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思想汇报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红军长征思想汇报

红军长征思想汇报 篇1

正是我们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传承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机会么?话又说回来了我不知道大家到底是因为什么知道的长征又是因为什么记住的长征?是否真的懂得长征的意义,和那个至高无上得长征精神。--就是我自己也不能做出对于这些问题的明确回答。但是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党支部举行的参观《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举办地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次的展览主要是分为七个大部分和三个专题,它们是:《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用兵如神突出重围》;《斩关夺狭一往无前》;《艰苦卓绝理想胜天》;《胜利会师抗议救国》;《长征精神光耀千秋》。还有专题分别是:《长征标语》;《长征英烈》;最后还有《长征精神宣传教育》。在展会中我得知,中国红军在经历了“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粉碎了百万国民党队伍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胜利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中国红军是一支战无不胜,凶猛无畏的猛虎,令当在他面前的对手无招架之力,但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却因为一次重大的决策性的失误差点失败的全军覆没,由于党“左”倾的错误领导,使得中国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次失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里不可弥补的严重的影响,这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中国红军的战斗力大大下降,并身处险境,当时的国民党基本上已经是将红军重重围住想一次性消灭这支中国上最有实力的起义军。但是他的美梦因为一个人的回归彻底的失败了,搁浅了--这个人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当时他的回归可谓是临危受命,同时也用事实证明了“左”倾的错误,他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他用他的出神入化般的用兵,在经过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之后终于挽救了红军并且使红军的长征进入了新的篇章,在长征中他们同心同德,艰苦朴素,万众一心,最终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会师结束了长征的旅途。同时也为统一中国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

现在我想说一下经过这次观展后我心目中的长征精神,回首长征的路途,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也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答案,但是我想大家的答案应该都会围绕这我以一下所说的几点,团结,坚强,友爱,诚信,分享--这便是我理解的长征精神。我认为对于现在世界上任何一支队伍如果能做到以上五点的话,那么哪支队伍我认为将是一只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队伍,令别人羡慕的团队。以上几点也恰恰都是《八荣八耻》内容,这不是一个小小的巧合,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发展的法则。放眼看看我们的周围的一家家大公司,大财团哪一个不是将团结,坚强,友爱,诚信,分享进行到底呢?所以说只有真正懂得了长征精神才能真正的凝聚一个队伍,一个真正将心比心的队伍将才会是闪着金色的光芒、会释放着无穷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这样的队伍甚至是可以完成长征的。

红军长征思想汇报 篇2

一、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激励革命斗志

中央红军在长征的战略转移过程中, 目的地的决定一直处于调整之中, 加上错误路线的干扰和分裂主义的威胁给红军官兵思想认识的统一和纪律作风的保持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了克服各种干扰, 保持思想和行动的统一, 红军总部和各部队的政工人员时刻关注战士的思想情绪, 进行主动、及时、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 维护了稳定局面。长征初期, 为消除悲观怀疑情绪的影响, 《红星》报发表了《我们在反击中的胜利》等文章, 分析暂时困难与革命前途的辩证关系, 各部队还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教育讨论, 对振奋精神、增强信心起了积极的作用。遵义会议之后, 党中央就加强红军思想政治工作发出的指示、训令、命令、规定、决议、决定、通知就多达40余件, 明确提出“现在的红军是为着作战消灭敌人, 现在的战斗不是像过去的掩护战, 而是要在每个战斗中与敌人决战消灭敌人”。并指出:解释与鼓动的工作单靠一两次会议是不够的, 要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方法, 特别是行军时的政治工作, 针对红色战士的情绪, 疑问与不了解, 进行不断地解释与教育。在“四渡赤水”的战役阶段和张国焘分裂活动期间, 包括毛泽东、朱德在内的各级指挥员都在官兵中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和团结稳定工作。其中, 在红军准备过草地时, 毛泽东还亲自来到过草地的先遣团进行动员, 鼓励战士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去赢得胜利, 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发挥党员先进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 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激励官兵, 是长征中思想政治工作特有的亮点。中央总政治部在1935年发表了《关于支部工作的训令》一文, 在训令中明确指出:为克服目前部队所处的困难, 需要提高全体党员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来影响群众。为此, 训令还提出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三条要求:一是要在党员中进行深入教育, “使党员对于目前的任务前途所处的环境, 有完全的了解”和要对有机会主义观点的党员“耐心地说服解释”;二是要发展党团组织, “经常发展积极英勇觉悟的非党战士入党”, “扩大党在非党群众中的宣传与影响”;三是各党支部必须把锻炼与教育党员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化,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个主要的工作”。[3]总政治部在《关于设立政治战士的训令》也指出:“政治战士必须是全排中最能得到群众信仰、能做群众最好模范、政治文化水平较高的共产党员。”在长征途中, 面对众多艰险和牺牲, 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同志及全体党员干部, 始终以自己的模范作用鼓舞和激励大家战胜困难, 在条件最艰苦、战斗最危急的时刻, 能做到一马当先, 以身示范, 一往无前地完成各项任务。

三、关心官兵物质生活

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不容乐观的斗争形势给红军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直接影响到了战士们的军心士气和革命热情。红军在长征途中, 经过的地区大多是人口稀少, 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地区, 最突出的便是粮食的极端缺乏。对此, 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为解决粮食困难进行政治动员工作的指示》, 要求红军各军团首长及政治部主任, “必须以最大力量坚决克服前进路上的粮食困难”。之后, 总政治部又发出《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 明确指示了组织动员部队筹集粮食的各项具体措施, 要求各级政治机关“必须在全体红色指战员中进行深入的解释, 特别须引用苏联国内战争的红军克服粮食困难取得光荣胜利的例子, 鼓励全体指战员, 提高他们的胜利信心”。另外, 《红星报》不断地发表指示和短评, 对解决草鞋、军粮、衣物等困难做出具体的指导, 政治机关和供给机关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证官兵的军需要求。各级政治工作人员根据上级指示积极落实“政治人员更须以身作则”的要求, 亲自组织和参加筹粮等工作, 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同时, 各部队坚持对指战员进行阶级友爱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官兵发扬先人后己的共产主义精神, 互相照顾, 以强带弱。

长征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坚持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危机时刻极大地鼓舞了官兵的斗志, 巩固了队伍的团结, 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时至今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仍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一优势。

参考文献

[1]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M].战士出版社, 1983

[2]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红军长征思想汇报 篇3

关键词:红军长征;党的建设;统一思想;思想政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K264.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1—0115—03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度统一全党思想始终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党的路线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

红军长征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是党的路线的重新确定。造成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在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长征初期,这种错误仍在延续,导致红军的战略转移困难重重。因此,统一全党对革命形势发展的思想认识,制定正确而又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路线是党在长征中面临的首要的、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长征的整个过程看,党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关系革命成败与否的关键地位。自一九三四年十月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为摆脱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险境,取得战略转移的胜利,党中央举行过一系列重要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作了原则性的斗争,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在长征的实践中经过逐步摸索、认识,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做出符合实际情况和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新的抉择,最后红军选择到达陕北。可以说,制定正确路线、坚决统一全党思想为长征的最终胜利筑牢了坚实的保障。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党和国家都将制定出台相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些方针政策是实现国家战略的行动指南。

遵义会议后,在四方面军工作的中央代表张国焘,同党中央在如何估量当时的政治形势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为了统一战略思想,党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举行会议,着重阐述了为克服粮食、气候、地形、少数民族区等各种困难,须加强政治工作。其后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强调加强一、四方面军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一、四方面军的团结是完成创造川陕甘苏区历史任务的必要条件。提出在部队中进行宣传鼓动、军事政治教育训练、严紧纪律、加紧阶级教育等当前十二项中心工作,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要求开展反对“左”右倾错误的两条战线斗争,特别要坚决反对各种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如“对于党中央所决定的战略方针表现怀疑”、“企图远离敌人避免战斗”、“对创造新根据地没有信心”、“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等等。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我们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两条路线的分歧,是布尔什维克主义与军阀主义倾向的斗争。张国焘是发展着的军阀主义倾向,将来可发展到叛变革命,这是党内空前未有的。由此可见,党对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视程度。这是当时代特殊形势提出的要求,也为我党提供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经验借鉴。

二、统一全党思想认识的过程也是党的理论升华的过程,必须始终坚持对“左”和右的错误斗争,始终注重总结历史经验

长征开始,左倾领导者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中央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敌人设下了四道封锁线,由于“左倾”领导人指挥错误,湘江一役红军损失惨重。长征是以红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但不应忘记开始时一度“走麦城”的历史教训。“直到党中央一九三五年一月在贵州的遵义召开扩大的政治局会议的时候,才宣告这个错误路线的破产,重新承认过去路线的正确性。这是费了何等大的代价才得来的啊!”如果总结长征的历史经验,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意志主张和创新理论成果灌输于军队。

长征途中的对“左”和右的斗争是思想政治建设面临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遵义会议的历史功绩在于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就是从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党对右的斗争仍在继续。在中央政治局做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同时尖锐地指出:“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必须坚决反对避免战争退却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动的倾向,这些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是目前创造新苏区的斗争中的主要危险。”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胡绳同志说过,从发挥历史转折点的作用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意义是相同的。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只有这样,我们党就能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画卷上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红军长征胜利是党领导下创造的历史奇迹,对“左”和右倾错误的斗争则经历了长期的过程,是在前进和后退的反复中取得的伟大胜利。长征是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在与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和他的分裂阴谋作了坚决斗争,才取得胜利的。因此,在党发展壮大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左”和右同样的危险。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说过,“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这是我党在八十年奋斗历程中包括对红军长征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和平时期,党内“左”倾容易走向空想主义,右倾容易导致妥协主义,因此还要反对“左”倾、右倾。同样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指导,借以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

三、统一全党认识的基本着力点是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把党性教育放在首位,始终把理想信念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从思想政治建设的指向对象看,长征给部队思想带来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有二:首先是艰苦卓绝的长征环境导致战士们情绪消沉和思想混乱;其次是和物质匮乏的困苦生活导致有些人的思想摇摆不定。长征途中,龙家寨财政机关曾发生嚴重贪污浪费案被揭发,还曾发生擅自把不属没收、征收对象的财物拿走,违反党的民族统战和宗教政策,等等。如何在此种艰苦的条件下,统一全党和红军的思想,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考验之一。

长征的复杂性决定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于提高党员和战士的战斗热情,坚定革命必胜信心。为此,红军总政治部在继1934年7月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之后,同年10月又下达《红军总政治部政治指令》和《对目前行动的政治工作训令》,强调各连党支部要用主要精力抓好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中,党支部强调着重坚持革命理想教育,反对悲观沮丧论调,告诉党员和战士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和北上抗日大目标联系起来。当时的军委机关报《红星》报第一期明确提出《当前进攻战斗中的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进行连队的政治教育与鼓动,详细与耐心解释目前紧急转变的战争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巩固与提高红色战士的战斗信心。”并要求各级政治工作人员根据运动战中的政治工作的特点,以短促的时间与有力的鼓动,运用一切可以兴奋战斗情绪的活泼方式,如唱歌、化装演讲、五分钟军人大会等,进行宣传鼓动。这样,通过处理好大道理与小道理的关系,就把讲党性放在第一位,从而确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支部成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主体后,在全军形成符合当时形势的教育网络。比如在连党支部领导下由团员三人以上组成“列宁青年组”,任务是“进行党的政治教育工作”,包括反帝教育、武装暴动教育、瓦解敌军教育、扩大红军教育等。再如由连队团支部青年委员任队长而组成“青年队”,任务是着重做好新入伍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其牢固树立坚强的革命信念,等等。宿营时大写革命标语,学习马列主义,激发大家奋勇前进的动力。同时,健全红军民主生活,创造和谐平等环境。军内实行民主,包括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战士们可以向干部、党员提意见,可以献计出力,共商战胜敌人之法。经济公开,人人平等。这种特殊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具有时代特点,但和党的建设基本精神是相符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将当时红军面临的实际困难解决,理想信念才真正有价值和意义,才不至于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

四、民族团结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始终把对民族的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在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上

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几乎都是少数民族地区,这给长征红军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着新的考验,这也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当时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对红军一直报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如何争取少数民族的支持是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长征取得胜利的重大问题,这也是长征路上遇到的新问题。为此,中央指出做好群众工作和贯彻民族政策,阐明在少数民族区的基本方针是,承认民族的自决权,帮助他们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

长征途中制定的民族政策是进一步强调“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提出了加强各民族的团结,红军和各族人民是一家,红军是为解放弱小民族的,红军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明确政策口号。同时把搞好民族关系作为广大指战员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执行,党支部重点组织学习党的统战理论,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号召每个党员要带头学好总政治部下发的《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等文件,端正思想,坚决保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帮助消除民族间长期存在的仇恨、猜忌和不信任的心理。红军每到一地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广泛宣传我党的主张和民族政策,严格遵守纪律,争取群众的同情和支持,造成红军在群众中的威信和敬爱。

在红军进入湖南及云贵川边后,针对这些地区比较穷苦和多民族的特点,红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的同时,还提出了《消灭随意破坏红军纪委的行为》、《不要到处屙屎》、《不要乱用苏维埃国币》、《找禾草火把不要侵犯群众》、《把遵守纪律提到生活的最高位》等一系列要求,要求红军各部队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保证不损害群众利益。进入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宁夏的藏族、羌族、回族地区,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在藏、羌、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措施。明确提出:“番、夷、羌、回民族自由解放万岁”、“回、番、羌、夷民族团结起来打倒国民党”、“实现各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红军主张回、藏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政策。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这些民族政策措施的提出和实施,在藏、羌、回等民族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为新中国民族政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长征留下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不能一言概之,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是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不断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规律之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05.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375.

[3]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临时政府回番夷少数民族委员会布告,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63.

[4]罗开富.红军长征追踪[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5]王钟翰.中国民族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6]冯岩.长征路上党员的先进性教育[N].上海:党史信息报·镜周刊,2005-9-14,(3).

On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During Red Army's Long March

Wangfeng

(Lianyungang Radio & TvUniversity, JiangsuLianyungang222006 )

Abstract: During Red Army's Long March, the historic experience of CPC's thought politics construction manifests in four aspects: The unified thought is the most vital important duty, and guarantees CPC's route's carrying out.The unified lgical recognition's process is also the theory sublimates process, which means we must insist to struggle with right “left” and right wrong, and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summarize the historic experience throughout. The basic point of application is the ideal faith educ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 party spirit education is a first place and we must unifiesideal faith and concrete practice. The national unity is party's construction important content, which means that we must insist party's national policy of new ethnic relations foundation.

Key words: Red Army's Long March; CPC's construction; unified though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篇4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2006年9月20日

(一)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精神

今年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中央苏区向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驱两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红军翻越18条山脉,其中五条是高四千米以上,终年积雪的雪山;渡过二十四条河流,占领了大小城市六十三座;通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靠两只脚步行,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在长征途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自然界给予的无数艰难险阻,走的是世界上最难通行或没人走过的路,爬雪山过草地,没有粮食吃,就吃草根、树皮、野菜,吃光了野菜草根树皮就煮皮带吃。历尽人世间的千辛万苦,胜利地实现万里长征。

红军长征的精神: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党的马列主义正确路线指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务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立,敢于创新精神;就是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精神。

长征精神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就是要我们弘扬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而奋斗。

(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工农红军在天上有飞机侦察扫射轰炸,地上有国民党的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在生活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正确路线指导是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回顾历史,红军长征前党内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占统治地痊,他们照搬外国经验,在政治上推行“城市中心论”,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提出“红军夺取中心城市,实现一省数省首先胜利,进而实现全国胜利”;在军事上推行“御敌

于国门之外”,要红军“全面出击”打“正规战”、“阵地战”,反对毛泽东同志的“诱乱深入,聚而歼之”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正确方针;在组织上排斥毛泽东同志在红军中的正确领导。结果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机关八万六千多人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在长征的初期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伤亡惨重,原来红军有八万多人,只剩三万多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引起党内和红军内部众多同志的对“左”倾路线的不满。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清算了王明“左”倾的错误,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同志为首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把马列主义中国化,制定正确的军事路线,指挥红军作战,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摆脱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6月中旬到达四川懋功,与从川陕地区退出向川康转移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两大红军主力的会合,红军的实力增强。可是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却反对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搞右倾逃跑主义,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另立党中央,要南下逃跑。这种现象遭到朱德、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等红军领导人和广大指有得逞。红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排除了“左”倾和右倾路线的干扰于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宁城大会师,胜利完成了长征。

今天我们搞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一场新的长征。要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仍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底子薄、人口多、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大的实际出发,既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指导。又要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要反对急躁冒进又要反对搞“和平演变”而导致红旗落地。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指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廿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国际地位大大地提高。现在我们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光荣任务。同样只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中国化的马列主义作指导,才能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2)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为革命事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勇献身精神是长征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也是振兴中华的伟大精神支柱。

“为了此上抗日”、“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些革命理想和信念,使红军战士心甘情愿地面对险恶而无所畏惧,攻关破敌而奋勇当先,血战沙场而冲锋在前,而对艰难困苦的生活能乐于享受。例如当年红军巧渡金沙

江后继续北上。蒋介石断定红军会渡大渡河北上,他亲自飞抵昆明布臵大渡河会战。妄图臵我军于死地,重演清朝军队全歼石达开所率的太平天国军队之故亻支。在大渡河的所有渡口都有四川军阀派兵把守,把渡船也拉向对岸。红军所在的安顺场南岸渡口,只找到一只交通用的小船。当红军选遣团要组织渡河突击队时,战士们个个奋勇当先,抢着报名参加。后来,组织了十七个勇士他们每人一把马刀、一挺花机枪,乘只唯一的渡船,冲过汹涌的急流,在红军火力掩护下,杀向对岸,占领了北岸渡口,使先遣队首先渡河。但是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面太宽,不能架桥,找到的四只渡船,只有一只好的,三只需要修理。尾追的敌人日夜不停地向大渡河赶来,情况十分危急。中央革命军委决定改向西北夺取泸定桥,使大部队迅速通过大渡河。泸定桥是座铁索桥全长101米,宽2.67米,由13根铁索拉向两岸,原来铺在桥面的木板,被敌人全部抽走。红军战士为了抢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头先夺下泸定桥,一昼夜急行军240里赶到桥的东岸。红军四团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织突击队,背挂马刀,手持冲锋枪,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爬在悬崖的铁索上,一边铺桥板,一边向对岸冲杀过去。有的战士被敌人击中掉下河,但他们不顾自己生命,英勇地向前攀索杀敌。后续部队紧跟向前冲杀,经过两个小时的搏斗,终于夺取了泸定桥,攻占了沪定城,使红军大部队很快全部度渡过了大渡河,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再次体现了英雄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再以爬雪山过草地来说,红军强渡大渡河后又遇上了第一座雪山——夹金山。该山海拔四千九百多米,冰山雪地。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凭着一腔革命的热血,身穿单薄的军衣,顶着风雪、忍受高山缺氧的困难,一步一喘拼全力攀登,将士们互相搀扶、互相激励,同大自然搏斗。这时谁要是停步坐下休息,就起不来,许多同志就这样牺牲在大雪山上。红军爬过雪山之后,根据当时的四面敌情,决定“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道路”要越过茫茫的草地。大草地荒无人烟,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出腐臭味的黑色淤泥潭。稍一不慎踏进泥潭就会被吞没。干部战士经过长途跋涉又累又缺粮食和盐,饥饿寒冷威胁着人的生命怎么办?红军将士忍受世间最难忍受的生活困难,没粮食,吃野菜、草根,吃光了野菜、草根就煮皮带吃。红军将士就是靠着一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战胜种种困难,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今天我们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面对着底子薄,人口多;地区、城乡差别大的现实,面对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怎么办?也必须象当年红军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信念,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发扬“一

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挑战;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从而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于创新的思想路线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

长征之前和长征初期,党内“左”倾错误的领导得王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照搬书本上的理论和苏联的经验,迷信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德国人)。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一个根本不懂得中国国情,也不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态势,只凭他在军事学院学习的一套教条,躲在房子里按地图指挥作战的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他搞“御敌于国门之外”,建立正规军打阵地战,结果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根据地相继失守,红军被迫突围开始长征。在长征前,既不给广大指战员作思想动员,又不作组织准备,红军带着大批辎重,行动缓慢,又没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结果红军处处被动挨打,造成惨重的损失,八万多红军,只剩下三万多人。这些惨痛的教训使红军意识到照搬书本和外国经验,迷信洋人是行不通的,会造成革命的惨重损失,甚至会葬送革命。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清算了“左”倾错误,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敌变我变,声东击西,忽南忽北,避实就虚,即打即离,纵横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在云南、贵州、四川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取得了“四渡赤水”“威逼贵州”“兵临昆明”“巧渡金沙江”等战役的重大胜利。

“四渡赤水”是一个以弱胜强,转败为胜的光辉战例。红军到遵义后,蒋介石纠集了四川、云南、湖南、广西、贵州各路军阀,加上“中央军”共一百五十个团,四十余万人,从四面八方,向红军包围,妄图一举歼灭红军。红军当时只有十六个团三万多人,又没有后方作依托。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摆脱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跳出敌人的重围,保存有生力量,以求主动,寻找有利时机,消灭敌人。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首选挥师北上一渡赤水(位于贵州北部的三大水系之一)红军进入四川南部。蒋介石以为红军要北渡长江,即调四川军阀刘湘纠集三十六个团的兵力,在四川和贵州边界布防,严密封锁长江,防止红军北渡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时贵州的敌人力量虚弱,红军放弃北渡长江,挥戈东指二渡赤水,突然甩开敌人重入贵州,攻打娄山关,重新占领遵义。这一来回歼敌二个师又八个团俘敌三千,缴枪两千多支,使红军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获得战争的主动权。遵义大捷,蒋介石坐立不安,急忙飞到重订,亲自“督剿”。采取南守北攻方针,妄图压红军在遵义地区加以消灭。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军委将计就计,故意让红军在遵义地区徘徊,引敌上钩。当敌军逼近遵义时,为

了能进一步迷惑敌人,调动其西移,红军从贵州茅台地区三渡赤水向西进入四川南部,作出北渡长江的姿态。蒋介石又调兵遣将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边界大修碉堡。企图将红军聚歼于长江南岸的古蔺地区。毛泽东同志当机立断,留下一个团伪装主力向古蔺前进,以诱敌西进。红军的主力以隐蔽、神速动作,东渡赤水(四渡赤水)直奔贵阳,把蒋介石集结的大军,全部丢在乌江以北。当云南军阀龙云增援贵阳时,红军又突然向西疾进,直插云南进逼昆明。云南当局急忙调兵防守昆明。这样金沙江的防备力量削弱了,红军又突然掉头向北,巧渡了金沙江,又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陕北根据地,进入抗日前线阵地。以上事实说明:长征的胜利,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指导战争的结果。

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能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和社会建设。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不断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贫富的差距,从而达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三)学习和弘扬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把自己培养造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红军长征小故事 篇5

1、在寒冷的雪地里,一位军需管理者为了大家都能穿上棉衣,自己把自己的棉衣也给了他人,而自己却冻死了.僵硬的尸体靠在树上,成了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人们会永远记...2、过草地,一年仅18岁红军战士,为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被沼泽吞噬。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党费。

3、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那袋干粮掉入河中。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4、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红军长征故事 篇6

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攀铁索桥......回忆起80多年的岁月,老人记忆犹新:在翻越夹金山时,他和战友们冒着高山严寒向上攀登;过草地时,曾十几天没开伙,饿了就以野草充饥,困了背靠背抱着枪睡觉;攀铁索桥时,下面就是奔腾的河水,有的战友掉下去瞬间就看不见人影......1934年10月,王承登随部队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途,“再苦再难也坚信胜利”,虽然已经是期颐之年,王老依然精神矍铄,思路谈吐清晰,讲起来话铿锵有力,中气十足。

“子弹从这里射进,从这里射出,脸打歪了,血流了不少,眼泪不停地流。”王承登比划着,说起让他印象深刻的负伤经历,“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右耳被子弹打穿,从此丧失了听力,你们讲话大点声。”站在老人身边的医务工作人员,提醒采访的记者。

15岁便参加革命的王承登戎马一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长征时,在红三军团四师十二团当通讯员班长。长征结束后,在山西115师686团二营担任排长。“为了劝降日本官兵,红军战士还专门学习一些日语词汇。”说到动情处,老人张口讲了几句日语,向记者解释其中的含义。

回忆百年风雨沧桑,老人不断感慨,打江山不容易。“希望年轻人要爱党爱国爱家,要吃苦耐劳,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他重心长地地说。

红军长征思想汇报 篇7

(一) 长征精神为党员提供奋进的精神动力

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人类奇迹, 而且撰写了可歌可泣的精神巨著。红军长征是军事战略上的重大转移点, 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红军长征是铸就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催化剂, 推动中国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促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解放。因此,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 应该以长征精神为强大的精神支柱, 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不竭精神动力。

(二) 长征精神为党员树立精神的丰碑

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成就, 不仅在于促使其实现军事战略的转移, 建立了崭新的革命根据地, 更重要的是, 经过红军长征的卓越奋进, 红军长征经过巨大的努力, 从而避免了亡党的危险, 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 扩大了党的影响, 使革命队伍得到了锻炼, 使红军的转移战略华丽变身为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伟大进军, 推动中国红军从革命低谷到达革命高潮, 由被动转移向主动进攻的历史转折。因此,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 我们应该以长征精神为精神丰碑, 铸就中华民族伟大的长征之魂。在以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艰苦奋斗、攻坚克难, 全面提高党员的精神修养。

(三) 长征精神为党员管理保驾护航

目前, 我们从过去贫困软弱的悲惨状况华丽转身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雄狮形象, 但是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 法律体系还不健全, 我们更需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过去这段苦难辉煌的历史、红色不朽的记忆将鞭策我们守住初心, 肩扛责任, 道德与法律两端发力, 创新与传承两轮驱动, 全面夯筑基石, 全面依法治国, 以“长征精神”疾步新的长征, 朝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挺进。今天中国在发展的高速路上, 需要发扬、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为依法治党保驾护航, 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坚定心中的信念, 不忘初心, 坚守道德底线, 不逾法律红线, 助力伟大中国实现依法治党的理想目标。因此, 我们要高举长征精神的火炬, 全面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

二、以红军长征精神提高党校党建水平的路径研究

(一) 以红军长征精神提高党员个人形象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严峻复杂、承担的任务艰巨繁重, 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打铁还需自身硬”, 因此, 一方面党员需要坚持红军长征精神,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另一方面, 党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以红军长征精神提高个人形象, 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解决人民群众密切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大难题, 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凝聚在一起。

(二) 以红军长征精神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

当前, 对党同群众血肉联系影响最直接的是作风问题。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 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而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良好的党风、政风会促进社会文化生态整体好转。

因此, 党员要以红军长征精神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 坚决抛弃一些根深蒂固的不良习俗, 贯彻执行党“艰苦奋斗、清廉务实”的基本要求, 坚持求真务实、廉洁勤俭、敬业守责的绿色理念, 推动新形势下开展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造活动。这也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提高党校党建水平的重要途径。“艰苦奋斗、清廉务实”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指出了新时代长征路线的根本指向、基本途径和形象要求, 对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三) 以红军长征精神树立良好的政治意识

长征精神是一种信仰的坚守。长征是中华民族军队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迁移, 也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壮烈史诗。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经过无数先烈的浴血奋战, 中国的伟大事业展现出光明景象。今天, 伟大的长征精神已经为我们照亮了伟大事业前进的方向。因此, 每一位党员都要高举长征精神的旗帜, 树立良好的政治意识。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道路上, 始终勇敢奋进、无所畏惧,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走好新的长征路, 扛好新的革命大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2016年正值长征胜利80周年, 笔者作为党校教师, 深入探究了红军长征其价值内涵的现代解读, 探索了以红军长征精神提高党校党建水平的路径研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促使更多的学者和教师关注党校党建, 加强教学改革, 提高党校党建水平, 努力建设高素质党员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苗雨姣.习近平的党建思想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016.

[2]谌玉洁.转型期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与路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14.

红军长征过仁化 篇8

红军长征经过仁化的主要部队是红一方面军,先后分为六批由江西崇义的聂都进入仁化长江镇境内。

第一批是红一军团二师的前锋别动队和六、四两个团,于1934年10月31日由江西崇义聂都进入长江镇的冷饭坑上坑村、犁壁岭,当夜在犁壁岭宿营。11月1日由里周的佛坳村翻过姜子坳、垒岭、甘溪岭、日头河到陈欧,当晚在陈欧的营下村宿营。2日,四团由陈欧进入汝城的东岭、三江口;六团由樟洞、浒松到城口的东坑,再兵分两路:一部从东坑经老屋、半山、塘湾、半奢水到水东桥头,智取城口镇后在城口休整;一部从东坑经坳背、牛皮洞、响塘、寒婆坳、恩村到铜鼓岭,执行阻击任务。

第二批是红一军团的直属部队,于11月1日在林彪、聂荣臻的率领下,由江西崇义聂都进入冷饭坑犁壁岭宿营。当时军团指挥部就驻在犁壁岭村后山下的一座四合院内。如今已无房屋,地基遗址还在。该村的老党支部书记刘兆明介绍,当年他的父亲和哥哥为红军煮饭,母亲为红军烧开水,红军给了三块大洋。他的父亲把沈世炎等三名红军伤病员背回家中养伤,护养了三天后,因家中贫困养不起,又帮助沈世炎在冷饭坑找了一户村民安家养伤。后来沈世炎在当地成家。解放后,沈世炎带了子孙回故乡南雄乌迳,当赫然见到自己的名字刻在红军烈士碑上时,不禁百感交集。牛尾岭吊脚楼的一位阿婆,曾连续几天到山下挑水上山为红军烧开水,红军也给了钱,军民关系很好。2日,大部队沿着二师前锋队的路线,到陈欧的营下村宿营。据92岁的曾庆朝老人说:那时我只有10岁,红军从江西过来,经过陈欧三天三夜。当时我在磨形岭看牛,见天上飞机飞来飞去,红军个个头顶一把稻草行军。到营下村后指战员均露宿在百姓的屋檐下,有些睡在石拱桥上、大榕树底下。当时天气寒冷,红军就利用陈欧的温泉洗澡,并靠近温泉取暖,垫把禾草,露宿在田头。3日,沿四团行军路线经湖南汝城的东岭到三江口,4日进驻仁化城口镇。

第三批是红十五师,即少共国际师,于11月3日进入长江镇,沿前面部队的路线一天赶到陈欧,当夜在营下村宿营。4日经东岭、三江口到城口休整。

第四批是红三、红五军团各一部。于11月4日由江西崇义的聂都经竹洞进入长江镇的高洞,沿长江镇北进军城口、两江口,再向汝城的延寿墟挺进。

第五、第六批是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分别于11月5日和11月6日进入长江镇,沿前面部队的行军路线经城口进入红山,于11月9日通过仁化县境,进入乐昌的麻坑集结。

国民党军对红军突破重围西进极为恼火,急令航空队配合南路军进行追堵。11月2日白天,衡阳航空队出动四架飞机到长江镇地域上空盘旋扫射,红军战士头顶稻草行军,并架起机枪还击。敌机仓皇在枫树坳、拦路丘、蓝头坑等地投下4枚炸弹,所幸没有军民伤亡。但在长江日头河桥上,当地反动武装将追赶部队的八名红军伤病员推下日头河的急流中,八名红军全部遇难。

长江镇是红军长征自赣入粤的主通道,从1934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连续七天,长江境内军旅匆匆、铁流滚滚。这个粤北的山区乡镇,见证了红军长征宏大的历史画卷。

红军长征在城口

城口镇是湘粤边境的秦汉古镇,四面群山、峰高谷狭,扼粤湘驿道之咽喉,控南北商贾之要隘,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军将其看作湘南汝城至粤北仁化之间第二道封锁线上的重镇,调兵遣将、苦心经营,单碉堡就建有20多座,驻有陈济棠部独立第二师的一个连及民团、保安部队。得知红军进入长江后,又急调广州独立警卫旅第三团火速开赴仁化高沙,增援城口。

红一军团首长林彪、聂荣臻、左权都清醒地认识到,城口这个隘口,是中央红军西进的唯一通道,必须乘敌不备、突袭智取,一举成功。二师六团团长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将主攻城口的任务交给一营担任,并把团的侦察排拨给一营指挥,还将团参谋唐振勇、俱乐部主任余勋光派到一营加强指挥。左权交代23岁的一营营长曾保棠说:“你们营必须在湘军到来之前拿下城口镇。”聂荣臻临行前嘱咐说:“保棠,城口是红军突出去的唯一口子,几万红军的生命就托付给你们营了。要不惜一切代价。”

军令如山,任务艰险,临行嘱托,字字千钧。曾保棠率领一营指战员,于11月2日夜潜伏到离水东桥头百米处的草棚边,先部署两个连对付两侧的碉堡,又选择十几名水性好的战士由桥的上游泅水过河,自己带着侦察排强行过桥。敌哨兵发现异常,喝问是哪部分的。曾保棠响亮回答:“自己人!”并快步过桥。敌哨兵准备鸣枪示警时,已被红军扑倒,随着一颗颗手榴弹在敌营棚里炸开,红军迅速过桥、入城,包围敌军连部及民团、保安驻所,敌军纷纷举手投降。四周山上碉堡里的敌军,慑于红军的强大威力,纷纷弃堡逃窜,红军迅速占领了城口镇。

奇袭城口的胜利,红军俘敌100多人,缴获枪械数百支、子弹一万多发及粮食、煤油等物资,给红军在城口短暂休整创造了条件。

为确保红军主力在城口的短暂休整、顺利西进,红二师六团一部奉命从东光、恩村迂回到铜鼓岭北的山地中,阻击从广州来增援城口的敌人。

11月4日,执行阻击任务的红军遭遇敌军独立警卫旅第三团彭智芳部的攻击,红军抢占龙形埂有利地形,利用密林草丛沉着应战、奋勇还击,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白刃战。战场上喊声震天,红军愈战愈勇。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敌我双方伤亡惨重。战至第二天傍晚,红军完成了阻击任务,奉命趁夜转移,从岔口分两路经红山入乐昌麻坑和汝城的延寿,汇入西进的红军主力。

据恩村村委会主任蒙荣华说,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红军和白军在铜鼓凉亭打仗的故事。当时我家住在燕子片,共四户人家。爷爷说燕子片全部住满了红军,后勤人员在我家煮饭,从屋后上山给打仗的红军送饭。

铜鼓岭阻击战,红军以阵亡一百多人的惨烈代价,粉碎了敌军增援城口的目的,并突破了敌人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为确保红军主力在城口作短暂休整和继续西进创造了条件。

国民党军得知城口失守后,于11月4日从衡阳派两架轰炸机飞抵城口的五里山、三角坪、大河背、老虎尾、正龙街口等地上空俯冲扫射和投弹轰炸,炸毁正龙街房屋6间,炸死居民易牛仔的妻子等10人。红军迅速组织抢救,并对被炸死居民每户送十块银元的安葬费,群众深受感动。

nlc202309090232

从11月2日起至7日,各路红军在城口行军作战6天,总指挥部设在广州会馆(现在的城口镇中心小学),部队就在城口的街道宿营,当时河边街、正龙街的街巷屋檐下都睡满了红军。红军对民众秋毫无犯,军民关系十分融洽。在城口休整的红军积极宣传革命政策,写贴宣传标语。现在城口、恩村的一些房墙上还保留着当年红军的宣传口号和标语。城口的群众也积极主动地帮助红军烧水做饭,给红军带路,收养护理红军伤病员……。

据87岁的高芳老人回忆:当年我家在正龙街边开了间小杂货店,红军来买东西的人态度都很和气,买卖公平。一位红军司务长来买东西时还送我父亲一个皮匣子。红军撤离时,那个送皮匣子的红军干部找到我父亲,请他给红军带路去汝城蕉坑。凌晨五点启行,第二天下午才回来。回来时红军给他开了路条,还送他两个煮鸡蛋路上吃。

张国贤老人回忆说:铜鼓岭打仗时我已13岁了,看到打完仗后敌人放火烧山,阵亡的红军战士被烧得惨不忍睹。红军撤离时留了一些银元给当地村民,请村民帮助掩埋阵亡红军遗体,村民也自发捐钱捐粮出力掩埋烈士。

据蒙克聪老人和群众回忆,马奢村曾有13位红军伤员留村养伤。其中三位重伤员住在蒙克聪的祖母家。祖母服侍伤员两个多月,因伤重又缺医少药而亡故。村民把他们埋葬在新庄的落花村。并建有一座墓,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红军墓”。

11月7日清早,红九军团正要整队进军蕉坑,忽见城口莲塘口上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是韶关敌军派来的侦探故意纵火烧房,企图嫁祸于红军。九军团领导罗炳辉、何长工立即命令红三师八团一部和军团直属宣传队留下来救火,保护群众安全。红军编成多路灭火队伍,奋不顾身爬房浇水,经过一个多小时将大火扑灭,并抓获了三个纵火的敌探,在罗卜坝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宣判,纵火主犯二人就地枪决。粉碎了敌人的阴谋,红军在群众的夹道欢送中撤离城口。

红军长征在红山

自11月5日至9日,红军从城口进入红山镇的新田村,再分两路从清水江和中山村进乐昌县五山镇的麻坑集结,在红山计有五天。

在此之前,红三、红八两军团经城口的两江口,进入湖南汝城的蕉坑、延寿墟。而红军大部红一、红九军团、中央红星纵队及红五军团一部,于11月5日起陆续从城口经围坑到红山的新田宿营。第二天再从新田出发分两路进军乐昌的麻坑:一路经暗径、雪洞、大水、清水江进入乐昌的山寨歧到麻坑;一路由新田经白石洞、五渡、糍粑坳到中山宿营,住在猪塘角的许家、卢屋和寨下杨家。11月7日由中山连屋村的连石昌带路,从中山经牛头洞、将军寨到乐昌的麻坑。最后一批伤病零散队伍于11月9日前撤离红山。在红山的五天中,红军宿营地新田、新白老屋、中山村留下许多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

新田村77岁的老人李国华回忆:听父亲说,红军从城口过来,由山门口的老路入村,当晚在这里宿营,李氏宗祠后的二层土楼,成为红军的指挥部。红军官兵对人和气,不惊扰百姓。该村曾给红军带路的李先芳说:“红军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军队,马营长、徐连长待人十分好,可惜我丢失了他们写给我的盖了四方大印的路条。”新白老屋村曾经收留了几个红军伤病员在此疗伤,受到了很好的照顾……在新白的猪屎峡,沿河追赶部队的八位红军伤病员被国民党军反动武装杀害于河滩。红军撤离仁化之后,反动武装用尽残忍手段追杀红军伤病员,有74名红军伤病员遭惨杀。当地农民群众自发将红军烈士遗体掩埋。

青迳大水村的李德林,曾秘密护理一位受伤的红军战士二十多天,在地方反动势力的威迫下,不得不亲自护送这位红军伤员转移到汝城县的老虎洞养伤,安置好后才依依告别。

中山的老人许明光说:“大队红军到我们这里时,天快黑了,每人手里拿着一把禾草,在这里过夜。晚饭时,买了大户人家一条猪杀了改善伙食,按当时市价给了户主几块银元。第二天早上部队继续向乐昌挺进,卢屋村对面河背村的坪里,好多人在听一位红军将领站在台子上演说:‘共产党是为人民的,红军是打土豪分田地的,是穷人自己的队伍,不会要老百姓的东西……’”这些回忆场景,在中山的村民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代代相传……。1972年1月,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红山的历史,仁化县特将烟青人民公社更名为红山人民公社。后又更名为红山镇。

上一篇:房屋建筑学实习个报告下一篇:煤矿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