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共9篇)

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1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无锡市滨湖区小型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试对加强小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小化工企业的布局、基础设施、管理手段和人员素质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布局不合理。大部分小化工生产储存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或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建立的,由于当时消防法律法规,政府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的滞后,导致多数小化工企业仓促上马,缺乏严格的审批把关过程,遗留下布局不合理的先天性隐患。就滨湖区胡埭镇20家化工企业中,存在此类问题的单位就有16家,其中无锡市印刷材料厂整个厂区为四合院式,生产车间与危险品库、相邻生产厂房、办公楼之间防火间距均不足。该厂主要生产各类油墨为主,生产过程中使用丙酮、二甲苯等溶剂,火灾危险性为甲类,但生产车间与储存上述溶剂的危险品库仅一墙之隔,而现行规范要求,甲类车间与甲类库房防火间距应为25米。多数小化工企业建造于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颁布实施前,由于建造时没有统一规划,导致企业布局不合理,企业与企业之间防火间距不足,厂区内的建筑物之间无明显的防火分隔,多数企业厂房防火间距不能满足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二)基础不完善。多数小化工企业由于建造年代早,厂区根本无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等消防基础设施。个别企业虽然设置了给水系统,但由于厂区设置地点比较偏远,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也不能满足火灾扑救用水的需要。加上化工企业周围及内部的消防水源严重不足,一旦发生事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无锡市胡埭印刷材料厂位于秦尚书湾山中,整个厂区仅有几只灭火器,无任何其他水源,厂房四周都是树木、山林,如果厂区、山林一旦出现火情,势必无法控制。

(三)手续不完备。小化工企业中有较大部分属于家族式企业,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企业经营者法制意识差,随意性较大。在厂区内随意新、改、扩建危险品仓库、生产车间或其它配套设施,大部门小化工企业均不能主动申报消防行政审批手续,致使不符合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小化工企业大量存在。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所有的化工企业中仅无锡市天达化工厂1家经过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合格。

(四)管理不落实。小化工企业多为个体经营,没有完善的组织网络,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无人问津,普遍存在混乱现象。大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上减少人员、资金的投入,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甚至有的企业业主既当老板又当消防管理员,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根本无法落实。

二、规范和加强小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检查力度。高温季节,化工企业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在储存及生产等过程中,容易引发各类火灾、爆炸事故。因此,要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化工企业集中检查及企业自查的形式,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提高自身防范水平,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全面提高本单位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切实降低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针对检查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隐患积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并进行跟踪督促,各化工企业也结合本单位化学危险品种类及理化性质,积极做好防火降温措施,必要时自动停产停业,进一步稳定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形势。

(二)加快公共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政府应抓住当前小城镇建设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工业产业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化工园区规划建设步伐。安监、环保、规划、建设、消防等部门要在加强和规范化工企业消防安全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将那些规模小、建筑耐火等级低的化工企业搬迁集中到工业园区来,引导企业规模化、正规化、安全化。对一些安全系数低、科技含量低以及污染严重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小化工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时,必须将消防安全纳入整体规划,加大政府消防投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严格按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施工建设。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化工企业对做好消防安全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工作,从而在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消防、安监、劳动等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一是积极落实推进消防“四进”工作,加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宣传。通过“安全宣传月”、“119消防宣传日”宣传消防知识,张贴消防警示牌,制作VCD播放等形式,宣传化工方面知识;二是着重解决化工企业主在正确处理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关系的认识问题,使他们牢固树立消防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加大消防知识培训力度。消防、安监等部门要联合对化工企业业主和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知识培训,从而把抓好消防安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自觉行为,不断提升私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2

一、服装生产的火灾危险性

1. 中小型服装生产企业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 大多选择租赁厂

房的方式开展生产, 随意性强, 未按规范要求设置防火间距、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等, 存在“先天不足”。大多数中小型服装企业在新建、改建、扩建车间库房及办公等辅助用房时, 未按要求依法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办理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及验收手续, 普遍存在防火间距不足、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通道不畅、室内外消防水源缺乏等“先天性”火灾隐患。另外中小型服装企业多处于原始资本累积阶段, 资金少、规模小、设备陈旧、运行故障多,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厂房简陋、环境拥挤、人员密集、易燃可燃物大量堆积, 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2. 经营业主安全意识淡漠。

就辖区情况来看, 中小型服装企业经营业主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据初步统计, 中小型服装企业经营业主中, 其中初生毕业生占60%, 高中毕业生占30%, 具有高等学历的仅占10%左右。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 多数经营业主缺乏对消防安全的认识, 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 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甚至将完善消防设施、配置消防器材与政府一些部门乱摊派、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画等号, 不能从自身安全、生产安全、员工生命安全等方面来认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淡漠;在消防设施上舍不得花钱, 消防安全管理上舍不得投入, 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上舍不得时间, 机台密集、人员集中、原料、成品及半成品堆积拥塞, 见缝插针, 大量成品半成品及原料堆放在楼梯间, 安全通道及电气设施周围, 一旦发生火灾人员不易疏散, 而且施救困难。

3. 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中小型服装企业由于认识不到位, 多数企业未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有的企业虽然明确了, 但过于简单空洞, 可操作性、实用性不强, 单位为了应付检查, 只是写在纸上, 挂在墙上,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未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消防安全事故隐患大量存在。

二、中小型服装企业易发生火灾的薄弱环节

1. 发生火灾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大多使用三合一厂房。

三合一厂房, 火灾荷载高, 用火用电杂乱无序, 消防管理一塌糊涂, 消防安全根本无从谈起, 一旦发生火灾不但财产损失重大, 还有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2. 乱拉乱接电线, 用电过负荷现象普遍存在。

服装生产厂房内照明和服装机械使用量很大, 一些企业为了扩大生产更是在厂房内过量安置服装机械, 乱接照明生产用电, 造成用电过负荷现象、线路不穿管现象在中小型服装企业中随处可见, 大大加大的火灾发生的机率, 是服装厂火灾的主要原因。

3. 员工素质低, 安全意识差, 存在使用明火和吸烟现象。

生活条件差也是造成服装企业中使用明火做饭、取暖等现象存在的原因, 更有无安全意识的员工在生产车间、仓库内吸烟也是服装企业火灾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4. 超量生产、储存可燃物, 火灾荷载大, 是造成服装企业发生火灾后蔓延迅速的主要原因。

中小型服装企业由于生产定单决定生产量和储存量, 在定单多的情况下就会超量生产和储存, 服装企业的原料和产品大多是易燃可燃物, 一旦发生火灾蔓延快是不可避免的, 火灾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也是不可估计的。

5. 不符合要求的生产和储存建筑是造成中、小型服装企业发生火灾后人员和财产损失大的主要原因。

不符合耐火等级要求的建筑、不符合防火间距的建筑、不符合防火分区要求的建筑、和不符合疏散要求的建筑、没有符合要求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没有充足的消防器材的建筑, 都可能加大火灾损失, 扩大火灾影响, 增加人员的伤亡。

三、中小型服装企业防火安全措施

1. 摸清底数, 建立台账, 加强指导, 规范中小型服装企业自身安全保障行为。

针对服装企业三班倒的特点, 加强夜间消防安全检查, 摸清底数, 掌握辖区服装企业即时状况。结合实际从软件和硬件建设两方面入手, 逐步建立起操作性强、切合企业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做到全员消防教育培训到位, 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到位;动用明火安全防范措施到位;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到位;火灾隐患整改到位。确保消防安全管理不留漏洞、不留死角, 并结合企业发展阶段不断调整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使之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满足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

2. 指导服务为先, 改进监督管理模式, 增强服务意识, 确立

“立警为公, 执法为民”的思想,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为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消防安全服务和保障。对重大消防安全隐患要逐一落实责任人, 实行跟踪督办, 同时加大消防监督力度, 确保不发生新的问题,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严格依照消防规范,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设计建设, 严把审核验收关, 杜绝产生新的消防安全隐患。

3. 明确责任, 强化措施, 规范消防安全管理行为。

要按照有关要求, 进一步明确分工, 强化责任, 全面加大消防安全监督整改力度, 不断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 细化分解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 环环相扣的消防安全责任体制。针对当前中小型服装企业规模小、地点分散的特点, 要突出夜间消防安全检查, 此外还要联合公安、工商、安监等有关政府部门切实加强协调配合, 坚持齐抓共管, 形成整体合力, 坚决查处违犯消防法规的行为。

4. 贯彻实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

定》, 进一步推进消防工作法制化、社会化, 建立健全消防管理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规范消防安全管理, 提高自防自救能力。要结合今年全省范围内开展的人员密集场所“两个能力”建设活动, 指导其严格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确定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逐步建立起“管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摘要:针对近年来中小型服装企业火灾频发的现象, 作者分析了火灾发生的原因, 容易发生火灾的薄弱环节以及就如何加强中小型服装企业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谈几点看法。

关于化工企业防火安全现状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化工企业;防火安全;对策分析

1.前言

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不论生产原料还是生产成品甚至中间产物,往往都具有一定的易燃、易爆、易腐蚀特性,因此,当生产场所发生火灾或者泄露事故时,现场的化工产品极易被环境影响而发生爆燃事故。事实上,一旦化工厂发生诸如此类的事故,事件本身势必会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对周围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务必要将安全摆在首位,要针对企业自身生产存在的种种隐患进行及时的查纠整改,用实际行动做好防火防爆事故预防工作。

2.国内化工企业在防火安全中暴露出的问题

2.1 生产设备的火灾风险较大

为了提高企业生产效益,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将旧有的按流程生产的化学生产设备更换成如今具有高度集中化、自动化及连续化特点的集中处理式化学生产设备。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在这部分的化学设备之中,化学产品在其中反应得出能量无法释放,集中被储存于一处。此外,在化工生产当中还有部分化学工艺需要高温、高压、深度冷冻等条件,这也使得生产设备的能量相对集中,负荷过重。倘使承载此类化学品的容器、生产设备等发生故障,遭到破话就会十分容易引发火灾等事故。

2.2化学产品火灾扑困难

化学企业的内部设置往往比较复杂。通常在化工企业中,厂内布置有大量的管道线路。这些线路中有很多充斥者可燃性物质。一旦化工企业某一处发生火灾事故,那么整个厂区内部都有发生火灾的威胁。另一方面化工产品的燃烧又往往带有部分的毒性。这不仅影响了对厂区内部等人的救援,还有严重威胁到了施救人员的安全健康。

2.3事故之后的环境保护问题

类似于近段时间发生的8·12天津港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残留在现场的氰化物严重污染了该区域的土地,但是好在政府对事故及时进行控制没有使得氰化物流向水循环系统,造成人民群众的伤害。在化工生产中,化工企业多少难免会有“废液、废气、废料”等对环境有危害的物质的排放,但是这些排放是可以受到人为控制的。而在化工事故当中,此类物质会变成集中大批量不受人为控制的野蛮释放,这就对事故周围的环境造成及其严重的冲击。当前,我们对事故之后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没有很好的举措。

3.建议化工企业采用的防火策略

3.1对化工企业选址布局的优化

要想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的发生,化工企业首先应当做的就是对企业自身布局的优化调整。对于化工生产的布局而言,一个能够结合生产特点与工艺流程,并在作业区域实现功能模块化规范化的生产场址,如果再能够严格按照预防火灾事故的设计标准规定各区域之间的防火间距及耐火等级,必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具备安全的外部环境。例如在实际的布局中,对于容易发生燃爆事故的车间,化工企业通常不会将其至于地下或半地下室,而是将其至于远离明火25米以上的区域。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中,大多数企业会根据火灾的危险级别,以及本企业的生产信息将企业生产中的生产、转运、储存模块分隔开,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

3.2对生产过程中采用的防火措施的优化

针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了有效防止在生产环节发生火灾,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生产工艺特点,结合长期总结的生产经验,对相应环节采用与之对应的防火措施。本文在此列举部分观点措施以供参考:

⑴将相关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到具体的生产之中。针对生产环节,企业需要各岗位人员进行细致的岗前培训,在确定员工已经熟悉相关操作规程,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操作流程并掌握一定的化学原料反应原理和紧急情况下的事故处理手段之后才能让其上岗。

⑵全面提高企业生产设备信息化水平,严格掌握生产参数。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容器压力、温度等对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在生产环节不出差错,企业就必须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生产参数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各生产参数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一旦参数出现不正常,企业还要能够及时地得到反馈并诊断出问题所在,确保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⑶使用高质量的生产设备、管线及容器,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历史上很多化工厂的火灾及爆炸都是由于企业日常对生产设备的维护不周,没有及时发现整个化学产品生产链中出现的泄露等情况。为保证绝对安全,企业必须要重视此类基础设施的质量与维护。

⑷合理配比,控制生产

化工生产不同于实验室中的简单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投入均是通过机械投料。因此整个生产过程,原料的配比及投料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的安全。企业在进行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控制好化工原料投入的配比,对整个生产过程严加把控,确保不会因反应过于激烈而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3.3建立责任清晰的防火管理制度

即使在设备及人员素质上,化工企业做到了最优,如果企业员工不能时时刻刻绷紧安全弦,那么事故的发生也就有了它的必然性。对化工企业的防火工作而言,企业所需的不仅仅是人员和设备上的支持,更需要在制度上做到精细化管理,确实做到明确每一个参与生产的人员的安全责任,确实做到每一处设施设备的安全都有人负责。

责任清晰的防火管理制度要求企业要打破部门间隔,抓好统筹规划,全面覆盖生产区域的方方面面,不能给企业生产留下任何安全死角,切实将企业的防火设备、人员培训、责任管理等进行综合考量。

3.4加强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防火设备建设

在化工企业的生产中,由于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生产产品的不稳定性,再加上厂区复杂的环境,导致企业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管具有相当的困难。而利用相关的防火设备即可简单的解决这一问题。如在厂区设置自动探测器,检测空气或水中一些可燃性物质的浓度。当浓度超过警戒值时,企业就能及时地从探测器中;了解到是何处的生产发生了问题。另外企业可以在一些通过可燃性物质的管道或隧道中设置阻燃阀门,自动灭火装置等设备以保证当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的切断火源并进扑救。事实上,只要企业能够合理地利用好现有的防火设备,就能够做到及时地将险情控制。

4.小结

对于化工企业的防火安全而言,企业要做的绝对不是某一个片面的工作。要想真正地做到安全生产,杜绝火患,企业只有在完成一个系统工程的设计,从人员、设备、管理、制度以及监督等方面全面着手,真正地将火灾视作企业发展的头号对手的基础上方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刘艳.化工企业防火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182.

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4

人力资源管理是当下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人竞争。虽然,电力企业作为国家垄断行业,在其生产经营中享有国家政策支持的优势条件,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逐渐深入,电力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1.管理理念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电力企业因其特殊性,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所形成的按部就班的管理惯性,反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则表现为:其理念还是停留在人事管理时的.旧思维体系之中,并没有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模式,既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管理的变革需求,也缺乏对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无论是在建立起一整套的能够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培训的机制理念上,还是建立起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理念等方面都存有明显的不足。尽管随着近几年电力企业的改革,有不少企业将原来“劳动人事部”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部”,但“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普遍存在,牌子换了,但管理理念却陈旧依然的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2.人才培训上的短板

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缺乏对员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只是习惯于按行政计划招聘员工,再安排到一个具体岗位后,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只是体制上的劳资人事关系,对于员工的后续发展能力培训并不重视。这种只限于对员工安置的人事管理,因其对员工智力资源开发的缺失,导致了电力企业生产岗位上技能人才的不足。据中电联数据显示:电力企业目前生产岗位上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人员不及员工总数的2 %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 % 的水平。

3.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囿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陈旧,因此,没有一套有效的竞争机制,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一是平均主义仍然是电力企业薪酬的主要分配方式,绩效考核的执行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化上;二是内部人员流动性差,用人机制不灵活,员工尤其是生产岗位上的员工,基本上入厂是什么岗位,退休时还是什么岗位。这种用人机制灵活性的缺乏,使员工容易产生一劳永逸的惰性,满足于只掌握本岗位技能的基本需求,而缺乏提升综合素质的学习主动性。

二、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思路及对策

理念决定行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电力企业深化改革的要求,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观念,从构建员工技能培训模型,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构建员工培训机制,建立企业员工培训优化体系;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发挥绩效考核的实际效能这三方面转观念、建机制,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1.建立员工岗位能力模型,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

结合企业实际,参照员工岗位能力模型先进经验,摸索并建立电力企业员工专业或岗位能力模型,夯实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这个模型,要具备既可以有效地观察、分析企业所有员工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业绩表现,并且具备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工具能够对员工综合素质进行动态分析的功能,从而使人力资源部门从低层次的人事管理,上升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平台上来,真正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2.构建员工培训机制,建立企业员工培训优化体系

针对目前电力企业生产岗位中、高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高、低电压技术等电力专业人才不足的实际问题,立足于电力行业特点,构建基于评估效果模型的新型员工培训体系,以企业培训部门为依托、以本地高等院校为支持,启动针对岗位实际技能需要的员工培训。培训要立足于评估效果,把培训效果是否推动了企业发展、是否提升了员工素质、是否给企业提供了所需人才纳入培训评估效果体系加以考核,以强化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

3.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发挥绩效考核的实际效能

把目前企业中所采用的薪酬、福利、精神、员工个人成长等激励机制用好、用活,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之于企业的归属感、使命感和成就感。针对绩效考核作用不明显的弊病,按照业绩和能力相挂钩的原则,细化考核项目、严格考核标准,执行考核内容,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会遇到更多、更新的问题和要求,这些都需要我们立足于工作实际,结合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7)

[2]毛临玲.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5)

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5

陈剑文

摘要本文从思想教育、管理标准、管理制度、管理弊病、管理者素质、管理环境六方面对现阶段消防基层部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对解决类似具体问题的观点及方法。

关键词消防、部队、管理、现状、对策

新形势下,消防部队管理随消防工作环境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围绕新形势下部队管理工作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积极总结规律,归纳出几点认识和看法。

1.教育不经常、不落实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是保证官兵政治合格,自觉服从部队管理的重要手段。各级部队每年都要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部队的思想实际,制定下发政治教育内容,但有的单位却流于形式,图应付,没有从提高战斗力标准方面入手,只会照本宣科,我讲你听,我写你抄,官兵们不但没有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启迪,反而认为政治思想教育是一种说教、负担,从而在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在经常性思想工作方面,教育不经常,不全面,大多只限于谈心活动,时机选择在刚下连队,即将退伍、出现违纪时才开展,且一般都只对“问题兵”,“特长兵”,“关系兵”,“家门口兵”进行了解,而忽视了不善张扬,表面看还不错的士兵,给部队管理留下了隐患、死角。

2.部队管理的标准难坚持

部队的一切工作,应当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根本标准。然而,不少领导干部只把维持现状“不出事”、任职期间“过得去”、政绩好坏“差不多’’作为部队管理的标准,使官兵工作兴趣较低,难以走出低层次循环的怪圈。有的干部忽 1

视带兵工作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将大部分管理工作推给班长,对队伍的成长不关心,对战士心理思想上的问题缺乏了解。这种不重视部队管理工作的心态,使部队管理标准越来越低,战斗力难以保证。

3.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平均主义思想较为严重

在部队管理工作中,由于缺少一些必要的激励竞争机制,在生活、学习、训练、工作及遵章守纪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平均主义思想较为严重。部分官兵思想上已经形成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消极思想,对待工作、学习、训练消极怠工,情绪低落,积极性、主动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官兵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个别官兵已经出现了“反正都干不出成绩,还不如混一混,混到时间该走的走,该留的留”的消极怠工情绪,严重影响了部队正常的工作、学习和训练秩序,部队管理也因此而受到影响。

4.管理顽症难根治

有的中队战士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无视组织,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甚至违纪违法;有的怕苦怕累,过不惯紧张、单调的军营生活,不假外出;少数干部管教方法简单,不能正确处理官兵之间的各种矛盾,导致官兵关系紧张。这些问题虽经多次整顿,反复治理,但收效甚微且经常反复,成了难调查、难处理、难根治的“顽症”,使管理工作受到严重困扰。长此以往,管理干部心灰意冷,不愿费心劳神抓管理,使管理工作难有新的作为。

5.管理干部的素质跟不上

有的管理干部政治觉悟不高,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较低,既不能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讲好大道理,又不会理论联系实际反驳歪理,无法回答和解决新形势下官兵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有的干部军事素质不强,业务技术不过

硬,组织指挥能力较弱,不敢喊“向我看齐”、“跟我来”;有的干部是莽莽带兵,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简单、偏激、粗暴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的问题比较突出;少数干部综合素质较差,法纪政策观念和党性原则不强,不能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以身作则,难以形成部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6.管理环境难复杂

主要表现在官兵的基本生活和物质文件生活条件与地方总体上还有很大差距,官兵容易横攀竖比,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失落感。外部环境拉力大,“酒绿灯红”的诱惑,地方同龄人在市场经济中的暴富,改革调整中造成的军人家属下岗,以及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等,都对官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内部环境阻力大,新时期的兵员比较复杂,关系兵、低龄兵、家门口兵相对增多,官兵关系庸俗化、功利化的现象日渐突出,使管理工作难以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强军之策,管理为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才能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扬我党、我军优良的革命传统,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做到科学管理,从而增强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呢?

1.理顺管理工作思路,抓教育打基础。第一是加强法规教育,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对各级骨干的法规教育,使其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高度认识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自觉把管理教育工作当成“份内”大事,抓紧抓好。第二是把握管理要旨,掌握最佳教育时间,利用多形式的教育方法对官兵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建立群众组织,健全信息网络,坚持逐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士官在部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人人管,管人人”的良好局面,将官兵的精力引到正轨上来。

2.坚持战斗力标准,强化“管理第一”的观念。第一,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认识管理工作、做好管理工作是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和前提,是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领导干部要把管理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认识,摆上重要位置,坚持常抓常议,统一思想和行动。第二,坚持用战斗力标准指导管理工作。要切实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管理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领导怎么抓、干部怎么管、兵怎么管的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部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管理,用战斗力标准抓好管理。第三,干部不论职务高低,不论是否直接领导,都要把管理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共同职责和份内工作。机关也要认真负责地为基层管理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基层管理人要虚心接受上级领导和机关的指导和帮助,紧密结合管理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3.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消除平均主义思想,激励官兵训练和工作积极性。在部队管理工作中,应当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竞争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坚持做到能者上、庸者让,使优胜劣汰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真正使官兵看到希望,尝到甜头,促使官兵把各项工作当作事业来干,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坚决消除“吃大锅饭”的现象和平均主义思想,防止官兵产生“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的消极思想,真正做到支队党委提出的“想干事人的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不干事的人离开部队,使官兵在工作、学习、训练等各方面都具有高涨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部队的全面发展。

4.坚持对症下药,加大根治顽症的力度。当前,部队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之所以得不到有效解决,“顽症’’之所以得不到彻底根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执法不严、惩处不力,导致违法违纪问题时有抬头、经常反复。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内部着手,加大执法力度。一是依法管理,毫不动摇地坚持用条令管理部队,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坚决纠正按长官意志和从轻处理违纪问题的不良现象,克服执法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坚决纠正看来头、凭关系决定赏罚的不良现象,克服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以情代法的错误做法;坚决纠正赏罚不明、滥施奖惩和搞“内部处理”、“下不为例’’的不良现象,克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错误做法。二是从严管理。依法从严治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管理难点问题的基本原则。从严治军就是依据条令条例管理部队,这是一条被古今中外军事实践充分证明了的治军带兵规律。管理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依法从严治军的道路,毫不动摇地依据条令条例治军带兵,不得另立标准,不得制定违背条令的“土政策”、“土规定”,以维护条令条例的权威性,不得搞上下有别、内外有别,始终做到条令面前平等,以维护条令条例的严肃性。对部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常抓常议,及时制定有效措施,拿出具体解决办法,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位,抓住反面典型做文章,敢于动真的来实的,以儆效尤。在处理各种违纪问题时,无论事件大小、情节轻重,都要依法及时处理,该批评的要尽量批评,该处分的要及时处分,不得搞“冷处理”,和“拖延战术”,防止姑息一人打击众人、拖过一件消极一片的负作用,防止查处不及时导致违纪问题反弹,把各种违纪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各种违法违纪问题解决在职权范围内,防止其蔓延、扩散、形成气候。

5.提高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上级领导在鼓励和引导管理人向书本学习、向传统学习、向典型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搞好传帮带和在职培训,丰富实践经验。定期选派管理人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把书本知识、传统经验、他人之长转化为实际的管理能力,力求学习一次提高一次能力。

6.坚持“两手抓”,改善和优化管理环境。从形势发展情况看,管理环境复杂的问题是一共性问题。消防部队多驻城区繁华地带,由于“酒绿灯红”诱惑而导致的“心不安”,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对待这一问题,既不能任其自然、随波逐流,也不能等待观望、无所作为,要采取“两手抓”的办法,逐步调整、改善和适应。一是抓教育与抓管理并重。在当前复杂的管理环境中,管理人要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筑牢官兵的思想防线。要针对部队中的松散现象,坚持抓好经常性教育工作,严格用条令条例约束部队,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筑牢官兵的行为防线。二是抓硬件与抓软件同步。在新的形势下,管理人不能单纯或片面强调“过穷日子”,不能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前提下提倡艰苦奋斗,而是要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下大力抓硬环境建设,突出软环境管理。要舍得投资,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条件;逐步健全和完善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增强军营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是抓内部与抓外部并举。主要是更新观念、解决思想,用疏导的方法积极适应形势和环境,避免用“高筑墙”的办法消极禁堵。建立开放式的管理教育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方法,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官兵认识社会、认识环境、扩大视野、调整心态、走出认识误区,矫正思想偏差,弱化外部环境的诱惑力;积极与驻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联防共治,广泛开展共教、共育、共管活动,弱化社会环境的外拉力;与官兵原籍政府及家庭建立共教共管责任制,签订共教共管协议和公约,定期联系、相互沟通、争取理解、支持和配合,弱化家庭的后拉力。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篇6

高等院校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中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高校一旦发生火灾,会对高校的正常教学以及生活秩序形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加强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与教育的工作,尽可能的减少校园火灾的发生,确保学生与老师们的生命健康及财产的安全,进而推进高校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1高校火灾的特点

1.1极易发生群体事故

高校是人员十分密集的一个地区,尤其是在学生的住宿楼以及教学楼上。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地区的楼道距离十分的狭窄,学生逃生、疏散的时候极易发生拥挤或者是踩踏的事故。由于高校中的学生人员数量十分密集,进而就会形成群体性的伤害事故。

1.2财物损失较大

高等院校是集教学、科研以及教师学生生活于一体的教学机构与组织,同时,高校中还林立了很多的建筑物,不仅有日常学习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等,同时还有学生们日常生活的宿舍楼及食堂等等。图书馆中收藏了很多书籍以及相关的学习参考文献,实验室内有很多价值不菲的实验仪器以及易燃易爆的化学实验药品等。因此,一旦其发生火灾,会对学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有可能对学生及教师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给学校带来不可估量的财物损失。

1.3在社会中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人们对于高校发生火灾的关注程度正呈现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国现正在逐渐的扩大、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一些知名、重点的学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度也就越来越高。这些院校一旦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不仅会造成本校的重大财物的损失,同时也会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促使社会上的人更多的关注高校的消防安全问题,甚至有可能会在国际上形成一种负面、消极的影响。

2高校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2.1设施老化现象严重

现今我国有很多的高校,尤其是百年名校中,普遍都存在着较多的老式建筑。其中,这些建筑在建设时都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建筑的材料多为砖木,消防措施设备配备的不全面等一系列的问题,致使其存在着巨大的火灾安全隐患。同时,老式的建筑中没有建设专门的消防安全通道,其所架设的电源线路等多为明线,这种形式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极易促使火势得以蔓延与扩大。除此之外,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在建设学生的宿舍楼、教学楼等的时候,为了更快的完成相应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没有达到安全消防的标准,同时还缺少相关部门的检验与验收,进而造成很多楼内的消防安全系统的安全性较低,消防安全的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与老化的现象。

2.2超负荷的用电现象十分严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对学生们的日常住宿及生活、学习的质量都在不断的提升与增加,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在校学生与生活的幸福感。对此,就在学生公寓内增添了很多大型的电器,例如洗衣机、电视机等设施。同时,现今的大学生们几乎每个人都有电脑。因此,学生在宿舍的时候,经常的使用洗衣机、电吹风、电脑等一些大功率的电器设备。加之有些理工科的学生私自的在宿舍接电线,增加接线等情况的出现,就很有可能造成用电量急速增加的情况,由此就造成电力设备的超负荷运行,致使火灾的发生与形成。

2.3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近年来高校内部所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学生与老师缺乏相关的安全消防的知识与意识,不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操作而造成的。同时,很多的学生与老师缺乏火灾扑救与逃生的常识与技能,进而在火灾发生的时候不懂得如何逃跑与自救,错过了最佳的救火时机,导致火灾的蔓延与扩大。同时,高校对于教师与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较少,没有在学生与教师的脑中形成一个消防安全的意识,对学生与教师的消防安全的常识与基本的技能培训的较少,很多工作都只完成了表面的部分,没有在高校内彻贯彻落实消防安全的知识。除此之外,高校内大多数的管理者没有定期的对高校内部的消防措施及相关的设施,电路等进行检查与更换,对相关工作意识的缺失,进而导致高校内火灾的发生。

3高校火灾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教育

在高校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必须使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同时,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需要始终以“防范胜于救灾”为主要的指导方针,并依据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地区以及进行不同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模式。因此,可以将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日常的教学活动与内容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质量,增加学生的消防灭火的知识与常识。除此之外,学校可以通过播放校园广播、网络等形式来传播消防安全的知识,进行消防知识的科学普及,进而来提升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救与逃生等等。还可以定期的组织学生与老师进行对消防站进行参观与学习,并与消防队结合建立成一个“警民共建”组织单位,让大学生能够真实的走进消防部队,体验消防。

3.2建立消防安全责任机制

对于高校来说,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消防安全机制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约束,提升学生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得高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更加的规范化。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消防档案,制定应急疏散的方案等来对每一个责任人进行责任的明确,加强对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一旦发生火灾,就可以依据这个责任机制来追究具体部门甚至是个人的责任,对其进行严肃的处罚等等。由此,就可以在高校中建立起一个全面、完善的多元化的消防管理的体系,全面的开展高校消防安全的工作。

3.3加大消防安全设施的经费投入

高校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之下,进行总的发展战略的计划时,也需要相应的对消防安全进行一定的调整与完善。对于高校内的消防安全基础性的措施进行适当的优化、更新,从而使得高校内部的消防安全措施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对此,就需要学校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增加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对校园内的消防安全措施进行有效的更新与完善,对相关的消防安全管理的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进而降低安全隐患。

4结语

高校开展消防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高校中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注,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的排查,来提升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及效果增强高校消防安全的指数,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进而提升高校内学生及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7

一、小作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 小作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意识淡化, 消防安全管理处于低水平循环状态。小作坊企业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的进程中发展壮大的, 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形成的国家行政公权对社会单位各类事务绝对管理的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小作坊企业的负责人在本身应该作为的消防安全管理事务上存在依赖思想, 淡化了责任意识, 进而导致其在具体的消防管理工作事务中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从小作坊企业发展的进程上分析, 这些企业均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生产规模传统粗放型的过程, 由于经济人不可避免的、内在的自私动力、非计划的安排、短期的目标定位等因素的影响, 以及急于在短期内完成资本积累等心理因素, 导致小作坊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 不愿意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投入过多的财力、人力和精力, 进而导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漠视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管理处于不到位、不规范、不严格, 低水平循环的状况。

第二, 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管理承载量与小作坊企业大量增加的趋势不对称。由于市场经济内在的动力, 小作坊企业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涉及行业种类繁多, 且规模大小不一。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小作坊企业以公众聚集场所为主要的投资方向。此类场所的大量增加, 在现有监督部门警力没有增加的前提下, 带来监督管理空前的工作压力。很显然, 这种状况导致了如下问题:公安消防监督人员数量之少与小作坊企业数量之多的“瓶颈”;相当一部分小作坊企业游离于监督检查之外, 处于失控和漏管状态。

第三, 小作坊企业缺乏必要的行业指导和管理, 社会为小作坊企业提供的消防安全服务匮乏。在一定程度上讲, 小作坊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采取的很多措施是主观的、是不到位的, 尽管目前很多小作坊企业自发地形成了所谓“协会”或“商会”, 但这仅仅是为经营服务的, 涉及到综合治理、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寥寥可数。另外, 就为小作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提供服务而言, 一是社会面上没有足够的经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供小作坊企业选配, 以解决小作坊企业人员流动快的问题;二是没有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为小作坊企业提供安全管理方面的服务, 合理化解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三是没有建立相应的行政约束保障机制, 没有制定规范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标准或指南, 在推动小作坊企业严格自律工作中缺乏力度, 无针对性。

二、小作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第一, 按照新《消防法》的有关规定, 依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加强对小作坊企业的监督管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将小作坊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行业部门监督管理范围之中, 建立小作坊企业消防监督管理网络。一是要加强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和相关行业部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 将工作内容具体量化, 纳入逐级检查考评的具体内容, 通过完善奖惩机制, 形成小作坊企业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要落实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依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 实施小作坊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活动, 组织单位力量开展群防群治, 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预防、控制和减少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出现, 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第二, 改造疏散楼梯, 增设疏散楼梯和逃生出口。小作坊大多数是在家庭住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多为3层-6层, 仅设置一条楼梯, 小作坊内设置的家庭住宅均进行了精装修, 业主一般居住在此, 要求全部搬迁不切合实际。为防止火灾发生时, 烟火从生产部位蔓延到住宿部位, 可在首层采用实体砖墙将楼梯间与其他部位分隔并直通室外。也可考虑在首层或首层通往二层的楼梯平台处采用实体砖墙和防火门将楼梯间进行分隔, 同样可以起到阻挡烟火迅速蔓延的作用, 为人员逃生自救赢得宝贵的时间。针对小作坊疏散通道数量不够, 安全出口少的实际情况, 应在防盗网上开设紧急逃生口, 并配备消防逃生梯、辅助爬梯等辅助疏散逃生设施。

第三, 增设必要的消防设施, 有效控制扑灭初起火灾, 及时报警。为提高住宿场所的安全系数, 住宿场所同层及以下楼层的非住宿部位应设置简易喷淋。对于缺少公共水源的地区, 可在天面设置高压水箱, 必要时可增设加压泵, 增加喷头的出水压力, 达到良好的灭火效果。同时, 楼梯间及住宿场所应设置独立式火灾报警器, 住宿场所应设置电铃等警报装置。由于独立式火灾报警器的报警声音不大, 设置在生产车间、仓库内无法确保住宿场所内的人员听到, 因此独立式火灾报警器应设置在楼梯间及住宿场所, 设置的位置一般为每层楼梯平台顶部和住宿场所走道顶部, 同时要求设置电铃等警报装置, 以便于发生初起火灾时能通知其他人员及时逃生。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消防大队)

摘要:随着我国乡镇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深入, 农村小作坊企业逐渐成为一些乡镇的经济支柱, 但也正因其准入门槛低、安全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 近年来亡人火灾事故频发, 成为了火灾隐患的重灾区。文章就小作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并就如何强化其消防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一、铁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很多铁路施工企业的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张的前提下,铁路施工企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必须和配套的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在人员的素质及水平上要求也很高,必须是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在铁路施工中企业项目较多,地域分布相对来说也比较广泛,因此在管理上会受到一些限制。铁路施工企业一直是粗放的、低效的财务管理方式,存在着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又混乱,对于整个财务管理都普遍缺乏严格的监管,其表现在部分财务人员员及管理人员在管理观念上缺乏创新,缺乏科学性,依旧只停留在过去对财务管理的认知程度上,至此造成不能适应和面临新形势的发展需求。目前铁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近几年铁路施工企业基本都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借用财务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反馈速度,信息化工作的力度。通过财务集中管理系统的使用有以下几点优越性:

1、使集团的会计科目及核算方法得到统一。在财务集中管理系统中由集团统一制定会计科目,对业务核算流程与操作方法也做了相关规定,既便于会计人员的日常业务操作,也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大大加强了集团财务控制的职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大大提高。

2、对于集团下属单位的账务查询更加方便。通过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穿透式查账、分析和监控,大大加强了集团财务控制的职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大大提高。具体说来就是我们可以便捷的查询到下属单位的任何一笔账目,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下属单位的财务状况,为上级领导作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

3、与内部单位的往来账核对更加快捷、准确。通过财务集中管理系统中的对账模块功能,集团内部单位在核对往来账时能对任何一笔与本单位的有往来账的内部单位准确核对、确认。

4、使财务报表的编制及私有报表设置的工作更加及时有效。通过财务集中管理系统中报表功能可以比较方便对比分析相同时期不同单位、相同单位不同时期的报表数据,查找出企业财务及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不断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报表查询功能,可以及时有效的对系统中零散的、相对无序的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提高财务数据的有效性,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数据支持。

5、提高了集团内各级公司的内部监控职能。集团下属公司众多,组织层次复杂,管理链条长,通过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各级公司能及时了解下属核算单位的财务状况,强化了公司的内部监控职能。财务集中管理系统的使用有利于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集团各单位的财务状况,满足了集团企业垂直集中管理的要求;能使集团对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快速做出反应,正确地进行决策,使财务从核算型真正向管理型、决策型过渡,并大大提高管理、决策的效率与质量。

(二)预算管理控制薄弱。没有对预算管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全面预算管理如同虚设,没有从预算目标、组织安排、奖惩机制、时间进度等方面形成明确的规章制度。只是在年度终了前临时以开会的方式来布置预算工作任务,走走形式,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目前大部分铁路施工企业都成立了资金管理中心,利用银行的财资系统建立了“资金池”业务,强化资金集中,有效压低银行借款规模。资金管理中心的成立主要发挥了以下几点作用:1、大大降低了铁路施工企业的资金成本,在当前铁路建设资金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盘活铁路施工企业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2、通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了铁路施工企业资金风险防范能力,改善资产负债结构;3、发挥集团规模优势,逐步实现集团公司授信和信贷业务的集中管理,提高整体资信能力;4、强化资金动态监管,实时掌握资金流入、流出及存量信息,合理配置资金资源。

(四)债权债务不能及时清理。首先是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清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铁路施工市场一直是卖方市场,当前铁路建设方资金不到位,施工方应收账款管理不力,确认收入的依据不充分,导致应收账款不实,竣工工程结算工作滞后,几年以上的应收质量保证金大量存在,时间越长,坏账越多,收账成本越大,严重影响了铁路施工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性。其次,预付分包工程款不能及时清理。大量的预付分包工程款项已支付,但长时间不进行工程结算,长期挂账,资产存在虚增或者潜亏现象。这使非会计专业人员很难从报表中看出企业或项目的实际财务状况。

(五)项目成本控制力不强,企业效益难以保证

面对当前铁路建筑市场招标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盲目揽任务,不惜陪血本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境地,同时项目管理水平未有效提高,项目成本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对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普遍存在按照经验成本降低率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目标成本的现象,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和工期的要求,导致成本核算、设计变更、工程索赔等方面存在极大的隐患,企业效益隐形流失严重。

(六)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没有建立健全的会计委派制度,激励机制不健全合理,对财务人员的有效委派和评价没有有效实施。有的财务人员能力差,只会做记账、报表、应付税务审查的简单工作。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铁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铁路施工企业自身特点,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应规定铁路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筹措、项目部的计划和成本费用的管理、资金的使用、使用的审批程序等。建立健全有关资金、收入、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和内部经济核算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设置必要的账簿,编制会计凭证,定期编报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经营业务都必须用财务治理和会计制度约束其经营运作模式。正确记录企业资产存量、现金流量等情况,为相关债权人、税务机关等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的报表和纳税申报资料。严格执行规定的各项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铁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和各种物资的收发、领退、报废、清查等工作,也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项目部的财务人员应归属企业财务科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集中核算,有效控制项目部的资金运作和盈利管理。要重视税收筹划工作,积极主动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好税收筹划尽量减轻企业税负。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监督职能,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规范下属单位的财务活动,确保下属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提高铁路施工企业盈利,需要编制预算工作,预算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需要其他业务部门共同参与。企业应成立专门负责的工程预算编制小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内部工程预算,然后由负责的主管人员、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定稿。根据施工点、材料价格、人员工资等基本信息编制项目预算,制定项目的目标成本,在预算后附上人工、材料、机械等需要量清单,项目所耗工、料、机等费用由财务人员按预算进行审核支付,预算确定后不能随意更改,除非出现不可控时间,再根据相关程序调整预算。铁路施工企业资金运行长,工期长一般都跨年度,在资金控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强化铁路施工企业资金控制,做好现金管理,力爭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化。以现金流为目标,完善财务预算单项指标内容和体系,加强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查找原因和差距。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在支付材料款和劳务费时,充分利用信用条件,尽可能延长付款周期。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和资金管理制度,实现资金业务的预算控制、资金分析和预测等。防范内部资金风险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率。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严格按照财务预算指标考核经营业绩,规范财务预算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三)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是财务管理重要工作之一。根据预算结果,确定工程的目标成本。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要考虑多个方面,是否有盲目购买材料,物资采购是否及时,资金使用情况。对超出预算的开支要分析其原因。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相关责任人制度。为了方便财务部门如实掌握工程项目成本的实际消耗情况,要做好各个环节的记录工作,对材料的领用要严格执行,严禁材料不入库直接送往工地使用,及时盘点材料是否账实相符。严格控制租赁机械设备的修理费和油料消耗,提高使用效率。对工程中的机械租赁、材料采购、用工等都要以正式合同的方式确定下来,合同的签订可以明确分清双方责任,规范的合同,财务管理职能才能有效发挥。

(四)做好资金管理工作。铁路施工企业资产占用比较大,会导致企业资产周转困难。加强资金流出管理及债权清理力度。财务部门与购料部门对原材料的购进和使用要共同把关,不定期对账面数据和库存实物进行核查,做出合理的用购计划。严格控制贷款额度,由财务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并执行数额有限的贷款计划。督促相关业务部门加快履约金的收回。对于工程垫款的要建立相关责任制。独立核算的项目部要及时登记每笔债权、债务的形成。做好资金集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和运用的优势。制定流动资金管理办法,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加强与付款单位的联系,争取及时结算,加快资金回笼速度,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财务管理部门要监管和督促债权的产生和清欠,对于项目完工清算时出现债权债务没有全部清偿的,财务人员要负责。

(五)强化铁路施工企业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强化铁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加大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复合型的财务人才。健全财务人员竞争机制,择优运用,加强考核监督实施约束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要及时收集会计数据,保证系统归集数据的及时性。

三、结束语

施工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然要有一個良好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制度。只有不断的加强财务管理在铁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好财务管理的管控和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同时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素质,必然会使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丽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J].辽宁经济, 2009(07) .

[2]郝宇宏.公路铁路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刍议[J].中国林业经济,2007(03).

[3]周瑞.浅析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09(01).

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9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伴随世界经济的高速前进,中小企业在各国都曾经历由被轻视与否定到被重视与肯定的发展过程。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也见证了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一些中小企业受规模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存在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缺位等现象,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同时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致使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在其自身发展中出现了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相不适应的情况。本文从中小企业的含义入手,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以加强财务控制,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竞争实力,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有部分中小企业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略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且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投资缺乏科学性,使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面临挑战和冲击,建立和运行完善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首要任务。

一、中小企业的概述

(一)当代中小企业的概念

2002年6月2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作了明确的定义:“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这一定义涉及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域范围,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二是4个必备条件,即依法设立、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三是企业规模,即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四是企业性质,即各种所有制,包括国有、集体、私营、个人独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混合所有制;五是企业形式,即各种形式的企业,包括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

2011年6月18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工业和信息

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订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规定中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二)中小企业的作用

2014 年3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关于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中指出,小型微型企业是除大中型企业以外的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统称。在我国,个体工商户视为小型微型企业。报告中指出,小型微型企业占市场主体的绝对多数,是经济持续增长稳定的基础。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型微型企业1169.87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纳入统计后,小型微型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4.15%。另外,报告中还指出小型微型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我国有劳动力人数近8亿,就业人数已达7.67亿。全国的小型微型企业,仅企业主自身一项就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就业问题,加上企业雇佣员工,已经解决我国1.5亿人口的就业。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口的70%以上集中在小型微型企业。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协调运行的基础性力量,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还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2014年5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

二、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筹资渠道窄,资金不足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资金筹资主要依靠内部融资,缺乏外部融资渠道。中国目前80%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行融资来开办或扩张,90%以上的初始资本来源于其主要的所有者、合伙发起人和家庭;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生产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管理落后,经营风险大,短期行为较为普遍;还贷诚信低,贷款风 2

险大。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也没有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优惠,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又不健全,完全靠个人信用和高利息,使得中小企业以贷款形式获得融资成本高,筹资难。由此造成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不足,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管理意识浅薄

2014年9月17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7月31日,2528家A股上市公司中,1485家为民营企业,其中747家是家族企业,占比为50.3%,比去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另外,在调研的747家家族企业中,86%的家族仍牢牢将股权和经营权掌握在手,家族核心人同时也是企业的所有者。由此可见大部分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家族企业,管理方式为家族式管理,在进行财务活动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时,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倾向;另外,某些经营者存在重技术、轻理财的观念,认为企业效益靠的是业务发展,不是“管”出来的,忽视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整的内部财会制度,不但在原始凭证记录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等方面无制度可言,而且在财会部门职责权限、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也混乱无序。另外中小企业虽然多数设置了会计财务机构,但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存在着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的弊端;也有不少企业根本不设会计机构,或虽设会计机构却形同虚设。

(四)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缺乏高级财务管理人员

据统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中,具有会计执业资格证书的人不足30%,具有会计师职称证书的不足10%,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的几乎为零。从财务人员的年龄分析,大多数为30岁以下或50岁以上,要么缺乏实践经验,要么知识陈旧、财务观念落后,再加上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针对性差,使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其快速发展的要求,更与其地位不相称。由此可见一部分中小企业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知识教育,无证上岗的现象极其严重。另外财务与会计不分,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会计 3

人员或企业主管人员兼职,导致内部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国家政策支持,资金严重不足

2015年1月6日广发银行携手国际知名调研机构在京发布《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小微金融企业融资缺口高达22万亿元,超过55%小微金融信贷需求未能获得有效支持。抛开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筹资扩张难,借贷难”位列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一位。有24%的受访小微企业主认为,“融资难”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不足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第二,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第三,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借款较困难。2012年3月14日浙江日报关于金融与实业共生共荣报道中指出,我国企业以向金融机构间接融资为主,长期以来金融资源向大中型企业倾斜。第四,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

(二)风险意识淡薄,投资能力较弱

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有些企业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一些企业进入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二是短债长投,一些企业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这给财务监督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减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中小企业的投资能力差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4

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盲目性,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另外对项目的投资规模、项目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

(三)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四)财务控制薄弱,日常管理不严格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这就使得企业在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带有很大的主管随意性,缺乏一套比较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中国内部审计》2011第07期试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困局及对策中指出,中小企业存货占其资金总量20%-30%,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五)财务会计工作不严谨

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5

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有违规操作,普遍存在建账不全的现象,不依法定规范建账,有些企业根本不设账,即使设账也是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或多套账,形成账外账或“小金库”。《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第12期,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思考中指出,据有关问卷调查资料反映,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36%,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体制。

四、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的能力差等决定了它通过市场融资资信很低的特点。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适当的扶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中国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中小企业促进法》,但在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2、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等十部委不久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中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启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要把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其它形式结合起来,为企业的融资担保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3、金融部门要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动器,金融机构要切实转变观念,突破传统观念和制度的障碍,加快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适应民营经济的发展需求,这样可以有效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二)分析投资环境,科学性的进行合理投资

中小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中长期目标,正确处理好目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投资信心。要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真实的各项财务指标作依据,分析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确定自身的投资取向。一方面,中小企业应该稳健理财,科学投资,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对风险程度大的项目,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方案应主动回避,还应分散资金投向,通过投资多元化降低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投资应以对内投资为主,一是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中小企业产品市场占有额有限,如果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市,同时又不断淘汰老产品,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应当重视,做为企业的长期策略。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可以通过招聘方式引进人才,也可以通过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

(三)全方位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企业应树立三个理财观念:

一、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重视人的发展和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趋势。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扬弃“以物为中心的”观念,要理解人,尊重人,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

二、树立资本多元化理财观念。加入WTO后,资本市场开放,大批外资银行和外国企业进驻中国,大量的外国资本涌入中国市场。中小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三、树立风险理财观念。

一、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通过计划将不确定因素确定下来,使企业产生应对变化的机制,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

二、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有预见地、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中小企业领导者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勇于突破“家庭式”的管理模式,学习现代公司的管理体制,从自身革新管理;同时要适当放权,从企业内部招贤纳士,或引进外部人才,积极寻求社会闲散资金和人脉,增强企业的活力与实力,提高竞争力。

(四)强化资金和应收账款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各个方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用好、控制好资金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各个部门、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作出贡献。

2、提高资金营运效率,形成合理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比例,使资金应用得到最佳效果。首先,在改善资金结构的同时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大于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时,可采用偿还债务、投资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反之,当实际现金余额小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可以用短期筹资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其次,要使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得到有效配合,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这样会造成借款到期而投入资金还未收回,势必要从另外渠道筹资来偿还短期借款,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最后,要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特别是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两者有效配合,才能产生最佳经营效果。另外,还要要充分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如应收账款什么时间可收回,什么时间应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容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运用效率低。

3、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当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的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了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对不同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提取坏账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收益的影响。另外,还要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4、加强财产控制,首先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例如建立严格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对财产的管理和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内部有力的牵 8

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交由一个人来做。建立制度以后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同时要不定期的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能并不断创新

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教育,重视财会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

1、企业招聘的财会人员必须持岗上任,并且熟悉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另外还要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2、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企业财务管理者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同时注意鼓励的及时性、有效性。例如对财务管理者按一定的比例配送一定的股权,持股分红。

3、为财务人员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接受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增强专业技能。还要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首先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部分。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及时有效地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首要任务。因此,中小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认清财务管理现状,积极寻找对策,吸取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财务管理中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运营资金管理决策等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较好的筹资决策和资金管理,就会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和较低的投资成本;较好的投资决策,才会有利企业的发展;较多的盈余供分配,才能调动投资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筹资途径和投资机会。做好财务管理需要把各个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促进企业发展。

总之,中小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运营和财务管理策略必须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从里到外营造一个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格局。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依据,从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加强企业自身管理等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并进一步提出了原则性和针对性的建议,解决中小财务管理问题还需要转换思想。现实表明,中 9

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表面上的反映是企业规模和管理层素质问题,而深层原因是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要培育咨询机构,引导并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改变原来的思维,加强自身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于静、裘金法.试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困局及对策.《中国内部审计》.2011第07期 [2]曲凤敏.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思考.《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第12期

[3]曲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作用.《商场现代学》.2013年11期

[4]郑学敏.万庆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根源及对策研究.<财会速讯>.2013年第14期 [5]周宝源.管理会计学.南开大学.2014年第2版

上一篇: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下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