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第一单元教案(共9篇)
第一课
神鸟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
2、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3、探寻三种动物被错杀的原因,明白道理:这么善良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就是因为人们没有仔细调查,被错杀了。使学生体会到“遇到事情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要轻易下结论,以免伤害无辜。”
4、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5、体会从大故事中的小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的表达方法。(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复习课文:
1、听写、指导生字词
聪明伶俐
婉转
傍晚
盗贼
吩咐
口干舌燥
埋怨
清澈
包袱
淙淙
毒蛇
搭救
粗枝大叶
注意“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闷头不语”和“埋怨”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他回到刚才休息的地方,拿起包袱,抬头一看,只见石崖顶上躺着一条大毒蛇,正呼呼大睡„„”在这里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您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并列、后面对前面的补充。)
B、用“既„„也”说一句话。她多才多艺,既会跳舞,也会唱歌。这个动物既不像鹿,也不像马。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3、可汗最后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
“我非把它捉回来不可!”用“非„„不可”说一句话。
4、分别谈谈你对猎人、农妇、阿尔拜,以及对狗、猫、乌鸦的看法。
5、这样好的狗、猫、乌鸦为什么遭到了错杀?
(明理: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
格萨尔王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酥、陌、犊、妥、缴、蹬、靴”7个会认字,一个多音字“哈”。理解“酥油、陌生、牛犊、妥当、交纳、马靴、爱戴、旷野荒郊、昂首挺胸”等词语。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3、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从唱词中了解亲情。
4、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复习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格萨尔王子名叫觉如,是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他按天神的旨意从岭部落来到玉隆,消灭恶魔,杀死强盗,使那里的商人生意兴隆。有一年,岭部落遭遇连年不停的大雪,人畜很难存货,觉如答应岭部落迁移玉隆,是岭部落的百姓在哪里开始新的生活。觉如也成了他们的英雄。
2、嘉察的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兴是指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3、说说格萨尔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勇敢、为民造福、无私的英雄形象。)
4、理解、听写词语
酥油、陌生、牛犊、妥当、缴纳、足蹬、皮靴、富丽堂皇、百味俱全、昂首挺胸、震耳欲聋、妖魔鬼怪、旷野荒郊、爱戴
酥油:从牛奶、羊奶中提出来的脂肪。蒙、藏等族人民的一种食品。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杓搅动,冷却后凝结在上面的一层就是酥油。
哈达: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丝巾或纱巾,多用于迎送、馈赠、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礼节。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反义词:万籁无声、万籁俱寂 爱戴:敬爱、拥护。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
冬不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4、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5、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关于哈萨克族一种叫做“冬不拉”的民间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只体形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地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
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复习课文
1、冬不拉是什么?(一个王子的名字、一种为了纪念这个王子的乐器。)
2、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
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自然段)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3、乐器冬不拉的来由是什么?(王子为民牺牲后,阿肯的琴声既婉转地向国王讲了事情的经过,表达了人民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从此冬不拉这种弹拨乐器就寄托着哈萨克族人民对自己的英雄王子的怀念,而流传至今。)
4、阿肯是如何弹奏的?一起来读第15、16自然段,“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请你想象王子与瞎熊博斗的过程,用自己的音乐来模仿一下。
5、解答课后第三题,理解成语的意思。
坐卧不宁
冥思苦想
视死如归
如泣如诉 a.先确定要查的语素(成语中不理解的字),查字典弄清它们在本成语中的意思; b.归纳出成语的意思;
c.再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进一步理解成语的意思。例:冥思苦想
先查字典,冥:深沉的意思;再想,“思、想”:都是“思索”的意思,整个成语就是“苦苦地想,深沉地思索”的意思;最后联系上下文,王子牺牲了,而国王又日夜盼望儿子平安归来整日都坐卧不宁,怎么把这个噩耗告诉他,又不至于使他过于悲痛呢?人们一直在用尽心思思索,却想不出好办法,这种情况就是“冥思苦想”。像这样经过自己动手查、动脑思考,学生就能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成语了。
坐卧不宁: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常形容心绪烦乱。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音韵铿锵:“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也用来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自告奋勇: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一筹莫展: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第一单元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6、练习:
A、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
míng)
骏马(jùn
zùn)依恋(luàn
liàn)
匕首(bǐ
bì)B、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
自()()勇
如()如()()()不宁
()死如()
()眉不展
7、听写课文生字词语。
哈萨克族、一筹莫展、狡猾、骏马、隐蔽、匕首、赏赐、剁肉、安葬、冥思苦想、乐器、凄凉、依恋、自告奋勇、视死如归、泪如雨下、禀报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第一单元
第四课
火把节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教学重、难点:
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课文纲要:
准备:扎火把
民族服饰
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
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
复习课文:
1、复习、听写生字词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蝗虫
宰杀
熊猫
犄角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
不约而同
人声鼎沸 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矫健:强壮有力。
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形近字组词:
矫()
幕()
瞪()
跤()
搏()
陪()娇()
暮()
蹬()
狡()
博()
赔()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4、火把节是怎么来的,它象征着什么?
(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3、认识文章前后句子呼应的写作特点。
课文里有几个非常相似的句子,请你找出来,并说说它的好处。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第一单元
4、理解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明喻、暗喻、借喻)
①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能明显地看出是在打比方的比喻词:“像......”、“像......似的”、“像......一般”、“好比......”等。
如:战士就像国家的钢铁长城一样,守卫祖国的边疆。
她的名字犹如洪水猛兽,使敌人吓破了胆。她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
② “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这句话把斗牛场比作了欢乐的海洋。用了比喻词“成了”。)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如:历史是一条长长的河,不断又有细流的渗去和汇入。
从此,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桃李天下春满园。
③“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这句话把人们举着火把的形状比作了火龙。没有比喻词。)
借喻,比喻之一。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十五的夜晚,天空中银盘高挂。
5、读一读第10自然段火把节的高潮。
“老人来了„„小伙子来了„„姑娘们来了„„孩子们来了„„”
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语意未尽;列举的省略;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等。)并试着仿写排比句。(排比可以增强语势,使句子显得更整齐,生动.)
心灵是一方广阔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第一单元
第五课
刘三姐
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的是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
文章按照“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深受乡亲们爱戴”、“刘三姐的歌声大灭了莫府管家的威风”、“刘三姐与莫财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第一段(1~2):讲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深受乡亲们爱戴。第二段(3~8):讲刘三姐的歌声大灭了莫府管家的威风。第三段(9~21):写刘三姐与莫财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第四段(22):写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
听写词语:喉咙、社会、家禽、欠债、花轿、箩筐、奴隶、恼羞成怒、幸灾乐祸、面红耳赤、气急败坏、狼狈不堪、无计可施、如坐针毡、丧魂落魄、疾恶如仇、仗义执言、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成语
⑴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聪明伶俐、美丽动人、疾恶如仇、仗义执言、忍无可忍、捋袖挥拳、蜂拥而上、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⑵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恼羞成怒、幸灾乐祸、面红耳赤、气急败坏、狼狈不堪、无计可施、如坐针毡、丧魂落魄
疾恶如仇:本课指刘三姐憎恨坏人坏事如同憎恨仇敌一样。仗义执言:本课指刘三姐主持正义,说公道话。面红耳亦:本课形容秀才们被骂得脸和耳朵都红了。气急败坏:指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狼狈不堪;形容受窘的样子。
扬眉吐气:扬起眉毛,吐出闷气。形容长期受到压抑得到舒展后的兴奋神情。蜂拥而上:像蜜蜂一样拥上前去。恼羞成怒:由于气恼、羞愧而发怒。幸灾乐祸: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高兴。
如坐针毡:好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2、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按“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深受乡亲们爱戴”、“刘三姐的歌声大灭了莫府管家的威风”、“刘三姐与莫财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分为四个部分)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新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
(因为刘三姐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还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作斗争。所以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个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4、把刘三姐唱的山歌找出来读一读:
⑴天地山川盘古开,飞禽走兽众人财。想吃鲜鱼就撒网,要吃野兔带箭来。(意思是说管家不能抢别人的劳动果实。)
⑵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和众人排。横梁不正刀斧吹,管你是斜还是歪。(意思是说什么事情都得讲道理,你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就可以站出来讲。)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第一单元
⑶没后悔,你会腾云我会飞,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锥。(意思是绝不后悔,我也不怕你。)⑷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发大水,歌声塞断九条河。(意思是说我的歌比你们的歌多得多,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⑸笑死人,劝你莫进圣人门,若是碰见孔夫子,留神板子打手心。(意思是你们不配做读书郎,如果是孔夫子的学生,你们这么差,一定要被打手心的。)
5、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6、课后练习
l.照样子,写词语。
ABB式
灰溜溜
沉甸甸,绿油油,黑黝黝,慢腾腾,皱巴巴,亮铮铮,笑嘻嘻,香喷喷,乱哄哄,黑漆漆,轻飘飘,湿漉漉,红彤彤,骨碌碌,雾朦朦,喜盈盈,亮晶晶,黄灿灿,孤零零,毛绒绒,胖乎乎
毛茸茸,乱蓬蓬,清凌凌
乐呵呵
笑盈盈 水汪汪
兴冲冲
红艳艳 甜丝丝 甜蜜蜜
白花花 黄灿灿
冷冰冰
空荡荡
齐刷刷
ABAC式
毕恭毕敬
暴饮暴食 笨手笨脚 笨头笨脑 不慌不忙 不知不觉 非亲非故
碍手碍脚
怪模怪样
古色古香
敢作敢为
可歌可泣
冷言冷语
平起平坐
倾城倾国
惟妙惟肖
畏首畏尾 我行我素
无影无踪 无缘无故、自暴自弃
自吹自擂
无法无天
相亲相爱
谢天谢地
彻头彻尾 称王称霸 诚惶诚恐
人山人海
大慈大悲、大是大非、大吹大擂
AABC式
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步步为营、比比皆是、楚楚动人、津津有味 依依不舍、娓娓道来、洋洋得意、步步高昂 耿耿于怀、蠢蠢欲动、惺惺作态、熊熊大火 源源不断、姗姗来迟、面面相觑、面面俱到
息息相关、喋喋不休、循循善诱、郁郁寡欢 飘飘欲仙、夸夸其谈 孜孜不倦、莘莘学子、跃跃欲试、绰绰有余 沾沾自喜、蒸蒸日上、振振有词、欣欣向荣、循循善诱、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奄奄一息、皎皎明月 津津乐道
ABCC式
气势汹汹 千里迢迢
野心勃勃、兴致勃勃、想入非非、风尘仆仆
人心惶惶
死气沉沉、逃之夭夭
心事重重、信誓旦旦、劣迹斑斑、行色匆匆
虎视眈眈、小心翼翼、议论纷纷
人海茫茫、天道恢恢、ABAB式
研究研究 修理修理
比划比划
彼此彼此
打扫打扫
溜达溜达
轻松轻松
孝敬孝敬 收拾收拾
AABB式
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口口声声 三三两两
弯弯曲曲
口口声声 断断续续 浩浩荡荡 稀稀拉拉
勤勤恳恳 认认真真 规规矩矩 端端正正 仔仔细细
马马虎虎 详详细细 反反复复
指指点点
堂堂正正
风风火火
骂骂咧咧 里里外外 跌跌撞撞 红红火火 兢兢业业
吹吹打打 纷纷扬扬 昏昏沉沉 洋洋洒洒 战战兢兢 稳稳当当 急急忙忙
ABCB式
出尔反尔 得过且过 心服口服
大错特错
嫁狗随狗
将计就计、将心比心
以毒攻毒
2.看拼音,写词语。
qì jí bài huài
yánɡ mãi tǔ qì
nǎo xiū chãnɡ nù
xìnɡ zāi lâ huî()
()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高兴。
(幸灾乐祸)②好像坐在插满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如坐针毡)③憎恨坏人坏事如同憎恨仇敌一样。
(疾恶如仇)④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仗义执言)4.找近义词。入迷()
爱戴()
嘲笑()
气急败坏()轻蔑()
崎岖()
戏弄()
无计可施()
5.多音字组词。
吓
难
冠
丧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第一单元
语文百花园一
一、理解与积累
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粗枝大叶: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近义词】:粗心大意【反义词】:精雕细刻、小心谨慎
无济于事: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近义词】: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反义词】:行之有效、立竿见影
杳无音信: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近义词】:杳无消息【反义词】:指日可待 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疾恶如仇: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为非作歹:做种种坏事。近义词】:为所欲为【反义词】: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近义词】:义愤填膺【反义词】:心平气和
照本宣科: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如虎添翼: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近义词】:锦上添花【反义词】:雪上加霜
如坐针毡:象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二、习作《编写故事》指导: 第一步,根据原文,选择材料
1、故事中角色是谁?故事内容是怎样的?
2、选材必须与原文意思一致,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怎样保持一致呢? 要点:(1)歌颂小动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
(2)被主人误解错杀了。
(3)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第二步,内容具体,情节感人
要使故事情节感人就要有具体内容。要点:(1)写故事时,要想好这个故事分为几个环节,每一步是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写故事时每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写出来。
一、求同
教材中的单元多以人文性主题建构, 也有部分能力性主题。每组课文的精神内涵、情感基调及价值取向趋于同质化。单元主题阅读应立足于主题, 了解编者的意图, 挖掘单元文本间的内在联系, 找准单元整体阅读的生长点, 纲举目张, 牵一发而动全身, 单元主题阅读方能真正体现整体性。基于此理念,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在备课时, 应遵循求同的原则, 即通盘考虑整组单元的共性特点, 通过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 寻找文本间的内在联系, 探求共同规律、共性学法, 并运用规律、学法指导学生学习同类文本, 由扶到放, 由他主到自主, 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同目标
一组单元课文因其主题相同, 其文本所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也趋同。单元主题教学中, 不应像传统语文教学那样, 孤立看待每篇课文, 一篇篇独立备课。教学时应吃透整组教材, 不仅是单元内每篇文章, 还应涵盖语文园地里的积累、口语交际和写作, 在整组文本了然于心之后, 结合单元导读要求, 确定每篇文章都应达到的共性目标。
如第十册第八单元, 主题是“感受异域风情”, 单元导读中提出这样的要求:“阅读本组课文, 要抓住主要内容, 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 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 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如果有条件, 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 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依据这样的要求, 我们可以把本组单元的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 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 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能力目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品味文章写法, 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学会发现美、欣赏美。
定下单元目标后, 每篇课文都应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上, 结合文本内容, 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如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可定为: (1) 认识3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3) 感受德国美景, 了解人情风俗特点, 体会文章写法并尝试仿写。
2. 同模块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 因目标趋同, 教学流程也可以是相同的模块建构。第八单元的教学模块可设定为识记字词、感悟美景、积累表达。
3. 同方法
单元主题教学要体现整体性, 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一以贯之的。如模块二感悟美景, 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文中所写风情美在哪?怎样写出美?这两个问题贯穿整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学生阅读思考时, 要求默读并批注, 找出表现美的语句, 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 感悟美景可这样设计:
读出美:哪些语句表现了美?细细体会, 怎样读出这种美?指导学生读出美感。
想象美:教师范读或者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美景的重要片段, 让学生闭眼聆听, 用心想象美丽的画面。
再现美:教师给提示, 引导学生口头描述自己想象的美景画面:德国人那么爱花, 我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你瞧, 这边……那边……远处……小巷的尽头……
学生的语感来自语言的品味、情感的体验、意境的构想,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涵泳、咀嚼, 在读中感受美, 想象美, 把文字读活, 把作者笔下的美景读成鲜活的画面, 浮现于脑海, 呈现于眼前, 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的美景, 这美景是学生个性化感悟投射的映象, 每个学生想象的美景都是独特的, 绝不雷同。这样的美不仅是作者眼中的, 也是读者眼中的, 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用心对话感受到的美。
二、存异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不仅应求同, 也要存异。这是因为尽管同一主题, 但不同文本在单元中的主次不同, 依编者意图, 文本阅读的要求也不同。此外每篇文章的具体内容不同, 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 应在求同以保持整体性的基础上, 体现存异, 追求共性中的个性, 使单元主题阅读不因片面追求整体性而忽视个性化的解读。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的存异, 就是通过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 发现文本间有探究价值的差异, 发掘文本的独特内涵及能力生长点, 使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在横向整体阅读的基础上, 得到纵深的挖掘, 重点关注独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丰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实现整体性基础上的多元化、立体化的阅读教学。
1. 层次不同
单元中的课文主次不同, 分精读课和略读课, 在教材处理上, 阅读的层次应有所不同。精读课相对略读课来说, 阅读要精, 钻研要深, 知识要实, 能力要活。略读课的学习可简单、浅显一些, 不必深究。如同样是模块二感悟美景, 略读课《与象共舞》在处理上可以浅一点, 放一点。不必抓住重要语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描述美景, 只需带着问题自读自悟, 批注表现美的语句, 能对文中描绘的美景有所理解、感悟, 读出美感即可。
2. 方式不同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 精读课和略读课教与学的方式也应不同。精读课侧重教师的主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习得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 迁移到单元主题的其他课文, 以致课外的阅读材料。而略读课更侧重学生的自学, 学生用精读课习得的阅读方法, 应用于略读文本。在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 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师只在疑难处点拨, 关键处引导。
3. 策略不同
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表现了不同国家独特的美景。同样是表现美, 因其美的内涵不一样, 其表现手法也不一样。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钻研, 吃透教材, 通过比较阅读, 发现不同文本的独特魅力, 找准不同的着眼点, 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单元阅读。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不仅写了德国每家窗户上的花美, 更以花美在户外, 表现德国人民“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那么在感悟美丽时, 应着力品读写花美的句子, 想象行人眼中的美景, 理解尽管在家中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但只要走在外面, 所有的鲜花都为你绽放, 这就是“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道理。文本的表达特色是线性的抽丝剥茧式的层层深入, 由感受花美到感悟人美, 由美景到哲理, 应侧重连接和推论的阅读策略, 引导学生由文本连接生活实际。
一、形近字组词。
盖()讳()脯()揣()惰()
盂()伟()铺()踹()隋()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应()()()施令前所()()
()土不()()()可支和平()()
一本正()随心所()情不自()()尽脑汁运()自如不怀()()大惊()()凌云()()积劳()()锲而()()仓皇()()坚持()()惹事()()()()如生积()成()()()欲聋
三、照样子写词语。
不知不觉:()()()
源源不断:()()()
暖风徐徐:()()()
四、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⒈ 想啊想啊,我终于想出了点眉目。()..
⒉ 这个小姑娘长得眉目清秀。()..
⒊ 我想大概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⒋ 他把情况做了大概的分析。()..
五、请默写课文《两小儿辩日》,必须要全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了《两小儿辩日》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先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来说„„再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解释下列带点词的意思
1、孰为汝多知乎?孰()为()汝()知()....
2、及日中则如盘盂。及().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去()..
4、及其日中如探汤。汤().
八、请把下面科学家的名言补充完整。
1.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___________。(哥白尼)
2.探索真理比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为可贵。(爱因斯坦)
3.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的人,给那些善于_______的人,给那些具有_____________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__。(华罗庚)
九、“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在这里,破折号的作用是。
十、课文《种瓜得豆》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来形象地介绍转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十一、读下面句子,注意带点词语的用法。
1.因为公德,他将手表送还给我。(因在前,果在后)..
2.这一壮举,让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激动不已,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
步。(因在后,果在前)
3.不过,也许让瓜结出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此,恐怕也不会有科学家做这件事。(因在前,果..
在后)
请你也写写句子:
●,因为。
●,因此。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熟记下列近义词和反义词,然后和同学互相考一考。
近义词:
曰—说及—到
猝然—突然赋予—交给绚烂—灿烂苍穹—天空瑰丽—美丽
愧疚—内疚殊荣—荣誉忌讳—禁忌推断—推测放弃—丢弃
祸患—灾难迷恋—痴迷妨碍—阻碍惊讶—惊奇 轻盈—轻巧
摸清—弄清培育—培养腐烂—腐蚀
反义词:
始—终远—近热—凉
蜿蜒—笔直消失—出现坚实—虚无瞬间—永久
信服—怀疑放弃—坚持疑惑—坚定已知—未知不足—充足
轻盈—笨拙清澈—混浊惩罚—奖励简单—复杂开始—结束
失败—成功失去—得到供不应求—供过于求
十三、熟记多音字及其不同字义。
塞sāi堵,填满空隙:堵~漏洞。~尺。~规。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子。
sài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关~。~外。边~。~翁失马。
sè义同
(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阻~。搪~。~责。顿开茅~。语塞:由于激动、气愤或理亏等原因而一时说不出话来。
供 gōng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给(jǐ)~求~应~需~销提~~不应求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
(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方体,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3.学生探究。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如下图。
③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④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⑤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三)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作业: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反思:从习题解答可以感受到,五年级的孩子,空间想象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P~例
1、例2及练习一第、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投影出示例2。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业:教辅相关练习。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主备人: 刘保玲参加人:马启法刘保玲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四、教具:
挂图、小黑板、课件、录音机。
五、本组课时安排:
《再见了,亲人》2课时、《金色的鱼钩》1课时、《桥》2课时、《梦想的力量》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3课时。
六、教学措施及手段
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作者:jpxxw来源:发布时间:2011-3-26 19:43:31发布人:jpxxw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关键词设置: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林海》教案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作者进入原始森林的感受写起,依次写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特点以及由这些景物产生的联想,最后讲参观林场的见闻、感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并了解自然资源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二是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本课的重点是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
大兴安岭的景物,先讲“岭”。“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这一特点是通过同秦岭的对比突出的。“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都描写了秦岭的高大、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的岭,却“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岭”的另一个特点是连绵不断,形态各异:“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再讲“林”。林的显著特点就是像大海,因此称之为林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突出了林海的一望无际和苍翠碧绿。“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又“像海边的浪花”,进一步突出了林海的特点。然后讲“野花”。野花的特点是种类多。“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可见野花的种类非常之多。最后,作者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个温柔、美丽的姑娘,说它“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显然是对大兴安岭景物的综合,渗透着作者无限的喜爱之情。
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作者概括为四个字:亲切、舒服。“亲切、舒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写作者亲眼看到大兴安岭,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树时。由于大兴安岭跟自己印象中的“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岭截然不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然会使作者产生一种“亲切、舒服”的感受。第二次是在描绘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然后讲由这些景物产生的联想时。大兴安岭的景物不仅可供人观赏,它还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可见,大兴安岭的景物已同祖国建设结为一体,想到这些,作者觉得大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心中自然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参观林场后。参观林场之后,“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这是因为在林场看到了“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不仅伐木取材,而且造林护苗,使林海万古长青。
二、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珊瑚、椽柱、桌椅、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大兴安岭,了解其位置。如有可能,找几幅大兴安岭和秦岭的图片,以便从感性上认识两者的不同。
2.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感受大兴安岭那种特有的温柔的美。
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语句表述的意思。如,“云横秦岭”,指的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可见秦岭山势之高。其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更应指导学生理解。教学时不必讲比喻、拟人等名词术语,而要让学生从内容上具体体会其中的“海洋”指什么,“白色的浪花”指什么,为什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己。在理解这些语句的意思时,还要注意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如,课文拿秦岭同大兴安岭对比,主要是为了说明大兴安岭给人一种温柔、亲切的感觉,不像秦岭那样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丝毫没有贬斥秦岭的意思,因为秦岭的雄伟、险峻也是一种美。
其次,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时候,还要启发学生想象语句所描述的情景,如,“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是什么样子,“海边上”“泛着白色的浪花”是什么样子,“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是怎样一幅画面。要力求让学生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一幅图画。
再次,在理解、想象的基础上,加强诵读,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是感受景色美、语言美的主要途径。朗读本课,有些地方需要教师略加指点。如,“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读这一句时,两个带引号的“岭”和“大”要略加强调,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大不一样”和“不大一样”是不同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这句里的六个“的字结构”形成三组对比,每一组在朗读时,语气、音调应略有变化,以突出岭的形态之多。
3.语言质朴而优美,是老舍先生作品的一个特点,也是本课的一个特点。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美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语言美的主要途径是朗读、背诵和抄写。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一些段落,抄写一些优美的语句。
4.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可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到三次讲到“亲切、舒服”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的感受的;最后,让学生把三次感受联系起来,认识到这三次感受虽然都是“亲切、舒服”,但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深刻。
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究课文,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陈述自己意见的习惯。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举例性质,可以启发学生再提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如,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讨论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只作为参与讨论者的看法,不要让学生当作唯一的结论。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这句话,显然是把兴安岭当作一个温柔而美丽的姑娘来写的:穿着碧绿的上衣,银白色的裙子,五颜六色的绣花鞋。这样写,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从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思考·练习”中的选做题,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的,不必统一要求。学生只要用简笔画把秦岭与大兴安岭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即可。如:
5.本课的生字“厦”,在这里读shà,用在地名“厦门”中读xià。“伐”,注意不要写成“代”。
下列词语解释只供教师参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
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
兴国安邦:国家兴盛安定。
单元主题: 苏教版小语第十册第六单元安排了《七律 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3篇课文,以及习作和练习,让我们聆听了一组雄浑的“八一壮歌”。
单元教学内容:
《七律长征》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都是写长征的故事,前者用56个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千难万险以及表现出的英雄豪迈气概。后者讲了彭德怀忍痛枪杀大黑骡子和其它牲口给战士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在《练习6》中,安排了《长征组歌》、《清平乐 六盘山》,可视为长征内容的拓展。《大江保卫战》记叙了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保大堤、战洪水、救灾民的铁汉本色、感人事迹。本单元使孩子们对各个时期的人民军队都有一定了解,感受不同时期的人民军队英勇无畏、乐观顽强的精神气概,以及军民鱼水情。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运用部分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段落。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朗读品味语言,体会革命军人的品质,感悟“八一壮歌”。
4.通过书籍、上网查询,向家长请教等方式,查阅大量有关长征及体现“八一”军魂的信息资料,培养信息搜集、处理、加工和应用能力。
5.学习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运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朗读品味语言,体会革命军人的品质,感悟“八一壮歌”。
3.学习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作方法。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片断
三、品读感悟
(一)过渡:学习诗词,除了能读顺,还要读懂意思和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长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任务提示:用心默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教材中的注释,了解诗意,看看哪句话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画出来。
(二)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扣住诗眼感知大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过渡: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1、这句话什么意思?
2、哪个词是平平常常的意思?(等闲)
3、红军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板书: 万水千山)
4、扣住“万水千山”体会红军走过的历程。万水千山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万”和“千”是虚指,用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许多高山,渡过许多江河,那么在诗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山和水呢?浏览课文,把山名和水名画一画,交流。(板书: 五岭 乌蒙 金沙江 大渡河 岷山) 品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正是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让我们随着毛主席的思绪首先来到五岭和乌蒙。
1、抓字眼“逶迤、磅礴”悟其“难”(1)指名读这一句诗
(2)借助图片悟“磅礴”和“逶迤”。
A.出示五岭图,简介: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
诗中说“五岭——引读:逶迤(着重号标出)”我们还可以说——五岭连绵不断
(师边说边用简笔画画出五岭)理解“逶迤”:
一、字形。这两个字都是走之儿;
二、字义。这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就叫逶迤。不仅可以形容山之长,还可以形容道路和河流的连绵不断。
B.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米。
(用简笔画画出高大磅礴的乌蒙山,结合图理解词语)诗中说“乌蒙——引读:磅礴(着重号标出)”
此时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乌蒙山,你又会想到哪一个词? 小结:磅礴就是气势雄伟,诗中指山势高大险峻的意思。
(3)如果现在让你们来翻越连绵不断的五岭,高大险峻的乌蒙山,会有怎样的感觉?(难)是啊,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都是那么的艰难,你们知道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越过五岭和乌蒙山的吗?(缺衣少食,红军战士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每天还要派上几十架飞机狂轰滥炸,红军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4)指导朗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爬山涉水,真是——难!艰难!非常艰难!指名读。能把翻越五岭、乌蒙的“难”读出来吗?评一评。
2、抓“丸”悟读红军的“豪迈”
(1)就是这样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分别在五岭、乌蒙的简笔画下面画出细浪、泥丸的简笔画)(2)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丸”?(药丸、糖丸)都有什么特点?细小球形?(3)“走”(着重号)古人指快跑的意思,这里形容泥丸,换用哪个词较好?(滚过)
“腾”(着重号)又是什么意思?
(4)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能用“ 像 ”句式说说吗? 出示句式:
像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腾起的细浪。)
(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过的泥丸。)(5)指导朗读
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把那样大的山“看”小了,正是这样,反衬出了红军战士的形象,他们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形象高大不高大?是啊,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评议读、齐读)
3、师:这两句都是写山的,五岭写山之长,连绵起伏;乌蒙则写山之高,气势雄伟,红军长征要经过万水千山,历经千难万险,红军怕不怕?这些在我们红军眼里都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再读第一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这“万水千山”的艰难,除了越山之难,还有涉水不易。长征途中,红军涉过许多江河,毛主席只选了两条,是哪两条?你知道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什么战役吗?
1、抓“暖——寒”悟读
(1)读读这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一对反义词“暖和寒”)师:这是一组对比。
(2)针对这一暖一寒你有什么疑问吗?(3)借资料理解“暖”。你是怎么理解“暖”的? 交流《巧渡金沙江》资料。小结:除了天气的温暖,还写出心里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4)师: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红军战士感到——一引读:金沙水拍云崖暖。(5)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观看《飞夺泸定桥》相关影像片段,点到为止)
看着硝烟弥漫的天空,看着还在滴着鲜血的铁索,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觉,能说说吗?
(6)小结。这就是“寒”,从“寒”字我们可以读出很多内容:自然环境险恶,令人心惊胆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场面惊险悲壮;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你能把这种“寒”的感觉读出来吗?(7)指导朗读。
两场战斗、两种心情,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8)师: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这就是“只等闲”。再读第一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以读带悟
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读出这份欣喜,读出这份高兴吧!指名读。
2、“三军”指什么?
3、从哪些词看出高兴的心情?“喜”“尽开颜”。
(三)小结:
同学们,纵有万水千山,纵有千难万险,纵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毛主席回望万里征途,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化为了文中的那句话,“红—军—”一起读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对,只—等—闲——!(板书)
“只等闲”的是“五岭逶迤”一起来——腾细浪 “只等闲”的是“乌蒙磅礴”——走泥丸
“只等闲”中历经过欢欣,“金沙水拍”——云崖暖 “只等闲”中也历经了悲壮,“大渡桥横”——铁索寒 所以,这“只等闲”里体现了哪些精神啊? 学生汇报。
班姓名成绩
一、填空22%
1.在17、18、15、20和30五个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有();能被3整除的数有();能被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有();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有();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有();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有()。
2、在20以内的质数中,()加上2还是质数。3.如果有两个质数的和等于24,可以是()+(),()+()或()+()。
4、把330分解质因数是:
()。
5、一个能同时被 2、3、5整除的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比十位 上的数大9,这个数是:()。
6、在50以内的自然数中,最大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7、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30% 1、15的最大约数是(),最小倍数是()。①1②3③5④152、在14=2×7中,2和7都是14的()。①质数②因数③质因数
3、有一个数,它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约数,这个数是()。
①6②12③24④1444、a=2×2×5, 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①2②5③10④6⑤155、一筐苹果,2个一拿,3个一拿,4个一拿,5个一拿都正好拿完而没有余数,这筐苹果最少应有()。①120个②90个③60个④30个
6、把66分解质因数是()。
①66=1×2×3×1②66=6×11③66=2×3×11④2×3×11=667、甲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144。已知甲数是18,那么,乙数应是()。①16②82③48④648、幼儿园的大班有36个小朋友,中班有48个小朋友,小班有54个小朋友。按班分组,三个班的各组人数一样多,问每组最多有()个小朋友。
① 3个② 2 个③ 6个④ 8个
9、在下面算式中,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的有()。①26÷5=5.2②35÷7=5③0.9÷0.3=3
10、自然数中,凡是17的倍数()。
①都是偶数②有偶数有奇数③都是奇数
三、判断。18%
1、两个质数相乘的积还是质数。()2.、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
3、任何一个自然数,它的最大约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4、一个合数至少得有三个约数。()
5、在自然数列中,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6、12是36与48的最大公约数。()
四、实践应用题30%
1、有一个质数,是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两个数字之和是8,两个数字之差是2,那么这个质数是几?
2、一块砖底面长22厘米,宽是10厘米,要铺成一个正方形地面(不要折断,只能铺整砖)至少要多少块砖?
小学语文S版第四单元教案(四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S版第四单元教案(四年级下册) 作者:真的没芳草 标签:教案2009-03-19 23:17 星期四 晴 第四组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感。共安排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四篇课文中,《我站在祖国地图前》《陈嘉庚办学》《舞动的北京》是精读课文,《大使馆妈妈》是略读课文。其中《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用诗歌的形式,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陈嘉庚办学》讲的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宁可自己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也要支援家乡办学,为家乡、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舞动的北京》则是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诞生、会徽团的象征意义以及产生的积极影响。《大使馆妈妈》讲的是一位去荷兰投亲的年轻人,由于语言不通,伸出一项感到十分孤独与害怕,是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使他找到了家的感觉,找回了自信,从此,他把中国大使馆称为:“大使馆妈妈”,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依恋。四篇课文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因此,要在爱国的专题下,根据每课的不同特点进行研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理解和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情感,带着爱国的热情去学习后面的课文;二是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感悟语言规律,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增强语感;三是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感悟文本,深化主题,课后安排了查阅网络资料的补充,并在语文百花园里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以及笔下生辉,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在整组的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内容,还要体会文章表达及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提高理解语言及写作的能力。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作者看祖国地图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赞美了祖国的土地的辽阔、山河的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污泥热爱的思想感情。课文以诗歌形式,来描绘祖国壮丽的山河。课文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祖国比作妈妈,表达了作者真挚的爱国心。诗歌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这篇诗歌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是品读入境的好文章。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山河的壮丽,感情的升华。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鼓励阅读,及时组织练笔。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的优美,背诵第2小节。3、要求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等8个生字,会写“漠、沼、泽、湾、健、康、峡、泰、懂、宏”等10个字。掌握“沙漠、沼泽、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背诵第二小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图,初步了解有关知识。2珠穆朗玛峰、五岳、三峡等自然风光资料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屏幕出现中国地图)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你从这图中能知道什么?站在地图前,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尽情说一说, 根据自己的平时积累,或者课前预习)2.同学们,这小小的地图,是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浓缩,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看看作者的所想所感。3.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运用情景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运用于课堂,使他们对中国地图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1.同学们轻声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3.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1)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根据生字的特点加以指导。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沼的读音是“ zhǎo ”,“诸”读作“zhū”,“ 漠、摩、诸、岳”可指导学生利用熟悉的部件记忆字形,也可以通过换偏旁、编儿歌等方式帮助学生识记。提醒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2)理解以下几个词语:1.沼泽:水草丛生的泥泞地带,由于湖里物质长期沉积,湖水日浅而形成。2.摩天:与天接触,形容极高。3.宏伟蓝图:远大的设想,宏伟的计划。三、再读课文,理清诗歌线索。1.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共有几个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读书的体会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分节朗读,师生评价。说说自己读后对各小节的理解。(祖国的地域辽阔、山河壮丽、展望祖国的蓝图、表达深情)[了解本文诗歌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写作脉络,以便于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更清晰,流畅。]四指导书写、总结课文1.指名读课文。2.巩固生字3.指导书写a.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有四个是三点水旁的字,与“峡”“健”两个字一样,都是左窄右宽,“泰”字下面不是水,康字也有这个部件,但是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b.让学生说说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c.重点指导,适当范写。4.小结:作者站在地图前,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是怎样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设计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地域辽阔 山河壮丽 展望蓝图 表情达意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有关词语:出示:沙漠 沼泽 海湾 健康 三峡 泰山 宏伟学生正确朗读。2、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这篇诗歌都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3、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精读品味,体会感情1.布置自学 每小节是怎样具体些的?找到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它们的美。2.学生带问题自学,先自己读文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3.汇报学习结果⑴理解第一小节a地图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金黄的沙漠、深褐的是高山、碧蓝的湖泊、翠绿的平原、淡绿的是沼泽、浅蓝的是海湾)b 地图上还有一些颜色,你知道代表什么吗?(启发学生回答,扩大知识面)c此小节末尾的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 (其他的颜色所代表的意义,说明我国地域辽阔)教师点拨: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让学生想一想,孩子睡在摇篮里多么舒服,他们在摇篮里快乐地成长,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就像孩子睡在摇篮里,多么幸福!)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气势,读出抑扬顿挫。“祖国妈妈,我告诉您”要读出对祖国妈妈的尊敬之情)⑵理解第二小节a“珠穆朗玛峰,举手能摩天。”中的“摩天”是什么意思? 从这句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接触到天,极言山之高)b“南沙诸海岛,撒开珍珠串”一句,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体会“祖国南海岛屿又多又美丽。【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 直观场境 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c“竞雄奇”中的“竞”是什么意思?领略五岳风光,体会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奇、有的险,有的雄伟、有的秀丽,因而是“竞雄奇”d“顺江而下,看三峡之险……望日而壮观”体会三峡险,泰山的美。e朗读,男女生配合读(读出亲切感,表达出建设祖国的愿望)【以景激情 用情品读 情景一致 】⑶练习背诵第二小节(先自己练习,然后指名背诵)⑷理解第三小节a“宏伟蓝图”是指什么?(修筑铁路,改造荒原,治理沙漠,修建电站)b“给妈妈做件衣衫”,“妈妈”实际指什么?(祖国)c指导朗读⑸齐读最后一段三、课后拓展,布置作业⑴你还想对祖国有更多的了解吗?可以去查阅资料或询问别人。⑵推荐读本《祖国啊,我热爱您》,《向往》板书设计13 站在祖国地图前 摇篮 祖国 宽阔而温暖 依偎在妈妈身边 做衣衫练习设计1.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沙漠 ( )的高山 ( )的湖泊 ( )的平原 ( )的沼泽 ( )的海湾2.连线珠穆朗玛峰 望日出五岳 撒开珍珠串南沙诸海岛 竞雄奇登泰山 举手能摩天3.学着文中的诗歌形式,自己也来写一写。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教学建议1.扩展阅读,了解祖国。课前出示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第一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S版第一单元作文教案05-26
小学第十册第三单元 语言的艺术10-08
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第一单元作文范文10-22
鄂教版第十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07-08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教案07-15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教案11-13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教案11-25
小学语文第十册《蛇与庄稼》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