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精选6篇)
《亡羊补牢》导学案(第2课时)
雄县研训中心杨永乐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看法和想法。
2、知道这个故事的寓意,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导学过程:
一、自学环节
(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故事里的人物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学法提示:街坊们是怎样看问题、想问题的;养羊人怎样看问题、想问题的。
2、展示上面的内容。
二、自学环节
(二):品读课文,体会寓意
1、默读课文,找到“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这句话。想一想:(1)他为什么“后悔”?(2)“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和“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现在修还不晚”?
2、你认为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想一想第一次丢羊后他是怎么做的,第二次丢羊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并尝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有关句段。
3、试着把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展示上面的问题。
三、学习总结:(提示:对照学习目标总结学习收获)
1、我知道了:。
2、课后训练: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参考阅读
成语典故出处《战国策·楚策》
主备教师:赵丽琴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材分析:
寓言指的是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可以得到一个深刻的道理。但是这个故事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是古代人们为了给人们一个提醒而编造的。那么,《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南辕北辙》这个故事见《赵国策*魏策》,是季梁劝魏王时给魏王讲的一个故事,原文见后附资料。可以从多角度概括寓意:
①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②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适得其反。
③自己错了,不听朋友的忠告,只能错上加错。
④由于措施不力而导致达不到本来目的。
⑤反映事与愿违的情况。
季梁的朋友自恃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好,以为很快就能到楚国,但是认错了方向,并且固执己见不听劝,所以越走离楚国越远。
课文依《战国策》体例,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如季梁说话‚问‛一‚不解地问‛一‚告诉‛一‚再次诚恳地说‛,诚恳的态度跃然纸上。朋友的回答分别是‚不怕一‚没关系‛一‚你不用担心‛,成语‚固执己见‛概括了他的态度。
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叙述生动,对话性、形象性强,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可以理解这两个故事的意思,但对于其中的道理还是懵懂的,需要利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和总结,让孩子们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能够自己看出其中的寓意。
教学具准备: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学生:收集寓言。总课时:两课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二)第二、三、四自然段。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三)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一)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二)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七、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又丢 修
再也没丢(后悔)
有错就改 不算晚 教学反思:
日期: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一)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一)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二)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三)(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四)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五)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七、板书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
教学反思:
日期:
课 时 教 案
主备教师:牛津津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学难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
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古代寓言故事,成语故事都较为感兴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部分学生课外已经有所接触,教学前我也布臵了预习。所以,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从而学习对事物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具准备:PPT课件 总课时:两课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一)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二)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一)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二)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一)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 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二)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三)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2.熟读并理解词意。
(四)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一)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二)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教学反思:
日期: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一)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二)‚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三)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四)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一)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二)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2)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三)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2)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3)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4)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 板书: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5)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
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6)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四)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一)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二)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三)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
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四、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教学反思:
分析:受过箭伤 孤单失群 判断:害怕 高飞 结果:伤口裂开 掉下来
日期:
课 时 教 案
主备教师:牛津津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
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学情分析: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训练、探究、对话为基本元素设计教学,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以疑促读,读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学特色。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取笑,要善待他人。
教学具准备: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总课时:两课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检查预习情况。
(一)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二)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一)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三)齐读课文。
(四)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五)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一)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二)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审‛(sh7n)‚晌‛(sh3ng):翘舌音。
‚肃‛(s)):平舌音。笔顺:(共8笔)
熟悉(x9):知道得很清楚。
哈(h1):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三)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四)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五)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教学反思:
日期: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一)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1)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2)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3)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4)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
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3)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样做。
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板书设计:
父亲:是……就……(不要想当然)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教学反思:
日期:
课 时 教 案
主备教师:牛津津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段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识字能力,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他们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因此学生们对这一模式已经适应并渐渐习惯。而且这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在单元导读时能很快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能很好的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而能很快地让他们走进文本,融入故事,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思想,受到启发与教育。
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总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一)教师讲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课件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受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之下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二)引导学生思考:主考官为什么一见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作总结:是呀,蝴蝶绕蹄翻飞,恰恰暗示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引得蝴蝶前来凑热闹,含蓄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十分精妙。这位考生比别人多动了脑筋,才会如此的别出心裁,受到主考官的表扬。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有创意,就应该想别人没想到的。
(三)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一)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二)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三)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四)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五)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这些关联词来评评他们的画。(课件出示: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指名回答。
(六)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一)课件出示图:‚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述:据说著名作家老舍曾经给画家齐白石出了一道画题:蛙声十里出山泉。画蛙声,也许只要画出鼓起鸣囊的青蛙就行了,但是要画出‚十里‛,还要画出‚出山泉‛,就并不容易了。齐白石思来想去,终于完成了——他以青山为背景,从山中留出淙淙泉水,水中欢快地游着好几条蝌蚪。老舍看见了,十分赞赏。
听完老师的叙述,请学生讲讲这幅画的妙处。
(二)继续讲故事: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作画,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让画师们用画表现出‚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画师,会怎样画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再讲讲。
学生自由发言。(关注有创意的学生随时鼓励)
(三)揭谜。
你们想知道当时的画师们是怎样画的吗?
课件出示: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哪幅画更能体现‚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括号中的答案。
(四)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该怎样做呢?(平时多观察,多动脑,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有限 二徒弟:许许多多
果然 一只 三徒弟:两只 用有限表无限(妙)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四、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讨论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1)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2)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谁学下棋?
♀怎么学下棋?
♀学得结果怎么样?
♀《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
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⑴读准字词,读通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4)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5)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⑴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⑵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⑶学生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用现代与说出两则寓言的意思。
3,说出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九、附板书:
文言文两则
学奕
1、二人学奕 师从奕秋
2、一人 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然后成功
3、另一人 三心二意、思援弓缴而射之,然后失败
总结,条件相同,但结果不同,得到道理:学习之理贵在专心。
两小儿辩日
1、起因:两小儿辩斗
2、观点相反:一儿 日始出近日中远
另一儿 日初出远 日中近
3、理由:一儿近大远小
另一儿 远凉近热
4、结果:孔子不能决
总结:善于观察,有理有据
十、教学后记:
2.上海商学院内某学生公寓发生火灾,给大家的教训是沉重(zhònɡchónɡ)的,火灾过后,各种针对学校宿舍安全的工作重(zhònɡchónɡ)新展开。
二、花落谁家。
迷恋着迷 痴迷
(1)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
(2)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
(3)正是这种对昆虫的(),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躲躲一躲躲来躲去
(4)捉迷藏时,我(),就是找不到最好的藏身之处。
(5)雨越下越大了,我们赶紧找个地方()。
(6)最近不知为什么,小红总是()着我。
三、你明白大自然的语言吗?读一读,连一连。
白云飘得高 出门要带雨伞
蚂蚁搬家 秋天就在眼前
小蝌蚪一出现 明天准是个晴天
大雁往南飞 春天就来到了人间
你知道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呢?请写一写。
四、根据所给的提示,写出书的名称或者作者。
1.在我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
2.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不仅研究昆虫,而且描写昆虫,他那卷帙浩繁的《昆虫记》不仅是科学著作,可以说,他透过昆虫世界所书写的,是关于生命的诗篇。()
3.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五、句子哈哈镜。
1.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1)句中的“他”指
(2)把“小心翼翼”换成“小心”好吗?为什么?
(3)你能用“小心翼翼”写一个句子吗?
2.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 ……
(1)把上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2)句中的“他”指
(3)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六、小小设计师。
强烈的兴趣使法布尔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后人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如果让你来当小设计师,为李时珍设计一座雕像,你会设计成什么样?
七、口语交际。
当小法布尔的父母找到他,发现他是在捉纺织娘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法布尔又会怎么说,怎么想呢?请你根据所提供提示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妈妈听了法布尔的话,又好气,又好笑,她嗔怪说“ ”
爸爸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生气地说:“ ”
小法布尔两眼依然发着光,不以为然地说:“ ”
八、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旅行家徐霞客
我国明朝末年,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地理学家、探险家和旅游作家———徐霞客。他家住在江苏省江阴县,小时候常常在大自然中玩耍。他爱爬山涉水,看地理风光,欣赏美丽的景色,又爱读地理、历史、游记一类的书。
一天,他对着波浪滔滔的长江沉思起来:长江那么大,它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古书上说“岷山导江”,岷山又在哪里呢?他慢慢产生了要去游历祖国大地的愿望,他想亲身去看看高山大川、地理风貌。
徐霞客长大后,向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当时徐霞客的父亲已经去世,按理说母亲更不愿儿子离开自己。但是徐母是一个思想开放、有远见的妇女。她就对儿子说:“男子汉志在四方,你应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不愿你像篱笆中的小鸡,天天呆在家里守着我。”徐母不光这样说,还积极为儿子整理行装。
从此徐霞客终生过起了探险、考察、绘图、写游记、采标本的生活。一次次历尽艰险,孤身出没于崇山峻岭之间,风餐露宿,还得躲避猛兽虫蛇的袭击。当他每次完成考察任务回到家里,向邻居们讲述自己的探险经历时,大家都吓得直出冷汗,只有徐母一人听得津津有味,并赞扬儿子的胆略。
徐霞客真是大自然的好儿子,他一生都在祖国山河的怀抱中生活,并从探险之日起每天作记录,终于完成了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古代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最后一次远游,是从广西、贵州进入云南等险要地区考察,一去达四年之久。他在回到家乡后的第二年去世,临终时还用手抚摩着自己采集来的怪石标本。
1.“男子汉志在四方”这句话的意思是:
2.从第四小节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3.“临终时还用手抚摩着自己采集来的怪石标本。”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
九、习作时间。
第一单元
△ 词语搭配
蒙蒙的细雨
蓝蓝的天空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增添生机
一阵清香
一朵荷花 一幅画 一片花瓣
一首歌曲
一身羽毛 一眼清泉
一对翅膀 一束金光
一串珍珠
展开花瓣
露出莲蓬 △ 词语积累
1、比一比组成词。
聚()
增()
翩()
漾()
稻()
符()
骤()
曾()
篇()
羡()
蹈()
付()
堂()
倦()
咏()
宾()
蓬()
仿()
裳()
圈()
泳()
滨()
缝()
访()
装()
拂()
掠()
偶()
剪()
沾()
妆()
佛()
惊()
遇()
箭()
钻()
胀()
载()
张()
裁()
2、反义字组成词: 动静
得失
吞吐 详略
攻守
进退
始终 呼吸
是非
爱憎
3、写景的词语: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4、带有“春”的词语:
春风化雨
春风得意
春华秋实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满面春风
阳春白雪
雨后春笋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5、带有“花”的词语:
花容月貌
鸟语花香
花团锦簇
百花齐放
昙花一现
落花流水
奇花异草
火树银花
花红柳绿
花枝招展 △近义词
俊俏—俏丽
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
掠过—横过
光景—风景 等闲—平常 清香—芳香
破裂—分裂
姿势—姿态
仿佛—好像
裁 — 剪
似 — 像 △反义词
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
机灵—笨拙
快乐—痛苦 微风—狂风
细—粗
新—旧 △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二单元
△ 词语搭配
橄榄色的头巾 翠绿色的花纹 浅绿色的外衣 赤褐色的衬衫 舒适的列车 特殊的客人 冻僵的燕子 美丽的村庄 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
咆哮的洪水 各式各样的工具 应有尽有的家具 鸣声清脆 羽毛美丽 眼睛透亮 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空气清新甜润 遇到麻烦 濒临死亡 寻找燕子 冒着春寒 顶着大雪 踏着山路 △词语积累
1、组词
秆()陡()饲()喘()复()犁()殊()泛()杆()涉()词()端()腹()黎()珠()眨()骤()疲()踏()葱()砍()裸()州()载()聚()皮()稻()匆()欢()颗()洲()裁()
2、反义词
清对浊
廉对贪
功对罪
正对偏
奖对罚
优对劣
善对恶
勤对懒
3、写景的诗句(带有动物)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4、带有“鸟”的词语:
鸟语花香
小鸟依人
鸟枪换炮
惊弓之鸟
笨鸟先飞
鸟尽弓藏
百鸟朝凤 一石二鸟
笼中之鸟
5、形容天气情况的词语:
风和日丽 秋高气爽 阳光明媚 天寒地冻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天高云淡 雨过天晴 一叶知秋 鹅毛大雪
6、带有“雨”的词语:
暴风骤雨 倾盆大雨 春雨如油 大雨滂沱 风吹雨打 风雨交加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疾风暴雨 春雨绵绵
△近义词
鲜艳—艳丽
灵活—灵巧
逃脱—逃跑 注视—凝视
透亮—光亮
摇晃—摇动
特殊—特别
疲劳—疲倦
寻找—搜寻 湛蓝—深蓝
锋利—锐利
裸露—暴露 △ 反义词
灵活—迟钝
喜欢—厌恶
鲜艳—暗淡 容易—困难 陡峭—平缓
舒适—难受
坚硬—柔软 特殊—普通 减少—增加 扩大—减少
消失—出现
裸露—遮盖
第三单元
△词语搭配
堵窟窿
坐马车
修羊圈
乘火车 骑骏马
登楼梯 接受劝告
欣赏音乐 观赏舞蹈 离开同伴
得到帮助 伤口愈合 画得准确 变得整洁 显得严肃 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和颜悦色地说
△词语积累
1、寓言成语: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买椟还珠
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井底之蛙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2、形容惊慌、紧张的成语:
惊弓之鸟 胆战心惊 心惊胆寒 大惊失色 担惊受怕 惊慌失措 惊恐万状 心惊肉跳 惊恐失色
3、表现态度的成语:
暴跳如雷 怒气冲冲 和蔼可亲 和风细雨 和颜悦色 横眉冷对 声色俱厉 斩钉截铁 模棱两可
4、比一比,再组词。
寓()叼()悔()猎()嘱()劝()盘()硬()偶()叨()诲()猪()属()边()般()便()通()裂()悲()箭()副()萧()响()悉()痛()列()排()剪()副()愈()晌()采()审()悦()愈()惨()申()说()愉()参()△近义词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街坊—邻居
劝告—忠告
能手—高手 孤单—孤独
本事—本领
教诲—教导 审视—注视
叮嘱—叮咛
发现—发觉 △反义词
发现—隐藏
悲惨—幸福 能手—生手 愈合—开裂 熟悉—陌生
相信—怀疑
△含有深刻道理的名言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成语解释
亡羊补牢:意思是丢了羊,把羊圈补好。比喻犯了错误,及时改正,还不算晚。南辕北辙:意思是本来要去南边(楚国),却往北走。比喻弄错了方向,是达不到目的的。惊弓之鸟:意思是受过弓箭惊吓的鸟。比喻曾受过惊吓,遇事胆小软弱的人。
第四单元
1、近义词:
忧伤——悲伤 哀痛——伤痛 假若——如果 持续——延续 着急——焦急 讨论—议论 洪亮——响亮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故意——有意 急忙——匆忙 情形—情况 调换——调动 同意——赞成 立刻——立即
2、反义词
悲伤——高兴 成功——失败 棘手——容易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温和——严厉 诚心诚意——虚情假意 承认——否认 同意——反对 新鲜——陈旧
3、比一比,再组词。
赛()慰()忧()俱()梭()截()墨()替(寒()蔚()优()具()俊()载()默()潜(缩()棒()狂()席()毕()既()愤()伍(宿()捧()汪()度()比()即()喷()五(惹()暑()将()疼()若()著()奖()冬()
4、珍惜时间的谚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5、关于读书或治学的词语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 竭尽全力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6、趣味成语
开门见山 大材小用 一举两得 三长两短 小题大做 百发百中 大惊小怪 丢三落四 七上八下 左邻右舍 左顾右盼 声东击西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千军万马 万无一失
第五单元
△ 词语搭配
异口同声地回答 快乐地交谈 骄傲地举起手 获得赦免 不约而同地说话 躲闪的目光 稚拙的礼物 轻柔的声音停止哭泣 掩盖痛苦 接到消息 河流干涸
草木干枯
△ 词语积累
1、由反义词组成的成语:
起死回生
顾此失彼 古往今来 深入浅出 声东击西 朝令夕改 朝三暮四 三长两短 异曲同工 此起彼伏
2、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
十万火急 心急如焚 刻不容缓 火烧眉毛
迫在眉睫
急如星火 △近义词
骄傲—自豪
索性—干脆 依然—依旧
期待—期望 追逐—追赶
祝贺—祝福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颤抖——发抖 啜泣—抽泣
呜咽—哽咽
竭力 —尽力 防御—防备
干涸—干枯
赶紧—赶忙 一瞬间——刹那 △ 反义词
稚拙—老练
肯定—否定 痛苦—欢乐 掩盖—揭露 迅速—缓慢 神气十足—垂头丧气 异口同声——七嘴八舌 巨大——微小 端端正正——歪歪斜斜 △比一比组成词。
贺()炸()渴()唾()犯()拾()型()速()
架()昨()喝()睡()范()恰()形()叔()洒()议()添()递()掩()咬()沫()拳()酒()仪()舔()弟()淹()较()抹()卷()匆()垫()波()输()葱()热()婆()偷()△ 背儿歌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棕树喜暖在南方,柳树耐寒守边疆。△赞美母爱的古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第六单元
△词语搭配
日夜不停地走 美丽可爱的世界 密切的关系 预防疾病
皎洁的月光
美好的遐想 灿烂的阳光
神秘的月球
探索奥秘 付出努力
找到信息
访问网络
欣赏音乐 △词语积累
1、带“日”的成语:
日积月累 日理万机 日新月异 日上三竿 指日可待 日月如梭 夜以继日 日久天长 日落西山
2、与“月”有关的成语:
闭月羞花 春花秋月 披星戴月 成年累月
花好月圆 花容月貌 日积月累近水楼台先得月
明月清风
3、带数字的成语: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四分五裂 六神无主
五光十色 七上八下 千军万马 十万火急 五花八门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朝三暮四
两全其美 千方百计 四面楚歌 十拿九稳 △近义词 传说——传闻 实际——事实 估计——估算 奥秘——秘密
奇异——奇特 明显—显著 皎洁——明亮 神秘——神奇 新鲜——新奇
功能——作用 到底——究竟 恋恋不舍——依依不舍 △反义词
实际——虚幻 远古——当代 美好——丑恶皎洁——灰暗 节约——浪费 △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去起一天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去天。△ 关于天气的谚语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比一比,再组词。
差()抵()庄()殖()悬()敞()敬()寄()羞()底()脏()值()弦()尚()警()奇()览()秒()努()撒()藻()悟()络()曾()榄()妙()怒()散()澡()语()路()增()预()迫()旦()存()眯()兽()氏()较()予()泊()坦()孝()咪()善()纸()郊()古()登()龄()项()蔬()临()估()凳()令()预()疏()零()
第七单元
△ 词语搭配
红彤彤的晚霞 欢乐的浪花 快乐的小朋友 收拾背包 做工精致 行动方便 表示无奈 说明处境 景色壮观 构思新奇 遗憾的神情
仔细地挑选 出售工艺品 游览大瀑布 田地荒芜 开凿渠道 灌溉庄稼 得到收成 清澈的泉水 五彩的云霞 △ 词语积累
1、ABB重叠式叠词:
绿油油
黑乎乎 灰蒙蒙 金灿灿 黄澄澄 黄灿灿 黑黝黝 白茫茫 白花花 红彤彤
2、含有“无”字的词语:
无缘无故
无影无踪 无穷无尽 无依无靠 无声无息 无法无天 无拘无束 无时无刻
3、AABC式的成语: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恋恋不舍 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 头头是道 源源不断 彬彬有礼 息息相关 蒸蒸日上 津津有味 滔滔不绝 洋洋得意 彬彬有礼 赫赫有名 跃跃欲试 头头是道 姗姗来迟 振振有词
井井有条 心心相印 孜孜不倦 △近义词
收拾——整理 防止——预防 周围——四周平等——公平精致——精美 凝视—注视 安心——放心 芬芳——芳香游览——游玩 壮观——壮丽 陈列——摆放 诚恳——恳切 △ 反义词
漆黑——雪白 犹豫——果断 精致——粗糙 端正——歪斜 清晰——模糊 常见——少见 沉甸甸——轻飘飘 △ 比一比,组成词
彤()
霞()陪()趁()窄()段()漆()胆()丹()假()部()珍()炸()煅()湊()但()踪()镇()摊()竖()卖()端()掏()付()宗()殖()堆()坚()买()瑞()陶()咐()构()辩()模()馆()沟()辨()莫()管()△表达朋友间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趣味语文 说“言”
表示吉祥的话叫()精炼著名的话叫()应允别人的话叫()诚恳劝告的话叫()宣誓所说的话叫()临走写下的话叫()不满抱怨的话叫()生前留下的话叫()
第八单元
△ 词语积累
1来自古诗词中的成语:
春色满园 万紫千红 红杏出墙 飞流直下
2、带有人体器官名称的成语:
胆战心惊 情同手足 迫在眉睫唇齿相依肝胆相照
狼心狗肺
目中无人 目不转睛
3、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八仙过海
后羿射日 天衣无缝 天女散花 鹊桥相会 开天辟地 为虎作伥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
4、归类成语
(1)含有数字: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2)ABAC式: 人山人海 诚心诚意 惟妙惟肖(3)AABB式: 零零星星 结结实实 郁郁葱葱(4)含有反义词: 异口同声 大惊小怪 南辕北辙 △近义词
荒芜—荒凉 漂亮—美丽 打扮—装扮
发动—动员 收成—收获
急忙—赶忙 难过—痛苦 立刻—立即
提心吊胆—胆战心惊 △反义词
稀少—众多
明白—糊涂
浮—沉
熄灭—燃烧
危险—安全
顺—逆 △ 我会组一组.乞()霄()渡()晓()偷()淹()官()姓()吃()宵()度()浇()愉()掩()馆()性()徒()争()跪()灌()燃()炼()熄()喷()陡()睁()危()罐()然()练()息()愤()染()塌()腾()能()渠()踏()藤()熊()△源于神话传说的古诗
:《 乞巧 》
《 嫦娥》 △歇后语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4、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5、竹篮打水--------一场空
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7、芝麻开花--------节节高
8、瞎子点灯--------白费蜡
9、兔子尾巴--------长不了
10、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11、老虎屁股--------摸不得
12、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13、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14、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5、猫哭耗子--------假慈悲
16、饺子破皮--------露了馅
17、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18、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19、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20、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21、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22、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2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2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6、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27、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28、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29、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30、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1、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32、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33、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3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5、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36、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37、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38、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39、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40、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41、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42、飞机上点灯——高明
包含12生肖的歇后语
(1)老(鼠)过街——人人喊打。(2)(牛)角抹油——又尖又滑。(3)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4)(兔)子尾巴——长不了。(5)(龙)王跳海——回老家。(6)打(蛇)七寸——找要害。(7)(马)尾搓绳——不合股。(8)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9)(猴)子照镜——得意忘形。
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5-8单元)
1、《可贵的沉默》告诉我们要懂得关心父母,并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为什么大家都沉默了?答: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到很惭愧。爸爸妈妈都能记得自己的生日,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自己祝贺生日,而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生日。
3、“那极为可贵的东西”指的是因为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好,感到很难为情。而且内心里产生了要回报父母之爱的朦胧意识。
4、“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孩子们懂得了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这节课上沉默不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的结果,孩子们在成长,家长们很欣慰,让老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5、“沉默”的“可贵”在于孩子们能够反思自己,能回报自己的爸爸妈妈。
6、“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1)孩子们觉得这一分钟很长。2)我之所以悄悄地瞥,而不是正眼看是因为我怕孩子们发现我看着他们而感到更内疚,更不自在。3)我认为孩子们犯了错误似的神色可爱的理由有A)犯了错误似的神色说明孩子们很难为情,认识到自己做的不好,B)犯了错误似的神色说明孩子们有了回报父母的想法。
7、你会怎样回报父母的爱?答:1)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担心2)生活勤俭,不让父母烦心3)不和父母顶嘴,不让他们伤心4)多做家务,让父母省心5)多和父母交流,让他们放心。
8、《她是我的朋友》反映了阮恒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9、“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从阮恒的动作中,我体会到他的心情是矛盾的。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我要救她。)——放下(我会死的。)——举起(她是我的朋友,就是我死了,我也要救她)。
10、阮恒为什么哭?答: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
11、阮恒在哭的时候在想什么?答:虽然我要死了,但是我的血能救我的朋友,我也是愿意的。
12、《她是我的朋友》中表示哭的词语有: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啜泣——呜咽——哭泣是哭的声音越来越大,哭泣——抽泣哭声变小。从这四个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阮恒的内心是痛苦的。表示哭的词语还有:哽咽、痛哭……
13、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况十分紧迫。
14、阮恒在输血之前想——为了救我的朋友,我就是死了也值得。
15、医生会这样安慰阮恒——别紧张,输血不会有危险的,你不会死去的,一会儿就好了。你这样爱你的朋友,帮助朋友,你真棒!
16、阮恒如果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答:阮恒,你是我学习的榜样。以后,我也会关心、爱护同学。朋友遇到困难,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
17、《七颗钻石》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这是一篇童话。这篇童话告诉我们: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18、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为生病的妈妈找水)——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分一点水给小狗)——金水罐(妈妈让女儿喝水)——从中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给过路人喝水)。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我体会到爱心可以创造奇迹。
19、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我体会到了什么?答: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我们体会到小姑娘关心弱小,尊重长辈,助人为乐的品质,懂得了要用爱心来对待生活。
教学
教学
20、课文以“七颗钻石”为题是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课文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中,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21、《妈妈的账单》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
22、妈妈为什么写着“0芬尼”?答:妈妈的爱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爱着自己的孩子,一味地付出,从不计较报酬。
23、课文中的小彼得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看到妈妈的账单,他很快地领悟到,妈妈一直无微不至地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马上修正了自己的做法。
24、《太阳》一课是科普短文。
25、《太阳》一课运用多种说明方法1)列数字: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2)举例子:如果步行,日夜不停的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3)作比较: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4)打比方: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26、太阳的特点是远、大、热。
27、“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这一段中的反义词有光明——黑暗,温暖——寒冷。“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是从正面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是从反面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8、“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这一段主要讲的是太阳热的特点,运用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估计”一词不可以去掉,原因是:去掉以后就变成非常准确的数字,可是谁也没有办法真正测量太阳中心的温度。
29、太阳和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答:1)动植物的生长;煤的形成;我们的吃的、穿的都离不开太阳2)云、雨和雪的形成需要太阳3)风的形成离不开太阳4)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我们可以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30、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答: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如果没有太阳,石油和煤就没有办法形成,我们煮饭、取暖就成了问题。
31、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答: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32、文中写了哪些未解之谜?答:1)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作用吗?2)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3)难道月球的年龄比地球的年龄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早?
33、月亮的美称:玉兔、夜光、玉轮、婵娟……
34、描写月亮的诗句: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5、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网络的用处)?答:1)网络可以查阅信息2)可以跟世界各地分人随时进行交流3)网络购物。
36、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答:网络将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家庭连在一起,无论相隔多远,人们总能随时随地保持联络。
37、《太阳是大家的》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
38、“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的人民加强理解和信任,各国人民才能和平共处,人类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39、红彤彤的彤字读作一声。
教学
教学
40、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亲爱的小朋友,祝你在太阳的照耀下快乐地长大。
41、太阳还能做哪些好事?答:她能使庄稼茁壮成长,她能使动物有温暖的家,她能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她的金光洒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42、除了太阳是大家的,还有什么是大家的?答:地球、月球……
43、《一面五星红旗》中讲述的是一位留学生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
44、“我”在漂流出发前带上国旗,表明自己是中国人,也希望国旗能陪伴自己度过困难。在漂流遇到危险时,“我”先想到的是把国旗系在脖子上,表明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当面包店老板向我提出用国旗换面包时,“我”断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的要求。
45、“红旗依然鲜艳”说明五星红旗依然保持着她的庄严,表达了“我”对国旗热爱的一片赤子之心。
46、“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这段话通过对我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表达了我对五星红旗和祖国的热爱。
47、“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红旗。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可以吗?交换吧。”老板冲我打着手势。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1)描写神态的词语有:愣了一下、凝视。描写动作的词语有:摇摇头、拿起、向外走、摔倒。
48、你想对留学生说些什么?答:大哥哥,你是一个爱国、有志气、有骨气的中国人,你赢得了外国友人的尊重,我为你骄傲。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中,你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你真了不起!
49、当面包店老板想用国旗交换的时候,“我”在想什么?答:“我”会想:这绝对不行,五星红旗是国家的象征,代表民族的尊严,我绝不能这样做。
50、我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什么?答:国旗是我们中国的象征,代表我们国家的尊严,你不应该要求别人用国旗换面包,我宁愿饿死也要维护国家的尊严。但你后来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我应该谢谢你!
51、《卖木雕的少年》中卖木雕的少年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他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美好的心灵。
52、课文按照: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53、游人如织——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
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栩栩如生——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释,放下。
54、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卖木雕的少年”专门在这里等候我是为了送我一个木雕小象墩,他的行为表现了他善良、淳朴的心灵和对中国的情谊。
55、你想对卖木雕的少年说什么?答:你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卖木雕的少年,但你知恩图报,没有忘记中国人对非洲人民的帮助。你靠卖木雕为生,但却不要钱把木雕送给中国朋友,可见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我很敬佩你!
56、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描写我对小象墩喜爱的句子是¬——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描写我内心的活动的句子是——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教学
教学
57、“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你怎样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答:非洲人们非常感谢中国人民给予他们的无私援助。
5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通讯改写而成。
59、想对国际救援队的叔叔们说——你们在那样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工作,你们太辛苦了!60、《嫦娥》一诗中长河指的是银河,“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两句表达了凡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让我们领悟到主人公的凄凉,不堪忍受寂寞的情怀。61、唐代诗人林杰写的《乞巧》,这首诗描写了民间七夕乞巧的盛况。诗的前两句叙述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全诗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乞巧》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人们过节的喜悦心情。“七夕”是农历七月初七夜晚,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那天的主要习俗是乞巧。
62、西门豹具有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63、《西门豹》按照调查原因——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64、造成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答:1)没钱的人家逃到了外地2)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65、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惩治了官绅和巫婆?他的方法妙在哪里?答:西门豹先找了位老大爷摸清了河伯的底细,再利用河伯娶媳妇的机会把巫婆和官绅扔下了河。他使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他的方法妙在1)安排周密2)不动声色3)假戏真做4)讲究策略,区别对待。66、“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西门豹这样对官绅头子说是为了惩治官绅的头子,把他投进漳河。67、《女娲补天》是一个神话故事,主要写了女娲找齐五彩石和炼五彩石的经过。
68、女娲为什么补天?答:女娲看到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许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她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定补天。69、《女娲补天》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70、《夸父追日》赞扬了夸父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71、夸父为什么追日?答:因为夸父不喜欢黑暗,喜欢光明,喜欢看见神州大地永远充满光明。72、《夸父追日》中夸父追日的目的是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变成桃林,激励人们鼓起勇气,继续追求光明。73、我还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神笔马良》《牛郎织女》……
74、描写友谊的名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75、其他的言——谎言、美言……
笑——微笑、苦笑、嘲笑、欢笑……
76、我们在读课外书时,可以积累好词好句,收入我们的语言宝库,这些收藏真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77、商场在节假日进行促销活动,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78、其他的气象谚语——1)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2)瑞雪兆丰年 79、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80、“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06-22
人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笔记07-26
178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09-16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7-2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计算题专项练习10-03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06-13
人教四下语文寓言两则10-24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计划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