标及增长速度”(F401表)和“服务业企业调查”(F201表),取消“费用合计”项下的“差旅费、工会经费、上缴的各种费用”。

2.“企业总量指标”(F301表)和“企业总量指标及增长

速度”(F401表),取消“增加值”。

企业调查

一、《企业集团统计报表制度》

取消《企业集团统计报表制度》。

二、企业景气调查制度

1.“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N131表)中“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按照《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中统一的分类名称及代码进行修订;取消“是否为乡镇企业”选项,增加“是否有出口业务”。

2.“工业企业景气调查问卷”(N231表),“国外订货”改为“出口订货”。适当减少样本量。

城镇住户调查

1.对拒访户不再采用上下户替换,而是用家庭人口、就业人口、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等相近户替换。

2.“城镇居民家庭现金收支调查表”(W203表),在“赡养收入”下增加“其中:来自城镇人员的赡养收入”;“捐赠收入”下增加“其中:来自城镇人员的捐赠收入”;“个人所得税”下增加“其中:来自经营活动、来自财产性收入、来自转移性收入”三个指标。

3.“城镇居民家庭非现金收入表”(W101表)由年报改为季报,表号改为W206表,报送时间为季后5日前(四季度为1月10日前)。

农村住户调查

免报“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情况”(T304表)、“农村住户劳动力就业与外出从业情况”(T402表)、“农村住户人口与劳动力就业情况”(T104表)中第9-

12、14-

17、24-30、34、36-52项指标和“农村住户劳动力就业与外出从业情况”(T202表)中的第1至22项指标。上述免报的报表及调查内容纳入到农民工监测调查方案中。

市、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

“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G301-1表)、“县(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G301-2表)、“县级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补充资料”(G301-3表),报送单位改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报表内容根据修订后的各专业和有关部门统计报表制度进行调整,表式另发。

主题词:统计年报制度通知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办公室2009年11月10日印发

13年统计年报 篇2

■ 服务业主营业务统计

1.居民服务业连锁总店的统计限额标准是什么,数据的统计范围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上报统计报表?

答:居民服务业连锁总店无论年营业收入是否达到500万元,均按限额以上单位统计,执行限额以上服务业经济普查方案和年定报制度,通过“采集平台”上报数据。连锁总店主营业务表统计范围包括所属全部门店;财务表统计范围仅包括连锁总店财务核算范围内数据,不包括其所属独立核算门店的数据。

2.“广告营业额”中是否包括支付给媒体的费用?

答:《广告活动情况》(F102-5表)中的“广告营业额”中包括支付给媒体的费用,并需要对支付给媒体的费用按表内细项分别填报。

■ 财务状况报表

1.调查单位上报财务报表后,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前、后财务数据有调整变化,应如何处理?

答:调查单位上报财务报表后,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前,发生调账业务(包括审计调账和非审计调账),则应及时更新已上报报表的数据;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后,发生调账业务,则应留存报表上报时的填报依据及调账分录,作为执法检查备查依据。

2.财务状况表中涉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财务指标是否以“减去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数”填报?

答:《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因此我们要求财务状况表中相应的资产类指标也以净值列示。

3.“现金及银行存款”包括哪些内容?

答:“现金及银行存款”为统计指标,对应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数额。“货币资金”包含“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项内容。

4.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如何填报“短期投资”指标?

答:用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年末数额代替填报。

5.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如何填报“长期投资合计”指标?

答:用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三科目的年末数额之和代替填报。

6.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如何填报“长期债券投资”指标?

答:用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两科目中的债权投资部分的年末数额之和代替填报。

7.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如何填报“固定资产合计”指标?

答:用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五科目的年末数额之和代替填报。

8.调查单位销售产品(商品)时产生的折扣折让是否应从“主营业务收入”中扣除?

答:调查单位在填报“主营业务收入”时,如果财务报表中有折扣折让数据,则“主营业务收入”应填写减去折扣折让后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9.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调查单位如何填报“应交所得税”?

答:“应交所得税”指企业按税法规定,应从经营等活动的所得中交纳的税金。调查单位填报应交数,用企业会计《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项目年末数额填报。

10.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如何填报“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和“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答:“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取自“职工薪酬”科目下“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项数额;“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取自“职工薪酬”科目下“职工福利费”项数额。

11.部分调查单位已不计提工资或福利费,而是直接发生后计入成本或有关费用,如何填报“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和“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答:如果调查单位不计提工资或福利费,而是实际发生后直接计入成本或有关费用科目,则应从成本费用明细表中相关科目摘取数据计算填列,不应填0。

12.“应交增值税”如何填报?

答:有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的调查单位,从表中取数计算填报;没有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的调查单位,根据制度中所列的公式直接计算填报。

13.“应交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出口退税”如何计算?

答:“应交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出口退税”是按应收税额计算,不按实际收到税额计算。

14.“社会保险费”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审核关系是“社会保险费”大于等于其中五项之和?

答:“社会保险费”是指企业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具体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年金)、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生育险、失业险、工伤险以及其他人身险。不包括单位作为福利性质给职工个人在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的商业人身险。

“其他人身险”是指部分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须为职工缴纳的特殊人身险,如建筑企业按照《建筑法》的规定给职工缴纳的“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该险种为商业性质的人身险,但是为国家法律规定的)。

“社会保险费”五个其中项只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年金)、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生育险、失业险、工伤险;其他人身险没有单独列示,因此审核关系中该指标大于等于其中五项之和。

15.如果集团公司是上市公司,其子公司应如何填报“累计境内股市筹资额”、“累计境内股市筹资额中本年筹资额”、“累计境外股市筹资额”及“累计境外股市筹资额中本年筹资额”?

答:根据子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是否有从股市中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填报。如果子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有从股市中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则根据现金流量表的实际数额填报;如果子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没有从股市中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则不填以上指标。

16.“服务外包收入”应由谁填报,是否包含“增值税”?

答:《运输邮电业财务状况》(D103表)、《服务业财务状况(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F103-1表)和《金融业财务状况(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103-3表)中的“服务外包收入”由承包方单位填写,发包方不填写,且“服务外包收入”不含增值税。

17.新开工投产和新建成单位年平均人数应如何计算?

答:新开工投产和新建成单位年平均人数的计算公式为: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例如,一个单位2008年9月份开工投产,其年平均人数应为9、10、11、12四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

18.对于执行新、旧会计制度的调查单位如何填报“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主营业务利润”等指标?

13年统计年报 篇3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年报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年报统计的范围与对象是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所涉及到的各法人单位的全部职工。(包括计生临聘人员,即享受正式职待遇,不在编的人员;县委办、政府办招在乡镇用的人员,因工资关系在乡镇,由乡镇统计在政府机关里;统计站人员统一归在乡镇劳保所里的人员里面。)

二、1类事业指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2类事业指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3类事业指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三、统计数字截止日间:2010年12月31日。

四、填表说明

表一说明:

1、“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是指有国家正式文件规定的津贴补贴,如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特级教师津贴,公、检、法岗位津贴;

2、“规范的津贴补贴”是指规范后的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

3、“改革性补贴”指住房增量补贴、移动电话费等,移动电话费必须写说明(说明内容:人数、移动电话费总额);

4、“奖励性补贴和其他”是指除以上津贴补贴和年终一次性奖金之外的奖金,如考核优秀奖等;

5、“年终一次性奖金”是指向考核称职及以上的人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6、机关工人要体现在表一内,填在“层次栏”,不能填在“职务里的”其他人员栏“;”层次栏“的人数不一定等于”职务栏"的人数。

五、表六说明:

按人员工资走向填入相应栏目,此表不含工人。

表七说明:

机关工人,最高等级为技师;按人员工资走向填入相应栏目。表八说明:

按人员工资走向填入相应栏目,工资高套人员“职务及任职年限”统一填入“5年及以下”一栏;

表九说明:

同一表,“改革性补贴”里填了移动电话费的,同样需要写移动电话费说明(人数和总额);

表十说明:

基本同表一。

“基础工资”:含教师、护士等增加的10%;

“绩效工资”:要说明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的人数和总额。

“国家统一的津贴”和表一是一样的。

“其他”津贴补贴指除国家统一津贴补贴之外的津贴补贴;移动电话费必须写说明(说明内容:人数、移动电话费总额)

十二、表十三说明:

按人员工资走向填入相应栏目,其他各项详见统计表说明。

表十八说明:离退休人员“补贴”要含年终发放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基本生活费的50%”。

其他各表详见统计样表说明。

五、工作要求

1、干部职工统计表中职务填写为: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见习人员、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七级职员、八级职员、九级职员、十级职员、四级岗位(正高职务)、七级岗位(副高职务)、十级岗位(中级职务)、十二级岗位(助教)、十三级岗位(技术员)、技术工二级(事业技师)、技术工三级(事业高级工)、技术工四级(事业中级工)、技术工五级(事业初级工)、普工。(工资年报中的职务按工资享受待遇对应的职务填写)。

2、在填报工资年报前请先填好干部职工统计表,再将数据输入统计软件,校验正确后,打印签字盖章报人事局。

3、离休人员另外单独报花名册及EXCEL电子表级以上干部单独报花名册EXCEL电子表。

4、义教、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人数据(教育和卫生局统计)。

5、公安统计享受警衔津贴和值勤津贴人数。

6、上报时报送干部职工纸质统计表、EXCEL电子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年报表纸质统计表和统计软件数据。

7、上报时间2010年12月20前。

凤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3年统计年报 篇4

2009年瑞安市党内统计年报说明

2009年12月 瑞安

目录

言……………………………………………………………………………………………………………(1)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原则规定 …………………………………………………………………(3)

二、2009年党内统计年报表主要内容 ………………………………………………………………………(6)

三、2009年党内统计年报表要点说明…………………………………………………………………………(12)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主要是对党员和党组织情况进行统计。党内统计工作是随着我们党的产生、发展而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党内统计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委对党的建设作出科学决策,对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实施宏观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特别是我们每年年度进行的统计调查是最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统计年报表是全面、系统反映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的重要载体,全国年度统计数据是权威性的数据,是中央研究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组织部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统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党内统计工作确保了各级党委对党组织和党员统计信息的基本需求,在加强党的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信息、咨询和监督作用。

党内统计指标:党内统计指标是反映党内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这个概念的具体数值的统一。例如:截止2008年底,全国党员总数7593万名,就是反映2008年底全国党员队伍规模的一个统计指标。这个指标的前一部分“党员总数”叫指标名称,表明党员总数这一质的规定性;后一部分“7593万”是通过搜集整理,计算出的具体数值叫指标数值,表明了党员队伍已达到的规模。

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客观事实一般有以下3种情况:

1)单项事实。是指用单项指标所表现的事实。如2008年全国发展新党员280万名就是一个单项指标。

它说明2008年全国发展党员的数量。单项事实是形成综合事实的基础。

2)综合事实。是指用多项指标所表示的若干事实来说明一定总体的基本特征。例如,为了说明新发展党员的基本情况,可以围绕新发展党员特征,用新发展党员的年龄、学历、职业以及其他一些有关指标来表示。通过这一套指标所反映的事实,就可以对新发展党员的基本情况得出一个总的概念。

3)趋势性或规律性事实。这种统计指标所反映的事实比较集中地、系统地表现了现象的发展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从量的方面去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党内统计指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客观性:党内统计指标反映的是党内客观现象的量,而且总是要用数字来表现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字表现的党内统计指标。即使是不包括数值的统计指标也具有这个特点。

2)宏观性:党内统计指标是综合地表明党员和党组织总体特征的。它不是说明某一个个体的特征。3)滞后性:党内统计指标总是反映已经存在的党内客观现象。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原则规定

一、党内统计对象

本表统计中国共产党党员、党组织基本状况和党的有关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党内活动情况(是党内统计,而不是党员统计)。

二、统计依据

党内统计以党的正式组织关系和隶属关系为依据。党员的正式组织关系在哪一个党组织,就由哪一个党组织进行统计(注意在各种情况下派的党员,按正式组织关系填报);党的基层组织隶属于哪一个党组织,就由哪一个党组织进行统计或汇总。

发展党员、预备党员转正情况,由负责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党组织,依据上级党组织审批情况进行统计。

党员出党情况,由负责组织处理的党组织,依据基层党委或上级党组织或县级及以上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批情况进行统计。

民主评议党员情况,由负责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党组织进行统计。

三、统计分工

1.党中央直属部门,中央一级政党机关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党内统计工作,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组织部负责。

2.国务院直属部门,中央一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党内统计工作,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部负责。

3.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党员、党组织,以及党的关系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央部属单位的党内统计工作(不包括分工中另有明确规定的部分),分别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负责。

4.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党内统计工作,由中国银监会党委组织部负责。

5.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华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内统计工作,由中国证监会党委组织部负责。

6.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党内统计工作,由中国保监会党委组织部负责。

7.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企业中,党的组织关系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的企业,其党内统计工作由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组织部负责。

8.铁路系统的党内统计工作,由铁道部党的工作部门负责。

9.党的组织关系隶属中国民用航空局的各级党组织,其党内统计工作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的工作部门负责。

10.解放军、武警部队(不包括党的组织关系在地方的党员和党组织)的党内统计工作,分别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负责。

解放军、武警部队在地方工作或学习,并转出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划归地方管理的党组织的党内统计工作,按照隶属关系由地方党组织负责。

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派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并已转出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和在香港、澳门设立的党组织,党内统计工作由有关部门负责,原单位一律不再统计。

12.党的组织关系在我国驻外使领馆(团、处),包括中央新闻单位、民航系统、各金融系统驻国外机构和根据双边协议援外、贸促会和旅游局或双边合作任务等机构派出的党员、党组织的党内统计工作,由外交部党委国外工作局负责。

13.凡在12月15日至12月31日转出党的组织关系的党员,仍由转出单位党组织进行统计。

四、报告期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存量数字的截止时间为本年12月31日,动态数字的起止时间为本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009年党内统计年报表主要内容

200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全国表共35张报表,其中专题调查表3张,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党组织状况、党员队伍状况、党员管理情况、发展党员情况、申请入党人情况等5个方面。200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调整了5张统计表,674项统计指标。一是为了解各职业党员的基本情况,将原〘党员基本情况〙与〘党员职业〙两张报表的统计指标进行交叉组合,形成了能够体现各职业党员性别、民族、年龄、入党时间、学历等情况的〘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入党时间情况〙、〘党员学历情况〙3张报表。二是为更好地了解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中党员的基本情况,将原党员职业分类中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合并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拆分为“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对发展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的职业分类也均做了相应调整。同时,200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删除了2张统计表,192项统计指标。删除了2008年党内统计年报表中为反映2008年抗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及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事件中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情况和发展党员情况而特别增加的〘特殊情况下党内表彰情况〙和〘特殊情况下发展党员情况〙专题调查表。此外,200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增加了党组织党员管理方面的统计内容。一是增加了对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情况的统计,如在〘党员基本情况〙中增加了党员交纳党费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的统计、在〘党的基层组

织数量情况和换届情况〙中增加了党组织开展活动情况的统计。二是根据党建工作的需要,增加了基金会的党建情况及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的统计、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及流动党员党组织情况的统计。三是为了及时追踪大学生“村官”情况,增加了对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数量及解聘的大学生“村官”去向情况的统计。

一、党员队伍状况

党员统计指标是指反映党员队伍状况的指标体系。包括党员数、性别、民族、入党时间、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构成等一系列指标。

1.主要内容(12张)

第一表两年党员数综合比较,第二表党员基本情况(附表

一、附表二),第三表党员入党时间情况,第四表党员学历情况,第七表农村党员情况,第八表街道、社区(居委会)党员情况,第九表学生党员情况,第三十表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情况,第三十一表流动党员情况

(一),第三十二表流动党员情况

(二),专题调查表二出国(境)党员情况,专题调查表三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情况。

2.报表调整情况

一是为了解各职业党员的基本情况,将原〘党员基本情况〙与〘党员职业〙两张报表的统计指标进行交叉组合,形成了能够体现各职业党员性别、民族、年龄、入党时间、学历等情况的〘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入党时间情况〙、〘党员学历情况〙3张报表。

二是为更好地了解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中党员的基本情况,将原党员职业分类中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合并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

人员”拆分为“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对发展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的职业分类也均做了相应调整。

三是增加了党组织党员管理方面的统计内容。如在〘党员基本情况〙中增加了党员交纳党费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的统计;在〘流动党员情况〙中增加了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及流动党员党组织情况的统计。

二、发展党员情况

发展党员情况指标是党内统计指标体系中的重点指标。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党员数量的增加和发展的党员队伍结构情况,以及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和需要监测的一个动态指标。

1.主要内容(4张)

第五表发展党员情况

(一)、第六表发展党员情况

(二)、第二十五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第二十六表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党员工作情况

(一)2.报表调整

根据党建工作的需要,增加了基金会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的统计。

三、党员管理情况

党员管理是党组织按照党章和党内的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党员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的活动。党员管理统计指标主要反映的是预备党员的管理、教育情况,党内表彰情况,执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情况以及清除党内腐败分子,严肃处臵不合格党员和党内活动情况等。

1.主要内容(5张)

第十表预备党员转正情况,第十一表党内表彰情况,第十二表民主评议党员情况,第十三表党员出党情况

(一),第十四表党员出党情况

(二)。

四、党组织数量和法人单位党建情况

党组织数量和单位党组织数指标是按照党章规定,在一定时点上已经建立的各级党组织数量,是反映党组织规模大小的总量和法人单位建立党组织情况的指标。

1.主要内容(8张)

第十五表党的基层组织数量情况和换届情况,第十六表街道、社区(居委会)、乡镇、建制村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第十七表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第十八表非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第十九表事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第二十表机关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第二十一表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第二十二表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部门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2.报表调整

一是增加了对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情况的统计,如在〘党的基层组织数量情况和换届情况〙中增加了党组织开展活动情况的统计。

二是根据党建工作的需要,增加了基金会的党建情况的统计。

3.提醒注意

第十七表至二十一表中的补充情况中的在岗职工按照人事关系统计,党员按照组织关系统计。个别单位会出现人事关系与组织关系不在同一个单位的情况,即在岗职工数小于党员数,按实际情况上报。

五、申请入党人情况

申请入党人情况统计指标是指按规定,在一定时点上那些已经向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申请的人员和经党小组(共青团组织)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同意,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申请入党人,以及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党组织准备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是反映申请入党人规模大小、总量多少、基本情况、队伍结构和分别状况的指标。

1.主要内容(4张)

第二十三表发展对象情况、第二十四表入党积极分子(申请入党人)情况、第二十五表新的社会基层中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第二十七表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党员工作情况

(二)2.报表调整:

根据党建工作的需要,增加了基金会的申请入党人情况统计。

注: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申请入党人的情况均统计到截止时间的基本情况。

六、其他

1.主要内容(3张):

第二十八表党的地方委员会换届和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情况、第二十九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情况、专题调查表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情况

2.报表调整:

为了及时追踪大学生“村官”情况,增加了对新选聘的大学生的统计。

“村官”数量及解聘的大学生“村官”去向情况— 11 —

2009年党内统计年报表要点说明

第一表

两年党员数综合比较 1.指标解释

(1)“恢复党籍”:恢复党籍的党员都是属于曾经被错误的开除了党籍,被纠正错误后而进行恢复党籍的。一般是因为在建国时期被错划“右派”、“文革”期间被错揪错批的“走资派”,而被开除党籍,“文革”结束后,这部分人的党籍基本都给予恢复。目前的情况基本是在反腐败斗争中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被错误的开除党籍,问题清楚后又恢复的党员,这种情况比较少。在〘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07〕27号,浙组〔2007〕38号转发了此文件)中提出:取得外国长期居住权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曾有党员身份的留学回国人员,本人要求恢复党籍和组织生活的,按照出国期间未能与党组织保持联系的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恢复组织生活的工作程序,由党的基层委员会审查,报县或相当县级以上组织部门批准,可以恢复党籍和组织生活。注意恢复党籍和重新入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犯了严重错误被开除党籍的人,经过长期考验,已经改正错误,本人提出重新入党申请,经党组织严格审查,对符合党员条件的,五年以后可以重新入党。被清除出党的人,不得再重新入党。”

(2)“停止党籍”:系指因出国或去港澳定居等原因,本年办理停止党籍手续的党员。(可参考〘关于共产党员因私出国、出境党籍管理的补充规定〙浙组〔1992〕28号文件,与恢复党籍不是相对应的)

2.常见问题

停止党籍名单中去往的国家(地区)出现大陆的省(区、市);

党员整建制转入(转出)应体现在“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并与转入(转出)的党组织联系,使其在报表中也有体现。

3.审核要点

(1)1栏“上年底总数”栏与2008年报表中的“本年底实有数”必须一致。(2)4栏“恢复党籍”有数据要上报名单并附批复文件复印件。

(3)8栏“停止党籍”有数据要上报名单并附批复文件复印件。(格式: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7709;入党时间:19981005,停止党籍时间:20090901)

(4)13栏“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有数据要上报详细说明,比如:在年终报表统计完成后,党委审批的党员,在今年的党员总数中统计不上来,第二年统计的党员总数中统计了,造成第二年第一表算帐时数据不平。此情况在差数中反映,并随年报表上报说明。还有重统、漏统等情况。

4.提醒注意

对同一个汇总单位内部的转入和转出理论上应该是相等的,但是事实不符,说明有一些“口袋”党员,但“口袋”党员毕竟是少数,因此请务必层层把好关,切实把转入、转出数搞实。

第二表

党员基本情况

中组部为了解各职业党员的基本情况,将原〘党员基本情况〙与〘党员职业〙两张报表的统计指标进行交叉组合,形成了能够体现各职业党员性别、民族、年龄、入党时间、学历等情况的〘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入党时间情况〙、〘党员学历情况〙3张报表,请务必根据要求认真维护党员信息库和填写报表。

1.指标解释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系指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民团体、群众团体机关的干部,不包括上述机关的工人。就是去年报表中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

“在岗职工”系指在公有经济单位和非公有经济单位中参加生产或工作,并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劳动关系,由其支付工资(劳动报酬)的人员。其中包括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但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离退休人员;参加单位生产劳动的军工和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大中专、技工学校的实习生;尚未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劳动关系(临时招用)的人员。

“学生”系指正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的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学习,有正式学籍的人员。不包括有工作单位,脱产学习或进修的人员。

2.常见问题

民办非企业单位与中介组织的关系:既有交集,又各有不同。3.审核要点:

(1)C列“女”、D列“少数民族”、E列“台湾省籍”的数据(主要是总计和在岗职工数)与上年比较,变化较大的要上报说明。E列“台湾省籍”的和上年有变化的要上报详细说明,同时请上报所有台湾省籍党员的名单(姓名、民族、性别、籍贯、出生地、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所在基层党组织)

(2)J2栏数据较大的,要认真核查是否属实,并上报情况说明。

(3)H16至J16即“46岁至54岁”、“55岁至59岁”、“60岁及以上”的学生党员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4)F17、G17即“35岁及以下”、“36岁至45岁”的离退休人员出现数据,要认真核查是否属实并上报说明。

(5)A18栏“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分类的数据说明。“其他”统计个体工商户中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复员(转业)待安臵、学生毕业未就业的人员;公派或因私出国、出境逾期未归的人员;机关改革后不再保留原机关干部身份,党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企业破产后,领取保险金或被辞退的职工中未重新就业的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不包括内部退养职工);党组织关系在人才(劳动)服务中心,不明职业的人员;部分社区工作者和部分各类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其他相关类型的无业人员等。(对本栏数据说明,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层层把关)

(6)补充资料需手工填报,请认真填报。4.提醒注意

“半年以上未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系指因各种原因半年以上未与党组织联系且党组织未作出组织处理的

党员。请按组织关系事实求是手工填报。

去年表中的“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拆分为“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中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的(双肩挑)人员统计为管理人员,同时注意党员信息库中此类人员的工作岗位应为“企业管理人员”。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是统计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

要特别注意分析E列、I列、J列和16行、17行、18行的数据。A1至A18和第三表A1至A18、第四表A1至A18相应项要一致。要特别注意本表的相关数据与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七到第二十一表间有关数据的逻辑关系,请认真校核分析。

第三表

党员入党时间情况 1.指标解释

“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系指在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其中包括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但尚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民营科技企业不包括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个体劳动者”系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户主。“城镇个体劳动者”系指非农户籍人员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户主。

中介组织也叫市场中介组织,一般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个人与单

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在各类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个人与单位、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

“自由职业人员”系指不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劳动关系,有别于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专业知识技能并为社会提供合法的服务性劳动,从而获取劳动报酬的劳动者。

2.常见问题

“1937年7月6日及以前”入党的老党员增减名册与老党员信息库信息不符。这是关键数据,绝对不能出错。

3.审核要点

(1)B1“1937年7月6日以前”入党的党员数要与上年年报表党员数对比,其增加或减少的党员数必须与〘增加的1937年7月6日及以前入党的党员名单〙或〘减少的1937年7月6日及以前入党的党员名单〙情况相一致,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详细说明。发现有组织关系转移的,要把握具体情况。

(2)C1“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D1“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入党的党员数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增加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E1至G1数据即“1949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入党的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增加数大于绝对调入党员数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4)补充资料第4项、第5项即“个体劳动者”党员数、“城镇个体劳动者”党员数应分别小于等于第十八表L15栏、M15栏即“个体工商户”在岗职工中党员数、“城镇个体工商户”在岗职工中党员数,若大于的查明

原因并上报说明。

4.提醒注意

补充资料请认真填写。

请务必把握本表的四条审核要点。

第四表

党员学历情况 1.指标解释

“学历”系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已按有关规定进行干部学历清理的,按照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取得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统计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在校学生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但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学生”系指正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的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学习,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党员情况。不包括有工作单位,脱产学习或进修的人员。

2.常见问题

B1、C1、D1数量一般情况比去年要增加;农牧渔民党员中高学历相对比例应较小;学生党员中初中及

以下应较少。

3.审核要点

(1)B16、C16、D16即学生党员中“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的占A16学生党员总数比重较大的,要认真核查是否属实。

(2)补充资料需手工填报,请认真填报。4.提醒注意

第16栏特别是第A16、E16、F16、G16数据和第九表“学生党员情况”间数据的逻辑关系。补充资料中的专业技术职务,只要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就统,不管有无职称。

第五表

发展党员情况

(一)1.指标解释

“发展党员”系指本年发展的党员。发展党员情况,由负责发展党员的党组织,依据上级党组织审批情况进行统计。本表所统计的职业情况、基本情况均是发展时的情况(即发展党员情况各项与党员基本情况、党员职业的相应项是不完全对应的)。

2.常见问题:

说明:在年终报表统计完成后,党委审批的党员,在今年的党员总数中统计不上来,第二年统计的党员总数中统计了,造成第二年第一表算帐时数据不平。此情况在差数中反映,并随年报表上报说明。如:对年

底支部大会已经通过,但上级党委未审批且会在明年审批的党员,今年不统,因为发展党员统计依据上级党组织审批为准。但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所以明年要统在党员里,这样就会出现党员实有数和应有数的差距。有这种情况的,应该反映第一表中,请上报详细说明。

3.审核要点

(1)G16、H16、I16,即发展的学生党员中“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的党员占A16发展学生党员总数比重较大的,要认真核查是否属实。

(2)F1“发展60岁及以上”或者L1“初中及以下”的数据与上年年报表比较,增加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其中“发展60岁及以上”的请上报说明和名单(姓名、民族、性别、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所在基层党组织、是否在岗职工)。

(3)A16不等于D16的,查找原因并上报说明和名单(姓名、民族、性别、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所在基层党组织)。

(4)A17“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分类数据说明。4.提醒注意

对F列、G列、L列的数据特别是小数据要认真核对是否属实,对E15、F15、G15、D16、E16、F16、G16、H16、I16的数据要认真核对是否属实。

16栏的数据要和第九表进行综合分析。

第二十五表中所附的发展私营企业主名单的基本情况与本表不对应。

第六表

发展党员情况

(一)1.指标解释

本表中的“农村”统计的是党的组织隶属于镇、乡和建制村的党组织发展的党员,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包括建制村发展的党员,也包括建制村党的组织发展的党员,还包括镇辖居委会发展的党员。凡是党的组织隶属于镇、乡和建制村的党组织发展的党员均统计。

“省(部)一级及以上命名或表彰”系指近三年来由国务院及其直属工作部门和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人民团体,省(区、市)人民政府及其直属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等批准或命名(表彰)的先进模范人物。

“特殊情况下”发展党员系指在抗洪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过程中发展入党的党员。注意如是事件发生后,因其在事件过程中表现突出发展入党的不能统计在此栏。

2.常见问题

共青团员入党没有经过推优程序。3.审核要点

(1)14栏中,由国务院及其直属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省(区、市)人民政府、人民团体等命名或表彰的先进模范,要上报名单(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及职务、荣誉称号、入党时间、党委审批时间);补充资料中如有“由省级党委审批追认的共产党员”,要上报名单。

(2)15栏“特殊情况下”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和名单(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及职务、入党时间、党委审批时间、所在基层党组织、特殊情况类型)。

(3)17栏“经过„推优‟”占16栏“共青团员”比重较小的要认真审核并报说明。

(4)18栏“台湾省籍”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和名单(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地、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党委审批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所在基层党组织)。

4.提醒注意

本表6至10栏统计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中的专业技术职务情况,即统计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双肩挑)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情况。只要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就统,不管有无职称。

第七表

农村党员情况 1.指标解释

〘农村党员情况表〙统计党的正式组织关系在乡镇和建制村的党员情况,其中包括各类开发区、城市街道、国有农场等单位管理的建制村的党员情况。也就是说统计的是党的组织隶属于镇、乡和建制村的党组织发展的党员,是一个区域的概念。

“建制村党支部(总支部、党委)委员”系指建制村法人单位党支部(总支部、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不包括村党委下属的党支部(总支部、党委)委员和村总支部下属的党支部委员。

2.常见问题

农村党员的指标解释(数据使用时注意含义)。3.审核要点

因1949年9月及以前入党的“从事农牧渔业生产”的党员和建制村党支部(总支部、党委)委员、书记数量相对较少,请将D7至D9、E7至E9、G7至G9与上年年报表相应数据比较,各地数据有变化的要上报详细说明和名单。

1937年7月6日及以前入党的,即第7栏,请出数据的地方上报详细名单。4.提醒注意

本表数据是我们了解农村党员情况,特别是建制村党员和村干部队伍状况的重要数据信息,是我们平时很多工作决策的依据,请务必将数据与去年的报表进行认真比较,层层把关,绝不含糊。

入党时间段划分增加了“2007年1月以后”。

第八表

街道、社区(居委会)党员情况 1.指标解释

〘街道、社区(居委会)党员情况表〙统计党的正式组织关系在城市街道及城市和乡镇社区(居委会)的党员情况。

城市街道系指经国务院批准设臵的建制市的市区街道办事处辖区。

居民委员会系指城市和乡镇在非农业人口居住地,经过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基层群众

自治组织。

城市社区(居委会)系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辖区。其中包括尚未进行社区体制改革的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辖区。

乡镇社区(居委会)系指乡镇在非农业人口的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其中包括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2.常见问题

城市社区(居委会)和乡镇社区(居委会)的指标解释 3.审核要点

因1949年9月及以前入党的社区(居委会)党支部(总支部、党委)委员、书记数量相对较少,请将D8至D10、E8至E10、F8至F10、G8至G10与上年年报表相应数据比较,各地数据有变化的要上报详细说明和名单。

1937年7月6日及以前入党的,即第8栏,请出数据的地方上报详细名单。4.提醒注意

本表数据是街道、社区(居委会)党员情况,特别是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状况的重要数据信息,是我们平时很多工作决策的依据,请务必将数据与去年的报表进行认真比较,层层把关,绝不含糊。

第九表

学生党员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正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的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学习,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党员情况。不包括有工作单位,脱产学习或进修的人员。

(1)“总数”系指截至本年12月31日在校学生党员总数。

(2)“本年发展党员”系指本年在校期间发展的党员。包括在校期间发展本年毕业已转出组织关系的学生党员。

2.常见问题

总数与本年发展数所对应的统计群体不同,两个数据没有可比性。补充资料数据准确性有待考察(存在漏填现象)。3.提醒注意

补充资料的全体在校学生数请与各级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认真比对,差距较大的请认真核实实际情况。

第十表

预备党员转正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本年预备期满的预备党员转正情况和预备期未满的党员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情况。“预备期满的党员”其中包括延长预备期且已期满的党员。2.常见问题

理论上延长预备期共两种:一年或半年,所以会出现当年延长预备期且当年转正的情况。如果各地出现预备期超过两年的情况,请认真核实,并确保数据正确。

转正日期以党支部大会确定的日期为准,即因组织原因延后讨论通过转正,但组织确认为按期转正的仍为按期转正。

3.审核要点

(1)A栏“预备期满的党员”数据与上年年报表第二表〘党员基本情况〙中A2“预备党员总数”数据比较,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详细说明,数据差距较大的要说明具体是哪几种情况。

(2)D栏“延长预备期转正”数据不等于上年年报表第九表〘预备党员转正〙中E栏“延长预备期”数据的要上报说明,有转走组织关系等情况。历年全省差数都很小,请上报差数的名单和具体情况。

(3)G栏“尚未讨论或审批”数据占A栏“预备期满党员”数据比重较大的要认真审核,请各地根据G栏“尚未讨论或审批”的数据源的实际情况,上报详细说明。

(4)H栏“预备期未满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出现数据的要认真审核,出现数据的单位要上报名单,必须逐个说明情况,请各汇总单位把好关。

4.提醒注意:

本表审核要点历年都是中组部审核省表,抽查地市表和县表的要点,一定要从数据源头上把握、分析,形成说明材料。

第十一表

党内表彰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本年各级党组织表彰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情况。

“省(区、市)一级表彰”、“市(地、州、盟)一级表彰”、“县(市、区、旗)一级表彰”系指各级地方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表彰的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2.常见问题

受到“省(区、市)一级表彰”、“市(地、州、盟)一级表彰”、“县(市、区、旗)一级表彰”的中央单位的党员很少,中央单位表彰只在总数栏统计,不能按级别对应统计到“省(区、市)一级表彰”、“市(地、州、盟)一级表彰”、“县(市、区、旗)一级表彰”栏中。

3.提醒注意

“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是党内表彰的固定称号,不能用其他表彰项目去对应。不是B、C、D列即由各级地方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表彰的,其他各级党组织表彰的均统进A栏。

第十二表

民主评议党员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党支部本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情况。跨年度结束评议工作的情况,只统计本年党员受表彰和受组织处理的情况。表中9栏至13栏不重复统计。

本表中的“表彰党员”系指党组织对参加民主评议的党员进行书面表扬的情况。“授予优秀党员称号”系指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党委批准,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党员。

“原限期改正错误现予以除名”统计在上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被限期改正错误,本年予以除名的党员。2.审核要点

(1)7栏“被评议为„不合格党员‟”数据若小于8栏组织处理情况“合计”的要认真审核。

(2)A13栏“原限期改正错误现予以除名”数据若大于上年年报表第十一表A12栏“限期改正错误”数据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详细说明。

(3)H1栏数据请上报分类说明。

第十三表

党员出党情况 1.指标解释

“退党除名”系指党员要求退党,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的党员。

“劝退和劝退不退除名”系指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经党支部教育仍无转变而劝其退党和被劝告退党坚持不退,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除名的党员。

“自行脱党除名”系指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除名的党员。

2.审核要点

本表F7“60岁及以上”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出现数据要认真审核并上报名单和说明。

本表中历年C、D、E栏数据均不多,今年请出数的单位上报名单(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及职务、入党时间、出党类型、支部决议时间、党委审批时间、所在基层党组织)。

本表中2、3栏(厅局级、县处级)出数的单位请上报处理文件复印件。3.提醒注意

对60岁以上的退党、脱党和1976年前入党的退党等出数的要认真核实是否属实,上报的名单要和相应栏的数据相对应。

第十四表

党员出党情况

(二)1.指标解释

请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

本表中“„三不‟党员” 系指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除名的党员。中组部概念解释同第十三表对“自行脱党除名”的指标解释。

2.审核要点

(1)C1“退党除名”和F1“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数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请结合上表上报名单上报说明。

(2)E15≠E16的请上报详细说明。(3)A15有数据的请上报说明。

第十五表

党的基层组织数量和换届情况 1.指标解释

党的基层组织系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建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城市街道”、“乡镇”栏分别统计城市街道、建制镇、乡党组织及其所属的各级党的基层组织数量情况。“机关”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

“党组”系指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成立的党组。

2.常见问题

本表统计对象是基层党组织,不统计系统党委。本表是整套年报表中唯一一张统计党的基层组织数量及分布情况的统计表,本表中所涉及的党委、总支部、支部均是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补充资料中建制村统计的

是党组织关系隶属建制村的党的各类基层组织总数。

3.审核要点

(1)B栏“任届期满”与C栏“本年换届”数据之差较大的,要重点审核,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2)A2“党委”数据与上年年报表比较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补充资料1:各省(区、市)上报报表中若“中央一级机关”项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4)补充资料2:各省(区、市)上报报表中“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派出工委”总数不等于其中各项数据之和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5)补充资料3: “其中党委”数据与上年年报表建制村中党委数据比较,变化较大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企事业和机关单位上报报表中该栏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6)I1栏有数据请上报分类说明。4.提醒注意

今年新增加补充资料五,即半年以上未开展组织活动的党组织数。备注:第十六表至第二十一表中相同的审核重点

1.第十六表至第二十一表中2栏“建立党委的”数据与上年年报表相应表中2栏数据比较,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第十七表至第二十一表中1栏“单位数”为“0”而其他栏不为“0”时,要重点审核。如果是法人单位填报的1栏“单位数”为“0”,其他各栏必须为“0”;而对于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非法人单位)填报的1栏

至10栏(第十八表的1栏至12栏)数据虽为“0”,但其相应的“在岗职工”和“党员”栏要按实际情况填报,不为“0”。

3.第十七表至第二十一表中的补充情况中的在岗职工按照人事关系统计,党员按照组织关系统计。个别单位会出现人事关系与组织关系不在同一个单位的情况,即在岗职工数小于党员数,按实际情况上报。

4.第十六表至第二十一表中的1栏单位数请务必与同级相关单位(民政、统计、工商、教育、编办、财政、司法等单位)同期统计数据进行认真核对,数据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按实上报。与同级相关单位同期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导致数据有差距的,请上报说明。

第十六表

街道、社区(居委会)、乡镇、建制村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法人单位”系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或组织,依法成立,拥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债权债务、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单位。包括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其他单位,如基层群众组织建制村、居委会等。

本表统计城市街道及城市社区(居委会)、乡镇及乡镇社区(居委会)、建制村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对于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非法人单位)党组织本表中各项均不统计。

城市社区(居委会)系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辖区。其中包括尚未

进行社区体制改革的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辖区。

乡镇社区(居委会)系指乡镇在非农业人口的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其中包括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2.审核要点

(1)1栏“单位数”应等于同级民政部门同期统计数据,不一致的请各市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详细说明。(2)1栏“单位数”与上年年报表相应栏数据比较,变化较大的要上报说明。(3)A列“城市街道”、C列“乡镇”,没有建立党委(派出工委)的要上报说明。

(4)B列“城市社区(居委会)”、D列“乡镇社区(居委会)”和E列“建制村”没有建立党组织的要查明原因并请上报名单和详细说明。

3.提醒注意

本表各指标“单位数”请各市级和县级组织部门务必与民政部门进行认真核对,数据有差异的,要查清情况。

第十七表

公有制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各种公有经济企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业系指资产归国家或公民集体全部所有或控制的各类企业。“公有经济控制”包括国家或公民集体经济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含协议

控制)。

对于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非法人单位)党组织本表中各项均不统计,而其中的职工和党员,统计在其所隶属的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和“党员”的相应栏。但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在岗职工”不统计外国籍从业人员。

未建立党委而建立党组或工委的企业法人单位,统计在“建立党委的”栏。2.审核要点

(1)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统计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以及上年年报表的数据核对,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请各市、各系统汇总上报说明。

(2)A7、A9、A10出现数据的,即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名单,请逐个提供原因说明。

(3)B4、B5、B7、B9、B10出现数据的,即公有经济控制的大中型企业法人单位建立党支部或未建立党组织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名单,请逐个提供原因说明。

第十八表

非公有制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各种非公有经济企业法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对于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非法人单位)党组织本表中各项均不统计,而其中的职工和党员,统计在其所隶属的法人单位“在

岗职工”和“党员”的相应栏。未建立党委而建立党组或工委的企业法人单位,统计在“建立党委的”栏。“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的”统计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的非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数量。

“城镇个体工商户”系指有经营能力的非农户籍人员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业户。个体工商户中的“在岗职工(从业人员)”系指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城乡个体劳动者和业户中的从业人员。其中包括帮工和学徒人员。

2.审核要点

(1)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工商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以及上年年报表的数据核对,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个体工商户建立党组织或仅有个别党员栏L5+L6+L9+L11之和应小于党员数L15。(3)城镇个体工商户建立党组织或仅有个别党员栏M5+M6+M9+M11之和应小于党员数M15。3.提醒注意

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工商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核对,请各县(市、区)、开发区等进行认真核对,数据相差较大的要说明情况,核对数之间逻辑关系不统一,数据核对反映出来的规律不一致的要认真分析,查清原因。

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未建立党组织的要上报名单和说明,应建未建的要上报名单和说明。相关数据和省补充调查表要一致。

第十九表

事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事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对于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非法人单位)党组织本表中各项均不统计,而其中的职工和党员,统计在其所隶属的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和“党员”的相应栏。未建立党委而建立党组或工委的事业法人单位,统计在“建立党委的”栏。

“普通高等学校”系指按国家规定的设臵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臵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事业法人单位。不包括电视大学、管理干部学院、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院、教育学院等成人高等学校。

2.审核要点

(1)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编办、教育部门、统计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以及上年年报表的数据核对,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其中:H1“普通高等学校”数与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和名称不一致的,要认真进行核实,并上报详细说明;I1和J1即“中等学校”和“小学校”数据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J2即小学校建立党委的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名单和说明(批复文件复印件)。

(3)A7、A9、A10即事业法人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请举例上报说明(注意一定要是法人单位)。

第二十表

机关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国家机关、政党机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一个法人单位建立两个及以上党的基层组织,按最高一级党的基层组织统计。如:一个乡镇机关建立两个党支部,统计时,“单位数”为1个,“建立支部的”为1个。对于机关附属的非法人单位、临时机构的党组织表中各项均不统计,而其中的职工和党员,统计在其所隶属的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和“党员”栏。

2.审核要点

(1)B1至D1“单位数”请务必与同级编办同期相关统计数据一致,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2)B1、C1“单位数”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A7、A9、A10即机关法人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名单和说明。

第二十一表

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社会团体”系指按照有关规定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不包括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及宗教团体。社会团体以会员制为标志,主要分为互益性社团(为会员服务)、公益性社团(为公众服务)。

民办非企业单位系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了登记证书,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盈利性社

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点在于利用非国有资产做公益事业,如民办学校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属行业类型分为十种:⑴教育,如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中学、学校、学院、大学、民办专修(进修)学院或学校,民办培训(补习)学校或中心等;⑵卫生,如民办门诊部(所)、医院、民办康复、保健、卫生、疗养院(所)等;⑶文化,如民办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活动中心)、图书馆(室)、美术馆、画院、名人纪念馆、收藏馆、艺术研究院(所)等;⑷科技,如民办科学研究院(所、中心),民办科技传播或普及中心、科技服务中心、技术评估所(中心)等;⑸体育,如民办体育俱乐部,民办体育场、馆、院、社、学校等;⑹劳动,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或中心,民办职业介绍所等;⑺民政,如民办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民办婚姻介绍所,民办社区服务中心(站)等;⑻社会中介服务业,如民办评估咨询服务中心(所),民办人才交流中心等;⑼法律服务业(不包括律师事务所);⑽其他。

“基金会”系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基金会以资金为标志,主要工作是募集资金和花销资金,不存在会员,只有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三者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单位性质上不存在交叉,只是在业务上可能会有重合。

“中介组织”也叫市场中介组织,一般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在各类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个人与单位、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如,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公证事务所(处)、资产评估机构、人才培训(就业培训、出国

留学培训)机构等。

2.审核要点

(1)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民政部门、司法部门、财政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核对,数据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C1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单位数”包含民办高校数据,请上报民办高校名单,A2至E2栏党委数有增加的请上报名单和说明。

3.提醒注意

今年新增“基金会”一栏,“基金会”必须是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请各地到民政部门要数据,如果和民政部门没有登记的数据和单位有出入,请务必认真核对。已建党组织的,请同时上报批准成立党组织的文件复印件。

“社会团体” 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一定要把协会和事务所区别开来,特别是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各地如有出现建立党委的和新增党总支的请上报批复建立的文件复印件。

第二十二表

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法人单位建立党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法人单位建立党组,以及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府工作部门建立党委的情况。其中包括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法人单位应建党组而建立的党委(总

支部、支部)、工委的情况。例如:省财政厅应建党组而建党委,省财政厅党委,统计在本表“省(区、市)政府工作部门”“建立党委的”栏;而省财政厅机关党总支统计在第二十表“国家机关”“建立总支部的”栏。

2.审核要点

(1)1栏“部门数”应与同级编办同期相关统计数据一致,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2)1栏“部门数”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A4“成立总支部的”至A6“未成立党组织的”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名单和说明。

(4)本表补充资料“军队和武警部队团及团以上单位建立的党委”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名单和说明。

第二十三表

发展对象情况 1.指标解释

发展对象系指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党组织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部委员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准备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其他指标解释请参考第二表指标解释。

2.审核要点

(1)G4占A4比重较小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2)A8不等于G8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A13不等于G13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4)G14占A14比重较小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5)E16占A16比重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6)A17栏“其他”要上报说明。

第二十四表

入党积极分子情况 1.指标解释

入党积极分子系指经党小组(共青团员经团组织)推荐,支部委员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同意,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申请入党人。“申请入党人”系指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条规定,向党组织正式(一般应书面)提出入党申请的人员。其他指标解释请参考第二表指标解释。

2.审核要点

(1)G4占A4比重较小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2)A8不等于G8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3)A13不等于G13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4)G14占A14比重较小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5)E16占A16比重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6)A17栏“其他”要上报说明。

— 41 —

第二十五表

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新的社会阶层中本年发展党员情况及截止本年底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申请入党人情况。

2.审核要点

A6“私营企业主”出现数据要上报名单,并注意名单中标注的人员基本情况必须与本表填报的情况一致。名单有关统一格式(如,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7605;入党时间:20090515,审批时间:20090620)。请务必核对每一位信息,性别、民族、年龄和二十五表中的数据必须一致。对有出生日期在90年代后的、入党时间不是2009年的、入党时间和党委审批时间不是在6个月内的等有关情况请认真核实。

3.提醒注意

对H列的数据请认真核实。

第二十六、二十七表

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党员工作情况

(一)(二)

1.指标解释

请参考第十六表〘街道、社区(居委会)、乡镇、建制村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和第二十一

— 42 —

表〘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的指标解释

2.提醒注意

对I列的数据请认真核实。

第二十八表

党的地方委员会和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情况 1.审核要点

(1)A列党的地方委员会“总数”与同级民政部门的行政区划数不一致,以及与上年年报表比较,有变化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B列“任届期满”不等于C列“本年已换届”的,即党的地方委员会没有按时换届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J列召开党委全委会中“已召开的”、M列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已召开的”数据不等于A列“总数”数据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详细说明。

注:A列各项应与干部统计表的地方领导班子成员统计表相关数据一致,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进行核实。2.常见问题

L列“参加委员”统计本年度召开的党委全委中参加委员最多一次的委员数,N列“参加人员”的填报要求相同。

— 43 —

第二十九表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现任期的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情况。“因受党纪处分终止代表资格”系指因受留党察看以上党纪处分而终止代表资格。“调离同级党代表大会所属范围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系指因组织关系迁出或工作需要等原因调离同级党代表大会所属范围地,停止执行代表职务。

2.常见问题

本表不以组织关系为统计依据,以党代会选举时代表分配为依据进行统计(在那里选出就由那里统计);省代表也由各地各系统填写。

各级代表分别统计。补充情况统计从党代表当选直至2009年底,所有变动的党代表情况。

第三十表

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名单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情况。

(1)“农村老党员”系指建国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农业户口的党员,不包括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农村的已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党员。

(2)“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系指建国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非农业户口且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

— 44 —

党员。

2.常见问题

本表的农村老党员不是第七表农村党员的含义,是指农业户口党员。3.审核要求

此表数据为关键数据,请务必认真核实,在今年7.1期间已经上报了详细名单,请各地认真核对。

第三十一、三十二表 流动党员情况

(一)、(二)1.指标解释

各级党组织管理的流出的流动党员情况,由流动党员的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负责统计。各级党组织管理的流入的流动党员情况,由接收流动党员的党组织负责统计。“人才(劳动)服务中心”系指县及县级以上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流动党员党组织”系指单独组建的流动党员党委、总支部、支部。

2.审核要点

(1)两表的A6“机关”、A7“事业单位”数据较大的要认真审核。(2)两表的20栏“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3)两表的I1“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3.提醒注意

— 45 —

第三十一、三十二表“补充资料”已经进行了调整,其中流动党员党组织变化较大的请上报说明,有建立党委、党总支的请同时上报批复文件的复印件。

全国专题调查表一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情况 1.指标解释

“选聘”系指按照中央部署、由省市两级统一选聘的大学生“村官”。

“转入”系指下发〘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前通过其他渠道到村任职,经组织考察转为选聘对象的高校毕业生。

“流出”系指下发〘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后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本年度内离岗的或聘期结束后不再续聘的。

“留任村干部”系指大学生“村官”聘期结束留在村里继续担任村干部的。

“不胜任被解聘”系指大学生“村官”因工作不适应或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等原因被解聘的,不包括考录公务员、研究生等正常解聘的。“另行择业”系指大学生“村官”离开村级组织岗位选择其他工作的。

2.提醒注意

本表主表统计的是〘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下发直至2009年12月31日,按照中央部署、由省市两级统一选聘的,且至2009年12月31日仍在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是累计数。

— 46 —

全国专题调查表二

出国境党员情况 1.审核要点

(1)本表统计1979年1月1日以来出国(境)、本年底仍在国(境)外的党员情况及本年出国(境)定居的党员情况。

(2)“职业”系指党员出国前的原职业。(3)A18“其他”有数据要上报说明。(4)F10出现数据要认真审核。2.提醒注意

本年出国境定居的应与第一表停止党籍的数据和上报的名单信息相一致。本表中的数据去年汇总时错误很多,请务必认真核对。

全国专题调查表三

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情况 1.指标解释

留学回国人员党员系指通过公派或自费等途径出国(境)留学一年(含一年)以上,已经回国工作或定居人员。

“组织关系出国(境)时转往国(境)外的”与“组织关系出国(境)时未转往国(境)外的”均指党员在

— 47 — 国外期间的组织关系情况。

2.审核要点

补充资料有数据的请上报说明。

统计年报会议讲话 篇5

(一)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

1、统计任务全面完成。在20*年度里,统计工作除了开展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业、建筑业等各种常规统计报表外,还有群众安全感调查工作、20*年的农业普查准备工作等,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但是,全县统计工作者不辞劳苦,顾全大局,努力克服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经费匮乏的困难,统筹安排,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统计工作定期报表和各项专项调查任务。

2、数据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方面,继续加强了年报工作这个统计工作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审核工作,严把年报数据质量关,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各项统计数据加强评估论证。另一方面,在加强年报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建立了统计目标责任制、数据质量责任制、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对外服务“一个窗口”等数据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实施统计数据质量量化管理,加强了对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数据发布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数据质量逐步上升,多次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好评,多数专业统计在20*年全市统计业务考核中都获奖。

3、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统计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大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详实的统计数据和文字分析资料。其中,县统计局及时为县委全委会、县人代会、政协会、县政府全体会以及全县性的经济工作会提供了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料;按时发布了全县《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出版了《20*年垫江统计手则》;按时编印了《统计月报》;全年共撰写《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信息专报》等150余期,其中有30多篇被县委、县政府、垫江报社、广播电视台、市统计局采用,充分发挥了统计服务领导、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大众的作用。

4、法制建设成果更加突出。《统计法》宣传工作在往年的基础上,从形式和效果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今年5月份起,县党校已将《统计法》宣传工作纳入垫江干部培训课程范围。目前,市委党校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各区市县党校将《统计法》正式纳入党校培训课程,这为《统计法》的宣传工作提供了更加宽阔更为有效的平台。全县在加强《统计法》宣传工作的同时,也加大了统计执法力度。统计执法既是检查《统计法》贯彻落实情况,也是一次宣传《统计法》的过程,体现了在检查中宣传、在宣传中检查的精神。在检查中发现,与过去相比,《统计法》的贯彻落实情况有了很大改变,知晓度有了较大提高,许多单位都能够自觉依法统计,积极配合统计调查工作。但是,统计违法现象仍不乐观,统计执法形势依然严峻。今年县统计局在市统计局的督导下,立案查处了一个行政单位和两个企业,并给予了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

(二)各项专项调查全面完成

一是圆满完成经济普查任务。我县经济普查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精心组织,经过全体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于20*年底初步完成了经济普查的前期准备和清查摸底工作。从20*年12月31日零时起,经济普查进入实质性阶段,开始入户登记调查工作。经过全县近1000名普查人员的艰苦努力,初步摸清了我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基层调查工作初步结束。其后,主要工作任务集中到县经普办,重点是进行数据的审核录入、数据质量抽查和资料开发工作。半年来,县经普办十几名工作人员克服常规统计工作带来的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困难,熬更守夜,不辞劳苦地完成了全县1689个法人单位、699个产业活动单位和13000多个个体户的数据录入审核工作,顺利通过了市经普办的数据质量验收工作。与此时,澄溪、永安等两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桂溪、鹤游、周嘉和县统计局等四个单位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全县有28名同志受到了国务院经普办和*市经普办的表彰奖励。

二是顺利完成全国1%人口调查工作。搞好1%人口调查工作,摸清人口最新情况,掌握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今年的1%人口调查属于全国性的、历时两年的大型调查工作,调查指标多达60多项,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人口普查。尽管如此,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全体调查工作人员近半年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全县12个抽中乡镇、38个调查小区、1多人的抽样调查工作,初步摸清了全县人民的家庭婚育、房屋建筑、社会就业、年龄分布、人口流动等基本情况,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详实的基础资料。

(三)乡镇经济目标考核统计考核体系初步建立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及时客观掌握和了解各乡镇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科学公平公正地考核乡镇经济工作成绩,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统计局承担了全县乡镇经济目标考核工作任务。为了保证考核方案的公平公正与科学合理,统计局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区市县的成功经验,加强调研,广泛听取各乡镇和县级部门的意见,反复论证,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形成了20*年度乡镇经济目标考核工作的具体方案。经过大半年的运行,乡镇经济目标考核工作的目标导向作用已经初步显现出来,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在全县广大统计工作者和普查人员的辛勤劳动下,20*年我县的统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成绩的取得,有几点值得肯定:一是领导重视、各方配合是取得这些成就的关键。我们的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经济工作,也重视统计工作,亲自抓、亲自过问统计工作,亲自为统计工作解决具体困难,为统计工作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二是统计工作者高度负责,埋头苦干,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三是统计人员自身素质较高。广大的统计工作者确实能吃苦、能吃亏、能战斗,不管困难多大,条件多差,工作对象多么不理解,都能克服困难把本职工作完成好。可以说这就是我们搞统计工作的法宝。与此同时,从客观来看,全县统计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统计工作经费投入较少,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个别单位领导认为统计工作可有可无,统计数据可大可小,更有甚者认为统计工作是亏本买卖,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统计工作漠不关心,对统计经费的投入太少,严重影响到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少数单位和部门、个体私营企业的统计法制观念淡漠,迟报、瞒报、虚报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报表数据质量差强人意。特别是市属直管部门,以种种理由拒绝向当地统计部门提供统计资料,在这里要提出严厉的批评。统计执法部门在今后的统计执法检查中将对此予以重点跟踪和关注,切实把统计秩序搞好。

三是到目前为止,少数单位和企业的统计基础设施依然不完备,严重影响了全县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由于统计网络不畅,往往容易形成条块并存、多头统计、一门出多数和一数出多门的现象,“一条线”、“一个漏斗”、“一个体系”的模式还没真正建立,造成统计信息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增大了社会统计成本,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虽然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县统计网络建设方面有了一些起色,许多乡镇借实施全县经济目标考核统计工作之机,添置或调换了一些统计硬件设备,但统计网络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仍在极大地影响着我县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基层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虽然统计局年年都在进行统计业务培训,但统计新兵层出不穷,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基层统计组织不健全是制约我县统计工作发展的重要难题。由于统计经费投入较少、统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待遇差,使得许多统计人员不安心于工作,形成了一个“年年培训新兵,新兵年年不断”的怪圈,严重浪费了有限的统计经费和统计人才资源,并导致统计台帐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统计资料归档不及时、不全面。今后对乡镇经济目标考核,既要考核经济指标,也要考核统计工作,包括硬件、人员队伍,机构的稳定性,以及基本待遇等。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20*年各项统计工作

20*年,除了要认真完成常规的年报、定期报表和专项调查工作外,将开展以下四项工作。

(一)及早准备,精心组织,全力搞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农业普查是一项全国性的大型普查工作,每一次。明年开展农业普查工作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在今年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反映从旧到新的变化,必须要用事实说话,用统计数据说话。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这项工作,要力争在组建机构、落实经费、拟定计划、宣传发动等方面及早行动、尽快落实,扎实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农业普查的顺利进行。

(二)继续完善乡镇经济目标考核统计工作。乡镇经济目标考核统计工作通过今年的初步运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完善考核统计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县委、县政府对“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规划的调整和经济工作任务的重新确定,乡镇经济目标考核工作的内容必然要随之变化,考核统计指标也必将进行增减。县统计局要会同县委办、县府办尽早拿出建议意见,并且征求乡镇意见。力求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发扬优势,导向发展。各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解决好人的问题,机构的问题,经费的问题,严格按照考核方案的具体要求规范地、按时地完成考核工作,确保这个体系的长效良性运转。

(三)加强统计“双基”工作,夯实统计工作基础。对此,明年要抓好三件事:一是继续督促检查统计基础设备落实情况,重点是检查专门用于处理统计数据的微机配备情况和网络建设情况,逐步提高我县基层统计设备配置的整体水平;二是采取适当措施,继续巩固农村住户调查网点;继续开展统计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贯彻实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严格开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促进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促进依法统计。前面已经提到,从明年开始,市上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异地执法工作,严肃查处虚报、瞒报、迟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理顺报表关系,净化统计环境。市上下达给垫江的执法任务是全年查处20件违法案件。请各位将此意见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为此,县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从严处理一切违法行为,切实创造好统计工作环境,同时,也希望各单位加强《统计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不得违背统计法,绝对努力做到依法统计。

三、高度重视,圆满完成今年年报工作任务

要搞好今年的年报工作,提高统计质量,圆满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今年统计年报任务。具体工作专业上讲,包括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指标、农业指标、财政经济指标、计生指标、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建设投资一定要严格按照年初下达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做到应统应统、不缺不漏,近期县政府将组织力量对此项工作进行考核。

(一)切实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要从国家、人民的整体利益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舍“小利”而从“大利”,舍“小我”而顾“大家”,加强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对统计工作做到亲自抓、亲自过问,努力解决统计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真心实意地为统计工作“鼓”与“呼”,为统计工作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二)充实机构人员,强化工作责任

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连续性的复杂工作,要搞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设置固定的工作机构,安排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明确职责范围,落实工作责任。统计工作从表面上看是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进行枯燥烦杂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而无论是在数据的收集调查过程,还是在数据的整理分析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更需要较高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各级各相关单位一定要舍得用既能“吃粗粮”、又能“吃细粮”,既任劳任怨,又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人员。同时,全体统计工作者和调查人员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态度去搞好这项工作。

(三)严格统计制度,搞好统计培训

应对工资统计年报新变化 篇6

特殊变化需牢记

制度规定,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报执行“谁发工资谁统计”(劳务派遣人员除外)的原则。大家会发现在原本“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后边多了个括号——“劳务派遣人员除外”,这就是今年工资统计制度在统计原则上最大的变化。简单说就是工资统计制度中各项指标的统计依旧执行原有的“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但劳务派遣人员作为一种特殊情况是不执行这一原则的。这是大家在今年年报填报中要牢记的。

具体来说,“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就是说在法人单位直接领取全部劳动报酬、生活费的人员都应归发放单位统计。在这一原则中需要强调的是直接领取,这一点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对于劳务派遣人员应按什么原则统计呢?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在实际用工中要涉及劳务派遣人员、劳务工使用方和劳务工输出方三方。劳务工使用方和劳务工输出方均有可能作为直接发工资方存在,按照原来的统计原则,劳务派遣人员有的是在使用方统计的,有的是在输出方统计的,规范性不足。2011年年报规定对于劳务派遣人员的统计不再看是谁直接发工资,而是改由实际的劳务工使用方统计,劳务工输出方(从事劳务派遣服务的单位)一律不再统计劳务派遣人员。

面对这一原则性的变化,对于使用了劳务派遣人员的法人单位统计人员来说,需要牢记今年填报的数据不能漏掉您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对于从事劳务派遣业务的劳务中介服务公司的统计人员来说,需要牢记今年填报的数据不能包括您单位派出的劳务工。只有双方不漏不重,才能保证工资统计更好地反映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情况。

指标调整需明晰

在统计原则变化的背景下,工资统计制度的指标也进行了较大调整。对于以前年份填报过I104表的单位,需要从指标设置以及指标内涵上,进行重新认识。

首先,最大的变化是报表增加了上年同期数据列,各项指标不仅需要填报本年的数据,还需要按照相同的统计原则口径填报上年同期的数据。这主要是由于2011年年报制度原则的变化,为了保障数据的衔接性和可比性,需要各单位填报上年同期的数据。

其次,在指标的设置上,既做“减法”也做“加法”。减少了已经过时的“新增调入从业人员”、“减少调出从业人员”部分的各项指标。增加了反映工资结构的指标,“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和“其他工资”。其中,基本工资主要在于反映各单位工资中不受经济效益影响的固定部分;绩效工资旨在反映与单位效益相挂钩的劳动报酬;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在于体现单位的福利情况。增加这些指标的目的是反映目前各种经济类型、各种行业单位的工资结构情况,分析工资增长的深层原因。

其他变化主要有在“期末人数”、“平均人数”部分,增加了“从业人员”,“劳务派遣人员”指标;在“工资总额”、“生活费”部分增加了“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增加了计算指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劳务派遣人员平均工资”、“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时,将2010年年报中“聘用的其他人员”更名为“其他从业人员”,“聘用的其他人员劳动报酬”更名为“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虽然指标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但指标的内涵没有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在岗职工”这一指标,虽然指标名称没有变化,但实质上内涵却与2010年不同。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劳务派遣人员,以往劳务派遣人员由直接发放劳动报酬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然而今年“在岗职工”这一指标中不再包含劳务派遣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一律由实际用工单位统计在“劳务派遣人员”这一独立设置的指标中。

易错问题需注意

每一年年报期间,虽然各级统计机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各调查单位进行培训,但在年报后的执法或督导检查中依旧会发现有些单位的数据质量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统计人员理解有误造成的。下面就一些易错的问题进行整理,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首先,法人原则未遵守。工资统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法人原则, 法人单位在填报数据时需要包括其本身和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数据。但在实际填报中,笔者发现有些单位对法人原则理解不足,存在漏报产业活动单位或分公司(非法人单位)数据或是多报了全资子公司(独立法人) 数据的情况。建议各调查单位在填报数据时,要切实明确下属单位的性质。做到非法人单位即产业活动单位数据不漏统;独立的法人单位数据不多统。

其次,指标概念未理解。工资统计指标概念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混淆,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如果没有认真阅读指标解释,按照自身的理解填报,就容易出现差错。比如说,有些单位没有根据指标解释,从在岗位的状况、人事档案关系、社会保险关系等角度区分本单位人员应统计为“在岗职工”还是“其他从业人员”,而是按照本单位的人员管理制度将所有的在职人员都统计为在岗职工;有些单位按照编制情况进行统计,只统计本单位的正式职工,而没有统计临时招用的编制外人员、临时工、农民工等;有些基层单位将制度中明确规定不统计的实习学生统计在期末人数中。这些指标概念理解上的差错,在认真听取培训,弄清指标解释中重点内容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再次,统计、会计相混淆。统计作为一种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动与会计之间存在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差别。由于很多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都是由会计人员兼任的,这也就造成了在数据填报上可能存在混淆的情况。对于工资统计来说,按照“何时发何时统计”原则,需要统计的是借方发生额,而不是贷方计提数。工资总额的填报可能涉及多个包含劳动报酬性质的会计科目,而不能仅从某一个科目摘抄。

整理台账需提前

面对工资统计制度原则、指标以及年定报基层表需要填报上年统计数据等的变化,各单位在年报开始前,进行原始数据以及台账的整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各调查单位填报能顺利完成,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对于存在使用了劳务派遣人员以及从事劳务派遣输出的基层单位,在理解统计原则、指标解释后,需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收集2011年1~12月各月的人员和工资数据。此外,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单位需要按照新的统计原则整理2010年全年的数据,用于填报上年同期数据,而不能直接按照2010年报送的I104表填报。

其次,做好台账的重新填写工作。根据制度的变化,统计部门重新设计了台账。各基层单位在按照新的统计原则、指标收集整理2011年1~12月原始数据时,希望能及时填写新版本的工资统计台账。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年报填报准确,数出有据,同时也为2012年各季度季报填写上年同期数据做好准备。

上一篇:谋划2013年工作新思路下一篇:社区管理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