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是什么是什么造句(精选10篇)
转折关系的复句,其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比如:“李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但是还时刻挂念着学校的工作。”这个句子是说,李老师已经退休离岗了,就不必再挂念学校工作了,然而还在挂记着。前后分句转折,这就好比是水流,只是改变了水流方向,并无断流。
选择关系的复句,是表示对所表述的事情有所选择的。如:“或者你去,或者他去,或者你和他一起去。”表示或此或彼,任凭选择的意味。再如:跟“不是……而是……”极相似的“不是你去,就是他去”。表示非此即彼,非彼即此,强调“二者必居其一”。此也可,彼也可。又如;“宁可让你去,也不让他去。”表示取此舍彼,表明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有所抉择。
中小学老师主要靠三个本事立世:说话的嘴, 写字的手, 有知识的头脑, 道德并不是当老师的必要条件。真正的老师, 应该是只凭一张嘴就能够上课的人, 没有书本, 没有笔, 没有黑板, 只靠自己的语言表达, 就能把课上得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老一辈老师大概许多人有这这样的本事;作家陆文夫 (1928~2005) 写的《乡曲儒生》中的那位私塾先生秦老师, 现在倾国家之力, 也造就不出来了:
秦老师是个杂家, 我觉得他什么都会。他写得一手好字, 替人家写春联、写喜幛、写庚贴、写契约、合八字, 看风水, 念咒画符, 选黄道吉日, 还会开药方。他的桌子上有一堆书, 那些书都不是课本, 因为《论语》《孟子》之类他早已倒背如流, 现在想起来可能是属于医卜星相之类, 还有一只罗盘压在书堆的上面。秦老师很忙, 每天都有人来找他写字、看病, 或是夹起个罗盘去看风水。经常有人请他去吃饭, 附近的人家有红白喜事, 都把老师请去坐首席。[1]
历史学家何兆武先生 (1921~) 那一代人的中学是这样的:旧社会上课跟新社会有很大的不同。解放后我们学苏联……学校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标准教科书, 上课前老师备一份讲稿, 一二三四、ABCD, 一条都不落。可是我做学生的时候, 各个老师教的不一样, 各个学校也不同, 有很大的自由度。比如中学里教中国通史, 每个老师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一套讲, ……再如国文, 老师高兴教哪篇文就教哪篇……没有标准教本。大学入学考试的题目也没有标准一说, 倒是解放以后, 全国有统一的规定、统一的模式, 有标准教科书, 考试还必须按“标准答案”。不过我想还是应该没有“标准”, 包括自然科学, 我认为也不需要有个标准, 如果大家都按一个思路想, 科学怎么进步?包括爱因斯坦的理论也不应该成为标准, 否则永远不可能超越。[2]
现在的中小学老师对这样的教学, 陌生, 更多的是害怕, 甚至是恐惧。
据说, 我国现在有的县中小学欲行“无黑板教学”, 一般的多媒体教学似乎已经落伍, 新技术已经“侵略”到教学王国, 或者说, 我们要把新的“侵略者”请进我们的教学王国, 如MOOC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 多音译为“慕课”) 。
很有可能, 越是使用机器教学的人, 是越没有口才的人, 越没文笔的人, 越没有知识的人。至少, 一个当老师的人, 要会两个本事, 一是赤手空拳上课堂, 一是用机器教学。正如老师应该能够使用地方方言上课, 又能够使用普通话上课一样, 一个人首先是地方人, 然后才是国家人、世界人。现在是核武器时代, 当代的核武器可以把地球毁灭上百次, 人为什么还那么崇拜拳击与相扑?拳击和相扑是人本身最原始的生命展现, 只有人本身的原始生命才是人最终的依靠。技术社会的教育正消灭着人的原始生命, 用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代替人的生命。
老师应该拿回用自己的语言教化天下的权利, 不能把自己的权利让渡给自己权利以外的机器。老师应该象高僧那样口粲莲花:
东晋时后秦高僧鸠摩罗什 (344~413) , 一生讲经译经成就, 在佛教文化中臻于极致。对人说:自己一生翻译佛经, 并不能了然译出的经文是否正确。如果译出的经文是正确的, 自己圆寂焚身之后, 身体焦烂, 舌头完好;如果译出的经文是错谬的, 舌乃焚烬。他圆寂后, 按照佛家仪节火化, 果然唯有舌头安然, 如生不毁, 身体成灰;他的一个弟子竺道生 (355~ 434年) , 传其说法衣钵, 对着石头说法, 石头也点头领悟, 这就是“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的境界掌故。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说:“师被摈, 南还, 入虎丘山, 聚石为徒。讲《涅槃经》, 至一阐提处, 则说有佛性, 且曰:‘如我所说, 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 旬日学众云集。”《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 聚石为徒, 讲《涅槃经》, 群石皆点头。”意思是说, 竺道生按照佛经的说法, 即使一阐提人, 也能成佛, 一般的僧众不明佛理, 认为一阐提人没有佛性, 不能成佛。于是, 将竺道生赶跑了。竺道生跑到苏州虎丘山中, 对着石头讲《涅槃经》, 石头点头, 十来天的功夫, 人像天上的云一样涌来听他说法。所谓一阐提人, 佛教中是指有欲望又执着于世俗荣辱, 沉溺于生死之境, 不能出离修道, 故后转为“断善根”“信不具”之人。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知识分子
中小学老师放弃用自己的嘴讲课, 还可能把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弄得不明不白。“知识分子”是一个歧义极大的话题, 是一个舶来品, 知识分子的西方意思集中在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的良心、社会精英、批判社会、正义、理想、自由、救世情怀、同情弱者等几个话题上, 他们维护人类的基本价值, 有自己的说话领域;知识分子在中国的一个主要意思是和古代的士大夫气质接续, 以社会道统自居, 民国知识分子是“先知先觉者”和“启蒙者”人格, 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 他们的教育是先知知后知, 先觉觉后觉;新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概念, 与西方和民国知识分子概念几乎是本质上的颠覆。新中国的知识分子长期是一个政治概念, 是政府和党被化的对象。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教育, 是以知识分子的改造为思想的教育, 老师不是教育者, 是政府的使用工具, 更是受国家政治教育的对象。文化大革命基本上是革知识分子之命, 中小学老师集文化大革命的响应者、鼓动者和受害者于一身。
新中国的后三十年, 知识分子是一个杂糅概念: 继承古代士大夫的道统, 重新续上民国知识分子的血脉, 赋予西方知识分子的传统血脉, 又注入后现代的血脉———后现代说“知识分子死了”, 仍然保留着新中国的政治血脉, 又加上了“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以知识分子高于民众的身份与知识对社会公共事务说话的人。这样一来, 把中国的知识分子弄成了混血杂种, 不能定义。一般认为知识分子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脑力劳动者”, 他们在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从事脑力劳动, 具体的身份是老师、医生、作家、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会计、编辑、记者等。其德性有几个组成:中国古代的道统精神;民国的“先知先觉者”和“启蒙者”之德性; 西方的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的良心、社会精英、批判社会、正义、理想、自由之德性;后现代的“摧毁传统”德性;公共知识分子;新中国的创造、阐发、传播或者运用知识为国家服务、受国家领导之德性。
总之, 中国知识分子拥有的是现代社会的知识权利, 服从于政府与政党的政治权利的人群, 中国的知识分子并没有自己说话的领域, 中国从来就没有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 无论怎么定义知识分子, 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依附于政权的人群。也许, 可叫“知识分子民系”。
那么,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知识分子?按照政府的知识分子政治政策, 按照创造、阐发、传播或者运用知识为国家服务、受国家领导之德性, 中小学老师理所当然地属于知识分子。按照中国古代的道统精神, 民国的“先知先觉者”和“启蒙者”, 按照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的良心、社会精英、批判社会、正义、理想、自由德性, “摧毁传统”, 公共知识分子, 就不容易说清楚中小学老师的身份。
民众会把中小学老师当作知识分子。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称的学术界, 以西方的知识分子概念为衡量, 对当代中小学老师是不是知识分子, 态度甚为暧昧。譬如, 近年网络上好事者鼓捣的“公共知识分子”风云榜, 没有中小学老师的席位。中小学老师在公共事务上的声音, 确实不大。中小学老师是知识群体中最大的群体与母机, 竟然成了“沉默的人”与“默默无闻”的人。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专业人士
中小学老师的另外一个陷阱是“专业化”和“证书化”。如果把中小学老师的专业化和其他专业人士医生、科学家、工程师比较, 中小学老师的专业化是最低的:“老师在所有的专业人士中地位最低, 知识修养最低。医生, 能够依靠他们的医学专业知识, 救人的性命于一瞬间;工程师, 凭借他们的专业知识, 能够在海底修隧道;科学家, 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把飞船吹到太空, 像儿童吹气泡一样;教师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 创造出什么惊奇?教师已经沦落为糊口的职业, 失却了过去的道德威权和知识权威。网络时代教师的优势是数量最大的一个名义上凭借知识为生的群体, 和普及教育的政治意义。”[3]
当代社会的专业化, 最主要的途径是教育, 人是专业教育抟弄出来的。教育不是针对人, 教育目标是专业岗位, 人为岗位而活, 专业和岗位最后用证书保证。“专业”教育是职业养成, 并不是教育。这样培养的中小学老师, 与知识的关系不大。
“专业化”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一般把“专业化”看作社会高度发达的意思, 有些领域需要很高的专业化, 如“两弹一星”。但是, 平民时代, 社会实际上不适宜精细化, 应该粗略化, 因为社会越专业化, 个人的空间与权利越小。“专业化”的社会概念下, 没有人能够从整体上体认社会, 专业人士只能从自己那狭隘的专业立场理解社会, 社会越来越小, 每个人只存在于他的那个小笼子一样的天地里, 人人都成了井底之蛙。我们经常引用美国总统布什“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的梦想”, 在专业化社会里, 人们是作茧自缚地先把自己关进了笼子里。所以, 专业化的本质是社会的支离破碎和教育的支离破碎, 支离破碎的教育, 培养的人一定是支离破碎的。专业化教育, 不会有秦先生那样的老师。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有文化的人
从道理上说, 应该用人类的全部文化教育人。当代中小学老师, 都是通过学校培养出来的, 而且集中在师范院校。师范学校本身却是新中国教育体系中, 文化知识水平最肤浅的学校, 一般不能从国家与人类文化的整体上把握文化系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从有系统文字的西周文明到当代文明, 中国文化融合了全人类的文明, 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统。大致说来, 中国文化包括三个系统:
一是先秦诸子百家文化, 二是西汉以后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佛教文化, 以及自己形成的道教文化, 三是近代以来, 被动和主动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包括西方科技文化, 西方自由思想文化, 西方政治制度文化和西方哲学文化。
那些从外域传到中国的文化, 最终都成为中国化的文化。禅宗就是中国化的佛教, 中国共产党是西方共产主义学说中国化的政党与政府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说是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国化学说。然而, 先秦诸子百家文化, 是中国的底色文化, 我国现在在世界各地开办的孔子学院, 传播的就是以儒学为核心的诸子百家文化。孔子学院具有中国文化人类化的积极战略意义, 用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观照人类, 是中国智慧重新照耀人类。现在的西方文化, 是人类意义上的西方文化。一种文化, 最终能体现人类意义, 才是真正的文化, 成为全人类的教育内容。
培养教师的教育中, 远远没有如此高的文化立场, 中小学教师一般不能在国家与人类文化整体上体认教学。譬如, 中小学语文教学, 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 碰到带有历史性质的课文 (题材) , 看起来是很生动的故事或者场景, 可能被教成了最伤人的东西。“爱国主义”是历史教学的“政治正确”;碰到中国的古迹或者古代文化, 就是“激发民族自豪感”。遭遇到历史题材, 简直就是老师与学生和历史的“狭路相逢”。老师的教学多在修辞上和政治意义上说话, 最后落在课程标准与考试的陷阱里跳舞。如小学课文中的《秦兵马俑》的教学, 很容易被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弄得既狭隘又不伦不类:“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是一句万金油式的套话。秦兵马俑说到底是为秦始皇陪葬的坑, 一个老师看秦兵马俑的时候, 头脑似乎应该有一个声音:“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4]。还似乎应该心中有东西作怪: 秦始皇陵墓中有70万修墓的工匠为他殉葬。长城和秦兵马俑是冷兵器时代的掌故, 它们本来是帝王家事, 浸在人民的生命与血泪之中。火器时代那些宝贝不堪一击, 核武器时代地球都有灭亡的可能。惟有用艺术品来欣赏它们, 我们的精神才能超越长城和秦兵马俑。
中国传统文明是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集中在中原, 它和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文明之间一直处于对峙与对话的状态, 到了近代, 中国遭遇的是来自欧洲的海洋文明, 现在, 人类已经进入了太空文明时代。中小学的课文一说起古代的成就, 脸笑得像一朵老菊花, 或者像骄傲的老乌鸦。实际上我们后人应该惭愧, 更应该像费孝通先生说的那样:“若是我们还想骄傲自己的历史地位, 只有在当前人类共同的课题上, 表现出我们的贡献来。”[5]中小学老师希望在完成规定性教学中, 挣扎着有些许超越, 形成气象开阔的教育意境, 这样的教学庶几风雅并济, 臻于精微高远的理想, 不会使师生掉进“秦兵马俑”陪葬的俑坑里, 成为有血有肉没有灵魂的活人俑。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道德表率
中国传统的老师, 首先是一个道德人物, 必须师表人伦。传统社会, 可以容忍一个老师没有多少文化知识, 不能容忍一个老师道德上的短腿。
老师的文明原型是春秋时代的士, 士是贵族, 他们接受文武双修的六艺教育,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贵族以下的人分为“国人”和“野人”, “国人”是自由民, 只有极少数人接受“书、数”这样的“小学”教育, “野人”是农夫, 为国家缴纳田赋, 也为贵族服苦役与杂役, 不能接受学校教育, 跟随父兄习学生活技能。秦以后的中国社会, 虽然发生了政治和教育上的变化, 老师和读书人是社会上层人士和社会道德象征的意义, 从来没有动摇。老师一直以“贵族精神”自居和“社会道统”自居, 社会也对他们是那样的期许。而以农耕文明立国的中国传统社会, 把道德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和登峰造极的境界, 道德自觉是传统社会的自然法。这样才能理解中国传统社会对老师以道德期许, 老师也对自己以道德期许。在社会向海洋文明与太空文明进化的当代, 教育已经普及, 人人将接受学校教育, 再对老师以道德权威为期许, 将是一个腐朽的观念, 应该还原“老师是一个人”, 而不再是道德符号。
在教育普及的时代, 老师和学生在知识和道德两个方面相比, 老师只可能在知识上比学生高明, 也许, 不能说老师在道德上比学生明, 老师的地位或者学识, 不代表老师的道德。在这个意义上说, 学生跟老师学的是知识, 而不是道德, 因为, 道德更是实践, 不是课程意义上的知识。另外一个威胁是, 有网络在手, 老师也不一定在知识上比学生高明。
在教育中, 往往对道德有一个强迫意念:道德在人身上的表现, 每个地方、每个时刻都是体面的乃至崇高的, 不知道道德只能表现在一个一个很具体的事情上。也就说, 一个老师或者任何人, 只是在这个事情上是道德的, 在别的事情上未必那么道德, 在整体上更未必是道德的。更进一步说, 我们找不出理由, 人一定要在整体上是道德的。
现代文明的道德权威, 是所谓的公共理性如网络那样的公共话语平台, 而不再是传统农耕文明下的个人权威。
摘要:当代社会是无定的时代, 每个人以及每个行业都不能严格界定。如在教育普及的时代, 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 是不是就懂得教育, 就有知识?与这个矛盾缠绕在一起的, 是老师身份的不明不白。大学老师越来越以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自居, 中小学老师似乎成了一个以“专业”和“证书”为描述的群体, 却比不上其他更专业的人士。中小学老师不但在老师群体中人数最多, 而且与每家每户有直接关系, 却不能说出他们在教学、知识分子、专业人士、文化与道德几个方面的德性是什么。
关键词:中小学老师,说话,知识分子,专业,道德,哲学
注释
1[1]乡曲儒生.深巷里的琵琶声:陆文夫散文百篇[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73~74.
2[2]何兆武口述, 文靖撰写.上学记 (修订版) [M].三联书店, 2008:107~108.
3[3]毕世响.教育的当代德性——痛苦、烦恼、愤怒与快乐辩证法[J].上海教育科研, 2013. (10) .
4[4]孟子·梁惠王上[M].
法之一,主要是通过一套细化的评分标准,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估,并由此来判定教师的工作成绩。其结果不仅成为绩效工资兑现的依据,还是学期末评优表模、年度考核、教师竞争上岗的主要依据。它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立足本职、勤奋敬业的工作热情,同时也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体现奖勤罚懒、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因此,有必要厘清学校管理中绩效量化的特质,确定其到底是什么与不是什么,使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的职业特点,起到激励教师、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绩效量化是量教师不是量技工
教师工作具有独特性,其劳动成果不能向一般技术工人那样可以直接计量。一般企业技工的直接对象要么是产品要么是顾客。一个售货员的绩效可以根据其营业额;操作工人的绩效可以根据其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管理人员的绩效可以是企业的经济指标。这些绩效都是外在的、可见的和客观的。教师的绩效无疑是学生的“成材”或“成人”,问题是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成材”或“成人”?至少在短期内无法看出。因此,我们在对教师工作量化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管理“管理”物的人和管理“管理”人的人之间的区别,不能把教师绩效简单等同于企业中的“劳动产品”。
绩效量化是量实绩不是量分数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其实绩应该是他育出了什么样的人,是否受到了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与尊敬,绝非是考核中的各种“数字”。况且,大量事实也说明,某些教师表现出某种行为或约束某种行为,并不一定是基于一定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而更多的是立足于赢得分数。因此,绩效量化更多的是应该看育人的实绩而不应该是“分数”。实施绩效工资是为了激励教师更好地去教书育人,而不是刺激他们走向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捷径。实施绩效工资制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下,鼓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它永远是为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教育负责,而不是维系什么“利益链条”的润滑剂。
绩效量化是量动力不是量等级
职称是教师等级的“明示”,而许多学校将对教师的考核结果分成等级,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等均与此挂钩,这是对教师等级的“暗示”。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暗示”对教师的影响更大。因为职称在某一段时期内是固定的,而绩效考核的结果是用一点一滴看得见的分数累加而成的,它每一天都在变化。从理论上讲,等级具有标签的作用。那么,低等级老师培养的是低等级学生还是高等级学生呢?这样的等级不仅伤害了老师也伤害了学生。绩效量化虽必然出现等级之别,根本上还是为了在学校内部遵循“奖勤罚懒”的原则,以保持教育教学工作的活力。量化的目的只能是在于通过及时赋分、随时反馈等措施发挥它的导向和监督作用,这是加强对教师教育过程管理,规范其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绩效量化是量老师不是量学生
任何考核制度的直接对象虽然是教师,但是对教师的考核最终却落实在学生的身上。所以,有许多绩效量化或明或暗地变成了学生的负担。教师的绩效考核一般为为5大块:师德、工作量、成绩、岗位、考勤,除了考勤和工作量是纯形式化考核以外,一些教师将学校对自己的考核转嫁到学生的身上。学生必须遵守学校制定的控制其行为的规章制度,否则就会影响教师的成绩。一项项量化细则既是教师行为的准则,也成了对学生“秋后算账”的证据。我们说“对教师的考核最终落实在学生身上”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落实了什么和如何落实?众所周知,衡量教育的成败是看教育对人一生的全面发展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激发、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潜力与能力,还是限制、禁锢了人的发展潜质和能力?由此,我们应该警惕的是把对教师的考核变成限制学生健康成长的“镣铐”。
绩效量化是方法不是目的
一般来说,对教师的绩效量化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内容。而在伦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中,德、能、勤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十分复杂,不易量化。即使硬性规定一些标准,信度和效度何以保证?比如对师德量化,我们是否可以说获得一百分的教师就有师德,五十分或八十分的就“缺少师德”?“缺少师德”的人可以做老师吗?这种情况本身就说明评价内容的歧义性以及评价方式的随意性。况且,对一个人的思想状况、道德水平以及人格特质进行量化,至今仍然是社会科学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因此,绩效量化仅仅是学校管理的方法之一,不是唯一,更不能成为目的。如果把它视为目的,教师只要盯紧制度,照章办事即可,即使没有功,也不会有过。不仅教师的创造精神不复存在,而且行事也会庸俗下来。整个教师群体也陷入了集体平庸的状态。
光滑
guāng huá
【近义词】
腻滑、滑腻、润滑、圆通、滑润、平滑
【反义词】
毛糙、和粗糙、粗糙
【词语释义】
平滑;不粗糙。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得片石如断磬,其一端有雕刻狻猊之首,亦如磬,有孔,穿处尚光滑。”《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老人家许多年纪,身上恁般光滑!” 巴金 《憩园》一:“连那些窄小光滑的石板道也没有了。”
【词语造句】
1、这种油漆能附着于任何粗糙或光滑的表面。
2、你要想你这块金属光滑,必须用锉刀不停地锉上几小时。
3、我忽然想到的,因为你给人的感觉那么好,那么光滑柔软,那么结实,而且下面还很有力。
4、我喜欢用我的领带来擦眼镜,因为它是丝织品,而且很光滑。
5、大多数卫星是球状光滑的,或者是大块的宇宙岩石。
6、我们背上的皮肤向下延伸成一个“V”,就像鸟儿身体上的翅膀一段覆盖在光滑皮肤下,绞缠在一起的骨头。我们的脊椎在底部锁在一起。
7、这些成分可引起指甲下出血,变色,甚至使原本质地光滑的指甲变得粗糙。
8、对于那些有过相关讨论的意大利人和法国人来说,这似乎是有道理的,因为此类海洋小生物的贝壳看上去同样光滑、白净。
9、这种情况能够发生,一定有很多原因:比如,用于气体估算的模型是球形的,同时也是光滑的,但是气体可能不具有这两个特征。
10、“我真希望为他做一个摇篮”他丈夫小声说道,孩子的母亲压住丈夫的手微笑着,此时,金色的月光照在光滑而坚硬的木头上。
11、世界至此悄然变幻着,当时间隐去,只留下神秘的回响和寒冷的夜晚时,黑暗便如同光滑的天鹅绒般包容着我。
12、我指的并不是我右边的那位女郎。而是在她们用餐结束前,服务员上的最后一道馅饼,有着出色、光滑镜面的馅饼。
13、我再看了看我自己,只有头上长着光滑的黑褐色头发。
14、块菌外观如土豆,圆球形和不规则形并具有光滑的或褶皱的外皮。
15、把它置于完全没有任何灰尘的光滑的玻璃中,香槟就不会有什么动静。
16、最近,我们又添加了一块可塞进衣袋的光滑的小石头。
17、轻抚着奖杯光滑的表面,我的意识穿越了岁月,回到我的少年时期。
18、她的皮肤像丝绸一样光滑。
19、浮油光滑的表面起到了镜面的作用,反射阳光形成明亮的漩涡。
20、各种种类的蝙蝠永远都是从表面光滑的盘子中获取饮水而非表面粗糙的。
21、她向一个面颊光滑的瘦高个子青年喊叫。
22、因素包括好的热系数匹配和光滑的底层表面。
23、在自然界中,水师唯一一个具有这样特性表面的物体,所以当蝙蝠在人工环境下遇到类似的情况,它们便认为这光滑的盘子就是水。
24、当他们将材料变得粗糙使得其不再光滑时,仅有少于1%的辐射被反射回来。
25、人们曾经以为这种马达加斯加特有的蝙蝠使用翅膀和脚踝上的吸盘附着在棕榈叶和其他光滑的表面上。
虔诚
qián chéngㄑㄧㄢ@ ㄔㄥ@
目录1、基本解释
2、近义词
3、反义词
4、英文翻译
5、详细解释
基本解释
◎ 虔诚 qiánchéng
[pious;devout] 恭敬而有诚意
是个虔诚而又敬畏上帝的人
一副虔诚的态度
近义词
忠诚、虔敬
反义词
亵渎
英文翻译
1.pious; devout; devoted
详细解释
恭敬而有诚意。 北周 庾信 《祀五帝歌》:“朱L{鼓罄虔诚,万物含养各长生。” 唐 杜荀鹤 《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绝》之二:“贪残官吏虔诚],毒害商人沥胆过。”《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那船将次倾覆。满船的人尽皆恐惧,虔诚祷告江神,许愿保护。”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真挚的友谊》:“我脱下帽子,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了 列宁 的墓室。”
用虔诚造句
你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他虔诚吗?”索恩追问。
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她是个真挚虔诚的姑娘。
可以看到虔诚的教徒在祈祷。
过分的虔诚是我们女人的丑行。
这是他最严肃,最虔诚的表情。
我还够得上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吗?
他记得柯蒂斯奥基夫是非常虔诚的。
记住,虔诚的祈祷一定是能给你安慰的。
我通情达理的程度不比你虔诚的程度差。
他那套无神论的议论激怒了虔诚的教徒。
“上帝保佑他的灵魂吧,”姑妈虔诚地说。
她很虔诚。
他还替我祷告了呢,虔诚得就跟个圣徒一样。
当天晚上,罗米拉尤的祷告比以往更加虔诚。
甘厄特一向是这种艺术的一个虔诚的实践者。
不过,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诞生
dàn shēng
【反义词】
逝世、辞世、去世、死亡
【近义词】
成立、出世、降生、出生
【词语释义】
1.犹出生。2.泛指产生。
【出处】
《后汉书・梁统传》:“皇天授命,诞生圣明。” 宋 王 《赐参知政事欧阳修生日礼物诏》:“炎律徂威,高蓄庆;诞生贤德,来辅圣图。” 鲁迅 《集外集拾遗・哈谟生的几句话》:“又值这两个文豪的诞生百年纪念。”
廖仲恺 《史坚如石像开幕演说》:“但这个观念之诞生,实比数十万军队的势力还为难能可贵。”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新 中国 诞生了,人民 中国 出现了!”
【词语造句】
1、随着耶稣的诞生,上帝像我们证明了他与我们同在。
2、鸣响的钟声宣布王子诞生了。
3、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的艺术不断诞生。
4、这是源于一个想法的诞生------当然不是我的想法------如果研发者在编码时写出自动化检测,他们的编码就会比较好。
5、对于科学家的最新观察结果,还有其他解释:他们所看到的或许只是一个“脉冲星风星云”的诞生。
6、我的这个结论,是在进行我的下一本书的研究中得出的,那是本关于基督教诞生的小说。
7、即使在这样较小的质量下,鉴于恒星和行星诞生的环境的不同,许多天文学家依然会将它划分为小质量恒星而不是行星。
8、他暗示到,当时社会中的精英们可能已经把喝这种饮料作为诞生与结婚等特殊场合的标志了。
9、这个混血动物――一只有峰驼和一只无峰驼的杂交后代――自从1995年诞生之后一直是此类物种的唯一一位成员。
10、例如,这一认识就意味着你自己的意识得以存在的几率与你得以诞生的几率并无二致,也就是说,这种几率非常之小。
11、与过去不同,在这次经济复苏中诞生的创业者们不必被局限在当地出售自己的产品,而是可以以极小的风险迅速扩张。
12、如今,一个由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声称他们已经解决了这些大量的星系怪兽是如何在早期的宇宙中诞生的。
13、一切生命都诞生于水中,就我们目前所知,生命无法存在于没有水的环境中。
14、“更新密码子”是来自宇宙的光的“文件包”,他们携带着来自神圣的心的引导和启示。这些密码子可以在这新诞生的宇宙循环中更新所有的生物。
15、篮球是为数不多的具有明确诞生日期的运动之一。
16、他专门在每日电讯报上表示,诞生于一个小文化产业,互联网公司和大规模的扩张变化的速度是一个新的发展。
17、事实上,量子力学诞生以来,一些物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对量子力学方程的不同解释,希望摆脱这种非决定性。
18、但另一方面,这些声音也表明信仰的存在,它从苦难中诞生,使受苦的人们,向上帝敞开心扉,使其能够将自己所受的苦,与上帝所受之苦联系起来。
19、如同中国、南非和其他改造过的国家一样,印度也有不止一个诞生的日子。
20、在庆祝耶稣诞生的活动时,通常大多数罗马天主教徒在平安夜都不吃肉。
如果说伏羲女娲是创造人类的始祖的话, 那么有意思的是为什么在我国内地众多宗教寺院和礼拜场所,焚香祈愿时面对的形象不是伏羲女娲这两位人类始祖,而是释迦牟尼佛呢?
想要得知其缘由, 我想首先要从出现伏羲女娲的那个年代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一探究竟。虽然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对伏羲女娲的文字记载,但在那个朝代频繁更替,社会动荡的年代, 他们对当时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力和精神慰藉,对于当下的我们而言,只能是雾里看花,而墓室壁画和石窟壁画则在很大程度上使观察视角得到了延伸,更加生动直观。
获取伏羲女娲可靠形象的第一手资料来源于汉朝墓室壁画, 墓室墙壁上的精美壁画就详细记录了关于墓主人的生平事迹。从绘画内容看大致描绘的是墓主人身前在伏羲女娲的保佑下过着衣食无忧,富足奢华的物质生活,精神状态安逸,希望死后能够进入极乐世界仍然能在伏羲女娲的庇护下继续享受安乐生活的故事场景。从汉代墓室出土的盖在棺椁上的帛画上面也绘有对伏羲女娲的图像和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此外,类似于此的绘画在敦煌石窟第285窟的窟顶上也有相关故事内容的记录。
由此可见,墓主人身前在精神需求和灵魂寄托层面而言,对伏羲女娲的崇拜与信仰是不言而喻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像这类绘画有如此高规格壁画的墓穴,一般都是皇室或贵族死后才能享有的高级别待遇,换言之,只有皇室、上流社会的贵族才有更好的先决条件得到伏羲女娲的保佑与庇护。如今,从已出土的汉朝平民墓穴看,大多陈设都相对简单,甚至简陋,几乎找不出与伏羲女娲相关的图像和有价值的线索。由此推断,当时的汉朝民众对伏羲女娲的精神依托更多是可遇不可求的。
试想, 当时的平民百姓在现实生活中对伏羲女娲的信仰应该是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宗教密不可分的,面对当时统治阶层的政治利益导向, 平民百姓对伏羲女娲等众神的信仰应该是深信不疑的, 祈求能在他们神力的保佑下生活能风调雨顺、安康幸福、衣食无忧。但是在那段动荡与纷争的年代使他们始终都逃避不了被战火的洗礼,社会的动荡、妻离子散的痛苦、生活的艰辛让他们精神困苦不堪。大家也许质疑过往日被他们尊奉与顶礼膜拜的众神在哪里,既然创造了人类,却又让平民百姓饱受种种不幸与悲哀; 为什么平日大家对众神深信不疑,可是需要得到他们精神度化的时候,他们却又是那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所以,也许当时的百姓们就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既然活着的时候生活都谈不上希望和幸福可言,那么死后到另一个世界又会有什么不同呢,或许,他们会认为伏羲女娲诸神本来就只是保护富人的。
大学毕业时,爸说:“你一定要念一个硕士学位。不用念博士,可是硕士是一定要的。”至于原因,我没问。爸爸对我的要求非常少,所以一旦他开口了,我都很“上道”地照单全收,当然,也因为硕士大都很容易念,选个容易的科目,常常可以在9個月内就拿到硕士。博士就麻烦得多,要是不幸遇上贪图廉价人工的指导教授,想把研究生一直留在身边帮忙,那一个博士学位耗掉你十年以上,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就很安然地接受了爸的指示。
“没问题,一个硕士。”我很有精神地复诵一次,好像柜台后的日本料理师傅。“而且要念一流的学校。”爸进行第二阶段的指示。“没问题,一流学校。”师傅复诵客人点的第二道菜。
爸对学位的指示,已经清楚收到。“一流学校,硕士就好”。轮到我对爸开出条件了。有风格的料理师傅,是不会任凭客人点什么就做什么的。客人可以要求吃生鱼片,可是有风格的师傅,会决定此刻最适合做生鱼片的,是哪一种鱼。也就是说,你点归你点,未必吃得到。
“爸,我只念我想念的东西哦。”
“可以,不要念太多就好。”
爽快。这是爸跟我随着岁月培养出来的默契。各取所需,互蒙其利。不过,老实说,“我取我需”的状况,似乎比“爸取爸需”的状况,要多那么一两百次吧。我想念的东西,对一般的台湾爸妈来说,似乎有点怪。我想学——舞台剧。还好我爸不是“一般的台湾爸妈”。从小到大,爸从来没问过我:“这有什么用?”
“这有什么用?”几乎是我们这个岛上,最受欢迎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好像上好发条的娃娃,你只要拍他的后脑一下,他就理直气壮地问:“这有什么用?”
“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
“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
“我会弹巴哈了。”“这有什么用?”
“我会辨认楝树了。”“这有什么用?”
这是我最不习惯回答的问题,因为我没被我爸问过这个问题。
从小,我就眼睁睁看着爸妈做很多“一点用也没有”的事情。爸买回一件又一件动不动就摔破的瓷器水晶;妈叫裁缝来家里量制一件又一件繁复的旗袍;一桌又一桌吃完就没有的大菜;一圈又一圈堆倒又砌好的麻将,从来没有半个人会问:“这有什么用?”而“漂不漂亮”“喜不喜欢”“好不好吃”才是整天会被问到的问题。长大以后,越来越常被别人问“这有什么用”时才忽然领悟,很多人是随着这个问题一起长大的。我不大确定——这是不是值得庆幸的事。直到,反复确认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什么用”时,才觉得自己运气真好。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爱情,光荣,正义,尊严,文明,这些一再在灰暗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才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禁得起反复追求。
【素材分析】读书有什么用?也许,读书只是一种自我消遣;也许,读书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用处”,只是为读书而读书。非读书为然,天下事皆然。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做事情哪有那么多“用处”可言?然而,我们也大可不必因此而消沉伤感,其实,生命中很多东西,看似“无用”,实则“大用”。只要我们为之心生欢喜,尽人事,听天命,就好!
【速用名言】
1.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庄子》
2.知道一些有用的东西,要比学到许多对你无用的东西,有用得多。——古罗马政治家 小塞涅卡
不为人知
【词语释义】
“不为人知”不被人所知道了解。知:知道,了解。
【反义词】
众所周知、举世闻名
【近义词】
鲜为人知、无人问津、鲜为人知、无人问津、湮没无音
【词语造句】
如果他没有结婚,那一个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这部小说的真实作者还是不为人知。
告诉我,没发现你以前你有多不为人知?
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他暗示我你有些不为人知的隐情
每个人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Nan !来自现实却不为人知的婚礼祝贺
但是suri一词的发音在以色列几乎不为人知。
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凯特和露西关系不好。
然而也有人被埋葬在不为人知的墓地。
因为上面说我们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共同点
他的秘密至死也不为人知,因为他从未告诉过别人。
他的秘密至死也不为人知,因他从未告诉别人。
那种动物的起源不为人知。
他的作品在这里实际上不为人知。
这些家伙拿钱不做事,把工作交给工资极少,不为人知的下属去干。
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权势或金钱,至少在这个不为人知的绿州里,巴黎还是巴黎。
他的灵魂深处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的星球到处都有不为人知的地方。
一年前,他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画家。
一春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作者在写景中抒发感情的手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春风荡漾,绿漪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笔来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二、复习
回忆一下,你学过哪些描绘春天的古诗词?
例: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白居易《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些作者笔下的春天可以说是各有风姿,那么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大好春光吧。
三、朗读全文,读通读顺。挺朗读的录音,检查自己读得不够理想的地方。再次朗读全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盼春(1);绘春(2—7);颂春(8—10)
文章从迎接春天到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再到歌颂春天。
四、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的?哪个词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
“盼望着,盼望着”连续两次出现,这种反复的手法更能表达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朗读第一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着”“了”给我们柔和、亲切的感觉。)
五、春天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着喜悦的心情是如何开始描绘春天的?(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齐读总写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人们睡觉醒来,困顿全消,精力恢复的具体神态,准确传神又富有情趣地表现出万物受春的温暖、滋润而生机勃发的特点。这就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自然的背景。)
六、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的?
(草、花、风、雨、人)
圈划出文中的优美词句,说说作者是如何从这几个方面描绘春天的。
(抓关键词、句,体会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感受充满生机充满趣味的春天。)
七、在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之后,作者满怀着喜悦之情来颂春。朗读第三部分,思考作者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作者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从不同的角度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八、再次朗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九、总结。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赞美、抒写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春光,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十、拓展。
仿写课文最后三节“春天像??”写一组由比喻句或拟人句构成的排比句式。
十一、板书
春
朱自清
盼春
总写“一切”
春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绘春 春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
春风“抚摸”“酝酿”
春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机勃勃、千姿百态、青春活力
十二、作业
1、积累词语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进行点评和背诵。
3、请你也试着描绘一下心中的春天。
二春风
林斤澜
教学目标: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3、懂得热爱生活是发现生活之美的前提
教学重点: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描写春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展现的是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人们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吟咏着大自然的伟大,创作了许多写景名篇,比如我们刚学的朱自清先生的《春》就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篇专写《春风》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春风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否一样。
二、复习
朗读《春》第五节“春风图”,概括《春》中春风的特点。
春风:轻柔、温暖、充满爱抚
三、朗读
1、朗读课文,圈划出文中直接描写春风的语句,概括北方春风的特点。
(作者写北国春风到来时的景象,用准确传神有力度的动词、拟声词,用一系列短句,写出了春风来得迅猛,出乎意料,气势浩大。)
2、文中除了直接描写春风之外,还采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自读课文,圈划出间接描写春风的语句并品味其表达效果。
(侧面烘托出春风给北国带来的壮美。)
直接描写给人以直观的感受,真切而直接;间接描写往往能从侧面丰富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感悟
1、思考:北方的春风与南方的春风有什么不同?
江南的春风更具柔性,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北方的春风更多一份豪壮,更具阳刚之美,更能磨炼人们的意志,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2、作者对北方春风是怎样的态度?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赞美北方的春风的阳刚之美。“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3、作者更喜欢的是北方的春风,那么生活在南方的你更喜欢哪里的春风呢?
五、拓展
比较《春》和《春风》有何异同?
1、两者都属于写景抒情散文,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春》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柔婉之美,语言清新明丽;
《春风》描写的是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语言质朴刚健。
3、《春风》运用了对比(江南春风与北国春风相对比)和抑扬的手法(江南春风先扬后抑,北国春风先抑后扬)。
4、《春》的行文思路:盼春、绘春、颂春。
《春风》的行文思路: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何描绘入手,对北方春风欲抑先扬;然后酣畅淋漓地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前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方春风的赞美。
六、总结
每年春天我们都沐浴在春风之中,但又有多少人写文赞颂春天、春风呢?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热爱生活就能发现生活之美。本文描写了北国春风的粗犷之美。作者不仅从生活角度、环境角度,而且从生命意志角度审视春风,把她描绘成季节的使者和自然命运的敲门人。
七、板书
春风
林斤澜
对比
江南的春风北国春风
轻柔、清新、悦耳 壮美、豪迈、粗犷
八、作业
1、词语积累。
2、摘抄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并进行点评。
3、尝试着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拟声词来描写上海的春风。
三 花的话
宗璞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的特点。
2、学习本文拟人手法的运用。
3、培养自己谦虚的品性。教学重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谦虚质朴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阳春三月,百花争奇斗艳,假如各种花儿聚在一起,它们会谈论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宗璞的童话《花的话》吧。
二、速读
速读文章并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花儿们在月下的花园里比美论贵,但小男孩最后选取了二月兰作为礼物送给老师。
三、精读
1、朗读课文,揣摩花儿们不同的语气,圈划出关键的语句,概括每一种花的特点。榆叶梅把其它花都当作背景
玫瑰 “出身名门”“珍贵品种”“骄傲地昂起头”
芍药 “出身名门” 自我吹嘘 桃花 “开得早”“冒着春寒开花”
杏花 开花早,花色美
迎春花 “有用”“能做药材,治病养人”“得意地摆动柔长的枝条”
白丁香
吹捧对方,抬高自己
白玉兰“贵而不俗,雅而不酸”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花儿的特点
榆叶梅最骄傲,其余的花次之;前面的花只会自我吹嘘,后面的白丁香和白玉兰表面谦虚实际上相互吹捧来抬高自己,即夸人又夸己。
2、小男孩最后为什么选择了二月兰?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
小男孩的选择代表了作者的选择,我们不必注意大红大紫的外表,而要注重内在的品质。“不受人注意”“绿草中间”“野生”都在强调美并不仅仅在于外表的炫目,美好的心灵才是关键。小男孩将二月兰作为礼物送给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是对老师及像老师一样谦虚质朴、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赞美。
3、假如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选择什么花送给老师?为什么?篇二: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1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班别: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2分)
1、默写:(8分)
(1)举杯邀明月。(李白《月下独酌》)
(2)__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3)云横秦岭家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田园寥落干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5)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货《雁门太守行》)
(6)毅魄归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完淳《别云间》)
(7)参差荇菜,左右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哪一项是完全正确的?请你把它选出来。(b)2分 a、枭(xiáo)鸟倒坍(tün)虬(qiú)须沉缅(miǎn).. b、臆(yì)测 恻(câ)隐庖(páo)代糍(cí)粑 c、阴霾(mái)鹭鸶(sī)峥(zýng)嵘 伫(zhù)立 d、涟漪(yí)膜(mó)拜打鼾(hün)孱(chán)弱
3、下列用词造句哪一项正确?请你选它出来。(c)2分 a、通过几次月考,小明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b、班长做事很认真,一点错误都不放过,总是斤斤计较,一丝不苟。.... c、白衣战士在非典面前无所畏惧,帮助病人战胜了病魔。....
d、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下列句子解析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灯塔上的红光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主干:红光揭开海的神秘)
b、除非经常锻炼身体,才会不断增强体质。(假设复句)
c、完成任务 提高质量 心情愉快 建设祖国(都是“动宾短语”)d、赵微那红润的脸犹如盛开的桃花。(比喻)
5、下列各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冰心的《谈生命》、王鼎钧的《那树》、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人生》都是
以“生命”为主题,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索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
性散文、议论性散文。b、《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银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
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匈牙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c、《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
喜剧。剧中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d、《地下森林断想》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坚强
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一泄千里 引颈受戮 瘠 薄 浩瀚无垠 b、山崩地裂 袅袅烟云 攫 取 乐此不疲 c、万恶不赦 鸡犬不宁 云 翳 睡眼惺悚 d、星临万户 隐姓埋名 骄 奢 蹑手蹑脚
7、仿照例句,以“友谊”或“理解”为开头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
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
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窽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
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下列各项加点词“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2分 a、斫而为琴 b、弦而鼓之c、过而见之d、出淤泥而不染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3分
3、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工之侨两次献琴而结果不同的故事,讽刺了 2分
4、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工之侨献琴的故事寓意深长,请你再认 真阅读文章,从这个故事中变换角度提炼出两个言之成理的观点。3分
(4.文章开头写工之侨认为自己的琴是天下之美,根据是什么? 5.如此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这说明了什么? 6.工之侨对琴进行了伪装,其具体做法是:
8.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令人悲痛的世界啊!难道只是一把琴而已吗?世上没有不是这样的啊!
3、只重外表,不求内在的现象。
4、(1)外表再好的事物,却没有内在美。决定事物的好坏,要看其内在的实质。
(2)好的东西要突出其外表善于推荐自己。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谈生命(节选)冰心 11分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海奔注,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细细的平沙,看见了夹岸的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双何尝不美丽?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答:(1)全文开篇就只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就像什么。”请具体分析。①在作者看来,生命像什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揣摩并领悟“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一句。
①文章写了哪些快乐的事情?(至少写出3件。)3分
答:
②为什么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全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2分
a.题目中的“谈”不是指一般漫谈,而是表现了作者对一个严肃话题的理性思考。b.两个比喻段,虽喻体不同,但语句处处对比,意旨完全一致,都是对生命意义的 诠释。c.“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形象地表现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里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d.第二段末句,连续使用四个“再”字构句,铺陈渲染,重现“一江春水”拼搏不止的形象,展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e.全文行文流畅,想象丰富,充满了真挚情感,双蕴含了深刻哲理。
参 考 答 案
1、在人生的各种逆境和困境中,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有了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所产生的受挫的感觉。
(1)①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②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顺归自然,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停顿前进。
(2)①一江春水经过细细平沙,看见夹岸挑花;一小树种籽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歌唱,小树荫庇花草;小树结出累累果实。②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3)b、c
(二)那 树
王鼎钧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②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情侣止步于此。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蔽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的向外。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经过速成的新建筑物衬托,绿得很深沉。⑥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树旁的公共汽车站搬了,树下的水果摊搬了,不远处的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子也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⑦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廿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礼,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将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60英里的速度,对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都市的寄生者,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
⑩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成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现在,日月光华,大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第⑤段中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2分)
答:
2、第⑦段中说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答:
3、从全文看,上帝对那树施洗礼时所说的话,有的实现了,有的没实现。(1)没实现的是什么?(2)没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分裂作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b.第⑧段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运用拟人手法,描述了大树的惨遭砍伐,表现了人的愚昧和冷酷。
c.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d.本文用语准确精当,而且充满感情,如雨后滴翠冒死掩覆栖息青山屹立不动篇三:2012年春期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教师版)2012年春期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教师版)班级: 姓名:
(一单元)
<一>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1、文段选自<<燕子>>
2、这段主要写了 燕子的外形特点
3、按课文内容填空:
(俊俏)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乌黑发亮)的羽毛(活泼机灵)的燕子(蒙蒙)的细雨(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二>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1、请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黄色 青绿
2、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赶回来了。
3、??有的??有的??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做游戏,有的散步。
4、“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说明什么?答:说明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竞相开放。
5、??像??似的??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在天空燃烧着。
<三>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描写燕子飞行的动词有:掠过、叫着、飞到、横掠、沾。这些动词突出了燕子的 轻快、机灵。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掠(lûa lua)过 沾(zhàn zhün)唧(jījí)唧 荡漾(yàngyáng)<四>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马上要破裂似的。
1、第(2)句描写荷叶。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碧绿),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大圆盘),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挨挨挤挤)。
2、作者细致观察了(3)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分别是(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马上要破裂似的)。
3、照样子写一写:挨挨挤挤(来来往往)(许许多多)(明明白白)
<五>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1、“冒”用得好,好在哪里?
突出荷花的美丽和高洁,使荷花突现出来.2、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非常美丽,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3、“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因为荷花实在太美丽了,我被荷花陶醉了,忘记了自己在看荷花
4、理解词语。挨挨挤挤:形容事物一个挨着一个,十分拥挤的样子。这里说明荷叶非常多。
5、造句:有的??有的??有的??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跑步,有的跳远,有的跳高。一??就??我一回家,就做作业。
不是??是?? 我不是中学生,是一名小学生。
(二单元)
<一>
于是,政(zhan zhang)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jíjì)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qiàoqiüo)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yīngyìng)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jiün jiàn)岩缝(f?ng fang)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1、文段选自 《燕子专列》
2、用直线画出文中正确的读音。
3、我会填
(料峭的)春寒(弯曲的)山路(满天飞舞的)大雪
(冻僵的)燕子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4贝蒂“不在乎的是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因为 她只想着自己能多救些燕子。
5、用“△”标出居民们寻找燕子的动作词。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
6、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写贝蒂不怕困难,一个人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7、你喜欢贝蒂这个小姑娘吗?如果你见到她,会对她说什么?
答 :(1)我喜欢贝蒂这个小姑娘。(2)我想对她说:“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文段选自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读一读,再照样子写一写。一栋栋一个个 一条条一把把一只只
各式各样各种各样越来越高越陷越深 不知不觉
3、用直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文中省略号表示 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
4、造句。不管??还?? 不管今天下多大的雨,同学们还坚持回校上课。
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大雨连续不断下了五天五夜,几天没停。
6、用曲线画出表示“雨水奇多”的句子。
7、人们用锋利的斧头砍下了树木,树木变成了 房子、工具、家具、柴。
8、你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一段?
答:由于人们乱砍树,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大自然的报复,不仅卷走了小村庄,还卷走了人们所有的一切。(三单元)
<一>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 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xuánxián),只听得嘣(býng pýng)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cǎn chǎn)。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文段选自《惊弓之鸟》。给文段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内打“√”
2、给下列的加点字选正确的解释:
“更”的意思有:a改变b时间 c姓
(1)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c姓)
(2)三更过后,山村显得格外宁静。(b时间)
(3)由于下雨,原定明天进行的运动会更改日期。(a改变)
3、这段话中用了两个“直”,意思却不同,第一个“直”表示 往高处飞,飞得很急,第二个“直”表示 一点儿也不能飞,掉得快
4、给文段第一、二自然段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
5、在文段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惊奇(奇怪)
恐惧(害怕)悲伤(悲惨)
6、因为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判断出 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7、更羸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说明更羸确实是个(射箭能手)。
8、为什么更羸没有射箭,大雁就会掉下来呢? 因为大雁大雁受伤了,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该文段中得到的启示或从更羸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我从更羸身上学到了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二>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文段选自(《画杨桃》)。
2、指出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
(1)“好——笑!”破折号的表示是(声音的拖长)
(2)“不??像”省略号的表示是(声音的拖长)
3、读句子,想想带点词的意思再选择。
(1)老师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审”的意思有:①详细,周密认真;②知道;③一定,果然;④审问。在句中应选第(①)种意思。
(2)老师总是和颜悦色的对我们说话。“悦”的意思有:①高兴、愉快②使愉快。在句中应选第(①)种意思。
(3)爸爸对我画画要求很严。“严”的意思有:①严格②严密。在句中应选第(①)种意思。
4、给文段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5、想一想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会变得严肃了?”(结合文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因为老师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所以老师的神情变严肃了。
6、“我”为什么“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 因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所以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7、读了这段话,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答: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
(四单元)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毕竟是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终于挨到了放学。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听见克莱谛从后面跟上来。我手里拿着戒尺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戒尺。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想让父亲高兴一下,不料父亲把脸一沉,说:“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说着从我手里夺过戒尺,折成了两段,向墙角扔去。
1、我能写出近义词。
防御(防守)独自(单独)高尚(崇高)愤怒(生气)
2、给第一段标上正确的标点。
3、用“不是??而是??”造一个句子。我不是小学生,而是小学生。他不是我的哥哥,而是我的弟弟。
4、为什么父亲要把戒尺折成了两段,向墙角扔去?
答:因为爸爸父亲想“我”改正错误,友好待人。
5、克莱谛是一个什么样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1)克莱谛是一个能谅解同学的过错,珍惜友情的人。(2)我想对他说:“你真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6、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他们俩各自想的是什么?
(1)他们俩想的不一样。(2)克莱谛一定是想着要怎样和“我”重归于好。“我”想的是防御。
(五单元)
<一>
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我接着问:
“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同学沉静地举起了手。
【用不是什么是什么造句】推荐阅读:
不是什么是什么造句07-20
好老师不是什么07-11
疲惫的近义词是什么_用疲惫这词造句07-20
用什么仿佛造句07-17
不是和是造句07-15
萦绕的意思是什么如何造句07-07
初次的同义词是什么及造句12-17
坚持不懈造句_坚持不懈是什么意思12-04
谨慎的近义词是什么_谨慎词语解释及造句09-30
脚踏实地的近义词是什么_成语释义及造句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