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共7篇)

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篇1

2012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防治结合、全员参与、科学发展、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目标:

一、杜绝死亡,负伤率在3‰以下。

二、不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中毒、泄漏事故。

三、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

四、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合格率100%。

五、职工职业病发病率为零。

六、安全设备设施完好率大于或等于95%。

七、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率100%。

八、特种设备送检合格率100%。

安全文化核心:

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篇2

1安全目标管理的诠释

1.1对人的因素加以重视

安全需要广大员工的全面参与,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人在安全目标管理过程中的因素, 对自我控制比较强调, 有机结合组织目标和个人需求。安全目标管理以人为中心开展, 保障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关系, 保障下级能过自觉遵守并实现上级制定的安全目标管理计划。

1.2建立安全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在石油企业中引入安全目标管理, 要求以企业~~部门~~个人的形式分解整体目标。在分解安全目标的过程中, 保障统一责任、权力和利益, 同时各级目标要满足企业的总方向, 各环相结, 环环相扣, 形成统一的目标责任体系。

1.3重视成果

制定安全目标是安全目标管理的起点, 依托完成目标的情况为最终的考核终点。评定安全目标完成程度是评价安全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作为上级主管单位, 对目标完成的方式, 手段、形式等具体过程不要给予过多干预。在安全目标运行的过程中, 减少监督成分, 增加控制成分。

2安全目标管理的运行模式

2.1建立安全目标网络

把安全目标管理引入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之中, 首先应该自主构建目标~~主体~~时间安全目标管理网络。其中, 目标维度主要指的是安全方面;主体维度主要包括四个主体:企业、作业区、油井、职工;时间维度可以是:日、月、季度、年四个周期。

2.2实施安全目标管理

建立安全目标网络之后, 每个人的安全目标是企业安全总目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个人安全目标都完成后, 企业才能在整体上实现安全总目标。作为石油企业的员工, 应该对自身所肩负的安全总目标有清醒的认识, 向下级授权, 让职工进行自我管理, 采取有效措施, 独立完成自己的安全目标。

2.3考核安全管理目标

安全管理目标考核是安全目标管理的最终环节。我们所说的考核安全管理目标指的是石油企业成立相关部门, 以预设目标为基础, 评价一定周期维度内的安全目标实现情况, 以评价的结果出台奖惩措施。不仅如此, 石油企业需要向下级及时通报评价结果, 和下极下级一同讨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总结教训, 给新时间维度安全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3安全目标管理运行的保障措施

3.1强化安全组织领导

沟通在安全目标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强化组织领导, 提升沟通质量和效率。石油企业应该以系统管理为基础, 合理组建组织机构, 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为组织的流畅沟通奠定基础, 然后以安全管理目标提供保障。企业管理者应该提升自身安全意识, 以身作则, 切实完成自己承担的安全目标管理, 为全企业的广大职工做表率, 同时, 应该和安全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磋商机制, 切实实现安全总目标。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石油企业要对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加以完善, 让安全管理制度充满系统性、有效性, 让安全目标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所循, 有法可依, 在制度上为安全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3.3强化安全文化建设

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中营造以安全为主体的文化, 形成安全文化氛围, 让安全文化发挥其内化作用, 让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 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重视安全, 人人讲安全的良好局面。

3.4加强员工安全培训

石油企业应该依托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安全培训形式和内容, 让广大职工定期接受安全培训。石油企业在不断完善培训体系的同时, 应该把管理人员在纳入受教育的范畴, 改变以往仅仅向一线员工普及安全知识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 让企业内全员参与安全培训之中, 让管理者也有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意识, 学会安全操作规则和技巧, 改变企业全员对安全的认知, 提高重视程度, 让安全生产得以保障。

4结语

石油企业管理的关键为安全管理, 对其而言, 做好安全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我们所说的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安全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 对比以往安全管理方式,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实践证明这种安全管理的方式和石油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符。

摘要:最近几年, 石油化工行业经常发生安全事故, 其已经被全社会广泛关注, 怎样保障石油企业安全生产, 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其中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安全目标管理模式是极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洲.关于在监控运用中引入安全目标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 (Z2) .

[2]张超, 陈晓, 陈建国, 刘奕.考虑应急救援的危化品泄露事故后果风险评估[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网络.预览.2009 (05) .

[3]李鑫轶.在教训中警醒在反思中前行~~中国石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深刻吸取“11·22”事故教训, 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纪实[J].中国石化.2014 (11) .

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篇3

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程度

在我国,国有企业职工即企业的主人,职工享有民主管理的权利,企业管理无疑应以人为中心,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依靠职工管好企业。这本来是国有企业的一大优势,遗憾的是,由于认识上的问题和企业管理工作上的缺点,在不少企业中,职工并不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应当尽到主人翁的责任,以至大大妨碍了这种优势的发挥。如果不树立起企业管理以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工作也会变得可有可无。因此,要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者的思想认识问题。

二、准确把握职工心态变化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是职工,只有及时准确地把握职工心态,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从目前职工心态看,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改制改革缺乏足够的认识,心理素质不适应;二是不能摆正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三是缺乏远大理想,存在拜金主义;四是对新时期面临的目标任务、新的使命不甚了解,怎样实现新的目标,工作从何处下手,心里更没有底。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一是建立健全一套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要创造一种环境,使群众心里有话有地方讲,有气有地方出,有意见和建议有地方提,把群众中大量的思想问题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得到合理解决,消灭在萌芽之中。二是身体力行作表率,当样板。要想真正搞好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那就要切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群众作出榜样。三是带着感情做思想工作,真情换诚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解决职工面临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只要把工作做到家,就会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端正工作作风。五是抓典型树标兵。六是开展各项行之有效的活动,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形成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为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四、思想政治工作,要強化几种意识

一是强化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首先,要增强干群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帮助人们理解改革和迎接挑战。其次,要鼓起干部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油田当前仍处于困境中,培育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能增加在逆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自觉磨炼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进而想方设法地去克服困难。再次,要激发起再次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强化争创一流的意识。首先,争创最佳的经济效益。其次,创造一流的管理水平。这是企业立足的根本保证。它要求企业必须有健全的科学管理规章制度、实际可操作的考核激励机制,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投入工作。三是强化敬业爱岗意识。首先,文明上岗意识的培育。文明上岗是企业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塑造企业文化的外在行为要求。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成功的企业文化活动,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技能性和导引性的功能,对培育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极为有利的。

五、抓好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无论哪个行业、哪种职业,在职人员良好道德思想的形成,最终都依赖于先进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应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具备共同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这包括:敬业精神、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勤业精神意识及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意识。由于企业主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党群工作的影响、制约,要引导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向上的政治理念和经营理念,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三要三忌”

如何把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众多企业政工干部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从方法、内容、情感这三个方面去把握。首先,方法要灵活而忌呆板。要努力设计、应用群众喜闻乐见、能够广泛参与的有效载体,在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工具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宣传阵地和手段,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窗口。其次,内容要实在而忌空泛。再次,感情要真挚而忌虚伪。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只有施之以情,才能让人感到亲切、温暖和愉悦;在此基础上再晓之以理,才能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不断出现各种新的情况和问题,这并不奇怪也不可怕。只要我们能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就能够很好地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推动企业发展,创造辉煌业绩。

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4

甲方:(企业)乙方:(车间或部门)

为了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切实保证企业稳步健康发展,特订立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1、控制指标

(1)无人身伤亡、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

(2)职业病发生率为零,职工重伤率为零,轻伤率控制在10‰以下。

(3)职工三级安全教育率和安全知识及技术培训率为100%

2、工作目标

(1)保证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指示在本车间贯彻执行。把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五同时”。

(2)组织制定车间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3)组织对新职工进行车间安全教育和班组安全教育,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定期组织考核,组织班组安全目活动,及时吸取工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4)组织全车间职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设备、安全装置、消防、防护器材等处于完好状态。

(5)组织各项安全生产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表彰先进班组和个人。

(6)严格执行有关劳保用品、保健食品、清凉饮料等发放标准。加强防护器材的管理,教育职工妥善保管,正确使用。

(7)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对本车间发生的事故及时报告和处理,注意保护现场,查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

(8)组织本车间安全管理网,配备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支持车间安全员工作,充分发挥班组安全员的作用。

3、奖惩规定

(1)控制指标没有完成、工作目标没有落实到位的,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处罚。

(2)完成控制指标和落实工作目标的,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奖励。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平阳县XXX厂(公司)(公章)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车间对班组)【参考件】

甲方:(车间或部门)乙方:(班组)为了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切实保证企业稳步健康发展,特订立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1、控制指标

(1)无人身伤亡、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

(2)职业病发生率为零,职工重伤率为零,轻伤率控制在10‰以下。

(3)职工三级安全教育率和安全知识及技术培训率为100%

2、工作目标

(1)组织职工学习、贯彻执行企业、车间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要求。

(2)组织班组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4)检查各岗位工艺指标及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做好设备和安全设施的巡回检查及维护保养,并认真做好记录。

(5)严格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有权制止一切违章作业,监督检查本辖区内的各种作业,维护正常生产秩序。

(6)负责本班组防护器具、安全装置和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使之完整好用。

(7)发现隐患要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不能解决的要上报领导,同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生事故要立即组织抢救并保护现场,及时报告。

3、奖惩规定

(1)控制指标没有完成、工作目标没有落实到位的,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处罚。

(2)完成控制指标和落实工作目标的,甲方按规定报厂方(公司)给予乙方奖励。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平阳县XXX厂(公司)(公章)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班组对员工)【参考件】

甲方:(班组)乙方:(员工)

为了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切实保证企业稳步健康发展,特订立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1、控制指标

(1)无人身伤亡、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

(2)职业病发生率为零,职工重伤率为零,轻伤率控制在10‰以下。

(3)职工三级安全教育率和安全知识及技术培训率为100%

2、工作目标

(1)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听从指挥,杜绝违章行为。

(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保证本岗位工作地点和设备工具的安全、整洁,不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不使用自己不该使用的机械和设备。

(3)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并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4)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

(5)不得擅自私拉乱接电线,不得擅自动用明火。

(6)及时报告、处理事故隐患,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

(7)批评、检举、拒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3、奖惩规定

(1)控制指标没有完成、工作目标没有落实到位的,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处罚。

(2)完成控制指标和落实工作目标的,甲方按规定报厂方(公司)给予乙方奖励。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平阳县XXX厂(公司)(公章)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企业与员工)【参考件】

甲方:(企业)

乙方:(员工)

为了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确保安全生产,促进企业发展。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及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企业与职工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如下:

一、控制指标

1、无人身伤亡、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

2、职业病发生率为零,职工重伤率为零,轻伤率控制在10‰以下。

3、职工三级安全教育率和安全知识及技术培训率为100%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和执行企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听从指挥,不违章作业,按时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做好各项记录,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保证本岗位工作地点和设备工具的安全、整洁,不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不使用自己不该使用的机械和设备。

3、正确分析、判断和及时报告、处理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发生事故,要果断正确处理,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报告,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并保护现场。

4、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并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5、按时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

6、上岗必须按规定着装,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7、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岗位技术练兵和事故演练。

8、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

9、不得擅自私拉乱接电线,不得擅自动用明火。

10、批评、检举、拒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行为,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

3、奖惩规定

(1)控制指标没有完成、工作目标没有落实到位的,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处罚。

(2)完成控制指标和落实工作目标的,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奖励。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平阳县XXX厂(公司)(公章)

承包经营、租赁场地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参考件】

甲方(发包、出租方):

乙方(承包、承租方):

1、乙方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相应资质,否则甲方有权中止合同。

2、乙方必须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3、乙方如发现安全生产隐患,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并向甲方通报。

4、乙方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需向安监等有关部门报告的,必须在事故发生后的一小时内报告,并及时向甲方通报。

5、甲方要定期对乙方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传达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新要求,布置相关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乙方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6、甲方对乙方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乙方必须服从并共同提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签订日期:年月日

特种设备租赁(使用)安全协议书【参考件】

甲方(出租方):

乙方(承租方):

设备租赁(使用)安全协议书是甲乙双方签订《设备租赁合同》后的补充协议,甲乙双方应按协议的内容各负其责,履行职责和义务,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一、甲方提供的机械设备应各种安全设施齐全、有效,符合技术要求。

二、甲方负责设备的XXXXXX的安全运输、安装及调试至正常运转。

三、甲方负责提供设备的安装及拆除的施工方案,甲方安排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市有关主管部门颁发有效的《特种从业人员操作证》,持证上岗,按xxx原则工作。

四、甲方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等工作,由专人维修,如发生机械故障,应及时修理必须随叫随到,严禁设备带病运行。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篇5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增强责任心,落实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我乡2010年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实现,结合我乡实际,特签订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1、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

2、安全生产伤亡事故为零。

3、四个定期:即定期召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定期安全自查整改,定期安全现场办公,定期结合企业从业人员安全保险。

4、三个明确:即明确安全人员(花名册报企业办公室存档),明确安全任务、措施,明确安全责任。

5、负责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制定和完善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定期主持安全生产会议,布置安全生产日常工作,并有会议记录。

6、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档案,按时上报计划和安全生产有关资料。

7、除日常性安全检查外,每月至少二次组织安全大检查,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二次职工大会,专题研究一次“一通三防”和“顶板”管理工作。职工每周过一次安全活动日。定期组织培训职工。

8、坚持“三同时”的原则,对本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劳动安全条例、安全设备、设施及巷道的规格必须按设计要求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组织实施,未经验收不得生产,按要求配备特种行业人员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装备。

9、服从行业管理,接受乡人民政府、乡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认真落实下达的各类安全措施。

10、每个企业交安全保证金。煤矿交5000元,石膏矿和采石场交3000元。(年终无安全事故退还)

二、考核与奖惩办法

年终乡政府及安办组织人员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对安全工作抓得差的企业进行批评和适当处罚,对安全工作抓得好的企业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虎圩乡人民政府

虎圩乡二0一0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

二0一0年三月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为使我乡安全生产工作步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发挥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政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乡政府决定与各村委会、相关企业签订二0一0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具体如下:

一、工作目标。杜绝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死亡事故、杜绝校园内因安全隐患造成的死亡事故、杜绝道路交通较大以上事故,减少一般工伤事故。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各单位负责人和工矿企业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把安全生产抓紧、抓好、抓实,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监管经费,努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工作,研究防范事故措施。

四、继续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整改。按时向乡安全办公室上报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做好对重大危险源的排查、登记、建档工作。制定重、特大事故应急求援预案,组建应急求援队伍。

五、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全民安全意识。

虎圩乡人民政府负责人:(签字)

单位负责人签名:

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篇6

一、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及其变革

(一) 企业生产组织方式

生产组织方式是企业按照专业化原则, 对输入的诸生产要素或生成资料进行合理组合与配置的一整套方法、规则、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具体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手段。“组织”作为动词, 意为组合、配置、调整。“组织”的对象是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企业从事物质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 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综合, 包括劳动力、土地、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燃料、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组织”作为名词, 是指由生产要素或生产资料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企业是一种生产组织系统, 其内部生产过程是一种组织过程。因此, 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含义既是动态的, 也是静态的。

该概念不同于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由马克思提出, 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方式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

一个企业采用何种生产组织方式, 外部取决于企业面临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竞争要求;内部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类型、产品特点、生产技术和管理。生产组织方式随着时代发展而变革, 具有自然历史性。

(二) 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到目前为止, 企业先后出现三种主要生产组织方式:福特制、丰田制和温特制[1]。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 以家庭手工劳动或家庭作坊为主的单件生产, 生产组织方式基本构成单元是产品 (服务)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生产组织方式发生质变, 由产品 (或服务) 变成某个环节的操作或任务。1945年至1974年, 福特制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建立在流水线分工基础上的劳动组织方式和大批量生产方式, 强调标准化, “准时制生产 (JIT) ”是其典型代表。20世纪60年代, 丰田公司为首的日本制造业将福特模式与弹性生产方式结合, 改组为丰田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 , 以克服流水线生产方式弊端。

20世纪90年代, 美国出现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的敏捷制造生产模式, 即温特制。它的产生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首先, 第三次科技革命让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这是一种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崭新经济形态。其次, 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无形生产要素变得与技术、资本等流动性生产要素同等重要。再次, 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意识不断变化,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造成极大外部压力。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缩短, 而新产品研发周期却逐年增加。最后, 大数据时代到来, 数据价值转移到数据拥有者手里, 传统的商业模式也被颠覆[2]。大数据改变了市场、组织结构。为了生存, 企业必须对其生产方式进行调整。

温特制生产组织方式有以下特征:

1. 三个主要特点。

包括生产模块化、技术标准化、业务外包化。模块化基础, 把复杂生产系统分解为相互独立的各个部分, 然后通过即插即用的接口把各个部分联结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温特制核心内容是技术标准的确立与推广。在温特制下, 竞争的重点不是有效投资, 也不是降低成本, 而是技术标准、游戏规则的制定和客户群的锁定。业务外包是温特制经营采取的主要形式, 企业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资源,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三个特点让企业实现对资源的高度集成与集约, 推动垂直一体化型企业向水平分工转变, 出现了生产方式分散化及制造模式打印化。

2. 生产组织方式的柔性化。

首先, 生产设备的变化, 从标准化、大批量生产专用设备到“系列化单件生产”的柔性生产装备。其次, 柔性化的关键技术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糊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再次, 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网络替代以往的纵向一体化, 组织结构变得柔性化和虚拟化。彼得·德鲁克称之为网络结构, 特点是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更少的命令、缩减中间管理层。最后, 将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力、柔性生产技术、灵活管理集中起来, 通过企业间网络技术, 应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进度, 具有更理想的动态适应性。

3. 知识成为独立投入要素创造价值。

知识已经从物质生产资料的附庸变成它的精髓。与传统生产组织方式的假设条件完全不同, 在温特制中, 知识成为生产要素中的独立因素, 企业可以单凭知识技术创新就能获取收益, 而无需经过生产要素生产阶段。知识由潜在的生产力变成了现实的生产力。达尔·尼夫认为:“知识是今天唯一意义深远的资源。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没有消失, 但是它们已经变成第二位的。”[3]彼得·德鲁克指出:“知识的生产率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企业、公司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温特制企业瞄准的是知识生产率的高低, 即把新知识转化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效率高低。知识的重复使用性、增值的无限扩张性和共享性, 改变了传统企业受物质资源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限制, 企业获得高速、持续增长的机会和能力。

从知识的角度解释企业行为及其组织创新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早在1983年, 保罗·罗默就提出“新经济增长理论”, 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 可以提高收益。企业本质被界定为“生产性知识和能力”的集合[4]。在一定意义上, 温特制就是以物质产品为载体, 凝聚知识、利用知识、创造知识而盈利的自组织系统。

4.“持续创新”。

“持续创新”是温特制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从福特制、丰田制到温特制, 是一个从非连续性创新到连续创新的连续谱系。“当原有的市场开始衰落、新技术突飞猛进、竞争对手成倍增长、产品淘汰飞速的时候, 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 并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而这种企业就是知识创新型企业, 其核心任务就是持续创新。” (野中郁次郎, 1999) 持续创新与突变式或非连续性创新有本质区别, 再一次让创新与生成相融合, 表现出低成本、短周期特点。创新的重点集中在最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上, 集中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中优势最大环节上。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历史发展规律表明, 每次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都伴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5]。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 不存在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 依靠传统学徒制培养人才。工业革命后, 适应初级工厂制, 职业院校开始培养适合机器化大生产的初级劳动者。可将其视为机器的延伸, 表现出明显的工具性, 是技术奴役下单向度的人。福特制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岗位技术能手 (可称为专门技能人才) , 以适应流水作业的专门型技能人才需求。针对丰田制, 人才培养目标开始由专门技能人才转向复合型技能人才, 强调一专多能。

伴随温特制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兴起,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知识型技能人才, 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又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 可概述为“知识+技能”型人才。

(一) 知识型技能人才是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 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最初是自发形成的, 后来成为“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和系统的”[6], 到现在越来越表现为一个自组织系统, 是无形的独立存在。企业的本质被界定为“生产性知识和能力”, 这是生产组织方式的系统目的性。反映到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 专业课程体系和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理想化的实体化。

其次, 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如滚滚洪水, 裹挟着知识和劳动者前行。两者均发生质变, 从静态变成了动态, 且相互影响、相互提升。知识成为独立投入要素创造价值。劳动者掌握着知识, 逐渐摆脱技术的奴役, 获得发展的自主性。原有人才培养目标的旧壳装不下发生蜕变的新人了。企业需要的新型人才是运用知识和智慧创造的价值高于动手创造价值的人才。

再次, 新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代表生态主义价值取向, 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工具性价值观。“在一个全新的全球紧密相连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 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同一个生物圈的一部分, 以此进行思考并身体力行。”[7]现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强调工具性价值, 而知识型技能人才包含了一套内在的价值体系。

总之, 随着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历史性变革, 由其决定的、为其所用的劳动力规格、素质发生质变。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调整、适应。可能唯一主动权是对这种新人才的命名。“知识型技能人才”在名称上, 最主要的是在内涵上能够满足新生产组织方式的内在需求。

(二) 知识型技能人才的解读和特点

1.“知识+技能”的解读。

首先, 从内容看, 存在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 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 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 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 以及面临问题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经合组织认为“知识”范围包括“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从以上定义可知, 狭义知识指科学理论知识, 广义知识包括科学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

技术是指人们从现实到达理想目的的操作方法, 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经验及技巧。技术可以分为经验型技术、实体型技术和知识型技术[8]。技术不能离开经验, 但它主要不是靠经验积累, 而是来自科学理论知识。

技能指必须经过学习、训练或工作经验, 反复练习动作系统, 保证顺利完成任务的一种动作活动方式、知识运作方式和智力活动方式相结合的复杂能力系统。技能是应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是人化的技术。

科学知识、技术、技能、经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连续体, 包括自上而下的演绎、迁移, 也包括自下而上的归纳和总结, 连接着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能够体现这个双向互动, 反映职业教育知识观的内在要求。

第二种解释, 技能在横向上可分为动作难度大的技能和知识含量高的技能[9]。两者并非层次关系, 只是同层次的“子系”, 存在伴生、随动关系。“知识+技能”提法能够涵盖二者, 直接指向基于技术应用5B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第三种解释, 在企业生产组织方式里, 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 称为“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 (潘汉尔德, 哈默, 1990) 。这种学识属于企业核心能力包括的技术和技能,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和技能。

其次, 既然广义知识已包括技能, 知识型技能人才中的“技能”又有何它意?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偏重技术应用, 将科学知识、技术成果用于工作实践, 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了自上而下的应用。但在人才培养阶段, 更偏重自上而下的习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保证学生从实际操作的实践经验中获得技能、技术乃至科学知识。“技能”一词可表示这两个偏重。

再次, 从持有人来看。“职业论”认为, 科学理论知识理应为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律师、外科医生和会计师的群体所掌握, 这些人才属于知识型人才。而技术、技能是企业一线劳动者的专属。“高技能”或“技能型”确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历史承续, 是由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决定的。但不能将其范围局限于技术、技能, 要警惕高职院校“技能”标签固化现象, 职业教育自身也不能自我设限、自我局限, 忽略新生产组织方式下蓝领工人自我发展、自我扩展的现实需求。

2. 知识型技能人才的特点。

第一, 知识型技能人才是创新型人才。温特制企业作为知识创新型企业, 需要的劳动力不再是产品生产流程中某一机器的延伸物, 而应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创新的主人。他们是企业持续的创新和动态能力形成的关键, 保证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并获得竞争优势。

第二,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包括企业生产某一模块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意识、产品标准、游戏规则及接口处理等。掌握的不是具体知识点, 而是获取、运用、创新知识的能力。彼得·克拉克认为, 知识型技能人才必须对自己的贡献负责, 必须自己管理自己的生产率并具有自主性。能熟练使用网络高效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能源以及大数据, 将其吸收与整合, 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 掌握“元”技术。“元”技术, 即技术开发平台。单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培养技能型人才, 不能跟上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的脚步。随着技术的进步, 知识型技能人才不仅掌握生产需要的技术, 而且了解技术背后的理论, 因此可以适应岗位与技术更新要求[10]。

第四, 具备操作技能。知识型技能人才从事的工作属于计划与实施、动脑与动手结合的创造性劳动。金泰尔 (A.M.Gentile, 2000) 提出操作技能的二维分类:“动作结构功能”和“环境背景特征”。后来又细化为16种不同特征的技能类型。知识型技能人才呈现为多技能的特征, 是16种类型在解决具体问题情境下的排列组合。

三、我国知识型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

(一) 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我国发展道路将经历工业化为主、工业化和知识化并重、知识化为主三个主要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11], 目前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过渡阶段。我们提出坚持自主创新, 到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打破发达国家对技术标准与游戏规则的垄断, 我国提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些战略的实现关键是人才。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提高知识、技术创新能力, 发展知识型产业, 加速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二) 企业发展层面

一些沿海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已经出现温特制企业或类似温特制的总部经济战略。这些企业围绕自身核心技术建立产业链, 以模块化、大规模定制的方式组织生产, 将一些零部件生产环节外包, 集中精力进行技术研发, 制定技术标准, 锁定顾客。企业从微笑曲线底端逐渐向上端移动。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福特制、丰田制、温特制同时存在, 专门型技能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知识型技能人才需求共存。但企业生产组织方式越来越向温特制靠拢, 越来越多企业需要知识型技能人才, 这是一个客观发展趋势。

(三) 劳动者个体发展层面

从福特制、丰田制到温特制, 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历史沿革规律表明:新的企业生产方式逐渐远离有序和稳定性, 蕴含了涨落、不确定性、多重选择、有限的可预测性和张力。这为个体摆脱技术奴役、发挥创造性提供最好平台。作为生产的首要因素———劳动者, 需要由原来的“体力型”技术的囚徒转化为“知识型”创新的主人。

到目前为止, 知识型技能人才未正式出现在政府文件中。政府文件也没有直接使用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一词, 一般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产业发展”等, 但两个概念已初见端倪。“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提法不能视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回归, 也不能视为“技术型”与“技能型”两个概念简单加和, 而应该理解为知识型技能人才概念前瞻。

参考文献

[1]马光秋.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演进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1) :45-50.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 周涛, 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176.

[3]达尔·尼夫.知识经济[M].珠海:珠海出版社, 1998:57.

[4]刘刚.后福特制研究——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6.

[5]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8) :12-19.

[6]马克思.资本论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402.

[7]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张体伟, 孙豫宁,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248.

[8]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343.

[9]张振元.技能分类若干问题新探[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8) .

[10]彼得·杜拉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生活·图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184-197.

企业效益目标保证体系 篇7

制定最佳目标

最佳效益目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整体效能的最佳发挥所达到的最好产出。企业最佳效益目标的制定,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是决策系统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的“最佳效益目标确定决策系统图”就说明了这种相互作用和决策活动的相互关系。

在这个决策系统和决策过程中,集团总裁处在中心位置。职能部门在最佳效益目标的制订过程中,是起支持决策作用的。它的职能是提供正确的信息和可靠的分析资料。

强化产前控制

产前控制是指在生产投入前,生产诸因素的最佳配置。它要求把最佳效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这是产前控制的主要环节。嘉陵制造一辆摩托车所需的金属材料多达234种,每年要消耗10万吨原材料,而材料消耗费用要占产品成本的70%左右,物资储备占用企业流动资金的比重也很大。所以,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及储备问题就成为产前控制的重要内容。这种控制主要包括:限质限价采购、限额发料控制、限额储备控制。为防止物资供应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到货误期或造成物资积压等不正常现象,保证生产正常进行。集团公司在仓库材料卡或材料帐上,对每种物资都规定了最高储备量、最低储备量和平均储备量。当库存物资超过最高储备时,就是超储物资,这时集团公司应停止进货,对超储部分应从速处理,以免物资积压;当库存降到最低储备时,就应迅速设法进货,以防供应脱节影响生产。

落实过程控制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原材料变为物流的过程。这种物流的结果,形成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从资金的形态来看,也是资金流动的过程。这种资金流动的结果,形成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过程控制,是产量控制、质量控制、生产成本控制的统一。它的任务是:以最低的生产成本,按照事先确定的计划目标,均衡地生产出符合数量和质量要求的产品。过程控制就是综合实现这些任务的一个完整系统。它包括:控制成本定额形成过程的成本定额控制;控制质量形成过程的生产连保体系和在控制品全面控制;控制质量形成过程的厂内、厂际质量保证体系;节能降耗保证体系。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完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也是效益目标保证体系的基本保障。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有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控制环境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为。具体包括:管理者思想和经营作风、单位组织结构、管理者的职能和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采用的控制措施、人事工作方针及其实施、影响本单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会计系统指单位建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业务活动方法和程序。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做到: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经济业务做出适当的分类;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以便将经济业务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地表达经济业务和披露相关事项。

控制程序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具体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在内部控制方面,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使内部控制活动具备基本的框架体系。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企业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企业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而组织规划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和出纳就属于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些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等等。二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一个企业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指对企业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企业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其基本要求是:一是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二是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三是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实物资产控制。实物资产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两种,这是对企业实物资产安全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两条:第一,限制接近,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第二,定期进行实物资产清查,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如账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成本控制。现代成本控制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技术、产品、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减少耗用材料,合理下料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法;集约型成本控制,是指依靠提高技术水平来改善生产技术、产品工艺,从而降低成本的控制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成本控制。

粗放型成本控制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贯穿始终,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控制方法。一是原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对大宗常用材料一般采取公开招标或择优厂家直接采购。二是材料使用的成本控制。一般有目标成本控制法和作业成本控制法。三是产品销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宣传成本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广告效应只能起到促销作用,产品质量才是用户信赖的基础。

集约型成本控制又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改善生产技术来降低成本控制。如引进新的生产线,采用高科技产品等。二是通过产品工艺的改善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集约成本控制有赖于智力成果,它能使成果带来超额利润。

审计控制。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于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上一篇:地产开发创新模式下一篇:文明礼仪主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