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提高教师素质(精选8篇)
“碧水青山,最美南林”这是南京林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心声。面临当前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学校如何提高办学水平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形成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首要条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师德、师风决定着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内涵,是一所高校最具魅力的标志。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从各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共同期望。
一、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已经成为学校领导班子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共识。学校结合《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自身多年师德建设实践,积极研讨构建以“学”导师德、以“文”化师德、以“法”规师德的建设机制,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大力培育重德养德、励德治学的良好风尚,以良好师德为教风、学风、院风建设注入正能量。
多年来,我校教师发扬优良传统,保持了较好的师德师风。广大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教书育人,默默奉献,为推动我校的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几年办学规模快速扩张,教师数量急剧增加,师德师风建设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责任心不强,精力投入不足,得过且过。
一些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缺乏敬业精神,更谈不上从内心深处关心和爱护学生。他们虽为教师,却不能为人师表,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声誉。
2.进取精神不强,钻研业务不够,低水平重复。
教师应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文化传递给学生,而有些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上课的课件或是备课笔记多年都没有改动,这些影响到知识的更新,导致知识陈旧。
3.片面追求科研成果,忽视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一些教师为了评职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申报课题、发表论文上,面对教学,只是采取应付方式,完全不考虑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自由散漫、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逐渐降低。
由此可见,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把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二、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1.立师德。德高为师。高尚的品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所有教师要志存高远,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先进的新思想和新观念。要爱岗敬业,忠诚于教育事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具有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自觉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2.正师风。良好的风范,是教师的育人之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学校每年积极举办 “感动南林平凡人物”评选活动,寻找信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能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地开展工作和学习,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不平凡业绩的老师。通过这些故事、传递感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提供精神动力。
3.强师能。学高为师。过硬的能力,是师德师风的可靠支撑。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时吸纳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又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张智光教授为2015年新教师做了题为“精彩的大学教师之路——从教学启航”的专题报告,他说讲台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而是教育学生的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目的与模式、提高自身的内在学术水平、提高自身的外在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提高自身的资源运用能力,五管齐下,方能避免走上“教书匠”的窠臼,才能成长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事业的教学专家。
广大教师要把“立德、正风、强能”作为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我校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极为关键。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当前要在以下六项机制的建立健全上狠下功夫。
1.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各学院及部门常年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考核工作。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新教师培训的必修课程,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要定期分析研究师德师风情况及存在突出问题,及时采取有效举措,将师德教育长期不懈的抓紧抓好。
2.建立健全活动机制。学校要定期开展师德论坛、征文、演讲、报告和表彰等活动,不断探索师德建设新机制和新方法,不断创新师德建设理论、制度和管理。要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的先进模范事迹。要通过“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等有效形式,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其中,促进师德活动常态化。开学初 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观看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录像,了解了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学习了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了讨论,提交了电影观后感。
3.建立健全学生评价机制。学校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将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奖、评优、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学生评教,在师生中大力提倡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效率。有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引导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成绩。评教活动中学生的反馈意见,能促使教师重视个体差异,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4.建立健全督导机制。教学督导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更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检查、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教学督导的重点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评价,督促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对教风、学风、校风建设进行检阅,为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5.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在如今的教育形式下,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还需要进行科研。从2015年起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和科研考核机制,避免出现两种极端的教师:纯粹的“教书匠”或是只知埋头搞科研,根本不会上课的教师。大学是为培养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置的。因此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应统一起来,教学必须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上,科研要注意围绕教学展开,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高校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就包含有对科研工作的审视和总结,科技成果可以为教学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又可加深对科研的要求,教学与科研两者必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6.建立健全教职工表大会制度。为了使校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到实处,我校坚持教代会制度,并逐步使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学校教代会的质量和作用能取得质的突破,使得教职工都能想主人翁的事,说主人翁的话,尽主人翁的责。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参政议政的舞台。
一、转变教育理念, 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 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 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 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 不顾将来, 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 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喜好为代价, 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 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 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 学习成绩和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 越是有个性的人, 创造力越突出, 个性是创造的前提, 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 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 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 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 那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因为,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 不能强求一致, 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如精心地预备了每一堂课, 课堂上先和学生进行沟通, 问问他们想听什么、怎样学、怎么讲才能调动喜好, 然后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让每一个学生都对学习有主动积极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及时的表扬, 真诚的鼓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三、为人师表, 身正为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 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 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素质, 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 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 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 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孔子所说的“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 育好人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长年累月航行于其中, 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 风雨无阻, 无怨无悔。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 但我们无法想象, 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 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在当前课改的前提下, 教师的知识不但要深还要宽广。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喜好, 上至宇宙太空, 下至海洋生物, 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探究个明白, 并期待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 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 而不能扼杀学生个性发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知识层面要学而精, 精而广, 广而深, 指导学生探究神秘的世界。所以, 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 不断开拓, 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 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 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 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善待每一位学生, 发展每一位学生
七里店学校俞长田(2014.3)
一定的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给师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师德建设面临如何与教师队伍的高学历、高素质、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结构变化不断加快等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问题。2005年,教育部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号文件确定下来,这反映了上至国家领导,下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期望,也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要求。
(一)充分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所谓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产品是人。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师风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所学校的品位,那么师德的水准就是一所学校重要的精神标杆。学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的意义也主要体现在这方面。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我国教育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对师德赋予了更多的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首先,师德建设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热爱学生,对事业忠诚,有执著向上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其次,师德建设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第三,师德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民主化。第四,师德建设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发展,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必然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师德优良的队伍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办出更高更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让人民满意了,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的教育形象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公认。
因此,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认真真地、实实在在地、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建设,履行好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众望所归。我们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崭新的文化积淀。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我校师德建设及教师思想的现状,从总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们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
然而,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给予高度的重视,有的还必须予以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有的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育人意识淡泊,对学生缺少关爱,对学生的错误言论和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把教书育人的天职置之脑后;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 “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此外,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也并非个别现象;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动辄闹个人情绪,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较差的也有;还有个别教师有收受学生物品、违反纪律、放弃原则的现象,甚至不顾场合,不顾身份,经常说一些庸俗低级的“黄话”等等。存在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存在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不合乎知识更新要求的现象;存在少数教师授课效果不好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改善,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果看不到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流和成绩,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就会失去信心;但是,如果看不到我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对其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肯定是危险的,最终将使学校发展和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伤害。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近年来,学校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有步骤、有主题、有序列地开展了师德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师德建设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既要不断唤起和激发教师内心的道德自律,也要着力构建有利于师德持续发展的机制,把时代对师德的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长久的自觉行为;既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内容和要求,也要有一套完善的师德建设运行机制和评估、检测体系,切实落实师德建设的责任制、追究制和自上而下完整的管理体制。为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危机意识,牢记自身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充分考虑师德建设的长效性、连贯性和严肃性,建立健全切合我校实际的师德建设规范,把师德建设引向深入。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莫不关心,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从而激发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
二、师德建设的思想观念基础
师德认知是师德建设的理性基础,没有对师德的概念、观念、原理、原则、规范及其价值的认知和讨论,人们就无法有效开展师德教育、师德修养、师德评价等一系列师德活动。
问题是,在师德认知教育中,教师所接受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尚值得探讨,或者简略地说,我们是直接要求教师遵循师德规范,还是注重于改变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因为它将影响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内容和及其方法的确立,最终要影响教师对师德规范的遵循。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通过树立和宣传师德的榜样,或是通过强化师德规范学习来进行师德认知教育。我们把这种仅仅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如何做而不该如何做的教育称之为规范认知教育。应该说,在规范认知教育方面,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于普及师德知识和提高师德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多元化造成了人们在生活方式选择上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在如何生活问题上更加注重生活的效果和服从自己的理性。可以说,当前我国社会已从规范认知走进了价值认知的时代。譬如,人们接受某种事物和如何作为主要取决于自己对该事物或该行业价值的认同程度。同样一种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师会做出两种以上的选择:有的符合师德规范,而有的不符合或是违反师德规范。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师德的具体规范,而是因为他们抱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所以,再以规范认知教育模式来教育教师只是强调了事物的表象,因而逐步显露了其局限性。因此,师德价值及其方法的认知教育是一种更能提升人的自主能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改善和深化原有的规范或榜样的认知教育模式,变师德规范认知教育为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即深入到教育本质和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方法论来加以探讨,以引导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自觉地选择和肯定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方法。
所以,为了使师德规范真正深入广大教师的内心世界,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指南,我们还必须在理论上揭示它们对于教育主体的所有价值,注重于塑造教师正确而全面的道德价值观念。例如,我们不仅要揭示师爱对于社会和学生的巨大价值,而且还要说明它们对于教师生活本身所具的意义。“课堂教学对他们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出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活价值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就教育技术来讲,应该说,价值认知教育比规范认知教育要更为复杂和困难,而且还会因不同的教师其方式和方法而不同。尽管如此,对教师进行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其关键是善于启动教师的主体意识:一是需要借助于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多方面指导.以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二是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反复进行道德的认知、体验和觉悟,逐步形成较为正确而稳定的教育人生观和方法论。实践表明,师德价值认知教育是更为积极的教育活动,最终将会演变为师德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成为师德的基本能力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深入价值和方法领域的师德认知能力,是由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所决定的。与普通公民道德不同.这种认知能力有着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的教育理论、学科水平、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基础。无疑,这种道德认知能力是每一位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
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族、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
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与同学、或与学校、教师、职工、或与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再所难免的。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尤其是牵涉到学校或教师的矛盾,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更应在态度、方法与结论上充分体现平等、合理与公正的要求,让学生心悦诚服。以势压人,得理不饶人,或者打击报复等,与公正要求是根本背道而驰的。
四、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将抓好几个重要环节。
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带动。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班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带头实践,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争做师德师风建设的带头人,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广大教师,以党风带教风,以党性铸师魂。在此基础上,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是要抓好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注意归纳、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使他们贴近教师、感染教师、鼓励老师、引导教师,努力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全面建设。
三是要抓好机制建设。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须与管理相结合,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加以体现。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单位和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要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是要抓好条件保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师德师风问题上,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主观和客观、小环境和大环境等诸多因素,把师德师风中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结果,更多地查找引起的客观物质原因,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度,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努力改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尽力做好培训、进修、留学和攻读学位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使我们的老师有用武之地,少后顾之忧。
五、加强师德建设将开展的活动
1.开展争做“五型”教师活动
我们开展争做“园丁型”“探索型”“奉献型”“进取型”和“敬业型”活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为了提高此项活动的效率,我们要在每学期的期末召开一次“五型教师”总结表彰会,起到了比赛有目标、学有榜样、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作用。
2.积极开展“教师荣辱观”教育活动
我校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特点和我校具体情况,提出了新时期教师荣辱观:以热心从教为荣,以混迹讲台为耻;以求真务实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身正学高为荣,以虚伪无知为耻;以改革创新为荣,以故步自封为耻;以认真负责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以有效学习为荣,以低质低效为耻;以树好形象为荣,以无视形象为耻;以尊重信任为荣,以体罚猜疑为耻;以尊章守规为荣,以制造“三乱”为耻;以桃李天下为荣,以平庸无为为耻;以积极上进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我们要求教师把这“十二荣、十二耻”熟记在心,自觉对照自己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教师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3.开展师德承诺活动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面向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师德承诺活动。承诺内容包括目前教育的一些热点、敏感问题。在承诺书中每位教师签字,向所有学生家长发放,接受监督。
4.开展“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活动
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条件是:办公室内空气清新、地面整洁;不在办公室内吸烟;桌椅、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下班前办公桌上无任何物品摆放,离开办公室时,办公椅整齐放到办公桌空内;工作时间不允许进行娱乐性上网;在办公室内不许聊与工作无关的事;脏水、垃圾必须及时倒出。根据以上评比条件,每学期末要评出文明办公室。
5、完善日常量化考核监督机制
(1)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并且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设立“家长联系卡”“家长接待日”。期末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向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每位教师的评价。
(2)建立师德档案。将《师德师风建设日常量化考核评估》结果归入教师个人档案,为其晋级、评优、聘用、专业能力等级评价等工作提依据。
城北中学围绕“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当人民满意的教师”为目标,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理解“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与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把“八荣八耻”作为师
德师风建设的新标杆、新指南,认真落实师德师风承诺制,积极开展“正师风、立师德、铸师魂”活动,要求广大教职员工做到以身作则、以行育人、以德化人。
为了进一步确保学习活动出实效、出成果,学校提出要做到三个“对照”、四“个结合”。三个“对照”是指对照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对照找到差距,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对照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的言行,勇于以“八荣八耻”为标尺重新塑造自己;对照社会改革与发展新的要求,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实自己的道德涵养,升华自己的精神气质,最终练就一身为全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
同时在工作中力求四个“结合”:一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师德师风建设当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建苏州市先进校园文化学校结合起来,着力体现“诚博”的精神理念。始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推动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二是与新教育实验相结合。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校本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贯穿于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三是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四是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树师风、立师德、强师能”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修养,严格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和任用,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做好学生的表率和模范,努力培养良好的教风,进而促进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长兴县国土资源局
我局严格落实省厅、市局“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工作部署和计划,紧密结合实际,以“风正、心齐、气顺、实干”为重点,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为目标,努力做到“三抓三促”,扎实推进全系统作风建设。
一、抓思想发动,促舆论氛围
我局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深入的思想发动、教育宣传、形成氛围,才能使广大干部职工切实做到思想重视、认识到位、付诸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根本目的。我局的作风建设工作启动较早,在3月18日召开了全系统思想作风建设整顿大会,认真剖析了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13个问题,指明了整改方向。
1、分层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我局分层次先后召开了局党委会、机关中层干部和基层国土所长(分局长)等三级会议。在会议上,局领导对机关中层干部、基层国土所长分别提出了10条意见和“提高素质、带好队伍、做好工作、树立形象”的要求。
2、开展专题讨论。全系统广泛开展了以“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增强国土资源服务保障能力”为主题的大讨论,各分管局长亲自组织,每个工作人员都认真对照上级要求,查找自身存在问题,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并报局办公室备案。13、狠抓舆论氛围。我局充分利用各类舆论载体,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在局大厅及时公布机关在职人员的名单和去向;利用局国土资源信息,编写了2期“作风建设年”活动专刊;在局橱窗制作了1期“作风建设年”活动专版。同时,积极向上级报送活动信息。
二、抓制度建设,促行为规范
一是严格落实活动计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方案》、《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和《局属各支部理论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星期一夜校、晚上和双休日等时间,严格按照计划抓好学习,要求笔记本总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心得体会不得少于1500字,并严格督促检查。
二是修改完善工作制度。充分借鉴经验,紧密结合实际,修改出台了《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勤计奖制度》、《公务用车制度》、《接待制度》、《文印制度》等6项工作制度,使操作更为简便,效果更为明显。把目标任务、党风廉政建设、日常管理等全部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切实做到中层干部末位淘汰、一般干部末位待岗和临聘人员末位清退。同时,局监察室加强对机关效能建设情况的督查,办公室强化对公务用车、人员、财务和接待等方面的管理,不断提高大家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三是进一步明确科室(所)职责。鉴于部分科室职责不明、责任不清等情况,局召开全体科室长会议,讨论决定职责的明确归属,彻底解决了工作推诿、扯皮等现象。同时,明确要求基层所必须参加局所有工作,局所有工作必须全部延伸到基层所,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同志的工作紧迫感、责任心和危机感。
三、抓工作创新,促效率提升
1、压缩办理时限。我局自我加压,第4次缩短工作时限,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目前的承诺时间已远远低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如:建设项目预审由原来的7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土地过户由7个工作日提至6个工作日,等等。同时,重新拟制了办证窗口工作流程表,使操作更为简单、明了、易行。
陆正球 发布时间: 2009-03-18
【摘要】师德师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研究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将针对当今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来探讨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校;青年教师
引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教师节讲话中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未来世界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教育的成功与否以及它在一个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何,最终取决于作为教育主体力量的教师”。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乃至影响到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要求,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的规范。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师德的实质就是教师怎样使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有益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生得到实际的益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才会使学生真正受益。”因此它是一种潜在的自始至终影响学生的教育因素。而师风则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简而言之,师德是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师风是教师的风范,师德师风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风、学风,而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校园的精神面貌以及校园的风气,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高等教育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的师生比由1:8左右迅速升至1:18左右,这必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的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据2007年9月份的教育教师网统计显示,中国现有专任教师1151万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600万。而在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教师占到教师队伍的 2/3。毋庸置疑,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其师德修养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总体上讲,青年教师学历普遍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思维活跃,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同时大多数青年教师爱国守法、爱生乐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所在,也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
二、目前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确立与完善,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利益结构、行为方式乃至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德师风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思想上淡化对人文教育的学习
有些青年教师刚刚走出校园,思想上还未完全从学生时代转变过来,自身不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的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不够。缺乏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意识,有的教职工思想政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模糊,不能较好地关心学校发展,对学校目前存在的暂时困难有着失望情绪,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和精神
鉴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许多高学历的毕业生不断涌向高校,有些青年教师仅仅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比较“稳定”的谋生手段,不能用世界眼光看问题,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进而养成了敷衍了事备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的单一的不良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保证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三)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
有句俗话说得好:“只教书不育人,培养出来的是危险品;只育人不教书,培养出来的是废品”。教书和育人本来就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
化科学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书育人的结果就是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能力,而且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而有的青年教师匆匆上完课就去处理自己的私事,很少跟学生进行交流,更是无暇顾及学生学业上、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困难。更有甚者,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迎合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的意识,发表一些偏激的观点,这无疑无益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学术心态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
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拜金主义影响了一部分青年教师,使得他们的人生理想趋向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实用主义盛行,片面强调个人得失,这很容易形成浮躁的心态,从而严重影响到教学科研工作。有的教师利用高校闲暇时间比较多的有利条件,去社会上兼职、兼课,而有的攻读更高的学位,一旦有更好的职位就跳槽走人。同时有些青年教师缺乏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不能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协作提高,从而影响了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说明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因为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根本需要,更是推进以德治校、进一步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它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证。
三、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教书育人,是中华民族教育发展史上的优良传统,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就曾指出:“师者,教之以事而喻德也”。古人杨雄也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因此,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力求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立行”和“立德”上多下功夫。
(一)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青年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要在教师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活动,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履行教师职责,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书育人的理论指导、思想认识和方向原则问题。另一方面要在教师群体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活动,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把握正确的教育观、人才
观和质量观,严谨治学,优质施教,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感和敬业乐群的事业心,全面提高育人能力,让多育人、育好人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二)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
学校要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对积极投身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在晋级或职称评定中,加大师德权重。同时高校要成立由校领导和教务、人事、宣传、学生、科研、工会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同时把师德师风评价作为师资调配、教学评价、人事考核、评选先进、确定重点学科、重点教师和重点课程的一个硬性指标,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思想道德不过关的,无论业务水平如何优秀,都取消其参评资格。同时也可以适当考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的教科研立项,以鼓励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
(三)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要树立身边的典型,学校工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在全校范围大力组织评选并宣传师德先进个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此来激发广大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个学校教风、学风和教风建设的好坏是由这个学校的党风建设决定的,好的党风才能带动优良的师德师风的形成,在全校可以开展“发挥党员先进作用、争当师德师风表率”的活动,把党的活动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凭借党组织的号召作用和广大党员的示范作用扩大建设师德师风活动的影响,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形成一种“树先进,力争上游”的良好的校园氛围。
(四)全面关心爱护青年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单纯依靠抽象的说教,还要对青年教师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关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应切实关注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要求,时刻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多为教师办实事,鼓励青年教师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关注教师需求,认真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这样也能使青年教师真正热爱这个职业,真正发挥青年教师的潜力。
(五)加强青年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青年教师不仅应该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心灵的塑造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甚至说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轨迹。这就要求广大青年教师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扩充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和教学质量,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总结
与其他道德建设一样,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作为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的高校青年教师,要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崇高的敬业精神的统一,深邃的学术魅力与高尚人格力量的统一,良好的师德风范与坦诚的真挚情感的统一,为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代新人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济.当代师德修养的几个问题[J].中国德育,2006(4)
[2]教育部人事司.全国普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N].中国教育报,2004
[3]刘胜.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蔡敬文
刘宏文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摘 要: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获取知识信息和查阅资料的重要场所,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基本素质;师德师风;提高素质途径
有人说: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是一名服务员或保洁员,主要职责是开门关门、书上架下架、打扫卫生。其实不然,图书馆馆员是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员队伍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图书馆是读者获取知识信息和查阅资料的重要部门。在国外,学者认为大学图书馆是“学习中心”、“大学的心脏”;在国内,教师、实验室、图书馆被称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三个重要元素。优秀的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图书馆知识信息库存的建造者和使用的管理者,是知识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有创新意识的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的内在动力,图书馆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其中馆员的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阅览室将遂步取代传统阅览室,给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需要有一支掌握信息技术服务图书馆功能的高素质队伍。
一、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过:“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的工作者”。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靠的是素质良好的馆员,馆员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有主动奉献精神,在业务上要熟悉图书馆藏书、电子阅览室内容的基本情况,知识要不断更新。一名合格馆员至少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良好的敬业精神
图书馆员的敬业精神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应具备有爱岗敬业、工作踏实、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职业道德,应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满腔热情地、主动地为读者服务,在工作中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探索新知,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树立和培养岗位责任感,努力提高各项技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保证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服务。图书馆员的工作时间不同于一般教辅人员,大部分时间在节假日或八小时以外的早晚时间,过着不同于常人的作息时间,只有图书馆员热爱图书馆事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合理的知识结构
图书馆员有了良好的敬业精神,应具备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包括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学科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1.应有的专业知识
图书馆员要通过组织培训、自学掌握并应用图书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基础知识、采编知识、电子信息技术知识等。要能独立开展工作和解决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业务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工作能力,包括指挥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渊博的其它知识
图书馆员既要有图书馆学的有关知识,更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适应读者的多种需求。大学图书馆员要立足于为教学一线服务,为学校师生服务,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拓展高质量、深层次的服务方式,主动为学校的规划、建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图书馆员还应具备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收集、传递信息,切实为教学、科研服务。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图书馆日常工作是一种重复性很强、脑力体力相结合的工作,馆员很容易形成习惯的惰性心理,给人感觉是整天无所事事,有的馆员认为自己到图书馆是为了养老,缺少上进心,不思进取,使图书馆工作失去活力。现代社会改革力度大,竞争激烈,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调节自身的生理现象、思想困扰和心理不平衡情绪,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四)良好的身体素质
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劳动,馆员既要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知识、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还要不断完成新书采构、整理上架、资料借还、信息咨询、人财物管理等工作。馆员的身体素质与体质、年龄、情绪、生活习惯和体育运动都有密切联系,要善于支配时间,注意锻炼身体和适当休息,以保证充沛的精力,这样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二、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管理,吸引人才
高职院校图书馆想要有所发展,就得加强管理,图书馆不能充当安置所,用来安置三无(无学历、无职称、无部门要)人员,要吸引有活力、年纪轻、素质高的人才充实到图书馆的队伍中来。素质高的人才到图书馆,能够激活图书馆事业,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新思维、新活力。熟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如果男女比例适当,能提高图书馆员工作的积极性,改善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改变人们对图书馆的传统看法,这样,又可以更多地吸引人才来到图书馆,发展图书馆事业。
(二)加强教育,提高修养
干好一项工作,工作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是很重要的。图书馆事业想要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批思想素质高,心理素质好的图书馆员。图书馆员的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才能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使馆员与读者相互信赖,建立良好的关系,吸引更多的读者,体现图书馆在学校中存在的价值。通过加强馆员的思想素质教育,使馆员增强职业道德感、责任感、爱岗敬业心。
(三)加强培训,提升技能
1.专业知识培训
在岗的图书馆员中,很大一部分业务素质低或者根本没有参加过专业知识培训,专业知识很少;有部分馆员则是半桶水淌得很,工作中只是照葫芦画瓢,把自己当成一名保管员和清洁工,工作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说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象这样的馆员专业知识教育可以采用送更高学府培训或馆内集中培训的方式,聘请馆内或馆外的专家,根据不同的需求讲授图书馆学基础知识,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业务理论水平,然后再通过考核,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2.现代技能培训
随着图书馆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普及,大部分由计算机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电子信息技术已完全进入图书馆各馆室。对于一般图书馆员,要加强电子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专业人员还要加强计算机维护、网络的安装使用、网络安全、软件开发、新设备的使用等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3.服务礼仪培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图书馆员要接待教师、科研工作人员、学生甚至社会上的借阅者,服务礼仪知识非常重要。礼仪培训可以从普通话培训、社交礼仪、个人仪表、接待礼仪等方面入手,规范图书馆员的服务礼仪,使其把文明言行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塑造出图书馆全新的服务形象。
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革命的社会,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高职院校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建立图书馆新型人才队伍,已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科学发展、读者认同的先决条件,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提高更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杨楷.浅谈如何造就高素质的图书馆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3)[2].王力军.21世纪图书馆员素质初探[J].图书馆学刊.2003(6)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出倡导希望,划定基本底线,通过深入研究准则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文章从准则中的“六新”和出台的背景意义出发,提出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师关注度,以及与各项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师行为准则;高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提灯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简称为《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为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提供了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法。全体教师应深刻领会师德师风内涵,将国家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六新”
第一,“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是在新时代发布的,同时也是首次由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与该准则一起发布的还有另外两个准则(有关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准则),三个文件都强调了“新时代”,说明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国家强调的重点,是
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随之产生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对应的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赋予了教师师德师风不同的内涵,因此文件的名字强调了“新时代”,既是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延续,又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1]。第二,“新高度”:第一标准。文件将师德师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这个第一标准是直接与教育方针和教育法的规定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要探讨“为谁培养人”,“怎么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至关重要,将师德师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其是评价的第一标准,也就是在强调国家培养未来的接班人需要教师过硬的素质和德行。第三,“新精神”:依法依规。国家对于师德师风问题是零容忍,面对师德失范行为需要依法规进行处理。这也强调了师德失范行为不能在学校出现,一旦出现必须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也让师德失范行为有规可依。第四,“新要求”:底线。文件再次明确了底线的要求,也是对于社会上被重点关切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了回应,对高校教学中碰触底线的行为的界定着重进行了回应。第五,“新措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新措施中提到的除了大家熟悉的“一票否决”外还有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在过去如果出现了师德师风失范问题,在一个学校受过处分后教师可能从这个学校离开再去别的学校就职,可能在别的学校还会出现师德师风问题,但是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后,这种情况就会避免,这一系统就是教师的电子档案,国家将教师管理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管理,把不符合教师队伍要求的教师清出教师队伍。第六,“新机制”。在文件中明确规定了高校要落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要求各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上。高校的校长和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高校需要落实这个机制,如果不落实就会依据文件对第一责任人追责。
2《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出台的背景意义
首先,准则的出台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从来没有否认广大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广大教师总体是好的,但同时也要面对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个别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的教师也是一直存在的。这类教师在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的时候,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破坏是非常大的,曾经出台过一些规范,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投入很多经费去宣传,但是在网络化时代,某些教师的违反师德的行为在网络上流传,可能足以让很多的工作和努力付诸于流水,所以个别教师的失德行为对全体教师或是学校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也是出台行为准则的背景和要求,总体来说,教师对于我们整个教育的作用效果是好的,我们更应该把那些个别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给教育带来破坏的失德教师分离出去。而这一点也是上层在做决策的时候和广大教师达成一致的地方。其次,新时代文化活动发生变化给教师队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果我们仅仅将教书理解成教知识的话,就面临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知识是可以存储的,可能从单纯的知识储备、机械的记忆上来讲,教师可能不如电脑。那为什么说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存在的今天,教师的作用还是不可取代的呢?这就涉及到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的理解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个德就是师德师风,正是教书过程中教师“德”的作用才真正使得培养学生达到了先成人后成才的目的。文件中也明确地说明了制定职业行为准则针对的是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文件的出台也体现了对于人民群众的需求的回应。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个案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建设,因此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的处理要求,因而出台了行为准则———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既告诉教师应该怎样做,也明确地告诉教师不能怎样做,也就是告诉了教师向前需要努力的方向,向后要注意的底线[2]。第三,教育部发布行为准则后,全国各地都在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本省的师德师风准则,高校也根据细则要求制定具体的内容。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制定非常具体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以及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其实无论是教育部、省级还是学校制定的各项师德师风行为准则,都是让教师回归到对于教育本身的深刻认知。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在一起。全社会要尊重教师,师道尊严不是靠外界强加给教师的,是靠教师内心的自信,自律,自尊,自立而实现的,这一点不管是高校的管理者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共同认识的问题,意识到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重要性,才能够继续理解并把这个准则落实到教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入口到过程到最后的出口[3]。例如在教师招聘环节也必须贯彻落实好准则,守底线。拟招聘的教师如果有师德师风问题,高校要拒绝,上文中提到的全国教师管理系统就为高校提供了辨别的渠道。同时,教师聘任合同中要明确师德失范
“一票否决”,为什么“一票否决”?“一票否决”为何意?———是教师一旦师德失范就不能够再得到更好的东西,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态度坚决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谁,高校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目的。既然一切是为了学生,那么对于有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一经查处,撤销荣誉称号同时将奖金追回,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不得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3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高校要积极贯彻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扎实开展教师队伍作风建设工作,专题部署,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抓好学习和纪律教育,深入开展自检自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针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整改措施,整章建制,强化执行,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3.1明确主体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明确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要负起师德师风建设责任,明确工作机制后要做到层层把关,问责必严。文件中强调师德师风是衡量教师的第一标准,因此,对于师德师风失范问题问责要严,学校的书记和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现在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做出说明,对学校的师德师风问题要学会自我诊断。“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如果出现师德师风问题,开始时忽视或不重视,不处理不汇报,那么可能会出现大事,所以对高校的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学校出现师德失范问题,分管校领导要向学校做出检讨,而且学校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督导下进行整改,主体责任还体现在出现问题后要
“治病”,将处理办法进行备案,这也是准则颁布后要去做的内容。高校的管理者权力可以下沉,其实责任也可下沉,将责任下沉到院系的行政负责人,让院系负责人负起师德师风直接领导责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也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党政同责,那么如果教师出现问题,基础单位要向学校做出检讨,学校也要处理。这样只要出现问题,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院系层面,都会有问责的行为,这也是主体责任分层发挥作用的体现。对于教师而言,自身要加强师德修养,并且自觉遵守。学校层面把师德师风纳入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将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以德立学。通过责任下沉形成教师个人、院系部、学校三级整顿梯度,教师通过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院系部结合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整改,学校针对各系部形成的自检自查总结制定校院的整体整改措施。通过动员大会使全校教师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教师作风整顿建设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教师队伍作风整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确保教师队伍作风整顿建设取得实效。3.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教师立德树人责任,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可出台《师德师风标准及考核办法》,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执教之本。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是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举措,是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的推动力,可从师德师风考核标准、考核程序、考核等次确定、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同时为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准确评价全体教师的师德表现,督促教师自查互查,并为教师奖惩、职务评定及聘任、评选评优、后备干部选拔等提供依据,可制定《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从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师德师风规范
(政治思想规范、业务工作规范、教书育人规范、为人师表规范)、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考核、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规定。实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制。“一票否决”就说明未来可期待的收益没有了,包括取消在评奖、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权利。处理师德师风失范问题时要秉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对师德师风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依据程序进行,手续完备。3.3增强教师关注度,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能够延绵不断,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使学生明理,掌握各项专业技能,让学生具备立足社会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识,更要引导学生先成长后成才,为何先成长后成才?只有学生成长了才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成长的路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得好学生成长得好,加之学识会成为有益社会建设的人才,相反,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让学生误入歧途,即使学生掌握了很好的学识,那也只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生的成长比成才更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占有很重要的份量,教师以健全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为师的真情实感去唤醒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教育使人精神充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因为这样不可取代的作用,才更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优秀的教师作为充实学校的力量,做学生的“提灯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将师德师风失范的教师拒之门外,还教育净土。在此前提下,就需要增强教师对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注度,可通过学校大会、部门大会、文件学习等渠道宣传,高校教师往往不太关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问题,认为这是学校层面应该考虑的,学校应该承担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毋庸置疑,但是教师同样需要关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尤其要关注学校要做什么事情、相应的规定是什么,高校加大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对教师既要正向引导,又要规定禁止的行为,时刻为教师敲响“警钟”,如果有教师不顾国家要求、学校规定触犯了师德师风的底线,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3.4师德师风建设与各项工作相结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应该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也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在增强学术能力的同时又践行师德师风,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4];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师德师风建设与面向全员相结合,教育活动面向全校每一位教职工,确保人人参与,人人重视,人人知规,人人守责,做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正面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广大教师的人文关怀,以教师为本开展工作,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无后顾之忧,安心教学,以身作则,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光荣感,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查找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弱化问题、不降低师德师风建设质量,增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同时发挥群体作用,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并利用各种表彰活动表彰先进,同时再次强调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使全体教师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发扬民主相结合,充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竭尽全力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引领教师争先创优,形成良好氛围,用学校文化的“润物”作用感染每位教师,并使教学自觉践行;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坚持从有利于学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来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形成浓厚的师德建设氛围。可收看《师德启示录》等师德教育记录片,把师德建设与学习先进模仿人物结合起来,将省级或国家级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进行宣传,并放置宣传栏进行展示,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典型的榜样和师范作用,推进高校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同时,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实效;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提升服务意识相结合,在服务意识上,增强服务意识实现教师角色的重要转换,变“教育者”为“服务者”[5]。与时俱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教育,同时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4结语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提高教师素质】推荐阅读:
党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01-03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计划12-31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心得体会感悟10-17
教师教育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总结12-08
市一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07-13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心得体会20111-08
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11-11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让师德师风建设落地生根01-14
师德师风建设征文06-04
师德师风建设档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