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酒文化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鱼与酒文化(精选2篇)

鱼与酒文化 篇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包含有两个基本精神,“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酒文化,往往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众人皆知,中国人尤其中原人向来以热情好客著称,逢年过节,或遇有亲朋相聚,通常要摆设酒宴相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和酒文化。“鱼头酒”就是这座文化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可以说能够把“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精髓体现无遗。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鱼不成宴。宴请宾客时,通常要上条鱼作为一道主菜—意味着“连年有余”。每当酒宴时招待或女主人喊一声:“鱼来了!”大家精神就会为之大振。这时,将鱼盘放在酒席正中央,鱼头对着谁,谁就要先喝酒,鱼尾对着谁,也要陪着喝酒。然后喝鱼头酒的客人先动筷表示谢意—意为剪彩,此后其他人才能动筷吃鱼,为酒宴增添了很多情趣。这种酒俗我们称之为“鱼酒令”或称为“鱼头酒”。

一种社会习俗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它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鱼头酒的产生和演变也不例外。根据古老传说,鱼头酒起源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突然病死,宰相范质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这时恭帝年仅7岁(一说5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翌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风传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匆忙派遣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当晚住兵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他把帅帐安置在镇上东岳庙大殿内,吩咐侍卫在大殿内摆开了酒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鱼来啦!”伴随着洪亮的声音,侍从端上了一个大鱼盘,盘子中央一条金色的黄河大鲤鱼侧卧在热气腾腾的汤汁里,博得在场文官武将的一片喝彩,全桌人人垂涎欲滴。赵匡胤的谋士赵普道:“俗话说得好,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我有个主意,鱼头对着谁,谁就先喝三杯酒,带头吃鱼!”赵匡胤喝了三杯之后,大家开始开怀畅饮。正月初四,诸将为赵匡胤黄袍加身。之所以要喝三杯,是因为“三六九向上走”,三和六、九历来是我国各地普遍尊崇的吉祥数。

这个饮酒的方式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步演变成风行的喝“鱼头酒”了。宴宾时以它助兴,花样也越来越多。上鱼的时候,主人或招待者有意将鱼头朝向桌上辈分最大、职务最高或者是酒量最大的人摆放,由他带头喝酒吃鱼。要是有人没等鱼头对着的人发话就抢先动筷子,便会被人耻笑为不懂规矩或者没有见过大场面。

现时情况下,每当鱼上桌,通常要将鱼头朝向主宾,鱼尾对末席或称为(主)陪席,要喝头三尾四酒,即鱼头对着者喝三杯,鱼尾对着者喝四杯。此后,喝鱼头酒者(主宾)相继变着花样把鱼眼、鱼脸、背鳍等不同部位敬献众人,分别说“高看一眼”、“给个面子”、“一帆风顺”等祝词,请各喝一杯或几杯,目的就在于让大家多喝几杯酒,以尽其酒兴。

头三尾四:最普遍的鱼头酒令,不再赘述。

肚五背六:酒桌上,坐在主宾下首的往往是主人的亲随(为了便于照顾主宾),上鱼的时候鱼的肚子通常正好对着他们。这时,主宾会说:您是主人的心腹之人啦,这杯酒你应该喝。可以喝到五杯酒,和头三尾四相对应,意谓步步高,也可以一杯了之。根据具体情况,也可用“贴心置腹”来行此酒令,因人而异可以演化为多种解释。注意:最好不要在男女间行此令,以免引起误解。而鱼背对着的人则要喝六杯酒,此人通常坐在副宾的下首,一般是主人的部下或好友—陪酒者,这个酒令解释为“背靠大树好乘凉”或者“见到您倍感亲切”等等。

高看一眼:此酒令一般在头三尾四之后进行,行此令的对象往往是酒桌的主人。主宾将鱼的眼睛送与主人,以示对主人的尊重。高看一眼之后还可以再看一眼,也就是加深印象,毕竟每条鱼都有两只眼睛。

唇齿相依:酒令行到此时似乎冷落了副宾,通常情况下副宾是主宾的同事,这时主宾将鱼唇送与副宾:“咱俩一起来的—唇齿相依啊!”

一般情况下,喝酒进行到此时,酒桌上的气氛就非常热烈了。主宾可根据现场具体形势决定进一步的安排。通常还可以如此行令:

委以重任、娓娓动听:拿鱼尾或鱼的尾鳍(臀鳍)做文章,对于年轻小伙子是委以重任,对年轻姑娘往往赞誉她讲话娓娓动听。

展翅高飞、比翼双飞、一帆风顺:这些酒令是拿鱼鳍做文章。以鲤鱼为例,背上有一条背鳍,胸部有一对胸鳍,腹部有一对腹鳍,鱼尾附近还有一个臀鳍,根据酒桌上人员的多少和组成分别有不同的解释。由于背鳍和腹鳍已经在肚五背六中使用了,这时可用胸鳍送人。对年轻人可说展翅高飞或一帆风顺,如果有夫妻或恋爱中人可说祝他们比翼双飞。

肝胆相照:在鱼肚子里掏出来一点,送与意气相投之人,谓之肝胆相照。至于鱼的肝和胆在哪里就不必过多追究了。

免五尊八:这个酒令行的比较少,但是也很有讲究。通常酒宴每桌以八人为常见,主人正面而坐,主宾坐于主人右手,而坐主人对面的往往是酒桌的“出纳”(女主人或秘书)。俗话说:酒不攀东家,如果把女主人或秘书灌倒了,那样就没人张啰上菜和买单了。从主人开始逆时针数起第五人不喝酒,而第八人则为主人左手就座者,此君应喝一杯(也可以是八杯)尊酒。但是要注意对象和方向,千万不要搞成窝里斗或者数到自己头上。假如你真的想让主人多喝几杯,这时候你就从自己开始数起。

望子成龙、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对于桌上的年轻夫妇,可从鱼腹内取出来鱼子而行此令。当然要注意,一是鱼内刚好要有鱼子,二是要强调不要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至于给个脸(面子)、如鲠在喉、芒刺在背等等这些酒令常见于非常熟悉的朋友中间,有些甚至带有很大的玩笑成分,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最后,可以以一句吉祥话语“团团圆圆”让大家共同干一杯来结束。

如果主宾图省事,懒得一个个敬献众人,可以拿一支筷子从鱼嘴里捅一捅:通通都喝!不过这种鱼酒令似乎过于霸道,在中原一带不大盛行。或者用一物(如菜叶)盖着鱼头:一概不喝,这种情况一般出现于便宴上,或者是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

一条鱼上来,一般情况下要让在座的每人都喝到酒。至于每次喝几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道听途说,曾经有一条鱼的鱼头酒喝了108杯!我们曾经约了朋友尝试着演练一番,当进行到第78杯酒的时候就没法继续进行了,因为此时酒桌上有好几位眼看就要睡觉了,也怪当时的酒杯确实大了一点点儿!

在职人员创业,如何鱼与熊掌兼得 篇2

行业就近不就远

“正职为副职拓路,副职为正职加码”,在某高校担任经济学院系主任的郑教授,说起自己在业余成功经营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当起“老板”的经历,脸上就露出了得意之情。谈到“下海”创业,郑教授认为,在职人员当然要以正职为重,不能挖公司的墙角,作为老师就不能耽误自己本职的教学工作。但是为了创业成功,降低风险,也必须依托自己在本职工作中的积累,充分利用职场资源。因此,选择与自己工作相近的行业投资可谓是创业成功的捷径。

郑教授从经济学院毕业后就一直留校任教,从教已数十年。如今成了系主任,主要教授企业信息方面的课程,工作稳定,收入也颇丰。但由于常年与商业打交道,在他的心中一直存在着创业的冲动,总想尝一尝当老板的滋味。在对自己的优势和拥有的资源进行分析之后,郑教授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开一家市场研究公司。他觉得市场研究公司的业务与自己常年所研究的专业领域息息相关,而且由于工作关系,郑教授对于商业市场的现状也一直非常关注,可谓了如指掌。

心里有了谱,郑教授立马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而且为了进一步增加公司创业成功的几率,他又将公司的主营项目定位在自己最擅长的商情研究上。由于娴熟的专业背景,郑教授的公司除了提供一般信息服务之外,还成为国内首家提供“调查、研究、策划、执行”一条龙服务的公司,公司的业务自然也做得红红火火。如今,郑教授公司的资产已达上千万元,但他还是守着老师的方寸讲台,继续给莘莘学子传道、授业。利用业余时间创业,不但没有影响郑教授日常的教学工作,反而使他的教学过程增添了许多生动的案例。他将自己的专业应用于公司经营,又将公司在经营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真可谓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规模宜小不宜大

对于大多数投资创业的在职人员来说,资金、时间和精力都相对有限,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适中的企业规模除了能降低创业初期店面、人力等资金成本之外,也便于投资者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进行管理。

加盟小型连锁店被认为是在职人员创业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加盟商多年的经验与品牌效应,以及它所提供的完善的配套措施和培训指导体系,都有助于投资者相对较快地获得创业成功。已届而立之年的沈先生在经过多年打拼之后,手头有了十几万元的积蓄。把钱存银行吧,由于存款利率低,他有点不甘心;投入股市的话,风险又太大;经过几番比较之后,沈先生决定加盟某快餐连锁店,快餐店的加盟门槛比较低,投入不大但有可预期的利润,

现在,沈先生的小店已经开张半年多。算上2万元的加盟费,2.5万元的设备费用,以及每月1万元的店面租金,沈先生至今的总投入大约为10万元。由于投资和经营得当,沈先生的店从第一个月开始就有了赢利。半年下来,初期投入已经差不多收回,目前每个月约有1万多元的纯利润。沈先生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积累逐步“做大”,但绝不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盲目“大做”,过度举债经营,得不偿失。

管理当放不当抠

由于创业期规模较小,投资者可以暂且不考虑企业的管理形式,没有必要建立和大公司一样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创业者切忌事事亲为。在职人员创业,本来时间就有限,如果不把精力放在企业决策这些大事上,而是拘泥于琐碎的日常业务,企业发展的前景就不容乐观了。

企业运营的好坏取决于管理,因此在职创业者要学会“抓大放小”,自己制订出企业发展规划和建议之后,就可以将公司放手给他人管理。关键是要懂得,这种符合现代公司制度的方式也有利于企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张先生是一家IT公司的白领。1年前,他耐不住寂寞,投资5万元开了家便利店。一开始,他感觉很新鲜,感觉“便利店就是自己新生的婴儿”。除了请人在白天照看小店之外,张先生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扑在了小店上,进货、记账,甚至是晚上整理货架,全部都亲自操刀。然而,干了不久,简单而又费力的工作使他感到厌倦,白天黑夜“连轴转”的生活也让他感到身体吃不消。权衡再三,张先生制订出了一套便利店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聘请两名管理人员打理日常事务,一位负责财务、一位负责门店。自己则利用休息日或者晚上光顾一下小店,与两位员工进行沟通,看看有什么问题,并帮助他们设计促销方案。管理模式的改变,张先生得以轻松地“坐收渔利”。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选择行业、确定规模、制订管理方案……以上提到的种种建议都说明,在职人员创业要获得成功,关键是要对自己的能力、财力和精力做出恰当的评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来进行投资。即使已经决定创业,做什么,怎么做,做多大,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创业者提前做好理性的分析,制订创业规划。如果分析到位、规划得当、管理有方,在职人员创业也完全可以成功,鱼与熊掌就可以兼得。

身为职业经理人的谭先生如今就一边给别人当“管家”,一边又自己“当家”,却做到了两头兼顾,在外人眼里风光无限。谈到自己的成功,谭先生就将其归功于分析、规划与管理。创业之初,谭先生选择成立广告策划公司,原因就在于他在日常公司的业务接触中发现,给手机等通讯厂商做品牌策划的利润空间非常大。作为某国产手机生产厂的“管家”,不论是对手机的专业研究,还是在手机领域积累的人脉关系都成为了他创业理想的平台。

公司成立之后,“当家”的谭先生一直聘用职业经理人来为自己做“管家”。他说,经营者与投资者脱离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式,投资人管公司很可能造成公司内部的不民主。而谭先生自己在“职业球员”和“职业俱乐部老总”两种角色之间的转换,不仅没有力不从心,还相互促进。谭先生说:“在大公司做‘管家’,让我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得以站得高看得远,拓展更广阔的人际空间,掌握更丰富的渠道和资源;而在自己的小公司‘当家’,则可以实践自己在大公司无法实施的想法,并把自己在大公司里学到的好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公司之中。”(栗玲、谈毅敏)

上一篇:幸福的味道小学日记下一篇:销售服务质量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