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接待文化礼仪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婚礼接待文化礼仪(精选11篇)

婚礼接待文化礼仪 篇1

谈话说笑:与长辈交谈要诚恳谦逊,不可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与平辈讲话要热情礼貌,注意谦恭;不可无休止地纵声大笑,或沉默寡言;对晚辈要热情友好。

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发上,更不要高跷二郎腿,站立讲话时,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动或前后左右经常挪动;行走时不要慢慢吞吞,状似散步,但也不要跑来跑去。可快步疾走,但要注意走姿和节奏。

婚礼接待文化礼仪 篇2

1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在《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和中国社会交际习惯不同之处, 本文大致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

1.1 招呼

问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礼仪,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休闲,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基本上都是以相互问候开始的, 虽然问候语没有详细丰富的信息, 但它可以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 可以作为双方进一步交流的桥梁。问候看似简单, 但中西方问候语间折射出的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 英国人在打招呼时简单明了, 例如:“-Hi.-Hello!”

“-you here too?How are you?-Hello.I’m fine.”“How do you do?”“-Hello, Charles.-Hello, Hen.How are you”, 句式都较为固定, 多为祝福性语句, 而且所含内容范围较窄, 不会涉及隐私, 而在汉语中, 打招呼的方式较为灵活多样, 例如:“吃了吗”“去哪儿啊”“逛街啊”, 这些招呼语不拘一格, 内容也视见面时的情况而定, 看似是在向对方提问, 实际上只是一种礼貌性问候, 不需要对方给予明确答复。在英国人看来, 这可能涉及到了对方的隐私, 有点盘问的意味在里面, 会让他们感到不快, 他们的招呼语只是泛泛的, 相当于客套语。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即使是陌生人, 英国人也会友好地打招呼, 例如:“-My name’s Fiona.-I’m Gerald.-What do you do?–I’m training to be a priest...”“-Tell me, are you married?-No.-are you a lesbian?–Good lord, well, what made you say that?-It’s one of the possibilities for unmarried girls.”对话中双方本不认识, 但是见面时会相互问候笑脸相迎, 自我介绍后甚至会开始闲聊, 不同于中国人, 陌生人即为过客, 不会打招呼更不会谈论自己以及和自己生活相关的内容。在和朋友聊天时, 中西方在内容上也有差别, 中国人偏向于谈论切身生活, 包括收入、年龄、家庭等等, 英国人却很不乐意提及自己的工资、年龄。尽管电影中出现了和工作、婚姻相关的话题, 但这些都是同当时的具体环境相关, 浅尝辄止, 气氛也很轻松, 不会让人反感。此外, 关于两性关系, 英国人的思想、穿着、教育、语言相对中国人而言都是较开放的, 聊天中谈到了和性有关的内容, 英国人认为是常态不会顾及, 有时还会用性来开玩笑, 因为这些都无伤大雅, 但如果两个同性之间手挽手或者手拉手, 就会被认为是同性恋, 而在中国, 性是很私密的, 几乎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 触及到同性恋问题的时候多数人会用异样的眼光和语气, 而和英国人相反的是同性之间特别是女性之间有亲密动作是正常的事情。

1.2 恭维

恭维是一种运用频率较高的积极的言语交际行为, Wolfson (1983) 指出恭维语是交际的“润滑剂”。文化背景相异的人都可以以其作为寒暄之用, 作为谈话之始, 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 使双方谈话能够继续进行以便有更好的交流, 恭维语多为表示赞扬夸奖的言语,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着丰富的恭维语, 但是在话题、对象和应答中存在区别。从话题和对象上看, 中国人多会恭维除家人以外的人, 对女性恭维常常夸其天生丽质, 例如“你头发长得真好”“你手真纤细”, 且夸奖外貌的对象多限于女性, 如果男性夸奖女性会让人感觉有别的意思, 易引起误会。相反, 英国人多赞扬外貌特别是打扮, 恭维的内容多为后天努力得来的改变, 女性会经常被恭维漂亮, 夸奖人不会被认为不敬, 被夸奖的会感到很高兴, 另外影片中无论男女、朋友、家人都会恭维, 例如:“isn’t she lovely” (Scarlett对Laura的赞美) ;“You’re lovely” (Scarlett对Chester的赞美) , “still cute” (Han对Charles的赞美) ;“and a disastrous haircut” (Charles对Tom的赞美) ;“fabulous dress” (Gareth对Scarlett的赞美) , 内容不仅有外貌还有穿着等等, 这些称赞被看作礼貌和尊重的表现。在应答上, 中国人秉承着“满招损, 谦受益”的价值观, 常常回以“哪里哪里”“马马虎虎”“不敢当”等, 即使心里承认也会谦虚地否定以避免让人感觉自己骄傲。英国人对恭维的应答最常见的是感谢, 例如“Indeed”“thank you”采取的是接受的态度, 倾向于接受恭维也不得罪他人, 英国人使用恭维语的频率比中国人要高许多。

1.3 拒绝

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涉及“面子”问题的行为 (2) , 在许多情况下, 交际者担心冒犯对方而难以拒绝。同样, 不同的文化底蕴中西方在拒绝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中国人以和为贵, 回答较保守, 注重和谐, 对于别人提出的请求, 不会轻易拒绝, 凡事“三思而后行”, 以免伤害对方面子, 破坏正常的交际关系, 例如“这件事我们再研究研究”“总的来讲, 这件事也不是不行”“这个我还要和…商量商量”中国人重意会, 说话较含蓄, 看似同意, 但这多是一种委婉拒绝的方式。英国人在表达拒绝时, 强调各种各样的理由, 拒绝方式也较中国人直接, 注重个体行为自主性, 重言传, 说话较简洁明了, 例如“sorry.sorry.I just think I might...”“No, thank you.It was very nice of you to ask.”不用再费力揣摩说话者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听者对于这种回答也不会感到尴尬。

1.4 感谢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随处可见, 封建社会的中国讲究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需要遵从不同的“礼”, 中国人也重视宗法关系, 注重人与人间的血缘, 在表达感谢时, 便清楚地反映出这些, 例如家人帮忙盛饭, 不会说谢谢;上级对下级也较少使用感谢;如果老师帮助学生, 学生会很真诚地感谢, 这些在中国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妥, 家人之间常用谢谢感觉关系疏远, 下级对上级, 学生对老师不用谢谢则被看作没有礼貌的表现。英国人使用“谢谢”的频率要比中国人多, 并且不管陌生人、好朋友还是长辈对晚辈, 都会说“谢谢”, 就连对服务人员也会表示感谢, 例如影片中出现的“-Two, please.You have fun, now.-Take care.”“-Drink, sir?-Yeah, I’d like a glass of whiskey, please.Thanks.”没有较大的等级差别也没有过分强调上尊下卑, 他们更注重个人的权利。

1.5 告别

在交际活动中, 出于礼貌都会以告别语来结束活动, 中西方的告别语各具特色。英国人在告别时通常使用“Bye”“I’ll see you later”简明的语言, 而且“一会儿见”不是客套而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可信性较强, 以及表示祝福性的话语“-Best of luck.–Thanks.”, 如果想告别, 通常会提前表达或者暗示要离开的意思, 在征得对方同意后才离开, 例如“-Do you mind if I…-No, no.Off you go.”。对中国人而言, 客套语相对常用, 例如“给你添麻烦了”“今天你辛苦了”“太晚了, 您该休息了”把离开的理由归为对方, 用抱歉的态度表达告别, 还会使用并无实际意义的套语, 例如“慢走”“不用送了”“好好休息”“下次再来玩”“路上小心”等等, 这些其实没有较多的具体意义, 可以看成是类似于英语中“bye”的告别, 如果翻译成英语, 反倒会有指手画脚之嫌, 对方会认为你把他当成不懂照顾自己的小孩。

2 中西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

2.1 地理环境的不同

英国是由不列颠群岛的大部分岛屿所组成, 是一个岛国,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虽然气候温和, 但是天气变幻莫测, 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 在英国只有天气”, 多变的天气便成了人们见面谈论的话题, 人们见面除了聊近况就是聊天气, 而中国地处亚洲东部, 幅员辽阔而地理单元又相对独立, 既有高山、大河又有盆地、平原, 四季分明, 土地肥沃, 雨量充沛, 地形复杂多样, 适合经营各种各样的活动, 同时中国是农耕社会, 古代都是靠天吃饭, 因此人们多关心衣食, 所以有了见面就问“吃了吗”的习惯, 流传至今虽然已经成了一种无实际意义的礼貌用语, 但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

2.2 民族传统的不同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都不相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历史传统也不尽相同。儒家思想几千年来在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 提倡“仁”“礼”, 包容性较强, 也强调等级制度和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要性, 因此在交往中人际间的关系反映较为突出, 表示感谢时中国人交流之间会隐含等级观念, 而西方人提倡人人平等, 注重民主观念, 尊重个人的权利, 因此感谢频率更高。

2.3 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国人自古以来较为保守, 而且受古时“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影响, 在交际场合中, 对对方外貌的改变缺少关注, 男性更不能随便夸奖女性的外貌, 在正式场合中也不能先女性而伸出手来握手, 而西方人富有创新意识, 善于探索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 新事物的出现更易引起旁人的注意。

3 结束语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许多礼仪规范的迥然不同, 看似友好地交流不经意间就会带来不必要的误会, 只有充分了解对方的礼仪才能在交际中恰到好处的显示出自己的礼貌, 避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突。

摘要:礼仪在社会交往中随处可见, 它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也体现了一个社会中约定俗称的规则, 由于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 中西的礼仪规范存在很多明显的差异, 该文根据《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的场景分析了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间的交流。

关键词:文化,礼仪,礼仪差异

参考文献

[1]中西方问候之比较[EB/OL].http://wx.365world.com/News View1527.html.

[2]王罗成.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delphi的日记.在教学过程中汉语问候与西方的差别[EB/OL].http://www.douban.com/note/134800292/.

[4]林红, 王镇富.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

[5]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婚礼接待文化礼仪 篇3

1.传统婚礼礼仪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在世界各种民俗活动中,各民族都是穿着本民族的服装举行本民族的传统婚礼礼仪活动,现代的汉民族却遗失了自己的民族服饰以及礼仪文化。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认识到民族服饰是民族身份的标志,是对本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于是大量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站论坛建立,许多有相同志趣的人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华夏传统礼仪和汉服的研究和开发,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汉服运动。同时美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华裔建立北美汉服联合会等多种汉服民间组织。全世界孔子学院的建立,世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式婚礼是传统礼仪文化的载体同时被广泛关注。基于传统华夏文化的现代中式婚礼礼仪,在社会上开始形成一股新的复兴传统礼仪的文化潮流。

在婚礼典礼时,作为汉族人身着汉服、按照传统礼仪举行仪式,这对恢复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已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史》等大量汉服与礼仪的研究史论资料,但是大都停留在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并没有提出传统汉服和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实际制作开发。本文通过对传统经典记载的历代婚礼礼仪程序、传统汉服婚礼服饰系列进行探索、收集和梳理,总结出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本文将对中式婚礼礼仪汉服的实际礼仪程序建立展开研究。汉服婚礼服饰体系和礼仪程序体系的确立有利于现代中式婚礼礼仪市场的开发和推广,有利于华夏传统文化的复兴。

2.重建符合儒家礼仪文化的周制婚礼的现代礼仪程序

第一部分:婚前准备。

准备新郎、新娘、赞者、司仪、从者等人的服饰。

准备婚礼所用礼器、果品等。

准备合卺一个(用一个葫芦,分为两半,用红绳连在一起)。

(1)新郎:

日落前两个时辰内,新郎身穿婚礼服,手捧木雁,乘车到女家,使两人各手持一个红蜡烛(不必点燃),坐于车后。到女家,在大门外等候。新郎就头戴爵弁,身穿纁裳,亲自迎接新娘。跟随新郎的管事人员全部身穿玄端。纁裳,是指上衣用黑色面料而用红色为边缘;下衣用浅红色面料而用黑色为边缘,大带也用黑色,象征阳气下行。

(2)新娘:

更妆,开面:清早,新娘于闺房中试穿嫁衣、定妆,进行最后修订并聆听父母训示。日落前两个时辰内,新娘整装在家等候新郎。新娘梳理好发式,士的新娘梳成髲髢,即将头发做成长短参差的样子,然后,戴好首饰。身穿黑色面料的丝衣,以纁色(即浅红色)为衣缘。女子的上衣和下裳用同样颜色的面料,表示德行专一;以纁色为衣缘,纁色属阴,意味着阴气上行,上交于阳,象征女子出嫁成家而担当起新的责任。妇人不常穿浅红色衣缘的衣服,婚礼不按平时服装穿用,而穿盛装。站立在房屋之中,面向南方。

(3)亲迎: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新娘。

新郎亲自前往,在家中接受母亲教导,从母亲手里接过聘礼。婿以雁做贽礼叩门登堂。此时新娘在闺房等候,新郎到客厅,向新娘的父母请求将女儿下嫁,新娘父母谦称后同意。新郎入新娘闺房,新娘已穿上结婚礼服,向南站在房中。如果有条件,可以请新娘的一位嫂子、婶子、姑姑或者姨妈等已婚的较年轻的女性长辈担任新娘的“姆”。姆为其梳发、插上发笄、结缨(用红绳系在头发上),谆谆教导。姆站在新娘右边,负责向新娘提示礼仪。新娘的伴娘则站在后面。新郎新娘携手出房。接着,新娘的姆给她在腰间系上一条带子,并接上佩巾,然后告戒她道:“勤勉、恭敬,孝顺公婆。”随后,新郎新娘再拜别新娘的父母,登车离去。

第二部分:正婚礼的婚礼仪程(是传统婚俗的重点部分)。

(1)迎礼就位:

古琴演奏:背景音乐《花好月圆》。

司仪:

各位来宾,在这个吉日良辰,大家将要见证一位君子和一位淑女喜结良缘,共成连理。大家将要见到的,是依据华夏传统而制订的周制婚礼。周制婚礼重视庄重典雅,因为婚姻是神圣的、庄严的,它是人生一件大事。所以,君子重视婚礼。我们的婚礼为什么选择黄昏时候举行呢?因为这是“阳往而阴来”的时候。所谓“阳往阴来”,意味着阳气要把生机藏在阴气之中,以便使生机不断。简单介绍完毕,下面有请新人的双方父母、领导和媒人就位。

司仪:有请新郎、新娘。

赞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

(新郎在前,新娘随后,行礼然后跪坐。)

(2)夫妻沃盥:

古琴演奏:背景音乐《高山》。

司仪:华夏礼仪,重视洁净,所以,新郎和新娘在行礼时,都要洗净双手。

赞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1]

(同时男女执事负责帮新人行沃盥礼)

(3)证婚祝告:

赞者:宣读结婚证书,为新婚夫妇证婚,并宣读祝辞。

吉日良辰,喜成婚姻。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窈窕淑女,得其佳偶。恺悌君子,诚敬迎新。

衣冠黼黻,光耀门庭。华服夏礼,琴瑟和鸣。

合卺同牢,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福寿康宁。

尊祖敬宗,诗礼传家。五世其昌,和乐无涯。

天作之合,两姓亲睦。乾健坤顺,既融且洽。

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弦歌绕粱,齐欢共贺。

礼仪既备,肴馔既陈。鸾凤和谐,普天同乐。

(赞者从新郎身后退回原位。)

(4)夫妻拜堂:

司仪:

天地无私,养育人类。尊祖敬宗,光耀门楣。

一拜天地祖先:拜—兴;拜—兴;拜—兴。

父母之恩,没齿不忘。孝顺父母,礼所应当。

再拜父母高堂:拜—兴;拜—兴;拜—兴。

夫唱妇随,百年好合。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夫妻相互交拜:拜—兴;拜—兴;拜—兴。

(5)同牢合卺:

古琴演奏背景音乐《关雎》。

(男女执事把几案搬过来,放在新郎新娘中间。几案上有事先准备好的东西:猪肺、猪脊骨、猪肝、猪肋骨,整鸡,(有一部分分割好),分别放在四个小盘中;筷子两双;合卺一对;米饭两碗。)

司仪:

有请赞者,为新郎新娘主持同牢合卺。即夫妇要共食同一牲之肉,共饮一杯之酒。

新郎对新娘行揖礼,请她入席,二人对面一起坐下。同牢:开始食用一块肉食,只象征性地吃三次。此时司仪可以说一些比较吉祥、夫妻共勉的话语。

合卺:侍者托盘上放两对酒杯,伴郎伴娘斟酒分别奉给新人,饮半杯,由伴郎伴娘交换给新人互饮剩余半杯。第三次奉以红丝线牵连的卺杯一对(用象征夫妻同甘共苦的匏瓜(葫芦),新人执卺杯各自饮半杯后交换,饮干。礼成,撤馔。

新人起身,互拜,答谢赞者。

(6)解缨结发:

司仪:

请新婿亲自为新娘解去头发上的作为婚礼信物的缨。

(新郎亲自为新娘解下缨。)

请赞者为新郎新娘结发。

新郎和新娘把对方的头发各剪下一点,分别装在一个小锦囊里,然后把装新人头发的两个小锦囊装到一个大锦囊中扎紧,把新人的头发梳结在一起,意味着夫妇两人永远连在了一起,由此而成为结发夫妻,永不分离。

(7)拜谢父母:

正婚礼成后新人拜见双方父母,新人奉茶拜谢,同时新人改口。

(8)拜谢众人:拜谢媒人、双方领导、双方新朋好友。

第三部分:饮宴娱乐

播放传统音乐曲目。

可以安排新郎新娘换装敬酒,设投壶、猜谜的娱乐活动增加欢乐气氛(可以设奖,奖品为糖果),最后发放喜糖。

3.传统婚礼礼仪程序的研究意义

探寻传统儒家文化视野下的婚礼礼仪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积淀、成熟的历程,发现华夏传统婚礼礼仪的形成和体现的各种文化、民族、经济、艺术等因素的差异性。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找出现代传统婚礼的礼仪传承现状与发展规律,为实施传统婚礼礼仪文化的恢复和市场开发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为现代华夏传统婚礼礼仪的重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接待参观文化礼仪 篇4

2. 选择参观游览的项目和路线时,应尽可能与业务会谈相结合,还要考虑路程远近、交通车辆、日程安排、生活接待等。

3. 对于参观期间的休息、用餐、情况介绍、座谈、陪同、导游等,事先都应作出妥善的安排。

4. 参观项目的选择,一般由东道主先提出意见,并经双方协商确定。

5. 来宾参观时,一般都要有身份相当的人员陪同,并根据需要安排翻译、解说、导游以及必要的工作人员来保证参观的正常进行,但陪同、导游人员不可太多。

6. 引导来宾参观的人,要走在左前方。如果为了表示尊重而让来宾走在前面,反而会使他感到不知如何走才好。上下楼梯时,引导的人应该靠扶手走,而让来宾靠墙走。

7. 在接待与引导参观的人员中,一定要有能够回答技术问题的人员。介绍时力求简明扼要,既体现本单位的特点,又要实事求是,同时要内外有别,注意保密。

出租车接待文化礼仪 篇5

(2) 驾驶车辆汇入车流时,应提前开启转向灯,保持直线行驶,通过后视镜仔细观察左右情况确认安全后汇入车流。从其他道路线汇入车流前,还应注意观察侧后方车辆的动态。不得未经观察直接汇入车流或强行汇入车流,更不得加速汇入,连续变更车道。

(3) 驾驶车辆通过人行横道时,应注意礼让行人。驶近人行横道时,应当先注意观察行人,非机动车动态,确认安全后再通过,遇行人正在横穿道路,京戏停车让行,行车道绿色箭头灯亮时,若前方人行机工道仍有行人行走,应等行人通过后再起步;从行人两侧绕行或与行人抢行都不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

婚礼倒酒文化礼仪 篇6

一、婚礼中香槟塔的意义:美好婚姻恒久远

香槟塔源起于西方,一般在西式婚礼上使用,象征着美满婚姻的永恒纪念,也寓意着甜蜜爱情的坚固持久。婚礼上,当新人手捧酒瓶,将香槟缓缓注入酒杯时,往往会将婚礼推向最高潮。

二、香槟塔的摆放技巧

1. 位置很重要

香槟塔一定要摆在人们不经常走动的舞台的一侧,这样一方面避免了由于人员来回走动而增加的危险,另一方面也能避免由于小孩子的婚礼场地追逐跑闹而碰到香槟塔造成危险。当然放在音响旁边也是要尽量避免的。

2.平面基础很重要

一般的香槟塔都摆在桌子上,所以桌子稳固很重要!桌面也不能高低不平,四腿一定要稳固。现在很多饭店都是临时搭建的舞台,所以新人在摆放香槟塔前一定要检查一下舞台的交接地方是否稳固,桌子也不能摆放在两块舞台板之间,那样香槟塔同样也会不稳固。

3. 香槟酒杯需统一

摆放香槟酒杯的大小、高低非常重要。摆放香槟酒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有的酒杯必须紧靠在一起,中间不能抽出任何一个酒杯,所以香槟塔对酒杯的要求比较高,相差一毫米都会有影响。

最重要的提示:红酒杯不可以用做摆香槟塔,因为那种酒杯之间的接触面积小,摆出来瘦高瘦高的,不稳固,酒也流不进下面的酒杯里。

4. 香槟塔高度不宜过高

香槟塔摆放的高度不宜过高,应该以新人的身高为标准,塔身搭建四五层左右即可。

5. 仪式中的注意点

事先与婚礼主持人沟通婚礼细节,了解倒香槟酒需要注意的事项,尽量避免出现意外;

如果在婚礼上,来宾中的小孩子较多,需要事先与小孩的父母打招呼,以免小孩将香槟塔碰倒;

搭建婚宴香槟塔时,酒杯最好选择高脚香槟杯。这种酒杯的杯身细长,在注入香槟后会有一种流线型的流畅视觉效果;

在婚礼仪式中,如果倒香槟酒意外倒塌,不要过分的渲染香宾塔倒塌的事实,可以让酒店服务人员悄悄的重新摆好即可;

香槟酒倒完之后,在婚礼仪式中最好不要再移动香槟塔。在婚礼仪式结束后,由饭店的服务员将盛满香槟的酒杯分给来宾。

敬酒顺序

在敬酒时,新人应事先了解嘉宾背景,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对他的称号,并注意敬酒的顺序:首先是主桌,先敬女方父母和男方父母,再敬其他长辈,然后是次桌,亲戚和父母的同事、朋友,最后是与新人同辈的朋友、同学、同事。这样可以避免各类与新郎、新娘有关系的人有意见,也避免遗漏。要把每桌的每个人尽量敬到,以免失礼。

不同酒类的敬法

啤酒:

啤酒是婚宴上常见的酒。倒啤酒时,可一手拿酒瓶,一手拿酒杯,要注意泡沫应该与杯口齐平,切不可溢出。

黄酒:

中式婚宴上黄酒出现的几率会很大。为宾客倒酒时应该身体微微向对方倾斜,以看得到自己的手为佳。自己倒酒时,右手稳固酒瓶,慢慢倒入左手的酒杯中,目光要看着自己的酒杯。

白酒:

白酒度数较高,在上海的婚宴中并不流行,一般会放在主桌或者有领导的桌上。拿盛放白酒的杯子时,不要整手环绕被子,应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杯身一半高的地方,将杯身卡在虎口处,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如果要敬酒给别人,要用右手握杯,左手手指轻托在杯底,以示尊敬。

葡萄酒:

在如今的婚宴酒店里,葡萄酒是必不可少的档次象征。西式的葡萄酒饮用礼仪非常讲究,在婚宴上不用苛求全部做到,但以下几个要点还是要记住的:

1. 盛白葡萄酒和香槟的酒杯为高脚杯,手持杯脚下部,以免酒受热升温。

2. 敬酒时可用拇指、无名指、小指握住杯脚下方,中指扶着杯脚,食指轻搭在杯脚和酒杯的连接处。

3. 盛红酒的酒杯杯脚较短,杯身肥大,可用食指和中指夹住杯脚,喝时拿近杯身,手的温度有利于红酒释放香味。

办公室接待与电话接听礼仪 篇7

一、电话接听礼仪

电话接听是办公室日常最频繁的工作之一。文秘人员接听电话应注意以下原则:电话铃响了两次后就应立即接听, 并注意运用“您好, 这里是×××公司”“请稍等”“再见”等礼貌用语, 语调要轻柔。接听电话时, 切忌嘴咬铅笔、吃口香糖。若有噪音或未听清楚电话时, 应礼貌地以“对不起, 我没听清楚, 您能再重复一遍吗?”请对方再说一遍。接听结束时, 要等对方先挂断电话, 要轻拿轻放, 不要用力过大。

办公室文秘人员在接打电话的过程中, 有一种特殊的任务就是要过滤掉一些领导不方便接听的电话, 例如广告业务联系或者是卖产品、拉赞助等。文秘人员需要先确定对方来意, 让领导避免无谓的干扰。

二、接待工作

日常接待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客人来访的目的、任务、人数等细节问题需要办公室人员事先做好了解。办公室文秘人员的来客接待工作质量, 直接反映了本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外在形象。

办公室文秘人员接待的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一般业务联系单位的客人, 文秘人员都应该真挚热情地欢迎。在具体接待工作中, 既不能低声下气, 也不可傲慢对待, 应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符合工作原理的前提下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接待过程中, 应遵守“不铺张浪费, 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的原则, 同时还要为领导安排接待时间、接待次序, 做到通盘考虑,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一些来宾会谈, 领导有时也会要求办公室秘书人员参加, 这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为领导准备会谈资料, 同时做好会议记录以及会议服务。除非领导授意, 办公室文秘人员不可参与意见。对于一些外地客人, 单位安排参观、游览, 需要办公室人员充当导游的角色, 秘书应提前到宾馆了解好交通路线、餐饮、休息点等细节问题, 参观内容和浏览景点要做出适当的介绍。

并不是每次来访都事先有约, 可以安排得井然有序, 当意外情况出现时, 秘书人员要灵活处理。遇到领导因某件急事而突然外出, 而他事先约好的客人又按约前来的情况, 如果领导留下指示, 那么就要按照领导的指示办理。如果没有留下指示, 办公室人员应向来访者说明情况, 请求谅解, 自己先陪客人, 等领导回来, 绝不能让客人独自坐在会客室。如果等了一段时间后, 领导还没有回来, 那么办公室文秘人员就应征求客人的意见, 看他是否愿意再等一会, 或者是否愿意先回去, 等领导回来后再与他联系。

当有客人贸然来访时, 办公室文秘人员绝不能因为没有事先预约, 打扰了自己的工作安排而怠慢他们。文秘人员首先要问清客人姓名、工作单位和有何事情。如果客人要求会见有关领导, 而经过联系之后, 领导没有时间或不愿意会见他, 办公室文秘人员就要灵活机敏地婉拒客人的要求。

接待客人时有电话打来, 文秘人员应先征得打电话的人的谅解, 请他过会儿再打来, 如果是领导在谈话的时候突然有客人找领导办事, 应该询问事由, 然后写便条交给领导。接待工作中, 总会有一些不受欢迎的人, 对这些不请自来的访客, 要展示我们的涵养和礼貌, 通过了解客人的意图, 请有关部门接待, 并及时报告请示领导。接待工作的意外情况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要求办公室文秘人员摸索和积累经验, 不违反接待原则又机智灵活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摘要:处理繁复的办公室事务是文秘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本文主要从办公室的电话礼仪和办公室接待工作两个方面入手, 简要分析文秘处理好日常办公事务礼仪的重要性。

关键词:办公室文秘工作,礼仪

参考文献

[1]钟筑.《商务秘书实务》,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2]胡鸿杰.《办公室事务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拜访礼仪与接待礼仪 篇8

1、接待来访客人时:

1)起身问候客人:“您好”、“早上好”或“欢迎光临”;

2)态度谦恭、友善,与客人握手或行鞠躬礼;

2、询问客人姓名和事由:

1)问客人,“请问您是?”,“您找哪一位?”

2)必须确认来访者的姓名,以便转告或引见

3、如果客人已经有预约:则尽快告知被预约人,并请客人稍候;如访客没有预约,而想见的人又不在,则尽快告知客人,想见的人不在,是否可以找其他人或需要留言,并帮助客人做好记录。

4、引路时,对客人说:“请您到会客室稍候,某某女士马上就来”或“这边请”,行进时,请客人走在走廊内侧靠墙一侧,自己则在客人左前方引路,保持一步的距离,与客人协调前行。

5、在客人等候期间,为客人准备饮品,可以问,请问?“您喜欢红茶呢?还是咖啡?”,用一次性茶具准备好后,告知客人“请您慢用”,切不可,不置一词,放下后,转身离开。

6、访客离开时,应和刚见到访客时一样热情,送客人到门口,并说:“欢迎再来”或“再见”等。在对客人表达尊敬和感激之情时,应招手或行鞠躬礼。

能做到以上6条,必然会使访客有如沐春风之感,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既展示了个人的职业素养,又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形象。

商务拜访礼仪

一、做客

(一)有约在先

1、约定时间

2、约定人数

3、如约而至

(二)上门有礼

1、先行通报

2、问候施礼

3、轻装上阵

应遵守“入室后的四除去与一放下”原则。

4、应邀就座

(三)为客有方

1、围绕主题

2、限定范围

3、适时告退

二、待客

待客之道的核心是:主随客变,待客以礼

(一)细心安排

1、环境卫生

2、待客用品:1)饮料、糖果、点心和水果。2)香烟,准备,但不让烟。3)报刊、图书、玩具。4)娱乐用品。

3、膳食住宿。

4、交通工具。

(二)迎送礼让

1、迎候

1)在机场、港口、车站或是其下榻之处恭候,并要事先告知对方。

2)迎送本地客人,宜在大门口、楼下、办公室或居所的门外,以及双方事先所约定的地方

3)对于常来常往的客人,虽不必事先恭候于室外,但一旦得知对方抵达,即应立即起身,相迎于室外。

2、致意。迎宾三部曲,握手、问候与表示欢迎,缺一不可。

3、让座

4、有序

1)待客有序

2)一视同仁

职场礼仪中的接待礼仪 篇9

接待礼仪 服务接待礼仪与专业形象塑造 此课程培训,学员能够透过合宜的礼仪风范,塑造专业化的接待人员所需具备的职业形象及职业素养授课方式,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心态,强化服务热忱,学习合宜贴心的服务...[详细]-介绍礼仪

介绍礼仪的注意事项

1、介绍时不可单指指人,而应掌心朝上,拇指微微张开,指尖向上。

2、被介绍者应面向对方。介绍完毕后与对方握手问候,如:您好!很高兴认识您!

3、避免对某个人特别是女性的过分赞扬。

4、坐着时,除职位高者、长辈和女士外,应起立。但在会议、宴会进行中不必起立,被介绍人只要微笑点头示意即可。

接待 服务接待礼仪与专业形象塑造 参加本课程帮助学员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心态,强化服务热忱;学习合宜贴心的服务接待技巧,提高专业服务价值;透过合宜的礼仪风范,塑造专业化的接待人员所需具备的职...[详细]礼仪-名片礼仪

一、名片的递交顺序

由近而远

由尊而卑

二、名片的递交

起立上前双手或右手递送

自我介绍不要举高过于胸

不要用手指夹给对方,将正面给予对方

三、名片的接受

起立、上前,双手或右手接,阅读一遍

接待礼仪-名片礼仪

四、名片的收存

衬衣左侧口袋或西装的内侧口袋。口袋不要因为放置名片而鼓起来。不要将名片放在裤袋里。

接待礼仪-握手礼仪

1、注意手位

握手的顺序——“三优先”原则

1、长者优先

2、女士优先

3、职位高者优先

握手礼仪的禁忌

握手时,左手拿着东西或插在兜里

不按顺序,争先恐后

不能戴墨镜、不能戴帽子、不能戴手套

男士戴手套(社交场合女士可戴薄手套)

戴墨镜(有眼疾病或眼有缺陷除外)

用左手或用双手与异性握手

交叉握手(与西方人握手视为十字架,不敬)

拉来、推去或上下左右抖个不停

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度客套

只握指尖或只递指尖

手脏、湿、当场搓揩

中西婚礼礼仪对比 篇10

1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我国的婚礼在地区、民族和时代这些因素中都存在着差异。在现代中国, 占主要地位的还是传统的礼仪方式。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 中国人喜爱红, 当然红色成了传统婚礼的主色调。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红灯笼、红喜字、红对联、红窗花, 从大场面到小细节, 整个婚礼都是红色的。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 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礼仪思想。

传统婚礼即是以传统结婚方式为主导的婚礼仪程。它和现代婚礼最大的区别在于迎娶。现在的农村, 乃至城市的大部分地区, 这种传统的婚礼方式还是相当普遍的。通常情形是, 新郎和其他随从人员陪同, 一起乘车去新娘家里迎接新娘。迎娶队伍要先反复叩敲新娘家的门, 娘家人会吵嚷着要红包, 直到满意娘家人才会开门允许新郎见新娘。新娘家终于开门后, 要招待新郞和来宾, 然后抬或抱新娘上轿或汽车。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并坐轿子, 当然那是过去, 现如今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 穿婚纱戴面纱。“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涵义, 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接了新娘到达新郎家里, 鞭炮齐鸣。紧接着由司仪主持仪式, 新人在亲友的簇拥下, 拜天地、拜高堂再夫妻对拜后, 在鞭炮声中送新郞新娘入洞房, 稍事休息后即开始举行婚宴。当然拜堂的时间都是按各地的习俗, 都是算好时辰以图吉利。相对于过去现在全部过程都有摄影、摄像拍录下来, 之后再刻成喜庆光盘留作纪念。

婚仪举行的场所, 一般有两个:一是在家里, 二是在酒店或其他公共场所。在我国大部分农村, 几乎都在家中举行婚礼。城市里的婚礼除在家里举行外, 也有在饭店和其他公共场所举行的。这种方式往往将迎新和婚仪分割, 将婚仪和喜宴合一。

2 西式婚仪流程

西方的婚礼在人们的观念中是属于浪漫型的, 所以整个婚礼流程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西式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 以显示其庄重。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的婚纱, 而新郎的礼服是黑色的西装, 在西方人眼中, 教堂和婚礼都是圣洁而神圣的, 所以新娘新郎的礼服都要显示整个婚礼的庄重严肃。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去教堂举行结婚仪式。首先是新郎进入教堂, 站在教堂地毯最开始的地方, 等待新娘入场。伴郎从教堂大门进入, 接下来伴娘进入。这些人在通道上站好之后, 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 新娘挽住父亲的左臂步入教堂行至教堂地毯最开始的地方, 父亲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 意寓将女儿托付给新郎。一对新人走上地毯步入神父面前, 紧接着是宣誓, 神父会各自询问新郎新娘无论贫穷或是富有, 你们彼此是否都能相依相伴之类的宣誓词, 这也就是要求新郎新娘向对方作出彼此的承诺, 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部分。新郎新娘面向对方, 握住对方的双手, 作为妻子和丈夫向对方宣告誓言。然后他们会在神父和众人的祝福下, 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最后神父宣告完婚, 婚礼仪式礼成, 请新人退场。在退场的过程中新娘会将手中的花球抛给到场的女宾客们, 如果谁接到了花球, 谁就有可能是下一个结婚的人, 所以很多单身女性都会争抢花球。此时所有当场宾客起立鼓掌, 新郎和新娘原地转身, 重新走过通道, 走出仪式区。至此婚礼仪式结束。在新人走出教堂的时候, 有人等候在外面抛洒花瓣, 若是室外婚礼, 在礼成后客人们就可以抛洒花瓣。

3 中西婚礼文化对比

由以上的描述可知, 中西方举行婚礼的不同点有以下几点:第一, 场所不同。中国传统的婚礼是在家中举行;而西方婚礼是在教堂举行。第二, 婚礼礼仪的方式不同。中国的婚礼中要成为夫妻是通过拜堂的方式, 而西方是通过在教堂里男女互相宣誓紧接着由神父宣告的方式。第三, 婚礼的礼服不同。中国传统婚礼在进行过程中, 新郎穿黑色西装或是正装, 新娘穿着红色的礼服, 一般在举行仪式时穿的礼服与敬酒时的礼服师不同的, 但都象征着吉祥如意, 也预示在结婚后日子会红红火火的。而西方的新郎穿着西装, 新娘则穿白色的婚纱。高宣扬在《流行文化社会学》中讲到:服装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最早的表现形式。由婚礼服装的差异就可看出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异。

在注意到有差异的同时, 还应该看到在一些礼仪仪式上面, 中西方的婚礼礼仪也有相似的地方。例如, 中国古代有抛绣球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 新娘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在场的单身女宾客。

4 讨论总结

从上面的介绍和论述中可见, 中西方在婚礼礼仪上之所以有种种的差异, 这与中西方人思想观念的差异有着直接的关联。从传统上讲, 中国人比较保守, 喜欢热闹, 观念较古板传统化, 因此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中, 整个婚礼的礼仪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直到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及影响之后, 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借鉴和学习, 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中国传统婚礼的礼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中国人喜热闹的性格, 这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譬如在婚宴结束以后会有闹洞房的环节, 宾客中尤其是新郎新娘的好友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刁难新郎和新娘, 认为在新房中越是热闹, 则寓意新人在婚后的生活就越是幸福。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文化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方人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 举行完宣誓仪式后新郎和新娘会直接去宴会地点, 或者是去渡蜜月。除此之外, 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信仰。虽说是宗教信仰自由, 但在中国传统上大多是以佛教为主, 讲究时辰的拿捏和寓意的表达;而西方则是以基督教为主, 因此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 并且主婚人是神甫人员, 而且在神父宣布新人结为夫妻后整个婚礼的礼仪就算完整了, 这就突出了西方人重视自己的信仰。在现如今的中国, 虽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大, 很多人都学习西方人在教堂中举行婚礼, 但大部分还是采用中国的传统婚礼礼仪方式, 这与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是分不开的。

5 结束语

礼仪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形式, 那既然是文化, 它就避免不了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而现如今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 在世界各国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 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的大趋势下, 中国的传统礼仪也在不断地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然而, 有句老话说的好, 凡事都有两面。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 中国人不能盲目热衷于西方文化, 因为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并且将西方礼仪作为一种不同的文化去认识和了解是无可厚非的, 但本民族应该具有自己的自尊和独一无二, 如果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骛, 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 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

有这样一句话, 人无礼则不立,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也可以这样理解礼仪,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 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若是要创建和谐的社会, 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无论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 还是在文化的各个方面, 都急切地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来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作为一种价值体现方式无疑是实施这种统一的领头军。因此只有认清了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 将二者合理而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才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 从而达到和谐的社会。

摘要:华夏素以文明之邦而著称, 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礼仪无处不在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时代的到来, 世界各国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个“地球村”, 与外国的交流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中西礼仪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 中西婚礼礼仪差异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由于中西思维及文化的不同, 中西婚礼礼仪自然产生了差异。该文针对中西婚礼一些礼仪的不同进行对比, 希望能通过这些对比了解中外对婚礼礼仪的不同要求和寓意, 进而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 确保与西方交流的过程中变得顺畅。

关键词:中西婚礼,礼仪,差异,交流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2]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何其亮, 张晔.英释中国传统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4]拉里·A·萨默瓦, 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M].闵惠泉, 王纬, 徐培喜,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王恩铭.美国文化与社会[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6]云贵彬.非语言交际与文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接待礼仪 篇11

1.迎候。当需出市区或到机场(车站)迎接时,一定要提前20分钟到场,迎候客人抵达。

2.相见。客人到达后,应主动上前问候并作自我介绍和引见。上车时,应先请来宾上车,并核准人数和携带的物品,待来宾坐稳后再开车,在车上可作一些简单的交谈,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二、引导客人时的礼仪

1.在走廊上,应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的位置。

2.转弯或上楼梯时,要有礼貌的说声:“请这边走”,并回头用手示意。

3.乘电梯时,如有专人在电梯上服务,应请客人先进,到达时也请客人先出。如电梯无人服务,应自己先进去,再请客人进,到达时请客人先出。

4.如果引导客人去的地方距离较远,走的时间较长,不要闷头各走各的路,而应讲一些比较得体的话,活跃一下气氛。

5.当把客人引导到下榻的房间或驻地时,要对客人说:“这里就是”。然后敲一下门等房间有回声再推开门。这里应当注意,如房门向里开时,要自己先进去,按住门,然后请客人进来;如房门往外开时,应拉开并按住门,请客人先进去。

三、引见介绍时的礼仪

1.具体介绍时,要有礼貌的用手示意,但不要用手指指点点,应简要说明被介绍人所在单位、职务及姓氏,如“这位就是××局刘局长,×××同志”。

2.介绍时,一般先把身份比较低、年纪比较轻的介绍给身份较高、年纪较大的同志;把男同志先介绍给女同志。

四、握手时的礼仪

1.同性之间的握手应当有力,以示热情友好;反之,如果有气无力或轻轻的碰一下,就会使对方产生冷淡、疏远的感觉。

2.异性间的握手无需用力,只需要轻轻的握一下即可。3.同领导同志或身份较高的人握手,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论,如果客人有意同你握手,就应当主动把手伸过去;如果无意同你握手,则不要勉强。

五、问候时礼仪

1.一般的问候,用于彼此不大熟悉或初次见面的人之间,可以说“你好”、“一路辛苦了”之类的话。

2.特殊性的问候,用于彼此已相识、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之间的问候。一般情况下,询问一下对方的工作、身体情况就可以了;如果关系比较密切,也可以询问一下对方的家庭情况。

3.问候时的称呼。对男性的称呼,是领导同志则直接称呼姓加职务,一般同志就称呼姓或名,对较熟悉的同志,叫名更亲切些。对女同志的称呼要讲究,尤其是在外事活动中,对国外女性的称呼分夫人、太太、小姐、女士四种。值得注意的是对没搞清对方是否已婚时,千万不能称太太,一般称女士或小姐为好。

六、会见时的礼仪

1.陪见人员(或接待人员)引导客人按时到达会见场所。主人应在会客厅门口或大楼正门迎候,如果主人不到大楼正门迎接,应由工作人员在大门处迎接客人,将客人引入会客厅。

2.就座时客人应坐于主人右首,记录员(译员)安排在主人和主宾的后边,其他客人依顺序在主客一侧就座,主方陪见在主人一侧依次就座。

3.如会见为会谈形式,一般用长方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入门方向为准,主人位于左侧,客人位于右侧。主谈人居中,其他参与会谈的人员按顺序依次向右排列。如有译员,应安排于主谈人右侧。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也可安排在会谈桌一侧就座。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

二、4.在安排座位时应注意:一般的做法是:会议座席安排右为上,左为下,主席台要依与会领导级别高低左右顺次排列。

三、5.会见、会谈过程中有时需要举行签字仪式。签字仪式中,主方安排一位仪式主持人。主持人宣布签字仪式开始后,签字人员入座,主左客右。其他人员分主客方按身份顺序排列于各自签字人员座位后面。双方助签人员分别站在各自签字人的外侧,协助翻揭文本,指明签字处。双方签字人员在本方保存的文本上签毕后,由助签人员互相传递文本,再在对方的文本上签字,然后由签字人交换文本,相互握手。之后由礼仪小姐送上香槟酒或红酒,主客双方干杯相到祝贺。双方简短致词(主先客后)后合影留念。

四、6.会谈、会见、签字结束后,通常要进行合影。合影要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排位,并有内宾、外宾之别。接待内宾时,一般讲究居中为上、居左为上;涉外活动中合影排位时应遵循国际惯例,主人居中,以右为上,同时两侧应由主方人员把边。五、七、乘车行路时的礼仪

1.乘车时,接待人员要代客开车门,请领导或来宾先上车,而后自己再上车,待领导和来宾坐稳后再关门。下车时,要主动为领导或来宾打开车门。乘车时轿车司机后座为领导席或主宾席,后座右侧为陪同席或主人席,司机旁边座位为警卫席或秘书席。2.陪同客人行路,通常应请客人位于自己的右侧,以示尊敬;如果自己担任主陪的任务,应并排走在客人的左侧;如果自己属于随同人员,应走在客人和主陪人员的后面或两侧偏后一点。当走到拐弯处,应走在客人的左前方数步的位置,用手示意方向,同时礼貌的说:“请这边走”。

八、宴请时的礼仪

1.桌次的排列。举行仪式正式的中餐宴会时,通常采用圆桌,各桌人数不宜超过10人,主桌可采用较大的圆桌,其它餐桌须大小一致。桌次安排应遵循如下三项规则: “以右为上”。当餐桌有左右之分时,应以面向门的右侧之餐桌为上桌。“内侧为上”。当餐桌距离餐厅正门有远近之分时,一般以距门较远的餐桌,即靠内侧的餐桌为上桌。亦称“以远为上”。“居中为上”。当多张餐桌排列时,一般居中央者为上。通常情况下,以上三种桌次排列的常规做法往往是交叉使用的。

六、2.席次的安排。在宴会上,席次是指同一张餐桌上席位的次序。中餐宴会上席位的具体规则有四:

面门为主。正式宴会时,主桌主人通常坐在面赂餐厅主门、能纵观全局的位置;有两位主人时,第二主人与主人相对而坐。同桌上其他成员的席位安排依据礼宾次充,以离主人座位远近而定,主宾双方交叉排列。

七、主宾居右。按照“右为上”的原则,主人的右则为第一宾客,左侧为第二宾客;第二主人左右两侧亦同,分别安排第三、四宾客。其他随从人员或翻译,则坐于其他的席位上。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圆桌。条形桌有多种排法,一般主人的右侧安排第一宾客,左侧安排第三宾客,而第二主人的右侧安排第二宾客,左侧安排第四宾客,如桌子一面是单数时,主人和第二主人可以相对而坐,双数时,主人和第二主人交叉斜对而坐谈话更方便,其他不变。条形桌的桌面比较宽时,为方便交谈,可采取圆桌的排列形式,主人两侧分别坐第一和第二宾客,第二主人两侧分别坐第三和第四宾客,其他亦同。

八、好事成双。根据中国传统习俗,每桌就座人数最好为双数,以示吉祥。

各桌同向。通常,宴会每张餐桌上的排位均大体相同。礼宾次序是排席位的主要依据,在排席位之前要把已经落实出席的主、客双方名单,分别按礼宾次序排列出来,一般根据职务排列。外交多边活动中,还应注意到来宾之间的政治关系。关系紧张者,尽量避免排在一起,译员一般安排在主宾的右侧。实际安排席位时,除依据礼宾次序外,对其余来宾还要考虑其它一些因素,例如,语言相同、工作性质相同、性别相同或身份大致相同的可以安排在一起。

九、交换名片的礼仪

1.交换名片的时机和顺序。交换名片通常是在自我介绍或经人介绍后进行,顺序一般是“先主后客,先高后低”。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的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是厚此薄彼。

2.接受名片的礼节。接受他人名片时,应毕恭毕敬,马上说一声“谢谢”。如果可能的话,认真默读一遍对方名片上所载内容,不懂之处当即向对方请教。对客人名片上所列的单位或职务,可以有意识的读出声音来,以示仰慕。

3.递送名片的礼节。接受别人名片后,应随即将自己的名片递过去。在递送自己的名片时,用双手捏住名片的两个角,名片上的安体正面朝向对方,让对方能够直接读出来,这时应向对方说“请多关照”等,以示客气。

十、着装礼仪

着装指人的衣服装饰。其作为人体外表的重要构成,形成人们最为直接的视觉印象,直观地呈现出个人的精神内涵、审美品位和礼仪素养。

接待工作是严肃的礼仪性活动,通常均属于比较隆重的社交,在这类活动中,接待人员必须着礼服,以示对客人和主人尊重。1.男士礼分为3种:

中式男礼服:即中山装。一般应为上下身同色的深色毛料精制。中山装前门襟有五粒扣子,领口为带风纪扣的封闭式,上下左右共有四个贴袋,袋盖外翻并有盖扣。穿着时,应将前门襟、风纪扣、袋盖扣全部扣好;口袋内不宜放杂物,以保持平整;配黑色皮鞋。中山装可用于全部礼仪活动。西式男礼服:西式男礼服分为日间礼服和晚礼服两种。一般日落后即为穿着晚礼服的时间,忽视了时间而随意穿着各式礼服是非常失礼的。

晨礼服,通常上装为灰色或黑色,后摆为圆弧形;下装为深灰色黑条裤;戴黑礼帽;系灰领带;穿黑色皮鞋。通常用于白天参加各种典礼、婚礼及星期日到教堂做礼拜时用,也是接待人员最常用的礼服。大礼服,又称燕尾服,西式晚礼服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深色高级衣料制成;前身较短,后身较长而下端张开似燕尾形状;翻领上镶缎面;裤腿外侧有丝带,通常系白色领结;配黑色皮鞋、黑丝袜;戴白手套。燕尾服是晚间最为正式的礼服,用于隆重庄严的场合,如婚礼晚宴、观歌舞剧、授勋仪式、授奖仪式等。小礼服,又称无尾礼服、便礼服。因无尾礼服的领口只系黑色领结,故又称“黑领结”。无尾礼服适用于一般性的晚宴、音乐会、酒会等。

通用男礼服:即西装。西装样式很多,领形也有大、小驳头之分,前门有单、双排扣之分;对扣眼也有一粒、二粒、三粒之分;口袋有明暗之别;套件有二件套(上、下装)和三件套(上、下装加西装背心)的不同。做礼服的西装应是上下身同色的深色毛料精制而成,系领带,穿黑色皮鞋,必要时需要加帕饰。2.女士礼服分为三种:

中式女礼服:最常用的中式女礼服为旗袍。旗袍有各种不同的款式和花色。在礼仪场合穿着的旗袍一般采用紧扣的高领、贴身、衣长过膝、斜式开襟,袖口至手腕上方或肘关节上端或无袖的款式。面料多为高级呢绒、绸缎。颜色以单色为佳,而且不宜在面料上刺绣或装饰过多的图案或饰物。旗袍的长度最好长至脚面,开衩不宜过高,以到膝关节上方一至二寸为最佳。着旗袍应配穿高跟鞋或半高跟鞋,或配穿高级面料、制作考究的面鞋。

西式女礼服:同西式男礼服一样,西式女礼服也分为日间礼服和晚礼服两种。日落后女士必须穿着晚礼服,忽视了时间,随意穿着日间礼服将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极其失礼的行为。

大礼服。又称大晚礼服,为袒胸露背的单色无袖连衣裙式服装。从正面看,穿着者的脖颈、双臂及前胸以上部分暴露在外;从背面看,穿着者的双肩、直至腰际也全部裸露在外。其下摆可长及拖地或刚及地面。其面料多为高档的薄纱或绸缎,色彩必须为单色。穿时必须戴上与其色彩相同的帽子或面纱,还要有一幅薄纱或网眼的长手套相配,及耳环、项链等饰品。大礼服是最为正式的礼服,主要适用于在晚间举行的最正式的各种活动,如官方举办的正式宴会、大型正式的交际舞会等。

小礼服。是一种质地高档、色彩单一的露背的连衣裙式服装。小礼服的前胸暴露在外的肌肤相对少些,裙长至脚面而不拖地。其衣袖有长有短,着装者可根据袖长的具体情况来搭配长短适当的手套。一般情况下,着小礼服时为方便女士交谈可不戴帽子或面纱。小礼服的地位仅次于大礼服,主要适合于参加晚上6点钟以后举行的宴会、音乐会或观歌剧时穿着。晨礼服,也称常礼服,是质料、颜色相同的上衣和裙子的组合,也可以是单件连衣裙。一般以长袖为多,而且肌肤的暴露很少。与此搭配的是一顶合适的帽子、一幅薄纱短手套、还可携带一支小巧的手包或挎包。主要是白天穿,适用于参加在白天举行的庆典、茶会、游园会和婚礼等。西方人在星期日去教堂做礼拜,也讲究穿晨礼服。通用女礼服:即西服套裙。作为礼服的套裙是指西装上衣与相搭配的裙子成套设计制作的一种,一般是有一件西装上衣和一条半截裙所构成的两件套女装,也有三件套西装套裙,是在西装上衣与半截裙之外加上一件背心。3.着礼服的礼规

西服是目前国际最标准通用的礼服,穿着有着相当统一严格的模式和要求。在正式接待场合,必须穿颜色素雅的套装,以深色、单色为宜;衬衫必须挺括整洁、无皱褶,尤其是领口,衬衫下摆要塞进西裤,袖口扣上不得翻起。如不需系领带,可不扣领扣。袖长以露出西装衣袖1-2厘米为合乎要求,衬衫领子应高出西装领子约1厘米;通常接待场合必须系领带,在系领带时,必须扎在硬领衬衫上。领带系好后,上面的宽片应略长于下面窄片,领带尖须刚抵腰带上端。若内穿西装背心,领带尖必须置于背心内,领带尖也不能露出背心。西装的钮扣分为单排扣和双排扣两种,双排扣一般不宜敞开。单排扣在非正式场合一般可以不扣钮扣,在正式场合中,要求将实际扣(除最下一粒钮扣以外的其他钮扣)必须扣上,最下一粒钮扣为样扣,不必扣上。

西装套裙会使女性看起来干练洒脱,并能烘托出女性独有的线条魅力,是职业性最好的服饰选择,也是女性接待开作者最常用的接待礼服。在接待工作中穿着的西装套裙要注意不宜选择色调过于鲜亮的色彩,以冷色调为基调较为合宜。衣服造型一般无特殊要求,可长可短,但上衣不能短于腰,下裙不能长过小腿中部,着装时不能露背、露肩、露腰、露腹,不可“捉襟见肘”。套裙式样较多,但不宜添加过多的花边或饰物,在穿丝、麻、棉等薄型面料或浅色面料的西装套裙时,一定要内穿衬裙。在正式接待场合中,西装套裙上衣扣子必须系好,不得脱下。内里必须穿着一件款式适宜的衬衫,不应让其过于透明,绝对禁忌“内衣外现”。在穿着西服套裙时,只能搭配高筒袜或连裤丝袜,着高跟或半高跟皮鞋,其他任何搭配都是不适宜的。

关于会议主席台座次的安排:

一、主席台必须排座次、放名签,以便领导同志对号入座,避免上台之后互相谦让。

二、主席台座次排列,应以主要负责人为中心,然后按职务一左一右排列(按照我国传统以中心人的左方为上,若在台下看,即为右方)。若主席台上人员为双数,将主要负责人定位后按职务一右一左排列。

三、几个机关的领导人同时上主席台,通常按机关排列次序排列。首先,各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的排列顺序是:区委书记、区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第二,按单位负责人排列顺序,一般是区委常委、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区长、政协副主席。第三,灵活掌握,不生搬硬套。如对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可适当往前排,而对一些较年轻的领导同志,可适当往后排。另外,对邀请的上级单位或兄弟单位的来宾,也不一定非得按职务高低来排,通常掌握的原则是:上级单位或同级单位的来宾,其实际职务略低于主人一方领导的,可安排在主席台适当位置就座。这样,既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又使主客都感到较为得体。

四、对上主席台的领导同志能否届时出席会议,在开会前务必逐一落实。领导同志到会场后,要安排在休息室稍候,再逐一核实,并告之上台后所坐方位。如主席台人数很多,还应准备座位图。如有临时变化,应及时调整座次、名签,防止主席台上出现名签差错或领导空缺。还要注意认真填写名签,谨防错别字出现。

主席台人数为奇数时

上一篇:对不起我爱你经典台词下一篇:人美版五年级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