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知识要点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知识要点(精选11篇)

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知识要点 篇1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肠道传染病一般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公众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的“三管一灭”工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二、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是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霍乱是怎么传播的? 霍乱是通过饮用未煮熟的水、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水产品)、生熟食品通过共用同一砧板、餐具等引起交叉污染、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出病菌污染的物体表面、进食苍蝇将病菌污染食物等传染。

★感染霍乱后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只造成轻度腹泻或根本没有症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感染霍乱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感染霍乱后应如何做? 霍乱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轻型还是带菌者,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隔离治疗。

三、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临床症状表现 一般感染病毒后2-7天发病,病程一般为7-10天。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少数严重的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得了手足口病应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轻症的患儿可以在家治疗、休息,尽量不要出门,避免接触其他孩子,以免引起其他孩子感染。如果孩子症状比较重,出现高烧等现象,应在正规医院住院治疗。

★如何预防儿童得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2.儿童使用的毛巾、水杯、玩具等物品要经常消毒(根据情况采取煮沸消毒、消毒液侵泡或擦拭),衣服、被褥也要经常清洗、暴晒。

3.家长和孩子都要勤洗手,勤换衣服,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搞好居室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知识要点 篇2

1 疫病种类

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猪肠道传染病除猪瘟外, 常见的总计有8种之多:大肠杆菌病、副伤寒、猪痢疾、仔猪红痢、回肠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

2 诊断要点

2.1 共同症状

腹泻是共有突出的症状, 但由于病种不同, 其粪便特性则有差异。其次表现为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或停食, 喜欢饮水, 后期病猪消瘦、衰竭而死亡。

2.2 特有特征

2.2.1 大肠杆菌病

最常见的是仔猪黄痢与白痢。黄痢主要发生于初生一周以内的仔猪, 尤以1~3日龄为多见, 是一种急性, 发病率高, 死亡率大 (常在90%以上) 的疾病, 以排黄色水样粪便为特征, 剖检常有肠炎和败血症, 少数还见腹膜炎及脑炎。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 发病高低与各种应激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在50%左右, 但死亡率很低, 主要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病的特征是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糊状粪便。此外, 刚断奶的仔猪亦见有本病发生或与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 则病情复杂。

2.2.2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 故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 主要侵害2~4月龄的仔猪, 尤其多见于刚断奶的仔猪, 因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所致。除了上述共通症状外, 还见病猪体温升高, 有时呕吐, 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 带有血液或粘液, 呈腥臭味。剖检见浆膜和粘膜有小点出血, 肝、脾肿大, 并有灰白色小点坏死灶,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肠粘膜充血出血, 严重者见有坏死和溃疡。

2.2.3 猪痢疾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本病只发生于猪, 最常见于断奶后正在生长的猪。主要症状为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 使粪便呈油脂样或冻胶状, 呈棕色、红色或黑红色。病变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 进而发展为纤维素坏死性炎。

2.2.4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是由魏氏梭菌所致, 因而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或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 其特征是排红色粪便, 肠粘膜坏死。病程短, 病死率高 (5%~59%) 。

2.2.5 回肠炎

回肠炎是由细胞内生性罗松菌引起生长猪和育肥猪的一种肠道疫病, 临床症状突出的为棕红色出血性下痢, 常见突然死亡, 死亡率达5%~6%。病变都发生在回盲肠和邻近的结肠, 眼观病变从急性出血到增生和坏死不等, 典型病变以小肠和大肠粘膜增生为特征。

2.2.6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肠道疾病。临床特征以呕吐, 水样腹泻和严重失水为特征, 1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较高, 而成年猪则在几天内恢复正常。病变则以胃及小肠粘膜严重出血为特点。

2.2.7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其流行和病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 只是仔猪死亡率较低。

2.2.8 猪轮状病毒病

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8周龄以下的仔猪, 常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而大猪多为隐性感染。单一为本病者, 则其病状和病变均较上述7个病轻微, 且病死率亦低;但如与大肠杆菌或其它病毒混合感染, 尤其是对初生的仔猪, 则病情严重, 死亡率高。

3 防治措施

3.1 防治原则

必须认真执行综合性措施, 首先尽量做到自繁自养, 减少或杜绝病原体从外传入;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

3.2 预防免疫

预防免疫是预防疫病的又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必须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 认真贯彻执行。现提出常用的疫苗, 供使用时参考。

3.2.1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以及后者加上F41等四价灭活苗。此外, 自家灭活苗有时效果更佳。

3.2.2 仔猪副伤寒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

3.2.3 猪痢疾及回肠炎目前尚无预防菌苗。

3.2.4 仔猪红痢母猪注射红痢菌苗。

3.2.5 猪传染性胃肠炎及猪流行性腹泻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已研究成功两病的二联灭活疫苗以及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 保护率可达90%以上。

3.2.6 猪轮状病毒病

可应用猪轮状病毒油佐剂灭活苗或猪轮状病毒弱毒双价苗对母猪或仔猪进行预防注射。

3.3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也是一项防病的有效措施, 对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尤为突出。

3.3.1 补充微量元素

对新生仔猪, 及时补充微量元素特别是铁和硒等能提高抗病能力, 减少腹泻的发生, 促进生长发育, 效果十分明显。常用的有富来血或铁硒富铵力牲血素等。

3.3.2 抗菌药物预防

过去常以土霉素、磺胺嘧啶或呋喃唑酮等药物加入饲料进行喂食, 收到较好效果。但由于长期使用, 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致收效甚微。因此必须使用敏感性高的药物, 目前最新的有利高霉素和新肥素等, 可供使用。

3.3.3 活菌制剂预防

活菌制剂是近些年来新兴的防治动物肠道疫病的一种有效新方法。由于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 不仅杀灭了致病菌, 而且也破坏了机体原有的正常菌群, 导致机体微生态平衡的破坏, 进而增加了机体对外源感染的敏感性, 同时还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增加, 这样就促使人们研究和利用正常菌群来防治某些疾病。现已有产品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4 合理治疗

及时而合理的治疗, 则能提高疗效, 减少生产损失, 下面简介3种有效方法, 尽可能综合应用。

3.4.1 病因疗法

亦叫特异疗法, 即根据诊断结果, 确定病原微生物, 选择敏感、特异、经济而使用又简便的药物或免疫血清。过去常用的药物有氯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加甲氧苄氨嘧啶 (SD+TMP) 、痢特灵及痢菌净 (主要用于猪痢疾) 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但由于长期使用或滥用, 至不少猪场产生了抗药性菌株, 近年来多应用氟哌酸、恩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 疗效进一步提高, 如果使用利高霉素或速解灵 (第三代头孢子菌素) 则效果更佳。其次应用康复猪或老母猪的全血或血清注射或给仔猪口服, 都可收到良好的疗效。此外, 使用调痢生及乳康生等活菌制剂对病仔猪治疗, 效果也很好。

3.4.2 液体疗法

由于严重下痢, 大量失水, 血液中酸碱平衡失调, 因此必须及时补液。病猪让其自由饮服下列配方溶液:氯化钠3.5 g, 氯化钾1.5 g, 碳酸氢钠2.5 g, 葡萄糖20 g, 常水1 000 m L。为防止继发并发感染, 对仔猪还可适当加入抗生素或其它抗菌药物。可能时最好静脉或腹腔注射5%~10%葡萄糖生理盐水。

3.4.3 对症疗法

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知识要点 篇3

2月份依据专家预测:是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高峰季节,该病以传染性强、流行面积广、发病迅速为特点。特别是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更易造成流行和爆发流行,必须引起广大人民群众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

蓝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二月份是蓝山县流感(禽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据省卫生厅7日通报,我省今年以来共确诊6例(永州市2例),死亡2例。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等表现。

同时,春运高峰期间,部分返乡探亲和回岗上班的群众经长途旅行,会因饮食不规律、疲劳等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旅客尤其要注意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还应适当调节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引发幻觉等突发性精神疾病。如一旦出现流感等症状,请及时就医治疗,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为H7N9禽流感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婴幼儿由于抵抗力低下,也被列为高危人群。正值春运返程高峰,蓝山县疾控中心提醒,返程期间不要携带活禽上路。老人、儿童及返乡人群最好尽早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途中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一定要重视,可向交通系统工作人员请求帮助,及时就医。市民应加强锻炼,注意保暖,减少到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揉眼睛、抠鼻子等不良习惯。

人感染H7N9禽流感具体预防措施

●改变禽类消费习惯,购买冰鲜禽类产品和食用烧熟煮透的禽类产品; ●家庭内不饲养禽鸟,不与各类禽鸟密切接触;

●远离活禽饲养、交易、加工场所,不与禽鸟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接触;

●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勤洗手,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

●老人、儿童及返乡人群最好尽早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

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4

为进一步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保障我区社会经济建设正常运行,现就有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或肠道门诊)工作,严格疫情报告制度。5月—10月期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进行腹泻病人的登记和筛检,做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严格掌握肠道传染病病人的出院标准,防止疫情扩散。

二、继续做好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工作。要重视对饮食服务从业人员、学校、建筑工地等重点部门和人口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加强对食品、冷饮的采样检测等监测管理。要认真落实全国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O157:H7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实施方案,为及时掌握全区肠道传染病疫情趋势和流行提供准确资料。

三、加强肠道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各街道卫生院一旦发现霍乱病例,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实施有效控制措施;加强对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疫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切实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工作。

四、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各街道办事处卫生院搞好与河东区卫生监督衔接,进一步加强对餐饮业、集体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管,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要对经营水产品的餐厅(馆)实施重点监督检查,督促餐厅(馆)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要吊销食品卫生许可证。要积极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协作,加强对食品、餐饮业市场的监管,对无证无照的餐饮摊点,要会同工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五、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区创卫办要开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考核。不断强化对医疗机构内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急诊医务人员以及街道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专(兼)职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

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知识要点 篇5

为切实做好我社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北海社区卫生站在北海居委会会议室举办了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识讲座,由台东医院防保组长张吴新主讲。张医师主要对肠道传染病疾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共46人参加此次讲座,培训班上共发放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及宣传画200余份。

通过培训使我社区村民对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扩大了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面,提高了对重大疫情应急处理能力,为我社区今后重点传染病防治、疫情监测、疫情报告及处理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北海社区卫生站

传染病防治宣传标语 篇6

1、注意均衡饮食,保证有足够睡眠、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

2、注意个人卫生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3、注意个人卫生,多开窗通风,勤晒被子。

4、增强卫生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5、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6、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7、预防手足口病,人人有责。

8、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勤换、勤晒衣服、被褥。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清洁。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出归来要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不应共用毛巾、牙具。

10、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11、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12、宣传传染病防治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13、按时体检、没病早防、有病早治。

14、行动起来,讲究卫生,摒弃陋习,人人健康。

15、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着凉。

16、创健康促进学校,天天有个好心情,人人有个好身体,处处有个好环境。

17、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18、手足口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19、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20、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21、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22、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衣被。

23、普及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4、扎实开展健康创建活动,努力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25、预防肠道传染病: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26、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27、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8、尽量避免前往人烟稠密的地方。

29、讲究室内卫生、勤通风、晒衣被。

30、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运动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避免着凉。

31、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32、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33、防病起、快就医、及时治、莫麻痹常锻炼、强身体、衣适量、莫着凉。

34、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毒从口入。

35、多喝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

36、传染病防治法,利国利民。

37、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

38、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9、人人参与,做好灾后卫生防病工作。

40、加强环境消杀,控制“四害”孳生。

41、改变不良陋习,使用卫生厕所。

42、弘扬健康文化,倡导健康行为。

43、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天天享有健康生活。

44、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

45、完善健康体检档案、做好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46、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47、人人动手,清洁环境,让“四害”远离生活。

48、营造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9、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冬季传染病防治常识宣传 篇7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流感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方式多为快和突然。临床特点为:畏寒,少有寒战;发烧,体温速升至38°C—40°C;头痛,全身无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道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型流感多见小儿患者。

治疗原则:因地制宜,就地适当隔离、休息、多喝开水,房间多通风和消毒,对症治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细菌性继发性感染,发病早期(48小时之内)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严重患需住院治疗。预防措施:

1、流感病毒疫苗接种是当今防止流感发生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2、服用预防药物。

3、自我保护在预防流感中是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首先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4、流感流行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衣服。少去甚至不去,更不要带儿童去拥挤不卫生的公共场所和正在患类流感疾病者的家中。节假日娱乐要适度,不能暴饮暴食,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洁,不接触病禽和病畜。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二季为高峰,5~15岁儿童最易得病。临床表现病初先发热,有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腮腺肿大,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甚,肿胀于1-3天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10-14天可痊愈,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有并发症,如脑膜脑炎、心肌炎等。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早期和隐性感染患者,自腮腺肿胀前6日至肿胀后9日均有高度传染性。流行性腮腺炎通过空气借飞沫传染。预防措施种麻腮风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临床症状

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通常在38C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3岁左右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传染源、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水 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典型的水痘出疹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疹,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疹子呈向心性分布。成人发热多在疹前1~2天,而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摄氏度~39摄氏度,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水痘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前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偶有接触带状疱疹病人而发生水痘者。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以1~6岁儿童发病率高,冬春季多见。病后免疫力持久。先天或后天免疫缺损者,母亲无免疫力的早产儿和15岁以上的人群患水痘时症状重,特别是前2者易发生融合性或紫癜出血性水痘、出血性坏死和并发症。

传播途径:

1、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2、人与人直播接触传播。

3、直播接触疱疹液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平均14~16天。

传染期:水痘传染性仅次于麻疹,高于风疹和腮腺炎。疹前1~2天至疹后5~6天有传染性。严重的进展性水痘传染期更长。

易感性与抵抗力:易感者接触水痘90%受感染,患水痘后终身免疫,但可患带状疱疹。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人们对结核病产生了很强的恐惧心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已经研制出十数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结核杆菌可以侵入人体任何器官,也就是说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但结核杆菌主要通过人体的呼吸道进行传播,所以在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发生肺结核者占绝大多数。因此,“防控结核,人人有责”。

肺结核有哪些常见症状

肺结核病的早期与其他疾病一样,由于病变小而没有明显症状。即使有了症状,也是一些很普通的症状,没有很明显的特点,病人和医生容易忽略。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超过3周;发热或胸痛超过3周;咯血。有了上述症状后,就是一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最好先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结核病专科医院检查。除了做胸部X线检查外,一定要作痰结核菌检查。因为检出结核菌就说明找到了病原体,就可以确诊了。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愈肺结核病的首要条件。但是除了常见的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典型肺结核病症状之外,还有几个不典型的表现:

1、长期低热、久咳不愈3周~4周以上,并经常规治疗无好转;

2、久治不愈的皮肤伤口感染,特别是肛周脓肿,腋下、颈部有包块;

3、产后高热不退,经常规治疗无好转的月经紊乱、闭经;

4、大咳血且不易停止;

5、大量胸腔积液、脓气胸,特别是以前曾患过肺结核又出现上述症状。

肺结核的危害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对您个人而言会造成肺的损伤,影响您的工作、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您的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会传染您的亲人和朋友。如果得了肺结核没有按疗程完成正规治疗,极有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结核。

结核病是如何感染、发病和传染的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结核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取决于结核菌的毒力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通常无任何症状,但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病。

如何预防结核病

1、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

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知识要点 篇8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园幼儿春夏季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请各位家长认真阅读,配合幼儿园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工作,确保幼儿身心健康。

一、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是什么?

(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凡未患过麻疹且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均为易感者,潜伏期为10天左右,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流涕、眼结膜炎、咳嗽和皮肤斑丘疹。

(2)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易感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潜伏期1-7日。

(3)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

(4)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一侧或二侧腮部,以肿胀、发热、不化脓、易传染为其特征。常见于冬春季节。

(5)水痘:是一种好发于幼儿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多伴搔痒或疼痛。

二、家长应该配合我们做哪些工作:

1、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相关预防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积极配合班级教师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做好幼儿的个人卫生。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按照季节变化及时给幼儿增减衣物。

3、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人口聚集的场所和空气污浊的场所游玩。

4、家长应坚持入园前和回家后给幼儿自查,发现异常(例如:口腔有溃疡、皮肤有皮疹或者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与班级教师联系。

5、加强幼儿体格锻炼,坚持上幼儿园,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要加强幼儿在家的饮食卫生的管理,少吃生冷食品,不吃不洁饮食。不给幼儿带生日食品、糖果等入园。

7、加强家园沟通,及时交流幼儿的健康状况。

五、家长若发现幼儿为疑似传染病后应该怎么办?

1、家长若发现幼儿为疑似传染病时,不要惊慌。要及时带幼儿到我市正规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2、若医院确诊幼儿为疑似传染病时,要立即和班级教师联系。做到早报告。若排除传染病也要持医生证明方可入园。

3、按照医生要求对幼儿进行隔离治疗,幼儿痊愈后须持医生证明入园。做到早隔离,早治疗。保护易感人群。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篇9

春季来临,气温渐渐回升,自然界各种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春季传染病大多通过呼吸道传播,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幼儿园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流行。因此,了解足够的春季传染病知识对于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麻疹、腮腺炎、H7N9禽流感、诺如病毒等。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特殊情况可发生于青少年,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Cox Asckievirus)A16 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 71)最常见。

2、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感(流行性感冒)

3、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5、H7N9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6、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科的病毒,以前也称之为“诺瓦克样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影响胃和肠道,引起胃肠炎或“胃肠流感”。主要症状:

(1)感染后潜伏期多在24~48h,少数在18~72h。

(2)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3)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粪检白细胞阴性。

(4)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病人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故在临床曾有冬季呕吐病诊断。

(5)头痛、轻度发热、寒颤和肌肉痛也是常见症状,严重者出现脱水。传播途径: ①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②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③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7.春季红眼病

红眼病又称急性结膜炎,春季发病率较高,感染红眼病后几小时内就可以发病。初起眼发痒,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结膜充血,眼脸红肿。如何预防红眼病

1、补充维生素

患有红眼病的人可每天服用维生素。维生素有助于分散毕托氏白斑,这些白斑可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所引起的。

2、忌食辛辣

京葱、洋葱、韭菜、芥末等辛辣之品,能温阳而助风热时邪,并可耗损肺胃之阴,使肺胃积热加重,使风热时邪与肺胃积热搏结难去,而不利于本病的早期康复。

3、忌食生姜

眼部炎症者不宜食用生姜。眼部炎症宜食用清凉散热之品,忌食温热辛散食物,生姜温热,且味辛走窜行散,既助火热,又伤阴液,眼部炎症者食用,将会加重病情。

4、个人卫生

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个人要注意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

5、冲洗眼睛

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冲洗前用消毒棉签擦净眼睑缘上的分泌物,冲洗水的温度应接近室温。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有大规模传染病发生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即可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即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具体预防措施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7.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篇10

一、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传染病是一种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由带原者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染给别人,或经由动物或昆虫传染给人的疾病。传染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世界上曾出现的3次鼠疫大流行,夺去了1亿多人的生命。我国解放前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为各种死因人数的首位。

传染病必须在下列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病原体的存在、适当的传染途径、抵抗力弱的人体。

病原体的存在:病原体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等,例如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乙型肝炎、爱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香港脚是由霉菌引起的等等。

适当的传染途径:一般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分为八种:

1、接触传染:接触病人或带原者的血液、体液(身体分泌物),或是接触其使用过的盥洗用具而感染,例如沙眼。

2、空气传播:空气、飞沫、尘埃传染,病人或带原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将病原体散布在空气中,然后在相当近的距离内,传染给另外一人而感染。例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

3、食物和水的传染:食物或水受到病人或带原者的排泄物所污染而感染,例如霍乱。

4、昆虫或动物的传染:被昆虫或动物传染,例如乙脑由带病毒的蚊子传播。

5、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针刺、拔牙等,例如爱滋病、乙肝。

6、母婴传播,已感染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幼儿。

7、介土壤传播。

8、医源性感染。

抵抗力减弱的人体:病原体利用适当的传染途径侵入人体后,并不是每个人都生病,通常当人体抵抗力减弱的时候才发病。而抵抗力和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及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传染病一般具有四个特征:病原性、传染性、流行性及病后免疫性。同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或流行,都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人群易感性。充分了解这三个环节就找到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的突破口。

我国传染病的特点:1.具有传染性;2.具有流行性;3.具有反复性;4.具有死灰复燃,如性病;5.具有回升趋势;6.出现新病种,如SARS。

二、传染病的分类

1989年2月21日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等。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对其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狂犬病和炭疽病人必要时可采取某些强制性措施,控制其传播。

(三)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诊、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三、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之所以能够流行,离不开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以预防工作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一)、管理传染源

传染源可以是疾病的患者、隐形感染者、携带者及被感染的动物。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要尽早隔离,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其他接触物都要消毒处理。对隐形感染者和携带者要进行临床观察。被感染的动物,像牛羊、鸡鸭等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应当尽力治疗,无法治愈的在宰杀后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像蟑螂、苍蝇、蚊子等害虫则要毫不留情地消灭。

(二)、切断传播途径

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像呼吸系统传染病一般都是经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如非典、SARS,可以让人们戴上口罩,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消化系统传染病多是经过粪-口或是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而感染上的,像痢疾、感染性腹泻病,这就要督促人们勤洗手,不要随意接触病人的物品等等。通过了解传播的方式,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阻断疾病的扩散和流行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并不是所有接触了传染源的人都会被传染,只有当这个人对于该疾病没有免疫力的时候,才会有很大可能患病。因此要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让群众掌握预防传染病和识别传染病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来提高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但是对于传染病来说,最有效果的还是进行预防接种,目前国家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11种疫苗预防13种疾病。有的传染病是终生免疫的,就是说如果你曾经得过一次,治愈后就会获得该传染病的永久免疫力,再也不会患上这种疾病,像水痘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不过还是有很多传染病并不是依靠接种疫苗就可以避免,但是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控制疾病的流行。

传染病是可以治疗的。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许多传染病曾经被称为“不治之症”。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战胜疾病的速度越来越快,能力也越来越强。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类拥有数千年与传染病斗争的经验,以及各种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病原体的特效治疗方法、手段及药物,只要依靠科学,能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治结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任何传染病都是可以治疗的,人类终将战胜疾病!

四、慢性病的预防

现在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居民红肉(指猪、牛肉等肉质是红色的肉)尤其是含脂肪较多的猪肉消费过多,体力活动不足、能量过剩,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快速增加,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要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必须合理饮食,遵循以下膳食指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平衡膳食要求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以谷类食物为主。

2.吃五谷要粗细搭配

人们常说的五谷杂粮主要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提倡每天吃谷类食物的同时要注意粗细搭配。3.多吃蔬菜水果菌菇

新鲜的蔬菜水果能增进食欲、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推荐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最好深色蔬菜约占一半,水果200g-400g,并适当增加菌菇类食物。4.每天一个蛋一杯奶

提倡每人每天一个蛋,建议每人每天一杯奶;提倡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g-50g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5.适量摄入畜禽鱼虾

部分居民动物性食物吃得较多,应适当增加禽类和鱼虾类,减少猪肉的消费。推荐成人每日摄入量:畜禽肉类50g-75g,鱼虾类50g-100g。6.减少油脂、烟熏和辛辣食品摄入

“油大”是现在菜的一大特色,据调查,居民食用油脂摄取量远远超出30克的健康标准。因此提出了“搭配”、“减半”和“因人而异”的三大主张。首先主张不同“油”的合理搭配食用,也就是动物油(如猪油)和植物油的科学搭配。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多种类“油”交替使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搭配一些橄榄油等;避免长期食用单一油种。另外,鼓励每个家庭“食用油”用量减半。通过改变一些不合理的烹饪方法是完全能够达到此目标的。对血脂高、脂肪肝等特殊人员还主张食用油减2/3。对“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除了控制油摄入量外,尽量选食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以橄榄油、玉米油等为主。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还应该适当吃一点动物油脂,以增加大脑发育所必需的胆固醇的摄入。

现在年轻人喜欢烟熏食品、烧烤食品、油炸食品,导致平时油脂、食盐摄入过高。建议烹调时将食盐和烹调用油都减少一半,不主张食用过度辛辣食物。熏烤制品偶尔吃一些还是别有风味的,也是安全的,但不能作为日常食品食用。

动物肝脏不要多吃,一星期吃上一次即可,且每次每人的食用量不要超过50克。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内脏(如猪脑、肥肠、肝、鸭血等),儿童、青少年可以适当吃一些,而肥胖、超重、血脂异常的人应尽量少吃甚至不吃。有痛风病的人坚决不能吃动物内脏,因为动物内脏含嘌呤高。

7.饮食运动要两平衡

建议每餐七八分饱,每天都应进行适当家务劳动、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强度较轻的有氧运动,体质较好每周还可安排1-2小时强度较大的运动。8.饮水足量喝酒少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日饮水应在1200ml(6杯)-2000ml(10杯)。成年男性每日饮酒不宜超过25g,即白酒1-2两,啤酒1瓶。

9.零食合理补充营养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吃早餐宜15-20分钟,午、晚餐宜30分钟左右,进餐时应细嚼慢咽。10.选购新鲜卫生食物

选购食品时做到“三看”,一看感官品质,是否新鲜;二看包装完整,是否在保质期内;三看合法证明:有无食品流通许可证,畜禽肉类应该有检疫合格证明。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篇11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一 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在冬未、初春季节。90%患儿年龄在10岁以下,高峰为6~9岁,但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潜伏期11~21天,一般14天左右。水痘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上呼吸道增殖,然后侵入血中,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肤及内膜损害而发病。

【并发症】 水痘个别病例病变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肠、肝、肾上腺、胰等处,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细胞侵润及局灶性坏死。带状疱疹受累的神经节可出现炎细胞浸润、出血、灶性坏死及纤维性变。

(一)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

(二)血小板减少:常有皮肤、粘膜出血,严重者有内脏出血,包括肾上腺出血,预后不良。

(三)水痘肺炎:儿童不常见,临床恢复迅速,X线改变常持续6~12周,偶有死亡报道。

(四)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及睾丸炎均有少数病例报道;喉部损伤可引起水肿,严重者致呼吸窘迫。

(五)神经系统:脑炎常在出疹后数日出现,呈现小脑症状者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颤抖等较出现惊厥及昏迷等脑症状者预后为好。存活者中15%有癫 痫、智能低下及行为障碍等后遗症。其他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格-巴综合征、横断性脊髓炎、面神经瘫痪、伴暂时性视力丧失的视神经炎和下丘脑综合征等。Reye综合征在水痘后发生者占10%。

【预防】(一)对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功能受损和恶性病者,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可给予水痘一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可以起到顶防作用。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二)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可以预防,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故对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接触水痘后应予以注射。

(三)控制传染源: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二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甚至是世界性大流行。

【流行病学】 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好发于冬春季节,以经常形成局部或大规模的流行为其主要特征。此症传播力极强,且易引起肺部感染。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轻型患者在传播上有重要意义。流感流行的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复发。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化非常快,被称为“千面病毒”,所以流感是一种由不断变异的病毒导致的不变的疾病,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并发症】 多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於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晕厥、出现幻觉等,后果十分严重。

【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并发症】 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毒除侵犯肝脏外,还可侵犯其他器官,如肾、胰、骨髓、甲状腺等。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少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视。少数患者可后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乙型,尤以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病例可呈重型肝炎的临床过程。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预防】

1.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2.急性期病人应隔离。患者饮食用具、洗漱用具要专用,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医源性感染,保护好伤口,育龄期妇女必须避免 怀孕。进食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忌酒、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品。给予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清淡饮食,食欲恢复好再正常饮食,给予高蛋白如奶、蛋、鱼、瘦肉等,适量吃糖。

3.防止血液污染,尽量减少输血及使用血制品等。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第三课上册下一篇:土地使用权赠与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