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随笔:感动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教师教育随笔:感动(精选6篇)

小学教师教育随笔:感动 篇1

文/袁永华

经历过无数次的感动,这一次格外温馨„„

为了使班级更有凝聚力,我反复思索,寻找突破口,不经意被我触摸到一点门径,那就是赞扬。

上学期我班被评为学校“雷锋班”,这学期开学,我就以此为契机,大力在班上宣扬雷锋精神。

一次课间餐,生活委员在教室外走廊上给排队的同学倒糖水,不小心洒在了地板上,我看到后,对正在排队的同学说:“哪位班干部拿个拖把拖一下地板?”片刻沉静之后,一位队干部走出队伍,去拿拖把。我要来他手中的水杯,帮他先加了一杯糖水。地板拖干净,刚好上课了。课前,我请同学们坐端正,郑重地将这位队干部舍己为人的行为突出表扬,并要求大家为他鼓掌。我说:“我为我们班级有这样一位为集体着想的好干部而感到幸福。”(这件事,在后来我班学生的国旗下讲话稿中,也作了事例进行宣传表扬。)第二天,课间餐时,看到我来了,有两名班干部自觉地去拿拖把拖地。课前,我又郑重地表扬了这两位班干部,我说:“我为班上有这样负责的班干部而感到幸福。”学生自觉地将掌声送给了这两位班干部。又一天课间餐,我在教室没出去,可喜的一幕出现。生活委员小心地倒糖水,还是洒了一点,大部分学生都愿意下队去拿拖把拖地了。课前,我表扬了全体同学,我说:“大家都无愧于我们雷锋班的称号,我为我们班人人都有雷锋精神而感到幸福,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吧”.班上一位单亲学生,经常郁郁寡欢。一次捡到35元钱,交给了数学老师,数学老师转告我这件事,我就在班上郑重点名表扬了她。我说:“小言真是一位雷锋式的好少年,我们都应该为我们班有这样一位拾金不昧的好同学而感到幸福。”班上掌声雷动。这位学生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老师夸我是“雷锋式”好少年,我真开心,以后我一定多做好事,为我们“雷锋班”争光。

一句简单的表扬,会收到这样的效果。后来的工作中,我处处留心每个学生的举动,发现他们的优点或好人好事,及时在班上郑重表扬。

周五下午整理课,按照惯例我要对全班同学一周的表现得分进行点评。班上一部分学生去参加奥数竞赛,其中一个参加竞赛的组长没上交计分本,我安排语文课代表去他书包柜里拿计分本。语文课代表刚翻出几本书,旁边就有学生捂着鼻子闪到一边。我起身一看,原来这个组长书包柜里不知何时放了一盒酸奶,洒在书包柜里有一段时间了,下层的书本都发霉了,还传出阵阵霉臭味。我要帮忙清理,语文课代表说不用,旁边一位学生已经走上去帮忙。我让她们把计分本找到就可以了,等这个组长竞赛回来让他自己收拾。我继续安排星期天的作业,讲评当天的日记,可能是过于投入了,直到一声“报告”声响起,“进来!”我说。我以为是参加竞赛的学生回来了,可转头一看,两个身上还挂着水珠的学生抬着一张刚刚擦洗干净的桌子进了教室„„这不正是刚才收拾书包柜的两个学生吗?班上掌声经久不息。此刻,我心里洋溢着感动。

“教师随笔”引领教育微改革 篇2

宜昌高新区教育局印发了《关于推进“教师随笔”工作的实施意见》,写随笔随之被列入“月月行”教育督导专项内容。然而,督导调研反馈上来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学校管理者虽都能认识到随笔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诸多好处,但也都清楚这不是“短平快”的项目,而有可能成为“老大难”工程,因此有畏难情绪;教师则因随笔写作有难度、费时间、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琐事杂事缠身而“不主动”。

根植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随笔写作,可以提升教师对教育现象、教学问题的洞察力,帮助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从而以写促思,以写促读,以写促改,让教师在随笔的写作中,逐步养成总结反思工作的好习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如果教师对随笔写作持不情不愿的应付态度,对其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将是极其有限的。于是,关注教师写作状态就成了推进教师随笔写作工作的重点。

调研发现,教师对随笔写作的恐惧,主要是因为他们将教师随笔写作当成了创作。为了让教师慢慢进入写作状态,从“认同”到“愿写”,最后走向“乐写”,高新区教育局确立并实施了“写之以随,护之以真,策之以励”的推进策略。

写之以随。随笔是随意之笔,不求文采,不囿形式;随笔是随兴之笔,兴趣所至,提笔随写;随笔是随心之笔,写自己内心所想;随笔是随时之笔,用零星的时间,凭一纸一笔,随手记下瞬间产生的思想火花,篇幅可长可短。为了让教师领悟教育随笔写作之方法和作用,高新区教育局结合教师阅读工程,向老师们推荐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一书,全区教师人手一册,让教师通过阅读教育专家对教师专业写作的阐释,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消除抵触情绪,走出写作误区,逐步走向“愿写”和“乐写”。

护之以真。随笔之真是以不下载、不抄袭为底线的教师“真写”; 随笔之真还在于内容的“写真”,让教师写教育生活中的真故事、真思考、真得失、真感受、真情境,以“我手写我心”。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用“真实”串起的一个个独立的教育故事,透过教育现象背后的思考,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悟,才能再现作者的思想,才是教师的“教育史”。

“真”是随笔的核心,“真”是随笔的生命。保护随笔之“真”就要尊重客观事实,正视教师个人在随笔写作上的基础和认识上的误区。在推进工作中把随笔“写什么”放在首位,淡化“写多少”“写得如何”等评价式检查,不以评“优”为目的,也尽量避免用评“优”作手段,误导教师迎合“优”字而内容失真。对同一位教师来讲,若后一篇随笔比前一篇写得用心,就是进步,相对于前一篇,就是“优”。保护随笔之“真”,还要让教师关注他人的随笔写作,通过广泛的阅读,了解同行的写作故事,相互借鉴,一路前行。

策之以励。平时,让教师在阅读随笔时留下阅读后的感受、观点,让同事间相互鼓励;学校通过组织随笔写作经验交流的形式,大家一起分享随笔写作中的“酸甜苦辣”。随着工作的推进,高新区还将以多种方式呈现推进“教师随笔”工作的成果,让教师获取随笔写作的动力;同时,多途径激励随笔写作的佼佼者,借榜样的力量影响更多的人。

小学教师教育随笔:感动 篇3

当我从大二班,这个我一直从小班带到现在,经历了两年半的教室里拿走我的物品,到隔壁的保教处办公室时,心里涌出一种淡淡的失落,不知道该以何种语言和朝夕相处的好搭档开口,还是选择沉默吧!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走上管理岗位,如果说以前我对它是羡慕的,那么现在则是心怀敬畏:在卫辉市幼儿园里做了16年教师的我,能否适应这角色的转换?

动力之源——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

因为有了这些充满朝气的小姑娘们,我们这所半百老园也显得格外精神,单位里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处处留下青春的足迹:活泼的李航在走廊上开心唱着自己心中的歌,文气的会娜端坐在钢琴前弹奏《梦中的婚礼》,志静、红玉则让自己运动一下,让羽毛球在幼儿园的上空飞来飞去……

感受着她们的快乐,自己也年轻了许多。工作中,我小心呵护着这种感觉,希望大家能在这里度过自己的美好时光!

听评年轻教师的随堂课,我力求做到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存在的问题不回避,在此基础上,结合活动的闪光点进行分析,让老师们明白自己的长处,看到努力的方向,最后真诚地鼓励。欣赏会娜组织活动时,充分利用自己擅长唱歌的优势,用歌曲导入活动,将孩子们带入意境温馨的睡眠之中,自然引出下个环节;喜欢慧敏在组织活动时用优美、夸张的动作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时的感觉,亲切大方……

年轻的老师也有忧愁,当看到彩霞、佳佳在q个性签名上打出郁闷的字样时,我们会在网上敞开心扉,尽情聊天,探讨工作中的感想,生活中的感悟,直到我们心情释然。

当会娜说我评课虽然没有空头理论但说的很实在,语言朴实、态度真诚时,当松勤在网上成我“知心大姐”时,当佳佳说遇到事情最先想到我时……我是感动的,感谢年轻的老师们给我的鼓励和信任!

每一个年轻的老师都是一首绚丽的歌!

我庆幸我工作在欢乐的歌声中!

收获感恩——无私忘我的年长教师

单位里更多了解我,支持我工作的是我们朝夕相处十多年的年长教师。坦诚地讲,我不是幼儿园里的佼佼者,观摩活动有语言严谨、调理清晰的豫华,有教态大方甜美、活动设计细腻、完美的艳敏,有教育机智灵活、亲和力、组织能力很强的合香、申利芳和赵伦丽;擅长技能技巧的有文静、亲切的徐霞;工作认真细心的有介明惠、李清风、邢金洁、杨春红、李瑞华等老师„„在这些个个“身怀绝技”的优秀教师面前,不心虚是假的。

从最初和豫华、徐霞一起探讨课堂观察活动,到上周和合香同去原阳与孩子交往,我也由最初的小心翼翼中藏着胆怯,变成了现在的阳光中充满着感恩,是大家更多的言行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快乐和感动。

上次的课堂观察活动距现在也过去五个多月了,但当时豫华对活动的精益求精的态度、组织教学活动的干练一直让人难以忘却,我们之间配合比较愉快,角色转换之后的第一次组织活动她给了我无尽的帮助,我在心里感谢她。

更多的感谢来自于和更多老师的深入交往,当我们根据幼儿园现状决定开展一次幼儿打击乐活动展示时,体质较差的李清凤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样的任务,精心准备、激情演绎,将大班打击乐《卡门序曲》发挥到了极致,给所有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组织教研活动时,艳敏的细节设计将一个主题的三次活动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申利芳的建议让我在主持教研活动时更真实有效,合香的提示让我做事更稳健„„

工作中,时时处处收获着真情,收获着感动,刘兴琴老师不善言辞,我在外地学习的日子,是她提醒我放学的女儿要及时去吃饭。无意间知道了这件事情,内心里涌起一阵阵的热浪,想起上海学习时将孩子留在艳敏家里的情景,感慨万千:在我身边,总有很多人在有意无意地帮助着我,让我对工作总是充满感情,工作已不单单是工作,它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化成了我快乐生活的一大部分。

还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事都让我记忆,让我难忘,更有一些我非常敬重的人,让我在工作之余总充满感动。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留在了这所充满温情,洋溢快乐的幼儿园!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谢,让汪国真的《感谢》替我表白吧。

珍藏感动杂文随笔 篇4

记得初入农门,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场尚未推行连产承包。一次,集体除玉米苗草,由于个人技术太滥,竟将两排玉米苗除倒了几十株。组长发现后,当众斥责了我,并扬言要依数扣发当月工资,赔尝国家损失。组长离去后,含泪回望惨遭我蹂躏的两排玉米苗时,忽见远处一位妇人,正卖力地弯腰一株株扶正倒苗并培上土,走近一看,是同组的农工罗妈妈。

“儿子,快去挑两担水来,浇一浇,不打紧,能活!”

她的这一举动,不仅挽回了双方的损失,更挽回了我的尊严,我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份瞬间感动我已经珍藏了三十余年,或将更久。

最近,“水巷子”的入口处,一位外地来的大妈,在街边摆了一个煎饼摊。大妈烙的煎饼果子既美味又价廉,我每天上下班必经此地,因此,大妈烙的煎饼果子便成了我早餐的最佳之选。一次,买煎饼付款时,由于大妈没有五角零钱,找不开,我说算了,大妈说:“我欠您五角钱,下次来,我少收您五角。”第二天,由于要到北京去参加一个颁奖会,便利用公休假,带上暑假在家的女儿,一同去了北京。一周后,刚刚回到当阳市,又接到《中华文学》创刊庆典的邀请,随即去了武汉。这一来二去半个多月便过去了,上班再次途经“水巷子”口时,发现煎饼摊不见了。我怏怏不乐地刚要过街口,倏忽,有一个操外地口音的老妇人叫住了我。她把还了欠我的五角钱,说是前几天城管通知她,不可在街口摆摊,影响交通和环境,她已决定改行了。为把还我这早己忘到九霄云外的五毛钱,她已在这里等我几天了。我为大妈的坚持而感叹,更为大妈的诚信和执著而感动,因此,我珍藏了它。

其实,我们珍藏感动,不单是为了感恩,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的改变。珍藏的感动,它足以让人在顺境时不骄、在逆境时不恼、在困境时不躁,在待人、处事、待物上,把握赠予别人的感动。

前不久,居往小区电路故障,是夜,小区一片漆黑。晚餐后,我正欲轻装出门,到街上去遛弯。突然,窗外过道一对母女的急促对话,拖往了我的脚步。

“妈妈,钥匙掉地上了……”

“叫你不要玩钥匙,你就是不听,巷子这么黑,我看你怎么找回来?”

母亲的责问,急哭了小女孩。正值此时,一道强光从一扇窗口射出,照亮了整条过道,母女即刻借着这束光亮,很快便找到了丢失的钥匙。当母女回过头来,想感谢那个给予她们亮光的人时,亮光却突然消失了,那是我手电筒的杰作。举手之劳,我不想接受母女感激的谢意,只想让她们记往这束亮光,去传播或感染这份瞬间的善意。

此刻,我想起了海伦·凯勒的一句名言:“请把你的灯提高些,好照亮不幸的人!”我们不仅要时刻为自己,也要为别人亮一盏灯,相信人类社会,总有许多盏灯为每个人亮着,只是我们不经意、不珍视罢了。感动同样也是相对的,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有可能感动别人或被感动,要赢得一份别人的感动并不难。只是,你必须首先要时刻准备敞开你真诚的心扉去感动别人。

谁开罪了我,我不会记恨,因为人类世界是美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小过节或误会,为烦恼之源,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谁感动了我,我会珍藏,因为它将会是我心中最温馨的那一页,在必要时,并会把它传递给他人。

感动生于善举,我们大可以以大善量力而为,不以小善而止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通人,不一定要常行轰轰烈烈之大善,但给他人创造一点小小的感动,是能够做到和自感兴慰的事情,这个可以常有。

有一次,时逢酉时大雨,因女儿早上上学时未带雨伞,我乘二路公交,准备去玉阳中学,给即将放学的女儿送伞。上车时,我身后紧跟着一位老者,在我上车扔进卡机两枚硬币后,发现老者呆立在了车门口,只见他急促不停地翻找着衣兜。我立刻明白了老者的急切,赶忙又掏出两枚硬币,回头对老者说:“您请上车吧,我给您投上。”老者上车后,感动不停地千恩万谢,直至其下车。

日前,因咽喉肿痛,到医院看医生,走进挂号大厅,挂号的病人排起了长龙,但秩序井然。我赶紧排进队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等待,终于快轮到我挂号了。可不经意间,发现身旁站着一位身材瘦瘠的老奶奶,她正用期待地眼神望着我,我忙用嘶哑的声音问她:“您有事吗?”

奶奶急切地说:“请您积个德,我想替孙子在您这里插个队,他高烧、头痛几天了,不能再等了……”

我二话没说,即刻把老奶奶让进了我的身前,回头望了一眼身后排列的长龙,大家纷纷对我点头示意同意。此刻,老奶奶也眼含泪花地回过头来,感激地望了我一眼,那一瞬,我对自己的举动很满意,因为,我又一次将感动赋予了他人。

人的一生会经历几多悲喜事?我以为,珍藏住感动,就是珍藏了一份美好的记忆,它可以作为我们积极面对生活的唯一,其他一切,诸如忧愁、烦恼、怨恨等,皆大可以随时间的涤瑕荡秽而淡忘。

如果现实中,你遇到过什么不快事,请用感动将它带走;

如果你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和事,请用真情施以援手;

感动教学随笔 篇5

说实话,有时看见小孩很难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真想赶快帮助他完成。可是当见到懒惰就希望老师帮助他完成的孩子又很气但又不忍心不帮助他完成。常常又会出现一些懂事不怕困难愿意独自完成任务的孩子让你感动不已。贾羽穿好衣服对我说的一句话“燕子老师你看我多能干,不是自己穿好了吗?”虽然衣服前后是没分清楚的,但他锻炼了自己动手和自己思考的能力。最后我给他讲了区别前后的方法他从新穿了一次,最后成功的穿好了。他微笑着对我说“燕子老师谢谢你!”看他的表情别提有多高兴了。

第二天,贾羽一大早来到幼儿园

我们需要教育的感动 篇6

我们的心灵随着这个时代的快速转动,被调侃、逗乐、蹦迪、歇斯底里慢慢浸淫了感官;学生们用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唱K、玩游戏占用了他们的课余时光。细想起来,我们真的不会感动了,或者说,我们感动的阈限值被大大地提高了,敏感性下降了。一年或几年中,我们自己经营的生活,偶尔才会给我们的内心感动一下。

无论是从哲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会感动都是我们人类的一种退化或异化,人的本性是神性和动物性的结合,无论这两性的哪一性都是需要感动的啊,丢失了感动就可能丢掉了我们的“根”。因为在动物中,充值了大量的本能的感动。看过一期《动物世界》,讲印度恒河的一种猕猴,母猴每每失去幼崽时,都会一直把死去的幼崽带在身边,直至化为尘土。大象会为它们同类的遇难掉眼泪,公狼在缺少食物的季节会给哺乳期的母狼反刍喂食⋯⋯自然界的许许多多生灵都在感动着。

我们原本是会感动的。我们幼小的时候为一颗流星感动过,我们为冬日斑驳婆娑的景致感动过,我们为老师的一句不经易的表扬感动过,我们为一支老歌潸然泪下过⋯⋯现在,我们还会吗?

在人与人的社会里,沟通、交流、互动、心灵感应是生命给予我们的至善的美,感动就是生命神性本然的跳动,它告诉我们人之所为人的理由。不会感动的人是不可思议的;没有感动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感动是我们自身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最深层的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道道灵光。这些灵光慢慢发育、孕育着感恩、责任、理想、友谊等等这些美好的情感。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过客,当我们耄耋老矣,即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唯一的财富就只有那些还能让我们闪着泪光的记忆。当一生装满了感动,我们会安详地去另一个世界,我们没有了装也装不满的物质欲望,因为那个世界并不需要这些。

着手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几天来我一直在回顾生命中的感动,有些细节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感动。我在想,一旦你拥有感动,它就是永远也消费不完的生命财富。

记得还在上大学的时候,社会刚刚开放。背负着养育五个儿女的重任的父亲是个不安分的人,他从银行贷款与人合买了一辆卡车搞运输。那年放寒假,父亲执意要来大学接我。车开到了师大,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要随同回乡,我和父亲只能站在没有蓬盖的大卡车的车厢上。农历的12月,南昌的天气又潮又冷,风又大。站在车上夹着雨丝的风钻到了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这场“苦旅”想必是父亲和我都始料不及的。我们相拥着蹲了下来,看着直哆嗦的我,父亲脱下了他的棉衣,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当42岁的父亲搂着20岁的儿子,我的心与车外寒冷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是眼泪随着风在不断地飞,那一刻,我理解了什么叫父爱。

岁月如梭,我也做了父亲,那一年寒假我调来广州工作,一家人都到汽车站送我,儿子在爷爷的怀抱里一直高兴地玩耍到了车站。不到三岁的儿子满以为这只是一次高兴的出游呢!当我上了车,隔着窗户与家人谈着话时,儿子突然发现我要离开了,哭着、喊着要上车,没有人能制止住他。父亲只好把我的儿子从车窗递给了我。我接过儿子,他那挂满泪水的小脸,一时破涕为笑。我搂着儿子久久没有放手,车缓缓启动,儿子又被传了回去。他在爷爷身上使劲地又抓又打,爷爷的脖子被他的小手抓出了道道红印。那时我有一种被需要的感动。

工作半年后,暑期到了,我一刻也没停地赶着回南昌看妻儿。到了火车站,但见人头攒动,我也是大包小包一身,跟着人群缓缓行走。前面是一对大爷、大娘,满身农村生活的艰苦影子,他们搀扶着、艰难地前行。突然,大爷的鞋子被踩脱了跟,我看到,大娘俯下身去,一步一趋地追着,帮大爷穿上。那一幕只有几分钟,却让我思索了好几年。我想,他们的情感世界,是那么的质朴,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弥久,也许他们的生命真的合二为一了,直到有一天他们手牵着手告别这个世界,他们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已不需言说。

来到中学工作后,让人感动的东西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开学,在校门口,我看到一个女生拖着一个沉重的行礼箱,无望地四处看着。我走上前问道:“同学,是住宿生吗?”“是的,高一的新生。”她怯怯地回答说。“要去宿舍吗?”我问。“是啊。”她回答。“我帮你一起抬吧。”我说,她看着我,点点头。我们一起抬着行礼箱走进了校园。她问:“老师,你是教什么课的?”显然她是心存感激,找些话要跟我说。我说:“我是学校的工人,专门为你们服务的。”她狡黠地看了我一眼,笑了笑。说着话,我们到了宿舍。她道了声谢,我就离开了。

开学两周后,一天下午,有个女生微笑着进了办公室,递过来一张条子,说了声谢谢就跑开了。我认出了她,但还是感到很诧异。打开条子一看,上面写了两句话:“原来你是校长!谢谢你,广附的‘工人’。”那张字条竟然让我两眼湿润了,至今我仍不知道这女生是哪一班的,叫什么名字,但我深信那是有着一颗感恩之心的同学。这么一件原本不经易的小事,我想我也一定会记住很久。因为学生也教会了我感激。

几则小故事,写着写着我就陷入了深思。感动并不同于激动,它不需要那么大的心理波动,它是细微的、内在的,甚至可以是平静的。感动也不同于感激,它不是对小恩小惠的报答,它是心灵对世界的参悟,意识到了我与自然、我与生活、我与身边人的关系,是内心深处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本身的答谢和赞美。

生活需要感动,培养灵魂的教育更需要感动。

有人说,这个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财富的增加,是需要以牺牲感动作为代价的。是的,我们承认,新工业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猝不及防,我们不断猎取每一次可能的机会,我们的物欲成几何级数急速递增,人们变得行色匆匆,无暇他顾。我们更愿意花时间去品尝美食,而不愿意花时间去读书。我们更愿意关注我们身体的舒适,而不愿意花点滴时间去慰藉自己的心灵。大自然被透支了,时间被透支了,只有看得见的财富和欲望在增长。

在这场变革中,许多人给心灵穿上了外衣,有些人心灵长起了茧子。这确是工业化带来的心灵灾难,但这也许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的教育也没有了感动!教育这块社会文明的“绿洲”,教育这个人性成长的孵化器,没有了感动,就如机动车失去了动力。也许20年后,也许200年后,人们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来找寻曾经失落的感动,这个与人生来同行的神的精灵。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教育的感动太少了,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工匠化”了,我们无休止地追求一节课的精密程序,殊不知课堂少了感动,就像一具割断了神经系统的“植物人”。我们可以把“植物人”的面孔做最精彩的雕塑,但我们都知道那里少了什么。

孩子们一张张天真脸庞,学生们一双双渴望的双眼,感动本来就是他们最本真、最天性的表达。没有了感动,他们的心灵就会钝化。在大学里我教了近十八年的教育学。从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从杜威到凯洛夫,教育学的技巧越来越精致,“科学”“原则”“技巧”越来越具有现代气息,但唯独没有了感动,既不教人如何感动别人,也不教人如何被感动。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反复贩卖一套套理论,殊不知没有了情感,没有了感动,就象人没有了血液一样。只有当我们有了感动,有了丰富的感知世界的情感,那些方法才是充满人性的,才是根植于人性光辉之上的,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可持续的。

我们的教育是需要感动的,感动的本质是人性的终极关怀,关怀会让我们感动。因为教育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心灵的工作,它的使命就是促成人性的觉醒和潜能的发展。当教育拥有了感动,我们的教师就会变得富有激情,他们会敞开心扉,随时准备感动学生和被学生感动,付出和获得都会使他们快乐和幸福;他们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亲和力,不断把爱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冰冷的知识有了人性的温暖,生冷的课堂有了生机,教育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感动会让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变得纯净、激情和产生高峰体验,自觉自愿接受教师的教化,甚至是严格要求。教师们一定要确信,当受教育者的情感闸门被打开以后,他们会以超常的能量进行学习,他们会站在大人和小孩的立场而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立场上进行沟通、交流和共鸣,这是人类类与类的对话。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感动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的能量源,会带来绵绵不绝的创造冲动,会产生是分享而不是自私、是融合而不是孤立的社会交往观。所有这一切都是教育的神圣理想,要达成这一理想,我们需要感动的教育和教育的感动。

上一篇:审计进点会发言稿下一篇:入职通知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