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的研究调查问卷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的研究调查问卷(精选6篇)

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的研究调查问卷 篇1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解英语课堂的真实生态,请你参加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情况调查活动,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哟![请在()里填写一个答案序号] 1.你对英语课的重视程度?()

a.重视

b.一般

c.不重视

d.说不上 2.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a.有趣的b.枯燥的c.可有可无的 3.在课堂上,你最喜欢哪种提问方法?()

a.自由提问

b.讨论交流式的提问

c.全班共同参与 d.男女分开提问

4.当课堂上老师提问听不明白时,你会怎么做?()

a.自己思考

b.问同学

c.问老师

d.不管了

5.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次数多吗?()

a.不多,刚好

b.太多,罗嗦

c.占用我们自由思考的时间 6.你喜欢小组一起制定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吗?()a.喜欢

b.不喜欢

c.从来没有过,不太适应

d.我很想尝试这种方法

7.你喜欢在课堂内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已的想法吗?()a.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那是很快乐的事

b.我想发表,但有点不好意思,如果回答了我会很快乐

c.不喜欢

8.你愿意参与老师的提问吗?为什么?

()a.愿意,很高兴能回答老师的提问。b.感兴趣我会参与,不感兴趣我就不管不顾 c师过多的提问和讲解,形式太单一,我觉得没意思,不愿意参与 9.英语课堂上老师允许你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a.经常留时间

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的研究调查问卷 篇2

一大学生与大学课堂

大学生与中学生是有所不同的。首先, 年龄构成。中学生正值青春期, 较感性, 性格可塑性强;大学生绝大多数已满18周岁, 心智趋于理性和成熟, 性格相对稳定。其次, 学习动机。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外因影响较大, 如升学的压力、老师的管教、家长的敦促等。大学生学习动机更多源于自身, 家庭和老师的管束较高中宽松, 他们开始真正地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读书学习。再次, 学习内容。中学生的学习以知识学习为主, 较单一。大学是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 学生学习的内容尽管也是以获取知识为主, 但是自我管理、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也拥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同时, 在大学, 也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如各类社团、学生会等。

与之相对, 大学与中学的课堂也有不同。一方面, 课堂更加的自由、开放和包容, 针对问题的分析更加多元, 非对即错的思维模式正在被打破, 理性、批判性、发散性思维受到追捧。另一方面, 讲授与教材吻合程度降低, 教教材与用教材是两种不同的理念, 大学课堂的教材是教学的辅助, 除此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作为补充, 故而教学内容甚至体系不再囿于一本教材。再一方面, 教学与考核。大学的考试更倾向于大学生对基本理论掌握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察。总之, 大学课堂不仅是传播知识的重要阵地, 更是思维碰撞、启迪智慧的重要场所, 而在这一过程中, 交流就成了一种必要。课堂交流的方式较多, 提问是最常用也最便捷的一种方式。现在的课堂提问通常是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 即“师—生”模式。同时, 我们也提倡学生提问, 老师回答, 即“生—师”模式, 善于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是我们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一个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提出问题, 而且能提出很好的问题, 甚至是很深刻的问题;而一个普通的学生却常常会说:‘没有问题’。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二大学课堂提问的预设

课堂提问的价值是明显的, 这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也能给学生一种紧迫感, 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既然如此, 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提问也就成为必要, 这不仅是教学手段的变革, 更是教学理念的蜕变。然而, 实践证明,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吸引学生并让他们有表达的冲动, 一方面, 和当前大学生不愿表达、不善表达、不敢表达的心态有关;另一方面, 则是因为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够恰当, 如问题提出的过浅或过深, 浅了没有回答的必要, 深了回答不出来。既如此, 提前预设问题, 将极大地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 但在预设问题时还需要把握一些原则。

第一, 目的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是教学中通常设定的三大目标, 教师在设定目标时是侧重知识、能力还是情感, 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在大学, 知识的传授是重要的, 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体现在学习上就是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以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作为教学的最重要阵地, 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最佳场所。那么, 我们在教学之中, 就要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有张力的, 它缘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 学生在回答时就不仅仅是对教材知识的复述。

第二, 明确性。一方面, 要有真问题, 对于没有争议, 学生们一目了然的问题, 也就没有了提问的必要。另一方面, 提出来的问题应该简洁明了, 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教学实践中, 口头表达问题与屏幕上呈现题目相比, 后者更具有统一性, 所以建议采用屏幕呈现。

第三, 层次性。因知识的深浅宽广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同, 故而在问题的设定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出层次性, 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加广泛地体现知识, 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辐射全体学生, 让学生都有机会表达, 这也体现了教学的公平。

三大学课堂提问的即兴

提前预设问题是必要的, 同时, 即兴的提问也有其价值。首先, 学生回答问题, 因立场、角度、知识、经历的不同, 表述内容会有不同, 而教师的预设问题的时候, 也预设了一些回答要点, 当学生的表达与其不一致的时候, 否定并不是好的应对之法, 此时即兴的追问就很有必要,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其次, 教学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问题的预设是对固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的设计, 但在教学之中, 教学内容是动态的, 会有缩减也会有扩张, 即兴提问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 也适应实际教学的要求。同时, 大学的课堂是思维碰撞的地方, 会擦出许多思维火花, 原本不曾想到的问题也会在教学之中灵光一闪, 突然触发, 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兴趣。另外, 从实际教学之中可以观察到, 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班级提问之后的反应会有不同, 甚至天壤之别, 对此, 教师就需要因势利导, 调整提问策略。

即兴提问是对教学的不确定性的灵活应对, 也是教学灵感的延续。为使即兴提问的更加有效, 需要掌握一些策略。一是依据学生的回答, 积极地追问, 形成问题链, 即使一个同学回答不了, 也可能会激发其他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之中, 提出的问题一开始学生很少回答, 但是当一两位学生回答之后, 其他同学的胆量以及思维都会明显改变, 学生回答问题的意愿开始强烈。二是抓住灵感, 及时转化为问题。教学中瞬间触发的灵感, 有许多是可以转化为问题的, 而且灵感所产生的问题通常或深刻或有趣, 容易吸引学生们进行思考。若问题一时不成熟, 可以放缓教学进度, 甚至暂停片刻整理思路。

总之, 教学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 问题的预设能够保证互动的深度和广度, 体现着教学的确定性;问题的即兴能够有效利用课堂情况, 因势利导, 体现着教学的灵活性。

摘要:大学生比中学生更加理性、更加自主、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大学的课堂也更加的自由、开放和包容, 它不仅传播知识, 更注重思维碰撞、启迪智慧, 而在这一过程中, 问题式的交流成为必要。问题的预设要有目的性、明确性和层次性;问题的即兴要依据学生的回答, 积极地追问, 形成问题链, 同时, 抓住灵感, 及时形成问题。

关键词:大学课堂,提问,预设,即兴

参考文献

[1]郭友主编.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冯燕.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语言研究[J].现代语文 (语言研究版) , 2014 (1)

[3]许绍康.教师课堂提问研究进展[J].心理研究, 2008 (3)

[4]邵欣霞.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山东工会论坛, 2014 (4)

精心预设提问,追求有效课堂 篇3

关键词:有效提问;趣味性;针对性;开放性;综合性;有效课堂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追求有效课堂的一个关键。而当前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整体的教学观念,最常见的是只重结论而不重过程,追求环节形式而忽略思考方法的引导。鉴于此,我们通过“小课题研究”的途径,把“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作为追求有效课堂的重点研讨主题。以下是我们在反复进行课堂实践的行动研究中,对如何预设有效课堂提问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问题难易要适中

1.把握文本解读的深浅

语文的根本在文本,对文本解读的“深浅”程度影响着教师对所预设问题的“难易”把握。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备课,反复研读文本,在此基础上精心预设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也就是说,问题要有思考价值,既不偏难,也不太易。

2.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

曾听到一些老师埋怨:“这节课又没完成教学任务,都是学生配合不好,我提了问题,伸长脖子等待学生回答,学生却是缩着脖子逃避回答。”出现这种情况时,有的老师着急起来就干脆自己代答。其实,一些问题,对教师本身而言并不难,到了学生中就变得高深了。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起点,要俯下身子与学生齐平,切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目前的思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对问题可望又可及,跳一跳就摘不到果子,学习兴趣自然大增,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二、问题数量要适度

1.抓主要问题连成学习主线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恰当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还要做到系统而科学地控制问题的数量。可以说,精心筛选问题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在深入备课的过程中,应围绕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预设问题,要循序渐进,有梯度,能抓住几个主要问题作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思考的主线,把握好问题的数量,为解决重难点或为下文铺垫过渡设计问题。

2.抓重点字眼和细节来体会

在我校科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梁老师和陈老师一同展示《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到结课时,梁老师授课内容只完成约三分之二,原因是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特别是品读老人的语言时,句句重点,本来预设一个问题就衍生出一连串的小问题细细咀嚼,时间就在低效的平均用力的分析中消耗了。而陈老师的设计是顺序设计,各环节较简洁清晰明了,善于抓重点字眼和故事细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品读老教授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感受老教授的真诚无私。课堂教学内容如期完成,课堂效率较高,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三、问题要体现趣味性

1.预设有启发性的问题

所谓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即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引導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经过潜心思考,对知识达到透彻理解与掌握,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科学说明文时,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及说明的方法,应该到了保护地球这份情感激发的时候了。于是,教师及时抛出了一个学生不易猜到的问题:读完这篇课文后,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这滋味是在哪一段中体会出来的?读出感觉来。学生被老师设计的问题带进了文本深处,学习情绪高涨,兴致勃勃、有滋有味地读。

2.预设有探究性的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和引导者,以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但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平淡无奇,学生的思考欲望就不强。因此,课堂提问的预设必须在紧扣教学重难点和保证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富有探究性,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从而掌握求知的方法、途径。

3.预设有挑战性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潜心会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形成能力而激动、振奋,为获得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因此,教师预设的问题,不应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应是饶有兴趣的,具有挑战性的,让大家跃跃欲试的,但必须是学生跃之可及的,即学生通过思考努力可以解决的。

四、问题要具有针对性

1.根据课文类型预设问题

精读课文的教学,在课后习题中基本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因此教师提问如果紧扣课后习题,课文的重难点基本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绝不可为了追求花巧和求异,而丢掉课后题去设计一些所谓的创新问题。如果我们细心地观察分析,不难发现,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就是围绕着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文章要表达的中心而提的问题,以及体会作者如何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而提出的问题。而略读课文的教学,重难点问题一般都明示在“阅读提示”中,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根据课文特点预设问题

每一篇课文都有不同的特点,而根据课文特点预设有针对性的问题,对达成课堂效果事半功倍。还是(下转第36版)(上接第35版)以《顶碗少年》为例,这篇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一件难忘的事,目的是表达对此事的感悟。根据此文的写作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可接着设计第三个问题:“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场杂技的‘精彩、紧张、感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学生圈划句子,品评词句,分析归纳,很快就明白了作者是运用了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具体传神地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后,学生仿照这篇课文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写下来,大都写得生动具体、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积极深入探讨提问的原则和方式、方法。虽然,这只是我们的实践探索,但我们坚信,只要有热情的研究之心,有不懈的实践行动,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能实现高效,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实验小学)

提问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篇4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四、五、六年级共有120人参加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你喜欢上数学课吗?()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不喜欢 D讨厌 A 48人 B65人 C6人 D1人

2.在课堂上你被老师提问的机会?()A.从来没有 B.偶尔 C.经常 A 10人 B95人 C15人

3.你愿意数学老师向你提问吗?()

A、非常愿意 B、无所谓 C、很不愿意 D、勉强愿意 A 60人 B40人 C9人 D11人

4.你们的数学老师是怎么样将知识教给你们的?()A、照本宣科 B、生动鲜活的讲解数学知识 C、循序渐进的讲解 A 10人 B76人 C34人

5.你们认为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能帮助你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吗?()

A、非常有帮助 B.比较有帮助 C、不清楚 A 75人 B30人 C15人

6.你觉得老师提出的问题表达清楚吗?()A表达清楚 B不明白提问的是什么 C与所讲内容无关 A 107人 B13人 C0人

7.老师能随时和我们讨论问题,并尊重我们的发言()A.是的 B.有时是的 C.很少这样做 A 79人 B27人 C14人

8.老师所设置最多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A 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 B 不思考也能回答的问题C怎么思考也回答不了的问题

A 91人 B15人 C14人

9.如果你回答的答案完全错误,老师批评了你,你还愿意继续回答问题吗?()

A、非常愿意 B、比较愿意 C、看情况再说 D、极不愿意 A 48人 B17人 C45人 D10人 10.你怎样看待老师的课堂提问?()

A.一般都已有明确已知的答案,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B.提问能引起我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C.提问有一定的难度,但确实能引发我对知识的深入探索和发现 D.提问基本都是在帮助我分析、复习、记忆所学知识点 A 15人 B15人 C36人 D54人

1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能针对你的情况给予个别的指导与帮助?()A.是 B.否 A 95人 B25 12.老师所设计的问题,你觉得()

A、能吸引你 B 不能吸引你 C 老师很少设计或从不设计 A 85人 B21人 C14人

13.如果改进课堂问题,你希望这些问题()A有趣味性 B与实际生活多联系 C与考试多联系 A57人 B23人 C40人

14.请问你喜欢集体回答问题还是独自回答问题,为什么?(108名同学喜欢独立回答问题,12名同学喜欢集体回答问题。喜欢独立回答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便于及时改正。2.独立回答比较清晰可以听明白答案。3.锻炼自己,并且回答对了有自豪感。4.每个人的想法和思路都不同,这样可以看出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在哪。5.可以得到老师一对一的指导。6.可以让每位同学都积极思考,不敢浑水摸鱼。喜欢集体回答问题的原因:可以在回答中发现自己的不正确的地方)

二、数据分析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上数学课,说明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2.大部分学生偶尔被老师提问,说明老师课堂提问关注的学生不够全面。

3.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老师提问表示无所谓,说明教师提问对学生的引力有待加强。

4.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的课堂讲解比较生动鲜活,说明教师的教学生动有趣。

5.问题的设置的基本上紧扣住了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基本可以达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提问表达清楚,说明教师课堂提问 分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的时候偏重喜好通过与同学讨论来寻求答案。.老师对待学生的发言能做到认真倾听

8.老师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既不会太难又能训练学生思维。9.批评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要注意鼓励、引导为主,尽量少批评学生。

10.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提问后能积极进行思考,寻找问题答案。说明老师的提问基本上能起学生的求知欲。11.教师能关注学生,并及时指导帮助学生。

12.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设计问题有吸引力,说明教师提问有方法有技巧。

13.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提问有趣味性,能联系实际生活

三、采取措施

1.问题设置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问题。

2.认真负责的基础上走进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和距离感,切实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问题。

3.问题设置上注意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续发扬师生探讨和同学之间探讨的课堂回答问题模式,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寻求答案,掌握知识。

5.量少用集体回答问题的答题模式,多用独立回答问题的答题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尽可能的给予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对一的指导。

6.于回答正确甚至有进步的学生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成就感。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有耐心加以纠正,并给与他重新回他问题的机会。

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的研究调查问卷 篇5

调查问卷

任教年级任教学科年龄教龄亲爱的老师,我们正在对小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开展调查研究,为了了解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本课题组特设计了此份问卷,希望你们能依据你自己的真实感受作答,协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谢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1.您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认识()

A.很了解B.知道一些C.一点儿也不了解

2.在平时的教学中,你觉得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

A.难度很大B.有一些难度C.没有难度

3.您认为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需要()

A.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 B.一般教师都能实现

C.不需要技能

4.您认为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A.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B.活跃学生的思维

C.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D.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

5.您备课时,是否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问题?()

A.每次都设计B.经常C.偶尔

6.您是否注重提问的艺术,仔细推敲过语言的表述?()

A.是B.有时是C.不是

7.设计问题时,您总是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应答情况吗?()

A.经常会B.有时会C.很少注意

8.您设计问题时考虑学生的能力层次吗?()

A.偶尔照顾能力差的B.只考虑基础好的C.尽可能兼顾

9.您设计问题时注意考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吗?()

A.非常注意B.比较注意C.偶尔注意

10.对于您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是否在您的掌控之中?()

A.是B.大多数是C.不是

11.在您的课堂,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的情况有吗?()

A.偶尔B.常有C.根据情况而定12.您是否曾经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提问技巧?()

A.有,效果显著B.有,但效果不大C.想过,但没有行动

13.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走神”、“睡觉”、“眼望窗外”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时惩罚式提问有无必要?()A.提醒学生注意有必要B.看情况C.伤学生自尊没必要

14.您常用的课堂提问方式:(可多选)()

A、一问一答B、一问全班答C、一生问一生答

D、一生问全班答E、小组内问答F、其他

15.在您的教学中,学生提问情况怎样?()

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的研究调查问卷 篇6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所在年级:()

A 一、二年级 B 三、四年级

C五、六年级

3.在课堂上,你希望得到老师的评价吗?()

A非常希望

B希望

C不太希望

D不希望

4.当你有精彩的表现时,老师会说?()

A非常好

B你真棒

C不错

D与具体表现相关

5.当你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错误时,老师一般会?()

A鼓励

B不做评价

C批评

6.老师在课堂上评价了你的课堂表现后,通常你还希望有再一次表现的机会吗?()

A不希望

B偶尔希望

C多数希望

D总是希望 7.怎样的评价方式会使你希望有再一次表现的机会?()

A赞扬

B鼓励

C客观评价

8.老师对你的评价和其他同学的相同吗?()

A基本相同

B完全相同

C基本不同

D完全不同

9.老师对你的评价频率是?()

A经常

B

偶尔

C

很少

D几乎没有

10老师对成绩不同的同学的评价用语一样吗?()

基本一样

B完全一样

C基本不同

D完全不同

11.同老师在课堂上对你做出评价后会在课后与你交流谈心吗?()

A经常

B

C

很少

D几乎没有 12.老师在课堂上对你进行哪种评价方式后会与你交流?

A表扬

B

鼓励

C

批评

D客观评价

13.你喜欢老师怎样评价你?请分别举例你喜欢的和不是很喜欢的评价语。

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 调查报告

一节好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思维发展等固然重要,但课堂上教师激励性语言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沙漠中的甘泉,更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回答、表演、朗读等活动后教师作出的评价语言,是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好的激励性语言可以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

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被表扬,被关注。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同学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评价。60%的同学认为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其他同学几乎一样。这也就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老师的激励性语言很单一,太笼统。有62%的同学希望老师在评价自己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有针对性的评价,比如“听了你的分析,使老师豁然开朗,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的朗读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是太美了”等。而不是老师一味地说“你真棒!你太厉害了!你好聪明!” 由此可见学生们对激励性语言的渴望,所以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在课堂上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不要不舍我们的激励性语言。

随着课题实验的开展,我们深深的意识到课堂激励语言区别于其他评价的重要特点就是随机性和瞬时性。在课堂上,它往往是一闪而过,似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却光彩夺目,叫人无法不去注意它,关注它。学生能够从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当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也正是即时评价的价值精髓。有经验的老师是不会放过任何与学生交流的机会,给予适度评价的。教师都应该树立起课堂激励性语言评价的意识,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语言来维持,开放的课堂更需要教师的机智,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善于倾听,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让我们的语言和 微笑给孩子们动力和自信。新课程呼唤充 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

上一篇:效能建设目录下一篇:高考必背古诗文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