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的样子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未来我的样子(精选12篇)

未来我的样子 篇1

汽车的底下和后面都有推动器,所以车都是在天上飞的。

早上,我起床后就按下了一个红色按钮,窗帘就自动拉开了。我走到洗手间,洗手间的镜子上;是用电脑做的,我一过去它就会自动显示出天气、紫外线强度等信息,正确率达到99%。洗漱完闭后,机器人裁缝就会自动给我穿上合适的衣服;机器人厨师会给我做好可口的.早餐,一切完毕后我就开着我的悬浮汽车去上班了。我的公司是一座高一百层的可折叠大楼,一共有几万人,全部从事法律工作。

我的办公室地面是人造草坪,上面有一张大写字台,一台白色的钢琴。写字台上有一个可折叠型电脑,一堆文件,后面有一个靠椅,旁边有一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我的办公室里没有灯,可只要我一进去就明如白昼,因为我安了感应装置。

未来我的样子 篇2

新形势下, 教育你怎么了

因为工作关系, 我走访过1000多所中小学校, 接触过众多校长和老师, 也曾跟上万名学生交流过, 发现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都一脸愁容, 一副苦相, 为什么呢?

学校:低头拉车

校长们告诉我, 世界飞速发展, 各种信息太多, 眼花缭乱, 不知道哪些更适合学校, 适合老师, 适合学生。对此, 他们很苦恼, 所以有时候干脆排斥一切新鲜事物, 犹如低头拉车, 到哪算哪,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教师:按着牛头吃草

老师们告诉我, 教改、备课、上课、评比……任务重压力大, 教学变得越来越复杂, 不能安下心来做教研, 以致改不好, 上不好, 评不了。甚至有老师说, 一切都感觉不好了, 唯有赶时间, 赶进度, 按着牛头吃草, 不管愿不愿意, 让学生不学也得学, 违背教育规律。

学生: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每到一个地方, 总喜欢俯下身来, 跟学生们聊天。学生们告诉我, 作业越来越多, 补习越来越多, 上课不轻松, 放学更累, 没有自己的时间, 好好睡个觉成了学生的奢望。教育到了如此地步, 真可谓悲哀。

“互联网+”, 教育到底要什么

今年以来, 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畅谈“互联网+”, 极力推进其与各行各业的结合, “互联网+”顿时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传统教育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我们不可低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深至骨髓。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 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人人能够创造知识, 人人能够共享知识, 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 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 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 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 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互联网+”敲开了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 也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人人都是教育的生产者, 人人又都是教育的消费者, 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必然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 对教师的要求变得更高, 一方面要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另外一方面关注学生这一教学主体, 适应当前信息化教育的变化与发展, 给教师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为了大力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发展, 推动教育的改革, 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性意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等。

所谓教育信息化, 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

相知, 才有可能相爱

“爱上你, 不是不可以, 首先让我了解你”, 教育与信息技术也一样, 真正了解教育, 你才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 就是让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为教育服务, 为学校服务, 为老师服务, 最终为学生服务。

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以来, 确实看到一些学校在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部分工作主要体现在硬件的采购方面。而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 国内部分区域, 甚至是贫困地区的硬件设施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一些学校的教室很科幻, 像未来世界一样。我们都知道,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施, 一方面离不开硬件的支持, 同样也应该在软件应用上下功夫。现实情况下, 愿意主动使用平台的学生不足10%, 为什么意愿这么低?主要是目前的教育类信息产品从技术角度考虑得多, 而从教育角度考虑得少, 从学生这个教育主体方面考虑得更少。

大量的实验表明, 即使有了科学化的硬件设施, 教师对技术的不熟悉或无暇制作、应用, 也势必会影响教学。因此, 学校如何在教育中合理地进行信息化设施的建设, 提高教学效率, 使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 是又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再来看看学生们的需求, 我的团队通过调研发现, 孩子们心底真正呼唤的是有情感的教育。面对校园生活, 孩子们渴望成为集体中有用的人;面对老师, 孩子们渴望有情感的老师;面对课堂, 孩子们渴望启发思考互动式课堂;面对父母, 孩子渴望获得肯定、尊重与帮助;面对课余生活, 孩子渴望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面对未来, 孩子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许多孩子的声音都表示:“希望有朋友一般的老师, 可以走进我们的内心与我们交流, 发现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指引我们的兴趣, 成为我们的人生导师, 不仅是我们学习上的老师, 更是我们生活中益友。”

改变, 就是要切除痛点

核心理念——打造优质资源

多数在线教育产品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关键是应用。有些系统的功能很多, 可是真正常用的功能就只有那么多;事实上, 从教育应用的需求看, 教育信息化并不需要过分先进的技术支持, 而首先需要的是融合教学应用的有效资源。

教育产品不应贪多求大。我的团队对于教育的痛点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 得出了很多结论。然而, 在调研分享中, 我发现:大家默认了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这个概念。得出这一观点之后, 我和我的团队本着“用最前沿的互联网科技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 助力国内中小学完成课堂内外的持续创新, 给孩子最极致的学习体验, 让学习更美好”的理念, 用电影工艺制作动画课件, 推出最简便、易操作的教学互动平台, 首先解决学校的平台建设难题。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中率先解决两通 (人人通、班班通) 、一平台 (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

教育根本——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 其根本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自主学习。经过多年调查, 暴走漫画、十万个冷笑话、搞笑日和、火影、海贼、CF等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泛互联网化的产品是00后孩子喜欢的。

了解孩子, 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我的团队用电影工艺制作的短片, 从剧本、导演、动画制作、配音等全部由课程研发团队的专业人员完成。为了保证短片既有趣味性, 同时还要发挥真正的教学作用, 短片的制作从头至尾都由专业的教研老师把关, 对于重点知识点的强化和突出给予专业的意见。通过把智能学习和智能教学相结合, 用独创课程内容与创新服务相连接, 与现有校内教学相结合, 非替换现有教学, 以课前、课中、课后为主要应用场景并相互联通, 打造新的互联网教育生态圈。

终极目标——推动减负增效

在课前, 以布置预习、找题、备课为应用节点, 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压力, 让教师通过预习功能检测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快速、精准的备课, 摆脱了原有繁重、低效的备课工作, 让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预习系统让教师发现自己的知识欠缺点, 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课中, 以搜索微课、选题、播放为应用环节, 通过产品辅助教师进行更有趣、更高效的教学, 让教师通过产品增加课堂活力, 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并让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让知识流动起来。从学生的视角解析知识点, 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做到“乐中有学, 学中有乐”, 让学与乐互补融合。

在课后, 以作业、组卷、答疑、学习点评、教学大数据为服务应用, 通过解读大数据, 量化反馈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能够根据课前数据、课中教学的反馈, 有针对性地定制布置作业, 并实时查看所属班级、科目的学生学习状态, 摆脱了传统的靠经验推测学习状态的情况, 而学生也真实反映了自身的学习状况, 做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联通。

未来学校的样子

未来教育——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刘延东副总理在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强调, 教育信息化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 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 教育供给能力大大增强, 使学习主体从在校学生向社会公众扩展, 教育阶段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 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未来学校——共享、共建、共成长

未来学校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承担为未来输出人才的重任;二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带来崭新教育形态;三是学习手段和方式将多种多样。相比传统学校和传统课堂, “未来学校”“未来课堂”将谋求三个变化:学习方式改变, 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将改变, 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师生关系变化, 教师的职责从“教授者”变成“引导者”;学习资源将更为丰富, 在“泛在学习”环境中, 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国家级特色学校昌乐二中是我们的未来学校成长计划示范校。赵丰平校长告诉我们, 实验一年以来, 学校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方式, 把管理权、研究权和评价权都交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引领学生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

未来课堂——有趣、有效、有爱

通过实验, 我们的未来学校成长计划示范校——郑州二中王瑞校长告诉我们, 他们的课堂现在真正实现了“有趣、有效、有爱”。有趣, 是教师通过优质教育资源把知识点变得足够有趣;有效, 是使课堂变得更活泼, 老师有针对性地讲解课堂知识, 提高学生吸收知识效率;有爱, 是课堂以学生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 充分互动。

课堂立足于教师, 让教师的角色由“师长”变为“学长”, 同时把“教”变为“启”、变为“帮”;立足于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立足于教室功能, 使“教室”变为“学室”, “讲堂”变为“学堂”。

后记

说到底, 互联网能够带来深入的教育革命, 关键在于是否依托互联网, 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 学校需求的不只是产品, 需要的是整体应用方案。

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认为:“技术会改变学校的教学方式, 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但学校教育也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一直存在。”

未来学校建筑应有的样子 篇3

相比传统的学校建筑只是“消极”地去提供一个分割的空间以把学生“装”进去,丹麦的未来教育建筑设计理念更强调“用户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强调学生与他的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学校不必是枯燥与乏味的象征;孩子不必被动式地被灌输知识,他们可以被带领着去发现知识,去寻找答案,去解决问题,最后去创造什么;同学与同学之间不必是竞争者,而是团体成员,是要一起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这是丹麦的教育理念,可是未来的学校建筑设计要怎么样去支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呢?由丹麦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Arkitema所设计并建于2002年的Hellerup中小学部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Hellerup中小学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的富人区。学校一共有近800名学生,年龄从6岁到16岁不等。从外观上看,Hellerup中小学与一般的学校并无不同之处,中规中矩的立方体,看上去平淡且普通。然而走进去后,这里却别有洞天。

与一般的学校相比,Hellerup学校的室内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拥有大片完全敞开式的开放性设计。建筑的心脏部位是大面积的以原木为材质的楼梯盘旋而上。楼梯除了作为日常通道使用外,在学校有公共集合活动的时候也能作为阶梯式座位来使用。所以Hellerup学校的学生进学校第一件事情是脱下鞋子,并把它整整齐齐地摆在旁边的鞋架子上。设计者说,脱下鞋子既是为了保持室内的干净,同时也相当于是一种仪式,提醒孩子他们现在进入了学校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在侧面,楼梯被装饰成卡通形态的蓝色大鲨鱼的嘴巴,白色的牙齿粒粒可见。这个蓝色鲨鱼嘴除了装饰效果之外,也大有功能寄托所在。当鲨鱼的嘴巴合拢的时候,楼梯就被整个包了进去,这个时候楼梯就可以作为放映室、团体聚会场所来使用。你可以挨着你的朋友在楼梯上坐下,一起看电影或一起合作去完成作业。这个功能的设计也是考虑到在未来教育中信息通信技术教育形式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建筑的每一层都有用来正式上课的教学场所,只是这些教学场所与其说看着像教室,不如说看着更像有家庭气氛的小包厢。更为“离经叛道”的是,教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进度、天分所在来灵活安排他的课程。比如有些学生可能在数理方面特别有天分,但是在语言天分方面欠缺一些,教师就会根据这个学生的特点,让他去跟难度更大的数理课程,并加强语言方面的课程安排。相对应于这样灵活的教育形式,Arkitema在室内设计上也采取了非常灵活的形式。比如,教学区的桌、椅、柜子等都可以非常方便地移动,并可以排列组合成不同的形式,而每层教学区都可以随时分割出不同的小区域,以配合与方便教学需求。

包括丹麦设计在内的整个北欧设计一向以功能主义传统而著称。与德国更工业化气质,更讲究统一性、系统化的功能主义传统相比,丹麦和其他北欧地区的功能主义传统则更强调人性化与个性化,并着眼于注入趣味性的元素。

Hellerup学校的建筑设计可以说是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点。而从美学上的考究来看,学校也承继了丹麦建筑设计的几项显著特点。比如,非常强调采光,这与北欧地区有大半年时间白昼很短的地理特征是分不开的;强调天然材料的运用,在口味上倾向于展示材料原始的、不加修饰的肌理;此外,讲究空间运用的平衡,也就是让室内既不能显得太空旷,也不能显得太拥挤。

不妨来看另一个能体现丹麦理念的学校建筑设计的例子——丹麦 Henninglarsen建筑设计公司所设计的丹麦计算机信息大学。Henninglarsen最近刚刚获得了由欧盟举办的当代建筑大奖,并被授予“2012 年日本皇室文化(建筑)奖”,同传统的丹麦功能主义建筑略有不同的是,Henninglarsen在建 筑外形上实现了更多富有意味的探索。在他们的建筑作品中,你并不能经常看到教条式的严谨风格,相反,他们经常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斜角,以不规则的形态来探索和扩展空间,并以此增加趣味性和丰富感。

他们为丹麦计算机信息大学做的建筑设计方案巧妙地结合了CPU的结构,并在众多竞稿中脱颖而出。建筑师Sren告诉我们说,他原来的设想是想要建造一个外形类似于巨大的矩阵形态的建筑,但是因为考虑到与周围其他建筑的和谐性问题,所以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构想。

现在的计算机信息大学中心处是面积颇大的中庭,可以为大学生们众多的课余聚会,以及小型招聘会展览服务。围绕着中庭,我们则可以看到错错落落挑出来的小房间,长宽不等,侧面的落地玻璃与走廊处自然衔接,并用钢铰线斜拉固定。远远望去,整个内部建筑面形似立着的CPU板。这些房间可被用来作为教室或者自修室。

Henninglarsen正在为南丹麦大学人文学院所建的项目延续这样的设计理念。仍然是以诺大的中庭提供大面积的公用空间,而室内的其他设计安排则围绕这中庭一层层展开。这个建筑最为独特的地方是对于三角形这个几何形态的运用。在外观上,整个建筑呈一个60度角的三角形,而外立面也也是采用了三角的元素,通过不同材质、灯光的运用组合出不同的几何形态。而内部空间切割出了6块体积均等的直角三角形空间,每一层以楼梯为中心轴,将切分出来的三角区域进行有规则地旋转,并搭建出楼面。每一层楼面都留出大面积的公用场所,以方便学生们的社交活动。

虽然很难说丹麦式的教育理念会不会取代传统教育形式,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毕竟有些概念未必合适于一些人口数量大、流动程度高的国家—— 但是,注重孩子天性,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的概念确实是中国教育值得借鉴的。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通过对空间安排、材料的运用,把教育哲学包含到设计里面,或者说通过建筑设计来实践教育理念,这才是运用功能主义的最高境界吧。

(图片由丹麦Henninglarsen建筑设计公司、Arkitema建筑设计公司提供,特此感谢!)

未来的样子作文 篇4

那个孩子是未来的我吗?当我看着电视的时候,她是不是正在公司翻资料?

当我在画画时,她是不是正在写着策略?当我开心地唱歌时,她是不是正在会议室演讲?我们的目光会在哪里相遇?

在时间的这一边,人们干什么事都要自己做;那么,在时间的另一边,人们干什么事、干所有事,都能用机器人了呢?在时间的这一边,汽车是不会飞的;那么,在时间的另一边,汽车可以在空中行驶吗?

在时间的这一边,彩虹是雨后出现的;在时间的另一边,彩虹会不会雨前出现,或者在乌云密布时出现?

早上,我们的第一件事是穿衣服,穿时,我突然想到,时间的另一边,人们第一件事是穿运动鞋吗?

下课铃声响了,我们休息时间有十分钟。那么,在时间的另一边,下课时间有三十五分钟,上课时间只有十分钟吗?他们的下课都玩些什么呢?

正当我的思绪在未来时间里穿梭时,突然,耳边响起了上课铃声,我赶快跑进教室,坐在座位上。

终于下课了,上课时,我脑子里还想着未来。同学问我:“你上课想啥了?人在心不在!”我说:“在想时间的另一边,是不是有很多事机器人都能做了呢?是不是车子可以飞了?下课有三十五分钟了呢?”在那个上午,每个课间我都会被同学问我在想什么,是啊,关于时间的另一边,我们都想知道更多。

未来我的样子 篇5

班级的讲座上都有一台“心情捕捉器”,能将班级里的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呈现出来,是积极的?还是厌烦的?还是在发呆的?班级也没有黑板了,而换成了触屏大电脑。从每个单元里拉出自己要讲的内容,每个汉字都可以分解、拆开。如果需要动手写,只要换成“手写模式”,直接在电脑上写就行了,再也不用担心粉笔灰有害健康了。

办公室里更是高科技,最低级的也是电脑批改,对的说“勾”错的只需要说“叉”,改出来的效果与手改的一模一样。室内恒温,冬暖夏凉。玻璃有三层厚,在冬天紧紧“锁”住温暖。夏天的时候,出气口将所有的热气都抽出去,拉上窗帘,开着空调,真的非常凉快。

工作轻松,环境舒适,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教学。教室的环境也是好得多,让孩子们可以百分之二百的投入学习。

班级里像楼梯一样,一层层排上去,这样矮个子也能坐在后面照样能看到电脑和老师了。而且座位也不是固定的,只要双方同意就能交换位置。只要能提高学习,合理,都可以和老师校长提意见。如果不敢,可以向意见箱里投“信”,当然这信是语音,经过处理,根本听不出你是谁。

校园里处处都可以看见绿树、花草。还有一块专门为同学准备的“植物田”你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只要不是有害就行。

不仅仅是学校,每个城市里处处可见绿化。海底已经成为我们的分居地,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在空中建设房子。

我坐在窗边,批改着作业,耳边传来了一条家里的喜讯。这个消息是用超声波发送的,超声波遇到戴在耳朵上的识别器又转化成正常语言传递进大脑里,这样如果有什么秘密就不怕泄露了。

我的样子作文 篇6

我此刻的头发是长长的,可是我小时候是梳着短辫。以前妈妈总给我剪头,我以为我的头发长不长了,慢慢地我的头发长长了,这才明白妈妈以前给我剪头的原因是夏天没有头发糊在头上,要是有头发就糊着脖子。

我的眼睛很大,戴上我的眼镜就显得更大了。我的眼镜是从上二年级的时候戴的,二年级刚带上眼镜,同学们和教师就有疑问了,教师在下课的时候就问我:“怎样戴上眼镜了?”我说:“我晚上总贪黑,所以我戴上了眼镜。”

我以前的脚十分小,不明白什么力量,我的脚慢慢地变大了,妈妈说是我的营养太好了,所以我的脚慢慢地变大了。

未来我的样子 篇7

首先,为了这个目标,到目前为止,我付出了什么呢?小学,在别人放学回家开始玩耍的时候,我却在操场上与教练进行体能训练,每逢小雨天,熟悉的体能训练便会换为跑步,通常是20圈、30圈的跑;到了暴雨降临。就开始了较为轻松的战术训练。到了初中,训练次数减少,一周只有一到两次,但更多的在加强技巧,至目前来看,我的实力是可以在队内排上前五的。

但人的一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在一次队内比赛中,我持球突进内线,起跳,投篮命中,下落时重心不稳,造成跟腱拉伤,当时跟腱火辣辣的疼,每走一步都艰难无比,但我没有大声宣扬,还是坚持打完了比赛。回了家,右腿几乎不能拉伸了,但所庆幸的是并没有发生肿胀与炎症,当时立马拿出了冰袋给自己敷上,你要知道,在灼热的右腿跟腱被冰包裹之后。会有一种强烈的烧灼之感,令人生不如死,但这还不是令人最痛苦的,过了不下五分钟,跟腱就会一跳一跳的,过了两周,腿部情况有了不错的好转,我才停止了冰敷开始训练。直到今日,我的记忆深处还埋藏着这份痛苦,他不会击垮我,只会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动力!

我的未来我的路 篇8

安徽省涡阳县第二中学

李叶青

未来,是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茫茫大雾。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小心翼翼的寻找着自己脚下的路。因稍有不慎,我们便会掉入万丈深渊里面。但当我们走出迷雾到达山谷时,便会看到花丛锦簇的烂漫景象。现在我们每一天的奋斗,都是我们曾经对未来的祈愿。于是我们迷茫着、徘徊着、低吟着、咆哮着、寻找着,只是希望我们的未来不再那么模糊一片。

现在,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寄托着家人和老师的殷切希望。我坐在教室里,我的灵魂好像在我身体的上空徘徊似的漂浮着,又感觉整个人好像被压在高压锅里,慢慢的加压,慢慢蒸腾着,然后再噗嗤一声,生出一片白色的雾,在这片白雾中,我好似看到了我人生的路,当我伸出手时,它便成了一片冰凉。“高三”这个特殊的词语,既让我感到莫名的喜悦,又让我感到莫名的害怕。妈妈和姐姐对我说:“等你熬过高三这一年的时候,你就可以徜徉在另一个城市,悠闲地走过大街小巷,呼吸着温暖的阳光,而不是每天醒来呼吸着冰凉的晨风。那时你就可以笑着或哭着说:我实现了我的梦想,我找到了自己的路。”

可是,我却感到了一股冰冷,一股来自内心深处的害怕。有时在凌晨时分,我披着衣服,从书中抬起头,眺望这个城市还有多少盏灯火时,再看一下灯下教科书所发出的黄昏似的光晕时,我好累啊!那种不是来自身体而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惶恐,不是我的灵魂在身体某个角落里号啕大哭吗?高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时间并不是很长,可是从幼儿园到现在它充斥着我十八年的梦啊!它燃烧了我的一段青春年华。

但是,当黎明再一次降临时,当我看着那一点点光亮硬是划出一条黎明的缝隙时,我便知道了。在我的漫漫人生路上,只有实现我的梦想,那才能叫做我的未来,才是真真正正的走上了自己的人生路。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确,梦想与未来是相通的。每个聪明的人都懂得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找到最正确的人生路,尽管路上荆棘遍布,尽管会遍体鳞伤,最终还是会不负众望,哭得漂亮,笑得灿烂!而愚蠢的人,犹犹豫豫想挣扎却无法自拔,便会卡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里。与其这样,还不如跌跌撞撞哭的漂亮。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的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大师刘伟的励志名言。刘伟用灵巧的双脚在那仄仄的钢琴键上奏响了生命的华章。那充满梦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他们不仅是梦想的谱写者,更是未来的主宰者。我不知道他在每个孤寂的夜里是否会身心疲惫到崩溃。我想这或许是因为他的梦想早已与未来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他们不竭的动力。

思修:我的未来,我的梦想 篇9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无论大小。小时候,总是梦想着自己长大以后当一个科学家,当时觉得科学家好厉害。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自己的梦想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现在,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建筑师。

四个月前,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入浙江大学校园,带着兴奋,也夹杂着一丝紧张,不知道象牙塔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有着神秘也有向往和憧憬。刚上大学的那一两个月,大学的空虚和自由曾让我倍感迷茫,但是我心中的这个梦想却从未褪去。对于大学的说法都不同,有人说,大学不过是高中的延伸,在这里还得继续高中的那种拼命苦学;也有人说,跨进大学校门,前途和事业便有了保障,可以痛痛快快玩四年了。经过了这么几个月,我的感觉是大学如同一幅空白画卷,等着我们用画笔描绘属于自己的梦想,用双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从小就比较喜欢建筑,喜欢那种设计的美学,各种的式样都蕴藏着各种的美,让我自己陶醉于其中。并且,我觉得搞建筑也是非常有趣的,根据自己的美感意念去设计出美轮美奂的建筑。当自己设计的精巧建筑树立在街上,如果能实现它的价值,那么我觉得也是实现了我自己的价值,有一种欣慰和自我满足,能够感觉很开心,再加上建筑这个行业薪水至少也不低,所以如果我当上了建筑师,我相信自己会生活地很幸福,现在不是流行幸福指数吗,我相信到时候我的幸福指数一定非常的高。并且,现在的中国也是出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各地高楼拔地而起,各种建筑也不断翻新,所以我如果当上了建筑师,也可以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当你看到自己的同胞使用着你建造的建筑,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会油然而生。因为我是重庆人,自己的家乡——重庆,这几年也发展得挺快的,在重庆则更是一栋栋高楼和宏伟建筑拔地而起,所以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因为家乡的情结,并且我也深深热爱着重庆,所以我觉得我以后也许会回到重庆工作,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这也是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现在还是大一,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出国去深造,学到更多更深的只是,以此来充实自己,因为想要当一个好的建筑师,首先需要的是用知识充实自己。所以我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出国学习,让自己离理想的殿堂更进一步,不过我最后肯定是回来的。所以我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现在要学好英语并且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这个目标看起来似乎有一些远大,不过,梦本来就既是虚幻的也是真实的,既是遥远的也是近在咫尺的,梦既是未来的也是现在的。所以现在的我需要奋斗,即使梦想遥不可及。正如刘翔,谁会想到一个黄种人有一天会登上110米栏的最高领奖台呢?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上,刘翔以12秒91夺得了金牌,创造了中国人在短道项目上的奇迹和神话。而这些成就也正是源于他废寝忘食的训练,所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不过我觉得,即使梦想没实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社会上太多因为梦想无法实现而自杀的人,首先我要说的是他们太脆弱,我肯定不会这样。我最欣赏三毛的一句话: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为空白。所以即使是失败,至少我曾经经历过,这已经是生命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作为一个大学生,不应当在“人为什么活着”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上有丝毫的犹豫——人活着就是要追求理想,就是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就像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花在生机盎然的春天下迎风吐艳,在炎炎夏日下竞相开放,也许它会在金秋时节“焜黄华叶衰”,或者更会在冬季的严寒下化为春泥„„然而,我们却不能否认花开时的绚烂,也许那正是花的梦想。

作为大学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奋斗。现在还是大一的新生,大二将面对选专业,然后是纠结考研、工作、留学等事情,再然后是创业或是为事业奋斗,再然后是成家立业,再然后是工作并生活„„我们的未来还很长,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现在的我们就需要不停地奋斗。就像俞洪敏说的那样:“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因此我们需要为着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努力,再努力!

我的未来我的路作文 篇10

摊开你的手掌,你会发现三条明显的曲线,分别是生命线,事业线,学习线。握紧你的手掌,这些便掌握在你的手中,便是我的未来我的路,我的未来我做主。

人的一生之中,每分每秒都在做出选择,那么坚持的时候,谁又能坚决的说道:“我一定能。”当你做出选择的时,希望你能选择。当你站在分岔路口时,你可以回想一下,当初的你为什么会愿意选择踏上这条征途,又为这条征途你放弃了些什么,所以命运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成功或失败都是由你自己所控制,没有人能控制你的思维,所以我的未来我的路,我的未来我的选择。

古时候的东施效颦,大家都知道吧。西施,一个大美女,着装打扮都令人赏心悦目,最令人惊叹的是,她生病时手捂住胸口咳嗽,显得是那么娇美,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便模仿她的种种,虽然他的行为引来了很多人围观,但结果恰恰相反,人们都表现出了一种厌恶,厌恶她的所作所为,但是那又能怎么样了。她依旧选择效仿,虽然被人嘲笑,被人厌恶,被人贬低,但她不理会别人的看法,还是认为自己的是对的。她坚信自己是美的,所以她至今依旧被我们熟知,即使是多以贬义的形式呈现,她都无所谓,所以在她眼里别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自己的未来一定要由自己选择,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海子,一个人向往自由,没有束缚,而有一颗沉静的心的人,突然选择自杀,在我们开来很可惜,少了一个文人,少了几篇动人心房的诗歌,可是海子他自己却是得到了解放,从心灵上,他不用痛苦,从身体上不用饱受折磨,他为了自由放弃整个世界,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解脱,得到了新生,你能说:“海子死得不值吗?”不能,因为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他不后悔,也无法后悔,纵使别人再折磨惋惜,海子留下的只会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走自己的路,你便无怨无悔。

我的未来我的路作文 篇11

一只蝴蝶风筝缓缓落下,它没有了线的束缚,在空中与风一起摇曳,一时的妩媚,最终也是败落的结局!

朋友,你想过没有,你便是那只风筝,父母、老师便是那根细细的线,你总是感到受到拘束,你总是抱怨他们没有给你足够的自由,你总是为在这青春年华被一堆堆作业埋没而感到恼怒,在这青春时期,你报怨过,和父母、老师争吵过,他们却不厌其烦的继续管着你。

他们用所谓的大道理教育你,是希望你能像那些伟人一样有所成就,他们给你讲英雄的故事,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他们让你进艺术培训班,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希望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因为他们知道,知道这情趣会支持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他们让你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是希望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目标的前行,即使不易实现,但也要努力去尝试,尝试用双手去碰触。

也许他们会规划你的人生,认为你需要怎么做,必须怎样做。无论是你、我,还是他,都不喜欢这样,这是我们共同的心理。对,这并没有错,你有足够的权力去掌管你的人生,你的青春之帆由你掌舵,不需要他人规划你的航线,规划你该到达的地方,你应该去和他们交淡你心中的想法,并不是用离家出走的方式去发泄你心中的不满。那根线,紧紧的系着,他们会为你担心,为你着急,当那根线越绷越紧,到一定程度,它会断裂,你自由了,在天空中随着风摇曳,与着落叶有着完美的擦肩,多么美好而短暂的过程,然而它的结局呢?也随着落叶飘落在地上,被尘土掩埋,谁又知在这广阔的大地下有着这么一只蝴蝶风筝,你还未在无边无垠的草原上施展你的风姿,你还未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你却自己被世间的尘土盖上了,那是因为你自甘堕落!

大学,大学我的奋斗,我的未来 篇12

从踏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家长和老师都谆谆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大学光阴,但怎样才算没有虚度,却无法统一评估。有人两耳不闻窗外事,起早贪黑用功学习;有人热衷于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大显身手,却几乎将学习置之不理,但也有人既把学业完成得很好,又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并有小成就。而我的大学应该怎样的度过?

我们到大学里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应怎样学习呢?中国科学院柯俊院士对大学里的学习以及走出大学的“学习”作了界定,他认为“学习”应是Learning,而我们只注重Study,这是只注重从书本上学习,而learning还包括经验,即自己实践。所以在学校应Learning,毕业后更要Learning。在怎样学习这一点上,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高中时为了考大学而死读书,应试教育的遗毒已侵入了我们的心灵,我们只会Study而不会Learning,所以进了大学,大多数学生还是一味的死读书,认为只要取得好成绩就是好大学生,从而忽视了实践,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比如全校都在学习《社会调查方法》,但绝大多数同学只是背条条框框,应付考试,而没有去参加真正的调查,就使这门课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成为同学们的负担。

“经济体制转轨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现在不太注重专业对口,每一个人在一生中会不断改变自己的工作,美国人平均是5次,这就是说一个人对社会要有高度的适应性。大学生的基础要雄厚,知识面要宽,能力要强,素质要高。21世纪合格的大学生的条件: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其次,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第三是合作和团队精神,组织能力,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第四是卓越的口才和书面表达能力。”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会死读书而不是Learning的人同样会成为生活中弱者,成为无用的读书机器。其实我们大学生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除了四点要求外,我们应该再加一点就是要有思想、有独特的见解。大学期间,大学生不应该把自己打磨成一个“工具”,而是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司机,努力开动大学这辆社会大车的火车头。这些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做到的,只有高素质的大学生才能做到。要提高自己的素质,首先要学好的就是自己的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本功,提高专业素质;还要多学习课外知识,多读课外书籍,参加辅修专业等;也要锻炼组织能力,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参加自己喜欢的社会活动,并争取起到领导作用,最好在学生会或学生社团里任职,这并不是为了包装自己,毕业后“卖”个好价钱,而是真正的锻炼自己;另外,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柯俊院士认为“有知识的人人文素质并不一定高,没有能力而只有知识也很难发挥社会作用。如果素质不高,就算有知识、有能力,也可能偶尔会搞出点成果,但危险性就更大了。”众所周知,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它虽然对历史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核武器、生化武器等的负面效应也使人们望而生畏,尤其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人文精神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人文精神才能引导科学走上光明大道。科学造就了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也造就了一批高科技罪犯,这就告诉我们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在大学里不能一头钻进科学知识里不出来,还要注重的是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要多听人文讲座,一些著名人士的爱国热情和独特见解往往令我们精神振奋;还要多读书,读好书,俗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我们应该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尤其要多读文学书籍,我们身在象牙塔,如果不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那岂不成了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了?

华中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献君认为“我们来到大学无非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而这两者都离不开文化素质。” “人文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做人。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当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人文素质太差;人文文化使我们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人文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和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人文文化中有些给我们启迪。”记得豫剧《八

珍汤》里,那么“做学问也要首先学会做人”,因为一个人首先具有的就是社会性,如果一个书呆子不懂社会,只为了个人、家族去读书,那他懂得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社会意义。一个大学生要有道德、有头脑、有激情、有爱、有责任感,这些情感都只有在人文文化里才能得到体现,人文文化是其根源,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给自己一颗赤子之心,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学者。

而一个堂堂正正的学者首先就是要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摘取知识的硕果.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我们要在自己最美的年华把青春留给汗水,留给奋斗,留给梦想.因为梦想是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载体,而汗水是不可缺乏的.只有汗水才能浇灌出理想的果实图书馆里有多少书我们没读?而又有多少的公益社团活动我们不屑一顾?.没事去博学湖旁边念念英语,去图书馆对别的专业简单的涉略.参加以下集体活动,大学应该这样度过,不要忙着交异性朋友,不要被外面的社会而是自己的梦想屈服.新中国的诞生是在大学生们的带领下拉开序幕的,那么现代中国的复兴也应该在大学生推动下进行。天子骄子们不要把自己看得过于平凡,我们应该是时代的精英,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举起“梦想”之旗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上一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点评教学案例反思下一篇:教育教学总目标