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教师观后感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手教师观后感(通用6篇)

无手教师观后感 篇1

————看《无手教师》观后感

假期集训我们观看了《无手教师》这部电影,看后感触颇多特此写下。说实话如果不是要求观看,我作为一名观众我不会去观看对于那些宣传的大片来说它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对于一名同样是教师的我来说,我对这个人都不了解是哪里人,那个学校的,他的工作有什么特别的。当看到影片题目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讲一位无手的老师在教育岗位上有多么不容易,电影嘛情节都那样看了开头都能猜出结局的,所以也没太想去了解。电影中描述了马老师老师从四个月大的时候就失去了双手,长大后顽强的他顶着人们的质疑,背着书包加入了学生行列中。这中间他曾用双脚练习过写字,之后又用两只断臂练习写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在一次次歧视后,他不但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而且就连人们觉得不可能的电脑操作、打手机、以及正常的家务都能和常人一样操作自如,更难能可贵的是,马复兴老师在教学的近三十年时间中,为了动员村里的一些辍学儿童上学,他一遍遍顶着村民的冷眼上门做工作,并多次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困难学生。马老师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献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用忘我的精神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些都是平凡事,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坚持,一句你们都是我的宝贝疙瘩说明了他是发自内心的爱着自己的学生。哪个学生不愿成为老师的宝贝疙瘩,作为宝贝疙瘩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上学,不去努力的学习呢!还有在中国农业大学作报告时有一位教师问他,马老师你没有上大学后悔吗?马老师沉默一下后在黑板上用不完整的双肢写下了今天我上大学了,从这些可以看出马老师是一位充满智慧有又谦恭的人,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看完影片后我才想去了解一下这位平凡有伟大的老师。

马复兴,回族人,中共党员,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教师,青海省残疾人自强模范,西宁市优秀教师,多次被授予湟中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1981年,马复兴开始在下麻尔村小学教书。马复兴没有双手,却在三尺的讲台上耕耘了31个春秋(截至2012年),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马复兴是个地道的农民,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在获得2005“三农人物”丛飞的妻子邢丹为马复兴颁奖,马复兴的学生写下颁奖词“我最敬爱的人是教语文课的马老师,他的学生这样描述他们的老师,身材不高,没有双手,可是粉笔字却写得又清楚又漂亮。每次下课的时候我们都看见老师的头发上、身上,盖了一层厚厚的粉笔末,就像一个雪人。冬天的时候,马老师写完字落下的粉笔末又变成了粉红色,我们知道那是老师拿粉笔时把胳膊磨破了,留出的血染红了雪白的粉笔,马老师,您是我们心中最敬爱的人。”马老师在现场写下板书:“做自强不惜的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看到这些,我不得不被马复兴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的为这样的同行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正如《青海日报》刊登的长篇通讯《生命礼赞》中所反映的,他的精神可靠、可信、可敬、可亲、可学。他知行统一、学用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品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努力创造一流业绩的高尚师德师风;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是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五个特别”精神的典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我们要学习马老师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锐意进取、崇尚科学的务实精神;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马老师是新时期基层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楷模,相信通过对马老师的学习,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会立足本职,敬业奉献,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优异的工作成绩,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无手老师》观后感 篇2

我记住了他的三个愿望,第一个,能够像正常的孩子在学校里念书;第二个,我能正常地工作;第三个,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前两个愿望对于正常的我们而言真的是太容易了,根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人生愿望里面。而第三个愿望,我想了很久,这里面包含了太多。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他的人格魅力铸就了他美满的一生。

虽然他从小失去了双手,但他的母亲并没有放弃这个儿子。同天下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孩子就是她的全部,当儿子焦虑地对她说:上不了大学,没有工作,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该怎么办呀?她坚定地说:一辈子什么都不干,阿妈也养你一辈子!看着儿子苦练粉笔字,她心疼得恨不得将自己的双手替换给自己的儿子。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命运之神不一定会照顾每一个人,马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我想起了音乐大师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张海迪……雨果曾经说过,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全身心。“无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的更好”,这是他前进的动力,更是一种强烈地奉献意识与事业心,无手并不等同于无为,奋进路上,你那艰难的身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感染与激励着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担起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敢于承担、乐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同事、亲友的信任与尊重。

三尺讲台,三寸粉笔,铸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缔造出了一个个梦想与情怀的奇迹。

看完这部电影,在我脑海里回旋的是无手老师马复兴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马老师初上讲台的第一堂课,通过“无手老师”四个字和一幅绘图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也消除了家长们对其能力的疑虑;为帮助贫困学生,他为孩子买纸笔买书包买鞋子,花光工资还常在供销社赊账;为了劝回辍学的孩子,马老师挨家挨户的动员,四处奔走,受尽屈辱和误解;为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险些丢了性命。

当然马老师对孩子们这一系列的无私奉献,也遭到了其母亲和妻子的不理解,作为一名乡下代课老师,他的月工资只有20多元,而这些光给孩子们买东西都还不够,根本无法补贴家用。索性最后马老师的付出获得了孩子们的认可和感激,也造就了一个个不再靠苦力获得生活来源的孩子们。相信当马老师看着他的学生一个个取得成绩,走出大山,他的内心是激动和幸福的。

马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心中始终有一股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信念,在遭受挫折和打击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撑起了一片蓝天!

无手教师观后感 篇3

这部影片的男主角,或许你会觉得他除失去了双手以外,显现在众人眼前的都是完善的1面,他第1次在高考志愿上写上“北京大学”2字时坚定的眼神,他对他的兄弟说自己的理想是考上最好的大学时的坚定,遭到他人欺侮的时候,他像阿甘1样,用奔跑的姿态,解救自己的灵魂。他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并影响了1个又1个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不求回报,忘我奉献,他又在课堂上,由于1个发散性的问题,不经意间,仿佛又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方式,演绎了1段极具浪漫色采的爱情……这1切,都是美好的,也就是说,马复兴的形象是完善的。

2

电影《无手老师》观后感 篇4

马复兴是一位爱岗敬业,一心一意抓教学的园丁,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在下麻尔村民的心目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他是中国教师中的优秀代表,也是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他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但影响和激励着他的学生,也激励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位建设者。若要拍摄好这样一个人物,我们编导者不深入这个行业之中,不懂得这个行业规律性的东西那是天方夜谭。我们曾观摩了许多不同小学教师的课堂,但最能感动我们编导的还是马复兴老师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用朴素的语言告诉人们一个不凡的人生经历……在我们寻找最适合的外景地、本片主场景的选择就成了一大难题。

前期筹备之初,我就带领剧组主创人员踏遍了青海境内的浅山和脑山地区,最后在湟中县西堡乡的鲍家沟村找到了本片较为合适的小学场景。同时,采访过马复兴的家人、同事、学生,拜读了马复兴老师精心设计的教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和马复兴老师对话,你才能够在对话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经过一年多的深入体验,剧作家和导演对剧中所有人物的刻画找到了一种生命的元素,较为准确的设计了剧中人物的性格,没有受到纪实新闻材料的羁绊和束缚,在原有的事迹基础上能捭阖随意地发挥和取悦人心的想像,使创作出来的作品让人有如鲠在喉的同情和令人惭愧的震颤。

若说所谓的身残志坚,马复兴的志向却不是那么有远大的抱负,他的思想抱负只是让贫困的山区孩子不能辍学,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传授让家乡不再如此贫瘠下去而已,另也只是想让村民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没有文化就没有出路,全片没有华而不实的走秀。马复兴这个人物是平凡的,所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但是在这么多平凡的事件中所折射的意义却不是平凡普通的,那就是弱小的一方向根深强大的世俗和偏见的另一方的较量,是一种对意志的歌颂,对真情的礼赞。马复兴的敦厚、老支书的质朴、赵玉花的贤惠、周局长的务实、麻二蛋的懒散、陶娟子的善良,等等人物无不在观众面前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想像导演及剧作家可能对该剧人物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剖析,换句话说,你要拍摄这种行业性较强的影视作品,你就必须是半个专家,我想这就是规律、创作就是需要这样的过程,这样的体验,这样的经历;就如同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把每个人物都进行了前期定性,心里有了坚实的概念。

有关无手老师电影的观后感 篇5

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手怎么生活、怎么工作。但是,他没有双手,字写的工整漂亮,画画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双手,那是一双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手。在农村执教30余载,马复兴辛勤耕耘、执着坚守、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谱写着大爱的华章,是新时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这标杆立得多高,学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远”。他没有双手,却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手也可以这种活法,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向社会乞讨,利用大家的理解与同情,变着法子欺骗;有的向亲戚朋友索要,更不用说服务于社会了。与影片中的马复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无手的马复兴以自己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伟大形象。

影片的故事讲得很平实,没有过多的艺术宣染,没有过多的拔高,处处透露出下麻尔村孩子们那种朴素的人文情怀。虽然影片只有短短的110分钟,但是,却在我们心灵中却产生如此的震撼,在我们的心底蔓延着一种无名的力量,我们该做点什么?然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假如我们像马老师一样身患残疾,能有几个人有马老师一样的情怀?一样的高尚?一样的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信念?一样的挫折和打击之后,依然有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撑起一片蓝天?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被深深的触动,虽然我们没有马复兴老师那样的高尚,但是,立足本职岗位,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难道不应该吗?我们应该以马老师的精神为旗帜、为标杆,坚定理想信念,为交投集团发展事业贡献自己一分力量。

无手教师观后感 篇6

---------《无手老师》观后有感

崔梦君

你来了,燃烧一束火把,带领希望的孩子,走出闭塞与愚昧; 你来了,点亮一座灯塔,带领勇敢的孩子,走出落后与无知;

你来了,升起一颗启明星,带领坚强的孩子,昂起倔强的头颅,寻找命运的方向!

------题记

说实话,对于公益类型的电影,我一向是敬而远之的,然而最开始的硬着头皮看变成了无法自拔,在大片云集、特效满眼的今天,一部普通的公益励志教育影片能带给我如此多的感动,这是我从不曾想到的。

这是一个属于你也属于我的真实故事,影片并没有什么华丽而炫目的手法,演员也朴实甚至略显生涩,甚至可以说无任何“表演的天分”,一度让我的尴尬癌发作,然而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情节剧为我们展现了马复兴老师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厚德载物的精神境遇。

马复兴老师从小就没有了双手,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而且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2个春秋。虽然经历了人生重大不幸,但他却自强不息,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己研究教材以至于石头被磨得油光发亮,教科书也被翻得卷了边,为了练习写字,常常一熬就是深夜,甚至把胳膊都磨破了,以至于写完字落下的粉笔末变成了粉红色……

他没有双手,却写得一手工整好字,画得一手精湛好画;他没有双手,却给贫苦的孩子们描绘出一幅美好蓝图,插上了希望的翅膀。他让村里的孩子们懂得知识的可贵、学会展翅高飞的本领,想要去做祖国有用的人。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自己在工作中总是抱怨,可我没有反思过,我有多少次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前表现出软弱、懒惰;又多少次向现实和挫折屈服,而不知不觉梦想已经渐行渐远。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2022-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