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的近义词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绵延的近义词(精选9篇)

绵延的近义词 篇1

绵延造句

1、森林绵延数英里。

2、这条路绵延数十英里。

3、他分析了蛤壳以了解有关维京人的过去,维京人在哥伦布之前数百年就从欧洲大陆迁徙到冰岛,格陵兰和北美东北部绵延的大陆。

4、我们需要这么做,因为我们最后一段路程是最艰难的,那就是绵延在澳大利亚南部的纳拉伯平原。

5、地球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冰层,其它地区是绵延数千英里的巨大沙漠。

6、位于塞纳河畔的卢浮宫绵延半英里(0.8公里),比两个而菲尔铁塔加起来都长。

7、第二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天仍然是黑的,我们出发前往世界文化遗址——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公园地域广阔,园区一路绵延直至珠峰。

8、都布鲁姆遗址绵延于一个人烟稀少的地区,长达数英里,坑坑洼洼,有数百个沟壕,部分深达10或12英尺。

9、由于岛南面的海水已经翻腾了几个星期,混合着热量、沉积物、少量火山熔岩和矿物,这股浊流绵延几十公里长。

10、英国人对便桶的兴趣绵延千古。

11、从北部的秘鲁到南部的南美洲底部,智利国境绵延长达2,700英里,比纽约到洛杉矶的距离还长。

12、在这些广阔的海水中,阳光提供了能量,各种洋流系统从深海带来养分,最终形成绵延100至200公里(60至120英里)的水华。

13、随后,他转向站在寒冷冬日里绵延数里的人群。

14、在绵延湍流中,享受尼泊尔宁静、与世隔绝的乡间景观。

15、哈德良长城以一位罗马皇帝的名字命名,他在公元122年统治这里。它绵延约73英里(117公里),横跨了整个英格兰北部。

16、大堡礁绵延1200英里(公里),沿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穿过珊瑚海。

17、他位于在南美洲,沿着西海岸由北向南绵延4,500英哩。

18、日本绵延1500英里(约2414公里),包含5000多个岛屿。

19、但愿它能绵延至毁灭的边际。

20、它们沿着地道的长度绵延了数英里。

绵延的近义词 篇2

……

六年前, 一位信息技术教师, 有一个愿望。

……

利用信息技术, 将教育的温暖与欢乐, 绵延到12000公里以外的大山中。

……

因为在那里。有人卖掉房子, 盖起学校。有人背井离乡, 前往支教。也有人只身千里, 送去欢笑。

……

因为在那里。没有网络, 甚至没有公路, 教育面临着挑战。但对于孩子而言, 鞋子破了, 也要徒步去上学。

……

于是, “十八道弯”山路崎岖, “云海”翻腾。驱车驶过, 转眼间12000公里行于脚下。

……

在北川, 在汶川,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

……

在宁强, 在临沧, 在普洱。

……

周遭奇景壮丽, 而思乡之情备生……徒步行走一小时后, 山路越来越窄……大山上的学校没有牌匾, 没有围墙……“小姑娘, 你这是在哪写作业呢?”

……

他收获了感动, 也收获了人生的真理,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

他留下了快乐, 也留下孩子们的向往, “长大以后要做沙爷爷那样的人”。

……

他用手中的“机器人”, 换来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然后, 在他们心中, 悄悄地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他希望有一天, 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也能像他曾经的学生一样:

……

“0073972, 在学校的自行车棚里, 找到您的车牌号, 我们就知道, 可以去楼上的机房了。”……

……

0073972呵, 自豪, 难以言表。

……

点点烛光, 暖暖心愿。

……

卢梭政治思想的绵延 篇3

卢梭对封建专制制度最疾恶如仇,对资产阶级的理想社会最锲而不舍,他以鲜明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把封建专制批判得淋漓尽致,以洋溢的热情、优美的文笔把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描绘得令人神往,他不仅憎恨当时的社会制度,而且厌恶由这个制度带来的一切污垢脏秽、恶行罪孽。他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述了他的平等观念;写了《爱弥尔》,说明了他的教育观念;写了《社会契约论》,公布了他的政治观念。他原先计划写一本巨著——《政治制度论》——来系统地讨论政治哲学方面的问题,他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笔记,后因“感到这本书的完成颇需时间”,不得不作罢。随后,他将原计划的精萃汇集于《社会契约论》一书之中。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念,他认为人生而平等自由,享有“天赋人权”,人们在“自然状态”中过着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反对亚里士多德把人看成天生不平等的学说,宣布没有天生的奴隶,也没有天生的君主。“自然状态”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泯灭,转入“社会状态”,因而人类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分、穷人和富人之分,这时人类就受不平等的制度约束了。卢梭提出了一种保持人类平等的理论,那就是他的人民主权的理论,他说:“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象以往一样自由。”(《社会契约论》,20页)按照卢梭的理论,这个方式就是订立“社会契约”,“社会契约”由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加以确定,而不是在上者和在下者之间的一种规定。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力,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这个“大我”的共同意志就是“公意”。“公意”是一个政治体主权的灵魂,它指导政府的活动,规定法律原则。这样,人民的全体就是主权者,人们在遵守法律时就是遵守他们自己的意志,政府只能按照全体的意志行动,受人民的监督。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保障人的自由和平等,这样建立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是最理想、最完善的社会,这种社会必然是民主共和制。卢梭的这些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思想,在当时起了摧枯拉朽的作用,并且作为一种精神延续了下来。自从《社会契约论》一书问世以来,卢梭的这些思想在历史的发展中,特别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对卢梭政治思想中进步的因素给予很高的评价,马克思对卢梭向封建专制统治勇敢宣战的战斗风格做了极高的评价,“卢梭永远不与现存政权妥协,即使在表面上。”(《给施维泽的信》)恩格斯也高度评价了卢梭的平等思想,平等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作用,在大革命的时刻以及在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作用,而今天差不多在一切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自然起着很大的鼓励作用。”(《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第三卷,142页)从革命导师的赞扬中,我们足以看出卢梭思想的影响之大。

当时,连同法国其他启蒙思想家一起,卢梭的政治思想对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革命起了巨大的催化作用,同时又为稍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性武器。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革命——文艺复兴——把人从人本身中解放出来,而第二次思想革命,则立足于把理性从人中解放出来,从而把人从封建专制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作为一种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资产阶级民主的意识形态,必然是活跃的。十八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启蒙思想已波及整个西欧和美洲,而且导出了物质之果。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卢梭的民主主义思想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杰佛逊起草的《美利坚合众国十三州共同宣言》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认为下述这些真理是非常明确的:一切人都是生而平等的,造物主曾赋予他们以一些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有生存、自由及谋求幸福的权利。政府的权利来自被统治者,变更或废除政府,这是人民的权利。为着保护这些权利,于是在人们中间设立了政府,政府的权力是来自被统治者的。任何政府在任何时候成为这些目的的破坏物时,人民的权利便可变更它或废除它,并成立一个……新政府。”这段话中,卢梭政治思想的烙印非常明显。在美国《一七八七年宪法》和后来的《人权法案》中,也都体现了卢梭思想的精神。

作为法语作家,卢梭思想对法国革命的影响更为深刻。法国大革命中一七八九年的《人权宣言》和《一七九三年宪法》便是卢梭政治思想的产物。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就是一个忠实的卢梭思想的信徒,他为之奋斗的就是卢梭提出的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罗伯斯庇尔在进入三级会议前夕曾为亡人卢梭写下过一篇献辞,辞中写道:“神圣的人啊!您教诲我认识吾身;引导我从小珍视我天性的尊严,善诱我深思社会秩序的伟大原则。”(《罗伯斯庇尔传》法文版24页)

年轻的拿破仑对卢梭也崇拜之至,他早期写过一篇政治论文,其中的基本观点都是来源于卢梭的政治思想的。拿破仑曾说过,他在九岁的时候就读过卢梭的《新爱洛依丝》一书,直到他最后滑铁卢大败被囚圣赫勒拿岛,在他那卷帙有限的书房中,他还是保存着这本书。拿破仑经常拿出这本书来加以翻阅,大发感叹。不过,在拿破仑全盛的时代,他却极力抹杀卢梭的影响。尽管这样,拿破仑的政治思想中仍流露出卢梭思想的原形,甚至在参议院授予他第一执政的称号时,他还这样答道:“参议院希望完成法国人民要做的事情,通过这一行为,参议院把自己与祖国幸福所应做的事情更紧密地结合在一块儿了。”(希莱:《卢梭与拿破仑》法文版100页)拿破仑的意图是想把参议院的这一行为说成是“公意”的行为,他既逃避卢梭,又不得不采用卢梭。马克思曾说:“法国拿破仑法典并不起源于旧约全书,而是起源于伏尔泰、卢梭、孔多塞、米拉波、孟德斯鸠的思想,起源于法国革命。”(《马恩全集》第一卷139页)

“康德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他的政治思想中有大量的卢梭思想的隐显,他在读卢梭著作时,甚至到了流连忘返的程度。一七六四年,他激动地写道:“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指示了外在世界的秩序与规律一样,卢梭则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康德全集》德文版第二十五卷58页)法国大革命结束之后,康德写的《道德形而上学》那篇政治论文对卢梭的许多观点提出了异议。不过,有人认为,“这些卢梭的基本观点正是康德‘绝对命令’、‘人是目的’、‘意志自律’的真实背景和内在意义。”(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294页)德国的另一位大哲学家黑格尔也对卢梭充满敬意,黑格尔年轻时曾满怀豪情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卢梭万岁”的口号,并且还把卢梭的一段名言摘录在笔记本里:“如果天使有个政府,那么这个政府也会实行民主管理的。”直到黑格尔成了著名的哲人之后,有一次他去巴黎时还特意访问了卢梭生前住过的地方。后期的黑格尔政治上日趋保守,他在《逻辑学》中写道:“如果卢梭能经常注意这种区分的话(公意和众意的区别),他就会对国家理论作出更健全的贡献了。”对于卢梭的公意思想,黑格尔执相当赞赏的态度,但对于卢梭给公意定下的内在意义却不尽然,这是题外话,且不详谈。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卢梭的思想及启蒙思想开始传入我国。一八九五年,严复写了《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和《辟韩》等著名政论文章,最早把卢梭的政治思想介绍进我国。后来梁启超译了《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要义,对我国早期民主主义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西方,卢梭的思想世代沿袭了下来,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的一种精神力量。例如,戴高乐当政时,他曾被一部分人认为是卢梭的信徒,戴高乐在建立第五共和国政治制度期间,他将总统由选举团选举产生改为全民投票直接普选产生。戴高乐经常使用公民投票来谋求支持,他向公民提出的表决提案与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假设的大致一样。当然,现代也有许多人公开批判卢梭的政治思想,批判他的“公意”观念和“主权在民”的观念,如法国法学家莱翁·狄骥、新托马斯主义者马里旦等人。他们认为,这些思想是不科学的和有害的。这只能说明,卢梭的政治思想仍然起着潜在的作用,并不是当代政治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东西。

卢梭的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政治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在相当大的一个政治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卢梭思想的绵延与广延也都有着广袤和深远的发展。然而,对于他的政治思想,我们应该怎样看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时,既赞扬了卢梭思想中正确和革命的一面,也批判了其中错误的一面。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批判地继承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社会主义“起初表现为十八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项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马恩选集》第三卷404页)

卢梭的平等自由观完全是资产阶级的,虽然他也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愿望,他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但由于他的阶级局限性,未能看到到达真正平等的道路。按照他的方案,建立起来的只能是资产阶级的王国。恩格斯曾经指出:“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马恩选集》第三卷57页)卢梭所要求的平等,是消灭封建阶级的特权,让在当时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能够自由地活动,不受封建桎梏的束缚,消弥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建立起作为商品所有者的平等权利,要求人人有平等的权利来进行商品交换。而所谓自由,就是人身自由、摆脱封建依附的自由,这样资本主义就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劳动力。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资产阶级的平等,人权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这就是资产阶级平等自由的实质内容。而无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则是消灭阶级差别本身,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无产阶级认为平等不仅应在国家领域内实行,而且在社会和经济领域里都应实行。启蒙思想家要求的是“公民平等”,而无产阶级则要求“社会平等”和“经济平等”。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的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资本主义以平等的形式掩盖着不平等的内容——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指出依资本主义平等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不仅没有消除阶级的差别,反而使社会的不平等更加悬殊。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按照这些启蒙学者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世界也是不合乎理性的和不正义的,所以也应该象封建制度和以往的一切社会制度一样,被抛到垃圾堆里去。”(《马恩选集》第三卷406页)卢梭的政治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不足取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比起卢梭的理想王国要更为壮丽、更为辉煌。

父亲,那绵延的背影-散文 篇4

看过一句以色列谚语,说:父亲帮助儿子的时候,两个人都笑了;儿子帮助父亲的时候,两个人都哭了。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哭了。泪眼朦胧中,仿佛又看到父亲那执着而无助的身影穿越风尘向我走来,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绵延到身后很远的地方。

父亲是一个孤儿,很小的时候便随奶奶改嫁到现在的村子里。在皖西北这个生长着贫穷、愚昧和野蛮的小村庄,父亲受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排斥与欺凌。一直到现在,留在我印象中的父亲都是孤苦伶仃一个人,除了相依相偎的一家人,再没有一个可以亲近的人,他的善良与好客反而成为孕育别人霸道的温床。虽然有几次发达的机会,但因为没有主见的奶奶抑或是其他难以言明的原因,最后都失却了,他依然再那个剽悍成风的环境中,如履薄冰地一天天过着皱巴巴的日子。我甚至感觉到他从来就没有一天真正伸直腰杆,心爽气和地生活过,每每想及他那巴巴的眼神和无奈的叹息,我都忍不住垂泪。

生存的艰辛,迫使父亲发誓要节衣缩食地供我上学。在当下的社会条件下,这不失为一条跃出苦难的捷径,媒体上、生活中的成功事例更是坚定了他的信心。但清贫的家境和我不上不下的成绩,使得美好的梦想与冰冷的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段生硬的距离,它那似乎不可逾越的顽固使我万分沮丧,更使父亲在鼓励我的背后多了一分无奈的心力交瘁。每每放弃的念头浮现的时候,总是在父亲无助的眼神和乡人那冷眼旁观的姿态中败下阵来,我实在不忍再去泯灭他那可悲可怜的最后一点的希望。这样的景况下,便只剩下加倍的努力和痛恨自己进步太慢的焦灼。此时的父亲却仿佛找到了他最好的状态,在不辞辛苦的奔波和看不到尽头的劳作之余,我的每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总被他放大若干倍,像重大节日一样记在心头,继而又转化为下一轮劳作的无尽动力。所以当我第一次知道甘之如饴这个词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父亲,便是我们一家人在那段苦难岁月里的相依为命,便是我自己在那个不堪回首人生阶段的笑声和眼泪。

父亲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他对我们的爱都点点滴滴撒播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这份爱因平淡而没有亮色,因过于零碎而难觅踪迹,我们自己也因为常在其间而显得麻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悲的悖论。当我进入重点高中之后,这份爱却在紧紧的跟随中少了一份坦然,多了几分毫无来由的小心翼翼。在面对我那些出自不同背景的同学时,父亲浑身的不自在和那偶尔向我投来的怯怯一瞥,让我清晰地捕捉到这一点。他想让所有的同学和他的孩子友好相处,而他自己却在这种企求背后显示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底气不足,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自己来自穷困。所以在迄今为止的回忆里,最让我痛彻心扉的便是父亲在劳累之余捶着自己满是伤痛的腰身感叹自己不济的情景,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残酷,使我无比地痛恨自己此刻的拙于表达。

我清晰地记得父亲送我上学时,在人群中渐行渐远的身影,这略带苍老和蹒跚的身影成为我心中一个永远的痛,成为我曾一度孤寂的灵魂中的一个永难消除的烙印。

在多年的努力后,我终于用不上不下的成绩考上了一所不上不下的大学,传说中金榜得中鱼跃龙门的辉煌终于还是没在我身上重现。我不知道这菲薄的收获能不能算上对父亲多年劳苦的一点名正言顺的回报,更何况那一纸通知背后还有一笔不菲的学费。而父亲却显得异乎寻常的高兴,它把那个装着录取通知书的信封捧在手里一遍遍地抚摸,一次次地对我说这已经不错了,它在那个曾经无比冷漠的小村里大摆筵宴,连那些平时不怎么交往的人也在邀请之列,这种压抑太久之后的情感释放在我接到高中录取之后,几乎很少在生活中见到。直到今天,我还对自己曾经的放纵耿耿于怀,忘我的玩乐背后对父亲希望的背叛,在如今看来是多么不可饶恕的犯罪。

我大学报道那天,父亲近乎固执地要去送我。尽管已经穿上了平时最好的衣服,但在汽车穿梭的校园里依然显得是那样突兀。报名交费时,父亲摸索着从袜筒里取钱的动作,引起了一名银行年轻女营业员轻佻的笑,那一刻,我在脸红的同时有了一种出离的愤怒,我向她大声嚷道:“这很好笑吗?”此刻的父亲却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匆忙地办完手续,手忙脚乱地从人声鼎沸的`大厅离退出来。面对整洁时尚的校园,我久久不能平静,也许我不该对那个女孩子发火,我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她眼中的传奇恰恰就是我真真切切的生活,她或者她们眼中的时尚,却是我一个遥不可及,更没有心思去期盼的梦。

这天下午,我带着父亲在这个我尚不熟悉的校园尽情地走了个够。我们慢慢地走,轻轻地谈,没有放过这个被称作象牙塔的地方的每一个角落。我知道这是父亲的一个梦,一个可悲可怜又可叹的梦。现下的我能够做到的只是这些,我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虽平凡但高贵,虽捉襟见肘但不容忽视,因为我们都坚信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而这校园就是我们奋争路上一个满载着希翼的小小驿站。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来坦然地享受,尽管在欢乐的同时有那么一丝若隐若现的苦楚。

第二天,我到车站送父亲回家。买完票后,父亲又从车上下来,一遍遍地祝福我要与人为善,不厌其烦地唠叨着要我学会照顾自己,最后又固执地把我送向归校的公交车,我知道我无法拒绝,在父亲眼里,我还远未达到照顾他的资格。本来说要送父亲一程,最终还是他来送我。也许在他心中这是一个父亲的底线,对于这个底线,我只能无条件地服从。

感恩绵延心间作文 篇5

岁月流水如斯。当时间从墙上脱落,当芬芳的记忆唤回温暖的感动——我无法报答你们给予我的一切,于是仅于此,日子成为路标,心叩响感恩之门……

感谢爸爸妈妈,感谢你们毫无保留地爱我这么多年,让我知道身边有你们的陪伴,很幸福。

感谢那个陪我看千与千寻的人,感谢你和我一起喜欢上内心纯净的小千,感谢你让我时刻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感动无法。

感谢那个和我一样喜欢桃花源的人,感谢你让我知道桃花源不是奢望,感谢你让我知道,只要有梦想,只要去追寻,桃花源就在不远处……

感谢琳儿,感谢你让我读懂真正的友情,感谢你总是站在我身边,给我勇气,给我方向,给我感动,让我知道我不孤单。

感谢林安然,感谢你教给我优雅,感谢你带给我独特的文学,感谢你教会我在俗世里寻找蔚蓝的大海……

感谢北京的那个兵,感谢你让我清醒地感受到社会中残酷的弱肉强食,感谢你教给我坚强,教给我在逆境中奋起。

感谢我的那些可爱的朋友们,感谢你们传染给我的快乐,感谢你们让我感受到家一样的暖暖的温度,让我也能坚定地行走。

感谢老师,感谢你让我懂得了那么那么多人生真谛,感谢你毫不吝啬地指出我的不足,让我能够追求更好的自己。

感谢小扑克,感谢你给与我的,来从未有过的,刻骨铭心的.感觉。感谢你教给我谦让、沉静、缄默、独立……让我惊觉,有你在,前方是多么明朗。

也感谢帮助过我的,不知名的路人;感谢理发店里和蔼的老板娘;感谢快餐店里一身阳光的店小二;感谢小卖部里亲切慈祥的老奶奶……

感谢,感谢在我青春路上给与过我温暖的所有人。

绵延的近义词 篇6

年长的族人总会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留下来,而长留后人心中的却大都是一些珍珠琥珀一样闪光的小片段或小细节,经久不灭,历久弥新。这其中包括他们携手走过艰难或寻常日子里的那些恩爱,虽不一定惊天动地,却给后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温馨与回味,无声地激励着一个家族坚韧向上、生生不息……

爷爷和奶奶的“腻故事”:300元换来一万天

身高1.91米的爷爷是名家境贫寒的农村建筑师,因为一句话娶回了一个“阔小姐”。

那是在给城里一个富人家建四合院的一天下午,17岁的“老七”(爷爷的七弟)突然晕倒。爷爷抱起弟弟就跑,嘴里喊着“你可别吓唬哥,病好了你要啥哥都给你买!”泪流得像两条小瀑布。幸好“老七”只是一般的劳累上火。事后,富人家的“大小姐”好奇地问爷爷:“平时你‘怒目金刚’的一个人,怎么还有眼泪哗哗的时候?”爷爷顺口说道:“男人外表再凶,内心里也有最软和、最热乎的地方,那是用来安放他的亲人的。”

“大小姐”也正是冲着这个“热乎”和“软和”跟定爷爷的。爷爷对奶奶自然也是恩爱有加。

1973年,年逾花甲的爷爷患上了肺结核。医生说得很直接,爷爷再不住院就只有等死了。可当时,我们家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钱对付这样的大病!爷爷不想拖累家人,连最便宜的药也断了,只求速死。

这年秋初,国家收购金银工艺品换外汇。一天,奶奶在爷爷午睡的当口,偷偷卸下爷爷脖子上的银项链,急急忙忙地去了县城。回来已是傍晚,奶奶兴奋地对爷爷说:“咱家有钱了,三哥的病有救了!”奶奶未过门时就称爷爷为“三哥”,一辈子都这么叫。

爷爷看看奶奶光光的脖颈,再摸摸自己的脖颈,脸顿时黑了下来:“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总想在一个没救的人身上花冤枉钱?”奶奶狠狠地白了爷爷一眼:“我愿意!”

两根链子共卖了240余元,在当时的穷苦农村,这绝对是一笔大钱,够盖两间房。第二天早上,奶奶请来几名身强力壮的邻居,把爷爷连扶带架地送进了一所部队医院。那天,爷爷看着奶奶,一整天都没说一句话,一直是似笑似哭的表情,眼睛红红。

三个月后,爷爷奇迹般痊愈。出院前结算,还欠下60元4角9分。奶奶便拆开上衣下摆取出了几张5元、2元、1元面值的钞票。到家后,爷爷左盘右问才得知,为了让治病的钱再富裕一些,奶奶偷偷把出嫁时穿的那件苏绣红段子袄和紫檀木首饰盒卖给了邻居家的张奶奶。爷爷猛地把瘦骨嶙峋的奶奶搂在怀里,喉头哽咽:“如果再需要花钱,你是不是要把你的一把老骨头拿去换钱……我无以为报啊!”话没说完,已是泣不成声。

奶奶以面颊代手,拭去爷爷眼中的热泪,莞尔一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无以为报也得报,先打个欠条给我吧!”为防“空口无凭”,爷爷还真按奶奶的要求写了一张欠条:“三哥欠他媳妇300元,甘愿好生服侍媳妇一万天以工代债。”

恩爱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就是二十多年。春夏之交的一个夜晚,88岁的爷爷吃过奶奶做的荠菜面糊饼和小米粥,之后又美美地吃了一个奶奶削的大苹果,便躺到床上呼呼大睡了。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屈指一算,距离爷爷给奶奶打欠条那天,正好一万天稍稍多一点。

奇怪的是,奶奶并没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哭得死去活来,而是守在爷爷身边不停地自言自语:“都怪我啊,当初让三哥在欠条上多写上一万天多好啊……”

爷爷去世不满百日,奶奶也无疾而终。在那段日子里,老爸老妈竟是欣慰大于悲伤。因为,他们实在不愿看着奶奶孤雁凄凄的样子,早日“团聚”应是奶奶日夜期盼的幸福。

老爸和老妈的“酷故事”:恩爱拯救了两条命

这是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是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一个夜色如墨、滴水成冰的冬夜,我的老爸老妈牵着一匹驮载货物的老马,在满腹疑惑与惶恐中走了大半夜之后,终于筋疲力尽地停了下来。

那年,老爸老妈已经年过半百,为了摆脱贫苦命运,他们不顾爷爷奶奶的一再劝阻,单枪匹马来到数千里之外的内蒙大草原做起倒卖中药材的小本生意。这次,由收购点返回他们二十多里外的临时住地时,却在夜色降临时意外地迷了路,原本两小时的路程,走了七八个小时后,又奇怪地回到了原处。

零下30多度的严寒,风冷得就像无数枚钢针扎进老爸老妈的骨髓,那匹老马也浑身打颤快支持不住了。渐渐地,他们感到“不冷”了,浑身微痒之后是可怕的麻木。常识告诉他们,除非发生奇迹,他们熬不到天亮就将变成两具僵尸了。老爸哆哆嗦嗦地打燃打火机,想把仅有的一点温暖送给老妈。惊恐万状的老妈得到一丝安慰,泪水还未落下就已结冰。

老爸老妈的相亲相爱全村闻名,属于“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的那种。那时,腿脚被冻得失灵的老爸,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让老妈活下来。

突然间,跺脚取暖的老爸,一脚踩进一个1米多深的土坑,重重摔了一跤。老爸不由灵机一动,强行把我老妈按在土坑里,而后把自己的皮大衣脱下来,盖在老妈身上。老爸觉得还不够保险,就又把马也牵了过来,让它平躺在土坑旁,成了保护我老妈的特殊“屋顶”。老爸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遇到狼群,他和这匹马差不多够它们填饱肚子,这样也就不会殃及老妈了。

老妈在短暂的惊愕之后,突然明白了老爸的用意:老爸想用自己的死,让她活下来!老妈从土坑里爬出来,为老爸穿好大衣,两人紧紧抱在一起。老妈说:“你进坑里去,要死我死,你是咱家里的顶梁柱。”老爸则说:“家中里里外外,尤其是二老床前奉孝,都得靠你;而我一身的病,平时挣钱不多还老花钱……”

“你胡说!”老妈急不择言,“若是有病就该死的话,我早在十多年前生二小子那年就到九泉之下了,还不都是你卖血让我捡回了一条命?”

老爸用力地抱了下老妈说:“穗穗(我老妈乳名),你要知道,我自己活下来,而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去死,我还算个男人吗?”老妈用手拍打着丈夫的胸脯说:“可反过来对我来说,也是一样的啊!那咱们就……一起死!”

老爸沉思良久,突然捧着老妈的脸说:“一起死也行,可咱们也不能就这么着等死呀,咱们为什么就不设法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会儿呢?我和你在一起还没活够呀!”

此时此刻,燃料就等于生命:有一把野草或几坨子干牛粪,老爸老妈就能多活一会儿。

老爸老妈在没有一丝光亮的地面上摸来摸去。不知过了多少时间,老爸竟意外捡到了一块勒勒车上的废底板和两只烂皮靴。

老爸老妈在可怜的温暖里不敢过分“享受”,当火焰还未转暗的时候,两人就又肩并肩地在火光的尽头拼命搜索。在极其吝啬的火焰中,他们竭力把爱和生命分分秒秒地延续。

一晚上,老爸老妈不知挪动了多少回,也不知搜索了多少平方米,希望也总是在火光的明灭间升起又沉沦,沉沦又升起。

黎明前最黑暗的那段时间,在火焰熄灭很久再也找不到可以燃烧的东西的时候,老妈猛地被一个高大的东西撞倒,失声惊叫起来。老爸打燃打火机来看,天哪,矗立在眼前的,原是一垛子牧民来不及运走的干牛粪,有一人多高!

牛粪燃烧起来了。老妈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里的水(已冻成了冰砣子),在劈啪作响的火焰中沸腾起来;另一个装有老烧酒的军用水壶,也开始在红红的火堆旁中冒出浓烈酒香。老爸老妈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被冻得黑青的脸,重又泛起红晕。微醉的老爸走出几步,背过脸,大大地撒了一泡尿,禁不住面对无垠的草原夜色引吭高歌:“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

熊熊火光中,那匹已缓过劲儿的老马,望着这对患难夫妻,长长打了一个响鼻,竟也是泪流满面……

哥哥和嫂嫂的“酸故事”:恩爱的“利润”真惊人

那是1980年盛夏,哥被媒婆安排在县城的工农兵食堂相亲。见过那女孩之后,哥哥基本上就暗自否定了。站点等车的时候,骄阳正烈,女孩总站在哥哥右上方1米远的地方,哥动,她也相应地移动。哥哥明白了:这个戴着过时遮阳帽的女孩,怕哥晒着,想用自己的阴影遮一遮他。也正是这一片小小的“阴凉”,让哥决定与其牵手一生。

亭亭玉立的嫂嫂,因常年专心家务农事而显粗粝。但令人们感到不解的是,嫂嫂过门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尽管每天都在从事繁重的田间劳动,那一头直垂臀部以下的乌发,还是会早上梳了之后午饭后还梳,并且,还时常精心地为自己涂上淡淡的口红。闺密们没少“揶揄”嫂嫂的“臭美”,嫂嫂却总说:“他太帅了,我得尽量和他般配。”

哥哥嫂嫂婚后一直过着非常拮据的生活,直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第二年,我们家才算彻底解决了吃饭问题,并第一次有了三位数的存款。年关临近,我爸拿出整整200元给嫂嫂,要其为小两口儿置办过年的衣物。当夜,哥对嫂嫂下了“指示”:这笔钱的四分之三以上用来为嫂嫂置办衣物,剩下的归哥。理由很“当然”——女人是一个家庭的脸。嫂嫂当时答应得很痛快。可是,第二天下午嫂嫂赶集回来,却硬是把这笔钱的分配比例倒置了。嫂嫂分明是用乞求的声音向哥解释,说自己好歹还有几身半新衣裳,而哥光有新衣新裤怎么能行,毛衣都烂得不能再补了。

木已成舟,哥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嫂嫂兴冲冲让哥把毛衣换上,仔细一看却都傻了眼:刚买的毛衣居然是一个袖子长、一个袖子短,并且毛线还粗细不匀。

“怎么会是这样?这可是花58元钱买来的呀!”嫂嫂急得眼泪都出来了。

哥连忙劝嫂嫂:“算了,不就一件毛衣嘛!”嫂嫂说:“这可不行,老贵的一件衣服啊!我明天就找这家商店理论去,他不给我换我就找工商局……”说着扭过头,小声啜泣起来。

嫂嫂当时已有4个月身孕,一直身体不适,哥实在担心,明天嫂嫂若退货不成,肯定会气出一场病来。哥在地上不停地踱着圈儿,突然附在嫂嫂耳旁小声说:“我突然想起来了,其实,你说的那家商店的老板与我还是小学同学呢,明天你把我写的一封信交给他,他一定会换一件货真价实的毛衣给你!”嫂嫂如释重负,破涕为笑。

第二天一大早,嫂嫂就揣起哥哥预先写好的信,直奔那家“毛衣专卖店”。老板却不予退货,其理由是:“货一出门、概不退赔”八个字就在店门上写着。嫂嫂力争无果,临出店门时忽然想起哥装她兜里的那封信,不由嘟哝了一句:“你心也太狠了,还和我丈夫是老同学呢!”说着把那封信丢在柜台上,愤愤而去。

老板一听说是自己的老同学,连忙把信拆开来看。不想,信纸里还奇怪地夹着58元钱,而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老板朋友,其实我们原本素不相识,我也知道卖出去的货再退回去很有难度。只是,我爱人怀有身孕,平时又特别节俭,我就怕她一激动出什么事儿。在此我只恳请你把那件毛衣给换了,换成适合我爱人能穿的。钱就在信封里,算我再买你一件毛衣。不过,这是咱们两个男人之间的私事,千万莫让我爱人知道。请密切配合,多谢了!”

老板直觉脸上阵阵发烧,连忙让店员去把我嫂嫂追了回来。老板一见嫂嫂就直说“对不起”,还恭恭敬敬地把一条最新款式的毛衣递到她手里,紧接着,又郑重地拿出一封信,要她一定亲手交给他的“老同学”。

嫂嫂连看都没看,拿起新毛衣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当着哥的面就把信拆开了,几张钞票出现在眼前。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老同学’:我先向您说声对不起!都怪我一时粗心进了一批次品,为了少赔钱就把次品当正品卖了,不仅坏了店里的声誉,还伤害了许多像您这样的好人的心。您的正直善良让我敬佩,您和嫂夫人的恩爱让我感动。您的钱我无论如何不能收,要是那样的话,我还算个人吗?但这件比原来那件价格高出一倍的毛衣您一定要收下,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也表明我今后文明经商、以诚待人的决心!”

这58元钱是哥偷偷向爷爷奶奶借的,结局至此,全家人皆大欢喜。嫂嫂却当着全家人的面哭了,说哥的毛衣烂得成鸟窝了,这件毛衣她无论如何也穿不上身。哥就逗嫂嫂说:“鸟窝有啥不好,我可以在无聊的时候数着毛线头玩儿,还可以用它为咱们孩子的出生算日子。”

常言“恩爱是金”。哥嫂婚后第十个年头,一个少有的发财机会被哥嫂抓住了,短短五年,即发展成为“有公司、有大房子、有巨额存款”的新农村“富人”。

恩爱,是夫妻间最珍贵的一种情感,是我们人类最亲切的爱情。只要有恩爱,就已经幸福在握,再艰难的日子也会有希望。

小议形式审美中的“绵延”之维 篇7

一、音乐的绵延形式与生命表达

——“绵延”的生命之维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第三卷中, 很多是有关艺术和美学理想的阐述, 在黑格尔的笔下, 艺术的诸多细节都充满着艺术的奥秘和美学的精妙, 我们正需要学习黑格尔这种独特的视角去慢慢体会艺术和美学的交融。

绵延在音乐中是指:“音符明显持续或延长的乐章或乐段。”音乐形式的连绵不断也可以说是一种绵延形式, 但音乐活跃的音符却不止于此, 在美妙的音乐中有很多绵延形式的变体。就如《卡农》的音乐, 前奏仿佛是“故意”的暗低, 后面才是真正的高潮, 在真正的生命中就是这样朴素的道理, 没有一丝虚伪。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生命的过程, 很多人在欣赏音乐时只注重音乐的高潮, 却往往忽视了前奏, 即高潮之前的铺垫, 其实如果真正明白了前奏, 才能对高潮有着更为深刻的把握, 也就是最主要的是理解前奏与高潮的承接关系。《卡农》的前低后高式的音乐, 仿佛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在品味人生的繁华与激昂之后, 才真正能反复回味之前的平淡, 或许它比生命的精彩之处更值得人去欣赏, 品味。《卡农》的美应该是一种生命过程的绵延不绝之美, 而非中间的某一个音符或者一段高潮。因而, 音乐这种抽象的生命情感形式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二、情感的绵延与断裂

——“绵延”的情感之维

伦巴舞中绵延不断的情感是我一直深为欣赏的, 作为一种爱情舞蹈, 谁也参不透它真正的奥秘, 分——合, 合——分, 断和未断之间最令人玩味, 最令人沉醉。伦巴舞的断与不断首先表现在动作气流的绵延不绝和动作造型的突然定住, 其次男女舞者间的相聚与分离, 他们在一起共同舞蹈着, 突然间就各奔天涯, 向不同的生命轨迹而去, 然后再走到一起, 短短的几分钟跳出人世

是追求“似与不似间”。

明代董其昌曾说:“迂翁画在胜国可称逸品”。“元代四大家独倪云林品格尤超”, “非王蒙诸人所梦见也”。[9]

总而言之, 倪瓒的“逸气”说使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品位评判的最高美学韵格由“神”变为“逸”, 于此作为中国艺术最高美学地位“逸格”的形成和演变对元以后的书画评判理念和书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诠释了“进技于道”的思想内涵, 使我们明白超越“技”的精神层次达到一种超我的自由创作精神境界才是最高的艺术创作境界。

间的几段悲欢离合, 这才是男女间情爱的真正呼吸命脉。绵延表面上看来是连续不断, 川流不息的, 但实际上绝非如此, 绵延的深刻含义还应该包含断裂, 连续和间隔的重复往返才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连绵不绝。绵延美可以扩展到一种形式, 和它的对立面出现, 使得绵延美学更有张力。

延伸动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也是一种抽象的生命情感形式。连绵不断的形式是和生命节奏的绵延感联系在一起的, 停滞的形式则是和生命的断裂联系在一起的, 这也构成了绵延的整个过程:持续, 断裂, 再持续, 但它的整个进程是不间断的。这好比事物的发展规律, 虽然在行进途中困难种种, 但总的趋势是向上的, 这种曲折向上的事物生长方式也是绵延的生命进程中的实质, 传递着这种思想的绵延的艺术审美形式必定是打动人的, 具有艺术活力的。

在连续不断的延伸形式中, 观众仿佛感受到了一个持续不断的时间之流, 人置身于其中, 同时也在潜意识中观照着自我的生命——自我的生命个体就如同这绵延的形式, 永远在不断生成和变化, 没有片刻停息。因此, 在这种类似于“时间的川流” (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 的审美形式中, 观众也获得了审美愉悦。

三、时间的流转与不尽的追忆

——“绵延”的时间之维

“绵延说”在文学史上影响最深的是意识流小说, 意识本来就是绵延不绝的, 意识的形式和绵延的形式是最为接近的。与意识流小说不同的是,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时间的绵延和情感的绵延杂糅在一起, 久别重逢的人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诸如“十年”、“五年”等的时间流转和跨越, 如“人面不知何去处,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时间流转的感伤情怀。很多在古典诗词中浓的化不开的情感都把它交给了时间距离, 姜夔在《鹧鸪天·元夕有所梦》中也有“春未绿, 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的词句。令人感到奇怪的是, 人间久别为什么就不悲了呢?难道真是不悲了吗?这是作者的一种深层次的体验, 大悲之后形成的一种情感的空白, 更胜于悲, 是由悲转入的人间常态的感悟, 是一种一反常态的体悟。此时, 作者的感情仍然在绵延, 但这种经历时间流转后的情感是更为深沉和浓烈的。因而, 我们可以把时间距离看成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绵延表达, 情感在经历一段时间距离后并没有变质, 而是越醇越香, 时间的绵延和情感的绵延共同交织出文学的深刻内涵。

在伦巴舞中, 最让人惊叹的是舞蹈中连绵不断的情感;在音乐连绵的节奏中, 我们看到一种类似于生命的表达;在文学作品中, 在绵延的时间流逝下, 常常发出一曲曲沧凉的绝唱。在各种艺术形式的审美中, “绵延”和生命, 情感, 时间息息相关, 它们交织成艺术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中古文人生活研究》范子烨山东教育出版社, 第143页.[2]《中古文人生活研究》范子烨山东教育出版社, 第3页.[3]《倪瓒》陈雨杨河北教育出版社, 第52页.

[4]《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人民美术出版社.

[5]《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陈滞冬吉林教育出版社, 第14页.[6]《中国书画美学史纲》樊波吉林美术出版社, 第124页.

[7]《中国山水画史》陈传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298页.[8]《倪云林集》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六.

有种绵延的痛,我们不可遗忘 篇8

一个刚从灾区回来的朋友说,经历大劫的人们,脸上看不到忧伤,他们正在勇敢地面对新生活。乐观的汶川人,用笑容和坚强告诉我们——感谢援助,我们行!

灾后百日,妥善安置上千万群众,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有人说,这是“汶川奇迹”。

追忆——那些不曾逝去的亲人气息

父亲留给我的,是勇敢和坚毅。

北川的父亲

陈斌

5年前我上大学,同学问我家乡在哪里,我总不愿意将“北川”两个字说出口,山区孩子的自卑心理现在想来可笑。5年后我在北京,我想已经没人不知道北川。

我永远记得地动山摇的那天,北师大的教室里,头顶的灯管轻轻摇晃。而爸爸,正在北川“地震办”,他是主任。我没有立刻拿起电话,我乐观地相信家乡并无大碍。直到晚上8点,网上的报道才让我紧张,我开始疯狂地拨打爸妈的电话……

那一夜,是我23年来最漫长最揪心的一夜。联系不上父母,我心里不断告诉自己:爸爸会没事的,他一定在前线……13日一天没消息,我在北京雍和宫的蒲垫上长跪不起,窗外大雨滂沱,如我心情。14日6点58分,我听到了妈妈的声音,她哽咽着告诉我还没有找到爸爸。可我还是那么固执地认定,爸爸只是顾不上联系家人。时间就是生命,他那么认真负责的一个人,全县的地震情况他最清楚,这时候肯定是他最忙碌的关键时刻。温总理亲赴北川指导抗震救灾那天,我期望着能在电视上看到爸爸——花白的头发与沾灰的面容,站在温总理身旁——然而,这始终都只是我的幻想,我再也没能见到爸爸。

我猜想,他那时一定想冲出办公室,告诉大家不要惊慌;他一定想打开无线电,立即发出北川的第一个求救信号;他一定想去最前线,组织大家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然而这一切,都只能是我永远无法释怀的猜想。

我记得爸爸的单位不那么受人重视,总有人把他误说成 “计生办”(家乡话中这3个字与“地震办”谐音)的刘主任……

我记得爸爸单位没有配备车辆,他总是坐着公共汽车出差开会,甚至冒雨骑车到乡下取回探片……

我记得爸爸还有几年就退休了……

而这一切,怎么一瞬间都只变成了记得?

当妈妈偶尔把我叫成爸爸的名字,当我坐着公交车路过北京市地震局的站牌,当我看见书店里摆着那么多汶川地震的书籍,当我捏着赴京求学前和爸妈的合影,当我读着爸爸给我的明信片,当我和妈妈替爸爸领最后一个月微薄的工资,我的心,总会突然地痛起来——所有人都知道北川地震,却没几个人知道,爸爸曾经在这个小县城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工作。

无语问苍天,泪眼看世间。

现在,我只想告诉长眠于废墟之下的亲爱的爸爸:“您就安心地在天堂看着一个新北川重现吧。有很多叔叔阿姨,替您搜集了有关地震的重要数据,替您为家乡重建提供了很多建议,有很多人,对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有太多的感动和感谢。妈妈没有受伤,现在已经恢复上班了。您放心,我是家里的男子汉,我会替您照顾好妈妈的,她腰疼了我会给她贴膏药……”

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好好活下去。

亲爱的,我带你去西藏

猫吃鱼

你走了,就在地动山摇中。你永远地离开了我,消失在漫天尘灰里。我拼命地喊,想得到你的回应;我拼命地挖,想找到你的芳踪;但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无力……

你留给我的唯一礼物,是一台CarBook。里边有你最喜欢的歌——《别等我离开才说爱我》。但那个字,我到你离去都没能说出口。

车载电脑中有你一段DV,靓丽的身影,洒满阳光。你抱着一本小说《看什么看,没见过特工女生》,你说你喜欢里面的女主角。我想说,你就是那个女主角,你是我永远的女主角。可惜,你再也听不到。

我们曾经约好,这个十一,去遥远的西藏。你说,你喜欢那里碧蓝的天空,白雪皑皑的峰峦叠嶂。你说,那里的美景,仿若天堂的入口。我将开着车,孤独地踏上旅途。哦,不,还有你。

车中、车载电脑中,每一寸空间,每一克空气,每一个字符,每一段数据,处处都有你的影子。可是亲爱的,你放心,我的内心,已经远离了伤痛,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好好活下去。亲爱的,我将带着你一起,去看西藏。

车,在路上飞驰,地平线上的启明星,是你关心我的眼睛。

过往——那些永刻心间的人生经历

无论走到哪里,都江堰退休教师马楚清的黑色挎包里都会放着两个作业本,那是他的日记。从5月12日到现在,他都在坚持写日记。日记,陪着他从废墟到帐篷,再到安置板房,也陪着他从开始的恐慌走向平静。

5月12日 大暴雨

中午1点多,我去太平街给小儿子送午饭。天气异常闷热,人很疲倦,迷迷糊糊地就在店里的小床上睡着了。突然,几声巨响把我惊醒,醒来后全世界都在抖。啊!是地震……晚上,都江堰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7个人挤在一个两平方米左右的烂棚子里,又冷又饿。这是大地震啊!可怕的大地震!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一天!

6月3日 阴间晴有阵雨

陆续得知的消息让我悲痛,但随后的援助,让我不再恐慌。今天,是我们全家最高兴的日子。我们搬进了双流县援建的安置点3区1号17栋,结束了长达20多天的漂泊生活。每人发了一套床上用品,还有其他生活用品,吃、住全是免费的。

6月12日 暴热 气温40℃

全国人民都来都江堰帮忙了,我们怎么还能在新津老同学这里过舒服日子,不回去帮忙呢?为那些没找到住处的老师解决临时安置点,是我的本分工作。你看那些可爱的志愿者们,那些可敬的战士们,那些给我们无私帮助的外国友人们,我忍不住感动得想哭。

8月7日 晴转雷阵雨

盼望已久的大喜日子终于到了。搬家,搬到板房里。要开始新生活了,真激动!在今后的3~5年里,我们会过得比较稳定,一直等到住进永久性的安置房。

8月8日 晴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终于来了,这是我们一百年的期盼。可我没能按计划好好欣赏。房间已经收拾好,寄存的电视机也从朋友家搬回来了,奥运直播节目也调了出来,但等帮完邻居们调好接收信号时,开幕式已经过去了大半。不过,能让更多的人看上开幕式,我更开心。

重建——那些直指心灵的真实画面

乐观——那些幽默坚强的话语片段

四川人的幽默感,全国有名。即便经历如此惨重的灾难时,他们也不忘险中作乐。

地震时,我们四川大学一个班正在上课,学生站起来要往外跑,老教授喊:“莫慌,都坐下来,我点名,点一个出去一个……”

地震时,突然房子晃起来,大家紧张地说“房子在摇”,办公室的一个大姐看看窗外,非常镇定地说:“没事,对面房子也在晃。”

有个医生正准备给一个躺在床上的中年男病人打针,突然地震了,医生说:“哎呀,好大的人了嘛,打个针都怕,晃啥子嘛!”

正在试朋友才买的车子,刚刚打开空调,车子就开始晃动了。朋友说:“妈哟!这车子质量忒差了,开个空调,整个车子都动!”

绵延的近义词 篇9

《云图》改编自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它讲述了6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1.1850年,南太平洋的轮船上,律师亚当,尤因的航海日记,与一个黑奴的友谊;2.1931年,英国音乐家罗伯特·弗罗比合写出传世《云图》交响曲,与老年天才作曲家和同性恋人之间的纠葛;3.1975年,记者路易莎调查旧金山一座核反应堆安全威胁丑闻的故事;4.2012年,出版商卡文迪什逃出老人院的故事;5.2144年,新首尔,克隆人星美-451觉醒并加入地下反抗组织的故事;6.后末日时代,人类文明被毁灭,原住民扎克里与高科技文明残存者互相帮助的故事。

虽然这6个故事并不复杂,但影片将每一个故事打碎,它们自由地穿梭、切换叙述的时空顺序;故事既不连贯,也从未间断。电影开始的半个小时如过山车般慢慢爬升,将6个故事的开头缓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之后开始急剧旋转,蒙太奇一样的拼接使每个故事在若有似无的关联间穿梭。每个故事的讲述方式都是顺叙,但故事之间的顺序被完全打乱,观众如同被倒吊在过山车上,不知道下一秒会看到什么。对于当今观众仍习惯于传统的单线叙事方法来说,导演的选择既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冒险很成功。电影的叙事杂而不乱,6个故事讲得清晰明了,彼此之间相互呼应,场景转换流畅而自然,丝毫不显突兀。

6个故事发生在人类浩瀚历史的不同时空里,它就像散落在茫茫夜空中的星星,在不同时刻闪耀着独有的光华。那看似琐碎而不经意的线索,如胎记、名字、纽扣等,便成为将零落的星星穿在一起的丝线,最终构成了完整而璀璨的星空。接下来我们会发现其中的细微联系:根据律师的航海日记而写成的小说被音乐家读到;音乐家与同性恋人的书信被女记者看到;女记者的故事被出版商出版;由出版商的故事而改编成的电影被克隆人看到;克隆人被后末世时期的原住民奉为神祗。

整部电影都讲述了人与人之间一种微妙的连结,这种连结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超越性别,超越种族,甚至超越我们所知的一切既定秩序和法则。在这里,日记、音乐、书信、小说、电影等就不只是前人所留的纪念,它似乎更像是某种理念的传递,抑或是情感的传承。这种宿命般的绵延存在于记忆中,人类不断积累记忆中过去的时刻,我们的欲望、意志和行为便是我们全部过去的产物,其中无片刻失落,亦无片刻逆转,每一瞬间都挟带着过去的全部水流,又是全新而不可重演的。人类便是这样萌发、成长和成熟,永无停息。过去的物质在消殒,过去的记忆却永不消逝。它是一条无底无岸、朝着无法界定的方向流去的河流,一种超越了概念和物质世界的生命的永恒。一段旋律、一记文身、一粒纽扣都会把这种不可名状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深深地带入我们的意识中。在这里,过去的时间便与现时的经验交汇,在无意识的潜流之中弥散开来,让宏伟的主题和野心勃勃的构思变成了雷霆万钧的交响曲,展示出人类宏大的历史,这时,它便处于一个与个体的历史相平行的位置。这些似曾相似的处境,揭示出很久以来就绵延于人类的永恒。那么,在影片中这种将人与人连结在一起的绵延是什么?

从表层来看,是个体对秩序的抗拒。每一个故事都是自由意志对外部世界强加秩序的反抗和拒绝。人类曾为自己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界限和秩序——法律、规范和禁忌,作为共同体的人类社会需要秩序,它能够保证我们的生活正常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白人律师遵守着奴隶制度的秩序;年轻的音乐家遵守着传统和权威的秩序;女记者遵守着石油大亨建立的秩序;卡文迪什和三个老年人遵守着老人院里体制化的监管秩序;星美遵守着建立公司制对克隆人循环管理的秩序;扎克里遵守着祭司的预言和信仰的秩序。但是当秩序侵扰了个体的生活时,只有少数人会开始质疑,它是否具备天然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这种意识的觉醒又使个体陷入了道德两难的双重境地。西方文学有一个著名的“浮士德难题”: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接受社会和个人道德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抑或是康德所探讨的自然欲求与道德律令之间的矛盾。康德认为,道德的崇高是在扼制人的欲望中实现的,道德与欲望的冲突是绝对的。影片同样展现了这种矛盾和挣扎。

但是幸好人类还拥有那一群少数人,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紧紧依赖着自己的精神,踏上了反抗的漫漫旅途,一条铺满荆棘的旅途。律师放弃买卖奴隶合同时岳父的劝诫与阻挠;音乐家想要摆脱权威的阴影独立创作时却因为同性恋的身份被要挟;女记者获得了宝贵的资料后却被人一路追杀,性命危在旦夕。他们如同把火种带到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他违背宙斯的命令把天火送到人间,被宙斯捆绑在高加索山,白天让恶鹰去啄食他的五脏六腑,到了夜里再长出来,第二天恶鹰继续啄食。为了人类的火,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巨大的苦难,明知艰辛仍执意追求,犹如飞蛾扑火;又如同古希腊神话中被诸神惩罚的西西弗斯,他不断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但无论是影片中的主角,或是普罗米修斯,抑或是西西弗斯,他们都表达出了对自由的渴望与追寻,这是绵延于人类生命并让人类获得意义而保持不朽的永恒。6个故事中的每一位主角,都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无限性——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自由的追寻与探索。律师帮助黑奴获得水手身份(即自由身,非奴隶身份);年轻的音乐家追寻英国伟大作曲家的梦想而独自完成《云图六重奏》;女记者追寻探究核事件的真相;出版商选择相信三位同伴并带领他们一起逃出老人院;星美追寻着真相并将之公之于众;扎克里选择背离了祭司的预言和既定的信仰。虽然每一次的追寻结果不可知,但是,就是在不断追求、不断成功、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生命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华。追寻的历程虽然艰辛,追寻的代价虽然昂贵,但是追寻本身却变得含义丰富,足以充实人的心灵。此时的主角不仅仅代表着自身,更代表着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人类,对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永恒探询。这种对灵魂自由的不懈追寻,意味着人清醒地面对生活的真相,同时勇敢地挑战命运的磨难;意味着人在束缚与自由意志的分裂中找到平衡;意味着人从任何形式的依靠中站起来,独自承受可能来临的一切。这种承受会给予他最高的奖赏: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就像西西弗斯所推的那块巨石,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沙粒唯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西西弗斯们是幸福的。

抗拒和追寻这两条线好比是两个半圆,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整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一种形而上的命题——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每个故事中,便是主角身上的一个彗星形状的胎记。这个胎记标志着他们的更深层次的联系,并且给人一种生命轮回和精神承继之感。而被传递的不只是各式各样的文本,更重要的是突破陈规限制与外在束缚的勇气和力量。

上一篇:让细节描写成为作文的亮点 作文指导下一篇:高中英语写作错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