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入学教育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入学教育(共8篇)

小学一年级入学教育 篇1

一、小学与幼儿园到底有哪些不同?

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既可以帮助我们预防问题的发生,又准备着引领孩子应对困惑。

1.校园环境的改变。

在幼儿园,一个班集体配备的是两个教师和一个生活老师,她们都能伴随孩子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在小学,是一个班几位科任教师,即使是班主任老师,也不会随时都在班上陪着孩子。一节课一轮换,课间往往无教师跟随孩子,一旦有了困难,只有自己解决。所以,有些孩子就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你们就要在家里教育孩子的独立能力,尽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说喝水、擦汗、系鞋带、解便等等。也更要教育孩子管好自己的小手小脚,不要去碰窗帘、多媒体之类的教室里的公物!

2.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上的不一样,教学形式不同,教学载体不同,学习方法不同,检测方法不同。

幼儿园:幼儿园里主要通过孩子们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发现学习,来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为主。

小学:

1、在小学,有正规的科目,比如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品德与生活等学科。

2、小学四十分钟一节课,课堂上的40分钟是受教师支配,孩子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听讲。

3、每天都有语文和数学学科的作业,平时还有测试,以及随之产生的测验成绩。4.小学老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的关心会相对较小。

二、充分利用时间,做好以下准备:

(一)、心理上的准备

做好心理准备并不单指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长也要做好准备,完成这个角色上的转变。

1、在孩子这个方面,我们还是要像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告诉他们幼儿园是个多好的地方,老师带着小朋友唱歌跳舞,让他们向往着 到幼儿园快乐的生活。现在同样,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地用语言激发孩子们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如:“你长大了,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做得真好,真像一年级的小朋友”; “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以后啊,肯定比爸爸妈妈懂的还多!”等等激励的话语。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激励性语言,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这样他们就会有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光荣感。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你们千万不要用语言吓唬孩子,比如说“小学老师很厉害,你不听话,上学后让老师教训你” “你光玩吧,你玩不了几天了,到小学有你受的!”等等恐吓性的语言。这样,容易让孩子形成恐惧感,形成心理障碍。

2、孩子上小学之后,我们家长也会感到比以前累了,因为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多不同。上了小学,孩子每天回家都要预习、复习、巩固这一天学到的知识,我们家长要做督促和辅导的工作,所以也会感到压力加大了。虽然现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允许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是一般情况下,只靠在学校学的时间,是不能把当天学的字词和拼音完全掌握的。所以,一般的老师都会让孩子写一写当天所学的内容。而大部分的孩子并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看到孩子的各种坏习惯,有些家长就会失去耐心,无形中也加大了孩子的压力。发生这些情况就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二)、生活上的准备

1、进入小学以后,学校要求就很严格了。在校时间长了,上学时间提早了,不能睡懒觉,不能拖拖拉拉,不能随便迟到;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能随便请假;中午午睡时间取消了;学习活动安排更紧凑了,每一个具体的时间都有具体的事情,比如:课间10分钟要收拾好上节课所用物品,按课表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要上厕所,要喝水,应该没有什么玩儿的时间。所以我们要训练孩子以适应快节奏的小学生活。

(1).我们要求孩子晚上8点半上床睡觉,早上7点起床就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2).每周的周日和周四的晚上尽量不看电视。

(3).上学以后没有老师会盯着孩子喝水,所以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4).灌输健康、安全知识。在小学里,孩子们活动的空间大了,老师跟不上,孩子很可能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我们要教育孩子万一 弄伤了,不要惊慌,去找老师解决。我们也要防微杜渐,告诉孩子在学校不要猛跑,那样非常危险。如果上学时感到身体不舒服,也一定主动告诉老师。

2、初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准备学习用品,整理书包,收拾自己的玩具,自己洗漱、穿衣,独立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能力。尽量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也可以通过适当做点家务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三)、物质上的准备

1、固定的学习环境:可以是单独的房间或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有书桌、高矮适宜的椅子(以脚刚刚接触地面为宜)和书柜就可以了。将孩子的玩具慢慢收起来,房间里绝对不能有电视,保持空间的安静和整洁。房间里必须准备一盏台灯,可以调节高度和亮度,一般用光线柔和的15-25瓦的白炽灯,左侧取光。还可选择专门设计的护眼灯,注意光线不要直射孩子的眼睛。

2、科学购置学习用品。

我们小学生所使用的学习用品,要根据年龄特点,有所选择。选择的原则是“有利于学习,使用方便,不影响生长发育”。具体要求是:

(1)、书包。家长最好为孩子准备双肩背式书包,双肩背带式书包可以使双肩受力均匀,同时可以促使孩子直背挺胸,起到纠正形体的作用。

(2)、铅笔、橡皮、直尺与卷笔刀。铅笔的一端总是印有2B、HB等不同的字母,这些字母是表明铅笔的笔芯的软硬程度的代号。其中,印有字母H的表示硬,印有字母B的表示软,印有字母HB的比较适中,家长应该选这种铅笔。这种铅笔软硬适中,写出的字颜色也比较合适。笔形最好选用六棱柱形的铅笔,孩子握着舒适、稳妥。桌面即使稍有倾斜,也不会滚落到地面摔断笔芯。铅笔的数量最好是 五只左右,上学前一天晚上就要削好,放进铅笔盒中。家长应教会孩子怎样使用转笔刀。关于橡皮,香橡皮、绘图橡皮比较好用,孩子能擦得比较干净。还要给准备孩子一把一面可以画直线,一面可以画波浪线的直尺,以便使用。

(3)、文具盒。文具盒上的图案、文具盒的式样,不要过于花哨、复杂,否则会吸引孩子,分散他上课的注意力。

建议这些学具最好和孩子一起去购买,所有文具最好要贴上孩子的名字。买的文具切忌玩具化,也不必高档。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3、合理准备生活用品

(1)、准备一个饮水的水壶,尽量不漏水,易打开。(2)、准备一包纸,方便孩子入厕使用。

(3)、不能给孩子带零食。

(四)、学习能力的准备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真正进入了小学之后,一个月左右我们就能发现孩子之间的差距渐渐拉开。老师们口中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没有几个是因为智力上的问题,几乎都是因为没有良好的习惯而导致各方面成绩下降,所以培养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1)、集中注意力

在一年级新生中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尤其突出,有的孩子坐不住,总是东扭西晃,有的总爱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更多的孩子表现为:手里总有东西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他们都会玩得津津有味。有时,老师把他的铅笔、橡皮没收了,桌面上没有了东西,他就用两只手在一起扣着玩。我班有位学生毫不夸张地说一节课最多能坐5分钟,我刚刚提醒他坐端正听讲,刚一转过身,他又开始在下面玩。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得到奖励也很羡慕,也想要,但我问他为什么不认真听讲,还要玩呢?他回答说不知道。其实就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难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去集中注意力。老师不能因为这一个孩子就影响整个的教学进度,这样的孩子就被落下了。

所以,我们现在就可以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我们可以搞一些活动,比如下棋、画画、听故事等等,在活动前设定时间要求,如果孩子坚持下来,就给予适当奖励,反之则施以一定惩罚。最初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和活动难度,直到孩子能独自坚持25-30分钟不觉得疲劳。这样坚持一个月后,再上一年级就能很好的听老师讲课了。

习惯(2)、正确的写字姿势。

一年级学生年龄在5、6岁,他们的手部肌肉才开始发育,做精细动作的能力还比较差。握笔写字,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费劲的。而且,儿童学习写字的过程,正是手部肌肉的发育过程,因此,要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因此,对孩子的字是否写得匀称,先不必过于苛求,能做到整洁就可以了。但写字的姿势一定要正确,保护好眼睛,远离眼镜的负担。不要等到眼睛近视了,来找班主任老师,给我的孩子调一下座位,我的孩子眼睛近视,坐在后面看不见。近视眼重在预防,况且,近视眼是非常不方便的。习惯(3)、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有的小学生一开始因为不会写字,所以记不下作业,回家也不知道要干什么,这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差。这个也会严重影响孩子听课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主要以语言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孩子能不能专心听讲,理解老师说的话是学习效率的关键。我们可以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训练。比如和孩子交谈的时候,语言尽量规范、准确,我们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从简单到复杂过渡,比如:请你拿三本书给爸爸;请你拿三本图画书给爸爸;请你明天早晨那三本图画书给爸爸,逐渐增加语言的难度。还可以在讲完故事后,根据故事内容提一些问题,看看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比如:你从哪儿看出小熊很聪明啊?从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孩子就已经理解了一些语句和词汇。平常的生活中针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动画片或者一个电影等等,家长和孩子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在这里特别说明,现在的教学中提倡个性发展,对一个问题鼓励不同的声音,多方面的思考,并不一定要有一个完全标准的答案,所以无论孩子说些什么,我们都要鼓励他继续表达。

习惯(4)、独立完成作业,先作业,后玩耍。

1、学习环境保证“三个一”:一张桌子、一盏台灯、一个安静的学习地方。注意不要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等。

2、制定时间计划完成作业。孩子做作业前和孩子一起看看有些什么作业,怎么做,估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时间,然后鼓励孩子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作业,中间不要在旁边看着,完成作业后和孩子一起检 查,以培养孩子独立高效的学习习惯。

3、一个星期以后,每天都会有一点作业,低段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就是听写、背诵和复习这三个部分。每位家长必须每天坚持帮孩子听写,并及时检查听写的情况‘有错的让孩子马上更正。如果你确实没有时间完成,你就尽量选择托管班!

4、孩子完成写的作业后,就要和孩子一起复习当天所学的功课,甚至装作不懂要孩子教你,既让他复习巩固又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复习了旧的知识,都要对明天新的知识进行预习!预习时,要让孩子读一读要求预习的内容中出现的字词,拼音或者是课文,该背诵就背诵,该朗读就朗读。

习惯(5)、每天阅读。

鼓励孩子学儿歌、背古诗、听广播,少看无益的电视节目、多看课外书等。能够经常带孩子到书店看看,为孩子准备几本有益的课外书籍,并督促他每天定量阅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孩子多看书,有助于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如何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有些家长也做过一些尝试,给孩子是准备了一些书,让他一有空就捧起书来看,可自己却在一边打开电视机看电视,铺开桌子打麻将,或在旁边做一些其他影响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孩子一抬头,就会大声训斥,根本不顾及孩子内心的感受。这样是培养不出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的。

习惯(6)、每天交流。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聊天,在交流中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所遇到的困惑等。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说 出自己内心的话,久而久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写话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每天家长最好能抽出15到20分钟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并为孩子大声读故事或者与孩子一起讲故事。能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也能开阔孩子的视野,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习惯(7)、遵守时间。

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钟表。父母要有意识的规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的生活起居习惯及常规,养成孩子自己准时就寝,准时起床的习惯。您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贴在孩子经常看得到的地方,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

怎样才能保证按时到校上课?怎样使孩子提高学习的效率?做到既有时间学习,又有时间娱乐。要处理好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执行作息制度时应该重点掌握好以下两个环节:

一、合理规定并严格执行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与学习负担剧增是一年级小学生普遍遇到的一个矛盾。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孩子,他们都习惯较长时间的午睡,而入小学后,基本上取消了午睡(夏季除外)。但是,小学生脑力劳动的负担量却大大超过了幼儿园。如果不能安排好作息时间,很晚睡觉,必定会影响学习效率,结果事倍功半。

二、睡眠是一种保护性措施。儿童经过睡眠,可以消除疲劳,大脑皮层细胞重新开始兴奋,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样才有可能更好的从事第二天的学习活动。一般来说,一年级小学生至少需要10小时睡眠,才能消除一天紧张学习活动后的疲劳。我建议:晚上8:30——9:00入睡,早晨6:30——7: 00起床。睡眠充足才能使孩子上课时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接受知识。这样可以缩短课后作业的时间,将于下的时间用于阅读课外书或娱乐活动。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1)、待人有礼貌。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亲善、礼貌而著称于世。礼貌是人际交往中互相友好和尊重的桥梁,反映出人的道德品质。俗话说“观其行而知其言,闻其言而知其人”。所以,对小学生礼貌习惯的培养要从一年级就开始。要让一年级小学生知道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老人等要主动让座,学会说“请、对不起、谢谢”等文明礼貌用语。

礼貌不仅是针对他人的,也是针对自己家里人的,要让孩子在家里也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这样才能让一年级小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懂得并初步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而你们做父母的肯定都特别希望老师喜欢自己的孩子、关照自己的孩子。但是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让老师欢迎?就是有礼貌的孩子。当然,要让孩子有讲文明,懂礼貌,我们做家长的也必须同时具备这样的好习惯。不然,你都不懂文明礼仪,又怎能去起到榜样作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习惯(2)、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爱卫生的好习惯,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必须付诸行动的具体事实。可以让一年级孩子从最简单的做起:不乱 9 扔垃圾,将上课用的废纸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下课后倒入垃圾桶。在家里要让他们帮助擦桌椅、洗碗筷。你千万不要把这些事情与你的孩子分隔开来,要让他也明白,家里的卫生工作,家里的人都有责任去做。我们有的家长想,孩子还太小,长大了就会有好的卫生习惯。甚至,孩子都上五六年级了,还在帮他洗澡、洗脚。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有从小讲卫生的孩子,长大了才能讲卫生。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坏习惯养成后,改掉它,比养成一个好习惯难上几十倍,上百倍。

习惯(3)、养成勤劳的习惯。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现在的孩子更是生活得相当优裕,根本不知怎样做是勤劳,节约又为何物。在学校里,我们老师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具体落实到每天的清洁扫除中,扫地擦地、擦黑板、擦窗户、擦桌椅等;在家里,我们家长要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擦桌椅、洗菜等等。这样从学校家庭两方面共同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勤劳的习惯,促使他们尽快养成。

四、作为一位一年级的家长,我们要明白这些事情:

1、我们虽然不一定要孩子做第一名,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是一定要培养的。

2、当孩子在新集体里受重视程度不如以前的时候请不要埋怨而要努力地让孩子上进。

3、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受伤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朝着最好的方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暴制暴。

小学一年级入学教育 篇2

一、一年级新生现状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午睡课后的情景, 因为是第一天上课, 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 所以觉得特别累, 下课的音乐响了, 也不见几个苏醒。教师提醒大家可以醒来后, 就继续在教室里看新本子上的名字, 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多接触、多了解, 多认识几个新同学。这时围上来两三个胆子大的孩子, 一个大眼睛的女孩问教师:“老师, 你怎么不睡觉?你在写什么呀?”教师说:“老师在看本子上的名字, 没有时间睡觉。”这时又凑上来一个虎头虎脑的男生问:“老师, 大班的老师说, 到了小学里谁要是表现不好老师会骂的, 是真的吗?”我一听忍不住笑了:“哦?真这样说的吗?”孩子一脸认真地点点头。教师暗自想:幸亏开学的第一天没有生气发火, 不然在孩子的眼里会留下可能终身难忘的印象呀!为了及时消除孩子刚入学紧张的心理, 教师就故意问:“那你今天有没有听见老师骂你?”孩子们一边使劲摇头一边说:“没有。”为了更好地维护好一年级老师的形象, 教师解释说:“上了小学, 哪个小朋友表现不好老师会批评指正, 这不叫骂。如果你表现很好, 老师同样会喜欢你, 懂吗?”孩子点点头, 放心地一蹦一跳出去了。望着他的背影, 教师不禁陷入了沉思。

一年级的新生是多么可爱呀!他们习惯了幼儿园轻松、愉快的游戏生活, 进入小学都带着好奇和新鲜感, 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会有部分新生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甚至会像第二个孩子说得那样, 对小学的老师多少充满了畏惧。当孩子心理有了这种压力, 能学好知识吗?教师又怎能顺利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呢?但是作为教师, 往往会对一群杂乱无章、不懂规矩的新生缺乏应有的耐心。如打了上课铃, 一群小不点儿蹦呀跳呀唱呀闹呀, 个个满头大汗, 乐不可支。教师进来一看如此状况, “啪”的一声响, 教鞭重重地敲在讲台上。顿时, 活跃的身影全都定了格, 一张张笑脸全都傻了, 一双双惊恐的眼睛齐刷刷地指向了讲台前的老师。只见教师一脸严肃, “这可不是幼儿园了, 任你们闹任你们吵。现在上一年级了, 就得懂规矩、守纪律、爱学习。上午布置的作业写好了吗?”“没——有———”稚气的话语拖得长长的。“上小学了, 可不能这样嗲声嗲气了, 说话要干脆, 跟老师说一遍, “没有。”“没有。”孩子们的声音挺干脆, 但没有了童稚。

孩子们就在老师的威严下逐渐变乖了, 但他们和老师之间的心的距离却拉开了。那如何善待孩子的童真童趣, 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

二、一年级新生的教育策略

1. 从熟悉校园开始

开学第一天, 教师可以牵着学生的小手带领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 认一认教学楼的名字、操场、男厕所、女厕所, 自己的教室在第几层楼, 自己坐在第几排, 在班级里有几个熟悉的小伙伴……让学生熟悉校园、喜欢校园, 减少孤独感, 增强自信心,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亲近学生, 研究学生

教师要善于接近学生, 体贴和关心学生, 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教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 , 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 掌握哪些是乖学生, 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和学生们混熟悉了, 甚至有时还有学生不经意间冒出“妈妈, 我要……”的话。等学生发现叫错了, 会情不不禁地掩起小嘴巴。教师在和学生相视而笑中, 体会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3. 与家长多沟通

充分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和“家校路路通”, 与家长探讨新生入学该准备些什么, 既有学习用品的准备, 更重要的是心理准备。同时, 让家长重视做好孩子入学的准备, 及时告诉孩子小学和幼儿园学习的要求有所不同。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 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小学的学习是一种义务, 要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家长应告诉孩子:上小学要学很多知识, 有了丰富的知识, 就会长很多的本领, 这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呀!这样, 就能从心理上消除孩子对学习的畏惧、紧张。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因为小学生活比较紧张, 课程多, 休息时间短, 孩子会很难适应, 家长要在家里有意识地增设有一定难度的游戏、绘画、计算等活动, 逐步延长孩子的安静时间, 以适应小学生活。

三、结束语

“细无声, 润心田”, 这是教师的一种工作方法, 一种境界, 更是一种品质。小学一年级教师面对的是六七岁的孩子, 工作多少有些苦、有些累。但只要教师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 多呵护孩子的童稚, 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就能给他们一个快乐的、属于自己的童年。

摘要:通过从熟悉校园开始;亲近学生, 研究学生;与家长多沟通三方面探究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从而让他们早日适应小学生活。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角色转变,沟通,家校联系,生活

参考文献

[1]王余幸, 刘筱蔼.小学新生适应障碍及预防干预措施[J].中国校医, 2007 (03) .

一年级新生入学前识字调查 篇3

学生识字始终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家长、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从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老师在开学后总是把所有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从“一、二、三”开始教。这样做符合实际情况吗?是高效的吗?究竟什么该教,什么不用教?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调查。

为了了解一年级新生入学前识字量,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识字教学工作,开展了此次“红山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前识字情况调查”。

二、调查方式

此次的调查对象为本校2010届一年级全体新生,共108人。调查时间为开学后的第二周(此时学生还未开始小学阶段识字学习)。调查内容采用国家语委会颁布的2500常用字和1000次常用字字表。

调查方式采用了请家长协助的方式。调查检测前,为了避免家长因为功利心理,造成数据失实,我们给每位家长发了《告家长书》,详细解释调查目的,并向家长承诺,调查数据不作为学生成绩,不排名次,不在班级公布,希望家长配合,保证数据真实有效。测试利用休息日,请家长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认识字检测,家长依次指出检测表上汉字,孩子读出所知汉字的读音,读对即被确定为认识该汉字。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字表的字数多的情况,可分时分段进行,最后统计出该生的识字总量。

三、数据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新生共计108人,无一人不识字。入学前识字总量为67716个,人均识字627个。其中,识字量最大的为3000个字,识字量最少的为7个字。识字量具体分布如下表:

统计分析:入学前识字量在1~500字的有57名学生,占总人数53%;识字量在501~1000字的有24名学生,占总人数22%;识字量在1001~1500字的有12名学生,占总人数11%;识字量在1501~2000字的有7名学生,占总人数的6%;识字量在2001~2500字的有7名学生,占总人数的6%;识字量在2501~3000字的有1名学生,占总人数的1%,

四、跟踪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已经百分之百识字,但在识字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在我们这样城郊结合部的学校,这种情况的出现很自然。为了进一步具体地了解学前儿童识字的方法、途径,我们又开展了一次跟踪调查。我们分别采用个案追踪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识字量在20个以下和1500个以上的孩子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一)孩子识字量在20个以下,识字量较少主要有两个因素:

1没有条件识字:有些孩子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以识字7个的孩子为例,他父母早年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又生了重病,卧床不起,孩子由不识字的奶奶照顾,虽然孩子的智力完全正常,但家长完全不具备引导孩子识字的条件。

2识字意识淡薄:一个家长这样说:“我一直以为,教孩子认字识字完全是小学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要让孩子识字。”调查发现孩子识字量少有不少是因为家长有能力引导孩子识字,但完全没有帮助孩子识字的意识,认为认字识字是学校老师该做的事情,家长根本不需要引导孩子识字。

(二)孩子识字量在1500个以上,主要是因为家长都很重视识字,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部分家长采用的识字方法主要有:

1生活识字:接受调查的每个家长都提到了这种方法。“生活识字”是外出游玩、超市购物时,借助路牌、广告牌、超市商品、包装袋等帮助孩子识字。

2阅读识字:家长购买一些儿童读物,每天读给孩子听,在反复朗读的同时帮助孩子识字,等到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就由孩子读给家长听。有的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一位爸爸已经开始跟一年级的儿子一起读《庄子》了。

3字卡识字:借助识字卡片帮助孩子识字。

4电视识字:收看电视节目时借助字幕引导孩子识字,同时鼓励孩子收看教育频道的识字节目,边看边学。

5字典识字:部分家长已经教会孩子查字典,引导孩子用查字典的方式识字。

6上课识字: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识字培训班。

这次测试的结果也让部分家长大吃一惊。有一名新生的家长是双职工,经常加班,根本没有时间教孩子识字,通过这次调查,父母意外发现孩子已经认识近500个汉字,一问才知道,就是因为孩子经常和奶奶看戏曲节目,通过字幕识字的。

这些识字方法,我们认为对于学龄前儿童都是有效的,是家长在实际生活中顺其自然地进行的。只要不是过分苛求孩子,应该说也都是科学的。

五、初步做法

对于此次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反思。看到学生已有识字量差距这么大,有的教师顿时觉得无所适从,这下课堂教学到底该怎么办?其实,学生在学前识字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部分资源,提高一年级语文课堂的效率。

新生识字率悬殊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实践。

1针对家庭困难没有识字条件的学生,我们发扬“刻苦奉献、团结实干”的红山精神,每天放学后低年级组老师轮流辅导这部分孩子识字,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水平,帮助他们缩小与其他同学在识字量方面的差距。

2针对家长识字意识淡薄的问题,我们及时与这部分家长一对一沟通,帮助家长明确识字的重要性。家长会上,我们邀请识字量大的孩子家长作经验介绍,向其他家长介绍好的识字方法。

3对于识字量大的这部分学生,发挥好他们的带头作用,将他们合理地安排到各学习小组中,合作学习时让他们作为小老师,帮助其他孩子更好地识字,也激发他们自身的识字兴趣。

4最关键的是,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前测”,学习新课前先用几分钟调查一下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情况。对于大家已经认识的生字,教学中不多赘述;有一部分孩子已经认识的生字,教学中请会的孩子来教;大家都不会的生字,才是老师课堂教学要“多费口舌”的重点。

一年级小学生入学教育 篇4

从学前班升上小学一年级,是儿童生活的一个新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把握好这一开端,使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就明白为什么上学?怎样上学?上学以后干什么?最终成为跨世纪的接班人。就此,我谈一下对新生一年级学生的入学教育。

一、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入学教育时就要有意识地去激发他们的兴趣,新生入学后,教师不必急于上课,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下学校,让他们熟悉一下学校的环境。看看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上课?怎样读书?怎样做游戏的。让他们喜欢上自己的学校,知道学习也是很有趣的。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在讲课时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有条件的还可以运用电教手段,去强化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远大理想

为了使小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做到学有所用,教师在讲入学教育第一课时,可指导学生认真看图,浅显的让学生自己说,稍难的老师加以指导,最后老师总结使学生懂得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包括汉,满,回,苗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的祖国很伟大,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我们的少年儿童是在和平的环境里幸福成长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把我们的大家庭建设的更加美好,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实现理想从小就必须努力学习,长大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然后联系实际,鼓励小朋友自己发言,我们为什么上学,长大了干什么?现在应该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培养良好习惯 茁壮健壮成长

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上课时要认真听,仔细看,积极想,想好了再举手。同时,还要保持正确的坐、立、读书、写字等姿势,并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编成儿歌加以巩固。如:看书写字,注意姿势,不弯不曲,离书一尺,坐得端正,预防近视.”这样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还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小学生入学教育

一年级小学生入学教育

小学一年级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幼儿园以保教为主,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实物等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一年级后,每天要上六、七节课,且上课要求思想集中,此外,还得遵守校纪校规,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独立完成。作为家长,做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十分重要。(一)行为上的准备

行为上的准备包括: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时间观念、文明行为、正确举止(1)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纪律。孩子在幼儿园里每天都有午睡的习惯,上了小学就没有了,因此,在上学前两个星期就可中断孩子的午睡习惯,以免孩子上课时打瞌睡。另外,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爷爷、奶奶的身边,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如今将要到一个受纪律约束的环境里,家长要以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在学校要遵守纪律,上课专心听讲,不能玩东西,不与同学说话,发言时要先举手,老师同意了再讲。排队、上课时行动迅速,不带零食或其他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到校。

(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这包括: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放学后,如无家长接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玩耍;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3)培养文明行为。要求孩子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要尊重长辈和老人,要关心弱者和需要帮助的人,要会用礼貌语言,即:“请、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父母除了讲道理教育孩子外(比如在车上鼓励孩子给老人、给病人和比自己更小的孩子等让座;或在孩子出现不文明、不礼貌行为时,及时制止),更要注意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自己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行为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尤其要教育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老师是很辛苦的,又是长辈,所以对老师要有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要听从老师的教导,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同学是学习的伙伴,每天在一起学习,大家要团结友爱,学生上、生活上谁有困难要互相关心、帮助,谁忘了带学习用具,要主动借给他,在学校里不要与同学闹矛盾,更不能打架驾人。家长可以讲一些科学家、伟人或英雄小时候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的事,引导孩子向科学家、伟人和英雄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4)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站、坐、行姿势。要求孩子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卧如弓,还可以让他背几句谚语作为自我要求。家长要注意孩子看书、写字时的正确坐姿,因为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阶段,若不注意,脊柱容易变形。孩子看书、写字时,身体要坐直,眼睛距离书本需一尺左右,笔尖与手指距离一寸,胸前距离桌子一拳。决不能躺着看书,不在光线很暗或很强的地方看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看书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到户外走走或望望远方,以保护视力。现在有些孩子年纪小小就戴上了眼镜,就是因为不注意视力保护,看书、写字等习惯不好造成的。需要补充的是,孩子在家吃饭时,家长最好要求孩子与大人同桌吃,不允许他边吃边玩,更不允许端着碗到处走,这不但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物质准备

(1)学习用品的准备。刚入学的孩子,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注意力较容易分散。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准备笔、尺、书包、橡皮等学习用品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产生影响孩子学习的不利因素。例如,孩子用活动铅笔,笔芯一断,他就会停下来慢慢按笔芯。一个功能繁多的文具盒,对孩子来说,不亚于一样玩具。(2)为孩子安排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选择合适的灯光照明;购置适合孩子高矮的桌椅;不要将孩子安排在与电视机同屋的房间,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3)为孩子订购一些课外阅读书籍,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如《小朋友》、《好儿童》、《看图说话》及一些孩子易懂的童话书等,要培养孩子爱好书的良好习惯。父母也可天天给孩子讲故事,以引导孩子自发的看书。(4)买一把圆头剪刀,让孩子学会剪东西。家长可教孩子剪一些简单图形,这样孩子入学后,就不会对上课剪东西感到困难了。(5)为孩子准备一块抹布,让孩子上学后有参加学校劳动的工具。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要适当安排孩子做做家务,比如,教孩子学会扫地、擦桌子、倒垃圾、洗手帕、洗袜子等。

学习上的准备

(1)教会孩子写自己的名字,能说出父母的名字和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家中主要成员与自己的关系。(2)教孩子会数100以内的数,数出20以内实物个数,会写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要会口算得数在10以内的计算,做到脱口而出。(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家长要教孩子多讲讲故事、背诵古诗、唱唱儿歌;带孩子上街、进公园、去作客时,要引导他观察树木、房屋、动物等的形状、颜色,留心身边发生的事,并让他说出来,回家后或事后可问他能否说说去过哪儿,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给自己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也可让孩子练习说说简单的看图说话。平时,家长应多与孩子对话,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古人说:“养其习于意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意思是,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为其一生的大业奠定了基础。作为家长,不仅应了解一年级孩子的行为规范内容和要求,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加强行为训练与习惯培养,并以身作则,促使孩子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1、学习用品的整理

通过一些小事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刚入学的孩子,由于识字不多,入学2~3周内,家长可帮他理好书包,提醒他第二天需要带的物品。3周以后,家长可站一旁引导孩子如何理书包,例如:教孩子将第二天要的本子、试卷理在一起,放进一个塑料袋,其它各学科书分档归类,剪刀、胶水、短绳之类,可放在书包侧袋中,以免弄脏其它书本。一个半月后,家长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有些家长将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估计得太低,对孩子不放心,一见孩子理不好书包,或理书包动作太慢,就索性代劳。久而久之,常由家长包办一切的孩子,易显得毫无主见,时时处处都要依赖家长。因而,可家长可从旁指导,另外,一年级孩子极易弄丢学习用品。针对这一点,家长可帮孩子在每件学习用品上均写好名字,对于一些无法直接书写名字的文具用品,可把名字写在小张纸上,再用胶纸贴好。家长要让孩子从思想上自觉地爱惜学习用品,自发地管好学习用品。为避免孩子上课时开小差,家长不要让孩子把玩具及易分散注意力的学习用品带至学校。

2、日常行为规范 从早上起床到到学校,从课堂学习到课间休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问”也不少

(1)家长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培养孩子有条有理地安排早上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上学时间,做到上学不迟到。上学的前一天晚上,家长应督促孩子按课表理好书包,将第二天要穿的衣物叠好,放在身边。孩子早上的时间较为紧张。有的孩子早上起床拖拖拉拉,再加上有时学习用品尚未理齐,至使匆忙上学时,拉下了当天所需的学习用品。而且,由于早上匆忙准备,有的孩子还不能保证早餐,时间长了,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常此以往,孩子易养成丢三拉四,做事得过且过,缺乏统筹安排的坏习惯。因此,家长教会孩子安排好早上的时间很有必要。

(2)早上到校后,孩子可做一些学习的准备工作。诸如:整理好晨会或上午第一堂课的学习用品,将要交的本子放在桌上,然后,可背诵一些优美的儿歌、古诗,同学们也可讲一些听到的、看到的新闻、故事,老师会从旁引导大家讨论。(3)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课堂上的。上课时,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遵守上课的纪律,不插嘴、不做小动作、发言先举手、不随便离开座位。怎样才算认真听了课?家长可从这些方面进行检查: 孩子回家能否轻松地完成作业,以及作业的正确率;家长可根据上的课,提一些问题,看看孩子的反馈如何;孩子能否将课文读通;家长还可查一下孩子的书上是否有乱涂的画,乱写的字。此外,不少学校一年级学生还有对家长开放日,这一天,家长不要忘了向老师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

(4)学校里每节课后都有课间休息时间,时间一般为10分钟。这段时间供学生上厕所和休息片刻放松神经。为避免孩子下课贪玩,上课要上厕所的情况,家长应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在下课上好厕所,合理安排下课时间。此外,课间时,学生应在上一堂课一结束,就迅速理好下堂课的学习用品,做好上课前的充分准备,上课的前几分钟,孩子就不会因忙于找书而影响听课。由于课间休息时间不长,学生可在这段时间散散步,做一些轻松、简单的小游戏。相反,进行剧烈的运动,将会影响上课前段时间的听课。在2分钟预备铃时念的儿歌,上课儿歌: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放在桌子上。上课专心听,小手放腿上。发言要举手,声音要响亮。

读书姿势儿歌:读书时,要注意,肩放平,身坐正,眼睛离书要一尺,养成读书的好姿势。

(5)午间休息。这段时间主要供孩子吃午饭及休息。吃完饭后,有的学校会安排孩子看电视节目,如“动物世界”、美术片等或者组织一些集体游玩活动等。此外,学生还可在这段时间里,看看书,玩一些游戏。

3、作业与成绩

家长要从孩子实际出发,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一年级学生做作业,需要家长主要抓他们做作业的习惯。孩子做作业,第一要注意他们的写字姿势;第二,要规定他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完,不能拖拉,不能做做玩玩或做做吃吃,这样,孩子是很容易分心的,长久下去,就会养成作业拖拉、效率很低的坏习惯。孩子做作业,不仅要求正确率高,还要求字写得端正,簿面整洁。做完后,要每题读三遍,以检查作业质量。有的家长见孩子做作业太慢,错误率高或不会检查,就忙着帮孩子忙,这样非但帮不了孩子,还会养成孩子依赖大人的坏习惯及马虎大意的毛病。

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孩子的成绩。孩子测试成绩的高低,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每个孩子自身情况不一样,因此造成成绩不好的原因也不同。如有的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太贪玩、缺乏毅力,这就需要家长严格要求,教育孩子认真对待学习;有的孩子成绩不好则是由于接受能力较差,这就需要利用多次复习的方式补缺补差。针对不同的原因,家长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父母要冷静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成绩,既要鼓励他们取得优良成绩,也要允许他们有失误,要理解、尊重孩子。如不问青红皂白,采取打骂教育,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甚至会造成他们弄虚作假。家长要从孩子实际出发,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4、品德修养 家长不能忽视孩子在一言一行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道德因素,尤其要重视“第一次信息”对孩子的教育,决不可重智不重德。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思想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却视而不见,不加以重视,反而一味迁就,致使他们的孩子怕吃苦,没有劳动习惯,处理问题“以我为中心”,对同伴不谦让,不愿帮助有困难的人,对集体不关心。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很难与人协作,而且脆弱的心理难以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

孩子的品德修养需要从一点一滴抓起。家长不能忽视孩子在一言一行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道德因素,尤其要重视“第一次信息”。如第一次借同学东西不还,第一次撒谎,第一次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第一次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要引起重视,决不可迁就,在教育时,要注意方法,以耐心说服引导为主,让孩子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古语说:“爱子,教子以义方,弗纳承邪。”爱孩子,就当用道义、规矩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歪路。

家庭教育只有与学校教育同步,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孩子进校后,应先了解学校的作息制度,据此安排好孩子有规律的生活,而且要随时了解学校及班级对学生要求,配合学校,引导孩子养成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习惯。另外,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倡导孩子的文明行为作表率。家长要教育孩子讲究个人卫生和社会公德,要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环境卫生,爱护公物。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学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不要随便给零花钱,要注意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只有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协作下,才会在孩子人生的初期就培养起他们各种好习惯。附儿歌一首:

对人讲话有礼貌,相亲相爱真欢喜 好学生,要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称呼长辈要用“您”,与人见面问声“好”。要人帮助先说“请”,得到方 便“谢谢您”。分手告别讲“再见”,向人道歉“对不起”。人家说声“麻烦您”,你要回答“别客气”。对人讲话有礼貌,相亲相爱真欢喜。

一年级入学教育拍手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上课发言要积极。你拍二,我拍二,学习其实挺有趣儿。

你拍三,我拍三,上课认真心要专。你拍四,我拍四,清楚工整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我写作业不怕苦。你拍六,我拍六,上下楼梯要靠右。

你拍七,我拍七,长学问得问问题。你拍八,我拍八,团结友爱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回答问题先举手。你拍十,我拍十,认认真真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入学常规教育儿歌

1、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答问题声音响,别人讲认真听,争做守纪律的好学生。

2、上课铃,丁丁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整齐,静等老师把课上。用心听,仔细想,身子坐正向前方。上课发言先举手,遵守纪律不要忘。

3、清晨起床莫迟延,梳洗整洁用早餐;衣着洁净又大方,学习用品细查看; 告别父母上学去,遵守交规讲安全;遇到师长有礼貌,按时到校不贪玩。到校园,不慌张,走进教室先开窗;洒水扫地擦桌椅,墙面干净无尘网; 果皮纸屑不乱丢,垃圾入池不乱放;保持校园洁净美,学习环境我们创。

4、你拍一我拍一,学校建成不容易。你拍二我拍二,团结友爱好伙伴。你拍三我拍三,保持安静记心间。你拍四我拍四,墙壁不能乱写字。你拍五我拍五,值日不能太马虎。你拍六我拍六,上下楼梯要靠右。你拍七我拍七,垃圾分类不乱弃。你拍八我拍八,爱护桌椅要常擦。你拍九我拍九,节约用水齐动手。你拍十我拍十,环境大家来保持。

5、要说轻就说轻,轻字处处都有用,小朋友要记清;开门轻关门轻,上楼下楼脚步轻,轻手轻脚少出声;擦地板擦玻璃,桌椅摆放要齐整,轻拿轻放动作轻; 说话轻做事轻,懂礼貌讲文明,人人都要树新风。

6、预备铃声响铃铃,请把书本摆放齐,各项准备都做了,上课专心效果好!上课铃声响铃铃,身体坐正精神好,静待老师互问好。课堂上,认真听,勤思考,积极举手勇发言,回答问题声响亮,主动参与头脑好。站要直,坐要正,手放平来脚放稳,书写不忘三个一,坚持不懈保健好!下课铃声响铃铃,师生再见礼貌好!课间休息须做好,学习准备少不了,身心放松不忘了,有益游戏组织好,轻声慢步无干扰!小朋友,你听好,天天记住“十好”歌,学习生活保准好!

7、课间休息有交际,楼道右行守秩序;两操认真动作准,整队集合快静齐; 爱护公物与花木,勤察保洁卫生区;游戏活动有谦让,关爱他人讲友谊。放学路上不淘气,照顾幼小与残疾;注意车辆讲安全,按时回家要牢记; 孝敬父母听教育,热爱劳动有礼仪,先做作业后玩耍,按时作息有规律。

一年级新生常规教育

一年级小学生正处于一个从幼儿园步入校园的重要转折和适应时期。在幼儿园,他们的活动以游戏为主。随着进入学校,学习将会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孩子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觉得一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我觉得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这将会对他们的学习质量、道德品质、能力的培养和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那要如何把握呢?我觉得教师的榜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崇拜对象。榜样示范作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很直观、有效的。老师师在学校里的所有表现都在他们空白的心灵写下了一页,学生在校耳濡目染地感受老师的一言一行,并且模仿教师的言行。老师如何在短期内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呢?这要从孩子由幼儿园转入小学这个转折期开始。

一、行为规范的养成

1、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

(1)上课:预备铃声响,学生就要坐在位置上,准备好这堂课要用的书本和文具。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就要立刻安静下来,等候老师上课,当老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轻轻敲门,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学生还不能适应这样的上课方式,经常是铃声响好久了,还有学生在室外玩耍,进班级也是急匆匆的闯进来。这个时候,我就观察表现好的,按照我说的去做的小朋友,上课之前先表扬他们,并且当着全班孩子的面给他们发小红花。这样几天后,绝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按照要求做到了。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当老师提问时,应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有点难熬。我班上有个小朋友叫苏延杰,他是个很聪明,但是也很好动的孩子。40分钟安安静静的坐着对他来说太困难了。所以,经常在课上,他就因为坐不住找周围的同学说话或者在位置上发出很大的声响。影响课堂纪律。后来,我发现他非常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也发现班上很多孩子都没办法完完整整的听完40分钟。于是,我就把40分钟分成两个阶段,中间有大概5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我也和苏延杰定了“协议”,他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我就让他在休息的时间和大家讲故事。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在这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得到了休息,有助于他们接下来的听课效率。

(3)下课:开学初期,学生一听到下课铃声就坐不住了。有的开始收拾东西,有的和周围的同学说话,有的做好出去玩的准备。于是,我要求他们,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该安心的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现在,我们班在这些方面的纪律和开学初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2、课外行为习惯的养成

开学初,我就在晨会和思品课上,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让他们自己讨论在公共场所要如何做,怎么样保护公共财产。让全班都当班级管理员,定期举报在这方面表现好的孩子,发给他们小红花。同时,也举报做的不好的孩子,扣他们的小红花。现在,大家都能做到了自律。看到有表现不好的学生,我们班有的孩子也能勇敢的上前制止他们的行为。

3、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新生由于刚跨入小学,对小学生活比较陌生,与幼儿园生活有太多的不相同,再加上他们好动、好奇,又是独生子女,在行动上较自由、散慢,要他们在短期内达到规范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要如何才能让他们快速接受并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呢?我觉得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和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如:我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中,先向全班同学安排了“小岗位责任制”,达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使每一个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责任。但是他们毕竟年龄小,贪玩又不自觉。于是,我选出了责任心强的同学当组长检查卫生情况,我还把前后桌的同学分为一个小卫生组,选出小组长不定实地检查卫生保持情况。我还规定,下课去上厕所前,先把抽屉里和位子周围的纸屑放入纸篓中。有时,我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们拣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在我的无声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感染。由于班级人数多,桌凳相对也多,可是凳子露在外面既不整齐也不安全,因此,从开学的第一天,我就要求学生做到:人走凳子就要塞在桌子底下。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我们的教室卫生能做到地面整洁,桌椅整齐,即使有时不小心掉下些许纸屑,或有些地方脏了,学生们都会主动拣起来或自觉扫一扫。在这样整洁的环境中,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4、其他行为习惯的养成

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的行为。我校每周一的早上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可是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升旗仪式是个很陌生的概念。于是,我就在爱国教育中,告诉他们升旗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教给他们升旗应做到的一些要求。我们班有个叫石凌衍的学生,他的父母长期不在他身边,他都是由他奶奶管教,他奶奶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做的不够,所以他的自控能力特别差,小动作不断。在集会这样特殊的场合,他的行为就尤为突出。周围的小朋友对他的意见也很大。于是,集会时我就特意观察他的表现,发现他有做的好的地方就在回班后大力表扬他,同时在私底下也指出他不足之处,这样,集会的时候他能表现的更好了,其他孩子也受到触动,在集会的时候懂得了该怎样做。班级的集会纪律改观了不少。

二、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小学生,除了抓好行为规范外,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班主任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任。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而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向上,勤奋刻苦的学习。

1、一般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完成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悄悄静息好,等着老师把课上。”“早上起床,穿衣叠被,洗脸刷牙,快快吃饭上学去。”“本子到,垫字板,拿起笔,细心做作业。”又如,在训练学生在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的顺序和方法让学生演示说步骤,同时我把文具摆放的位置,也通过儿童的形式教给学生作为指导,儿歌的内容是:“书包抽屉放,书本放左上,今天用的文具、书,昨晚就放书包里。”其三,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小红花等形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班风班貌也得到了发展。

2、特殊学习习惯的培养。

各个学科都有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就不同,我把它们称为“特殊的学习习惯”。就拿语文学科中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低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课堂教学中,我还注意课堂上板书的字体整体美观,课内外认真倾听学生言语,同时目视这位学生,引导他产生情感共鸣,并且时刻注意自己在课外专心读书读报,把书中、报上有趣的故事或新闻告诉大家,学生听后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地,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同时,在和科任老师长期相处中,我也逐步知道了各科老师的具体要求。老师需要什么,有什么要求,我都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布置,回家准备,课前检查。慢慢的学生也养成了习惯。我认为,班主任善于抓“特殊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与各科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也有助于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应逐步内化,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能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三、意志力的养成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意志力薄弱,根本吃不了一点苦,而意志是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意志力水平的高低是一致的。因此,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是必要的。我给班上的每个孩子都安排了卫生任务,可是有的孩子三分钟热度,没几天就不干了,有的孩子却能在我布置以后一直坚持。我在平时观察了这些懂事的孩子,思品课上对他们进行了表扬。那些不长记性的孩子听了,课后立刻开始了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而那些被我表扬的孩子,做的更勤快了,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提醒那些健忘的学生。

四、思想品格的培养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因素,抓住有效契机,陶冶学生的思想品格。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常常会利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来启发、教育孩子们,他们从中学会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奉献自己的爱心,如果班中有些小朋友忘记带铅笔、书本等,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或借给他们,或送给他们。如果哪位同学不舒服呕吐了一地,没有人会捏着鼻子躲得远远的,而是主动上前安慰他,给他捶捶背,为他送上一张纸巾„„日久天长,同学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班级也成了一个充满阳光的大家庭。

五、重视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会

教育学家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认为第一次家长会不仅是家长与教师的见面会、学校情况的介绍会,新生入学要求会,也可以使教师和家长对家教知识的传播交流或对孩子入学前后教育问题的共同探讨。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他们对于小学的学习生活也是陌生的。刚开学不久,就有家长告诉我,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后,他们也觉得压力很大,常常会碰到很多问题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年段在刚开学不久就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在会上,我适当地向家长们介绍了幼儿园和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向他们介绍从幼儿到小学生这一时期孩子会出现哪些心理、行为、适应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家长的注意,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来应付。让家长尽早与学校教育达成统一阵线,使孩子尽快融入到校园生活中来。为此,这次会后,我会让家长准备两样东西上交:

一是请家长写一些学生的简历,内容包括学生爱好、特长;身体情况如何;家庭联系电话;家庭基本成员以及学历、工作单位;以及对孩子、学校、教师有什么希望、建议和意见。目的是让老师在短时间内,尽快而全面的了解学生及家庭,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是和个别家长建立了家校联系通讯单,双方不定期的把学生在家、在校表现记录下来,反馈给对方看。学生的优点要表扬,缺点及时帮助、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各方面进步。为了更好的和家长联系,让他们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可以把孩子一天的在校情况和老师的建议写在家校联系单上。晚上孩子把单子带回家,家长就可以有针对的进行教育。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会有很大的进步。

培养一年级学生常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正是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也是他们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此时,教师应抓好学生的常规,不懈余力地培养学生的习惯。

课堂常规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顺利开展的保障。课堂常规的培养过程是反复的,是一次又一次加强的,学生在不断地训练中,不断地反复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一)明确常规,做好示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明确常规要求,让学生清楚知道上课时我究竟应该怎样做。因为一年级的自理、自律能力比较差,我们只有将要求提在前面,提得具体细化,有可这样的引导我们的孩子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

(1)上课

上课铃声响起,学生应停止说话和活动,快步走进教室,安静坐好等老师来上课。教师应该在铃声响起前,来到教室门前候课。教师走进教室后用自己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和他们进行交流,告诉孩子们注意力要集中起来,开始上课。师生问候时,教师要精神饱满,给学生做好示范和榜样,吸引学生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2)听课

上课的时候,要求孩子能够坐正,眼睛盯着老师专心听讲,养成边听讲边思考的习惯,不懂的地方等老师讲完可以举手问。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要养成仔细听的好习惯,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补充,要等同学讲完后再举手发言。上课的时候,不要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不要想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要做到专心致志。

(3)发言

课堂发言时应该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再站起来说。发言时身子要站直,声音要响亮,要把话争取说完整,口齿清楚。说错的时候不要紧张,教师应给以鼓励,让他再说一遍。在课堂上,如果听见同学发言中有错误,不能嘲笑别人。

(4)读书

学生读书的时候要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做到“头正,肩平,足安”,眼睛离书本一尺。两只手捧着书的左右下角,书要稍稍向后倾斜,做到不指读。学生个别朗读的时候,要求起立站直,书的位置在胸前,不要遮住嘴巴。朗读时声音要响亮,要学会读出语气来。

(5)书写

在写作业前应该提醒孩子先看清楚本子号码再写,书写时要求一笔一划不马虎,尽量不用橡皮擦。开始作业时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实物投影,或在黑板上做格式示范,帮助孩子弄清作业的格式。在做作业的时候,养成孩子认真读题目,读懂题意再答题。写作业时要注意做到“三个一”。教会学生做好一题就要检查一题,发现有错误立即改正。

(6)下课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预留1-2分钟提醒督促学生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后,再走出教室休息。课间提醒学生先上厕所,再休息或活动,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

(二)抓好细节,树立榜样

课堂常规的培养在于教学过程中抓细节,细节之处的培养是基础,课堂常规的培养就是从点滴开始的,比如读书时,就要教给学生是怎样拿书,读书时站姿、坐姿,以及写字的执笔姿势,方方面面的细节都需要教师进行培养、训练、检查。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勤于表扬学生,以表扬带动其他的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稍有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改变是有回报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常规的训练是在反复练习中才能形成,所以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地从细节入手,给孩子讲道理,在反复训练中使常渗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从而自觉规范的行为。

(三)积极沟通,争取配合

学生的成长单单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与家长交流和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发挥家长的作用,为孩子常规的培养争取有利的因素。

教师可通过家长会或者是个别谈话让家长明确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可以就低年段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适时向家长提出一些合理建议,让家长有方法可循,更好配合学校的教育。

合理建议如下:

1、课本包好封面,按要求写上班级和姓名。本子上按规定在左上角写好编码;

2、每天带齐必备的书本和学习用具,并按要求放进书包和文具盒里;

3、文具做上记号,丢失后能及时寻找到失主;

4、给孩子准备的文具要注意实用性;5向孩子提出爱惜簿本和文具的要求,实行“以旧换新”。

东风小学开展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篇5

为了使一年级新生尽快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转变,更快、更好地步入小学学习生活,8月30日下午,东风小学对本学期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了入学教育。

当天下午,东风小学校园里热闹非凡,一年级新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兴高采烈的来到美丽的校园,参加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孩子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各自的班级和自己的老师以及新同学进行了交流。3点半,入学教育正式开始,熟悉校园、结识同学、学习常规,老师们亲切的讲解、多样的形式让孩子们笑逐颜开,许多孩子没有了刚来的拘束,每个班级都成了欢乐的海洋。

4点半,“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在一年级教室举行。会上班主任向各位家长们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学生的作息时间、学生学习用品的准备、作业要求及孩子兴趣的培养。请家长们随时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发展,为学生们的成长共同努力。

小学一年级入学教育 篇6

1、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尊敬国旗,培养学生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的习惯。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学会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和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立正脱帽敬礼两句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国旗。

看,黑板上挂着一面什么旗?

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看课本上的图,说说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这节课我们上入学教育听话说话第二课,要认识国旗,学习升国旗时向国旗立正、敬礼。还要学会说三句话。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颜色的?

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这表示它是由许许多多英雄的鲜血染红的,红色代表革命。

2、旗面上有什么?

旗面上有五颗五角星,所以我们的国旗又叫五星红旗。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谁知道,大五角星代表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代表全国人民大团结。全国人民向着共产党,全国人民热爱共产党。

4、练说话: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指名说、开火车说。)

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指名练说)

二、热爱国旗。

1、想一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国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国旗代表国家,五星红旗代表中国。

2、回忆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为国夺得金牌,在升旗仪式上,热泪盈眶的情景。

3、国旗是代表我们祖国的。爱国旗就是爱祖国。

练说话:我们爱祖国。(指名说,走上讲台有感情地说,集体说)

4、我们小朋友都爱国旗,下面一起学一首儿歌:

国旗国旗我爱你,鲜红的颜色真美丽,国旗升起我敬礼,全国人民热爱你。

(边做动作,边跟着老师念)

三、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

1、课本上的小朋友升国旗时是怎样做的?

小朋友们都站得很正,小眼睛看着国旗,还向国旗敬队礼。

我们一年级小朋友没有挂红领巾,升国旗的时候要立正,行注目礼,小眼睛一直看着国旗升到旗杆上。

2、练说话: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立正敬礼。(指名说,同桌互说)

3、看课件中的小朋友怎样参加升国旗仪式。

你听到了什么?

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4、学生练习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奏国歌)

(两人示范,同桌互查,全体练习)

四、总结。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 篇7

一、唤醒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大门, 这对儿童来说是一件令人多么激动和兴奋的事。绝大多数儿童入学前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学校对儿童有一种神奇的召唤力和吸引力。孩子入学态度是积极的, 但是, 他们在满怀欣喜和豪情地迈进学校的大门时, 他们没有想过, 小学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将面临着许多不适应。此时, 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在儿童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环节中, 发挥着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进入小学后, 儿童学习生活的环境由以家庭、幼儿园为主转变为以小学校园、班级为主;儿童的活动由以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为主。学习与游戏是不同性质的活动, 学习有一定的任务, 要求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发展一定的能力, 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等。当然, 进入小学后, 游戏并没有立即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消失。在低年级的教育教学中, 不能硬性剥夺孩子的游戏, 而应有机地将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相结合, 给小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学前时期幼儿的主要指导者是家长和幼儿园阿姨, 进入小学后, 主要指导者转为小学教师, 其中对小学生影响力最大的是小学启蒙班主任。一年级儿童心目中, 班主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动摇的, 父母的话可以不听, 还常常用“我们老师讲的”这样的话来否定父母。所以, 一年级班主任应该体察到刚进小学的儿童所面临的各种变化, 针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 引领他们适应这些变化, 教育他们遵守学校常规, 唤醒其习惯养成意识, 帮助儿童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

1、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 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 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 再进行示范练习, 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 (举左手, 略高于头, 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 。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其次, 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和认真做作业时, 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 快步进课堂, 悄悄静息好, 等着老师把课上。”“本子到, 垫字板, 拿起笔, 细心做作业。”又如, 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时, 把一般顺序和方法利用晨会, 班会让学生演示说步骤, 同时我把文具摆放的位置, 也通过儿歌的形式教给学生作为指导, 儿歌内容是:“书包抽屉里, 圈笔刀放右上, 今天用的各科书, 放在右下好取放。”其三, 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 因此反复抓, 抓反复, 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在这一阶段, 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

2、行为习惯的培养。

(1) 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 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我以课堂生活为主体, 以常规训练为主线, 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刚入学的新生, 我首先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 严格要求, 一抓到底。为了规范小学生行为, 我根据小学生评价手册上的内容及本班的实际情况, 制定班风、班规, 再配以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儿歌等加以强化。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 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学生牢记其内容, 用它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我还利用家长会, 请家长配合督促学生, 我还将学校的常规、学习、劳动等教育向家庭延伸, 要求学生养成一定的时间观念和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的习惯, 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如让学生学会自己洗脸、洗脚、洗小件衣服, 会帮助父母扫地、倒垃圾以及怎样打扫教室等, 开学初, 老师引导他们怎样扫地、擦玻璃、拖地板并亲自示范, 所以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学会了劳动, 正是这样, 我们班几乎每周都得到流动红旗呢。总之, 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 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从而明白该如何体贴父母了。此外, 我还利用班会课、晨会课开展了包书皮、洗手绢、穿衣服、系鞋带、整理抽屉等小型比赛活动, 同学们在活动中都充分得到了锻炼, 学会了生活本领。

(2) 重视一年级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1) 从“坐、立、行”起步,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校大门, 要训练他们的“坐、立、行”的规范姿势,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要求, “坐、立、行”的规范姿势, 可用九个字来概括——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其次要指导学生理解意思:“坐如钟”就是要坐得端正, “立如松”就是要立得精神, “行如风”就是要行得稳健;再次教师要示范并加以细致耐心地指导;最后, 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 并在学习生活中评选出每周“坐、立、行”姿势规范最佳者, 并给予表扬。 (2) 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 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 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 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3) 从爱护学校花草树木入手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入学教育的时候, 我带领全体同学参观了校园, 他们熟悉了校园环境, 当我问道:“你们的感受怎样啊?”他们齐声回答:“我们的校园太美丽了!”我抓住这个契机, 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不能攀折花朵, 不能践踏草地, 不仅仅是爱护学校的, 其他地方的也要爱护。这样, 无意识地就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入学教育 篇8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个学前和一年的衔接问题。多年来农村的学前教育,没有具体的管理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老师也不是幼师,有高中毕业的,再就是年岁大的老教师退下来教学前班,多数是私人办学,也没有管理的部门。这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不合理、不科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主要是开始尽快让孩子熟悉、了解、适应学校环境,更早地融入到学校的大环境之中去。培养新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农村小学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重复的知识教学

学前教育主要是应该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养成正确的、良好的习惯,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等。

现在家长和学前教师对孩子的希望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入学前的一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和会书写一年级教材中的大部分汉字,好一点的学生掌握百分之九十五的汉字。有的一年新生入学考试和一年期中试题不差上下。学前数学教学不仅会10以内的、2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连100以内的口算练习也能掌握。而现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不仅要求学生会读、会写、理解掌握100多字,并且这些已经是学前学生就掌握的,这就是一对矛盾。语文教材其余还有400字仅要求能认识、理解就可以的。所以学前教育“小学化”和一年级的识字标准及某些习惯都是不科学的,也会影响以后的学习、生活与衔接。而现在入学的新生大部分在读书、书写习惯和上课的听讲习惯等都是不规范的。

两会代表王锋提出:针对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一是必须正本清源。从理论和政策上科学区别幼儿园与小学的性质、任务、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牢固确立幼儿园教育的独立地位和性质,将幼小衔接的任务交给小学来完成。知识只有成为智力活动的推动力才具有价值,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追求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当前世界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二是要推进幼儿园教育的普及与公平,从根本上消除“小学化”衍生的政策环境。学前教育是最需要国家资助和保障公平的教育,对学前教育应加强监管,对家长和社会做好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学前教育的目的意义,让更多的人懂得或初步懂得学前教育,取消小学入学测试和考试,小学属于义务教育的重点,没有升学任务。

二、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方法以及规律

首先是在学前已经养成了不正确的执笔方法。学前教育后的学生执笔方法是:笔尖和手及一年级的学生身体、年龄特点不能保持一寸远,执笔和书写姿势千奇百怪,有的趴在桌子上,东倒西歪,学前书写字数过多,时间过长,对书写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正确的执笔姿势是:笔尖应该贴在中指指甲根部,食指与拇指指度相对捏住笔,手心是空的。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依次向内,小指侧部贴在书写纸上。要保持胸和桌面的距离为一小拳远,眼和书写纸面保持仅一尺远,书写时两脚平放与肩同宽。

其次是学生对汉字书写的规则和笔顺掌握的不规范。因为现在儿童很早就受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育,加之学前的教师多数不是正规的教师或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导致一年级的学生在书写、朗读、读音等方面都不一定是规范的和标准的。汉字书写要做到先中间后两边、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笔顺序规则的。所以一年级教师不仅仅是正常的教学,更应该及时重点发现你的学生某些方面的不足,及时改正,养成良好的习惯。汉字的书写是有规范要求的。只有按照规范的要求去书写,才能书写的正确、自然、漂亮、流畅、潇洒。

第三,一定要按照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严格训练、加强书写练习。在田字格中定位书写,笔画要到位,力度要适中。每一笔在横中线、竖中线的什么位置要强化指导,在什么位置起笔、收笔、如何行笔,要讲清并做标准示范,做到起笔、行笔合理,顿笔自然。一定笔笔到位、字字认真。牢记“提笔就是练字时”,汉字书写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天要掌握一点一横等书写规律、规则。

汉字的正确书写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小学在减轻学生练字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写字水平,并且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全面素质教育,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在写好、写美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爱国情感、良好品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实这不仅是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的矛盾,更应该说是与素质教育要求标准的矛盾。

上一篇:青春600字作文下一篇:《抽屉原理》教学设计与说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