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精选4篇)
一、微课的特点
1.主题明确,针对性强。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应该主题更加鲜明,重难点更加突出,问题更加聚焦,目标更加明确,语言更加精练。“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特别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所有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不仅注重教师的“教”,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整合,更注重学生“学”的设计。可以说,微课是传统教学精华的进一步浓缩。
2.短小精悍,易传播。
“微课”容量小,一段微课视频时间通常控制在15~20分钟,根据心理学研究,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一般在15分钟左右,“微课”在时间上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语言精练、准确、明晰,干脆利落,紧扣主题,新颖独特,引人注目。论据求准求精求简。课程内容整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有理有据。而且微课视频格式普通,容易在网络中上传和下载。
3.资源容量较小。
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支持在线播放;方便下载实现移动学习;适合观摩评课反思研究。
二、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和完善其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教科书上有很多实验需要学生做或者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课堂时间的限制,一些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教师多选择用讲述法或观看教学视频的方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听得、看得索然无味,渐渐对生物这门学科失去兴趣。
以“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为例,本实验需要时间长,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结果很难在45分钟之内就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一般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直接由学生猜出实验结果得出实验最终结论,这两种方法都没有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若上实验型微课,就能很好地实现实验目标。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分别领取1号实验任务,2号实验任务,3号实验任务,4号实验任务,用手机或相机录下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每天呈现出的实验结果,教师将这些视频制作成5到10分钟的微课,课堂上每个小组派代表演示整个实验流程。这个实验操作简单,1号、2号、3号、4号实验结果都很明显。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4个实验小组各有优点,学生间取长补短,对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操作中的不严谨之处做了分组讨论,最后总结。这样,学生体验了整个实验流程,提高了生物科学素养,微课成了非常好的课程资源。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耗时特别长。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展示整个实验流程,但可将整个实验过程制作成相应的微课,在课堂上播放。虽然教材对这些实验有专门配套的视频资料,但是教师自己录制的微课或者让学生自主探究录制的微课适合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参与度高,在操作过程中呈现的错误可以及时修正,呈现的亮点可以及时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信心。帮助学生打开实验探究思路,总结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不再怕实验,不再觉得实验只是“纸上谈兵”。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就要求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学生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实验中基本没有问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结构,但是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会遇到很大阻力,有时一个班级只有一位学生实验成功,如何将显微镜下看到的画面放大,并呈现在所有学生面前,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知识呢?可以利用学校实验室配备的有录像功能的显微镜,直接把显微镜下呈现的画面拍摄下来,制作成微课。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即使掌握了实验步骤,但显微镜操作不熟练,会出现很多问题,不少学生找不到需要观察的标本,分不清“细胞”和“气泡”,分不清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视野的明暗、细胞数量和大小的不同,不会正确移动装片寻找目标......教师可利用显微镜的录播功能制作一节专门解决这些问题的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微观世界,用自己的手掀开微观世界神秘的面纱,用眼睛欣赏微观世界的美。
1.高中数学微课制作
微课的制作要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而如何选定微课的内容,什么内容适合作微课,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结合自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及过往的教学经验进行选择,而选择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1)结合学生的需求,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和调查,对于学生需要的内容就是微课的内容,另外也可以根据教学班学生的表现来裁定,重点在于学生对于微课内容的需求,能够从这种需求中对内容更完整和充分的了解。(2)教师的经验,对于一些讲解起来相对复杂,容易使学生混淆的数学内容可以做出微课进行更为详尽的阐述,进而使学生能够更清晰的理解和学习。
微课的内容选定以后就要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因为微课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录像,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因此,教学设计一般设置在十分钟之内,这也就要求微课中所阐述的问题和表达的内容都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虽然微课中无需学生参与,但是也一样需要课程具备趣味性和吸引力,所以微课的设计虽然没有学生参加,但是教师仍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揣摩讲解内容的疑惑点和知识要点,规划好微课内容的布局是微课制作成功的基础。
教学设计完成后就是微课的制作了,利用到的工具有PPT、手写板、字幕等,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进而结合微课的制作实现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在数学的相关问题上加深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微课教学的效果。
2.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利用微课营造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涉及到实际生活,结合微课可以营造相对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证更全面的理解数学问题,并借此也培养了学生灵活学习数学,将数学联系实际的逻辑思维,具体来说,以几何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正常的课堂教学进行实物演示往往不能使学生全都看清楚,微课的使用能够通过视频录制出两根被拉直的绳子被平行固定在桌子四个角上形成一个面的效果,进而得出点线面之间的结构和层次位置关系。结合微课的使用,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问题更详细深入的进行讲解和分析,并且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还原回生活, 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的效
2.2利用微课建构知识,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数学在内容上比较抽象,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成为建构知识体系的阻碍,而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将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演示并结合演示重申教学内容,这就能够节省很多学生课下自学及疑惑的时间,提高了效率。比如在讲解互为反函数这个部分时,互为反函数图像间的关系可以结合教学软件进行多媒体展示,以微课为基础的动态展示能够将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具体化,进而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其积极的学习心态。
2.3利用微课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微课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教学内容或一些特别问题展示给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或分组形式讨论学习,最终通过学生的思考认识及学生间的交叉理解实现对知识的研究及问题的解决。不但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和研究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真正的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氛围。
2.4利用微课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思维
微课是一项信息技术的产物,能够应用在课堂上,也可以应用与课堂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将平时学生的疑难问题通过总结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课下自主学习完成对高中数学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学习。 另外,结合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向同学展示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较为有趣的内容或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对数学的相关问题的解决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公式或推理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数学家的故事,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应公式推理的记忆的同时形成对数学学习的一种乐趣,改变学生思维中数学抽象而无聊的思想意识,结合微课将数学素材不断的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也能了解到数学世界的丰富多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对数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能够不断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丰富微课的制作效果和设计元素,给予学生展示自己作为课堂主体的机会,进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教学内容和相关的数学问题上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清晰的运用数学知识的思路,实现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所期望得到的效果,能够使师生共同在课堂中体验、感受和领悟数学知识的乐趣和精华所在,让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摘要:微课制作及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上起到很大的提高,使学生在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方面更为深入和全面,与此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效果和优势,本文就高中数学微课制作的相关过程以及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对我省高中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微课制作 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86-010
微课主要指以教学视频为载体,以教学过程、练习演练、在线答疑等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普及,互联网等平台上出现越来越丰富的微课课程。如何有效利用微课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优化,以适当的制作成果应用于课内外的教学,是广大教师现阶段应重点关注的论题。笔者从教学经验出发,就微课的制作与应用进行如下分析,望与广大教师分享、探讨。
1.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制作要点分析
高中数学微课可包括基本课程讲解、重难点解析、课后习题演练、课外知识拓展等内容,同时也可包括远程在线辅导环节。我们主要针对成品类的高中数学微课进行制作要点分析。首先,在基本课程讲解的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应对各阶段的数学课程进行结构优化与设计,根据教材以及教学计划进行微课的录制;其次,在微课录制的选择上,可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也可根据各班的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师选择;在微课的录制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课程讲解时间安排、内容有效性以及逻辑结构等方面的合理性,避免出现过多的题外话,影响微课的制作质量;另外,完成基本课程讲解的微课录制后,教师应对微课视频进行精简和优化,通过精良的制作提高微课的使用价值。
以重难点解析为主要内容的微课资源,主要旨在在基本课程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提炼,使学生能在课内外学习过程中真正把握高中数学对其能力的具体要求,从而帮助其提升学习成效。在该部分的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同样应以教材的核心内容为基础依据,通过微课录制、互联网微课资源搜集与分类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微课学习平台。另外,课后习题演练的微课制作主要指以简单图纸、黑白版等为背景画面,通过放大教师对具体习题的演算与讲解实现学生的课内外实时辅导;在该类型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解题步骤的原因、方法、结果以及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较常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同样应注意语言的简练。微课的制作要以主要数学课程为指导,但也应适当添加课外拓展的发散性微课资源,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总而言之,高中数学的微课制作只有以不同的主题内容为依据,在制作方法、修缮、提升等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优化,才能真正实现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微课应用须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
不管是传统课程还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微课,其教学对象都是学生,只有充分尊重不同类型学生思维特点的差异性,才能真正实现微课发展的目的。从高中数学的内容上看,既包括代数也包括几何等不同维度的知识;不同的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应用水平不同,且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生活已经形成较为稳固的思考习惯;因此,教师在制作、选择微课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水平以及性格特点进行了解,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微课学习资源。例如,在“空间四边形”、“平面向量”、“异面直线”等几何内容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好,且认知风格为独立型的学生,教师可选择以重难点知识、习题类型总结、课外拓展等内容为主的微课资源;而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且认知风格为依存型的学生,教师可为其提供以基本课程的细致讲解、经典例题详解、错题汇总等内容为主的微课资源,且通过flash等演化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性,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另外,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还包括从微课风格出发进行优化,部分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应避免向其提供较为枯燥、沉闷的微课资源。
3.微课应以“解惑”为应用的最终目的
从教学目的上看,微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其主要旨在帮助学生在基本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达到巩固、解惑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制作、应用微课进行教学辅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解惑”为应用的最终目的,避免过分注重微课花式、噱头,从而走入“形式主义”的歧途。“解惑”,顾名思义,为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可见,了解学生学习难题是提高微课价值的首要任务。对此,教师可通过分阶段测试、询问、观察等途径对学生某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并进行分类总结,为微课的制作提供可靠依据。其次,教师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微课的先进性与有效性,对于不断出现的新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及时对微课内容进行更新,以保证学生能在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得到不断提升。另外,对学生使用微课的情况进行实时跟进与调查,并在微课的应用后期进行使用成效的考评,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真正推动微课教学价值的实现。
近年来,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的建筑能耗差异性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节能发展空间较大。目前已经实现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热供暖,但是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仍然会有很多能量流失和浪费,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分布式能源作为21世纪科学用能的最佳方式蓬勃兴起,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应用。分布式能源是世界能源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减少能源中间环节损耗,以“按需供能”方式,在用户端实现能源的“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实现对建筑物的节能,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 分布式能源简介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供能的能源系统而言,传统的集中式供能系统采用大容量设备、集中生产,然后通过专门的输送设施(大电网、大热网等)将各种能量输送到较大范围的众多用户;而分布式能源系统则是直接面向用户,按用户的需求就地生产并供应能量,具有多种功能,可满足多重目标的中小型能源转换利用系统。
分布式能源的特点有:
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利用合理、损耗小、污染少、运行灵活,系统经济性好等特点。发展主要存在并网、供电质量、容量储备、燃料供应等问题。
分布式能源采用了先进的能源转换技术,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且排放密度降低,周边植被更容易吸收,同时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
分布式能源系统资源可以根据用户能源需求以及当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自动可靠运行,采用现代能源信息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远程控制;采用成熟可靠的设备,实现运行高可靠性和低维护量。
分布式能源利用社会化资源实现分布式系统服务的本地化和体系化建立,保障了各个能源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 分布式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和意义
分布式能源可以服务于工厂、商业、医院、宾馆公共设施,以及居民住宅等各种用能项目,而其最主要的载体是建筑。这不仅是建筑业的一个全新选择,对于城市现有的各种能源供应体系,以及城市规划都将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建筑设计师们也不在受制于系统的规划的限制。
发达国家重视发展小型、微型热电冷系统根本原因是出于节能和环保因素的考虑,同时也是因为这些分布系统将成为建筑物能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建筑的电力供应安全提供了保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电的依存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大力发展中的智能建筑完全由电力支持。而分布在用户端中的发电机组,可以使建筑物不依赖脆弱的电网系统,提高建筑物自身能源系统的安全系数。
分布式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有两种方式:①分散发电并入配电网。采用可再生能源及小型燃气等联合梯级发电方式,在为自己使用的同时,与当地配电网连接;电能多于自用时向电网输电。②微电网单独用电应用。采用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以及其他能源如小型燃气机组、柴油机等,蓄能系统如电池、空气蓄能、飞轮蓄能等,独立微小电网实现稳定供电电能输出。
发展分布式能源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1)经济环保性
分布式能源充分利用发电的余热来制热、制冷,使当地资源转化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高压输电网和大型发电厂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减少或缓建从而节约投资。分布式能源尽可能采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和高效低排放发电技术,实现零污染排放或极低的排放。同时,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输电线减少,减少了征地面积和线路走廊,以及高压输电线的电磁污染,也减少了路边架设高压线的树木的砍伐数量,更绿色环保。
(2)能源利用的多样性
分布式能源可以为用户提供冷、热、电等多种能源应用方式,分布式发电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新能源等,因此分布式能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解决能源危机和安全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3)安全可靠性
当大电网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时,为了不影响设备的使用,具有特殊设计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仍能保持正常运行,由此可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微型燃气轮机在建筑中的应用
微型燃气轮机被称作分布式能源的核心,它是一种新型热力发动机,主要的技术特征是回热循环。先进的微型燃气轮机具有维护少、效率高、用途多、质量好、安全可靠等特点,是小型分布式发电和热电联供可选择的最佳方式。而且它可靠近用户安装,显著提高了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随着全球的能源与动力需求,尤其是我国目前的电力发展及其分布的不均衡,鉴于微型燃气轮机的技术特点及其优越性,微型燃气轮机的使用得到了高度关注和迅速发展。
微型燃气轮机不仅能够生产电力,同时还能回收利用燃烧后的废热,从而可以提供供暖服务和空调制冷服务,这种联合服务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更简化了系统,经济实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又极不平衡,电力发展及分布很不均匀,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可以提供分散的电力,而不仅仅是唯一的中心电站,形成与中心电站相应的分布式电网,促进电力系统均衡发展。我国目前电力结构以燃煤为主,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较大,而燃气轮机发电技术通过对环保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创建稳定独立的供电系统,危害较小。
微型燃气轮机的主要应用场所包括:
(1)需要提供临时和长期电力的地点:由于微型燃气轮机可以自己发电,同时与电网并联运行,可以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而且在电价波动剧烈的地区和季节,也可以有效回避电价风险。
(2)要求联合提供热电冷服务的地点:微型燃气轮机可提供供暖、制冷和电力的联合服务,也可充分利用发电的余热来制热、制冷,使当地资源转化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在学校、医院、写字楼、超市、游泳馆等,以及在生产工艺上需进行加热的生产企业,如制衣厂、食品厂等,将更需要微型燃气轮机来提供服务。
(3)在经常停电的地点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当大电网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或者电网电力供应紧张时期,为了不影响设备的使用,微型燃气轮机向电网送电,具有特殊设计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仍能保持正常运行,并以较高的服务供电的价格结算,而使其获得较大利润。
5 分布式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前景
我国分布式能源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安装地点为医院、宾馆、写字楼和大学城等,由于技术、标准、利益、法规等方面的问题,主要采用“不并网”或“并网不上网”的方式运行。
分布式能源技术是未来世界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分布式能源是最能体现节能、减排、安全、灵活等多重优点的能源发展方式,且“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因此,国内优秀的分布式能源行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公司发展环境和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分布式能源是缓解我国严重缺电局面、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它是能源战略安全、电力安全以及我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的需要,可缓解环境、电网调峰的压力,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摘要:分布式能源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最新方向,也是与信息时代相伴而生的互联网式的能源系统。随着天然气的在国内的普及,分布式能源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叙述了分布式能源基本概念,分析了分布式能源以及微燃机技术在建筑中应用,以及分布式能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微燃机技术,建筑
参考文献
[1]康慧.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综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9,5(2)103~105.
[2]华贵.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4(1):3~5
[3]丰镇平.先进微型燃气轮机技术进展及其在我国的研发应用前景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2000,09.
[4]时方.什么是分布式能源[J].中外能源,2009,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