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平衡关系研究论文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理教学中的平衡关系研究论文(精选11篇)

物理教学中的平衡关系研究论文 篇1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过去单纯注重接受的被动学习方式,倡导学习方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新教材对传统教材的编写方式做了调整,以便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以及多样化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根据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学习方式提出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应当从两方面入手,采取与之相符的教学策略。

一方面,高中物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过分强调教师讲而忽视学生接受情况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定位,将关注的焦点从单纯的知识讲解量转到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上来。这样,虽然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量变少了,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量也相应减少了。相反,教师要承担起更多的教学任务,不但要对教学程序和方式进行精心的设计,还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全面的考量。

另一方面,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被纳入到新课程标准之中,从这点也能看出新课程对主动探究的重视程度。高中物理教师要从教材中提炼有关科学研究的各种要素,引导学生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锻炼科学探究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教材中每个知识点都要依照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不能要求每个探究式学习过程都必须穷尽科学探究的全部要素。

新课程理念提倡因材施教。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不同,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但要顾及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还要注意根据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潜能以及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各有侧重,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全面展现自己的个性,自主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高中物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除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必修模块之外,其余的选修模块可以划分为三大各有侧重的系列:系列一主要侧重的是物理学科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物理学知识与人文社会学科的共通之处以及物理学带给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系列二主要侧重的是物理学科的技术应用性,关注的是物理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的关系,彰显物理学的实用价值;系列三关注的重点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物理学的思维方式,认识到物理学科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上述三个系列属于物理知识的选修内容,当学生学完必修环节内容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系列进行学习。

物理教学中的平衡关系研究论文 篇2

1、协调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立法的主旨之一便是对我国的个别劳动关系进行规制, 协调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关系, 构建稳定化、和谐化的劳动关系。

2、对弱势群体的社会平衡。

劳动法是将雇主设定为侵害劳动者权利、引发劳资冲突的最直接主体而来构建法律体系的。因此, 《劳动合同法》必然予以劳动者更多的权利, 对用工单位加以更多的限制, 通过法律的矫正功能实现弱者的社会平衡。

二、立法上倾斜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倾向

1、《劳动合同法》倾向实现雇佣合同关系和人事保障制度稳固化。

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成为一般性原则, 其目的在于避免劳动者在事实劳动关系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因劳动者举证困难而难以受到法律保护所产生的利益损失, 《劳动合同法》规定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合同。同时,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劳动法律关系做出了具体化的数量规定, 以避免用工单位以试用期为名义, 频繁更换雇员, 侵害劳动者利益。此外, 由于考虑到劳动关系不稳定性和高社会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支付、经济赔偿、福利保障等纠纷, 损及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概率及其维权申诉途径耗费之成本都可能造成个体的严重创伤, 因此, 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 力图建立较为稳定的雇佣关系。

2、《劳动合同法》对合同报酬的支付形式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对当下用工制度中难以保护劳动者经济利益的薄弱环节如:未约定报酬情形、试用期报酬、非全日制用工条件及劳务派遣对价支付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规定。这些情形也是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发生剧烈冲突的高发环节,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司法实践中如何保护劳动者利益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3、《劳动合同法》具化了倾斜保护的权利救济手段。

对于“恶意欠薪”这一痼疾, 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 虽然劳动合同上有规定, 工资有规定, 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救济手段, 劳动者无法及时保护自己的利益。《劳动合同法》第30条规定了法院应依法发出支付令后, 使得劳动者在讨薪上有了具体实用的法律救济手段。《劳动合同法》还首次针对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逾期不履行支付劳动报酬义务及违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用人单位予以相应的惩罚性加倍偿付措施。使得用人单位在具体履行劳动合同义务时将考虑违约行为的成本,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劳动者稳固雇佣关系和己身合法权益的保护。

综上, 由于《劳动合同法》在其立法宗旨之下体现了较强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立法规定, 故而在实践中有学者及实务界人士提出《劳动合同法》忽视了对于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损害用人单位利益的情形。

三、立法对于用人单位方的利益保护的考虑

1、立法的利益保护是否是单向的。

《劳动合同法》草案一审稿对立法宗旨的表述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表决通过时被确定为:“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劳动合同法》草案在修改过程中并非仅是对劳动者的单向保护, 而是考虑到了用人单位的利益, 并做出了有限度的让步。

2、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利益应给予保护。

在目前的形势下, 如过度剥夺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必然导致用人单位用工成本加大, 从而使其规避抵制《劳动合同法》, 并利用其主导权加深损害劳动者的权益, 从而使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成为泡影。

笔者认为在目前形势下, 对用工单位的这种行为应通过适度保护其权利加以疏导, 而不是采用进一步削弱用工单位的权利的方式, 即在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制度下, 对用人单位的利益加以适度保护, 以平衡劳资双方利益, 从而实现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一目标。

3、在法律条文上应如何体现对用人单位的利益保护。

笔者认为, 对用人单位的利益保护应在法律条文中明确体现, 使用人单位知晓其利益受到法律保护, 但是此类条文不应单独存在, 而应与保护劳动者利益的法律条文依存, 以避免用人单位权利过大, 对劳动者利益造成损害。

可以说, 在对劳动者倾斜保护制度下对用人单位利益予以适度保护, 是使劳动者利益得以切实保护的前提, 也是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不可或缺的条件。

四、《劳动合同法》对合同主体之间的法益平衡

1、劳动合同主体法益平衡之要因。

《劳动合同法》实现弱者社会平衡的价值追求, 决定了它要对处于“天然”的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给予倾斜保护, 这种倾斜保护体现为在立法中对劳动者权利的扩张和对用工单位权利的限制。但是不能因为用工单位“天然”的强势, 而剥夺其应有的发展和自主的权利, 使这种扩张与限制超越权利义务的对应性。换言之, 倾斜保护制度对用人单位而言, 并非剥夺其合法权益, 而在于防范于未然, 即预防其可能与强势地位伴生的有悖契约精神的不当行为。

2、禁止竞业合同制度。

在当今人才流动频繁的社会背景下, 涌动着一股随着人才流动而产生的严重危害商业秘密的暗流, 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因人才流动而遭受侵犯的现象尤为突出。如何实现劳动者自由择业权与商业秘密保护的利益平衡, 是《劳动合同法》需要重要解决的一个存在于劳动关系双方间重大利益冲突。

五、结论

“法律是分配利益的社会工具, 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器。”“每个社会秩序都面临着分配权利、限定权利范围、使一些权利与其他 (可能相抵触的) 权利相协调的任务。”因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建立在通过法律实现的劳资双方的利益平衡的基础上。“在法的创制过程中, 认识各种社会利益是法的创制活动的起点。对各种利益作出取舍和协调, 是法的创制的关键。”《劳动合同法》的创制便是以认识劳动者利益和用人单位利益为起点, 而其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取舍、协调好这些利益。《劳动合同法》中的倾斜保护制度, 就是取劳动者的利益为重点, 舍用人单位利益为巩固, 这虽然突出了《劳动合同法》的创制起点和价值追求, 但势必造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对立, 即虽然法律赋予了劳动者权利, 但在实践中却被用人单位规避甚是抵制, 因此, 需要相关条款的协调, 使双方的利益得到平衡, 实现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这一立法宗旨。通观全文, 《劳动合同法》通过相关条款的协调, 特别是竞业禁止制度的设立, 在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同时也顾及了用人单位的利益, 基本实现了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平衡, 并且指明了平衡劳资双方利益的关键所在, 为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做出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劳动合同法》第1条规定,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制定本法。本条中“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体现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之一——对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社会平衡。有学者提出《劳动合同法》中倾斜保护制度忽视了对于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损害用人单位利益的情形。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行文虽采用了倾斜式视角, 但并不意味其将深陷纯粹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之泥淖, 倾斜保护制度对用人单位而言, 并非剥夺其合法权益, 而在于防范于未然, 即预防其可能与强势地位伴生的有悖契约精神的不当行为。本文拟就劳动关系中的法益平衡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利益平衡,倾斜保护,竞业禁止

参考文献

[1]常凯.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当代中国的劳动问题[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5:43.

[2]常凯.论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依据和法律定位[J].法学论坛, 2008 (2)

[3][日]恒藤武二.论争劳动法[M].东京:世界思想社.1978:22.

[4][日]浦部法穗.宪法学教室 (上) [M].东京:日本评论社, 1994:48.

[5]王晨.日本契约法的现状与问题[J].外国法译评, 1995 (2)

[6]马震宇.劳资权益的平衡与选择[J].当代经济 (下半月) , 2008 (5)

[7]王文珍, 许杏彬.试析商业秘密与劳动权保护的平衡[J].人权, 2007 (3)

[8]胡良荣.竞业禁止合同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权益平衡[J].企业经济, 2007 (11)

[9]杨燕绥.新劳动法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258

[10]彭学龙.竞业禁止与利益平衡[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1)

[11]博登海默E.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298.

物理教学中的平衡关系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 人际关系 平衡理论 消费行为 心理状态

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经常与消费者发生多方沟通关系,如商品沟通、信息沟通、人际沟通等,它们都会给消费者以不同的心理影响,激起消费者不同的情绪感受,成为促进或阻碍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中,消费者与营销人员和商品三者的关系尤为重要,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态,进而完成购买行为。而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营销人员与商品的心理状态与人际关系的平衡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即个体在人际交往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喜爱、冷淡或反感的态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为此我们希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代表理论是海德尔的平衡理论,即“P-O-X”模式。其中P代表一个知觉主体,O代表另一个知觉主体,X代表知觉对象,海德尔认为,P、O、X三种成份的相互作用可以组成一个认知场,对知觉者来说,这个认知场有时是平衡、稳定的(如图①②③④),有时又是不平衡、不稳定的(如图⑤⑥⑦⑧)。

图中任何两种成份之间的“+”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肯定的正关系,而“—”则表示他们之间具有否定的负关系。这里,我们把P、O、X看作三个独立的人就更容易理解了。如图①,P与O关系相当好,同时二人对X也是一种肯定态度,这样三者的关系是平衡、稳定而且令人愉悦的。图②,P与O关系相当好,但二人对X同持否定态度,不喜欢X的言行、思想或者其他,亦即两人结伙,反感第三者,这样三者的关系也是平衡而稳定,图②③④与②相同。

图⑤中,P与O关系不错,P与X关系也很好,而O与X合不来,这样在正常的交往中,三者都会感到紧张与压力,如P在与O的交往中,势必要了解到X的一些缺点、隐私,从而对X产生否定的态度,或者与X对O产生否定的态度,从而恢复平衡,即如图②③;或者P在O与X中发挥良好的调解作用,使O与X互生好感,三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如图①。图⑥⑦与图⑤相同。图⑧更容易理解,三者相互否定,彼此都没有好印象,但长期的紧张和压力促使人们走向和平,三人中必有一人走出来,与别一人或两人主动和解,恢复平衡和稳定。

综上,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之一就是知觉主体改变对知觉对象的态度,如P改变对X的态度,从而改变与另一知觉主体O的关系。

市场营销活动中,消费者对商品与销售人员的感情评价,影响到三者的关系,与上述人际关系的平衡理论极为相似。我们也用“P-O-X”来解释,只不过P表示消费者,O表示销售人员,X表示商品,而且这种关系也分为平衡与不平衡两类。

图①表示消费者很喜欢商品,销售人员服务态度热情,仔细介绍商品,耐心帮助挑选,并肯定商品,三者关系平衡稳定,消费者会实现满意的购买,心情愉悦。图②表示消费者对商品不满意,比如不喜欢其花色、样式等,或者商品有缺陷,或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销售人员对商品也持否定态度,很体谅消费者的心情,认为商品不适合消费者,消费者会觉得虽然没有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但销售人员的态度还算可以,虽有遗憾,但心情还是平衡的。图③表示消费者对商品感到中意,但对销售人员不满意,比如对销售人员的服务方式、仪表打扮等,而销售人员对此商品的态度与消费者相反,认为消费者应该买更贵或更便宜或其他种类的商品,消费者会感到不快,但由于自己挑的商品称心如意,得到极大的心理安慰,心理状态也能平衡。图④表示消费者讨厌商品,而且由于某种原因对销售人员也反感,尽管销售人员极力推荐,促其购买,但消费者并不为之动心,是一种我行我素的心理平衡。以上四种是消费者、销售人员、商品三者的关系处于平衡状态,对于促进市场销售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

图⑤表示消费者对商品购买动机强烈,同时对销售人员的接待服务也感到满意,但销售人员对商品的评价意见与消费相反,消费者出现犹豫动摇,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图⑥表示消费者对销售人员的服务很满意,但商品不能令其满意,销售人员极力推荐商品,消费者进退两难,心理状态也难于平衡。图⑦表示消费者对商品很满意,销售人员也推荐消费者购买,但消费者对销售人员的服务不满意,如不够热情、冷嘲热讽等,由此产生心理不平衡。图⑧表示消费者对商品不中意,销售人员对他冷若冰霜,并对商品的态度与消费者相反,消费者会恼怒气愤,极为不悦。以上四种是消费者、销售人员、商品三者关系处于不平衡状态,它们对于促进市场销售起着消极的作用。

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多更好地卖出商品,而卖出商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了解把握每一位消费者的心理状态,把他们看成身边的朋友、熟人,通过恰当传递商品信息、塑造合适的购物环境、正确地进行人际沟通以促使消费者形成一种积极的、愉快的心理状态,即消费者对销售人员及购物环境相当满意,当然更重要的是非常乐意地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如图这就是众多商家追求的长期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德胜.新编消费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杜金柱 陶克荣:消费心理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3]全国十三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影响系数法平衡中的病态方程研究 篇4

影响系数法平衡中的病态方程研究

动平衡技术是用于消除转子不平衡故障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影响系数法则是动平衡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影响系数法可能受到病态方程的影响而降低平衡效率.针对可能出现的.病态方程问题,建立了单跨转子模型,采用转子振动的模态理论分析了影响系数法中出现病态方程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系数法可用于柔性转子动平衡,但是转子在特定转速和配重面可能受到病态方程的影响,而选择合理的平衡转速和平衡配重面是避免病态方程的主要途径.

作 者:王L峰 牛振 WANG Xiu-feng NIU Zhen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诊断与控制学研究所,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刊 名:热能动力工程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年,卷(期):200722(6)分类号:O347.6关键词:影响系数法 动平衡 病态方程

物理教学中的平衡关系研究论文 篇5

课程背景: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如何通过商品归类和HS编码、优惠原产地、更低税率适用、申请海关退税、设备减免税、转内销市场、估价、纳税争议、免除滞纳金等各个环节,全面实现节税?

海关将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有序转移,如何用好用足政策,进行税务筹划优化供应链,让保税物流在冷环境中产出暖流?

国家减免税政策调整,特别是对减免税设备的海关估价及其质疑、磋商,不仅涉及金额较大,而且专业性强、技术难度高,极具风险并极为关键,对双方均形成哪些挑战?

对台直航后,对台自由贸易区使企业面临怎样的机遇?我国已实施的11个优惠贸易协定是一座“富矿”,如何运用与境外的自贸区政策,包括优惠幅度高达30%的进口国关税减免,以增加境外订单?

海关将建立“大监管体系”,推出包括实现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与口岸监管现场的联动通关等一系列措施,通关环境将有哪些进一步的改善?

在全球经济乍暖还寒的情况下,有哪些办法不仅能依法节税,而且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课程大纲:

一:关贸政策及关务管理问题处理

1、中国关贸政策最新发展及变化趋势

2、外贸转型升级与企业的应对策略

3、商品归类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4、如何避免由归类错误而导致的海关处罚

5、商品归并的基本原则、要求及注意要点

6、商品归并的常见误区以及解决办法

7、保税货物备案&变更作业的管理要点及技巧

8、单耗备案十大方法及技巧

9、进出口通关作业流程及常见问题处理

10、进出口报检流程及注意事项

11、特殊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及管理要点

12、保税加工货物外发加工作业及控制要点

13、深加工结转操作流程及控制要点

14、保税生产控制要点及边角料、残次品、报废品管理

15、生产串料管理及风险规避技巧

16、加工贸易企业仓库管理及海关要求重点

17、保税加工货物核销流程及常见问题处理

18、案例分析及讨论

二:保税业务税收筹划及合理节税

1、进出口关税和贸易政策的调整趋势

2、如何及时把握海关政策调整进行合理避税筹划

3、如何改变业务模式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4、内销业务如何拒绝不合理估价而节税?

5、选择一般贸易、来料、进料加工那个对企业更有利?

6、来料加工企业转制流程及海关、财税疑难处理

7、如何使退运、维修、补偿或更换的货物免税?

8、租赁、运往境外加工修理的价格申报如何节税?

9、耗材、试机料、受灾保税货物怎样才能免税或少征税?

10、余料、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如何处理才能更节税?

11、企业如何开展免税的境内、外维修、检测业务?

12、研发机构进口料件、设备怎样才能免税?

13、如何避免货物类快件的税收损失?

14、减免税货物如何解除监管或处理才可能少交税?

15、新形势下如何寻找设备免税的途径

16、对减免税和不作价设备征收增值税带来的新挑战和风险点

17、特殊关系、转让定价、特许费等在估价中的节税

18、怎样利用暂时进出口和ATA单证册使货物免税?

19、对疑难原产地的证明及争取最低的税率,20、如何利用CEPA、ECFA及自贸协定节税?

21、手册核销选择购进法或实耗法的税收差异比较 三:保税供应链整合管理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1、海关大监管体系的构建对企业物流的影响

2、如何利用海关分类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3、如何保证供应链安全在海关环节是可控的

4、构建高效保税供应链模式的战略框架的步骤

5、保税物流最新现状及发展趋势

6、各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合开展哪些业务?

7、如何通过特殊监管区域化解物流、外汇、税务和海关监管流程上的矛盾?

8、如何运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税务筹划、供应链优化和风险防控?

10、“香港一日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日游”与“深加工结转”各有何特点?

9、中西部保税物流分布与企业供应链规划

11、如何寻求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保税供应链模式 四:财务、仓库及海关帐的平衡关系处理

1、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帐簿及单证规范要求

2、海关帐务的主要内容、编制方法及重要意义

3、如何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帐

4、如何堆放料件、设置仓库及帐册才符合海关要求?

5、海关帐建帐中的“单/证/帐/册/表/”

6、手册不平衡及进出口倒挂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7、盘点出现盘亏、盘盈时企业如何调帐

8、海关帐建帐及三帐平衡的一般思路

9、库存差异原因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10、使用ERP企业如何记录海关帐

12、电子帐册的中期核查操作及数据上报

13、海关申报与会计记录如何保持一致?

14、企业各部门如何协作做好海关帐?

15、如何建立库存平衡表和海关平衡表(图表)

16、企业进出口实际价格与海关价格不一致处理办法;

17、财务人员如何监管报关手册执行情况

18、报关、财务、仓库如何做好交叉审核

19、海关对企业帐务稽查时特别关注的有哪些? 20、海关稽查及企业应对策略

讲师介绍:

MR ZHOU,美国伯克利大学MBA、经济学硕士,海关协会会员,海关管理干部学院特聘副教授,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及商务咨询高级顾问,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商务师,著名资深关务及财税问题处理专家,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关务及投资顾问,一直以来长期在外经贸部门加工贸易管理处及深圳、广州、南京等直属海关 企业管理处、教育处、稽查处、法规处、督察内审处等部门工作,对企业关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并兼任多家报关行、会计师事务所及大型外资企业的关务顾问,参与编写了《加工贸易企业关务教程》、《海关稽查实务》、《报关员考试指南》、《进出口报关实务》、等10余本专著,应邀对众多外资、外贸及民营进出口企业进行过海关业务指导,近20年的外经贸及海关从业经历,使他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关务操作管理经验,并深刻了解海关内部运作及有关规则,特别在处理疑难关务及相关财税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技巧,是业界少有的能把进出口贸易、海关、财务、税务、外汇、银行业务充分糅合的综合型讲师,几年来在各地讲课,深受企业和学员的好评,周先生将以他丰富的关务及财税实操经验和精彩的案例与大家分享。曾经培训及辅导过的主要客户:

物理教学中的平衡关系研究论文 篇6

本文说明了如何进行建模,并利用建模思想来分析和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使抽象难懂的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转化成了形象生动的模型,成功的跨越了认知障碍,在化学教学中有较高的意义。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命题一般以化工生产、科学研究为载体,考查学生学科内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很强,又非常抽象,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时,往往会遭遇各种困难。怎样使学生能够形象生动的理解这部分知识呢?本文从建模思想阐述了如何设计这节内容的教学。1建模思想

模型:根据实物、图样或设想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样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模型,就是通过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利用我们考察来的机遇,吸取一切主要因素,略去一切不主要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因此,笔者认为“建模思想”就是把研究对象(原型),通过分析、抽象、联系、具体成能够准确反应原型的模型的一种科学思想。建模思想可以用下图表示:

分析、抽象、联系

联系、翻译

研究对象(原型)

研究模型

模型特征

原型特征

图1 2建模过程 2.1原型分析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研究的对象是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学生初学这部分知识时,很难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的经验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采用科学的建模思想,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2.2类比建模

通过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分析、抽象和联系,笔者发现它与物理学中的连通器原理非常类似,因而进行如下类比建模:

平衡移动原理

可逆反应

生成物应

反应物应

左边液面

左边液面

连通器

平衡移动原理

模型 原型型

原型特征

模型特征

图2 3模型的应用

3.1在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研究的对象是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以下简称原型),而连通器原理研究的对象是连通器(以下简称模型)。显然连通器的左边液面对应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而连通器的右边液面对应可逆反应的生成物。改变反应物的量,就等同于改变左边液面的高度,使得连通器的左右液面高低不同,液体发生流动,也就等同于化学平衡的移动,下面表格详细的说明了这种关系。

组研究对象特征变化规律变化结论

1原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方向都向右

模型加液体升高左边液面液体向右流动

2原型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左移动方向都向左

模型加液体升高右边液面液体向左流动

3原型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左移动方向都向左

模型吸取液体降低左边液面液体向左流动

4原型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方向都向右

模型吸取液体降低右边液面液体向右流动

3.2在理解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中的应用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一般来说,改变压强相当于改变物质的浓度。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样,在 的可逆反应中,增大体系的压强,就相当于在左边增加四份液体,而在右边增加了两份液体,左边增加的多,液体向右流动,对应原型平衡向右移动。二者具体联系如下:

组研究对象特征变化规律变化结论

1原型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方向都向右

模型左边增加四份液体,右边增加两份液体液体向右流动 2原型减小压强平衡向左移动方向都向左

模型左边减少四份液体,右边减少两份液体液体向左流动

在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基础上,来学习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就显得比较简单了,由于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建模比较困难,所以本文就没有说明如何采用建模思想来理解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和连通器液体流动的方向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直观的模型来理解抽象难懂的原型,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物理教学中的平衡关系研究论文 篇7

关键词:匹配均衡,联合均衡,组织学习平衡,绩效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加入WTO以后, 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国内制造型企业正面临着新的内部市场竞争和全球化市场的挑战。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企业平均存活期为4. 2年, 民营企业仅为2. 9 年, 每年新生的15 万家企业中将近有三分之二濒临倒闭。另外,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导致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营销方式、产品创新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组织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有学者提出了组织均衡相关理论, 认为企业应该同时做到利用现有能力和探索新的能力。将组织均衡理论引入到市场导向的研究领域和组织学习领域, 要求企业做到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的均衡及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平衡。

市场导向被认为是战略营销和战略管理的基石, 是实现竞争优势和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前提。在过去20 年间, 有关市场导向的理念已成为国外营销战略领域的主题。尽管早期学者对市场导向的定义不完全一致, 但总体上认为市场导向要求企业同顾客保持紧密的联系, 并且时刻了解顾客的需求。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市场导向会改善绩效, “顾客是上帝”成为了实践家们的共识, 然而实践结果表明实施市场导向的企业只有部分获得了成功, 现实的反差引起了学者们的反思。Christensen和Bower[1]认为多数企业失去市场领先地位的原因在于它们过于听取顾客的意见。另有相关学者从市场导向的概念出发对问题进行探讨, 如Kohli、Jaworski和Sahay[2]指出有关市场导向的定义过于狭隘, Harris等[3]也认为市场导向原有定义的狭隘性导致了多数企业绩效的下滑。

到目前为止, 国内对市场导向均衡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 有必要在我国企业的实践背景下探讨两种市场导向的均衡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 以及企业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平衡两种学习方式, 以较好地促进产品创新绩效的提升。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 1 市场导向与市场导向均衡

Kohli和Jaworski[4]第一次提出了市场导向的概念; Slater和Narver[5]在此基础上将其定义为一种文化, 它能够有效地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 即市场导向是指从顾客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整体经营, 要求企业持续地对市场、顾客及竞争对手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传递以及有效运用。Hunt和Morgan[6]认为市场导向是一种稀有资源, 它可以使企业更高效地为一些差异化市场提供专门的商品和服务。企业可以在市场导向的实施中获取竞争优势, 这是市场导向理论最基本的命题。国内学者的研究在最近7年内也逐渐兴起。市场导向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 ( 1) 市场导向是一种决策的基础; ( 2) 市场导向是一系列的行为与活动; ( 3) 市场导向是一种组织文化; ( 4) 市场导向是一种资源。

在Gibson和Birkinshaw[7]研究的基础上, Rotha-ermel和Alexandre[8]将组织均衡概念覆盖的领域进一步扩展, 认为组织均衡是企业同时平衡不同活动的能力。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 本文将组织均衡理论引入到市场导向研究领域, 将市场导向均衡的概念界定为企业同时执行反应型和先动型市场导向并在二者之间保持适度平衡。

1. 2 组织均衡理论范式嵌入到均衡型市场导向研究的合理性分析

1. 2. 1 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应该被纳入到利用与探索的概念框架内

Day[9]指出, 市场导向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协调活动进而获取竞争优势。虽然组织均衡的理论范式没有明确扩展到营销领域, 但是从市场导向的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上不难看出, 市场导向融入了市场相关的信息 ( 顾客、竞争者、行业) 。结合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的定义, 得出如下结论: 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对应着更广泛意义上的利用性和探索性活动, 即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应该被纳入到利用与探索的概念框架内。

从市场导向的研究来看, 有学者认为两种市场导向同利用和探索呈现对应的关系。Tsai等[10]认为如果从组织学习的视角考察, 反应型市场导向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利用性活动的完善、效率和执行, 而先动型市场导向的行为特征表现为探索性活动的发现、变化、创新和冒险。利用活动加深了现有能力, 而探索活动拓宽了现有能力。

1. 2. 2 组织均衡理论为兼顾两种市场导向的悖论提供了重要思路

虽然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应该被纳入到利用与探索的概念框架内进行研究, 但由于受到 “利用和探索的悖论”的影响, 这两种市场导向之间也存在 “不可调和的矛盾”。March[11]指出, 利用和探索是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 二者争夺组织有限的资源, 并且需要不同的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程序和思维方式, 因而从根本上是不相容的。

即便如此, 仍有研究人员主张企业应该有能力平衡两类市场导向。产品创新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不仅受到现有能力的影响, 还要取决于组织的探索能力, 即公司在长时期内拥有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对其现有竞争优势的整合, 并同时探索新的竞争优势。研究发现, 同时对产品创新能力的利用性活动和探索性活动进行投资有助于组织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此外, Garcia和Calantone等[12]认为利用性同探索性之间呈共生的关系, 利用性活动不仅可以为探索性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由此可知, 反应型市场导向是典型的利用性活动, 而先动型市场导向是典型的探索性活动,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组织均衡的理论同样适用于市场导向均衡问题的研究。

1. 2. 3组织均衡的平衡维度 ( BD ) 和联合维度 ( CD)

组织均衡的构念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组织理论家关注。虽然在概念性定义上达成了共识, 但有关利用性活动和探索性活动的匹配大小及联合大小并不清楚, 这无疑限制了实践派对组织均衡的认识。为对组织均衡的概念进一步澄清, Cao等[13]提出组织均衡由两个截然不同却又相互联系的维度构成:平衡维度和联合维度。平衡维度 ( BD) 指利用性活动和探索性活动的相对大小, 代表组织均衡的相对水平; 联合维度 ( CD) 指利用性活动和探索性活动的绝对大小, 代表组织均衡的绝对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 可将组织均衡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市场导向研究领域, 随即产生了均衡型市场导向的两个维度, 即匹配均衡和联合均衡。两种维度的划分为市场导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3 组织学习平衡

探索性与利用性学习是两种不可或缺的组织学习方式, 企业既要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开拓新的技术和业务领域以保证未来的收益, 又必须通过利用性学习深度挖掘现有的技术和业务领域以确保当前的利润[14]。由于探索性与利用性学习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 企业常常陷入如何平衡两者的困境。彭新敏[15]认为, 目前学术界在如何平衡探索性和利用性学习的问题上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是探索与利用交替循环的间断型平衡模式, 根据这种平衡模式, 探索和利用无法同时进行, 企业应该采取交替方式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 另一种是探索与利用同时实现的双元型平衡模式, 根据这种平衡模式, 通过既高度差异化又松散耦合的不同部门分别开展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 企业在整体上可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彭新敏和孙元[16]对17 篇代表性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 同时对组织学习的间断型与双元型平衡模式在联盟情境下的绩效影响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 从多视角考察了联盟成员组织学习平衡模式的选择问题。彭新敏、吴晓波和吴东[17]以海天集团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二次创新动态过程中的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平衡模式的演化规律。

2 研究假设

2. 1 市场导向均衡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

创新风险是产品开发活动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匹配均衡不仅有助于对创新风险进行结构性控制, 还有利于平衡产品创新方式, 从而改善产品绩效。从匹配均衡来看, Li等[18]的研究结果认为, 两种市场导向会促进企业不同类型的创新能力。一般而言, 反应型市场导向将会促进渐进性创新, 而先动型市场导向则会促进突破性创新, 因此可以推断, 匹配均衡将会促进两种类型创新活动的平衡。与此同时, He和Wong[19]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的平衡对产品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H1a: 匹配均衡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Gupta、Smith和Shalley[20]认为, 探索性和利用性过程不存在基本的竞争关系, 它们在技术和市场领域完全可以互补且达到较高水平, 因此企业能够同时利用上述活动。既然市场导向应该被纳入到利用和探索的研究框架内, 那么两种市场导向也可以同时达到较高水平; 同时, 市场导向的组合大小将有助于两种市场导向的协同和互补。

H1b: 联合均衡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联合均衡的水平越高, 则匹配均衡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的相对平衡, 因此, 企业能够同时做到满足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 提升产品创新绩效; 联合均衡水平较低, 则匹配均衡下两种市场导向水平都比较弱, 因而匹配均衡对产品创新的绩效也会有影响。市场导向均衡两维度的交互效应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

H1c: 匹配均衡和联合均衡的交互效应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2 市场导向均衡对组织学习平衡的影响

两种市场导向被纳入到利用和探索的概念框架内, 同时, 组织学习也是在利用和探索中寻求平衡:市场导向的联合水平高, 则先动型市场导向和反应型市场导向的绝对水平越高, 即组织的利用性和探索性活动绝对水平越高。两种活动的高水平状态将会促进两种学习方式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平衡。

H2a: 联合均衡对组织学习平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匹配均衡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因而组织的利用性和探索性活动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不平衡形态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匹配均衡水平较高情形下, 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水平较为接近, 企业两种学习活动能够实现平衡发展。

H2b: 匹配均衡对组织学习平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匹配均衡水平较高, 则一种市场导向所提供的资源可以被另一种市场导向所使用, 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和规模效应, 联合均衡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同样的, 两种活动的高水平状态会促进两种学习方式在更高水平上实现。

H2c: 匹配均衡和联合均衡的交互效应对组织学习平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3 组织学习平衡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 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之间同时具有促进作用而并非完全抑制, 同时强调两种学习可以提高新产品绩效或企业绩效, 因此, 同时重视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创新绩效。Levintha和March[21]认为, 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之间的平衡是企业获得高绩效的关键环节。

H3: 组织学习平衡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

2. 4 组织学习平衡在市场导向均衡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同时强调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可以提高新产品绩效或企业绩效, 两者对创新绩效都具有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 市场导向均衡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显然, 市场导向均衡可以直接作用于产品创新绩效, 但市场导向均衡同样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平衡从而对产品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H4a: 组织学习平衡在匹配均衡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4b: 组织学习平衡在联合均衡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4c: 组织学习平衡在市场导向均衡的交互效应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2. 5 研究模型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探讨, 本研究形成了概念框架 ( 如图1) 。借助于组织均衡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市场导向均衡划分为匹配均衡和联合均衡, 匹配均衡是市场导向均衡的相对水平, 联合均衡是市场导向均衡的绝对水平。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 匹配均衡和联合均衡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 匹配均衡和联合均衡的交互效应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 组织学习平衡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学习平衡在市场导向均衡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3 研究设计

3. 1 样本和数据采集

本研究以浙江地区企业为调查对象, 样本为制造型企业, 成立一年以上且有自主决策权。通过实地发放问卷和邮件方式共发放问卷290 份, 收回问卷204 份, 有效问卷181 份。样本企业来自多种行业, 有IT、汽车、家电、新材料、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新技术等。从企业规模来看, 中小型企业比例相对较高; 从所有制来看, 民营企业比例相对较高。问卷填写人大多为总经理、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 最终调查结果显示, 在应答者中, 高层管理者占到80% , 中层管理者占到15% 。

3. 2 测量量表的开发

本研究采用有关文献中的成熟量表, 并根据国内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研究目的作出适当修改, 所有题项都依据Likert 5 分制尺度进行评估。

3. 2. 1 市场导向均衡

市场导向测量量表主要根据Narver和Slater等[22]的研究加以设计, 通过Cronbach’s α 信度系数法删去了载荷系数较低的题项, 最终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分别提纯为5 个题项。

匹配均衡是指两种市场导向的相对平衡, 本文采用5 减去两种市场导向的绝对离差来表示, 即匹配均衡= 5 - | PMO - RMO | 。联合均衡是指两种市场导向的联合效应, 本文采用两种市场导向的乘积来表示, 即联合均衡= PMO* RMO。同时为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对两种类型市场导向的取值预先进行了中心化处理。交互效应是指匹配均衡和联合均衡的交互效应, 本文采用匹配均衡与联合均衡的乘积来表示, 即交互效应= 匹配均衡* 联合均衡。

3. 2. 2 组织学习平衡

依据Spanos和Lioukas[23]开发的量表对两种学习方式进行度量。通过Cronbach’s α 信度系数法删去了载荷系数较低的题项, 最终分别筛选为3 个题项。依据王凤彬、陈建勋和杨阳[24]所推导的两种学习方式能力水平差异的数学表达式| EI – ER | / ( EI + ER) , 本文得到将学习水平差异考虑在内的有机平衡观, 即组织学习平衡= 1 - | EI – ER | / ( EI + ER) 。

3. 2. 3 产品创新绩效

Baker和Sinkula[25]从新产品引入的及时性、新产品的数量、新产品的独特性三个方面开发出了新的产品创新绩效量表, 本文以此作为产品创新绩效测量量表, 共有3 个题项。

4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4. 1 信度和效度分析

样本信度采用Cronbach’s α 系数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各变量的Cronbach’s α 系数均大于0. 8, 说明样本具有较好的信度 ( 如表1) 。通过KMO样本测度与Bartlett球体检验, 表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后, 采用主成分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数据通过了效度检验, 符合前文的研究设计。

4. 2 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 匹配均衡、联合均衡、交互效应、组织学习平衡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均在0. 01 的水平上显著相关, 初步表明模型与假设具有一定合理性。接下来将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研究。

注: **表示在0. 01 水平 ( 双侧) 上显著相关

4. 3 回归分析

本研究的回归分析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验证市场导向均衡与组织学习平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验证组织学习平衡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第三阶段验证组织学习平衡对市场导向均衡与产品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4. 3. 1 市场导向均衡与组织学习平衡之间的回归分析

根据已经提出的假设, 以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为因变量, 以市场导向的匹配均衡、联合均衡及其交互效应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最终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R2为18. 1% , 匹配均衡、联合均衡及其交互效应的标准化回归系数 ( β) 分别为0. 226、0. 205、0. 165, 且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 05, 表明匹配均衡、联合均衡及其交互效应对组织学习平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H2a、H2b、H2c得到验证。

4. 3. 2 组织学习平衡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分析

产品创新绩效对组织学习平衡的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R2为14. 1% , 组织学习平衡与产品创新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 375, 且p ( 0. 000) < 0. 01, 这说明组织学习平衡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H3 到了初步验证。

4. 3. 3 中介作用分析

通过前文的回归分析, 上述条件中的前两项已经得到了检验, 接下来对符合条件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组织学习平衡的中介作用。

如表5 所示, 模型a表示在组织学习平衡介入之前产品创新绩效对市场导向均衡的回归分析结果, 模型b表示组织学习平衡介入后产品创新绩效对市场导向均衡的回归分析结果。由模型a可知, R2为25. 7% , 整体回归效果显著, 匹配均衡、联合均衡及其交互效应的标准化回归系数 ( β) 分别为0. 312、0. 201、0. 193, 且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 05, 表明匹配均衡、联合均衡及其交互效应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H1a、H1b、H1c得到验证。与模型a相比, 模型b中匹配均衡与产品创新绩效的显著性没有变化, 但其标准化回归系数 ( β) 下降到0. 267, 表明组织学习平衡在匹配均衡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假设H4a得到了验证。联合均衡、交互效应的显著性水平有所降低, 但仍然显著, 其标准化回归系数 ( β) 分别下降到0. 161、0. 160, 表明组织学习平衡在联合均衡、交互效应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假设H4b、H4c得到了验证。

5 研究结论

本文从提高产品创新绩效出发, 构建了市场导向均衡、组织学习平衡、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经验总结, 本文将组织均衡理论范式引入到了市场导向研究领域, 并且将市场导向均衡界定为匹配均衡维度和联合均衡维度, 拓展了市场导向的研究领域。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 1) 匹配均衡及其联合均衡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这表明平衡发展两种市场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均衡发展两种市场导向的必要性, 并在实践活动中合理分配组织资源。

( 2) 匹配均衡与联合均衡的交互效应可以改善产品创新绩效。

物理教学中的平衡关系研究论文 篇8

在二孩的家庭里两个孩子关系又该如何处理呢?

对待两个孩子 切忌偏心

1、偏心导致:家长和孩子越来越疏远

父母偏心让不受宠孩子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不管做什么事都没有对过,在家总是抬不起头;父母对自己的偏见,哥姐妹对自己的鄙视,会让他恨这个家,也对这个家厌恶。长期不能和父母有效交流,父母也不会过多关注孩子的生活细节,孩子有什么想法也不再会和父母沟通,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2、偏心可能会造成孩子自闭甚至抑郁

偏心可能会增强受宠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x究表明也会使他们变得傲慢、自私、唯我独尊,走上社会后却发现别人并不拿他们当回事。不受宠的孩子可能会缺乏自信,走出家庭之后,可能会在处理社会关系上做得更好。但大多数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和抑郁情绪。连自己的家人都不倾听自己更不敢和外人交流,没有归属感,长此以往会更加自闭甚至得抑郁症。

3、偏心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父母偏心让不受宠孩子备受冷落,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在外面受委屈也只能往肚子里咽,做的好不被夸奖,做的不好被数落,在不对等爱的环境中成长感觉自己是附属品,产生逆反心理,自尊心受伤害,容易钻进死胡同,性格扭曲甚至误入歧途。

4、不受宠孩子因父母偏心拒绝赡养

虽说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但对于从小被不公平对待的子女内心难免会有怨言,那种委屈甚至怨恨一辈子都无法释怀。因父母偏心拒绝赡养,一家人闹到法庭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老人来说用法律强制得到赡养却感受不到来自儿女真切的孝顺,没有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也肯定会后悔当年偏心的错吧。

5、偏心会引发兄弟姐妹矛盾,甚至酿成悲剧。

很多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反而不如朋友之间的感情好,是因为父母的偏心,让他们无形中成为了敌人。每天都在对比中生活,受宠的会仗着被偏爱有恃无恐,那些不受宠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和抑郁情绪。部分孩子还会产生行为问题,于是父母会惩罚他们,更加剧了与父母间的隔阂从而恶性循环,容易钻进死胡同甚至选择轻生或者家庭惨剧。

二胎家庭困扰 两个孩子关系如何处理

教会孩子学会分享

“不管是否生二胎,在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就要让孩子学会分享,明白分享并不会让自己失去什么,而是得到了快乐。”比如给孩子一包饼干,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全部吃掉,而是拿一些分给在座的亲戚朋友,或者去敲敲邻居家的门,分给别的小朋友一起品尝美味。

懂得分享的孩子,在爸爸妈妈有了第二个小宝宝的时候,并不会感到自己的爱是被“夺”去的,而是拿来与弟弟妹妹分享的,自己的爱并不会减少。

不时得称赞大孩子

“有了二孩后,应该多夸夸大孩子,比如表扬他能自己动手吃饭自己穿衣,非常好,是弟弟妹妹的榜样。”比如给小宝宝换尿不湿,大孩子站在一边看,妈妈就可以半开玩笑地说:“你看弟弟妹妹还要尿裤子,羞羞的,你就比他能干,你能帮妈妈一起照顾弟弟妹妹吗?”父母经常告诉大孩子,他是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久而久之,大孩子就会把带好小宝宝作为自己的一项使命,学着大人一起照顾孩子了。

在两个孩子闹矛盾时,家长总是叮嘱大的要“让”小的,这样做很容易引发大孩子的不满,“大孩子可能会想,我也是小孩子,凭什么要让呢?”

其实家长不该直接跟孩子说谦让,而是告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给小宝宝喂饭的时候,家长可以拉着大孩子说:“你小的时候也要喂饭呢,一直要喂到3岁,比弟弟妹妹时间还长,弟弟妹妹现在还不会自己吃饭,我们一起教他好吗?”

教学反思·试论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篇9

魏杰民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顺利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供了先决条件,是顺利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它必将会把基础教育的改革带入一个明媚的春天。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道德规范是调节师生关系的客观需要,因此分析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特点以及矛盾产生的原因,是探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的出发点。

一、师生关系是以教育与接受教育发展关系为核心的关系

师生关系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规定性。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的师生共同活动,受教育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构成教与学活动的承担者的教师和学生是按一定的教育目标,方式,组织形式和教育内容从事教与学的活动。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师生都处于活动主体地位,构成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身心素质上升为客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教材内容及师生共同的活动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双方存在着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这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最早出自于《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学记》中的这段话,以极朴素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教学相长的规律。在今天新型师生关系中这个教学原则依然适用,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知识学问的掌握不能单靠教师的传递,还要靠学生自已的领悟、体验、主动学习才能学好。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领路人,提高觉悟的启迪者,他不可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教学活动中构建的这种教育与接受教育的发展关系是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所不能取代的。

二、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就构建师生关系的目的和影响作用而言,师生相互作用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师生关系是一种向学生一方倾斜的不平衡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付出的代价是换取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而不是教师自身的某种利益。师生关系是在承认这个不平衡的前提下,通过认知感情沟通和行为目标协调而形成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能量”。教育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就会爱屋及乌地喜欢这位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建立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师信道”是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但事与愿违在现实生活中,师生关系往往表现为不太融洽。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状况,并非是教师不具备以德为本的师魂、以爱为本的师风,而是由于在师生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善造成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教师的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师生关系是一种管理与接受管理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与管理的班级组织基础上的,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约束性,但与一般的下级服从上级的管理关系和组织关系不同。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要求教师抛弃传统的“管,卡,压”的方式,实施民主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各种活动的真正主人。民主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精华。师生间的民主体现在教育过程中都有参与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更有相应的责任。教师对学生有教育管理的责任、要求学生完成相应学习的权利和向学生传授相应知识的义务;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承担学习知识和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在政治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应听从教师的教诲,虚心接受教育,但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特有的权利和人格尊严,照顾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身发展需要。征求学生的意见,认真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研究表明,民主平等型的师生关系远比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下的教育教学效果好。民主平等以成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

四、师生关系是一种超越朋友式的尊师爱生的伦理关系 在师生的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靠年龄和权利优势,更要靠责任心,义务感和师生情来维系。其中,师生之间尊师爱生的友情是有效教育的真正基础。在尊重学生人格,在把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个基点上,师生是绝对平等的。师生双方都必须以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真实的情感面对对方,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去换取和接纳对方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互换和共享中实现教育,达到超越朋友式的尊师爱生的境界。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热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把爱的高尚情感全部倾注于学生身上,关心他们的健康与成长。让每个学生沐浴着教师的爱而茁壮成长。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并引起学生积极的反响。学生也会敬佩教师的奉献精神,学习教师的人格风范和学识。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 篇10

教师教育学院

金晓霞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设计中的人机关系》选择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术与设计1》的第二章第二节,人机关系是进行设计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人机关系又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本身起到有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技术设计从何处着手,才能更好地为人服务,才能实现技术设计“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见长,通过对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学习,学生对技术有了较为深刻和全面地了解,基本形成了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理解了“技术引人而生,为人服务”的技术理念。在本章的第一节中学生理解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够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了解了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形成了“我要设计”的探究欲望,所以安排一定的动手设计环节,既丰富课堂内容,也调动他们积极性。【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3、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分析和讨论,学会从人机关系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

2、通过讨论和实践,能够掌握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基本思想方法

3、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技术设计应“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科学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2、通过学习“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技术应“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教学难点:人机关系的具体分析和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削皮器、水果刀、苹果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讲解故事,引入新课(10分钟)

师生问好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技术的价值和技术的性质。了解了设计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样的技术的发展也为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那么怎么样的设计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技术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生,为人服务”的目标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我们先来看几则小故事(播放ppt)第一个故事是讲曹操的,设计时他嫌门太大了,对门的尺寸不满意,还出题考验工匠。第二个故事是出自论语的“割鸡焉用牛刀”说明用牛刀来杀鸡太大了,有点大材小用。我们再来看一个“猜一猜”(播放ppt),儿童家住十楼,下楼选择坐电梯,而上楼时却是走路的,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啊? 生:.........师:很好,有同学已经猜到了,因为儿童身高比较小,只能按到最下面的按钮,大家都坐过电梯,有这样的经验,电梯的数字基本上都是下面的小,上面的大,“10”位于比较靠上面的位置,他够不着,那么以上这三个事例都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播放ppt)生:.........师:说明了这些设计的人机关系都不够合理,那么什么是人机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第一个知识点(播放ppt)人机关系是指人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物品,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在这里要注意,人机关系中的“机”不仅仅是指机器,也包括工具、家具、衣物,甚至是我们周围的环境,比如说空气、水等,简单地说,机就是指我们接触到的一切物品。明确了人机关系的概念以后,我们再来看一组练习(播放ppt)练习一:找出下列活动中的“人”和“机” 生:........师:大家都掌握的很不错,我们在这里还要注意一下,人机关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我们以人开汽车为例(播放ppt)人坐在汽车里,那么,人的手与方向盘构成的人机关系,人的手与挂挡的杆子也构成了人机关系,脚与油门也是人机关系,还有人的背与椅子之间也是人机关系,所以这之间的联系是很复杂的。清楚了这一点以后,我们在来看书上的案例分析和马上行动,给大家3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完成,等一下,我们来校对答案。练习二:完成书本上的马上行动和讨论 生:完成书上练习

师:好,大家差不多都完成了,我们一起来校对一下答案,首先是讨论题,我们按照顺序来说,首先人站在门口接触到电梯门,所以他们之间构成了人机关系,然后人要进入电梯,必须先按下数字,所以人与电梯外按键构成了人机关系,人进入电梯后与箱体之间也构成人机关系,最后人要到几楼也必须要按下数字,所以又与电梯内的按键构成了人机关系。再来看我们的马上行动请同学起来回答一下 生:.........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通过以上的这些学习,大家对于人机关系这一块的内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人机关系是人机工程学的一块内容,对设计者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大家觉得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它应该达到哪些目标呢?这就是今天这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重点,突破难点(20分钟)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播放ppt)从刚才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人们把多余的动作去掉时,砌砖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而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发展,从当时研究动作及时间的分配,进而研究人和机器设备组合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所以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高效。再来看例子(播放ppt),我们如果要把这个水池给灌满,会选择哪个水桶? 生:.........师:有同学说选择最大的,可以装最多的水?这样做合理吗?最大的水桶装的水比较多,但是人不一定能提得动,所以在这里还要考虑人自身的情况。因此在实现高效目标时,要把人和机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最优地分配两者展开工作。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这个削皮器来削苹果,请大家记一下削完这个苹果需要多少时间,哪位同学愿意上来配合? 活动一:学生上台削苹果,做实验 生:上台展示

师:这位同学完成的差不多了,我们来看一下两位的时间,他削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我们用掌声谢谢他的配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个削苹果神器,我们一起看一看(播放视频),大家看完这个的时候都发出了感叹,它削皮的速度相当快,效率非常高,而且它不仅可以削皮,还可以去核,切片,方便不同的人食用。削皮器的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充分实现了人机关系中高效这一目标。除了这个以外,这里还有一个神器(播放视频),这个是用来切西瓜的,一刀下去,西瓜很自然地全部被切开,而且每一块的大小都是比较均匀的,比起我们之前用刀来切是不是也高效了很多啊?那么这两件工具除了体现高效以外,还体现了什么? 生:..........师:还体现了安全性,传统用刀来切和削都容易伤到手,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有了这样的工具,手就可以被保护,相对安全了。所以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安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体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的安全帽,它的设计就是为了保护人的头部安全,还有楼梯上是扶手,儿童床的护栏都是出于安全这样的目的设计的。还有我们的汽车安全气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是怎么工作的(播放视频),它在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弹出来,可以保护人的头部和颈部的安全,请大家再来看一下我们学校的哪些设计考虑到了安全这个目标? 生:..........师:大家都提到了很多,举的例子也很到位,我们继续往下看,要实现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健康(播放ppt)这是一张高跟鞋的图片,大家可以看到它的鞋跟非常高,这么高的鞋跟对人的健康是很不利的。据美国调查研究表明鞋跟高度超过6厘米对脚踝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而超过7厘米的高跟鞋对人的颈椎也有很大的伤害,超过8厘米的高跟鞋会使人视网膜承受的压力比普通人高几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高跟鞋的设计是不利于人的健康的。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播放ppt),大家看这张桌子跟你们平时用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师:这个桌面是倾斜的,我们看书的时候可以不用弯着腰,低着头,对我们颈椎的健康还是比较有利的。同时它的表面是绿色的,对我们的眼睛有好处,可以保护我们的视力,这样的设计是不是体现了健康这样的目标啊?我们可以发现这张桌子除了健康之外,用起来也是比较舒适的,舒适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第四个目标(播放ppt)还是来看具体的图片吧(播放ppt)我们平时用的鼠标都是下面这一种,比较普通,大家有没有见过上面那一组鼠标?它叫做人机工程学鼠标,比我们平时用的高级一些。我们平时用的是平的,人在使用的时候手臂是扭转过来的,这样手会很不舒适,因为经络不畅通,长期下去会得鼠标手的病,现在很多长期操作鼠标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针对这一点,人们就设计出了人机工程学鼠标,把鼠标竖着,手臂的经络就比较顺畅,手也比较舒服。有了人机工程学鼠标那么自然而然地也诞生了人机工程学键盘,这个键盘与之前的键盘的不同之处就是它把键盘分成了两个区域,这样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就不至于太拥挤,打字也会舒适一些。我们这里还有一双非常高级的鞋子(播放ppt)它的鞋底装有电脑芯片,可以测算你走路的状态,然后对鞋子进行调整,以保持最舒适的感觉。刚才我么提到的这些主要都是指生理上的舒适,那么同样的心理上的舒适也是非常重要的(播放ppt),大家看这个房间的设计,很整洁,很明亮,给人的感觉非常舒适,那么除了健康、舒适、安全、高效,大家觉得合理的人机关系还应该实现哪些目标? 生:.........师:同学们还举了很多例子,我们这里也有一些典型的目标,一起来看一下(播放ppt)这是一部手机,看起来非常时尚、美观,相信大家在选购手机的时候也会考虑这些的。再来看最后一个这是竹编的收纳盒,它体现了什么目标啊? 生:.........师:对了,它体现了环保或者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刚才提到的所有目标说到底都是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些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为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生:..........三、综合练习,巩固知识(6分钟)

师:现在大家对于人机关系已经很了解了,对于它要实现的目标也比较清楚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组练习,找一找图上是哪些设计不够合理,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练习三:找找图片上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并改进 师: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也提出了很多的修改意见,非常好

四、分析总结,课后练习(4分钟)师:总结知识点,并给出一些练习【板书设计】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人机关系的概念

“机”接触到的一切事物

二、人机关系需要实现的目标

高效(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

健康

舒适(生理上、心理上)

安全

【课后反思】

1、请学生回答后,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肯定

物理教学中的平衡关系研究论文 篇11

春风化丝雨,润物细无声------谈良性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培养教学中的培养

教育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要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的,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以及教育对象学生须进行有效的双边活动。因而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过程决定了它必须依托良性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的必然趋势下,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新型的良性师生关系的培养和建立是不可忽视的潜在资源,也应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师生关系的物质基础是师生之间的教育活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之所以能长期的存在,应试教育的需求使之然。为了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这样的师生模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丧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进行自我完善,作出独立的判断。因而这种单向的师生关系理应由新型互动性师生关系所取代。它要求师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因为只有当教育的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它要求师生互相适应,达成默契,相互补充。当然这都要以和谐为基础。后者是动态,前者是静态的。另外,单向的师生关系势必带来的后果是教师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谈心、“话语”单薄、单调使师生活动日益生疏,愈发陌生。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学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占8%,其它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他首先想到的是同学。因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

下,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无形的障碍。因而建立一种良性的新型师生关系势在必行。师生之间应和谐顺畅,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和谐的情感共鸣,只有当认知成为学生的情感需要,而同时教育又成为教师的职责所需,才能达成。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前者应是“全”,即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这种双向互动、和谐的良性师生关系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后盾和大环境。

如何培养和创建良性的师生关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实现素质教育?它是一个我们在教育活动中一点一滴,一朝一夕的积累过程,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第一,它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日趋多元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应更迅速、快捷,以便更好的促进师生交流。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挖掘学生身上优点加以强化,激励学生的自尊心,能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合作打下基础。师生合作,在师生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境界。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因此,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在教育实践中,但凡成功的教师,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制定目标,而不是包办代替,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满激情,感染学生,充分表达平板的文字语言所包容的意蕴。以“教”为“学”,彻底克服老师只是教,只是引导的心理,去掉“师道尊严”的严肃面具,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达到教学相长,把对学生的爱倾注到教学中,撒播?

接胙生的交往中。“没有爱就没有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在这方面,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大教育家,如陶行知、叶圣陶、马卡连柯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例。爱心是如何形成的?首要的是把尊重、信任学生看成是首要工作,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人格独立平等的主体。要经常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保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对特殊学生要特别的关心和呵护。正如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的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我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色恍惚?为什么今天他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为什么她近来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为什么某同学这几天花钱那么多?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教师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及时开展工作。学生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多给一点“爱心”。而这诚挚的爱心则来自亲切的话语和细致入微的体贴和关怀。学习生活中教师更应该主动接近这样的学生!

,真心实意的促膝长谈,暖意融融的关心和爱护时,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他会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这时学生就会将他所信任和爱戴的老师作为模仿与认同的榜样加以仿效,就会由于喜欢该老师而倾心于接受他的影响。当然,情感交流是一个有步骤、有计划、有层次的反复过程,对此我们要有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比如用谈话、周记、书信等交流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身上的特长,是金子就会发光,是丑小鸭,也总会有变成白天鹅的一天。

第二,教师应当具备一颗真诚、纯洁的童心。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设身处地。这也是缩短师生距离,增进沟通所必须的,有些老师都已年近花甲,却都能成为学生的忘年交,知心朋友。其中他们拥有童心,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小也是个中原因之一,为他们成功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师易做,益友难当。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益友

当然,在培养良性师生关系中的爱心并不是无原则的溺爱,童心也决非停留在稚嫩的层面上,这在认识上尚无异议,但在操作上,却易陷入误区,把素质教育看成放松学生的要求,无原则无目标的教育,误以为要彻底屏弃应试这一测试手段,使音、体、美成为今后的课程主导……若在这样的原则上建构师生关系,其必然是扭曲、变形的,会给教育带来重大的损失。殊不知,我们所论述的良性的师生关系并非要改变“严师”的形象,使教学无目标,无要求,学生无法成材。那样与我们的初衷真是南辕北辙。

教海无涯,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与学生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细心,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为学生着想,以满腔热忱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催其猛醒,促其奋进,执着的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的人,通过培养良性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的教育明天会更好。

作者邮箱: zhuyu999@163.com

[谈良性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培养教学中的培养(网友来稿)]

上一篇:小学生行为习惯承诺书下一篇:毕业实习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