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精选8篇)
二、研究方法和调研对象
三、问卷分析
1.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特征调查
(2)对待新事物的看法和为网络服务付费的意愿。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虽然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满足“生存需要”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当然这和他们的经济不能独立有很大关系,但大学生因其自身追求时尚的特点和独立生活的需要,他们更需要受尊重、人际交往,以及自我实现,所以他们在消费的心理上呈现一种追新求变的态势。此次调查显示对于新事物或新技术好奇或设法接触,以及要求设法实现拥有的占98.7%,这比较符合大学生朝气蓬勃、追求时尚新颖的特征。调研结果同时显示,有近50%的大学生不愿意为网上提供的服务额外支付费用,只有10.4%的大学生愿意为网上服务支付额外费用,有40.3%的大学生视情况来定是否愿意付费。这类现象表明,网络的普及还不够广和深,大学生对待网络消费的态度还不是非常积极,同时也说明网络文明的宣传还不到位。另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人们的生活水平等也制约了网络消费的发展,网络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
2.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指向分析
(2)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特点分析。上网地点调查发现在学校周围网吧
33.8%,学校机房49.8%,宿舍或家里15.2%。说明大学生还未达到电脑的普及,鉴于地区发展和经济的因素尚不具备独立进行网络消费的能力。
登陆购物网站的频率调研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是偶尔登陆购物网站,每次上网都登陆的只占2.6%,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登陆购物网站存在不确定因素。这些表明当今大学生不是完全的网络消费者,他们可能是由需求产生或是网络宣传的影响进而产生欲望的。
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是浏览信息、查资料或学习、网上下载、聊天、玩游戏,以及收发邮件的比例占97.1%。
网络已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休闲娱乐业成为了上网的主要目的。虽然浏览信息、查资料或学习认识仍是大学生上网的普遍选择,但同时休闲娱乐也上升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这些表明与过去相比,大学生在网上对于信息、服务的多样性和娱乐性追求有所提高。网络不仅是学习的主要工具,也是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之一。
此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网上购物的支付手段,首选银行汇款,选银行汇款的占24.2%,其次依次为网上银行22.9%、第三方支付22.1%、邮局汇款15.6%。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式诸如货到付款这主要考虑了安全性的必要,还有手机支付的方式,在访谈中大学生都表示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3.调查分析总结
(1)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对其网络消费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网络消费,大多数的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他们对于网络营销的态度越正面,年级越高对于网络经验越成熟,进行网上购物的行为就越理性、积极;性别与对待网络的态度有关;专业的差异,偏文科的大学生由于课程少,而且少了整天计算的烦恼,空闲的时间较偏理科的学生要多的多;月消费水平与网络购物相关性较小。
(2)大学生的网上购物的态度,以及意向对其网络消费有成正比的影响。调研显示能够尽情投入网络世界的大学生一般都能享受到网络所带来的乐趣,并对于网络才生亲近的好感,这样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会愿意为网络的服务付费,并且从于网络的接触过程中了解网上购物,偏好于网络,自然会转移接受网上购物这一便捷的消费方式。
(3)大学生的网络经验对其网络消费也有成正比的影响。大学生们对网络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会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多而逐渐加深,不同的大学生对网络在自己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大学生网龄的长短与他们对网络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成正相关;大学生们随着网龄的增加,会从全方位的考虑购买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产生购买的动机很理智,在如何选择商家上,会通过网络上的论坛对此商家的评价、征询朋友的意见、搜索商家本身的知名度和诚信度等方法搜集信息,有效比对,然后综合考虑比较网络风险系数,再做出购买的决策,这符合拥有较高素质大学生的纯粹消费者身份的特点。
(4)感知风险度与大学生网络消费成反比。网上购物的风险指的是产品质量风险、安全性风险(网络欺骗或欺诈、人身及健康风险、财产风险、安全感心理风险等)、商家诚信度的风险、机制不健全权益无法保障的风险、配送的风险等,这些限制了大学生网上消费的步伐。为了规避风险他们会尽量减少网上购物,即使购物也是在那些知名度大的商家去选择。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报告称,2007年我国网民将月收入的10%左右投向互联网领域,国内互联网用户消费总规模达3988亿元。而大学生网络消费者将成为互联网消费的主体。同样,对于网络消费的前景,大学生被调查者大多数对网上购物报有正确的心态,大多数的大学生很看好网上购物,对于网上购这种新的消费方式持正面的态度,调查对象50%以上的学生认为网上购物的前景一片光明,认为网上购物随着人们观念的改进和接受会被更多的人所采用的消费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行为,对策建议
在网络商城发展迅速的今天,作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所谓网络消费是指消费者使用互联网在相应网络客户端上进行搜索,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并通过和商户的交流了解,对商品的价钱、产品质量进行重新确认,最后决定下单购买并进行支付,商家再选择快递送货上门,或者消费者到指定场所凭借获取的信息进行消费的一系列行为。通过分析他们在网络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消费心理,有利于高校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1]。
一、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心理分析
个性化消费心理。多数大学生喜欢追求新奇、流行、品味、敢于挑战,喜欢张扬个性,自主选择。网络消费符合他们富于创造力、渴求变化、追求新奇、释放个性的特点,因此他们所购买的已不只是商品的实际价值,而更多的追求是商品的形式新颖,彰显他们的个性,这些都成为他们消费时的重要标准。使他们在购买商品时,缺少对产品鉴别和评估的专业知识,这样购买的风险也可能上升。
追求任性的消费心理。很多大学生在家养成了任性的性格特点,在面对网购时,他们受到网上商品的诱惑,一旦有店家推出活动或者有新品出来,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只要想买就买。独特的购物环境,与传统交易截然不同的购买方式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情感变化,使其追求任性的消费得到满足。消费时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个性向商家提出挑战,在消费中充分表现自我,随心所欲的消费,契合前段时间出现的流行语“有钱就是任性”。
追求快捷便利的消费心理。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交通堵塞,出行不方便,加上每个人都有一种惰性。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在选择以何种方式消费时一定会把便利快捷考虑进去,他们不再喜欢逛上一天,去精挑细选。传统的购物方式需要人在出行时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天气、出行时间、交通状况等等,在选择商品时还要纠结,有时因为一时受销售人员的鼓动购买,事后后悔了却退货不便,而在网上进行交易能够弥补这些缺陷,深受大学生喜爱。
追求小资情调的消费心理。越来越多价值高但具有文化品位的商品成为大学生的购买物品。大学生是有文化的知识青年,追求小资情调的消费心理,购买具有一定品位的商品,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消费者在相信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追求一种品牌效应,就比如洗发水,它的质量好,而且气味香,这些效果都是很明显的,因此,消费者就会继续使用下去,而耐克、阿迪达斯这类运动类型的品牌在学生当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大学生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追求一种高品位的生活和一种小资情调。
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价格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关键性因素,但是,产品的实用性也是大学生选择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调查得知,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大学生购物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大部分的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是600-1000元,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消费也不会超过1500元,他们的生活消费主要是吃饭和必要的生活开支。由于可自由支配资金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在花费时很谨慎,在购买某种产品时,尽量做到物美价廉
二、对消费者心理健康成长存在着隐患
盲从心理的的形成。大学生充满了好奇心,网上时常出现一些具有诱惑性的新奇商品,会刺激他们追求档次,甚至助长其追求名牌的心理,养成了他们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不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另外,利用支付宝或者网银进行消费往往会产生不良的消费习惯,比如,盲目消费。网络图片文字对商品的宣传及商家促销策略的使用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冲动而非理性的消费。
虚拟高消费助长攀比心理。大学生心理防御特别脆弱且年轻气盛,思想不成熟,也极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看见同寝室或者同班同学在网上买了各类新奇的商品,也要上网去买,更甚之要买比他更好的,从而形成攀比心理。“有些大学生甚至对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消费,长时间下去形成网瘾并沉溺其中。这种虚拟的网络高消费易使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甚至在日后的生活中形成攀比心理。[2]”
交流能力下降导致封闭心理。网络消费不同于传统的消费,前者是一种人机单方面的交流,而后者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沟通交流。许多学生不需要迈出寝室门就可以购物,甚至吃饭也不需要出去,直接手机电脑网上订餐,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宅在寝室,使他们与外界隔绝了,这就必然导致随着网络消费的兴起[3]。久而久之,他们很少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这导致他们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下降,不利于当代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全面发展。
易形成网购心理依赖性。各种网购平台和商品,极大的刺激着大学生的购物欲,足不出户就可以货比三家,他们从中发现网购的乐趣,体会到网购的妙处,时常浏览着网页就不由自主的买了许多,甚至是一些不需要的东西[4]。网购使许多大学生不知不觉产生了一种心理依赖,不论物品大小都选择在网上购买,一上网就浏览购物网站,他们陶醉其中,抵制不住网购的诱惑,产生所有事情都依赖网络,失去与现实的人交流的机会,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到人的现实交往能力。
三、对策建议
当前,大学生网上消费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他们注重价格、方便、快捷,但消费行为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另一方面,他们在选择商品服务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存在冲动、盲目、攀比的心理,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想解决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以下角度来考虑:
(一)学校方面要加强引导
当今大学生是网络消费的主体,所以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网购习惯,就需要学校的引导,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首先,教师和学校方面做出共同的努力:一方面,老师平时及课堂上应该有意识的做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网购观念。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自主的对学生的消费观采取专业性的引导。具体表现在: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念。大学生对网购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的消费习惯并不都是合理的。学校可以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在学校进行合理的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比如说可以开展主题讨论、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积极地的参加这样的活动,增长自身的知识,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学会正确、合理的网络消费,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才能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合理自由的转换,保持正确的消费观念,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不会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与此同时,大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是非,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节约金钱。再次,经过学校专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网络世界,更好的掌握网络技术,从而可以在学校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网络方面的认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增强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风险意识。大学生对网络消费充满好奇,但是他们对网络的风险性却认识不足,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组织进行网络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认识网络风险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网络辨别能力,降低网络交易中存在的风险,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风险意识,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信誉度高的网站,选择正确、安全的支付方式,维护自身的消费权利,正确合理地利用消费者的消费权。
(二)家庭方面教育引导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父母的教育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培养正确的和纠正错误的网购消费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家庭环境和条件方面对于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产生重要的作用。经过对调查报告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现,很多学生网购无节制,主要还是家庭经济条件宽裕,父母的给的生活费较多,学生也根本不清楚父母挣钱其实也不容易,家庭缺乏一个交流沟通的环境,父母认为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物质就可以了,其他方面父母由于繁忙的工作都忽视了[5]。针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营造一个沟通交流的环境,经常进行心理方面的沟通,让他们也了解自己的工作不易,从而不至于形成无节制的消费观。其次,父母的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在生活中也要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对孩子的消费观进行正确的引导。父母要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形成节约的传统美德,学会理财,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从而受到正确观念的影响。
(三)政府应完善立法,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
提升大学生网络维权意识。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购物时,要能够熟练的掌握购物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例如,要学会正确的识别商品的真伪性,感觉服务的好坏,学会识别卖家的信誉度,对于价格过低的商品,要学会正确的分析。对于价格过高的商品也要仔细地思考。选择正确的付款方式,交易额较高时更要谨慎,向卖家索要发票或凭证,这样,可以在出问题时作为证据,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优化高校消费文化以及净化网络诚信环境。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人们开始提倡“绿色消费”,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习惯,提倡科学的消费,宣传健康的消费文化。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消费理念。反对浪费、反对盲目消费,提倡实用主义消费,主张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而且善于宣传。
净化网络环境,完善保障系统。由于网络技术和管理本身存在着缺陷,使得不法商家有了欺骗消费者的可乘之机。加上网络技术本身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这导致有些网络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缺陷窃取消费者的私人信息,进行不法交易。这些都启发我们要完善网络追踪体系,对于不法商家要能够及时追踪他的位置,并且完善网络保障系统,保障消费者的私人信息。总之,要加强科技软件的发明,加强网络环境的净化,从而保障大学生等网络消费者的权利。
(四)作为学生自身要学会理性消费
要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学生主体。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消费观,克服不正确的消费心理。青年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在思想上缺乏对金钱的正确认识,对金钱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在行为上,无节制的网购,不管这些东西是不是自己需要的。这些都不利于在当前网络普及化的消费时代产生科学理性的消费观。所以,学生主体首先要结合自己在网购行为,对自己当时的消费心理进行总结和分析,动笔记录下来,勾出不可取的消费心理,在日后的网购过程中尽量克服[6]。其次,对于金钱的不正确认识,网购纯粹是金钱支撑的行为,但是作为一个基本没有收入的群体,要意识的这些都是父母通过劳动取得的,是来之不易的。要摆正对金钱的正确认识,以防止在生活中形成无节制网购或者铺张浪费的行为。最后,对于不理智的网购行为,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在购买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这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对于不必要的商品,决不去购买,三思而后行,除此之外,还要学会甄别商品的质量,不要盲目购买。
总而言之,在网购流行的今天,大学生的网购心理和行为都需要摆正,不要盲目跟从。
参考文献
[1]宁萍.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与研究[J].现代营销,2012(1):258-259
[2]张冰.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现状分析[J].才智,2011(17):306-307
[3]刘隽.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动机及其特点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2012(11):47-51
[4]张峰林.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2003(4):9-101
[5]丁铭华.我国网上购物现状与对策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3(1):16-17
[关键词] 网络消费消费心理品牌资产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众多的品牌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球消费者的目光。对消费者而言,品牌是信誉与质量的保证,它能够减少由于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购买风险;对企业而言,品牌是核心竞争力,更是一种无形资产。那么如何打造强势品牌资产已成为业界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课题。笔者以为,在网络营销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欲在充满博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应当利用网络消费心理,打造强势品牌资产。
一、品牌与品牌资产
1.品牌与品牌资产的概念
关于品牌的定义,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的表述是: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者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用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者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品牌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具有非实体性、依附性、效益性、专有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性。品牌资产(Brand Equity)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使用,品牌资产常被定义为:品牌给产品带来的超越其功能效用的附加价值或附加利益,这种附加价值或附加利益表现为品牌给企业和顾客提供超越产品和服务本身利益之外的价值。
2.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及其重要性
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品牌认知、品牌体现的质量、品牌联想以及品牌的忠诚,等等。品牌资产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孕育出的精灵,20世纪90年代以后,品牌作为一种的无形资产被企业所高度重视,并把它以无形资产的形式出现在企业的会计账上。在企业兼并、并购、合资、资产重组、核算企业资产的种种活动中,品牌资产更是不容小视。例如,几年前港商以1亿多元的资金收购荣事达49%的产权,此价格是市值的4倍,多出部分就是企业的品牌资产。港商之所以“一掷千金”,就是因为当时荣事达拥有在市场上有口皆碑的热门品牌。因此,企业界不再轻率地将品牌看作是一种名称、一种标记,而是重新审视品牌的内涵与品牌的价值,将品牌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使品牌等无形资产成为壮大企业经济实力的坚强后盾。
二、消费主体的网络消费心理分析
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作用下产生的。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这些需求既包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心理方面的需求较之生理方面的需要对购买动机及其购买行为所起的作用越发明显。网络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和精神的愉悦。
1.人本主义的消费心理
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消费者更加渴望各种消费方式都是便捷的,愈发期待各种消费方式能够体现“人本主义”理念。例如,如今社会中的白领阶层其工作压力较大,他们追求较少的时间成本和劳动成本,特别是对于需求和品牌选择都相对稳定的消费者,这点尤为突出。现代人越来越珍惜空闲时间,希望能够充分享受生活。网络营销大大节省了消费的时间:通过友好且易于操作的界面,向消费者提供丰富生动的产品信息及相关资料,消费者可以自主地做出对商品的评判和购买决定;购买商品不必到商场,付款不必排队,各种方便的结算方式和发达的配送系统,为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购买后所发生的问题可以随时与厂家联系,获得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网络消费满足了消费者求快、求便的心理,这是它适应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的一面,所以它会成为潮流和趋势。
2.后现代的消费心理
席卷全球的后现代主义消费思潮倡导标新立异、颠覆传统、张扬个性的自由精神。正是受这种后现代主义消费思潮的影响,求新、求变、求异的个性化消费已成为当代消费者突出的心理特征。网络营销的出现恰恰迎合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需要,因为网络消费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消费模式。作为网络消费主体的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和尝试新事物。消费者通过网络能以个人愿望为基础挑选和购买产品,消费者所选择的对象已不再是简单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从理论上说,心理上的认同感已经成为消费者做出购买的品牌和产品决策的先决条件,个性化的消费正在也必将成为消费的主流。同时,消费的主动性也在提高。在越来越多的购买行为中,消费者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与商品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而网络消费正是符合了这样的消费心理,以消费者为主导,选择和购买商品。没有人对人的促销和说服活动,使购买过程更加轻松愉快,更显个性化和主动性。
三、利用网络消费心理,打造强势品牌资产
众所周之,具有价值的品牌会大大增强网络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该品牌产品的信心。品牌产品更能给予网络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及使用后的满足感。对网络消费者而言,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塑造有力的品牌形象,创建成功的品牌资产,就要满足网络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努力得到其认同。具体措施为:
1.利用“崇尚个性”的网络消费心理,打造强势品牌资产
企业要重视网络消费者崇尚个性的消费心理。企业通过网络营销能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心理需求,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需求不受时空限制在网络商城中选择。通过进入感兴趣的企业网址,消费者可获取更多的产品信息,使购物更显个性。消费者还可以在论坛上发表对某类产品的看法,在产品方面,企业可以向购买者提供完善的诸如产品三维模型、移动影像资料等多媒体的信息服务。互联网可以为个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同时也为某种品牌根值于消费者的心中创造了条件。
2.利用“寻求创意”的网络消费心理,打造强势品牌资产
企业要利用网络广告吸引消费者,在虚拟的网络商城中,广告的目的依然是介绍商品。这时网页的色彩、创意、风格显然是吸引个性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但严格科学的商品信息分类,特别是广告中颇有创意的商品信息查询方法才是更重要的。优美的网页可以让消费者更多地停留在企业网页上,使他们对企业的产品产生更大的兴趣,而真正决定购买的还是他们所得到的商品本身的信息。因此,一个有创意的网页广告可以更好地展示商品,更有利于企业强势品牌的打造。
3.利用“物美价廉”网络消费心理,打造强势品牌资产
企业要通过网络营销去满足网络消费者寻求“物美价廉”的心理特征。目前,产品的价格的低廉性是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跳出了传统烦琐的物流方式,直接将商品展示在消费者眼前,商家直接面对消费者,抛开中间的经销商,这样就降低了销售成本,因此,网络商品比传统商品更具有价格优势。另外,网络营销的便利性也是传统商业无法比拟的。网络提供全天候服务,不存在营业时间限制。消费者可随时购物,而且过程需时极短,程序便捷。
4.利用“以人为本”网络消费心理,打造强势品牌资产
企业要通过网络营销全面了解消费者心理过程,做到“以顾客为本”。传统的营销管理强调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组合。现代营销管理则追求顾客、成本、方便和沟通。然而无论哪一种营销管理方式都必须实行全程营销,即必须由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开始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在网络的环境下,企业可以在营销的全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及时的信息搜集,而消费者也可以有机会从产品的设计到定价等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互动式的沟通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企业打造强势品牌资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从消费者和企业互动的角度创建品牌资产已引起业界的关注。企业必须关注网络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情感的认同,并通过网络营销活动主动地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购买行为,这样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强势品牌资产,傲视群雄。
参考文献:
[1]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89~92
[2]张毅斌:网络消费心理及启示[J].江苏商论,2001:39~40
[3]王长海余蕾:大众消费心理与网络营销[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2:30~32
[4]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7~85
在互联网营销中,消费主力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年轻人追求表现自我、个性独特、购物新颖的购物方式。因此,消费者更加青睐个性化商品[1]。
1.2便捷购物
消费者倾向于网购,主要是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网上购物,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个消费流程更加方便快捷,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1.3扩大决策空间
一、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系列心理活动,也即消费的决策过程,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消费心理实质上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除消费者本人之外,旁人无从知晓,故又常被称为消费者“黑箱”(blacktank)。[1]消费行为是“消费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商品和劳务的心理反应,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商品和劳务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或决定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交互作用的。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任何一个因素也同时被其他因素影响或决定。消费行为就是这些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而且这些因素会随着时间或场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其中任何一个关键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虽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未知的,但消费者外显的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了外部因素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而且也反映出对个体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兴趣爱好、文化修养、心理素质等。高职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因而产生了与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并外现为不同的消费行为。
二、高职生消费行为基本状况
1.消费经济来源逐渐多样化。高职生消费具有一般消费群体的特征,但他们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这主要表现在高职生在经济上还没有独立,基本没有经济来源。高飞等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生活费来自家庭的占89.6%,翟春艳在调查中问及“生活费来源”时,有70.7%的同学选的是“家庭供给(包括家庭负债供给)”。以上调查数据说明目前大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庭,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供给越多。虽然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仍以家庭供给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努力寻找机会靠自己劳动所得取得经济收入,以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劳动所得是大学生消费的第二大来源,劳动形式包括公司兼职、学校勤工助学、家教等。近几年,国家对高校学生的资助体系逐渐完善,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数额较大,受益面较广,因此各种奖助学金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第三大来源。
2.消费水平差距较大。由于大学生消费经济来源主要由家庭供给,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行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家庭经济背景不尽相同,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大学生的消费离散趋势明显,个体消费差异大,有很困难的学生――11.9%的学生月总支出不到200元,也有比较“阔绰”的.学生――月总支出500元以上者占50%"。[5]很多贫困生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费都难以保证。
3.消费结构多元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除用于基本的生活费和购买学习用品之外,高职生的消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证消费。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考证热”在各大学校园悄然兴起。
(2)人情消费。高职生人情往来消费呈上升态势,并且在消费支出中占很大的比例。主要用于同学生日请客送礼、老乡聚会、中学同学聚会等。这一现象折射出当代大学生渴求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3)恋爱消费。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了在恋人面前表现自己的风度,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经常难以理性地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经济上经常入不敷出。据调查,认为恋爱费用偏高的大学生占六成以上。
(4)网络消费。电脑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在校大学生都购买了电脑,而买电脑和上网费的经济来源大部分来自家庭。
(5)手机消费。手机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虽然手机资费在不断的下调,但高额的电话费和短信费对于大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三、高职生消费心理特点
追求个性。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关注,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理念,他们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追求个性彰显,追求与众不同以显示自我的成熟。这就都导致了大学生更加个性鲜明的消费行为,在消费过程中更推崇标新立异,力图营造与众不同的效果。于是个性化成为他们消费的必然选择,成为他们体现自身的独特方式。
追求时尚和新颖。高职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以追求商品、服务的时尚、新颖、奇特为主,选择产品时特别注重商品的款式、色泽、流行性、独特性和新颖性。因此,前卫、时尚、新颖是当前高职生消费心理的突出特点。攀比和从众心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往往存在相互比较、相互影响、相互攀比的心理特点。看到别人购买某种高档或时尚物品时,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要追随去购买,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理。在日常消费中,常不顾自己家庭条件,为满足虚荣心,使用时尚电子产品,追求个性化,超前消费,购买高档名牌商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走入消费误区。
参考文献:
[1]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48
深入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专
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
级:
三班
学
号:
201232020308
姓
名:
何斌
目录
一、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1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4
(一)对非理性消费、盲目消费的消费心理分析................5
(二)消费群体影响的消费心理分析.................................6
(三)追求时尚名牌的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分析............6
(四)对于超前消费和恋爱消费的消费心理分析................8
三、大学生科学消费的策略分析............................................9
四、结论..............................................................................11
深入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时至今日,我国的改革开发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中国的发展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经济连续增长率持续多年保持在10%左右,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样,在消费领域中,居民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也在逐年增加。在这个庞大的购买大军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特点和巨大的潜力,构成了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及特点将直接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势,以及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其消费心理进行分析,就更显得重要了。
一、大学生消费特点
在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都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消费上也更加显现着的选择的自主权。而这种自主权的扩大,无形之中,形成了大学生独有的消费特点。
第一,在大学生消费中,理性消费与非理性消费并存。为了更好的深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我在夜市卖服装处,亲身体验了买卖双方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丰富了实践经验,积攒了对大学生消费特点与消费心理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我的实际观察发现,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是品牌,最后是质量。这与外国 1 学生相比有很大不同,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真正靠打工挣生活费的学生人数并不多,而且,提供打工岗位的数量有限,打工所得薪酬也并不很多。不足以在支付偏高的学费后,有多余的钱来从容的购买商品。因此,由于消费能力的有限,在相对固定的可支配费用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必需品,其次才是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所以,我们在花钱时通常是十分谨慎的,或者说是算计的,而且是力求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对于一些不是现阶段特别需要的商品,大多数同学会谨慎的选择购买,在这一点上,男 生的表现得更为突出。当然,在众多的大学生队伍里,也有家庭条件较好,能够为其不成熟消费买单的大学生,但这一部分的大学生仅仅是一少部分人,不能完全代表所有同学的情况。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随着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多,以及谈恋爱、面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群体也会逐渐向注重追求商品的品位、档次和自己形象等方面倾斜。
第二,在大学生消费中,个体与群体相互影响,群体影响力往往起主要作用。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由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多是以集体或小群体的方式进行的,在进行消费时,也会形成具有共同消费特征的消费群体。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对群体内部的成员也会施加影响,在他们进行消费时,这种心理影响就会突出显现出来。群体内的个体成员很容易受到群体心理的 2 影响,在看到群体中别人相继购买某一产品后,往往也会追随购买,不论该产品对其个人来说是否有用。
第三,在大学生消费中,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的攀比消费的现象仍然突出。随便走进某个大学生的宿舍,你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名牌商品。尤其在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的大学校园内,穿着名牌运动服,运动鞋的男生,用兰蔻美、宝莲、ck等名牌化妆品的女生随处可见。可以说,在大学校园里进行品牌的调查,就基本反应出这一地区市场上各品牌的销售情况。以青年人为主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也成为各大品牌越来越看中、追逐的主要销售对象!
第四,信用卡带来的超前消费与冲动消费。悄然兴起的信用卡消费,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越来越普遍。信用卡以其特有的快捷、方便、安全等特点,迅速在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人群中广泛流行起来,信用卡在给消费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90后”,尤其是大学生的超前消费和冲动消费的不良习惯。“喜欢就不要等”,这句国内某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广告口号,对绝大多数年轻的信用卡持卡人也是非常受用的。其实信用卡风很早就已经刮进了大学的校门。工商银行、建设银 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就相继推出了学生信用卡。信用卡所提出的“透支未来钱”的时尚消费方式,这种新奇的消费观,对大学生们来说 是很有吸引力的。在人们忙于贷款购房、买车的超前消费年代,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已经不足为奇。可是,作为没有无固定工作、没有收入、没有无稳定还 款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信用卡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理财观念,培养个人信用的养成,但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助长了大学生的冲动消费。
第五,恋爱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由于大学生特殊的社会角色,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呈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希望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但同时大部分大学 生又都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家长;另一方面,现今,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均采取默许的态度,已经成年的他们有追求 个人生活的权力,在大学里,许多人会叫嚣“大学恋爱是一门必修课”,甚至有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去恋爱。但是,大学生们在恋爱过程中的消费通常多是缺乏理智 的、冲动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在恋爱中的消费数额也在逐年增加。每个月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这笔消费在大学生每月消费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虽然大多数的大学生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但在现实中,却经常的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心理发生的一切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行为,包括消费者观察商品、搜集商品信息、选择商品品牌、决策购买方式、使用商品形成心理 感受和心理体验、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信息反馈等等心理行为。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 4 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该决策过程除消费者本人外,旁人无从知晓,故又常被称为消费者“黑箱”。虽然消费决策过程是未知的,但消费者外观的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了外部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而且反映了对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文化教养、心理素质等。通过运用消费心理,就可以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
(一)对非理性消费、盲目消费的消费心理分析
1、就目前的现状来说,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就全国范围而言,各地区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差距同样明显,对于来自农村特 别是有欠发达的地区来的大学生来说,本就高昂的学费就已经成为了很大的负担,即便是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大多数的同学也都是没有直接经济来源的,全靠家长的 资助。面对突然可以自由自主的进行消费的情况,很多同学显得缺少理性的选择,对于花钱没有计划,以至于在学期后半段时期,很多同学就会进入到“一穷二白” 的窘境。
2、对于非理性消费、盲目性消费,可以说是因为个性而引起的一种消费自主心理。大学期间,每位大学生在伴随自我意识的不断加深,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也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开始对家庭的消费有了发言权;开始要求自我消费的自我选择权,不再是全都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家长所购买的服装表现出不喜爱 甚至反感的情绪。同时也开始要求自己作主进行消费的支配。作为大学生 这个阶段,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十分强烈,人际关系网更宽,外出、聚会、出游等活动也越来 越多。而这些都需要有一个相对足量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并能够为自己所支配,才能得以实现。
(二)消费群体影响的消费心理分析
1、消费群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对群体内部的成员会施加影响,并导致群体成员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消费群体运用内部沟通、规范影响其成员,而群体内部也会出现从众、模仿等心理。
2、消费者群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权威性、合法性、强制性、回报性等方面。一般来说,群体的权威性、合法性、强制性、回报性越强,则该群体的影响力越大。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的消费群体而言,探索意识和冒险意识非常突出。对于新商品能一直保持强烈的兴趣,消费敏感性强。大学生群体,总是会以一种好奇的心情来 尝试购买新推出的商品,而当新产品受到群体内部几个成员的承认后,就会迅速的在其他成员身上产生影响,其他成员也会“人云亦云”、“随大流”的相继购买。
(三)追求时尚名牌的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分析
1、在面对名牌商品时,不光是受群体消费心理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炫耀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影响。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满足了生理、安全、友谊的需要之后,就要需要满足尊重需要。在大学期间,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努力,可以说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 建立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体系,使得最终能够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炫耀心理,实际上也是一种虚构的心理,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评价的自我虚构。表现在消 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逐流行、追逐名牌。
2、而攀比心理可以说是由于人的好胜心而引起的。大学生青年的争强好胜心理反映到消费上,就成为了追逐潮流、相互攀比,都想争做流行达人……因此在校园 里,突显出了“人有我就有”的从众心理和求新求奇的求异心理。前者在全社会中,人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种心理,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会基本乐 于接受。大学生同样也不例外。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注意力都是随着时尚在社会中的发展而转移的,只有极少数人的大学生对时兴的东西表现出极端的关 注或极端的不关注。而后者,作为正处在青春、叛逆、主张个性的时期,更喜欢这种变化,喜欢寻求独特、时兴,更完善的东西,以达到身心等多方面的满足,就是 大学生自发的求异心理。也正式由于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得某种时尚在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就会又会必然产生新的渴求,在消费上渴望再有 所创新和变化,这种强烈的好胜心理和表现欲望在大学生这个阶段表现的更为突出。一个方面,他们消费常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追求“别人有的我 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然,攀比心理隐含着一种竞争意 识,只不过这种竞争是一种错位的竞争。7 另一个方面,他们自卑。常常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就产生自卑心理,这也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四)对于超前消费和恋爱消费的消费心理分析
1.包括在恋爱过程中的表现欲,物质性,也反映出来了大学生的将“虚荣作怪充当慷慨”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恋爱就是花钱的“潜规则”,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得到印证。在大学生的“恋爱账单”上,也反映着社会主流爱情文化的情况,电影、电视剧、小说、网络中上演的一幕幕浪漫爱情故事,浪漫的追爱情节,潜移默化的为处在恋爱中的大学生情侣们提供了各种可以被学习、效仿的情节,并“指导”着现实中的执行情 况。于是,在浪漫成为大学爱情的主旋律的情况下,惟有金钱才可以为浪漫提供有力的支持。爱情既是浪漫的,也是现实的,爱情是必须有物质支撑的。作为无经济 来源的完全消费者,这种恋爱消费方式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而在我们对大学生恋爱中的虚荣攀比声讨中,也要对社会大环境进行修正。因为在一定程度上,随着社会消费观念的变革,“透支未来”的提前消费,划卡消费,也为大学生的盲目过头的消费现状,负有一定的责任。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在大学校园里“摆摊设点”,抢占、争夺大学生这又一“领地”。对此,银行的解释是:“大学生是银行潜在的优质客户。同时,发卡还能提高大学生的财商。”不可否认,信用卡提出的“透支未来钱”的时尚消费方式,对大学生群体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加之与成人信用卡的办理相比,学生信用卡在申办时,审核门槛要低 很多。另外,信用卡异地存款不需要手续费,购物兑奖等促销措施,也获得了大学生的推崇。他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方式,并且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行为。然而银行作为营利性机构,不可能送上免费的午餐的。透支信用卡若不能及时还款,不但会造成其自身信用度的损失,对其大学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会产生负面影 响。如果大学生信用良好,银行将在毕业时为其出具权威信用报告,为个人诚信加分。如果在数据库中留下不良信用记录,学生毕业后,跟所有银行打交道将都会非 常困难。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毕业逃债族”被银行推上法院的被告席。可以说,校园信用卡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是否能真正使用好信用卡,就要看持卡人的自身素质。3.目前,信用卡已经成为大学生的“诚信试验田”,而“三无”(无固定工作、无收入、无稳定还款来源)原因使得学生刷卡无度,透支现象严重。此“试验”似 乎是在“考验”家长的钱袋子。学生拥有的大额度可透支信用卡,已经打破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财平衡,在事实上造成了学生脱离家长的“财政监督”,有些同学甚至以及成为了“卡奴”,在为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开了口子的同时,也为家长和自己都增加了更大的负担。
三、大学生科学消费的策略分析
大学生面对着充满诱惑性的消费市场,产生了很多困惑,在消费中出现许多误区,社会、家庭和教育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引导,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科学消费的内涵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的消费内容、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行为等活动,都要在科学的消费观的指导下,才能更好的引导人们进行科学消费活动。所谓科学消费观,是指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能够 促进经济生活健康和谐发展及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也就是说,科学消费应该是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健康消费、可持 续性消费、绿色消费。为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当是既讲生活享受,又讲辛勤劳动;既讲鼓励消费,又要适度消费的。第一、坚持勤俭节约的科学消费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勤俭观念非但没有过时,还要更加坚定的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从心理 和实际行动上拒绝浪费和奢侈消费。并且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代表世界先进消费观念的绿色消费必将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消费观念。把传统 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结合起来的消费观念,在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节俭消费的传统美德的同时,又要承接了提倡积极消费的现代消费观,既不是禁欲主义,也不是享乐主义,既重视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又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并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第二,引导大学生自食其力进行消费。目前广大大学生的经济来源还是由家庭中父母提供的,这种寄生、依赖性的消费,在经济上不能独立、更不会自立,作为当代 的大学生,应该在用父母的钱进行炫耀性消费或者超前消费时,感到惭愧和内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通过参加勤工俭学等用自己辛勤劳 动换取酬劳的方式,自力更生地进行消费,不仅能使得广大学生切身体会到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从心理上 抵触浪费行为,更能使大学生长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 费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理财观念。花钱进行消费本无可厚非,敢用明天的钱来为今天买单,也事消费观念的一种进步。但是,敢花钱并不一定等于会花钱。大学 生的消费行为往往表现为冲动消费,消费时多有凭喜好、凭感觉的现象,盲目追逐潮流、名牌,大手大脚,过于浪费,缺乏算计和整体的统筹。表明大学生在理财方 面的知识和能力上还有着较大的不足。第四,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消费不但是一种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过程,也是一种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无论你是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无论你觉得其他人 的行为对你的影响有多小,你都无法逃避消费环境的影响。因此,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应该积极呼吁媒体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多做关于科学消费、健康消费的宣传。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媒体,大众传媒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主渠道,成为联结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桥梁 和纽带。媒体把外界的消费信息毫无保留地传输给了大学生,但是,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不够成熟稳定,易于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外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 大学生盲目消费。
四、结论
摘要: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步改变, 出现了一个新兴群体“宅人”。本课题结合大学生宅人群体和网络营销的特点, 运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问等方法。希望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宅人群体心理特性、消费行为等特点, 结合专业视角, 提出一个可供参考的营销理念模型。
关键词:大学生,宅人,心理特性,消费行为,营销理念模型
参考文献
[1]CIM校园营销研究院.90后的数字生活—90后大学生研究报告[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年8月第1版
[2] (美) 菲利普·科特勒 (印度尼西亚) 何麻温·卡塔加雅伊万·塞蒂亚万.营销革命3.0—从产品到顾客, 再到人文精神[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3月第一版
[3] (美)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十版
[4]薛婵娟.基于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透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社会化过程中,其消费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行为,更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并且还能影响其成长环境"随着生产力快速发展带来丰富物质条件的同时,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类传播媒介携带着消费主义的浪潮席卷而来,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增强,追求个性发展的阶段,同时由于是非生产性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较差,极易导致不良消费行为。为此本文通过研究淮阴工学院90后学生的消费水平及结构,并对其成因做深入分析,最后指出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得到正确的消费观。
一、淮阴工学院大学生目前消费水平和结构调查
大多数人认为,我们的消费水平往往是由我们的收入决定的,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也自然与他们的可支配的金钱数目决定。而消费能力往往也对我们的消费结构产生影响。本文针对淮阴工学院9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实际情况作了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目前可支配金额在700元到1200元左右。主要来自父母,部分来自勤工助学,少数特别贫困地区学生的经济来源来自社会救助。另外,国家和学校为了鼓励莘莘学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校奖学金等,为学生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可支配金额的去向,笔者又对淮阴工学院的90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淮阴工学院大学生的普遍消费结构由以下几部分构成:①饮食费用。大学生用于饮食消费的金额在500—700元不等。部分学生除了一日三餐外,还会有小吃、聚餐、宵夜等额外消费。②学习费用。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根据个人不同追求呈现很大差异。主要是为了考证、考研等购买书籍和参加辅导班的费用。据被调查的学生反映,大家对学习费用的消费还是主动和合理的。而且80%的学生参加过辅导班学习。③通讯和上网费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它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大学生每月的通讯费用约占月总消费的10%左右。除了通讯,大多数学生的上网费用也在消费金额中呈上升趋势。此外,用于通讯和上网的手机和电脑的拥有在大学生中已成普遍现象,而且部分学生对两者的品牌有更高的要求。④娱乐费用。根据淮阴工学院学生的问卷,娱乐费用主要包括:旅游、聚餐、电影、K歌等娱乐活动。这项费用往往根据大学生自身消费能力有较大差异。家庭较为富裕的学生这项费用相对较高,而贫困学生相对较少。
但是大学生中由于价值取向、收入等因素的差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分析
但是大学生中由于价值取向、家庭经济等因素的差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消费。但是,大学生中的非理性消费观的产生还受到更多因素的制约。主要来自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
(一)年龄原因是造成90后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刚入学时年龄多在十八九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之前还没有过独立消费的体验,年龄又小,还不够成熟。这个阶段的大学生的自然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思辨能力、人格特征都还不成熟。又身处90后,经济化、时尚化的社会环境无时不刻的触动他们内在的猎奇心理。又由于处在情绪不稳定时期,消费心理把控能力不强,消费时往往造成冲动购买。但是在大学新生个体间又有差异,有性格外显的,也有性格内敛的,表现在消费观上也有不同。内敛型学生在购物时比较理智。这是因为他们处事比较稳重,在消费时倾向于反复思考,大多数消费属于理性消费。偶尔的冲动消费也往往是排泄不良行为造成的。而性格外显的学生在消费时往往产生冲动消费,这是由于这种性格的学生倾向于在众人前显示自己,购买行为往往只是出于炫耀,这一类学生非理性消费多。
(二)影响90后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环境因素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文化和经济都迅速膨胀。国内的市场环境渐渐趋于复杂、多变的状态。自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以来,国外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曾一度占据了青年学生们的内心,并影响着他们的言行。消费促进生产的思想也曾一度被众多经济学家们所认可。国外消费主义思想一度影响着大学生们,使他们在消费中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在物欲的推动下冲动购买、过度消费。一些商家也不顾道德在把握学生消费心理的情况下诱导学生在消费中体验他们推崇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中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这些社会环境的客观存在是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重要外部因素。如果国家和政府不采取措施给以改善,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育的缺失将是90后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关键因素
现在的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过度关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学生的生活教育,包括消费行为的教育,更不可能有关于合理消费的专门课程的设立。所谓的第二课堂也只是局限在一些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在这些教育中也许会偶尔提到科学的价值观。但是其效果甚微,教育方式也欠缺,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消费观、合理消费观、消费法制观等教育。所以在校园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消费观教育已迫在眉睫。在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专题教育中添加消费观教育都是很合适的教育方法。
三、对培养90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社会对90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关注
社会对90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传媒和互联网。国家应该通过类似工具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倡导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并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逐渐树立理性消费观。虽说市场经济提倡消费促进生产,但是国家应该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科学的理解这一理论。传媒和互联网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具有信息的多样性和快捷性特点,是社会教育大众的得力手段。
此外,国家还应该在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加大消费观的教育,通过社会调研等手段对社会上挥霍无度的奢侈风气、拜金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抵制腐朽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侵蚀。
(二)注重家长对90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影响
家长在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中起了重要作用。因为大学生可控经济资源主要来自父母。父母在给学生财物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所在学校和地区的消费状况和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并根据父母自己的经济能力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并教育学生分析自己的消费构成,饮食费用和学习费用是主要消费内容,要注重其质量,不能节省。但是娱乐方面的消费要主要控制,不要冲动消费,自己消费的同时还要考虑家长挣钱的不容易,杜绝铺张浪费。
家长往往会在给学生费用是抱着心疼的心态,这样只会助长学生的浪费心理。家长应该本着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自身不健康的行为及时纠正,因为孩子的消费习惯与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家长自己也应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注重平时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
(三)注重学校对90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影响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时90后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的重要平台。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加入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逐渐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苏 兴,刘 峰.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J].中国地质教育,2006,(2):107- 108.
[2]姚贝.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透析[J].读与写杂志,2015 88- 89.
[3]张楠.我国 90后大学生体育服装消费价值取向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2,98- 99.
【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推荐阅读:
大学生个性与消费心理分析论文10-03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12-17
大学生消费状况10-17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数据07-27
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论文11-17
在校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06-29
大学生消费情况演讲稿09-07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09-16
统计学大学生消费状况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