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演讲外语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前演讲外语(精选12篇)

课前演讲外语 篇1

choice

Everyone has a choice when he wakes up in the early morning.You can choose to be happy or sad all the day.But for me , I think I have responsibilities to fulfill all the day.So every morning my first job is to choose what kind of day I am going to have.Today I can complain because it is rainy or I can be grateful that the grass is watered for free.Today I can feel sad because I don’t have more money or I can be glad that it will prevent me from wasting.Today I can feel very down because of a bad cold or I can rejoice that I am still alive.Today I can lament over all that my parents didn’t give me when I was growing up or I can feel grateful that they allowed me to be born.Today I can be disappionted for my lack of friends or I can be excited to discover new relationships.Today I can be exhausted because I have too much homework to do or I can feel honored because I’m getting closer to my dream in this way.What today will be like is just up to ourselves.We can get to choose what kind of day we will have!As teenagers,we stilll have much time to achieve our dreams, but the way to success is not so easy.If we choose to face it in a good mood and carry on trying,I believe we can enjoy the whole process and get to the destination of success much more easily and happily.In fact,everything depends on your own attitude.If you choose to be happy and positive,you will enjoy your work and have a good time.If you choose to be sad and negative,nothing good will come to you and your life will be colourless.The world around us is so beautiful.There is no reason why we don’t enjoy it.So,everybody,let’s choose to be happy everyday!

Ok,that’s all.Thanks for listening!

课前演讲外语 篇2

“每堂课前3分钟演讲”显然是语文教师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交际、思辨能力的主要抓手。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开展这一活动, 但在教学实际中, “课前演讲”却普遍存在“热闹有余, 收获不大”的现象, 即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 但说话、写作能力的提高却不明显, 分析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弊端。

形式单一。“每节课前一位同学发言, 最多加几句老师点评”。当前“课前演讲”固守这一模式, 陈旧乏味, 燃不起学生的激情, 更别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过程随意。“课前演讲”在小学六年的教学中, 没有持续的系统的安排, 总是随学期的推进, 教师的变化, 或开展或不开展。这种“短期行为”或“间断行为”是不能体现演讲的效果的。

目标孤立。“课前演讲”没有很好地与作文、阅读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 以致常有“班级演说家常常考试不及格, 而学习优秀者又常常不演讲”的“说”“学”分离的怪现象。

点评肤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点评都仅止于:学生的仪容仪表, 音量音色, 流利程度, 准备情况等。千篇一律, 未能挖掘演讲材料的意义、内涵, 表达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启迪。

走过场。有些公开课将此作为“花絮”:选择一位朗诵高手或深情朗诵, 或激情演说一段文质兼美的但与本堂课训练内容无关的精彩片段, 博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接下来为了赶时间,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点评泛泛而过, 错失了欣赏品味的良机, 使听者不无遗憾。

为消除弊端, 使“课前演讲”真正发挥作用, 笔者回顾近三年的语文教学中对“课前演讲”的训练, 就活动方式、操作流程、材料选择、评价标准作以下实践建议。

一、活动方式

1. 竞争式。

围绕同一话题, 花五周的时间, 每位同学选材、组稿、演讲, 并参与评价:谁的语言抑扬顿挫, 富有感染力;谁材料选得好, 有意义、有内涵、有启示。打分, 记录, 最高分享受“点名演讲” (即下堂课谁来演讲由他做主) 的权利, 这无疑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2. 辩论式。

有些内容, 学生的理解角度不同,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观点不同, 教师煽情, 便可有一番唇枪舌战。每节课都会有精彩场面、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 语文课真成了“漫谈式”、“茶馆式”。

3. 板演式。

板书是教师的专项用具, 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清楚, 记得更清晰, 笔者提倡学生板书说明。如在欣赏唐宋诗词时, 要求学生将诗抄录在黑板上, 作适当的注释, 圈、点、画出妙词佳句。学生摇头晃脑, 俨然一师者也。

4. 随感式

由身边的小事引发一点感慨, 抛出一个话题, 让在座的讨论交流, 实现“听”与“讲”互动。

5. 欣赏式。

围绕经典课文, 做简短的赏析:或写作特色、或主题思想。

采用这些变化多样、趣味横生的课前演讲方式, 同时再安排一位“主持人”, 每一节课的演讲都有新的信息、新的感点, 每次都能使同学激情昂扬。

二、操作流程

1. 思想动员。

以古今中外的实例, 向学生宣传口才的重要性, 激起学生的兴趣。

2. 安排顺序。

由班长与课代表广泛征求意见, 排出课前3分钟轮流演讲表 (每节语文课前一人) (第一轮由课代表、班干部带头, 下一轮开始按学号) 。

3. 学生提前一周准备。

或收集材料或自行撰写并做好充分准备。

4. 教师审稿。

宣布轮流演讲名单, 用一节课时间作方法指导, 鼓励动员, 宣布从某节课开始;要求学生选择材料后就给教师审稿, 课代表督促检查准备情况。

5. 正式开始。

上课铃响, 教师进教室找一空位坐下, 如学生一般聆听台上演讲, 学生可自告奋勇担当主持人。

6. 师生互动点评。

教师由示范点评至学生自主点评, 教师或鼓励或点拨或作“换位”教育 (师生互换、生生互换) , 随时作适当的正误、优劣评价。

三、材料选择

演讲的内容有这样一些来源。

1. 优秀演讲稿。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演讲的材料必须有质量, 因为它要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 初学者不妨采用“拿来主义”, 将他人的与本次主题相吻合的优秀演讲稿“拿来”, 与同学分享。这样与人与己都是学习的良机。

2. 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名人故事、身边小事。

故事的文字吸引人, 意味深长, 是较好的课前材料, 能一下子抓住学生或松散, 或紧张的注意力, 从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3. 经典短文。

欣赏文质优美的短文, 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现当代作家的作品, 舒缓、清丽、短小、含蓄又富有哲理。

4. 名人小传。

名人之所以成名, 必有其超越常人之处, 从其生平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些启示, 构建自己的人生。

5. 唐诗宋词赏析。

语言精辟, 内涵丰富, 为平时的写作增添感染力、说服力, 文学功底在此铸就。

6. 自己写的大、小作文, 随笔。

这些作品必须修改成演讲稿, 语言要精炼、上口, 听者易懂。

7. 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

可作为新课导语, 如作者的生平, 课文作者的其他短篇作品, 写作此文时的历史背景等。

8. 课文后要求积累的词语。

根据新课文后面要求积累的词语, 自选五个, 串成一段有内容有思想的文字, 进行演讲。

总之, 所选材料多以励精图治、理家治国、揭示人生哲理等催人奋进者为主, 有内涵, 有意义。体裁包括:童话、小说、散文、传记、诗歌等;主题包括: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博爱、仁义道德等, 力求短小深刻, 在短短几分钟里, 积累语言, 提高思辨能力, 了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 感悟人生, 积淀思想。

四、评价标准

演讲者:

仪表大方, 姿势端正;

声音宏亮, 发音清晰;

有适当的表情动作, 语气合理;

选材生动, 能吸引听众;

中心明确, 条理清楚;

选材有教育意义, 富有内涵者加分

听评者:

根据以上评价标准进行点评。 (初级)

迅速抓住印象深的一点, 展开评价。 (中级)

迅速捕捉到材料主题, 联系自己的生活、阅读、感悟经历, 作出富有哲理的赏析。 (高级)

语言干净不拖沓, 见解明了, 批评含蓄不伤人。 (高级)

我的“课前演讲” 篇3

一、活动的方式

演讲按学号轮流进行,主要采取“学生讲—学生评—老师评”的方式;演讲后要求学生写“演讲感受”。

(一)演讲的内容

让学生从七年级自己所背诵的《论语》中任选三条做演说的主题组稿、演讲。

(二)演讲的轮序

学生按班中学号轮流演讲,学生演讲后,由自己做主持人组织“听众”点评(时间关系要求只选三名同学为自己点评、打分),最后老师再对这“一讲三评”四位同学进行评讲和打分。也就是说,每天的演讲实际由“一讲三评”四位同学操作。学生演讲用时3分钟,学生评讲用时2分钟,教师对“讲”和“评”两位同学的评价用时1分钟。

(三)演讲的点评

“评”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在演讲完后,要及时的进行评讲,可先由学生评(三位),再由老师评,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老师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

(四)“演讲感受”的写作

写“演讲感受”,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演讲作总结,以利于反思失误,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讲技能。此外,如果对老师同学的评价心中不服,通过写“演讲后感”,也给予了这些同学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

二、活动启示

1、抓住特定氛围的教育契机狠夸学生。

今天,我们的社会更倡导赏识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教师若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及时的表扬、热情的鼓励,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性。多鼓励多表扬,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强化集体的凝聚力,同时还能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变。我们抓住了这个特定氛围的教育契机,就意味着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

每次演讲,有的学生要准备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月,紧张又兴奋地期待好久,对学生是一次尝试,更是一次测验和展示。演讲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会暴露无遗。我们呢,应当和全班学生一起,认真聆听,及时做出正确而中肯的点评,评价应遵循“表扬为主,鼓励为主”的原则,并且深层次挖掘拓展学生演讲的话题,从更高层面更广视野引导学生,让学生满足于教师给予肯定的同时,也真正提高自己。

2、定期检查学生的演讲准备和听演讲的记录情况。

学生的记录本是检验学生准备演讲和记录别的同学的演讲的重要依据。许多同学有阅读、听讲不作笔记的习惯,而这种自然记忆往往有效期不长,且不便于今后查找资料。只有勤作笔记才能为演讲积累大量的素材,发挥阅读和听讲的作用。从记录本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筛选、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3、此项活动,贵在坚持,常抓不懈,学生能力定有提高。

一年的课堂演讲训练,听、说、读、写交流了很多的经验,学生间接的增加了大量知识。通过多种渠道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班在训练的量上获得了足够的保证,质上也定然有实际的提高。

课前演讲 篇4

印象深刻的课前演讲——马云的故事

IT界传奇人物马云从小就十分顽皮,没有接受太好的教育,甚至参加了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可是马云却是个富于理想的人。在互联网大潮刚刚席卷中国时,他就立志,要在十年内,从一无所有,赚到50亿元!他说到了,也做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他一一克服,终于成功。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多富有,受过多么好的教育,而是取决于他有多大的理想,给自己定位在哪里。无数人的经历告诉我,怀有梦想的人就一定会成功!我当然认为自己应该出类拔萃,鹤立鸡群。我,一定要走上世界的舞台,去挥洒我的激情与才华。为此,我会一直,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课前演讲 篇5

山东省诸城市皇华中心校郭秀花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紧扣语言学科的特点,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任何场合下自主思考、大胆运用,用英语将心中所想恰当、流畅的表达出来。但是面对有限的课堂时间,如何让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进入角色,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认为“课前演讲” 便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口语、听力训练序列的主要做法。

一、分段要求,循序渐进。

从初一开始,每节英语课我都安排一名学生到台前演讲。要求演讲者提前一周准备好演讲稿,交老师审阅修改,然后熟练演讲内容,并尽量做到脱稿演讲。演讲内容根据教学进度,联系实际,分段要求。

初学英语时,要求学生用英语简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老师、学校、班级、文具等。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增长,逐步提高要求。如:学了can之后,就要求同学们介绍自己或他人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学了like 后,就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以及家人的喜好。

到了初二,就要求他们简要描述人物、事件、改学课文等。如“Our Hometown”,“The Sports Meetings”,“My best friend”等。

进入初三后,要求学生自选内容,可以写人叙事,也可以简单议论。字数等要求与中考同步。如“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Is it good for the students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An interesting class”等。

二、分层教学,共同进步。

农村孩子大多不善表现,尤其是刚进校的初一新生。演讲起始阶段,我便先挑选了十名比较活跃的学生,让他们上台演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他们成功的示范,同学们都不再胆小怕羞了,他们认识到原来讲英语并不难,并都跃跃欲试,积极地投身到演讲活动中来。

有人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好中差,外语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在教授一个较难的话题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如教初二英语M10 Unit 3之前,我就先设计一个话题报告,如:How to make our school more beautiful?,要求学生课前准备。由于此话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程度中等的学生,可以安排看图说话(同一课内容),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三幅画:第一幅,重点体现过去脏乱的购物中心;第二幅,学生们在清扫购物中心;第三幅,重点体现清扫后的购物中心的状况。对于成绩滞后的学生可以降低难度,根据前一课的内容,简短地说一两句话,教师从学生的演讲中适时地导入新课。

对少数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加倍关心、耐心帮助,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初一时,有个学生因病耽误了几周课,害怕演讲,打算“弃权”。我便给他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他树立信心,早晚自习重点辅导,休息时间开点“小灶”,帮助他准备演讲稿,使他成功地进行了演讲。全班同学大受鼓舞,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带动了学困生,促进了中间层。

三、肯定成绩,及时鼓励。

教师要关注、赞赏他们的成绩。每个学生演讲结束时,不论他

们是谁,不论成绩、表现如何,我都从他们的身上,他们的作品中找出优点,大加赞扬。如对他们说:“Good work!” “Well done!” “I’m pleased to hear such a nice talk!”等。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也能在学生心中激起一阵浪花,增添他们的自信心。

四、一人演讲,全班受益。

每次演讲结束后,我都就其内容提出3---5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这样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听,积极思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应变能力。收到“一个演讲、全班受益”的效果。

五、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通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开展演讲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把准备好的内容表达出来。要求明了、轻快、准确、令人信服。通过演讲,学生内在的表达能力在教师和全体同学面前真实地外传。“三分钟演讲”使学生比较准确地了解自己表达能力。如在演讲中语言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楚,声音是否宏亮,节奏是否合适,声调是否恰当,表情是否自然,感情是否真实等。在演讲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二)同学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主动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班经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在一起查资料、讨论问题、交流经验,经常听到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用英语对话,同学们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三)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有了课前演讲,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可喜的是,一些对英语非常反感的学生也渐渐转变了思想,开始喜欢上了这门学科。在这种高涨的学英语氛围中,学生都课下挤时间写演讲稿,朗读背诵以争取演讲时有良好的表现,在此督促下,学生在课上也能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成绩,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使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课前三分钟演讲 篇6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心爱的人在一起,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心爱的人背靠靠,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真的中了状元。

课前演讲活动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 篇7

关键词:语言能力培养,课前演讲,方法

为了贯彻新课标精神, 把人教版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训练要求落到实处, 我再次在初一这个起始年级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这项活动我校语文组开展多年, 曾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再思考, 再探索, 再完善。我坚信这项活动对于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演讲活动的启动

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愉悦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演讲活动中, 我在起始阶段设计了“你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吗?”、“你喜欢看主持人大赛吗?”、“你从电视上看过大学生的大专辩论赛吗?”、“你亲临现场看过学校举办的哪几场演讲比赛?”、“你喜欢课前三分钟演讲吗?”等等调查问卷题18道, 让学生思想基本认同, 情绪跃跃欲试, 然后再引导其步入课堂演讲的良性轨道。

二.演讲活动的形式内容及质量跟踪

我把演讲活动分为常规型演讲和固定型演讲两大类型。常规型演讲又分为两种形式, 即自由演讲和命题演讲。

自由演讲的内容可自选, 题材自定, 长短不限。开学初活动刚刚开始时使用, 可以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命题演讲一般结合教材的主题命题, 与课文同步, 与单元同行。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 (下) 第三单元时, 我安排演讲题目为《我与名人》, 因为本单元讲的是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 如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等。这样既检阅了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与巩固情况, 也帮助他们拓宽了知识, 链接了生活。

这两种形式安排在课前3分钟进行, 抽签排定每天一人演讲, 且有学生评委轮流点评记分。

固定型演讲, 是配合学校活动, 或配合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单元训练内容, 每两至三周集中安排一节说话课, 举办“读书报告会”、“重大节日专题演讲比赛”、“故事擂台赛”、“班会主持人大赛”等专项演讲活动。这里, 重点汇报一下七年级课前演讲活动的操作方法及质量跟踪。

1、方法内容

课前演讲也像作文训练一样, 要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 知道从何说起, 并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收集资料以及演讲技巧和方法的指导。我的安排有一定的梯度:

(1) 自我介绍。学生刚进校, 彼此之间都很陌生, 需要进行相互了解, 进行自我介绍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自我介绍时, 我提前告诉他们介绍的内容, 方法, 并亲自作以示范, 要求他们尽量做到形式新颖, 内容丰富, 有特点, 有个性, 富有吸引力。力求在自我介绍后, 大家都能记住你。

(2) 谈广告语。学生先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收集广告用语, 演讲时首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 再对广告语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学习, 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双关、谐音、排比、用韵等语文常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既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 又引发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好多同学对广告语的模仿,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激发了学习语文的热情, 了解到语文的广泛用途。

(3) 说说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 或是他们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 除了要讲出句子外, 还要结合生活实例, 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 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可谓一石三鸟。

(4) 命题演讲。演讲活动进行到第二学期, 我开始安排命题演讲, 巩固教材内容, 拓展语文知识。针对近期校园生活、班级生活新内容适时地安排学生演讲。如《从______小学到明德实验学校》, 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说自己一学期以来的生活情况;再如《新来的实习老师》, 说说“我”眼里的语文实习老师杨露老师等等。

2、质量跟踪

(1) 定期检查学生的演讲准备和听演讲的记录情况。

学生的记录本是检验学生准备演讲和记录别的同学演讲内容的重要依据。许多同学有阅读、听课不记笔记的习惯, 其实自然记忆有效期往往不长, 且不便于今后资料的查找。只有勤作笔记才能为演讲积累大量的素材, 从记录本的内容还可以看出学生筛选、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2) 适时进行点评、记分。

学生在演讲完后, 先由学生评 (自由点评、评委团打分) , 再由老师评, 对演讲者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做到有理有据, 以肯定和鼓励为主。这样, 学生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中存在的不足, 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 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在分数的评定上, 先制定好评分表, 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给演讲者评分, 并做好记录。每一个主题阶段完成后, 评出最佳演讲者一名和优秀演讲者若干名, 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三.演讲评价的多向与开放

演讲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我制定的评价方式是多向的、开放的。由于学生在演讲活动中所产生的实践体验是多彩的, 在交流中的表现也是极具个性化的, 因而交流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 这样就形成了演讲评价目标的开放性。

(1) 评价的依据。口语交际提倡让教师放手, 让学生真正得到自主发展, 但是放手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任何语言都有一定的规范性。我在规范学生演讲时提出了以下几方面要求:A、口语表达要规范;B、养成良好的运用辅助语言的习惯;C、养成良好的听记和表达习惯;D、讲述见闻, 内容具体、生动, 复述转述, 完整准确、突出要点。E、即兴演讲突出主题, 有自己的观点, 有一定说服力。

(2) 评价的形式。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 因为演讲活动讲究的是师生双方的互动, 所以评价包括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老师评价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训练重点和实施要求;而学生互评则让学生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进而提高交际与表达能力。

四.效果分析

我班进行了初一一学年的演讲活动, 在实际操作中也的确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 有97%的学生认为课前三分钟演讲有趣味性, 对此活动充满热情, 其中72%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课前演讲活动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及写作能力, 它将语文与生活链接起来了, 它点燃了学生的激情,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沟通了师生的情感, 激发了竞争意识。对演讲者来说是自我展示, 自我教育的舞台, 对广大听众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学习与积累知识的平台, 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道独特风景。第十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 我班冯仰慕同学获全国一等奖, 作品《家乡菜》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第七期上;徐作为、张子石同学获全国三等奖;在2010年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读写大赛活动中, 我指导的学生张子石同学荣获初中组现场作文省级二等奖;在学校举办的“告别生活陋习, 争做文明使者”演讲比赛中, 我指导的学生刘晗和胡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在期末语文试卷抽样调查中, 我教的两个班作文均分是级组中最好的, 学生很喜欢上作文课, 语文成了学生最喜爱的科目。

课前演讲活动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欢迎, 还因为它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活泼, 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人格的完善与培养方面也很有实效性。

1、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了写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演讲稿, 演讲者往往要查阅很多资料, 做一些卡片, 有的还请教同学、老师、家长等。初一 (10) 班钟洁同学为准备一篇关于纯洁校园环境, 拒绝网络诱惑的演讲, 光摘抄的文字材料就有七页多, 而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增强了学生间竞争与合作意识。演讲前的相互切磋是合作, 而演讲效果孰优孰劣、唇枪舌剑则是竞争。大家仿佛是在比赛, 看谁新颖, 看谁成功, 似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学生的自尊心、表现欲望都很强, 都不甘落后。一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约有两次, 多的三次, 大家都非常珍惜。初一 (14) 班语文科代表朱婉秋同学这样告诉我, 第一次走向讲台, 听到同学的热烈掌声, 内心真是激动而又紧张, 决心一定演讲好……结果因为太紧张效果不好, 下次一定要向班级中几个演讲好的同学学习, 赶上他们。第二循环又轮到他了, 她非常自信, 成功地演讲了《我不服输》, 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3、提高了学生分析、评价能力。科学地分析问题并做出准确判断、评价, 是初中生必有的素质。但由于目前的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心高气傲, 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 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的问题, 这致使他们看问题常常偏激, 每每以偏概全, 顾此失彼。针对这一弱点, 我在演讲活动中加强了分析、评价能力的训练。通过热烈的讨论, 加上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学会了通过一件小事情去发掘一个很有用的大道理, 学会了辩证地去看待一个问题。

课前演讲主题的选择 篇8

一、课前演讲主题与教材内容接轨

叶圣陶先生不止一次说过:“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以阅读教材为基本点,以课前主题演讲为载体,引导学生去阅读、去讲演、去评点更为丰富的其他作品,可以拓展阅读的广度,加深思考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扬子《十八岁及其他》时,笔者发现其中“两代人的矛盾”这一话题对正当十七八的高中生来说很有现实意义,而且学生对此也很有表达的欲望。有一位学生主动谈及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种种隔阂乃至冲突,结果引发了更多同学倾吐自己的“苦水”。笔者由此确定了一个演讲主题:“两代人”。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选择与这一主题相关的文章来朗读、讲演、评点。有学生朗读了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使大家体悟到“打”这种暴力之后深藏着的父母的无奈、歉疚与深情;有学生推荐了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向大家呈现两代人眼中的家国天下,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交融;有学生介绍了沈石溪的《狼王梦》,大家更好地理解了为人父母者的内心情感、良苦用心……

又如教学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那一周,笔者确定的课前演讲主题是“红楼之梦”。意在让更多的学生来谈谈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红楼中人、红楼中事及对红楼一梦的种种思考,也引导学生阅读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以此深刻地解读《红楼梦》。

在教学《〈论语〉选读》期间,笔者确定的演讲主题是“孔子的故事”、“名家说孔子”、“我心目中的孔子”与“ ——我印象最深的孔门弟子”等。这样,孔子及其弟子就能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更鲜活本真的印象,而不是一群迂腐乏味的说教者;这样更利于学生们解读《论语》中蕴涵的思想精髓,从而引领自己的精神成长。

二、课前演讲主题与学校生活接轨

学校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一片天地,他们心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效利用校园的活动资源,进行课前演讲,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也是有话可讲的。

高一新学期伊始,怀着新奇,五六十个陌生的同学会聚一堂。大家都渴望了解他人,也渴望被他人了解,从而早日融入到一个活力四射、其乐融融的新集体。据此,笔者确定的第一个演讲主题为“这就是我”。要求学生们读一篇介绍自己性格特点(或喜怒哀乐,或兴趣爱好,或成长趣事)的文章,也可以用PPT或现场展示等形式更生动形象地向大家展示自我,但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求努力突出“我”,张扬“我”,告诉新老师和新同学“我”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个体,因为有“我”,班级会多一份色彩。

跨入高三,大部分同学已经十八岁了。十八岁是一个神圣的年龄,是“长大成人”的代名词;高三,又要迎接人生的一场大挑战,从此开始,学生告别青涩与幼稚,怀揣梦想与希望,承载起更多的责任与使命。所以笔者确定了一个课前演讲主题: “今年我十八”。让学生借此机会更好地去思考青春的蜕变与张扬,思考人生的理想、追求与责任。学生们热情高涨,有学生推荐朗读了一些伟人名人们曾经的青春感悟,有学生朗读了饱蘸情感汁液的自己的成长心声,还有同学朗诵了父母写给自己的“十八岁殷殷寄语”。

另外,学校经常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科技周、春游踏青、人文大讲堂、营建书香校园班级、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等。结合这些活动,进行课前主题演讲能引导学生更细致地去观察生活。

三、课前演讲主题与社会时代接轨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是死读书的人,是读死书的人,是不能担当起社会责任的人。因此,有必要引导高中生去关注我们生存的时代、生存的世界,了解其中反响比较大的一些事件、人物,关注公众对之的反应与看法,并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做出自己的判断。

例如小悦悦事件,笔者确定了一个课前演讲主题 :“关于小悦悦事件”。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中有两位学生的讲演给人印象特别深刻。一位学生介绍了《抱抱团的哀悼》的相关活动,活动主体是280名来自佛山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以“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抱抱团的名义,在悼念小悦悦之际,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还有一位学生读了一篇题为《见死不救的交通事故在美国发生后》的文章。文章介绍了2008年在美国发生的一起同“小悦悦事件”极其相似的事件所引发的 “寻找灵魂”的大讨论活动。这一主题的课前演讲,引发了学生对小悦悦这一社会事件本身和广大民众的反响的高度关注,引发了他们深层次的思考。这对学生养成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又如刘翔其人。2011年8月大邱世锦赛男子110栏决赛中,因为罗伯斯的“牵手”,刘翔屈居亚军,一时引发了无数国人与国外媒体的关注和热议。笔者确定了一个演讲主题“我看刘翔”。演讲中有学生认为刘翔的栏上飞翔创造了一个体坛神话、亚洲神话、世界神话,因为刘翔,极大地增添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有学生通过了解刘翔十几年艰苦如一日的训练,终于理解了 “台上十分钟(甚至是几秒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有学生认为刘翔在多次比赛中带着伤病参赛,这种拼劲让自己很敬佩,至于鸟巢退赛实在是情不得已,虽有遗憾,但更有理解、支持与期待。而对于刚刚发生的“牵手”事件后刘翔的表现更是赞赏有加,有学生引用了网络上的一些评价语作为演讲主题,如“刘翔风度比速度更赢人”、“享受比赛的快乐”等等,由此表达了自己对成功与失败、对目标与过程、对知识水平与人格操守新认识。

世界很大,变化迅速,值得学生去了解和思考的话题层出不穷。如动车事件、郭美美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瘦肉精事件、药家鑫事件、日本大地震、残奥会、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各种文学大奖(如诺贝尔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乔布斯其人等等。

对以上三类主题,笔者根据生活实际与教学实际穿插进行,这样,演讲主题既相对统一,有章可循,又灵活有变,避免单调枯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在组织演讲时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主导者”,及时捕捉和遴选出有价值的“演讲主题”;也要对演讲者的仪容举止提出一定的要求,对演讲技巧要作必要的指点,对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要进行认真思考。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312000)

课前三分钟演讲 篇9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现代作家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合作的《亲爱的安德烈》。

这本书是由龙应台与安德烈互通的36封书信组成的,这36封横跨上万公里家书,不仅横跨了新与旧,左派与右派,流行文化与人文关怀,更横跨了母与子的世代价值观。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龙应台跟孩子分享自己成长的历程;可以看到安德烈对爱好的捍卫,是如何从60年代的嘻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种值得深思的价值;可以看到这一对母子在面对该为“台湾队”、“中国队”、还是“德国队”加油时,拉扯出的关于国族认同的辩证;更多我们能看到的,是一种,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超越母与子的辈份关系的深刻交流。

以下,是我摘录的部分原文:

1.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2.是的,安德烈,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的能力,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伪装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虽然艰难却仍旧可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你懂的,是吧?

3.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4.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5.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的所有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在信中,儿子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母亲有八分的认真,二分的知性怀疑。儿子对母亲嘲笑有加,母亲对儿子认真研究。龙应台从小生活贫困简单,生活的社会黯淡压抑,生长的乡村愚昧无知,是城市现代让她学会了关爱,明白了什么是人生。作为一位母亲,她也不可避免地认为学习重要,但与此同时,她也希望儿子可以接触自然。她更鼓励儿子敢于挑战权威,学会选择。

安德烈是个十分现代,见识丰富的少年。也许因为年龄并不大,他有些盲目爱国,见识较为低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他有自己独特的爱好;有着青春的活力,敢于打破规定:拥有道德不安,心地善良,为人充满正义感:拥有正确的是非判断力,有着自己的审美观,拥有问题意识:拥有自己的生活态度,随和乐观:他鄙弃社会根据金钱分化的现状,厌恶中国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观念,犀利批判着香港社会现实。

全书中,那毫不掩饰的一位普通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新一代青年对生活的体验生命的思考都给每一位读者,带来了无尽心灵的触动。

课前演讲稿 篇10

地质学、古生物学皆属于历史科学,本人特在此提出一八八○年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uley)关于研究古生物的一篇有名的讲词《柴狄的方法》(On the Method of Zadig)的故事来谈谈。

赫氏所讲故事里的“柴狄”是法国一位大哲人伏尔泰(Voltare)做的小说里的主人翁,在这书中柴狄是一位巴比伦的哲学家,他喜欢仔细观察事物。有一天他在森林中散步,恰巧王后的小狗走失了,仆人正在找寻,问柴狄曾否看到。柴狄当时说那只狗是一只小母狗,刚生了小狗,并且一只脚微跛。仆人以为那只狗一定被他偷藏了,就要逮捕他。这时又有一群人来找寻国王失了的马,柴狄又说出那马是一匹头等快跑的马,身高五尺,尾长三尺半,马蹄上带着银套,嘴衔勒上有二十三“开”金子的饰品。于是他就以偷窃王家的狗和马的嫌疑被捕了。在法庭上柴狄为自己辩护,他指出:他根据沙上的痕迹就可以判断那狗是刚生小狗的母狗,左后足是跛的;又根据路旁树叶脱落的情形,可以判断马的高度,根据路的宽度和两旁树叶破碎的情形,可以判断马尾的长度;马嘴曾碰石头,那石头上的划痕,可以推知马衔勒是二十三开金制成;根据马的足迹可以判断这是一匹头等快跑的马。随后狗和马都在别处找到了,柴狄无罪被释。赫胥黎说:古生物学的方法其实就是“柴狄的方法”。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以及天文学家所用的研究方法,就是这种观察推断的方法。地质学和古生物学都是“历史的科学”,同样根据一些事实来推断造成这些事实的原因。

历史的科学和实验的科学方法有什么分别呢?实验的科学可以由种种事实归纳出一个通则。历史的科学如地质学等也可以说是同样用这种方法。但是实验科学归纳得通则之后,还可以用演绎法,依照那通则来做实验,看看某些原因具备之后是否一定发生某种预期的结果。实验就是用人工造出某种原因来试验是否可以发生某种结果。这是实验科学和历史科学最不同的一个要点。地质学和其他历史的科学,虽然也都依因果律,从某些结果推知当时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但历史科学的证据大部分是只能搜求,只能发现,而无法再造出来反复实验的。(天文学的历史部分可以上推千万年的日月蚀,也可以下推千万年的日月蚀。也还可以推知某一个彗星大约在某年可以重出现。但那些可以推算出来的天文现象也不是用人工制造出来的。但我曾看见一位欧洲考古学家用两块石头相劈,削成“原始石器”的形状。)

正因为历史科学上的证据绝大部分是不能再造出来做实验的,所以我们做这几门学问的人,全靠用最勤劳的工夫去搜求材料,用最精细的功夫去研究材料,用最谨严的方法去批评审查材料。

这种功夫,这种方法,赫胥黎在八十年前曾指出,还不过是“柴狄的方法”。柴狄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人类用常识来判断推测的方法。赫胥黎说:“游牧的民族走到了一个地方,看见了折断了的树枝,踏碎了的树叶,搞乱了的石子,不分明的脚印,从这些痕迹上,他们不但可以推断有一队人曾打这里经过,还可以估计那一队的人数有多少,有多少马匹,从什么方向来,往什么方向去,过去了几天了。”

初中语文“课前演讲”效应之我见 篇11

初中语文“课前演讲”,系笔者教学十多年而创设的一种教学辅助模式。其实施程序即在每堂课的前4分钟左右,让一位同学登台演讲。演讲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名言警句感悟、时事信息,读书一得,精彩句段,影视品评,现实人生万象等。演讲要求思想内容健康,或给人教育启迪,或热情洋溢催人奋进,或揭露反面明辨是非,或追随时代信息人才传递等等。演讲过后,老师用三言两语加以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有时也指名学生谈听后感悟,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演讲”树立了大语文学习观,打破了课堂时空的框架,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课前演讲”的实施,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为语文的课堂学习创造了一个极其宽泛的社会生活背景,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的道理,没有材料,演讲便无从谈起。只有“积学以储宝”,演讲才有源源不断之流。因此,学生演讲前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材料的积累。

一、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包括词语、句式和名言警句。积累的途径之一是从课文中收集、积累。途径之二是从课外阅读中收集、积累。平时阅读书籍、报刊甚至看电视广告,随时留心各种好的语言,随手摘录,随时整理。第三个途径是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如俗语、谚语、歇后语、顺口溜等等,听到后尽可能及时记下来,并分类整理。

二、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感受是演讲的源泉。不到长城难以体会它的雄伟,不见大海难以想象它的壮阔。没有生活的基础,演讲将缺乏厚度而显得苍白无力。要积累生活,学生必须热爱和留心生活,在满腔热情去经历、体验、观察生活,要勤采勤记,一段经历,一次交际,一席谈话,一点感受,都应随手有选择地记下来;最后是积累写作技巧。有了语言材料和生活材料的积累,只是解决了“米”的问题。要写出好的演讲稿,还要积累一些写作技巧。比如选择材料,提炼中心,安排层次和段落,组织过渡和照应,设计开头和结尾等。这些都可以通过阅读范文去积累。

以上所述为学生演讲前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跳出了课本,跳出了课堂,广泛涉猎有价值的演讲资料,既丰富了知识,又开拓了视野,为语文的学习扩展了空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上台演讲,展示风采。学生将其有所准备而储存在心中的演讲稿搬至讲台上,面对老师和全班同学演讲。起初,一部分同学上台演讲时思路不清,说起话来语无伦次、东拉西扯、颠三倒四、手足无措,更有甚者站在台上俯首低头,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即便是一些平时能说会道的同学,上了台也语言枯竭,神情举止极不自然,不能很好的表情达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训练的增加,课前演讲成为学生习以为常的事。有老师的品评指导和表扬鼓励,大部分同学的演讲能激情飞越。讲台成了他们张扬个性的最佳场地他们富有个性和幽默睿智的语言,成了“课前演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听说互动,相得益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重要的任务,主要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是语言活动的基础。试想,一个不具备良好听说能力的人如何立足社会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交流,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课前演讲”就是抓住了听说训练的最佳切入点,在强调学生按演讲基本要求说好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训练听话,其实就是训练思维。它要求听话者神情专注,听清话语内容,体会含蓄深厚的话语意味,鉴别话语内容的是与非等。着眼素质,以说促写。“课前演讲”还伴有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以达到以说促写的目的。有时,老师临时出题,或要求学生针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批评,如“少数学生用吃不完的馒头打仗”,“个别学生抽烟、酗酒”等;或要求学生讨论一些有分歧的现象,如“看课外书影响学习吗?”“中学生早恋有益吗?”“老师节假日补课好吗?”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学生谈起来自然会有话可说,甚至是头头是道,是非曲直也因此显而易见。说和写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想。一个人想清楚了,说起话来就会流畅自如,有条不紊,把说的话经过加工写下来,就是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具体生动的文章。可见,会说对会写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课前演讲外语 篇12

一、操作方法

(一) 提前布置, 充分准备。

以一天一个为主, 有时可几人合作。演讲人员、演讲顺序由教师或课代表提前安排。演讲内容由教师根据现阶段教学内容指定范围, 由学生选定。

(二) 恰当点评, 鼓励为主。

每次演讲完, 教师简要点评。教师点评时要承认差异, 尊重个性。对成功的演讲从内容和演讲技巧方面, 进行充分的肯定, 让参与者享受成功的愉悦;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 教师要从中发现闪光点, 让演讲者体会到小小的成功, 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三) 控制时间, 灵活把握。

一般说来, 演讲的时间应掌握在五分钟之内, 时间过短不足以把问题讲明白;时间过长则容易喧宾夺主, 影响其他教学环节。

二、演讲内容

(一) 名人演讲稿。

演讲的材料必须是高质量, 有新意的。因为它要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可选一些中外名人优秀演讲稿演讲, 这样于人于己, 于学习于做人都是好的方式。选文长了可节选, 也可连续接力播报。

(二) 各类故事。

故事是吸引人的文字, 往往意味深长, 寓意深刻, 是较好的课前演讲材料, 它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也可以有效地拓宽他们的视野, 陶冶情操。

(三) 经典散文。

欣赏文质优美的散文, 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 是提高语言文字水平的有效方法。毕淑敏、刘墉、余秋雨等名家的作品, 富有哲理、文质兼美, 是学生品读的美味佳肴, 修身养性的补品。

(四) 满分作文。

在不同的年级, 选些与初中作文教学相关的学生满分作文作为写作的范文, 可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文体模式的参考。如, 学说明文时, 让学生找些满分作文中的说明文演讲, 增进他们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

(五) 诗词赏析。

语言精辟, 内涵丰富的诗词赏析美文。既可让学生吸收写作灵气, 又可为阅读鉴赏提供参考, 能有效地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品味有不可忽视的好处。

(六) 时事新闻。

到初三时, 要学习议论文的写作, 需要收集广泛的论据。此时, 引入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到课堂来演讲, 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地积累作文素材, 储备议论文的时新论据, 为写议论文铺平道路。

三、演讲形式

(一) 宣读式:

为了不过分加重学生负担, 演讲一般可不脱稿。但要求流畅, 感情充沛。这种训练可以常规使用。如演讲满分作文、新闻事件、中外优秀散文等均可以如此。

(二) 访谈式:

选定一个大家熟悉、关注的话题, 由一个学生以采访形式, 采访其他同学, 畅谈对该问题的看法、感想。如“中学生该不该谈恋爱”, “朋友借钱不还, 我该怎么办”等, 由课代表组织准备。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辩论式:

指定大家感兴趣的、特别是学生中最希望探讨的, 以及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 提前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正反两方, 着手准备公开辩论。如, 学完《羚羊木雕》一文, 可布置“我”方与“父母”方的辩论会, 辩论“到底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这一论题。

(四) 表演式:

这种训练一般不用, 毕竟学生准备的时间较长。初中高年级, 表演能力强了可以使用。例如, 在学完课文之后, 课本剧表演、课文片段表演;看到社会现象, 真实地演绎。

总之, 课前五分钟演讲要遵循的原则:首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次是围绕教学进行;三是内容要丰富多彩。

上一篇:企业网站设计下一篇:古诗词鉴赏与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