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五)(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共12篇)
1倍脸捎铮培养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文的综合素养。
2毖习读书方法--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并把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3崩忠庥肴私涣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弊灾髟亩粒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学生:搜集八字成语。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庇谩--”勾画出下面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再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说,再理解成语意思,感悟其作用。
比较:
(1)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舒服。
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心旷神怡。
(2)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摔死了。
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粉身碎骨了。
小结:在句子中恰当运用成语,可以简洁、形象、生动地表达出相应的意思。
2蹦读书上的四个句子,根据句意,说说带点成语的意思。
3比班交流成语意思。
4毙〗幔撼捎锿一般词汇相比,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更加典型、系统、丰富,它是历史的沉淀,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成语是现在仍然使用,但又反映了历史典故的“活化石”。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说话或写作时,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更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过渡:成语都是四个字吗?成语不仅有四个字的,还有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八个字、十个字的,还有更多字数的。
1苯裉欤我们要见识一下八个字的成语,自由读成语,读熟,尽量达到背诵。
2焙献鞫帘吵捎铮与同桌、全班、老师等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背成语。
3痹谀鼙乘谐捎锏幕础上做个小游戏。
游戏:我说你对或你说我对。
(1)同桌合作做游戏。
(2)师生合作。
4倍亮顺捎铮你有什么发现吗?左边是讲争斗的害处,右边是讲如何对待别人,都是讲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
5惫蚕碜试矗喝班交流搜集的这种结构的词语。
6笨魏蠡褂行巳さ耐学可以收集其他字数的成语,我们再组织开展一次“成语擂台赛”。
三、互动平台
1钡加铮和学们,你们有读书的好方法吗?能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2蓖学们的方法都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自己放声读、默读、与同桌分角色读,甚至请老师与你一起合作读)要求读通顺、读流畅。
3比班师生对读。
4彼邓的愦佣曰爸卸炼了什么,还想到些什么。
(1)读书后,要做好笔记。
(2)读书笔记的好处:
a弊龆潦楸始强砂镏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b弊龆潦楸始强啥土端伎寄芰Α6镣晔橛帽始窍吕矗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c笨苫累有用材料,开阔视野,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d弊霰始腔岵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3)读书笔记的内容:一是读全文写体会,一是摘录重点句写感受。
(4)常用的形式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
5倍潦楸始腔箍梢孕茨男?讨论后指名说。
6毙〗幔憾潦楸始牵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由此可以看出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四、口语交际
1碧富耙出话题。孩子们都认识蚂蚁,你了解蚂蚁吗?指名说。
2苯裉欤老师要介绍两只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蚂蚁。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边读边想。
3狈至阶榻行辩论。
提要求:
(1)要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在谈感受时,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要有真情实感。
(2)只要有道理,就允许有不同的意见。
(3)辩论时要注意礼貌,不能用言语伤害别人。
4毙〗幔好扛鋈说某沙せ肪场⑷松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等都不同,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也就不一样。
五、习作百花园
过渡:读了两只蚂蚁的故事,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感受、观点、体会等,在口语交际中,不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还用了事例加以说明。如果把你刚才所想、所说的写下来,一定是一篇有意思的习作。
1倍料白饕求。
2奔虻セ匾涠梁蟾械男捶ā
3毖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毕白鹘涣鳌
(1)抽不同感受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可全篇,可片断。
(2)师生共同评议:欣赏的地方或建议。
5弊愿南白鳌
6蓖桌交流、互评。
7弊约涸傩薷模并认真誊写。
六、自主阅读园地
1钡加铩0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呀,自信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自信是阳光,是海岸,是蓝天,是命运的决定者,它可以送你走上成功之路。许多诗歌也写出了自信的作用,今天,我们就要读一读这样的一首诗。
2庇孟不兜姆绞阶杂衫识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尽量达到背诵。
3崩识琳故尽
4苯涣鞫梁蟮母惺堋
5闭抄喜欢的诗句。
6庇行巳さ耐学,也可以学着写一写关于自信心的小诗。
1.本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积累四条外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时很容易停留在理解和背诵上。其实, 看似“高高在上”的名人名言, 它与生活紧密相关, 应让学生感受其“亲近生活”的一面, 感受名人以及名言“灵动的语言运用”的一面, 在运用中积累, 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2.本次“趣味语文”是品读三个既有言外之意、又饶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容易停留在只是欣赏的层面。在欣赏文本的同时, 教师要拓展相关的材料, 并创造性地将其设计成学生的语言训练活动, 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语言的妙趣横生, 感受语言蕴涵的魅力, 并为学生课后深化趣味语文的学习开辟出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和自由追求的领地。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的教学
(一) 介绍名人, 引入名言
1.师:在第八组课文中, 我们欣赏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下面我们来认识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巨匠, 而且都是诗人。
2.师:认真地读一读他们的名言。
(二) 理解意思, 学会积累
1. 师:读袁隆平的事迹, 让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袁隆平, 率领科研团队行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上。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他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 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考验, 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等。但他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 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 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
袁隆平获得了“拯救饥饿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 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袁隆平可谓大功至伟。但这些奖励, 对袁隆平来说“都差不多, 没有高下之分”, 他更关心和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早日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 稻穗比扫帚还长, 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 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生:袁隆平为中国、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谓大功至伟, 但他却是那么谦逊, 让我懂得了: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 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生: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努力地实现着“禾下乘凉梦”, 在这条路上同样会遇到重重挫折和失败, 但我相信这个梦一定会实现: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 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2. 师:说一说, 你想把书中的哪句名言送给谁?为什么?
生:我想把“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 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这句名言送给老师, 因为老师呕心沥血地教育学生, 把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叶”的事业。
生:我想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焦, 也不要烦恼, 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 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这句名言送给我自己,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 当我不快乐的时候, 我要鼓励自己乐观地面对。
……
3. 师:读名言, 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 就像在和名人对话, 请大家背诵四条名言。
4. 师:本次“日积月累”中的四条名人名言只是一个引子, 你准备以后怎样摘录和积累名人名言呢?
(三) 名言创新, 名人创意
1. 师 (播放广告视频《洋河蓝色经典》) :你觉得广告词写得好吗?为什么?
比海洋阔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阔大的是人的心灵。
—— (俄国) 普希金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 (法国) 雨果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 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
——洋河蓝色经典广告词
2. 师:《日积月累》中的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也是语言运用的大师。 (师出示下面一则小故事)
有一次,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 他遇到了一位自负傲慢的批评家。批评家开口道:“我是从来不给笨蛋让路的。”
“_______________。”歌德说完, 笑着退到路旁。
师:歌德说的是什么呢? (“我恰恰相反。”) 回答得多么巧妙而有趣呀,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趣味语文”的教学
(一) 学习交流“趣味语文”中的三则材料
(1) 理解“言外之意”
师:《手表广告》《交通告示》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你觉得在语言表达上趣在何处, 妙在哪儿?
(2) 感受无限想象
师:《最短的科幻小说》, 虽然只是一句话, 但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俱全。读着这句话, 你会产生哪些想象呢?
地球上怎么会只剩下一个人?发生了一次什么样的全球毁灭性的灾难?核战争, 星球碰撞, 还是地球爆炸?而这个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是怎样幸存的?躲在哪里?从哪里归来?有什么保存生命的法宝?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是去了别的星球, 还是都死了?既然地球上仅剩一个人, 那么敲门的又是谁呢?是外星人, 机器人?还是其他高智能的动物?这最后一个人是否去开门?开门后将看到什么?如果是外星人,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沟通彼此的情感吗?……最后故事又将会怎样发展?……总之, 有一百个读者, 就会有一百个关于“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故事。
这篇小说虽然“微小”得只有一句话, 但是它暗含的潜信息却是相当丰富的, 可以让人想象出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句的故事来。读这一句话, 我们不得不为文章的构思和创意所折服。
(二) 请你结合语境, 说说“言外之意”
(1) 肯尼亚天然动物园的“游人须知”规定:“凡向鳄鱼池内掷物者须自己负责拾回。”
“游人须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 有一回, 马克·吐温向邻居借阅一本书, 邻居说:“可以, 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一星期后, 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 马克·吐温笑着说:“当然可以, 毫无问题。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家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马克·吐温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 习惯地用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 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啊!”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谢谢提醒。”随即将纸团拾起, 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桶里。
张敏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
(三) 你能将下列广告巧妙地补充完整吗
(1) 鸡饲料广告:如果“佩利纳”还没有使你的鸡下蛋, 那你的鸡___________。
(2) 印刷公司广告:除了_________, 承印一切。
(3) 黏合剂广告:它能黏合一切, 除了_______________。
(4) 加油站广告牌:假如阁下烟瘾发作, 可以在此吸烟。不过请留下地址, 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链接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1碧寤酇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2崩斫馑鸭歇后语。
3倍列话,乐一乐,悟一悟。
4倍杂哪产生兴趣并能用普通话大方地讲笑话故事。
5蹦苡锰峁┑牟牧媳嗤话故事,并能把它写下来。
6蹦苷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修改的习惯。
7弊灾髟亩炼涛摹毒卫填海》。
教学准备
1庇眯『诎逍醇妇湫枰修改的句子。
2彼鸭一些叠词和歇后语。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1毖生自己读词语,看看每排词语各有什么特点。
2比醚生自由地说一说,从中点明教学内容:词语的重叠方式。
3蹦慊鼓芩狄恍┱庋的词语吗?
4崩鲜ρ生一起补充介绍这三种类型的词语,学生每种类型的词语都各选几个记下来。
二、理解搜集歇后语
1弊远列后语,在读的时候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倍烈欢粒记一记,写一写。
3蹦慊怪道哪些歇后语?
4笔ι互说歇后语,把自己喜欢的歇后语记下来。
三、读笑话,乐一乐,悟一悟
1弊杂啥列话,乐一乐,再想一想。
2苯涣鞫梁笏获取的知识。
3狈纸巧读一读。
四、讲笑话
1笔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笑话故事,引出课题。
2备嬷活动内容及评选“小笑星”和最佳听众的要求。
3蓖桌或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笑话故事,并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谁是最佳听众。
4备髯橥蒲〕龅拇表上台讲幽默故事。
5贝蠹移酪椋怎样可以讲得更好。
6奔体评议,推选出“小笑星”和最佳听众并颁奖。
7庇惺奔淇扇醚生自由上台讲故事。
五、用提供的材料编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1币导语:童话故事是许多同学都很喜欢的,在语文大课堂里,在生活中,我们读了或听了许许多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的头脑里也有许多神奇的想象。我们虽然还小,但也能编出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你愿意试试吗?
2毖生自己思考,挑哪些图,怎样连成一个故事。
3毖生讲述故事,老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4比梦颐悄闷鸨世矗写下这些有趣的故事,然后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精彩。
5崩鲜ρ≡褚涣狡习作,读给全班听,一边读,一边评改。
6毖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题目。
六、学习修改符号
1背鍪揪渥尤醚生自己读一读,想想看,这个句子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2毖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修改,教会学生这四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3庇眯『诎宄鍪玖硗獾牟【洌让学生试着用新学会的符号修改并评议。
4蹦贸鲎约旱南白鳎自己修改或同桌交换修改。
5倍烈欢列薷暮蟮奈恼拢谈谈自己的感受,点出教学目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
七、阅读《精卫填海》
1弊约憾炼涛摹R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2惫椿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3备惺芫卫鸟锲而不舍的精神,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卑颜飧龉适陆哺别人听。
教学目标
1蓖ü“温故知新”,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
2蓖ü“语海拾贝”,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
3弊远脸捎铮了解成语的意思。
4蓖ü“口语交际”,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
5蓖ü习作,学会留心生活,用心感受,写清事情经过,做生活有心人。
6蓖ü“自主阅读园地”,感受小萨沙美好的心灵。
教学准备
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搜集自己过节的照片。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弊远了淖榇视铮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
2苯涣鞣⑾值慕峁。
3痹偎导父稣庋的词语。
二、语海拾贝
投影出示句子。
1敝该读句子,感悟诗句的意思。
2敝傅急乘惺句。
3蹦慊怪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三、点击成语
1 自读成语故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
2 指导用“火树银花”说话。
3 讲讲这个故事。
四、口语交际
(一)教学目标
1 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日说一说。
2 能把内容说清楚。
3 学习评价别人的讲述。
(二)教学准备
了解传统节日的有关习俗。
搜集自己过节的照片。
(三)教学过程
1贝统佳节知多少。
(1)抢答: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找朋友。出示一些节日名称和习俗,连线。
如:元宵节赏月
中秋节赏灯
清明节踏青
2闭先恐后话佳节。
(1)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节日,可以介绍节日的传说、过法、习俗。要求把话说清楚。
(2)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3逼咦彀松嗬雌兰邸
(1)评价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介绍清楚明白。
(2)评选最佳讲述者和最佳评价者。
五、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口语交际课的介绍,选择印象深刻的节日写下来。
2 要写清楚在节日里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到的。
3 尽量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1鄙蠖料白饕求。
指名读,其余学生勾画出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被毓丝谟锝患士蔚哪谌荩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节日讲给同桌听,要求讲清节日里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3 集体交流,互相评议,相互启发,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作出恰当的归纳,提醒:要恰当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
4 学生起草习作。
5 学生自读修改,再在四人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别人与自己一起分享。
6 集体交流评议,修改。
7 欣赏佳作。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毖习《我不是最弱小的》。
(1)自读短文,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2毖习《唐诗帮我学作文》。
(1)自读短文,勾出自己感兴趣的诗句。
(2)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体会。
1、能正确区分反问句和陈述句,并能将反文句变成陈述句。体会每组两句话说法不同,但意思相同,表达方法的不同
2、能主动积累名人警句、成语故事。
3、能主动积极地发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交流。
4、能读懂故事,明白写通知的要求。
5、能读懂短文,明白短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体会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试一试,学着书上的样子,各写两组句子。 结合旧知识,谈自己的发现。
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句子,体会意思。
2、读一读,记一记。
3、比一比,谁能记得又好又快。
按要求完成,提高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
比赛激趣。
三、点击成语
1.自由读一读,看看“揠苗助长”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揠苗助长”的意思是什么?
3.这个成语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4.你能说出别的成语故事吗?
自由读,加深认识。拓展游戏:抢反义词。
交流,评价。注意仪态,
评价时注意语气。
四、自主阅读园地
1、借助拼音读短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读了短文你知道会植树造林的鸟是怎样植树造林的?小牛都征到了哪些朋友?
4、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好词佳句并介绍给小伙伴。
读短文,勾画
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思考回答
交流
五、习作百花园
1、自由读故事,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小梅花鹿在通知大家开会时是怎么说的?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写通知必须要让别人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谁参加怎样的会议。
4、明白通知格式要求。
5、练习写通知。
思考,回答
明白要素
独立完成,修改。评议,再修改。
教学随笔:
二、口语交际《我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能大胆地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2、能认真听同学的介绍,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并能对同学的讲话进行应答,获得启示。
3、与同学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准备:
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图片,并把自己的发现摘抄下来。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课文,引出话题
1、回忆本组课文内容,谈谈收获体会。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2、教师激励,引出话题。 结合旧知识,谈自己的发现。
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小组互动,交流发现。 小组内同学相互说说自己的发现,听的同学专心听,边听边想谁的发现对你有启发,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按要求完成,提高自学能力。
学会说,听
三、集中交流,评议提高。
(1)抽生在全班交流,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借助文字材料、图片等进行介绍。
(2)互动交流。对别人介绍的发现提出疑问,畅谈收获,有相同看法的给予补充,形成人人交流,人人互动的场面。
(3)集体评议,谁的介绍最令你满意,评出最佳发现者。
介绍。
交流评议。
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创新活动,推进互动。 (1)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发现。如:像公路会“呼吸”那样,设计保护环境的新方法,设计环保作业本。。。。。。
(2)展示自己的创新发现并介绍特点作用。
(3)评出最佳设计奖,发给勤观察、爱思考、勤动手、会创造的同学。
结合实际,设计。
展示特别的地方。
评选
教学随笔:
2. 通过课件或蝈蝈叫声录音认识蝈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
2. 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3. 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什么,提出自己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4.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学习的目标。
三、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1.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最能说明白发老人喜欢蝈蝈的语句。
2. 分组交流。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
3.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4. 画出文中人物的对话,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5. 说说你对孩子的话的理解,并从中体会人物的感情。
6. 讨论:蝈蝈为什么要“逃”?它真的是咬破笼子逃走的吗?文中老人两次“自言自语”都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7. 讨论:蝈蝈开始不叫,心里想些什么?后来不知疲倦地叫,又似乎在说什么?
8. 指导朗读。
四、美美朗读,细细品味
1. 师生共同小结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给你什么启发?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类事吗?说出来听听。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一)、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倍数、因数。
(二)、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确定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等。
(三)、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四)、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除法和四则混合运算三个单元安排内容,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除法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多边形的面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难点:联系实际,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笔算和简算。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3能确定不同方位物体的位置。
4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7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正面教育,启发诱导,注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3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5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6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7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8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给后进生更多的关
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9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六、课时安排
第1——3周:小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第4——6周: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单元整理与测试; 第5周:国庆放假
第7——9周:小数的除法,理解它的意义与计算法则。第9——10周:小数混合运算
第11周:半期整理和复习,期中考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
1、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师简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质疑: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作者游漓江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板书:看到什么?重点写什么?特点?)
4、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
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默读课文,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在有关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探究。(8分钟)
二、多元导悟,解疑合探:(20)
(一)整体感知:
1、交流文中难读的字词或句子。(3-5人)
2、作者游漓江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
(看到漓江的山水,重点写了漓江的山。)
(二)重点感知漓江的山的特点:
1.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指名交流。(2-3人)
(2)再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
(3)引导学生谈体会:
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句中最能表现山的特点的词是什么?(直挺挺)
引导学生用笔画一画,加深自己的认识。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1-2人)
2.与作者同行,游漓江美景。
(1)指名说说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山?
(板书:象鼻山、斗鸡山、画山。)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说说它的特点。
先同桌互相交流。再指名交流。
①象鼻山景点。
A?汇报象鼻山景点的样子: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
B?能把这奇特的画面画下来吗?(学生画简笔画,引导形象思维,帮助理解文字内容。)
②斗鸡山景点。
读第四段,抓住词语“对峙”、“拍打着翅膀”、“窥视着对方”、“啄过去”想象斗鸡山的样子,感受其神奇与独特。
③画山的特点。
(抓好以下语句的朗读与感悟:“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似画而非画。)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扬蹄疾走,还有的昂首嘶鸣。画山的不同姿态,让人感受到天然山峦峭壁的神奇。)
引导想象:你还可以幻想出那里有哪些形态的马呢?也可以把这些幻想成为其它的哪些形象?(可以小练笔:先写下来,再读给大家听。)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段话。)
(3)连起来读第3-5段,整体感受不同景点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景点的不同形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独特神奇。)
3.总结:这篇文章用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向我们描绘了漓江两岸美丽神奇的山峰,这样美丽神奇的景象真是让人感到有说不出的惊讶啊!
作者写这篇课文,把漓江美景展示给读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赞扬祖国山河的无比秀美。)
三、质疑再探(4)
1、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描写漓江山峰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边读课文,在头脑中边产生形象,体会形象描写给人形象感受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2、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预设:
(1)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让“阳朔山水甲桂林”成为自己心中一个美丽的悬念呢?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各自的观点。
(这既是作者心中的悬念,也是读者心中的悬念。这样的结尾更能激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对阳朔山水的向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为什么会在这里形成这样“独特神奇”的风光呢?
四、运用拓展:(1)
1.?摘写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词句。
2.?想象自己头脑中熟悉的一处景点的形象,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
1弊远链视铮发现构词的特点;
2弊远痢⒈乘卸粤,感悟意思,主动积累有名的对联;
3倍炼成语故事,理解成语“老马识途”的意思;
4蹦艽蠓健⒅鞫、有礼貌地与同学交流自己读《威尔逊出游》后对威尔逊妈妈做法的感受和自己的妈妈的做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5绷粜墓鄄焐活中的游戏或亲身参与过的游戏,不拘形式地写下游戏中的见闻、感受;
6庇米约合不兜姆绞蕉炼涛模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纯真;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名联在小黑板上;搜集古代诗人、现代作家描写童年生活的美好的诗句或文章。
学生:回忆平时妈妈是怎样教育自己的;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游戏或亲自去参与一种游戏。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弊远痢⒒ザ链视铮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悟悟这些词语的特点。
2毕胍幌耄赫庑┐视惺裁吹胤较嗤?
3毖生自由发言,从中点明教学内容:这些词语中都包含有一组反义词。
4毖生再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知构词的特点。
5蓖卣沽废埃“你能再说几个有这样构词特点的词语吗?”
6苯淌ο嗷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词语,加深理解。
二、语海拾贝
1弊远炼粤,要读得正确、流利。
2痹谛∽槎粒相互检查,并悟悟对联的大致意思。
3比班交流,说说自己不懂的地方,请求老师或其他组同学解释。教师注意引导和补充。
4弊芙幔河枚猿频淖志浼忧坑镅孕Ч的这种修辞手法,我们称为对偶。
5庇米约合不兜姆绞剑背诵对联。
6蓖卣沽废埃“你能说说你搜集的名联吗?或者你想创作一副对联也可以。”
三、点击成语
1毖生自由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2鼻胙生复述成语故事,并说说读了成语故事后的感受。
3币导学生理解“老马识途”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身边类似的事例。
四、口语交际
1被毓丝挝摹锻尔逊出游》,想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抽生回答。
2痹僮远量挝模独立思考:你赞成威尔逊妈妈的做法吗?为什么?
3毙∽樗邓怠⒁橐椋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别人的意见,丰富自己的认识。
4比班交流,举行小型辩论赛,从观点出发划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评选出最佳小辩手。
5毙∽榻涣鳎涸谀阃獬鍪保妈妈是怎样做的?你希望妈妈怎样做?边听边想想谁的感受对你有启发,说出来相互补充。在小组中评选出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6比班交流,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话题,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演说,大家评议谁的发言最令你满意。
五、习作百花园
1币导语:游戏真好玩!同学们都玩过哪些游戏?抽生回答。
2毙∽樗邓担耗憔醯煤猛娴挠蜗肥窃跹的玩法?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呢?
3毖生讲述自己认为最好玩的游戏。教师相机指导、润色。
4弊芙幔喝梦颐悄闷鸨世矗记下玩过的许许多多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丢沙包、踢毽子、网上下棋……让别人了解你是怎样玩的,分享你的开心。然后比一比,谁将自己喜欢的游戏写得精彩。
5苯淌ρ≡褚涣狡学生习作在全班展示,一边看,一边评改。
6毖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7痹谛∽槔镒杂尚郎推范列∽槌稍钡募炎鳎并评议每位成员习作写得好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把这些意见批注在文后。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苯柚拼音自由轻声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了解大意。
2毙∽樘致劢涣鞑蝗鲜兜淖郑不理解的词句,反馈信息。
3比班质疑,请求老师或其他同学解答疑难。
4惫椿最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在采蜜本上,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反复朗读。在小组中交流读后收获,鼓励学生将积累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5庇懈星榈乩识炼涛模评选出谁是朗读小能手。
教师:关于日出的欣赏片。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段:写父亲一大早就到海边看日出。“满意”、“起了个大早”可以看出父亲的态度非常认真。
* 第2段:写日出的美景和父亲看日出的感受。本段对日出的景象描绘得非常美,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阳光真的很活泼”。特别是“露出”、 “闪”、“跳跃”、“跃出”和“荡漾”等词语非常有动感。
* 第3段:写父亲看日出的感受:新奇、震撼、活泼。教学时应让学生思考:父亲多次观察过日出,为什么这次会有这样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日出的千变万化,以及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下,同一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从而为学生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奠定基础。
* 第4、第5段:插叙了父亲看日出的原因:儿子的造句作业挨了老师的批评后很委屈。儿子自认为“阳光很活泼”这个句子造得非常漂亮,因为他自己去看过日出,并感受到“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父亲答应给儿子一个答复是因为他珍视儿子的感受。
* 第6、第7段:写父亲回到家里画了一幅名为“阳光很活泼”的画。“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是父亲画这幅画的动力,想着那美丽的日出,想着那活泼的阳光,带着新奇,带着震撼,带着对美的热爱,他才画出了他觉得最美丽、最得意的作品。
* 第8、第9段:写父亲让儿子把画和一封信带给了老师。父亲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的话也是这篇文章要对读者说的话,它是全文的文眼。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感受是不同的,不仅阳光如此,其他事物也是如此,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独特感受。
* 识字写字教学:“镶”字和“嵌”字的书写可作重点指导。
* 课后第2题:三句话中的带点部分突出了阳光的活泼,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体会。
* 课后第3题:教师可以带头谈看法,以启迪学生思维。
* 课后第4题: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教学设计参考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 你观察过日出吗?你读过哪些描写日出的文章?
2. 观看关于日出的欣赏片,说说你对日出的感受。
3.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一起来感受阳光的活泼(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阳光的活泼
1.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理解。
2. 再读课文,认真进行圈点批画,边读边将自己的收获批注在课文的旁边,同时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 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体会阳光的活泼
(一)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阳光很活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阳光的句子,体会阳光的活泼。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品读“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太阳微微露出一点时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②读句子,说说你从“害羞似的闪了回去”中体会到什么。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太阳出来时的“活泼”景象,“闪”字很有动感。)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2)“太阳像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终于跃出了海平面,那太阳光也随着起伏荡漾。”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太阳跃出海平面时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②读句子,说说你从“像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中体会到什么,从“起伏荡漾”中感受到什么。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看见日出时太阳光像什么。
②读句子,说说你从“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中体会到什么。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感悟日出时阳光的美。
四、品读课文,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1. 父亲为什么要去看日出?观看日出后,父亲的感受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 齐读父亲的信,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 想象老师收到画和信后会怎么想、怎么说做?
五、再读课文,体会插叙的作用
1. 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 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 把插叙部分放在文章的最前面,再让学生读一读,和原来的课文比一比,哪种叙述方式好一些。
六、拓展迁移,加深认识
在你的想象中,阳光像什么?全班交流。
教材简析
本文以父亲的活动为线索安排内容,全文共有9段。第1~3段写父亲到海边看日出,感受到阳光真的很活泼。第4、第5段以插叙的形式写了父亲看日出的原因:儿子的造句作业挨了老师的批评后很委屈。第6、第7段写父亲回到家里画了一幅“阳光很活泼”的画。第8、第9段写父亲让儿子把画和一封信带给老师。课文以热情的口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日出的美,赞赏了儿子那充满想象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感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
2. 体会课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3.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文本解读〗
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一段难忘的回忆----因好奇冒失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同时引发出我们的思考:人类要善待动物,要能与动物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及做事切勿冒失,要多为他人着想。
〖设计理念〗
本文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情趣、描写深入细致、人文性较强。《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还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文教学,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生活对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
(3)体会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尤其是最后一段。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搜集、展示资料,交流自己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
(3)引导学生遇事不盲目,不冒失,多为他人着想的情感。
4、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写法。
(2)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情感。
〖教学准备〗
1、有关马蜂的教学图片、课文重点内容探讨幻灯片,课文录音带。
2、作者冯骥才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有关马蜂的资料、了解马蜂的特性。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并能进行复述。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一)了解马蜂
1、板书“马蜂”二字,学生齐读。
2、教师:同学们,提起马蜂,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哪些词语?(可怕、恐惧、疼痛……)
3、教师继续:是啊,马蜂很可怕,会蛰人。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马蜂还有哪些特性呢?现在请同学们把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做一展示交流。(活动:展示交流资料)
4、教师小结:马蜂简介。
(二)导入新课
1、继续板书:在马蜂的两边分别板书“捅”和“窝”。学生再次齐读。
2、教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搜集资料、师生交流等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抓住课题进行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步读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音节、字典、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
2、检查预习,纠正错音。
(可指名读、也可开火车读,遇到不好读的句子或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可做辅导)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组内交流。
4、集体反馈:不理解的字词,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重点引导“纠缠、捣毁、冒失鬼、痊愈、惊魂稍定、罪孽”等词的意思。
5、同桌合作,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思考:文章叙述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与课本展开零距离对话,让学生达到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2、集体反馈。(只要学生能说出充分的理由,文章脉络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在默读中思考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基。
四、学习巩固,生字新词
1、自由认读生字。(从音、形、义、组词等方面认读。)
2、集体学习,重点引导:
“纠、缠、疙、瘩”等字的字形、“甸、粘”的读音。
【设计意图】高年级同样要重视生字的学习,从音、形、义、组词等方面对生字加以巩固、理解。督促学生养成从字词积累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按下列方法完成本课生字。
生字
音节
音序
部首
余几画
组词1个
在本词中意思
纠 纠
jiū
J
纟
2画
纠缠
相互缠绕、缠绕不清
(其它生字也按这种形式写)……
3、从文中找出你认为重要的15个词语,5组近、反义词、多音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作业中养成查字典、查工具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抓重点词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2、感悟文本,体会课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捅马蜂窝》一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教师:同学们,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不紊地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结果;“我”对马蜂的再认识和“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那么作者是怎样环环相扣,将意图表达清楚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了解课文。
【设计意图】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成功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对教材有着浓厚的探究意识。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旧知的回顾,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增强对文本的探究意识。
二、合作探究、体会内涵
(一)细读1-7段,了解捅马蜂窝的经过
1、自由阅读课文,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集体交流反馈:
马蜂窝的位置、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我”捅蜂窝的准备及过程。
3、相机重点引导:
(1)作者写捅马蜂窝,为什么还要写爷爷家的后院?对蜂窝的介绍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从这些内容,你了解了哪种写作方法?(环境烘托,为捅蜂窝埋下伏笔)
(2)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这对我有什么影响?(引导出:捅蜂窝的方法及“我”强烈捅蜂窝的欲望)
(3)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验扣人心弦的捅窝过程(6-7段)
①、找出具体描写“我”捅蜂窝的段落,读一读。
②、指名反馈:
捅马蜂窝的经过真是__________________!(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恐惧、惊慌……)
③、教师小结:是啊,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找出具体语句品读、体会。
④、指名反馈句子,相机出示:
A、“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自由读画出描写“我”捅蜂窝准备工作的动词,并谈谈读后感受。
(从动词中传神地透露出“我” 准备得细致周密,同时也突出了“我|既想捅又害怕的心理,进而体会捅窝的紧张和扣人心弦。)
B、“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得‘嗵 ’,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情景。指名谈感受。
(“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看不见马蜂个体,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可怕、紧张的情景。)
指导朗读,想像、感悟。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品读句子,找出关键词,体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指名反馈,重点引导:“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一个比喻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写出了马蜂的拼死一搏。
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⑤小组合作,再次感情朗读,体会捅窝的扣人心弦及马蜂誓死拼搏的精神。
4、教师小结:从捅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原因是什么呢?是的,靠的就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运用一些表示动作、行为、情态的动词,靠得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平时要留心观察,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设计意图】叶老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启发、点拨、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本环节正是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感悟文本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内容理解来体现这种理念的。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二)研读8-11段,了解马蜂的特性
1、轻声读文,想想:从爷爷的话中,我对马蜂的特性有了哪些了解?画出相关语句。
2、齐读课文第11段,思考:
(1)“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会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罪孽感”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①小组读文、思考、交流、讨论、汇报。
②教师小结:“我”对马蜂的态度由厌恶转为敬佩。因为“我”伤害无辜的生命,破坏了它们的家园而感到罪孽沉重。这种罪孽感更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要善待生命。
(3)再次读文,更深度理解:
“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引导学生明白:马蜂的这一特性,正是它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精神的具体体现,令人佩服。点明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抓重点句子研读感悟,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精读第12段,感悟文本内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
作者运用设问句更表达出了“我”盼“无家可归”的马蜂归来重建家园的急切心情。特别是最后一句,既突出了儿童的幼稚之举,又表达了盼归的急切,更是在呼吁我们要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感悟的习惯。
(四)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速读全文,从每一部分中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明确:从捅窝的渴望到捅窝的受惊再到捅窝的忏悔,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文章基调,进而提高感情朗读水平。
三、质疑解疑、升华主题
1、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2、从文本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或者学习完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做事冒失,不经调查研究,造成的后果有时是无法弥补的,要学会为他人着想。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文本的真正意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以达渗透人文教育之目的。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写一则50-100字的学文读后感。
2、根据课文第7段的描写,写一场景。(提示:注意人物动作、心理、神态及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达阅读之真正目的。
【附】板书设计
准备 细致周密
要善待生命
5、捅马蜂窝 经过 扣人心弦 不冒失做事
为他人着想
结果 挨蜇盼归
【积累与运用(五)(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积累与运用(五)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07-12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练习题10-13
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积累运用10-29
《积累运用五-习作教学》教学反思06-03
四年级上册的成语积累06-28
五年级课外知识积累题10-23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积累09-23
小学英语课堂情景活动设计与运用研究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